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楼主: 遥看天河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美术教育科研方法

[复制链接]
11#
 楼主| 发表于 2010-4-2 14:33:37 | 只看该作者
(一)
试验内容、时间安排及经费预算

时间
地点

成果预期
主持人
参与者
经 费 预 算
2006年2月18~19日
南京
课题组成立,研究者培训,项目分工
基层美术教师掌握现代美术科研的基本方法,了解本项目的意义、目的、操作程序,所有参与者明确自己的任务


课题组成员
人民币5040元(其中徐州美术教师3人来往路费220x3 =660元,连云港教师3人来往路费200x3=600元,无锡教师3人来往路费120x3=360元,南京市区人员交通费共300元;外地教师住宿费60x9=540元;场地费1000元;伙食费16人x40元x2天=1280元,材料费300元)
2006年3月~9月
1

调查分析丰县村小的美术课程资源及丰县地区民间传统美术资源
提交调查报告两份及相关影像资料
崔卫
李亚伯、
丰县村小教师2人
600(其中交通费200元,材料费200元,李亚伯食宿费200元)
2
连 云 港
调查赣榆地区乡土美术资源及其利用情况
提交调查报告一份及相关影像和实物资料
张劲
陆海林、陈斌、丁兆艳
600(其中交通费200元,材料费200元;陆海林食宿费200元)
3

以广丰小学为主要对象,调查经济发达地区学校美术课程资源及其利用情况
提交调查报告一份
张劲
周正强
贾方
250(材料费150元,打印费100元)
4
南京
以白云园小学为对象,调查城市学校美术课程资源及其利用状况
提交调查报告一份
崔卫
张建宁
杨林
250(材料费150元,打印费100元)
2006年10月~11月


对调查结果进行总体分析,两个课题小组分别研讨实施细则,确定共享资源内容,安排课堂教学试验内容、方法等,
撰写课程资源分析报告及课堂教学实施方案,
张劲
崔卫
全体成员
7020元(会议场地费1000元,交通费17人x100元x2 =3400元,住宿费18人x50元=900元,伙食费19人x40元x2天=1520元,材料、打印费200元)
2006年12月~2007年3月
南京、无锡两学校小学生给丰县、赣榆两学校学生捐赠美术用品、图书等

李静
全体教师、学生
运输费600元
12#
 楼主| 发表于 2010-4-2 14:34:42 | 只看该作者
2006年12月~2007年6月
1
连 云 港
经济欠发达地区小学利用现代城市美术课程资源开展美术教学课堂展示
现场教学、录像资料、教学设计
张劲
无锡-赣榆组全体成员,徐淳,李静;江苏及其他省份观摩教师
2030元(交通费3人X200元=600元,3人X150元=450元,食宿费6人X80元=480元,材料费300元,录像费200元)
2

经济发达地区(无锡)小学利用欠发达地区(赣榆)美术资源进行美术教学课堂展示
现场教学、录像资料、教学设计
张劲
无锡-赣榆组全体成员,徐淳,李静;江苏及其他省份观摩教师
2030元(交通费3人X200元=600元,3人X150元=450元,食宿费6人X80元=480元,材料费300元,录像费200元)
3
南京
城市学校利用农村美术资源进行美术教学课堂展示
现场教学、录像资料、教学设计
崔卫
南京-徐州组全体成员,张劲、徐淳,李静;江苏及其他省份观摩教师
1340元(交通费3人X200元=600元,食宿费3人X80元=24元,材料费300元,录像费200元)
4
徐州
农村小学利用城市美术课程资源开展美术教学课堂展示
现场教学、录像资料、教学设计
崔卫
南京-徐州组全体成员,张劲、徐淳,李静;江苏及其他省份观摩教师
1340元(交通费3人X200元=600元,食宿费3人X80元=240元,材料费300元,录像费200元)
2007年2月~7月
2007年2月

南京地区小学师生到徐州丰县过春节,感受农村的民俗美术文化,跟民间艺人学习民间手工艺,两地学生共享地方民间美术文化资源
小学生画在农村的所见所闻,制作手工艺品,教师撰写活动报告
崔卫
徐淳
李亚伯
南京白云园小学3~6年级学生代表10人,教师2人
5700元(教师交通费200元x4人=800元,学生每人补贴60元计600元,短途包车费300元x3天=900元,摄像、摄影、材料费500元,住宿费30元x20人x3天=1800元,伙食费20元x20人x4天=1600元)
2007年7月
赣榆
1.
1.无锡小学生到赣榆与当地小学生交流,了解当地民间美术资源,利用当地地方自然资源进行手工艺制作;

2.
课题组全体成员召开中期总结会,总结前期研究成果,研究下一步研究方案

1.小学生撰写农村美术资源调查报告,制作手工艺品,教师撰写活动报告
2.撰写中期研究报告
张劲
周正强
陆海林
无锡广丰小学3~6年级学生代表10人,教师2人;课题组全体人员
5700元(教师交通费200元x4人=800元,学生每人补贴60元计600元,短途包车费300元x3天=900元,摄像、摄影、材料费500元,住宿费30元x20人x3天=1800元,伙食费20元x20人x4天=1600元)
13#
 楼主| 发表于 2010-4-2 14:35:02 | 只看该作者
2007年8月~2008年5月

各实验学校在前一阶段实验经验的基础上继续将对口地区的美术课程资源运用到课堂教学和课外美术活动
各地学校在美术教学中充分实现农村与城市、发达地区与欠发达地区美术资源的共享,教师撰写课堂教学实录和研究报告
张劲
崔卫
徐淳

课题组全体成员

2008年6月
南京
1.四地小学生美术作品联合展览2.美术教育资源共享研讨会
3.课题结项
1.学生作品集;2.美术教育资源共享模式研究论文集、教案汇编;3.结题报告
张劲
崔卫
徐淳
全体实验学校的学生,课题组全体成员
9600元(展厅租金5000元,研讨会场地费1000元;徐州、连云港人员交通费6人x200元=1200元,无锡人员交通费5人x100元=500元,全体人员伙食费20人x40元x2天=1600元,材料费300元)
合计





42100

四、研究成果推广策略
1.
通过“中国美术教育”网站向国内外介绍、推广研究成果;

2.
通过《中国美术教育》杂志发表研究论文、教学案例,向全国推广;

3.
到各地对美术教师尤其是农村地区和经济欠发达地区的美术教师进行培训,向他们介绍“美术教育资源共享模式”研究成果,并进行教学、研究方法的培训,费用在教案汇编发行所得中支出。
14#
 楼主| 发表于 2010-4-2 14:35:45 | 只看该作者
(一)
课题申报及评审程序(以全国教育科学研究“十一五”规划课题为例

1、
规划

规划一般是课题来源单位指定的一个总体研究方案

15#
 楼主| 发表于 2010-4-2 14:36:12 | 只看该作者
全国教育科学研究“十一五”规划纲要

“十一五”既是我国经济、社会深刻转变和加速发展的重要时期,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期。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在观念、制度和策略上与时俱进,进一步推动教育科学事业的繁荣和发展,发挥教育科学的第一生产力作用,为促进教育改革与发展服务,为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服务,为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服务,为建设创新型国家服务,为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服务。依据《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和《全国教育事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以及《中国教育发展纲要(2006-2010年)》要求,参照《国家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十一五”规划》,继承发展,改革创新,制定《全国教育科学研究“十一五”规划纲要》。
制定全国教育科学研究“十一五”规划的指导思想是:坚持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的实施;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和基本纲领,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坚持为人民服务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的方向,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坚持以我国教育改革与发展的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为主攻方向,重视基础研究,推动理论创新,加强应用研究,增强教育研究为教育改革与发展服务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促进开发研究,加强研究成果的转化;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引领教育科学发展方向,团结广大教育科学工作者,繁荣和发展教育科学事业,为教育改革与发展服务
一、形势与任务
(一)“十五”时期的回顾
“十五”期间是我国教育科研体制改革不断深化、科研队伍日益壮大、科研质量明显提升和科研成果影响持续扩大的五年。
教育科学研究在此期间取得了显著成就:第一,党和政府更加重视和发展教育科学事业,社会各界更加接受和支持教育科学研究,中央和地方财政性教育科研投入显著增加,学校、教育科研机构和社会科研投入增强,大多数课题得到了不同渠道的经费资助,单项课题资助经费力度有所增加。第二,教育科学研究规划高度重视基础研究,大力加强应用研究,积极推进开发研究,更加及时反映不同类别教育政策、学科发展和教育实践的需求。各类立项课题数较“九五”规划有明显的增长,目标更加明确,重点更加突出,结构更加合理,并与行业部门、地方和学校形成了相互衔接的教育科学规划体系,基本形成国家级科研机构和重点高校侧重研究教育重大理论与实践问题、地方科研机构与地方高校侧重研究区域和特色教育问题、中小学校侧重研究基础教育教学实践问题的格局。第三,建立健全教育科研质量保障机制,实施项目全程管理,严把立项、开题、中期检查、结题验收、评选奖励及推广等关键环节,使科研管理更加科学民主规范,科研成果质量有了制度性保障。第四,课题研究更加广泛和深入,更加关注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关键问题、前沿问题以及热点、难点问题,更加注重教育理论与实践研究的结合,促进了科研、行政与学校之间的结合与互动,逐步建立起教育科研工作者与实际工作者相互合作的“伙伴关系”。第五,教育科研人才辈出,成果丰富,影响广泛。教育研究成为教育工作者的共同专业,教育工作者广泛而积极地参与课题研究,并从中得到锻炼和发展,教育科学工作者的专业化水平有所提高,教师成为教育科研的生力军;产生了大量而有影响的研究报告、论文、著作、课件、教具、数据库等多种形式的研究成果,为教育决策、学科发展和教育实践作出了不可替代的重要贡献。在我国教育改革发展和国际教育研究中的地位与影响力明显进步,初步形成了中国特色、中国风格和中国气派的教育科学体系,为今后教育科学事业的持续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与教育改革与发展的要求相比,与国际教育研究先进水平相比,现阶段的教育科学研究在观念、投入、体制、队伍、成果、推广等方面还存在不小的差距,区域间、学校间、学科间教育科研发展不均衡,研究成果精品力作不多,对教育决策和实践的影响力不够,教育决策和实践对教育科学的依赖程度有限
今后要重视研究教育科学发展的规律和特点,加强教育科学规划工作的科学性,判明形势,引导方向,明确长远规划和年度建设重点,创新科研管理体制机制,健全激励机制,进一步调动教育科研工作者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增加教育科研投入,整合研究资源;加强研究队伍和管理队伍的能力建设,促进专业化发展;提升研究质量,共享研究成果;加强行业自律,弘扬学术道德,优化学术环境。
16#
 楼主| 发表于 2010-4-2 14:36:38 | 只看该作者
(二)教育科研的基本趋势和重点建设领域
目前的教育科学已经形成科学、技术和艺术的统一体,出现理论联系实践、研学产结合的趋势,形成为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和开发研究三大领域,分化为学科体系和工作体系,形成为教育决策、学科建设和教育实践服务的教育科研体系,成为国家创新体系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1.基础研究的发展趋势和任务
教育科学是哲学社会科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基础研究是教育科学的支柱,它以知识创新为使命,以探求规律为目的。一个重视教育的民族,一刻也不能停止理论思维和研究实践。没有理论指导的研究是盲目的研究,不重视理论研究的教育科学不会有强大的生命力。
要把提高理论创新能力作为繁荣和发展教育科学的战略基点,要以科学发展观作为指导教育科学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深刻认识教育的本质、价值、功能。坚持“古为今用、洋为中用”的方针,梳理教育理论重要问题,选准关键问题,突出学科融合,瞄准学术前沿,加强文献整理和大型数据库建设,追求长远价值,积极创新,推动学术思想、学科体系和研究方法的创新发展,深化历史和比较的研究,加强理论的解释力,为建设中国化的教育理论体系作贡献。
加强教育普遍规律与中国教育具体实践相结合,深化素质教育、教育现代化、教育创新、教育公平、教育民主、教师专业化、学生全面发展、终身教育、学习型社会等主题的研究。
2.应用研究的发展趋势和任务
教育科学研究是教育工作的一部分。应用研究是教育科研的重要领域,旨在依据理论解决实际问题,为此要加强决策咨询研究、课程教学研究、德育研究、管理研究、评价研究。
要关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对教育提出的新任务和新要求,关注教育改革发展的全局性、战略性、宏观性问题,关注社会变迁和教育体制改革条件下的教育资源配置问题,关注基础教育的均衡发展问题,关注课程改革和教育信息化背景下教育内容与方法的新变化,关注构建终身教育体系和学习型社会对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发展的机遇,关注当代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和规律,关注教师教育体系的变革,研究培养高素质专业化的教师队伍的方法,探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效益的有效途径
3.开发研究的发展趋势和任务
教育科研重在经世致用,形成为直接的教育生产力。要加强旨在直接转化教育科学知识为新教材、新模式、新技术、新工艺、新设计、新产品的开发研究,使其在特定教育实践情境中具有可行性与可操作性,进一步扩大教育科学研究的影响力,让更多的学校和师生受益。
今后要鼓励教育科学与产业部门的合作,促进教育科学知识的产品化、技术化、实体化和产业化发展。
4.科研组织和生产方式的发展趋势与任务
根据课题研究的性质,现代教育科研的组织形式既尊重个人独立思考,又要形成学术团队。在课题组织方式上鼓励跨学科、跨部门、跨地区、跨国别的合作研究,促进资源整合和知识共享。鼓励教育理论工作者针对教育教学实践工作存在的实际问题进行专业引领与智慧共享的“对话”,形成教育理论者与实践者真正协作性的“研究共同体”,促进教育理论与实践者的共同发展。鼓励科研院所—学校—行政部门之间和大中小学校之间开展以推进教育教学和管理工作革新为主要目标的合作研究,支持在先进理论指导下开展扎实有效的教育教学改革实验研究。
现代教育研究方法的革新要求科学主义和人文主义的不断融合,要求研究者掌握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复合型研究方法,掌握现代研究技术,要求有历史、有事实、有数据、有比较、有思想、有对策,今后要鼓励研究者学习和运用多种研究方法,进一步增强研究的解释力和说服力。
5.科研成果形态及其应用的趋势和任务
研究成果的多样化和多种形式的应用转化是现代教育科学的重要特点。要使应用性研究产生更强的实践效果,必须更加关注成果的鉴定、宣传与推广,形成和完善多元化的科研成果评价体系,进行多形式的宣传推广,构筑成果转化的宽阔平台,对教育科研成果进行深度加工,扩大成果的运用,使各类研究基地各有所长,各类研究人才各得其所,各类研究成果各尽其用。
二、目标与原则
(一)基本目标
通过五年的努力,加强教育科学研究的人才建设、学科建设、基地建设和网络建设,基本形成与建设全面小康社会和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相适应的教育科学繁荣发展新格局;建设有特色和竞争优势的、与国际教育发展趋势和我国教育事业发展要求相适应的教育科学创新体系,开创教育科学研究工作的新局面。
多渠道筹措资金,加大投入,促进教育科研可持续发展;深化教育科学管理体制改革,完善教育科学管理机制;完善教育科学人才培养机制,创建学术团队,造就一支高水平的教育科学研究队伍;促进一批特色鲜明、结构合理的教育学科建设和发展;在事关我国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具有战略性、全局性和前瞻性理论和现实问题的研究上取得实质性突破,推出一批在国内外有重大学术影响和社会影响的精品成果;拓展教育研究学术交流领域,构建与教育科学发展相适应的信息网络平台,扩大国际交流与合作,建立长期稳定的国内外教育科学学术交流渠道。
教育科学规划要统筹短线研究和中长线研究,加强学科建设,发挥教育科学“顶天立地”的作用,更好地为教育宏观决策服务,为教育改革发展实践服务,为教育现代化建设服务。
在理论研究领域,主要以文献研究、比较研究和历史研究为基础,借鉴国外教育理论研究的解释范式,关注理论的原创性,关注现实情境中的复杂因果关联,理解、参与、反思现实的教育实践,努力实现理论与实践的深度结合,形成本土化的教育理论。
在政策研究领域,整合全国的研究力量,加强调查研究和比较研究,为政府教育决策提供支持服务。围绕教育改革和发展的中心工作,重点研究战略性、紧迫性、现实性的教育问题,着重考察教育政策的形成、确立与发展趋势,重视国际比较研究,加强历史研究和前瞻性研究,关注由政策引发的制度博弈实践及政策效应,为重大教育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在实践研究领域,采取有效措施扎实推进校本研究和合作研究,关注学校教育改革和教师专业发展的实效,倡导教师以实践者的视角,创造性地解决教育实践中的难点和热点问题,改进学校教育教学和管理工作。
17#
 楼主| 发表于 2010-4-2 14:37:21 | 只看该作者
(二)基本原则
1.统筹规划,突出重点。以服务教育部全局工作为重点,以中国教育改革与发展的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为主攻方向,统筹规划国家社科基金(教育学科)与教育部教育科学规划,统筹行业部门和地方教育科学规划,统筹教育科研资源的政府主导和市场机制,统筹国内外教育科研资源,统筹教育科研的区域和学科发展,统筹时代作品和传统资源,坚持效益优先,公平为主,适当倾斜,有所为,有所不为,重点扶持,重在提高,协调发展,促进全国教育科研资源合理布局,发挥更大效益。
2.控制规模,注重质量。围绕我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的中心工作,适当控制课题数量,注重内涵发展,鼓励研究积累,强调成果创新。
3.优化结构、提高效益。优化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和开发研究结构,优化决策咨询、理论创新和教育教学实验结构,优化全国教育科学规划所属的十四个学科规划结构,优化课题立项和成果转化的结构,整体提高教育研究效益。
4.基于理论,突出问题。加强学理研究,重视学科建设,重关系,重过程,重结果,不断增强教育研究的解释力和说服力。以现实教育问题为研究之源,以服务于教育改革科学决策和素质教育发展为方向,以社会应用价值为评判标准。
5.专业引领,整合力量。加强教育科研工作的专业化建设,促进教育科研工作者的专业化发展,发挥各级各类教育科研资源的作用,引导社会资源参与和支持教育科学事业。
6.强化服务,顶天立地。提倡研以致用,既要贴近决策,为决策服务,促进科研兴教;又要科研兴校,为教师服务,为学生服务。

三、领域和方向
(一)教育基本理论和教育史研究领域
加强马列主义教育理论、毛泽东教育思想、邓小平教育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在教育发展中的指导地位和统领作用的研究,加强马克思主义教育思想中国化的理论研究;加强优秀传统教育思想研究;加强西方教育理论流派研究,注意西方教育在中国的引进、应用和创新。加强国别教育史和地方教育史的研究,重视对国内外教育人物、历史名校和教育遗产的研究。注意从历史角度分析教育事件和教育问题,从中探索教育改革和发展的规律。
(二)教育发展战略研究
适应21世纪初期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时期经济社会发展战略和模式的转变,从教育与外部环境相互协调的角度,在国际、国家、区域和学校层面,加强与教育发展战略相关的基本国情、目标选择、体系构建、区域规划、制度创新、法规建设等问题的研究。
从教育体系内部各要素相互协调的角度,侧重研究我国教育改革和发展中带有全局性、战略性、前瞻性的问题,为各级政府和学校教育决策提供参考。
加强国际视野中的中国教育竞争力研究,学习借鉴它国的先进教育发展经验,明确我国教育发展的方向,选择适宜的教育发展战略。
(三)教育经济与管理研究
基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国情,加强教育供给与需求、投入与产出、成本与效益、条件与结果的研究,探索中国特色的节约型高效能教育发展道路。
根据转型期教育发展的新特点,加强现代教育制度及其法律体系研究,重视教育管理思想和技术方法的研究,重点研究政府教育职能转变的机制和经验,以明确政府、学校和社会在发展教育中的责权利;加强教育公平问题研究;加强教育管理绩效评价研究,推进教育质量评估与保障机制研究。
以促进学校健康发展为核心,加强现代学校制度建设问题研究,重视学校组织转型和效能研究,关注多种办学模式研究、办学效益研究、学校特色发展研究和学校工作激励机制研究。
为造就高素质专业化的教师队伍,要切实推进教师发展研究,着重研究教师的生存状况、生活质量、发展条件、薪酬福利、社会保障、评价机制、资格标准等问题,加强教师职业生涯与规划研究,注重开展教师研修体制创新研究。
着眼于构建政事明晰、学校自主用人、教师自主择业、政府依法监督、教师专业组织参与、配套措施完善的中国特色现代大学制度,加强对高校教师岗位分类管理、聘任、评价、收入分配等制度体系的研究。
(四)基础教育研究领域
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研究,重视基础教育多样化目标的研究,深化新课程改革研究,注重开展新课程的开发与实施研究,加强优秀教师成长经验的研究和新入职教师专业成长指导的研究,重视课堂教学体系及模式的创新研究,加强学科教学研究和教学策略研究,注重构建适应素质教育和新课程要求的学校文化研究,注重学生学习兴趣和自学能力的培养研究。
以全面普及学前教育、持续提升学前教育质量为核心,注重开展为每个儿童提供必要而充分的保教条件的研究,加强幼儿发展理论研究,开发儿童发展指标体系,重视幼儿园体制改革研究,注重开发儿童潜能和早期教育研究。
加强因材施教研究,重视处境不利儿童和特殊儿童的教育教学问题,加强农民工子女教育问题研究,加强特殊教育对象的需要分析及其适时施教研究,着重特殊教育的师资培养、课程开发和教育教学模式研究。
(五)高等教育研究领域
在高等教育大众化的背景下,重视高等学校的分类标准研究,加强各级各类高等学校发展定位、特色及发展战略研究。
加强高校教育教学内容体系改革和课程教材建设、实验室、图书馆等教育资源的研究,关注重点学科建设,重视学生学习质量研究。
加强高等学校多元质量评价体系研究,深化高校内部管理体制改革研究,重视高等学校组织特性和文化建设研究。
加强高校招生与就业制度改革创新研究,关注学校自主招生、学分转换和学历境内外互认制度等问题的研究。
18#
 楼主| 发表于 2010-4-2 14:37:38 | 只看该作者
(六)职业教育研究领域
着眼于人口大国向人力资源强国转化的现实需要,服务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战略重点,职业教育研究要突出综合性和应用性特点,更加重视以政府为主导、教育部门与产业部门形成合作机制的研究,加强职业教育多种办学模式的研究,明确职业学校的办学基准,加强示范性职业学校发展特点和规律的研究。
注重以就业为导向的职业教育课程教学改革创新研究,加强职业教育实践教学体系研究,加强职业教育教师资格制度研究,注意中职与高职之间的衔接研究,推进职业咨询测试方法与指导模式研究。
更加注重职校生的基本素质和能力建设研究,加强职校生的职业道德教育研究,为职校生的就业和创业创造条件。
(七)德育研究领域
在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背景下,深化和完善德育基本理论研究,继续探索德育的本质、规律和机制,实现学科基础和方法论等方面的实质性突破。促进传统文化与现代生活的整合,加强人类共同道德准则和价值观研究,增强国际理解教育的研究,重视中华传统美德教育的研究,加强革命传统教育资源的开发研究,逐步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德育理论体系。
注重当代德育面临的重大问题研究,加强全球化背景下的德育与市场经济发展、公民社会建设、信息社会影响、当代生活方式变革等关系的研究。加强不同青少年群体的德育研究,关注弱势群体青少年道德发展研究,重视社会志愿者教育的政策与制度研究。
加强学校德育工作的创新研究,开展当代青少年思想道德状况的追踪调查,关注影响青少年健康成长的环境,注意研究现代化进程中学生价值观与行为特征变化,重视公民教育研究,加强学生价值观、情感、意志的研究,深化学校、家庭、社会相结合的德育工作机制研究,重视德育的有效方法与实践途径研究,强化德育在学校活动和学科教学中的渗透研究,提高德育的针对性、实效性。
(八)教育心理研究领域
研究不同理论观点的整合与应用;重视学生创造性的发展,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重视信息化时代新的学习方式及特点,把握新的学习心理及其认知规律,提高学与教的效率;研究教育活动中教师的心理特征,强化教师心理素质的培养;研究社会环境对家长和学生的心理影响;关注学生的智力特点、人格发展、情感培养、社会适应和心理健康。
加强脑与认知科学规律、道德发展特点、教师心理健康、学生入学准备和学业发展研究,关注学习困难和离异家庭学生特点的研究,重视学科心理学研究成果在学校教育中的应用。
(九)体育卫生美育领域
以“健康第一”为指导思想,关注全体师生的体质健康研究,以研究体育课程和教学方法理论为主攻方向,加强对体育课程设计原理、体育课程教学评价机理与实施方案、运动技术的学习理论等问题的研究,研究新的体育知识和健身方法体系的构建,探索体育促进学生社会性发展和心理健康的机制与干预方案。以有效发挥体育促进素质教育实施的实践创新为研究重点,加强对学校体育实践与实验的技术攻关和经验总结,探索促进学校体育发展的新的有效组织管理方式及推广方案。重视奥林匹克精神在学校教育中的传播研究,扩大综合利用校外教育资源研究。
在卫生和健康教育研究领域,创新学生体质监测和健康管理的技术手段,重点研究学校卫生管理、疾病与安全预警机制和应急预案,研究改善学校卫生条件的技术方案和设备创新,研究学校卫生和健康教育人员的培养与培训,研究学校健康教育内容和评价等问题。
以提高全体师生的审美素养为研究重点,重视美育对构建和谐社会独特功能的研究;研究美育与本土优秀传统艺术的传承,研究新时期学校美育的发展前景;深化美育理论研究,开展美育促进学生创新思维发展与心理健康的理论及有效途径的研究;加强美育课程改革、教学模式创新以及评价体系的研究,开展提高学校美育师资素质的策略研究;开展建设健康向上的校园文化研究。关注开发与优化美育资源的研究,重视提高农村与少数民族地区学校美育质量的研究。
(十)教育信息技术研究领域
在以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的进程中,推进教育信息化发展的国家战略研究和区域整体推进的策略研究,加强现代教育技术在推进学校教育改革和构建学习型社会中的作用研究。
深化数字化学习环境建设、数字化教育资源建设和共享机制研究,推动网络课程开发研究。
加强教育传统技术和新技术的研究,丰富教育技术资源,完善适应学校教育教学需要的教育技术服务支撑体系。
加强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的应用研究,促进信息技术环境下学习型组织建设与培训模式研究,远程教育发展与质量保证研究、农村远程教育可持续发展研究、学习者能力发展研究。
重视教育信息化领导能力建设、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建设研究和教育信息化评价指标体系研究,加强教育信息化项目管理和投资效益评价研究。
(十一)成人教育研究领域
成人教育研究以提高劳动者素质和增强人的能力建设为主攻方向,以建设终身教育体系和构建学习型组织为核心,注重成人学习需求、学习风格、学习策略和施教条件的研究。
关注领导干部能力建设研究,深化企业人力资源素质发展与创新能力建设研究,加强农村扫盲教育研究以及社区成人教育研究,重视弱势群体的补偿教育研究。
开展适合成人学习的教学手段与媒体多样化的研究,注重提高成人学习的质量和效率的研究,关注成人教育资源整合的研究,促进满足成人日益增长的教育需求及其学习服务与支持系统的研究。
19#
 楼主| 发表于 2010-4-2 14:37:56 | 只看该作者
(十二)民族教育研究领域
着眼于西部大开发背景下的民族教育发展面临的历史机遇,深化中国特色民族教育理论建构及其实践发展的价值定位问题研究。重视在全球化背景下通过民族教育保持和弘扬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研究。拓展教育人类学、民族心理学等分支学科领域研究。
大力加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进程中民族教育重大实践问题研究,注重新形势下民族地区民族教育立法、“双语”教育、职业教育、师资队伍建设、新课程改革、高层次人才培养等问题。研究少数民族地区普及和巩固九年义务教育的保障措施;结合新课程改革,加强民族地区“双语”教学效果及规律的研究;重视民族地区师资质量的提高研究。
研究加快民族地区教育协调发展的特殊政策与管理体制的改革,探索对口支援民族地区教育发展的有效模式。
(十三)比较教育研究领域
立足中国教育实际,注重从国际视野研究我国教育面临的现实问题,加强对教育理念、教育政策法律、教育制度、教育内容、教育方法等若干专题的比较研究,促进旨在服务于建设国家教育创新体系、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加强农村义务教育、发展职业教育、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国际比较教育研究。
重视全球教育改革发展经验的梳理与提升,比较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教育制度生成和发展的历程与差异。
重视研究中国教育走向世界和引进世界先进教育经验的策略,推动教育的跨文化研究,促进教育的国际理解和国际交流,鼓励国际间和国家间教育科研项目的合作研究。
(十四)国防军事教育研究领域
以信息化军队建设、军事斗争准备和国防军事教育转型的现实需求为牵引,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突出全局性、应用性、对策性研究,深化中国特色国防军事教育教学问题研究。
以军官教育为龙头,注重军队院校任职教育教学现实问题研究,深化新时期军事院校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以士兵教育培训为重点,加强素质教育研究,加强军地两用复合型人才培养研究。
以国防教育为基础,深化新形势下的国防教育体系研究,重点研究军事教育与国民教育有机结合的策略。
加强学校国防教育研究,注重依托国民教育培养各类国防建设人才的研究。
四、组织与实施
实施全国教育科学研究“十一五”规划纲要任重道远,需要更新观念,完善制度,创新体制,增强可操作性,提高质量和效益。
(一)明确发展目标
以引领科研方向、促进学术规范、培养研究队伍、建设精品课题、扩大社会影响力为教育科学规划的发展目标,坚持控制规模、优化结构、提高质量、加强推广的发展方针,实施统筹全局、重点突破的发展战略。
(二)加强领导组织
充分依靠教育部和全国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的领导;充分依靠全国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办公室的指导;完善学科规划组建设,充分发挥专家的学术咨询作用;进一步加强与地方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和高校科研处(社科处)及其他科研管理部门的合作。
(三)加大科研投入
形成以国家社科基金和教育部财政性投入为主、行业部门专项经费和地方单位资助经费为辅的多渠道教育科研投入体制,调动社会参与和支持教育科研的积极性,切实保障教育科研的基本经费需求。
(四)完善制度建设
建设现代教育科研管理制度,形成规范化的教育科学规划制度、评审制度、开题制度、中期报告制度、鉴定结题制度、成果奖励和推广制度,促进教育科研体制机制的变革,推进课题管理的科学性、民主性,加强绩效考评,鼓励自主研究,重视后期资助,适当推行对同一重大政策性课题的多方案研究,形成知识创新系统、应用研究系统、成果推广系统相结合的科研体系。
(五)强化能力建设
加强研究者的能力建设,强化教育科研的问题意识、学理意识、方法意识和成果意识;加强管理者的能力建设,加强课题的规划与管理,依据课题特点实行多元化鉴定与评价,提高管理服务的效能;加强使用者的能力建设,增强识别、参与和应用教育科研的能力。
(六)注意循序渐进
五年发展目标,需要分别规划、分类指导、分步实施、循序渐进,要增强规范性和可预见性,每个年度课题指南应围绕和落实五年发展规划有所侧重,形成体系,定期发布,及时反映教育改革发展的新情况和新问题,深化基本问题的研究,拓展新的研究空间,出成果,出人才,出影响。

附课题指南:

全国教育科学研究“十一五”规划2006年度课题指南

说明:
1.本课题指南依据《全国教育科学研究“十一五”规划纲要》制定,供教育科研工作者选题论证时参考。
2.指南中的国家社科基金(教育学科)“国家重大”和“国家重点”课题均为招标课题;其他课题实行会议评审。
3.招标课题名称即为具体研究题目,提示要点明确了基本的研究内容,申请人可据此进行具体设计;其他会议评审课题仅表明了研究领域和提示要点,申请者可根据自己的研究基础和研究能力从中确定具体的研究课题,也可根据自己的兴趣自选课题研究。
4.鼓励理论研究者和教育实践者合作开展研究,鼓励跨学科、跨部门、跨地区、跨国别的合作,鼓励提出新问题,发现新材料,运用新方法,形成新认识,创造新成果。
5.申报招标课题和会议评审课题互不交叉,申请者可从中选一。课题评审坚持评审标准,优中选优,宁缺毋滥。
6.申报人可依照课题指南所列的学科分组及其研究领域选择相应的课题进行申报,并根据研究课题的内容明确所属的学科规划组。
7.自选课题请在课题申请•评审书封面上予以标明。在同等条件下,指南所列规划课题优先考虑。在涉及西部教育问题研究时,优先考虑西部地区的课题申请者。
8.国防军事教育课题由全军教育科学规划办公室负责申报和评审。
一、国家重大和重点招标课题
此类课题事关我国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全局性、战略性、前瞻性、长远性问题,要围绕全面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学习型社会和创新型国家主题,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教育理论重大创新和教育改革发展的重要现实问题为重点,积聚精兵强将,强调跨学科、跨部门、跨地区、跨国别合作进行综合研究,形成标志性成果,体现国家文化力量和教育科学研究最高学术水平。要系统总结已有研究成果,基于调查研究,使用科学的研究方法,完成明确的研究工作任务,形成精品力作,要求出版40万字以上的专著和在有影响的刊物上发表系列论文,在学术界和社会产生积极的影响。

(一)国家重大课题(1项)
和谐社会视野下的教育公平和效率问题研究
研究要点:(1)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教育基本矛盾阶段性变化的认识;(2)当前教育发展差距现状调查与成因分析;(3)我国教育服务业的供求现状调查;(4)政府、社会和学校教育负担能力的评估、监测与预警机制;(5)从建设和谐社会立场认识教育公平和效率关系;(6)我国教育公平和效率协调发展的战略选择和制度设计;(7)教育公平与缩小收入差距、促进社会公平互动关系的研究。
20#
 楼主| 发表于 2010-4-2 14:38:12 | 只看该作者
(二)国家重点课题(11项)
1.科学发展观指导下的中国教育现代化研究
(1)教育现代化基本理论的深化研究;(2)教育现代化指标体系研究;(3)世界主要国家推进教育现代化的阶段进程和特点研究;(4)我国区域推进教育现代化的案例研究;(5)我国未来十五年教育发展战略的前瞻性研究;(6)我国推进教育现代化的路径与策略研究;(7)社会主义新农村教育研究;(8)教育现代化的政策法律保障体系研究。
2.建设创新型国家与和谐社会背景下的素质教育研究
(1)素质教育基本理论的深化研究;(2)素质教育的实施现状分析和案例研究;(3)学生科学文化、思想道德和生理心理素质状况综合调查分析;(4)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评价体系研究;(5)相关国家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经验研究;(6)区域和学校素质教育可持续发展的制度环境、推进目标、发展阶段、实践模式与评价机制研究。
3.教育提高人口素质和增强民族竞争力研究
(1)人口变动和教育资源有效配置关系研究;(2)独生子女教育与民族竞争力研究;(3)农民工子女教育和城乡社会融合研究;(4)贫困人口子女教育与社会阶层流动研究;(5)少数民族教育与民族团结研究;(6)残障儿童教育与社会文明研究;(7)老龄人口教育与社会和谐研究;(8)人力资源强国的建设策略研究。
4.学校实施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和公民教育研究
(1)公民教育的基本理论研究;(2)公民教育的国际比较研究;(3)我国学生公民素养的调查分析;(4)学校实施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的特点和途径研究;(5)学生公民素质的有效培养模式研究。
5.基于脑科学的教与学效能研究
(1)有效应用脑科学于教育教学实践的基本理论研究;(2)基于脑科学的学与教方式革新研究;(3)基于脑科学的提高学生学习效率研究;(4)基于脑科学的提高学生非认知因素研究。
6.中小学生学业成就调查研究
(1)学生学业成就基本理论研究;(2)学生学业成就的国际比较研究;(3)我国学生学业成就的现状调查和影响因素分析;(4)提高我国学生学业成就的案例研究;(6)全面提高我国学生学业成就的路径和策略研究。
7.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质量保障与评价体系研究
(1)高等教育的质量观研究;(2)高等教育质量保障机制的国际视野;(3)我国各级各类高校教育教学质量的现状调查和成因分析;(4)新建本科院校、独立学院、民办高校教育教学质量的案例研究;(5)高等教育的质量评价体系研究;(6)高等教育的质量保障体系研究。
8.职业教育大发展战略研究
(1)职业教育基本理论的深化研究;(2)职业教育的国际比较研究;(3)职业教育发展与劳动力市场关系的研究;(4)我国职业教育发展的现状调查与成因分析;(5)我国职业教育先进区域和学校的案例研究;(6)多层次技能人才培养模式研究;(7)政府、行业、企业支持职业学校发展的长效机制研究;(8)以就业为导向的职业教育体系研究。
9.教育考试评价制度改革与创新研究
(1)教育考试基本理论的深化研究;(2)教育考试制度的国际比较研究;(3)我国现行教育考试制度现状调查研究;(4)我国教育考试制度改革实践经验分析;(5)教育考试评价制度改革方向研究;(6)教育考试法律制度体系构建的理论研究。
10.中国优秀教育传统的传承和创新研究
(1)教育名区、名校的历史溯源和现状调查;(2)历史名校发展的动力、目标、阶段和途径研究;(3)研究历史名校与其校长、教师的关系;(4)比较历史名校发展模式的共性和个性;(5)历史名校和新兴名校的比较研究;(6)历史名校发展的案例研究;(7)教育名家成长路径和行为特征研究;(8)优秀传统教学模式、教学法、教材教具研究。
11.军队院校教育发展战略研究
(1)研究适应军事变革需要的人才培养需求状况;(2)研究军队院校教育整体转型问题;(3)研究军队院校专业布局调整问题;(4)研究军队院校管理体制与政策法规问题。

二、会议评审课题
此类课题围绕教育适度超前发展战略、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推进新课程改革、均衡发展义务教育、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建设学习型社会、培养学生的公民素养和国际理解能力等主题,突出“小、精、实、新”的特点,探索适应地区、民族和学科特点的教育教学观念、运行机制和实践模式。

(一)教育基本理论和教育史
1.马克思主义教育理论的发展与我国教育实践结合的研究
(1)体现“以人为本”的现代教育本质与功能研究;(2)新时期教育与经济、社会、文化关系的新认识;(3)教育理论与社会意识形态的沟通研究;(4)我国传统教育理论与实践的现代创新研究;(5)学校发展理论研究。
2.当代国外教育理论研究
(1)当代国外有影响的教育思潮研究;(2)当代国外教育研究的理论框架和方法论研究;(3)当代西方教育思潮对我国教育研究与实践的影响研究。
3.中国教育史研究
(1)我国近现代教育理论与实践自主创新的历史研究;(2)我国教育学术史研究;(3)教育学科建设与发展的历史分析与评价研究;(4)西方教育理论在我国的引进、应用与创新的历史分析和反思研究。
4.外国教育史研究
(1)不同类型国家教育发展的历史经验研究;(2)外国教育家思想研究;(3)外国教育学术史研究。

(二)教育战略
1.促进人力资源能力建设的教育发展战略研究
(1)创新型国家和人力资本强国建设中的教育发展战略研究;(2)拔尖创新人才、高新技术人才和高技能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2.教育发展战略研究
(1)国家和地区教育体系发展战略研究;(2)区域教育战略规划与区际教育互补协调机制研究;(3)海峡两岸四地教育交流与合作发展战略研究。
3.全球视野下中国教育发展战略研究
(1)我国教育对外开放战略研究;(2)我国教育走向世界的战略研究;(3)中外教育合作与交流战略研究。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11-14 01:52 , Processed in 0.078596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