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楼主: 管季超071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湖北省孝感市孝南区祝站学区姜窑小学语文教研组活动在线

[复制链接]
11#
发表于 2010-11-8 11:31:40 | 只看该作者
        与管老师的交流

       2010年11月6日(星期六),我到孝感办事,中午到教研室管老师处拿获奖证书。11点00到教研室,11点20(上午管老师在教育局开会)与管老师进行了近1个小时的交流。管老师与我集中交流了四个方面的问题。现整理如下,共各位同仁探讨:

——《教师之友网》的建立。《教师之友网》是管老师花费万余元、耗时几千小时,历时近三年建立起来的一个公益性的网站,旨在服务广大语文教师。
       这个网站的建立,填补了我区教研网站的不足,为广大语文教师,尤其是爱学习但又无法获取跟多机会的农村教师提供了更多平等交流学习和参与的机会。今天又再次了解了管老师创建此网站的艰辛,对管老师的这种无私、执着的精神深表敬佩。在此,我也呼吁更多的教师关心我们的《教师之友网》,让这个网站不断壮大,健康成长!

——教师之友网的管理。《教师之友网》站的管理工作先是两三人参与,到现在有多人参与,这其中经历了很多我们并不知晓的艰辛。由当初几人浏览到现在的比较多的访问量,与管老师的严谨工作态度和不言放弃的工作精神是分不开的。
        对于《教师之友网》今日的成绩我也感到高兴,今后也会更多参与进去,为她的成长贡献一点力量。

——年轻教师的学习。管老师一直很关心年轻教师的成长。《教师之友网》也给我们提供了几个平台,对此,我们很感谢。但很惭愧我们的进步不大,没有达到管老师对我们的期望。但我们会继续努力,也像管老师一样坚持不放弃,也一定会有更多收获。

——姜窑小学的作文教学。管老师一直很关心作文教学,对姜窑小学的作文一直赞不绝口。
       但很惭愧,我们并没有积极与管老师配合,把这件事办好。
       在此,我也想跟管老师就这个问题交流一下。姜窑小学的作文管老师一直很赞赏,但我们语文老师却不那么认为,可能是我们语文老师的眼光“高”了点,但更重要的原因是那批作文好只是[个案],尚不是我校的普遍现象,因为其他几个年级的作文还不是很高。
        虽然我校也在搞[作文个性化研究],但我们的研究还不够成功。虽然学校有总体的实施方案和步骤,但在真正执行中,受学生实际水平和教师综合素质的影响,效果参差不齐。有的教师从内心就不愿意搞,只是应付,平时还是按他自己的方法进行教学,基本上没有进步。有的教师想搞,但由于自身能力有限,学校也没有专家指导、帮助,也只能是摸索。所以说到底还是教师的一种个人尝试。
        那批学生是吴红娟老师从四年级一直带到六年级,是她自己尝试的结果,而其它班级研究的效果几乎就没有。
          在此,我也把吴老师的个人作文教学的探索传上来与其他老师交流,望能给予宝贵意见,不胜感激。


           获取作文材料能力的培养
                                             孝南区祝站镇姜窑小学/吴红娟

        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生作文水平的高低可以直接反映其语文素养的高低。特技教师贾志敏老师说过:“一个空洞的头脑是不能进行思维的。”学生缺乏想象和创新精神,主要是因为知识面狭窄。学生的知识储备丰厚,见识渊博,写作时就会有自己的独特见解和感受,就会有话可说,就会用真实而纯美的儿童语言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那么,怎样帮助学生储备丰厚的知识呢?

       叶圣陶在《和教师谈写作》一文中指出:“小学生今天做某一篇作文,其实就是综合地表现他今天以前的知识、思路、语文等方面的积累”。可见,写作材料的积累,要靠课内外阅读的结合,要靠学生生活的积累。

                                 一、充分挖掘教材中的习作资源

         语文教材是学生最频繁最直接接触的语文材料。巧妙挖掘语文教材的习作资源,灵活构筑习作训练场,让学生就文取材,开展练笔活动大有可为。结合课文指导学生进行创造性习作主要有以下形式:

①图文转换式。
      语文教材中不少课文配有插图,教学时。课启发学生在独立观察的基础上,展开丰富的想象,写出与课文不同的文章。写完后,请同学帮助,共同探讨自己的习作,与原文相比,哪些地方写得好,哪些地方还需要改进,应怎样改进,在讨论与修改中,学生的习作能力将得以提升。

②文尾续写式。
      读完一篇完整的文章,根据该文的结尾部分内容,续编以后发生的事。如根据《跨越海峡的生命桥》一文的结尾,小钱得救了。两岸骨肉同胞用爱心架起了 一座跨越海峡两岸的生命桥。让学生想象描写,如果有一天小钱和那位捐献骨髓的台湾青年相遇了,他们会说些什么,做些什么,同时提示学生续写本课要注重台湾青年的无私、关爱别人的优秀品质。根据《桥》一文的结尾,洪水退了,老太太来祭奠两个人,一个是她的老伴,一个是她的儿子。文章到这里嘎然而止,留给读者极大的想象空间。老太太会做些什么,会说些什么,乡亲们会做些什么会说些什么,让学生续写以后将会发生的事情。

③长文缩写式。
      将长篇的文字材料在不改变内容的前提下,根据一定的要求进行删减,把它缩减成较短的文章。如《小英雄雨来》缩写程400字左右的短文。

④相关迁移式。
        这种形式就是抓住课文的原型特征,调动已储备的表象,把思维的触角甲迁移到相关或相似的乙上来,例如,学了《少年闰土》后,我设计了这样一个练笔《童年趣事》、《我和闰土比童年》,从相关的练习中既感悟了生活又进行了一次习作训练。

⑤仿写片段式。
          例如;《索溪峪的“野”》这篇课文,我在教授这篇课文后,让学生挑取其中的某些片段进行仿写,仿写后再进行交流。《我的战友邱少云》一课中,有一段描写作者看到烈火在邱少云身上燃烧时的复杂心情。学了这段课文后,教师随机设计“考试以后”这一片段练习:“单元测试后,你感到自己考得不理想,当老师发下试卷后,果然不出你所料”。描述出那种心揪得紧紧的,透过手指缝想看又不敢看试卷的情景。阅读教学,只有让学生将范文的语言内化为自己的语言,学生才能在写作中灵活运用,才能有意识地去炼词锤句。

                                           二、善于捕捉生活素材
      习作来源于生活。我们要重视学生情感。活化生活积累,使学生产生写作欲望。那么,我们应怎样去激发学生的潜能呢?

       ①组织学生活动。
       教师可组织学生开展各种类型的活动,如小制作、健身活动、观察校园一角、参加公益活动等。这些有意义的活动不仅能丰富学生的生活,还可帮学生积累写作素材。学生由于亲自参与体验了,那种内心情感也就容易描述。

②善于发现、正确引导。
       教师还可以尝试结合日常生活、对学生进行习作训练。例如,今天召开了运动会,我会让学生写一篇观后感或参后感;今天,下了入冬以来的第一场雪,我会让学生仔细观察雪景,然后描述出来;当学生丢失了一只钢笔,我会让他写一篇充满感情色彩的“寻物启事”;当学生遇到困难而得到他人帮助过的人,以表达真诚的谢意……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大作文是“成品”,小练笔是“组件”,“组件”精良了,“成品”质量也就是可能高了。只要我们善于观察,勤于挖掘,精于训练,我们的孩子一定会爱上习作、会快乐习作!



12#
发表于 2010-11-8 12:23:22 | 只看该作者
http://xnjyw.5d6d.com/redirect.php?tid=26626&goto=lastpost#lastpost
http://xnjyw.5d6d.com/redirect.php?tid=26626&goto=lastpost#lastpost

红娟老师
     你的文章写得很好。向你学习。
     你班的孩子作文很活,很有生活气息,我喜欢看。
     再努力啊。
     我陪你到车小[参观]哈。
                                                     管季超
13#
发表于 2010-11-8 12:38:24 | 只看该作者
http://xnjyw.5d6d.com/viewthread.php?tid=3815&extra=&page=1
http://xnjyw.5d6d.com/viewthread.php?tid=3815&extra=&page=1

这位来自武汉市郊农村初中的80后青年教师,以他的敬业/好学/朴诚/友善感动了我。
14#
发表于 2010-11-10 22:06:05 | 只看该作者
       谢谢管老师和学校领导的鼓励!
      对于今年新接的这个班,在作文教学上,我会作进一步的努力和尝试!


http://xnjyw.5d6d.com/thread-26816-1-2.html
http://xnjyw.5d6d.com/thread-26816-1-2.html
http://xnjyw.5d6d.com/thread-26816-1-2.html
15#
 楼主| 发表于 2010-11-18 08:44:48 | 只看该作者
小学语文宜昌会议:学术研究的盛会 展示魅力的舞台1


湖北省小学语文“多课型”课堂教学展示暨教学评价实验课题研讨会系列报道;整理:湖北省教学研究室小语室
    4月25——26日,湖北省小学语文“多课型”课堂教学展示暨教学评价实验课题研讨会在宜昌市三峡大学胜利召开。课例观摩与专题论坛是本次研讨活动的主要内容。会议期间,与会代表通过观摩“识字教学”、“阅读教学”、“习作”及“口语交际教学”等九节课例,围绕“如何切实提高识字教学的效率”、“如何全面达成阅读教学的目标”、“如何有效激发学生表达愿望,引导学生乐说乐写”三个专题,采取“嘉宾访谈”及“短信评课”等形式进行了较为深入的研讨。在课例观摩中,识字、阅读、习作与口语交际交相辉映;在专题论坛时,特邀嘉宾访谈与手机短信评课相得益彰。台上,教坛新秀精彩演绎课程实践,尽显风采;台下,与会代表踊跃发表听课感言,涌动激情。与会代表认为:本次活动,是一次集中展示和分享小学语文课程改革成果的盛会,是一次总结和升华课堂教学实践认识的盛会,是一次引导和激发广大教师立足课堂教学、加快专业成长的盛会!
    为让更多未到会的老师了解本次会议情况,为引发参会教师对“多课型”课堂教学实践及教学评价更为深入地研究与争鸣,应广大与会教师、教研员要求,现将参会教师在网上发布的会议信息按“综述篇”、“侧记篇”及“感受篇”三个方面发布如下。
(一)综述篇:
专题论坛   共话课堂
——湖北省小学语文“多课型”课堂教学展示暨教学评价实验课题研讨会综述
武汉市江汉区黄陂街小学   吕婧芬
2008年4月23日至25日,湖北省教学研究室小语室在湖北省宜昌市三峡大学,举行了“湖北省小学语文‘多课型’课堂教学展示暨教学评价实验课题研讨会”。湖北省小学语文教学研究会青年教师教学研究中心成员、“新课程小学语文有效性教学评价实验”课题实验学校的校长及实验教师代表,以及广大一线小学语文骨干教师参与了此次研讨活动。
在此次研讨会上,来自武汉市江汉区邬家墩小学刘丹老师、黄冈麻城市第二实验小学鲍爱霞老师、黄石市沿湖路小学沈凯星老师、荆州松滋市新江口镇二小梁赟老师、宜昌市葛洲坝实验小学汪蓉老师、恩施州芭蕉侗族乡中心小学唐清碧老师、荆门市象山小学张庆洪老师、仙桃市第二实验小学袁志博老师、潜江市龙湾小学吴明妮老师,分别就专题识字教学、随文识字教学、中高段阅读教学、口语交际教学及中高年级习作教学,做了精彩的现场课展示。与会教师认为,这九位教师的课堂教学实践生动而富有活力,用先进的课程理念指导课堂教学实践,普遍重视现代教学手段的运用,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体现了大的语文课程观。特别是在引导学生自主识字,通过加强识字、学词、学句的联系以及在情境中有层次地培养学生口语交际的能力等方面,创造了一些新颖独特、操作性较强的教学方法、教学形式,使大家深受启发。
此次研讨活动的最大亮点,就是分识字、阅读、口语交际与习作开展的三个专题论坛活动。“手机短信评课”、“师生心中的好课”观点播放与“特邀嘉宾访谈”同步进行,交映成趣,给与会教师以丰富的教学营养。省小语会青年教师研究中心副主任、武汉市科教院小学语文教研员张凤英老师,省青年教师研究中心副主任、东风教育集团研究室小学语文教研员董林涛老师以及省小语会学术委员会副主任、仙桃市科教院小学语文教研员向爱平老师,分别担任了识字、阅读、口语交际与习作三个专题论坛的主持人。
专题论坛活动中,执教教师谈自己的教学目标和达成目标采用的具体方法,并且反思自己教学活动的效果。省小语会副理事长、孝感市教科院小学语文教研员赵洪老师,省特级教师、天门市教研室危文品老师,省特级教师、襄樊市樊城区教研室主任张运敏老师,省小语会副秘书长、省特级教师、十堰市教科院教研员吴定时老师以及省小语会副理事长、宜昌市西陵区教育局副局长冯发柱老师分别对现场展示的识字课、阅读课、口语交际及习作课作了深入的剖析,针对“如何切实提高识字教学效率”、“如何全面达成阅读教学目标”、“如何有效激发学生表达愿望,引导学生乐说乐写”三个专题,对几种课型的教学进行了阐述,并结合与会教师的提问、短信评课内容与大家进行了互动交流。同时,“小学语文有效性教学评价实验”子课题负责人及实验教师——荆州市沙市区北京路二小杨东山校长、江汉油田教育集团周矶学校李萍校长、武汉市新洲区阳逻中心小学的罗玲玲老师及黄石市下陆学校华先道老师分别就一节好的识字、阅读、口语交际和习作的课堂教学的评价尺度与大家进行了现场交流。
会议期间,与会教师积极参与整个研讨活动,并通过短信互动和现场提问两种形式,发表自己对现场展示课的看法,交流自己对识字教学、阅读教学、口语交际教学和习作教学的经验和问题。台上台下,执教教师与听课教师面对面,听课教师与教研专家面对面,共话课堂教学,共议课题研究,共思小学语文课程改革的发展方向。与会教师大胆地提出自己的意见和思考,教研专家精彩的阐述、有针对性的解答,博得了代表们一次又一次热烈的掌声。
此次研讨会,达到了预期的效果。广大与会教师殷切地希望,今后还能继续开展这种形式的活动,以推动小学语文课程改革的深入开展。
                                      二00八年四月二十六日
(二)侧记篇之一:
手机短信评课——为教师架设及时沟通与分享的桥梁
——湖北省小学语文“多课型”课堂教学展示暨教学评价实验课题研讨会侧记
短信传送:宜昌市得胜街小学奚海英/葛洲坝实验小学徐小玉
会议期间,执教教师生动的课堂教学、特邀嘉宾有针对性地剖析,使与会代表不仅有所观,有所听,更有所感。教师短信评课内容及“师生心中的好课”观点集萃通过大屏幕与“嘉宾访谈”时同步发布,搭建了交互性强、及时快捷的交流平台,极大地丰富了会议的信息量,有效地促进了教师对研讨专题的深入思考。
1399780****十堰市郧西县:刘丹老师真美丽,教生识字突出趣;用比较、做游戏,生动形象助记忆;听录音,放图片,声影并用堪称奇;生字融入古诗里,体会意境读中记。
1347785****:动耳、动眼、动口、动脑、动手,这样的识字教学才是生动扎实的,谢谢刘老师带给我们这样一节真实、扎实的展示课。
1399575****襄樊市磁器街小学张巍:刘老师的展示课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多样的形式,大大提高了识字量和识字效率。
1398674****:《北京亮起来了》一课在解决大量识字的问题上做了很好的尝试,容量大,办法多,效果好,也真正锻炼了学生。
1587166****:如沐春风、心旷神怡!刘老师的这堂展示课给我们做了一个很好的培训和启发,方法多样,逐步深入,再加上多媒体的介入,完美至极。
1397111****:处理教材很新颖!将本课帮助识字的诗句中的画面美与语言美巧妙结合,人文性强。在教学中,教师注重了对学生已有的识字经验的梳理和归纳,强化了学生的识字能力。
1597166****宜昌市西陵区向老师:刘丹老师的识字课:教师字字含情,句句激趣。游戏、魔术、课件,形式多样,识字、短语、诗句有机整合,是一次视听的盛宴。结尾处能否出示或鼓励学生去阅读或查找文中诗句相关的完整的古诗?
1303517****孝感市刘老师:刘丹老师鲜活的语言,恰当地运用多媒体课件,充满智慧、灵活多样的识字方法,展示了一节优秀的识字课。
1339719****:《北京亮起来了》一课有很多好方法。但是令人疑惑的是随文识字目标是什么?我感觉课文是为识字服务了。
1387255****:整节课紧紧围绕识字展开,随文实在落到实处,词句紧密结合,注重联系生活联系实际。
1398691****:低年级的识字是教学重点,我们如何让识字教学更有趣味性,更有实效性?
1379756****襄樊市新华路小学郭老师:
识字教学离不开“境”:一是语境,所谓字不离词、词不离句;二是生活情境,任何学习,只有结合生活才是找到了根本;三是快乐场境,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1597254****:请问:随文识字课是重在识字还是学习理解课文?低年级都要随文识字教学吗?怎样教学才是最合理的?
1327754****:随文识字的优点是把字、词、句结合起来,有利于结合语境理解字词,但我觉得任务多而杂,学生跟的上节奏吗?
宜昌市西陵区葛洲坝实验小学曾朝平:
生字教学抓得实,横平竖直写汉字,重点难点抓得准,牵一发而动全身,教学设计巧又精,水到渠成生共鸣,教师收放讲得少,学生读思收获多。
1399753****:口语交际课的层次很分明。但是师生合作扮演欣雨母女对话时,教师本人没有很好地进入情境,角色体验不够。
生生合作表演环节,如果能够提几个具体的生活场景,用文字或其他形式出现在大屏幕上,让学生选择其中一个场景表演,可能效果会更好。
1387290****:口语交际课要让学生想说、敢说、会说、想说。即要谈学生感兴趣的话题,话语权在学生,否则无病呻吟。
敢说则要激励全体学生的参与欲望,引导责任在老师。会说是课堂的终极目的,回到语文课本身的性质,取决于教师的语文素养。若能达成此三者,应是成功的课。
1398674****:高年级的口语交际有深度也有难度,特别是让孩子们说真心话,不迎合老师并不容易,沈老师做了有意的尝试。如果把课题再拓宽一点就更好!
1387274****:风趣的唐老师引领着孩子们在浓浓的兴趣中圆了做诗人的梦!
1340273****:在唐老师的课上,在他风趣的话语、耐心地指导,真诚地鼓励下,使得孩子们脸上洋溢着骄傲的神情,眼里充满着智慧的光芒,孩子们能不爱说乐写吗?
1387296****:唐老师睿智、风趣、幽默,用自己的教学设计,充分调动学生思维,用诗一样的语言演绎诗一样的课堂,非常精彩!
1363628****:习作是学生的怕点,习作是教师教学的难点。唐老师的这节课让我茅塞顿开,给我今后的作文教学作出了示范。
1363628****:唐老师的课堂给了学生足够的想象空间,挖掘了学生潜在的才能,让学生在愉快中当了一次真正的诗人,让学生体验到了学习的快乐。
1388678****:听完唐老师的课,我的感觉是老师是一首诗!学生是一首诗!听课的老师也趁了一首诗!原生态的习作教学,教得轻松学得愉快!一绝!
1397187****:教学不是一味的灌输,而是要把个体内在的天赋本性引发出来,使之有思维的自由、心灵的自由和愿望。
唐清碧老师激情有法、指导得法、点拨恰当,诱发了孩子的天才诗情,没有多少诗歌理论的孩子在短短的时间里居然创作出了“不朽”的诗歌杰作。
1387296****:诗一样的语言,诗一样的课堂引导孩子走进诗的天堂。
1390869**** 课的好坏,无法用固有尺度去恒定,感觉吧!感觉师生的状态,快乐并成长着!
1397261****:张老师的这节《感动》,也深深感动了我。老师利用课件的辅助,渲染了课堂的氛围,用深情朴实的语言充分调动了学生表达的欲望。
1397200****:请学生互评是张老师整节口语交际课的亮点,体现了人文关怀,孩子们的口语交际不知不觉提高了。
1399766****:对张老师的课我有一点不同的看法:能否在学生充分说,然后评议的基础上再出示表达要求,这样就不会一开始给学生过高的门槛,让学生不敢畅所欲言。
1390869****:张老师非常关注学生的相互评价,让学生对语言的发展更加关注。
1313593****:张老师激情洋溢的引言,是成功课堂的催化剂。
1390869****:《感动》是深情而灵动的。思维的整理,语言的组织,交际中的礼仪,原来口语交际如斯也!
1399766****:口语交际不能搞成交流的“单行道”,也不能让老师成为唯一的观众,应该成为交流的“双行道”。
1387168****:口语交际课如何体现交际特点?它与习作指导课有何区别?教师应把握好口语交际与口头作文的关系。
1387125****:仅仅只是受感到关爱才会感动吗?当同学们的发言指向同一方向时,老师应善于引导,打开学生思路,这样才能真正体现课堂上主体和主导的和谐统一。
1395757****:生活中令人感动的事很多,当学生走进病圈时,老师应当想方设法拓展学生话题范围。
1388641****:张老师的口语交际课很扎实,很朴实。一是创设了表达的情境,学生有感而发,有话可说。二是注意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评价。三是设计有坡度,有层次,说和听的要求明确。学生能够在课堂上充分的表达。如果能再进一步调动学生的情感,增强课堂感染力,就更好了。
1340962****:交际应表达真情流露,这是起码要求,对学生不符合实际的描述教师要作评价与指导。
1397239****: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的课才是真正的好课,才真正地让人感动,震撼!
1399780****:张老师的课,画面意,教师情,学生感悟情景交融,学生说学生评,教师点拨,教学相长。
1303515****:要感动学生,感动大家,教师要先感动自己。多媒体的运用不应该流于形式,而应有效为内容服务。教师应充分调动学生情感,引导学生自由表达,真情表达。
1387168****:口语交际如何体现“交际”特点,它与习作指导课有何区别?教师应把握好口语交际与口头作文的关系。
1340273****:口语交际课就是教学生说话,老师时时不忘这种课型的特点,说一句完整的话,注意礼貌,用词要准确等,细微之处见功夫。
1359398****:口语交际课旨在培养学生大方、大胆、大声地表情达意。课堂上,那一幅幅感人至深的画面,那拨动心弦的乐曲,那生活中刻骨铭心的一个又一个细节,让你感动,让我感动!孩子们就这样在感动中成长着!
1363574****:能让所有人感动的课,一定是一堂优秀的课!
1363605****:袁老师的课上得真诚、朴实、让我感动。怎样的课才算一节好的习作课,希望得到专家的指点。
潜江实小教师:一节好课应该是教师激情四射,学生思绪飞扬。教师挥洒自如,学生兴趣盎然。教师娓娓道来,学生津津乐道。师生共同参与,共同演绎课堂精彩。
1363574****:课堂开始要引人入胜,结尾要意犹未尽,这样的可我觉得是好课。
1340273****:我再一次被真实而真切的作文感动了,被袁老师的精炼而严谨的语言打动。
1345113****:吴老师在润物细无声中创设协作情境;用画写相结合丰富写作素材;让学生我手写我口。激发真情,将敏锐与智慧贯穿与点评中。
1345113****:吴老师的课为我们充分有效地展示了作文教学的两个环节,其可操作性让在习作教学中迷茫的我们豁然开朗。
1339617****:唐老师的课与他的讲评风格太不一样了。
1387294****:请问习作教学中方法的指导重要吗?我认为如何让学生留心观察、用心感悟、袒露心声、真情表达才是我们关注的重点!
1599766****:唐老师最适合兼职导演、主持。风趣幽默。磁性的声音给人美的享受。做教师更棒!
1397292****:吴老师的课真诚无浮华,天然去雕饰。
1532760****:在平凡中寻真情,在生活中觅感动!
1387294****:张老师真棒!创设情景,入情入境,教师投入,学生敢说、会说!
1359772****:口语交际课应该指导学生与人交流的方法、技巧,昨天沈老师的课,指导学生扣住生活的种种烦恼与家人交流,指导交际方法。
1399753****:《感动》一课,我们看到学生交流时出现两个极端,有的说得行云流水,好象在朗诵一篇优秀作文;有的说得磕磕绊绊,没有头绪。我觉得作为教师需要做的是:如何引导学生从不会说到会说。
罗田实小教师:我认为吴老师在评课过程中,指导多于鼓励,忽略了小听众的评价愿望。
1387296****:吴老师的课给人清新实在的感觉,指导得法,评点到位。
139261****:口语交际课中,教师会提供契机,放飞心灵,学生才能畅所欲言,想说爱说!
1399798****:吴老师敏锐地捕捉了学生的闪光点,并及时给予肯定和表扬,教师实事求是的评价激励了学生的积极思维,营造一种热烈而又轻松和谐的学习氛围。
二00八年四月二十七日

(二)侧记篇之二:
畅谈好课标准   深化课堂评价
——湖北省小学语文“多课型”课堂教学展示暨教学评价实验课题研讨会侧记二
怎样的课算得上是一节好课?一节好的语文课有哪些基本的尺度?为进一步深化小学语文课程改革,湖北省教研室小学语文研究室于2007年在襄樊正式启动了“新课程小学语文有效性教学评价实验”课题研究,从“小学生语文学习能力评价”与“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评价”两个方面展开研究,以期探讨相关评价的标准、工具、方法,构建一套行之有效的操作体系。一年来,实验学校立足教学实践开展研究,积极探索着教学评价的方式方法,有了一些初步的感受。本次会议,为广大实验学校架设起交流、分享与研讨的桥梁,引导实验教师在多种课型的教学观摩中,进一步探索有效实施教学、提高教学效率的策略,探讨一节好的识字课、阅读课、习作课及口语交际课应具有的基本的要求,深化教学评价实验研究工作。会议期间,实验教师、省小学语文青年教师教学研究中心的骨干教师及全体参会代表畅所欲言,提出了自己心中一节好课的标准,可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体现了广大教师的可贵探索与思考。
◎武汉市江汉区华中里小学徐祎:在新课程教育理念指导下的以“师生共同发展”为本的识字写字课堂教学,必须重构课堂教学评价的导向——以“识字写字总关情”评“教”,焕发师生生命的活力;以“识字写字有声有色”评“导”,点燃师生生命的智慧;以“见字也见人”议“效”,关注师生全面的发展;以“汉字方寸天地宽”论“整合”,拓展学习的外延。
◎宜昌市远安县鸣风中心小学胡国芬:我心中的识字课应该是生动有趣,扎实高效的。一是课堂气氛轻松愉悦;二是教学形式活泼多样;三是注重教给识字方法,培养学生主动识字的能力。
◎武汉市新洲区阳逻街中心小学罗玲玲:一堂好的识字课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充分发挥教材优势;遵循儿童认识规律;教给方法自主识字;重视营造写字教学环境。
◎武汉市武昌区育红小学曾胜:低年级语文识字课堂教学评价标准:合·趣·实·活。以“合”驾驭课堂,使学生识字符合儿童心理特点——教师要对文本及学生、教学手段纯熟驾驭;对教学内容的创造性地整合。以“趣”贯穿课堂,使学生识字轻松愉快——发掘教材蕴涵的趣味性,指导学生有趣地识字;根据儿童的思维特点,能采用多种教学形式或教学手段调动学生学习汉字的兴趣;运用积极评价方式激励学生的识字兴趣。以“实”扎根课堂,使学生高效率识字——学生识字能力的提高;学生识字方法和习惯的培养。以“活”围绕课堂,使学生自主识字——教师的亲和力;学生的参与状态;师生在时空和容量上的互为拓展程度。
◎黄石市铁山区铁山小学柳小将:一堂优质语文阅读课,应当有“读”、“悟”、“辨”、“辩”、“书”五个方面的感性表征。
◎咸宁市实验小学甘霞:对于充满诗意的一堂阅读课,分析得越细,描述得越多,可能离它的本来面目更远。我想引用一句诗来描述我对一堂优秀的语文课的理解:“欲把西湖比西子,浓妆淡抹总相宜。”它应该是“热闹与沉静”有效结合、“主导与主体”有机相融、“预设与生成”相得益彰、“完美与遗憾”相互共存。
◎荆州市沙市区北京路二小项菲:对一节好的阅读课,我认为一是培养兴趣,彰显阅读魅力;二是自主感悟,体现阅读个性;三是品味体验,提升阅读质量;四是鼓励想象,拓展阅读空间。
◎天门市实验小学程海霞:一是教学目标适度可行。二是教学方法择优而行:创设情境,“未成曲调先有情”;挖掘语言,“字里行间情涌动”。三是教学过程“情理”并行。
◎武汉市江汉区教研室陈峰:一节好的阅读课应有这几项基本尺度,即有点、有线、有法、有味——
“有点”,就是指准确把握教材的语文训练点。“点”找得准不准,是衡量教师解读教材能力的尺子。“有线”,指教学过程应融会贯通;这根“线”可能只是一个词,也可能是一句话,也可能是一个问题,一种感受,一个形象,它都会将整个教学过程贯穿起来。“有线”更侧重于评价教师深入解读教材,把握教材各部分内在逻辑联系的能力,是教师解读教材深度的体现。“有法”,强调教师的主导作用的发挥,通过教师精心预设学情,认真设计教学,在教学过程中适时指导及时点拔有效调控,在课堂上展现出学生一个由不会到会,由不知到知的学习过程来,从而实现教学目标。具体体现在:创设情境,造成学生认知上的矛盾冲突、教学方法的灵活应用以及在教学过程中善于点拨。“有味”,是就教学效果而言,即学生学有所获,能嚼出“语文味”。阅读教学要使学生获得:鲜明的形象,鲜活的语言,阅读的方法,至真的感悟。
◎黄石市下陆小学华先道:我认为“六导四能”是评价一节口语交际课的间接指标。“六导”即:教师话题导说、情境导说、层次导说、互动导说、激励导说、情理导说;“四能”即:学生能说、会说、会听、善评。
◎随州市曾都区均川镇小学包玉玲:什么样的口语交际课才称得上是师生心目中的好课呢?一看教师是否紧紧把握教材、认真备课,并就文本所定的不同交际话题,作了充分的课前准备;二看是否创设了情景,激发了学生表现的欲望;三看是否对个体的口头表达进行了有效评价,从而提高了整体的口头表达能力;四看是否在课堂上进行了交际礼仪的训练与培养。
◎宜昌市远安县洋坪中心小学谭朝秀:好的习作课堂应该是这样的:一是注重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兴趣;二是强调交流对话,放飞儿童个性;三是重视归纳梳理,点拔得法;四是重视赏识评价,增强习作信心。
◎咸宁赤壁市实验小学李明芳:有效的语文课堂教学必须是源头活水,是充满和谐、灵动、智慧的:第一,是把握学科特点,回归语文本色的课堂。第二,是互动、和谐的课堂。
◎宜昌市远安县安鹿小学齐家兰:好的课堂应体现“五性”——民主性、真实性、趣味性、情感性、发展性。
◎宜昌市旧县中心小学肖娟娟:一堂好的语文课,应该享受着快乐;一堂好的语文课,应该洋溢着个性;一堂好的语文课,应该飞扬着激情;一堂好的语文课,目标应该是简明的;一堂好的语文课,教学结构应该是简单的;一堂好的语文课,教法应该是朴实的;一堂好的语文课,应该是高效的。要追寻简单语文,首先要求我们首先要把自己武装得“不简单”起来。
◎荆门市实验小学熊满琳:在我看来,语文学科是一门感性的学科,所以我更愿意用一个感性的词语来界定一节好课,那就是:快乐。
◎宜昌市康庄路小学彭玉芳:一节好的语文课要力求做到:一、学生在课堂上要学有所获。二、课堂学习要有效率。三、课堂又有自然生成的鲜活性和灵动性。课堂要有浓郁的“语文味”。重视听说读写的训练,重视情感的体验,重视文学的熏陶与感染。
◎潜江市第二实验小学陈吕秀、王丽琼:一节好的语文课应该有三点。一是参与:激发内在的动力;二是交流:焕发生命的活力;三是体验:提升生命的智慧。
◎荆门市实验小学吴晓梅:我认为一节好课具有以下特征:好课是一次知识的储备;好课是一次能力的延展;好课是一次思维的解放;好课是一次情感的融通;好课是一次精神的旅行;好课是一次个性的飞翔;好课是一次兴趣的提升。
◎潜江市第二实验小学杨莉:实——基础落实;活——方法灵活;简——流程简单。做到这三点,就应该算是一节不错的课。
◎宜昌市西陵区红星路小学潘红玉:优秀的语文课就是一株美丽的树,枝叶茂盛,鲜花盛开。它的叶,闪耀着人性光芒;
它的根,深深地扎入生活的土壤;它的花,绽放出诗意的笑颜。
◎潜江市熊口镇小学胡其涛、何翠玲:“好课”应该让学生有所收获:或者是获得了知识技能,或者是掌握了规律方法,或者是增进了交流体验,或者是拓展了思维,或者是触动了情感心灵,甚至是提升了人格、改变了人生观、世界观。好课就应该是“实惠课”。
◎潜江市第二实验小学熊艳云:我心中的优质课,可用二十个字概括,即“书声琅琅,议论纷纷,激情四射,写写练练,超越文本”。一堂课如果上得学生“小脸通红,小眼发光,小手直举,小嘴常开,手脑并用。”就不失为一节好课。
◎潜江市第二实验小学鲁红:在我看来,一堂理想的好课,能让师生共同经历愉快的“旅程”,感受到阳光滋润心田一般的温馨和甜美:学生轻装上阵;教师游刃有余;教学平实有效。
◎潜江市第二实验小学魏惠玲:“这样的课,真好!”——激情洋溢,彰显个性;以人为本,锐意创新。
◎黄冈市罗田县实验小学刘晓娟:好作文课之我见:能激情激趣,调动学生真实情感——激发写作动机、调动内在情感、培养写作兴趣、调用内部积累、充实内部储备;有多元评价,促进学生自主发展——人性化评价、个性化评价、多元化评价。
◎黄冈市团风县上巴河小学陈建新:语文课堂应该是诗意的课堂:用诗意的语言打开快乐的心扉;用诗意的画面装饰快乐的心田;用诗意的活动点亮快乐的心灯;用诗意的练笔拨动快乐的心弦。
◎随州市曾都区实验小学王佳红:究竟什么样的课才是一堂好课呢?我的观点:教态得体、内容充实、教法灵活、学有所获。
◎随州市曾都区草店镇小学黄培霞、刘荣:“我心目中的一节好课”是这样的:教学目标是合理的;教学材料应是适切的;学习环境是宽松的;学习形式是多样的;教学策略是科学的;教学评价是宽容的;课堂应是预设与生成相得益彰的;课堂教学应是高效的。
◎随州市曾都区草店镇小学陆正祥、华星:好课有德。我认为每位学科教师应该首先自身有德,能力再强无德也终难服众。好课有效。上完一节课后学生变了吗?变化又是怎样的?好课民主。要求教师抛开预设教案与学生一起去探讨一些教案以外的问题。好课求真。要时时关注那些调皮捣蛋、行为偏差的学生,从他们的表现中及时发现问题,予以补救。
◎宜昌市西陵区外国语实验小学伊小玲:一堂好课更多的是以关心学生的学习状态为主,把学生放在课堂的中心。
一堂好课让学生感到自己在这个环境中是绝对安全的,主动的,他能和同学、教师甚至教材进行平等对话,给学生时间去体悟,给他们空间去创造,给他们舞台去表演,充分体现陶行知的“六大解放”。
◎随州市草店镇小学张玉琴:首先,课堂教学应为了学生的学习;其次,学生的学习是否积极主动;第三,教学过程要面向全体,共同提高;第四,教学效果是否好;第五,教学要有特色、创新;第六,好课应有益于学生的成长与终身发展。
◎随州市草店镇小学罗忠秀:课堂上有和谐的学习环境;课堂上有琅琅的书声,在课堂评价中提高升华;写练结合。
◎黄石市中山小学熊昭:一节好课:导在一个“学”字——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立在一个“主”字——建立崭新的“学生观”。
◎宜昌市西陵区外国语实验小学黄蓉:要使学生觉得教师的精神脉搏同他们一起欢跳。要让学生的争论擦出思维的火花。
要让学生在课堂上学会合作。要让学生感受和谐的欢愉,发现的惊喜。
◎黄石大冶市新街小学陆红霞: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什么样的课才算是一节好语文阅读课呢?笔者的观点是:能让每个学生都快乐主动地学习,每个学生都能兴趣盎然地读书、思考,积极主动地参与互助性学习和探究性学习,敢于大胆交流自己对文本的感悟,不同程度的学生都得到一定发展的课,才算是一节好语文阅读课。
◎黄石市经济开发区汪仁小学王继承:好课关注学生准备状态、注意状态、参与状态、交往状态、思维状态、情绪状态、生成状态。
◎宜昌市西陵区刘家大堰小学柯艳:不和谐中蕴含机智,不完美中创造完美。
◎东风教育集团51小学孟群林:一堂好课,首先应是“学习课”,而不是单纯的“教学课”;一堂好课,应该是“自主课”,而不是单纯的“执行课”;一堂好课,应该有“个性化”色彩,不应该是“标准件”;一堂好课,应该是网络中的一个点,而不是直线中的一个点;一堂好课,是给学生上的,不是给听课人上的。有意义的课,即扎实的课;是有效率的课,即充实的课;是有生成性的课,即丰实的课是常态下的课,即平实的课;是有待完善的课,即真实的课。
◎东风教育集团第一小学黄世菊:课堂真正作到“尊重学生的需要,着眼学生的发展”的课才是好课——教学设计从学生的真实问题出发,不是仅从教材或教师的假想出发;引领学生和文本对话,尊重学生对文本个性化的解读。
◎宜昌市西陵区红星路小学谢艳琳:好的语文课是一幅美丽的画、一首动听的歌。在画里、在歌里,都藏着孩子们可爱的心。
◎宜昌市西陵区外国语实验小学彭蓉:理想的课堂是学生心花绽放,生命拔节的课堂,是学生情感迸发,智慧生长的课堂;是学生栖居、精神畅游的课堂,是生命意识被唤醒,精神世界被启迪,生命潜能被开发,生命活力被激活,并以此渐臻生命完满与幸福的课堂。
◎江汉教育集团实验小学袁丽华:好课的误区。误区之一:电教辅助教学手段越多越好;误区之二:课堂教学越活跃越热闹越好;误区之三:课后拓展延伸越长越见功夫。
                                         二00八年四月二十五日
16#
 楼主| 发表于 2010-11-18 08:45:39 | 只看该作者
小学语文宜昌会议:学术研究的盛会 展示魅力的舞台2


(二)侧记篇之三:
探讨有效识字方法  提高课堂教学实效
——省教研室小学语文研讨会识字教学专题分论坛“嘉宾访谈”纪实
武汉市江汉区花苑小学  蔡昀
2008年4月24日上午,来自湖北省各市州的老师们齐聚一堂,认真聆听了两节具有先进教学理念的识字课:一节是武汉市邬家墩小学刘丹老师执教的专题识字课;一节是黄冈麻城第二实验小学鲍爱霞老师执教的随文识字课。
课后,由省小语会青年教师教学研究中心副主任、武汉市小学语文教研员张凤英老师主持了识字专题论坛活动。围绕“如何切实提高识字教学效率”这个问题,通过现场互动和短信互动两种方式,执教教师与听课教师面对面、执教教师与教研专家面对面、听课教师与教研专家面对面,共同探讨识字教学的有效性课题。
现将识字专题论坛的活动情况记录如下。
张凤英:《课程标准》在“实施建议”中明确提出:识字写字教学是阅读和习作的基础,识字写字是1~2年级的教学重点。但是,这并不意味着,其他年段或年级的小学语文教师可以完全忽视识字教学。下面,我们就以现场的两节识字课为引子,共同探讨“如何切实提高识字教学效率”这个话题。
张凤英:非常感谢刘丹老师和鲍爱霞老师为我们带来的生动的识字课例!首先,我想请两位老师分别谈谈这两节识字课的教学目标是什么?为了达到这些教学目标,你们又分别采用了哪些具体的方法?你们觉得教学的效果怎样?
刘  丹: 我是武汉市江汉区邬家墩小学的老师。我执教的是鄂教版二年级上册第四个的专题识字课。这个识字课,图文并茂:文中既有识字的口诀,每一句口诀都揭示了“口字旁”的构字规律;又有春、夏、秋、冬不同季节的美景;还精选了与识字内容有关的、描写这些美景的诗句。这节课教学,我主要是让学生识记这些“口字旁”的字。而“鸣、吟、啸、啼、吠”这些字都是动物发出的声音,所以在这节课中,我注重创设情景,运用不同的声音来刺激学生的感官,激发学生去了解这些声音的欲望。其次运用生动的活动“变一变”,用变魔术的方法把“门”和“耳”加起来,突出这节课要学的“闻”字,并通过动作让学生知道“闻”的意思。在“变一变”、“闻一闻”等活动中加深对这个生字的印象。
鲍爱霞:我来自麻城市第二实验小学。今天我上的是一堂随文识字课《北京亮起来了》。一篇课文拿到手,老师们都会重阅读、重理解;而对识字通常是忽略了,所以这次我们选择了这堂随文识字课,希望和老师们一起探讨随文识字课的上法。二年级人教版课文的识字量非常大。我从学生的学情出发,既激发学生的识字兴趣,又引导学生自主识字。第一,正确把握识字课的课型,把力量集中在引导学生会认、会记、会写以及把课文读通顺,读正确。第二,把握二年级学生的年段特点,为学生提供一定的语言环境,引导学生随文识字,以及自主识字,想要达到提高学生识字效率的目的。一是将要求会认、会写的“辉煌、幕、烁、装、由”随文识字。二是运用多种方法巧记字形,鼓励学生用图片、声音、查字典、比较形近字、读儿歌等方法引导学生识记一部分字形、理解字义。三是引导学生发现构字规律,并正确书写生字。最后应让学生进行写完后的评价。
张凤英:两位老师的教学有明确的目标,采用了多样的方法,学生识字的效果也不错。
张凤英:现在我们来看一下老师们对这两节课的短信评论。
手机尾号为3199的老师:“刘丹老师真美丽,教生识字突出趣;用比较、做游戏,生动形象助记忆;听录音、放图片,声影并用堪称奇;生字融入古诗里,体会意境读中记。”
手机尾号为7825的老师:“《北京亮起来了》一课,在解决大量识字的问题上做了很好的尝试,容量大,效果好,也真正锻炼了学生。”
张凤英:这里,手机尾号为6477的老师提了一个问题:“随文识字课是重在识字还是重在理解课文?低年级都要随文识字吗?怎样教学才是最合理的?”接下来我想请赵洪老师就今天的两节识字课谈谈你的看法,以及刚才这位老师的提问你有什么看法。
赵  洪:今天的两节识字课有很多好的经验值得我们学习。两位老师定的目标都非常合理、科学、准确,都把识字、写字作为识字课的重点,运用了多种方法引导学生识字。如刘老师猜谜、联系生活的方法,运用偏旁加一加、减一减、图片等方法,都运用得非常有效。我认为两位老师都体现了课程标准对识字教学新的要求。提倡认、写分开。低年级提倡多认少写。同时今天的两位老师都能有效地运用多媒体,使课件起到了很好的作用。
识字教学在课堂教学中如何做到高效?需要加强如下两个方面:第一,目标的制定要合理,要依据课时而定,课时的分配要合理。大家千万不要把识字、写字放在两课时之外,让学生自己完成这个任务。学生写字的姿势、习惯都应由语文教师来积极引导。目标一定要在课时中落实、体现。第二,我认为写字教学要加强。现在很多课尤其是公开课由于时间关系总是重于感知课文,而写字却总让人感觉时间短,落实不到位。每课时你要让学生写多少个字,自己要做到心中有数。第一课时写三个,第二课时就要写五个字,安排要合理。不要把八个字安排在一课时里这样很不科学。每课时都要安排五到十分钟让学生在老师的示范和指导下练习如何把字写正确、规范、美观。对于写字我要强调五个方面的要点。第一,要让学生认真看你写的范字。第二,要描,强调先描后写。第三,认真写。第四,要评价。学生先自评,再小组评、老师评。第五,改。要好好落实这五步,充分引起孩子们写好字的重视。对于随文识字的问题,我认为随文识字就是在语言环境中识字。如鲍老师今天的课首先它是一个阅读教学,按照低年级阅读教学的一般步骤去操作。在操作过程中你一定要体现识字教学的特点。就是不应把识字、写字从阅读中分离。应在阅读教学的过程中来完成识字、写字的任务。我们可以达到这样几个目标:第一,识字、第二,读好课文,第三,积累语言。
张凤英:那么,究竟怎样才算一节好的识字课呢?一节好的识字课,究竟应该有哪些评价标准呢?我们请“有效性教学评价实验”课题实验教师罗玲玲老师谈一谈这个问题。
罗玲玲:识字是阅读和习作的基础。怎样引导学生既减轻负担,又能轻松快乐识字,激起学生主动识字的愿望,这是广大低段教师探索的问题。我认为应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第一识字教学要充分发挥教材优势,许多新教材编排本身就有意识地突出多元开放的识字形式:一是随文识字,二是诵读古诗识字,三是在语文园地中识字,四是编排了单独的识字课。刚才刘老师的这篇教材里有识字的方法,有声音,入情入境的诗歌都是孩子们喜闻乐见的形式。
第二,识字教学要遵循儿童的认知规律。激发孩子识字的兴趣是低年段老师所要关注的问题。如调动孩子们的生活积累,鼓励了孩子将自己的生活经验拿出来和大家交流。再利用形声字的规律识记一些字,利用生活经验分析一些词语,借助插图、实物识记生字。然后又在语言环境中识字。这样体现了一些层次性。让孩子们由易到难,循序渐进。这样孩子们就能产生自主识字的愿望,乐于参与识字的过程。
第三是要重视教给方法自主识字。一要识字与汉语拼音相结合。二要注意识字与音形义相结合。
张凤英:目前的识字教学,老师们普遍反映效率比较低。识字教学究竟存在哪些问题,怎样才能切实提高识字教学的效率呢?就这个问题,我想请张运敏老师谈一谈。
张运敏:识字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中改革力度最大,讨论最活跃的板块之一。目前识字教学主要有两方面的原因:即教师在教学形式上过于花哨,收效甚微,二是对识字教学要求把握不准。我想要解决这两个问题主要把握六个关系。
第一,创设情境与提高识字实效的关系。课堂上创设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可以调动学生的识字欲望,拉近书本知识与学生生活世界的距离。但是情境的创设一定要把握好度。这个度就是你的情境一定要为识字服务。第二,要把握多认和少写的关系。怎样做才叫会认呢?读准字音、在语言环境中大概知道这个字的意思,仅此而已。不要求精细,不要求花太多的时间去分析字形结构,只是整体模糊记忆。要求会写的字我们就必须要求四会:会音、形、义,会用。在实际的教学中老师们常常是是拔高了对会认字的教学要求,对会认字也反复指导识记字形,花了很长时间。第三,要把握好“识”与“用”的关系。为什么我们的识字教学会出现生字回生率高的现象,我想要引导学生多次用。一是用字阅读,二是用字表达。第四,要把握好学会和会学的关系。识字教学更应该关注的是学生的可持续发展的问题,也就是学生能否独立自主的识字才是识字教学的关键。如刘丹老师教学带口字旁的字就是引导学生观察这些字,让学生发现其中的规律,这对培养学生的识字能力是有战略意义的。
第五,立足教材识字和在生活中识字的关系。在生活中识字要把握好四个原则:第一是顺其自然,按时识字,以学生的兴趣和需要出发。第二是以识促写。第三是不求理解,对部分深奥的字不求理解。第四是不加指标。第六,把握识字与提高提升学生语文素养的问题。即引导学生在识字的过程中自然地感受汉字的丰富内涵。
张凤英:谢谢张主任!六大关系,归纳得非常精辟,为我们研究识字教学,提高识字效率打开了一扇窗。
张凤英:我希望今天在座的老师们不要仅仅满足于今天这些专家和嘉宾提供给我们的这些宝贵经验,而是要自己在识字教学中去研究识字教学,努力探讨提高学生识字教学的效率的方法、策略。关于识字教学的研究,希望我们今天的专题论坛又是一个新的开始,希望老师们关注识字教学、研究识字教学,通过自己的教育实践改善识字教学,从而切实提高识字教学的效率。
(三)感受篇之一:
不虚此行   不负众望
——参加湖北省小学语文“多课型”课堂教学展示暨教学评价实验课题研讨会感受
东风教育集团52小学   石红丽
4月24日8:00整,在省教研室李作芳老师的闪亮登场主持下,紧张的学习交流活动拉开了序幕了。专题论坛互动环节中的手机短信是我见到的另一新鲜交流形式,让我有一种跃跃欲试的感觉。虽然我担心粗浅的认识让人见笑,但手机短信的形式不失为一种遮挡露怯的好箭牌。
一上午听了两节识字教学——专题识字鄂教版二年级的《识字四》和随文识字人教版二年级《北京亮起来了》,还听了一节口语交际课《亲情沟通从心开始》。上午的专题论坛是《如何切实提高识字教学效率》,围绕这一专题,激情澎湃的我连发了三个手机短信,结合两节识字教学发表了自己的看法,也提出了自己的质疑。更没有想到的是我的质疑“随文识字教学难道仅仅重视识字而不重视文本了吗?”竟然被主持人提炼并作为特邀嘉宾答疑的问题,还在专题论题中展开了讨论。我为自己能与与会老师有同样的看法而高兴。
下午,我看到我们东风教育集团小语界的泰斗董林涛老师主持会议,心中无比亲切,也异常兴奋,几次拿出手中的照相机“咔嚓”,想把董老师潇洒的瞬间留下。听了两节阅读课《鱼游到了纸上》《她是我的朋友》和一节习作教学《写给太阳的小诗》后,进入了专题论坛《如何全面达成阅读教学目标》互动环节。在专题论坛互动环节中,董老师示意与会老师能举手参与评课,可羞涩的老师们更青睐运用“手机短信”参与互动。情急之下,我站了起来。传递话筒的工作人员竟然就在我的旁边,根本不容我思考片刻。我接过话筒,一番自我介绍后便开始讲道:“执教《鱼游到了纸上》这篇课文的老师用教师个人魅力引领学生走进了阅读,教学层次清晰,层层递进……在阅读教学中培养了学生的语文素养……教师采用多种形式的朗读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这两节课非常值得我们学习。”说实话,我说了些什么现在几乎已经不知道了。董老师当着密密麻麻的与会老师说评得好,可我心里知道:我紧张得有点过了。后来,特邀嘉宾荆州市沙市区北京路二小的杨东山校长也肯定了我刚才讲的朗读训练,我那颗不平静的心总算平静了一些。
4月24日的上午,听了一节口语交际课《感动》和《一件让人感动的事》、《介绍我的朋友》两节习作课。每节课后,我都及时写下来自己的想法和看法。不知为什么,今天的我有一种想举手说的冲动。在《如何有效激发学生表达愿望,引导学生乐说乐写》专题论坛中,我一边认真倾听,一边奋笔疾书记录着专家精辟的意见,这将会是我打开了另一片窗的理论基础。
两天的听课安排紧凑,课型多样,信息丰富。观摩一线教师课堂实践,我跃跃欲试,也想一展风采;聆听一线教师的经验,倾听专家的声音,饱受洗礼;反思自己,成功与不足并存。教学教研,任重道远;专业成长,永不懈怠!
                   二00八年四月二十六日
(三)感受篇之二:
乐在其中
——参加省教研室小学语文宜昌研讨会有感
黄石市老虎头小学   梁兰芳
听了一天的课,笔记本机的漫漫的,脑袋里也装得满满的,虽说有点累,但执教教师在课堂中的风采,那充满诗意的课堂;特邀嘉宾精辟的分析,中肯的评价,热情的鼓励;那一个个充满灵性的学生……我的倦怠立即烟消云散,不知不觉翻开笔记本,独自享受那一份快乐——
这第一乐呀,我终于明白了,识字教学这样丰富多彩!我们观摩了武汉刘老师的专题识字课和黄冈鲍老师的随文识字课,原来识字教学是这样生动有趣!特别是随文识字课,不要像高年级那样去逐字逐句分析课文。在专题论坛时,从嘉宾访谈中我进一步明白:语文教学一定要把握好各年段的教学目标,低年级阅读教学的重点是识字教学,切不要像要求中高年级那样去教学。随文识字课,重点是通过朗读,引导学生基本了解课文内容,理解重点词句的意思,学习积累语言,不要分析多,积累少,要从“低不低,中不中,高不高”的“雾”区中走出来。我明白了,我真高兴!
这第二乐呀,我终于对“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这句话有了更深的感受。一直以来我们都知道课堂应以学生为主体,但总是做不到,教师喋喋不休、学生马不停蹄“思考”着老师提出来的一连串精心设计的问题的现象很严重。像今天唐老师的课就给我们很大的启发。他给学生充足的时间,让学生说,让学生想,让学生写。这样,学生在课堂中充分地动起来了。是啊,在课堂上,亲爱的老师们,请等一等学生吧!让他们自主地学习吧!
这第三乐呀,得从我一直以来坚持并遵循的教学原则说起。几年来,我在平时的授课中(主要是阅读教学),总是按照从整体到部分,再回归整体的教学模式授课,不论有没有人听课,这个思维习惯一直不曾改变。听了今天几节阅读课,我发现这几位教师也是这样讲的。更让人高兴的是,省小语会副秘书长、特级教师吴定时老师在专题论坛中也谈到一堂阅读课应遵循这个原则,不要为了标新立异而破坏课文的整体美。看来这几年我的尝试是对的,我特高兴!
今天让我高兴的事情确实太多了。我乐在其中,乐在语文教学的艺术中,使我今天听课一天最深切的感受。尽管有的课还有待改进,但我从执教教师的眼睛里看出了他们对语文教学的热爱与执著。这更是我们一线语文教师所应学习的。希望圣教研部门今后能多多组织这样形式多样的学习活动。我经常提醒自己:自己是一名教师,是一名语文教师,是一名叫祖国语言的教师。那样,就会更加明白自己:究竟该怎样教语文!
                  二00八年四月二十四日
(三)感受篇之三:
一花独放不是春   万紫千红春满园
——省小学语文“多课型”课堂教学展示暨教学评价实验课题研讨会参会感
黄石市广场路英才学校  季青
    春天的脚步已经向我们走来,在有幸参加了省小学语文“多课型”课堂教学暨教学评价实验课题研讨活动之后,更是感受到一股春的气息,朝气蓬勃,令人欣欣然。这次活动的研讨形式令人耳目一新,分为识字、阅读、口语交际和写作三个专题进行研讨。既有课堂教学展示,又有嘉宾访谈,让与会老师受益匪浅。
令我印象最深的是首先开展的识字教学专题。识字是阅读和习作的基础。识字的多少、快慢,直接关系到读写开始的早晚和阅读能力、习作能力的高低,因此,识字教学的改革直接决定着阅读教学和写作教学的改革,而且还直接影响着其他学科的教学。这次识字专题展示了两节不同类型的识字课,分别是刘丹老师的专题识字《识字四》和鲍爱霞老师的随文识字课《北京亮起来了》。两位老师进行了有益的尝试,让我感受颇深。
“接天荷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创设好情境,让学生轻松愉快地识字。古人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低年级的孩子活泼好动。颜色、声音、动作等会引起他们的注意,令他们产生浓厚的兴趣。刘老师在教授“鸣、啼、吠”等生字时,播放了生动逼真的声音课件,变抽象为直观。这些鸟叫声,乌啼声,犬吠声让孩子们兴趣盎然,极大地调动了识字兴趣。鲍老师在教“幕”字时,利用了一个大幕开合的课件,这一开一合,联系到“幕”字下面的“巾”,学生能够很轻松地和“墓”、“暮”进行区分。这些声音、画面的情景创设,有助于学生对生字的联想和记忆,把一个个抽象的生字,变成了可闻,可看,可感的具体形象。这些识字情景的创设,能更好地激发学生识字的兴趣,使他们尽快地全身心地投入到识字教学的过程中,在不知不觉中体验识字的乐趣。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通过交给方法,培养学生自主识字的能力。这两节识字课,在短短的四十分钟内,为我们展示了大量的识字方法,如:加一加,换偏旁,归类识字,对比识字,儿歌识字,随文识字等等。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多种识字方法的传授,鼓励学生自主识字、认字,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兴趣,调动了他们的学习积极性。仅仅靠40分钟的课堂识字,是远远不能满足学生的识字需求的。只有当他们掌握方法后,才能走出课堂,走入生活,学会自主识字。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我们在日常识字教学中,常常把识字单独地孤立起来。结果文离了字,字离了文,识字无助学文,读文不能巩固识字。还有的是死按生字表的顺序去教识字,殊不知在检测评价时,学生是“哇啦哇啦”能把课文背了下来,似乎是认识了生字;但一把字从文里拿出来调换一下顺序,反而不认识了。这两节识字课,都把生字放在了具体的语言环境中识字。刘老师把字放到了古诗句中,学生在认识生字的同时,也品味到了诗词之美。鲍老师则把生字放到词语中认知,再从文中找出相对应的句子来学习。这样,在语言环境中开展识字教学,使学生在学习词语和句子中识字,在阅读故事中识字,做到字不离词,词不离句,这对于学生认识、理解和积累生字和词语,确实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归根到底,我们识字的目的是什么呢?就是学以致用。通过识字,能满足学生的读与写的需要。这次展示的虽然只是短短的两节识字课,但对我们的启迪是深远的。这次“多课型”研讨活动給我们全省小语课堂吹来一阵课改春风,但我们需要的不仅仅是这种“一花独放”,而是借助这股春风,把新的理念带入每个人的课堂,形成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真正的“百花齐放”。
(三)感受篇之四:
回归课堂“真”本色
—— 省小语“多课型”教学展示的学习感受
潜江市实验小学  周  琼
为期两天的湖北省小学语文“多课型”教学展示活动,在美丽的宜昌圆满结束了,我带着满心的期待而去,载着满满的收获而归。此次活动向我们全方位地展示了语文课堂教学的几种基本课型:识字写字教学、阅读教学、习作教学和口语交际教学。认真聆听了九节课,给我的感觉就是清新自然,朴实无华,简单中不乏智慧,平静中不乏灵动,就像仙桃袁志博老师执教的习作课《一件让人感动的事》中讲到的作文要“真实、真情、真切”一样,这次的课就让人走进了真实的课堂,找到了课堂的“真”本色,没有浮华,没有矫作,没有表演,一切都那么真实,真正给我们的课堂教学指点了迷津,让我们找到了教学的正确航标。
一、课堂真实
听过许多的教学比武课、公开课,那些看似热闹、完美的课堂教学总给人一种“虚”的感觉:花架子多了,学生高兴了,知识是否落实了呢?相比以往,这次的课就让人觉得实在,没有过多的伪装,没有预先的铺垫,没有不必要的辅助手段,虽然课堂上有时出现了一些不完美的小“意外”,但给我们的感觉就是:这才是真实的语文课堂。如潜江吴明妮老师执教的习作指导、讲评课《介绍我的朋友》,在让学生交流自己的作文时,有个孩子的文章写得不是很好,上台后不敢大声地念出自己的文章,吴老师鼓励他勇敢点,大声点,并及时给他的作文做了批改。试想,如果老师事先就让学生写好改好,专门点那些优秀的学生上台交流,没有修改的地方,那作文讲评又有何意义呢?学生又能学到什么呢?
二、师生真情
语文是情感性很强的一门学科,字字句句都渗透着作者的情感。要悟情就要求读者、教者先入情,只有教师饱含深情,用满腔的激情引领学生走进文本,学生才能进入情入境,悟得真情,最终才能和文本产生情感共鸣。如恩施唐清碧老师执教的习作课《写给太阳的小诗》,荆州梁斌老师执教的阅读课《鱼游到了纸上》,荆门张庆红老师执教的口语交际课《感动》,三位老师都能用自己情真意切的诗一样的语言,去感染学生,感动学生,拨动学生心灵深处的情感之弦,师生之间、生生之间都真情流淌,学生的读、说、写也饱含真情。教者有情,学生入情,这样的语文课才真挚感人。
三、教学真切
一节课是由多个教学环节组成的,一环扣一环,丝丝相扣。完美的课堂希望每一个环节都按部就班,不能有丝毫的差错,否则就会影响整节课的效果。可是课堂上学生的表现往往会在我们的预设之外,学生的想象力是非常丰富的,学生的认知水平也参差不齐,如果我们只注重课堂展示的“天衣无缝”,把那些“瑕疵”掩盖在华美之后,我想这样优秀的展示实际上是偏离了语文课堂教学追求的目标。只有真真切切地教,扎扎实实地教,让每个孩子都有思考、说话的机会,这样才能让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应有的发展和提高。如吴老师执教的《介绍我的朋友》一课,让学生说说自己从电视、书本上了解到的猪八戒的性格特点,学生说出了“贪吃、贪睡、不讲卫生”之后,有个孩子站起来说了句“猪八戒还很好色。”惹得学生当场哄堂大笑,此时的吴老师并没有责怪学生在课堂上说出这样“不雅”的词,而是微笑着鼓励了该学生。“关注细节就是关注质量。”认真对待每一个环节,语文课理应如此。
揭开面具,撕下伪装,还语文课堂一个真实的面孔;倾注真心,融入真情,让语文课堂激情四射;关注细节,平等对话,使语文教学真切自然。以上是我学习的一点感受,愿与老师们共同探讨。
(三)感受篇之五:
生命中这位难忘的朋友
——《介绍我的朋友》习作教学磨课心得
潜江市龙湾小学  吴明妮
题记:只要上过公开课的教师,都会把执教公开课的体验称作“痛并快乐着”。这种“痛”是孩子成长中的“少年维特之烦恼”,是孕妇临产时撕心裂肺地“甜蜜阵痛”。这种“痛”是精神上的磨砺,是心灵上的拷问,是理想与实践之间的艰难跋涉。但与此同时也伴随着快乐:菩提树下醍醐灌顶般的顿悟,山穷水尽后柳暗花明时的惊喜,“无心插柳柳成阴”的万般激动。这些复杂的情绪交织在一起,成为其精神成长的不竭动力。
前言:
三月初,市教研室安排我于4月23日在宜昌举行的“湖北省小学语文多课型课堂教学展示”活动中上一节作文教学课。这个光荣而艰巨的任务让我忐忑不安:一半庆幸一半慌乱。庆幸的是可以给自己一个锻炼的机会,不安的是我感到责任重大,因为我是代表我们潜江市的,全省有那么多同行来听课,我可不敢掉以轻心。因为有这么一桩心事担着,那几天每天回到家总觉得心里不痛快,总觉得无形中有股沉重的压力。经过一番斟酌后,最终确定了课题——三年级习作教学《介绍我的朋友》。开始备课了,先把《课程标准》细细琢磨了几遍,接着上网下载了多篇关于小学习作教学的经验文章。因为这篇习作教学是对《介绍我自己》这一教学内容的拓展,我找不到多少可以直接借用过来的资料,只能“自力更生”,终于在好几个夜晚的奋斗中,“逼出”了一个初步构想。
接着是磨课,那真是一个痛苦而又充满了希望的过程。在市教研室小学语文教研员杜澄清老师的悉心指导下,我在好几个学校进行了试教。试教的那种感觉,常常让我联想到数学中的无限循环小数——周而复始,无休无止。可谁知,这种循环远没有想象的那样简单,每一次试教都是对教学设计和教师课堂调控能力的一次检验,一串串问题如列清单似的被罗列出来,问题的指向由最初针对每个教学环节和每个情境的创设,到最后哪怕是一句过渡语、一个神态动作都进行精雕细琢,力求精益求精。即使这样,心里还是不安,自己总是在脑海里重放我上课的片断,睡梦中也总是在自己的课堂上惊醒过来,一遍遍修改,不知道改过多少遍了,我只是知道,我每天都会带着一张重新修改过的教案回家。第二天坐在电脑前仍然是一字一句地修改。
·信心在鼓励中坚定
为了熟悉教案,我把课堂搬进了家里的书房——手持教案,一遍又一遍地说课。十六年的课堂教学实践使我深深地认识到,教师投入的神情、适当的体态语、富有感染力的语言,都能拉近师生间的距离,也是调动学生情绪的一种有效手段。因此,在说课时,哪怕一个手势、一个表情、一句话的语调,我都要仔细琢磨,只要我觉得不到位,都会重新来做。此时,书房就是课堂,每一样物品都是我的学生,静静地聆听我的讲课。在家里我还有一位很好的指导老师,那就是房间里的那面大镜子。它是听我上课遍数最多的,它会忠实地为我纠正每个动作神情。如果说我在课堂上的教态是亲切的、自然的,这位指导老师肯定功不可没。
记得有位专家说过:好课,是磨出来的。我想所谓的磨课就是不断地否定自我,超越自我,感动自我,这是一个“众里寻她千百度”的过程,这是一个学会反思,追求完美的过程,这是一个走进学生,熔炼自我的“重生”过程。就像化蛹成蝶,这一过程的确是痛苦的。特别是当试上过后,面对一连串的问题却一时无从下手,心情就跌落谷底,放弃?坚持?一次又一次。
·亮点在意外中生成
那是在第五次试教时,因为想着上课别让学生出“意外”:一是不知道如何处理,二是怕学生说多了,影响自己的思路,所以不自觉地想牵着学生跑,于是我总是自己讲得多,学生说的少。第五次试教时,学生在课堂上居然都不开口了,你望望我,我瞧瞧你,就是没有人举手回答问题。
正当我一筹莫展的时候,学区赵主任提出了建设性意见,她让我面对学生的回答作好两手准备。如果学生能回答准确当然可以,如果不能则是亮点生成之时,他让我启发学生来说,变大问题为小问题,面对课堂上的意外,教师要有教学机智,要学会启发,要学会示范,学会给自己和学生“找台阶下”。
·困难在矛盾中化解
现在回想着长达两个月的“折磨”,还真令人难忘。白天,除了做好教学工作就是磨课。有时候碰到一个问题,一句话,反复推敲. 在餐桌前吃着饭,偶尔间家人会奇怪我的眼神在游离,他们不知道我在思索着其中的一个问题,在推敲着一句过渡语。
就这样每一天都过得痛苦而充实,其中经历的每一件事都令我难忘。且不说我几次手写教案(手写一遍印象深刻),浪费无数纸张。另外此次事件牵涉人员比较多:杜澄清老师在自己繁重的视导工作期间,一次次听我的课,一次次给我提建议;我们学校的蔡老师几次三番地帮我修改课件,一个原本对他来说不算太复杂的课件,而由于我的“朝三暮四”,浪费了他很多时间;和我配班的郑老师,忍受我反复无常地换课行为;还有学区的赵主任、周主任,学校的杨校长、尹老师、周老师为我的课也提了不少中肯的意见,提供了许多帮助。
·好课在磨砺中成长
磨课的过程无疑是痛苦的,一次次地颠覆,一次次地重整,让心灵承受痛苦的煎熬。但磨课确实是一个非常好的成长历程,一次次地反思修改,一次次地试教,一次次理念上的冲击,能站在一个新的角度审视自己,好像对于教学又重新认识了一番,能够站在一定的高度上看待问题了。就像“蚕的一次次蜕变,最终吐丝结茧变蛹化蛾、脱胎换骨”。
现在我才恍然: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可真不是吹的。特级教师们也是一样,当我们在台下欣赏他们台上的那份潇洒的时候,可能很多时候都忘了他们曾付出过的那份努力。在钦佩他们的时候,也应该提醒自己,其实如果我们也能像他们一样努力,说不定也能像他们一样收获。我现在真正体会到这样一句话:如果你想做好一件事,你必须向对待你的情人一样,时时想着她,时时念着她。是啊,王崧舟老师所说的那句——“磨你千遍也不厌倦”的话语不也正有异曲同工之美吗?
终于,我站在讲台上,面对台下黑压压的观众,面对只熟悉了几十分钟的学生,有一丝紧张,但更充满自信。站在舞台上,我的心中已没有了厚实的教案,只留下清晰的教学环节,我眼中心中只装着面前的每一位学生。我把全部的注意力用来倾听学生的回答,捕捉亮点,引导生成,让每一位学生融入课堂,让课堂生成了一次又一次的精彩。此时,我对“厚积薄发”才有了真正的感悟,没有那痛苦磨课过程的积淀,怎会有课堂上的精彩展现?
结束语:
在午后的阳光下回想磨课的经历,我想是幸福的,回头看看这条路,它不像泰山的十八盘那样需要一鼓作气,勇往直前;也不似庐山的烟雾那样迷人视线,它是一条没有尽头却充满风景的登山路,要我们走走、听听、看看、想想,其乐无穷。细细回味“磨课”的美好时光,我因《介绍我的朋友》一课而无比充实。《介绍我的朋友》,已经成为我生命中最难忘的朋友。我相信这种磨课的教学历练最终会化作我人生的修炼,她必将启迪我在教学路上奋斗不息,耕耘不止……
后记
湖北省教研室组织的小学语文“多课型”课堂教学展示暨教学评价实验课题研讨会虽然已经结束,但是我们对小学语文课程实施与评价的研究永不停歇。如何借此契机,引发教师持续深入地开展教学研究,进一步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实效性?会后,与会教师已经在省教育厅、省教研室联合主办的“网络教研中心”(wljy.e21.edu.cn)的“小学语文”之“案例沙龙”栏目开辟了专栏,展开了又一轮的后续研讨……
二00八年四月二十八日
17#
 楼主| 发表于 2010-11-18 09:15:28 | 只看该作者
语文教师的“书巢”细目[商友敬]


    语文教师如果没有“书巢”,就等于没有家,就会心神无所安;商友敬先生的“书巢”建议,非泛泛而谈,而是有他多年的阅读、研究做支撑的。当然,他更提倡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个性化“书巢”。                          ——编者
    暑假期间,有几位青年语文老师到舍间闲谈。他们都有志于语文教育的探索和研究,对我这小小书房中的藏书颇感歆羡,而且都有为自己营建“书巢”的愿望,于是作此“书目答问”,供青年语文教师参考。
  要有历史的眼光,鉴往知来——读一点语文教育史的书
  语文不只是工具,语文教师更不是操持工具的工匠,为此,对自己从事的语文教育,要有历史的眼光,才能鉴往知来。张志公先生虽然限于历史的原因,主张过“工具说”,但他有一部相当精彩的著作《传统语文教育初探》(上海教育出版社1962年初版),后来又增补改写成《传统语文教育教材论——暨蒙学书目和书影》(上海教育出版社1992年出版)。看了这本书至少可以明白:一百年前的教师是怎样教书的?使用的是什么教材?然后才可以思考:这些历史遗产对我们还有多大用途?怎样用它们来为我们的教学服务?
  二十世纪以来,中国的教育,尤其是语文教育有了革命性的转变,主要是“五四”新文化运动(包括白话文运动)起了极其巨大的作用。要了解这一段历史的演变,可以读北京师范大学郑国民教授的专著《从文言文教学到白话文教学——我国近现代语文教育的变革历程》(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年1月第1版)。而对于这一百年语文教育历史要作一个综览,则可以读一本大书:顾黄初教授主编的《中国现代语文教育百年事典》(上海教育出版社2001年12月初版)。了解了过去,还要展望世界,面向未来,华东师大倪文锦教授等主编的《语文教育展望》(华东师大出版社2002年版),正是一部闳中而肆外、鉴往而知来的大部头著作。
  语文教育大师的经典性专著
  “五四”以来,思想、文化和学术的大师们,对于中小学的语文教育是十分关注的。他们有的专门为此写过文章,发表过专著。如梁启超就曾作过《中学以上作文教学法》的演讲(见夏晓虹编《梁启超文选》下册,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1992年版),胡适也先后作过《中学国文的教授》和《再论中学国文教学》的演讲(见《读书与治学》,三联书店1999年第一版),他还主持过高中国文课程标准的制订。
  把主要精力放在大中小学语文教育上的大师,当然是三十年代以后的叶圣陶、夏丏尊、朱自清、朱光潜、陈望道、黎锦熙、吕叔湘等人。
  叶圣陶的名字在三四十年代,往往与夏丏尊连在一起。他们志同道合,又是儿女亲家。他们以开明书店为基地,编教材《开明国语课本》、《国文百八课》;编杂志《中学生》;共同编写小说体学习语文的专著《文心》,具有很大的影响。可以说,他们开拓的这条语文教育之道路,是一条正路,一条大路,我们应该沿着这一条“开明之路”走下去。叶先生关于语文教育的论著,收在《叶圣陶集》(江苏教育出版社1992年第1版)的第13、14、15三卷之中,而第16卷则是他编选的教材。这么多著作当然难以读遍,我以为《文心》一书是值得每位教师认真一读的。至于在教学实践方面,叶先生又与朱自清先生在40年代初合作编写了《精读指导举隅》和《略读指导举隅》。“精读”是对经典名文的品赏和分析,如课堂实录一般;“略读”则是对一本本名著所作的介绍,指导学生自己去阅读。我认为他们开启了一种很好的教学方法,我们今天也应该参考、学习和继承。
  朱自清先生更多的工夫是在大学教书,但也没有离开语文教育的大范围。在《朱自清全集》(江苏教育出版社1988年第一版)中,有关语文教育的文字放在第二、三卷之中,其中以《国文教学》和《标准与尺度》这两辑与我们的关系最为切近。
  朱光潜先生是一位美学大师,但他对语文教育的关注和影响甚大。上个世纪20年代末,他先是在叶圣陶主持的开明书店出版了《给青年的十二封信》,然后在30年代初又在《中学生》杂志上写了“第十三封信”即《谈美》,是最通俗易懂的美学论著。然后又有了《诗论》、《我与文学及其他》;40年代则有《谈修养》和《谈文学》。我建议中小学语文教师都可以通读朱先生这六本书(有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年新印的单行本)。他的文字十分流畅明白,文理清晰,许多深奥晦涩的理论被他一说就清楚了。尤其是《谈文学》中的几篇论写作的文字,对我们从事写作教学大有帮助。
  陈望道先生是修辞学家。他的《修辞学发凡》,应是我们语文教师案头必备的著作。另外他也是第一个写“作文法”的人。他的《作文法讲义》(1922年上海民智书局版)中的主要部分收在《陈望道论语文教育》(河南教育出版社1989年版)之中。
  一般人只知道郭绍虞先生是文学批评史家,其实他在大学语文的教学方面也花了不少工夫。他的《学文示例》是三四十年代著名的大学语文教材,尤其是对文章的比较阅读方面,别开生面。他有关语文教育的论著收在河南教育出版社1989年出版的《郭绍虞论语文教育》一书中。
  在上一个世纪的语文教育大师中,黎锦熙先生是十分重要的一位。他早在1916年就倡建“国语研究会”,至1978年3月21日逝世那一天的上午,还在准备“语言学科规划会议”的讲稿。他的论著有具体入微的特色,读了之后会发现,我们今天讨论的不少问题,这位老先生早就谈过了。在他去世后,由他的女儿和门生编缉了一本《黎锦熙语文教育论著选》(人民教育出版社1996年版)
  吕叔湘先生当然是语文教育的大师。别的方面姑且不说,就这一本薄薄的《语文常谈》,真是写得好极了。我认为拿它作教本来教学生,不论大学生、中学生甚至小学生,都可以一学就通,久久不忘,是“大家”写“小书”的典范之作。此书有三联书店的本子,小巧玲珑,读来饶有情味。顺便说一句,语言学家陈原先生的小册子《语言与社会生活》,也有三联的小本子,更有情趣,语文教师也可一读。
  健在的大师中我崇敬的是96岁的张中行先生。他的本业是语文教学。他的回忆录《流年碎影》(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7年版)。其中有好几篇,都与他从事语文教育工作有关。张先生的专著中,《文言和白话》、《文言津逮》、《诗词读写丛话》、《作文杂谈》等都是关于语文教育的(见《张中行作品集》第一、二卷,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5年版),另外有一本《谈文论语集》(内蒙古教育出版社1994年版)比较少见,收集了他关于语文的零星文章。我以为,张先生对文言文教学有极为精辟的见解。他编的《文言读本续编》(与吕叔湘合编,上海教育出版社),尤其是三本《文言文选读》(人民教育出版社),最适合教师的教学。
  说到张中行先生,不能不提到新近去世的启功先生,他们是一对好朋友。启功先生治学涉及的面很广,他的那本《汉语现象论丛》是极有功力极有见解的好书,语文教师最好能通读一遍。他与张中行先生以及前几年去世的金克木先生三人合著的《说八股》(中华书局1994年版),有兴趣的语文老师也应该读一读。有什么用呢?长学问长见识呀!
  当代语文教育专家的论著和教学实录
  现在说,语文教育界“诸子百家”的著作。
  有一本书要先说,名叫《我和语文教学》(人民教育出版社1984年版),它在“改革开放”之初,集中了当时还活跃在语文教坛的名师,让他们作一番自述。名单为:于满川、于漪、叶圣陶、叶苍岑、江山野、吕叔湘、刘国盈、向锦江、何以聪、辛安亭、张毕来、张传宗、张志公、张寿康、卢元、张孝纯、张隆华、陈哲文、时雁行、沈蘅仲、罗大同、林炜彤、闻国新、徐中玉、黄光硕、钱梦龙、程力夫、蒋仲仁、曾仲珊、谭惟翰、黎思明、颜振遥。共32位。如今,21年过去了,不少老先生都已归道山,健在者中最年轻的大约是钱梦龙先生了。这一个群体在近20年来为语文教育事业的确是起了“承前启后,继往开来”作用的。
  1980年人民教育出版社请华东师大瞿葆奎老先生主持编成的《优秀语文教师上课实录》,集中了上海地区的名师:于漪、高润华、陆继椿、钱蓉芬、陈钟梁、徐振维、朱兆麟、杨墨秋、过传忠等人的25篇课文的“上课实录”。这在当时是首创的,更是许多中学老师竞相购买的最新鲜的资料。以后这类书出多了,也就不稀奇了。
  于漪老师,德高望重。她有《于漪文集》传世,那套书相当厚重。我觉得上海教育出版社的《于漪教育文丛》四种(《站大写的人字上》、《给语文教学加点钙》、《可以做得更好》、《和中学生交朋友》,2001年版)读起来更方便一些。
  钱梦龙老师的课上得潇洒自如,我打个不恰当的比方,好像看马连良的京剧,入情入理,入筋入骨。他的著作我手边只有《导读的艺术》(人民教育出版社1995年版),学习他的教学艺术,光读著作不够,还应该看教学实录的盘片。
  小学语文教学,老一辈的,我认为以李吉林老师最好。她把儿童的语文学习放在一定的生活情境中进行,如鱼在水,如鸟在空,活泼生动,自然成长,这是小学语文教育之坦途。她的著作不少,最近的这一本《情境教育的诗篇》(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年9月版)是集其大成的,也值得小学以外的老师读一读。
  新生代小学语文教师以窦桂梅最为杰出。她的课上得好,有思想、有追求,还健于写作。她最近的这本著作《梳理课堂——窦桂梅“课堂捉虫”手记》(广西教育出版社2004年版)写得短小精悍、生动活泼。我觉得中学、大学的老师也不妨读一读。
  我还要特别向中小学语文教师推荐一类书,那就是大学教授的“上课实录”。仅就我所见到的,最远的当数上个世纪20年代胡小石教授在南京中央大学所讲的《中国文学史讲稿》,由学生苏拯提供的课堂笔记,见《胡小石论文集续编》(上海古籍出版社1991年版)。三四十年代,则有闻一多、罗庸两位先生在昆明西南联大的课堂笔记《笳吹弦诵传薪录》(郑临川记录,徐希平整理,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年版)。1942年至1947年,顾随先生在北京辅仁大学讲授古代文学,学生叶嘉莹记了6年的笔记,共十余册。80年代从海外携带回国,整理成书,是为《顾随文集》(河北教育出版社2001年版)第三卷。从这些笔记中,可以看到名师授课的精妙和严谨,虽然没有录音录像的设备,但也会使人从中得到精神上的感染。
  当代大学名师的上课实录,最近整理出版得不少。三联书店编了一套《三联讲坛》,已出版的有北京大学洪子诚的《问题与方法——中国当代文学史研究讲稿》、北京大学钱理群的《与鲁迅相遇——北大演讲录之二》(“之一”则是《话说周氏兄弟》,已由山东画报出版社出版);北京大学陈平原的《从文人之文到学者之文——明清散文研究》、北京大学吴晓东的《从卡夫卡到昆德拉——二十世纪的小说和小说家》、清华大学葛兆光的《思想史研究课堂实录》、华中科技大学王乾坤的《文学的承诺》;广西师大出版社也紧紧跟上,编了一套《大学名师讲课实录》,已出版四种:张世英的《新哲学讲演录》,王一川的《文学理论讲课录》,吴炫的《新时期文学热点作品讲演录》、邓晓芒的《康德哲学讲演录》。最近,北京师大出版社也出版了《启功讲学录》,读这本书等于当了一次启功先生的研究生。
  语文教育理论方面的论著
  上世纪90年代中期,我在书店偶然买到一本浙江师范大学的语文教学法教授王尚文先生的《语感论》(上海教育出版社1995年初版),书不厚,花一夜工夫快读一遍,如闻空谷足音。以后又读到他赠我的前于此书的《语文教改的三个浪潮》(此书印书极少,我的一本签名本也被学生取走,看来是不想归还了)。他是较早不满“工具说”而提出“人文说”的,由此而进一步写了《语感论》,到了2000年,上海教育出版社的老编辑韩焕昌君一下子推出了《语文教育新论》丛书,先是三册:王尚文的《语感论》(修订本)、李海林《言语教学论》和李维鼎的《语文言意论》,以后在2001年又出了韩雪屏的《语文教育的心理原理》。这样,语文教育的理论界形成了一股崭新的力量,打开了新的局面。
  有关语文课程理论的著作,我看到的以下列两种最重要:一是2003年华东师大课程与教学论专业语文教育方面第一位博士王荣生的博士论文《语文科课程论基础》,可谓体大思精,对语文教育的整个大厦,作了认真的清理和评估。还有一本是北京师大郑国民教授的《新世纪语文课程改革研究》(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年3月第一版),此书写得通俗易懂,而且多从实际教学取例,深入浅出,也颇见功力。2004年,浙江教育出版社也推出了《语文课程改革理论探索书系》,先出三种:王尚文主编的《语文教学对话论》、李维鼎的《语文课程初论》和《语文教材别论》。我认为:将对话理论引入语文教育是一件十分重要的大事,请第一线的老师不要忽视。
  北京大学的钱理群教授以其真诚率直的性格和深沉厚实的学养积极投入语文教学的改革之中。2003年,他把自己的有关论著编成《语文教育门外谈》(广西师大出版社出版),其中确实有许多远见卓识,这是一本是感时伤世的忧患之作。无独有偶,福建师范大学的孙绍振教授的《直谏中学语文教学》(南方日报出版社2003年4月初版),参与意识更浓,笔端的感情色彩与其理论的阐述相得益彰。
  最后介绍的一本好书是南京师大附中王栋生(吴非)的教育随笔《不跪着教书》(华东师大出版社2004年版),这本书是最近读书界争相阅读的热门书,不用我赘言了。
  阅读学、写作学、训诂学等相关学科著作
  最近这这一两年,我到处推荐美国学者艾德勒的专著《如何阅读一本书》(商务印书馆2004年版),更简洁一点的话,可以读复旦大学郜元宝博士辑录的海德格尔语录《人,诗意地安居》(上海远东出版社1995年版);接下来是阐释学大师伽达默尔的《真理与方法》,读起来也太艰难,我用简便的办法,读洪汉鼎先生主编的《理论与解释——诠释学经典文选》(东方出版社2001年版),有关各家的重要论著都在这里了。近年来,有些学者开始研究中国古代的解释学。我读到的有周裕锴《中国古代阐释学研究》(上海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周光庆的《中国古典解释学导论》(中华书局2002年版),而更切近我们语文教学的,是浙江大学蒋成瑀教授的《语文课读解学》(浙江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以此入门,可以;但还应该进一步探究,不能像我这样浅尝辄止。
  在阅读教学方面,还有一方面最被忽视,就是教学生诵读。当然不是照过去私塾老先生的办法摇头晃脑吟咏,也不必如今日的话剧演员拿腔拿调地朗诵。我建议老师们不妨看一看南京师大陈少松教授的《古诗词文吟诵》(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2年第三版)一书,肯定能为你打开吟诵之门。
  下面讲写作。从历史的角度研究写作的,以福建师大潘新和教授用力最勤。他的《中国写作教育思想论纲》(人民教育出版社1998年版)和《中国现代写作教育史》(福建人民出版社1997年版),读了之后可以鉴往知来。再打开眼界,则要了解国外的写作教育情况,我手边有一本刘锡庆教授组织编写的《外国写作教学理论辑评》(内蒙古教育出版社1992年版)。
  “写作学”是每个大学中文系都开的课。讲义内容大同小异,搬到中小学来用,方凿圆枘,有生搬硬套之弊。而坊间教中小学生做作文的书已泛滥成灾。我看有两本书最好。
一是叶圣陶和夏丏尊在30年代写的《文章讲话》(浙江文艺出版社1983年版);二是张中行的《作文杂谈》(人民教育出版社1985年版)。虽都是薄薄的小册子,但都说到根子上,说到点子上,远胜那些大部头的专门论著。教学生写文章,明白这些基本的道理就行了。“运用之妙,存乎一心”。文章是写出来的,多说没有用,至少不起关键的作用。
  中西文化及其经典的介绍
  西方名著浩如烟海,难以赘述,不如删繁就简,只介绍一套书《西方名著入门》。这是美国哈佛大学校长罗伯特·哈钦斯和阅读学专家莫蒂默·艾德勃合编的一套丛书,共九册。第一、二、三册是文学,第四册评论,第五、六册是人与社会,第七册自然科学,第八册数学,第九册哲学(商务印书馆1995年第一版),此书精选了自古希腊以来的的名著片断,并加以解说。原是供西方中学生阅读的。特别值得介绍的是第一册书前有主编撰写的《致读者》(16页)和《导言》(114页),务请各位读者认真一读,真可谓“金针度人”、“指点迷津”之作。如果要对西方学术思想有一简略的了解,也不妨读一本《西方人文主义传统》(阿伦·布洛克著,董乐山译,三联书店1997年版)。
  再说中国传统文化,最近倡导“国学”的风头很健,目前除了被按下头去读经的儿童之外,真正潜心研读者不多。我们语文教师不能随波逐流,还是应该如鲁迅先生所说的:“运用脑髓,放开眼光,自己去拿”。对中国文化作系统讲述的著作不少,但我却愿意介绍两本简而明的读物:一是1947年曹伯韩先生的《国学常识》(三联书店2002年版)。此书原是供中学生读的,文字浅易而清晰。但你一读会发现,该介绍的他全介绍了,而且功力相当深。比读《章太炎先生国学讲演录》收效大,而曹聚仁的《中国学术思想史随笔》(三联书店1986年版)又枝蔓太多、琐碎。
  还有一本则是台湾学者韦政通的《中国的智慧》(岳麓书社2003年版),它是与美国艾德勃《西方的智慧》相配套的普及读物。他不以时间为线索,而列出一个个问题(哲学、科学、政治、道德、教育、宗教、社会、经济、美与艺术、爱情友谊、人的问题)分门别类地讲述,最后对中西智慧的异同作一对照表,读起来饶有趣味。韦先生另有《中国文化概论》(同上出版社)也值得细读。
  《论语》、《孟子》、《大学》、《中庸》很重要,有朱熹的权威注本《四书章句集注》(中华书局1983年版),不管怎么说,它在中国教育史上的作用是没有一本书可以与之抗衡的,所以我们语文教师还是应该读一读的。另外,杨伯峻先生有《论语译注》、《孟子译注》、《左传译注》,都是中华书局出版的,读起来更简便。最近还看到哲学家李泽厚先生也出了《论语今读》(安徽文艺出版社1998年版),读下来也不错。至于台湾南怀瑾的《论语别裁》,差错不少,不敢恭维,比他差的还有,那就不说了。
  《说文解字》是中国文字学的开山之作,我们语文教师是需要备一部在手边查查的,中华书局有影印本(1963年版)。最近上海教育出版社还出了一种排印大字本,读起来更清楚。
  《史记》(中华书局1959年版)是可以备一部的,如嫌它10本太多,可以精读王伯祥先生注释的《史记选》共20篇(人民文学出版社《中国古典文学读本丛书》之一)他的注释极精,来历都说清楚的。《汉书》以下,非研究古代历史的,不必多花工夫。还有一套编年史:《资治通鉴》、《续资治通鉴》、《明纪》。也卷帙浩大,难以全读,可以读选本。
  《老子》只有五千字,却十分费解。如果拣看得懂的说,方便;通盘了解极难。中华书局有朱谦之先生注本,我看台湾陈鼓应先生的《老子今译今注》和《庄子今译今注》都不错,有中华书局的印本。《墨子》的权威注本是清末大儒孙诒让的《墨子间诂》,其中《非攻》篇选入中学教材。《荀子》中有《劝学》篇选入中学教材,《韩非子》则有一些寓言选入中小学教材,还有《晏子春秋》中也有一些故事选入教材。教师都应该窥其全貌,心中有底。
  《世说新语》,虽说是一部笔记,可它的确是中国古代语言艺术的精品。往往一两句话就勾勒出一个人物的形象,甚至达到它的内心深处。阅读和写作,都应该以它为典范。
此书有两种注本,余嘉锡的《世说新语笺疏》(上海古籍出版社1993年版)详细些;徐震堮的《世说新语》(中华书局1984年版)简约点。都值得一读。
  《昭明文选》是中国历史上最早也是最好的一部文学总集。所选诗文上至汉代(诗则从屈原宋玉开始)下至南朝,最优秀的作品都搜罗殆尽了。譬如《古诗十九首》就首次出现在《文选》之中。此书有通行的排印本(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年版)是唐代李善所注,共六册。
  唐代以后,诗人文士辈出,各种别集众多,尤其是宋代以后能够刻印成书,更便于流传。我们由此可以转入文学作品的选注本中去了。
  古代文学作品的选本和注本
  要说正宗地系统地,如同大学中文系那么沿着先秦两汉的顺序研读中国古代文学,(这当然要在很大的工夫和精力)那就要把文学史和文学作品甚至文学批评史与历代文论选串在一起读。但这些年来,大学生立志者不少,真学有所成者不多,“心有旁骜”也。如今亡羊补牢,再潜力来读,也未尝不可,但不必急于求成,日有所获,数年之后也大有可观。
  我读到的文学史都是老一代人写的,新的所知不多,而得益最多的则是刘大杰先生1957年的《中国文学发展史》三册,我曾将它抄过一遍,至今抄本还珍藏在柜子里。这样做的好处是有一根线贯串在心中,有“历史感”。作品呢?我看以50年代北京大学编的《先秦文学史参考资料》、《两汉文学史参考资料》、《魏晋南北朝文学史参考资料》(中华书局1962年版)比较完备。好处是选得多而精,注得详细又有来历,不同的解释放在一起供你选择,还有不少背景材料。可惜唐宋以下就断掉了。
  唐以前的诗,《诗经选》(余冠英选注)、《楚辞选》(马茂元选注)、《汉魏六朝诗选》(余冠英选注),都有人民文学出版社的“读本丛书”本子,到处都能买到。
  唐诗选本极多,有名的是《唐诗三百首》,其实远远不如马茂元先生的《唐诗选》(上海古籍出版社1999年版)马先生此书的好处是注释要言不烦,评析短小精要,都能点到要害上。沈祖棻先生的《唐人七绝诗浅释》(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年版)也有同样的优点。
  同样的,钱钟书先生的《宋诗选注》(人民文学出版社“读本丛书”本)也是注得好,评析得更好,而且钱先生的解说语言出神入化,自有一种独特的趣味。
  宋词的正宗选本是朱祖谋老先生的《宋词三百首》,唐圭璋先生加以笺注(上海古籍出版社1979年版)。龙榆生先生是朱祖谋(彊村老人)的嫡传弟子,他编选的《唐宋名家词选》和《近三百年(即清代至现代)名家词选》,都十分精到,可以买来读读。
  《古文观止》流行数百年,先秦两汉收得太多,唐宋八家以后又收得太少,清代以后一篇没有。为了教师进修备课的需要,人民教育出版社曾编过一套《古代散文选》三册(1962——1980年出版)这书选得精,编得严,便于教师备课参考,也可以用来进修。
  明清两代的诗文,有好作品,但缺乏好的选注本。如明末的小品文,实在是好。张岱的《陶庵梦忆》,篇篇精彩,好在也不古奥,直接读下去,也能懂。
  笔记小说是明清两代文人最喜欢的东西,老师们没事随手翻翻,如《聊斋志异》、《子不语》、《阅微草堂笔记》等,谈狐说鬼,庄谐并出。还有谈掌故的,讲见闻的,以及读书札记,都能增长知识,读着读着,古文就过关了,甚至还能下笔写上一小段。何乐而不为呢?
  对我们教师来说,鉴赏比批评重要。这里要向老师们郑重推荐我的老师刘衍文先生和他的儿子刘永翔教授合著的《古典文学鉴赏论》(上海教育出版社1991年版)。他们好像在组织一场场讨论会,对古典文学中的一连串问题,召集古代的名家,各抒己见,然后再总结出自己的见解。看起来生动灵活,有趣又有道理。他们的话锋,穿透二三千年历史的迷雾,往往能显现古代诗文的真面目,功力是深透的。
  杂学旁搜
  有些书,很难归类。但我们教书时少了它就显得底气不足。为了补充,就得多读一些文史哲方面的知识性读物。有些大师,有专门的学问,但能写出极浅近通俗的普及型读物,这就大有益于后辈。最近,北京大学的袁行霈先生等,主编了一套“大家小书”交给北京出版社出版,就是这一类最值得我们语文教师收藏和研读的好书。现已出版四辑:
  第一辑:顾颉刚《中国史学入门》、夏承焘《唐宋词欣赏》、王力《诗词格律概要》、陆宗达《训诂简论》、柴德赓《史籍举要》、张中行《文言津逮》、李长之《孔子的故事》、季镇淮《司马迁》、周汝昌《红楼小讲》、许嘉璐《中国古代衣食住行》,共10种。
  第二辑:俞陛云《诗境浅说》、江绍原《民俗与迷信》、孟超《<金瓶梅>人物》、赵朴初《佛教常识答问》、李长之《鲁迅批判》、傅庚生《中国文学欣赏举隅》、沈祖棻《宋词赏析》、刘叶秋《历代笔记概说》、黄裳《旧戏新谈》、白化文《汉化佛教与佛寺》共10种。
  第三辑:朱光潜《谈美书简》、朱自清《经典常谈》、罗常培《语言与文化》、龙榆生《词曲概论》、王昆仑《红楼梦人物论》、姜亮夫《敦煌学概论》、白寿彝《史学遗产六讲》、林庚《西游记漫话》、陈从周《梓翁说园》、黄裳《笔祸史谈丛》,共10种。
  第四辑:周作人《我的杂学》、竺可桢《天道与人文》,萨孟武《水浒传与中国社会》、朱光潜《诗论》、朱自清《论雅俗共赏》、翦伯赞《史料与史学》、龙榆生《词学十讲》、沈从文《野人献曝》、费孝通《乡土中国》、白化文《三生石上旧精魂》,共10种。
  黄山谷说:“士大夫三日不读书,便面目可憎,语言无味”。我们教书的人要在讲台上直挺挺地站着,肚子里没有一点书撑着是不行的。反正,我能说的都说了,读不读是你自己的事了。
《中国教育报》2005年10月10日第4版
18#
 楼主| 发表于 2010-11-18 09:20:33 | 只看该作者
“教师学习”行动计划华南师范大学教科院 刘良华    课程改革给中小学教师提出了很多期望,比如“教师成为研究者”;“个人反思”、“同伴互助”和“专业引领”;“叙事研究”,等等。这些新的期望经常被转换为一系列教师培训的主题,比如“新课程与教师角色转变”、“新课程与教师专业发展”、“新课程与教学方式的转变”、“新课程与教研方式的转变”或“建立以校为本的教学研究制度”(简称“校本教研”),等等。校本教研原本为了化解中小学教师在课程改革中遇到的问题和困难,但中小学教师却似乎普遍不那么领情。任凭校本教研的呼声如何高昂,中小学教师似乎不以为然,“不愿起哄”。
????当“校本研究”被提倡时,中小学教师究竟该做些什么?
????1980 年代,中国教育界因《学会生存》的出版而流行“终身学习”和“学习化社会”的教育宣言,但这个宣言对中小学教师来说似乎一直是很遥远的事情。
????1990 年代,中国教育界因《第五项修炼》的出版而流行“学习型组织”的教育理念,但这个教育理念对中小学教师来说,似乎更加遥远。
????2000 年代,中国教育界因“新课程”的实验而流行“建立以校为本的教学研究制度”,但这个制度对中小学教师来说,仍然是遥远的事情。
????如果我们完全不理会“终身学习”和“学习型组织”,再加上一条“建立以校为本的教学研究制度”,不过是在流行的教育概念中再增加一条热闹而孤寂的教育口号。“教师学习”是重要的,但显然这是个难题。因为“教师不学习”有时不是教师的问题,而是整个教育制度(如校长的管理方式以及教育考核制度)的问题。
????不过反过来看,如果我们突破“教师学习”的困难而使“教师学习”成为可能,“教育改革”就会有新的希望,有可能开辟一条新的学校教育改革的道路。当我们将这种新的希望托付给“教师学习”时,主要是指“教师读书”。“教师读书”与一般的“读书”方式不同,有效的“教师读书”应该采取类似彼得?圣吉提倡的“学习”概念。我认为这种“学习”的关键在于教师真正能够以“以问题为中心的学习”(相当于彼得?圣吉提到的 reflection in action )的方式引起教师的“教育信念”(相当于彼得?圣吉的“心智模式”)的改变。
????一旦学校能够引导教师展开“教师读书”(“以问题为中心的学习”)的活动,教师将由读书而获得“自我超越”的热情。在教师有了“自我超越”的热情之后,学校管理者接下来的责任就是在适当的时机“与教师一起”提升出学校的“办学理念”(相当于彼得?圣吉的“共同愿景”)和相关的“教育信念”。学校整体的“办学理念”和相关的“教育信念”必须以各个教师的“自我超越”的热情为前提并使之成为各个教师的“自我超越”的一种需要。
????于是,所谓的“教师读书”,实际上是为了让教师针对自己的“教育问题”和“教育困惑”而获得“自我超越”的热情;是为了让学校针对教师的“教育问题”和“教育困惑”提升出“办学理念”以及相关的“教育信念”。
????教师一旦获得“自我超越”的激情,教师一旦获得“办学理念”和相关的“教育信念”的支持,学校教育改革将由原来的“自上而下”的、“先开发理论然后推广实验”的“教育实验”模式(英语国家称之为“ RDD 模式”),转向“自下而上”的、针对“教育问题”的“教师读书”并引起“行动反思”的“行动研究”(称之为或“校本教研”模式)。可以将这种“行动研究”(或“校本教研”)模式的基本“环路”表述为“问题―设计―行动―反思”:
????第一,问题。暴露教师的“问题与困惑”。这需要通过“深度汇谈”的方式让教师把“工作压力”、“专业疑难”或者“人生困惑”等摊出来。这一步的重要意义在于:如果教师不将自己的工作压力、专业疑难、人生困惑“暴露”出来,教师将感到没有改变的必要,或者感到没有改变的可能。性格温和的教师将因为“没有改变的必要”而沉湎于自己狭窄的“个人经验”;性格激进的教师将因为“没有改变的可能”而陷入牢骚、抱怨、批评、玩世不恭的“犬儒主义”生活。
????第二,设计。教师针对“问题与困惑”寻找、设计相关的方案。“设计”表面上看是拿出一个技术性的方案,但很多教育问题的解决与其说是一个技术问题,不如说是“人生信念”以及相关的“教育观念”问题。这正是为什么教师需要不断“学习”、不断“读书”的原因。“教师读书”旨在实现“观念转变”,包括“自我超越”以及相关的“人生信念”、“教育信念”和“办学理念”。这一步的重要性在于:如果教师不调整自己的“生活心态”、“生活信念”,如果教师只是简单地选择某种教学策略或教学技术,很多教育问题将不可能获得解决。
????第三,行动。在“自我超越”、“办学理念”、“教育信念”的支持下采取教育“行动”,尝试着解决教育问题或教育困惑。
????第四,反思。行动中不断“反思”发现新的教育问题和教育困惑。 ????总体上看,“教师学习”直接指向教师的“问题解决”,但为了解决问题,教师需要通过“读书”而调整自己的“人生信念”、“教育观念”,进而“设计”解决问题的方案。
????教师如何形成自己的“人生信念”?无论身处何种职业领域,每一个人的“人生信念”都在两种活动中诞生:一是个人的“生活实践”及其“体验”;二是对他人的生活实践的“观察”和“领会”。而积极的“人生信念”却在这两种活动的“关系”中形成。也就是说,积极的“人生信念”既缘自个人的生活实践的“体验”,又来自对他人生活实践的“关照”。二者相互推动而形成自己的“阶段性”的“人生信念”(所谓“阶段性”,是指“人生信念”在不同的时期会因自己的生活实践和他人的生活实践的改变而发生“动态调整”)。对于已经形成自己的“生活习惯”和“生活态度”(相当于彼得?圣吉说的“心智模式”)的人来说,重要的是观察和领会他人的生活实践和生活态度并从中获得“自我超越”的激情。
????如何观察和领会他人的生活实践、生活态度?对于教师来说,最紧要也是最困难的,是走出自己个人狭小的生活世界,出去看看“他人”在做些什么。看看在同样的条件限制下,“他人”正在做什么努力,“他人”选择了怎样的生活方式和生活态度。
????教师如何走出去呢?不是说教师一定要离开学校,也不是说教师一定要争取更多“观摩课”的机会。重要的,是看书。不只是看时下出版的专著或文章,而且包括已经成为历史的经典性教育文本。“每天不断地读书,跟书籍结下终生的友谊。潺潺小溪,每日不断,注入思想的大河。读书不是为了应付明天的课,而是出自内心的需要和对知识的渴求。如果你想有更多的空闲时间,不至于把备课变成单调乏味的死抠教科书,那你就要读学术著作。应当在你所教的那门科学领域里,使学校教科书里包含的那点科学基础知识,对你来说只不过是入门的常识。”( [ 苏 ] 苏霍姆林斯基著,杜殿坤编译:《给教师的建议》,教育科学出版社 1984 年版,第 7 页。)
????可是,当教师寻找阅读的书籍时,书市上“为了教师”的书太多,而“适合教师阅读”的书又太少。很多书的“前言”都指明“适合中小学教师阅读和参考”,但真正适合中小学教师阅读和参考的书却显得稀稀落落。
????当我们想找一些适合教师阅读的书籍时,竟发现书架上的相关专著或教材似乎与教师的阅读期待相距遥远。很多书倒适合大学本科生在教室里安静地琢磨,而且一定要有期末考试作为威胁,否则这些书很难说有多大的可读性。
????中国教育界尽管从来不乏“为教师写作”的人,但真正“为教师写作”的书并不多 , 不少形式上是写给中小学教师的,实际上中小学教师并不在场。这导致了大量的教育写作几乎是没有读者或者说读者缺席的写作。我们期待教师在行动研究或校本教学研究不断地“与历史对话”。但当教师坐下来愿意“与历史对话”时,却找不到谈话的“对象”(作者)。
????为此,我们“在现有的条件下”,根据中小学教师的推荐和我们几位大学研究者的多次讨论,暂时设计了一个“教师学习行动计划”。这个“教师学习行动计划”并不理想,只是提供参考和选择。所列的书目将根据中小学教师的“阅读指数”(我们打算做相关的“问卷”调查和“访谈”)做出调整。
????虽然以“读书”的名义,实际上我们是建议教师读“文章”。一般所谓的“好书”,也并非字字珠玑。只要这本书中有一篇或几篇好文章,已经不容易了。所以我们建议教师拿到一本书时,首先要学会从书的整体结构中选择自己喜欢的、有阅读价值的“章”、“节”。教师名义上是买“书”、读“书”,实际上是买“文章”、读“文章”。教师的时间一般无法保障教师整本书整本书地“系统阅读”(适合教师阅读的“书”,也许是“读者文摘”类的)。我们宁可建议教师读“文章”,不要读“书”。文章从哪里来,可以从《读者》、《师道》、《教育参考》、《福建论坛》等杂志来,但大量还得从“书”中来。教师需要将书当作文章读,需要学会将一本书拿起来之后通过目录、前言以及相关的整体浏览而迅速决断最值得自己阅读的“章”、“节”。将厚书读薄,这是一种读书的艺术。当然,如培根言:“书籍好比食品,有些只须浅尝,有些可以吞咽,只有少数需要仔细咀嚼,慢慢品味。”( [ 英 ] 培根著,何新译:《人生论》,中国友谊出公司 2003 年版,第 181 页。)
????“教师学习行动计划”将教师的阅读书目分三个“类型”:“生活智慧类”(或者称之为“实践智慧类”)、“教育新理念类”(包括“课程改革”)和“教育散文类”(主要是反映教育生活实践的“教育随笔”、“教育手记”、“教育日记”、“教学录像”、“教育电影”)。在“教师阅读”的过程中,第一个阶段最好先阅读“生活智慧类”的书。比如哈伯德的《自动自发》、卡耐基的《人性的弱点》等等;第二个阶段再阅读教育新理念和教育随笔类的书籍。第三个阶段是将自己的“自我超越”的热情和最新形成的“教育信念”付诸“行动”并在行动中反思调整。在整个阅读过程中,“生活智慧类”的书或文章应该成为教师改变和行动的前提。阅读这些书应该成为教师的“信仰之旅”。先调整和形成人生的信仰和追求,然后才有可能学习和调整自己的“教育观念”。对教师来说,先有“生活态度”、“生活信仰”的转变,后有“教育观念”和“教育行动”的跟进。
????“教师学习行动计划”中列举那么多的书,并非所有的书都得完整地阅读。教师个人在某个阶段可以从中任意选择“三本书”重点阅读,也可以普遍浏览之后确定适合自己阅读的个性化的“三本书”。而在具体的阅读过程中,教师可以调整、变化自己的“三本书”的结构。但愿教师在阅读之后的某一天感叹说:在我人生的道路中,有“三本书”对我影响很大。
????教师在没有形成独立地读书习惯之前,需要学校安排阶段性的“读书交流”活动。通过类似“读书交流会”、“读书报告会”的形式,使“读书”过程成为寻找教育问题和教育困惑的解决方案的“设计”过程。附:“教师学习”行动计划:推荐书目第一类:生活智慧 / 实践智慧类
????1. 《论语》。相关材料可参考李泽厚著:《论语今读》,安徽文艺出版社 1998 年版。
????《论语》实在是绕不过去的经典名著。不读《论语》,几乎无法找到“如何成为一个人”(在中国文化的背景中的“人”)的答案。如何成为一个人?《论语》前三句话说:“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这三句话几乎成为《论语》的三个标题,后面的话几乎可以视为这三句话的“补充说明”。比如“君子中庸,小人反中庸”;“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等等。
????中小学教师的生活原本是具体的,但长久地浸泡在具体的日常生活中会使人狭隘而浅薄。人长久地活在过于具体的生活中,经常会有一种超越的冲动。超越是暂时“离开”教师关心的“接受学习”或“发现学习”等主题,去寻找教师自己的“人生信念”或“生活态度”。比如当一个教师有了“敬畏生命”(主要是“敬畏学生”)的冲动,无论他 / 她采用什么“教学方法”,都会成为一个“进步主义教育者”。比如当一个教师有了“自己的自由以不影响他人的自由为前提”或者“自己快乐,不让周围的人感到痛苦”的“人生信念”,无论他 / 她采用什么“教学方法”,都会成为一个有魅力的老师。如果教师有了“人生信念”,他 / 她从此就获得自由选择“教学方法”的权力。
????对某些教师来说,教学方法是学不会的,除非这个教师已经形成自己的“人生信念”。市场上关于“人生哲学”书满目皆是,以“哲学史”居多。“哲学史”是对各色各类哲学家的思想观念和生活方式的记录,读者可以从这些记录中阅读理解各色各类哲人的生活方式和人生信念;“哲学史”并不明示人应该如何做人,它只是尽量以中立的姿势记录各色各类哲人的想法和做法,“把选择的权力还给读者”。“把选择的权力还给读者”是一种时尚,但哲人素以诡辩出名,在东西方哲学家的众声喧哗(诡辩)中,教师很容易在选择中迷失。比如,当叔本华宣称“人生的本质是痛苦和无聊”,快乐是痛苦与无聊的“间歇”时,作为教师,应当做何种人生“观”?叔本华的哲学显然是深刻的,但深刻不一定智慧,尤其不一定有“实践智慧”(实践智慧是“生存的智慧”、“快乐的智慧”和“实用智慧”)。适合教师阅读的,是那些具有某种宗教启示性的、整体连贯的哲学原典,比如《论语》、《老子》等(西方人常选择《圣经》)。因为《论语》、《老子》等书大体是一以贯之的“行动哲学”(《圣经》是典型的一以贯之的“行动哲学”),它往往将某个人生的生活信念“一以贯之”。
????2. [ 美 ] 卡耐基著:《人性的弱点》,海潮出版社 2003 年版。
????卡耐基堪称智慧而富有演讲才能的成人教育家,世界范围内能够像卡耐基这样智慧而受人欢迎的成人教育家寥若星辰。
??? 本书的唯一目的就是帮助你解决你所面临的最大问题:如何在你的日常生活、商务活动与社会交往中与人打交道,并有效地影响他人;如何击败人类的生存之敌――忧虑(抱怨、仇恨),以创造一种幸福美好的人生。当你通过本书解决好这一问题之后,其他问题也就迎刃而解了。”(拿破仑?希尔语)。比如,卡耐基建议:第一,“不要批评、责怪或抱怨他人”。因为没有人会因别人的批评而承认自己的错误。第二,“真诚地赞赏他人”。因为人有两个最基本的需要,一是性满足;二是“希望成为重要人物”。据说,精神失常的人群中,有一半的人脑部器官完全正常,但“被赏识”的需要长期得不到满足。第三,站在对方的角度考虑问题,“理解他人的需要”。
????如此等等。相关材料可参考卡耐基著:《人性的优点》,海潮出版社 2003 年版;卡耐基著:《快乐的人生》,海潮出版社 2003 年版; [ 美 ] 希尔著,张红霞、张石森译:《积极的心态决定一生》,远方出版社 2003 年版。
????3. [ 美 ] 哈伯德著,陈书凯编译:《自动自发》,机械工业出版社 2004 年版。
????哈伯德说:“世界会给你厚报,既有金钱也有荣誉,只要你具有这样的一种品质,那就是主动。什么是主动?让我告诉你:主动就是不用别人告诉你,你就能出色地完成工作。次之,就是别人告诉了你一次,你就能去做。也就是说,把信送给加西亚。那些能够送信的人会得到很高的荣誉,但不一定总能得到相应的报偿。再次之,就是这样一些人,别人告诉了他们两次,他们才会去做。这些人不会得到荣誉,报偿也很微薄。更次之,就是有些人只有在形势所迫时才能把事情做好,他们得到的只是冷漠而不是荣誉,报偿更是微不足道了。这种人是在磨洋工。最等而下之的就是这种人,即使别人追着他,告诉他怎么去做,并且盯着他做,他也不会把事情做好。这种人总是事业,遭到别人蔑视也是咎由自取。”哈伯德所言,忠言也。
??? 可参考的相关材料之一: [ 美 ] 哈伯德著,路军译:《把信送给加西亚》,企业管理出版社 2002 年版。这本书的主题与其说是“一旦得到任务就全身心地立即执行”的“忠诚”美德,还不如说是“不用别人告诉你,你就能出色地完成工作”的“主动”精神。更有趣的是,本书对那些素有“爱发牢骚的恶习”的人是一个严重的提醒。“主动”成就人,“爱发牢骚的恶习”毁灭人。有些人之所以无所作为,不是因为没有智慧,而是因为自己的性格,“他们牢骚满腹、怨天尤人、愤愤不平。那是他们性格上的缺陷给他们造成的麻烦。他们自毁前程、自食其果。他们总是显得格格不入,无所作为。所有的雇主都在寻找能够助他一臂之力的人,他却在冷眼旁观。对于那些无所作为的人,碍手碍脚的人,让其趁早离开,这是商业上的规矩;基于自然的法则,奖赏只能属于那些得力的人。为了能够得到提携,你必须具有同情之心。”生活中有没有这样的人?“当你告诉别人说你的老板是一个性情乖戾的人,那么你就暴露了你就是这样的一个人;当你告诉别人说机构的政策‘不可救药',那么显然你也是这样的人。”这个世界到处都在寻找忠诚、有责任感,一旦得到任务,就立即行动,全身心投入的人。这个人就是能够“把信送给加西亚”的人。
????可参考的相关材料之二: [ 美 ] 伦丁、保罗、克里斯坦森著,秦玉熙译:《鱼》,中信出版社 2002 年版。这本书让我们学会热爱自己的工作,即使是一份不太喜欢的工作,也能心甘情愿去做。凭借对工作的热爱去发觉每个人内心蕴藏着的活力、热情和巨大的创造力。“任何人都不得不做一些令人厌烦的工作。……即使给你一个很好的工作环境,但是如果总是一成不变的话,任何工作都会变得枯燥乏味的。”当模特儿怎么样?其实这种工作的全部内容几乎从头至尾都得站着、等待上台。做新闻播音员怎么样?除了念别人写的文章以外,什么事也做不了。“你可以选择自己的工作态度,即使你无法选择工作本身。”你可以辞职。但频繁地变换工作并不是一个明智的选择。你可以选择的,是你的工作态度。“我们可以闷闷不乐,无精打采地度过一天;我们也可以带着不满的态度,毫无耐心地去激怒同事和顾客。但是如果我们带着阳光、幽默,带着愉快的心情去上班,我们就会拥有美好的一天。”在“世界上著名的地方”度过一天总要比在平凡的地方度过一天更快乐。“在寒冷、潮湿、腥臭、污浊的鱼市场工作并不舒服,但我们可以选择对待工作的态度。”除此之外,我们可以“玩”、“让别人快乐”、“全身心地投入”。
????可参考的相关材料之三: [ 美 ] 康维尔著,北极星译:《钻石就在你家后院》,华夏出版社 2003 年版。这本书讲述了一个另类故事:有位佛教僧侣跟阿尔提到钻石宝藏的事情,阿尔听了就受到诱惑,遗弃自己肥沃的土地,动身前往神秘的钻石田去寻找巨大的宝藏。他漂泊到很远的地方,直到双脚疼痛,疲惫不堪,青春和财富都挥霍殆尽,只剩下衰老和穷困。在所有的幻想破灭之后,他在远离家乡的地方死去。不久之后,竟然有人在阿尔的土地上发现了不计其数的钻石。
????可参考的相关材料之四: [ 美 ] 约翰逊著,吴立俊译:《谁动了我的奶酪》,中信出版社 2001 年版。这本书的主题只有一个,就是“变化”或者说“如何让自己走变化的前面”。据说,书中简单的寓言故事,能够提示你在变化的世界中获得成功的方法。运用这种方法,你就能够获得生命中最想得到的东西,无论它是一份工作、健康、人际关系,还是爱情、金钱……。 [ 美 ] 彼得?圣吉著,郭进隆译:《第五项修炼――学习型组织的艺术与实务》,上海三联书店 1994 年版。“这是一本不寻常的书。值得有心改变自己,并进而改善周围世界的人一读再读。”本书真正可贵的地方,在于它暗示你如何“活出生命的意义”。我们要找到真正重要的事做,从工作中找到乐趣,不让自己陷入不得不接受而又无可奈何的生命状态。这本书似乎更适合学校管理者阅读。
19#
 楼主| 发表于 2010-11-18 10:26:04 | 只看该作者
20#
发表于 2010-11-18 20:41:04 | 只看该作者
管老师辛苦了。
字细而密,看起来吃力。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11-22 23:26 , Processed in 0.084382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