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12
返回列表 发新帖
楼主: 教师之友网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寂寂竟何待〉首发式[图]

[复制链接]
11#
发表于 2011-5-15 20:23:52 | 只看该作者
12#
 楼主| 发表于 2011-6-2 10:55:22 | 只看该作者
批评的品格
发表时间:2011-04-26   来源:人民日报

 批评家以批评为业,在思想文化领域扮演着特殊角色。胜任这一特殊角色的基本要求,除了较高的理论修养和学术造诣外,还包括对批评家品格的坚守。具备高尚而坚定品格的批评,可以成为文坛的“良心”,精心守护我们的精神家园;反之,矮化品格、丧失品格的批评,只能沦为批评者谋求个人利益的工具,甚至成为淆乱是非、促生乱象的推手。在文学批评出现功利化、庸俗化趋向的今天,批评的品格坚守显得尤为重要。

  真实、鲜明、正直,一个都不能少

  1840年初,时为俄罗斯文坛领袖的屠格涅夫出版了长篇小说《前夜》,塑造了保加利亚人英沙罗夫这一革命者形象。出于贵族自由主义者的立场,屠格涅夫一面肯定英沙罗夫是“自觉的英雄人物”,一面又认为,在俄国,这样的人物还没有诞生的条件,俄罗斯尚处在他们走上历史舞台的“前夜”。当时年仅24岁的杜勃罗留波夫,针对《前夜》撰写了评论文章《真正的白天什么时候到来》。站在革命民主主义者的立场上, 杜勃罗留波夫肯定《前夜》是一部伟大的作品,但同时明确地指出,《前夜》的思想倾向是保守的,没有正确地估价俄国的社会现实和革命形势,认为当时的俄国并非在革命的“前夜”徒然等待,而是已经处在“等待改革和整顿革命”的激流中。在杜勃罗留波夫看来,英沙罗夫这一艺术形象无助于推动现实俄国革命的发展,他在文中疾呼“我们需要像英沙罗夫似的人,——但是应当是俄国的英沙罗夫。”

  此前,屠格涅夫和杜勃罗留波夫是《现代人》杂志的同仁。但屠格涅夫在杂志社备受尊崇、地位举足轻重。对于杜勃罗留波夫这位年轻编辑的批评,屠格涅夫大为光火、态度傲慢,要求在文章发表时删去整个开头部分。然而,杜勃罗留波夫在权威和情面面前没有屈从,他毫不妥协地表示“既然别人可以对我的文章横加指责, 现在我就一句话也不肯删掉”。最终,《现代人》选择了杜勃罗留波夫,屠格涅夫由此跟《现代人》决裂。

  作为文学批评史上的一代巨擘,杜勃罗留波夫从一开始就展现了他炽热的革命激情、敏锐的洞察力和远见卓识,更展现了一个真正批评家应该具备的铮铮铁骨。这种品格,是他为后世批评家们留下的与他的现实主义文艺批评思想同样珍贵的精神遗产。

  与之相比,今天的某些批评家过于在乎所谓名家、大师的声望、地位、人气,对其作品无原则地吹捧,把“溃烂”之处视为桃花,百般维护,略有微词也是浅尝辄止、不痛不痒。有些批评家过于看重面子、圈子、位子,面对文坛创作、评论的种种不良风气和倾向,处处有所顾忌、有所保留,缺少批评精神,把本该严肃认真的文学批评变成了庸俗不堪的“名利场”。有些批评家过于忌惮在部分公众中招致非难和恶评,对不良思潮、低俗趣味泛滥熟视无睹,听之任之,甚至迎合趋就。有些批评家貌似展开批评,但缺少坚持原则标准的专业讨论,不是站在客观公正的立场上明辩,而是躲在门户之见的樊篱中争吵。凡此种种,都是对批评品格的放弃和亵渎。

  少数批评品格的缺失和矮化,一个重要的原因是批评者把个人毁誉荣辱和一己之利置于批评家的天职之上。对利欲的过度热衷、对得失的过分计较,使批评变成权威的陪衬、庸俗的跟班、利益的工具,使文学批评滑向文学家不买账、读者不看好、大众不知道的境地。诚然,商业文学、媚俗文化和各种不良社会风气的冲击,往往使批评家感到难于独善其身,但是,随波逐流的批评不是合格的批评,既然批评家做出了身份和责任的选择,就必须经得起任何考验,守住品格,守住底线。

  批评的品格,说到底,就是真实地、鲜明地表达自己观点和态度,实事求是的批判精神,以及对正确的评判标准和价值立场的执着坚守。作为文学创作的评判者和时代精神的引领者,批评家必须敢于表达和捍卫自己的立场观点,忠于自己的判断,为真理而战斗。
13#
 楼主| 发表于 2011-6-2 10:56:10 | 只看该作者
 批评风清气正,文学才日新月异

  批评的品格,关乎文学批评的地位。文学批评最终在社会发展中处于怎样的地位,归根结底完全取决于它自身是否能够为文学创作和整个社会的思想进步提供独特的价值。面对批评对象,批评家只有经过严肃认真的审视、剖析、判断,才能得出客观公允的结论。在此过程中,批评家经常需要面对权威、挑战权威,甚至遭遇这些权威的否定、质疑和不屑。但是,一个真正的批评家一旦认定自己批评的正确性,就应该义无反顾地坚持到底。正如别林斯基所言,“在这里,重要的是事实,而不是姓氏。”批评家是一种标准的化身,一种立场的象征,他的任务就是把批评对象的思想水准、艺术含量置于自己的价值尺度和审美尺度之下,形成最终的判断。如果批评家处处担心触犯权威、招惹是非、得罪他人,不能坚持立场,不能真实、坦率地表达观点、亮出标准,说违心、含糊的话,对显而易见的问题也噤口不言,无疑是背离了批评的本质、放弃了批评的权利、抛开了批评家的本分。如果批评家以地位高低、 名气大小、关系远近来选择批评态度和尺度,屈从、迁就于批评对象的声音,扭曲自己的立场和观点,这样的批评就没有任何价值,更谈不上影响力和公信力,文学批评的地位也会受到撼动。批评家的品格坚守,是成就文学批评社会地位不容松动的支点。

  文学创作与文学批评犹如车之两轮、鸟之双翼。在任何一个时代里,文学创作的发展繁荣都离不开有价值、有力量的文学批评。文学是建筑灵魂的事业,批评家是砥砺文学的“磨刀石”。批评的品格,一旦被庸俗化、功利化所玷污,在辈分之分、门户之见、利益之争、亲疏之别的泥淖里打转,文学批评必然软弱无力,甚至标准异化,向文坛传达错误的信号,最终导致文学创作陷于迷茫,失却正确的发展方向,自然难以产生震烁时代、流传后世的佳作、力作。

  批评的品格,关乎社会文化的进步。文学批评具有理论化特征和意识形态属性。批评通过自己的评判和阐释影响文学创作,进而影响受众,为社会思潮和大众思想领航。批评家的观点以批评的面目出现,和文学创作的热点、焦点密切关涉,往往比一般性表达效果更加强烈,对受众心理、社会舆论走向的影响更加明显。人民大众对批评的理想期待是,在文坛潮流变幻、良莠并生的时候,批评会挺身而出,精心伺弄我们的精神家园,廓清模糊,甄别良莠。这个时候,如果批评在是非面前盲从、混乱或失语,客观上就是在埋没优良种子的生机,纵容错误苗头的滋长。批评家必须在任何时候都保持批评的独立性和敏锐性,怀着对不良倾向“零容忍”的决心,坚定表达真知灼见的勇气和力量,切实推动社会文化的进步,才有资格被冠以批评家的头衔,分享“导师”的荣耀。

  批评的品格,是批评家职业操守的底线,是批评家安身立命的根基。有了这样的品格,文学批评才有价值、被需要,批评家们才能生存。缺少了品格的脊梁,批评家的桂冠就显得不堪重负。狄德罗说:“你想当批评家吗?那就请首先做一个有德行的人”。讲品格的批评家,能够燃烧自己的生命,让思想的光焰穿透任何遮蔽,照亮作家的笔端和受众的心灵。失去了品格的批评家,就会毫无立场、人云亦云、混淆是非、隔靴搔痒。这样的批评家,无论他的理论多么高深、多么玄妙,动用多少新奇概念,自诩有多大来头,都无济于事。这样的文学批评,文学不需要,大众也不需要。

  人民大众养育了文学,养育了批评家,对文学批评寄予厚望。批评没有理由不张扬为文学负责、为大众负责的精神,重塑仗义执言、奋力担当的品格。这个时代的优秀批评,就是要始终站在人民大众的立场上,以属于人民大众的科学理论为主心骨,以代言人民大众的文化利益为底气,以人民大众的意志和愿望作为批评标准,充分展示批评的刚健品格和遒劲风骨,牢牢掌握锐利的批评武器,引导文学直奔理想的方向。只有批评领域风清气正,批评家理直气壮,文学批评才能重新焕发光彩、找回自己的位置。(廖文)
14#
 楼主| 发表于 2011-6-2 19:36:28 | 只看该作者
文学批评学课程阅读书目

*1、文学批评理论从柏拉图到现在 = The theory of criticism from Plato to the present (英) 拉曼•塞尔登编 刘象愚, 陈永国等译,北京大学出版社,2000

*2、批评的诸种概念,韦勒克著;丁泓等译,四川文艺出版社,1988.

3、批评与真实,(法)罗兰巴特著,上海人民出版社,1999

4、批评的解剖,(加)诺思罗普•弗莱(NORTHROP FRYE)著,百花文艺出版社,2006

5、批评之路,(加拿大)诺思洛普.弗莱著,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

*6、当代学术入门文学理论,乔纳森•卡勒,辽宁教育出版社,1998

7、马克思主义与文学批评 (英)伊格尔顿著人民文学出版社, 1980.

8、近代文学批评史 1750-1950 第一卷——第八卷,(美)韦勒克著;杨岂深等译,上海译文出版社,1987-2006

*9、六说文学批评,蒂博代著,生活. 读书. 新知三联书店,1989.

10、镜与灯:浪漫主义文论及批评传统,(美)艾布拉姆斯著,北京大学出版社,1989.

11、中国现代文学批评发生史:1917-1930,(斯洛伐克)玛利安•高利克(MARIAN GALIK)著,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97

12、现代西方文学批评术语词典,(英) 罗吉•福勒主编;袁德成译,四川人民出版社,1987. 13、西方四大批评家,(美)威莱克著,复旦大学出版社,1983.

14、文学批评原理,(英)瑞恰慈著;杨自伍译,百花洲文艺出版社,1992.

15、当代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英)弗朗西斯•马尔赫恩编,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

16、当代西方修辞学:演讲与话语批评 (美)肯尼斯•博克(KENNETH BURK)等著,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8

*17、当代文学理论导读=A Reader's Guide to Contemporary Literary Theory ,(英) 拉曼•塞尔登编,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4

18、文学批评方法手册,WILFRED L.GUERIN等编著,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4

19、文学、批评与理论导论(教材),(英)安德鲁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7

20、批评的循环:文史哲解释学,(美)霍埃著;兰金仁译,辽宁人民出版社

21、跨国资本时代的后殖民批评,(美)阿里夫•德里克著,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

22、当代西方文化批评读本 = Contemporary western cultural criticism A reader 王晓路, 石坚, 肖薇编著,四川大学出版社 2004

*23、文学批评学,潘凯雄等著,人民文学出版社,1991

*24、文学批评与文体,蒋原伦、潘凯雄主编,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25、文学批评学,李国华著,河北大学出版社 1999

26、文学批评名篇选读李国华主编,河北大学出版社 2004

27、文学批评原理,王先霈主编,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

28、文学批评方法与案例,邱运华主编,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

29、批评美学:艺术诠释的逻辑与范式,徐岱著学林出版社,2003

30、批评理论与实践教程,王一川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31、中国现代文学形式批评理论与实践,曹禧修著,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2007

32、文学评论教程,王先霈等著,四川文艺出版社,1990.

33、文艺批评学,黄展人主编,暨南大学出版社,1990.

34、文艺批评学教程,周忠厚主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

35、文学批评方法论基础,傅修延著,江西人民出版社,1986.

36、新批评:一种独特的形式主义文论,赵毅衡著,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6.

37、当代文学批评学,凌晨光著,山东大学出版社,2001

*38、西方文学批评简史,(美)霍尔著;张月超译,南京大学出版社,1987.

39、历史描述与逻辑演绎:文学批评文体论,蒋原伦,潘凯雄著,云南人民出版社,1994

40、媒介批评通论,刘建明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

41、西方马克思主义艺术与美学理论批评,姜哲军等著,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2

42、西方文学批评术语辞典,林骧华主编,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1989.

43、王国维及其文学批评,叶嘉莹著,广东人民出版社,1982.

44、后殖民理论与文化批评,张京媛主编,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

45、中国近百年文学理论批评史:1895-1990,黄曼君主编,湖北教育出版社,1997

46、网络文学批评论,谭德晶著,中国文联出版社,2004

47、文学评论十面观,吴炫著南京大学出版社,1986.

48、神话:原型批评,叶舒宪选编,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49、女性主义文学批评在西方与中国,罗婷等著,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4

50、文学批评导引,王先霈,胡亚敏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51、文学批评写作 韩盼山著河北大学出版社 2004

52、网络文学概论欧阳友权主编,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8

53、Bressler, Charles E. Literary criticism : an introduction to theory and practice. Upper Saddle River, N.J. : Prentice Hall, c1999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11-26 13:47 , Processed in 0.236077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