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12
返回列表 发新帖
楼主: 教师之友网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曹军庆文选[一]

[复制链接]
11#
 楼主| 发表于 2011-5-23 17:09:18 | 只看该作者
   阴 谋
                                曹军庆

阴谋是这样一种东西:它就像空气里的灰尘,你早就习惯了,你能感觉到它,但却很难抓在手里。也可能,就在你见到的最坦诚的微笑里,在一口不经意吐出的痰水里,或者在你自己的心里。你能看见它,但你不知道它就是阴谋。
有时候,它需要一种介质。另一些时候,它不需要介质,也能自行发酵。像一些浮泛的面粉,陡然间膨胀成硕大的面团,有着肿胀的发亮的表皮。有人说,皇上最害怕的,是他的子女。也有人说,最可怕的敌人,正是最亲密的朋友。而这一切,都与阴谋有关。所有这一类的故事,都有一个留到最后的谜底。
一个丈夫刚刚吻别自己的妻子,他对她说,很抱歉,我今天有个应酬,可能要回来晚一点。而实际上他正准备去赴情人的幽会。这算什么呢?也许说到底只是一次微不足道的欺骗,而她并不知晓。
一位朋友,在某一个场合里无情的攻击了另一位朋友。而现在,他们见面了。他紧紧的握着他的手,对他说,我不久前还在赞美你呢。这又算什么?不过是另一个司空见惯的谎言罢了。
像这样的欺骗和谎言,无疑是阴谋的一种雏形,就像已经萌发了的种子。它不会是静止的,在它的前面有因,而在它的后面同样会有结果。
但是,没有多少人会注意到这些。他们注意的,往往是某一个国家又发生了政变这一类的事情。这一类的事情,可以让人热血贲张,唾沫横飞。而生活里只是一些小事情,一些类似于偷情或欺骗这样的小事。它们太平常了,你几乎随时随地都能碰上。而且,你很难看清它真实的面目。
这的确让人失望,但人很容易适应。你无法看到一个真实的像水一样澄明的世界,像这样的世界根本不会存在。即使这样,你也没有办法否定一切。因为事实上,在你的内心里同样有着一片或几片阴影。
所有的阴影融汇在一起,变成巨大的黑暗,它们构成了这个世界的另一部分,我们称之为黑夜。
黑夜让人恐惧,但这并不意味着没有出路。毕竟,在黑夜的尽头就是白昼。白昼的阳光,能够驱散一切。所以,对人来说:每天早晨的第一缕阳光,永远具有救赎的意义。
12#
 楼主| 发表于 2011-5-23 17:09:54 | 只看该作者
另一种灾难

                                    



在洪涝、干旱、瘟疫,以及火车出轨、飞机失事之外,还有另一种灾难。另一种灾难,发生在人的心里。

对于心灵的灾难,我们几乎看不到血淋淋的场景:看不到扭曲的尸体、坍塌的建筑、枯枝败叶和断垣残壁。但其内在的惨烈是一致的,它拥有这一类悲剧的全部元素。诸如肆无忌惮地摧折、毁灭,在你毫无防备的情况下突然而至,或者即使你有所防备也阻止不了。长久以来建立起来的美好东西,倏忽间荡然无存。

人心的沮丧、阴暗和沉沦,远比我们所能看到的更为可怕。它是在一瞬间完成的,就像风暴掠过天空。

当一个开始懂事的女孩,在不经意间目睹了她母亲和一个男人偷情的全过程,你还能企望她再去阅读童话中的母爱吗?当一个信誓旦旦的少年,无意间发现他所一直崇拜的偶像竟是一个恶棍时,你又能对他说什么呢?

过去,我们苦心经营的,孜孜以求的,往往只是美好的一面。当另一面突然出现时,我们的心灵脆弱得不堪一击。

比如失恋,比如背叛,比如信念的丧失。

当一个老人临终时,检视过去的岁月,发现他的一生竟是毫无意义。这又意味着什么呢?这可能是一场真正的悲剧。因为他就连修复的机会和时间都没有了。不像前面说到的女孩和少年:他们还有漫长的一生,他们可以重建毁坏了的东西。多少年以后,女孩因为自己的经历,也许会原谅母亲的过失。而少年,很可能找到新的寄托。

人类对防范大自然的灾难,以及灾难过后的重建一直做着艰苦卓绝的努力。而对人类自身的内部,对心灵的灾难,我们又做了多少呢?

芸芸众生,我们的外部大体上都是相似的。我们吃饭,睡觉,为生计而奔波。但心里的东西,有谁知道呢?什么时候,我们也在心里筑一道防洪堤,或泄洪闸。而且,在灾难过后,就像拯救灾民一样地拯救心灵。

这可能只是永久的期盼。心灵的伤疤,最终还得依靠它自己,慢慢地,在暗处结痂。
13#
 楼主| 发表于 2011-5-23 17:10:42 | 只看该作者
枕书而眠



这些日子,和几个朋友躲在电视台的某间屋子里,闷着头写电视剧“本子”。没想到颈椎病犯了,左肩部也有一处。硬块,疼痛在肌肉的内部,持久不散。脖子也像不是自己的,转动困难,苦不堪言。一连几天,拉着导演朋友去找盲人按摩。按着时,稍有片刻舒适轻松。但睡上一夜,次日却又伤痛依旧。

不知道原因何在?百思不得其解。直到某天夜里,我发现问题一定出在枕头上。猜想能够被证实:那红色的大花枕头过分柔软,哪怕两只叠在一起,头一搁上去便如无物。在床上,常会有巨大的塌陷。床榻,床垫,棉被全都变得越来越精细,柔滑细软。为什么要把枕头也做成这样?那里面的丝状物质又是什么?在一个享乐的时代,享受无处不在,它已经波及到了床上。再睡不着稻草了,也难睡上粗糙的木板。远离地气,无休止地精致和华丽。但这些,居然会和疾病构成因果关系。至少可能!像温水一样浸泡,把人泡软,这谁能料到?脖子也好,颈椎也好,是不是坏在这枕头上呢?

我相信正是,所以想找一硬物作枕,却不可得。深夜在屋子里寻寻觅觅,突然间便想到了书,惊喜中把一摞摞书堆在枕下。搬书时竟已心旌摇动,有如他乡遇故知般的欣喜。预感是对的,这一夜睡得瓷瓷实实。早起神清气爽,告知导演朋友也不妨如法炮制。

一夜夜睡下去,颈椎在渐渐好起来。书居然能治颈椎病?看来不虚!

枕书而眠,闻着书的气息。入睡前,抽出一本来翻翻,读或不读都不要紧。要睡了,再塞进去。那惬意的感觉,仿佛能做回古代的书生。

书生,现在还有书生吗?至于古代,好像也只有通过文字和书才能回去。平躺着,被硬硬的书顶着,遥想古代。似乎能看见那和尚(苦行者)正枕着石,而侠客,枕着剑,浪子呢,枕着树,义士则枕着骨。至于书生,当然喽,无论用功或赶考,多半就枕着书。现在我睡在书上,看着他们,或者说与他们为伴,岂不也是人生的大欢乐?
14#
 楼主| 发表于 2011-5-23 17:11:25 | 只看该作者
短信的性质



现在,短信大概是最常见,使用最频繁的一种通信形式。手指,键盘,触摸,发送与接收之间,沟通已经完成。
便利是便利了,但问题却也接踵而至。比如写与读。写短信,是在做减法,而读呢,则一定要做加法。所谓减法,因为时间的关系,和手机屏幕的狭小,要写的短信总会被尽量的缩减。无关紧要的枝枝蔓蔓,都会被减掉。读短信则是另一回事,你需要复原,做加法,把对方减去的内容再悉数加上去。问题通常是在这种情况下出现的。加上去的,一定是对方减掉的吗?或者,恰恰是对方减掉的,你加上了吗?
短信也是一种语言,它甚至比书面语言更节约,更精要。从这种意义上说,短信非常适合“通知”或“通告”。将它简化为某种“公文”,一种工具。“公文”既可以指组织之间,也可以在家庭成员间流通。短信在这一领域大有作为。
可是,短信还会经常性地被用作它途。
因为没有面对面,少掉了天然附着在语言之上的另一些“通道”,比如言说者的表情,手势,以及前后的关联话语。没了这些,短信其实更要依赖于双方“合伙”达成。它更像是“合谋”,需要心领神会。于是,在加减之间,或许很多人都已方寸大乱。一句普通的问候,可能会因为你单方面的情绪,被加进暧昧。相反,也可能含有深意的话,却被忽略。多少恩怨,全在其中。
节制,和身在异处,使短信“歧义”丛生。
所以,短信将注定会遭遇越来越多的“利用”。利用它模糊而非昭示真相。利用它欺骗。建立或成就某种爱情。当然,更可笑的是,还可以通过假名登记,通过遮蔽或修改手机号码等科技手段,将它匿名化。以一种匿名的状态,敲诈或恐吓。
这就是短信,手机上被我们用拚音或笔划打出的方块字。更进一步的问题是,我们好像须臾也离不开它。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11-15 04:28 , Processed in 0.064564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