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书法史文献目录
作为“文献”的书法,应该是以书法史实及其资料为中心的书法研究,它是对史有记载的文本(包括史有定评的文本)进行清理和重构的一项工作,其目的在于求“真”。从严格意义上来说,这个“真”在两个方面展开,即史实的“真”和“词”言及“物”的“真”。前一个好说,就是事实真相,不要被历史的浓雾所遮蔽。后一个却涉及相当复杂的哲学命题,即词语如何能够去说清一个在视觉上的物体?更何况是“词”言及“物”还不“虚”。
——引自 沈必晟 《作为风格的书法与作为文献的书法》
由商务印书馆2000年出版的秋子著《中国上古书法史》,由上海古籍2001年出版的沃兴华所著插图本《中国书法史》,不管是资料使用还是体例编制,都有其不同人处。而由江苏教育出版社从1999年至2002年历时4年出版的丛文俊、华人德、刘涛、朱关田、曹宝麟、黄忄享、刘恒主编的七卷本分代书法史,更应该算是煌煌大著。而祝嘉先生《书学史》问世于1941年。书学通史研究在那时是颇为寂寞的,其体例殊乏新气象,如仿元人陶九成《书史会要》于每章简要述史之后,即一一罗列书家,且首列帝王,乃至右军、鲁公皆在帝、后之后。这种体例,祝嘉先生前,马宗霍《书林藻鉴》及《书林纪事》都取法于此。钟明善先生的《中国书法史》的体例,已非前人面目。
——引自 吴振锋 《书法批评的理由》
以下是罗列的一些书法史文献资料。
1、朱关田 著 《中国书法史:隋唐五代卷》 江苏教育出版社
这本架构庞大、脉络清晰、内容丰富的书法专著,如同漫步在我国书法史上最伟大的隋唐时代。该书10个章节,系统论述了隋唐及五代书法艺术发展的历史,各时期书法艺术的演变;介绍了各个时期有关书法名家,并追溯其艺术特点形成的原因;还充分论述了唐代文化与书法的关系,系统介绍了唐代墓志、唐代书法的域外传播和唐五代的书法理论。本书主要介绍了隋代与初唐书法,唐太宗与书法复兴,盛中唐书法,雄秀独出的颜真卿,晚唐书法,唐代文化与书法,唐代书法的域外传播,五代杨凝式及其他书法家等内容。
2、从文俊 著 《书法史鉴》 上海书画出版社2003年出版
古代书法论著的起点很高,从经验到哲学,从书写技术到精神归依,都建树起高大恢宏的框架,给人以艺术的启蒙和审美的诱导,吸引人们不断地探索、充填并发展它。古人关于书法艺术的两千年智慧结晶,对今天的书法研究来说,不过是初启尘封的定期,我们应该有足够的准备和想像,去接近它、全面地了解它,使之重述书法史是怎样的一回事,之后才是今天的评说。
本书系统论述以下四项内容:其一,探讨书法史与书法艺术传统,为三千年书法史的发展建筑活的灵魂,并试图由此建立起新的书法史观和指导学术研究的理论方法。其二,总结、评价古人对书法的理解和阐释,充分利用古代书论,帮助我们复原或接近历史的
3、徐明利 著 《中国书法风格史》 河南美术出版社
该书以缜密而透彻的分析,提出了钟繇、王羲之二大笔势系统。这一观点,不仅填补了我国书法理论的一项空白,而且理清了整个书法发展史的基本规律:运用这一理论分析我国历代的书法,如晋韵、唐法、宋意、明代浪漫主义和清代碑学书法,原先扑朔迷离的各种书法流派,竟都有总体规律可寻、基本特色可法。
4、于茂阳《20世纪中国书法史》河南美术出版社1998年版
这是国内第一部 20世纪书法史研究的专著,1998年出版以来,已倍受书法界关注。
5、明代 陶宗仪 编 《书史会要》
书学史传著作。九卷,补遗一卷。续编为朱谋垔补。宗仪,生卒年月不详,字九成,号南村,浙江黄岩人。家贫,教授自给。平居寡言笑,至论古今人物。洪武初累征不就,晚年有司聘为教官。著有《辍耕录》,又有《说郛》、《古刻丛钞》等多种。此书前八卷载有上古三皇五帝至元末能书者小传,有详有略。评者千余字,略者几字。卷九为书法,录其李斯、蔡邕、卫夫人、王羲之、僧智果、欧阳询、孙过庭、颜真卿、张怀瓘、虞世南、黄庭坚、姜夔、陈绎曾等众家论书之法。卷末有补遗和考评1篇。续编撰者朱谋垔,明宗室,字隐之,号八桂,又号厌厚山人。封奉国将军,擅书法,喜陶氏之书,为有益书家,乃摭有明一代,续其卷后。后人对卷九所录书法论述,评谓:“杂采古来书家绪论,真伪杂淆,殊不足取。”对《续编》谓:“多托于评者之言”。少有个人见解。有明洪武九年(1376)卢祥等刻本(无续编)、崇祯二年(1629)朱氏寒玉馆刻本、《百川学海》本、民国十八年(1929)武进陶氏影刻洪武本。
6、祝嘉 著《书学史》
祝老在三十年代编写我国第一部《书学史》,并由国民党元老于右任先生作序出版,后继续写作,在跨越近一个世纪的历程中他给后世留下了三百六十余万字的书学专著和数以千计的书法作品。已故著名近代文史掌故学者郑逸梅先生评谓:“近代书法名家以祝嘉先生最为宏富。”是一点也不过分的。祝老对碑学与帖学都有较深的见解与研究,故他在《书学论集》中写道“王羲之有帖而没有碑刻,郑道昭有碑而没有帖,两者璧合珠联,才为尽美。应尊郑道昭为北朝书圣,与南朝书圣王羲之并尊。”国画大师刘海粟在香港《书谱》上发表《论郑道昭》一文中说:“祝嘉先生称郑道昭为北方书圣,与南方的王羲之并列,可谓大胆而有见地。”祝老一生临过无数碑帖,仅临百遍以上的就有四百余种,如此深厚的临池功夫是罕见的。
7、潘伯鹰 著 《中国书法简论》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1961年初版
8、沙孟海 著 《近三百年来中国书法》
9、《中国书法史》江苏教育出版社2000版
历时8年、投资150多万元完成的这部《中国书法史》,按历史年代分为7卷,总字数300多万字,图版约千余幅,内容涉及书法家、书法作品、书法流派、书法理论、书法创作和书写工具等,从各个方面对我国书法艺术的发展历程进行了深入、系统、全面的介绍,集中反映了中国书法史研究的最新成果,其深入性和完备性获得书界和学界的一致赞赏。
10、《中国书法史略》 黄敦、庄希祖
11、《中国书法史》 黄敦等著 辽宁教育出版社
12、张光宾《中华书法史》台湾商务印书馆1994出版
13、朱仁夫 著 《中国古代书法史》 北京大学出版社1992出版
朱仁夫 著 《中国现代书法史》 北京大学出版社1997出版
本书是继《中国古代书法史》之后的又一力作。全书分上下两篇。上编共六章,分期从不同角度阐述中国现代书法发展特点。下编八章,分题论述吴昌硕、康有为、于右任、沈尹默等已故名家的书法成就及各自特色。结语部分综述其他书家,并展望未来。附图近六百幅。
14、《中国书法史•宋辽金卷》浙江教育出版社。
15、钟明善 著 《中国书法史论》、《中国书法简史》
这两本书从书法历史的角度出发,较为全面地阐述了书法艺术的渊源及发展流变。在传统书法史构架的基础上,补充了大量的考古新材料、吸收了最新的学术研究成果。作者力图以追摹历代书迹的真切体验去阐释中国书法的心灵境界,以内在的艺术规律为脉络去梳理书法艺术现象,并通过最新最全面的书法史料去寻求对于书法历史和书法传统的完整性观照。全书体例规范、重点突出、语言简练笃实,是两本极富可读性的中国书法简史。适合于美术及书法专业本专科、高师高专及广大书法艺术爱好者。
16、冯振凯著《中国书法史》艺术图书公司
17、蒋文光著《中国书法史》文津出版社
18、侯开嘉 著《中国书法史新论》上海古籍出版社
本书为四川大学艺术学院教授、书法家侯开嘉先生几十年从事书法史论研究的呕心之作。“其理论研究之特征,是每发必有新见”。他的研究论著在应用新材料,利用新的学术成果上寻求新的发现、阐明新的观点。对书法史上长期有争议的学术问题不回避,而是进行深入的研究、考证和独立的思考,并大胆地提出自己的独特见解,以促进学术的发展。
19、《中国硬笔书法史》
20、马宗霍 著《书林藻鉴》文物出版社1984年出版
这是一部历代书法评论资料汇編,依时代顺序和人物编次,按朝代分为12卷。每卷的绪论评述书法的发展和书风,相当于一部简明扼要的中国书法史。
21、沃兴华 著《书法观止:图说中国书法史》上海人民出版社2002年出版
本书是一本图文并茂,雅俗共赏的图册(176页)。全书按字体分为:甲骨文、金文、篆书、分书、楷书、行书、草书七个部分。每个部分之前,有一个总论:简介字体的发展演变过程和点画结构特征,在书法史上的地位。全书入选作品中,一部分是各种字体书风的典型--名家法书,它们的形式高度完美,作为一种极致,是学成规矩的典范。另一部分是各种在字体书风的发展过程中起承先启后作用的作品——民间书法(几乎不见于他书介绍),没有他们,中国书法的历史将成为不能连接的片断,中国书法的风格将显得靡弱和单调,它们的形式虽然不够完美,但是充满真情实感和新意妙思,能够启发书法家的创作灵感。这两部分作品环肥燕瘦,各擅胜场,有的娴雅,有的雄肆;或者清秀,或者粗犷,所表现出来的不同的思想感情和审美趣味相辅相成,相得益彰,全面反映了中国书法艺术的博大精深。从入选作品可以看出作者的独到见解,也是本书不同于其他书法画册的不同之处。在每一幅作品下,附特色赏析和历史影响。本书对于没有接触过书法艺术的读者可以把它当作连环画,一边看图一边看说明,在轻松愉快的心情中去了解中国书法艺术字体与书体的发展演变,去感受中国书法艺术的魅力,为中华民族能创造出这种书法艺术字体而骄傲。
22、真田但马 著 《中国书法史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