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楼主: 教师之友网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本站特别关注 :欣闻孝昌县文化建设新举措--创办[讲堂]。。。。。

[复制链接]
11#
 楼主| 发表于 2011-6-23 09:04:48 | 只看该作者
在创新中寻求发展 在探索中办出特色—“创新中的文化大讲堂”学术沙龙综述
作者: 2009-01-16



















  深圳市民文化大讲堂在全国创造了一个卓有成效的文化共享模式,打造了一个高品位的文化创新品牌,搭建了一个先进文化的大众传播平台。本报记者 齐洁爽 摄  



  



  中国文化报记者 戴军



2009年1月10日,由深圳市委宣传部、深圳市社科联主办,深圳特区报社协办,深圳市民文化大讲堂组委会办公室、中国文化报深圳记者站承办的“创新中的文化大讲堂”学术沙龙在深圳银湖举行。



  沙龙由深圳市委宣传部副部长吴忠主持。深圳市社科院院长乐正就大讲堂的源起、基本做法和综合效益向大家作了介绍。来自国家文化部、广东省委宣传部相关部门、部分高校、香港《文汇报》的嘉宾及主承办方和市民代表30余人齐聚一堂,就大讲堂如何在创新中寻求发展,在探索中办出特色,藉此更好地建设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实现市民文化权利进行了座谈。



  影响 要想让孩子成长,就让他走进市民文化大讲堂



  深圳市民文化大讲堂网站自2007年开通之后,大大方便了广大市民的参与,大讲堂因此被打造成为永不落幕的大讲堂。“网站访问人数现已达到150万人次,仅陈玉琴20讲的网络讲座视频已经达到了84670人次。”网站负责人乐志强在沙龙发言时介绍。



  著名词作家、《春天的故事》、《走进大讲堂》词作者蒋开儒先生一生酷爱讲演。自2006年8月在深圳市民文化大讲堂讲演之后,他的讲演之路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他说,他首先是一个学生,并且在认真地向更多的名家靠近。他创作的《走进大讲堂》实际上写的就是自己的生活和实践。结合自己的人生经历,蒋开儒感慨不已:“我希望大讲堂能够吸引更多的人,不仅做忠实的听众,还要勇敢地走上讲台。”



  来自华中师大的刘兴林教授以亲历者的身份畅谈了大讲堂给自己带来的影响。他说:“深圳市民文化大讲堂是了解深圳的一个很好的文化窗口。相比央视的百家讲坛,深圳市民文化大讲堂具有自己的优势。”刘兴林认为,深圳市民文化大讲堂充分发挥了各位学者的特长,而且不对他们做任何的“修理”。这也是大讲堂深受欢迎的重要原因。



  深圳中学学生李焘说,大讲堂的重要作用就是与学院相促进、相互补,它的意义在于可以让学生从应试教育中解放出来,用全新的思维看待世界。大讲堂不仅给学生提供了学术探讨的平台,同时也促进了中国文化的繁荣。听了专家的观点,他们的行为会更加成熟、沉稳和理性。“在西方要想让孩子成才,一般都让他们走进教堂,接受基督文化的熏陶。而在深圳,要想让孩子成长,就让他走进市民文化大讲堂。”李焘的母亲卫二莲补充说。



  意义 一个卓有成效的先进文化共享模式



  中国文化报副总编辑徐世丕以“深圳市民文化大讲堂:卓有成效的先进文化共享模式”为题,就大讲堂举办的重要意义作了深刻解读。徐世丕认为,因为大讲堂的成功开办,深圳在全国创造了一个卓有成效的文化共享模式,打造了一个高品位的文化创新品牌,搭建了一个先进文化的大众传播平台,找到了一个可持续发展的城市文化建设的抓手,完成了一项具有战略意义的建设学习型社会的创举。



  徐世丕说,公民的基本文化权益指公民的文化人权,具体包括文化共享权,文化参与权,文化创造权,文化传播权和文化表达权。作为公民文化共享的实现形式,深圳市民文化大讲堂体现了平民性、公益性,突出了选题的广泛性和文化内涵的普适性,无疑是公民文化共享的成功创举。



  城市的竞争力由经济力、政治力和文化力构成。徐世丕认为,经济力是城市发展的重要因素,政治力是城市发展的结构性要素,而文化力是城市发展的综合性要素。深圳文化大讲堂的魅力在于它独特的、亲民的、变化的选题设计。大讲堂之所以是高品位的,在于它弥补了当今精神文化退步和主流文化边缘化所造成的不足。以打造城市公共文化服务品牌、增强讲座的扩散效应、提高选题与民众精神生活与日常生活的关联度,应该是市民文化大讲堂继续努力和保持持续发展的一个方向。



  “什么是先进文化?我觉得深圳市民文化大讲堂的讲座内容,应该都是先进文化。”徐世丕说,先进文化是执政党的文化诉求和国家发展目标,只要和人民的利益相关,就应该是先进文化。所以大讲堂搭建的是一个先进文化的大众传播平台。



  深圳市民文化大讲堂,从选题策划、主讲的推荐、组织形式、经费来源,到传播方式、成果交流、放大效应等各个环节,都处理得周密、细致,并且在不断地完善当中。它的八大基本特色:即大众选题、讲座高端、择时精细、听讲免费、同步交流、多媒体传播、承办落实、效益明显构成了大讲堂创新的品牌。“能够找到文化建设有效的抓手,而且长期抓下去,并形成有效的制度运作,深圳市民文化大讲堂的确难能可贵!”徐世丕坦承,建设现代化的学习型社会是新世纪国家可持续发展战略的要素之一,也是增强文化软实力的基础性工程。深圳市民文化大讲堂无疑完成了这样一项具有战略意义的建设学习型社会的创举。



  启示 市民文化大讲堂是贯彻以人为本精神的具体体现



  文化部艺术服务中心副主任刘波认为,深圳市民文化大讲堂的举办,是建设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重要内容,是贯彻以人为本精神的具体体现。深圳的文化大讲堂对广大的文化工作者应该有所教益,其示范作用,会让我们通过大讲堂的实践,学习如何更好地为人民服务。



  广东省委宣传部调研室副主任王永福在发言中说,深圳市民文化大讲堂有三条可资借鉴的创新举措。一是理念的创新,就是要让深圳因为读书而成为受人尊重的城市的理念,这一理念贯穿了科学发展观的指导思想,彰显了对人的价值的一种崇尚,实现的是对城市品质的提升和对城市精神的培育;二是内容的创新,包括立意的时代性、选题的社会性、内容的广泛性和传播的立体性;三是它的机制创新,主要体现在政府主导和市民参与两个方面。



  王永福说,市民文化大讲堂的文化实践是把发展社会主义生产力同提高全民族的文明素质结合起来,推动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的最好诠释。他认为,深圳市民文化大讲堂的做法和成功,不仅走出了一条服务大众讲文化、推动发展兴文化的公共文化服务的新路子,更体现了市委、市政府对文化理念的大胆创新,对文化责任的忠实履行、对文化立市的自觉实践。



  “文化走出象牙塔的方式很多,深圳市民文化大讲堂就是一种先进的文化传播模式。”珠海市委宣传部理论科科长张献彬说,深圳市民文化大讲堂能够面向广大市民,扣准以人为本的核心,可以说找准了今后文化发展的主导方向。



  张献彬说:“享受文化产品也是一种消费,如果有更多的市民、群众把更多的时间用于文化消费,也就达到了举办大讲堂的初衷。”政府如何在经济社会发展到一定程度的时候,逐步加大对公共文化事业的财政投入,是办好大讲堂的重要保障。



  希望 立足特区优势,不断拓展创新



  谈到大讲堂的内容拓展,刘兴林、刘波等嘉宾希望,为了让大讲堂更加贴近市民需求,可以再增添一些老百姓喜闻乐见的内容,如青少年教育、西方文化、金融理财、国际形势等等。



  座谈中,针对当前的“讲堂热”,张献彬提出,一个讲座究竟能不能承载那么多的需求?我们要客观判断。如果把讲堂的使命定得很高、想得很宽,最后又达不到应有的目的,就事倍功半了。就此,深圳大学文学院院长景海峰建议,如果从自身的文化品牌和本土建设的目标来讲,可以对本土的文化资源、文化力量给予更多的关注和提升。他说,深圳本土的很多东西,包括学者群体、一些有地方特色的话题,都有发掘的空间。



  香港《文汇报》社长助理王陶对此也有同感。他认为,大讲堂还是要立足于深圳,一方面立足于本地的文化教育的普及、文化素质的提高,另一方面立足于深圳的特区优势,开拓国际视野,增加国际文化交流的内容。王陶认为,深圳的大讲堂不应该变成一个经济论坛或城市论坛,它应该走自己的文化路线,致力于专家学者与普通市民的对接,这是今后应该坚持的方向。他同时建议,适逢国家公布的珠三角中长期发展规划,就深圳所处的位置,它应该在公民的文化教育、普及、素质提升方面更好地利用未来十多年的时间,并在语言、发行、宣传、推广上有所突破,这样才能在创新当中拓展深圳市民文化大讲堂的影响力。



  “文化是一个城市的根,是一个城市的魂,深圳这座年轻的城市,正是因为文化的浇灌,才充满了今天的精、气、神。”王永福在自己的发言中引用了朱熹的一首诗送给深圳市民文化大讲堂:“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我们也以此祝愿深圳乃至中国文化建设的美好明天!
12#
 楼主| 发表于 2011-6-23 09:05:43 | 只看该作者
市民大讲堂为群众带来精神“大餐”

2008年04月21日
三秦都市报

  “市民大讲堂”以“传播科学知识,提高市民素质”为主题,着力在形势政策教育和国情、省情、市情教育,市民群众现代生活、现代家庭、生理心理健康、投资理财和文明礼仪等方面,为市民群众提供学习教育和咨询服务,帮助市民群众更好地适应现代城市工作、生活。2007年,西安市学习型城市建设办公室主办的市民大讲堂和西安图书馆主办的“天禄讲坛”,先后举办专题讲座和咨询会80余场次,听众两万余人,受益群众达10万,受到了群众的热烈欢迎。

  文化福利惠及市民

  每个星期六都会有成群的听众会聚到位于北郊未央路岗家寨的西安图书馆,聆听名家学者所作的精彩讲座,椅子不够了就站着,会场内站不下了,就站到会场外的休息厅。是一种什么力量把人们从家庭、娱乐、休闲的各个角落,吸引到这样一个特殊的课堂里,安安静静地听上两个小时呢?

  “今天的讲座讲到我的心坎上了,可惜时间过得太快!”“离开学校已经很久没有这样的经历了,很充实。”不同年龄、不同职业、不同经历的人们在走出会场后,竟有了大致相同的感觉,这又是为什么?

  带着好奇和一连串的疑问,记者走进打造这一知识海洋平台的西安图书馆,探寻被市民称为“可闻可见可尝”的“精神文化大餐”的“天禄讲坛”。

  图书馆,一个有上千年历史的词汇,凝结了上千年的历史沉淀,它象征着智慧和人文的集合,象征着文明和素质的结合。西安,中国历史上十三个朝代的首都,一座承载了厚重中国传统文化的历史名城,丰富的历史遗迹、饱满的人文积淀,成就了它优雅出众的气质。西安历来重视文化在现代化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而作为古城文化的窗口和桥头堡的西安图书馆,更是承担了传播先进文化、普及公共文化的重任。

  文化承担着塑造人的功能。文化名城的市民,应该有较高的文化素质和文化气质。而文化素质和气质的形成,离不开文化的滋养,离不开完善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多年来,西安一直高度重视公共文化建设,在文化基础设施建设、群众性文化活动等方面不断加大投入。然而,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群众对文化需求也呈现出爆发式的增长,对公共文化服务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如何使文化服务从内容到形式满足人们求真、求善、求美的强烈愿望,怎样才能开辟一条服务基层文化建设的新路,迎合读者的需求,更好地传播先进文化便成为摆在西安图书馆全体馆员面前的难题。突破口如何选择,西安图书馆上至领导集体,下到关心图书馆建设的每一个馆员都在认真思考:送书下乡?早已成为西安图书馆服务延伸的实践。开设分馆?直接服务到社区,早已成为西安图书馆的常态服务之一。最终,公益性免费讲座,一个崭新的服务模式成为西安图书馆全体馆员的共识。

  “我们经过调查研究,发现现代社会带给人们的生存压力、生活节奏会使大多数人感到时间的紧迫,所以人们需要一种‘文化快餐’,即在短时间内获取最大数量的知识、经验和信息。而公益性的图书馆讲座正好满足社会需求,可以为社会教育提供一种适合市场经济快节奏的‘文化快餐’,思路确定后我们就开始着手筹备。”在讲到当初筹备讲座的经过时,西安图书馆副馆长贺永良感慨万千。“最开始为了是否收费,我们还有过争论。因为好的创意,需要必要的经费支撑。讲座的运营不仅要支付讲座主讲老师的课时费,还有很多相关的费用支出,文化单位本身就是公认的穷单位,这笔支出无疑是个不小的负担。”但西安图书馆领导毅然决定免费:公益性的讲座是关系到建设学习型城市,建设人文西安、科技西安、构建和谐社会,做好终身教育、提高市民素质的基础性文化工作。只有坚持公益性同时免费,才能将这项工作落到实处,使更多的市民受益于讲座,造福万代。

  听众热情激励主讲老师

  听众的热情同时温暖和激励着主讲老师。讲座时,主讲人精辟犀利的讲解评析,反响强烈,观众掌声不断;讲座后,听众久久不愿离去,不断与主讲人进行交流,提出自己的观点和建议。于是,每逢周六,西安图书馆的报告厅内就会出现这样的场面:主讲人用抑扬顿挫的声音、丰富的面部表情和肢体语言来表达其思想感情,通过屏幕演示等形象地反映了讲座内容,听众耳、眼、手并用,边思考边提问,可谓是台上声情并茂,台下如痴如醉,听众会心的微笑,感动的眼泪,热烈的掌声,在讲座这个特定的时空氛围里,构成了听众与主讲人之间丝丝入扣的情感交流。

  精彩的讲座背后离不开主讲专家学者们的付出。其实,作为公益性讲座,来这里开办讲座的专家学者几乎没有什么报酬,但只要是接到西安图书馆的邀请,这些专家学者们都会积极准备、认真开讲。西安市作家协会副主席、市文联副主席商子雍是来此作讲座最多的专家之一,从2004年起,每年都会来此讲上三五场讲座。他告诉记者,讲座是图书馆服务的延伸,通过讲座这种形式,可以启发民智,普及和提高广大市民的知识水平和专业水平,达到提升全民族素质,使社会和谐美好的目的。“来听讲座的听众水平参差不齐,要让每个人都感到能听懂,感到有收获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所以每次讲座之前,即便是熟知的领域,我仍会细心地准备两三天。从一定意义上来说,听众的需求成为了我学习和进步的动力。”谈到为什么会对这样一个公益性讲座情有独钟,商子雍认为除了学者的社会责任感之外,也缘于忠实听众的感动:“尽管讲课比起写文章来,是一桩太辛苦,而且往往还会出力不讨好的事,加之西安图书馆位置偏僻,但是每次都看到那些忠实的听众风雨无阻地来听课,使我感受到了一种鼓励,同时也感到了一种责任,所以就一如既往、乐此不疲地坚持了下来。”

  “天禄讲坛”开启智慧之门

  2002年1月由周大鹏教授主讲的《生活价值观漫谈》拉开了西安图书馆讲座的序幕,首场讲座受到听众热烈欢迎,回想起当时的情形,贺永良依然显得有些激动,“我们当初筹备时,心里尚有一些忐忑,一方面觉得肯定能成功,因为西安有这样的文化基础和需求,另一方面,我们也有思想准备,毕竟西安图书馆地处偏僻,之前也没有进行太多的‘预热’。但出乎意料的是,竟如此火爆,尽管是春节,可报告厅的过道、台前坐满了听众。”

  由于种种原因,刚开始的讲座并没有固定的时间,社会反响也不是很强烈。在已故馆长张弥等人的共同努力下,经过三四年时间的摸索和积累,2006年1月起讲座正式定名为“天禄讲坛”。“‘天禄讲坛’取之‘天禄阁’,天禄阁作为我国图书馆的鼻祖,是我国最早的宫廷皇家图书馆,西汉的著名学者杨雄、刘向、刘歆都曾在天禄阁校对书籍。”贺永良介绍说,汉代建立的“天禄阁”遗址现在就在西安市未央区,而西安图书馆现址恰恰就与天禄阁原址在一条纬线上。“我们设想通过讲坛逐步规范讲座,并逐步办成讲座的一个品牌,定名‘天禄讲坛’,也是希望通过讲坛,贯穿古今、传承文化,在继承和创新中,为市民和读者呈现一个新的服务方式。”自此开始,每周六14:30,西安图书馆报告厅准时会为广大听众奉献一场免费公益性讲座,听众也将每周一次的讲座视为周末的精神“大餐”。

  学术明星的“巨大磁场”

  “天禄讲坛”的内容丰富,包括“中国文化,古都西安”公益系列讲座,将中国文化特别是西安文化与异国文化进行比较,陆续推出《中国文化在法国》、《中国文化在日本悠远深刻的影响》、《中国文化比较的感悟》等讲题;健康教育系列讲座,聘请知名专家学者作了《现代人的健康生活方式》等多场健康系列讲座;青少年素质教育系列讲座;中国传统文化系列讲座等。据贺永良介绍,截至2007年底,西安图书馆已经举办了200多场讲座,建立起36位专家和教授的授课队伍,推出的许多精彩讲座,还被国家共享办、上海图书馆等交流和选用,在全国广泛传播。讲坛的成功举办,也造就了一批忠实的市民听众,听讲座的市民接近2万人次,“来听讲座的一多半听众是每场都来,有的甚至提前一两个小时来占座位,我们用恰当的形式和恰当的内容,给大家提供了精神食粮,所以,大家的感受是充实的。”

  今年78岁的郭质彬老人是“天禄讲坛”的忠实粉丝,虽然家住西郊汉城路的远东公司,但是两年多来,每周六他都会花两个小时,倒两次公交车,赶到远在北郊的西安图书馆“充电”。“到天禄讲坛听讲座,已经成为我生活的一部分,每当想起周末有好课听我就很开心,每次听完课又盼着下一个周末。”

  退休工程师安树亚深有感触地说:“天禄讲坛的讲师都具有相当高的专业理论水平和授课经验,讲师授课不为报酬,市民听课不用花钱;讲课内容涵盖文化、文明、经济、社会、生活、心理健康等各领域,贴近实际、关注热点,对于个人的自身修养,对于民族优秀文化的传播,都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学术讲坛带市民进入“知识的春天”

  “在创建学习型社会的系统工程中,市民大讲堂还只是一种形式,但是,这种形式所引发的社会关注,不仅仅是大讲堂的形式新颖或学者有号召力。”西安市文化局局长严彬认为,创建学习型社会,不是一句空洞的口号,而是有着深厚的群众基础和科学依据,从本质上说,是人的基本需求在物质现实面前的必然出路。

  “长期以来,文化冷落已成为惯常的社会态势,低俗刊物的流行、庸俗栏目的俏销、读书氛围的淡化,专家、媒体纷纷惊呼:文化堕落了!大众文化欣赏水平降低了,文化品位退化了。却从未反思过,我们为文化工作做了哪些行之有效的推广和普及工作?对群众的文化发展方向进行了哪些有益引导?为文化发展进行过哪些经济投入和精心呵护?”严彬说,在文化发展呈现低迷、迷茫状态的时候,进行强烈批评的同时,更要进行必要的、慎重的、精心的文化引导和栽培!市民大讲堂就是在我国创建学习型社会这一背景下的产物。“在走向学习型社会的进程中,公平性和开放性成为社会性教育的特性,全民终身学习成为个人的权利,所以,市民欢迎和支持市民大讲堂,也就成为必然。这也说明,只要政府善于、肯于引导群众的文化发展方向,注重调节群众的文化品位,健康文化的发展就能得到宽敞的发展空间。”

  西安图书馆的“天禄讲坛”还将继续开办下去,西安图书馆的负责人告诉记者,今后,他们将组织更好的学术盛宴奉献给广大听众,将“天禄讲坛”这一群众性文化活动推向新的高度。

  文/本报记者 赵静 实习生 张美
13#
 楼主| 发表于 2011-6-23 09:07:36 | 只看该作者
http://djt.zjol.com.cn/

浙江人文大讲堂
14#
 楼主| 发表于 2011-6-23 09:10:44 | 只看该作者
任力杰:大讲堂是深圳市民的精神家园--“我们的大讲堂大家谈”学术沙龙活动


大讲堂是深圳市民的精神家园  


今天我作为大讲堂俱乐部的会员代表能坐在这里和大家交流我感到非常荣幸,首先我自我介绍一下,我是深圳市第二人民医院的神经内科医生,一说“神经”很多人就会笑,其实神经科主要负责人的脑和周围神经的疾病,脑和神经是我们思考和行动的物质基础,可以说没有大脑也就没有人类的璀璨文化,人类文化和文明来源于大脑。

前两天报纸电视都在报道香港大学高琨教授获得诺贝尔奖获,但因为老年性痴呆不能参加授奖仪式,可见即使智力精神发展的再高深,也需要大脑这个物质基础。但反过来说,思维思考对大脑也有保护作用,我们在临床上就发现很多勤于思考的老年人,不容易得老年痴呆,因为大脑的思考对脑是一种锻炼,所以我们常常建议退休的老人要多参加些智力活动,如下棋弹琴等。这也就是说,人需要文化需要思考来锻炼我们的大脑,这就象我们锻炼身体的道理一样,健美运动员通过肌肉锻炼可以把体形锻炼的很美,大脑也一样,需要不断的吸收新的知识和营养,而大讲堂无疑提供了这样一个锻炼的场所,所以我非常有幸成为大讲堂俱乐部的会员,拥有了这样一个宝贵的平台。

2002年我研究生毕业来深圳时就听别人说深圳工作难找,因为市民普遍学历很高,说什么“博士满街走”,这确实说明深圳是个高学历的城市,但高学历代表有文化吗,我觉得不能代表,来深圳后我就发现了正如很多人所说的深圳由于是个缺乏历史的城市,因此从文化底蕴上和国内一些城市相比确实有差距。金钱在这里几乎变成了所有人首先思考的问题,渐渐的,深圳的经济社会也使很多人变成了很“世俗的”人。

而且,来深圳以后,我还发现目前深圳的心理疾病发病率非常高,前些日子的报纸上面报道深圳白领心理疾病发病率全国第一。我在门诊确实也发现了这个问题,尤其是金融系统,经常发现一些看起来很健康的年轻人用心理量表一测有严重的心理疾病,并且还发现一些企业老总也有严重心理问题,我分析主要有几个原因:

1、深圳的竞争压力过大,节奏过快,让人无法喘息,我引用热播的连续剧蜗居的台词:所有的人都被一个无形的手在推着往前走而无法停歇。并且目前的高房价和高消费使很多人看不到希望,看不到未来,所以每个人在无法适应这个环境、跟上这个节奏的同时就会产生各种各样的心理疾病。这一部分人最典型的就是金融界和企业界人士。

2、缺乏关爱:在深圳你如果说你是深圳本地人大家都觉得奇怪,因为深圳是个移民城市,很多人单枪匹马杀到深圳,缺乏朋友,没有亲戚,我就有个老乡就是认为深圳缺乏人情冷暖而落荒而逃,离开了深圳,离开的时候他说再也不来这个冷漠的城市。这种原因的典型人群是刚来深圳的打工仔、打工妹。

3、没有精神寄托:很多人在经济社会中迷失了自我,来深圳之前很多人是大学教授,政界精英,文艺天才,可是来到深圳后,很快融入经济大潮中,自己以前的许多爱好没有了,即使有也没有了承载的载体。这种人士包括一些企业老总和公务员。

4、浮躁:我想这个词很多人有同感,深圳有太多的诱惑,把握住自己很难很难,很多人因此而找不到心灵的宁静家园。

同时我正在研究的博士课题还发现心理疾病可以导致严重的智能损害,而智力就是科技,就是我们的第一生产力,所以严重的说心理疾病会导致整个社会生产力的衰退。

幸运的是,我们的城市及时发现了这个问题,现在不仅每年举办了深圳文博会,率先在全国打响文化这个品牌,而且与时俱进,在中央电视台的百家讲坛得到全国人民认可的同时,迅速推出了自己的文化品牌:深圳市民文化大讲堂,文化大讲堂办的红红火火,不仅得到了深圳市民的认可,培养了自己的一群堂粉(市民大讲堂的粉丝简称堂粉),而且在全国已经有了很大知名度,在今年更是夺得全国文化品牌创新大奖,从而迅速成为深圳市民的精神家园。

作为一个神经科医生,我认为文化思想的充实是治疗人心理疾病的根本所在,每人个在争名逐利的同时,不要忘记给自己的心灵留下一块绿地,保留一点空间。所以我在给患者看病的时候,也不忘开一剂良药:那就是向患者推荐深圳市民文化大讲堂,告诉他们大讲堂可以开阔视野、增加知识、启迪智慧、减轻精神压力,甚至还可以找到自己困惑问题的答案。

我想大讲堂会让每个人看到文化的魅力,使每个人重燃文化之火,心灵重归宁静家园。我想大讲堂不仅能传递知识,而且能成为一个互动平台,吸引有知识、有参与精神的人参加,从而使大讲堂得到更广泛的推广,并提升每个市民的文化品位和精神境界,成为深圳市民的精神家园,我想,到那时,深圳也将不会再被称为文化沙漠,而变为和谐和文化之城。

                                   任力杰

                              2009年12月29日




--------------------------------------------------------------------------------
15#
 楼主| 发表于 2011-6-23 09:11:48 | 只看该作者
市民文化大讲堂更趋开放多元
2007年04月02日
来源:深圳新闻网-晶报  
 昨天,深圳图书馆五楼报告厅座无虚席,清华大学教授李强先生以民生净福利中的人文精神为题,拉开了2007年深圳市民文化大讲堂的序幕。

  如果说各种学术讲座是大学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那么深圳市民文化大讲堂也是深圳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今年的市民文化大讲堂又有了很多新意思,除主场地移师深圳图书馆外,还有“讲座主题系列化”、“增加本地主讲嘉宾”、“传播手段更加多元化”等新动作。这些创新举措,既有讲座内容上的开放创新,也体现了主讲嘉宾身份的多样性,以及在传播技术上实现多媒体联动,使市民文化大讲堂更趋开放多元,更加活泼亲切,必将更好地实现讲坛与市民文化需求的对接。

  今年市民文化大讲堂将以培育城市人文精神为主线,举办城市人文精神建设系列、国学文化系列、艺术鉴赏系列等系列讲座。就像组合拳打起来总是更有力道一样,系列讲座也可以形成集束规模优势,各讲座之间协同作战,彼此呼应,将某一具体主题向纵深掘进。比如在城市人文精神建设系列中,民生净福利中的人文精神、人文精神与科学精神等主题讲座,万河归海,殊途归一,将使我们触摸到更加清晰的城市人文精神及其建设的脉络。

  在主讲嘉宾仍然坚持高端路线,聘请国内一流专家学者担纲的同时,今年将陆续增加本地专家学者讲座的数量。这样做,一方面将使市民看到更多的来自深圳本土的专家面孔,加强专家学者与普通市民之间的互动,毕竟,本土专家的讲座能够更好地结合深圳实际,可能使听众感觉更“解渴”;另一方面,也将发掘、打造更多的本土文化名人,提高城市的文化自信。文化大讲堂就是深圳的“百家讲坛”,易中天们的巨大成功也使我们进一步联想到,无论是外来的“和尚”还是本地的“僧”,讲座嘉宾出色的口头表达能力可能得更多的在我们的考量之内,毕竟这是一个文化普及的平台,为市民喜闻乐见应放在第一位。

  至于促进传播手段的多元化,比如今年将专门开设深圳市民文化大讲堂网站供市民视频观看,将使大讲堂无形中扩“大”了。场地总是有限的,在昨天的首场讲座中,就因为人数爆满,许多听众被遗憾地挡在了门外。通过视频,更多市民的“参与”愿望可以得到满足。而在网上公开征集讲座选题以及市民的反馈意见,改单向度的信息传输为双向度的沟通交流,可以对今后的活动安排提供更科学的参考。

  更趋开放多元的市民文化大讲堂,折射出的是城市文化观念的更趋开放多元,是城市文化情怀之“大”,市民文化福利之“厚”与文化权利实现的途径之“广”。无论是文化大讲堂还是深圳社科文化普及周、向市民免费开放的公益性文化场馆等,各种公益性文化举措源源不断地为我们提供文化的各种营养,促进文化力量的均衡生长。当代城市、区域的竞争不仅体现在物质财富方面,更体现在人文精神层面,而人文精神竞争力的提升有赖于每一位市民科学素质与人文素养的提升。如今,新一轮文化大讲堂已经鸣锣开讲,我们希望有更多的市民去感知这样的文化脉动,希望人文精神注入更多市民的生命底蕴之中。(详细报道见A3版)
16#
 楼主| 发表于 2011-6-23 09:12:55 | 只看该作者
名家读书讲坛——听梁晓声讲述“人和书的亲情”
市级机关“干部大讲堂”继续邀约名家
2011-05-24


5月23日下午,市级机关工委整合市委宣传部、苏州图书馆、姑苏晚报多方资源,成功举办了市级机关"干部大讲堂"(第十讲)——名家读书讲坛。著名作家、北京语言大学教授梁晓声再次点燃苏州人领略名家的热情,苏州图书馆二楼的学术报告厅座无虚席,而且还摆放了加座,吸引了市级机关党组织负责人、宣传处长、机关党员干部代表、市民代表共计400余人前来听讲。市级机关工委副书记朱永飞主持了活动。

梁晓声在两个半小时的讲座中,围绕“人和书的亲情”这个主题,从自己的切身经历讲起,生动地讲述了“好书是可以教化人”的道理,爱好读书,可以使人在自己的一生中充实而幸福。同时他认为,独立思考的重要性不在阅读之下。读书之后的讨论非常重要,可以在启发引导中让人印象深刻。他认为多读书,也许就不会有“虐猫”事件,“药家鑫”事件就是一个文化缺失的问题。如果一个人在少年时代曾经看过《前边是急转弯》这样的书或者电影,如果看了屠格涅夫的《木木》,在长大以后遇到药家鑫的事,可能就不会做出同样的选择。说到读书与不读书的区别,梁晓声说,后者就是乌合之众,这里的“乌”不是当黑色讲,而是指“乌有”,什么都没有了,也是被运动者,对世界没有判断和辨别能力,也没有信念。

在互动环节,他应读者要求,为青年、中年和老年开出了一份可供参考的阅读书单。同时他认为,尤其是老年人不能只读些养生健康的书,而要活到老学到老,思考探究到老,老了也要“活个明白”。

朱永飞同志在随后的讲话中指出,立身以立学为先,立学以读书为本。第六届苏州阅读节已隆重启幕,市级机关读书月活动也在深入开展。与名家幸福相约,与读书快乐相守,已经成为市级机关读书月活动的品牌项目。名家用一个个生动深刻的理念,为读书月注入了灵魂,也奠定了读书月的高度。岁岁年年,阅读的内涵在不断丰富;年年岁岁,阅读节因名家导航而凝聚更多读者的目光。他号召市级机关广大党员干部要树立牢固树立“阅读、让苏州更美丽”的人文理念,让阅读改变个人,进而改变一座城市,让阅读成为苏州这座城市普遍认同的价值观念,成为新的传统,形成苏州“三区三城”建设和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用之不竭的源动力和软实力。
17#
 楼主| 发表于 2011-6-23 09:14:03 | 只看该作者
为了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和全市宣传思想工作会议精神,扎实推进“全国文明城市”创建活动,全力打造和谐镇江,进一步丰富市民精神文化生活,努力形成崇尚文明、共建和谐的良好社会氛围,根据市委领导的指示,拟开办“市民大讲堂”,有关建议如下:
     一、活动宗旨
    以弘扬传统文化,传播国学精粹,学习现代知识,提升市民素质为主旨,以办成一所汇集名家名师的开放式“大学”和面向广大市民的大型公益性文化活动为目标。把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国际文化与地域文化,高雅文化与通俗文化融于一体。积极普及和传承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深层次挖掘和弘扬地域文化,努力构筑专家学者与人民大众的沟通桥梁,逐步形成全民参与、崇尚学习的良好社会氛围,不断提高全体市民的道德水平和文化素质。
     二、讲座内容
     讲座以传统文化、国学精华为主要内容,同时穿插一些贴近群众生活的社会知识,大体分为:人文精神系列;民族文化系列;中华礼仪系列;道德荣辱系列;艺术鉴赏系列;励志教育系列;名家名著系列;生活知识系列;心理健康系列等。每期选题的确定,一是事先制订菜单(附后);二是面向全社会征集。
     三、讲座对象、时间和地点
     以广大市民为主要对象,地点在镇江图书馆文心讲堂,一般每月一讲。
18#
 楼主| 发表于 2011-6-23 09:15:17 | 只看该作者
三峡文化讲坛:宜昌市民的精神地标(组图)
星岛环球网
撰稿时间 2011-3-25



三峡晚报讯 本报记者冯汉斌实习生陈司

  两年前,以弘扬三峡文化、博采百家众长为己任的“三峡文化讲坛”悄然开坛。两年来,讲坛且行且思,不舍不弃,孜孜矻矻,为宜昌市民酿出了一坛坛浸透着文化芬芳的好“酒”,其爝火传薪的努力不惟凸现出文化之魅,亦使其卓然向宜昌版“百家讲坛”渐行渐近

  曾几何时,央视《百家讲坛》经过长期酝酿,引爆出了一股“平民学术”热浪,传统文化从故纸堆里、从象牙塔中走出来,绽放出了耀眼的光芒。它不仅捧红了一批专家学者,如易中天、于丹、阎崇年、蒙曼、王立群等,也掀起了全国范围内研究、探讨中华传统文化的热潮。而作为平面媒体的《光明日报》亦踵事增华,强势推出“光明国学讲坛”,甫一面世,即一纸风行,赚得读者的大量口碑。环顾地方性的“荆楚讲坛”、“扬州讲坛”等,亦是各擅胜场,各具异姿,“啸聚”了不少文化拥趸。

  宜昌历史文化可谓底蕴浓厚,诗祖屈原开启了中华诗文化的传统,宜昌沾溉尤多。而三国文化、旅游文化、水电文化等,也让宜昌这座绵延数千年的文化码头,散发出独特的文化之魅。那么,通过一个什么样的模式来保护、传承宜昌这座名城的文化命脉,同时又能满足市民日益增长的文化诉求呢?“三峡文化讲坛”的构想便水到渠成,呼之欲出了。“我们图书馆当时刚刚建立新馆,硬件水平得到极大提升,作为传播本土文化的领头人,继承文明、传递知识、提升全民素质是我们的职责和使命。抓住新馆开放这一契机,我们便上下一心,举全馆之力开始筹办讲坛”,3月23日,宜昌市图书馆馆长江世华对记者如是说。

  开坛,三峡文化讲坛涉水初航

  为扩大讲坛的影响力,2009年春,宜昌市图书馆开始在报纸上为即将开办的讲坛征名,“现在的‘三峡文化讲坛’这个名字就是从众多读者征名中精心挑选出来的。”江世华说。

  2009年4月10日,第一期三峡文化讲坛顺利举办。江馆长告诉记者:“2009年是讲坛的初创期,由于刚刚开办,还没有知名度。我们最大的困难就是寻找听众。我们曾发放了一批门票,但效果不太明显”,江馆长回忆起初创阶段的艰辛,似乎依然历历在目。不过,他马上露出欣慰的表情:“后来,随着讲座的一次次开办,三峡文化讲坛渐渐有了一定的知名度。每一位前来听讲的读者我们都会发放读者反馈表,许多热心的读者留下了他们的联系方式,他们很多成为我们的铁杆听众。

  “从5月份开始,我们的讲座保证每个月不少于一场。到2009年底,我们的文化讲坛共举办了16场。截至目前,已经举办40场了。每逢节日,我们都会根据市民的需要组织增加讲座场次。”

  “我们的讲座一般安排在周六的上午,主讲者大概讲一个半小时左右,余下的半个小时是听众提问时间。有时提问者多,很多讲座都会延迟时间。”副馆长薛玲补充道。

  作为宜昌市民的精神地标,三峡文化讲坛很有针对性。讲坛以荟萃地方文化,凝聚历史精粹,传播百家杂谈为宗旨,迄今为止,已有李华章、杨梅、邓宜平、彭红卫、鲁建平、吴训丛等多名专家学者先后做客三峡文化讲坛,为市民传道解惑,分享人生的体验和精彩。李沂也是主讲嘉宾中的一个,她是一位美丽的女性,曾主讲过题为“阅读提升女性”的专题讲座。在她眼里,三峡文化讲坛的开辟“恰到好处地起到了推广文化、传播文化,提高城市整体文化水平的作用,为宜昌形成良好的文化氛围创建了一个平台。”

  三峡文化讲坛自开坛以来受到了宜昌市民的普遍认可,先后有近两万名市民走进三峡文化讲坛参与专家学者的讲座。江馆长表示:“我们希望三峡文化讲坛能满足广大市民求知、求新、求乐的心理需要,同时通过讲本土文化,让三峡文化讲坛成为城市的文化名片,起到提升全民素质的作用,让广大市民尽情享受精神大餐。”

  坚守,做三峡文化的守望者

  三峡文化不只是三峡宜昌的财富,更是全国,乃至全世界的财富。这种财富不仅是物质上、地理上的,更是精神上、人文上的。屈原行吟,昭君生长,三峡的风,三峡的雨,三峡的群山巍巍和江流滚滚孕育了一代又一代屈原和昭君的后人。他们勤劳质朴,与世无争,却又满怀激情,活跃异常。是他们将三峡文化的命脉紧紧攥在手心里,搁在心坎上,随着生息繁衍血脉相承。图书馆的读者和三峡文化讲坛的听众们正是他们中的佼佼者。

  “对于本土文化的这份责任,我们图书馆人一定要做到两个字坚守。坚守一个有高度的文化定位;坚守我们的每一个读者和听众;更要坚守我们最引以为傲的三峡文化,宜昌市图书馆要做三峡文化的守望者。”江世华如是说。

  三峡文化讲坛既是一个思想论坛,也要保证它市民性的一面。薛玲向记者透露,在各类讲座中,很受欢迎的一场是讲女性着装色彩搭配的,那一次,原本只能容纳70至100人的多媒体会议室里加满了座位,竟有130多人前来听讲;还有一些关于健康方面的讲座,包括生理和心理健康,尤其是养生,吸引了许多老年人前来听讲。对此,江世华说:“可见,我们的读者最关注的还是贴近生活的东西,今后我们会相应地增加类似这样的时尚、健康方面内容的讲座,但讲坛必须以思想文化为主打。”为了让讲坛可持续举行,图书馆每年从行政经费里拨出近8万元投入其中。

  主讲嘉宾们的奉献精神也保证了讲坛常态化。去年《三峡晚报》上有一个栏目,叫做“鲁教授看世博”,市图觉得非常好,于是向鲁建平教授发出了邀请,希望他能来三峡文化讲坛做一个关于世博会的系列讲座。当时他在上海,二话不说,马上从上海赶来。那次的系列讲座一共讲了六场,反响热烈。

  变革,打造宜昌版“百家讲坛”

  “今年,我们的三峡文化讲坛打算进行一个全面升级,我们有心将其打造成宜昌的‘百家讲坛’!由三峡大学文学与传媒学院和我们图书馆牵头,成立了三峡文化讲坛领导小组,三峡大学将为我们提供高质量的专家、教师前来开讲座。这样一来,讲坛的专家队伍扩大了,这很有利于形成固定的专家群,从而保障三峡文化讲坛这一文化活动常态化、有序化地开展。”江世华说。

  对这一举措,三峡大学文学与传媒学院的彭红卫教授也非常认同:“三峡文化讲坛在宣传部门和文化主管部门的指导下,以图书馆为平台,借助大学的文化资源和师资力量、本土文化名流的智慧,充分发挥先进文化引领力,是重塑城市文化精神空间的有效形式。”

  当讲坛拥有了固定的听众群,也有了更大的社会影响力之后,宜昌市图书馆打算让它走进学校、社区、企业、军营,即送讲座上门。而且每期都制成视频,放到图书馆的官方网站上,让更多的市民分享思想的快乐。

  不仅图书馆和听众们关注着讲坛未来的发展方向,讲座的主讲人们也对讲坛的未来寄予了厚望。李沂提出了自己的建议:“可否以半年这样的时间段做成一些主题讲座,比如文学艺术、美学欣赏、人生与哲学等等主题,有系列化感觉。同时,让宜昌人以三峡文化讲坛为依托,从中领略到它为我们的城市和百姓带来的浓郁的文化气息,推广精品讲座,加强对外交流,让城市的文化平台成为我们保持下去的一种传统,一种典范。”

  三峡大学彭红卫教授也表达了自己对讲坛的期望:“图书馆是唯一没有年龄门槛的学校,具有履行社会教育的职能。由于市民文化大讲堂不同于大学课堂,也不是精英沙龙,所以在确立选题和讲座过程中,一定要雅俗共赏,衷心祝愿三峡文化讲坛能够成为宜昌市的一张城市文化名片,也能成为宜昌市民长期的的精神盛宴。”

  三峡大学文学与传媒学院院长吴卫华表示,三峡文化讲坛是一个市民文化讲坛,而市民文化是很多城市的文化建设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从这个角度来说,三峡大学与三峡文化讲坛的合作是有着很大意义的。三峡文化讲坛通过讲座的形式让读者的知识结构、文化品位和素质修养有了一个很大的提升空间。我们与其合作也能充分发挥大学的智力资源和人才资源,让我们最优秀的博士、教授们的知识不仅只传授给学生,也能结合社会需要,提升市民的文化素质,进而提升一个城市的文化品位。我们愿为将三峡文化讲坛打造成宜昌的一张城市名片而共同努力。”
19#
 楼主| 发表于 2011-6-23 09:16:18 | 只看该作者
镇江市民大讲堂:没有围墙的城市大学




曹永忠 发布时间: 2010-01-27
来源:光明日报


  细心的镇江市民发现,“市民大讲堂”的讲座开讲,给这座古老的城市增添了浓浓的人文气息。它像一个磁场,牢牢地吸引着市民关注的目光。

  从2008年6月开讲的钱文忠,到纪连海,一直到最近一期的黄菡……一大批知名的国内学者先后来讲堂论道,让求知若渴的镇江市民享受了一道道丰盛的精神大餐。

  转眼
间,大讲堂已经成功举办16期。一年多来,在这个文化的殿堂里,先进文化得到有效传播、新知识在这里汇集、新思想在这里迸发、新灵感在这里唤起、新智慧在这里涌动。

  一年多来,无论是专家教授,还是社会名流,他们平等谦逊的气度,鲜明清新的思想,幽默睿智的语言,富有个性的风格,都使受众在快乐和美感中得到启迪。

  如今,市民大讲堂已成为靓丽的文化品牌,成为镇江人丰盛的精神盛宴。

镇江的“百家讲坛”

  市民大讲堂就是镇江的“百家讲坛”。它让这个城市的市民又回到学生时代。

  72岁的杨振华老人是大讲堂的铁杆“粉丝”。16期大讲堂,他几乎场场必到。每次听讲座,他都边听边在本子上记录,生怕遗漏一点儿“心得”。他说:“我做了一辈子教师,一直很看重精神生活,想不到在家门口能上到这么好的‘大学’。我虽然老了,但大讲堂让我看到自己成长的过程,让我看到自己不断在进步。”

  从2008年初市委宣传部酝酿筹备第一期“市民大讲堂”至今,一年来共举办16场以国学、教育、健康、理财、礼仪、历史、法律、运动、饮食等老百姓喜闻乐见、雅俗共赏的讲座。讲座由于全部免费向市民开放,吸引了众多市民前往聆听,参与热情持续高涨,现场听众累计达1万余人,市民们尽情享受国内名家提供的难得的精神文化大餐。

  为了满足更多市民求知的需要,京江晚报从第一期开始,每期都拿出一个整版刊登由本报记者精心编辑的讲座精华和主讲嘉宾专访,供广大市民阅读、回味。镇江电视台全程转播讲座实况;市社科联出版了市民大讲堂书籍,让市民得以足不出户,坐在家里舒舒服服就能“听”“看”名家讲座。

内涵丰富的精神盛宴

  著名礼仪专家金正昆教授曾经说过:“就企业而言,培训是企业送给员工的福利;就城市而言,知识是政府给予群众最好的精神食粮。”

  大讲堂自开讲以来几乎场场爆满,有时连过道上都会或站或坐挤满听众。镇江一时间兴起了文化讲座热,讲座内容成为市民谈话的热点。

  市民为何对大讲堂如此热衷?免费对市民开放可能是原因之一,但更重要的是,举办者策划得当、组织到位。

  选择主讲人是主办者花费力气最多的环节。市委宣传部的同志说:在选题上,主办者既要了解市民的欣赏趣味和喜好,又要注意满足广大市民提高文化素养的需求。注意做到坚持理论性与实用性并存,权威性与前卫性并重的原则,一直力求贴近市民的生活实际,关注市民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努力做到雅俗共赏、健康文明。

  “终生学习是实现人生价值的源泉。”退体教师尤先生说,大讲堂贴近生活,符合咱老百姓需求。大讲堂让市民在贴近生活需求的文化活动中,在生动的演说与通俗的讲解中,与文化名人、学者大师零距离对话、交流与切磋,并通过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最大限度地激发了市民的文化兴趣。

提升城市的文化品牌

  如果说各种学术讲座是大学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那么市民大讲堂同样是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大讲堂开讲一年来,已经成为镇江的一块“城市文化品牌”。市委、市政府领导对大讲堂在提升镇江的城市文化层次、提高市民的文化素养、满足市民的公共文化权益方面发挥的作用,给予了很高评价。其品牌效应主要体现在:对主办方而言,它探索出了一种向市民提供公共文化产品的新形式;对市民而言,大讲堂是满足市民享受文化福利和文化权利的盛宴,是培养自身文化修养和健康生活方式的一种新载体;对许多在大讲堂开讲座的专家学者而言,它开拓了让自己的专业研究成果和专业知识走向社会、贴近市民生活的一条新途径;对镇江这座城市而言,大讲堂可以说是走出了一条建设城市人文精神、构建学习型社会的创新之路。

  文化是一个城市的灵魂,看一个城市的现代化文明程度,不仅要看物质文明,还应看它的精神文明,看它的文化底蕴,以及市民们的整体精神风貌。一些文化设施可以短期建成,但文化的普及,则不能急功近利,它需要“润物细无声”般的长期渗透。“市民大讲堂”的举办,就是此种文化普及的重要举措。

  大讲堂虽然开讲一年多,但它已经深深地烙印在市民的心灵里。一年多来,大讲堂在广大市民的积极参与和大力支持下健康成长,已经成为广大市民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成为我市新的文化品牌,成为一张靓丽的城市名片。关于大讲堂今后的发展,主办方表示:“市民文化大讲堂一定要长期办下去,而且要越办越红火。”
20#
 楼主| 发表于 2011-6-23 09:17:16 | 只看该作者
《中华文明大讲堂》创作手记



  立足于最具影响力的传播平台,传播最有价值的中华文明

  《中华文明大讲堂》已开始在北京卫视播出,这对我们是一个鼓舞,然而巨大的压力和严峻的挑战也同时需要我们以更理性的态度面对,此时确有必要回忆和总结创作历程,促进节目播出后的持续改进、提升和创新。《中华文明大讲堂》的创作经历了创新观念、把握资源、形成特色的历程。

  一、创新观念,准确定位。

  1、观念决定占位高度和视野宽度。-《中华文明大讲堂》的创作理念

  当今世界的竞争,不仅是民族与民族、国家与国家以及不同社会制度的竞争,还是不同文化、不同文明的竞争,这是更深层次的竞争。文化是一个国家可持续发展的动力,回应历史和现实的挑战,弘扬中华文明,把中国从文化大国真正建设成文化强国是摆在国家面前的一个基础性、战略性的重要任务。中华文明积五千年之精华,博大精深、根深蒂固。人类历史上辉煌的"四大文明"中,唯有中华文明传统一直延续至今。春秋战国时代的"百家争鸣",极大地充实了中华思想宝库,为中国社会的大变革和生产力的大发展准备了精神条件,为创造无与伦比的中华文明奠定了思想文化基础。也正是在这样的文化背景下,中华民族先后迎来了汉唐盛世--世界文明的中心梦。英国人威尔斯在《世界简史》中将盛唐时期的中国与中世纪的欧洲作过对比:"当西方人的精神由于神学的纠缠而失去光泽的时候,中国人的精神却是开朗、宽和和不断探索的。"优秀的文化传统,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代代相传的力量之所在。

  弘扬中华文明,要在时代精神的指引下,在社会发展的过程中,通过对中国文化的再认识和发掘,在传统文化中各种力量的相互作用中、在经济全球化中各种文化的相互关系中,创造并开掘中国文化新的活力,并视之为我们现代化的内在基础、内在资源和内在动力。

  2、定位决定传播形态和收视效果。-《中华文明大讲堂》的传播理念

  电视讲坛类节目经历五年的培育成长,渐被社会认可。《中华文明大讲堂》建立在《名师讲坛》成功运做一年多的基础之上。《名师讲坛》,诞生于2005年9月,主讲嘉宾以知名教授或在社会科学领域有所建树的大家为主,选题大致在传统文化、艺术和军事题材范围,力求学理性与实用性并存,权威性与前卫性并重。基于过去经验,《中华文明大讲堂》在收视人群上做了更为广泛的拓展,培养一种亲和力,从而成为观众的朋友,以较高文化品位又不乏机智风趣的节目吸引注意力;栏目定位在立足于最具影响力的传播平台,传播最有价值的中华文明;更在节目的可视性上下了很大功夫,加强了影视画面资料的运用,注意悬念和起承转合;通过娱乐的形式传递相对深层的知识和道理,能够给人们带来一种内心的充盈和精神的慰藉。

  观众通过收视《中华文明大讲堂》,要能够洞见中华文明的精髓,深刻悟解文化背后的底蕴。而节目也将放宽视野,纵览古今,讲文化的意义和历史的脉络,传达对中华文明深挚的情思,用电视语态重新发掘文化的魅力,给观众一种富有想象力的理解视角,发展出用电视弘扬文化的形式。

  《中华文明大讲堂》有希望成为一档可以持续推动文化建设的节目,积累文化、文明方面真实的研究成果。古人说:"礼乐所由起,百年积德而后可兴也。"本节目就是一个"积德"的阶段,引导社会文化观念朝着一个最合理的方面发展。余英时说:"学术和文化只有在民间才能永远不失其自由活泼的生机。" 《中华文明大讲堂》让文化走进了百姓日常生活。

  二、资源优势,内容保障。

  《中华文明大讲堂》主要以语言表达为特征,比较适于表现文史、艺术领域的内容,因而它的基础在于是否有能力获取丰富而独到的文史、艺术领域的信息资源和人才资源。北京是全国政治、文化中心,高校、科研机构、学术组织、优秀教师专家学者云集,拥有丰富的人文资源。

  已经开播一年多的《名师讲坛》的合作伙伴为北京市社科联与北京广播电视大学,积累了丰富的专家资源,这也将成为《中华文明大讲堂》的优质资源。

  北京市社科联拥有105个学会,覆盖社会科学的各个领域,拥有众多不同学科的顶级专家和善于演讲的学者,比如满学会会长阎崇年、北大教授袁行霈、北京文史馆馆员赵书、北京考古学会会长齐心等。从2001年开始,北京市社科联每年举行社科科普讲座上百场,积累了很多深受广大市民欢迎的题目。例如阎崇年的明亡清兴六十年、程郁缀的唐诗选讲、郗志群的北京历史文化浅谈,还有北京的皇家园林、北京的数字民俗、人文奥运与北京城市规划、健康文明从"心"开始等内容,这些已经是较为成熟的节目资源。

  《名师讲坛》创办之初与电大合作,从而该节目也得到了市教委的认可和支持。市教委是北京地区高等院校的管理部门,掌握一批优秀中青年教师的情况,并且了解受学生欢迎的优秀课程,这些都为《中华文明大讲堂》提供了充分的选题和主讲专家资源。

  《中华文明大讲堂》,特点为国学大家。主讲嘉宾为阎崇年等北京市社科联专家。主讲内容:清宫疑案、北京文化和人文奥运、红学讲座等系列。目前正在推出阎崇年主讲的清宫疑案正解系列,通过对观众普遍关注、影视反复戏说的清史疑案的抽丝剥茧,以悬疑吸引观众,既还原历史真实,又阐释其在当代思想和价值领域内的意义。

  三、差异战略,特色鲜明。

  目前,成功的讲坛类节目中,凤凰卫视的《世纪大讲堂》以敢于阐释新颖观点为特色,央视《百家讲坛》以说书和讲故事为特色,由于受众面的限制,他们的选题面向不同地域观众都熟知和理解的中国文化、历史。《中华文明大讲堂》以差异化策略打造节目特色,既有上述节目之长处,又增加现场互动特色,选题依托北京的文化资源上得天独厚的优势,作为有着近千年历史、元明清三朝故的北京,可谓有着浩瀚的文史资源,这样我们的选题范围较凤凰和央视有了更宽泛的选择,并且及与北京市民有着与生俱来的贴近性。

  1、节目内容体现差异

  《中华文明大讲堂》将立足北京文化建设需要做好选题策划。例如围绕和谐社会建设,可以结合北京文化特色,策划一系列选题,阎崇年提出的按照故宫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名称的由来讲北京的和谐文化;又如围绕北京民俗,讲其中的和谐文化内涵;例如北京建筑文化、京剧文化,这些选题都使《中华文明大讲堂》明显区别于其它同类节目,并可使观众看的见,体会的到。2007年《中华文明大讲堂》还将围绕2008年奥运会,反映北京历史人文风貌和现代化、国际大都市风采,为人文奥运、提升市民素质尽舆论之责。《中华文明大讲堂》在展现北京历史文化名城的古老神韵和现代活力的基础上,还要体现国际大都市的宽广文化视野,因此也要从比较文化的角度策划一批世界文化、艺术、历史的选题,构建北京与世界各大文化都市之间多元文化交流平台。这也是人文奥运应有的内涵。

  2、节目形态体现差异

  节目形态上,《中华文明大讲堂》有专家、主持人、观众的三方互动,可以通过主持人、观众制造悬念,可以通过观众回答问题,把一些抽象的、不易理解的内容,变得贴近、具像,而与电视机前的观众产生共鸣。要增强互动效果,节目要求主讲人也要投入情感,既传授知识,又能让观众感受到专家在讲课时流露出的真情实感,使讲坛更有感染力。对讲课要加强设计,注重细节,通过细节制造悬念,使节目更具可看性。

  互动活跃了节目氛围,提升了传播效果,成为我们节目的优势,在下一步节目制作过程中,互动设计要更加到位,使这个节目元素发挥更大作用,使互动能够成为节目发展的重要情节线索之一。

  以上就是《中华文明大讲堂》创作过程中的一些思考。

  

  二、以差异化策略打造节目特色:

  目前,成功的讲坛类节目中,凤凰卫视的《世纪大讲堂》以敢于阐释新颖观点为特色,央视《百家讲坛》以说书和讲故事为特色,由于受众面的限制,他们的选题面向不同地域观众都熟知和理解的中国文化、历史。《名师讲坛》创办之初,以模拟课堂,增加现场互动为特色,选题在中国文化、历史的内容之外,延伸了具有世界视野的军事系列和艺术欣赏系列,由于我们地处首都北京,我们的选题范围较凤凰和央视有了更宽泛的选择。

  2007年,节目将从选题和节目形态两方面的差异化打造特色。

  1、节目内容体现差异

  《名师讲坛》将立足北京文化建设需要做好选题策划。例如围绕和谐社会建设,可以结合北京文化特色,策划一系列选题,阎崇年提出的按照故宫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名称的由来讲北京的和谐文化;又如围绕北京民俗,讲其中的和谐文化内涵;例如北京建筑文化、京剧文化,这些选题都使《名师讲坛》明显区别于其它同类节目,并可使观众看的见,体会的到。

  2007年《名师讲坛》还将围绕2008年奥运会,策划赛场文明礼仪、人文奥运等相关选题,反映北京历史人文风貌和现代化、国际大都市风采,为人文奥运、提升市民素质尽舆论之责。

  《名师讲坛》在展现北京历史文化名城的古老神韵和现代活力的基础上,还要体现国际大都市的宽广文化视野,因此也要策划一批世界文化、艺术、历史的选题,构建北京与世界各大文化都市之间多元文化交流平台。这也是人文奥运应有的内涵。

  2、节目形态体现差异

  节目形态上,《名师讲坛》有专家、主持人、观众的三方互动,与《百家讲坛》形成差异。《世纪大讲堂》虽然有主持人,但是仅起到引出观点的作用,《名师讲坛》主持人具有助教的作用,可以通过主持人、观众制造悬念,可以通过观众回答问题,把一些抽象的、不易理解的内容,变得贴近、具像,而与电视机前的观众产生共鸣。要增强互动效果,节目要求主讲人也要投入情感,既传授知识,又能让观众感受到专家在讲课时流露出的真情实感,使讲坛更有感染力。对讲课要加强设计,注重细节,通过细节制造悬念,使节目更具可看性。例如讲拿破仑,就可以从他不会说法语这个鲜为人知的细节入手,给观众造成悬念。

  互动活跃了节目氛围,提升了传播效果,成为我们节目的优势,在下一步节目改版过程中,互动设计将更加到位,使这个节目元素发挥更大作用,使互动能够成为节目发展的重要情节线索之一。

  要做好互动,主持人和观众是两个重要元素,我们打算在经费允许的情况下,选择具有一定知名度的学者、明星担纲,观众则可采取社会征集与组织相结合。

  



    稿件来源:中华文明大讲堂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11-22 21:24 , Processed in 0.096259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