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楼主: 管季超071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现在网教育频道》[‘管’窥天下]专栏开通

[复制链接]
11#
 楼主| 发表于 2011-7-18 22:29:40 | 只看该作者
关于专栏。
   
    谢谢信任,开‘专栏’会有压力,更多是鼓励和鞭策。我会尽力。
     赞同设在“教师发展”下“教育视野”栏目,会比较契合一些。
     专栏名称可再推敲,缓几天再定。君我不妨各拟几个,再筛。
     同意采用连载的形式出现。每次连载都拟一个系列标题。我个人当然愿意置“头条”,写了没人看,不亏了??一笑。
     首发稿即以岳阳之行的[事][感]为内容,长篇。
     争取22日发给你。




12#
 楼主| 发表于 2011-7-25 13:10:12 | 只看该作者

2011年夏:岳阳“研修班”记实

2011年夏:岳阳“研修班”记实

■ 图文/湖北省孝感市孝南区教育局教学研究室  管季超

    引子:2011年7月10日—14日,笔者自费参加了《首届课堂教学研究与教师专业成长高级研修班》学习。应《现在教育频道》李刚先生之约,以日记形式实录本次研修班教学活动全过程,并以此为依托,对教师专业研修活动的组织形式诸问题表达一些个人见解。
    公益服务教育文化类网站(论坛)《教师之友网》与《现在教育频道》互换了友情链接,李刚先生邀请我在《现在教育频道》开设一个《基层教研工作的理论与实践》个人专栏,这篇《记实》即为该专栏的首发稿。


2011年7月10日   从孝感到岳阳
      一、候车
      前几天,在与李刚先生通电话时,谈及此次岳阳“研修班”活动,他顺手在电脑上查了一下,告诉我:从孝感到岳阳的车次比较多,几个小时就可到达。
    既如此,我没有想过要买预售票。
    早上9:30,到孝感火车站,才知道这个想法显然是错误的。售票厅每个窗口都站着长队,好不容易走到售票窗口,上午赴岳阳的车票却已售完,能买到最早的一班车是下午4点19分开的,而且无座。
    岳阳“研修班”方面的工作人员李元君主任前几日快件寄来了活动安排,今晚7:30—8:30有一个学员见面会。
    没办法,无座也得买。购1627次8车厢无座车票一张。
    到车站附近一网吧,一边上网侯车,一边丰富《教师之友网》上新开专栏《2011’岳阳——课堂教学研究与教师专业成长高级研修班记实》内容。
    这次“研修班”四位授课老师中,刘铁芳、刘良华、刘云杉三位较“熟悉”些,看过他们的专著或文章、演讲稿,刘铁芳和刘良华的博客也常看,香港李树英先生此前较少留意。
    网上搜了一些关于李树英先生在大陆各地参加学术活动的帖子,转贴到《教师之友网》这个专栏中。
    诸如:2006年2月28日上午,李树英先生应中央教科所所长朱小蔓教授之邀,在该所作题为《现象学研究方法在教育科学研究中的运用》的学术报告。
    2006年11月,李树英先生在中央教科所主办的《“课程与教学的校本实践”骨干教师研修班》上介绍国外教师培训的若干做法,介绍香港政府如何通过推广“课堂学习研究”以推进“持续教师教育”。
    2007年4月6日上午,李树英先生访问广西师范大学教育科学研究所,作题为《课堂学习研究——种优化教与学的校本实践》的学术报告。
    2007年,李树英先生应邀到中央教科所深圳南山实验学校作题为《课堂学习研究的理论和实践》的学术报告。
    2009年12月3日—5日,李树英先生在江苏如皋参加《第四届“教育家论坛”暨首届两岸三地有效教学如臬高层论坛》活动。
    2009年6月11日上午,李树英先生到河南大学教育学院作题为《人文科学视野中的教育现象学及其研究方法》的学术报告。
    2010年11月19日,李树英先生在湖南师范大学作了两场学术报告,题为《国际视野中的课堂学习研究与教师专业成长》、《教育现象学原理、方法与课堂学习研究实例》。
    我还留意到:河南大学教育科学学院王萍博士曾于2008年3月1日—5月17日赴港三个月跟随李树英先生在香港做教育现象学的研究工作。
    另外,我在深圳南山区的教育网站上,搜到一批深圳教师2008年10月20日—25日第二批“香港课堂学习研究”的学习体会文章。作者分别为深圳大新小学陈燕、南山小学张静、前海学校小学部张玲、学府小学王英华、育才舒曼艺术学校韩宝珊、向南小学李伟玲、西丽小学李远良、海滨实验小学陈萍、南山区第二外国语学校周辉、塘朗小学梅伟静、南油小学雷金超、北师大附小张本巧、蛇口学校冯轶慧、卓雅小学梅韩颉、倪红宇、大磡小学刘长凤、南山桃源小学刁耀强、育才二小王凤丽、高咏梅、西丽二小罗智海、海湾小学楚佩璐、松萍二小张苹、同乐学校张香梅、南山外国语学校龙佐民。
    笔者之所以不厌其详地抄录如上教师的名单,是因为想通过研读深圳南山区这批赴香港教育学院参加培训活动的教师的体会文章,大体了解何谓“课堂学习研究”?以及大陆教师如何看待这个研究项目,为7月11日(明天)上午在岳阳现场听李树英先生的学术报告作一个“预习”。
    网上搜到一个资料:
    李树英博士个人网站是:http://www.phenomenologyonline.com/sean/
    中心网站是:http://www.learningstudy.hk.com
    研究院网站是:http://www.quasar.ualberta.ca/cpin/
    李树英博士在加拿大求学期间师从于加拿大著名的教育学者范梅南教授,其主要研究兴趣为:教育现象学(Phenomenological Pedagogy)、现象学的研究方法在教育科学中的运用;教师教育、教学的机智(Pedagogical Tactfulness); 质的研究方法(Qualitative Research Methodology); 英语语文教育(English Language Education); 课程学研究(运用教育现象学的方法来研究隐性课程学(Hidden Curriculum)、运用现象图式学(Phenomenography)来做课研(Lesson Study)、教研(Teaching Study)和课堂学习研究(Learning Study)。
另搜到题为《“课堂学习研究”的新进展》的文章一篇。全文如下:

        “课堂学习研究”的新进展
      “课堂学习研究”(Learning Study)是香港教育学院院校协作与课堂学习研究中心的卢敏玲博士、李树英博士、高宝玉博士与劳傅燕华女士共同创始与发起的,旨在促进教师持续专业发展的研究项目。自2001年以来,曾经支持了一百多所中小学的有关研究,该项目进行为期两年来,共五十所中学参加了研究。从2006年开始,该研究中心与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教育理论研究部合作,在昆明召开了全国教师研讨论坛,获得了与会教师的高度评价。大家认为,“课堂学习研究”对解决当前大陆地区由于应试教育造成的诸多弊端,提高教师的教与学的专业素养,促进素质教育的有效实施,具有重要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课堂学习研究”正是一种校本的教研活动,主要通过同济协作和观摩活动提升教学水平,并透过院校协作的模式,在专家的引领下,让教师在行动研究中,寻找改善教学的方法,也同时促进其观摩和课堂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让教师群体发展成为学习型组织。
    “课堂学习研究”主要以变异学习理论作基础,以设计适当的学习经验,来帮助学生掌握学习内容。变易理论认为,真正的知识是一般性的原理,是一种经验系统,一种规律,而不是点点滴滴的被分割了知识。这样,教师通过变化事物的现象,寻找事物的共同点及共同原理——这是知识教学的关键点。所谓学习就是学生对事物的看法或处理能力的一种改变,而教学正是要协助学生改变对事物的看法,即是要让学生对知识或事物有更全面、更透彻及丰富的看法和处理能力。变异是必需的条件。当一个特质出现变化时便会引起人们的注意,因而在我们的意识中,由背景变为主题。要改善教学,老师必先决定所教的学习内容、分析哪些是相对应的关键,然后运用不同的策略令学生聚焦于这些关键的地方。这种以变易理论为基础,聚焦于学习内容的研究,是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模式。而且把学习看作是培养学生对事物的某种见解的观点具有前瞻性和创造性。
    “课堂学习研究”的流程主要包括以下5个步骤:
    1.选取课题基初步拟定学习内容:
    “课堂学习研究”的第一步是找出所学的什么,也就是学习内容。学习内容有两重属性:转向属性,是指某种研究者希望学生学到的学科知识(短期目标);一般属性,即是指教师希望透过学习这学科知识而培养学生建立及发展的特定能力(长期目标)。以下是拟定学习内容时应探求的问题:
    学习内容与学生的生活经验或学习经验有何关系?
    教师希望学生去发展的是哪些方面的知识或能力?
    学习内容如何能配合学科(或学习领域)的课程?
    教师如何根据学生的已有知识去确定学习内容?
    有哪种知识或能力是建基于这学习内容的?
    2.找出学习内容的关键属性及确定学习
    在设计教案时,研究者应先了解学生对学习内容的已有知识,找出可能出现的学习难点(关键属性),方法包括集合老师的经验、收集文献的相关资料、为学生进行前测,及抽样部分学生进行课前访谈。
3.教学设计及课堂实践
    对学生学习上的难点及学习内容的关键属性有充分的掌握后,研究小组成员会分享彼此在处理任教科目、学生、学习内容各方面的知识经验,也可能会翻查研究文献,确保学习者可以建基于既有知识、避免重复,然后便创设可行的变异图式,再就变异图式设计课堂及教学策略。
    4.教学评估
    所有参与研究课的学生均会进行后测。在抽样与学生进行课后访谈,查证学生是否已经掌握预期的学习内容。根据这些学习成果,再从课堂上找出相对应的教学情景(或出现的变异图式),做出分析及提出进一步改善教学的建议。
    5.撰写报告及分享成果    研究小组会总结实践经验及成果,撰写成报告,并会透过公开讲座等活动,与其他老师及公众分享。所得的回馈将成为下一个研究循环的参考资料。
    整个课堂学习的设计十分精致而详细,便于学习者学习与操作。目前,大陆课堂教学十分需要这种有理论支撑,又便于操作、实践的教学模式,值得研究者关注和研究。
    (作者: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教育理论研究部研究员吴安春、方晓东)

   

     上文中提及的“变易理论”,笔者不甚了解,待查阅资料“补课”。
    在侯车的六七个小时里,笔者又跑到李树英先生供职的香港教育学院网站和本次“研修班”承办单位湖南民族职业学院附属小学网站“逛”了一遍。下午2:30左右,在孝感火车站快餐厅胡乱吃了点儿东西,4:19分,登车.


    二、途中  
       8车厢有票无座的旅客甚多,几无站脚的地方。列车员不断催促拥堵在过道上的旅客“往里走”,哪里走得动。
    幸好,笔者带着有拉杆的硬皮旅行箱,即以旅行箱为座位,在与周围旅客的闲聊中打发时间。
    1627次列车晚点了。车到岳阳站时,已经是晚上8:30了。
    顾不上吃晚饭,立即打的到岳阳民院附小会议举办地。


    三、到了岳阳  
       走进民院附小体育场,只见夜幕中一群人(约有百人上下)排着队正向场外走,推想大概是“研修班”的学员了。拦住一位男士(后来知道是刘芳谚老师)一问,正是“研修班”学员,刚刚开完了“破冰”的见面会,正由民院附小方少文校长作“导游”,到岳阳南湖广场去观赏南湖夜景。
    正犹豫是否跟着大部队一齐行动,李元君主任和周求知老师来了。元君老师看我拉着旅行箱,一下子就判断出是迟到还未报到的“湖北管老师”。
    遂决定不去南湖广场。先向元君打听一下“研修班”安排,将住 处落实了再说。
    向元君索看“研修班”学员报到花名册,发现两个细节:一是报到学员中岳阳本地学员要占到80%左右,岳阳本地学员之外的外地学员中又以长沙地区为多。二是报到册没有学员“所任学科”一栏。即向元君提出:这不利于了解学员学科知识背景,应在当初设计表格时考虑到这一点。
    征得无君同意,抄下了研修班学员中省外学员邱静芳、李宁、吕斌、李媛、胡三清、石秀兰、孙惠娜、李雪梅、陆燕舞、陆静、侯登强等老师的手机号码。
    元君、求知两位忙完了会务筹备的一些琐事,陪我到快餐店吃晚饭。安排我住金鳄宾馆一楼的一个单间。房间极窄小,电视、空调均有。
    冲凉。躺在床上看刚才向元君索要的湖南民族职业学院附属小学校报《金蓓蕾》彩报,去年和今年的各得到3期,主编是刘芳艳。
    另有一份该校语文组主办的《附小语文报》,只得到总第4期(六年级版)、总第5期(三年级版)、总第5期(五年级版)。
    两份报纸的编辑水平都挺不错,由此对岳阳民院附小这所学校产生了进一步深入了解的极大兴趣。
电视开着,睡着了。


    四、附录:福建省龙岩一中邱静芳老师7月10日写的一篇博文:岳阳游学之旅(2)
          温馨学习之始  
  “首届刘铁芳教师团队课堂教学研究与教师专业成长高级研修班”安排的第一天晚上,就有丰富的内容。
    刘铁芳教授在见面会上发言简明扼要,告诉大家要学会享受,要享受魅力的洞庭风光,要充分享受跨区域交流的友谊,要好好享受东道主的热情。主持人肖焱校长(长沙市芙蓉区东郡小学)说得非常好,她说跟着刘铁芳教授就是读书来着,大家跟着刘教授一起感受与自己灵魂的对话,与他人心灵的对话。真正的读书交流活动就是高层次的思想的交流,精神的碰撞。
    见面会之后是分组交流,自由分组。我们小组共37人,有重量级人物刘铁芳教授,岳阳君山区教育局局长蔡国兴,长沙市芙蓉区东郡小学校长肖焱,还有1+1上的火车老师、陆燕舞老师、不学无术、小小野心家等等。陆燕舞老师还献歌一首:《相逢是一首歌》。老师们的脸上都洋溢着相逢的喜悦与幸福。掌声、歌声、笑声,声声悦耳。湖南民族职业学院附属小学的校长方少文,很有才华。他说优秀的教师一定是语言表达的高手。
    我想,他就是这么一个高手中的高手。他对本乡本土的热爱,不单独在他对教育的热爱上,还表现在他对岳阳每一寸土地的热爱上。南湖广场的夜间游赏,方校长新自当导游。他说起历史典故,如数家珍。似乎,洞庭水是他灌出来的,南湖广场,是他建起来的,君山也是他堆出来的。他步履飞快,跟慢了还享受不到他的精彩解说。他总会有很经典很智慧的言说。他说他要带领大家从优美的地方走向更优美的地方。他说植根于本土才不会水土不服,才能够根深叶茂。
      2011-7-10凌晨1时20分于民院附小学生宿舍。
13#
 楼主| 发表于 2011-7-25 13:27:35 | 只看该作者

2011年7月11日“研修班开班仪式”及李树英先生讲座

2011年7月11日
“研修班开班仪式”及李树英先生讲座



    一、开班仪式
    “研修班”开班仪式在岳阳市14中礼堂举行。
    这个礼堂离民院附小餐厅直线距离仅二、三百米,很方便。
    主持开班仪式的是岳阳市岳阳楼区教研室副主任、小学语文教研员吴群老师。在主席台上就座的有香港李树英博士、湖南师大刘铁芳博士、岳阳市教育局基教科科长曹劲中先生、岳阳市君山区教育局蔡国兴局长和承办单位民院附小方少文校长。
    刘铁芳教授在讲话中说:
    初中时,读到王勃的《滕王阁序》,其中提到良辰美景赏心乐事。和风习习洞庭湖畔,可谓良辰美景,朋友皆在,真切感受到当下的幸福,并期待在美丽的洞庭湖畔渡过共同的美丽时光,可谓赏心乐事。希望大家渡过四天的美好时光。
    其实已经有很多体制内的培训班,我们为什么还要劳师动众做这样的“研修班”?最初的理由是为民院附小做一个校本培训。在这个体制培训外,来一点民间的姿态,当然不是替代体制培训,而是另外增加一点新的东西。
    我们今天的教育不仅需要实实在在操作的技术,更需要灵魂。让我们在四天的时间找找“魂”。
    刚才方校长介绍,岳阳是历代文化名城,是很多历代名人找寻灵魂的地方,也给予我们寻找教育灵魂的契机;另外我希望立足湖南,面向全国,建立教师的跨区域的团队。整体上感觉我们在这个教育影响的厚度、深度、广度有一点欠缺,主要原因在于着眼点有些偏低,视野有欠开阔、缺少整体的教育立场,因此有必要建立开放性的教师团队。开放性包括两个层面:地域上的和内涵上的开放性,特别是实践向理论与理论向实践的开放,这样我们就能建立活跃的教师生活的状态。我想怎样打造跨区域的团队,共享团队的教师生存,这是提升湖南教师实力的根本性路径。
    本次“研修班”的基本主题:立足课堂教学,转向教师职业生涯发展。当前课改遭遇了瓶颈问题。三大问题:怎样充分体现学科知识的融合,把学科知识的融合融入课改理念中。目前感觉是两张皮,霸蛮糅合。二是如何把散漫的实践理论变成老师的生存姿态,三是课改如何变成累积性的发展姿态,要回到教学回到当下的教育生活,唤醒我们自身对于教育生活的觉悟。
    这次研修班的专家都有出色的理论视野,深入的实践关怀,很好地切入我们的教师生活,能起到较好的引导作用。期待大家的加入,期待各位宝贵的建议,让我们把活动做得更好,希望各位生活愉快开心。

二、李树英博士上午的学术讲座:《“聚焦一课,超越一课”:国际视野中的课研、教研与香港课堂学习研究理论与实践》
    1、李博士讲座内容请各位登陆《现在教育频道》友链网站《教师之友网》查看由湖南一师李金国老师所作的记录稿。
    2、香港的课堂学习研究项目,是得到香港政府资金支持的一个研究项目:吸取了日本“授业”研究和中国内地的教研的精华,经过了科学的研究论证,有一个清晰的理论框架,可操作性强,易于大规模地推广。

    ◎三大学习理论(行为主义学习理论,认知主义学习理论。认知主义又有两大块。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变易学习理论。易,是变化的意思。(Theory of Variation)

◎对学习的看法:学习必然指向某事物。指向性,有意象性。Bentano提出的,是德国非常出名的哲学家。意识一定有一个焦点。人们怎样理解某事物是与觉识结构相关的。

◎认知是学习者对所学事物的一种见解。而学习是改变或扩大对这事物的看法,即对该事物有更全面及深入的见解。教学上聚焦于学科而非教师或学生,是否就能融合教师为本和学生为本的优点,使这些优点更好地发挥出来?

◎变易学习理论对学习的看法:
1、对所学事物的理解取决于学习者聚焦于该事物的哪些特征。
2、由于人们较常会留意到变动的东西,故利用不同的变易图式,可助学生聚焦于特定的特征上。
3、学习必须透过审辨,而审辨必先经验“变易”。

◎课堂学习研究的理论架构:
以变易学习理论为基础。聚焦于学习内容。学习是培养对事物的某种简介。强调三个不同层面的变易(Variation)。学生对学习内容的不同见解;教师对何谓适切学习内容的不同见解及处理方式;利用变易作为指导教学设计的工具。


三、10:40之后,进入现场互动研讨环节
    在这个环节,李对英先生回答了“研修班”学员关于如何做“前测”,如何在这项研究中落实“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等问题。
    举手要求发言的学员有五、六位之多,笔者的现场感觉是:提问大多未抓住要点,将“课堂学习研究”这种研究方式等同于“教学方式”。
    笔者坐在第二排,与刘铁芳先生邻座,要过话筒作了一个发言。要点如下:
    香港同行们所作的“课堂学习研究”项目,与我们大陆同行熟悉的“教学研究活动”是有很大不同的。一是在研究课题的选择上的不同。“课堂学习研究”的研究课题,是由执教人员主动选择,选取的是相对较具体的小课题;而我们的“教学研究活动”课题的选择,常常是由上而下的指派,是“被选择”。二是研究的关注点不同。我们的“教研活动”,常常只关注到研究教师该如何“教”,对学生是如何“学”的,又学得怎样,重视不够,香港的“课堂学习研究”,则是通过精细地研究学生如何“学”、如何“学会”的,去促进教师改进教学。三是研究主体不同,在研究活动过程中,相关专家与一线教师的关系也不同。在我们的“教研活动”中,相关领导和教研员常常主导着“教研活动”的走向,“教研员”常常充当着“指导者”的角色。而香港的“课常学习研究”项目中,高校派驻学校的研究人员既有理论专家,又有学科专家,但专家到校是当“顾问”的,“项目”还是学校老师们的。
    我的即席发言得到了李树英博士的明确肯定。与刘铁芳先生就此问题又小声交谈了几句,他也表示认同这种概括。
    笔者所考虑的是:在笔者现有的工作环境中,假如移植这种研究范式,欠缺一些条件。但该项研究中体现出来的严谨细致的“研究精神”和“精细地考量学生学的效果”的研究思路是完全可以借鉴的。

四、下午2:30—4:30,李树英博士继续作学术讲座
    要点:先举初中英语、小学三年级看图说话两个课堂学习的实例(录影播放,加解说),再具体介绍“课堂学习研究”如何具体操作。

五、下午4:30以后,进入现场互动研讨环节
    在这个环节,先后有来自山东烟台、湖北孝感、湖南岳阳的三位学员提问。李树英先生都非常耐心地作了解答。
    笔者的即席发言及李树英先生的回应如下(录自李金国老师所作的讲座记录稿):

    ◎学员(湖北学员管季超):我想换一个角度来发问。今天上午听讲座,给我这个教研员以巨大冲击,我找到了“课堂学习研究”这个非常科学的研究方法作为一个参照,对我们经常组织的活动有一个审视,我发现两者之间有很多相同其实又是迥然不同的,值得教研员和教管人员审思。
    下午,因为英语遗忘很多,收获没有那位回答的女学员收获多。如果弄一个后测,我可能学到的更少。此次是不是如李博士所说也需要有一个先导前测,老师来自的区域分布、老师授教的课程等情况,这样就能对学员有更清晰了解,这里听讲的人当中绝大多数是小学语文教师。
    当然,李博士您很具有专业精神。
    上午李博士因时间关系,“变易理论”讲得很快。我还是不太明白。到底什么是“变易理论”?我想我还需要补课。
    下午同样也受到启发,引起我对教研工作的反思。内地日常“教研活动”从发活动《通知》开始,到发奖结束。因为获奖可以加工资晋申职称等,带有某种功利色彩,缺少香港那样对活动过程具体的精细的分析。我做了十几年教研员的工作,我觉得我们是凭着感觉,凭着经验在操作,使用的都是描述性的语言,是不是应该有更科学更精细的分析工具,向香港同仁学习,让我们的教学得到切实的改进。

    ◎李树英:管老师说得很好,也运用得非常好,用我所讲的内容来分析我的课堂。我真诚接受大家的敞开的开放式的建议。真的是这样,我其实没做到。之前我问过刘教授,是不是用一个中学,一个小学两个例子来说明,看来真的还应该改进。
    变易理论,不是一天两天研究出来的,期望在简短时间讲出来不现实,它是一个系统的内容,我希望能引起大家一点兴趣,让大家再去研究。它来自于现象学下面的一个分支,大家可以查阅一些资料。希望能够抛砖引玉,做一个引路,我们可以进一步去了解,进一步交流。
    今天用到的例子都是英语课程,其它的学科不敢讲。其它的需要叫我的同行来讲了。



    坦率地来说,虽然笔者在“研修班”现场认真听了李博士的讲座,但仍对其讲座内容未能完全“吃透”。尤其是对这项研究的理论架构——变易学习理论,直至写这篇《记实》长帖时,也未能完全领会。
    要感谢李博士将其讲座的全部PPT打印了若干份,分发给“研修班”学员,李元君主任非常细心地单独给了我一份,可以帮助我再找时间从容地领会这项研究的真义。
    在这份PPT打印稿中,有这样一框的内容,录在这里:

    将课堂学习研究的教师专业发展模式推广到内地有哪些意义?
    ●培训一批国内的核心教师、骨干队伍;
    ●“送理念、送模式”;
    ●在教师资源缺乏的贫困地区均可以开展;
    ●内地成千上万的教师和儿童将受益于课堂学习研究;
    ●从长远来说,这也是个节省财力物力的模式。



六、晚6:30—8:30,“研修班”学员在十四中礼堂观看影片《成事在人》。
    “研修班”的组织者显然是将这部影片也作为“研修”活动的一个有机的组成部分。笔者印象中刘良华先生曾在谈及教育叙事研究时,也推荐过一些有教育内涵的外国故事片。
    7月12日下午,刘铁芳博士在开始自己的讲题前也曾简要地谈及他对这部影片的观感。
    这部影片的故事梗概笔者此前在网上看到过,但影片还未看过。附录一则观后感,是福建龙岩一中邱静芳老师当天晚上发到《教师之友网》上的:


    我们需要更伟大的什么——《事在人为》观后感(节录)  
       仔细分析“跳羚”队的成长,也可以给我们带来一些启示。
    一是来自领导的大力支持。没有曼德拉的积极关注和精心引领,橄榄球队不要说无法翻身,它甚至连翻身的机会都没有。二是来自民众的激情拥护。领奖席上,皮纳尔回答记者的采访时只说一句话,橄榄球队胜利的背后是有4300万南非同胞的支持。三是坚定的信念。这不仅仅是一支橄榄球队,这是一条巨龙,即将腾飞的巨龙,它代表着国家,代表着整个南非的意志。
    三个因素缺一不可。它们将带领一个集体走向优秀走向卓越。在“跳羚”队成长的这三个因素中,其中第二个环节特别难得。这个环节不是靠一个人的努力能够完成的。在种族歧视仇恨沟壑那么深的情况下,要将一盘散沙最终融合成一个团结坚强的团体,谈何容易?然而,曼德拉做到了。最智慧的举措就是让球队巡回训练。当他们走遍整个南非,整个南非就入住他们的心中,国家再也不是一个抽象的概念。而更重要的是,整个南非也终于接纳了这个球队。于是,心与心,不分血统,不分肤色,才能那么和谐地交融在一起。
    深入、了解、交融,当球队的队员们与黑人小朋友热情地拥抱在一起的时候,当队员们认真地当起他们的教练的时候,当他们抱成一团,高声呐喊“跳羚,加油”时,当球队的车所到之处都获得积极拥护时,我觉得成功就在这里了,因为一个共同体已经在慢慢地形成了。这个球队再也不是孤军奋战了,它背后集结了越来越多的力量。所以,最终才成为一支无坚不摧的队伍,从而最终形成了一个坚强的共同体——南非共和国。
    “同一个世界,同一个梦想”,曼德拉提出“同一个国家,同一支球队”。认同感,归属感,可以推动人们竭尽全力为之付出所有的激情和勇气。
    曼德拉在跳羚队一步一步走向胜利的时候,他仍然说,还远远不够。他说,我们还需要更伟大的东西。这个更伟大的东西,我想应该就是这样一种抹去了肤色界限,抹去历史仇恨的共同体的力量。而这个力量的最终获取,就是世界杯。所以,当曼德拉将世界杯献给皮纳尔的时候说道:感谢你为我们国家所做的一切。而皮纳尔也回答:应该感谢您为我们国家所做的一切。
    “国家”,“我们国家”,让所有陌生人拥抱在一起,新南非站立起来了。因为新南非找到了灵魂的统帅。



    “研修班”组织者想尽办法让研修班活动的内容尽可能地丰富。影片看完后,又包了两台大巴士,载着研修班非岳阳籍学员观赏岳阳大道、岳阳汴河街夜景。民院附小刘芳谚主任随车作导演解说。
    笔者的观感是:岳阳作为历史文化名城、园林式旅游城市和长江沿江五大开放城市之一,是当之无愧的。透过车窗所见岳阳市容夜景非常美。
    车至中途,笔者随岳阳徐婷老师、山东候登强校长下车,到一间茶楼,与岳阳李元君、周求知、杨林、平江县房科剑、长沙市开福区东风小学罗湘其等老师汇合,品茗闲话。因为疲乏,也因为他们所谈的,都是新教育在线“网师”或“1+1教育社区”上的交流故事,而这两个网络交流空间我都知道,但并未参与其间,所以也插不上话。


七、今日研修感悟:
    ——香港同行所作的“课堂教学研究”项目,值得进一步了解,借鉴到我们的本职工作中去。
    ——在李树英博士身上,“科学”和“民主”已经成为一种人生的自然状态,其谦和温文的风度令人钦敬。
    ——笔者今日在现场所作即兴发言的基本观点是正确的。假如李树英先生能照顾到“研修班”学员中小学语文教师要占到一半以上这样一个事实,举例时将例子置换成香港小学语文同行的案例,讲授效果会更好。
    了解学情,然后“以学定教”,这对于“研修班”的学术讲座来说,也是必要的。
    ——借助于网络交流之便,跨省跨地域的教师之间的网上学术交流已成现实。作为“教研员”,应该熟悉这种交流方式,并在其中发挥作用。
    ——《成事在人》的中文译名真的是非同凡俗。
14#
 楼主| 发表于 2011-7-25 13:50:51 | 只看该作者
http://xnjyw.5d6d.com/thread-35321-1-1.html

图片可选用插入

http://xnjyw.5d6d.com/thread-35005-2-1.html
http://xnjyw.5d6d.com/thread-35005-3-1.html
[遥看天河]为本站版主。他所发照片均在我照相机中。


2011年7月25日下午2点接李刚先生手机短信:
      蛮好的。
   我已在《教育频道》[教师视野]中开设了一个《“管”窥天下》的专栏,一会儿就可以整理好。






管季超回复:
      请注意我在发文时作的刷色处理,将我写的和引用别人的区分开来。
    有两个问题要商量:
    一是本站所发照片是“研修班”全程活动,较多的是第三天晚上小组讨论时的照片,不是专家讲座时大会场的照片,请慎选。
    二是栏目标题《“管”窥天下》一语双关很有妙趣,但似乎只适于这一类外出学习参观的帖文,不适于今后拟议中的其它系列帖文。
15#
发表于 2011-7-25 14:32:35 | 只看该作者
14# 管季超0712

        关于专栏名称《‘管’窥天下》是基于以下考量:  

     1、和您的姓相关,强调这是一个“个人专栏”。
     2、窥天下,视野很大,可以“观”,也可以“论”,不局限于小圈子。
     3、教育频道的栏目名称都是以四个字这样命名的,所以我也遵循了这个规则。
      这样理解,不知管老师是否同意。
16#
 楼主| 发表于 2011-7-25 14:35:06 | 只看该作者
谢谢。
   辛苦您了。
   我感觉我前两天的《实录》只注意到会程的介绍和专家观点的转述,个人的现场感受着笔不多。
    在后三天的《实录》中,我会作些调整,让文字好看一点。
   《专栏》开出后,我也会在各家网站发帖作推介。
17#
 楼主| 发表于 2011-7-25 14:58:28 | 只看该作者
15# 现在网教育频道


    您的释解我完全领会了。
  尊重贵站的拟名成例。
  

   我还是担心以吾目光浅短之一‘管’,难窥教育之碧宇穹天名山大川也。

   假若将栏目定位于:一个县区级教研室的普通教研员,是如何学习/思考和行动的?   这样似乎较有把握些。

   我之所长,或许不在知[天下]之宏观,而在于偏居一隅,虽人微言轻,但从未放弃对微观教育问题的审视与思考。做的事大多是细而微而新意不多的。但,思想并未受限于环境。

   将我作为[普通教研员]来解剖,或许有[标本]的作用。
18#
 楼主| 发表于 2011-7-25 15:11:41 | 只看该作者
19#
 楼主| 发表于 2011-7-25 15:55:13 | 只看该作者
http://edu.cnxianzai.com/hbjy/hu ... 11/0725/247992.html

配图准确。
谢谢啊。。。。。。

明天下午三点后,发第三帖。



20#
 楼主| 发表于 2011-7-26 13:49:04 | 只看该作者
7月12日李树英先生、刘铁芳先生的学术报告

一、上午8:30—11:00,由香港教育学院李树英博士作学术报告
      李树英博士的讲题为:
    ①《教育现象学:教师专业知识与实践智慧的提升》;
    ②《世界各地教师教育和教师专业发展的热点问题》;
    ③《教师如何做研究》。

    李博士学术报告的要点,建议网友们登陆《教师之友网》查阅湖南一师李金国老师和福建龙岩一中邱静芳老师所作的现场记录稿。
    另外,李树英、王萍合写的《教育现象学的几个基本问题》一文也可以从网上搜到。
    以下为笔者在现场听讲时所作简要笔记(某些部分融入了个人主观感受):
    ——李博士开讲前在大屏幕上投影了一些个人经历的照片,简要介绍了自己的求学、工作经历。
    并解释说:做现象学要先了解说话的人,才能说话和叙事。
    ——李博士介绍的现象学的发问(追问)方式对我启发很大,所举的每一个图片、案例,经过这样的发问(追问)之后,立刻让我们觉出有更丰富的教育内涵。
    ——也许,图片的使用可以帮助我们理解“教育现象学”的思考方式。

    ——李博士说:
    我们可能会好奇:很投入的阅读的体验是什么样的?进入到另外一个世界是什么样的?
    当我们深深沉浸在阅读之中的时候,我们会怎样?
    有的喜欢卧着阅读,有的在沙滩里阅读,有的在厕所,有的在灯光下,……这种体验是存在的,加拿大厕所里干净,摆着书;还有现代的阅读方式:平板电脑;车上阅读,在水里阅读,在户外,(配合图片展示)这么多的情况,我们就会想:阅读的体验是什么样的呢?
    对此,有人研究出了博士论文。我们可以试图创造一种好的阅读空间给我们的孩子们,加拿大的一些图书馆阅览室就提供给孩子这种阅读体验式的空间。

    ——李博士说:
    那么什么是现象学研究方法呢:它是一个系统地探索人的生活体验的追问方式;它是研究传统中最具人文价值的一个质性研究方法;它最具人文性,是因为它尊重独特性,而不是普通性;因此我们说它是人文科学研究当中一个强烈的人文视角。

    ——李博士在PPT上投影出一段短文:
    “爱,是从手的触碰开始,小心翼翼的试探,惶感犹豫的心情,从指间的轻轻碰撞开始一段痴恋。直至十指相扣,把握住也就握住了一份心意和坚定,携手走进婚姻,无助时,总有一双手递过温暖。而在深夜,有人轻抚你日益粗糙的指尖时,慢慢地感触更是要将热泪萦怀。
    一旦爱将远去,首先被厌弃的和轻慢的仍然是这双手,所有诋毁的话语和憎厌的神情是从对手的反应开始。心手相连。
    爱与不爱,都在手上了。”
   
    然后阐释说:“现象学”由直接的体验开始,探究可能的人类生活体验。
    关键词:先于思考的(pre-reflective); 先于理论的(pre-theoretical); 先于概念化的(pre-conceptual)。例如:小孩走,突然要摔跤,猛然伸手去抓他。这是前思考的,为什么这样,小时候学了,做个好老师,要关心小孩,当然这样说的时候已经是概念化的。
    梅洛•庞蒂:这个世界不是我所想象的世界,这个世界是我体验过的世界。
    现象学的研究方法:人种志研究法、个案研究法、行动研究法、建构主义法、批判理论、语篇分析、文化研究
    叙事研究方法:性别研究、心理分析法、结构、后现代、传记式
    关键词:括弧(bracketing)、悬置(suspension)、还原(reduction)、解构(deconstruct)、重构(reconstruct)

    ——李博士说:课堂是一个动态的系统,随时随地都会有许多偶然的事件发生,从某种意义上说,有些事情在我们备课的时候永远也想不到。
    笔者极为认同!

    ——李博士说:教育现象学不是教育的现象学,是教育现象的学问,是一门大人和小孩如何相处的学问,怎样做才是最恰当的,是一个教育学的强烈的人文视角。
   
    ——好老师的标准是什么?
    有些人可能学了所有的儿童发展理论课,掌握了所有的课程方法,并熟悉所有的教学法,可是这位教师可能仍然是一位贫乏的教师,不是一位好老师。——范梅南
    再谈教师的知识:学科知识、教学法知识、学科教学法知识、认知学、心理学、课程学方面的知识……
    这些知识其实都是外在的。

    ——在上午的授课过程中,李树英博士点名让笔者回答一个问题:社会科学与人文科学是什么关系?
    笔者回答说:讲不明白。
    “研修班”结束之后返回孝感家中,专门上网查了一些资料,才知道这个问题在学术界也有不尽相同的观点。将这个问题弄明白一些,是很有意义的。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11-28 07:23 , Processed in 0.093786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