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12
返回列表 发新帖
楼主: 教师之友网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教育部:每周一课时书法课

[复制链接]
11#
 楼主| 发表于 2011-9-9 23:07:39 | 只看该作者
当“写字”遭遇“打字”,由键盘代替硬笔的尴尬与困境正如当初由硬笔代替毛笔一样。

今天,我们亲身体验到这种文化的疼痛。那么,我们是眼睁睁地看着一代人在汉字书写技能方面的退化还是从通过中小学语文教学来寻求抗拒、症治与救赎的良方?这正是我们在“打字时代”谈论“写字”的重大意义。



当“写字”遭遇“打字”



                    黄耀红  戴永铃



               “打字”时代的“写字”困境



这是一个打字的时代。

越来越多的现代人成天对着电脑屏,随着手指在键盘上轻快的弹奏,思想在在啪啪啪的打字声中,一行行、一页页地跳跃。

电脑已经如此普及、如此深度介入到我们的生活,键盘正在悄悄取代硬笔,成为高科技时代的“书写”工具。许多作家、记者、教师、学生及现代“办公一族”,早就实现了由“写字”到“打字”的书写转型。在他们中间,除了签名之外,需要用笔的机会非常之少。因此,在今天,不管“笔”的工艺制作如何精致,它的使用功能已无可挽回地呈现出退化之势。

或许,我们每个人或多或少都能感觉到这种书写转型所带来的变化。现代人更多地依赖电话、短信与伊妹儿来沟通信息,生活中,我们再也难以收到一封手写的书信。确实,现代交流工具在为我们提供极大便捷的同时也粉碎了许多透着生命质感的美好怀想,强劲的电子科技已彻底粉粹了“云中谁寄锦书来”的古典浪漫。似乎只有短短的几年功夫,功能强大的伊妹儿就使得司空见惯的书信往来变得稀疏而寥落。那种在信笺里夹着枫叶和玫瑰花瓣的含蓄与抒情早已为80后的所遗弃。

因为生活更多的需要“打字”而不是“写字”,我们写出的字会开始变得越来越丑,甚至经常会突然忘掉某一个非常熟悉的汉字笔画。在这种情况下,人们笔下的错别字呈现明显的长升之势。曾经令我们引以为傲那一笔好字、那一手书法,似乎越来越失去用武之地。难道用硬笔写字也会渐渐渐地像那些散发着墨香的毛笔书法一样,成为少数人把玩的艺术和奢侈品?



“打字”给中小学“写字”教学带来的冲击



在传统语文教育中,写字从来就拥有不可动摇的基础性地位。在漫长的封建科举时代,民间一直信奉着“字是打门锤”的千年古训。  

字一直被视为读书人的“第二张脸”。在我们的历史记忆中,旧式读书人无不写得一手好字为荣耀。还在毛笔书写的时代,我们的先人、祖辈、父辈在蒙学阶段就要接受非常严格的写字训练。如描红、习贴等等。到了1904年,在中国近代第一个学制《奏定学堂章程》中, “中国文学”与“中国文字”课明确将“习字”作为培养目标。尔后,在相当长的历史时期,“习字”一直作为中小学语文教育的重要内容而存在。

到底如何看待写字的价值?古人有着深刻的认识。写字的过程,既是通过“入格”练就写字“童子功”的过程,又是习字者通过横竖撇捺表达个性、情思的创造性过程,汉字书写从来就是充满着艺术灵性和艺术美感的活动。应当说,在毛笔书写的时代,汉字的笔画和结体之美被演绎到极至。从《兰亭集序》《曹全碑》《柳公权集》等著名碑贴中,我们不得不惊叹于汉字书写所达到的出神入化的美学境界。从这些气韵生动的书法中,我们看到的是一种亘古而恒久的形式美。即使不上升到书法层次,就在寻常的毛笔书写中,在点如瓜子撇如刀等技术性要求下,在大小相间、俯仰相生、上下呼应、虚实结合等艺术性追求中,汉字书写过程同样蕴含着许多“美的规律”。

写字是一种生命体验的过程。写字的过程是运气凝神、传情达意、藻雪精神、宁静致远的过程。换言之,写字远远不只是一种规范性的技术,它所折射的是一个人的性情、气质、艺术禀赋乃至精神追求。此之谓:“字如其人”。

然而,随着钢笔的兴起,翰墨流香的书法艺术逐渐从中小学教育淡出。笔走龙蛇的毛笔书法,逐渐不为日常交流与交际所需,于是,属于它的命运便是成为悬诸中堂、具有观赏价值的艺术品。

写字与书法艺术的失落,成为书写工具进步的惨痛代价。这是一种不可逆转的文化过程,交织着科技演进的伟力和文化失落的感伤。今天,当“写字”遭遇“打字”,由键盘代替硬笔的尴尬与困境正如当初由硬笔代替毛笔一样。

今天,我们亲身体验到这种文化的疼痛。那么,我们是眼睁睁地看着一代人在汉字书写技能方面的退化还是从通过中小学语文教学来寻求抗拒、症治与救赎的良方?这正是我们在“打字时代”谈论“写字”的重大意义。

我们看到,尽管“识字与写字”成为了小学语文课程标准中的“目标话语”,但是,从实践来看,中小学生写字教学基本上处于一种被放逐的状态。

首先,从写字教材与教学的角度看。

虽然中小学《写字》教材作为地方教材之一在各地得到开发,但绝大多数学校并未开出专门的写字课。这就意味着,在小学阶段我们始终没有相应的写字教学的目标、步骤、方法。写字教学过程往往与语文教学过程混合为一,教师对学生的写字指导仅仅只是分散在生字教学的过程中,不成体系,随意性很强。

在新课改理念的鼓动下,当下的小学语文教育打着空泛的人文旗号,消解了扎实的语言文字学习。在语文公开课上,我们见到太多的深度阐释与多元解读,很少会有人愿意把“写字”当成公开课教学内容,遇到学生有写错的字,教师习惯于轻描淡写,一带而过。也许在教师看来,相对于课文的人文诠释来说,“写字教学”似乎显得太过老士,没有“学问”,写字似乎成了一件不值一提的小事。在这方面,倒是一老特级教师为我们做出了表率,如于永正先生就非常重视让孩子写对、写好一个汉字。

由于写字没有从根本上取得独立的教学地位,小学生写字的握笔姿势错误者不乏其人,汉字书写并未进入学生语文学习的考核内容,学生写字的好坏基本上处于放任自流的状态。到了初中,写字教学则完全消弥于语文教学之中。在一纸试卷面前,字写得好不好根本不被师生所重视。正是在这种功利取向下,电脑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进入千家万户,不少学生成为“打字”一族。本来写字教学就不到位,再加上“打字”所产生的强大冲击波,中小学生出现写字水平的整体滑坡自是情理之中的事情。

与学校写字教学被冷落的现代相对应的是,社会上关于“写字”和“书法”的培训班却层出不穷。在商业化运作中,“写字”成为简单的技巧训练,成了一种可以让炫耀的“特长”。

其次,教师作为写字教学的主体,在写字方面存在着显著的素养缺失。

我们知道,在高校扩招之前,“师范学校”在培养小学师资方面一直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在那个时代,只有成绩一流的初中毕业生才可能被选拨到师范学习,成为小学师资的后备力量。那时,因为师范学校定位明确,作为未来教师的技能训练得到高度重视。衡量一个师范生是否严格,最基本的条件即毛笔字、钢笔字、粉笔字及普通话,即所谓“三字一话”。高校在一窝蜂地扩招、合并之后,大量的师范学校被冲击。招生成了大问题。于是,不少师范一夜之间就改成了普通高中,有的则匆匆忙忙完成了升格,有的则合到其他高校。师范学校培养小学师资的这一功能变得越来越模糊。一方面,师范学校不再从前那样可以招到一流的学生,到师范读书几乎只是上了职业院校录取线的一些并不优秀的学生。另一方面,即使是这样招来的学生,因为师范学校对于“师范”意识的淡漠,对所谓师范生的素质、技能训练亦相对放松。近些年来,从师范学校出来的学生里,很少有学生在“三字一话”有优秀的表现。“师范”这个曾经美丽圣洁的净土,似乎一夜之间就成为“订单式教育”的培训基地。因此,新一代小学师资,也许文凭早就提升到了本科与研究生层次。但在写字、说话、阅读、写作等语文基本功方面,远逊于从前。

在关于写字教学现状的访谈中,一位小学教研室主任跟我们讲述了这样一个细节:现在,不少新老师不只是字写得不好,而且经常上课写错字。她举例说,他们校长的名字中正好有一个“德”字,平时在学校组织的一些问卷测评中,她发现:学校里把“德”字写错的教师可以说不乏其人。还有不少班主任,在填写学生爱好与特长时,真正把“钢琴”这个词写对的人都不是很多。

这实在是一种令人深思的细节。我们成天在叫着更新理念,成天居高临下的要求一线教师“洗脑”,可是,如果像这样一些最基本的语文基本功都没有,所谓的理念更新不是一句空话吗?

        当“写字”遭遇“打字”:我们该做什么

从毛笔到硬笔、由硬笔到键盘,科技手段的进步带来书写工具的革命,无疑为人们的书面交流带来了极大的便利,开辟出一个又一个新的时代。然而,为这种“便利”所付出的代价也是昂贵的:因为不再“实用”,人们倚重的毛笔书写和硬笔书写越来越失去了民众基础和发展空间。相当初,硬笔取代了毛笔,使得毛笔书写不再是生活的必需,而渐渐成为一种艺术;今天,用键盘取代硬笔,使得硬笔书写不再是生活的必需,写字难道也只能作为一种艺术而存在?

由“写字”到“打字”的时代转变,再一次让我们感觉到高科技永远都是一把锐利的“双面刀锋”,它在现实的繁琐间披荆斩棘的同时,也可能就要以斫削人文与艺术为代价。

我们知道,现代人对科技产品的基本要求便是方便快捷。按纽式启动、傻瓜式操作、模式选择、便于复制……然而,高科技“生产工具”为人愈是考虑得多,就愈有可能埋下人类功能退化的陷井,就愈有可能剥夺人类的艺术想像力和创造力,就愈有可能变成沦为“机器”的仆人,就愈有可能损害充满生命个性的艺术发展。这方面的例证实在太多太多。不是吗?一旦人们将手工小作坊里的精工细作转变为现代工业的车间生产,所有的产生便失去了生命与艺术的不可复制性。从这个意义上说,高科技与工业化带给我们的,远远不只是效率的提升与利益的追逐,同时,它也意味着一种工艺的远去、消失乃至绝迹。或许,这是科学与艺术间的一种无法取得平衡的悖论。

20世纪以来,科学以横扫一切的伟大力量,将我们带入一个简单操作和机械复制的时代。到了今天,我们在享受机械智能化之优越性的时候,是否意识到我们那经曾经强劲的功能正日益退化?我们在“敲”着这些电子文档的时候,在津津乐道于“无纸化办公”的时候,我们是不是意识到:将来的汉字书写会不会像今日的毛笔书法一样成为少数人的专利?有一天,当“纸”和“笔”全线退出现代人的生活,那是一种进步,还是一场灾难?

汉字是中华文化之根。当“打字”成为人们惟一的书写方式,我们是否还能拥有这个根?书写汉字过程中的那种身心合一的精神享受是否依然存在?所有的一切追问,似乎都在提醒着今天中小学写字教学所承载的文化使命。

我们认为,一方面,要承认由“写字”到“打字”的时代合理性,另一方面,我们真的需要从娃娃抓起,让他们从小认认真真的写好中国字,横平竖直地做好中国人。

我们需要切切实实开设写字课,制订周密的写字教学计划,落实“写字”的课程地位;我们需要建立关于写字教学的考核标准,为写字教学寻求制度支持;我们需要以长眼的眼光,打造无愧于民族未来的中小学师资阶伍,让“写字”成了现代语文教学的一张“文化名片”。
12#
 楼主| 发表于 2011-9-17 09:47:13 | 只看该作者
未来用不用写字,书法有没有未来?

--------------------------------------------------------------------------------





——写字课进入小学生课堂为何陷入困境?

学校:只进课表不上课
根据2006年起推行的北京市新课改规定,“写字课”作为一门必修课被纳入小学3至6年级的课表,每周至少1课时。记者调查发现,在多数小学,“写字课”被赫然写进课表,安排课时,并有固定的任课老师。然而,在上“写字课”时,小学生常拿出的却不是字帖,而是语文、外语或数学书。
就读于朝阳一所小学四年级的张玲告诉记者,“写字课”的任课老师就是他们的语文老师,所以除在开学时发过一本写字书以外,“写字课”基本没有上过,而理所应当地改为了“语文课”。在期末临近的时候,如果有其他学科课时比较紧,语文老师会偶尔将“写字课”让给数学、外语等其他“主科”的老师。(《北京青年报》2008年12月11日)
学生:未来不需要写字
学校里有写字课,但课程常被挤压,不少学生兴趣也不大,有的孩子干脆说“未来不需要写字”。仔细想想,孩子说的不无道理,现在电脑普及,各种工作都提倡无纸办公,用笔写字的机会变得越来越少。(《中国青年报》2008年12月10日       彭俐       文)
长春市某小学语文教师李艳最近向记者讲述了她遇到的一件尴尬事:李艳的一名学生因作业字迹潦草和错误百山而受到了她的批评。然而,令她没有起到的是,面对老师的善意提醒,这名学生竟满不在乎地说:“老师你太老土了,现在都用输入法在电脑上打字,谁还总用笔写汉字呀!以后我只要会用钢笔签出漂亮的名字就够用了。”教了十几年汉字,学生的一席话让李艳伤了心:难道自己多年来花费那么多心思研究的教学课题竟然没啥用了?(新华网2007年11月6日马扬       文)
现在,学生的写字情况已不容乐观。武汉市第一初级中学语文教师游斌说,近几年学生的汉字书写情况越来越糟,写字不规范、不端正、错字频出的大有人在。“我带的这初一新生第一次写作文,全班56个学生一共写出了120多个错别字。”
记者调查了武汉武昌区、汉口区和江夏区的6所中小学(其中小学3所、初中2所、高中1所),发现大部分学生都没有练字。在被调查的753名中小学生中,经常练字的学生有230人,占总人数的30.5%。
采访中发现,有53.1%的学生表示,如果学校开设书法课,他们愿意参加。而不愿意参加的学生,反映最多的是学习很紧张,作业多,没有时间练字;还有部分学生表示,对书法不感兴趣,另有部分学生认为学习写字没有多大实际用处。(《楚天都市报》2008年4月18日)
家长:写字漂亮不实用
我国九年义务教育大纲对中小学写字课明确要求:通过课堂教学,使学生把字写得正确规范、整洁美观,并提高鉴赏和表现美的能力。
这也是教育部门在小学中设立写字课的初衷。但是,对于是否一定要让孩子“写字”,家长的意见不尽相同。胡先生就特别希望写字课专时专用:“我小时候没机会好好练字,因此特别希望女儿能在学校练出一手好字。”
但也有家长不以为然,“字写得漂亮有什么用啊?升学时还是分数和各种证书最重要。”一位即将面临小升初的家长坦言自己现在只关心孩子的数学、语文、英语的成绩。(《北京日报》2008年12月10日)
教师:教写字勉为其难
兼任“写字课”的王老师告诉记者,他的专业是数学,但作为6年级的班主任,他也被学校指定为“写字课”的老师“在师范读书的时候,也没有特别练过书法,所以连板书都写得不算漂亮。让我教孩子们写字确实有些勉为其难。”王老师说。
据王老师说,像他这种情况,在老师中普遍存在。自身并不具备教授书法的能力,但又不能推辞学校教给的教学任务。所以在上课时,也只能让学生临摹字帖。王老师说,如果学校希望大力推行“写字课”,则需要聘请专业的老师持之以恒地教授,或者对兼任“写字课”的老师提前进行培训,使其具备一定的书法基础。(《北京青年报》2008年12月11日)
另一方面,由于多数学校未开写字课,书法教师人才严重流失。“我不教书法好多年了!“48岁的袁老师谈及老本行有些伤感。25年前,他从师范专业毕业后,在武昌一所初中当美术教师。袁老师书法功力深厚,当上美术教师后,他最爱教学生写敦厚稳健、气势磅礴的“颜体”。但是,后来学生越来越少了,“都学文化课奔升学去了”,学校领导也不重视。1995年,袁老师转行当一名信息技术老师,教学生用电脑打字。“我总觉得电脑打出来的字冷冰冰的,没有情感,少了书法那种挥毫落纸如云烟的畅快感。”袁老师说,在他的记忆里,电子文档始终无法取代“米字格”、“九官格”和各种字帖。(《楚天都市报》2008年4月18日)
专家大呼担忧:
“全民书写水平下降”不容忽视
原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许嘉璐回忆起自己上大学时的情况,“连学校办事员书写的通知都非常漂亮”——到文化、教育部门做事,“写好字”是最基本的一个条件。但在电脑、手机和西方文化观念的冲击下,提笔写字的人越来越少了。

教育部语言文字信息管理司司长李宇明认为,目前我国书法教育淡化,全民写字水平下降,对文字的感知、欣赏能力也在下降,这对提高人才素质、弘扬民族文化、增强文化“软实力”极为不利。文化部教育司副司长吴开英则对当代书法领域的浮躁之风提出了尖锐批评,他指出一些书法家没有担负起社会责任也是全民书写水平下降的重要原因。
专家们指出,在现代化、信息化的背景下,我们已不满足于一般的“汉字是文化”、“书法是文化”的表述,而是需要深入地探讨“汉字文化”、“书法文化”的内涵、特质;需要从宏观与微观的结合上探讨汉字与书法在中国文化大系统中的地位与价值、汉字和书法与中国文化中的其他文化形态之间的关系;需要在对中国的汉字和书法的文化性质深入认识的基础上,进一步弘扬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同时促进中国汉字教育和书法教育的健康发展,促进汉字与书法方面的学科建设,促进汉字文化与书法文化的深入研究,扩大汉字文化、书法文化在世界范围内的影响。
“写字应该是小学生的必修课”
许嘉璐认为,书写对一个人的文化养成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中国文化注重规范,强调“礼”,写字的规范就是“礼”。由汉字衍生出的书法,对人的性格培养具有独到的作用。因此,“写字应该是小学生的必修课”。
许嘉璐说,文字本身是中华文化的最重要载体,同时也是一种特殊的文化现象,由汉字发展出的书法,又形成了一种文化的形态。这种文化的形态是中国特有的。著名学者、北京大学教授季羡林更是强调:讲中国文化史,不能忘记了中国的茶;学中国文化,就离不开中国书法。
学者们指出,应在中小学开设写字课、书法课,让更多的孩子喜爱写字:“从某种意义上来说,硬笔书法比毛笔书法更重要。”(《光明日报》2008年12月17日)




——文摘自《教育文摘周报》2009年2月18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9-23 05:24 , Processed in 0.064112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