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12
返回列表 发新帖
楼主: 教师之友网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写在教案边上 文/张立日

[复制链接]
11#
 楼主| 发表于 2011-9-12 12:26:52 | 只看该作者
写在教案边上《斑羚飞度》

我想作者的意思不是像电视节目《人与自然》一般展现动物世界神奇瑰丽的一面,以满足读者强烈的猎奇心理。作为一个动物小说,它是有所指的,这群斑羚就像一面镜子,它们可以照出我们人类身上的“小”来。

那个头羊,它有力量,有智慧,当然也有权利,但在生死关头,它没有丝毫的个人私利。它给别的羚羊,做了个表率,许多壮年羚羊默默地走向了老年羚羊的队伍里,使得两边羚羊队伍的数量保持大体的均衡。最后形单影只的它,神态从容,慷慨赴死。            

上述场面在人类社会中是很难出现的。所谓“有权不用,过期作废”。我们的许多“人头”,到了临近退休之时,掠夺国有资产近乎疯狂, “五十九岁”现象屡屡困扰着官场,现在这个年龄还有提前的趋势。他们不仅把自己的安乐窝修理得固若金汤,而且自己的儿女和亲信,都会利用自己的老关系安插到了利害部门,让他们一生高枕无忧。他们作为头,也有力量也有智慧,也为人民做过工作,但这些都只是他们向上级要求提高待遇的资本。作为干部,让他们先人后己,让他们吃苦在前,享受在后,他们会抱怨,“那谁还削尖了脑袋,挤破了门槛,争着当干部?当官总得图点什么吧。”

不止是那只头羊,那一群斑羚羊都是好样的。在生死攸关的时刻,它们遵守秩序,没有一只羚羊在群体恐慌之际,浑水摸鱼,自己偷偷摸摸的跑到年轻一拨的羚羊队伍中。在它们的眼里,自己种群的延续,为此而制定的规则,要比自己的生命更重要!看看我们人吧,为了坐个公交车或火车,一个个像难民一样,拼着命得挤,撞,推。让他们不加塞,老老实实的排队,等于要他们的命;前几日只不过是日本的海啸,有些人生怕天下不乱,一些不法分子,散布谣言;一些不法盐商囤积居奇,扰乱市场秩序,哄抬盐价,从中牟取暴利,发昧心财。

我们人类不要陶醉于自己的“万物之灵长”的称号吧,有些时候,比较那些我们称之为畜生的动物,我们真应该感到汗颜!
12#
 楼主| 发表于 2011-9-12 12:27:31 | 只看该作者
《写在教案边上》

—  《观舞记》

有种开头叫开门见山,直接明快,还有种开头叫欲擒故纵,隐晦曲折。作为读者,从欣赏趣味的角度看,我更喜欢经过“山重水复疑无路”,最终获得 “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快感。如冰心的《观舞记》。

卡拉玛姐妹的舞蹈,开头一句设问,劈空而来“我该怎么形容卡拉玛姐妹的舞蹈?”舞蹈是个综合的艺术,作者用假设来构成四个排比段,让我们想想,简直是奢望!哪里会有一个人多才多艺到集诗人,作曲家,美术家,雕刻家于一身?退一步说,即使作者是其中的任何一种,她也只能表达舞蹈艺术精髓的四分之一,但是可惜的是“然而我什么都不是”。但是作者要急于传达卡拉玛姐妹舞蹈艺术的欲望却没有得到遏制。哪怕作者是如此的自不量力,用“自己贫乏的文字描写这惊人的舞蹈艺术。”

       本以为精彩开始了,可是且慢,舞蹈对她的震撼竟然让她除了“咿哑”之外,找不到合适的语言。“咿哑”了,我们的作者还怎么传达,作者又给我们卖了一个关子,这么说来兜了这么大圈子,我们还是无福消受卡拉玛姐妹美轮美奂的舞蹈。

又是一个“但是”,有多少精彩的内容等着“但是”来揭幕,“但是我愿意努力说出我心中所感受的飞动的美”。

“朋友在一个难忘的夜晚— ”,正文刚刚开始,在文中这已是第十段。正所谓“千呼万唤始出来”,我们寻寻觅觅,急着看她的底牌,作者欲言又止,闪转腾挪,像捉迷藏一般,这就是文字的诱惑。

精彩刚刚开始,但在我看来精彩也就仅此而已。
13#
 楼主| 发表于 2011-9-12 12:28:21 | 只看该作者
《写在教案边上》                                                                                    ——  《狼》

     在讲蒲松龄的《狼》时,我为了激发学生的兴趣,给学生讲了另两则狼的故事,作为拓展,因为《狼》的出处是《聊斋志异》中的《狼三则》。

      为了挑战我对课文解读的能力,我故意不看权威的教参,也不看什么语文老师备课的好帮手语文教材全解之类。也为了不至于在这么短的课文时,课堂拖沓甚至拖堂,我对课文的讲解进行了瘦身。

      讲解课文时,我舍去了长句短句的段意概括,方便学生识记,印象深刻,我用一个词或词组尽量做到言简义丰。

      (一)遇险。重点在险,何危险之有?经讨论,从时间上看,晚上行路,行人稀少;屠户方面讲,剩下几块骨头对食肉的狼恰好形成诱惑;作为对手,两只狼,敌众我寡。这还不够让人揪心吗?险情丛生,为下文的紧张情节张本。

     (二)妥协。我想屠户不至于愚蠢到两只狼紧跟不舍只是垂涎他担中的剩骨。但他有什么更好的脱身之计呢?他又不是徒手打死猛虎的好汉武松,一介屠户徒手跟两只狼肉搏,胜算的几率几乎是零,他怎么会去冒那么大的险。所以扔几块骨头,让狼尝尝甜头,不要尾追的那么近,自己也抽出时间想退身之计,此之谓“缓兵之计”。孰料狼是那么狡猾,它们不会两只狼去抢那一块儿骨头的,它们的目标可不是骨头。它们的分工明确着呢,对付屠户的“骨头计”,它们用了车轮战术。有尝甜头的,有尾追不舍的。让屠户喘息不得,这可怎么办?

      (三) 屏障。束手无策的屠户,此时多么希望有一个东西把他和狼暂时隔离一段距离呀。另外两个关于狼的故事中,屠户一个选择了大树,另一个则选择了小房子。有着这些屏障,屠户就有了腾挪的余地,就能避免陷入两狼前后夹攻的境地,就能再想对策。机会来了,麦场中一个柴草垛进入了屠户的视野。他拔出刀,即使两只狼它们也不敢贸然进攻一个拿刀的屠户的,对峙双方暂时处于僵持阶段。

      (四)斗智斗勇。狼开始实施它们的阴谋了。一个故意装睡,神情闲适,用开了“骄兵之计”,另一个绕道柴垛后,准备打洞,攻其不备,出其不意。但狼忽略了它们前后夹攻的前提是必须暂时分离一会儿,这正中屠户下怀——成天白刀子进去,红刀子出来,有一身蛮力的屠户怕的是两狼合力进攻,至于结果一只狼他还是不在话下的。当机立断,出手利索,力劈假睡的狼,另一只狼更好对付,它只顾打洞,无暇旁顾。两只狼就这样被轻而易举地结果了,一个眼还没有睁开,一个死到临头,也不知道 “凶手”是谁。

      (五)评价。狼被结果了,屠户胜利了。歌颂人的智慧也罢,嘲笑狼的愚蠢也罢。都不错,但我想再饶舌几句,人为万物灵长,人有尊严,蒲松龄是在弘扬人的尊严。你想一个以杀畜生为职业的屠户,手中还有一把利刃,最后却被狼给吃掉了,传出去多让人笑话!要知道《天方夜谭》中《渔夫与魔鬼的故事》人家渔夫除了打捞上来的那个罐子,可是手无寸铁呀,而魔鬼的威力岂止两只狼相比,简直抵得上群狼。但最后不还是魔鬼乖乖就范,被渔夫骗进了罐子,丢进了茫茫大海。所以我想不只是求生的本能,还有人的尊严让他和狼斗智斗勇,最终赢得胜利。
14#
 楼主| 发表于 2011-9-12 12:29:00 | 只看该作者
写在教案边上《猫》

开课前我给学生讲了一个前几年在网络上被热炒的医院女护士的虐猫事件,对比之下我们就愈能觉得郑振铎的可贵。人非圣贤,孰能无过?人都免不了办错事,但办错了事,知道忏悔就会有改正的希望。别的生命和人类一样的高贵,作为万物灵长的人,没有对其他动物,尤其是小动物生杀予夺的权利。我向学生忏悔,并且也力图唤起他们的生活体验:我们有没有故意踩死过一群匆匆搬家的蚂蚁,在庄稼地里,我们有没有逮住一只蚂蚱,把它大卸八块做解剖手术,有没有捉了一只从树上掉下来的雏鸟,把它关在笼子里,用剪子铰掉它的翅膀,它不吃不喝,我们等着它死,甚至把一只正在飞着的飞蛾捂在手里,放到正在燃烧的蜡烛上,看着它们活活挣扎......。历陈上述罪状,我们会发现我们的心灵还有许多黑暗的龌龊的角落。

对生命的漠视会带来什么呢?丧心病狂的伤人甚至杀人,在打斗中做穷凶极恶的帮凶,袖手旁观做大声叫好的无聊的看客……,尊重生命就从我们知道忏悔开始吧。
15#
 楼主| 发表于 2011-9-12 12:29:36 | 只看该作者
写在教案边上《华南虎》

知人论世,然后才能赏文品诗。讲这篇课文我得让学生走近文化大革命,走近诗人牛汉的内心世界。文革给所有中国人,给诗人造成怎样大的的挫折磨难,文革又造成多少随波逐流,麻木不仁的观众,我讲给学生时,总觉得有点儿隔膜。人的灵魂应该是高贵的,在厄运面前,外在的力量可以侮辱你,可以让你的肉体受伤害,但绝对不会让你崩溃。老虎生为百兽之王,一旦沦入到“小小的动物园”,“虎落平阳被犬欺“便为群氓所戏弄,所侮辱。华南虎对他们更多的是蔑视,甚至它不惜以自己伤痕累累的身体去挣脱这牢笼,企图破壁而出,腾空而去。作者在落难的老虎身上看到了夹杂在观众群中的自己的平庸,自己的懦弱,所以他羞愧。人可以像狗一样的受欺压,却不可以像狗一样的逆来顺受,奴颜婢膝的活着,人的精神应该像老虎一样的强大,然后才会赢得做人的资格。
16#
 楼主| 发表于 2011-9-12 12:30:19 | 只看该作者
写在教案边上 ——  探险单元

关于这个单元,我几乎没有什么可讲。我不敢说这些课文差,但我讲的没有趣味。感动了我的东西我才能添油加醋的演绎给学生,试图让学生也心里受震动。我自己都费解的东西,再讲给学生,就只好找教参照本宣科的灌输了。

诠释演绎和满堂灌的灌输是两个层次。《伟大的悲剧》《真正的英雄》《在沙漠中心》里面涉及到一些西方价值观,我们是东方人,虽然有些人类的优秀品质是共通的,但毕竟授课的对象是十三四岁的学生,他们阅历尚浅。好文章当然伟大深刻,但这要让人懂。语文课本若成了说教的蓝本,那可真就索然寡味了,这当中当然有像我这样的蹩脚的语文老师的责任,但教材,我不不得不说到教材,也难辞其咎呀。你让一个本该读童书的小孩子去读莎士比亚,不是勉为其难吗?
17#
 楼主| 发表于 2011-9-12 12:30:58 | 只看该作者
  写在教案边上——《马》

        读了布封的《马》 ,我想到了了我们的教育。把孩子交到学校的第一天起,孩子好玩的天性,或者说野性就在一天天的被老师剥夺,孩子本来充裕的时间便被如山的作业试卷填满。每天上班看到一楼的小学生在楼道里跑来跑去,做游戏。我都羡慕。到了二楼看到初中的学生我就觉得真是新旧社会两重天。一个个拘谨,腰背弯弯,鼻梁上架眼镜的多了,在楼道里大声喧哗就有像暗探一般的学生会成员举报。最没有生机的班,也就是最听话的班,往往也就成了优秀班级体,让学生听话的班主任就是好班主任。“对他们的教育以丧失自由开始,以接受束缚而告终。”不是这样吗?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11-23 01:27 , Processed in 0.076656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