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自:《中国数学课程网》 一、调研主题 北师大版小学教材使用过程中教师的适应性、疑难与困惑、意见或建议 二、调研对象 11所学校的100多名数学教师和1--4年级部分学生 三、调研结果 1、教材的优势 整体来讲,与原来使用的旧教材相比,大多的教师更喜欢北师大版的教材,尤其是连续使用2年以上的教师。下面是教师们的共识,也是教材具有的明显优势: (一)内容生活化,形式美观,突出新颖性 (二)呈现方式多样,丰富有趣,体现灵活性 (三)以活动为线,探究、合作、交流,落实过程性 (四)主题图内涵丰富,有创新价值,富有拓展性 (五)数学文化内容多,关注素养,突出人文性 (六)数学信息鲜活,时代气息浓,凸显时代性 (七)领域分明,知识螺旋上升,符合建构理论 (八)章节思想方法明确,适时渗透,具有前瞻性 (九)知识面广,题型多变,侧重思维发展 (十)教材开放灵活,留有空间,适于教师自主发挥 使用后效果: 使用此教材的学生学习热情高,兴趣浓,善于发言,思维敏捷,有自我表现的欲望,提问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强。情景有趣,学生喜爱;习题少,负担轻,学生愿意学数学;探究活动多,学生喜欢做。应当说能让学生喜欢学数学这才是教材满意的标志。 使用此教材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数学专业素养增强,新课程理念自觉的加以实践运用,创造性使用教材成为一种自觉行为,多种媒体综合运用改善教学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变成教师课前必需的环节,极大的促进了全县课堂教学改革的发展。同时教师自觉搞起了与教学同步的数学实践活动,如:生活中发现有关含有这节所学的数学知识、口算竞赛、数学日记、办数学小报、实际测量计算等,班级交流落实学生新知识的掌握及应用,促进了教材知识的活学活用、牢固掌握。应当说留有足够空间,有利于促进教师学习、提高、发展,能促进教师自觉研究、改进教学,能促进实现资源合理利用的教材这就是好教材。 2、教师的不适应 作为一种新教材,北师大版教材在使用过程中有众多的赏识之处,但也有教师觉得不太适应的地方,一线教师不适应教材的观点和建议集中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教材的课题只见情景,不见教学内容。尤其是数与代数部分课的题目,让人感觉内容华而不实,数学味冲淡了。 建议:在课题后加上二级题目,如:一年级的课《可爱的校园》(数数)、《小猫吃鱼》(0的加减法)等,让教师看后明确教学内容。 (二)教材更适合于城市学生。本教材蓝本出自大城市北京,更多的考虑城市儿童的生活经验。教材中的许多情景图更多的是来自城市学生的生活经验,而农村学生较少有这方面的经验。 建议:教材虽然已经在这方面有所重视,但还做的不够令教师满意。作为全国儿童的使用版本,应当更多的考虑农村儿童的生活经验,搜集农村儿童喜欢的活动、熟悉的场景纳入教材情景图,可以分为城市版和农村版、或北方版和南方版,为不同地域学生更好的理解教学内容,不同地域的教师更好的把握和使用教材做一次大胆改革。也可以在主题图内容方面考虑,提供两者兼顾或更多的资源,教材充实些,教师使用时更有自主选择性。 (三)教材数与代数单元内容知识量较大,基本计算练习题目设计较少,学生很难达到计算的熟练程度,学生计算的速度和正确率相对较差,两极分化现象明显。 建议:关注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培养,设置多种形式的计算技能培养练习,加大计算练习内容量,单元小结后附单元练习题,,增加计算练习课,强化计算学生计算技能的培养。 (四)教材用解决问题代替了原来的应用题,分散于各章节,信息形式变化多样,有些图信息量太大,开放性较大。为教师提供自主发挥空间的同时也给教师把握教材带来了困难和压力。 建议:解决问题需要生活化,但不要过分在教材中为生活化而生活化,应当关注学生认知特点,解决问题的呈现方式在单一的基础上再逐渐加强信息量,有层次性,便于学生掌握数学最基本的解决问题策略。 (五)教材思维含量要求高,个别题型偏难,不具有普遍性,适合于高智商的学生,大多学生独立完成作业有困难。 建议:小学毕竟是基础教育的最基层,根稳才会塔坚。教材应考虑普及性,要照顾“精英”,更要顾及一般,尽量在习题设置上降低思维难度,少些特殊题目,多些基础题型。 (六)教材安排的学生活动较多,对大班额教学环境下的教师要开展小组讨论、合作学习存在很大的困难。 建议:教参上应考虑到实施中的困难,提供这方面的案例和策略。 (七)教材中的知识点有些零散,重难点不明显。练习中涉及的新知识点多,只是点到为止,相应的练习却很少、几乎再没有,学生知识无法得到巩固;教学用书对于某些题目只做简要说明或只给出答案,教师不知其来龙去脉,疑惑很多。 建议:练习中的一些新知识点应当在教学部分有所体现,便于教师把握教学知识的“度”;教学用书是指导性书籍,应当详细讲解,让教师少耗费些琢磨编者意图的时间。 (八)缺少与教材匹配的资料、教学挂图、教具和课件,给教师的平时教学带来不便。 建议:明年实行教材免费,与教材匹配的资料、教学挂图、教具和课件应给学校大开绿灯,配套到位,尤其是农村学校。 (九)教材估算教学内容没有统一的标准,只要合理都对,教师难以把握学生使用估算策略的正确性。 建议:估算的没有统一的标准,但有相应的策略,在教学用书上应当加上估算策略内容的讲解说明,供教师阅读参考。 (十)本学期使用的练习册(希望出版社出版)与教材有些不符。 建议:使用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的《伴你学数学》。 以上十点意见和建议来自于一线教师的心声,由于一些教师的自身素质和以传统的观念审视教材,不明确编者意图,可能使教材的不足有些放大,但是我想真实的评价语言也许会对教材的进一步发展起到进言献策的作用。 3、实践中的教材问题 一年级上: 1、P18练一练2.选哪个钉子好? 选钉子没有好与不好之分,选中长的合适,选最长的牢固。 建议:改为“选哪个钉子?”既有思考的价值,又有开放性。 2、“认识左右”的知识安排在第五单元,但课本P53却出现了此类练习题,是否合适?(3.圈一圈。每组图中把与左边同样多的部分圈起来。) 3、P453图片、表格、问题、算式排版存在问题,学生读不懂题意。 建议:问题算式标出小题号 二年级上: 1、P8连一连 综合性过强,学生掌握起来困难 建议:能否降低难度。 2、P17数学故事 难度较大,算起来比较繁琐,综合性太强,离二年级学生生活经验太远。 建议:要降低难度,去掉第二幅图中的“5元”环节。 3、P44买水 图中的瓶装水县城的学生也很少见过,学生表述上不统一。 建议:换成普通的瓶装水图,或者署名,便于表述。 4、P71月球旅行 “一共需要几艘飞船?”是针对于多少人来讲的?图意不明。 建议:更正为这句话应当由售票员讲,才有实际意义。 三年级上: 1、P10植树 北方9月份创设植树情景,甚至课题定为植树,不大合理。 建议:课题应加上二级题目,即使情景变化,课题变,但数学味不变。 2、P394、P408 教材在三年级第五册中只有估计的活动,估算在二年级解决问题中渗透过,练习五却出现了4、用估算的方法检查下面计算并改正。8、哪两个数相乘的积最接近图中的数,把它们连起来。教学费时效果也差。 建议:8题难度过大,适合于四年级上册估算教学内容。 3、P36买矿泉水 买矿泉水(连乘的计算方法及应用)学完之后,P37练一练的习题练习的知识却与所讲内容没有联系。 4、P16观察物体 侧面的观察要求不明确,到底是左侧面还是右侧面? 四年级上: 1、P37利用估算的知识解决时间问题 经过的时间超过24小时,学生在此之前只学过24小时以内求时间的问题。 2、P56出现“等腰三角形”, 学生对于三角形的分类和特点并未接触过。属于四年级下册内容。 3、P1004.节约用水 题目中提到容积的单位“毫升”,这是五年级下册教材内容,却在四年级教材中出现,学生如何能够体验到流失水的多少? 4、估算方面,教材强调合理即可,并未对估算作必要的方法指导,教学实施中困难很大。例如:P385是应当计算准确值还是近似值?有待肯定。 P37这列火车有大约多少个硬座?118×12≈?教学用书上答案是1400,教师看不懂,不知如何得到的。 5、教材中时刻和经过的时间单位都是使用了“时”,不符合一般生活习惯。 建议:在语言叙述过程中,经过的时间单位改为“小时”,显示区别。 6、读数:200005000万级的4个0读出吗? 改写成万级为单位的数:34500万如何读?专家都有争议,无定论。 7、P72(2)“学生数”应当是具体的数,去掉单位名称“人”比较合适。 (3)10万人和20万米2是数量,不能称作“这两个数”,改为“描述10万人和20万米2的大小”。就不会产生歧异。 四、分析与思考 1、教师素质问题 从传统教材过度到新教材,观念的转变,学习方式的转变,教学内容的变化,都给一直以知识教学为主的教师带来空前的冲击。尤其是新教北师大版教材的教师,他们现有的知识结构已不能适应新教材的要求,知识领域、板块结构的更新,许多知识对教师来讲可以说是盲区,需要进一步学习。在教学过程中摸索学习势必对教材知识的理解和把握上造成偏差。其次,教师受多年使用旧教材的束缚,以传统教材的眼光看待新教材,穿新鞋走老路,重视知识与技能的强化,忽视三维目标的过程与方法、情感与态度,势必歪曲教材的编写意图。再次,农村青年教师从98年开始分配的小计划生达千人,知识底蕴浅,领悟能力低,吃透教材方面困难很大。第四,电脑、多媒体创设情景方面,多数农村教师不熟悉,甚至不用,对教材资源的优势有所削减,课堂教学效率较低。调研中发现,多数的教师提前一个月教学内容上到了期中检测的进度,可能与学校设置的课时有关,也与教材练习题过少有关,从教师的素质方面考虑,教学中教师“溜教材”现象严重,惰性思想困扰,没有“二度开发”教材的意识,同步练习设计跟不上。就题论题、资源不能充分加以利用,资源合理运用意识差。就以上几点,我想说,不要把农村的教师也定位于城市教师一样的素质和研究水平。他们适应教材,把握教材,处理教材方面离专家理想、课程标准和教材的编写意图还有很大差距,不容乐观。 2、研训的困惑 教材实施中教师困惑较多,其中一个主要原因是:教材的同步培训没有及时到位。以上教师在教学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可以看出从教材的实施、内容、结构、知识点等方面教师都急待培训,但年级众多,年级教材培训实施困难重重。 首先,由于北师大版小学数学教材相关资料欠缺,我县各乡镇中心学校每月一次的教研活动,虽然建立了问题积累制,但只能在教师的共识中解决部分问题,还有更多的细节性问题存在不同的认识,值得商榷。欢迎专家常来农村学校了解教材实施中的问题。 其次,北师大出版社高处着眼,网络教研如火如荼,设立了基地校,开展了网上论坛,有专门的网页提供教材培训,但那些培训好像都是粗线条的单元培训、公开课,城市学校教师可以经常性参与学习研究,而农村学校教师不具备网络学习教研条件,如何提高他们对教材的认识和把握?回访是一种好办法,现在还应当从低处着手,教学渴求,为广大农村教师教研、教学提供必备的教材培训学习资源和培训机会。同时新世纪《小学数学教师》杂志应专门设立“教材问题专家解答”栏目,为一线教师解答教材实施过程的疑难困惑。 第三,出版社每年一度的教材研讨会开展的声势斐然,可其中的有关年级教材培训的内容好像没有,有的只是专家讲座、公开课。教材培训不是几个国家级专家引领能够解决的事情,也不是几个宏观的讲座能达到目的。务实讲,应当启动使用该教材的优秀教师、教研人员的年级教材培训,再开展分年级的层层培训,通过互动研讨,让每位教师先吃透教材,把握教材,提升新教材的使用效率。在此基础上再谈教材教法创新改革。 3、课堂实效性 教材实施的有效途径是课堂教学。课堂教学的实效性直接关系到教材的使用价值。新教材影响课堂教学实效性方面:第一,数学并不都是生活实例。教材创设情景,几乎节节课都有,为追求生活化而生活化,有些淡化了数学味,情景的创设要适可而止,能引出所学知识即可;第二,课题束缚了教师使用教材的范围,课题应当是知识的题目,见题目就明确所学内容。第三,数学讲究严谨、科学。教材算法多样化、估算方面,却让学生自由发挥,合理都行,方法自选,既费时间,教师还不好把握。最终应当优化----落脚到一种最基本的算法上,那就是多数学生喜欢、容易教容易学、对后续学习有价值的方法。这样便于教师把握教材、驾驭课堂。第四,小学数学毕竟是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学科,教材计算练习的习题少,应用问题重点训练不突出,同时教材加大人文、社会、科学等知识内容,相对削弱了学生对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掌握,教师担心课堂教学效率、教学质量,思想负担重。 新教材处于实验阶段,正在不断的完善,发现问题和困难便于改进,不能求全责备。我们更应看到教材在实施过程中给教学带来的可喜变化,激励我们鼓足勇气,发挥才智,创造性的使用教材。 一点感触,有感而发。不到之处,敬请批评指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