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孝昌县小河镇中心小学立足长远发展,坚持以人为本的办学理念,以活动为载体,创新管理工作模式,积极推进素质教育,在声色俱全的校园文化氛围的前提下,深入开展与时俱进的社会实践活动,在前进中与学生开展情意绵绵的沟通交流,在发展中摸索探求灵活多样的校本教研模式,在强力打造校园文化品牌、提升村小办学品位上大胆尝试,取得了丰富的硕果。
一、声色俱全的校园文化氛围
声色俱全的校园文化氛围,是推进校园文化建设和践行素质教育的基本前提。孝昌县小河镇中心小学创新管理工作模式,将学生的品德教育和养成教育、校园文化建设等有机地结合起来,营造了声色俱全、和谐奋进的校园文化氛围。学校的“红领巾”广播站每天清晨定期开播,既为学生们送去了优美动听的旋律,同时也传递了身边的好人好事和优秀习作。学校的少先队每逢周一都将举行庄严而隆重的升国旗仪式,整齐肃立的师生列队,慷慨激昂的国旗下的讲话,将品德教育、养成教育和文化建设有机地结合起来,一种昂扬的斗志激发着全校师生奋发前进。学校结合校园特色,采用“四重奏”即文化墙、展示板、教室、影视厅四重同建和谐校园文化,将对学生的素质教育寓于潜移默化之中。学校文化墙内容广泛,定期展出的时事政治和教师风采,成为师生了解社会、家长关注学校的重要窗口;展示板内容灵活,丰富多样地展示学生的优秀习作、书法、绘画作品、特长生的英语手抄报等以及学校教学活动的系列图片,是师生辛苦耕耘成果展示的重要乐园;教室文化更是丰富多彩,有黑板报、学习园地、图书角、墙报等,是师生共享的生活家园;影视厅优质的网络资源,高清的音像视频效果,是学校利用“班班通”对学生进行开放式教学的一种重要途径,备受学生青睐。学校还结合学生天生好动、爱玩的特点,因势利导地开展了多项健康有益的体育活动,如组建业余篮球队、乒乓球队、腰鼓队,开展异彩纷呈的广播操比赛,并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在体育大课中穿插跳绳、踢毽等传统体育项目。课后,教师还指导学生安全融洽地进行游戏,并主动参与学生的活动。
学校将教育融于校园的每一个角落,全方位、多渠道、宽领域地构建文化氛围,为学校将品德教育与校园文化建设和素质教育巧妙地结合起来,实现声色俱全的校园文化氛围。
二、与时俱进的社会实践活动
与时俱进的社会实践活动,是推进校园文化建设和践行素质教育的重要保障。孝昌县小河镇中心小学大胆尝试和探索,将品德教育和校园文化建设有机地结合起来,组织学生开展与时俱进的社会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学校将大悟县烈士陵园、小河镇福利院作为拟定的德育基地,以清明节、重阳节等传统节日为契机和载体,先后多次组织学生赴大悟参观革命烈士陵园,凭吊革命先烈;同时还组织学生到小河镇福利院慰问孤寡老人,为他们送去水果、矿泉水、粮食等慰问品,并帮老人们打扫庭院,梳头、叠被、表演自编自演的文艺节目等。去年10月,学校在孝昌县青少年活动中心的组织下,带领部分学生到武汉市龟山公园开展“重走长征路”主题实践活动,亲身体验革命先辈的艰难历程。今年5月,学校邀请北京感恩励志文化传媒有限公司感恩演讲团的3名专家举行感恩励志教育演讲会,近两千名师生和学生家长共同聆听了感恩祖国、感恩老师、感恩父母、励志自强等四个主题环节的演讲。此外,学校还经常组织学生深入到街道打扫卫生、清理马路、宣传环保等,让学生从中体验劳动的“苦”,并从中享受劳动的“乐”。
学校注重“立德树人”,将素质教育的理念践行到与时俱进的社会实践活动中,采取“走出去”的策略,将校园文化建设无形地浸润在爱国主义教育、孝亲敬老教育、美德教育等教育中。
三、情意绵绵的师生沟通过程
情意绵绵的师生沟通过程,是推进校园文化建设和践行素质教育的核心精髓。孝昌县小河镇中心小学秉承以人为本的理念,将学生工作作为检验教师业绩的重要指标,将和谐的师生沟通过程作为一条不成文规定——情意绵绵。学校立足制度的完善和建设、方式方法的变革和更新等着眼于学生的心理引导、思想教育、安全管理等工作,始终坚持人性化的管理从情意绵绵的沟通交流过程着手。
学校建立五项制度关爱学生,特别是留守儿童。一是普查登记,建立档案制度。学校在学生报到注册时务必将父母外出务工情况、父母联系方式、家庭成员情况、经济状况等逐一进行登记,建立留守学生档案,为有针对性的开展教育和管理工作奠定了基础。二是落实责任,建立包保责任制。学校校长、政教校长、少先队辅导员、班主任、科任教师逐层形成包保责任制网络,每学期开学初都将签订包保责任书,形成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三是结对帮扶,试行“托管”制度。即要求每个留守学生找一个熟悉而又信任的教职工作为自己的托管人。建立托管关系后,托管人将成为留守学生的包保责任人,在校期间全盘负责留守学生,并且每周至少一次与留守学生进行思想交流,及时了解留守学生的心理动态、学习状况、交友及生活状况等,并有针对性的实施引导和教育。四是开设亲情电话,建立“远程教育”制度。学校根据留守学生在校内、校外的表现,委托托管人定期或者不定期的利用电话与家长进行沟通,及时反馈学生的思想动态和心理状况等,让家长通过电话或者书信对孩子进行“远程教育”,增进了家长与学生之间情感的交流。五是开展心理咨询,建立个别谈话制度。学校开设了心理咨询室,班主任或留守学生的托管人随时都洞察学生心理,经常与有心理障碍的学生进行个别谈话交流,及时排除他们的心理障碍,帮助他们树立稳定、健康和积极奋发的心态。 老子说:“图难其易,为大于其细,天下难事,必作于细”。学校狠抓班级管理工作,并将班级管理工作进行细化、量化,每学期开学之初,学校与各班主任都签订责任书,并在学生安全、廉洁从教、班级管理、严守师德、为人师表等方面“约法三章”。班主任是学生的第二父母,在学生的学习、生活等方面都给予了无私的帮助,在沟通交流过程中往往视他们如自己的孩子,情意绵绵。学校将安全作为头等大事来抓,将涉及安全的方方面面做的细致入微,学生食堂饭菜质量的好坏、勤工俭学小卖部商品价格的高低都有专人管理,遇到大雨、大风、大雪、降温等紧急情况,学校都将以“温馨提示”的形式提前将调整作息时间的情况通知给学生和家长。这些情意绵绵、细致入微的做法深得家长的认可,赢得了社会的一致好评,达到了“润物细无声”的效果。由于目标明确,措施到位,近几年学校没有一例安全事故发生。 四、灵活多样的校本教研模式
灵活多样的校本教研模式,是推进校园文化建设和践行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孝昌县小河镇中心小学在抓学生文化建设的同时,也注重加强教师文化建设。学校充分利用多种渠道展示教师风采,加强业务素质的培训与学习,采取“走出去”“引进来”相结合的策略,推出灵活多样的校本教研模式。
1、“搭台唱戏”
学校充分挖掘师资潜力,开展多项校本教研活动,为教师队伍素质的提高搭建了灵活多样的平台。学校定期举行各科目的公开课、优质课评比活动,同时鼓励教师主动承担科研课题,开发本地课程资源。学校结合地方特色,对明清一条街、观山书院等地方资源进行合理开发和利用,并成功承办了“孝感市农村中小学美术优质课竞赛暨地方课程资源开发研讨会”。学校的明清古建筑绘画艺术作品、叶春来老师的公开课《明清古建筑研究》等备受外地教师的瞩目。
2、“高庙拜佛”
学校将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作为推动校本教研的根本动力,注重抢抓培训、学习等机遇,积极组织教师参加省、市级举行小学各类学科优质竞赛、教学研讨会、专家讲座等教研活动,探寻教改方法。学校先后组织6名教师到云梦县聆听著名语文教育家魏书生现场说法,近距离感受名家名师风范;派出4名英语教师赴孝感学院进行为期半年的脱产研修学习,夯实英语师资力量的基础。此外,学校还邀请孝感学院的美籍教师Timothy与500余名师生及部分学生家长举行了一场别开生面的口语交际互动活动,充实了学校英语课堂教学。
3、“城乡联姻”
学校在加强校本教研的过程中注重将“走出去”和“引进来”相结合,加强与外校间教研的交流与合作,开展教研联谊活动,充实教育教学资源。学校先后与省城名校武汉水果湖二小、安陆市教研室等开展城乡教学互动联谊活动,引进了高超的教学艺术、全新的教学理念、儒雅的教学风范,课程的设计、教法的实施等教学热点难题的交流为教师业务素质的提高提供了交流平台和发展空间。
……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近三年,孝昌县小河镇中心小学先后被评为“德育工作先进学校”、“学校管理先进单位”。学校李登高、王毕华等同志先后被评为“优秀校长”,有6名教师受到市、县级表彰,23位教师被评为镇级先进工作者,38位教师的专业论文、优质课分别荣获国家、省、市、县一、二等奖。学校近百名学生参加全国、省、市举办的各种英语学科竞赛活动,有48名学生获得国家、省、市级一、二、三等奖,3名教师获省级辅导奖。
在日新月异发展的当今,学校抢抓发展机遇,积极争取配套资金,先后完成了“六室一场”建设工程,更新了音、体、美教学设施器材,硬化校园面积达2000多平方米,开通了校园网,并在办公室给教师配备了办公电脑,这些基础设施的建设与投入为学校的长远快速发展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唯有探索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孝昌县小河镇中心小学在发展的过程中积极探索,以声色俱全的校园文化氛围、与时俱进的社会实践活动、情意绵绵的师生沟通过程、灵活多样的校本教研模式在打造校园文化建设品牌、提升村小办学品位的道路上大胆改革和创新,为营造和谐的校园文化、促进学生的终生发展树立了榜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