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12
返回列表 发新帖
楼主: 教师之友网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林贤治新作审视中国新诗和散文五十年

[复制链接]
11#
 楼主| 发表于 2012-2-18 15:13:55 | 只看该作者
散文精英们的心灵史发表时间:2012-2-8   来源:信息时报   作者:张光茫


《中国散文五十年》  林贤治著  漓江出版社  2011年11月
林贤治是近年来活跃在国内知识界的评论家,他以思想先锋、人格精神名重一时。在《中国散文五十年》(漓江出版社,2011年11月第1版)这部新作中,他对当代中国散文的发展面貌作了全新的梳理和论述,大量被埋没的优秀作家、作品和文学事件第一次进入了文学史的视野。在书中,作者带我们寻找当代散文的尊严。
《中国散文五十年》这本书,是作者的一部个人散文史。作者回顾五十年中国文学,从人类自由精神出发,以树木为喻,从根、干、枝叶等多个方面,探讨散文写作的特性,现实环境中作家的言说方式及价值选择等问题。作者将个人文学史的认知,寓于感性丰富的第一现场材料去重构当代文学史,实现历史的还原。在书中,我们认识了作家,窥见了时代精神,知道这些优秀的散文家是怎样成长,优秀的作品是如何产生,以及在文学史上到底有多少意义,所有这些最需要勇气直面、最不能绕开的问题,作者都给予了充分的应答。
作为知识分子型的学者,作者是以“散文的精神”进行他的散文研究的。所谓“散文的精神”,就是自由的精神,就是追求真实,崇尚个性的精神。他在比较苇岸、王小波和张承志时,就调动所有的感觉或直觉来进行评价。王小波是科学的,苇岸是诗的。王小波用大脑思索,分割一切,判断一切;苇岸则用心灵承载,拥抱一切,感悟一切。张承志固守一个中心,苇岸没有中心。张承志是英雄崇拜,苇岸则是生命的本体论者,崇拜生命自身。作者借对优秀散文家的评论,以此来反映他自身的人格和精神气质。
作者对中国散文的发展,进行了撷取和发现。九十年代是一个相对开放自由的年代,因而也是一个“散文的时代”。作者认为,九十年代的散文写作中,学者相当活跃,挂帅的是余秋雨,从《文化苦旅》中一直写到苦尽甘来,著作的销量从未衰减。其余随笔也多与现实无关,笔涉书人书事,名物掌故,外加些访古探胜,留洋见闻之类。与贾平凹重现世不同,余秋雨重历史;贾平凹要“受活”,余秋雨要“反思”;贾平凹要玩,要趣味,要自在,余秋雨则总是要感到“一种沉重的历史气压”的笼罩,纵然他一再自称是“靠卖艺闯荡江湖的流浪艺人”,却不见半点惟漂泊者所有的孤独与凄苦。作者的评论一针见血,堪称当代绝妙好评。
作者以散文为切入点,由此恢复和反思当代的社会发展和精神历程,提出了很多精彩的分析和观点。诸如作协体制,作者认为,新中国成立初期,胡风、沈从文等为什么显得那么栖栖遑遑呢?原因在于作协没有对自己的命运做出安排。至今为止,中国作家的基本队伍仍然留在体制之中。他们深受市场的诱惑,愈来愈倾向了独立自由的表达,却又乐于接受保护。不论出版机制是否发生变化,在写作方面,至少他们不愿作为自由撰稿人而存在,承担各种风险。作者进一步指出,从文学史的角度看,以这样一种尴尬的生存方式,和与此相关的心理状态,能表现一个伟大的时代吗?这的确令我们深思。
读罢全书,感觉作者要展现的是一代散文精英的成长史和心灵史,记录的是一个时代的光荣与梦想。书中的语言一以贯之的延续了作者深刻、尖锐而活跃多姿的特点,读之,不啻于享受一场文字与思想的盛宴。
12#
 楼主| 发表于 2012-2-18 15:14:45 | 只看该作者
中国散文的光荣、梦想与哀愁



    所谓“散文的精神”,就是自由的精神,就是追求真实、崇尚个性的精神。

  林贤治是近年来活跃在国内知识界的评论家。在《中国散文五十年》这部新著中,他对当代中国散文的发展面貌做了全新的梳理和论述,让大量被埋没的优秀作家、作品和文学事件重返公众视野,试图引领着我们去寻找中国散文一度失落的尊严。

  作者从人类自由精神出发,以树木为喻,从根、干、枝叶等多方面,探讨散文写作的特性、作家的言说方式及价值选择等问题。作者将个人对文学史的认知,寓于感性丰富的第一手材料中去,进而实现对真实历史的还原。在书中,我们认识了作家,窥见了时代精神,知道那些杰出的散文家是怎样成长,优秀的作品是如何产生,以及在文学史上到底有多大意义……所有最需要勇气直面、无法绕开的问题,作者都给予了充分的解答。

  所谓“散文的精神”,就是自由的精神,就是追求真实、崇尚个性的精神。在比较苇岸、王小波和张承志时,作者调动所有的感觉和直觉来进行评价。王小波是科学的,苇岸是诗的;王小波用大脑思索,分割一切,判断一切;苇岸则用心灵承载,拥抱一切,感悟一切;张承志固守一个中心,苇岸没有中心;张承志是英雄崇拜,苇岸则是生命的本体论者,崇拜生命自身。作者借着对优秀散文家的评论,映射出他自身的人格和追求的精神气质。

  本书也对中国散文的发展历程进行了精心撷取。比如作者认为,20世纪90年代的散文创作中,挂帅的是余秋雨,从《文化苦旅》一路走来,著作的销量从未衰减。其余随笔也多与现实无关,笔涉书人书事,名物掌故,外加些访古探胜,留洋见闻之类。与贾平凹重现世不同,余秋雨重历史;贾平凹要“受活”,余秋雨要“反思”;贾平凹要玩,要趣味,要自在,余秋雨则总是被“沉重的历史气压”笼罩,纵然他以“闯荡江湖的流浪艺人”自居,却不见半点漂泊者的孤独与凄苦。作者的文字一针见血,堪称绝妙。

  更可贵的是,作者以散文为切入点,由此反思了当代中国的社会发展和精神历程,提出了很多大胆的观点。譬如作协体制,作者写道,新中国成立初期,胡风、沈从文等人为什么显得那么栖栖遑遑呢?原因就在于“组织”没有对他们的命运做出安排。至今为止,中国作家的基本队伍仍然留在体制中,他们深受市场诱惑,愈来愈倾向于独立自由的表达,却又乐于接受体制的保护。不论出版机制是否发生变化,在写作方面,至少他们不愿作为自由撰稿人而存在,承担各种风险。作者进一步指出,从文学史的角度看,以这样一种尴尬的生存方式,和与此相关的心理状态,作家们能很好地描绘这个复杂的社会吗?这的确值得我们回味。

  掩卷沉思,作者记录的仿佛是一个时代的光荣、梦想与哀愁。书中的语句一以贯之地延续了他深刻、尖锐而活跃多姿的写作特点,读之,不啻于享受一场文字与思想的盛宴。

  作者:文 艾里香
13#
 楼主| 发表于 2012-2-18 15:16:08 | 只看该作者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11-24 09:29 , Processed in 0.072054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