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12
返回列表 发新帖
楼主: 教师之友网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国培班]导师---郑勤砚教授

[复制链接]
11#
 楼主| 发表于 2012-4-25 02:04:54 | 只看该作者
郑勤砚扇面艺术展圣市开幕

    2009年10月23日下午6:00-8:00,郑勤砚扇面艺术展在圣路易城市大学森林学院当代美术馆举办了隆重的开幕酒会。森林学院副校长Herb Gross、纽约《美国艺术》主编Richard Vine 先生,圣路易艺术博物馆东方部馆长Philip K.Hu先生、《世界日报》记者周密、芳邦大学王胜夫妇、森林学院左映雪教授等出席了画展开幕式。华盛顿大学美术学院院长Buzz spector及Meramec校长Paul p.Pai等在画展期间专程参观了展览。芝加哥艺术学院Maud Lavin教授、John Ploof教授、纽约哥伦比亚大学Judith M.Burton教授、哈佛大学Steve Seidel教授等发来贺信,预祝画展圆满成功。
               (与《美国艺术》主编Richard Vine及圣路易城市大学校长)       郑勤砚博士是中国当代青年画家,现执教于中国中央美术学院。她幼年学书,良好的家庭氛围养成她勤学、慎思、广闻博览的读书习惯,琴棋书画成为必备的修养。其博士生导师,著名美术教育家常锐伦先生曾在郑勤砚论著《中国传统美术教育思想》序言中这样评价自己的学生:“了解郑勤砚的人,都称她是才女。确实,她能写一笔秀美的小楷,能画很好的传统山水画和人物画,且已经分别出版了书法与山水画集;她还能歌善舞,学生时的她,是学校舞台上深受同学们欢迎的独唱、独舞者,而且还能谈钢琴。这些,对一个美术教育博士来说,都属于理论研究之外的业余爱好,但足以说明她不是一个闷坐书斋的苦学者,而是能广闻博识的富有智慧与悟性的人。”
                  (与《美国艺术》主编Richard vin 圣路易艺术博物馆东方馆馆长Philip K.Hu
                    及《世界日报。记者Mimi)
    大学时代,郑勤砚主修中国画,奠定了其扎实的中国传统绘画及书法基本功。在攻读硕士和博士学位的六年里,郑勤砚数次跟随敦煌学专家关友慧先生到敦煌莫高窟考察、临摹、研究敦煌壁画及其艺术,这段经历为其硕士论文“中国师徒传承美术教育模式研究”提供了宝贵的素材和经验,成为其博士论文《中国传统美术教育思想》的基础。同时,也塑造了她追随经典,延续纯粹的中国艺术精神,“书为心画”,“造法自然”的艺术理想。在中央美术学院执教的六年里,郑勤砚认为这依然是其重要的成长学习过程。面对名校名师的光环和压力,青年学者更应执着坚定自己的学术态度和品格,有挑战才有进取。
                 (与华盛顿大学美术学院院长Buzz Specter)
             【与芳邦大学王胜教授和吕海生】
    2007、2008年,郑勤砚受邀作为美国纽约哥伦比亚大学访问学者,并在哥伦比亚大学梅西美术馆成功举办了个人书画展。这段经历使她深深感受到中国美术教育面对的问题和挑战,同时也思索了若干关于如何寻求自己的艺术道路等问题。作为一个美术教育理论研究者,她越发深省,应该真正具备国际化视野,并应积极建立自我话语权。2009年秋季学期,郑勤砚受邀为圣路易森林学院客座教授,讲授“中国传统绘画、书法及其教育”课程。同期,她受邀在美国多所大学举办关于“中国艺术及教育”的讲座,运用其深厚的传统文化底蕴,开放的国际视野及严谨的学术态度,积极传播并阐释中国艺术文化的精神及魅力。在她眼中,要做一个学贯中西,有文化使命感的中国艺术教育家,应不仅仅具有“师夷长技以制夷”的远见,更应积极地为民族文化输出贡献力量,将中国艺术及其教育的精髓传播于世。
             (与圣路易植物园美术研究员夫妇)
                (与密苏里州立大学历史系教授夫妇)
    本次展览汇集了郑勤砚博士近年来不同风格和题材的扇面绘画及书法作品,集中展现出中国扇面艺术的独特魅力。展览开幕式上,来访者络绎不绝。
                (与王胜教授夫妇和左映雪教授)
                (与华盛顿大学医学院台湾医生朋友)
    圣路易城市大学森林学院副校长Herb Gross在观看了画展后说:“从郑勤砚的扇面艺术中,我深深感受到中国传统艺术文化的魅力。森林学院师生们能有这样一次近距离感受中国艺术和学习中国艺术的机会,非常难得”。
    著名的艺术评论家,《美国艺术》主编Richard Vine 先生撰文评价道:郑勤砚是一位技艺超群的致力于传统中国艺术的艺术家. 无论是在卷轴, 扇面或装裱后的特殊纸本上, 她的画作和书法都精巧地再现和拓展了一种经过深思熟虑后的典雅美学。勤砚的作品演出了一幅又一幅经由人类的闯入而产生的别样的自然景观.。她作品中的诸多元素, 自古以来就被中国传统文人墨客所沿用, 用以表达一种恬淡、平和的人文气息. 经由她作品中多变的笔触、柔和的色调与典雅的特质,人们可以发现来自于不同时代的风格和技法的融汇,以及对存在于过去和当下的大师们的效法及变通。与此同时,她对于历史的深入研究,也给这些作品带来了鲜活的视觉经验。身处于这个西方艺术评论界大量关注中国先锋艺术的当代社会,勤砚的作品为浮躁的现代人带来了一种清新和谐的身心体验,这反而在扑朔迷离的当代艺术作品中独树一帜。
    芝加哥证券及银行高级顾问律师Michael A.Watkins先生说:“我为收藏艺术作品而来,郑勤砚的中国绘画及书法有着深厚的传统文化精神底蕴,其精妙的技术技巧处处显示出艺术家的匠心独运。当我第一次看到她的绘画书法集,虽然我不能读懂其文字,但是我能感觉到有一种东西深深地打动了我,这是一种撞击人的心灵的超凡脱俗的美,清雅脱俗的气息荡涤心灵”。
                (与芝加哥银行及证券高级顾问律师Michael A.Watkins)
    观众Anthony D.tompras则说:“我真的非常喜欢郑勤砚的作品。它们是如此地雅致和错综复杂,与我曾经看过的中国传统绘画非常不同。我的见识有限,但是当我从远处看这些作品时,它们就像是从另一个世界入口进入到我的心灵。如此地安静平和、美丽悦目。如果我还有机会来,一定要拍一些照片留作珍藏”。
                 (Barbar)

   
                (与GEI执行主席Bradley King)
                 (Ed Tokas and Amelia Mlone)

               (与最小的观众塞柏林娜)
郑勤砚扇面艺术展将于十一月十三日落下帷幕,敬请关注。

                                             “已刊载于美国《圣路易时报》”


                                               
I really loved your artwork.  It is so delicate and intricate, and in some instances, very colorful.  Quite a departure from the classical Chinese artwork I have seen in the past, from my limited exposure.  When I viewed your artwork from a distance, to me, they were like portals into another world that was so peaceful, serene, and beautifulIf. I get a chance, I would like to return to the gallery and shoot some photos of some of work, the ones that I liked best.
——Anthony D.tompras

I liked the show very much and wanted to see it again.the work is classic and beautifully executed. Both calligraphy and landscape paintings are of high quality. The framing and presentation of the work at the gallery were very good. It would be wonderful if the work were exhibited in a larger public space where more people could see it.
                                                ――Michael A.Watkins




——已刊载于《圣路易时报》
12#
 楼主| 发表于 2012-4-25 02:05:44 | 只看该作者
别样的美术教育
                                                   ——我在美国教授中国艺术
中央美术学院  郑勤砚
    这次来到美国圣路易斯转眼已经一个多月,除了周一和周三我在St.Louis Community College forest park有两门课程,其他的时间基本上被不同的大学邀请讲座。对于我来说,这是个极好的了解美国中部大学美术教育的机会。
               (在STLCC forest park教授“中国传统绘画与书法”课程)
               (在STLCC forest park教授“中国传统绘画与书法”课程)
               (在Fontbonne University给学生讲座“线条的艺术——中国绘画精神及表征”)
              (在Fontbonne University给学生讲座“线条的艺术——中国绘画精神及表征”)
              (在STLCC Florissant Valley示范并讲座“感受中国艺术”)
              (在STLCC Florissant Valley示范并讲座“感受中国艺术”)
               (在STLCC Florissant Valley示范并讲座“感受中国艺术”)
               (在STLCC Florissant Valley示范并讲座“感受中国艺术”)
               (在STLCC Florissant Valley示范并讲座“感受中国艺术”)
               (在STLCC Florissant Valley示范并讲座“感受中国艺术”)
              (在STLCC Florissant Valley讲座“华夏精神  恢弘艺程——中国的绘画艺术及教育”)
               (在STLCC Florissant Valley讲座“华夏精神  恢弘艺程——中国的绘画艺术及教育”)
               (与STLCC Florissant Valley美术系主任Eric Shultis)
               (在St.Louis Univercity high school讲座“中国艺术的魅力”)
13#
 楼主| 发表于 2012-4-25 02:06:30 | 只看该作者
艺术教育究竟有什么用?
                                           ——来自美国“艺术开启大脑’项目的教育经验
中央美术学院  郑勤砚
    在亚利桑那州图森市的科贝特小学,走廊里成天都能听到古典音乐。无论是一年级还是五年级的学生,都在排演戏剧。每个四年级学生都学小提琴。幼儿园的小朋友每周要跟图森交响乐团的演奏家见面,学习音乐的节奏、韵律,同时还跟读写训练结合起来学习。除此之外,所有的学生都必修美术课程。
    科贝特小学的这番景象,就是图森联合学区通过整合艺术教育与学科教学提高学生学习成绩的结果。图森学区的这项改革举措名叫“艺术开启大脑(OMA)”,所依据的是以脑科学为基础的学习理论及有关儿童神经发展的研究。
   
    (美国PS183小学孩子们创作的外墙马赛克画)
    “艺术开启大脑”项目从2000-2001学年开始在3所小学实施,那时,图森联合学区的小学除了有校乐队之外,几乎没有正式的艺术课程。“我的目标是让每所小学都有艺术课。”“艺术开启大脑”的发起人之一琼·阿什可拉夫特说,因为他看到了艺术对于提高学生学习成绩、改善薄弱学校的重大作用。
    “‘艺术开启大脑’不仅是为孩子打开通向美的世界的大门,同时也是加强儿童脑神经的联结。”里昂小学的校长希拉·加文说,“‘艺术开启大脑’跟只是上上音乐美术课不同。它通过对艺术的课程整合促进学生对所学概念的理解,让学生通过音乐、美术或肢体运动来获得对所学概念的体验。”
在最初的3年,非营利调查公司WestEd对“艺术开启大脑”的项目学校以及与之生源类似的学校进行了跟踪调查,这些学校都有很大比例的学生来自贫困家庭,或需要学习英语,家庭不稳定。“艺术开启大脑”的项目校学生,阅读、数学、写作等科目的考试成绩明显高于对比学校的学生,拉美裔学生的数学成绩尤其进步显著。“如果他们担心学生的考试成绩,要想办法让他们考高分,他们给孩子的艺术教育应该更多,而不是更少。”亚利桑那州公共教育的督学汤姆·霍恩说,“很多研究表明,沉浸在艺术之中的孩子考试成绩也更好。”
   
    (美国PS183小学学生绘画场景)
    WestEd的调查还显示,“艺术开启大脑”学校的教师在所有指标上都比对比校的老师表现得更好,包括教学设计、整合艺术的教学以及对各种学习活动的创造性使用。如今,图森学区的70多所小学中有40所参加了“艺术开启大脑”项目,同时,4所初中学校的试验也在进行当中。
    当然,并不是所有参与艺术的人都是抱着提高考试成绩的目的。除了分数,艺术通过它带来的愉悦和情感刺激吸引着所有人。来参观“艺术开启大脑”项目校的人有很多,校长狄龙说,“给他们印象深刻的是孩子们的投入状态。当孩子们在绘画或唱歌的时候,他们非常专注,他们在动用他们的全身,他们的大脑神经在建立联结。它使学习获得了丰富性。
    在亚利桑那州,公共教育长官汤姆·霍恩把为所有K-12学生提供高质量的全面的艺术教育作为其施政目标。“教育的目的有三。”霍恩说,“我们为孩子们将来就业谋生做准备;我们为孩子们成为公民做准备;我们还要把他们培养成有深层次审美能力的人。第三个目标与前两个目标同样重要”。
除了“艺术开启大脑’项目的教育经验之外,美国教育改革还明显地受到哲学与心理学的影响。教育改革导致艺术教育的发展,而艺术教育的逐步完善则又进一步深化了教育革新的成果。有两位著名的心理学家在美国教育改革中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他们是杜威和布鲁纳。
二十世纪50年代末,美国著名教育心理学家布鲁纳的认知——发现说走红美国,深化了教育改革的内容,强烈地推动了艺术教育的发展。尤其是他强调学习的结构、直觉思维及学习动机,成为这一时期人们强烈关注艺术教育的心理学的逻辑依据。
   
    (美国PS183小学学生创作)
    作为原哈佛大学“零点项目”的主要研究者,艾斯纳则统合当代主要美学心理学理论,采取完形心理学者阿恩海姆与认知心理学者皮亚杰的论点,就视觉形式表现内容的研究而言主要取阿恩海姆与兰吉的理论,最后根据杜威实用主义美学阐释艺术活动的特质,强调艺术的内在价值,阐发艺术的独特功能,包括艺术能提供独特的视觉境界,增进美的感受,并具有传达维系与开拓精神领域的功能。另一方面认为艺术活动所提供的教育价值,还在于学生能从事艺术创作,能学得以艺术的象征形式表现或接受“理念的意角与感情”。这些不仅可作为创作的根源,更是学生精神生活的一部分。同时创作活动能培养观照全局的视觉能力,涵养美感态度,以建立超乎实例的人生观。
    美国的教育决策者也几乎普遍认识到了艺术的价值。根据“艺术教育同盟(AEP)”的一份关于2007-2008州教育政策的统计,有47个州有关于艺术教育的强制规定,48个州制定了艺术教育标准,40个州把艺术纳入了高中生的毕业考核要求。为克林顿和布什总统的教育改革奠定基调的1994年通过的《美国教育目标2000》,将艺术作为所有学校都必须开设的课程。《不让一个孩子掉队》将艺术作为公共教育的十大核心学术性科目(academic subjects)之一,这使艺术教育拥有了获得联邦政府拨款的资格。
在2003年的报告《完整课程:确保艺术与外语在美国中小学有一席之地》中,全国州教育局协会的一个研究小组指出,大量的研究揭示了艺术在课程中的益处,并呼吁更加重视艺术与外语教育。作为2004-2006年各州教育委员会的主席,阿肯萨斯州的州长麦克·哈克比发起了一项确保每一个孩子都有机会学习、享受和直接参与艺术的运动。
   
    (美国PS183小学学生创作)
    那么,艺术教育究竟在人的发展过程中产生了哪些作用呢?对人类而言,艺术究竟有什么用?
    首先,“艺术不解决问题,但它能让我们意识到问题的存在。”雕塑家玛格达莲娜·阿巴卡诺维奇如是说。不过,艺术教育却能解决问题。多年的研究显示,艺术教育跟我们对教育的几乎所有期望都有关系:学习成绩、社会与情感发展、民主参与以及机会均等。
    艺术教育能给学生带来多方面的益处,无论是数学、阅读、认知能力、批判性思维,还是口语技能。学生学习艺术还能提高他们的动力、专注力、自信心和团队合作能力。兰德公司2005年关于视觉艺术的一个调查显示,人在艺术体验中获得的内心愉悦与刺激,不仅仅美化了我们的生活,还“能使人跟世界发生更加深层次的联系,开阔人们的新视野”,建立起社会联系与社群团结的基础。
    第二,艺术及其教育有助于“人类自我的发现”。
艺术是人类有史以来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自从游牧民族祭奠祖先的原始歌舞、猎手在石窟中留下的原始猎物壁画以及人们编演的原始英雄史诗以来,艺术始终在描述、界定并深化着人类的经验。一个没有艺术的社会和民族是不能想象的,正如没有空气人们无法呼吸,没有艺术的社会与民族均无法生存。
    艺术是体现人性渊源的最深的长河之一,它连接着人类的世世代代的传承。新生一代在人生的追求中,总会从艺术中觅得前人遗留下来的永恒问题的答案——人的本质是什么?人类的宗旨是什么?人类的出路在何处。艺术深深地根植于我们的日常生活,它给人们的记忆里留下希望,激发着人们的信心与勇气,丰富着各类庆典、礼仪,使人们勇于承受悲伤。同时,艺术又是一种使人们轻松愉快的源泉。
   
    (美国PS183小学美术课堂教学场景)
    第三、艺术是儿童的一本最佳的“启蒙书”。
艺术学科有其自身的思维方式和思维习惯,各门艺术学科之间差异之遥远,足以同生物学与哲学之间的差异相比拟。然而艺术形象思维都能把感觉、情感和理性相结合,通过表象去创造对象与完成作业,解释经验,促进顿悟。艺术为学生提供发现过程中的“Aha”,推动他们用新的方式看待自己,在更深的层次把握对事物的领悟,发现并更新着我们的想象。从学习的性质来说,学生采取两种基本的形式,一种称为“认知性学习”;而另一种则称为“情感性学习”。艺术能丰富并推动儿童的情感性学习,这是由于艺术表象最易激起他们情感反应,增进学生对所学学科的兴趣与爱好,促进他们格外努力地去学习。艺术学科兼具“认知性学习”与“情感性学习”的双重功能,因此,艺术在人类的世世代代中一直占据着优先的地位,这正是由于它善于凝聚人们,使学生亦能更佳地体会深邃的事物与原理的缘故。
    第四,艺术教育不仅能使人性完美与充实,而且她亦存在颇佳的社会价值。
    艺术的目标,旨在直接联系人与经验,架起语词和非语词之间以及严密逻辑和情感之间的桥梁,以便使人们更完美地理解人的社会生活。
    艺术有助于理解人类古今的经验,通过她学会借鉴、尊重其他人的思维方式、工作方式以及表达方式,从而学会解决问题的“艺术方式”(通常所谓的教学“艺术”,政治“艺术”等),为各种人类的环境提供表达、分析和发展的工具。
   
    (美国PS183小学)
    艺术有助人际交往与经验交流,她用各种方式交流人们的思想与情感,有力地增强自我表达的内涵。在充满着令人困惑的信息世界中,艺术教育尚有助于年轻人探索、理解、接受和运用模糊性与主观性的事物。如同生活中那样,艺术往往不存在明确的或“正确”的答案,而这一点正是艺术追求的价值之所在。因此,艺术能帮助在无标准答案的情境中的决策。
    第六,艺术教育是人类的希望。
    艺术教育家概述了美国社会现在的危机与未来的希望,而这种“危机”与希望均以是否重视艺术教育的价值为转移。如果轻视艺术教育,人们长期生活在“灰暗”与紧张的生活条件中,社会将出现危机;如果人们视艺术教育是日常生活的合理部分,那这种周围环境的灰暗与紧张状况顿会改变,这就是社会的希望。
因此,美国的政界与学界人士经常地反复地强调说,“缺乏基本的艺术知识和技能的教育决不能称为真正的教育”,“没有艺术的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只有重视艺术的教育价值与功能,才能促进人性的发展与完善。全体学生,无论其天赋或文化背景,均有权享受艺术教育所提供的丰富内容。在一个科技日益先进而感官信息日趋复杂的环境中,对各类信息的感知、阐释、理解与评价的能力便成的关键。艺术有助于全体学生发展理解和辨别这种充满形象与符号的世界的多种潜力。
14#
 楼主| 发表于 2012-4-25 02:09:44 | 只看该作者
《画说中国体育》序
     萌生出版关于《画说中国体育》这样一本书的想法完全出于偶然。而这本书由一个跃出的想法变成现实则又是一个偶然。
     2008年4月,我又一次应北京体育大学之邀为该校师生讲授奥林匹克艺术欣赏课程。早在2004年10月,我曾经受邀做客过北体大名家讲坛,当时正值希腊雅典的奥运会顺利闭幕,百年的奥运又回到了她的故乡,以此回顾古代奥林匹克艺术,深刻地领会奥林匹克的精神是非常有意义的一件事。让我备受感动的是,当时的百人讲座现场座无虚席,在提问环节,我深深感受到北体大同学们的热情和可爱,坦率和真诚,这是体育人身上可贵的品质,在同学们坦荡目光中和稚拙的言辞中,我读到了他们对艺术的关注,我深深感受到艺术和体育密切的关系。
    当再一次走进北体大的讲堂时,我的内心却有一丝忐忑。如何能将空间艺术与身体艺术之间的密切关系作进一步的阐释,这是艺术与体育学科交汇点的迷人之处,也是难点。我相信,体育专业的同学们一定会对艺术有着浓厚的兴趣,因为,艺术感受的培养对完满人格的塑造有着重要作用,更是与体育运动中的韵律、气息等观念有着紧密的联系。体育运动的美成为艺术家经典的素材,同时也成为艺术家追求真善美情怀的最重要的表征。艺术表现体育的精神和美感,同时体育也赋予艺术重要的灵感和创作动力。在奥林匹克运动会上,你很难把艺术与体育分开来看,因为运动员身上集中体现了力量的美,人性的美,而欣赏美,追求美的真谛和追寻精神的家园依然是所有热衷于体育的现代人热爱体育的重要原因和精神旨归。但我很想给同学们更多,不止是了解艺术史,学习欣赏艺术作品的方法,培养美的感受和对奥林匹克运动中美的元素的感知。更重要的是,我想和同学们共同讨论和阐释这样的一些问题:是什么使得艺术和体育有着共同的交汇点?是什么使得奥林匹克运动充满了魅力,成为千百年来艺术家们乐于表现的内容和主题?在今天科技文明带给现代社会进步和发展的的同时,很多人面临精神家园的迷失和失落的时候,奥林匹克精神可以给我们哪些启示?2008年北京奥运会在即,又是什么使得奥林匹克运动备受推崇,在所有中国人的期许之中呢?如果,我们还不能对这些问题都能一针见血地回答地话,那么,通过画说的形式来描绘中国体育文化,也是一次用绘画来解读中国体育的过程。
    编著这本书的过程,即是一次难能可贵的学习过程。早先,我关注到传统中国画的许多题材都有关于体育项目和场景的描绘,而且历朝历代这样主题的作品屡见不鲜,当这些作品一一呈现在我们面前时,我们发现一部中国体育史可以完全用绘画来叙述。或者可以说,绘画为我们呈现了一条丰富多彩且真实可信的中国体育发展历史的清晰脉络。中国传统体育历史悠久,自成体系,有着自身独特的表现方式和文化内涵。现代奥运会的许多正式比赛项目,其形式都可以在中国传统体育中找到,而且有些项目在中国的历史要长于西方,比如:足球,跑步,举重,游泳,摔跤,击剑,射箭,滑冰等。中国近现代体育也经历了沉浮衰兴之变,蹉跎岁月,令人感慨良多。直到今天,当北京奥运会临近之际,向世人全面展示中国传统体育文化,促进中国传统体育文化与西方体育文化的交融显得更为迫切,画说的形式来叙述中国体育的发展是当前很有意义的一件事。
    我真的要感谢体育,正是通过从作为美术教育工作者的角度讲授美术和体育,使我与优秀的体育人建立起了深厚的友谊。当我们在讲座后相约赴大觉寺感受暮色玉兰之时,我们时而激烈,时而互相追问,甚至于为一个观点而争论得玉兰花瓣纷纷坠落的时候,我们常常会心一笑,而“画说中国体育”一书的想法倐然萌生。
     感谢北京体育大学钟秉枢校长,承蒙他多次的邀请,使我得以在北京体育大学的讲台上与众师生共同分享我在此方面的研究和心得,同时也使得我对此领域有更进一步的审视机会和研究兴趣。感谢他在得知本书的出版意向时,积极为我引荐北京体育大学资深教授,体育史专家,博士生导师熊晓正老师,熊老师在百忙中撰写了本书的总论部分,并不吝提供了大量体育史方面的幻灯图片。在与熊老师的交往过程中,我深深被先生的博学渊识和平易近人所打动,让我领略着体育人的无私与真诚。感谢中央美术学院的研究生鄂玉梅和王志兴,他们为本书配制了精美的插图,使我们得以图文并茂地欣赏中国优秀的体育文化和体育历程。感谢岭南美术出版社,是睿智的徐南铁社长拍案即立,并且在编辑刘音的大力推动下,使得这本书得以付莘。感谢他们,正是因为所有人的努力,使这本书能够在北京2008年奥运会之前与读者见面,能够使更多的人通过本书来了解中国体育,通过艺术化的体育了解一个伟大民族的精神气度。
    就在本书即将完稿之际,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时间在这一刻凝固,中国四川汶川发生8级地震,死难无数,全体中国人众志成城,奔赴第一线抢险救灾,精诚所致,惊天泣地。在此,仅以此书献给在这次地震中的遇难同胞,献给在灾难来临之时团结互助,无私奉献的华夏子孙,献给党和中国人民。让中国的体育精神在艺术化的阐述中昭世励人,让世界在中国精神的感召下更为美好!
    以此为序。


                                                                 郑勤砚
                                                         2008年5月于中央美术学院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11-24 01:10 , Processed in 0.069364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