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楼主: 教师之友网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请大家静一静,听老纪童鞋评课啦!

[复制链接]
11#
 楼主| 发表于 2012-7-29 22:20:29 | 只看该作者
公开课,想说爱你不容易


□ 纪现梅



    第一次遭遇公开课,是96年秋天,学校级的。刚从一所名不见经传的专科院校毕业的我作为新教师被通知听课。上学的时候,学的是历史,上班的时候,教的却是语文。这是一所极普通的乡镇中学,向来都是缺什么教什么,而不是学什么教什么。
讲的是张洁的《挖荠菜》,说实话,我自己就很喜欢这篇文字,实质上,这就是一个关于“饿”的故事,而我曾经从打小贫困的母亲那里听到了太多太多类似的情节。记不清当时怎么讲的了,只记得当我读到文中的孩子因为丢失了鞋子一个人在黄昏的旷野里游荡而不敢回家时,我自己感动了,孩子们也被我的感动感动了。那堂课讲完也就讲完了,学校并没有组织评课,也没有人告诉我需要发扬什么需要改进什么。只是有一次闲聊说到职称评定的问题,一位朱姓同事突然说,你的课讲的那么好,不用按部就班的走程序,是可以“脱颖”的,我不知道什么是“脱颖”,只是模模糊糊的猜测,大概自己的课讲的还可以吧。
第二次遭遇公开课,是97年春天,县级的。我讲的是议论文,《想和做》。当时,那个单元的教学重点是论点提出的方法。没请人指点也没让别人辅导。(坦白的说,我是很有些自负的)闭门造车的,我就设计了两步,首先让学生自读,总结出课文中的论点是怎样提出的,然后给出两段资料,让学生仿照课文中论点提出的方法写一段文字。
那一次,我得了个二等奖,同事问我,你送礼了吗?不送礼是得不了一等奖的。我瞠目,不知是真的如此,还是跟我开玩笑,没觉得得奖有多重要,便不在意。
第三次遭遇公开课,是98年春天,县一中招考老师,抱着有枣没枣戳一竿子的想法,我报名了。其实,严格的说,那算不上是一堂完整的课,不过是说说自己的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设计,充其量,也就是说课而已。当时是先抽题目,然后给一个小时在规定的地点内备课。我抽到的是李健吾的《雨中登泰山》。首先通过自读课文弄清作者是怎样写景的:顺序上移步换景,写法上调动各种感觉变换不同的视角;然后,让学生以本县的一个小公园为对象写一段文字,当然是运用这种想法。
讲完之后就回了学校,没考虑结果怎样。后来,就有去讲课的同事调到了一中,却没有老纪,于是想,大概自己讲的不好吧,虽然心中颇有些失落,却也并不严重。现在想来,我大概从来都不是一个积极进取的人吧。
好像是到了秋末冬初的时候,学校的会计乡论该叫他大哥的同事突然对我说,今天我去一中办事,那个办公室主任问我说,你们学校有个姓纪的老师那次讲课讲的挺不错的,第三名,后来怎么没过来啊?大哥告诉我,虽然那次招考老师可以凭实力挺公平的,但还是得和相关的领导打个招呼,你怎么能讲完就不问事了呢。
愣愣的站在那里,一股浓浓的悔意淹没了我,我恨自己,恨自己的没心没肺,恨自己的漫不经心。
第四次遭遇公开课,是03年秋天,县级。这时候的我,糊里糊涂已经有七年的教龄了。同年参加工作的朋友告诉我,得讲课了,拿个奖评职称好用。向来,对于职称教龄证件这类的东西,我是没啥概念的。别人这样说,那自然该是这个样子了。于是就去报名参加讲课比赛。先抽签,抽到的却是鲁迅先生的《故乡》,对于鲁迅先生的文章,我向来是比较打怵的,常有种茶壶里煮饺子——有嘴倒不出的感觉,这次也不例外。评委什么感觉我不知道,反正我自己是觉得一团糟。不过后来听说还得了个二等奖,怪哉!却懒得去拿证件。
现在,回过头来再看自己的课,不能说是纯技术性的,但确实是没有多少唤醒心灵让生命成长的东西。不管评委当时是由于什么理由而给了我一次次的挫败,但那课,确乎是需要好好打磨的。但是,说实话,当时却不这样想,总觉得自己是一匹千里马,只不过是没有遇到伯乐或者是由于我没去“烧香”罢了。听说,(也只是听说而已)那公开课的猫腻多着呢。再者,我辅导参加比赛的几位同事都拿到了相当不错的成绩,便越发夯实了这种想法;同时,老有同事说我的课过于随便,过于放肆,比如有次上《范进中举》,校长之流的都来听课。在学生质疑的过程中,竟有一个同学不懂得“方面大耳”的意思,我灵机一动,让全体学生向后转,观察一下那些领导们谁是方面大耳,后来遭到校长严厉的批评,从不严肃不认真到拿着领导开玩笑,训的那叫一个惨啊!想想自己,也确实有这个毛病,上到入境处,就会得意忘形信口开河胡拉八扯离题万里起来,全不管这是否会犯到某些评委之大忌,怎么也做不到小心翼翼毕恭毕敬把自己那条张牙舞爪的尾巴夹起来。
便一连四年不再讲课,不去趟这趟浑水。
08年,却又好了疮疤忘了疼,重新站上了公开课的讲台。一方面是领导的撺掇,因为这年我的课题《把心唤醒——我的日记教学之路》遭到领导的充分肯定,又是频频的来指导,有是说开现场会全县推广,总之闹闹嚷嚷,很如火如荼的样子。校领导的意思是让我趁着这股强劲的东风或许能够拿个像样的奖,那岂不是双喜临门一举两得了?假装不在意的推托了一下,还是决定参加了,其实,潜意识中还是觉得自己的课应该是最优秀的。
这次,讲的是梁衡的散文《吴县四柏》。重点放在让学生读上。第一遍,会读,即扫除字词障碍;第二遍,读懂,即读懂字面意思,把不懂的词句写在黑板上,师生共同解决,在这一过程中,为了帮助学生理解又相机补充顺嘴发挥了一些背景资料;第三遍,赏读,主要从思路语言等方面进行赏析;第四遍,联读疑读,在前三遍阅读中,学生的理解肯定是越来越深,这时候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谈感悟,让作者的思想与学生的思想交汇融合,同时也可以提出自己的深层质疑。
实事求是的说,这堂课我还是比较满意的,学生读的也很投入,他们从抽象的文字中感悟到的东西让我极其惊奇。
却依然是个可怜巴巴的二等奖,据内部人士透漏,该课最致命的弱点是没有完成老师在课堂初始所设定的既定目标。是的,我是设计了四步读,第四遍阅读因为时间关系没有完成。这个理由让我颇为郁闷:这正如做饭,难道不管事前做了多少饭,都得一次全给孩子喂上吗?就不怕把他们撑的拉肚子?什么混蛋逻辑,老纪又忍不住骂了人。
常常听很多老师说,自己的成长就是因为参加了什么什么级别的公开课,便极其郁闷,为什么大家都说我行几乎每个参加语文讲课比赛的同事都让我帮着备课都能够取得比我好得多的成绩而我自己却烂泥巴扶不上墙呢。
前几天在网上看窦桂梅的报告,真是为她的执着震撼,一堂公开课,她能磨到近百遍,到最后,连人都魔怔了。老纪呢,从不试讲,说心里话,对此也颇嗤之以鼻,而且,上过一遍的课,自己先就没有了感觉。
常常有人替我惋惜,自己虽然时常表现出一副不屑以为得高姿态,其实,那都是装的,毕竟,课堂,是教师教学的主阵地。虽然,公开课存在着许多的悖论。比如备课。我们知道,它包括三方面的要素,那就是教材、学生、教法,而公开课,却不能备学生,而这,恰恰是这三个要素中极其重要的一个要素。同一篇文章,当我们面对不同的学生群体时,它的教学目标和教学重点是不一样的。对于别的学科别的班级我不了解,但我知道,就我教的这两个班,同一篇文章,学习的重点就不一样。比如学习《智取生辰纲》,因为相对而言,五班的集体凝聚力差一些,班干部与学生之间矛盾隔阂颇多,所以,他们班的学习重点就放在团结才是力量这个着眼点上,而六班呢,他们思维活跃,总是精力过剩的样子,所以,重点就放在了让他们发挥想象,当一回吴用或者杨志,使其想象力找到展现的舞台。还有,课堂本是一个纯粹的学习场所,公开课,却掺入了许多人为的世俗因素。
回头看看,惊叹,自己竟罗嗦了如此之多。细细咂摸,这里有希望,有失落,有郁闷,也有狐狸没吃到的那颗葡萄的味道——酸酸的。
唉,公开课,确乎是想说爱你不容易啊!



公开课,到底是给谁上的
□ 纪现梅
最近参加讲课比赛,颇有些感慨,不吐不快。
抽签,我抽到的是当代著名散文作家梁衡的作品,《吴县四柏》,以前没读过。就吭哧吭哧的读。想法很简单,要想教学生,首先自己先得弄懂吧。
初读,感觉语言优美生动形象,全文采用总分总的结构,思路清晰。这样的文章应该好把握,不由心中暗喜。
一鼓作气,再读。一个问题却隐隐浮上水面:作者写了这四棵柏树,又似乎信笔联系了那么些人,那么作者到底要表达一种什么样的思想内容呢?模模糊糊的,一些似有若无的东西在脑海中飘,却抓不住。
只好进一步潜下心来读。一遍一遍,那感觉像是从一个伸手不见五指的山洞里走出来,慢慢有了一种豁然开朗的感觉:原来,写柏树也罢,联系到历史上那么多的名人也罢,作者只是要告诉我们,大自然与人类是息息相关的,呈现的是一种天人合一的境界,人与自然的最高境界,那就是和谐。什么“人定胜天”,什么“愚公移山”,那不过是庸人自扰之而已。
基于自己的阅读体验,关于上课的思路也就在脑海中逐渐形成:以读为主,以把作者的思想渗透到学生的思维中为目的。于是,安排了四步教学环节:初读,扫清字词障碍,认识字就可以。再读,读懂文段的字面意思,估计学生可能会提出一些问题,所以设计一个自由质疑的环节。三读,理解欣赏深度质疑。理解就是通过读,读出自己对全文或某段或某句的思考看法,引导学生接近文本的思想主旨;欣赏,主要从语言、思路、写作技巧等方面去赏析,让学生学会享受文学艺术的美;质疑,在第二遍读的时候,学生读懂的仅仅是字面意思,如果再深一层的读下去,学生们会发现有一些东西并没有读懂,而这些东西才是真正引领我们理解文章主旨的钥匙;四读,在前三个环节初步理解文章的基础上,结合自己的个人体验,选取自己最欣赏的段落,大声的朗读,在朗读美读中去体会、渗透,以达到把文中的世界观价值观真正落实到学生心中的目的。但是,四十五分钟,要把这篇文章读到这种程度,我估计是有难度的,所以只能是准备到这个环节,然后根据学生的接受情况适时地调整。
一读,轻松完成。
二读,黑板上写满了各种各样的问题,从词语到句子,五花八门。于是就解释,同时穿插了一些文中出现的主要人物的介绍,如李清照,如郑板桥,我想,了解了这些人物的经历和思想,可以帮助他们理解课文。虽然该环节以老师讲为主,但是学生听得非常认真,也许因为这些疑问是他们自己提出来的缘故吧!
三读,学生在欣赏的时候主要从语言的角度尤其是修辞的角度去说,说明怎样欣赏文章还是一个薄弱环节,我应该引导他们从思路、语言、写作技巧,还有思想内容等方面去欣赏。考虑到时间,考虑到课堂的完整性,就没说。(如果是平时上课,肯定就说了,教学,教什么?就是教学生不会的啊!却依旧逃不出这个世俗的羁绊,唉!)但学生所提出的问题还是让我震撼,有好几个问题,我在读的时候都没有考虑过,这说明他们确实是动脑筋去读了。我想,只要孩子们用心去读了,这就是成功。像这样需要用心灵去感悟的文章,我们还求什么呢?阅读是什么,阅读是读者与作者的心灵碰撞,疑问就是碰撞的火花,只有火花灿烂才能够照亮黯然的心灵。
意料之内的,第四个环节没有进行,就下课了。
心中没有太大的遗憾,因为,毕竟,学生在这四十五分钟内读了思考了有收获了。
结果却挺惨,好像是三等奖(所有参赛者都有奖,除了一等奖和二等奖,剩下的都是三等奖)但或者也许是二等奖,我并不确知,也不太关心。据内部人士透漏,该课堂存在这样几个问题:
1、         第四个环节没进行,没有完成预定的教学任务,因而教学环节不完整。(不知怎么就想起了给孩子喂饭,不管孩子能吃多少,只要做了就得都喂上,至于他们能不能吃得下,吃得下能不能消化,那就是另一回事了,反正喂上了,也就完成任务了,完成任务了也就完美了。至于说消化不良或者是拉肚子,那就另当别论了。)这是该堂课致命的缺陷。
2、         教师穿插的人物介绍包括诗词故事,使得课堂节外生枝,既浪费了时间,又使课堂教学不规范。(我还以为这些内容能够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开阔知识面呢!哈哈)
还有,等等,等等,不一而足。
突然就发现了一个问题,所有这些问题,都是围绕着老师围绕着课堂本身的规范完美去说的,没有一个字提到课堂的主人:学生,学生的实际,学生的获得。我们天天说,学为主体,教为主导,难道,公开课就可以例外吗?不理解。
不由想起前几年,不知谁发明了一种教学模式(对这个词,不知为什么,有一种本能的反感,文无定法,教怎么会有定法呢?真是滑稽):课前首先出示教学目标,很显然,这就是说给评委听的。各环节完成了,那叫课堂教学达标了,完不成,那就是失败课。于是,很多课就上得囫囵吞枣,看起来却如行云流水,环环相扣,像鲁迅先生的《雪》这样难懂的课文,竟然有老师能够上到让学生仿照鲁迅的笔法写文章,天啊,这篇文章我第一次教,是看了四遍依然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的,然后看教参,然后看教案,然后看当时的时代背景,然后反复读课文,才模模糊糊懂了一些意思,我真是崇拜那些老师,他们是怎么在短短的45分钟之内,就能够让学生去仿鲁迅这样的人物的文字的。这真是应了那一名言:没有做不到的,只有想不到的。
公开课,到底是给谁上的?评委?那学生算什么?道具?木偶?唉,感觉真是老了,很多问题都理解不了了。
12#
 楼主| 发表于 2012-7-29 22:21:35 | 只看该作者
奇怪的语文老师

□ 纪现梅


   老纪也是语文老师,可是老纪依然觉得,在诸多科任老师中,语文老师实在是一个很奇怪的存在。
不信?且听老纪一一道来。
让我们先看看其他科的老师是怎么上课的。
数学。首先,讲例题,例题者,顾名思义,就是先做个例子。数学老师把题目板书在黑板上,一步一步告诉学生怎么做。然后呢,把题目抛给学生,让他们照着老师刚才的方法去做。
英语。学习内容无非是两大部分:单词和语法。前者很简单,就是老师领着读,有了一定的积累之后,就学音标,然后自己学着读。后者呢,老师先把几种句型讲明白,做例句,然后学生们照着做。
理化,基本也是两大部分:做题和实验。前者和数学老师差不多,讲例题,然后让学生做;后者呢,老师先在讲台上示范,如何如何,怎样怎样,学生瞪着眼睛瞧明白了,然后再自己动手去做。
史地生,这三科识记的东西多一些,然后是做一些分析题,老师常做的就是以具体的题目为例归纳几种题型,然后一一分析每一类题的基本做法。
体育。学跳高,很简单,众生睽睽之下,老师先跳一个看看,讲解要领,然后学生照着葫芦去画瓢。跳远铅球高低杠,篮球排球乒乓球,等等,等等,大同小异。
美术。今天要画牡丹吗?很好,老师先画一朵让大伙瞧瞧。
音乐。学唱歌吗?在孩子们没有学会简谱之前,那是要一句一句领着唱的。学乐器吗?那更是要先示范然后再手把手的教的。
老纪罗嗦了这么多,我想,聪明的同志应该能够看出来了,这些老师的共同特点就是在教学生的时候,首先自己做示范,然后呢,学生照着老师的样子去描猫画狗。
而我们的语文老师却不一样了。
凡是教过语文的老师都知道,语文的教学,无非是两大部分,阅读和写作。
先说阅读,常见的课堂场景是,师生共同打开一篇文章,老师呢,把一些所谓的阅读理解题写在黑板上,学生呢,则被要求带着这些问题去读书,然后一一解答,解对了,很好,皆大欢喜,解不对,老师就会恨铁不成钢:笨死了,这么简单的问题都不会。我不知道,如果授课的语文老师不看教参不看教案,那些稀奇古怪的问题他自己又能做出多少。我不知道别的语文老师怎样,反正每次的考试题,期中也罢,期末也罢,中考也罢,高考也罢,如果没有标准答案,我是绝对不会给学生讲的,原因很简单:我不会,即使我会,做的答案也会和标准答案有着十万八千里的距离,所以,我会告诉他们说:“嗯,这些问题嘛,很简单,自己回去看看就行了。”然后孩子们就怀着对老师的敬畏和自己一肚子的茫然自己回去看了。
在这一过程中,我们可以看出来了,在阅读教学中,语文老师扮演的不是示范者的形象,而是评判者的形象。语文老师从不会像其他科的老师那样,怎样阅读?好,我先做个样子,你们看着。没有,只有手中拿着标准答案像标尺那样去衡量学生思考的结果,进而指手画脚的加以评判。
试问,语文老师自己,知道怎样阅读吗?
关于这个问题,我不知道别的语文老师有何高见,但我想,要解决它,首先,语文老师自己先得读,不说别的,至少教学大纲规定的学生必读书目,老师都得先读吧?不然的话,那指导又能从何谈起?岂不是空手道吗?可是,我们的语文老师,读了吗?我曾经在我们学校的小范围内做了一个随机调查,调查结果不能说是全军覆没,但也绝对让人黯然神伤。
很久了,我们说那个一桶水一杯水的比喻,可是,就读书而言,我们的语文老师却是在用一个干涸的水桶来浇花的。
“我们哪有时间读书啊!”有好多老师这样抱怨。好,看看我们的语文老师都在干什么。
写教案,一周五个,书写要工整,内容要详细;批作文,大作文和小作文间周,要有眉批,最后的总批指导要定向,有可实践性。关于批改作文,我曾经做过一个简单的计算,正常情况下,一个语文老师需要教两个班,按每班65人计算,共130人,也就是说,一个语文老师一周要批130份作文,按每篇作文600字算,则需阅读78000字。而这种阅读并非是我们平常进行的那种纯粹阅读,在阅读的过程中,要发现错别字、病句,要分析其结构安排是否合理、思路是否清晰、主题是否鲜明、详略是否得当、语句是否流畅,文章有哪些缺点,如何去修改,又有哪些优点,如何去肯定,等等,等等,然后,在全方位把握的基础上,写出中肯的批语,既要点出文章存在的问题,又不能打击他们的写作积极性,还得给出一个合适的分数,如此一步一步,如履薄冰得做下来,一篇文章,怎么也得10分钟吧。那么,130篇文章就得1300分钟,21个小时,将近3个工作日,一周5个工作日,光是批作文,就得耗掉三个工作日。除此之外,老师还要听课、开展各种各样的教研活动以及时不时的五花八门的会议。
没时间,语文老师真的是没时间,他们并没有夸张。
那怎么办?
老纪教了十年语文了,却一直都没有体会到,写那一沓一沓的教案除了交到教导处最后卖废纸,还有什么其他更重要的作用;语文老师吭哧吭哧的批那一摞一摞的作文,学生的作文水平究竟提高了多少?也许老纪的话有些偏激,但作为一个一直混迹于教学第一线的语文老师,老纪真的没有体会到这些东西对教学起了什么作用,除了年终综合考评的时候每个人的后面都有一个阿拉伯数字之外。
那么,不写行不行?不行,因为,领导要检查,职称评定要用它。
于是乎,就形成了这样一个奇怪的现象:要进行阅读教学指导的语文老师很忙,忙到没有时间读书,于是,不读书的语文老师却在一本正经的指导孩子们读书,正如一个不游泳的教练指导别人游泳一样,既滑天下之大稽又理所当然。
以上说的是阅读,现在我们再来说说写作,似乎,它和阅读教学也有异曲同工之妙。
就让我们看一下我们的写作课吧,一般来说它分为两种课型:作文课和作文讲评课。
看看我们的作文课:语文老师大笔一挥在黑板上写上作文题,然后提出写作要求,比如主题要鲜明,比如语言要生动,比如构思要精巧,等等,等等,条分缕析,也许能够工工整整的写满半黑板,然后大手一挥,宣布:写吧,当堂完成。于是,学生或抓耳挠腮,或冥思苦想,或东张西望,企图找到一根救命的稻草。老师呢,则双手后背,迈着方步,走在走廊里,做监工状。
然后是作文讲评课,在这样的课堂上,语文老师要么就是贩卖各种写作知识,要么就是开宣判大会,对学生绞尽脑汁写出的文章,说三道四,指手画脚。老纪一直都觉得,中国的学生真是世界上最好的学生,在这种时候,怎么就没有一个学生站出来说:老师,您说我的文章这也不好,那也不好,那您写一篇我看看,好吗?也好让我有个参照。我不知道,如果真有学生这样说的话,我们语文老师该怎样应付。
看到这里,您不认为语文老师真的很奇怪吗?自己不写文章,却对别人写出的文章指手画脚。
老纪一直都认为,作文教学要有实效,语文教师必须深入写作过程,现身说法,提供一些建设性的切实可行的建议,和学生们一起享受写作的苦与乐,而不仅仅是出个题目,打个分数,写个批语,无关痛痒的。在写作教学中,语文老师不应该是监督者,也不应是评判者,而应该是先行者。只有这样,其指导才可能是感性的切实的有效地。
真的很希望,各级领导能够把语文老师从写教案批作文的无效劳动中解放出来,读一点书,写一点文章,让语文老师不再奇怪。
13#
 楼主| 发表于 2012-7-29 22:23:51 | 只看该作者
我为什么要当老师
□ 纪现梅
“妈,你为什么要当老师?”正撅着屁股趴在地板上吭哧吭哧弹瓷球的儿子冷不丁冒出这样一个问题。
不禁一怔!
我为什么要当老师?好象从来没想过这个问题。
思忖,良久,努力挖掘那历史和思想渊源。
上高中的时候,脑袋笨,成绩也就平平,师范类的院校相对而言取分低一些,别无选择就填了一个又一个师范,从第一个志愿到最后一个志愿,清一色。没想过蜡烛渡船之类的意象,脑海里也没为自己是否把一生奉献给教育事业而进行激烈的思想斗争。然后就好不容易可怜巴巴的的考了个小师专。从紧张的高中进入宽松的师专,时间一下子就富裕起来。人家漂亮女孩都有男孩追,花枝招展成双结对幸福得直冒泡泡;人家有才华的女孩,能歌善舞出口成章,那日子也是精彩得一塌糊涂。自己呢,一张波澜不惊的脸,一个充分证明“凡是浓缩的都是精品”这一真理的身材,按说好象应该自觉自动的自绝于人民,但是考虑到父母把自己一把屎一把尿的拉扯大也不容易,只好腆着脸走在嘈杂的人缝里,每天睡睡懒觉,发发呆,讨厌那古板乏味得让人嗜睡的历史,就常常逃课,优哉游哉的在学校那浩如烟海的图书室里晃悠,这一晃就是两年。毕业后,顺理成章的就当了老师。
于是,每天抱着本书,上上课,写写教案,月底发个三毛两毛的钱,对于生来即胸无大志的我来说,似乎也不错。
日子就这样糊哩糊涂的往前淌,好象一眨眼的工夫,就到了三十多岁。同学聚会,掐指回顾自己十多年的光辉业绩,教过的学生一拨一拨风流云散,唯逢年过节或寒暑假,有学生电话问候或三五成群的结伴来访,心中就颇有些温暖。但在这个物欲横流的社会里,这实在是太虚,而且颇让人感觉老大不小的自己太也天真幼稚不合时宜,那么剩下来的还有什么呢?看的见摸的着,也就只有一个七岁的儿子了。只好感叹老大无成,遂自称老纪。
老纪芳龄,三十有四。有人说,三十岁女人的年龄总有一种含蓄的美,犹抱琵琶半遮面,欲说还休,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老纪呢,并不跟别人装糊涂,她只跟自己装糊涂,装糊涂的一大独门绝技,就是忘掉自己的生日,可是三糊涂两糊涂,竟就真的记不的自己的生辰八字了。
秋日的午后,明澈的阳光洒落一室,暖暖的。懒洋洋的趴在办公桌上,懒得说,懒得动。不知为什么,最近总是感觉有些累,莫名的,恍惚的。可是,下午还有两节课呢,不可以脱逃的。预备铃刚刚响过,就有学生探头探脑的过来窥视我的行踪了,心中有些烦,还没上课呢!
一直捱到上课铃响,才有一步没一步的向教室挪去。
“老师,生日快乐!”一推门,全体同学起立,高喊,然后,就有各种各样五颜六色晶光闪亮的小纸片天女散花般从头顶洒落。
懵懵懂懂糊里糊涂晕晕乎乎傻兮兮的站在讲台上,老纪半天没有回过神来。
“老师,祝你生日快乐!”语文课代表,那个漂亮可人的小女孩,手里捧着一个精致的礼品盒,快步走上讲台。
原来,今天是老纪的生日啊!我竟忘了。
捧着那份包装精美的礼品,呆呆的,我不知道该说什么,该做什么,只是觉的那曾经弥漫我全身的懒散、疲累全都烟消云散了。
“老师,打开看看吧!”那一张张红扑扑的小脸,热切的看着我。
小心翼翼的,解开那美丽的扎成蝴蝶结样子的缎带,小心翼翼的,撕开那闪烁着蓝莹莹的小星星的包装纸。
一个咖啡色的典雅的笔筒,出现在眼前。
“同学们,我、、、、、、我不知道、、、、、、该说什么、、、、、、”咦,一向口若悬河滔滔不绝的老纪今天怎么结巴起来了?怪哉!
孩子们带着善意的嘲笑看着老纪从未有过的手足无措的样子。
“老师,你回头看!”
一个用粉红色气球粘成的一个大大的心字挂在黑板上。
“老师,这四十八个气球,代表着我们四十八颗真诚的心,老师,我们爱您,祝愿您永远年轻!”
是谁在说话?老纪怎么有一种飘在云端的感觉?那张生日贺卡怎么那么大?密密麻麻的全都是字吗?不能看了,不能看了,都那么大年纪了,要是再在讲台上哭的眼泪一把鼻涕一行的,那就丢人丢大发了!
回家,忍不住炫耀。
“都那么大人了,怎么还跟个孩子似的。”一家之主满脸不可思议的的看着我。
“就你的学生好,以后你就跟他们过好了。”儿子小鼻子一筋,醋醋的说。
唉,碰了两鼻子灰,只好乖乖的夹起得意的尾巴,老老实实的去给两位男士做饭。
入夜,待家人酣然进入梦乡,悄悄拿出那张巨大的贺卡细细品味,自我陶醉。
老师,我们永远喜欢您,盼着您工作顺心,青春永驻,像小孩子一样活泼开心。——于讯
是那个总是安安静静的有着诗人忧郁气质的乖女孩。
老师生日快乐,越来越年轻,越来越开心,越来越漂亮,越来越好,愿您有一瓶青春不老药,让青春永驻。——董宣同。是那个笑起来有着月牙一样可爱的眼睛的男孩子。
世界上一个不起眼的小男孩,给世界上不起眼但却是那个小男孩心中最崇敬的老师,送上最真心的祝福:生日快乐。——王维斌。一个总是翘着一颗俏皮的小虎牙的男孩。
老师,我想让您,每一年,每一日,每一时,每一分,每一秒,都快乐,都开心。——徐鲁青。呵,这个小丫头,也太贪心了吧!
老师,不要常把“老”字挂在嘴边,现在它对您而言——太遥远。——文晓静。这个假小子,总是调皮又捣蛋。
老师,当您难过时,当您不开心时,别忘了,您还有我们呢。——郝芳慧。那个眼睛总是闪烁着灵动色彩的女孩。
不要担心时间飞逝,你离老年还太遥远。——宋苗苗。看到她,不能不想到她那双笑的弯弯的眼睛,还有让人忍俊不禁的风趣和幽默。
祝老师更年轻,更漂亮,更可爱……——徐淑强。老师,您是我们的大姐姐,您永远都是那么年轻,那么漂亮。——班德鹏。呵,这一对活宝,总是那么调皮捣蛋,让人哭笑不得。
抬头看表,已近午夜,却毫无睡意,伫立窗边,看夜色如水,一种隐隐的似乎是幸福的感觉把身心弥漫。
14#
 楼主| 发表于 2012-7-29 22:25:00 | 只看该作者

只恐四十五分钟,载不动许多评



□ 纪现梅



上午听了两节课,一节是胡适的《我的母亲》,讲课的是一位文静秀气的青年女子,举手投足间却颇有些洒脱的气息。一节是张海迪写的《老奶奶》,讲课者是一位敦实的男子,醇厚的嗓音颇为煽情。讲课前是有一位领导模样的人做过介绍的,却不记得他们的尊姓大名。
老规矩,听完课是要评课的,于是实验中学那略有些阴暗的会议室里就慷慨激昂激昂慷慨百家争鸣百花齐放起来。
老纪是无名小辈,遂正襟危坐,洗耳恭听。愚笨如我,慢慢的,竟也听出了些道道:评者皆用一表示转折关系的复句来表达自己的真知灼见。先是充分肯定大肆褒扬,比如教态自然,比如教学思路清晰,比如双边活动充分,等等,等等,条分缕析,头头是道。然后,用“但是”一转,于是,所有的中国人就都心领神会:这才是重点。我们所开过的大大小小的会议,领导人的讲话不都是这个逻辑吗?
不由为自己的聪明沾沾自喜起来,却也没耽误那些“诚挚的批评”如洪水一样涌入两只可怜的耳朵。
“我觉得在分析课文的时候,应该先组织学生讨论,这样更有利于跳动学生的积极性。”我坐在最后排,看不到讲话者的脑袋,只听到一个浑厚的男中音这样建议。
“老师在阅读方法上,指导应该再具体些,以让学生有章可循。”是一个甜甜的女中音,想想这肯定是一个漂亮的女孩子。
“我觉得老师的范读还不够,应该用各种方式来读,普通话的,方言的。”为证明自己建议的必要,此人即兴范读了一部分,动情动性,于是掌声雷动。
悄悄环顾四周,发现,大家都很投入:包括点评者,他们是知无不言言无不尽做谆谆教诲状;包括被点评者,他们是频频点头奋笔疾书做谦虚谨慎状;包括听众,他们是全神贯注贯注全神做若有所思状;包括讨论主持人,他们是双目灼灼满面红光做踌躇满志状。
不由感慨,语文界,真是热闹!
其实,语文界之热闹,我们并非始作俑者,当然,我们也不会是终结者。从工具性到人文性的论争,旷日持久;从创建各种各样的模式到打碎各种各样的模式,日新月异;从老师的滔滔不绝一泻千里到明文规定老师的讲最多不能超过五分钟,朝秦暮楚。总而言之,言而总之,怎一个热闹了得!但遗憾的是,语文教学的“少慢差费”却也是其他任何学科所难望其项背的。
透过这些纷繁复杂的热闹,作为一线教师的老纪,却记起了陈日亮老师的一段话:四十五分钟的一节课,五六十平米的一间教室,六七十个学生的一个群体,在这种特定的环境下,我们教师能进行多少“自主探究”的活动?能组织多少像模像样的合作式地学习讨论?那么多学生,能够每一个都加入“对话”的行列吗?在国外,班生数在三十个以内方适于语言教学,在小学,人数还要减半,这样,教师也容易调动起全体学生的学习激情。评课者可以居高临下高屋建瓴的指导说“你们应该做什么,怎么做”,可是,站在讲台上的老师呢,却只能考虑“只能做什么,怎么做”。
是啊,课堂四十五分钟,确乎是载不动这许多评的。
就拿今天的两节课为例,课上基本上都没有给学生自渎的时间。据老师说,这一环节是放在课下预习里了。呜呼,语文学习语言学习的核心是什么?是读。而我们的语文老师却把这一核心放在了课下。难道我们的语文老师不知道阅读之于语言学习的重要性吗?非也,非不知也,亦非不为也,乃不能也!如果一堂课大多时间是让学生自我阅读自我感悟,老师却只是优哉游哉的晃来晃去,那你让那些评委专家听众听什么呢?毫不夸张地说,课后,你会淹死在他们点评的唾沫海洋中:这样的课,老师的指导性体现在哪里?老师不讲,学生自己怎么会懂,要是这样的可以话,那还要语文老师干什么,回家看孩子好了——
于是,我们的语文老师只好偃旗息鼓诚惶诚恐改弦易辙大讲而特讲,直讲到把学生的读挤到四十五分钟之外去!否则,讲课比赛就拿不到名次,拿不到名次就进不了职称,进不了职称就涨不上工资,涨不上工资老婆孩子就会只拿白色的眼珠看你,直看得你两眼发黑双腿发软愧疚万分。罢了罢了,那就讲吧,又不是不会,讲到评委满意,讲到专家点头,讲到那些听众颔首称赞,于是乎,皆大欢喜,团团圆圆,何乐而不为呢?
孰不知,在这个过程中,除了老师,还有一个更可怜的脚色,那就是学生。大凡一堂公开课,讲课的老师总是要大读特读,读原文,读资料,在充分占有各种资料的基础上,他自然也就感悟到很多。而学生呢,仅读了一遍,甚或老师为了“节省”时间连读一遍的时间都没有给足。但是呢,现在,却要求学生跟着老师的水平去理解品味赏析。可怜的孩子,这与让一个从未跨过栏的人与刘翔比赛跨栏有什么区别?况且,人家比赛还不要求这个人赶上刘翔的水平,而我们却要求这些孩子与老师亦步亦趋,想想他们跟头露水气喘吁吁的狼狈样子,呜呼,老纪无话可说。
茅盾曾经指导过两种阅读方法:“一边读,一边回想他所经验过的相似的生活,或者一边读,一边到现实的生活中看。”从他的话中,我们可以看出,无论什么方法,自主阅读皆为基础。没有了学生充分的自读,一切就都无从谈起。换言之,没有学生自主阅读的语文课只能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的空中楼阁,那些所谓的点评也就更是建立在子虚之上的乌有先生了。
所以,现在,我恳求那些总是擅长对语文课堂教学指手画脚评头论足的大人老爷们,饶了语文老师,放语文一条生路吧。语文的学习,就是语言的学习,在语文课上,只要学生读了,悟了,足矣。课堂四十五分钟,真的载不了这许多评!
15#
 楼主| 发表于 2012-7-29 22:26:50 | 只看该作者
老纪也能做报告了

□ 纪现梅

据说,一年一度的重点课题有好多,但是需要在全体课题组成员面前做开题报告的,只有两个。
“纪老师,你的那个算一个。”局领导如是说。
没有受宠若惊感激涕零激动的找不着北,因为,年纪大了,也修炼了一些似乎是叫做内涵的什么东西,远非十八二十三时候的一惊一乍,于是便故做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看庭前花开花落的深沉状。当然,还是得乖乖的去准备,咱得对得住领导的厚爱!
听过很多次开题报告,枯燥,乏味,味同嚼蜡。
老纪不想这样做,老纪只想说自己想说的话,老纪觉得,说自己不想说甚至自己也不懂的话是一件极痛苦的事情。
有些时候,人的嘴巴是不受大脑支配的,所以,本来没打算说的好像对于领导影响不好的鸡毛蒜皮也被我顺嘴溜了出来,事后,我是做了深刻忏悔的,虽然已经于事无补了,但是,请领导相信我的虔诚天地良心!
“纪老师,回头,你到我们学校给我们老师做做报告吧!”做完报告,口很渴,拼命喝水,一如刚刚走出沙漠的骆驼,一个极帅气的小伙子走过来说。
做报告?天啊,您别吓唬我好不好?老纪从小胆子就小!
“是真的,如果您同意的话,回去之后我请示一下领导,再跟您联系!”这个大概应该是个领导的帅哥极认真的说。
当然愿意!做报告?在老纪心目中,那可都是大教授大学者做的事情,老纪也能做报告?不知别人怎么想,反正老纪自己是怀疑的。但是,看看天空中挂着的红红的太阳,应该是真的。
于是交换手机信箱等等联系方式。
“老纪,你是教育专家啊,学生遇到你是幸福了!”旁边抱着茶杯优哉游哉喝水的王局慢条斯理的说。
教育专家,天啊,不可以这样当面骂人的啊!
又有几个学校的不知是领导还是老师的老师过来邀请。
天啊?老纪就这么火了?有些飘。一会,会不会有人过来找我签名啊?嗯,告诉同事,一会如有粉丝过来,光拦女的,男的不要拦,还有,当务之急,我得回家练字去,最起码,先把老纪这两个字练到炉火纯青,人家赵本山家里那只下蛋的公鸡不都在极认真的练签名吗?
跟领导炫耀自己的魅力。
“人家邀请,你怎么说的?”领导极沉稳。
“我答应了啊!”老纪怎么显得没心没肺啊!
“你就没拿拿架子?”领导看着我,一脸的不可救药!
“没有啊,这个还要拿架子吗?那要是他们不请我了,怎么办?”老纪一脸的担忧。
领导不说话,一脸的哀其不幸,怒其不争!
下着大雨,那个校长(现在我知道了,人家是一个年轻有为的校长)开着车来接我。屁颠屁颠的下了楼,屁颠屁颠的跟着人家走了!
人家的学校很漂亮,领导很年轻,是那种很想干点事情也能干点事情不装比的校长,老纪有个谬论:当你觉得你是校长的时候,你已经不是校长了,当你觉得你不是校长的时候,你才真的是校长。老纪知道,这话很深奥,一般人理解不了的。
竟然真的像模像样的坐在台上,校长把我吹了一大通,我自己把自己谦虚了一小把,然后像模像样的对着一大群的老师做了不像模像样的报告!
感谢朴实善良的老师们,他们给了老纪足够的面子,没有在会场内进进出出,没有窃窃私语,没有玩手机游戏,也没有,中途退出,要知道,老纪在开会的时候,可是会这样的啊!人说,做了恶事,是要遭报应的,老纪却没有,主啊,感谢你的荫庇!
吃了饭,送我回家,竟然,还有礼品,呵呵,做报告真好,怪不得人家都喜欢作报告呢。
“珂儿快来,快来看你妈巡回演出挣得纪念品。”家属大呼小叫,一脸的皮笑肉不笑。
“是巡回演出又怎样?你去演个我看看!”老纪是有些飘,但还是能够听得出好赖话,便有些气急败坏。
“俺没说什么啊,俺就是高兴,是崇拜,要不,你给俺们爷俩签个名?”那一脸的虔诚让我想把正在吃的西瓜摔上去,气死老纪了,嫉妒,纯粹是嫉妒,是吃不着葡萄说葡萄酸,是居心叵测打击报复,哼,老纪高姿态,老纪不理你们,老纪是谁?一般人吗?老纪是可以做报告的人!
16#
 楼主| 发表于 2012-7-29 22:32:17 | 只看该作者
老纪今年三十八

纪现梅(山东)

   是七个孩子,每人凑了十多块钱,买了一个88元钱的蛋糕(寓意发发),来给老纪过生日,38岁生日。

是以前教的孩子,一年前,老纪为了更好的工作条件,教他们到初二的时候,义无反顾地遗弃了他们,到了另一所学校。一年后,他们依然记的老纪的生日,然后诚心诚意地来给她过生日。
这,就是成年人与孩子的区别。
或许,这也正是我愿意和孩子在一起的原因——用貌似的真诚换取孩子的纯真。
男孩子长高了,女孩子更有了女孩子的味道,小小房间,满满当当,笑语喧哗。
老规矩,一人一个菜,来者有份。
于是,加上儿子和老纪,共9人,浩浩荡荡,风风火火闯超市——买菜。
有人不知如何拣菜,有人不确定做什么菜,指手画脚,吵吵嚷嚷,引来周围人的侧目,老纪只作壁上观。
终于买好了——红的绿的,圆的扁的,大包小包。
出钱不出力,出力不出钱,老纪买单,自然可以优哉游哉如老母鸡领着一群肩扛手提的小鸡仔,尽管他们怨声载道。
找出了所有的菜刀,所有的菜板,所有的盆盆罐罐、铲子、勺子,还有油盐酱醋。
洗豆芽的喊着那些皮儿漂不出来,刮土豆皮的抱怨刀子太钝,土豆丝在三个人的共同努力下,终于切成了长短不一粗细各异的土豆棒。那肉切的就跟接力赛似的,前赴后继,让人怀疑我们家的菜刀真的跟八十老太的牙差不了多少。
第一个菜出锅了,是儿子的炒鸡蛋。
刷锅,开火,锅热,放油,关火——儿子怕油崩在脸上。看他慢条斯理有条不紊,周围的人却崩溃了,不一会功夫便被请出了厨房。在两位女士的共同努力下,鸡蛋出锅了,黄澄澄,油汪汪。
“我来尝尝。”儿子下了两双半。
“啊——”儿子做龇牙咧嘴状,一个箭步窜出餐厅,直奔客厅,猛喝水!
“没放多少盐啊!”汲广莉拈起一块,慢慢咂摸,皱眉,“不咸啊,好像没盐味呢。”
一个说咸死了,一个说没盐味, 于是,鹬和蚌便争起来,只是没有渔翁出现——那盘鸡蛋再没有人置喙。
削西红柿皮儿,完全不着边际。捣蒜,像是给蒜挠痒痒。这,说的是班头解美强,于是,他被外派,出去打酱油——一瓶子酱油都被李兴帅用完了!
对于身高一米八的大厨李兴帅而言,那个油烟机确实有点矮,于是屡屡传出声嘶力竭的哎呦声。
油烟机呼呼转着,铁锅刺啦刺啦响着,高的矮的胖的瘦的孩子,里外穿梭,摩肩接踵,一时间,老纪家的厨房成了世界上人口密度最大的地方。
终于,万事俱备,各样的菜,漂亮精致的蛋糕,满满地摆上桌子,而且,不缺什么东风。
老纪是庄户人,庄户人不兴过什么生日,也从来都没有想过买个蛋糕什么的(除了给孩子过,除了给老人上寿),所以,也不懂得许愿吹灯拔蜡那一套,所以,今天,算是过了一个很洋气的生日了!
而且,11岁的儿子也帮我订了蛋糕,还给老纪买了礼物,一个篮子样的小包,精致极了!只是,我不知道,这个包是用来干嘛的。
“老纪,你怎么买了个化妆包,你又不化妆。”今早,同学徐过来,大惊小怪。
原来,这是化妆包啊!
但依旧很有些幸福的感觉了!
吃的很饱,说的很多,菜很辣(所有的菜里都加了胡椒),话很热。
没有酒,但还是薰然了。
17#
 楼主| 发表于 2012-7-29 22:33:29 | 只看该作者
“不动声色”下的“波涛汹涌”
         ——听郭初阳讲《沉重的时刻》

                 (发表于《江苏教育研究》)

□ 纪现梅


郭初阳老师讲的《沉重时刻》,我所看的,只是网上视频,并非现场所听。时为午夜时分,看完后,便一遍一遍地读里尔克的这首诗,继而陷入沉重的惘然之中。
忝为语文老师,迄今已十又五年,所听过的课,自然不在少数,有名师的,也有非名师的,但是,能够让我忘记是在听课,而随着老师全然进入文字的,却实在了了,郭初阳的这课,算是一堂。
所以,便想说一说。
如果让我用一句话来概括这堂课的话,我会说,这是一堂“不动声色”下的“波涛汹涌”的课,不动声色说的是老师,波涛汹涌指的是学生。,正是他的“不动声色”,促成了学生努力地、自由地思考,从而带领学生们进入了真正的思考状态,而不是伪思考。
我觉的,如果用“不动声色”来形容郭老师的教态,那最是恰当不过了。学生最是敏感和善于察言观色了,他们往往可以从老师一个简单的动作、一个微妙的表情,甚至一个稍有变化的语调,感受到老师的意图。于是,便有很多的老师,为了达到领着学生到达自己想要他到达的“思想高峰”的目的,不惜采用各种手段,或音乐,或图片,自己本人更是激情四射、热情洋溢,在不明确说明自己方向的前提下,让学生乖乖地不知不觉地自动“上钩”,从而实现了隐性的主题先导。在这个过程中,看似是老师一直在启发引导,引导孩子去思考,实质上,老师的方向是极其明确的,学生的思想已经被用各种方式绑架,从而失却了思考的自由,确定了方向的奔跑是不存在奔跑的自由的。
郭老师本人的“不动声色”却只能让学生“无所适从”,在“无所适从”之后,主动去探求自己的思考方向。就像是在群山中努力攀爬的孩子,老师并不引导他们上山的路径,那么孩子们只能竭尽全力自己去开辟,到最后,也许并非所有的孩子都能够爬到顶峰,即使爬上顶峰,也极有可能并非是同一个顶峰——有高的,有低的。但是,无论他们自己爬到哪儿,最重要的是,他们去探索了,去努力了,这一点,才是最重要的。
课堂的第一个环节——读:不动声色地读。没有老师的范读,没有具体的朗读要求,只是简单地轮读、齐读、默读,直至达到最后的成诵。在这看似平静地读中,我想,学生是不平静地——在没有明确的引导、提示下,他们需要很努力地去寻求自己的理解方向——对于自己不理解的内容,每个人都会不由自主地试图去弄明白,就像一个走进迷宫中的人,没有人要求他走出去,但他一定会努力寻找突围的方向,这是本能。只有在自己主动地努力思考之下,学生才能够真正进入文字中去。教育界常说的一句话是:学生为主体,老师为主导,实在荒谬之至——老师都主导完了,学生又何来主体之说?
在多种形式的朗读直至成诵以后,郭老师的课堂进入下一个环节:解读。他的要求是在自由读的过程中,写下自己不理解的的问题、独特的发现,或者核心的词汇,总之一切自己觉的值得探讨的问题。这样,因为没有具体的方向性要求,所以,就把阅读的主动权全部还给了学生。我们常常说个性化解读个性化解读,但是,前提是,我们必须给学生自由的解读空间。就像一群小鸟,只有给它们广阔的天空,它们才能够自由地飞翔,否则,只能是被绳索牵着散步的狗,无论怎样都走不出绳子的长度。所以,也正是因为郭老师给了他们自由思考的空间,才有了他们后面精彩的解读。比如,关于诗中“哭、走、笑、死”四个动词的解读。一个小组说,这四个动词都是非常极端的,“哭”表达的是人的一种情绪的宣泄,“笑”是在夜里笑,一个人在夜里笑,那肯定也是疯狂的、不正常的,“走”,一个人在路上走,肯定是孤独的,“死”就不用说了。同样是这四个词,另一个组却给出了完全不同的阐释:这四个词表达的是很平常的事情,就是从出生到死亡的一个人的一生,所以,这是一首关于生命的诗歌。不仅仅是这一个内容,包括关于“我、谁”的问题,学生给出的解读也都是完全不一样的。学生何以会如此,那是因为,他们从老师那里找不到“正确答案的依据”,他们只有自力更生,而且老师“老好人”的样子也可以让他们放心地“天马行空”而不担心被“毙掉”。正是这种看似简单的不动声色,给了他们自由,也给了他们勇气。家马只要脱掉了被桎梏的笼头,就会迅速回归成野马!只有让思想的野马任意驰骋,他们才会自己发现最美丽最肥沃的草原。也许,很多老师对于最后郭老师没有把课进行完存有遗憾,其实,我也很想听听那些学生关于“无缘无故”会有怎样精彩的解读,但是,那又怎样呢?只要孩子们思考了,真正用自己的脑袋思考了,这就足够了!
说到这个解读,我又忍不住想说说郭老师选的这个文本。我想,郭老师选这首诗并不是偶然的。里尔克的这首诗,应该算是一首真正的诗。什么是真正的诗?我认为,真正的诗,是有着无限张力的,什么是无限张力?就是它有着巨大的想象和阐释空间,而这个空间是开放的、自由的,每个人都可以结合自己的人生体验思想历程给出个性化的解读。所以,学生才能够给出如此精彩的解读。我不认为余光中的《乡愁》也可以如此——诗和诗是不一样的。
但是,我觉的,在郭老师的解读提示中,缺失了一个极重要的内容,那就是联想:由这首诗你联想到了什么,比如哪篇文章或者诗歌,比如你哪一次的人生体验,类似的,或者相关的。我想,这样一来,就更拉近了学生与文字的距离,更有助于他们走入文字,实现读者与作者的对话。同时,也激活了学生自己的生命体验记忆。这样一来,课堂就不仅仅是引领学生进入自由思考的空间,更重要的是引领他们进入了生命成长与提升的空间。而且,所有的阅读,一旦涉及到学生自身的生命体验,就会变得具体、感性、切实。
还有一个内容:自由思考之后,小组讨论,然后,要求每个小组到黑板上写下他们觉的最有价值、最牛的问题。我不知道,每个小组内,孩子们都写下了怎样的内容,但有一点是可以确定的,那就是,肯定存在较大的差异性,那么怎样的内容才是最有价值、最牛的?对学生而言,既然他们写下来了,那肯定是经过自己深思熟虑确实觉的不好理解的,否则,也不会去写,所以,这个没有标准的选择是比较模糊的。况且,除了一些伪问题,所有经过真实思考的真问题,没有有无价值之分。所以,我想,这个环节能不能这样操作:小组内能够解决且能达成共识的就不要写了,然后如果问题还很多的话,那就大家商量一下确定一个多数同学迫切想要解决的问题。课堂时间是有限的,我们不可能在45分钟时间内,解决所有的问题,就像郭老师最后留下了一串没有解决的尾巴不会成为这堂课的败笔一样。但是,我们可以找到最合适的方式。
郭老师让我最佩服的不动声色表现在这样一个环节中。当黑板上写满了学生的问题的时候,郭老师看似很悠闲地坐在了学生的位子上,但是有一点大家应该能注意到,那就是,他的眼睛一直没有离开黑板。我想,这时候,他的脑袋肯定在急速运转思考,因为,他要在短时间内进行归纳,把貌似不同实质一样的问题归结在一起,把五花八门的问题进行梳理,以确定接下来先讨论哪个问题,怎样讨论,才不会眉毛胡子一把抓。而这个过程才是最能够体现老师水平的过程。首先,老师本身需要对诗歌有着极为深刻的理解,这个理解不是说他掌握了多少背景资料,懂得多少诗歌鉴赏的技巧,而是有他自己的理解。,换言之,老师本身必须是一个懂得诗歌能够走进诗歌的人。其次,老师必须有平等的接纳的师生观,能够真正敬畏学生,才可以以欣赏的心态去倾听学生的言说。这一点,郭老师做到了,看似漫不经心,却真的是举重若轻。或者,这些,才是我们老师努力的方向:走入生活,走入书籍,阅读、思考,提升自己的生命质量!
再啰嗦一句,我觉的郭老师在进行一些安排的时候,比如分组、分工的说明上,语言太过繁琐,毕竟都是高中生了嘛,应该一点即明的——这样,我们大家可以有更多的时间听郭老师带着学生进行精彩的解读。
18#
 楼主| 发表于 2012-7-29 22:34:41 | 只看该作者
吊诡的“好词好句”


□ 纪现梅


只要语文老师凑到一起,凑到一起只要说起读书,说起读书只要联系到写作,就会出现一种极其怪异的说法:好词好句。
很多学生都会有个很精致的小本子,小本子上密密麻麻写了好多个词句甚至段落,问之,答曰,此为好词好句本。
什么是好词好句?既然有好词好句,那是否意味着还有坏词坏句?那么,什么是坏词坏句?这个好和坏,是指词语的结构、意义还是品质?
比如“天气”这个词,是好词呢还是坏词?抑或“晴天”是好词而“阴天”是坏词?
晕!
“在我的后园,可以看见墙外有两株树,一株是枣树,还有一株也是枣树。”据说,鲁迅先生这段文字是极经典的文字,这有好多名家非名家的赏析文字为证。既然是经典的文字,自然该是有众多的好词好句组成的,那么我想问一下亲爱的语文老师们,这里面,哪些是好词,哪些是不好不坏的词。
说到这里,老纪很想弱弱地说上一句:咱能不能不把阶级斗争的理论无限扩大化?是不是可以这样说,凡是用的合适的词语都是好词语,即使这个词语是“乌龟王八蛋”,只要你骂的那个人真是“乌龟王八蛋”,那它依然可以是好词好句!
19#
 楼主| 发表于 2012-7-29 22:37:54 | 只看该作者
小飞                  

纪现梅(山东)

                    
                                    
                                       1   


看看表,快上课了,于是匆忙往楼上走去。
“老师。”一个女孩子的声音,回头,“哦,小飞啊,快点啊,该上课了。”我催促着慢吞吞的她。
“老师,我想——”小飞话没说完,眼圈就红了,泪珠扑簌簌掉了下来。
“怎么了,小飞,谁欺负你了?”我慌忙用手抹去她满脸的泪水。
小飞却不说话,只是哽咽,那无声的哭泣显得那么压抑。
“上我办公室吧。”看看楼梯上来来往往的同学和老师,我建议说。
小飞依然不说话,默默地跟着我走。
这是我自己的办公室,不必担心孩子有什么顾虑。
“怎么了,小飞?能跟老师说说吗?”拿过一盒纸巾,轻轻揩掉孩子脸上肆意奔流的泪水,轻轻地问。
“爸爸妈妈要离婚了,我怎么办啊?”我一惊,从来没想到过这样。平常在班里,小飞一直都是一个快乐女孩,她喜欢明星,一个铁杆的追星族,我还因此批评过她呢。
“今天上午回家,房间里,茶几倒了,电视也碎了,爸爸在生气,妈妈也不知去哪儿了。我不敢问,一会,妈妈就打来电话,说她已经在法庭等着了,让爸爸去。爸爸拿了户口本身份证走了,弟弟在屋子里吓得直哭。”小飞的眼泪浸湿了一张张的纸巾。
“爸爸妈妈关系不好吗?”我小心地问。
“他们总是打架,往死里打。”孩子挽起衣袖,“你看,我身上的疤。”一块块青紫的疤痕遍布了小飞的胳膊。
“他们也打你吗?”我惊诧了。
“不,是我拉架的时候,被误打的。”小飞急忙解释。
“爸爸为什么要打妈妈呢?”
“爸爸说妈妈在外面有野男人。”小飞的声音低到几乎听不见。
一个孩子,要承受父母所给的多少灾难啊,那一颗幼小的心怎么能够承受这么多呢!
“他们离婚了,我怎么办?老师,您说,我怎么办?那会我给妈妈打电话,她说她自己都顾不过自己来,怎么有精力管我呢。”泪水无声地滑下来。
“妈妈不要你,你还有爸爸啊,别担心。”我努力想安慰她。
“爸爸不会要我的,”小飞顿了顿,似乎有什么难言之隐,但终于还是说了出来:“我不是爸爸的女儿,我的亲爸爸不要我们母女了,妈妈就带着我来到这里。”小飞的眼神呆呆的。
“那爸爸对你好吗?”我心痛地问。
“刚开始的时候挺好,爸爸总是把什么好吃的都给我吃。可是后来,爸妈开始打架,爸爸就常常打我。每次吃饭,我都得看爸爸的脸色,爸爸要是高兴,我就可以随便夹菜,要是不高兴,我就不敢吃了。有一次,我夹了一块肉,爸爸就用筷子狠狠地敲我的手背,当时手背上就起了两个疙瘩。还有一次,我起床起晚了,爸爸就掀开被子,用皮带抽我。我不哭,就想,不就打一下吗?能有多么疼啊?还能疼死了?没事的。可是,我的眼泪却总是不争气地流下来。爸爸就说我没出息。我想好好上学,我想考上高中,可是我知道,即使我考上高中家里也没有钱供我上的,可是,我还是希望好好考,我想这样以来,他们也许就会好一些,就不再打架了。”
这就是那个活泼可爱的小飞的生活环境吗?我怎么从来都不知道?因为她的追星,我责备她虚荣,可是,也许,这些美丽的明星正是她苦难生活中一点微弱的亮色吧?她幻想着自己的生活能够有一个转机,就像那些明星们的生活一样,会在突然之间大放光明,可是我呢?我都做了些什么?我一本正经地教育她,追星是精神空虚的一种表现,只有素质低下的人才会干这种蠢事。
“老师,你说我该怎么办?我该怎么办啊?”小飞使劲攥着我的手,声泪俱下。
我的眼泪夺眶而出。我知道,我是老师,我不该哭,我应该告诉孩子应该怎么做,可是,我能说什么呢?我又能做什么呢?在如此残酷的现实面前,一切的说教都显得那么苍白无力。
该上课了,默默的,我陪着她到了教室。这节是我的课,背诵《醉翁亭记》。小飞,刚才还痛哭流涕的小飞,一直在认真地背诵。我的心,酸痛酸痛的,眼泪禁不住又来了。孩子,你的坚强让我心痛!
总觉得放心不下,放学之后我来到教室,学生告诉我,小飞第二节课就走了。
晚饭后,我打电话,没人接,又打,关机了。不知道,她的爸妈是否真的离婚了,结果怎样,也不知道孩子今晚怎样度过。
2
第二天,头一节就是我的课,小飞的位子却空荡荡的,问其同桌,说是请病假回家了。病假?昨天还好好的啊?家里又出事了吗?上着课,心中却忐忑。
下午没课,却早早来到办公室,呆呆地坐在桌前,说不清为什么,心中乱糟糟的,右眼皮也无端的跳起来。“左眼跳财,右眼跳灾”,越想就越烦躁。
门悄悄开了,一个小脑袋慢慢地伸过来。
是小飞!完整无缺且洋溢着满脸笑意的小飞!
我一把揽过她:“小飞,你上午怎么没来上课啊?家里出事了吗?爸妈怎么样?”我的问题连珠炮一样打出来,急切而又毫无章法。
“老师,我告诉你,爸爸和妈妈不离婚了!你不知道啊,今天上午,我姥爷来了,他把全家:爷爷奶奶,大舅,小叔,还有我和弟弟,全都召集到了一起,狠狠地批评了爸妈一顿。您是没看见,姥爷可威风了,还把妈妈打了呢,爸爸也吓得不敢吭声了,并答应说再不离婚了!”小飞兴高采烈的说着,比划着,一张白净的小脸涨得通红。
我心中那块沉甸甸的石头落了下来:孩子,你总算有个完整的家了。
该上课了,小飞连蹦带跳地跑回了教室。
我重新坐回桌前,看着面前呆头呆脑的电脑屏,一股浓浓的隐忧慢慢的但却执着地浮起:这样在父母高压下维持的家庭会是什么状态呢?
果然,几天后,下午放学,路上,我看见小飞一个人,磨磨蹭蹭地往家走。
“小飞,”我停住车,“怎么了?无精打采的样子。”
“老师,我不想回家!”话音未落,眼圈一红,那泪珠就吧嗒吧嗒地落了下来。唉,这孩子,怎么这么多眼泪呢?我仰起头,努力让自己的泪水倒流回去。
“爸妈倒是不吵架、也不说离婚了,可他们谁都不理谁。妈妈也不做饭,爸爸就喝酒,喝醉了就哭,骂人。”伴着泪水,单薄的小飞如秋风中的落叶,无助,凄然。我只有,紧紧地,紧紧地搂住她瘦削的肩头,企图给她一丝安慰。
“小飞,你也十五岁了,以后就是大姑娘了,要懂事,学会去体量大人的难处,你爸妈现在心里也不好受。平时,要多和妈妈交流,毕竟,那是你的亲妈啊,她对你的那种血缘爱是任何爱都不能够替代的。多关心爸爸,要知道,是他养育了你十几年,对你也是有感情的,他只是把对你妈妈的怨恨发泄到你的身上而已,并非不疼你了,懂吗?”我努力斟酌着字眼,只想让孩子明白,爸妈爱她,她不会被遗弃的。但这份爱需要她自己的努力才会获得,因为,只有用爱才能唤醒爱。
小飞似懂非懂地看着我,但还是哽咽着点点头。
“不管怎么说,现在,他们不离婚了,你和弟弟也有了一个完整的家,这就是一个好的进展啊,所以呢,要对未来充满希望,要用自己的努力,一点一点地去重建这个家,好吗?”
“可是,可是妈妈根本不愿意和我说话,我一说话,她就说我拖累了她。”小飞眨动着泪花闪烁的眼睛,无奈地说。
“这样啊,”我思忖着,“我想,你是不是可以给她写信啊?写出你的伤痛,写出你的希望,也许,文字的东西,更能打动她,毕竟,她是你的妈妈啊,血浓于水!试一试,好吗?”
小飞半信半疑地看着我,然后轻轻地点点头。
“快回家吧,不然家里人该着急了。”我拍拍她的肩膀,故作轻松地说。
她恋恋地回头看我,然后步履沉重的走了。小小的身影,在惨淡的夕照斜阳下,显得那么孱弱,那么孤单,我的心,不由紧缩起来!

3

“报告,老师,对不起,我迟到了。”又一节语文课,小飞上气不接下气地站在门口,满头满脸的,也不知是汗水还是泪水,把个小脸涂得跟花猫似的。
我点点头,她急匆匆地坐在课桌前。
今天是例行的日记课,像往常一样,孩子们争先恐后却又秩序井然地走上讲台,朗读自己的日记。
小飞也读了,她写的是姐弟俩相依为命的故事,故事中的姐弟俩从小被父母遗弃,姐姐为了供弟弟上学,中途辍学,外出打工。小飞说,这是一篇小说,她写的第一篇小说。
我的心,沉甸甸的,可怜的孩子,你那个小小的脑袋,天天都在想些什么呢?
下课了,我看了小飞一眼,她会意地跟我走出了教室。
“今天怎么了,小飞?”我揽住她的肩,尽量让自己的语气轻松自然。
“爸妈又吵架了!”这次,小飞没有流泪,只是幽幽地叹了口气,那叹息,在空气中微微颤动着,让人心惊。
“他们又吵架了,摔东西,哭,骂,喊着离婚。”小飞紧紧咬着嘴唇,眼睛直直地看着前方,那眼神空荡荡的,空得让人害怕。
“小飞,不要绝望,好吗?”我攥住她的小手,那小手,在这初夏的季节里,却冰冷似铁
“其实,他们不会离婚的,说说解气而已。你想啊,你爸爸之所以会娶一个离过婚的女人,不就是因为他自身的条件太差吗?如果离了婚,谁还会嫁他呢?只有打光混。再说你还有一个弟弟。你妈妈虽然和你们村的那个男人好,人家也不会娶她的,人家有老婆有孩子,怎么会为她弄得妻离子散呢?他们都是大人了,会考虑这些现实因素的,所以,他们不会离婚的。”我不知道,跟孩子说这些,是不是有些残忍,但我只想尽我所能地利用所了解的一切情况给孩子一份安全感。
“是吗?你说,他们真的不会离吗?”小飞热切的眼睛直直地盯视着我,那么清,那么亮!面对这样的一双眼睛,你还能说什么呢?只有重重地点头。
小飞像是得到什么保证似的,白净的小脸笑成一朵花。
“你给妈妈写信了吗?”突然想起这个问题。
“写了,她也看了,但什么也没说。”小飞的情绪又低落下去。
“不要灰心,继续写,只要不轻言放弃,就一定会成功。记得那句话吗?精诚所至,金石为开。”
小飞重重地点头:“我不放弃!”
反复考虑了很久,我还是决定去和她的父母谈谈,虽然心中依旧没底。
“要是,要是他们冒犯了你,你可千万别生气啊,他们就是那个样子。”当然得征求小飞的意见,小飞却担心的这样说。
“没事,老师才不会生气呢,记得那句话吗?生气是拿别人的错误来惩罚自己啊!”我拍拍她的肩,轻轻地笑。心中却酸酸的:多懂事多善解人意的孩子啊,怎么就生在那样一个家庭呢?唉!
“纪老师,你也是女人,那你也该知道,家家都有一本难念的经,小飞,那可是我亲生的女儿啊,我会不疼她吗?给她吃,给她穿,供她上学,她还要怎么着?我知道,你也是为她好,上高中,就她那成绩,能考得上吗?再说,即使考上了,又有什么用?大学毕业找不到工作的一堆一堆的!再说了,你看我们这个家,供得起吗?她爸没能耐,窝囊废,我一个妇道人家,也干不了什么。所以小飞啊,不如早点毕业,打两年工,也给家里添补添补。女孩子嘛,做得好不如嫁得好,将来找个好婆家,比什么都强,什么高中不高中的。”小飞的母亲,一个看起来漂亮得有些妖娆的中年女子,那张抹着晶亮口红的嘴唇上下翻飞,于是,滔滔不绝的话语如蹦豆一样争先恐后的跑出来,我目瞪口呆地看着她,哑口无言,因为,似乎全天下所有的真理都掌握在她的手中。
回头看小飞的爸爸,却只是闷头坐在那里,一言不发。
“您先坐,我有点事,先出去一下。”说完,那个女人站起来,拍拍屁股,一扭一扭地扬长而去。
屋子里,只剩下我和小飞的爸爸,那个一直沉默的男人。不知为什么,面对这个比我大不了几岁的眉头紧皱的忧郁男人,来之前准备的那些话在一瞬间土崩瓦解。
“纪老师,不怕您笑话,您也看见了,就是这样,唉!”他先开口了。
“但,孩子是无辜的啊!”我不知该说什么了,只有喃喃自语。
“可是,我也是男人啊!”小飞的爸爸猛地站起来,须发乖张,“啪”,一个茶杯重重地摔碎在对面的墙上。
我错愕地站起来,呆呆的,小飞的爸爸似乎也没想到自己会这样子,也呆呆的,空气似乎凝固了。
逃也似地走出小飞的家,我终于体会到了小飞的难。她每天所面对的哪是爸爸妈妈,简直是两座山啊,两座企图把她挤碎的山啊!
眼泪,顺着脸颊,簌簌而下。
这一刻,我真正体会到了自己的无能,一个教师的无能。我要是个超人多好啊,我可以利用自己的能量创造奇迹,可是,我不是,我只是一个老师,一个语文老师,甚至连班主任都不是。
初夏的太阳,很快炙干了我的泪。
4

下午课外活动时间,我把班委的几个同学,召集到我的办公室。
“小飞的爸妈最近闹了点别扭,所以呢,她就心情不好,你们呢,要带动大家,多关心她,多和她聊聊天,说说话,让她多感受一些班级的温暖。”我尽量轻描淡写地说,力求不去伤害一个女孩脆弱的自尊。
“可是,我不喜欢和她在一起,她总是怪怪的。”那个喜欢直言直语大大咧咧的李爽说。
“嗯,我也是,每次和她说话,无缘无故的,她就会呛人,呛得人喘不过气来,真受不了。”说话的是胖乎乎的刘清,一个文静内向一说话就会脸红的小姑娘。
“而且啊,她特崇拜那些明星,什么林志颖啊,周杰伦啊,天天摆弄他们的照片,最近,又迷上了什么《放羊的星星》,天天夏之星夏之星的。”不用抬头,我也知道说话的是雷小鹏,他总是这样嘎嘣其脆,好像谁要跟他抢似的。
“也许,家庭的不幸让她心情糟糕,心情一糟糕了,脾气自然也就坏了;关于追星,我想,她也许渴望像那些明星一样能够在一夜之间改变自己的处境吧!现在,大家都是大孩子了,要学会倾听,学会理解,学会宽容,不要轻易否定什么。凡是存在的都是合理的,这话也许有些武断,但我想,也有一定的道理吧。我希望大家能够怀着一颗友爱的心,去走近她,倾听她,进而理解她,不管怎么说,大家试一试,好吗?”我期待地看着所有的孩子。
他们默默的点点头。
我知道,每个生命都是富有爱心的,热情的,只是这份爱心,这份热情,需要有个契机去点燃,那么,这星星之火,就会燎原,横向的,他周围所有的人,纵向的,他自己的一生。
一直以来,我都知道,小飞喜欢宋词,也背了好多宋词。
“小飞,最近,又背了不少吧?”似乎是不经意的,我问她。
“嗯,最近喜欢晏殊的了。”她的小脸泛着亮亮的光。
“对了,我发现啊,我们两个班有好多人喜欢宋词,于是呢,我突然有个想法:你看,我们能不能在两个班之间搞一个宋词PK赛啊,这事呢,就由你来组织,好不好?”
“我?我行吗?”小飞似乎不相信自己的耳朵,因为,一直以来,因为成绩差的缘故,在班里,她一直都是一个默默无闻的角色。
“你?当然行了,你那么喜欢宋词,而且又背了那么多,怎么会不行呢?小飞,我告诉你,人这一辈子,什么困难都会遇到,战胜困难靠什么?自信啊,所以,人活着,缺什么都可以,就是不能缺了自信,它可是生命之氧。相信自己,试一试,好吗?”
小飞若有所思地点点头,我想,我不能改变她的家庭,但我可以试着去影响她,造就她。正如我不能左右自然界的狂风暴雨,但我可以给我的小树多浇水多施肥,长得高高壮壮的,增强抵御恶劣环境的能力啊!
这一次活动,小飞组织的非常成功,从主持到策划,出乎所有人的意料。其实,人的自信从何而来?从自身价值的展示中,从因展示而获得的肯定与欣赏中来,给孩子一个舞台,他们就会跳出最美丽的舞蹈。
默默地,看着小飞忙碌的身影,激动的小脸,我的心,酸酸的:孩子,我不知道,在你的生命长河中还有多少灾难,我也不知道,在你的生命旅程中,我会扮演一个怎样的角色,但是,我会尽我所有的努力,让你触摸到自己的价值,享受生命的快乐,并奢望这份快乐成为你未来生命之火的燃点。
窗外,夕照如火。
20#
 楼主| 发表于 2012-7-29 22:40:24 | 只看该作者
http://www.tudou.com/programs/view/0G9IOQqfe3s/

老纪主演的电视剧。。。。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11-24 08:58 , Processed in 0.080604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