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张立宪和他的《读库》
作者:徐瑾
张立宪,1991届人大新闻系毕业生,从事新闻出版行业,以“老六”、“见招拆招”更为人熟知。 不过最近两年,他的书比他的人出名。这个自称很闷的男人鼓捣的《读库》丛书却逐渐成为最流行的小众读物,这本几乎他一个人完成策划、组稿、编稿、设计、宣传的杂志书,开始成为不少圈子的热门段子与接头暗号。“跟角儿生活在同一个时代,的确是一种幸福。”老六追星,倾心京剧名角冷对荣辱的大家心态,而他的《读库》也坚持远离公共人物的原则,在一个太过仓促、频繁升级的变革时代,他自嘲“聪明人下笨工夫”,投入足够的时间精力来打捞、保留这个大变革时代的人物、故事、细节和表情。 《中国经营报》:你如何看待这个活动?以及“思想推动中国”这个主题的意义? 张立宪:当我们不缺人、不缺技术、不缺资本、不缺机制和机遇的时候,思想就显得更为重要。希望这个活动能够彰显出我们民族身处伟大复兴时代的想象力和执行力。 《中国经营报》:对于你入选本次活动的“最具思想力人物”,你有什么感想? 张立宪:有行动力将其实现出来,思想力才能凸显其价值和意义。 《中国经营报》:你认为《读库》给中国社会或者是知识界带来了什么? 张立宪:希望通过不懈的发现和完美的呈现,《读库》能够打捞并留存这个大变革时代的细节和表情,与读者共同分享他们的悲欢和骄傲。 《中国经营报》:关于《读库》的诞生,传言有一个比较戏剧性的版本,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机缘?什么促使你坚持做这样一件事? 张立宪:当时有机会去一家不错的机构上班,前途不错,但是我很犹豫,追问了自己一番,还是觉得放弃,打算去做一本符合自己理想的书。这是偶然也是必然,《读库》其实是我在一个合适的时期,以一种合适的方式做一件合适的事情。在中国做很多事情需要沟通妥协,如果再往前几年,我的性格比较热辣嚣张,过得比较拧巴,人脉也没有这样广,编辑理念也不够成熟,很可能不能沉潜下来做这样的事情。最近三十年大家都往前冲,过得太过仓促,也许是可以保留的东西最少的三十年,《读库》的意义在于打捞保留这个大变革时代的人物、故事、细节和表情,我也很享受与《读库》的作者、读者发现、呈现这些东西的过程。 《中国经营报》:在一个读书日渐奢侈的年代,《读库》的成功原因是什么?你对它的期望是什么? 张立宪:两年来,《读库》培养了一些忠诚的读者群,有些是有强烈阅读需要的读书人,也有已经不怎么看书的人,他们的阅读习惯被重新唤醒,《读库》是介于深度阅读和浅阅读之间的读物。从一开始设计这本书时,我就想很多书之所以卖不动,是因为销售周期太短,而《读库》这种定期出版的方式可以拉长销售周期,同时也没有杂志的时效性限制,所以也可以说《读库》找到了蓝海。 《中国经营报》:你一再强调要避免Google、百度上的热门人物,但是你今天也成为一个公共人物,你希望能够带来什么影响? 张立宪:在一个善于推销与作秀的年代,我对Google、百度上动辄有几十万条搜索结果的人物有一种不信任感,因为那些公共明星的言辞往往都是自我筛选、自我修饰的结果,从他们那边很难有真实的、新鲜的东西。真正有价值的人物往往游离在公众媒体的视野之外,但是这些东西存在,非常坚硬地存在。我的同学王军的《城记》一书在牛津大学出版英文版,他获得了很大满足感,因为他在从事一个世界级的选题。在中国,世界级的选题太多了,有很多空白点,但这些人和事并不是活跃在Google、百度上的人物,至少不全是,他们亟待被发现、挖掘、呈现和保留。《读库》不会重复别的媒体的老路。读者买一本书,不像买一份小报那样来印证他已知的东西,而是期待能够看到新东西。 《中国经营报》:有人说你非主流、理想主义之类的,对于这些标签,你怎么看?如果你自己选择,你会选择什么词语? 张立宪:我不相信所谓“独立”的存在,就像绝对的自由一样。真正的理想主义更需要实现出来,才为人所知。从事任何媒体,都是读者、作者、编者互动的结果,也是个人志趣与商业利益的结合,并不是闭门造车。别人评价我,有点儿“我看青山多妩媚”的意思,青山始终依旧。一个人的理想状态,我认为首先应该具有天真烂漫的热忱,我不太喜欢把投入产出比、投资回报率计算得太清楚的效率专家;其次应该有些驴脾气,内心存在着强大的骄傲,图书本来就应该是一个充满骄傲感的行业,就像京剧演员裴艳玲说的:你要喜欢我的戏,就来现场看。要还喜欢,下一场接着来。过去了也就过去了,你要赶不上看,也就赶不上罢。 张立宪简介 《读库》系列丛书主编。因喜好数字六,以老六自称,网名“见招拆招”。以追求人生的最高境界为目标,在王小峰的《十面埋妇》中担任了配音的角色。 1969年生于河北。 1991年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同年分配至河北日报社,做记者、编辑工作。 1997年~2000年,在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攻读硕士学位,其间参与创办《足球之夜》、《生活资讯》等杂志。 已出版个人作品《记忆碎片》。任现代出版社副总编时,策划出版《大话西游宝典》以及梦工厂系列丛书。 2006年,推出《读库》系列丛书,任主编,正在酝酿乡村读库计划。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