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楼主: 教师之友网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蒋勋说宋词》

[复制链接]
11#
 楼主| 发表于 2012-10-6 11:01:13 | 只看该作者
 11 词由于太像“流行歌曲”,最初常常受到文人的批评
  所以为什么我们反复讲这个东西,是因为在诗当中,它的直接性有时候是比较高的,可是到词的时候,它就必须转成很多意象性的东西。我想这个转变,很重要的一个关键是在五代,虽然我们现在讲李白、甚至白居易都是唐代诗人当中写词、填词比较多的,像白居易的《江南好》这一类的东西,有很多跟词有关,他们大概也比较接近民间的歌曲,可是一般讲起来,在唐诗当中,它的叙事传统还是超过抒情的传统,所以到晚唐的时候慢慢开始,从流行歌曲当中,从民间的歌曲当中,发生了一个新的文学运动。这个文学运动也可以说,某一些看起来不务正业的文人——特别要注意一下创作者常常要有某一个成分的不务正业,当他如果太正统的时候,他会变成了学者。我们可以想象到唐代后期的时候,大家都在那里学诗,如果有所谓“学院”,有一个中文系的话,大家就在那边学李白的诗怎么写,杜甫的诗怎么写,这时大概就有一个逃学的学生,会逃到卡拉OK去唱歌。而这个人大概就是词最开始的创作者。我这样说的意思是,文学形式一旦僵化,就会有一些另类的人开始逃学了。那逃学本身是说他必须回到生活里面,再去寻找新的文学的可能性。而那个时候他们的方式是接近歌妓,接近民间歌手,从他们的伶工当中、乐手当中找到了新的经验。所以这个来源是词非常重要的开始。

  可是,正是由于词的开始与流行歌曲靠得太近,所以它在最初受到文人的评价不高,因为大家觉得它永远在写一些风花雪月,就像今天的流行歌曲主要也是在写风花雪月,历史上最早写词的那些诗人,作品的内容都是比较接近风花雪月的。所以大家如果要了解,大概从唐的词慢慢经过五代,要转到北宋,有一部非常重要的词的总集叫做《花间集》,我想很多朋友听到过,《花间集》是词最早的一个总集,当时在五代的时候,因为分裂成很多不同的国家,我们讲的五代十国,文化最高的有四川的西蜀,还有定都在南京的南唐,就是李后主的朝代,这两个朝代对词的发展,都有非常大的影响。南唐两个重要的皇帝,李中主跟李后主,也就是李璟跟李煜,他们最早把词发展到了格调非常高的程度。
12#
 楼主| 发表于 2012-10-6 11:01:38 | 只看该作者
12 李后主的提倡,使词的地位提高,变成士大夫之词了
  我记得我们讲李后主的时候特别提过,王国维非常称赞李后主,认为他是词的关键人物,变伶工之词为士大夫之词。所谓伶工就是原来去替那些流行歌手去写歌的那些人,忽然被改变成去为知识分子写歌了。伶工本来有一点被人看不起的意思,这些人为了生活,为了赚钱去谱曲,不能说没有好的东西,可是基本上格调不高。但是李后主以皇帝的身份,一个地位非常高的知识分子的身份,进入到这个领域之后,伶工之词就一变而成为士大夫之词了。

  另外一个是在西蜀。四川一直是中国非常富有的地方,大家可以注意到,我们从三星堆文化讲起的时候,就发现四川一直有很独立的一个文化形态,每次中原力量不强的时候,蜀这个地方常常扮演了很重要的文化创造者的角色。五代的时候,蜀出了非常好的画家、非常好的文学家。所以赵崇祚这个人就编了十八个人的一个集子,十八个当时的文学创作者,把他们合在一起叫做《花间集》。《花间集》大概是了解五代词进入北宋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关键,这里面有几个重要的创作者,像温庭筠、韦庄、牛希济。

  一般提到《花间集》常常引用到的句子,大家可以看到跟我们今天的流行歌曲的内涵是非常像的。像描写情爱的内容,两个人要分别了,那个依依不舍,然后“语已多”——话已经讲得这么多了,可是“情未了,回首犹重道”,已经要走了,要离别了,可还是频频地回首,说回头的时候还是再说一次。“记得绿罗裙,处处怜芳草”,绿罗裙是女孩子穿的绿色的裙子,你记得这样的一个绿色,你走到天涯海角,看到所有的草的颜色,都会爱怜那个草,因为你的爱是可以扩大的,会从绿罗裙扩大为“处处怜芳草”。这个也是朱光潜在他的美学里面经常引用的句子:“记得绿罗裙,处处怜芳草”。

  文学和艺术上的美,其实是一种扩大的经验,我们不太知道在生命的哪一个时候,因为一种什么样的特殊体验,你的情感会扩大。也许对其他的人来讲,草的绿色是没有意义的,可是对这个人来说,草的绿色是他曾经爱恋过的女子的裙子的绿色,所以他会“记得绿罗裙,处处怜芳草”。朱光潜的美学里一直认为美学的扩大意义其实也就在这里。这种现象很有趣,它不是对一个特殊经验的执著,而是一个特殊经验被记忆以后在生命的时间跟空间里的扩大意义。
13#
 楼主| 发表于 2012-10-6 11:02:05 | 只看该作者
13 诗是向外征服式的体验,词是内省自恋式的体验
  不知道大家会不会同意,我觉得唐朝是一个向外征服很强的时代,它的一切感官都很磅礴,它的精力非常旺盛,像李白就是这种典型的创作者。而在向外的征服里,常常会忽略一个向内的缠绵。那么到了五代的时候,因为天下大乱,然后再由于蜀和南唐这些地方,经济非常稳定,非常富有,在这个富有当中,它们开始产生了对于很细腻的情感的一种眷恋,我之所以用这样的字语,是因为我觉得五代是中国美学的自恋的开始,这个自恋没有任何褒贬的意思,只是说原来唐诗是向外的观察,譬如“西风残照,汉家陵阙”,而现在转回来变成“记得绿罗裙,处处怜芳草”,变成了一种非常精细的,有一点耽溺的经验。所以通常我们会了解到,一个人特别喜欢诗,或者一个人特别喜欢词,他会产生两个蛮不同的美学经验。诗的经验是一个比较外放式的经验,词的经验是一个比较内省式的经验。你很难在唐诗,尤其在盛唐的诗人里面看到“记得绿罗裙,处处怜芳草”这样的体验,因为这种经验特别的缠绵,甚至慢慢会产生颓废性的东西。所以从牛希济的这个作品,然后到我们下面介绍的五代词人冯延巳的词中,你可以感觉到南唐和西蜀扮演了宋词最早的一个性格决定者的角色,类似“语已多,情未了”这样的句子,会在北宋词当中大量出现,因为它是集成了南唐和西蜀的经验,我们看到北宋最早的画家或者词人都来自于这两个地方,所以,《花间集》可以说是最重要的一个集子,它是北宋词的开端。

  下面我们要介绍冯延巳的两首《鹊踏枝》,我们刚才提到他是跟南唐的两个皇帝,李中主跟李后主在同一个时间的,他们也是好朋友。他们常常在一起吃饭喝酒,一起唱歌——我现在用“唱歌”来代替所谓的填词。他们今天决定唱《鹊踏枝》的曲调,好,自己当场写了,写了以后立刻交给乐工,就开始演奏,然后歌手就唱出来。所以我想大家这样就了解,其实就是今天的卡拉OK,只是他不会点那个歌这样跟着唱。他是说:“好,我们今天就决定唱《鹊踏枝》。”我们就把《鹊踏枝》拿来,然后李后主或者冯延巳他们就开始填了,填了以后交付乐工,乐工一演奏就开始唱了,就马上唱出来。所以就是在当天的晚宴会前做好准备,宴会中大家就来欣赏了。所以这种即兴性的一个乐曲的创作形式,跟这个文学的创作形式结合在一起,我想这个部分可能是大家特别了解的,那冯延巳后来就出版了一本词的总集,叫做《阳春集》,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词人的总集。我刚才讲赵崇祚编的《花间集》是中国第一部词集,它是十八个词人的的总集,可是个人的词集,第一部是冯延巳的《阳春集》。所以在词的历史当中,他有比较特殊的代表意义。

  那么各位当然知道,因为是众人在一起填词,一起唱歌,到时候会有一点搞混。我记得那个时候当兵,会有出操的歌,然后唱久了你就很烦,有些人就开始填词,就会把什么早晨起来迷迷糊糊之类的,变成一个新的内容的东西。这种填词的方法,就有一点集体创作的性质,这个人编几句,那个人又编几句。各位会发现有一首词,有人说是冯延巳的,有人说是欧阳修的,它是不清楚的。有人说这一句是冯延巳的,有人说这一句是李后主的。为什么会产生这种现象?因为当初歌词的创作过程就没有在意所谓绝对的个人创作性,在填词的时候,有人说这一句如果改成那一句会不会更好,大家觉得好像是更好,那就用这一句吧,所以那一句可能是别人的句子。各位注意,今天我们至少提到的晏殊、欧阳修、冯延巳,都出现过这种现象,就是你可能在别的文学史书中发现这一首诗不是冯延巳的,可能是另外一个人的名字。因为尤其在词的早期,它非常不强调个人创作性,而是在一个共同的音乐环境里大家去玩。

  我这次选了两首冯延巳的词,我希望大家感觉和印证一下我刚才讲的,到了词的时代,中国文学以自恋的形式出现。什么叫做自恋?在我们的文学形式当中,在我们的美学形式当中,过去很少有人谈这样的一个字眼。也许在希腊的文化里有所谓自恋传统的美学讨论,可是中国对这个谈得很少,大概在儒家文化里,对于自恋这个名称不会有好的评价。可是各位读一下,我觉得你去判断一下我讲的所谓的自恋、耽溺,甚至有一点颓废,它们的意义大概是什么。
14#
 楼主| 发表于 2012-10-6 11:03:02 | 只看该作者
  14 我们在现实中对物质的追求,其实忽略了生命里最可珍惜的情感

  “肯爱千金轻一笑”,大家会不会想到李白的很多句子:“黄金白璧买歌笑”,这是李白的句子,他总是觉得最珍贵的物质,其实就是用来买生命里最美好的一刹那的,“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也是在讲这样的东西。可是在宋祁这里转成了“肯爱千金轻一笑”,变成了一种质问。是不是在现实当中,我们对于物质的计较,其实忽略了生命里最可珍惜的某一个深情的东西呢?那个一笑其实我觉得是一种深情,就是你生命里面有没有所爱的东西,其实这个所爱是什么,你不知道,每一个人为之一笑的东西,包括我们在座的,我相信都不一样。可是大概要为自己找到那个东西,其实就是衣带渐宽终不悔,没有什么后悔,你就应该去为它执著地去做下去,所以我们说唐诗的澎湃激情,到这里慢慢转变为追求生命里面那种个人短暂的、刹那间的深情,变成了“肯爱千金轻一笑”。

  “为君持酒劝斜阳,且向花间留晚照”,结尾这两句是我最喜欢的,过去我常常喜欢用书法去写它。对宋祁来讲“肯爱千金轻一笑”的东西,大概就是结尾这两句。其实生命里面是有一个对象性的,因为这个对象,所以生命会产生不同的意义,就像我们刚才曾经介绍过的“记得绿萝裙,处处怜芳草”,那个绿萝裙存在过,但现在可能已经不在了,于是你开始扩大,到处处怜芳草,扩大那个记忆经验。所以“为君”是一个特定经验,“持酒”,拿着酒去劝斜阳。“且向花间留晚照”,这里是跟夕阳对话,我们前面说有跟燕子对话的,现在又是跟夕阳对话。对夕阳说,对夏天最后的晚霞说,可不可以在花间再多留一下?注意这个“花间”,就是我们讲的《花间集》的花间。宋词里面有很多在花间的寻找,在花的盛开中寻找生命的体验。如何让美好的体验延续。可是又有感伤,因为晚照本身是感伤的,已经是要入夜的落日了,所以叫做晚照。在花间的晚照,当然是感伤的,可是晚照跟花间结合在一起,又是一个最华丽的状态。我不知道大家会不会通过《玉楼春》,看到我刚才讲的宋代开国以后的某一种从容。

  大家有没有觉得《玉楼春》的句子很少变化,全部是七言。可是为什么我们不叫它七言诗呢,因为它不讲究对仗,也不讲究叙事,所以我们叫它词。它所有的七个字都有很高的独立性,每一个都可以跳出来成为一个独立的状态来发展。当然我们也可以看到《玉楼春》的声调的感觉比较平缓,很少有高亢或者低沉的大的变化,它的哀愁跟喜悦都不是特别起伏的,它都是比较平静的,所以即使“长恨欢娱少”,即使“肯爱千金轻一笑”,即使“为君持酒劝斜阳”的时候,也不是激动得不得了,而最后留下一个淡淡的“且向花间留晚照”的愿望。“且向花间留晚照”好像变成一种对生命美好的祝福,就是为自己的生命留下一点点美好的东西,因为这个美好势必要结束,因为叫做晚照。它迟早要结束,所以在结束以前,至少能够跟繁华在一起,能够有一个深情的珍惜。“且向花间留晚照”,如果把这样的句子送给一个朋友,我想其实是一种生命的祝愿,它指的绝对不是说某一天的晚霞,它其实是在讲在生命结束以前,对自己要有一个珍惜。
15#
 楼主| 发表于 2012-10-6 11:03:27 | 只看该作者
 15 范仲淹首先是个政治家
  下面我们先来看范仲淹的两首词,我记得这大概是我上中学的时候,我父亲一直要我读的。因为他发现我很喜欢文学,所以他要找到一些可以跟我一起读的东西,大概他很怕我去喜欢《鹊踏枝》“日日花前常病酒”那样的东西。所以我记得,那个时候好长一段时间写毛笔字都在写《渔家傲》。当然,范仲淹的词是还很有趣的。

  我们前面提到范仲淹是一个政治家,所以他的发之为文不是为了文学,不是我们所说的狭义的文学。当然我觉得对于文学的定义,我自己一直不采取狭义性,而采取广义性,就是一个人的生命当中对于生命的感慨、意见,都可以是文学的状态。范仲淹所处的时代,由于宋朝开国没多久,边疆的问题还没有解决,他自己本身又承担着负责边关的重任,所以他的生命情调,跟宋祁是不一样的,所以在他的词当中,具有着宋代开国词人当中几乎唯一的苍茫之感,就是有点“西风残照,汉家陵阙”的味道。这是跟他的身份有关的,跟他的位置也有关,因为他身在陕西,面对西夏跟辽,强敌环伺,随时可以进攻宋朝。所以这个时候我们看到他写《渔家傲》,里面多是比较高亢的声音。“渔家傲”,是民间渔家传出来的声音,可是有个“傲”字在里面,就是一个高亢的感觉。所以这个词牌跟《满江红》有一点近似,是比较悲壮的。

  我特别把范仲淹选出来,是希望大家了解,虽然北宋词是以宋祁、欧阳修这一派为代表,可是对于范仲淹,应该给他一个特殊的定位。那么从他身上也可以说明,宋代在它的整个和谈经验还没有成熟的时候,它还是有焦虑感的。所以大家都记得我们在读《岳阳楼记》的时候,其实里面是有他一个属于政治上的焦虑感跟他的某一种祝福的意义在里面。他讲“庆历四年春(就是仁宗前头),滕子京谪守巴陵郡。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乃重修岳阳楼”。开始他描述这个岳阳楼的建筑景观,然后描述在岳阳楼上看到的景象。我觉得最有趣是宋代的这些文人,他们在写散文时的角色跟诗人的角色之间,界限非常不清楚。我常常会问一个朋友说,你觉得《岳阳楼记》到底是散文还是诗?因为其实它的界限很不清楚,如果我们从“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来看,它有事件交待、按照年代这样讲下来的时候,它是一个散文,可是当他说“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文章开始出现三跟四的句型了,它的诗的意义出来了。 
16#
 楼主| 发表于 2012-10-6 11:04:08 | 只看该作者
 16 北宋开国时期文人的文字修养真是太好了
  我希望大家可以从这篇文章了解到北宋开国时这些文人的文字修养。我说的是文字修养,不是文学修养。文字修养太好了,也就是文字传统,刚才讲的二三五七的传统,太好了,所以他其实无入而不自得,他可以非常有趣地在变化。所以当我们看到他说“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的时候,全部在三跟四的句型当中,他可以排列出很长一段,全部在讲景象,可是全部是诗句。但是有没有发现结尾的时候,他忽然又变成议论了。他忽然又觉得,人在看过了晴天的开朗,看过雨天的淫雨霏霏的心情之后,你生命的意义到底何在。所以他总结出“不以物喜,不以已悲”这样的结论,然后总结出“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岳阳楼记》非常有趣的是,开始是散文,中间是诗,结尾是议论。为什么会这样写?因为在整个宋代科举的考试里,对一个知识分子的考试,要从策论考到诗词,所以他们必须同时兼具这几样能力。我们前面提到苏轼在考进士的时候题目叫做《刑赏忠厚之至论》,讨论司法制度,当然是议论,那个时候你写词就没有用了。可是到最后你考取了,你要面试,皇帝面试殿试的时候,就是即席作诗跟写词。皇帝本身水准也极高,所以你也不能写得很差。这样我们大概可以看到宋代的知识分子,他身上所兼具的养分非常的丰厚,因此他在不同的环境下,能够扮演政治家,扮演诗人,扮演评论家的角色。

  策论是非常理性的,讨论政治、司法,你要非常理性,要有逻辑的。诗完全相反,它可能是知觉的,要有很多感觉上的东西。我们在读《渔家傲》的时候,看到范仲淹出入于这几种不同的状态之间,他要写出一个边防司令带领军队的那种悲壮和勤奋,同时又要写戍边的辛苦,边疆士兵常年回不了家的辛苦,他要用一个司令的心情去感同身受。这个时候,我们会看到他的两种身份的这种对比关系。大家可以看一下。

  渔家傲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17#
 楼主| 发表于 2012-10-6 11:04:41 | 只看该作者
17 身兼政治家、军事指挥官、文人数重角色的范仲淹
  一开始“塞下秋来风景异”,非常像唐诗,就是写边塞嘛。唐朝都是边塞诗,有所谓的塞上曲、塞下曲之类的。其实宋朝大概边塞都已经失去了,没有很多的边塞,范仲淹是少数到过边塞的文人,所以“塞下秋来”,又是秋天,那个风景肃杀的感觉。“衡阳雁去无留意”,衡阳是在湖南那边,秋天来了,大雁往南飞,往衡阳那边飞,它不想留下来了,而将士们大概是中原来的,到了陕西,到了边疆,感觉到秋天来了,连鸟都回家了,可是自己回不了家。这里面是在讲乡愁。“四面边声连角起”,“四面边声”是在讲胡人的队伍,胡人吹起一种用动物的角做出来的乐器,这样的乐器,有一点感伤的感觉,因为胡人的音乐非常的高亢和悲凉。“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千嶂里”,是讲陕西秦岭的千嶂,在这么多山峦的阻隔当中。长烟、落日、孤城,是三个意象,这是用到了类似像“西风残照,汉家陵阙”的手法,里面有一种肃杀与荒凉的感觉。“长烟落日孤城闭”,因为当时他是守在被西夏包围的一个孤城里,情势非常的危险。

  下面第二段可以看到,范仲淹非常明显的文人气质出来了。我们几乎很少在一个政治家身上看到这种情感:“浊酒一杯家万里”,作为一个边关的司令,可是这个时候他喝着一杯浊酒,那种没有过滤完的含着很多渣滓的浊酒,心里的感伤是说不尽的,里面有凄凉、荒凉,又有雄壮,完全是从他的身份里面流露出来的情感。“燕然未勒归无计”,“燕然”,他用了一个汉朝的典故,是汉和帝的时候伐匈奴,一直打到了燕然山。当时的大将勒石为界,说大汉帝国的边疆在这里,在上面刻了字,勒石以后才回家。而现在的范仲淹也觉得他身负国家的使命,他一定要完成这件使命以后,才能够谈他自己回家这件事情。所以“燕然未勒”,他还没有完成任务。“羌管悠悠霜满地”,是说那些羌族胡人那种像管一样的乐器吹出来的悲凉声音,这时秋天已经飘霜了。“人不寐”,在失眠的一个境况里,“将军白发征夫泪”,将军、白发、征夫,同长烟、落日、孤城,都是三个意象,一个用“闭”作结尾,一个用“泪”作结尾。“闭”跟“泪”,变成了在极大的孤独感里面的一种忧伤。刚才我们讲到宋词里的单一字的性质都非常强,所以注意那个“闭”怎么去把三个意象联结起来,那个“泪”怎么去把将军、白发、征夫三个意象联结起来。自己已经是一个老将军了,头发都白了,跟他一起来的那些被征兵的兵士也都已经老了,所以白发跨在将军跟征夫之间。将军老去了,兵士也要老去了,可是好像还没有完成这个边功,还没有勒石燕然,所以那个悲哀的心情用“泪”来做了一个总结。
18#
 楼主| 发表于 2012-10-6 11:05:07 | 只看该作者
 18 从一变而为多情男子的范仲淹,看宋代知识分子的分裂个性
  所以北宋开国,范仲淹代表了一种试图要恢复大唐的气象的愿望,可是我特别希望大家了解,它并不是主流,因为这牵涉到我们刚才提到说宋朝本身并没有特别去发展边功的意图,它在开国就没有,它希望发展文人政治。所以很自然就会带出另外一个部分,大家看到范仲淹下面一首《苏幕遮》就会发现,怎么范仲淹变成了一个多情男子,完全不像一个将军,也不像一个政治家了。

  苏幕遮
  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山映斜阳天接水。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
  黯乡魂,追旅思,夜夜除非,好梦留人睡。明月楼高休独倚,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

  这首词大家很熟,它进入了现在民间流传的流行歌曲里,“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这些文字好像被琼瑶拿去用来做书名的。“山映斜阳天接水,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大家都会发现,这样的文字非常像山水画了。“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就是斜阳已经是一种无情,已经是一种时间的无限,你没有办法在花间留下晚照,所以斜阳是无情的。可是芳草也是无情的,芳草是在斜阳之外的空间的无限性,所以时间的无限性是人的第一个感伤,空间的无限性是人的第二个感伤。这个里面是在讲思念,这个思念是时间上的不可及与空间上的不可及,可是他可以把我们现在分析议论的东西转成这么优美的句子。其实我们在读的时候,我相信很多人并不追究他的意思,我有时候问学生说“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是什么意思?他们好像讲不清楚,其实我觉得无所谓,因为你在听那个歌的时候,歌本身会传达出那个很深的情感。所以我刚才提到说人类其实最深的两个悲伤是时间的不可寻找,跟空间的不可寻找,也就是时间的无限性和空间的无限性。宋朝因为有一个理学的意境在背后,所以文人们都在碰时间跟空间问题。“斜阳”是一个时间的哀伤性,“芳草无情”又是一个空间的无限性。所以他用无情去称呼斜阳跟芳草。

  “黯乡魂,追旅思,夜夜除非,好梦留人睡”,我不知道大家有没有觉得,它完全像口语白话,我们会发现经过一千年,它的语言其实还是我们口语的语言。原因就是我们前面提到的,因为它是歌,歌靠听觉传达,你不可能用太过艰深的典故词汇,所以它非常的平淡,所以我们今天还可以用到这些句子,“夜夜除非,好梦留人睡”,几乎没有人会不懂。“明月楼高休独倚,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这么通俗的的一个对于离家的情感,或者思念自己亲密的人的情感,这种情感无论在历史上,还是今天包括流行歌曲在内的整个通俗文化当中,都是一个重要的主流,一直没有中断的主流,可是它的起点是从宋朝那里开始的。

  我之所以把《苏幕遮》和《渔家傲》放在一起,是希望大家看到我刚才讲的宋代知识分子的分裂个性,那就是他作为将领的角色与他作为一个柔软多情的男子的角色之间,竟然是这么不同,可是又可以合在一起。我刚才说分裂,是因为我们不了解,他可以和解,如果可以和解,这个分裂反而是一个完美。就是人性当中有上朝时的你,还有一个下来游玩时的你,可以不一样,如果一样那就是可怕的事情了。我觉得宋朝在这方面是我特别希望谈的,下面我们讲到欧阳修、苏轼、柳永时,我们更可以看到这种多重性。尤其是苏轼,我觉得他是一个性格大分裂的人,从来没有看到一个历史上人格这么分裂的人。我们那么爱他,是因为他大分裂,因为他的身上什么都有,佛教的也有,儒家的也有,道家的也有。又是政治家,又是一个多情男子,他什么都有。不过在他身上你会发现不矛盾,他可以变来变去,他可以上朝骂把王安石骂得狗血喷头,下来的时候就跟他下棋,然后还说王荆公的诗写得多好多好,这个当然是分裂,可是这种分裂真可爱,其实这反映了他看到了人的多重性,也尊重人的多重性,他看到了生命的丰富,也就不去阻碍生命里面任何特异性的发展。
19#
 楼主| 发表于 2012-10-6 11:05:32 | 只看该作者
19 唐诗都是在写大事件、大气象,宋词则是在写小事物、小感觉
  在范仲淹之后,我们很明显地看到大概到仁宗朝,北宋的政治开始稳定下来,所以它的文化特质也就在文学创作里表现得非常直接。我特别用晏殊跟晏几道这两位来做比较明显的代表,下面为大家介绍晏殊的四首词,以及晏几道和欧阳修的作品,我想用他们三家来作为苏轼之前的一个引带的过程,因为晏殊跟欧阳修都算是在文学上对苏轼发生比较大影响的人物。
  我们先来看晏殊的《踏莎行》。

  踏莎行
  小径红稀,芳郊绿遍。高台树色阴阴见。春风不解禁杨花,濛濛乱扑行人面。
  翠叶藏莺,珠帘隔燕。炉香静逐游丝转。一场愁梦酒醒时,斜阳却照深深院。

  我想大家可以特别注意“炉香静逐游丝转”这样的句子,就是我们前面曾经提到,宋代在开始有一个静下来的心情以后,它会去静观一个在唐代不太容易看到的事物,所谓的“炉香”,就是在我们现在所谓的香炉里,可能放一点檀香末或者沉香末,然后香炉上面的孔会冒出细细的烟出来。那这个炉香“静逐”,是说因为非常安静,没有风在吹,所以烟在慢慢慢慢地绕,变成一道游丝在转。那这个场面,这个过程,很可能是诗人坐在书房里面对香炉观察到的。所以我们可以进一步印证,唐代的很多东西是在描述大的景象,或者是生命里面必须有目的性的一个事件,可是到宋代以后,因为政治的安定,或者经济上的繁荣,会使它可以很安静地去看一些几乎是无谓的小事件。我现在用“无谓”这两个字,是说我们会发现这一句“炉香静逐游丝转”,好像是一个没有目的性的描述。因为它在人生整个的意义上,不代表任何东西,好像是无谓或者无聊。可是所有的无谓和无聊,在生命里面又占据了蛮重要的时间。我们生命当中并不是每分每秒都具有生命的重大意义,有些时候是属于静下来的那个时刻,以及休闲的时刻。所以从“小径红稀”开始,描述一个诗人走在掉满了落花的小路上,然后在郊外游玩看到绿色的树,再进一步用“高台树色阴阴见”,去形容人在树底下对于树荫所构成的那个光影的层次,一直到“翠叶藏莺”,就是在翠绿色的叶子里面藏着春天的黄莺鸟,体积非常小的鸟在跳跃。“朱帘隔燕”,我们在台北故宫一张宋代的画里可以看到,一道竹帘,外面有燕子飞过来。过去的文人他有的时候在一个比较接近轩或者廊的地方读书,然后有很多的鸟会飞进来。他就会用竹帘挡住,让光线没有那么明亮,同时也让禽鸟或者昆虫不容易飞到这个空间来。可是这种隔帘的经验,变成了很特殊的一种生活空间里的美学形式,就是他在室内与室外的空间没有绝对的隔断,而变成一种通透的感觉,人可以跟自然之间有隔,可是这个隔又是可以连的,又是可以连接的,所以到“炉香静逐游丝转”的时候,我们会发现他在追求一个完全静下来的心境跟画面。这样一个描写的特殊之处在于,它跟五代词最大的不同,就是所谓的愁的东西稍微少了一点点,虽然它后面还是要讲到愁,可是不太像《花间词》里那么多的哀伤和惆怅的东西。它会描述生活里面的一些微不足道、过去在唐代不太会拿来作为创作题材的内容,去刻意地拿来描述。

  这首词的结尾是“一场愁梦酒醒时,斜阳却照深深院”,我不知道大家会不会有感觉,有时候你午睡,尤其是夏天午睡醒过来,然后有一种呆呆地看着院中斜阳的愿望。在那一刹那之间,你会感觉到自己的身体坐在那儿,可好像还有另一个你在看着自己。所谓“一场愁梦酒醒时”,是在喝酒睡着以后醒过来,不止是身体的苏醒,同时也是心灵上的苏醒,在这个苏醒状态里,看到斜阳在院落里面越来越深。所谓“深深院”,就是感觉斜阳在移动,时光在慢慢消逝。这种“斜阳却照深深院”的描述,跟《花间词》或者是南唐的诗句里面直接的感伤不太一样,它只是一种观察,比如说斜阳慢慢消失的感觉,而且他不用很重的句子,他用“深深院”,本来是照在他身上的阳光,慢慢在退后。
20#
 楼主| 发表于 2012-10-6 11:05:56 | 只看该作者
20 宋词之美就在于享受日常生活中的平凡和平静
  这里我们还要提到北宋词最精彩的部分,在于它对的意象的掌握,那么这个意象经常是一个非常平淡的意象,里面没有大事件,也不过就是愁、醒、梦这些小小的生活体验,然后再讲一些自己身边最具体的景象,像“炉香静逐游丝转”这样的东西。可是我很希望我们也许可以通过北宋像晏殊的词,找到我们的今天生活中类似“炉香静逐游丝转”这样经验的诗句。我们可以用什么样的方法,去描绘自己生活里面最安静的空间和状态。所以,如果我们不选择李白诗的“西风残照,汉家陵阙”的大气魄,我们希望今天的创作保有宋词的某一种安静,那我们今天生活的安静又在哪里,我不知道大家可不可以了解,因为我们一直在沿着文学之美这个话题谈下来,其实是希望找到我们这个时代的文学之美将在哪里?如果它不是盛唐时代的那种豪迈,那它是不是能够有宋词的那种安静,好像两个都没有。那么两个都没有并不是说它们不可能有,而是说可能在摸索的过程当中。我们讲生活美学,是说生活里面升华出的一个特殊的景象,也许在饭后把牛奶倒进咖啡,然后拿着小调羹去搅,这样的场景可能就是一个现代诗的画面,只是我们没有找到那个句子。我的意思是说这个牛奶跟咖啡在融合的场面,其实跟“炉香静逐游丝转”是同样的东西,因为如果我们觉得“炉香静逐游丝转”是非常小的一个事件,可是它可以入诗,那我们今天的诗句将要从哪里去寻找入诗的生活细节呢,我想这个部分其实是我们在读晏殊的词的时候要思考的。因为尽管晏殊做到了很大的官,而且影响到一代的文人,可是他的诗句当中,你会感觉到他没有像范仲淹的《渔家傲》那种很大气魄的东西,反而回到了平凡的生活本身。

  我们为大家选出来的晏殊的四首词,可能都非常平淡,完全是一般人都有的生活细节。我们来看第二首《撼庭秋》。

  撼庭秋
  别来音信千里,怅此情难寄。碧纱秋月,梧桐夜雨,几回无寐。
  楼高目断,天遥云黯,只堪憔悴。念兰堂红烛,心长焰短,向人垂泪。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11-22 22:08 , Processed in 0.062241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