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12
返回列表 发新帖
楼主: 教师之友网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木匠把木桶做好了,不会忘了弄个《序》

[复制链接]
11#
 楼主| 发表于 2012-11-21 17:12:53 | 只看该作者



    我曾问卫老:您喜欢什么样的字?
    答曰:大而活。
    大,不是指形之大小,在于格局气势。有些人把字写到桌面大,挂上墙越看越小。汉碑及上乘魏造像记写得再小,看上去也有一片大人气,一笔一划都经得起细看。起笔收笔绝不飘忽。字,就像院落,骨架铺排,必须舒展宏大,轩敞,否则就小器。《石门铭》硕大娟秀,有圣哲风,气度雍和涵厚,有若容人之宽,不疾不徐,如其德也。端凝紧凑,一疙瘩劲儿,《爨龙颜》特色也,山谷傅公字势如飞,劲瘦挺拗,大见精神,行笔无布置等当意,大方处盖如此。如豪杰走路,大步前去,有什么顾忌?秀才举人走路似有规则,放行而谨慎,祗怕人笑骂;小脚妇人更可怜。字受拘束便不足观。
    字不能写得像老牛上山,让人看了吃力,能似轻车之奔驰方好,需有鼓荡性,笔笔在进行,有生意,如见活物,非轻灵活泼莫能到,遍体浩气流行,才出现行云流水,小鱼跃浪,龙灯竞跑,快马加鞭,变化不同。不管千人在场,一如无人之境,放笔直写不拘,一意为之,神行而已。书法即书家写照,可看到作风、品格、灵魂、德业、秉性。
    再问:久处逆境,最深切的感受是什么?
    答曰:精神不能垮,不能散,无论多困苦,不抱怨,甚至要欢迎逆境长我志气,增我毅力。顺流而下,哪个人不会?逆流而上,非大勇者莫能。大起来,高起来!内省无咎,又有何惧?人若无德,处顺境反会自毁。我在农村,垂云欲暮,扎刺柴一筐,暂时没事,寒气袭人,反锁蓬门念书,向往诗人的高大,哲人的通晓,学者的气宇,英杰的豪迈。一入书境,心无滞碍,清新爽朗如中秋明镜,万事拨得开,放得下,怡然自适。正是:常读《逍遥游》,时忧天下忧。坐观垂钓者,心系岳阳楼(指范仲淹名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再问:请谈谈读书与写字的关系!
    答曰:题目太大,三言两语说不明白。祗举二例:
    一、学了《庄子·逍遥游》使我认识到宇宙无限的大和时间的无限长,开阔了我的胸次。书法的境界、气象,立即腾上太空。至矣,尽矣!复读傅山《〈南华经〉杂文》,云“读过《逍遥游》之人,自然是以大鹏自勉,断断不屑作蜩与鸠为榆枋间快活矣。一切世间荣华富贵,哪能看到眼里。……莫说看今人不上眼,即看古人上眼者有几个!”这就成为我作人的一着。但且勿误认为傅翁独自尊大,目中无人。而正是先生善于思考,得到内在的成熟,形成伟大的人格的升华!
    二、《太极拳经》对于我的启示之大,超过多少论书精语。书法通乎射,而更通于拳。书法中所云:虚实、劲力、刚柔、疾徐、生熟、聚散、收放、动静、巧拙、疏密、轻重、有法无法、心、意、气、神,种种难以表达出的词类,拳经都告诉了大家。详细说来,比如“劲力”一条,写字也要用力气,即“劲”。劲是有意识的力量,由功深苦炼而来。有似跳水,在空中翻转身腰,控制得当。不是《水浒传》人物的蛮劲儿,一味使气,力散在外,缺乏修养,不若内功之深。刚柔互用,易于致胜。劲分懂劲、用劲、蓄劲三种。懂劲,是把握劲的势头所向;用劲,考虑用劲的轻重、大小、快慢,恰到好处;蓄劲,是保持最后一定的贮力,不能使尽。“运用之妙,存乎一心”(岳飞论用兵语),作字正是如此。再说“虚实”,虚的作用在求变化,含有动的美;实则稳定,有静的美。《拳经》有忌“双重”之说,两足踏地皆重,稳如泰岱,倘遇有力者猛推,便无可救矣。若两者一轻一重,重足虽倒,而轻的不倒,转变为重的,固立如常。所以作字,若笔笔都用铺笔,不足观矣。此外《拳经》中有“中正安舒,周身通灵”之语、……对于行楷、草书都是良好的警句。
    又问:书家如何师造化?
    答:论书画语中,有“外师造化,中得心源”的古训,说明客观对象和主观心灵结合的关系。“造化”即大自然界的形形色色——高山大川、白日皎月、飞禽、走兽、游鱼、昆虫之类,以及植物中之大木、丛林、小草、野花等等,无不都是书法所需的观研对象。但是如何师法?困惑了多少年不得门路。说到书评中的“境界”、“气象”,更是茫然,幽妙幻霍,不可思议。傅山《诗训》有一段文对谢道韫《登山》诗句“气象尔何物,遂令我屡迁”推崇备至。一九四三年冬,余赴重庆,途经西秦第一关,一眼望见迎面一座馍头山,峻高蔽日;及至下到山底仰望,祗觉有种威压逼人,让我喘不过气来之势,这大约就是谢氏所说的“气象”吧。因想到鲁公书法的磅礴俊伟之气势。又一九六零年秋在陕北一座原始森林中劳动时,见到一株野葡萄树,粗壮如椽,直缘着一棵参天乔木盘旋而上,忽而远扬的梢枝奋然而下,旋舞曲绕,穿扦盘错,蜿蜒如龙,伸则欲飞,屈则为蛰,枝枝别趣,千姿百态,目不暇接。我想这不正是一笔绝妙的狂草吗?这才是草书的真迹!今流行书法碑帖,不过翻版罢了!如何“师法造化”,这才懂了。因而推想到古篆、甲骨文的奥妙,今人还学不到手,何以故?不知向大自然学习。
    有人问序文作者:卫老的字与字之间距离甚远,是否缺点?
    敬答曰:用留白支撑起画幅比用物象来填满空白要难得多。祗有物象笔划里的大气充沛,方能空而不空。八大山人在这方面是典范,给留白灌进了生生不息的元气。这气有时比物象还重要,但不能离开后者而独立存在。“此时无声胜有声”,前面必须有声,这是中国人对世界艺术卓越的贡献之一。卫老想让每个字在足够空间里能行能舞,顾盼多姿,让观者视觉豁亮,已实验四十年,还未达到十分满意。怎么演进?不知道。紧凑舒展服从创作整体需要,为形式而形式便入歧途。
    有人问笔者:卫老的字气魄还欠雄伟奔放,法外生法,未能“酒渴思吞海,诗狂欲上天”,是否遗憾?
    敬答曰:人格人性之美都是多样而无尽的。卫书谦朴坚毅,学人本色,要求他接近张旭、怀素、祝枝山、徐文长,那将是另一家,而非“这一个”。他变不成雄奇狂放的浪漫主义者。他来人世走一遭,留下了自我完善过程中的苦涩、挣扎,也是尘寰妙味。人为求雄,再衰三竭,恣肆不足,已入狂躁。创作、学习、鉴赏都需要宽博。艺术家的现状都是内外因塑造与反塑造双重力量共同耕耘的成果。他景仰前修的阔大与内在的辉煌,就包容着自见差距的谦逊与清醒的沉痛。自青春以来,性格中原来不多的狂放成分,未得到允许他乃至默认他狂放的环境,靠言行不越雷池来减少外在高压,正是潜修内功,壮大襟怀,寻找生之动力,未必能兑现的自信,苦待春光,抗御病与死的肆虐和诱惑。评论家徐树文先生说得对:卫书在“气势和人性美还没有达到极致!”早年没有一段雄放的书风把天地理法置之度外,对他风神内敛的老年作品有所制约,否则更有烈雷万钧的震撼力。老人最贫困时,苦累一年祗挣九元钱,设身处于斯境祗会“泪向心流涩味多”,能活到春回地暖已是奇事。一月之前,我和卫老对坐吃便饭(长期独处与炼狱岁月造成积习,他至今乐于独自进餐),就是那祗写出强驽如《剑器》般竖线的手,用筷子夹菜时不住颤抖,祗得用左手捧一小碗接着才不溅落桌上。他咳嗽大笑时牙齿都摇动,却为我唱起《马赛曲》!这是何等雄放的生命力和人格美!不是过来人无从悟解!
    书家学者字每重法度和理性,卫老作为书法诗人,抒发不限于个人,而是蕴藏民族美德的大情感。艺无止境,书道又是晚熟艺术。先生说:“我天天在变。”作品还在发展,那种飞动的草书写来已较费劲,但略具行味碑韵的楷书现出新机,射出了衰年变法的响箭,人世甘苦凝汇于庄敬不迫的静趣,锋颖锐减,不复求势,而倚斜归于平正,苍润高华,以凡见道,无意间走近了萧散,但还不是萧散。给我们以更有魅力的期待。
    沉思二十世纪艺术史,书法受到重视不过近二十年,有意栽花使书家队伍之大空前,诞生于世纪初或十九世纪的名家纷纷谢世。天时、地利、人和、现实的审美水准与特别发达偏偏缺乏穿透力的媒体,造就书星伙颐,传世名作却不多。钱潮带来名利心的躁动成就了许多活动家。总结收成是百年后的事。书坛虽存在过趋附热流及三十年来日本书法的局部影响,不似其他艺术受到外来势力那样猛烈的冲击。书法教育较之前人用力较少。然而纪录中国知识分子心路历程,有兄弟艺术不到之处。留得沈曾植、康有为、于右任、黄宾虹、弘一、鲁迅、马一浮、谢无量、徐生翁、王蘧常、林散之、乔大壮等等闪光的名字,“悲欣交集”那样不让古人的名作。 “保留节目”可与世界任何样式的艺术并列而无愧,反而走到姐妹艺术的前面,传世品更多。体现了我中华民族永不枯涸的创造力,多有意思!
    人生应当豁达,遭人为不公正命运时应泰然而又能动地化打击为助力,坚其方寸,完善德与学。然而不幸远非造就人最佳条件,毁人更多。试看制造不幸者谁选择逆境来造就自己的品学?伤害了兄弟姐妹把原因归之为了祖国富强人民幸福所必需。似乎自己从无自私动机。打人“正确”,平反还正确。祗有自身在文革中受点冲击是冤枉。结果是背上了包袱。卫老将走入安宁晚年,他已没有时光去做他原本可以做成的大学问了!未完成的学术仅仅成为书法的肥料,不足以辉耀后世,赖副业不朽,成就于一个强大对手极少的九十高龄,庆幸生命凯旋时有无悲涩万分呢?夭折多少方可造就一个孩子?高坐珠穆朗玛峰巅的慈祥母亲!您老人家的代价也够惨重了!虽说慰情聊胜无,忘了就似乎没有发生过也是好办法。快腾出手来制止殖民地意识享乐恶劳的观念侵蚀您的小命芽儿们,几时用道德给欲望砌上大围墙,让它劳逸结合,多多静养,我们相信您的智慧!
    中国太辽阔,底气太厚。和卫老一样迷恋过书法,熟读从老子庄子到鲁迅典籍的人很多,遭遇比他更不幸者也屡见不鲜。近几年为什么他能浮出水面为父老所接受?这种“卫俊秀现象”是有魅惑力的课题。坦率承认:我无此学识来作有说服力的简述。恳请高明,彤笔一挥,对后世功德无量。
    大师难能处在于不定型,是在发展中的历史人物,勇于和自身的不足拼搏到最后一息。最小者最大,故须弥纳入了芥子。与小绝缘,大,落于虚无。
    世纪性竞赛严酷,百年难选三十人。拙如铁,人书俱老是天都峰,确已巍巍乎高哉!较之昆仑,如老子所称的“能婴儿乎”!回生到其嫩如金,书家还要奋发晚程,无暇听颂扬。艺术的高级阶段,石破天惊,觅之不见,惟放下者得之。纵使健康长寿,善于自我净化,书内书外切磋助力可遇不可求。作为爱莫能助的后辈,欣欣然带着艺术史给我的启迪与焦急,鼓掌送本书走出卫公书齐接受公众检阅,又不肯掩饰几句矛盾的废话:我尊崇卫老,上亿人中难选一人堪与并肩的成就,渴望他再上一层楼;就友情及先生过于险峨的历程而言,又盼他多多休息,放松一阵,颐养天年,当书家长寿的状元。鱼与熊掌都抱着不放。理想的取舍法,读者赐教!
    炮竹声声,红巾吉服的龙年掀帘入室,坐在我的案前,带来壮丽的晨曦!收拾卫老作品照片时,书页间落下小笺,上有赠老人旧作四绝,记不得几时所草,用来作为序文的尾巴:
    庄周陶令尽忘机,青主迅翁不我欺。岂怕天低风雹急,汉碑魏笔铁蓑衣!
    无态忘身契妙机,神来造化亦堪欺。举松难拭星之泪,海阔天长小布衣!
    鲲鹏挥泪笑天机,寸草贞心抗雪欺。笔秃砚穿真我出,千层喜脱古贤衣!
澄空雾海共玄机,君子自强道不欺。愧我俗情缠笨腕,灯前寄语尚依依!
(《当代书法家精品集·卫俊秀》序二)
12#
 楼主| 发表于 2012-11-21 17:14:59 | 只看该作者
书法是心灵最后的慰籍
——王小雷
上世纪八十年代末,一个书友英年夭折,我和几个朋友给他张罗了一个遗作展。整理作品时沉闷的气氛,每每被他那肆意挥运的点划激活,于是,我在遗作展前言中感慨道:一个普通人死了,他的生动只能留存在亲朋好友的记忆里;一个书法家死了,竟可以让与他素不相识的人,通过作品感受到他的生动。
书法,就是这么简单、有效地拓展着人有限的生命。
因了我由书法转行三维动画的特殊经历,常常会有好事的朋友问我:照现在这个势头发展下去,现存的许多艺术品种会不会被电脑取代?这个问题,实实困扰了我很久。然而,当电脑角色动画发展到真人动作采集的时候,我一下子找到了乐观的答案:那些与动作直接相关的艺术活动,电脑是永远也取代不了的!
书法就是这样一种艺术活动。

-


书法,确乎与许多视觉艺术不同,它是“直接的生命形式”,再具体点说,是记录动作的艺术。无论你是在写,还是在读,书法活动都会把你从尘世的纷繁中滤清出来,让你去体验自己或他人生命过程中的那一段,那段动作过程,那段情感经历,依凭着蜿蜒曲折的线条流动,可触可摸,微妙惊觉,独一无二。当然在这之上,还会有技法和功力,还会有形式的积淀,还会有观念的承载,还会有许多社会学意义上的得失成败,我们都可以将其划入广义书法的范畴。但我以为,这些又都不是存在论、本体论意义上的书法。正如服装首饰可以使女人更妩媚动人、更像女人,但再好的服装首饰也不是女人一样。
正是在这个意义上,我有勇气为其余的作者代言,我们七个人有勇气把并不成熟的作品呈现给世人。这里的每一件作品,犹如“蜥蜴的尾巴”,都带着母体的余温,还在活蹦乱跳。假使有一天,我们流落到一个与世隔绝的荒岛,失去了所有社会学价值的书法,犹如一位衣不遮体却又以身相许的女伴,仍旧是那颗孤寂心灵最后的慰籍……
13#
 楼主| 发表于 2012-11-21 17:15:53 | 只看该作者
《第二届全国(百家)著名
书法家邀请展作品集》前言





  经过近一年的筹备,《第二届全国(百家)著名书法家邀请展》在青岛美术馆隆重开幕了。为了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展示中国书法艺术的博大精深,由青岛当代中国书法院主办,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书法院学术支持的此次展览,是继2006年首届展览成功举办后,在全国引起反响,作为大型品牌展事的一次延续,也是一次学术性和艺术性的全国书法盛会,同时也是“人文奥运”、“增光青岛”的一次具体展示。
  作为全国性的大型展览,较之首届展览,筹备更加充分;因展览规模扩大,人员增多,其历时近一年的筹备工作,增加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其重视程度,在全国同类展览中也不多见;阵容更加强大;从首届邀请展的60人增至100人,覆盖了全国各省、市、自治区和香港地区;学术性更强;参展作者由中国书法院学术把关,在全国范围内按创作实力和艺术水准提名,受邀作者由中国书协理事,副主席,主席团成员,各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和由中国书协举办各类国展的获奖及入展者组成,均是活跃在当代书坛的领军人物,和有代表性、有影响力的实力派书家。展览所展出的作品诸体兼备,风格多样,代表了中国当代书法艺术创作的最高水平和整体成就;与展览同时举办的《当代中国书法投资论坛》研讨会,邀请了国内著名专家学者,著名书法家,书法理论家,书法专业媒体,新闻媒体及书法网站等出席,为书法创作的艺术化和市场化梳理出清晰的投资之路。此论坛的举办在全国尚属首次,并编撰出版《当代中国书法市场投资指南》一书,(青岛出版社出版发行)。届时我国书法史上第一本真正意义上的书法投资论著将面世,给书法在艺术品市场的定位,从历史、学术、艺术等诸多方面作出理论分析,提供可靠的数据。
  从青岛当代中国书法院的成立到今天举办《第二届全国(百家)著名书法家邀请展》,我们走过了短短两年的时间,这期间我们有付出也有收获,有成功的喜悦,也有些许遗憾,因客观原因难免有遗珠之憾,从整体来讲,它是一个充分包容,极具学术价值,影响较大,意义深远的展览。我们对本届展览的定位是学术化,精品化,系列化,使其成为书法界的品牌展览。
  青岛当代中国书法院院长  毛智华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9-23 20:21 , Processed in 0.071512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