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12
返回列表 发新帖
楼主: 寒梅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墨 香 茶 韵-- 《教师之友网》注册网友龙年岁末笔会茶叙雅聚50图

[复制链接]
11#
 楼主| 发表于 2013-1-29 22:07:21 | 只看该作者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12#
 楼主| 发表于 2013-1-29 22:08:07 | 只看该作者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13#
 楼主| 发表于 2013-1-29 22:09:28 | 只看该作者







中国十大名茶的美丽传说

文章作者:佚名 来源:华夏经纬网
    杭州龙井
    传说乾隆皇帝下江南时,来到杭州龙井狮峰山下,看乡女采茶,以示体察民情。这天,乾隆皇帝看见几个乡女正在十多棵绿荫荫的茶蓬前采茶,心中一乐,也学着采了起来。刚采了一把,忽然太监来报:“太后有病,请皇上急速回京。”乾隆皇帝听说太后娘娘有病,随手将一把茶叶向袋内一放,日夜兼程赶回京城。其实太后只因山珍海味吃多了,一时肝火上升,双眼红肿,胃里不适,并没有大病。此时见皇儿来到,只觉一股清香传来,便问带来什么好东西。皇帝也觉得奇怪,哪来的清香呢?他随手一摸,啊,原来是杭州狮峰山的一把茶叶,几天过后已经干了,浓郁的香气就是它散出来了。太后便想尝尝茶叶的味道,宫女将茶泡好,茶送到太后面前,果然清香扑鼻,太后喝了一口,双眼顿时舒适多了,喝完了茶,红肿消了,胃不胀了。太后高兴地说:“杭州龙井的茶叶,真是灵丹妙药。”乾隆皇帝见太后这么高兴,立即传令下去,将杭州龙井狮峰山下胡公庙前那十八棵茶树封为御茶,每年采摘新茶,专门进贡太后。至今,杭州龙井村胡公庙前还保存着这十八棵御茶,到杭州的旅游者中有不少还专程去察访一番,拍照留念。
 龙井茶(中国十大名茶之一)、虎跑泉素称“杭州双绝”。虎跑泉是怎样来的呢?据说很早以前有兄弟二人,哥弟名大虎和二虎。二人力大过人,有一年二人来到杭州,想安家住在现在虎跑的小寺院里。和尚告诉他俩,这里吃水困难,要翻几道岭去挑水,兄弟俩说,只要能住,挑水的事我们包了,于是和尚收留了兄弟俩。有一年夏天,天旱无雨,小溪也干涸了,吃水更困难了。一天,兄弟俩想起流浪过南岳衡山的“童子泉”,如能将童子泉移来杭州就好了。兄弟俩决定要去衡山移来童子泉,一路奔波,到衡山脚下时就昏倒了,狂风暴雨发作,风停雨住过后,他俩醒来,只见眼前站着一位手拿柳枝的小童,这就是管“童子泉”的小仙人。小仙人听了他俩的诉说后用柳枝一指,水洒在他俩身上,霎时,兄弟二人变成两只斑斓老虎,小孩跃上虎背。老虎仰天长啸一声,带着“童子泉”直奔杭州而去。老和尚和村民们夜里作了一个梦,梦见大虎、二虎变成两只猛虎,把“童子泉”移到了杭州,天亮就有泉水了。第二天,天空霞光万朵,两只老虎从天而降,猛虎在寺院旁的竹园里,前爪刨地,不一会就刨了一个深坑,突然狂风暴雨大作,雨停后,只见深坑里涌出一股清泉,大家明白了,肯定是大虎和二虎给他们带来的泉水。为了纪念大虎和二虎,他们给泉水起名叫“虎刨泉”。后来为了顺口就叫“虎跑泉”。用虎跑泉泡龙井茶,色香味绝佳,现今的虎跑茶室,就可品尝到这“双绝”佳饮。
    黄山毛峰
     山位于安徽省南部,是著名的游览胜地,而且群山之中所产名茶“黄山毛峰”,品质优异。讲起这种珍贵的茶叶,还有一段有趣的传说呢!

  明朝天启年间,江南黟县新任县官熊开元带书童来黄山春游,迷了路,遇到一位腰挎竹篓的老和尚,便借宿于寺院中。长老泡茶敬客时,知县细看这茶叶色微黄,形似雀舌,身披白毫,开水冲泡下去,只见热气绕碗边转了一圈,转到碗中心就直线升腾,约有一尺高,然后在空中转一圆圈,化成一朵白莲花。那白莲花又慢慢上升化成一团云雾,最后散成一缕缕热气飘荡开来,清香满室。知县问后方知此茶名叫黄山毛峰,临别时长老赠送此茶一包和黄山泉水一葫芦,并嘱一定要用此泉水冲泡才能出现白莲奇景。熊知县回县衙后正遇同窗旧友太平知县来访,便将冲泡黄山毛峰表演了一番。太平知县甚是惊喜,后来到京城禀奏皇上,想献仙茶邀功请赏。皇帝传令进宫表演,然而不见白莲奇景出现,皇上大怒,太平知县只得据实说道乃黟县知县熊开元所献。皇帝立即传令熊开元进宫受审,熊开元进宫后方知未用黄山泉水冲泡之故,讲明缘由后请求回黄山取水。熊知县来到黄山拜见长老,长老将山泉交付予他。在皇帝面前再次冲泡玉杯中的黄山毛峰,果然出现了白莲奇观,皇帝看得眉开眼笑,便对熊知县说道:“朕念你献茶有功,升你为江南巡抚,三日后就上任去吧。”熊知县心中感慨万千,暗忖道“黄山名茶尚且品质清高,何况为人呢?”于是脱下官服玉带,来到黄山云谷寺出家做了和尚,法名正志。如今在苍松入云、修竹夹道的云谷寺下的路旁,有一檗庵大师墓塔遗址,相传就是正志和尚的坟墓。
    安溪铁观音
    安溪是福建省东南部靠近厦门的一个县,是闽南乌龙茶的主产区,种茶历史悠久,唐代已有茶叶出产。安溪境内雨量充沛,气候温和,适宜于茶树的生长,而且经历代茶人的辛勤劳动,选育繁殖了一系列茶树良种,目前境内保存的良种有60多个,铁观音、黄旦、本山、毛蟹、大叶乌龙、梅占等都属于全国知名良种。因此安溪有“茶树良种宝库”之称。在众多的茶树良种中,品质最优秀、知名度最高的要数“铁观音”了。
 铁观音原产安溪县西坪镇,已有200多年的历史,关于铁观音品种的由来,在安溪还流传着这样一个故事,相传,清乾隆年间。安溪西坪上尧茶农魏饮制得一手好茶,他每日晨昏泡茶三杯供奉观音菩萨,十年从不间断,可见礼佛之诚。一夜,魏饮梦见在山崖上有一株透发兰花香味的茶树,正想采摘时,一阵狗吠把好梦惊醒。第二天果然在崖石上发现了一株与梦中一模一样的茶树。于是采下一些芽叶,带回家中,精心制作。制成之后茶味甘醇鲜爽,精神为之一振。魏认为这是茶之王,就把这株茶挖回家进行繁殖。几年之后,茶树长得枝叶茂盛。因为此茶美如观音重如铁,又是观音托梦所获,就叫它“铁观音”。从此铁观音就名扬天下。铁观音是乌龙茶的极品,其品质特征是:茶条郑曲,肥壮圆结,沉重匀整,色泽砂绿,整体形状似晴蜓头、螺旋体、青蛙腿。冲泡后汤色多黄浓艳似琥珀,有天然馥郁的兰花香,滋味醇厚甘鲜,回甘悠久,俗称有“音韵”。茶音高而持久,可谓“七泡有余香”。
   武夷大红袍
   大红袍(中国十大名茶之一)是福建省武夷岩茶(乌龙茶)中的名丛珍品。是武夷岩茶中品质最优异者,产于福建崇安东南部的武夷山。武夷山栽种的茶树,品种繁多,有大红袍、铁罗汉、白鸡冠、水金龟“四大名枞”。此外还有以茶生长环境命名的不见天、金锁匙;以茶树形状命名的醉海棠、醉洞宾、钓金龟、凤尾草等;以茶树叶形命名的瓜子金、金钱、竹丝、金柳条、倒叶柳等。

  大红袍的来历传说很好,传说古时,有一穷秀才上京赶考,路过武夷山时,病倒在路上,幸被天心庙老方丈看见,泡了一碗茶给他喝,果然病就好了,后来秀才金榜题名,中了状元,还被招为东床驸马。一个春日,状元来到武夷山谢恩,在老方丈的陪同下,前呼后拥,到了九龙窠,但见峭壁上长着三株高大的茶树,枝叶繁茂,吐着一簇簇嫩芽,在阳光下闪着紫红色的光泽,煞是可爱。老方丈说,去年你犯鼓胀病,就是用这种茶叶泡茶治好。很早以前,每逢春日茶树发芽时,就鸣鼓召集群猴,穿上红衣裤,爬上绝壁采下茶叶,炒制后收藏,可以治百病。状元听了要求采制一盒进贡皇上。第二天,庙内烧香点烛、击鼓鸣钟,召来大小和尚,向九龙窠进发。众人来到茶树下焚香礼拜,齐声高喊“茶发芽!”然后采下芽叶,精工制作,装入锡盒。状元带了茶进京后,正遇皇后肚疼鼓胀,卧床不起。状元立即献茶让皇后服下,果然茶到病除。皇上大喜,将一件大红袍交给状元,让他代表自己去武夷山封赏。一路上礼炮轰响,火烛通明,到了九龙窠,状元命一樵夫爬上半山腰,将皇上赐的大红袍披在茶树上,以示皇恩。说也奇怪,等掀开大红袍时,三株茶树的芽叶在阳光下闪出红光,众人说这是大红袍染红的。后来,人们就把这三株茶树叫做“大红袍”了。有人还在石壁上刻了“大红袍”三个大字。从此大红袍就成了年年岁岁的贡茶。

    君山银针
    湖南省洞庭湖的君山出产银针名茶,据说君山茶的第一颗种子还是四千多年前娥皇、女英播下的。后唐的第二个皇帝明宗李嗣源,第一回上朝的时候,侍臣为他捧杯沏茶,开水向杯里一倒,马上看到一团白雾腾空而起,慢慢地出现了一只白鹤。这只白鹤对明宗点了三下头,便朝蓝天翩翩飞去了。再往杯子里看,杯中的茶叶都齐崭崭地悬空竖了起来,就像一群破土而出的春笋。过了一会,又慢慢下沉,就像是雪花坠落一般。明宗感到很奇怪,就问侍臣是什么原因。侍臣回答说“这是君山的白鹤泉(即柳毅井)水,泡黄翎毛(即银针茶)缘故。”明宗心里十分高兴,立即下旨把君山银针定为“贡茶”。君山银针冲泡时,棵棵茶芽立悬于杯中,极为美观的。
   白毫银针

    福建省东北部的政和县盛产一种名茶,色白如银形如针,据说此茶有明目降火的奇效,可治“大火症”,这种茶就叫“白毫银针”(十大名茶之一)。
    传说很早以前有一年,政和一带久旱不雨,瘟疫四起,在洞宫山上的一口龙井旁有几株仙草,草汁能治百病。很多勇敢的小伙子纷纷去寻找仙草,但都有去无回。有一户人家,家中兄妹三人志刚、志诚和志玉。三人商定轮流去找仙草。这一天,大哥来到洞宫山下,这时路旁走出一位老爷爷告诉他说仙草就在山上龙井旁,上山时只能向前不能回头,否则采不到仙草。志刚一口气爬到半山腰,只见满山乱石,阴森恐怖,但忽听一声大喊“你敢往上闯!”,志刚大惊,一回头,立刻变成了这乱石岗上的一块新石头。志诚接着去找仙草。在爬到半山腰时由于回头也变成了一块巨石。找仙草的重任终于落到了志玉的头上。她出发后,途中也遇见白发爷爷,同样告诉她千万不能回头等话,且送她一块烤糍粑,志玉谢后继续往前走,来到乱石岗,奇怪声音四起,她用糍粑塞住耳朵,坚决不回头,终于爬上山顶来到龙井旁,采下仙草上的芽叶,并用井水浇灌仙草,仙草开花结子,志玉采下种子,立即下山。回乡后将种子种满山坡。这种仙草便是茶树,这便是白毫银针名茶的来历。
    福鼎白牡丹

    福建省福鼎县盛产白牡丹茶(十大名茶之一),传说在西汉时期,有位名叫毛义的太守,因看不惯贪官当道,于是弃官随母去深山老林归隐。母子俩来到一座青山前,只觉得异香扑鼻,经探问一位老者得知香味来自莲花池畔的十八棵白牡丹,母子俩见此处似仙境一般,便留了下来。一天,母亲因年老加之劳累,病倒了。毛义四处寻药。一天毛义梦见了白发银须的仙翁,仙翁告诉他“治你母亲的病须用鲤鱼配新茶,缺一不可。”毛义认为定是仙人的指点。这时正值寒冬季节,毛义到池塘里踊冰捉到了鲤鱼,但冬天到哪里去采新茶呢?正在为难之时,那十八棵牡丹竟变成了十八仙茶,树上长满嫩绿的新芽叶。毛义立即采下晒干,白毛茸茸的茶叶竟像是朵朵白牡丹花。毛义立即用新茶煮鲤鱼给母亲吃,母亲的病果然好了。后来就把这一带产的名茶叫做“白牡丹茶”。

    茉莉花茶
    很早以前北京茶商陈古秋同一位品茶大师研究北方人喜欢喝什么茶,陈古秋忽想起有位南方姑娘曾送给他一包茶叶未品尝过,便寻出请大师品尝。冲泡时,碗盖一打开,先是异香扑鼻,接着在冉冉升起的热气中,看见有一位美貌姑娘,两手捧着一束茉莉花,一会功夫又变成了一团热气。陈古秋不解就问大师,大师说:“这茶乃茶中绝品‘报恩茶’”。陈古秋想起三年前去南方购茶住客店遇见一位孤苦伶仃少女的经历,那少女诉说家中停放着父亲尸身,无钱殡葬,陈古秋深秋深为同情,便取了一些银子给她。三年过去,今春又去南方时,客店老板转交给他这一小包茶叶,说是三年前那位少女交送的。当时未冲泡,谁料是珍品。“为什么她独独捧着茉莉花呢?”两人又重复冲泡了一遍,那手捧茉莉花的姑娘又再次出现。陈古来一边品茶一边悟道:“依我之见,这是茶仙提示,茉莉花可以入茶。”次年便茉莉花加到茶中,从此便有了一种新茶类茉莉花茶(十大名茶之一)。

    洞庭碧螺春

    相传很早以前,西洞庭山上住着一位名叫碧螺的姑娘,东洞庭山上住着的一个名叫阿祥小伙子。两人心里深深相爱着。有一年,太湖中出现一条凶恶残暴的恶龙,扬言要碧螺姑娘,阿祥决心与恶龙决一死战, 一天晚上,阿祥操起渔叉,潜到西洞庭山同恶龙博斗,直到斗了七天七夜,双方都筋疲力尽了,阿祥昏倒在血泊中。碧螺姑娘为了报答阿祥救命恩,她亲自照料阿祥。可是阿祥的伤势一天天恶化。一天,姑娘找草药来到了阿祥与恶龙博斗的地方,忽然看到一棵小茶树长得特别好,心想:这可是阿祥与恶龙博斗的见证,应该把它培育好,至清明前后,小茶树长出了嫩绿的芽叶,碧螺采摘了一把嫩梢,回家泡给阿祥喝。说也奇怪,阿祥喝了这茶,病居然一天天好起来了。阿祥得救了,姑娘心上沉重的石头也落了地。就在两人陶醉在爱情的幸福之中时,碧螺的身体再也支撑不住,她倒在阿祥怀里,再也睁不开双眼了。阿祥悲痛欲绝,就把姑娘埋在洞庭山的茶树旁。从此,他努力培育茶树,采制名茶。“从来佳茗似佳人”,为了纪念碧螺姑娘。人们就把这种名贵茶叶取名为“碧螺春”。

    冻顶乌龙茶

    据说台湾冻顶乌龙茶是一位叫林凤池的台湾人从福建武夷山把茶苗带到台湾种植而发展起来的。林凤池祖籍福建。一年,他听说福建要举行科举考试,心想去参加,可是家穷没路费。乡亲们纷纷捐款。临行时,乡亲们对他说:“你到了福建,可要向咱祖家的乡亲们问好呀,说咱们台湾乡亲十分怀念他们。”林凤池考中了举人,几年后,决定要回台湾探亲,顺便带了36棵乌龙茶苗回台湾,种在了南投鹿谷乡的冻顶山上。经过精心培育繁殖,建成了一片茶园,所采制之茶清香可口。后来林凤池奉旨晋京,他把这种茶献给了道光皇帝,皇帝饮后称赞好茶。因这茶是台湾冻顶山采制的,就叫做冻顶茶。从此台湾乌龙茶也叫“冻顶乌龙茶”。



 倪萍画日子

《 中华读书报 》( 2013年01月30日   16 版)
倪萍画作《最长的三里路》

最长的三里路
    一生中走过很多路,最长都走到了美国的纽约,可记忆中走不够的却是从崖头长途汽车站到水门口姥姥家门口那条三里长的小路。
    从一岁到三十岁,这条路来回走了一百多趟,走也走不完,走也走不够。
    第一次单独走,也就六岁吧。
    六岁的我,身上背了大大小小一群包,胳膊挎的、胸前挂的、背上背的、手里拎的全都是包,三百六十度全方位被包包围着,远看就像个移动的货架。
    包里装的没有一件是废物,对于居家过日子的姥姥来说全是宝。肥皂、火柴、手巾、茶杯、毛线、被单、核桃酥、牛奶糖、槽子糕……最沉也最值钱的是罐头,桃的、苹果的、山楂的……口袋里被母亲缝得死死的是钱,这一路我不知得摸多少回,生怕丢了。
    每次到了家门口,姥姥都会说:“小货郎回来了。”姥姥说这话的时候,眼睛转向别处,听声音就知道她哭了。先前姥姥说滴雨星,后来我说下雨了。
    六岁到九岁这三年,我不知道为什么看见这么多好东西姥姥会哭,九岁之后就懂了。
    三里路,背了那么多包,按说我是走不动的,可我竟然走得那么幸福、那么轻盈,现在回想起来还想再走一回。只是那样的日子不会再有了,有的是对姥姥不变的情感。后来的很多年里,包是越来越少、越来越小了,再后来就干脆背着钱,那大包小裹的意思没有了,七八个包往炕上一倒,乱七八糟的东西堆一炕的那份喜悦没有了……
    那时候,到了崖头镇,挤下长途汽车那窄小的车门,得好几个人帮我托着包。有几次我都双腿跪在了地上,瞬间又爬起来,双手永远护着那满身的包,起来还没忘了说谢谢。
    也常听见周围的人说:“这是出外的女人回来了!“他们没看清楚被大包小包裹着的那个高个子女人,其实还是个孩子。
    背着包的我走在崖头镇的大道上,简直就是在飞。但快出镇口的时候,我的步子一定是放慢的,为了见见彪春子。
    这是一个不知道多大岁数的女人,常年着一身漆黑油亮的棉袄棉裤流浪在街头。用今天的话说,彪春子就是一个“犀利姐”,全崖头镇没有不认识她的。老人们吓唬哭闹的孩子常说:“让彪春子把你带走!”小孩儿们立马就不哭了。但同是小孩子的我不仅不怕她,在青岛上学的日子还常常想念她、惦记她。
    八岁那年,又是独自回乡,我在镇北头遇见她了。彪春子老远就跟我打招呼,走近才知道她是向我讨吃的。七个包里有四个包装的都是吃的,可我不舍得拿给她。彪春子在吃上面一点儿也不傻,她准确无误地指着装罐头那包说:“你不给我就打你!”
    我哭了,她笑了;我笑了,她怒了。
    没办法,我拿出一个桃罐头给她。聪明的彪春子往地上一摔,桃子撒满地,她连泥带桃地吃一嘴,你这时候才相信她真是个傻子,连玻璃碴儿吃到嘴里都不肯吐出来。很多年后我都后悔,怎么那么小气,包里不是有大众饼干吗?
    见了三里路上第一个想见的人彪春子之后,就快步走了,直到想看看“两岸猿声啼不住”的丁子山,我又慢下来了,舍不得“轻舟已过万重山”。
    不高的山崖层层叠叠绿绿幽幽,几乎没有缝隙地挤在一起,山下是湍急的河水,一动一静,分外壮丽。再往前走到拐弯处是一个三岔口,从东流过的是上丁家的水,从北流过的就是水门口的水了。从没见过黄河的我以为这就是天下最大的河了。走到这儿我更是舍不得走了,常常一站就是几分钟,看那些挽起裤腿提溜着鞋袜过河的男女老少,有的站不住会一屁股坐进水里。这番景象是我心中说不出的乡情。
    再往前,我的心和脚就分开了,心在前,脚在后,就像在梦里奔跑,双腿始终够不着地。
    三岔口往前走两分钟是水门口最大的一片甜瓜地,清香的瓜味牵引着你快飞过去。
    “小外甥,回来啦?先吃个瓜吧,换换水土!”
    看瓜的叔伯舅舅几乎每年都招呼我在这儿歇会儿,有一年他根本不在,我却也分明听见喊声。依旧是那个老地方,依旧没卸掉身上的七八个包,依旧是不洗不切地吃俩瓜,然后站起来往前走。你说是那会儿富裕还是今天富裕?从来没付过瓜钱,也从来不知道那大片的瓜地怎么没有护栏。
    水门口的河道不宽,两岸远看像是并在一起的。夏天河床上晾满了妇女们刚洗完的衣服,大姑娘小媳妇举着棒槌,捶打着被面,五颜六色真是怪好看的。用不上一百米我就能看出这里有没有我认识的,通常我不认识的都是些这一年刚过门的新媳妇,剩下的基本都能叫出名字。我一路叫着舅妈、喊着舅姥地快速走过她们,因为这条路离姥姥家也就一百多米了。
    这一百多米的路实际上是水门口村果园的长度,这里的苹果树树枝和果子基本都在园子外。谁说“一枝红杏出墙来“,分明就是“棵棵苹果关不住“。
    最后的十米路是姥姥家的院子。先是路过两棵苹果树,每次也都是从这儿开始喊姥姥,等走过了长满茄子、辣椒、黄瓜、芸豆、韭菜、小白菜、大叶莴笋的菜地时,我已经喊不出姥姥了,嗓子里堵满的都是咸咸的泪水。
    三米的菜地恨不能走上三分钟,绊倒了茄子,撸掉了黄瓜……红的柿子、绿的辣椒姥姥全都没舍得摘,就等着我这个出外的城里人回来吃。欢呼啊,豆角们,欢笑啊,茄子们,满眼的果实,满脸的笑容。
    一个梳着小纂儿的姥姥出来了,我的三里之路走到尽头了。
    我到家了。
北京的爷
    上了出租车我就跟师傅说:“前面红绿灯往右拐。“说了三遍,师傅也没应声。
    “师傅,你睡着了?”
    “死了。”
    妈呀,一具尸体拉着我满街跑。
    “在昆仑饭店这儿堵一上午了,这车就没动乎,我都快睡着了。大街上跑的全是送礼的车。”
    “快过年了嘛,可以理解。”
    电话响了。
    “眼珠子是摆设啊?没看见水池子上有条带鱼?……怎么不够?剁五段,我吃两段,儿子吃一段,头尾你一收拾,焖上一锅大米饭。……买什么黄瓜,这几天齁贵的!”
    电话挂了。
    “师傅,你爱人的电话吧?她也开车的?”
    “全职太太。”
    我倒吸了一口气。做得起全职太太的,丈夫都是所谓的成功人士,至少一个人可以养活全家呀!
    “那你一个人挣钱挺辛苦吧?一天在车上多久?”
    “十二三个钟头吧。”
    “哦,那不容易!”
    电话又响了。
    “二十八再买。……贵也得买啊,今年多买!那脆黄瓜一咬,满车清香,想困都睡不着了!今年要是跟去年一样再下雪,七八个钟头都到不了,多备上点儿,五斤差不多吧。……你愿意吃柿子可以买俩,我不吃,齁酸的。……儿子吃黄瓜!”
    电话又挂了。
    “师傅,你这是要去哪儿啊?七八个小时?”
    “内蒙,丈母娘家。哥们儿年年去,十六年了,一年也没落下。”
    “你对丈母娘不错呀!”
    “嘿,人家把闺女给咱了,一年就见这么一回,还不麻利儿的!老太太好几个闺女,就我们这么远。咳,老太太就喜欢我们家这位,打从小年老太太就盼,好吃的恨不能给我们留上一年。”
    “也挺好,在内蒙过年比在北京有意思吧?”
    “忒有意思了!那大锅里煮一块羊肉就够全家十来口子吃的。”师傅双手松开方向盘比划着。天哪,比风挡玻璃还大,真夸张。
    “那才叫吃肉呢!一天三顿酒,早起我丈母娘就把酒烫上了,喝得差不多了在热炕上眯一觉,舒坦!逮空我就在院里点上挂鞭,噼里啪啦一响,热闹啊,旺兴啊!
    “没事我就拉着老太太出去转,一里的路我也开上车,显摆呀!车不咋地,可那是村里独一份!见谁我丈母娘都叫停车,不管去哪儿都拉上人家一段,坐坐北京的车啊!
    “有一回我拉上了八个人,跑了五里路都不知人家要上哪儿,反正就瞎跑呗!”
    “那你得打表啊!”我逗师傅。
    “这哪是咱北京人干的事儿?得装阔气,北京爷嘛!”
    “你丈母娘特为你骄傲吧?”
    “不是我丈母娘骄傲,是我媳妇骄傲。嗬,那几天对我那好啊,小眼都眯成一条缝了,扒都扒不开!”   
    “那在北京她对你不好啊?”
    “必须好啊!只要我进了门,她就啥也不干,全伺候我了。别看我在外头是孙子,在家里绝对爷!这不,买个菜都得问我。”
    “那你老婆挺幸福的,这么年轻就不工作了,全职太太。”
    “行吧。我一天多干俩小时就让她全职了。一女的起早贪黑的上什么班啊,齁累的,还得管孩子学习。这全职太太多好啊,风吹不着,日晒不着的。”
    电话又响了。
    “就这么点屁事,费多少电话钱,挂了!”师傅语气很霸道。
    “对媳妇够横的啊?”
    “她没啥事,就是想听听我声儿,黏人!”
    我半天无语,一直看着师傅的后脑勺,脑袋里满是胶。黏人,多幸福的一对儿啊!这不也没比那些大企业家们差哪里去吗?不也是一言九鼎的老大吗?这不也是家里藏着个幸福的妻子吗?不就是挣的钱小数点点得不在一个位置上嘛,重要吗?不也是一日三餐吗?不也得过年走亲访友吗?
    “师傅,你们家那条带鱼多大呀?还能剁出五段?”
    “一看你就没吃过带鱼!带鱼越小越好吃,那大带鱼肉都忒面。”
    “你怎么得吃两段?一般是儿子多吃。”
    “嘿,他们又不开车,我们家靠我挣钱呢!”
    “那你一月能挣多少?”
    “说实数说虚数?”
    “当然实数了。”
    “刨去交公司的,刨去油钱……”
    “再刨去三顿饭钱?”
    “别价,我天天家里吃,我媳妇顿顿给我做呢,那热乎乎地吃上一碗,怎么也比盒饭强!
    我媳妇该怎么论怎么论,对我那是百分百!一星期饭不带重样的,就三顿面都不一样,早上酸汤面,中午抻面,晚上捞面,那吃不够啊!绕路我也顿顿回去,吃了饭顺便看眼媳妇,这一天我舒坦,她也高兴!人不就活这俩字吗?”
    有多少人真正明白活着就是“高兴”这两个字值钱?师傅算弄懂了吗?
    我快下车了,竟有些恋恋不舍,师傅的幸福很黏人。
    师傅提前把计价器抬起来了,我说:“别,还得几百米呢!”
    “打印票忒慢,耽误工夫。我这会儿还得上我妈那儿躺会儿。”
    “累了吧?”
    “不是。这不要上内蒙过年吗,年前多去几趟我妈那儿,老太太心里不是舒坦点儿嘛!事儿多着呢,下午还得去稻香村买点心。跟你说吧,年年回内蒙,我这车都跟货车似的,后备箱恨不得都盖不上。”
    “都拉什么好货啊?”
    “二锅头、粉丝、酱鸡架、烤鸭、排叉?.什么都有,这不老太太看着高兴吗!”
    高兴。
    回家我高兴地画了这幅画。
    (本文摘自《倪萍画日子》,倪萍著,人民教育出版社2012年6月第一版,定价:29.00元)




 关注教师的闲暇生活
      近几年,大家对教师的工作压力、专业成长关注得比较多,而对教师的闲暇生活则较少提及。有人说,教师的工作不分八小时内外,这是事实;但教师不是“苦行僧”,也需要休息、娱乐,何况教师还拥有两个令人艳羡的长假。因此关注教师的闲暇生活,提升休闲价值,以更好地促进他们的身心健康与专业发展,就显得尤为必要。
  闲暇与休闲是两个密切相关的概念。亚里士多德认为,闲暇就是“手边的时间”,而休闲则是一种沉思的状态,是一种不需要考虑生存问题的心无羁绊的状态。马克思则将闲暇时间看做“自由时间”,与“工作时间”相对而言。我们也把“闲暇”理解为可自由支配的闲暇时间,休闲则指人在工作之余能自由做一些事情,在余暇中能自己计划安排的状态。所谓教师休闲,指的也就是教师在完全供个人支配的空闲时间里所从事的一切由自己来安排的自由活动或心境。它具有自由性、自主性和情感性等特点。
  今天,休闲与工作、学习一样是一种资源和财富,它已成为大众的普遍需求,成为人的一种生活方式和行为方式。对教师来说,闲暇是教师在完成学校规定的教育教学任务的时间之外的属于教师个人自主支配的空闲时间。教师文明、健康、科学的休闲,有助于调整刻板而单调的生活节奏,放松紧张的情绪和疲惫的身心,有助于丰富个人生活、情趣,满足个人的兴趣爱好,有助于养成良好的生活、工作习惯,有助于增进教师的心智与各种技能,从而提高自己的生活质量和精神境界,使个性得到充分而自由的张扬,建构完整而健全的丰富人生。
  高质量的休闲生活可以给教师个人和学校发展创造宝贵财富。早在1918年,美国联邦教育局就将休闲教育列为高中教育的一条“中心原则”。每个人都应该享有时间去培养他个人和社会的兴趣。“社会发展的历史表明,人类许多发明创造都与休闲密切关联。懂得休闲是一种人生智慧,开发闲暇时间是发达国家社会进步和提高人的素养的一条重要途径。在西方,休闲教育是一门必修课,而且几乎是终身教育。”如果能被合理地使用,那么,这种闲暇将会重新扩大人的创造力量,并进一步丰富其生活,从而使他能更好地履行自己的职责。
  根据中国人民大学休闲经济研究中心的调查,我国城市居民一生的工作时间为10%;家务劳动时间为9%;学习时间为7%;个人必需时间(也称生理时间)占45%;休闲时间占29%,也就是说休闲时间在一生中约占三分之一的比例。对于教师的闲暇生活,有学者对中小学25~35岁的青年教师作过一个调查,主要了解他们在晚上、周末以及节假日闲暇时间的生活状况。对于晚上时间的安排,农村小学教师选择“看电视”的占78%,而农村中学教师选择此项的占35%;另外学校晚自习值班平均一周2次,备课时间平均为1.5个小时。城镇小学教师选择“看电视”的占61%,选择“上网”的占68%,而城镇中学教师选择这两项的分别占35%和76%;另外学校晚自习值班平均一周3次,备课、批改作业时间平均为2个小时。对于周末安排的调查,农村教师选择“在家带孩子以及做家务”的比例占89%,城镇教师选择此项的占81%,选择“购物”的占35%。对于节假日的安排,选择“短途或长途旅游”的达86%,但选择“自驾游”的仅占4.8%。调查结果同时显示,无论是农村还是城镇学校教师选择“读书”的比例都不高,分别为31%和26%,平均时间分别为35分钟和28分钟。另外,选择在家打牌,去棋牌室、KTV娱乐的也占一定比例。从这个较粗略的调查结果看,教师休闲存在不少问题,主要表现为休闲方式单一、休闲领域狭窄、休闲技巧缺乏、休闲内容不够健康等。
  当前,社会、家长对学校的期待越来越高,学校之间的竞争日趋激烈,“质量立校”“质量至上”成为每一所学校的办学宗旨,而在“应试教育”的大背景下,一切以考试为中心,“质量”最终还是靠分数来体现。指标确定以后,考试任务被逐级分解,在响亮、动听的口号下,沉甸甸、实实在在的担子最终都压在了教师们的肩上。于是绝大部分教师每天起早贪黑地上早自习、午自习、晚自习,备课、上课、辅导、批改作业,日复一日地开会、谈话、考试、分析、总结,还要接受没完没了的检查;到了毕业班,每个教师更像上紧了的发条,“两眼一睁,忙到熄灯”,连“忙里偷闲”的工夫都没有。教师们的闲暇生活被繁重的教学工作剥夺了,辛劳疲惫长期积压,身心健康受到严重损害,身心素质在大面积、大幅度地下降。更为重要的是,教师的闲暇生活被剥夺,健康高雅的闲暇爱好无从培养和发展,综合素质下降,这又如何能适应素质教育的要求?
  教师闲暇生活的变化,在时代大背景下,带有一定的社会普遍性,是社会发展使然。但造成这种变化的原因有些却是教育行业所独有,并非不可逆转,通过努力是可以得到补救或改善的。据此,笔者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1.正确认识休闲价值
  受我国一向不提倡休闲的传统文化的影响,有些教师对休闲怀有抵触心理,认为休闲是“不务正业”“游手好闲”。同时,大多数教师普遍感到工作紧张、任务重、压力大,根本提不起休闲的兴趣,无心休闲。也有些教师误以为休闲就是休息,就是玩,不会科学、合理地安排、利用、分配闲暇时间,从而消极被动地在玩棋牌、麻将中虚度光阴,在歌舞、玩网络游戏中消磨时光,在觥筹交错中一醉方休……
  正如《你生命中的休闲》一书的作者杰弗瑞戈比所认为的,生活在飞速变化时代的我们,应该把休闲看做从文化环境和物质环境的外在压力下解脱出来的一种相对自由的生活。休闲不只是寻找快乐,更是寻找生命价值;它不是简单的时间的消磨,而应该被理解为一种“成为人”的过程——为了自我,也为了社会。休闲是人生的润滑剂,足以滋润人生、平衡身心、充实知识、发展自我,以便提升生活品质,享受生命乐趣,迎接生涯挑战。
  2.努力掌握休闲技能
  正确认识休闲的价值,在思想上重视休闲,这是首要条件。在此基础上,教师应努力学习领会休闲知识,锻炼休闲技能和技巧,不断提高休闲的自我规划、自我决断和自我评价能力。一个人选择什么样的休闲活动和休闲方式,取决于自己的兴趣爱好、知识水平、经济收入、社会和自然环境、职业、社会地位等各个方面。林语堂先生曾经如是说:“没有金钱也能享受悠闲的生活……他须有丰富的心灵,有简朴生活的爱好,对于生财之道不大在心,这样的人,才有资格享受悠闲的生活。”教师正符合这一特点,完全有资格享受“休闲”。作为教师,生活圈子相对较小,应当主动扩大交际范围,培养自己多方面的兴趣爱好——可以是一项体育活动,也可以是一种乐器。教师还要善于利用闲暇,进行个性化休闲,如在家庭或工作处所疲倦时进行片刻的冥想、小憩,在日常生活休闲时看一部大片、踢一场球,在周末休闲时来一次农家乐,在黄金周或寒暑假进行一次观光旅游等。
  3.积极创造休闲条件
  教师工作、学习的大部分时间都在学校里度过,学校应该积极地创造条件,引领教师休闲。首先,学校应注重创造全面、丰富、有益于发展和确立正确休闲价值观的校园文化,实施人性化管理。学校要把教师从双休日和节假日的各式各样的学生补习班、检查评比中解放出来,把应有的休闲时间还给教师,使其更好地享受休闲,并注意强化教师的自我观念,予教师以充分的选择和决定休闲的自主权。其次,学校要从教师休闲的实际需要出发,积极开发适宜的休闲资源,拓展休闲。学校要争取各方面的支持,多方筹集资金,改善和增加运动场、图书馆、健身房及舞厅等休闲设施。由教师自愿成立“教师俱乐部”“校园咖啡吧”“教工之家”等休闲组织,使之真正成为教师的“休闲之家”。再次,学校要大力引导教师进行“绿色健康”休闲,即所进行的休闲既要经济实惠、安全无害,又要有益于自己的身心及专业发展。同时,要积极开展休闲活动经验交流,形成教师彼此间“资源共享”,以使休闲活动得以深入持续地发展下去。
  休闲是一种手段,不是目的。我们强调休闲,但不能忽视对自己、他人和社会所应承担的责任。因此,在强调合理支配与利用闲暇时间的同时,应当强化教师休闲中的发展意识,提升其休闲价值与品位,激发其创新精神和发展潜能,从而更好地促进其身心健康与专业发展。
  (柳影摘自《中国教师》2009年第13期插图:董苇)

http://ljzlcl.blog.163.com/blog/static/966612362013028101142713/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14#
发表于 2013-11-2 11:52:51 | 只看该作者

15#
发表于 2013-11-9 21:39:50 | 只看该作者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11-26 03:16 , Processed in 0.086074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