逝者如斯夫 ——回瞻2013年 湖南 吴同和 《庄子·知北游》曰:“人生天地之间,若白驹之过隙,忽然而已。”人生光阴短暂,就好像骏马在细小的缝隙前跑过一样。有资料称,奔跑速度最快的“纯血马”,1000米最佳纪录为53.7秒,以此速度计算,白驹过隙的时间仅需0.085秒!人生呢?从孩童到少年,也只是“忽然而已”。少不更事时,不懂得珍惜时光,任其似箭如梭地从身旁溜走;眨眼之间,长成了大小伙大姑娘!许多人,而立不惑之后,才有了蹉跎岁月的懊悔。我也是如此,小时候只晓得玩耍,没练好童子功;现年逾古稀,尤感时间比白驹过隙还要快,虽惜时如金,虽努力“补课”,也只能秉烛以明。转眼间,2014年的新年钟声又将敲响,回瞻一年的过往,惟余唏嘘矣! 先说说身体。上世纪70年代,我做过中学专职体育教师,冬天敢下河洗澡。最喜爱的体育运动是打篮球,打了40多年;2003年上学期,竟然还参加过比赛!年轻时,经常一天打两场比赛,球友和观众对我的评价是:敢打敢拼,弹跳好,姿势协调中看,命中率也可以。当然,这都是大家鼓励。不过有一点没说错,在球场我并不斯文。曾受过两次伤:一次伤到眼睛,差点失明;一次伤手腕,几个月不能打球。此外,医生给我拔的第一颗牙就是被学生打坏的。大概是因为坚持锻炼,身体底子好,我很少得病。可是退休以后,却好静不爱动,篮球自然是不打了,散步也懒得去;如果下雨,竟然可以连续几天不出房门!朋友们于是忠告:不能“吃老本”,生命在于运动,要加强锻炼!但我没听进去,还是我行我素。今年,终于有麻烦了:上坡下蹲提重物有些气喘,如果爬高爬低,例如换灯清洗抽油烟机什么的,就觉得有点头晕。生日那天,做了个检查,通过脑电图、心电图、B超、照片,CT扫描……终于发现两个病:冠心病和脂肪肝,虽然不严重,但总归要吃药了。 2013年是我从教50年纪念。大约是5月,忽然心血来潮,想在秋冬适当的时候和师友学生们座谈,共同回顾50年的风风雨雨、坎坷艰辛、经验教训、得失臧否……当我将这“一闪念”告知学院几位领导时,他们表示支持;之后征求老朋友老学生意见,大家也认为有必要小结一下,留个纪念。但思来想去,还是打消了聚会座谈的念头。原因是,我是个微不足道的人,自己一点小事怎好惊动大家?后来,写了几句感想,凑了一首歪诗,也算是一个纪念吧! 1963年,从高校毕业,步入杏坛,至于今,从教50年了!“五十而知天命”,我站讲台50春秋,却不是那么回事。“及冠”时,还有些懵懂;“而立”年,算勉强站稳;“不惑”岁,反而多惑;如今该“知天命”了,可我“知天命”吗? 儿时揖别家乡水,求学育人湘楚中。 柳子桥头参钓雪,帝虞陵下诵南风。 穷经究典频怀古,染翰操觚每欲工。 勤勉劬劳常记取,清心寡欲度春冬。 2013年,我在“中华语文网”上公开的博文不多。主要是因为年岁大了,写文章速度太慢。加之我有个爱修改的毛病,一篇千字小文,改来改去,一直不能定稿;有时怀疑,改了数十次之后,说不定又回到原稿?本来想写几篇心情小记和回忆性散文,凑成一个集子,但也只是心动而没有行动。 欣慰的是,这一年,在大大小小的报刊发表了20多篇小文。这些文章有几个类别。柳文化方面,为第六届柳宗元国际学术研讨会所写的交流论文《柳宗元绝句新探》,9000多字,发表在《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13年6期;应约撰写的《柳宗元:“千万孤独”的行者》,5000多字,发表在2013年《作文素材快线》;骆正军先生长篇小说《灞亭柳》出版后,书评《思亭描古柳 染翰画河东》,4500多字,将发表在《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14年2期。此外,刘立峰先生将策划出版一本柳宗元研究方面的图书(书名待定),由我负责审稿编排。为此,花了大量时间,编选湘晋两地教授学者的柳宗元研究论文,计52篇,31万字,此书可望近期面世。舜文化方面,为第四届大舜文化研讨会撰写的论文《“解愠阜财”与“内圣外王”》,7600多字,发表在《广东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13年1期。为参加第五届大舜文化研讨会,撰写的论文《仁孝维系家国和谐》,11000多字,后压缩至7500字,将发表在《船山学刊》2014年1期。高考作文方面,《观试题“面孔” 定备考方略》,2300多字,发表在《考试·语文》2013年4期;评2013年高考作文的《“情结”与“纠结”的碰撞》,4900多字,发表在《考试·语文》2013年11期。此外,诗歌鉴赏类、习作点评类、随笔杂感类等小文近20篇,分别刊发在《语文月刊》《语文报》 《语言文字报》《新语文学习(初中版)》及《永州日报》《潇湘》《零陵文艺》等本市报刊。 2013年3月,应湖南攸县教研室刘爱国主任之请,为该县高三师生作“高考作文讲座”。作为课题指导专家组组长,4月,为零陵区教师进修学校《湖南省“十二五”时期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研究课题》论证: 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研究课题《农村中小学教师远程培训实施研究》,顺应信息技术发展潮流,扬现代化远程技术教学之长,补本地师资培训资源不足之短,直观网络互补,远近长短结合,对于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健全继续教育机制,意义重大。 该课题理念前卫,思路清晰,目标明确,内容具体,方法得当,分工合理。不但切实可行,而且具有较大的示范作用。 于我而言,2013年最难完成的任务是到电视台录制《柳宗元永州诗歌说略》。11月底,“潇湘讲坛”顾问杨金砖教授要我讲柳学,我感到压力很大,顾虑重重:主要是功底太浅,担心说错了贻害观众;所讲的内容,没有故事性、趣味性、传奇性,也不通俗,谁都不爱听;年岁太大,多年不上讲台,演播室不像教室,灯光一亮,对着镜头,肯定发毛……但杨教授再三鼓励,我终于硬着头皮接了下来。可是,要找一个“既能体现柳宗元情志品行,又须突出永州地方特色”的入口,真不容易。思考许久,决定讲柳宗元永州诗歌。准备两讲,第一讲,“柳宗元的永州情结”和“诗序合璧作品浅探”两个部分。诗序合璧作品,选取了《唐铙歌鼓吹曲十二篇》(并序)和《法华寺西亭夜饮》及《法华寺西亭夜饮赋诗序》。第二讲,“山水风物诗歌例说”。选取了《零陵早春》《零陵春望》《雨后晓行独至愚溪北池》《早梅》《红蕉》等8首。讲稿写了11000多字,反复斟酌、修改,最后定稿约9200字。为了少出纰漏,在家里读了若干遍;读一次,修改一次,去电视台录制节目的那天凌晨,还做了最后修改。本打算先在中文系学生面前试讲一次,后来因学校忙于学期结束工作,这个环节免掉了。12月14日上午,在电视台折腾了近两个小时,总算完成了长度约50分钟的前期录制任务。现在进入整理编辑插图制作阶段,估计春节前后可以播出。播出来,能不挨骂,就万幸了。 …… 值岁末年尾之际,再一次感谢“中华语文网”网站老师们,是你们给了我公开陋文的平台,给了我发表愚见拙识的空间,给了我与全国各地师友们认识交流的机会。感谢网上各位博友,我们虽未谋面,但如果没有大家的鼓励和鞭策,我不可能有进步的。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历史不停留,时代永向前,宇宙如斯,人生如斯;我将在回瞻之后,继续前行! 衷心恭祝师友们2014年幸福吉祥! 2013-12-23草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