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楼主: 教师之友网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2013年度“影响教师的100本书”评选活动揭晓

  [复制链接]
11#
 楼主| 发表于 2013-12-27 11:01:27 | 只看该作者
2014年度参差新年阅读书单

时间:2013-12-26

发布于:参差计划  作者:参差计划  



发布人:参差站长 编者按 / 拿出纸和笔,在你精心写就的2014新年读书计划里补上这张书单,然后给自己一天假期,带着工资卡和新一年的阅读书单奔向离你最近的书店吧。崭新的2014年,参差计划继续推出了全新的一版新年阅读书单,在保持去年的参差新年阅读书单“每人推荐一本全年最爱读物”模式不变的前提下,我们邀约到更多有趣和值得学习的人,这些参差计划的好朋友里,有学者、翻译家、记者、编辑、乐评人、作家、CEO,有参差计划各位神秘的创始主编,以及,当然,参差的读者朋友们,你。

我们邀请每个人开列一本在去年读过最有意义的一本书,私家推荐给阅读参差计划的你。
这份书单由37位有趣分子 + 21位参差主编 + 19位参差读者联合撰写完成,书单领域从社科、诗歌、文学、历史、小说、哲学、科普到命理、法律、考古,为你勾勒出一张2014年新年私人的阅读与学习地图。

*推荐人排序按照反馈私读笔记时间乱序排列。

37位各领域有趣分子的2014年度新年阅读书单

胡泳 / 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
荐读书目 | 科技类 |《企鹅与怪兽》

  私读笔记 | 在过去20余年里,经济人模型终于显示出了疲态,一批学者开始致力于提出新的解释人类社会的范式。在这本书中,本克勒列举了来自神经科学、经济学、社会学、进化生物学、政治学等的一系列学科新发现,并且提交了大量真实生活的案例,试图证伪“人是自私的”这一命题企鹅指的是Linux 的吉祥物企鹅Tux;而怪兽”其实就是霍布斯笔下的“利维坦”(Leviathan)。虽有“怪兽”着墨甚少之暇,但瑕不掩瑜,过去20年,学者在人类合作上有何发现,这本书是最好的导读。要想了解21世纪,合作会在生活中占据何等地位,这本书有最好的预测。

作业本 / 网络名人
荐读书目 | 生活类 | 《半间灶披间》

私读笔记 | 一本平常书,普通到像隐匿在十三亿人群中的你我,无人注意,不被重视,“它不是我看过书里最好的一本,也不是人生非读不可的几本之一” ,它沉默入迷地在书海里沉默如迷,没有名人推荐,没有广告宣传,也没有权贵腰封,只有看过的人才知此书是在锦衣夜行,食家饭的吃饭书:《半间灶披间》。

徐瑾 / FT中文网财经版主编、《中国经济怎么了》作者
荐读书目 | 科技类 | 《信号与噪声》

私读笔记 | 据说一百年前,就有人说统计学是现代人的基本素质。一百年过去了,大家进步多少?所谓“大数据时代”,意味着每天生成的数据高达数百亿兆亿个字节,而且这一数量级还在不断增加,这一信息百万倍于人脑储存极限。如此之多的信息,是否足以将判断淹没,又将诞生多少偏见与妄论?根据美国统计学家纳特·西尔弗(Nate Silver)新著《信号与噪声》可以给出一些不同的视角,如何区分预言与预测,如何识别数据之间的逻辑?

杨潇 / 《南方人物周刊》主笔、哈佛尼曼学者
荐读书目 | 社科类 | 《怀旧的未来》

私读笔记 | 这其实是十多年前的书了,三年前被译介到国内,但并不过时,因为怀旧仍是这时代的症候。作者斯维特兰娜·博伊姆是哈佛大学斯拉夫语系教授,专业文学,涉猎广泛,本书行文有些缠绕,不要被它吓退,里面信息密度之大、视野之广叫人击节。当然,作为“苏联的孩子”,博伊姆的书会让我们有别样的熟悉感,但她会帮助你走进这种熟悉,看看里面到底发生了什么。

方可成 / 原《南方周末》记者、威斯康星大学麦迪逊分校博士生
荐读书目 | 社科类 | Making Globalization Work

私读笔记 | 作者Joseph E. Stiglitz是诺贝尔经济学家获得者,他的影响远远超出了学术界——他曾是克林顿政府的总统经济顾问委员会主席,曾担任世界银行资深副总裁和首席经济师,还曾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任职,在经济政策方面有重要贡献。这本书是他从世界银行卸任之后写作的,记录了他对全球化的许多思考,尤其是对全球化负面后果的揭示,对“市场原教旨主义”的批评,对改革IMF、世界银行等国际组织的呼吁。他还提出了实际操作层面的许多建议,虽然一些建议看起来不太现实,甚至有些天真,但这些内容都非常具有启发性。作者在书中提出的“Another world is possible”是非常鼓舞人心的宣言。
虽然作者更多强调的是发达国家的责任,但对于当下正在崛起的中国来说,也有借鉴意义——如果中国真的要实现“伟大复兴”的目标,要成为世界强国,那么就必须严肃思考自己在全球化中的角色。要使全球化良性运转,就必须有一套民主的、公平的、生态友好的机制,而不能单纯依赖市场的力量。从这个角度来说,中国要做全球化的领导者,还有太多需要准备的。这本书的语言浅显晓畅,给人的阅读体验非常愉悦。作者的另一本书《Globalization and Its Discontents》同样值得一读。

李继宏 / 翻译家
荐读书目 | 文学类 |《瓦尔登湖》

私读笔记 | 在今天的中国,有太多的人,为了一日三餐或者三房两厅,过着奔波劳碌、忧心如焚的日子;也许还有同样多的人,他们去澳洲旅游,去西藏朝圣,去欧洲购物,花三千块钱吃一顿饭或者做一次头发,却依然感到空虚和痛苦。但生活其实不必如此。今年我新译了这本名著,《瓦尔登湖》能够让你明白这个道理。

杜君立 / 作家、《历史的细节》作者
荐读书目 | 历史类 |《中国经济史》

私读笔记 | 书名为《中国经济史》的书很多,如侯家驹同名书。作为自学成才的历史大家,钱穆有很多原创性的历史洞见。这本根据他的讲义整理成的著作,以春秋战国至明清时代的中国经济发展为主线,涵盖农业、政制、工商业和社会等各方面。此前在香港已经出版多年,影响深远。黄仁宇也说:钱穆先生可能是将中国写历史的传统承前接后带到现代的首屈一指的大师。

杨俊峰 / 学者,从事土地制度研究
荐读书目 | 社科类 |《农民、公民权与国家》

私读笔记 | 这本书去年在九州出版社和香港同时出过,今年中央编译出版社又重新推出。英洪的这本书,主题虽不算新,但难得用心去写的,立意高远、视野非常开阔,而且这个主题是中国过去、现在乃至将来相当长时间内都非常重要的重大社会问题。故我愿意推荐此书。

李思颖 / 《看电影》编辑
荐读书目 | 文艺类 |《我是开豆腐店的,我只做豆腐》

私读笔记 | 听小津安二郎谈论自己、谈论电影、谈论战争……在小津导演多重的纪念背景下,内地影迷必须拥有的一本书。字量不过10万,然而跟他的电影一样,质量,终以余味定输赢。

龚瀛琦 / 财新传媒整合营销内容经理
荐读书目 | 社科类 |《创业的国度》

私读笔记 | 很难不让人对以色列这个小国心生好奇,在这片仅有710万人口、笼罩着战争阴影、没有自然资源的国土上,为何诞生了如此多诺贝尔奖获得者,产生了如此多的新兴科技公司?Dan Senor和Saul Singer给出了相对周全的答案:扁平化的社会、兵役制度、移民制度、内忧外患的传统以及政府的扶持等……而我觉得,在这些答案里,杜绝偶像崇拜的平等观念,可能是这一切原因的基石。
有意思的是,这本书并没有在以色列本国内引起巨大的轰动,倒是在英文世界的读者中反响强烈。这让我想到了托克维尔在170多年前游历美国后写下的《论美国的民主》。这本深入剖析了美国民主逻辑的著述,也被一些人认为是过度的致敬,然而托克维尔确有指鹿为马之意,以此讽刺法国的政治制度。反观《创业的国度》,是否也是如此呢?

陈朝(量子熊猫)/ 科学松鼠会成员
荐读书目 | 科技类 |《数字乌托邦》

私读笔记 | 今年还是读了几本书,例如米沃什的《诗的见证》是他诺顿演讲的讲稿整理的,又例如《雪域求法记》,是民国时一位曾做过汉人喇嘛的老人做的口述史。再加上编程之类的书籍若干。如果只能推荐一本,我会推荐《数字乌托邦》。这本书主要围绕布兰德与全球概览,但并不是他的传记,而是一组群像和一部历史。群像是六十年代以来的一批美国人,以布兰德等人为中心,加州反文化运动之中的弄潮儿。历史是他们这些使用迷幻剂,编写自印刊物,组织演讲集会的年轻人,如何影响了硅谷计算机文化。从人文到科技,如今的互联网文化,有相当一部分是当年反主流文化运动的遗产。这么一本书归根溯源,对于充斥道听途说的国内媒体、科技界,很有启发意义。

张卓 / 《人物》杂志主笔
荐读书目 | 文化类 | 《当我谈跑步时,我谈些什么》

私读笔记 | 2013年,我最重要的变化是开始跑步。推荐村上春树的《当我谈跑步时,我谈些什么》,并不是新书,此前也有很多人推荐,但我还是建议大家有空读读。与我从事的工作相似,跑步是一项孤独、艰苦、需要在自我折磨下实现目标的运动,在此过程中,出现的自我怀疑,这包括身体与精神上的,常常让人崩溃。而“为什么要跑步”和“为什么要写作”的答案是相似的:最后的最后,人类永远会面对一个问题:我们与世界的关系?跑步让我明白,灵感并非偶得,正如5公里并非一日能跑进30分钟大关,唯有每日提醒自己,不断坚持,坚持,再坚持,与惰性斗争,与自我满足斗争,方能今天比昨天写得好,明天比今天写得好。更意外的收获是,当你的身体强大了,精神和精力会日益变得无比充沛。读完这本,还可以读读《天生就会跑》和《雨中的三分二十秒》。

刘海明 / 西南科技大学新闻系主任、新浪微博社区委员会专家
荐读书目 | 学术类 | 《原始思维》

私读笔记 | 这是一部难得的学术名著,对认识我们的思维模式是如何形成的,有很大帮助。在列维-布留尔看来:原始思维服从于互渗律,它对矛盾采取了完全不关心的态度,这是我们的理性所不能容忍的。这就是为什么在与我们的思维比较之下可以把它叫做原逻辑的思维。

李大卫 / 财新专栏作家、《新世纪周刊》文化评论撰稿人
荐读书目 | 小说类 | 金雀

私读笔记 | 大都会美术馆。2001年一次黄金时代的荷兰画展上,发生了恐怖炸弹袭击。牺牲者当中包括男孩提奥的母亲。撤离现场时,他趁乱拿走了法布里求斯的小画《金雀》。提奥成了孤儿,被一个富裕人家收养。他打算归还偷来的画,但那已经成了他和亡母间的唯一联系,就像一件护身符。刚刚重获稳定的生活,失踪多年的父亲又出现了。他被带到拉斯维加斯。提奥在赌城认识了一个乌克兰移民的孩子,俩人一起酗酒、吸毒、泡妞、小偷小摸。小说由此进入一个,混合了流浪汉元素的成长故事。至此,你会发现狄更斯和马克吐温暗中和流。《金雀》没有像诸多后现代文学那样,沦为原叙事俗套。在保持风格自觉的同时,作者没有忘记提供传统小说的阅读快感。

王心仪 / 南方周末名牌杂志编辑
荐读书目 | 艺术类 | 《留住手艺》

私读笔记 | 在工业化浪潮和商业消费冲击的今天,民间手工艺的衰亡已经成为全球化的命题。一夜间涌现的追捧、伴随着狂热之后的退潮,构成学术界对民艺态度的两面,类似的过程在中国的出版界、媒体界也有迹可循。而《留住手艺》的独特在于,它给我们提供了一个最接近民间的视角。盐野米松是一位忠实的记录者,在这本书里,没有高屋建瓴的方法论和“向哪里去”的宏大叙事。只有具体到每一位手艺人的记忆切片,在那些极富现场感的生活经验里,竹条、椴木、漆料的气味和布匹的触感近在咫尺。即使剔除“留住历史”的浪漫光环,也是十几个有血有肉、沉甸甸的好故事。

秦 青 / 博集天卷“读行者”图书品牌主创编辑
荐读书目 | 小说类 | 《1980年代的爱情》

私读笔记 |在爱情已经物欲化的今天,很难得遇到一本如此纯美的小说。野夫透过这部小说回望80年代,那是一个理想化的时代,是共和国历史上罕见的清纯年代。野夫笔下的爱情简单而丰富,既奋不顾身又为爱而成全,让我们沉浸在对美好爱情思念的同时,还能思考那段荒诞的历史留下的时代印记。

Jetty / 知名乐评人
荐读书目 | 文艺类 | 《我的阿勒泰》

私读笔记 | 李娟《我的阿勒泰》 李娟笔下的阿勒泰当然不是童话,但她笔下散发出的轻盈,却是孩童才有的触感。外人眼中北疆的壮美风光,她却要用日子一点一滴去丈量。哪怕是感情的惆怅,哪怕是生活的清苦,由她道来,却像是流淌过一滩清水,只留下几滴露珠。李娟的成长环境游离在体制之外,这让她的语言幸免于意识形态的侵蚀。她用感官的触动,重组着那些我们自以为很熟悉的字、词、句。读完这本书,你未必会亲身踏上阿勒泰的土壤,却多半想在内心筑个巢,去呵护那一点点残存的鲜活。

张欢 / 南方人物周刊记者
荐读书目 | 时局类 | 《改革的逻辑》

私读笔记 | 周其仁的《改革的逻辑》值得推荐,在当下节点,人们难免要思考中国的走向,很多时候我们需要对过去清晰理性的总结才能看清未来,周其仁老师这本书对过去三十五年中国的脉络梳理堪称典范。中国记者大多是文科毕业,这本书的方法路意义和思考路径尤为值得学习。

胡晓东 / 多看科技有限公司副总裁
荐读书目 | 科技类 | 《信息简史》

私读笔记 | 我认为这是近三年来全球最重要的科技人文著作,都说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信息”作为人类历史上继宗教之后超越王朝与政治的强大力量,它的历史却从未系统梳理过,不是因为不需要,而是难度太高,涉及心理、物理、生物、量子物理等几十个学科,横跨人类历史全程。本书作者格雷克迎接了这一挑战,他成功了!读这本书,你会发现信息时代隐藏的所有秘密,我们每一位身处这一时代变革的人都不应该错过。

何天平 / 作家,著有《七日》、《空港》
荐读书目 | 文艺类 | 《坦白书》

私读笔记 | 马良的《坦白书》献给勇于直面幻灭的理想主义者。开始发福的童年,开始抵抗的青春,开始燃烧的所谓梦想,都承载在这本小小的有关执念的书里。算是一本画册,也像是一本回忆录,作者书写着他的理想主义,却也纳入了千千万万人对于过去和未来的迷茫与困惑。“我要在你平庸无奇的回忆里,做一个闪闪发光的神经病”。书中一言,持续发热。与君共勉。诚意推荐。

方澍晨 / 《Vista看天下》记者
荐读书目 | 社科类 | 《城市的胜利》

私读笔记 | 《城市的胜利》——2013年的中国,“鬼城”仍在各地不断产生,“城镇化”仍然被等同于“盖更高更密集的房子”。而这本书告诉我们城市本来该是什么样,以及一些典型城市的故事:它们怎样吸引大量人前来,怎样保持和增加活力,为什么有的会衰退。而城市的根本,始终是人的集聚。

丁天 / 《时尚芭莎》资深编辑
荐读书目 | 小说类 | 《单恋》

私读笔记 | 不要相信书名,也不要相信类型——在旧金山回上海的漫漫飞行长途中毫无倦怠地看完从朋友处偷带出来的此书,我也只能再次这样说——每本书,就像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出埃及记。虽然名为“单恋”,但书中段落寥寥,且无关单或暗恋,“男人和女人就像麦比乌斯环的正面和反面的关系”。我是福尔摩斯迷,不是东野圭吾的——但后者的魅力在于:与其说这是一出推理小说,不如说这是一则少数派人群的社会报告,后者要做到前者的环环相扣,实属不易。在2014年再次离家来到北京工作的我准备阅读的下一本他的书是《从前我死去的家》。东野自评说这是他遭到冷遇的自信之作,但吸引我的是书封上的那句“我是个不会笑的孩子,仿佛被孤零零丢弃在一个完全陌生的世界”。于人于事,于情于城,我们都是在寻找一种似曾相识又宛若初见吧。

季星 / 《南方周末》记者
荐读书目 | 小说类 | 《纯真博物馆》

私读笔记 | 前三分之一的《纯真博物馆》满是汗津津的咸湿味儿,一点儿也不“纯真”——可能这样写小说才有人看。富家公子哥儿凯末尔和他的穷表妹芙颂,在一幢闲置别墅里,听着窗外小孩子们叽叽喳喳的吵闹声,连续滚了一个多月床单后,凯末尔订了婚,新娘不是芙颂。在床上他们总是不停地“走到最后”;可在阶级偏见巨大、清规戒律巨多的土耳其,他们没法举行一场仪式,像别人那样“走到最后”。故事于是因此“纯真”起来:凯末尔推掉婚约,再次见到芙颂,她已是别人的妻子。将近十年的时间里,凯末尔整日跑到这个有夫之妇家里——据统计是1593次,不干别的,就是偷瞄女主人公。一千多次的痴情偷瞄终于在今生修成正果:芙颂离婚了。富家公子哥儿凯末尔终于如愿以偿,和穷表妹芙颂再次滚上了床单——结果,芙颂却出车祸死了。
整个故事终于“纯真”得一塌糊涂:男主人公后半生在痛苦的回忆中度过,为了让大家和他一起痛苦,他建了一座纯真博物馆,收入所有能让他想起芙颂的东西。凯末尔无比心思细密——这从他收集的那些细如发丝的藏品就能知道——在这一点上连女人也不能胜过他;心理活动也总是无比漫长,却又总能拉你入戏——那些纠结、牵绊、犹豫、苦恼,哪一样不是似曾相识?小说的作者奥尔罕·帕慕克像个全知全能的上帝,以第一人称详细地记下了这一切,他本人也出现在了小说里。凯末尔在订婚礼上心不在焉,一面和未婚妻周旋、一边心心念着芙颂,还能被他想起的座上宾客里,帕慕克算是一个。凯末尔对帕慕克的评价是“无趣”。2012年,帕慕克真的在土耳其找了处旧宅,建了座纯真博物馆。就像这个博物馆曾经不存在一样,这个故事也曾经不存在。但是博物馆建起来,它也就真的存在了——相信曾经真有这么一个“纯真”的故事,也不是什么坏事。
似乎,去馆里参观的人还真不少。

黄小星 / 都市快报中国新闻部记者
荐读书目 | 文艺类 | 《茶之书》

私读笔记 | 这是本年度看到的最精巧的书。作者冈仓天心,是日本知名的思想家、美术家和批评家。用英文写作的茶之书,文笔清雅流丽,是他的“东方三部曲”中最知名的一本。在有精神洁癖的冈仓天心笔下,日本茶道和静清寂、唯美有序,也避不开繁文缛节的禁忌——例如,已经摆上实体的花卉,挂画中就不能再出现。在天心看来,茶道即禅道,系念寂静、正审思虑,茶道正是为在不完美的生命中成就完美,所进行的温柔试探。宋人有词:“且将新火试新茶,诗酒趁年华。”从这本书中,你也可以看到,与中华古典文化盘根错节的日式审美。只是,天心毫不客气地批评茶叶的发源地中国:人们已失去唐宋幽思情怀,变得苍老...

易扬 / 书评人、《文汇读书周报》撰稿人
荐读书目 | 文艺类 | 《为小弟请安》

私读笔记 | 这些讲述“痛”的故事,并非都是一团团不见光亮的漆黑,那些失魂和不安的游离者们,也并非因为行为的怪异、言语的突兀就一无是处,庞余亮以文字之间“悄然的温暖”,展示着游离者们内在的精神困境和涌动的生命力量。


潘茜 / 康泰纳仕中国新媒体总经理

荐读书目 | 成长类 | Lean In

私读笔记 | 这本书的作者是Facebook COO 桑德伯格,杨澜在书里的序言里说,“不求完美,只求完整。无论男女,都值得拥有独立而完整的人格和自我实现,这是生理的、生理的、事业的、情感的、物质的、精神的积累过程,需要慢慢的成长起来。就如一颗树...一年四季中它有不同的姿态,岁月里它有不同的承载,不能要求它同时拥有花朵和果实,但成长是它永恒的追求”。

杨猛 / 资深媒体人、纪实作家。开发亚洲新闻奖得主
荐读书目 | 历史类 | 《前朝梦忆:张岱的浮华与苍凉》

私读笔记 | 张岱是明代散文大家,清兵入关,49岁的张岱带着家人隐于绍兴龙山,务农之余,修明史,八十八岁方成《石匮书》。史景迁不可思议地捕捉到了中国文人真正的魂魄,我认为这就是在个人命运和道德信仰的选择。张岱选了后者。史景迁通过书写张岱的一生,层层揭示出张岱知识分子节操的养成,描摹出一幅动人心魄的心灵画卷。

易粉寒 / 作家、图书出版总监
荐读书目 | 小说类 | 《霍乱时期的爱情》

私读笔记 | 这一年,最打动我心的是加西亚.马尔克斯写的《霍乱时期的爱情》。漫长的等待、无止境的思念、一次又一次的遭到拒绝、衰老重逢时的无奈与尴尬――整部小说洋溢着马尔克斯式的孤独和绝望,以及难以言传的迟暮感伤。如书中所述“我对死亡感到的唯一痛苦,是没能为爱而死”,亦如谈到自身爱情时,马尔克斯所说的:所有我喜欢的女人都使我产生同样的感觉。只要看到她,认识她,即使她不漂亮,而只是由于某种缘故打动我的心,她都会使我很害怕。 不仅仅是视觉上的,也是客观存在的,因为我的心中出现了恐惧。这是一本给曾经沧海难为水的人的爱情书。所有爱过的人,都明白:爱必夹杂着恐惧,因为我们的灵魂悄无声息地被人从内部打开了一个缺口。

张丽萍 / 内蒙古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教授
荐读书目 | 小说类 | 《一句顶一万句》

私读笔记 | 刘震云的《一句顶一万句》是国人作品中少有的一部以孤独为主题的长篇小说。它不写时代剧变和人世沧桑,不以社会和人生为关注重点。它语言寡淡得像白开水,也看不出情节方面的任何波澜。但它是读完放不下的作品,是让你沉重得难以释怀的著作。孤独是庸常纷扰日子里的怅然若失,是不信神的灵魂的焦虑与饥渴。在极端现实的中国文化里,心灵怎样才能得到温暖,浮生怎样才能不孤独寂寞,这几乎是一个无解的难题。《一句顶一万句》,一部在《论语》与《圣经》间思考徘徊的著作,一部有关人性和灵魂的作品,它的伟大之处就在于,它道出了这一难题。

熊越 / 巴别塔自由主义研究社创始人
荐读书目 | 经济类 | 《欧元的悲剧》

私读笔记 | 这本书是奥地利学派经济学家巴格斯对欧元体系的分析和评论,作者运用了“公地悲剧”理论作为分析框架,分析了欧元的历史成因和欧元货币体系的运作机制,展示了干预主义带来的危害。本书简短、流畅、清晰,对普通读者来说是了解货币和欧元的相关知识的最佳读物。值得一提的是,本书的译者是一位在剑桥大学读硕士的90后,可谓英雄出少年。

王浩臣 / 华尔街英语课程顾问经理
荐读书目 | 成长类 | 7 habits of highly effective people

私读笔记 | 这是在美国销量仅次圣经的读物,在同类书籍里属于顶尖之作,教你如何在职场更好成长。

洪滔 / 《中国图书评论》编辑
荐读书目 | 社科类 | 《现代世界的诞生》

私读笔记 | 认知现代性的努力犹如拼出一副七巧板的过程,不仅要弄清楚各个零件,而且更重要的是摆正每一个零件和其余零件的关系。麦克法兰深谙此道。在分析英格兰现代性转变的起因时,他展示了经济、社会、宗教和政治领域的各项“表征”,它们在某一时间点同时出现,并迅速发酵。但是其他国家又如何能够重现这一场景呢?麦克法兰提出了自己的疑问,显然,他是要避免某些恣肆强硬的决定论。中国和英格兰的差别如此巨大,是否将要、是否能够或者是否应当沿着西方“原子化”的、个人主义的文明道路走下去,中国又应当将自己的“关联性”文明保留多少为宜。

李怀颖 / 《北京晚报》旅游周刊编辑
荐读书目 | 心理类 | 《态度改变与社会影响》

私读笔记 | 社会学心理佳作,语言平实,很好读。在纷繁复杂的社会中,把握自己的态度也许比想象的难多了。阅读这本书一定可以改变你。很好地阅读这本书,你可能会成为有效的影响者,而且能更好地抵制生活中不需要的影响。

遗失的加菲猫 / 原《晶报》记者
荐读书目 | 历史类 | 《禅机1957苦难的祭坛》

私读笔记 | 本书是1957年反右运动的长篇纪实。其中主角几乎都是知识分子,不同的是,有大量被整治的知识分子,无法把握自己命运的知识分子,也有毛泽东周恩来等权力中心的知识分子。他们纠缠在一起,各种阴谋阳谋各种背叛屈辱,各种信仰,各种伟大和渺小,各种荒谬,都得到了充分的体现。书中大量细节大量人物,描写细腻却又有自己独特的逻辑。看这段历史,可以充分认识到:文革不是偶然发生,而几乎是必然发生。

枫林仙 / 伯特利评论撰稿人
荐读书目 | 社科类 | 《反杜林论》

私读笔记 | 我要推荐的书会让人大吃一惊。因为现在已经很少人,甚或几乎没有人会去阅读它了。这本书诞生于一百三十五年之前,火力全开,批评了一位声噪一时的德国知识分子。此人声称,所谓市场关系的实质不过是以暴制暴。这个社会中的劳工阶层受到了残酷压榨,这意味着他们受到了暴力的控制和压迫。要改变这种局面,就得依靠提高劳工们以暴制暴的能力,即以一种不明显的、隐含的暴力方式——组织工会,大搞罢工等等来改变工资低下的处境。而市场的繁荣与发展不过是暴力控制下对劳工们压榨的结果。
这位在德国最高学府教书的德国佬的观点,恰与在中国最高学府之一清华大学教书的秦晖如出一辙。他的那一套俨然就是十九世纪德国版本的“低人权”学说。我相信,你看罢此书后会发现,为什么秦晖虽然一直宣称自己是铁杆的自由主义者,但却常常对社会主义大发赞辞,爱不释手。原来啊,他的一整套说辞都不过是这位德国佬的思想的中国翻版。而这位德国佬炮制出上述学说的年代,也正是德国迅速工业化的阶段。
那么这位德国人到底是谁呢?其实上了点儿岁数的中国读书人都毫不陌生——欧根•杜林(Eugen Dühring)先生。他洋洋洒洒的冗言赘语被一位所有中国人都如雷贯耳的人物批判了一个底儿朝天。这位亮瞎双眼的人物就是弗里德里希•恩格斯,马克思的亲密战友和思想家。我在此推荐的就是恩格斯的名著——《反杜林论》。
如果你有兴趣对中国当代流行的各种庸俗见解作知识考古学式的解剖,那么我严重建议你,一定沉下心来认真啃完这颗恩格斯自认倒了八辈子血楣,为消灭杜林先生的酸果而不得不生出的酸果。
我相信,这颗酸果比话酸梅更能提神醒脑。

宋青 / 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编辑
荐读书目 | 生活类 |《30岁前别结婚》

私读笔记 | “大龄剩女”是中国独有的概念,本书作者是一位华裔,展示了美国成熟的婚假心理与女性的独立生活能力。

陈艳涛 / 《新周刊》杂志编务总监
荐读书目 | 小说类 | 《彼年此时》

私读笔记 | 不知道是不是还来得及。我推荐一本闫红的书《彼年此时》。闫红的文笔一向细腻、真诚、犀利。此前她写张爱玲,写胡适,写秦淮八艳,一直都在讲别人的故事。而这次,她用细腻的笔触写她曾经的小城生活,不曾温柔的妈妈,独居多年的姥姥,跟命运死磕的发小,私奔的伶人,出家的乡村医生……如绿妖所言:“闫红用文学之光照亮小城镇旧塌塌灰蒙蒙的生活,定睛一看,我们分明都是这样长大的。不过是九十年代,却已经像古代了,因而泛出古代生活所独具的美感”。

参差计划21位主编的2014年度新年阅读书单

康夏 / 参差计划发起人
荐读书目 | 社科类 | China Cuckoo

私读笔记 | 因为撰写一篇和外国人返乡有关的文章我认识了马克基多,这个被称为“中国通”的英国著名出版人在这本叫作《中国杜鹃》的书里写了他在上海创办中国境内出版过最成功的英语出版物、之后遭遇离奇打击退隐莫干山,还开了一家家庭式的咖啡馆。为了这本书,马克基多在上海图书馆里查阅了《字林西报》关于莫干山的所有记载。书的扉页简略地写着“How I lost a furtune and found a life in China”,听起来已经足够吸引人了,不是吗?2014年的某个时候,这本还没有被译入中国的书,将会在马克基多的支持下,在参差计划选段连载。

郑飞 / 参差计划哈佛尼曼实验室系列主编
荐读书目 | 社科类 | 开放中的变迁——再论中国社会超稳定结构

私读笔记 | “中国的近代史乃千年之变局,惊心动魄,壮阔激荡。然而,何以至此?抛开种种论争、冲突,在“水面”以下,中国自古而来的深层社会结构,是回应这一问题的重要角度。这本书尝试给出一个答案,诚意推荐给对历史感兴趣的你。”

周子栋 / 参差计划异见者杂志系列发起人
荐读书目 | 英文类 | 高级英汉翻译理论与实践

私读笔记 | 这本书是美国蒙特利的高级翻译教授叶子南的代表作,前半部分介绍了一些基础和进阶的翻译理论和技巧,后半部分由十八篇英汉翻译练习组成,内容涵盖经济、政治、文化、农业、文学、艺术、医学、商业等多个领域,是做中高级英汉笔译的绝佳材料。

武偉宸 / 参差计划日文版主编
荐读书目 | 传媒类 | 《报人报国—中国新闻史的另一种读法》

私读笔记 | 我自觉此书无一句废话,哪怕是编码数字也可进行深深探究。一直以来,对近现代中国新闻所抱有的疑问在这里我几乎都找到了答案。作为的西方舶来品,中国的报人从一开始就继承了中国传统的“一言九鼎”,“以天下为己任”更是中国知识分子自古以来难以割舍的情怀。中国新闻事业兴起之后的一百多年来,“救亡图存”就一直是中国的报刊主旋律。中国报人对“亡国”、“亡天下”有切肤之痛。报人们的救国方案从自由主义到共产主义,不一而足。这些思想的横冲直撞与中国的现实社会的纷乱复杂相结合,更真实的反射出报人们的渴求与绝望。

胡蒙 / 参差计划大西洋月刊系列编辑
荐读书目 | 生活类 | 《谁说这辈子只能这样》

私读笔记 | 懒惰永远是我们最大的敌人,有时候真的只需要战胜自己。把最想要做的事情写下来,让我们跟随华人文案天后李欣频一块儿去做一个不一样的自己吧。

Katara / 参差计划记者界发起人
荐读书目 | 传记类 | 《看见》

私读笔记 | “不要因为走得太远,忘了我们为什么出发,” 十年前陈虻对柴静说。13年初《看见》的出版仿佛让我能够跟随一双眼重新回到她过去审视,解惑甚至重组她作为记者和主持人的记忆碎片。一次只读一章节,读中或哭或笑,都有晨曦中看《沉思录》的平静感。人生之经历,只有再看时才见分明。

胡艳 / 参差计划ProPublica系列发起人
荐读书目 | 小说类 | 《我的朋友陈白露小姐》

私读笔记 | 陈白露是一个特别用力生活的人,特别用力,活得猛烈,活得精彩。你可以不认同这个人很多,但是你不能不承认,陈白露真的是个很牛逼的姑娘。

曲喆 / 参差计划德文版主编
荐读书目 | 小说类 | 《云图》

私读笔记 | 小说版的《云图》比电影版还要好看很多个级别。笔势宏大,世界观完整,从西方文化的视角对东方文明中的轮回做了解读。

王璨 / 参差计划被审查的新闻系列发起人
荐读书目 | 小说类 | 《南下打工记》

私读笔记 | 这是一本在“豆瓣阅读”电子阅读平台上出版的书,作者是一名刚在欧洲留学5年回国的85后理工男。《南下打工记》记录了他在珠海一个小镇工厂实习中的所见、所闻、所想,文字真实、诚恳、接地气,阅读中你能够清晰地感受到一个社会新人对现实独特、细腻的观察和个性化的思考,也能够感受到他在面对这个复杂世界时难得的谦逊与好奇。也许是在阅读这本书时,恰逢我自己也处于实习和找工作的阶段,因此总能从中找到自己的影子和许多共鸣。曾被开篇中的句子一下戳中:生命是未知的旅程,当你一无所知的时候,让恐惧引领你,不失为命硬者的一种好方法。

周炜乐 / 参差计划全球译文版主编
荐读书目 | 音乐类 | 《然而,很美》

私读笔记 | 当翻开这本《然而,很美》(But Beautiful),里面无数爵士乐者的思想和情感已然随着音律在悦动,在痛歌,在停留,在缱绻,在凝思,在仰望。他们的艺术不是漂浮在人烟之上的阳春白雪,而是同样和时代同呼吸共命运的思索。这些“被毒品困惑、被音乐浸透、被现实溶解,又被种族歧视逼疯了的灵魂们”,当20世纪的美国浸润在反思历史反思人性的狂潮时,将他们的人生、职业、家庭和爱投入人类一直追寻的问题之中:我们是谁,我们来自哪里,我们要去做什么?透过他们,你会觉得,艺术是深入骨髓的信仰,是拔不掉的痛刺,是无所谓国界、无所谓时代的呐喊;你会觉得,无论从事艺术与否,人生本身就是艺术的。在当代也同样陷入思索的中国,无论你是不是艺术青年,都值得有这一本杰夫•戴尔的超越爵士乐的爵士乐书告诉你艺术和人生的涵义。

黎柳茜 / 被禁止的词汇系列发起人
荐读书目 | 法律类 | 《送法下乡:中国基层司法制度研究》

私读笔记 | 这本十年前的经典书点出了中国基层司法和学界司法研究的许多问题。苏力老师的观点也很具有参考性,不单只在司法领域,也可用同样的思考思维迁移到政府部门的行政领域。

于本一 / 参差计划英文版主编
荐读书目 | 小说类 | 《深河》

私读笔记 | 对于「基督之爱」的诠释,距离「沉默」27年之后才写成的「深河」,不再是以「一神论」的出发点,而是从「泛神论」的角度企图寻找一个更宽广的对「爱」之主题的诠释空间。或许对远藤而言相较于西方信仰的「绝对」和「理性」,东方信仰中的「泛神论」含有一种更大的包容、一个更宽广而感性的爱。

田澶 / 参差计划俄文版主编
荐读书目 | 旅行类 | 《在漫长的旅途中》

私读笔记 | 星野道夫:“每天在都市中庸庸碌碌地过日子,想到在同一瞬间,阿拉斯加的海上有鲸鱼正飞跃着…光是知道这样的我,就已经很棒了。”还有一本是迟子建的《额尔古纳河右岸》:2012年有位朋友遭遇空难去世,这是她豆瓣读书里最后一篇书评。我在去北极圈的火车上读完它,然后就真的置身冰天雪地的世界,给伟大的自然三叩首。

陈虹 / 参差计划运营总监
荐读书目 | 心理类 | 《少有人走的路》

私读笔记 | 这本书处处透露出沟通与理解的意味,它跨越时代限制,帮助我们探索爱的本质,引导我们过上崭新,宁静而丰富的生活;它帮助我们学习爱,也学习独立;它教诲我们成为更称职的、更有理解心的父母。归根到底,它告诉我们怎样找到真正的自我。正如开篇所言:人生苦难重重。M·斯科特·派克让我们更加清楚:人生是一场艰辛之旅,心智成熟的旅程相当漫长。但是,他没有让我们感到恐惧,相反,他带领我们去经历一系列艰难乃至痛苦的转变,最终达到自我认知的更高境界。

王凡 / 参差计划大西洋月刊系列发起人
荐读书目 | 传记类 | 《寻找家园》

私读笔记 | 这是高尔泰的自传体文集。他用一生的苦难,为上世纪三十至九十年代的中国做了注解。要有怎样理性,才能冷眼旁观自己所处的时代,在碎纸片上记录周遭的人事,记录对故土的反思。他从大山里温婉的童年写起,渐次切入波诡云谲的历史印记,尝试以文字的形式寻回被轻曼了的、美的残骸。他十四岁离家,学画、读书,在后来的时代洪流中,读史。我在二月份的南国邂逅了这本书,在春寒的夜里记录他一路到过的地方,心说以后有机会,一定要原路走一遍。我知道,自己无法感他人所感,但透过那双理性的眼,我得以窥见,曾经长久错失的旧时印象。

李佳咏 / 参差计划哥伦比亚新闻评论系列编辑
荐读书目 | 生活类 | 《他们最幸福》

私读笔记 | 这本书记载的都是一路走来作者看到的幸福的人和事,不需要多么轰动,却总是在平凡中带着无尽的感动。以前总觉得自己被无数的条条框框限制,看完以后觉得快乐发自内心,更是有千万种模样。原来我们不需要在乎他人的眼光,最平淡最长久的幸福都是靠品味生活酸甜苦辣,努力过好每一天而得到的。对看似不可能的梦想也要坚持,正如书中说道:祝你有梦为马,永远随处可栖。

冷澄 / 参差计划日文版编辑
荐读书目 | 历史类 | 《蒋公的面子》

私读笔记 | 作为喜剧话剧剧本被创作成型的《蒋公的面子》是作者献给南京大学110周年校庆的作品。作者通过对三位中央大学教授对蒋介石出任校长一事的议论,真实描绘了三人不同的政治倾向和思想状态。一个同龄年轻编剧的手中,如何将一个略微难碰的题材通过现在可考的资料还原当时的知识分子精神,进而将之与当下的情况遥相呼应,不仅是对她才华和努力的挑战,也是如今时代赋予一个人文高校学子的责任。这出剧目报名参加“第三届中国校园戏剧节”遭拒,但在南京演出的30场后期几乎座无虚席。在商业横流的所谓喜剧剧本面前,我们应该庆幸有这样一个同龄人带我们看戏看史,重新对精神世界里的喜剧做出定义。

周芋宏 / 参差计划大西洋月刊系列编辑
荐读书目 | 小说类 | 《江城》

私读笔记 | Peter笔下的中国江边小城里的学生,老师,商店老板,甚至路人甲乙都有你我他的影子。若思想不解放,观念不更新,教育不改革,即使中国再怎么发展,也不能给予她的人民安全感。一个江边小城,折射的却是整个中国社会。

胡舒婷 / 参差计划英文版译者
荐读书目 | 经济类 | Freakonomics

私读笔记 | 如果你不是一个循规蹈矩的人,且翻上一翻。这本小书的作者有两位,一是芝加哥大学经济学教授,一是纽约时报记者。整篇由六大问题为线索,从统计学的角度打破传统观点,对生活现象抽丝剥茧。如:老师为什么会帮学生作弊?为什么毒贩子大多数还是和妈妈住在一起?一把枪和一个游泳池哪个更危险?全书如侦探小说一般,透过尘封的数据,寻出人们隐藏的动机。激励/动机(incentive)是现代生活的基石。找出人们真正的动机,几乎是解决所有问题的关键。 伦理道德代表了人们希望这个社会运行的方式,而经济学则勾画出了它的实际运行方式。正如作者所说,「现代社会虽然看似复杂,充满了欺骗,但它并非不可破解,无法预知,只要能够提出适当的问题,我们就会发现这个社会比我们所想的更加有趣。我们唯一需要的就是一种新视角,一种看待社会的新方式」。

方圆 / 参差计划人物系列发起人
荐读书目 | 历史类 | 《晚清商约外交》

私读笔记 | 王尔敏潜心忍气写就的中国屈辱史。近代史的研究,不少学者由外交入手而论述近代,其实只取其交涉经过,条约谈判,特权攫取,订约阴谋等论域发挥其研判识断。商约谈判与签订之重要,却鲜有人涉及。

王登丰 / 参差计划观点栏目主编
荐读书目 | 文学类 | 《博尔赫斯小说集》

私读笔记 | 现代人在旧的精神信仰消除后不自觉地寻找信仰:相信历史单线向前发展,万事皆有因果,表面的事物有深处意义。博尔赫斯的小说正是对时间、逻辑和形象深度的反思。博尔赫斯的50余篇短篇很易读,文学曾一度在我的阅读习惯之外,现在我发现,文学可能更容易直接导向精神的长进。

参差计划19位读者的2014年度新年阅读书单

DaanKei / 《中国文学史》
龚鹏程纵横文史哲宗教等领域,著作等身,本本有新见,读来何止“痛快”二字能当?他说他的文笔“比之今人,不敢自谦;比之古人,不敢自喜”。他自称他的文学史写法是正途,以后必然是教科书。他的书有何不同?看了就知道。

Setsuna -F –Sese + 娟er / 《巨流河》
齐邦媛,巨流河,用流畅但节制的感情表达叙述了大时代下知识分子对国家,命运的热爱和无奈以及先生的亲情,友情。感人至深,数度眼润。在动荡的年代不懈的坚持理想的父辈,一心追求学术丝毫不受到时局变动影响的女儿,还有那一份未生长起来却荡气回肠的空军爱情。

akédia / 《哥德尔、埃舍尔、巴赫——集异璧之大成》
《哥德尔、埃舍尔、巴赫——集异璧之大成》 当代奇书,论域广阔。数理逻辑、人工智能、语言学、生物遗传、音乐、绘画、禅宗。从芝诺悖论到莫比乌丝带,从咬着自己尾巴的蛇到DNA双螺旋,从螃蟹卡农到六祖慧能,从歧义的版画到哥德尔定理,所有这些被同一个母题巧夺天工般串联起来——这本书从形式上好比一首藏头诗,充满了语言游戏,行文,章节编排,乃至于书名。将它翻译到任何语言体系中去都需要大规模的重新创造,在翻译史上也是罕见的。

丽 / 《大浴女》
《大浴女》是我今年看过的感觉比较有意义的书,小说对女性心理刻画极其淋漓,她描写了在文革的大背景下一群普通人的内心变革,所引起的不易被人察觉的内心细微的变化,从而展现了人性的复杂,也显露了人性的良善美好,小说的名字意思应该就是说这一场灵魂的沐浴洗礼吧。

江小山 / 《当历史可以观看》
这本书主要收集了新中国成立前后的黑白照片,照片不说话,却弥漫着没有味道的硝烟,充斥着没有声音的呐喊。由《老照片》的编辑冯克力写来,哀而不伤,却让人回味深长。不由得想到一句话:History repeat itself.这是今年我遇到的为数不多的好书。去年是《江城》。

Thriller / 《如果我们的语言是威士忌》
这是村上春树到英国一个海边的小镇旅行后整理的一本小书,写了手工制酒的工艺,还有当地的风土人情。

萌哒哒的姬老师 / 《大江大海1949》
《大江大海1949》对于这段历史,一直都很模糊,也只是单纯的从教条的历史课本中窥到一角。但读龙应台这本书的时候,几次都流下眼泪。在风雨如晦的时代中,每个人都不能摆脱悲惨的命运。让人唏嘘不已。值得一读。

不靠谱的冯率菌 / 《杀戮的艰难》
死刑,还是无期,这是一个问题。惩罚,还是理解,这是一个问题。有罪推定,还是无罪推定。正义,还是违正义,极简主义,还是虚无主义,民粹,还是民主,实然,还是应然,这些都是问题。娟芬无疑打开了一条宽广的思考之路。喜欢文中关于《朗读者》的解读以及文末的血馒头隐喻。

sajmira / 《澡堂漫记》
13年最喜欢的书是巴斯女神米涅娃写的《澡堂漫记》——适合一个人迎着露水未干的朝阳,在睡眼惺忪的字里行间品读宁谧与生命力的书,偶尔再与身边的读者和远方的家人分享阅读的点滴。随四季次第展开的花花草草和行踪不定的动物们是点缀在书中的标点,使情绪既宠辱不惊又跌宕起伏。蜿蜒的曲径,通向故事的下一站场景,每个转折都意味着惊喜。偶尔与身边的读者和远方的家人分享阅读的点滴。读《澡堂漫记》的一年中,我开始注意生活中的标点停顿,学着将惊讶视为惊喜。我会一直在心中珍藏这本书。明年的读书任务是《北京OL指南》,对此我满怀信心。

小橙橙 / 《甲骨文》
那些发生在我们身边的普通人通过一个外国人的视角来表达自己的真实情感。作者的视角始终站在第三方,看似书写着没有逻辑的小故事,其实书写着由一条条暗线连接在一起的中国的真实状况。

Xiaolong Gao / Mostly Harmless Econometrics
实证计量的经典书籍,结合paper介绍了IV, DiD, RD等常用实证计量方法。对经济系学生来说,讲解较为通俗。

易貞貞 / 《月亮与六便士》
以著名画家高更的生平为底色,作者本人参入情节之中,以好友身份旁观这位天降大任的古怪人。一种难以压抑的创作之欲将热爱表现出极致,冲破世俗规范和个人饥欲完成了流芳之作。在这其中作者作为少数了解他的人,用自己的细腻笔触勾画出了自己对高更世界月亮的描述以及对六便士所代表的世俗世界的立场。

约小亚 / 读库0600
读库0600,终于再版了,当年的试刊号风格和现在的读库不太一样,信息量大、有趣,最爱LSD和CSI的两篇。

杨威利 / 《变革中国》

《变革中国》。用最清晰的方式梳理回顾了过去30年中国经济的变化,以及这些变化何以会产生。

王实 / 《闯关记:我的<黄帝内经>觉悟之旅》
处处显露出作者的真知灼见,不落俗套;内容安排系由中国文字、文化而入经文,旁征博引、令人顺势而读,叹为观止。

章佳慧 / 《寻路中国》
看了好几遍,虽然没有生活在书中的那几个地方,却在很多地方都感同身受。作者走在中国的民间,用不一样的思维去看,在一些方面有点像个局外人看待那些荒谬。

朱坤志 / 《思考整理术—这样思考,人生就不一样》
书中谈到当前教育的弊端,我们国家教育一直培养的是滑翔机人,而不是飞行人,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比拼的是知识的储量,而不是知识的转化运用能力,毕竟电脑代替了人脑用于专门储存知识。书中介绍了一些关于怎样有效利用我们平时记录的笔记,摘要,和记录的想法,书中教会我们要定期对资料进行整理,有些资料需要转移新的本子以让知识进行酝酿,另外一些知识则需要狠下心来删除,以腾出空间让更新知识。                                                                                                                                                                                                                                          

哦也!小猪? / 《小姨多鹤》
适合女生读的故事,读完会为故事里的人难过,但是也激励人去思考。生活里没有什么是理所当然,总归要靠自己好好对待生活,生活才会给你回报。这个故事里有战争,死亡,也有爱情,更多的却是平淡生活。战争无论正义与否,对经历战争的双方来说都是苦难;死亡是战争造成的,却不一定是来自敌人的杀害,有时也来自至亲;当爱情在生活里滋生,就必得按着生活的路子发展,接受生活的馈赠,也接受生活的磨难。

限制 / 《朱光潜人生九论》
本书是朱光潜老先生对青年的各种疑惑的解答,以及对人生的看法。书中的《论静》教会我享受安静读书,安静做事,安静思考的乐趣;《论动》则让我了解运动的必要,运动不仅能强身健体,更重要的是全身的放松、尽情玩耍、大汗之后酣畅的感觉。


12#
 楼主| 发表于 2013-12-27 16:41:52 | 只看该作者
2013年阅读的好消息与坏消息《 中华读书报 》( 2013年12月25日   13 版)

    文敏(浙江日报高级记者)
    好消息是我们大楼底层的小书店是越来越美,越来越温馨了。患有完美强迫症的老板娘添置了更多的盆栽、瓷器、包具和郁金香古董台灯,甚至还在进口咖啡机旁摆放了进口曲奇。甜香伴着咖啡迎面扑来。每次出差回到报社,中饭后第一件事就是去探望可怜的小书店,心里默念:亲,你可别挂了,别挂噢……但是眼睁睁看它从一个有着精致玩艺的书店慢慢变成了有着书的精致玩店,它挂不挂掉跟我有一毛钱关系吗?
    好消息是书架上早已看上的《罗马帝国兴亡史》还放在原处,我计划2014年初拿钱来带它回家。再旁边是基辛格的煌煌大作《论中国》,塑封的。省省吧,我心里默念了一句。因为它,我想起今年年初读过的傅高义的《邓小平时代》。对所有关注一个时代中国变革的人来说,毫无疑问是有价值的,88元也还是畅销,尽管有抢钱嫌疑。傅高义也算个大学者了,只是他前面列了一长串采访过的人物的大名单,怎么地也得给点儿料吧?想在88元里找猛料的读者不免要失望了。幸而他没给处理成起居注,而是以旁观者与叙述者的角度来阐述邓的遗产,给现有体系作出合理解释,说俗点就是理论创新,虽然极其考验政治智慧,但毕竟展示了一种可能性。
    杭州今年的夏天遭遇了高温恐怖袭击,站在那里都感觉头发衣服随时会燃烧起来,出外活动与饭局机会大大减少却多了读书的时间。烈日烤灼下的杭州要静下心来读一本厚重的书不那么容易,但秦晖这本《共同的底线》我却读得飞快,因为其中有些文章我以前在别的报刊上已读到过,非常敬佩他的说理与判断,更可喜他的文章基本上都没什么故意整出来吓人的大词。书名与前言说明作者的立意是要在当下中国兵荒马乱状的诸种派别中寻找出一个共同的底线来(这一点秦晖在许多场合的演讲中都呼吁过)本书以许多篇幅谈到“文化”之争、“主义”之争。也就是最热闹的“左右”之争。秦晖提到:一些人喜欢说:美国式的个人自由有怎样的弊病,瑞典式的社会福利又如何拖垮政府财政(当时也还没有希腊政府债台高筑一事),前者损害平等,不利穷人;后者限制自由,压抑精英,我们都不能学云云。这话或出自英国那样的兼有自由保守与社会民主主义传统国家首相之口倒也有几分道理,但在个人自由与社会福利都严重不足之地,人们面临的“真问题”难道不是应该共同争取更多的自由与更多的福利吗?这就是秦晖希望大家都能守住的共同底线。听上去有些“乌托邦”,秦晖倒并没有全盘否认“乌托邦”,乌托邦还是资本主义那种唯利是图的社会里发展出来的呢,代表了人们终于厌倦把金钱的追逐作为唯一的人生目标而对理想社会的梦想。只不过,人类社会迄今为止实践过的“乌托邦”最后统统变成了《美丽新世界》式的“强制乌托邦”。这是为什么?但这个问题似乎不在秦晖的研究范围内。
    暑热过去后一个微雨的星期六,我去博库书城带回来五本书:迈克尔·桑德尔的《公正:该如何做是好?》;金宇澄的《繁花》;韩少功的《日夜书》;阎连科的《炸裂志》和胡适的《中国哲学简史》。《公正》是因为我在网上看到过这位风度教授的授课现场,迈克尔几乎就是美国的央视百家讲坛坛主,只是他的授课更有营养,让我们看到在自由选择的公正前题下,理所当然的公正有多么复杂:2004年夏,飓风“查理”咆哮着掠过墨西哥湾,横扫佛罗里达直至大西洋。此次飓风夺去了22条生命,导致了110亿美元的经济损失;同时,它还引发了一场有关价格欺诈的争论。在奥兰多的一家加油站,他们将原本2美元的冰袋卖到了10美元。当时正值8月中旬,因为停电不能使用冰箱和空调,所以人们别无选择,而只能购买高价冰块。商店里小型家用发电机的标价通常为250美元,而此时却涨到了2000美元。一个逃离飓风的77岁老妪和她年迈的丈夫以及残疾女儿,住进一家汽车旅馆的房间,竟然被要求每晚支付160美元,而这通常只要40美元。许多佛罗里达居民被飙升的物价激怒了。《今日美国》头条报道:“刚走暴风雨,又来掠夺者”。佛罗里达州总检察长查理·克里斯特同意此种说法:“这真让我感到震惊,有些人在灵魂深处是如此贪婪,竟然想利用别人在飓风中所受的灾难而发财。”佛罗里达州有一项反价格欺诈法,在此次飓风之后,律师事务总署收到两千多份投诉,其中一些成功转变为诉讼。西棕榈滩的一家“天天旅馆”由于索价过高,被处以7万美元的罚款和赔偿。但是,当克里斯特着手执行反价格欺诈法时,有些经济学家却认为,这一法律以及公众的愤怒都是错误的。在中世纪时期,哲学家和神学家们认为,商品交换应当根据一个“正当的价格”,而这一“正当的价格”是由传统或物品的内在价值所决定的。但是,经济学家们却认为,在市场经济中,价格是由供求关系所决定的,根本就没有所谓的“正当的价格”。托马斯·索维尔是一位自由市场的经济学家,他将价格欺诈称为一种“感情上强有力而经济上却毫无意义”的表达。“大多数经济学家对此毫不关注,因为它似乎过于糊涂,处理起来麻烦。”索维尔在《坦帕论坛报》上写道:“当价格明显高于人们所习以为常的价位时,人们就会指责这是价格欺诈。然而,人们所恰好习以为常的价格水平,并非在道德上就是不可侵犯的。它们与其他价格一样都不是由市场条件——包括飓风所带来的条件——所产生出来的‘特殊’或‘公平’价格。”价格。更困难的还有“电车困境”、“阿富汗的牧羊人困境”、“酷刑追问放置定时炸弹恐怖分子困境”……在我看来,这些困境更多的时候不是为了设置问题,而是用来回答问题的。
    有的时候,我喜欢从政治哲学中得到思路,有的时候,我更希望在文学作品中看到人性在困境中的挣扎与救赎。今年读小说不少,好消息是国内几家大腕都有新出的作品,坏消息是但总体来说我的阅读体验是失望多过欣喜。当然韩少功的《日夜书》语言一如既往的出色。读了两遍,每次都会在某些段子哈哈笑倒在沙发上。有小朋友说其中最令人难忘的人物是马楠的哥哥马涛。我在读这个人物时,脑子里时时闪过的是写《八十年代访谈录》作者查建英写的她哥哥查建国的故事。《炸裂志》和《繁花》是各有各的好。起先以为《繁花》定会是场阅读盛宴,一路读去一路繁花盛开。但终觉全书用力均匀,全都是好词好句好景致好意境,反倒见不出特别好来。不如《海上花列传》,一路琐琐碎碎细水长流,到了卫霞仙伶牙利齿数落姚奶奶那一场,突然浪起波涌让人精神头猛地一振作起来。在京沪二地尽听人说繁花好,可惜它不是我的菜。
    今年阅读的最大收获是我们单位图书馆买来一批湖南科技出版社“第一推动丛书”和北京大学出版社的“科学元典丛书”,被我借来读了几本,从此进入一个神奇而迷人的世界。以前说起爱因斯坦的名言:“没有科学的宗教是盲目的,没有宗教的科学是跛足的。”只是在鹦鹉学舌。现在看来《上帝与新物理学》的作者真正干了件大胆得吓人的事,他戴维斯在上帝、新物理学之间极为慎重地加了一个“与”!他的意思很显然:上帝与科学并非风马牛不相及。科学确实破除了许多宗教观念,但就目前而言,科学依然不能就上帝问题说出什么决定性的意见,也许只能为寻找上帝提供了一些“新线索”。书中还谈论了许多有趣而又玄奥的问题,如创世,灵魂,时间,意识,自我,奇迹,自由意志……等等等等。这些问题难道不是属于哲学家的吗?什么时候跑到物理学家这里来了?难道他不怕人家说他谈的是巫术?但“薛定谔的猫”、“平行宇宙”、“波粒二象性”、“空间弯曲”、“正反物质”这种种反正我说不明白估计也没多少人能听明白的概念中,物理学许多时候应该更接近哲学。比如我后来延伸阅读的亚里士多德《物理学》压根儿没有公式数字,却只有分析与推理。感谢出版社还能有耐心与信心出版这样的书,但坏消息是这些书的有部分章节与词语翻译不怎么样,好消息是被我发现了。



13#
 楼主| 发表于 2013-12-27 16:43:35 | 只看该作者
我印象深刻的10本书《 中华读书报 》( 2013年12月25日   14 版)

    白烨(评论家)
    由于工作性质的关系,我在图书方面的年度关注与年度阅读,主要是文学类作品。在2013年读过的文学作品中,给我印象深刻的,主要有10本书。它们是7部长篇小说,3部非小说作品。
    在长篇小说领域,2013年间不少文学大家与小说名家都有新作推出,我印象最为深刻的,又觉得需要靠前推荐的,有四部长篇新作,一是贾平凹的《带灯》,二是韩少功的《日夜书》,三是金宇澄的《繁花》,四是苏童的《黄雀记》。《带灯》是贾平凹近年来写得最为好读的小说,作品由一个名叫带灯的年轻乡镇女干部勉为其难的“维稳”经历,写出了当下底层社会不断涌动和深刻隐伏着的各种利益纠葛与人际矛盾,以及与此不相适应的管理体制与疏导措施。作品不仅在这些事象的铺陈中,显示出强烈的现实性意义,而且在带灯这个弱女子以微弱之光照亮别人的作为上,歌吟了美好的人性。韩少功的《日夜书》,是写知青一代30多年的人生沉浮的,在不同类型的知青人物的命运转折里,既写出了个体的知青在集体生活里的磨损与销蚀,又写出了人的“个性”在不同时期的闪现与回响。知青生活日益成为过去的历史,而他们的“个性”却依然在人们的记忆中不屈地活着。金宇澄的《繁花》,可能是近年来地域文化与时代风情特色最为浓烈的一部长篇,作品由沪生等人的左邻右舍,狐朋狗友,写出了上海里弄的七行八作,声色犬马,在多声部的视角和话本体的叙事里,小日子、小情趣、小纠葛、小口水,乃至小玩弄、小情色,汇成了丰繁而鲜活的生活万象与人性百态,引动人伸纸疾读,咀嚼回味。
    名家新作中值得关注的,还有余华的《第七天》和马原的《纠缠》。《第七天》以死人还魂再去赴死的魔幻故事,打通了虚幻与现实的界限,实现了生活与戏剧的对接,作品以荒诞的艺术形式实现了真实的现实批判,存在的渴望与苦命的绝望始终相随相伴,让人感到无比的痛心与彻骨的虐心。作品虽然在评价上毁誉参半,却也在市场上热销不减。马原继《牛鬼蛇神》之后新写的《纠缠》一改过去的先锋姿态与形式追求,以近乎于案件调查、新闻纪实的方式,叙写了一桩遗产遗嘱案件引发的家庭夺产大战,由最日常化的生活事象,来拷问贪婪的人性痼疾,呼唤被泯失的亲情、被污损的真情。余华和马原的这两部作品,都有借助社会新闻性,以增强作品现实性的努力。
    老作家王蒙的《这边风景》,是一部十分独特的作品。其独特,既在于它是失而复得的一部旧作,又在于它的不加修饰的原样推出。因而,这部写作于六七十年代下放新疆农村劳动期间创作的长篇小说,既真实呈现了作者“文革”期间坚持写作却又不免“跟风”的实情,又忠实地还原了“社教”在新疆民族地区深入进行的历史图景。这样两种真实,使得这部作品具有多重的意义,它既使王蒙的创作轨迹因弥补了“文革”缺环更加完整,也使萧瑟、稀薄的“文革”文学增添了一个堪为厚重的写作样本。
    在非小说类作品里,梁鸿的《出梁庄记》,希米的《让“死”活下去》,陈徒手的《故国人民有所思》,分别以不同的题旨和韵味,让人读后掩卷难忘,值得予以关注。《梁庄记》是作者的《中国在梁庄》之后的续集,作品如实地记述了51位梁庄人外出打工的经历与感受,在农民工们各不相同的生活际遇与人生处境里,既写出了出走与迁徙背后潜藏于底层人的生活动力与生存能力,又写出了中国社会城乡演变与互动形成的新的人际关系、社会问题。由此,作品也表现了一个知识分子深入触摸当下中国的种种忧思。希米的《让“死”活下去》一作,是以逝去的丈夫史铁生为诉说对象的文字书写,人们容易把它看作是活着的妻子对逝去的丈夫的“私人性”的情感倾诉、心曲吐露。实际上这本书以哲理化的感悟,散文诗的表述,在以史铁生为对象的清谈与对话中,集中而充分地展现了人之爱情所能达到的烈度,人生思考所能达到的深度,其功能与价值,是远远超出了“怀人”与“私语”的性质与框范的。陈徒手的《故国人民有所思——1949年后知识分子思想改造侧影》,以公开和未公开的档案资料为佐证,真实记述了俞平伯、王瑶、周培源、冯友兰、马寅初等11位著名教授,在建国之后的思想改造运动中的坎坷经历、思想苦闷与精神挣扎。知识分子对于政治的陌生,对于运动的惊悸,以及尽量去适应,努力来改造的真实事例,把那一段非常态的社会历史更为显豁也更有疼痛感地揭示了出来,引人反思,令人惊醒。
    总的来看,文学类图书在2013年,称得上是好书联袂,精彩连连。从个人的阅读感受上看,2013年的文学写作,可以说在2012年的基础上,既在发荣增长,又在适度刷新。



14#
 楼主| 发表于 2013-12-27 16:49:14 | 只看该作者
从“小世界”到“平行宇宙”《 中华读书报 》( 2013年12月25日   13 版)

    吴晓东(北京大学教授)
    当年读号称“西方《围城”》的《小世界》,就喜欢上了戴维·洛奇的学院小说,此后陆陆续续读了他的《换位》、《天堂消息》、《大英博物馆在倒塌》、《作者,作者》。今年由于关注学院派创作的主题,便又读了洛奇晚近创作的《失聪宣判》。这部小说一如既往地延续了《小世界》中的谐谑风格。在洛奇看来,失明是悲剧,失聪则是喜剧,语言学系主任贝茨教授的失聪本身就有喜剧意味,由此,小说中由于贝茨的“高频性耳聋”导致的一出出喜剧情境似乎更具有某种寓言性,连同洛奇的学院小说《换位》、《小世界》,继续成为越来越具有喜剧色彩的中国学院派的一面足可鉴照的镜子。
    洛奇的《换位》出版于1975年,这一年也诞生了另一部学院小说经典———马尔科姆·布雷德伯里的《历史人》。与洛奇相似,布雷德伯里也是集小说家和批评家于一身的学者,但阅读《历史人》的体验却似乎不像读洛奇的学院小说那么顺畅,而是一次难称轻松的旅程。于是想到洛奇在《小说的艺术》中曾经是以《浮在表面》为题来点评《历史人》的,称这部小说“叙述时态用的是现在时,这更进一步加强了它的‘无深度性’。”“在这部小说中,叙事话语被动地追循着小说中人物的一举一动,对于未来是无知的”。
    洛奇的“无知”的判断对我深有触动,由此联想到中国的大学真正的问题或许也是对于未来的“无知”,国人似乎越来越不知道什么是大学精神,也大都对中国高等教育向何处去感到茫然无知。如果说,戴维·洛奇的一幕幕学院喜剧中还保留着学人最后的底限,即对真理的敬畏,那么反观我们自己的高校,进入二十一世纪之后,作为一个大学最核心的东西——真理的追求与独立的思考——却基本上被现实性的欲求与功利性的追逐替代了,也称得上是另一种意义上的“换位”吧。
    从布雷德伯里到洛奇的学院小说,浮在讽喻的底色上的毕竟是层出不穷的英式幽默,令人忍俊不禁。而读伊朗作家阿扎尔·纳菲西的《在德黑兰读<洛丽塔>》,却感受着极端情境下的作者所承受的那种沉重甚至可以说超重的心理负荷。文学教师纳菲西所教授的西方小说经典被当局作为“西方流毒”禁止,于是纳菲西偷偷在自己家里给女生们开“文学课”,坚信“所有传世的小说作品,不论其呈现的现实多严酷,皆有一股借着肯定生命来对抗生命无常的基本反抗精神。这份肯定来自作者以自己的方式重述故事,掌控小说中的现实,进而创造出一个新的世界”,伟大的艺术品由此构成了“对人生的背叛、恐惧与不义的反抗”。如果说,纳菲西书写的阅读行为本身就是对集权现实的一种反抗,那么在门罗笔下,“反抗”则表现为一种“逃离”。读《在德黑兰读<洛丽塔>》的沉重感在2013年初夏对门罗的短篇小说集《逃离》的阅读中再次强化了。小说中书写的女性主人公的一次次现实中的逃离或者意念中的“逃离”,最后给我留下的都是一种沉重感,这种沉重感是慢慢袭来的,但最终却是渗入骨髓的,直到深秋传来了门罗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消息的时候,心底深处依旧感受到小说力透纸背的那种加拿大特有的寒意。
    或许急于逃离这种小说阅读带来的沉重感,当与科幻小说暌别多年之后,从阅读刘慈欣开始,整个暑假都沉醉在科幻小说带来的欣悦的体验之中。
    早就从学生那里听闻对“三体卅”的着迷,我也就先从“三体”的第三部《死神永生》读起,之后一发不可收拾,又读了“三体”的前两部,读罢继续搜集刘慈欣更早的几部长篇科幻小说《白垩纪往事》、《魔鬼积木》、《超新星纪元》和《球状闪电》,以及他的几本科幻短篇小说集。
    刘慈欣的小说让我领略到了中国科幻小说所达到的高度。从想象力的角度评价,或许可以说,刘慈欣在科幻小说领域扮演的是金庸在武侠小说领域的角色,堪称达到的是国人想象力的某种极致。正如严锋给《死神永生》写的序言中说的那样:“大刘的世界,涵盖了从奇点到宇宙边际的所有尺度,跨越了从白垩纪到未来亿万年的漫长时光,其思想的速度和广度,早已超越了‘可上九天揽月,可下五洋捉鳖’的传统境界。《三体卅》对宇宙结构的想象,已经开始涉及时间的本质和创世的秘密。”随后翻阅英国学者亚当·罗伯茨的《科幻小说史》,发现其中似乎没有谈及一部中国人写的科幻小说。相信未来的世界科幻小说史中会有刘慈欣的一席之地,就像刘慈欣所推重的科幻小说的大师阿西莫夫所占据的那样。
    阿西莫夫的“银河帝国”——这被媒体誉为“人类历史上最好看的系列小说”伴随了我长夏的最后一段时光。读了七、八本“银河帝国”系列之后,兴之所至,连带着翻阅了若干本在我的书架上尘封了许久的关于宇宙学方面的科普书:《时间简史》、《时间之箭》、《环宇孤心——探索宇宙奥秘的故事》、《上帝与新物理学》等,继而又购买了最近两年翻译过来的卡尔·萨根的《宇宙》、保罗·戴维斯的《宇宙的最后三分钟》,以及刚刚问世由刘慈欣作序的《隐形的现实——平行宇宙是什么》(人民邮电出版社2013年)。《隐形的现实》的作者是美国著名理论物理学家与超弦理论家布莱恩·格林,曾经在2011年出演著名情景剧《生活大爆炸》,在剧中介绍他的这本最新的科普著作。《隐形的现实》告诉读者,我们在现实中看到的宇宙可能不过是无数平行宇宙中的一个,这些隐藏着的平行宇宙包括:百衲被多重宇宙、暴胀的多重宇宙、弦的多重宇宙、量子多重宇宙、全息多重宇宙、虚拟多重宇宙和终极多重宇宙。如此匪夷所思却都具有科学理论依据的“平行宇宙”图景堪称在读者的大脑中刮起了想象力的风暴,最终印证了刘慈欣的说法:“人类历史上最伟大最美妙的故事,不是游吟诗人唱出来的,也不是剧作家和作家写出来的,这样的故事是科学讲出来的,科学所讲的故事,其宏伟壮丽、曲折幽深、惊悚诡异、恐怖神秘,甚至浪漫和多愁善感,都远超出文学的故事。”这种观念让我悚然一惊,它可能冲击的是文学研究者对文学想象力的限度的思考,甚至冲击的是威廉斯所贡献的人类“情感结构”的重要文化范畴。
    在我2013年的阅读中,威廉斯的《乡村与城市》(商务印书馆2013年)占据着重要的位置。被誉为20世纪中叶英语世界最重要的马克思主义文化批评家,文化研究的重要奠基人之一,“战后英国最重要的社会主义思想家、知识分子和文化行动主义者”的雷蒙·威廉斯,在《乡村与城市》中勾勒的是关于人类文明史中城市与乡村的大叙事,并在书中进一步完善了他所贡献的“情感结构”(也译成“感觉结构”)的范畴。
    “情感结构”的概念之所以一直受到青睐,可能在于它在诸如经济基础、上层建筑、意识形态这些略嫌冰冷的概念之上提供了一个相对软性的范畴,进而涵盖的是人类具有整体性的经验和情感图景。但“情感结构”的微妙性甚至悖论性在于,虽然威廉斯认为文学作品可以体现情感结构,但倘若把情感结构完全落实到文学领域他又有所不甘。在《漫长的革命》(上海人民出版社2013年)中,威廉斯指出:“我们所描述的感觉结构最迷人的地方在于:它存在于几乎所有的我们现在当作文学作品来读的小说中,也存在于如今已被忽略的通俗小说中。各种各样的反映都是真实的,也的确有着魔法般的力量。”这个魔法力量就产生于文学作品中的情感结构。威廉斯本人也善于在论著中援用文学经验和艺术对象,因为文学艺术具有独异的特殊性:“人的全部行动构成了整个现实,艺术和我们通常所谓的社会都包含于其中。我们现在不把艺术拿来跟社会作比较,而是把艺术和社会都拿来跟人类行为和感觉的整个综合体作比较。我们发现有些艺术所表达的感觉是社会无法在其一般性格中表达出来的。”社会提供的是经验的一般性、普遍性,只有文学和艺术才能够提供特殊性,这种特殊性是一般经验所无法涵盖,无法穷尽,无法抽象的。所以,虽然“情感结构”的概念在威廉斯这里有点玄虚,似乎他就是不肯把情感结构落实到人类的审美经验中,落实到文学和艺术经验之中,但实际上文学艺术是支撑他的情感结构的无法替代的重要领域。这也恰是文学作品的意义之所在。
    而通过一系列科幻小说和科普读物的阅读,我突然意识到,在人类的“情感结构”之外,或许还存在一个“想象结构”的范畴,这种想象结构既被文学所分享,也存在于科学所讲的故事中。正如刘慈欣所说:“科学不是想象力的桎梏,恰恰是想象力的源泉和翅膀。”



15#
 楼主| 发表于 2013-12-27 16:52:46 | 只看该作者
2013中华读书报年度图书之100佳(按书名音序排列)《 中华读书报 》( 2013年12月25日   06 版)

    “2013中华读书报年度图书之100佳”包含了在第5版刊出的“十佳”图书,以下为另外90种。点评文字有署名者均摘自本报发表的书评,其余由本报编辑部撰写。
    11.《COSPLAY:戏剧化的青春》,马中红、邱天娇著,苏州大学出版社2013年6月第一版,28.00元
    该书为国家社科项目“新媒介与青年亚文化研究”课题的研究成果,也是国内从媒介与青年亚文化视角对Cosplay加以深度研究的首部专著。Cosplay不仅是自娱自乐的游戏,也是青少年试图获取文化话语权的一场行动。该书透过青年人对ACG及其他人物的扮装、游戏、娱乐等外在表征,追问Cos的文化实践蕴含着青少年怎样的情结和欲望,探索Coser们用华丽衣饰包裹起来的身体以及流光溢彩外貌下隐藏着的情怀和心愫。
    12.《T.S.斯比维特作品集》,[美]雷夫·拉森著,翁海贞译,山东文艺出版社2013年7月第一版,58.00元
    这是一部别出心裁的作品,讲述了一个求知欲旺盛、兴趣广泛的美国乡村男孩的追梦之旅。书中以男孩斯比维特的口吻叙述他的家庭和童年生活,展现他的生物学、天文学和地理知识、建筑审美以及其他杂学的个人世界,他对亲情的看法和对家族往事的回顾。除了该书正文,页码空白处还印着主人公的手绘地形图、动植物插图、内心独白、情节注释等内容,使得它更像一本男孩信手记下的笔记。
  13.《爱之阅读·图画书》(第一辑12册),[比]卡嘉·冯麦尔等编绘,孙远译,海燕出版社2013年8月第一版,15.00元/册
  法兰德斯历史上曾包括比利时的北半部、法国北部和荷兰南部的一部分,所蕴含的艺术积淀极为浓厚,至今仍在不断地散发出以绘画为代表的浓郁的艺术气息。“爱之阅读”系列为法兰德斯“龙塞图画”大奖获奖图书,孩子们可以从中读到自信与坚持,看到如何发现自身存在的价值,从而认识真正的自己。善良、爱与信任的主题,通过精美的图画与温暖的文字,向小读者娓娓道来。
    14.《北平历史地理》,侯仁之著,邓辉、申雨平、毛怡译,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13年11月第一版,72.00元
    《北平历史地理》是侯仁之在克利福德·达比指导下完成的博士论文,也是中国历史地理学界第一部关于城市历史地理研究的专著,无论是在侯仁之个人的学术发展历程中,还是在中国历史地理学发展史上均具有重要的标志作用。从学科发展史的角度来看,本书是中国学者按照现代历史地理学的学科规范,独立完成的第一部系统的城市历史地理研究专著。即使是在64年之后,仍然具有其学术价值。  (邓辉)
  15.《北去来辞》,林白著,北京出版社2013年1月第一版,42.00元
    作家林白在这部最新长篇小说中侧重塑造了来自广西小城的知识女性海红和湖北乡村妇女银禾两个典型形象,将她们在北京寻找梦想、与现实交锋、自我审视的希望与沮丧、快乐和忧伤呈现出来。城乡差别、代际隔阂、理智与情感、梦想和现实、浪漫的80年代与疏离的网络时代,等等,这些关键词都能从书中找到落点。林白更愿意将之视为对曾经远去的时代、以及我们所处的当下的一种记录。
    16.《博弈与社会》,张维迎著,北京大学出版社2013年1月第一版,49.00元
    本书以通俗的语言,系统介绍了博弈论的基本方法和核心结论,深入分析了各种各样的社会问题和制度(包括文化)。本书特别关注的是人们为什么有不合作行为,什么样的制度和文化有助于促进人与人之间的合作。在作者笔下,博弈论不再是个高深的理论,而是变成了一件剖析社会问题及制度的利器,一门让人们生活得更幸福的学问。
    17.《不老泉》,[美]娜塔莉·巴比特著,吕明译,二十一世纪出版社2013年1月第一版,14.00元
    一部可怕而美丽的作品,一个用魔幻色彩讲述生与死意义的故事。11岁的小女孩温妮独自跑进丛林中探险,遇见了长生不老的塔克一家——17岁的英俊少年杰西和他的哥哥、父母,他们因为误服可长生不老的泉水而获得永恒生命,也因为永恒的生命而被人间视为异类。温妮没有选择在17岁那年喝下泉水赴杰西的不老之约,而是像平常人一样生老病死,作为妻子、母亲、奶奶,永远活在爱她的人的怀念中。
    18.《草莽艺人》,田川著,南京大学出版社2013年3月第一版,38.00元
    “田川的《草莽艺人》以平实的态度讲述了北中国数省艺人们的生活,他把寻找艺人、观看艺人在台前台后的言行等过程写了出来,给我们提供了一部复调式中国生活图景”,余世存在该书序言中如此认为。或许,也可以说这本书提供了一个窗口,让我们看到了草莽艺人身上交杂的骄傲、迷惘、窘迫、期待等复杂情绪,更让我们从民间艺术这个独特的角度,来理解“乡土社会正经历着怎样的变迁”这个宏大的题目。
    19.《陈独秀全传》,唐宝林著,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3年7月第一版,128.00元
    唐宝林先生大约从上世纪80年代初开始从事陈独秀研究,迄今已有30余年,这本书是他半生研究工作的总结。本书近百万字,对陈独秀的方方面面做了巨细无遗的呈现,称“全传”可谓名副其实。这也是一本为传主正名之作,陈独秀曾被扣上右倾机会主义、托陈取消派、反苏、汉奸、叛徒等十顶帽子,作者通过严谨的论证为传主一一摘去了这些帽子。对于今后的陈独秀研究者,这将是一本绕不开的里程碑式著作。
    20.《城镇化大转型的金融视角》,巴曙松、杨现领著,厦门大学出版社2013年9月第一版,49.00元
    该书以中国城镇化的转型为线索,以金融角度切入,以翔实数据向我们展示了中国城镇化的历史、现状及未来的潜在图景。该书所涉及的问题包括城镇化的动力、机制;中国城镇化的经验、问题;中国未来城镇化的新常态、政策、金融及投资含义等,其中对中国城镇化历史经验的梳理和未来前景的描绘最为透彻。有助于厘清我们之前关于城镇化基本问题的一些含糊甚至错误的看法。(杨再平)
    21.《重估价值:反思被遗忘的20世纪》,[美]托尼·朱特著,林骧华译,商务印书馆2013年5月第一版,59.00元
    本书收录了托尼·朱特关于加缪、阿伦特、古巴导弹危机等话题的23篇评论。作者以其锐利和活力,在一系列令人眼花缭乱的主题之间建立起发人深省的联系——从法国马克思主义者到美国外交政策,从全球化的经济到对大屠杀的记忆。朱特揭示了在“制造神话”战胜“理解”、“否认”战胜“记忆”的过程中,真正的历史在多大程度上被遗弃了,而那些被遗忘的问题是多么重要——对于我们的今天,对于我们的未来。
    22.《创新的启示——关于百年科技创新的若干思考》,路甬祥著,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2013年8月第一版,39.00元
    本书收录了原中国科学院院长路甬祥院士科技史方面的10篇文章,通过对制造技术、物理学等领域的发展历程的回顾,对达尔文、魏格纳、图灵和乔布斯等科学大师或创新奇才的缅怀,对化学、天文学、信息技术等领域的重大进展的解读,路甬祥对当下中国科技界关注的焦点问题——如何促进创新,作了深入探讨。从中我们可以看到:科学、技术和工业如何相互融合和促进,创造发明与市场如何紧密联系,等等。
    23.《春风吹倒了毛地黄》,李丽萍著,辽宁少年儿童出版社2013年7月第一版,27.00元
    大山深处,生活着一群孤独的少年,为了让出外打工的父母回到身边,他们付出了许多努力。不断出现的矛盾和波折,使他们实现目标的每一步路都走得异常艰难。这部小说是“暖暖心儿童成长关怀小说”系列中的一本,作家以大气磅礴的故事,为孩子们指出一条希望之路。本书入选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第四届“三个一百”原创图书出版工程。
    24.《打工女孩:从乡村到城市的变动中国》,[美]张彤禾著,张坤、吴怡瑶译,上海译文出版社2013年3月第一版,33.00元
    美籍华裔张彤禾作为驻京记者来到中国,她选取了有代表性的地点(东莞)和群体(以两个人为中心的打工女孩),用既是新闻采访的方式,又是社会学田野调查手法,完成了这本书。字里行间能看到作者的工作状态,在作者笔下,东莞是中国的缩影,东莞的变幻莫测本身就是中国大历史的一部分,而《打工女孩》就在记录和书写历史。《打工女孩》记录的不仅是宏观的“历史”,更是具体而微的“人”。(陈洁)
    25.《大黑狗》,[英]李维·宾福德著,王启荣译,接力出版社2013年6月第一版,35.00元
    儿童面对周遭的世界显得脆弱、渺小,在强大外力面前会感到恐惧和力不从心。作者通过这部作品提醒读者,人类正是在极端不利的境遇下战胜了自然,因为人类的生命体中,存在着不可思议的力量,那是一种由生存的欲望所驱动的力量,借此,人们可以举重若轻地战胜一切艰难险阻。而在儿童的身体里,也一样拥有这样的力量,就像点点举重若轻地驯服了大黑狗一样,它可以帮助我们度过生命中最危险和最脆弱的阶段。(姬炤华)
    26. 《大英儿童百科全书》(全8册),[美]不列颠百科出品,史明等译,湖南少年儿童出版社2013年9月第一版,760.00元
    这套书中,“生活·文化”描绘与我们生活或相关或遥远的一切;“城市·交通”讲述交通工具发明、发展的历史;“家庭·社会”深入说明社会是如何联结;“学习思想”让孩子们明白思考、探险、学习、语言等抽象而深奥的东西如何产生;“科学·工业”部分有人类文明史上的发明发现;“植物·动物”唱响大千世界生物史诗;“历史·人物”讲述对东西方文明、历史有重大影响的近百位人物的生平轶事;“天文·地理”带领孩子们游历世界各地。27.《德意志悲苦剧的起源》,[德]瓦尔特·本雅明著,李双志、苏伟译,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3年1月第一版,45.00元这是本雅明短暂学术道路上奇崛超凡的高峰,也是让人扼腕的终点。他在该著作上所耗费的心力,所寄托的希望,所装载的哲思,从谋篇至行文都有十足的体现。原本在文学史上不被人看重的巴洛克时代德意志悲苦剧,在他笔下却勾连起了西方自古典经中世纪而至他所处的二十世纪二十年代的文化史、美学史、宗教史。哲学式批评的角度在文学研究内部屡破藩篱,在广义文化研究层面更让人耳目一新。(李双志)
    28.《第七天》,余华著,新星出版社2013年6月第一版,29.50元
    浮去作品之上的喧嚣之声,余华的现实批判锋芒依旧。虽然讲述的故事来自新闻被质疑为创作的讨巧,但他最后的落足点在“死无葬身之地”。恰恰是在一个叫做“死无葬身之地”的地方,“那里树叶会向你招手,石头会向你微笑”,这是作者对现实世界失望后寄托的“乌托邦梦想”。萨特说,作家应该直接干预现实。余华在他虚构的亡灵世界抵达了现实的深度,他含泪的幽默使人心酸,却不乏温暖的描述。







书影《 中华读书报 》( 2013年12月25日   08 版)


    53.《平如美棠:我俩的故事》,饶平如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3年5月第一版,39.80元
    “同生死,共患难,以沫相濡,天若有情天亦老;三载隔幽冥,绝音问,愁肠寸断,相思始觉海非深。”87岁的饶平如在爱妻毛美棠去世后,深切的思念使他坐卧不宁,决意用画笔来记录两个人的一生,他用了5年时间来完成愿望。这些温润美丽的小画,朱红苍绿,像些大大小小的花朵,记录着一个个微小的生活细节,从他们的青春直开到苍老,而平如与美棠的故事也藉此跨越时空,定格纸上。
    54.《琴道》,〔荷兰J高罗佩著,宋慧文等译,中西书局2013年9月第一版,45.00元
    荷兰著名汉学家高罗佩在书中对中国传统的音乐观念、琴学研究、琴曲含义、琴与中国传统文化意象之间的关联等进行了论述。本书是中西书局“高罗佩学术著作集”推出的第一本图书,随着这套书后续各册的陆续出版,将使我们对高罗佩的汉学成就获得全面了解:他不但是著名的《大唐狄公案》和《中国古代房内考》的作者,而且对中国绘画、书法、音乐甚至动物都有独到研究。
    55.《青草的骨头》,常新港著,明天出版社2013年5月第一版,20.00元
    历史的厚重感一直是常新港在儿童文学创作中竭力追寻和探讨的主题,他从来不回避一段真实存在的历史和复杂的成人世界对少年成长微妙而深远的影响。严酷的成人世界如北大荒漫天的冰雪,覆盖心灵的荒原,而在初春的大地上,新生的青草如同少年的心倔强地生长。这是一个十三岁男孩关于成长的领悟:不要丧失爱和善良,不要丧失对美好生活的希望。(黄平丽)
    56.《人民币国际化和产品创新》(第四版),张光平,中国金融出版社2013年10月第一版,49.00元
    人民币国际化是一个史无前例的历史壮举,其市场结构的复杂多维性和交易条件的多样性与细致性,与任何其他金融创新或者金融体系建设在规划、对策、举措等方面所要考虑的问题相比,其难度是不可比拟的。借鉴国际经验的同时,也要吸取教训,要从中国经济国际地位的匹配要求出发,持续、有效、稳步地提升人民币国际化水平。
    57.《日夜书》,韩少功著,上海文艺出版社2013年4月第一版,32.00元
    作品通过上世纪50年代人从知青年代到转型时期的人生轨迹和恩怨纠葛,折射出人性的光辉和时代的变迁。作品的聚焦点是性格、情感及价值观的冲突,刻画了“后知青”各种不同的人物形象,用他们的人生回答了时代的精神之问。韩少功通过小说化的方式重新建构了一种对话关系,通过人物叙事的明快、情节、时空的设置,体现了小说的丰富性,使小说充分回到了小说自身。
    58.《杀戮的艰难》,张娟芬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3年3月第一版,32.00元
    积极参与社会运动、关注社会议题的台湾作者张娟芬在这本书里探讨的是一个敏感而具全球化色彩的话题——死刑存废。虽然从立场上,她赞成废除死刑,但在这本书中还是极有耐心地对死刑进行反思,分析死刑的成因,回顾审判的经过,甚至不回避一些死刑个案的执行过程,通过这些内容尽可能客观、理性又遵循法理和人道主义地来解读死刑的弊端。59.《杀千刀:中西视野下的凌迟处死》,〔加J卜正民、〔法J巩涛、〔加J布鲁等著,张光润等译,商务印书馆2013年6月第一版,42.00元
    本书是西方世界首部研究中国刑讯和死刑的历史、图像与语境的著作,其时间跨度从10世纪一直到1905年中国废除凌迟为止。著者关注西方人想象中的“东方”酷刑并深入研究,他们并未将凌迟作为一种典型的中国“文化”来研究,而是将中国的刑罚程序置于更为长久的世界刑罚史中去考察,同时也探讨了长久以来当西方文化与“他者”文明相遇时,总是会显露出来的厌恶与着迷并存的复杂情绪。
    60.《身体的历史》,[法]乔治·维加埃罗等著,张等译,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3年4月第一版,384.00元
    身体有历史吗?身体如何成为历史学研究的对象?《身体的历史》告诉我们,身体不仅有历史,而且它还引起了各个学科领域专家的关注。《身体的历史》各卷之间的联系性在于不但关注使身体成为一个文化对象的故事、图像与言论,而且同时完整地保留了构成物质性身体的部分:器质性的身体,血肉之躯,作为社会活动执行者与工具的身体,主体性的身体,以及皮相之我。(高建红)
    61.《神堂记忆:一个中国乡村的历史、权力与道德》,景军著,吴飞译,福建教育出版社2013年7月第一版,32.00元
    《神堂记忆》是有关改革后中国人类学田野志中的最佳著作之一。景军从他所提出的“社会记忆的理论角度”记述大川的历史并展现人们如何运用记忆重构社会关系。该书聚焦于重构中国社会的激进主义对地方社会与文化形态的打击。另一主线是中国改革开放之后各类文化制度非同凡响的复苏。景军不仅写出了地方社会各类互联的文化形态之复兴,而且还点明了大川人在面临新挑战时所做出的创造性转化。(桑格瑞)
    62.《首战告捷》,薛忆沩著,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3年10月第一版,29.80元
    这是薛忆沩战争题材的短篇小说的最新合集,共收12篇作品,包括了《通往天堂的最后那一段路程》、《首战告捷》等早已广为传诵的名篇。写作聚焦于“个人与历史的冲突”,让作者“一次次触到了生存的荒诞和生命的硬伤”,也让读者的我们为之心惊肉跳。我们以往的战争文学充满了对战争的热情歌颂,而今终于有了对战争的深刻反思,这是值得庆幸的事情。
    63.《谁收藏了圆明园》,刘阳编著,金城出版社2013年8月第一版,298.00元
    作为清朝皇家苑囿的圆明园曾收藏了多少件文物?圆明园被毁之后这些文物流向了哪里?对于这些问题,国人一直以来都不能给出清楚回答。有感于此,现就职于圆明园管理处的刘阳用十年时间在国内和海外收集整理圆明园流散文物的信息,编成了此书。数百幅高质量图片,辅以对文物本身和流散、收藏情况的文字说明,第一次较有规模地呈现了圆明园文物的现状。
    64.《私募帝国:全球PE巨头统治世界的真相》,〔美J贾森·凯利著,唐京燕译,机械工业出版社2013年6月第一版,58.90元
    希尔顿、汉堡王、玩具翻斗乐这些世界知名的大公司有何共同特点?他们均由私募股权资本所拥有、控制并运营。最近20年来,私募股权行业野蛮生长,部分基金抓住机遇,脱颖而出,成长为资本巨鳄。本书旨在揭秘垄断全球资本的私募行业运作过程的台前幕后,通过黑石、凯雷等私募巨头的成长历程,描绘华尔街角落里的投行家成长之路,揭开私募行业游戏规则的秘密。
    65.《苏北少年“堂吉诃德”》,毕飞宇著,明天出版社2012年9月第一版,24.00元
    “我的童年是在等待中度过的,我的少年也是在等待中度过的……一次又一次的失望让我拥有了无与伦比的忍受力。我的早熟一定与我的等待和失望有关。在等待的过程中,你内心的内容在疯狂地生长。”毕飞宇在这样的期待中成长,他一年四季观望着大地变幻着的色彩,贪婪吸吮大地的气息,倾听泥土在开裂,庄稼在抽穗,流水在浇灌。没有少年时在无垠田野上的守望,就不会有他日后的《玉米》、《平原》。(陈丰)
    66.《泰坦尼克上的“中国佬”:种族主义想象力》,程巍著,漓江出版社2013年11月第一版,39.80从头等舱生还者走下跳板那一刻,有关船上“中国佬”的“卑劣逃生经历”迅速传播至全世界。实际上,这8个华人乘客在泰坦尼克号上坚持到最后一刻。当时美国新闻业太需要这类“故事”来激发美国公众的种族想象力,以支持美国《排华法案》的合法性。1910到1930年代也是中国新派知识分子“国民劣根性批判”的高峰。泰坦尼克号上“中国佬”的“卑劣行径”立即被其当作“国民劣根性”的又一“铁证”,反复写入报刊乃至教科书,与西方殖民史学内外呼应。
    67.《贪玩的人类:穿越百年的中国科学》,老多著,科学出版社2013年7月第一版,35.00元
    本书以生动独特的语言、跌宕起伏的情节和批判反思的视角,讲述了近代科学在中国从无到有,进而彻底改变中国的过程,以及中国近代科学启蒙者在探求真理过程中的奇闻异事,融科学性、知识性、趣味性于一体,内容通俗易懂,风格幽默亲切,观点令人反思,有益于培养科学思维、开拓教育方法、挖掘内在潜能,适合对科学和历史感兴趣的大众读者阅读。
    68.《王元化晚年谈话录》,吴琦幸著,上海人民出版社2013年8月第一版,28.00元
    诚如撰述者言,王元化的思想学术及其生命历程已在著作里有详尽的表述,所以晚年谈话的风格是提纲挈领的漫谈,读者亦须将谈话和著述相互参看,才能完整把握其意。不过无论集中讲述,甚或只言片语,往往直抵要害,发人深思。……除了较为完整的理论辩证、史事钩沉,这部晚年谈话录涉及许多世事人情、轶闻掌故,还流露着谈话者在著作文字之外的个人趣味与性格。(薛羽)
    69.《温家宝谈教育》,温家宝著,人民出版社、人民教育出版社2013年10月第一版,95.00元
    教育在整个国家发展中占据基础性地位,发挥着无可替代的作用,国家要通过教育立国、兴国。只有在国民素质提高的基础上,才能振兴国家。所以温总理首先考虑到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对国家发展的重大影响。全书体现了温家宝同志对教育事业的重视和关心,展示了他根据时代要求和教育发展所提出的一系列重要教育论断,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70.《文学回忆录》(全2册),木心讲述,陈丹青笔录,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3年1月第一版,98.00元
    上世纪80年代末,木心客居纽约时期,开讲“世界文学史”,从1989年1月15日开课,到1994年1月9日最后一课,每位听课人轮流提供自家客厅,在座者有画家、舞蹈家、史家、雕刻家等等。从古希腊神话、新旧约,到诗经、楚辞,从中世纪欧洲文学,到二十世纪文学世界,东方西方通讲,知识灵感并作。陈丹青整理听课笔记,共八十五讲,逾四十万字。木心说,“我讲世界文学史,其实是我的文学的回忆”。
    71.《我是开豆腐店的,我只做豆腐》,[日]小津安二郎著,陈宝莲译,南海出版公司2013年5月第一版,29.50元
    这几年,国内陆续出版了若干与日本大导演小津安二郎有关的书,《我是开豆腐店的,我只做豆腐》是最近的一本,不算全面系统,胜在其中文章出自导演本人之笔。如同小津的电影有着强烈个人风格一样,他的文字也恬静、散淡,笔触不经意,文字背后又有隐隐深意。书中,小津写到了他对电影艺术的痴迷,拍摄影片的记忆和心得,也写到一些他的个人经历,包括他的从军生涯。
    72.《我是落花生的女儿》,许燕吉著,湖南人民出版社2013年9月第一版,39.80元
    以个人及家族遭遇来侧面映照历史的书籍,近年来当属台湾作家齐邦媛的《巨流河》最为有名,相较而言,《我是落花生的女儿》更加贴近底层生活,可说是用另一条曲线展现了那段历史不为人知的侧面。许燕吉的独特经历,是20世纪30年代至70年代这段动荡、颠覆、撕裂、飘摇的历史的典型缩影,映照出中华民族在上世纪遭受的苦难和艰辛,以及时代大背景下的人们是如何生存的。
    73.《吾国教育病理》,郑也夫著,中信出版社2013年10月第一版,48.00元
    素质教育是逻辑不通的昏话;高校扩招是通吃社会各阶层的障眼法;独子政策是高考热无法降温的根源……《吾国教育病理》一反时下不涉病灶、不究病理,治标不治本的教育论述,从诸多角度,直指中国教育的病因,直陈其解决之道。对“学历军备竞赛”的剖析,对教育分流的建议,对行政专权的抨击,对消极教育观的呼唤……都充满真知灼见。
    74.《武士会》,徐皓峰著,人民文学出版社2013年1月第一版,33.00元
    这是一部以清末中国武林中人群像及“武士会”为背景的长篇小说,作者将大量历史、野史、民间演义加以取舍,用文学笔法融在一起,有还原历史、清末民间生活风貌的努力,也有依循历史背景和人物个性描述武人行业规矩、行为方式、价值观的成分。《武士会》从八国联军入侵北京写起,主人公李尊吾历经十几年波折,最终创立中华武士会。书中生动呈现清末政治斗争、社会生活和武林中人的境遇。
    75.《希格斯:“上帝粒子”的发明与发现》,〔英J吉姆·巴戈特著,邢志忠译,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2013年8月第一版,38.00元
    2013年诺贝尔物理学奖授予彼得·W·希格斯和弗朗索瓦·恩格勒,以表彰他们对希格斯玻色子(又称“上帝粒子”)所做的预测。那么,到底什么是希格斯玻色子呢?抱有好奇心的读者不妨展读此书。在书中,作者对“上帝粒子”涉及的物理学作了深入浅出的讲解,并讲述了寻找“上帝粒子”之旅中交织着成功与失败的传奇故事,精彩纷呈,引人入胜。
    76.《夏商周:从神话到史实》,郭静云著,上海古籍出版社2013年12月,148.00元
    中国上古文明是首先发源于江汉淮流域,然后由南向北传播;还是首先发源于黄河流域,然后由北向南传播?此书的观点认为是前者,这与传统的观点大相径庭,但却是言之成理,持之有据的。……此书出版后,难免会受到批评或责难,甚至也可能会被批得“遍体鳞伤”,但我相信此书必将成为一部不朽的历史名著。(姜广辉)



16#
 楼主| 发表于 2013-12-27 16:54:11 | 只看该作者
《绘本阅读时代》《 中华读书报 》( 2013年12月25日   07 版)

    39.《绘本阅读时代》,方素珍著,浙江少年儿童出版社2013年2月第一版,80.00元
    在内地,绘本的创作、出版、推广正形成热潮。《绘本阅读时代》是一套关于绘本普及性应用的研究著作,给绘本研究著作增添了新的风格和形式。该书在绘本阅读推广问题上有多角度的观察视野和多方面的实践经验。从绘本的定义与阐述,到绘本的阅读研究,从教育单位、民间组织、文化公司在儿童阅读运动中起到的作用,到图书馆、美术馆和学校在深化儿童阅读过程中发挥的功能,作家都给予了密切关注。



17#
 楼主| 发表于 2013-12-27 16:55:16 | 只看该作者
书影《 中华读书报 》( 2013年12月25日   08 版)

    53.《平如美棠:我俩的故事》,饶平如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3年5月第一版,39.80元
    “同生死,共患难,以沫相濡,天若有情天亦老;三载隔幽冥,绝音问,愁肠寸断,相思始觉海非深。”87岁的饶平如在爱妻毛美棠去世后,深切的思念使他坐卧不宁,决意用画笔来记录两个人的一生,他用了5年时间来完成愿望。这些温润美丽的小画,朱红苍绿,像些大大小小的花朵,记录着一个个微小的生活细节,从他们的青春直开到苍老,而平如与美棠的故事也藉此跨越时空,定格纸上。
    54.《琴道》,〔荷兰J高罗佩著,宋慧文等译,中西书局2013年9月第一版,45.00元
    荷兰著名汉学家高罗佩在书中对中国传统的音乐观念、琴学研究、琴曲含义、琴与中国传统文化意象之间的关联等进行了论述。本书是中西书局“高罗佩学术著作集”推出的第一本图书,随着这套书后续各册的陆续出版,将使我们对高罗佩的汉学成就获得全面了解:他不但是著名的《大唐狄公案》和《中国古代房内考》的作者,而且对中国绘画、书法、音乐甚至动物都有独到研究。
    55.《青草的骨头》,常新港著,明天出版社2013年5月第一版,20.00元
    历史的厚重感一直是常新港在儿童文学创作中竭力追寻和探讨的主题,他从来不回避一段真实存在的历史和复杂的成人世界对少年成长微妙而深远的影响。严酷的成人世界如北大荒漫天的冰雪,覆盖心灵的荒原,而在初春的大地上,新生的青草如同少年的心倔强地生长。这是一个十三岁男孩关于成长的领悟:不要丧失爱和善良,不要丧失对美好生活的希望。(黄平丽)
    56.《人民币国际化和产品创新》(第四版),张光平,中国金融出版社2013年10月第一版,49.00元
    人民币国际化是一个史无前例的历史壮举,其市场结构的复杂多维性和交易条件的多样性与细致性,与任何其他金融创新或者金融体系建设在规划、对策、举措等方面所要考虑的问题相比,其难度是不可比拟的。借鉴国际经验的同时,也要吸取教训,要从中国经济国际地位的匹配要求出发,持续、有效、稳步地提升人民币国际化水平。
    57.《日夜书》,韩少功著,上海文艺出版社2013年4月第一版,32.00元
    作品通过上世纪50年代人从知青年代到转型时期的人生轨迹和恩怨纠葛,折射出人性的光辉和时代的变迁。作品的聚焦点是性格、情感及价值观的冲突,刻画了“后知青”各种不同的人物形象,用他们的人生回答了时代的精神之问。韩少功通过小说化的方式重新建构了一种对话关系,通过人物叙事的明快、情节、时空的设置,体现了小说的丰富性,使小说充分回到了小说自身。
    58.《杀戮的艰难》,张娟芬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3年3月第一版,32.00元
    积极参与社会运动、关注社会议题的台湾作者张娟芬在这本书里探讨的是一个敏感而具全球化色彩的话题——死刑存废。虽然从立场上,她赞成废除死刑,但在这本书中还是极有耐心地对死刑进行反思,分析死刑的成因,回顾审判的经过,甚至不回避一些死刑个案的执行过程,通过这些内容尽可能客观、理性又遵循法理和人道主义地来解读死刑的弊端。59.《杀千刀:中西视野下的凌迟处死》,〔加J卜正民、〔法J巩涛、〔加J布鲁等著,张光润等译,商务印书馆2013年6月第一版,42.00元
    本书是西方世界首部研究中国刑讯和死刑的历史、图像与语境的著作,其时间跨度从10世纪一直到1905年中国废除凌迟为止。著者关注西方人想象中的“东方”酷刑并深入研究,他们并未将凌迟作为一种典型的中国“文化”来研究,而是将中国的刑罚程序置于更为长久的世界刑罚史中去考察,同时也探讨了长久以来当西方文化与“他者”文明相遇时,总是会显露出来的厌恶与着迷并存的复杂情绪。
    60.《身体的历史》,[法]乔治·维加埃罗等著,张等译,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3年4月第一版,384.00元
    身体有历史吗?身体如何成为历史学研究的对象?《身体的历史》告诉我们,身体不仅有历史,而且它还引起了各个学科领域专家的关注。《身体的历史》各卷之间的联系性在于不但关注使身体成为一个文化对象的故事、图像与言论,而且同时完整地保留了构成物质性身体的部分:器质性的身体,血肉之躯,作为社会活动执行者与工具的身体,主体性的身体,以及皮相之我。(高建红)
    61.《神堂记忆:一个中国乡村的历史、权力与道德》,景军著,吴飞译,福建教育出版社2013年7月第一版,32.00元
    《神堂记忆》是有关改革后中国人类学田野志中的最佳著作之一。景军从他所提出的“社会记忆的理论角度”记述大川的历史并展现人们如何运用记忆重构社会关系。该书聚焦于重构中国社会的激进主义对地方社会与文化形态的打击。另一主线是中国改革开放之后各类文化制度非同凡响的复苏。景军不仅写出了地方社会各类互联的文化形态之复兴,而且还点明了大川人在面临新挑战时所做出的创造性转化。(桑格瑞)
    62.《首战告捷》,薛忆沩著,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3年10月第一版,29.80元
    这是薛忆沩战争题材的短篇小说的最新合集,共收12篇作品,包括了《通往天堂的最后那一段路程》、《首战告捷》等早已广为传诵的名篇。写作聚焦于“个人与历史的冲突”,让作者“一次次触到了生存的荒诞和生命的硬伤”,也让读者的我们为之心惊肉跳。我们以往的战争文学充满了对战争的热情歌颂,而今终于有了对战争的深刻反思,这是值得庆幸的事情。
    63.《谁收藏了圆明园》,刘阳编著,金城出版社2013年8月第一版,298.00元
    作为清朝皇家苑囿的圆明园曾收藏了多少件文物?圆明园被毁之后这些文物流向了哪里?对于这些问题,国人一直以来都不能给出清楚回答。有感于此,现就职于圆明园管理处的刘阳用十年时间在国内和海外收集整理圆明园流散文物的信息,编成了此书。数百幅高质量图片,辅以对文物本身和流散、收藏情况的文字说明,第一次较有规模地呈现了圆明园文物的现状。
    64.《私募帝国:全球PE巨头统治世界的真相》,〔美J贾森·凯利著,唐京燕译,机械工业出版社2013年6月第一版,58.90元
    希尔顿、汉堡王、玩具翻斗乐这些世界知名的大公司有何共同特点?他们均由私募股权资本所拥有、控制并运营。最近20年来,私募股权行业野蛮生长,部分基金抓住机遇,脱颖而出,成长为资本巨鳄。本书旨在揭秘垄断全球资本的私募行业运作过程的台前幕后,通过黑石、凯雷等私募巨头的成长历程,描绘华尔街角落里的投行家成长之路,揭开私募行业游戏规则的秘密。
    65.《苏北少年“堂吉诃德”》,毕飞宇著,明天出版社2012年9月第一版,24.00元
    “我的童年是在等待中度过的,我的少年也是在等待中度过的……一次又一次的失望让我拥有了无与伦比的忍受力。我的早熟一定与我的等待和失望有关。在等待的过程中,你内心的内容在疯狂地生长。”毕飞宇在这样的期待中成长,他一年四季观望着大地变幻着的色彩,贪婪吸吮大地的气息,倾听泥土在开裂,庄稼在抽穗,流水在浇灌。没有少年时在无垠田野上的守望,就不会有他日后的《玉米》、《平原》。(陈丰)
    66.《泰坦尼克上的“中国佬”:种族主义想象力》,程巍著,漓江出版社2013年11月第一版,39.80从头等舱生还者走下跳板那一刻,有关船上“中国佬”的“卑劣逃生经历”迅速传播至全世界。实际上,这8个华人乘客在泰坦尼克号上坚持到最后一刻。当时美国新闻业太需要这类“故事”来激发美国公众的种族想象力,以支持美国《排华法案》的合法性。1910到1930年代也是中国新派知识分子“国民劣根性批判”的高峰。泰坦尼克号上“中国佬”的“卑劣行径”立即被其当作“国民劣根性”的又一“铁证”,反复写入报刊乃至教科书,与西方殖民史学内外呼应。
    67.《贪玩的人类:穿越百年的中国科学》,老多著,科学出版社2013年7月第一版,35.00元
    本书以生动独特的语言、跌宕起伏的情节和批判反思的视角,讲述了近代科学在中国从无到有,进而彻底改变中国的过程,以及中国近代科学启蒙者在探求真理过程中的奇闻异事,融科学性、知识性、趣味性于一体,内容通俗易懂,风格幽默亲切,观点令人反思,有益于培养科学思维、开拓教育方法、挖掘内在潜能,适合对科学和历史感兴趣的大众读者阅读。
    68.《王元化晚年谈话录》,吴琦幸著,上海人民出版社2013年8月第一版,28.00元
    诚如撰述者言,王元化的思想学术及其生命历程已在著作里有详尽的表述,所以晚年谈话的风格是提纲挈领的漫谈,读者亦须将谈话和著述相互参看,才能完整把握其意。不过无论集中讲述,甚或只言片语,往往直抵要害,发人深思。……除了较为完整的理论辩证、史事钩沉,这部晚年谈话录涉及许多世事人情、轶闻掌故,还流露着谈话者在著作文字之外的个人趣味与性格。(薛羽)
    69.《温家宝谈教育》,温家宝著,人民出版社、人民教育出版社2013年10月第一版,95.00元
    教育在整个国家发展中占据基础性地位,发挥着无可替代的作用,国家要通过教育立国、兴国。只有在国民素质提高的基础上,才能振兴国家。所以温总理首先考虑到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对国家发展的重大影响。全书体现了温家宝同志对教育事业的重视和关心,展示了他根据时代要求和教育发展所提出的一系列重要教育论断,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70.《文学回忆录》(全2册),木心讲述,陈丹青笔录,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3年1月第一版,98.00元
    上世纪80年代末,木心客居纽约时期,开讲“世界文学史”,从1989年1月15日开课,到1994年1月9日最后一课,每位听课人轮流提供自家客厅,在座者有画家、舞蹈家、史家、雕刻家等等。从古希腊神话、新旧约,到诗经、楚辞,从中世纪欧洲文学,到二十世纪文学世界,东方西方通讲,知识灵感并作。陈丹青整理听课笔记,共八十五讲,逾四十万字。木心说,“我讲世界文学史,其实是我的文学的回忆”。
    71.《我是开豆腐店的,我只做豆腐》,[日]小津安二郎著,陈宝莲译,南海出版公司2013年5月第一版,29.50元
    这几年,国内陆续出版了若干与日本大导演小津安二郎有关的书,《我是开豆腐店的,我只做豆腐》是最近的一本,不算全面系统,胜在其中文章出自导演本人之笔。如同小津的电影有着强烈个人风格一样,他的文字也恬静、散淡,笔触不经意,文字背后又有隐隐深意。书中,小津写到了他对电影艺术的痴迷,拍摄影片的记忆和心得,也写到一些他的个人经历,包括他的从军生涯。
    72.《我是落花生的女儿》,许燕吉著,湖南人民出版社2013年9月第一版,39.80元
    以个人及家族遭遇来侧面映照历史的书籍,近年来当属台湾作家齐邦媛的《巨流河》最为有名,相较而言,《我是落花生的女儿》更加贴近底层生活,可说是用另一条曲线展现了那段历史不为人知的侧面。许燕吉的独特经历,是20世纪30年代至70年代这段动荡、颠覆、撕裂、飘摇的历史的典型缩影,映照出中华民族在上世纪遭受的苦难和艰辛,以及时代大背景下的人们是如何生存的。
    73.《吾国教育病理》,郑也夫著,中信出版社2013年10月第一版,48.00元
    素质教育是逻辑不通的昏话;高校扩招是通吃社会各阶层的障眼法;独子政策是高考热无法降温的根源……《吾国教育病理》一反时下不涉病灶、不究病理,治标不治本的教育论述,从诸多角度,直指中国教育的病因,直陈其解决之道。对“学历军备竞赛”的剖析,对教育分流的建议,对行政专权的抨击,对消极教育观的呼唤……都充满真知灼见。
    74.《武士会》,徐皓峰著,人民文学出版社2013年1月第一版,33.00元
    这是一部以清末中国武林中人群像及“武士会”为背景的长篇小说,作者将大量历史、野史、民间演义加以取舍,用文学笔法融在一起,有还原历史、清末民间生活风貌的努力,也有依循历史背景和人物个性描述武人行业规矩、行为方式、价值观的成分。《武士会》从八国联军入侵北京写起,主人公李尊吾历经十几年波折,最终创立中华武士会。书中生动呈现清末政治斗争、社会生活和武林中人的境遇。
    75.《希格斯:“上帝粒子”的发明与发现》,〔英J吉姆·巴戈特著,邢志忠译,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2013年8月第一版,38.00元
    2013年诺贝尔物理学奖授予彼得·W·希格斯和弗朗索瓦·恩格勒,以表彰他们对希格斯玻色子(又称“上帝粒子”)所做的预测。那么,到底什么是希格斯玻色子呢?抱有好奇心的读者不妨展读此书。在书中,作者对“上帝粒子”涉及的物理学作了深入浅出的讲解,并讲述了寻找“上帝粒子”之旅中交织着成功与失败的传奇故事,精彩纷呈,引人入胜。
    76.《夏商周:从神话到史实》,郭静云著,上海古籍出版社2013年12月,148.00元
    中国上古文明是首先发源于江汉淮流域,然后由南向北传播;还是首先发源于黄河流域,然后由北向南传播?此书的观点认为是前者,这与传统的观点大相径庭,但却是言之成理,持之有据的。……此书出版后,难免会受到批评或责难,甚至也可能会被批得“遍体鳞伤”,但我相信此书必将成为一部不朽的历史名著。(姜广辉)



18#
 楼主| 发表于 2013-12-27 16:56:02 | 只看该作者
书影《 中华读书报 》( 2013年12月25日   03 版)

    77.《现代世界的诞生》,[英]艾伦·麦克法兰主讲,刘北成评议,清华大学国学研究院主编,管可秾译,上海人民出版社2013年8月第一版,49.00元
    早在多年前出版的《英国个人主义的起源》一书中,麦克法兰就主张英格兰早在12世纪就已经具备了现代社会的核心特征。本书的观点与前著一脉相承,也同样与学界通行的观点大相径庭:一般认为现代性起源的空间为整个西欧,而麦克法兰则将地域缩小为英格兰;一般认为现代性起源的时间节点为17世纪,而麦克法兰的答案是11或12世纪。
    78.《新史学与新汉学》,王学典著,上海古籍出版社2013年7月第一版,58.00元
    本书为作者关于20世纪史学史、史学理论的相关论文结集。全书描述了中国现代史学的基本形态及发展脉络,梳理了两大学术谱系的对立与整合,并对当今学术史情境下如何治学有所建议。作者认为以胡适、顾颉刚、傅斯年为中心的群体所代表的史学范式可称为“新汉学”,区别于清末民初梁启超所代表的“新史学”范式,这对我们理解20世纪史学脉络具有重要启发意义。
  79.《信箱里掉出一个小精怪》,彭懿著,早稻绘,接力出版社2013年1月第一版,18.00元
  “我是夏蛋蛋”系列幻想小说为“我是夏壳壳”风格上的一种延续,在面向少年的恐怖、壮美、崇高之外,呈现出幻想小说的童年美学,极力彰显童年的快乐和温暖。如果说,在“我是夏壳壳”系列作品中,彭懿仍摆脱不了少年英雄情结的话,那么,在“我是夏蛋蛋”系列作品中,他将“好玩”进行到底,以浓墨重彩的方式书写童年的精彩,通过独具创意的情节构思和诙谐幽默的语言,为读者制造了一场阅读的狂欢。(钱淑英)
    80.《寻找·苏慧廉:传教士和近代中国》,沈迦著,新星出版社2013年3月第一版,48.00元
    沈迦先生之撰苏传,从仅知传主数百字生平始,不懈地跟踪寻找,经过数年的奔走、采集、研究、写作,终成一资料丰富,论述完整,别有见地,长达四十余万字的著作。他开辟了深广的新史源,从埋藏极深的沃土中挖掘出一个熠熠发光的历史人物,使之得见天日。同时又丰富了温州近代史、中国传教史和教育史若干令人瞩目的内容。启示后来者,特别是历史研习者一种可捉摸的范式。(来新夏)
  81.《亚当·斯密传》,[英]伊安·罗斯著,张亚萍译,浙江大学出版社2013年5月第一版,98.00元
  从亚当·斯密开始,经济学才真正成为了一门科学。他创设的理论体系为美国的制度设计提供了重要的理据,被当作美国文明的缔造者之一。本书是迄今为止最好的斯密传记,揭示了亚当·斯密作为学者、政策建议者和海关官员的罕见史实,及其与18世纪著名人物的交往和相互影响。
    82.《杨红樱画本——纯美童话系列·寻找快活林》,杨红樱著,湖北少年儿童出版社2013年4月第一版,25.00元
    该童话系列扎根于正义、诚信、善良、感恩、友情、纯真、快乐、良知、人与动物、人与自然等等主题,用干净、简练、细腻的语言,紧凑的情节,优美的意境呈现出来。湖北少儿社以“画本”名之,是想在传统的连环画、一般的插图,以及图画书这几种图与文的组合之外,在儿童文学作品中创造一种“图与文”组合的新的可能。“文”为汉语文学读本,“图”则树立少年儿童对图画的基本审美态度和能力。
  83.《野哭:弘光列传》,李洁非著,人民文学出版社2013年6月第一版,53.00元
  本书为近年醉心明史研究的作家、评论家李洁非今年出版的三本相关著述的一种。与《龙床:明六帝纪》为六位明朝皇帝做传、《黑洞:弘光纪事》多方回望仅存一年的南明弘光朝不同,《野哭:弘光列传》则将视角聚焦到弘光年间十余位不同身份人物。作者查阅大量存世历史资料,以另辟蹊径的角度切入,犹若对这段历史做个切片,借助多位历史人物的经历接近历史真实。
  84.《游金梦——骆玉明读古典小说》,骆玉明著,复旦大学2013年6月第一版,32.00元
  该书为骆玉明漫谈《西游记》、《金瓶梅》和《红楼梦》的随札。作者以扎实的古典文学功力和敏锐的人性洞察力在三部名著中自由游走,状写人情世故,描摹社会百态,文史典故信手拈来,体现了对这三部小说的精妙审思和深刻感悟。在作者看来,“游、金、梦”,即游戏与幻想、金钱与欲望、爱情之梦,读者在带着自身的情感与经验走入其中时,会对人在这世间的生存,获得更多的体悟和理解。
    85.《余宝的世界》,黄蓓佳著,江苏少年儿童出版社2012年12月第一版,20.00元
    这里是城乡结合部,外来务工者聚集区——地势坑洼不平、道路尘土飞扬、街区房舍凌乱、学校破败简陋……可这里,恰恰就是小主人公余宝出生、成长的地方。余宝们追求自己单纯梦想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坚韧、执着一如他们的父辈。这是孩子们向他们所在城市发出的微薄希求,也是他们内心的一丝喑哑呼喊。微弱的声音如同一道光束,照出了当下城市化过程中现代文明的盲区,也照出了隐藏在城市繁华景象背后的黯淡与荒凉。(李学斌)
    86.《羽毛》,曹文轩著,[巴西]罗杰·米罗绘,中国少年儿童出版社2013年9月第一版,97.00元
    一片又小又轻的羽毛,在风中无可奈何地飘荡,他不断地向遇到的各种鸟儿询问同一个问题“我是你的吗?”由此引发了一个又一个或冷冽或温馨的故事。当一根羽毛开始寻找一只鸟,当一个孤单的灵魂开始寻找自己的归属,其背后蕴含的,正是人类寻找自我归属感的哲思与忧伤。该书语言凝练、结构开放、充满哲学感,由多次获得安徒生奖提名奖的著名插画家罗杰·米罗作画。
    87.《在西方发现陈寅恪:中国近代人文学的东方学与西学背景》,陈怀宇著,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3年3月第一版,68.00元
  正如作者所称,撰写这部书有几个方面的目的,一是要在西方文献中发现陈寅恪;其次是要在20世纪上半叶西方学术史中重新评估陈寅恪的早年学术;最后是要在西方学者对东方学的反思中理解陈寅恪的学术。应该说,作者的这三个想法在书中都得到了较好的体现。本书可以让我们更好地认识陈寅恪成长的国际学术背景,换言之,即弄清楚在西方“陈寅恪是怎样炼成的”。
    88.《炸裂志》,阎连科著,上海文艺出版社2013年9月第一版,39.90元
    这是一部试图揭示“高速发展”的悖谬和荒唐的作品。拥抱苦难不是一个轻松的姿态,阎连科几乎所有的作品都提醒我们应当直面我们不敢直面的现实,记住我们可能已经忘却的记忆。“炸裂”是一个耙耧山脉深处的村庄。阎连科以神实主义的写作手法,荒诞、夸张地呈现了一个百人乡村走向超级大都市的变迁,将经济发展中走向富裕的狂野欲望,撕心裂肺的两性博弈,家族的仇恨,历经沧桑依旧温暖的无功利的坚持,融合在一起。
    89.《战后东北亚主要国家间领土纠纷与国际关系研究》,李凡著,江苏人民出版社2013年11月第一版,33.00元
    本书对东北亚国家间的领土纠纷(包括韩日独岛(竹岛)纠纷、俄日北方四岛纠纷,以及日本在中国钓鱼岛上的无理要求等)作了系统、深入的研究。该书认为,日本发动对外侵略战争,是形成战后与中国、俄国、韩国等领土纠纷问题的根本原因。美国主导的“旧金山对日媾和条约”,是形成东北亚主要国家间领土纠纷的直接原因。如何看待历史问题,是解决领土纠纷问题的关键因素。
    90.《制脑权——全球媒体时代的战争法则与国家安全战略》,曾华锋、石海明著,解放军出版社2013年8月第一版,39.00元
    一本探讨全球媒体时代战争和国家安全问题的著作。作者从科技哲学、国际关系学、战略学等多学科交叉视角切入,聚焦认知空间的战争与战略问题,剖析战争制权理论演进背景下,制脑权战争兴起的历史合理性及其攻防律,最后从捍卫国家认知空间安全的高度,对全球媒体时代的国家安全战略提出了颇具新意的对策思考。书中提出“制脑权”的概念,具有理论开创意义,对探讨和认识未来战争面貌、类型和形态,对制定信息时代的国家安全战略,有重要参考价值。
    91.《智慧能源——我们这一万年》,刘建平、陈少强、刘涛著,中国电力出版社2013年6月第一版,65.00元
    本书用第一人称“我们”作为历史的人类、现实的人类和未来的人类的总代表,以能源形式的改进和更替为基本主线,从大历史、跨学科的宽广视角,在对能源、科技、环境,以及人类文明发展进程进行立体观察,揭示能源更替与文明演进客观规律的基础上,认真思考我们何以陷入又将何以走出现实困局,大胆畅想未来的能源形式与文明形态的辉煌图景。
  92.《中国冲击:看中国如何改变世界》,[德]弗朗克·泽林著,强朝晖译,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3年9月第一版,49.00元
  弗郎克·泽林近二十年来长居中国,面向西方读者写作了许多中国主题的畅销书,被媒体誉为“德国最具权威性的中国问题专家之一”。在这本书中,泽林结合游记与评述的形式,为我们呈现了中国全球化经济的斑斓图景。关于中国与蒙古、非洲(特别是安哥拉、尼日利亚、苏丹)、伊朗等的关系,书中提供了很多国人不一定熟悉的信息。借他者之眼,我们能更好地认识自己。
    93.《中国文化强国战略》,郭建宁著,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年9月第一版,46.00元
    本书是继《六中全会决定》颁布后,首本全面、系统地阐述如何实施文化强国战略、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著作。作者总结我国文化建设的成就和经验,分析文化改革发展面临的形势和任务,围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文化软实力、文化传承创新、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等方面,系统阐述了中国文化强国的战略,提出了新形势下文化改革发展的指导思想、重耍原则和目标任务。
    94.《中国文化生成史》,冯天瑜著,武汉大学出版社2013年11月第一版,148.00元
    由人生与人物构成的文化,并非人的主观预设的产物,而是由历史条件和文化生态养育而成的。本书对中国文化的生成作“长时段”辨析,不满足于对个别“文化英雄”天纵哲思的追慕,也未止步于对某些引发剧变的短暂历史事变的关心,而着眼考察地理环境—经济土壤—社会组织—政治制度合成的“结构”对文化的推动及制约作用,揭示造就如此人生、如此人物、如此事件、如此思想的深层动力机制。
   95.《中国孝经学史》,舒大刚著,福建人民出版社2013年5月第一版,160.00元
    本书是目前国内第一部系统研究《孝经》学史的专著,对中华孝悌文化的演变、《孝经》产生,以及《孝经》的接受、传播与研究,进行了全面考察;对一些历史积案,都进行了重新审察和系统考述;对《孝经》对中华文化的影响作了准确揭示。本书不但能增进我们对《孝经》的认识,对于我们认识中国古代社会,以及加强当代伦理道德建设都有参考价值。
    96.《中国著名藏书家与藏书楼》,范凤书著,大象出版社2013年3月第一版,66.00元
    藏书这一雅癖在人类文明史上源远流长,具体到中国的表现形式,藏书家和藏书楼可谓是这一文化现象的鲜明注解。本书就介绍了从唐代至当代的上千位藏书家的藏书规模、主题、风格乃至轶事,更记述了诸如天一阁等中国知名藏书楼的历史。本书作者多年从事图书馆工作,谈起书中话题自然极富专业性。
    97.《朱镕基上海讲话实录》,《朱镕基讲话实录》编辑组编,人民出版社、上海人民出版社2013年8月第一版,66.00元
    《朱镕基-上海讲话实录》真实地记录了朱基同志在上海改革开放的关键时期大刀阔斧的改革思想和施政措施。该书保留了朱镕基一贯的语言风格,讲实话、讲真话,语言直率犀利,直指问题实质,充分反映了他忘我为公的高贵品质。本书内涵丰富,富有哲理,读来使人掩卷沉思,产生共鸣。其执政理念、改革魄力、办事风格、说话艺术和人格魅力,实为各级官员的楷模。
    98.《资源战争:世界,美国控》,吴晔著,团结出版社2013年9月第一版,48.00元
    北极和南极,为何突然变得炙手可热?天赋异禀、富得流油的中东为何四处飞烟、八方冒泡?中东国家领导人为何总是不得善终?美式游戏规则如何玩转全球?美元如何绑架世界经济?作者深入分析了极地、航道、海洋、陆地、石油、天然气等地球重要资源的全球战略格局,揭露了以美国为首的西方世界的资源战略,以及亚非拉世界的资源文化落后根源,并对未来世界做出了大胆推测。
    99.《走近藏传佛教》,王尧著,中华书局2013年3月第一版,32.00元
    藏学大家王尧先生在《走近藏传佛教》一书中讲解了藏传佛教的历史和现状,讲解了藏传佛教各个教派及其特点,讲解了藏传佛教的主要特点和精神内核,深入浅出地引导读者科学、客观地看待藏族文化和藏传佛教。我们跟随王尧先生的讲解,一步步走近藏传佛教,就能够找到一把打开西藏文化“神秘之门”的钥匙,触摸到藏族文化最为核心的内容,从而在精神上走近西藏,走近西藏文化。(林玉萍)
    100.《最佳欧洲小说(2011)》,[波黑]亚历山大·黑蒙编,李文俊等译,译林出版社2013年1月第一版,128.00元
    《最佳欧洲小说(2011)》几乎篇篇都有独特的魅力,译文又十分精彩、到位,实在是让人爱不释手。读它们,我们会感受到欧洲小说的丰富性,多元性,艺术性,当代性,和独特性;我们会感受到生命气息和心灵力量;我们还会意识到,文学中,尤其是在诗歌和短篇小说中,无论是形式还是内容,无论是角度还是语调,甚至包括标点符号,一切皆有意味,皆为艺术。(高兴)



19#
 楼主| 发表于 2013-12-27 16:56:46 | 只看该作者
金宇澄:我要让城市在我的笔下生动一次《 中华读书报 》( 2013年12月25日   17 版)
摄影钱东升

    中国文学自30年代以来,一直是一个城市化的过程,作者基本是住在城里,等作者全部储存城市的经验,才可以成为大宗。
    《繁花》盛开自2012年秋季的《收获》,迅即蔓延成一片花海,覆盖了略显沉闷的文坛。至2013年4月上海文艺出版社推出单行本,有关《繁花》的话题依然有增无减。
    金宇澄,这个近20年来只出现在上海文学杂志编辑栏里的名字,突然之间被屡屡提及并交口称赞——2012年中国小说学会“长篇排行榜”榜首;2012“华语文学传媒大奖-年度小说奖”;2013“施耐庵文学奖”;2013“文化中国年度人物大奖-小说奖”;2013“鲁迅文化奖-小说大奖”;2013上海书展“十大好书”……淡淡的花香飘至2013年的岁尾,中华读书报年度作家的桂冠,也毫无争议地落在他的名下。
    《繁花》得到众多肯定的同时,也不乏抱怨之声。诗人巫昂在网上写道:“读了几十页《繁花》,顿觉胸闷气短,这个不让人歇口气的金师傅啊……”
    “金师傅”对此很歉疚,但他坚持认为,这样的写法是对的。“城市在我的笔下,能否生动一次,是我唯一的写作愿望。”《繁花》描述的上海,是曾经存在然而已经基本消失的场景,它那么亲切,唤起了很多人温馨的回忆,却又那么无奈,落尽后是无望的悲凉。
    《繁花》到底描述了什么?金宇澄又如何表达城市炫目的生命和故事?12月20日,金宇澄接受读书报专访。
    30年前冬日的一天,上海的初雪给金宇澄带来了创作灵感。他写下一篇下雪的散文寄给了《新民晚报》,很快发表了。这让他觉得,发表作品不再只是望洋兴叹的奢望,还可以变成实实在在铅字,从此轻松迈上文坛。1980年代中期,他是上海文学界灸手可热的人物,参加青年作家学习班,短篇《风中鸟》与他的同学——先锋作家孙甘露的《访问梦境》同期在《上海文学》推出,先后获得“上海青年小说奖”、两届《萌芽》奖,1988年获得《上海文学》奖,就此调入上海文学杂志社当小说编辑。1990年在《收获》发了几个中短篇、散文之后,他觉得不能再写了。因为“当编辑就有了挑剔文字的心理,写作却要一直鼓励自己,因此很难继续真正意义的写作。”
    1990年代,金宇澄大部分的时间是读稿,改稿,给作者提意见,当时盛行“报告文学”,为企业写文章,杂志社工作也有这样的活动,他和大家一起去山西潞安写煤矿,在朋友的鼓动下,也偶尔“触电”,写过《相亲相爱》等电视剧,为香港导演潘文杰写过剧本……在金宇澄看来,这些并不特别的零碎事,所有无意义的经验,到写《繁花》的时候,都起了作用。
    陈丹青曾讲过,一个小孩子翻斤斗,大家围观鼓掌,小孩不知疲倦,翻个不停……精神的力量是很强大的,大概正是这种力量成就了《繁花》。在网络那片自由自在的天空,金宇澄脱离了所谓文学圈,摇身一变,拥有了另一个陌生的名字,同很多陌生人来往。尘封多年的触角突然间打开了,思维变得特别灵敏,正如张屏瑾所描述的《繁花》:“一万个好故事争先恐后地起跑、冲刺向终点——那不可估量的人生的尽头。”2011年5月,他在网上闲聊的帖子,慢慢成为《繁花》的初稿。
    他曾经不能理解旧文人何以能够一天写三张报纸的小说连载,不能理解今天的网络写手怎么能做到日以继夜地写作。如今全体验到了。精神与环境的双面刺激使他的写作状态达到前所未有的活跃,这是书斋作家感受不到的一种经验,就像持续激发某种机能,他特别清醒,也特别陶醉。《繁花》在网上发表时曾暂名《上海阿宝》、《花间一壶酒》,金宇澄是以游戏而喜悦的心态写的,是非书斋、非功利的一种状态。当然,他有文学经验,有底线,有积累,有初稿之后的仔细谋划,但是每天写了就贴,这种紧迫的感觉也很重要。“我记忆犹新,一天写6千字一块,可以立刻贴出来,很超长的发挥……”长期的编辑生涯,积累了他对写作样式、方法的疑虑和感受,所以这些在某个特别的时刻一涌而出——也许潜意识里,他希望小说脱离趋同的状态,遇到特别的文本机会,这些感受都表达出来了,因此写作的方式与内容,他都是故意的,故意什么都反着来。
    诗人巫昂的“胸闷气短”或可代表一部分读者的感受。《繁花》从开头直到结尾,面貌都那么陌生,叫人不习惯,包括小说最重要的“塑造”,在《繁花》中都消失了,所以,金宇澄非常理解“读不下去”的说法。他截取最贴地的生活面,同时,在年过半百的年纪写作,难免带有人生总结的况味。金宇澄说,“花无百日红”,中国人讲究“一生一世”,很多人生都很平常,很无奈,写过一半后,自己常常被情节打动,觉得难过。
    从20世纪80年代走过来的作家,无一不怀念当时的文学氛围,除了空前高涨的文学热情,编辑们给予的指导和帮助也都令人感怀。而作为编辑的金宇澄,穿上马甲隐身网络的时候,他的“编辑”却是一群热心的网民。
    “相当于现今盛行‘作品朗读会’的前身,”金宇澄说,网友的作用是朋友,等于欧洲的传统,作家写一段可以读给朋友听,朋友可以逐段、逐日提意见,即时、即兴、及时,这过程和网友反馈相似。旧时代连载小说也那样,天天刊出,天天读者议论,韩国电视剧也是边写边拍边播,甚至随着观众意见变化,这种形式有积极的一面。但这样的写作方式,不适合所有作者。“我是无意中进入并且觉得合适的人,也因为这个网的读者,都很友好,不会骂人,如果有人骂、拍砖,我是写不下去的。每天写一块字,两三千字,最长一天六千字,一整块,有网友看得眼累,为我仔细分行,我一般不理会。”
    但是,看到网友的意见:“不要死那么多人,阿婆死得太早了。”引起了金宇澄的注意,《繁花》的绍兴阿婆后来穿好了寿衣,忽然活了过来,开口说话,想吃一根热油条,唱一段民歌,病就好了,蓓蒂爸爸只能退了棺材和坟地……这便是因读者所起的变化。西方小说狄更斯的《远大前程》,也是架不住读者的要求,改变了人物的结局。所有这些体验,对金宇澄来说,是全新的。
    “金宇澄的写作缓慢、谦恭,如同一次漫长的等待。……《繁花》新旧交错,雅俗同体,以后撤和迂回的方式前进,以沪语的软与韧,抵抗话语潮流中的陈词滥调。经由他的讲述,一衣一饭的琐屑,皆有了情致;市井与俗世的庸常,亦隐含着意义……”华语文学传媒大奖将2012年度小说家的荣誉颁给了金宇澄,评价他把传统资源、方言叙事、现代精神汇聚于一炉,为小说如何讲述中国生活创造了新的典范。
    其实,不止于中国生活,对于中国的城市题材,《繁花》也是一种新的拓展。“1985年我写的乡野小说,等于我是在城里,写乡下事情,乡野经验挥发期。”金宇澄说,中国文学自30年代以来,一直是一个城市化的过程,作者基本是住在城里,书写乡下,如果我们的社会安稳,没有战争,这种惯性也要过渡两到三代人,等作者全部储存城市的经验,才可以成为大宗,也许到那阶段,也会有人像马原那样,住到乡下去,写城市生活,这个进程一旦到了终点,比如普鲁斯特、孙甘露、小白这样的写作个案,才会多一些。“往远里说,城市写作被边缘化很多年,否定城市的意义,但人们却都又进入城市,它一直被评论为腐朽的温床,尤其上海,一直被批判,或给出种种简单化的定论,比如上海的历史很短,原先只是小渔村,但我们知道,上海这几代人,都不可能是这小村子,这小渔民的子孙,不说外来影响,上海文化的构成相当复杂,等于一块压缩饼干,聚结的传统根脉,联系周边苏、杭、江南的千年历史,就等于评论美国是年轻的国家,其实看历史就知道,它包含了英法等等欧洲内容的最复杂的精神元素,包含最不安分的各类人群的基因,而且文学真也不是历史学,不需要千年的积淀,比如用文学写两代人,已经写不胜写了。”
    《繁花》的语言特征、散点样式,轻浮与沉重的世相,都得到了读者的认同。有读者甚至说,金老师可以凭此终老了,金宇澄听了有点伤心,但他又觉得,目前确实不可能再写出第二部同类小说了,这也是他为什么反复修改的原因,“因为舍不得,我不会再有这样的机会了,这可能是我对小说的个人认识,繁花是自然到来的,自然的机会,很少会再有,感谢上帝给我的机会,得让它更厚实,更充分,才对得起喜欢这本书的读者。”(本报记者 舒晋瑜)



20#
 楼主| 发表于 2013-12-27 16:57:25 | 只看该作者
何林夏:出版为“新民”《 中华读书报 》( 2013年12月25日   18 版)

    (本报记者 陈香)
    在何林夏看来,“理想国”和“新民说”都是出版在多层次上对社会和读者的回馈,即以思想和观念的交流推动社会进步,用文化价值影响公众,形塑社会。
    到过“新民说”文化沙龙现场的人士,无不为现场开放、平等、纯粹,洋溢着浓浓公共关怀、家国情怀的氛围而感动。
    这里没有“小时代”里的衣香鬓影、纸醉金迷,衣着素朴的青年学子,与中国政治学、法学、社会学等领域最具影响力的学者,以“重回《新民说》”、“《新民说》在今天”、“中国现代思想叙事第一义”开题,探讨古老中国的历史与现在,过去与未来,探寻一个大型政治文明体的固本维新之道。
    和“理想国”文化沙龙一样,“新民说”品牌旗下的所有活动不设任何门槛,完全免费,所有人都能平等参与、自由交流和分享。“看到年轻学生踊跃参加的渴求,我心里很感动。这么多年轻人愿意关注自己国家和民族的命运,关注社会的进步,看到他们,就觉得我们这个民族是有希望的。”新民说文化沙龙的主办方、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社长何林夏感慨。
    就在今年,“新民说”旗下二三十本好书横空出世:吴稼祥之《公天下》,欲从中国4000年政治史中读懂中国;王人博之《孤独的敏感者》《宪政之道非常道》《“共和”在中国——意义的翻转与再生》,提出了关于宪政之道的本土化思考,更以超脱法域的眼光观照社会与人生;《坐待天明》,看许章润对当代中国30年社会变迁的另一种记述;《儒家式现代秩序》,看当代儒者秋风如何以儒家宪政民生主义为核构建儒家式现代秩序……媒体以“洛阳纸贵”名之,我的一位学者朋友以“本本经典”称之。
    在思想人文图书领域深耕十多年后,广西师大社试水社科图书领域,一鸣惊人。但对于广西师大人而言,他们仍旧不过在继续自己的出版工作,延续他们“传承文化,开启民智”的出版理想;只不过,出版的内涵和外延可以变得更丰厚。
    在何林夏看来,一个企业需要不断建构自己的品牌,特别是文化企业。“广西师大出版社从2000年开始正式进入学术人文图书领域,经过十几年的努力,在学术人文类、思想文化类图书方面有了一定的知名度,大家因为这些图书知道了广西师大出版社。”而当产品达到一定的量和知名度,且渐具美誉度的时候,就具备了从产品品牌建设向文化品牌建设过渡的可能。
    “当有了产品品牌建设后,一个文化机构应该树立自己的立体形象。而树立文化品牌,也是为了更好地实现对读者的服务。”在何林夏看来,读者的需求是立体多元的,与产品品牌建设不同的是,文化品牌的建设更具综合立体的品牌内涵:如从传统的新书发布、媒体书评报道、签售发布扩展到讲座、沙龙、读书会,甚至把其他形式融入进来,如音乐会等;也可以从市面上的一般出版延伸到定制图书的出版,如特色图书、毛边本、签名本,不同的开本与装帧设计等,“在文化创意产业,是有无限想象空间的。包括文具、纪念品,都是可以拓展的。”
    然而,无论是出版,还是对谈、讲座、论坛、沙龙,最后都落脚在广西师大社对出版功能的认知,及对出版使命的履行。“我们认为,出版的职责、宗旨、使命就是开启民智,传承文明,这也是出版的理想。那么,出版社的产品特色也好,文化品牌建设也好,与这个理想应该保持一致。”
    早在十年前,广西师大社就在探讨进入政治学法学领域出版的可能,并招聘了相应的编辑。然而,谨慎的广西师大社一直在积蓄着自己的出版实力与能力,等待一个最佳进入的时机。
    何林夏经常说,大凡做不成的事,或者想做但是没做的事情,都是好事情,没做无外乎三个原因:不得其时,不得其法,不得其人。此前,人文艺术品牌“理想国”的成长,为“新民说”品牌的推出做了很好的铺垫;2013年,党的十八大召开,“中国梦”的明确提出,寄托了一个曾经千年领先于世界、却经历了百年劫难的古老民族对未来前景的展望和期许: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而复兴之路,在何林夏看来,“始于新民”。
    古老民族要实现伟大复兴,既要从悠久历史中寻求延续的新动力,也要以开放包容的视野探索成长的新路径,总而言之,寻求现代中国的维新固本之道,正是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同道们心目中的“新民说”,这也是出版能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一尽心力的一种可能。
    “没有中华民族每一分子的自我觉醒与努力,就没有中华民族的复兴。我们想,无论这个民族往哪走,中华民族的年轻一代对法学政治学等诸多话题发生兴趣,对我们的‘大时代’发生兴趣,总是没错的。”
    更多的时候,何林夏将“新民说”品牌的推出,称为一种“尽责”。
    无论是“理想国”还是“新民说”,都是为年轻人关注社会、交流理想提供一个平台,“我们希望,通过这个平台,让更多的人对社会有责任感,对文化和理想有所追求”。不同的是,“理想国”通过文学、艺术、哲学的角度,而“新民说”则更多通过法学、政治学、社会学等角度。
    其实,许多出版社都在做文化沙龙、演讲、讲座等活动,可广西师大社最早有意识地把它们融合起来,并明确提出由产品品牌向文化品牌过渡这一理念。而多层次的文化品牌对出版而言,是一种提升。
    “出版是干什么的?我认为,出版不仅仅是出书,而应该以出版为平台,建构文化事业,实现文化理想。”在何林夏看来,“理想国”和“新民说”是出版在多层次上对社会和读者的回馈,即以思想和观念的交流推动社会进步,用文化价值影响公众,形塑社会。当然,这也是出
    版的宗旨与使命。
    这也是1998年,广西师大社在教辅出版中声名鹊起,进入到国内教育教辅图书出版的前十,完成原始积累、不再为生存发愁后,毅然调整出版方向,将积累资金投入到思想文化人文学术出版的原因。
    很多人在问,在地域、人才、出版资源均不占优的情况下,时至今日,广西师大社是如何成为思想文化出版领域的旗帜出版社的?
    广西师大社的回答往往是,其一,主办单位广西师范大学对出版社的支持。“广西师大社成立27年,学校没有往社里派过一个干部,这就保证了出版社领导班子的相对稳定,就有可能考虑出版社的长远发展。全国没有一家高校能做到,没有一家出版社的主管主办单位能做到,而广西师大做到了。”其二,专注。当然,还牵涉到另一个重要的问题,就是广西师大社的管理模式和考评机制。
    何林夏经常说,考察一家出版社,角度很多,但有三方面非常重要:一是经营理念,二是经营模式,三是企业文化建设之道。出版社文化品牌的建设是需要积累的。经营者应从出版社的长远发展考虑,把自己主持的这一阶段当作出版社长远发展中的一环,而不是把自己当成出版社的救世主,来就要改变出版社,或者拿着出版社来创新。
    第二,管理模式,核心是考核模式。考核是指挥棒,现在绝大多数出版社采取的考核模式是,一个编辑每年创利多少,才能发工资;然后按照创造的利润提成。而广西师大社的发展过程是一个特例,学校对出版社放手经营,实行整体考核,没有“每年要增长多少”、“每年要完成多少”此类固定指标,所以,广西师大社没有把利润分解到部门,更不会分解到个人。出版社所有员工没有经济指标,所有部门也没有经济指标,在如此宽松的环境下,才出现了像龙子仲、赵明节这样的名编辑,才出现了刘瑞琳。
    “广西师大社多年来对员工的考核就是工作态度和工作业绩,以准年薪制的方式对员工进行考核。出版社在经营上是没有利润分解的。当然,综合考核的前提是有一定的实力来支撑这个体系。让出版社员工的收入与行业的中等水平接近,或说与当地中等生活水平接近,才有可能支撑这种考核模式。而且必须是全社一盘棋,出版社统一规划、管理和经营。”在何林夏看来,利润分解,各尽所能,未必是出版社发展的良性模式,也不是大多数社长愿意做的事情,如果以行政干部管理的模式管理企业干部,频繁更换企业负责人,其后果将是品牌建设难以积累,优秀企业家的经营理念、管理模式和企业文化建设之道难以传承。
    文化产品并非刚性需求,能否增长由市场决定,而非主观愿望决定。“有些出版社每年必须要增长百分之十以上,我以为是不好解释的。”当然,“如果目标很明确的话,就看把什么选项放在第一位”。企业是要经营的,但何林夏的经营观是,还是要把企业经营与文化品牌建设交汇在一个最合适的点上,也即我们常说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有机结合。
    在何林夏看来,转企改制并非简单与出版的市场化时代划等号。“文化建设从来就是两条线,一条是政府支持,一条是市场运作,不能简单地把所有文化建设都推到市场上去”。不同出版社应有不同考评标准,同一个出版社中不同产品也应有不同考评标准,这更符合文化建设的规律。
    即使是转企改制后,对出版机构的评价标准,排第一位的,还是要有好书。之所以要转企改制,要上市,是希望出版机构积蓄力量,与海外的文化机构竞争市场,以中国的思想观念来引导世界。“拿什么去影响世界的思想和观念?当然还是内容,还是我们的产品——书。”何林夏说。
    当然,其中还牵涉一个复杂的问题,即什么是好书?由谁来评价?何林夏的建议是,应该允许有一个对书的综合评价机制。“可以有政府层面的,也可以有企业层面的,媒体层面的,民间的,读者的,所有的角度都是有价值和意义的。”而好书的标准,是口碑,是影响力,“只要能够为社会发展进步提供正能量的书都应该是好书”。由此,他认为,中国的出版业还远未触及天花板。“如果把出版作为文化建设的平台的话,在国际国内的社会影响力建构方面,国内出版业还有相当的上升空间。”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11-23 09:55 , Processed in 0.134495 second(s), 1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