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评农村中等师范教育难再现身杨庆余先生在《应该恢复农村中等师范教育》一文中,根据现阶段农村教师严重短缺的状况,发出了应尽快恢复农村师范教育的呼吁。诚然,农村师范教育曾经为国家培养了大批师范生,他们为农村教育做出了巨大贡献,至今仍是乡村中学的中坚力量。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农村师范的优势已不复存在,农村师范教育难再现身。
农村中等师范教育的生源好,培养的教师素质高,在工作中他们确实表现出优于专科生的优势。但当时的师范生在中考时选取的是尖子生,剩下的再由高中录取。如此选拔的学生,实际相当于时下本科生的资质,生源自然是一流的。如果现在再恢复农村中等师范,再按原来的方式选拔学生,高校马上会发出强烈抗议。选了二类学生进高校,对那些重点大学来说也是资源浪费,ZF恐怕也不允许。虽说如果真正重视教育,理应选拔最好的生源精心培养,造就优质师资,确保教育的优先发展地位,可是在急功近利的时代,这恐怕只是一种美好的愿景。
另外,杨庆余先生强调,中师毕业生能够在农村安心工作,他们生长在农村,读书的师范学校也多设在地、县级城镇,学生没有更高的欲望,愿意终生留在农村,属于“永久牌”的。杨先生这种想法也多少有点过时,因为在经济大潮下,在私立学校纷纷高薪招聘教师的诱惑下,优质师资向城市集结,这已是不可阻挡的趋势,“永久牌”也不一定靠得住。别说教师,就连没有多少文化的青年都纷纷外出打工了!真正有学识有能力的教师,有多少耐得住寂寞甘守清贫?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ZF把教师工资分为县财政和乡财政支付,我们这里乡村教师工资比城镇教师每月差200多元,让人感觉很不平衡。将近20年了,这个差额还没有完全消除。面对种种差异,农村教师还能心甘情愿地做“永久牌”吗?
改变农村师资落后面貌不一定要恢复中等师范教育,关键是ZF加大教育投入,源源不断地为农村学校配备优秀师资,大幅度提高乡村中学的工资待遇,使乡村教师的收入明显高于城镇教师,改变他们的生存现状,将他们的心稳住,或许他们也不愿意撇家舍业远走高飞。只要待遇问题解决好了,其他问题肯定不会自然消失但至少也会迎刃而解。而目前的情况却远不是这样——一方面学校师资短缺,一方面高校毕业的学生不能进入学校。因为ZF投入缺位,一个县一年招聘几十名教师,还是城区学校优先,乡村学校特别是小学,已多年不进年轻教师了;而想做教师的学生又进不了学校,到别处去打工,造成大量的资源浪费。这是“爷爷奶奶教小学”的根源。
国家很重视“三农”问题,教育又是应该优先发展的事业。如果农村教师安心乐教问题都不能很好解决,提高农村教师素质岂不是奢望?
(作者单位系山东省齐河县教育局)来源:中国教师报 作者:韦 清
评论:本人第一学历就是中师,1993年就读于湖北省洪湖师范学校,1996年9月参加工作。至今已有12个年头。在这个重学历的时代,有时别人问起我的学历,我对于我的中师学历真是羞于开口。但看看我现在的教学教研工作还是感到问心无愧,觉得对的起学校,对的起学生,对的起自己。对于杨庆余先生观念,中师毕业生能够在农村安心工作,他们生长在农村,读书的师范学校也多设在地、县级城镇,学生没有更高的欲望,愿意终生留在农村,属于“永久牌”的。我个人的想法是:一方面不能过于谴责外走的老师,应问问别人为什么要外出打工?如果外出的待遇没有本地好,甚至还差一些谁愿意背井离乡外出打工呢?农村教师的待遇低已是不争的事实。我参加工作12年,中教一级,目前的工资还不到900元。更重要的一方面是有关教育机构、领导已经知道农村教师的待遇低(可以说整个教师队伍的待遇都不高),为什么不拿出具体的措施呢?难道教师真的就应是两袖清风吗?应学学日本吧看看别人是怎样真正的尊师重教的,少喊口号,多拿实际行动出来。
另外现在中师基本上都已转行,我的母校现在就在办高中。杨先生的想法是好的,但可惜行不通啊。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