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1从零开始 近年来,陆续有中学生找我来练字。有花都区秀全中学的,有广州育才实验学校的……这些学生有相似的地方。他们的学习成绩都非常优秀,都就读于当地的知名学校。这些孩子的书写,不见得很糟糕,至少可以达到整洁干净的要求。问及原因,都说是语文老师让他们练习的。在这些知名学校里读书的孩子,都是学习中的佼佼者。知识水平提升的空间,已经非常有限。所以,大家不约而同把目光转移到书写上来。是呀,考试中,阅读、作文的评判,书写质量实在太重要了。 我的写作功底,也许不见得非常出众。2012年,我参加广州市青年教师古诗鉴赏比赛。比赛是很公平的,密封试卷,聘请广州大学文学院的教授做评判。在这次比赛中,我获得获得了第一名。后来,教授说,她看到这一篇文章,不由得眼前一亮:文笔流畅,字也写得非常潇洒。我想,能获得如此高的评价,书写漂亮,是个很重要的因素。 在这个传统文化渐行渐远的时代,许多人,特别是文化人,对书写怀有深深的眷恋。而那些本身书写不过硬的学者、教师,对书写更是存有深深的敬畏。写一手好字,可以为你的印象加分。我不知道别人怎么看。如果让我做阅卷老师,书写不过关的作文,我肯定不会给高分。 这些品学兼优的中学生找我学习书法,我都是从“横、竖、撇、捺”这些基本笔画开始的。也就是说,他们需要从“零”开始的。这些孩子,成绩优秀,但并不具备书写基本功,不会正确地顿笔和挑锋,在书写方面,基本上还是“门外汉”。跳过这些扎实的基本功,直接讲解结构和章法方面的知识和技能,是没有任何意义和价值的。学习任何一项能力,和年龄没有任何关系。如果没有基础,八十岁了,也得从头再来。 按理说,这些天赋很高的孩子,书写也应该很出众。但是,他们在书写方面,却是失败者。当他们的成绩到达一定的极限,再也没有新的突破时,他们才会回过头来,审视自己走过的路,才会重视那些曾经被冷落的语文能力,特别是书写能力。 我在想,如果这些孩子,在一开进入学校,就接受到正确规范的教育,让书写能力和学习成绩齐驱并驾,那是一种多么理想的境界啊!用不着这么兜兜转转,转了一圈,发现自己还要回到原点,从零开始。 著名学者肖川教授,对良好的教育有这样一段精辟的论述: 什么是良好的教育呢?也许我们很难给予它一个周全的描述,但我们可以肯定地说:如果一个人从来没有感受过人性光辉的沐浴,从来没有走进过一个丰富而美好的精神世界;如果从来没有读到过一本令他(她)激动不已百读不厌的读物,从来没有苦苦地思索过某一个问题;如果从来没有一个令他(她)乐此不疲、废寝忘食的活动领域,从来没有过一次刻骨铭心的经历和体验;如果从来没有自然界的多样与和谐产生过深深的敬畏,从来没有对人类创造的灿烂文化发出过由衷的赞叹……那么,他(她)就没有受到过真正的、良好的教育。 如果一个孩子读了十几年书,没有书写过一张让自己满意的书法作品,从来没有感受到汉字的形体美,从来没有感受到书写带来的心理愉悦,那么,他在语文学习方面就没有接受到良好的教育。至少,他接受的语文学习是残缺不全的。 在我们的心目中,只有那些书写存在严重问题的孩子,才需要加强练习书写。这是一个误区!如果你在一开始,就把书写定位在工整、清楚的层次上,对那些优秀生而言,是不恰当。对于那些能力较强的孩子,我们应该提出更高的要求,让他们成为班级、学校的“小小书法家”。当这些孩子进入好的中学学习的时候,他们的学习成绩和书写才会高度地匹配和吻合。 在我看来,孩子扎实的书写技能,必须在小学阶段练就。特别是一、二年级,老师要把大量的时间用来教孩子识字、写字,而是品味和理解课文,更不是抓成绩。语文老师和家长的短视,必将带来语文能力,特别是书写能力的土崩瓦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