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形式多样,使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积累写作素材,表达真情实感。 要为学生的自主写作提供有利条件和广阔空间,减少对学生写作的束缚,鼓励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可以把阅读和写作结合起来,提倡仿写、写读书笔记等,不断积累写作技巧,提高写作能力。 可以采用多种批改作文的方式,重视引导学生在自我修改和相互修改的过程中提高汉语表达能力和写作能力。 5.关于真实交际 真实交际是汉语教学的最高阶段和最终目的,它是应用所学的汉语知识和交际能力,联系生活学习实际,进行真实的汉语交际。它体现了汉语知识的综合运用、听说读写能力的整体发展、汉语课程与其他课程的沟通、书本学习与实践交际活动的紧密结合,是检验学生汉语交际能力和水平的主要方式。 真实交际可以以任务、情景设计的方式组织,真正做到用汉语做事。
二、评价建议
评价是汉语课程的主要组成部分。科学的评价体系是实现课程目标的重要保证。 汉语课程评价体系要体现评价内容的立体化、评价主体的多元化、评价形式的多样化。 (一)评价目的的整体性和综合性 汉语课程评价要突出整体性和综合性,要从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几个方面进行评价,全面考察学生的汉语交际能力和汉语素养。 (二)评价应以课程目标为依据,面向全体学生 课程目标是评价的基准,汉语课程评价要根据总目标和阶段目标,抓住关键,突出重点,在保证达成基本目标的基础上,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关注学生的不同兴趣、不同表现和不同学习需要。 评价、考试不能依据教材进行,要有利于鼓励学生学好汉语,促进每个学生的健康发展。因此,要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个性化要求,采用生动活泼、灵活多样的评价方法。 (三)提倡评价主体多元化 “评价主体多元化”是当前评价改革的重要理念和方向。汉语课程评价的主体是学生,评价应有益于学生认识自我,树立自信;应有助于学生反思和调控自己的学习过程,从而促进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不断发展。在各类评价活动中,学生都应是积极的参与者和合作者。要建立开放和宽松的评价氛围,鼓励学生、同伴、教师以及家长共同关注和参与评价,使评价成为学校、教师、学生、同伴、家长等多个主体共同积极参与的交互活动。 (四)注重评价形式的多样化 提倡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既关注结果,又关注过程,以形成性评价为主;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相结合,以定性评价为主;他评与自评相结合,以自评为主;综合性评价和单项评价相结合,以综合性评价为主。 (五)终结性评价要注重考查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 终结性评价(例如期末考试和结业考试等)是检测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发展程度的重要途径,也是反映教学效果和学校办学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终结性评价必须以考查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为目标,学段课程终结性评价可采用期末考试或结业考试等定量评价的方式,也可以采取小论文、表演或演示等形式,力争科学地、全面地考查学生在经过一段学习后所具有的语言水平。考试应包括口试、笔试等形式,全面考查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口语测试应着重检测学生的听力理解、口头表达与沟通能力和交际的有效性,不应把脱离语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