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楼主: 管季超071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余映潮微文辑

  [复制链接]
11#
 楼主| 发表于 2024-10-5 14:41:41 | 只看该作者
我的读书笔记之一:专题目录索引
                          余映潮  2013/9/5
我的语文教学专业的读书笔记起始于1979年,那时我在湖北监利县的一所乡镇中学工作。文革以后,报刊开始陆续复刊,《语文学习》、《中学语文教学》等中学语文专业杂志也于1979年复刊了,我很幸运地在乡下订阅到了它们。以后的几十年,一直到现在,我都坚持订阅这两家杂志,算起来已经有三十多年了。
我读书的方法比较好。第一,关注前沿,第二,做读书笔记。
下面的读书卡片是我在乡下自制的卡片;刻印出来,规格统一。它是如何“制造”出来的,恐怕极少有人能够猜得出来。
这种读书笔记是“专题资料的目录索引”。如下面的专题,是专门学习、研究、跟踪特级教师的,它的类别是“特级教师”。其记录都是文章的目录或主要内容,文章出处写得很清楚:什么杂志,哪一期,甚至哪一面,都记下了。
当需要查询的时候,利用这些卡片,就能立即找到所需要的文章,这就是“索引”的功劳。
我的几十年前的杂志,现在还能用得上,就是因为有了它们。
这就是“一劳永逸”的学习方法。


12#
 楼主| 发表于 2024-10-5 14:42:56 | 只看该作者
我的读书笔记之二:课文资料索引
                           余映潮  2013/9/5
在手抄笔录的时代,做读书笔记是很辛苦的事情。一天坐着不动只读书做笔记,写3000字就是极限,不像现在,一天下载几十万上百万的字数也没有问题。
所以,索引是个好方法。它是你“搜索”材料的“导引”,快速,省事,只要按照笔记中的出处去找,立刻就能找到。
需要找的文章就在杂志中,找到后就能阅读,这样大大减少了做详细读书笔记的时间。
下面的读书笔记是课文资料的目录卡片,每篇课文一张,每张卡片可以正反记录,少则几条目录,多则几十条。写满一张,再建立一张。像《孔乙己》这样的课文,可以记到三张,那就有近百条目录可供查询之用了。
阅读杂志的时候,手边放着一大摞卡片,读到有关课文的资料,就抽出那篇课文的卡片,记载目录之后,归还原处。
所以,一张卡片,可以伴随着我好多年,因为,这篇课文的资料并不是每期杂志都有的,有时一年、两年才能碰到一篇文献资料。
初高中的课文好几百篇,所以课文资料的目录卡片要方便寻找。其方法是取课文标题的第一个拼音字母。如《与朱元思书》,其字母就是“Y”。在“Y”这一摞中寻找,一翻检就出来了。

13#
 楼主| 发表于 2024-10-5 14:43:20 | 只看该作者
我的读书笔记之三:作文资料索引
                           余映潮  2013/9/6
所谓“作文资料索引”,就是关于作文教学指导方方面面的资料索引。
它分类细密。
如下面的卡片,实际上像会计的记账本,上方的类别都标示了出来:材料作文、看图作文、议论文、记叙文、说明文、应用文、微型作文、审题、语言、手法……每一类都有若干张卡片,所有的卡片放在一起,很厚的一摞,有着巨大的信息含量。
这样,资料目录就可以分门别类地收集、以后再按照它们上面的记录去查询。
没有事的时候,翻看一下这样的资料目录索引,是一件很有味道的事儿。它们那么丰富,每一条目录很吸引人,每一条目录都让人眼睛一亮,每一条目录都让人揣度。
那里面的学问是许多人的智慧积攒在一起的学问。
让我们敬畏,让我们喜欢,让我们自叹不如。
能够这样去收集“学问”,一定要很用心,一定因为有向往,一定需要坚持力。

14#
 楼主| 发表于 2024-10-5 14:44:23 | 只看该作者
我的读书笔记之四:专人资料索引
                           余映潮  2013/9/7
从事语文教学工作之初,我就关注“前沿研究”。对上海市的一批著名特级教师如于漪、钱梦龙老师的跟踪研究,从19791980年就开始了。
我的所谓跟踪研究,在是资料信息非常匮乏的情况下,完全通过中学语文教学的专业杂志来进行。
70年代在农村中学当上语文教师到在荆州市教研室任语文教研员,由于各种条件的限制,特别是单位“没有钱”的原因,我有许多年没有参加过一次跨出湖北省的学术活动,但我对全国语文教学研究方面的重要信息却了解得非常清楚。所依凭的就是《语文学习》之类的杂志。
在阅读中,对我认为需要着力研究的特级教师的论文作品以及课例都进行了记载,建立了有关的资料索引卡片,这就是所谓“专人资料卡片”。 它们记载着我对某位名师所进行的长时间的跟踪研究、以及多角度地提炼其教育思想和教学特色的内容。如对湖北省名师胡明道老师,我进行了10年的跟踪研究。在胡老师退休时,我在“胡明道语文教育研究”的研讨会上作了长达120分钟的演讲,因为我搜集有胡老师40多篇学术论文,我就能对胡老师的教学艺术进行宏观的评说、中观的评析和微观的评点。于是极受人们重视。10年的跟踪研究,我从胡老师那里学到了很多的教学设计与教学的经验。
到了1999年,我52岁那一年,终于能够因为讲课而外出了。19994月,我在温州国际育英实验学校作了《谈阅读教学课中活动“读”的设计》的讲座, 这是我第一次出省讲座;19997月,我应广西教育学院之邀到南宁市,教学了《论求知》、《口技》两个课和作了《研读教材四法》的讲座。这是我第一次出省讲课;记得当时听课的不足百人。
下面的读书卡片,就是专门记载胡明道老师有关信息的资料目录卡片。

15#
 楼主| 发表于 2024-10-5 14:45:03 | 只看该作者
我的读书笔记之五:教材分析卡片
                           余映潮  2013/9/9
对手中的语文教材进行纵横分析,是我非常熟练的一门技能。
从下面的卡片就可以看出,这种分析是多么需要时间,多么需要细心。
这是“初中语文第一册单元教学要求和各课学习重点”(1—4单元) 的表格式罗列。
像这样的表格,还有第一册以后的各册、各单元重点教学内容的录入,还有“初中语文各册作文教学一览表”、“初中各册听说教学一览表”、“初中各册文言文教学要求一览表”、“初中各册文学作品教学一览表”等各种教材分析的表格。
它们将教材组成的各种成分、各种材料、各个板块、各套知识点清晰地展现在我们的面前,使我们清楚地知道其内容之间的关联与彼此承接的顺序。
于是就“一览众山”,心中有底。
进行这样的分析,需要自行设计表格。
所有的表格制作完毕之后,装订成册,就像一本薄薄的书。
作教研员工作的人,不进行这样多种角度、多个专项的教材分析,便很难说出内行的话。
作教师培训的人,不进行这样多种角度、多个专项的教材分析,便只能说些浮在表面的话,
作教师的人,也可以进行类似的教材分析,这样的历练可以透彻地把握教材内容、提升教学研究的技能,增加自己的学术修养。

16#
 楼主| 发表于 2024-10-5 14:46:22 | 只看该作者
我的读书笔记之六:课文赏析笔记
                           余映潮  2013/9/5
这是我的读书笔记中的数量很多的一类。
读人家的书,读人家的文章,随手作一些笔记,让精粹的好资料留在自己的身边与手边。
一个人的时间、精力、智慧,都很有限。
应该让更有智慧的人帮助自己,或者在某些方面非常智慧的人帮助自己。
这就有了“读书笔记”的学习方法。
这种读书学习的方法是笨方法。
所以我说,我曾经用最笨的方法读书,收获最实在的智慧。
时间流驶了,笔迹留了下来。
无限多的好资料,天天像洪流一样从我们身边淌过,然后湮没在浩瀚的文献大海中。
我们能够见到的,永远只是沧海之一粟。
对这些我们能够“有心”地去见到的材料,如果还不注意撷取一点精美的浪花,那么在学问上我们只能见到又一种浩瀚,那就是沙漠。

17#
 楼主| 发表于 2024-10-5 14:46:22 | 只看该作者
我的读书笔记之六:课文赏析笔记
                           余映潮  2013/9/5
这是我的读书笔记中的数量很多的一类。
读人家的书,读人家的文章,随手作一些笔记,让精粹的好资料留在自己的身边与手边。
一个人的时间、精力、智慧,都很有限。
应该让更有智慧的人帮助自己,或者在某些方面非常智慧的人帮助自己。
这就有了“读书笔记”的学习方法。
这种读书学习的方法是笨方法。
所以我说,我曾经用最笨的方法读书,收获最实在的智慧。
时间流驶了,笔迹留了下来。
无限多的好资料,天天像洪流一样从我们身边淌过,然后湮没在浩瀚的文献大海中。
我们能够见到的,永远只是沧海之一粟。
对这些我们能够“有心”地去见到的材料,如果还不注意撷取一点精美的浪花,那么在学问上我们只能见到又一种浩瀚,那就是沙漠。

18#
 楼主| 发表于 2024-10-5 14:47:11 | 只看该作者
我的读书笔记之七:思想火花随记
                          语文潮 余映潮  2013/10/1
我的学习警言:随时把学习与思想所得变成文字。这是非常落实的学习方法。
所以我有许许多多纸质的“随记”;现在,则是一个个的word文件。
在读书学习的时候,在静静思考的时候:
记下自己瞬间爆燃的思想火花。记下自己读书之后闪现出来的美好感想。
记下自己阅读文献之后的随感。记下自己欣赏美文之后的启迪。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这是在说,既要学,也要思;学思要合一。
学而思之,要留下痕迹,这就是思想火花的随时记录。
可长可短,可简可繁;留在纸面上的,是理性的思想。
这样的积累越多,思维就越灵活,思路就越开阔,方法与点子就越多。
下面的笔记,主要用于记载阅读文献资料之后的启迪。
于是,讲课、写文章、做事的创意就在其中了。

19#
 楼主| 发表于 2024-10-5 14:47:38 | 只看该作者
我的读书笔记之八:写作资料记录
                          语文潮 余映潮  2013/10/1
下面的读书笔记卡片,离现在已经10多年了。也就是说,它已经11岁了。
为了收集写作资料,像这样的卡片是一大本一大本地累积着。
比如90年代初写“中学语文教例品析100篇”的时候,用这样的卡片不知记载了多少教例的踪影。
比如写作“余映潮阅读教学艺术50讲”的时候,资料的收集也是很“宏观”的。
这张卡片,收集的是“朗读”方面的资料。
有的是阅读资料时的记载,有的则是自己的体味与思考。
放在一起,成为一个“集合”,都算作是读书笔记。
写作的时候,它们就是“智囊团”,它们就是“生力军”,它们就是“加油站”。
就像人们形容那些乞讨者所说的那样:辛苦讨来快活吃。

20#
 楼主| 发表于 2024-10-5 14:48:12 | 只看该作者
我的读书笔记之九:课文板书设计
                           语文潮 余映潮  2013/10/2
收集板书设计,也是我曾经的关注点。
我曾经努力地想写出一篇很有创意的文章:试论板书设计的“眼”,可惜一直没有写出来。
自从人们普遍地运用了PPT之后,就更不想写了。
下面的两则板书,就是属于有“眼”的板书。
之所以将它们二者放在一起研究,是因为它们“形似”。
都呈三角形的姿态,都呈对称的形貌;提炼精致,言简意赅。
都表现出高度的概括性,都用关键的字词点示了课文的含义。
我也曾经买过专门的“板书设计”的书,但我收集的“图案”,有很多优于、美于、精于“书”中的板书设计。
原因很简单,我是用淘金的方法淘来的,它们出自于许多匠心独运的教师之手。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10-22 21:18 , Processed in 0.131887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