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与海》学生问题收集
1. 他为什么不加入其它鱼队,却还要自己打渔呢?(刘天琪) 2. 他梦到他回去了,说明他很想回去。那他为什么不放弃那条鱼回去呢?(刘天琪) 3. 他为什么面对鲨鱼那么镇定?(刘天琪) 4. 这篇小说想表达什么?(林熙昂) 海明威为什么写这篇小说?(林熙昂) 5. 有关文中西班牙语的应用:阴性名词,阳性名词(杨天玥) 6. 为什么老人总梦到非洲狮子等?(杨天玥) 7. 海明威写《老人与海》的写作背景?(杨天玥) 8. 为什么书中一直提到棒球、狮子?(梅自涵) 9. 为什么老人一直抓一条鱼?(梅自涵) 10. 海明威写这本书是要抒发什么情感?(梅自涵) 11. 为什么老人把大海当女性?(毛若萱) 12. 老人梦到了什么?(毛若萱) 13. 老人对男孩子的感情是什么样的?(毛若萱) 14. 老人为什么在80多天没捕到鱼的情况下继续出海?(郭佳祺) 15. 男孩为什么喜欢跟着老人?(郭佳祺) 16. 老人为什么不愿意告诉男孩自己很穷?(郭佳祺) 17. 为什么要叫《老人与海》? 18. 文中为什么提棒球? 19. 老人为什么要自言自语? 20. 为什么大海在西班牙语中是阴性名词?(邢艾鑫) 21. 为什么总说老人梦见狮子?(邢艾鑫) 22. 为什么老人已经好几十天没有捕到鱼了,男孩还要跟着他?(邢艾鑫) 23. 为什么老人总希望梦到那个梦?(范郅琛) 24. 为什么老人称鱼为伙计?(范郅琛) 25. 为什么叫老人与海,而不是老人与男孩,或老人与鱼?(范郅琛) 26. 老人为什么只梦狮子和他的往事?(郑培森) 27. 老人为何对大鱼又亲又要杀它?【看看《西雅图宣言》】(郑培森) 28. 具体的男子气概在哪儿体现?(郑培森) 29. 为什么老人拒绝小男孩跟他出海? 30. 为什么叫老人与海? 31. 为什么提到棒球? 32. 老人为什么不放弃那条大鱼?(张凯城) 33. 老人为什么不放弃打渔?(张凯城) 34. 老人为什么去深海?(张凯城) 35. 老人为什么一直打渔?(浦皓天) 36. 海水可以治伤吗?(浦皓天) 37. 为什么要叫老人与海,不叫一条大鱼?(浦皓天) 38. 老人的梦表示什么?(富嘉俊) 39. 老人为什么认为小孩没有好运?(富嘉俊) 40. 老人的内心怎么样?(富嘉俊) 41. 老人为什么如今只梦见狮子?(胥嘉航) 42. 老人为什么要一直自言自语?(胥嘉航) 43. 老人为什么一直不放弃那条鱼,直到它被鲨鱼吃光?(胥嘉航) 44. 老人为什么一直说“那孩子在这就好了”?(胥嘉航) 45. 是什么使老人能够与那条大鱼和一群鲨鱼搏斗三天时间而且不被打垮?(朱禹行) 46. 为什么文中老人与加拉诺鲨搏斗时发出”Ay”的一声,而作者说那像是一个人感觉钉子穿过自己的双手钉进木头时不由自主的声音?(朱禹行) 47. 为什么老人总是梦到狮子?(朱禹行) 48. 《老人与海》是真事吗?(陶韬) 49. 为什么要出动海岸警卫队和飞机来找老人?(陶韬) 50. 文章最后为什么说:“在路另一头的棚屋里,老人又睡着了。他还是脸朝下趴着,男孩坐在一旁守着他。老人正梦见狮子”。(陶韬) 51. 作者为什么提起老人的梦,有什么关联?(王梓宸) 52. 老人和小孩为什么要说一段毫无意义的话(就是凭空想象出来那段)?(王梓宸) 53. 为什么老人如此背运,而小孩却想跟着他,不听父母的话?(王梓宸) 54. 老人明知道将鱼系在船上会被鲨鱼攻击,为何不将鱼的一部分放在船上,一部分扔掉呢?(姚嘉一) 55. 为什么老人尊敬马哈林鱼、灰鲭鲨,却厌恶犁头鲨?(姚嘉一) 56. 为什们老人将仅剩的鱼头鱼尾送了人?(姚嘉一) 57. 男孩为何如此敬重、关爱老人?(陈健翔) 58. 书名为什么不叫老人与男孩,捕鱼老人?(陈健翔) 59. 老人在书中称大鱼为自己的朋友,他为什么要这样称呼?(管哲涵) 60. 既然老人这样称呼大鱼,为何还要杀死它呢?(管哲涵) 61. 老人为什么要与大鱼缠斗这么久呢?(管哲涵) 62. 为什么不叫老人与鲨?(杨靖哲) 63. 为什么总强调老人的梦?(杨靖哲) 64. 为什么老人一个人出海?(杨靖哲) 65. 孩子只和老人出海过四十次,为什么孩子那么爱戴,那么信任老人?(张简童) 66. 为什么结尾处孩子说他会给老人带来运气?(张简童) 67. 如果早知道是这样的结局,老人还会不会去捕鱼?(张简童) 68. 为什么作者不让老人最后捕到鱼?那样不是更能体现出“只要不放弃,就一定会取得成功”的道理吗?(王柯予) 69. “老人与海”即老人和大海的故事,为什么还要安排一个小男孩贯穿全文?(王柯予) 70. 为什么是“84”天没有捕到鱼?(王柯予) 71. 为什么老人能捕到大鱼? (曲铮) 72. 为什么老人能撑下来?(曲铮) 73. 为什么老人会梦见狮子?(曲铮) 74. 为什么老人之前的运气这么不好?(吴柄辉) 75. 为什么老人不把马林鱼拖上船?(吴柄辉) 76. 老人为什么不把他杀的鲨鱼带走?(吴柄辉) 77. 为什么老人能忍耐长时间的痛苦而钓上大鱼来?(袁硕) 78. 大鱼已经要被鲨鱼吃完了,为什么老人在手无寸铁的情况下扔要把它带回去?(袁硕) 79. 为什么男孩见到老人之后不住地哭泣?(袁硕) 80. 为什么其他渔船能钓到鱼,而老人则钓不到呢?(闻富琪) 81. 老人为什么为他捕到那条大鱼而惋惜?(向阳) 82. 老人教会了孩子什么?(向阳) 83. 老人在海上为什么常常自己大声说话?(向阳) 84. 作者总写老人忆往事、梦狮子呢?是因为他的人生经历吗?还是别的什么?(杨瑄) 85. 最后写男孩哭了很多次,老人睡着了,男孩又落泪了,是因为男孩心疼老人吗?还是担心他?还是?(杨瑄) 仅《老人与海》,孩子们就提了85个问题,可以说,覆盖了每一个角落,穷尽了每一个细节,可见孩子阅读的深度和细致度。当然这些问题出来,我们也不是弃之一边,老师认真疏理这些问题,看哪些是有价值的问题,哪些是核心问题,我们把这些问题整合打包。 第一,老人为什么老梦到狮子; 第二,老人为什么老念叨孩子; 第三,老人为什么老提到棒球; 第四,他是捕鲨鱼的,为什么书名不叫《老人与鲨鱼》,而叫《老人与海》。 我们把这四个问题投放到课堂上去,进入了讨论课这个环节,每个小组认领一个话题讨论、分享,然后总结。这是孩子们上讨论课的情景,通过讨论,孩子们消除了疑难,分享了思想成果。 学生在和文本,学生和学生对话后,实现教师和学生的对话。 孩子和书本做了交流,孩子和孩子之间做了交流,师生之间还缺少一个互动交流,引导课就来了,老师在引导课上的功能和作用是什么?老师既是学生平等的对话者之一,又是课堂阅读活动的组织者,学生阅读的促进者,老师要依据自己既有的文化视野、认知水平对作品做出自己的领悟和解读,作为平等的阅读主体介入学生的阅读生活中,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激活学生的阅读思维,提升学生的阅读品位。 如何激活一池春水,老师的解读有时候至关重要,学生也有阅读期待。如果你能读出感觉和自己的思考,可以直接把你的想法和学生交流。如果不能,你就可以做一个资源的整合者,整合各种研究这本书的资源形成一个有深度的交流报告,讲给学生,效果也是不错的。 学生的视野需要开拓,学生的境界需要提升,你的解读和整合把学生带入一个阔大玄奥的世界,孩子自然十分喜欢。他自己读不出来的东西,你给他提供了,满足了他的阅读需求和好奇心理,这正是孩子们下一步阅读的驱动力。 4、写作课 把讨论、分享、碰撞、释疑后的想法写下来,形成作品。 通过和书本交流,同学之间交流,师生之间碰撞,孩子们心中生发了许许多多的想法,我们如何把他心中的想法通过语言固化下来,写作课就来了,所以说,在写作课上,孩子通过思考写作,形成了自我认知。一个学期下来,每个孩子有了一本阅读感悟笔记,写得非常认真。 5、拓展课 链接资源,拓展素材;自主选择,探究阅读。 写作课结束,这个阅读的链条是不是就断了?还没有,继续延伸。孩子们仅仅立足作品形成的认知,我们觉得还不够深化,我们还需要拓展,因此链接资源,深化拓展,让孩子通过自主选择、自主阅读的方式站在更高的立足点上,站在更宏阔的视视野上来观察作品,思考作品。我们提供了很多素材,基础性的,像海明威的生平、创作风格、访谈录,包括对海明威的简单的评价,还有专业性的,我们搜集了许多专业性的研究文章打包放到平台上去, 供一些有兴趣的、有探究能力的孩子选择使用,这样就大大的拓展和深化了孩子的认知,也培养了孩子探究精神和能力。 拓展之后,阅读的余波还是要继续让它回荡,这时候我们就想到要搭建一个平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