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12
返回列表 发新帖
楼主: 马建军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让童书走进教学现场》教学设计说明

[复制链接]
11#
发表于 2017-3-10 15:25:51 | 只看该作者

《老人与海》学生问题收集


   1. 他为什么不加入其它鱼队,却还要自己打渔呢?(刘天琪)

   2. 他梦到他回去了,说明他很想回去。那他为什么不放弃那条鱼回去呢?(刘天琪)

   3. 他为什么面对鲨鱼那么镇定?(刘天琪)

   4. 这篇小说想表达什么?(林熙昂)

   海明威为什么写这篇小说?(林熙昂)

   5. 有关文中西班牙语的应用:阴性名词,阳性名词(杨天玥)

   6. 为什么老人总梦到非洲狮子等?(杨天玥)

   7. 海明威写《老人与海》的写作背景?(杨天玥)

   8. 为什么书中一直提到棒球、狮子?(梅自涵)

   9. 为什么老人一直抓一条鱼?(梅自涵)

   10. 海明威写这本书是要抒发什么情感?(梅自涵)

   11. 为什么老人把大海当女性?(毛若萱)

   12. 老人梦到了什么?(毛若萱)

   13. 老人对男孩子的感情是什么样的?(毛若萱)

   14. 老人为什么在80多天没捕到鱼的情况下继续出海?(郭佳祺)

   15. 男孩为什么喜欢跟着老人?(郭佳祺)

   16. 老人为什么不愿意告诉男孩自己很穷?(郭佳祺)

   17. 为什么要叫《老人与海》?

   18. 文中为什么提棒球?

   19. 老人为什么要自言自语?

   20. 为什么大海在西班牙语中是阴性名词?(邢艾鑫)

   21. 为什么总说老人梦见狮子?(邢艾鑫)

   22. 为什么老人已经好几十天没有捕到鱼了,男孩还要跟着他?(邢艾鑫)

   23. 为什么老人总希望梦到那个梦?(范郅琛)

   24. 为什么老人称鱼为伙计?(范郅琛)

   25. 为什么叫老人与海,而不是老人与男孩,或老人与鱼?(范郅琛)

   26. 老人为什么只梦狮子和他的往事?(郑培森)

   27. 老人为何对大鱼又亲又要杀它?【看看《西雅图宣言》】(郑培森)

   28. 具体的男子气概在哪儿体现?(郑培森)

   29. 为什么老人拒绝小男孩跟他出海?

   30. 为什么叫老人与海?

   31. 为什么提到棒球?

   32. 老人为什么不放弃那条大鱼?(张凯城)

   33. 老人为什么不放弃打渔?(张凯城)

   34. 老人为什么去深海?(张凯城)

   35. 老人为什么一直打渔?(浦皓天)

   36. 海水可以治伤吗?(浦皓天)

   37. 为什么要叫老人与海,不叫一条大鱼?(浦皓天)

   38. 老人的梦表示什么?(富嘉俊)

   39. 老人为什么认为小孩没有好运?(富嘉俊)

   40. 老人的内心怎么样?(富嘉俊)

   41. 老人为什么如今只梦见狮子?(胥嘉航)

   42. 老人为什么要一直自言自语?(胥嘉航)

   43. 老人为什么一直不放弃那条鱼,直到它被鲨鱼吃光?(胥嘉航)

   44. 老人为什么一直说“那孩子在这就好了”?(胥嘉航)

   45. 是什么使老人能够与那条大鱼和一群鲨鱼搏斗三天时间而且不被打垮?(朱禹行)

   46. 为什么文中老人与加拉诺鲨搏斗时发出”Ay”的一声,而作者说那像是一个人感觉钉子穿过自己的双手钉进木头时不由自主的声音?(朱禹行)

   47. 为什么老人总是梦到狮子?(朱禹行)

   48. 《老人与海》是真事吗?(陶韬)

   49. 为什么要出动海岸警卫队和飞机来找老人?(陶韬)

   50. 文章最后为什么说:“在路另一头的棚屋里,老人又睡着了。他还是脸朝下趴着,男孩坐在一旁守着他。老人正梦见狮子”。(陶韬)

   51. 作者为什么提起老人的梦,有什么关联?(王梓宸)

   52. 老人和小孩为什么要说一段毫无意义的话(就是凭空想象出来那段)?(王梓宸)

   53. 为什么老人如此背运,而小孩却想跟着他,不听父母的话?(王梓宸)

   54. 老人明知道将鱼系在船上会被鲨鱼攻击,为何不将鱼的一部分放在船上,一部分扔掉呢?(姚嘉一)

   55. 为什么老人尊敬马哈林鱼、灰鲭鲨,却厌恶犁头鲨?(姚嘉一)

   56. 为什们老人将仅剩的鱼头鱼尾送了人?(姚嘉一)

   57. 男孩为何如此敬重、关爱老人?(陈健翔)

   58. 书名为什么不叫老人与男孩,捕鱼老人?(陈健翔)

   59. 老人在书中称大鱼为自己的朋友,他为什么要这样称呼?(管哲涵)

   60. 既然老人这样称呼大鱼,为何还要杀死它呢?(管哲涵)

   61. 老人为什么要与大鱼缠斗这么久呢?(管哲涵)

   62. 为什么不叫老人与鲨?(杨靖哲)

   63. 为什么总强调老人的梦?(杨靖哲)

   64. 为什么老人一个人出海?(杨靖哲)

   65. 孩子只和老人出海过四十次,为什么孩子那么爱戴,那么信任老人?(张简童)

   66. 为什么结尾处孩子说他会给老人带来运气?(张简童)

   67. 如果早知道是这样的结局,老人还会不会去捕鱼?(张简童)

   68. 为什么作者不让老人最后捕到鱼?那样不是更能体现出“只要不放弃,就一定会取得成功”的道理吗?(王柯予)

   69. “老人与海”即老人和大海的故事,为什么还要安排一个小男孩贯穿全文?(王柯予)

   70. 为什么是“84”天没有捕到鱼?(王柯予)

   71. 为什么老人能捕到大鱼? (曲铮)

   72. 为什么老人能撑下来?(曲铮)

   73. 为什么老人会梦见狮子?(曲铮)

   74. 为什么老人之前的运气这么不好?(吴柄辉)

   75. 为什么老人不把马林鱼拖上船?(吴柄辉)

   76. 老人为什么不把他杀的鲨鱼带走?(吴柄辉)

   77. 为什么老人能忍耐长时间的痛苦而钓上大鱼来?(袁硕)

   78. 大鱼已经要被鲨鱼吃完了,为什么老人在手无寸铁的情况下扔要把它带回去?(袁硕)

   79. 为什么男孩见到老人之后不住地哭泣?(袁硕)

   80. 为什么其他渔船能钓到鱼,而老人则钓不到呢?(闻富琪)

   81. 老人为什么为他捕到那条大鱼而惋惜?(向阳)

   82. 老人教会了孩子什么?(向阳)

   83. 老人在海上为什么常常自己大声说话?(向阳)

   84. 作者总写老人忆往事、梦狮子呢?是因为他的人生经历吗?还是别的什么?(杨瑄)

   85. 最后写男孩哭了很多次,老人睡着了,男孩又落泪了,是因为男孩心疼老人吗?还是担心他?还是?(杨瑄)

   仅《老人与海》,孩子们就提了85个问题,可以说,覆盖了每一个角落,穷尽了每一个细节,可见孩子阅读的深度和细致度。当然这些问题出来,我们也不是弃之一边,老师认真疏理这些问题,看哪些是有价值的问题,哪些是核心问题,我们把这些问题整合打包。

   第一,老人为什么老梦到狮子;

   第二,老人为什么老念叨孩子;

   第三,老人为什么老提到棒球;

   第四,他是捕鲨鱼的,为什么书名不叫《老人与鲨鱼》,而叫《老人与海》。

   我们把这四个问题投放到课堂上去,进入了讨论课这个环节,每个小组认领一个话题讨论、分享,然后总结。这是孩子们上讨论课的情景,通过讨论,孩子们消除了疑难,分享了思想成果。

   学生在和文本,学生和学生对话后,实现教师和学生的对话。

   孩子和书本做了交流,孩子和孩子之间做了交流,师生之间还缺少一个互动交流,引导课就来了,老师在引导课上的功能和作用是什么?老师既是学生平等的对话者之一,又是课堂阅读活动的组织者,学生阅读的促进者,老师要依据自己既有的文化视野、认知水平对作品做出自己的领悟和解读,作为平等的阅读主体介入学生的阅读生活中,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激活学生的阅读思维,提升学生的阅读品位。

   如何激活一池春水,老师的解读有时候至关重要,学生也有阅读期待。如果你能读出感觉和自己的思考,可以直接把你的想法和学生交流。如果不能,你就可以做一个资源的整合者,整合各种研究这本书的资源形成一个有深度的交流报告,讲给学生,效果也是不错的。

   学生的视野需要开拓,学生的境界需要提升,你的解读和整合把学生带入一个阔大玄奥的世界,孩子自然十分喜欢。他自己读不出来的东西,你给他提供了,满足了他的阅读需求和好奇心理,这正是孩子们下一步阅读的驱动力。

   4、写作课

   把讨论、分享、碰撞、释疑后的想法写下来,形成作品。

   通过和书本交流,同学之间交流,师生之间碰撞,孩子们心中生发了许许多多的想法,我们如何把他心中的想法通过语言固化下来,写作课就来了,所以说,在写作课上,孩子通过思考写作,形成了自我认知。一个学期下来,每个孩子有了一本阅读感悟笔记,写得非常认真。

   5、拓展课

   链接资源,拓展素材;自主选择,探究阅读。

   写作课结束,这个阅读的链条是不是就断了?还没有,继续延伸。孩子们仅仅立足作品形成的认知,我们觉得还不够深化,我们还需要拓展,因此链接资源,深化拓展,让孩子通过自主选择、自主阅读的方式站在更高的立足点上,站在更宏阔的视视野上来观察作品,思考作品。我们提供了很多素材,基础性的,像海明威的生平、创作风格、访谈录,包括对海明威的简单的评价,还有专业性的,我们搜集了许多专业性的研究文章打包放到平台上去,  供一些有兴趣的、有探究能力的孩子选择使用,这样就大大的拓展和深化了孩子的认知,也培养了孩子探究精神和能力。

拓展之后,阅读的余波还是要继续让它回荡,这时候我们就想到要搭建一个平台,


12#
发表于 2017-3-10 15:26:15 | 只看该作者
让孩子在这个平台上继续发酵,所以说我们就建立了“书山论剑”这样一个平台,孩子把自己阅读的一些想法上去晒,展示,这是孩子展示的阅读感悟,这是一个孩子质疑问题,这是一个孩子在上面展示自己的阅读发现。

   “七分等”:“等”就是等学生读。告诉学生先读进去,培养自己的注意力;,再读下去培养自己的专注力。如有学生不读,我就站在他的身边或者身后,等他读后我再离开,反复几次,基本上就都读书了,习惯一旦形成,就保持下来了。

   学生不读书,还有一个深层次的原因,那就是我们提供的“书”是否值得学生读。

    陈旧的文本解读方法也让学生生厌。作为教师,多介绍一些文本解读的方法给学生,“新批评细读法”“叙述学分析法”“符号学分析法”“精神分析理论”“比较阅读法”“还原阅读法”“点评阅读法”等等。

   总之,学生遇到阅读困难时,教师要及时关注,恰当提点,要告诉或者提供给学生突破学习苦难的那些可能路径、方向或者方法。

   问题二:怎样指导学生阅读“原作”?

   根据文体特点,实施不同策略。以《命若琴弦》为例。

   (1)写情节概述。(开端、发展、高潮、结局)

   (2)感受人物形象。(写人物评论)

   (3)鉴赏环境描写、细节描写。(勾画批注)

   (4)提出自己的疑惑和问题(讨论、交流)

   (5)摘抄批注

   (6)写出阅读感悟

   (7)想象推测:A.改写小说的结尾

   B.分别为老瞎子、小瞎子写一段鼓励和安慰的话。

   问题三:如何评价?

   1、研究制定评价方案,及时进行过程性评价。

   对于一本书的阅读要早备课,设计引导活动,明确阅读任务,把下一个学期要读的书,要开展的活动,要预设的任务全部想好,届时操作即可以了。

   通过这一系列的环节,我们这一个学期下来,感觉有了一些阅读效果。

   2、构成了共同的话语体系,丰富了孩子的语言建构。比如说有的孩子考试失利了,很悲观,一个孩子劝他不要这样,就说,你求助一下腾格里吧,腾格里是《狼图腾》当中草原的“上帝”。有一个孩子看到老师生气了,说老师就像个“红孩儿”,满嘴喷火,浑身通红。名著阅读化成了他的语言建构。有的孩子在期末考试总结里很自然地写到了“人生来不是被打败的”,“不受磨难不成佛”。这都是读《老人与海》《西游记》吸纳的语言,平时他不常用,语言环境合适就开始调用。

   3、从阅读任务到产生兴趣,再到渐渐形成习惯,孩子经历了一个比较丰满的阅读过程。读书是慢工,俗话说“好饭吃快了会噎”,好书读快了也会被拒绝,所以我们老师在引导孩子读书的过程当中,还特别注意引导孩子,注重培养他们的兴趣和习惯。刚开始,把书发给孩子之后,孩子就会扛着大脑袋在那儿看,这个时候我们做的工作是什么呢,老师也俯下身子和孩子一起读,重读经典,再塑灵魂。这是我读《西游记》做的摘抄笔记,我做了厚厚一本,1200多页的书,三周让我拿下,每天晚上我读40分钟的书,认真做笔记,我把我的读书笔记投放到孩子当中,孩子们一片唏嘘,觉得老师能做到,他们也能做到,很多孩子和我比读书笔记,我觉得这是一种示范和引导。我认为,语文老师是触发孩子学习语文的最好媒介,所以老师首先要做好示范,这是我做的三读《红楼梦》的读书笔记,这是我读《水浒传》的读书笔记,经过我们的示范和引导,孩子们的习惯在慢慢的养成,我中午有时候去偷拍,看,这个孩子静静的专注地在这儿读书,这个孩子在读《西游记》,另一个孩子就在那里写读书笔记。

   4、读书把孩子的学习经历和生活经验连接起来,发展了思维。

   孩子在阅读过程当中,他对小说情节的猜测,包括对人物命运把握,大大的拓展了他的思维,另外,他还能把他生活当中遇到的一些东西和他读的作品有机地勾连起来。比如说,有一天一个孩子突然跑到我面前,问我,“老师你知道大闹天宫之后,孙猴子被装在太上老君的八卦炉里,为什么没有熔化吗?”我说,“不知道,你讲一讲”,他说,“老师,我看了个材料,说炼丹的炉当时是煤炉,熔点是1200度,孙悟空是个石猴,它的主要成分是二氧化硅,它的熔点是1600度,它怎么能把它熔化了呢?”,我说,你是通过化学的方式来解读文学作品,了不起,给你一个大大的点赞。还有一个孩子和我交流说,老师我读了《狼图腾》,我怎么感觉和电影不一样,我说有哪些不同?他说我感觉小说当中渲染了一种民族优劣观,蒙古族的血统是非常优秀的,汉族血统是非常羸弱的,电影当中宣扬的是一个生态观,打狼打多了破坏了生态平衡,立足点不一样,我说,你是一个很有思想的孩子。孩子通过阅读和其他知识形成勾连和链接,我觉得这就是阅读功效。

   再有,我觉得阅读勾起了孩子的生活体验,形成了一个自我教育,这个小女孩读过《狼图腾》后说,好多小狼仔被活活摔死了,狼妈妈多难过,还有狼后面被枪、炸药赶杀的时候真可怜,她形成了一个怜悯孤弱,同情弱小的情怀,这就是教育;还有,另一个孩子有大慈悲、大情怀,她站在更高的角度对狼群的命运做了自己的思考。

   5、在文学性和科学性的跨越中,孩子们形成了自己特有的学习方式。

   令我感到惊奇的是,有个女孩,她每每读过作品之后都用诗歌的形式写下自己的感悟,这是她写的《最美的鲨鱼尾》——读《老人与海》有感。她说,“一艘船越过世界的尽头,驶向未知的大海,船头悬挂一面饱经风雨剥蚀,却依旧艳丽的旗帜,上面舞动着云龙一般闪闪发光的四个字:超越极限。”语言虽然明白如话,但是清丽可人。她写的狼图腾感悟《草原魂》。她写的《西游心悟》。她用感性的诗意的方式感知文学作品。另一个孩子则不同,他用理性的目光比较和对比,他研究了《老人与海》的三个版本,对关键点做了认真的对比,找出了不同,得出一个结论,如果英语好的话,一定要读原著,千万不要读译文,因为译文良莠不齐,这培养了孩子比较、推测、归纳、演绎的理性的精神。这个孩子善于提出质疑,他把《狼图腾》不满意的地方都摘出来,加上一句评语,把《狼图腾》骂得狗血喷头。再一个,这个孩子专找《西游记》的破绽,找了十多处的破绽,这都是批判性的思维,我觉得,他的鉴赏水平又上了一个新的层次。


最美的鲨鱼尾

——读《老人与海》有感

刘一宁


   一艘船越过世界的尽头

   驶向未知的大海

   船头悬挂一面饱经风雨剥蚀

   却依旧艳丽的旗帜

   上面舞动着

   云龙一般闪闪发光的四个字——

   超越极限!


   八十五天,一无所获;

   一次机会,生死搏斗

   然而一切

   像美丽的神话,

   被怒吼的波涛吞噬,

   只剩下海边

   那最美的鲨鱼尾


   一个人

   非生来就要被打败

   人尽可以被毁灭

   却不能被打败


   胜利者的含义

   是凯旋归来的战士?

   亦或是满载而归的英雄?

   更是挑战自我

   勇敢顽强

   百折不挠

   去迎战的圣地亚哥!


   有过异想天开的梦想

   奋斗过

   有过永无止境的追求

   挑战过

   有过不可原谅的缺陷

   突破过

   哪怕道路坎坷

   寸步难行

   超越自我

   是永远的胜利者!


   这是一个孩子用诗歌写的读书感悟,她老用诗歌来写,我觉得也很好。


草 原 魂

                                            ——读《狼图腾》有感  

刘一宁


   绿莹莹的光点望向被乌云遮住的皎月

   咄咄逼人的嚎叫引起了“咩咩”声的躁动

   矫健的身影掠过寂静的草原

   刺骨的寒风夹杂着最原始最负盛名的恐怖——

   狼来了!


   千百年来,畏狼如虎、憎狼为灾

   一切误解与偏见在书中烟消云散

   狼虽凶残,却爱子如命

   浪虽嗜血,却团结拼搏

   狼虽狡诈,却懂军事战略

   利牙与野性铸造了狼——

   智慧、刚毅与无畏的结合


   狼的灵魂属于草原人

   它引导人们前行

   狼的灵魂属于草原魂

   它维持人们生存

   狼的灵魂属于腾格里

   它捍卫神圣的尊严


   狼是大自然的精灵

   是造物主的杰作

   是威风豪迈、自由桀骜、智慧神秘的象征

   狼,这个唯美的神化

   缔造了曾经冰蓝的腾格里美丽的草原

   是狼,孕育了它——

   人们的精神所向、草原信仰的——

   狼图腾!


13#
发表于 2017-3-10 15:26:57 | 只看该作者

西游心悟

                                         ——读《西游记》有感

刘一宁


   西天取经上大路

   一走就是几万里

   师徒四人如佛珠

   取经是线穿一起

   挑担牵马斗妖魔

   痴心携手一起走


   悟空七十二变

   随机应变

   师傅肉眼凡胎

   恒心不变

   九九八十一难

   初心不变

   万水千山

   不曾放弃

   不曾逃避


   取经不易

   金蝉子苦等九世

   终盼得师徒一世

   师徒四人

   一路斩妖降魔

   一路泥泞坎坷

   一路龙马蹄朝西

   一路西游

   火眼金睛辩真相

   佛祖信仰探心相

   放弃自我

   不用自己的对与错

   去看别人的错与对


   成功不易

   恒心不易

   没有拧不成的一根线

   没有取不成的真经


   初一的孩子,我觉得写这样已经很好了。我们埋下了文学的种子。

   4.在文学性和科学性的跨越中,孩子们形成了自己特有的学习方式。

   令我感到惊奇的是,有个女孩,她每每读过作品之后都用诗歌的形式写下自己的感悟,这是她写的《最美的鲨鱼尾》——读《老人与海》有感。她说,“一艘船越过世界的尽头,驶向未知的大海,船头悬挂一面饱经风雨剥蚀,却依旧艳丽的旗帜,上面舞动着云龙一般闪闪发光的四个字:超越极限。”语言虽然明白如话,但是清丽可人。她写的狼图腾感悟《草原魂》。她写的《西游心悟》。她用感性的诗意的方式感知文学作品。另一个孩子则不同,他用理性的目光比较和对比,他研究了《老人与海》的三个版本,对关键点做了认真的对比,找出了不同,得出一个结论,如果英语好的话,一定要读原著,千万不要读译文,因为译文良莠不齐,这培养了孩子比较、推测、归纳、演绎的理性的精神。这个孩子善于提出质疑,他把《狼图腾》不满意的地方都摘出来,加上一句评语,把《狼图腾》骂得狗血喷头。再一个,这个孩子专找《西游记》的破绽,找了十多处的破绽,这都是批判性的思维,我觉得,他的鉴赏水平又上了一个新的层次。

   5.呈现出精神成长的轨迹

   更令我们可喜的是孩子显示出精神成长的轨迹。著名学者朱永新曾经说过一句话,“一个人的阅读史,就是一个人的精神发育史。”这个孩子说每一次阅读都是一次思想的冲击。这个孩子说去读一读《老人与海》《狼图腾》《西游记》《悲惨世界》,产生了“郭敬明,你是何方小妖!”的感叹,他一览众山小,读了这些经典性的作品之后发现网络小说不算什么了。这个孩子说他的内心深处好像有一个精神的情人,他就是海明威,就是一匹有血性的狼,就是战天斗地的孙悟空,就是执着如一的弹琴瞎子,他有个精神的偶像。这个孩子非常有思想,我读她的作品我读不懂,但是不妨碍它的价值,她读《老人与海》时写道:“弱者为了成为强者而弱小,强者为了终究落寞而强大”,“孤独若了无期盼便成了绝望”,“带着倒刺的鱼钩嵌在嘴里很痛,鱼线切割表皮深凹血肉很痛,饥饿、疯狂还有偏见,同样很痛。”初一的孩子,十二三岁,语言如此精警,令人叹为观止。深刻的思想我读不懂,但是不妨碍后来人读懂,梵高生前籍籍无名,但是不妨碍他日后成为蜚声世界的印象派大师。看她读《西游记》,她说,“八十一难一晃眼过去了,最终成了几千页纸张与文字,事实上,只要你坚持到底,没有什么是翻不过去的一难了”,这个孩子深刻得令你吃惊。

   我们通过阅读是希望孩子通过读书能提高对假恶丑的抵抗力,对真善美的欣赏力,从而能离庸俗远一点,和高雅近一点,离浮躁远一点,和宁静近一点,离邪恶远一点,和善良近一点,离浅薄和愚昧远一点,和古今中外的智者、贤者近一点,进而培养高雅的情趣,健朗的精神,书卷气质,家国情怀。


   四、阅读大潮下的老师何去何从?


   孩子们都在读书了,语文老师干什么?我们以前的时候出题、练题、做题、讲题,语文老师最大的功能会讲题,现在我们的角色要转变了,孩子们都读了,站在了知识的高地上,你还站在洼地里,你无法形成引导的作用,怎么办,我觉得老师非常危险,对一个老师来说,最大的危险就是自己在智力上的空虚,没有精神财富的储备,我们现在深感觉到只有做一个读书人,才能做一个合格的对话中的首席,否则老师这个职业进退无据了,我觉得,读书对老师形成了一个有力的冲击,这是整体的颠覆和改变,这是知识的重构和改组,这是化蛹为蝶的阵痛与新生,面对这样的局面,我们不畏惧,不退缩,勇敢的去拥抱这场革新带来的洗礼。

   一个口号“重读经典,再塑灵魂!”也希望老师们和孩子们一起读书。


   韩军老师点评:我觉得,长篇章的阅读、整本书的阅读,应该是语言习得的“本然”,本来应该的样子,本来应该的面貌。正如,口语习得,是在生活世界、天文级数量的口语的汪洋之中,“长期”“大量”浸淫式、浸泡式进行的。也正如游泳,必然是在大江大河,甚至是在漫无边际的大海里,扑腾、翻腾、折腾、闹腾中,学会的。游泳从来不是在澡盆里、河沟里学会的。可是,我们的书面语的学习,为什么仅仅局限于、迷恋于、维系于、迷信于,每学期二三十篇较短的文章的精细化分析和讲解呢?这难道不相当于在澡盆里学游泳吗?请天下语文人深思。——这就是来凤华、北京十一学校的思与行,给予我们的震撼、给予我们的启迪!感谢他们!


14#
发表于 2020-8-10 01:21:14 | 只看该作者
15#
发表于 2020-8-12 16:26:44 | 只看该作者
16#
发表于 2020-8-14 14:04:01 | 只看该作者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11-22 20:31 , Processed in 0.076743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