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家的修养
作家的修养决定了作家的底蕴。作家的文化素养,作家的技巧,作家的人生境界,决定了作品的底蕴。创作对于一个作家来说,除了具有天才的创作才能之外,具有深厚的蕴涵修养,就极为重要。古人言:“言身之文,画心之文。学画当先修身,身修则心平气和,能应万物。未有心不和平而能书画者!读书以养性,书画以养心。不读书而能臻绝品者,未之见也。”作家的修养决定了作家的境界,作家的境界决定了作品的境界。
一个没有丰厚底蕴的作家,很难创作出具有丰厚底蕴的小说。这种底蕴,除了天赋之外,更需要经过后天的积累和补充来完成。对生活经验的积累,人生所接受的文化思想教育,知识和才能的培养,读书学习的积累。作家的学识素养,是创作的前期准备。 生活底蕴
一个没有生活底蕴的人,很难成为一个好的小说家。生活底蕴,包括人生经历、人生阅历、生存状态、丰富的人生体验、生活经验和对待人生的态度等。一个优秀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应当具有极为丰厚的生活底蕴,具有丰富的社会阅历和对生活经验的积累,有着丰富的生活经历和深刻的体验,有敢于直面现实无畏的勇气和胆识,还要有非凡的艺术表现才能。一部小说特别是长篇小说,所描绘或所要叙述的,是一个村庄、一个小镇、一个城市、一个社会、一个世界、一代人或几代人的缩影,作家占有的生活越多,社会阅历越丰富,对各种性格的人越熟悉,对地域色彩、风土人情越了解,创作的作品就会越真实、越完美,内在的文学含量就会越厚重。这就是为什么作家都描写自己熟悉的生活。熟悉的生活会使创作得心应手,才能够成功地创造出形象生动、逼真的好作品。当然,任何一位作家,都不可能占有全部的社会生活,这要进行创作准备——通过间接生活(阅读有关方面的书籍资料,或进行相关的实地采访)加以补充。 一个好的作家,还要做一个有心人。要随时留意身边的生活,留心所能接触到的各种各样常识性的知识学问,观察诸种事物的不同状态和细微的变化,增加对各种生活常识的积累,体验、理解,这是生活积累的一部分。要建立一个生活常识库,储存所遇到的和所搜集到的各种生活经验和知识,并分门别类地建立各种笔记,积累贮存各种常识性、知识性、生活性的书籍,以备创作所用。
但是,能够进入作品的生活,和现实生活是不同的,不是所有的生活都能够成为创作的素材。从生活到艺术,还得有一个选择的过程,还得有一个转化的过程。日常的生活现象,只是一种朴素的生活材料,进入到小说的生活,是要具备一种文学特性的。当然,不同的创作风格,对生活素材的选择标准也不相同。
那么,什么样的生活能够进入到小说中去呢?能够进入文学创作的生活,应该是具有本质特征的现象,是与人性、人生、人的心态性格、本质情感、道德灵魂、文化积淀相关的生活现象。穿过这些生活事件的表象,能够透视出生活的本质。这种生活,应当是经验性的,浸透着历史文化的含量,浸透着生命和宇宙天穹深邃的奥秘。这样的生活,从中使人能够领悟到一种人生之理、乾坤之道、宇宙之法。抓住这样的生活事件,捕捉到具有丰富生活含量的细节,需要对生活有一种独特的艺术发现才能,这是创作优秀小说的前提。也只有充分拥有大量的生活素材,积累丰富的生活经验,才能够具有丰厚的生活底蕴,作家艺术的创造能力,也才有可能得到充分的发挥。
丰厚的生活底蕴,是作家创作的深厚土壤。
文化底蕴
文化底蕴,是作家能否创作出优秀作品关键,也是能否走上文学金字塔最后、最高的重要因素。在作家熟练地掌握了创作技巧之后,文化底蕴和思想高度,便是比拼到最后的决定性因素。一个没有深厚的文化底蕴的作家,是无法写出厚重沉实、具有浓厚文化氛围作品的。
一个人在成长过程中,特别是在儿童、青少年时期所接受的各种教育,所接触的各种文化、生存环境、风土人情、生活习惯,都已经深深地溶在了生命里,形成了一个人最基本的乡土情感和文化基因。长大后的生活学习,读书博览,不断地增强学识,努力提高创作的艺术境界和精神境界,增强对天才艺术和意义搜寻的能力,行万里路,破万卷书,是丰富文化底蕴一条重要的途径。
小说家还要从“善与美”的文学特性中,不断地增强和升华审美观念,提高道德修养和对文学艺术的欣赏品味,丰厚自己的文化底蕴。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文化,时代文化和这个时代的社会道德、人类精神息息相关,它能够在人的观念上,起着一种导向和催化的作用,在改变着人类行为方式,影响着时代的审美。文化是作家创作的底蕴,是文学的脉络和根系,是作品的精神和灵魂。有什么样的文化,便会产生什么样的文学艺术,这些又反过来影响着人们的道德观念和生活方式,影响着社会的审美。高尚纯正的文化,会带来真善真美的文学和艺术,这对于纯洁人类和健康社会十分重要。相反,一种低下媚俗的文化,也会给人类社会和时代带来污染。所以,以什么样的文化为底蕴去创作,这对于作家的文学艺术创作极为重要。
作家的文化素养,当与世界文化同根。世界上所有的文明,都源自于古老的神话:中国的盘古开天地,女娲造人,印度幻化万物的湿婆之舞,宙斯山上诸神的惊心动魄,耶和华一念创立世界,埃及太阳神及其万灵护法,这些伟大的神迹都是古老文明的启始来源。”
小说所表现的文化,应该是地域的民族的人类的文化。这是从社会人生到宇宙人生,一种文化境界的升华。文化是有地域的,每一种地域文化,都有其独特的呈现形式。而文化的内核,则是属于民族和人类的共有。天生百鸟,各鸣其嘴;地育万物,各成其形。因为独特,才有丰富;因为同一,方归其类。在独特各异的地域文化中,包含着民族、人类共有的精神理想。中华民族的文化,是一种放大了的地域文化,是由诸多的地域文化、民族文化组合而成:三秦文化、燕赵文化、齐鲁文化、吴越文化、荆楚文化、岭南文化、巴蜀文化、两淮文化、西域文化、滇云文化、关东文化等等,《诗经》、《河图》、《洛书》、四书五经、楚辞乐府、诸子百家、史记、汉赋、唐诗、宋词、元曲、明剧、明清小说等汉文化,藏蒙回满苗维等少数民族文化,儒释道博大精深,构成了中华民族深厚的传统文化魂魄。古典的正统民族文化,内涵深邃,华彩灿然,是东方文化之根脉。一个民族的文化,是一个民族的历史,是那个民族存在的根脉。俗话说,一方水土一方人。要了解一个民族,首先要研究它的文化,研究它的民俗、民歌,研究那片地域的风土人情。
任何一种民族文化,都源出于地域文化。经过一次次融合、汇聚、升华,最终凝结成丰富灿烂的人类文化。各个不同的民族,都因其独特的语言文化和形貌而独立存在,而在其独特的文化中,却又蕴含着整个人类共同的东西,所以能够得到全人类的共鸣,构成了人类伟大的文化精神内核。清代画家石涛说过:“众有之本,万象之根。宇宙之道,乾坤之法,大言无声,人间万物都蕴含着天地法理,乃先天之存在。”宇宙人生是天,自然环境、习惯风俗是地,人便生活在这样的天地文化境界之中。
作家是要有一种共同的人类文化精神的,这不仅表现在对文学一种宗教式的虔诚,还表现出一种对宇宙人生深邃的认知,代表着人生崇高的境界。向外升华对宇宙、生命的认知,向内倾听灵魂深处纯真的声音,其大无外,其小无内。这样的博大胸怀,凛然浩气,其作品才能够打动人、震撼人。
文化底蕴深厚的作家,其作品往往沉实纯正,因为文化是作品的根系和血脉。好的小说家,不但要研究语言和技巧,还要丰富自己的文化,因为优秀作品不仅是地域和民族的,更属于整个世界的,是人类文化的组成部分。
人类的文化,有东、西方两大体系。中国有句古话,为“天圆地方”。这个地方的“方”,不是方圆的方,而是方位的方,人在地球上确定方位。无极生太极,太极生两仪,阴阳相对出,太阳轮转东西相对,东方出而西方没,方位不同,文化也自然有所差异。
东西方文化的不同,首先表现在文字上不同。西方是符号文字,比较简单浅白,易于勾通理解;而东方文字是方块字,象形、形声、会意,音形意法天地万物之理而生,内涵深邃。所以,不同的语言文字,所凝聚的文化便不同,文学、音乐、舞蹈、绘画等,也都存在着很大的差异。西方文化重表象,注重表面的文明;而东方文化重意,偏重于深厚的内涵。
由于长期受儒、释、道文化的浸润,东方文化形成了极为厚重的内涵,对人类有着广泛的影响。汉文化是一种表意、神韵的文化,在形式表现上,讲究空白、含蓄、蕴藉,讲究“大道无形”、“大言无声”、“天地有大美而不言”的禅道境界,重点在于内涵与神韵,在文学上注重意境,注重内在的意蕴,讲究作品的模糊美、朦胧美,让人想象和品味。西方文化注重对表面文化的表现,感受上、视觉上,要求文学艺术的单纯而严格,表现上强调准确、细腻、逼真,关注人性的深度和思想的深刻。总体上讲,东方文化重内,而西方文化重外。
东、西方文学的不同,主要是因为文化的不同,哲学的基础不同。西方文化主要根源于苏格拉底和基督耶酥,《圣经》,主张对人灵魂的拯救,属佛家一脉。而东方的传统文化,主要来源于道家、儒家和佛家。作家应该是思想家,文学需要以圣哲的智慧去关照生活。
文学是以形象化的方式,表达创作者对世界的认知和对人生的看法,对人类灵魂的道德关怀,正所谓“笼天地于形内,精鹜四荒八野,放大千之光,摄世界之形,造菩提之境,意蕴深藏,意在象中。”读一个作家的作品,是对作家心灵的啼听。作家最后的成功,不是技巧的圆熟,而在于文化底蕴和境界的高度。
文化可以复兴,也只有文化才能够复兴。历史以一种民族文化复兴的方式,使人类一次、再一次地闪烁出精神的光茫,使人类文明从求索中、从绝望的黑夜中,迸发出黎明希望的曙光。欧洲文艺复兴曾经给人类带来璀灿绚烂的光辉,彼特拉克火焰般爱情的诗篇,薄加丘的《十日谈》,拉伯雷的《巨人传》,塞万提斯的《唐.吉诃德》,达.维加的《羊泉村》,莎士比亚的《哈姆雷特》;画家乔托单纯而庄严的美,多那太罗对内心奇妙而丰富的表白,波提切利的妩媚,达.芬奇深不可测的精微,米开朗基罗的宏大,拉斐尔的明媚……西方在经历了启蒙主义、批判现实主义、现代主义、代表“死亡文化”的后现代之后,又一次地出现了伟大的文化复兴——以印第安文化为底蕴的拉美文学的复兴。在古老的《波波尔.乌》、《契伦.巴伦之书》、《拉维纳尔武士》等反映玛雅人独特思维、宗教信仰和世俗情感的经典作品启示下,阿斯图里亚斯创作出了反映印第安人生活的《玉米人》,( 1967年诺贝尔文学奖),马尔克斯创作出了《百年孤独》(1982年诺贝尔文学奖)……,再一次显现出了地域和民族文化的巨大能量。
小说最高的目的,并不是在于文学的本身,而是表现心灵境界和崇高的思想,表现真善,拯救道德,展示纯正的美好,一种人类高质量完美的崇尚和追求。只有以地域文化、民族文化为深厚底蕴的小说,只有内蕴着崇高和伟大的作品,展现出神圣的真善真美的纯正的艺术境界,才能够成为不朽,才能够成为文学的经典,才能够成为人类历史文化的结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