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123
返回列表 发新帖
楼主: 管季超.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麦黄雀又飞到黄州翘舀...........

[复制链接]
21#
 楼主| 发表于 2009-3-22 17:59:07 | 只看该作者


      心里充满感激,但吃起饭来一点也不客气。菜薹是他们自己种的,感觉特别好吃。我平时不怎么吃海带,但感觉海带烧着吃还是挺上口的。呵呵,心情不一样,感觉就不一样。狼吞虎咽地吃了一碗干饭,又盛了一碗锅巴粥,一转眼的功夫一干一稀就下了肚,而几个老头还在那里细嚼慢咽地吃着饭,纳闷怎么就不象干农活的。等我放下碗筷喝了口水,再转过头看时,几个老头一会就风卷残云地把饭菜一搅而空。哎呀,原来几个老头在让着我呢!
22#
 楼主| 发表于 2009-3-22 18:00:12 | 只看该作者
周姓老头向我介绍天保寨的历史



        吃过饭,开始对我毕恭毕敬的几个老头开始打诨插科起来,露出了山民无拘无束的本性。见我兴致盎然,一位家住上湾村的周姓老头向我介绍了一些关于天保寨的情况。
    这天保寨是上湾村的村民在上上个世纪躲长毛子(兵匪)的时候修建的。当时修建寨子的时候工钱按一天一升包谷计算。寨子方圆近千亩山地,寨内修建了许多的房屋,周围用石头修建了一、两公里的城墙,建有七座寨门,现在看到的是正门,当时还修建了专供“月母子”进出的“月母子”门,可想而知当时寨子内可供居住的人口有多大。上个世纪大办钢铁的时候,天保寨的房屋尽数被毁,部分城墙被拆,形成现在的摸样。上个世纪七十年代,双峰山林场在天保寨开辟了茶场,现在承包到个人经营。
    还想继续对天保寨的历史探个究竟,但周姓老头也说不十分清楚,不过修建天保寨的领工是他族上的四老爹,如今上湾村家家有族谱,详细记录了天保寨的历史兴衰和传奇故事。
23#
 楼主| 发表于 2009-3-22 18:01:11 | 只看该作者


        本想到上湾村找村长寻觅周姓族谱,一解天保寨的传奇,但山高路险,天色不早,不如留待下一次风情活动。
      天保寨的茶树已经冒出了嫩芽,还有十几天就可以采摘了。我想,这天保寨的茶叶赋予了历史传奇故事,我们再品茶的时候时,不仅仅会品出茶的清香,还会品出醇厚的历史韵味!(完)
24#
 楼主| 发表于 2009-3-23 06:57:07 | 只看该作者

咱们回头再跟[麦黄雀]把黄州游哈。。。。。。。。


        今年的倒春寒不比往年:风大而恶,雨多且威,寒意透骨,缠绵身上二十余日,把刚欲舒展的身体又绑得僵硬。直至惊蛰,寒才退潮,手足复苏。
    春意藏不住。东坡云:“十日春寒不出门,不知江柳已摇村”。树犹如此,而况人乎?果然,槐荫网上春潮涌动,如雨前之蛙、上水之鱼,骤然热闹起来。邱籽激情难抑,如一辆突然开进春天的拖拉机,大着嗓门,喘着粗气,拖着黎明的红油漆,在春天的旷野上骚动不安地跑来跑去。大道中行在一截泥土路上反反复复,来来去去,用双足去体会春天的气息。还有那个天马行空,如牛儿思青,读书读到了野地里。翡翠镯子唱起了恋歌,唱得因爱而哭泣。呵呵。
    看到他们兴奋,自己也跟着兴奋起来:天从今夜好,山拟明日登。朋友见我春心萌动,邀我同去黄梅。二人结伴,稍觉冷清。于是打电话给燕燕于飞。燕燕于飞说:课刚上完,恰有余闲。青春作伴,能不此行?
    出发时天有薄云。天气预报说:明后天鄂东大雨。忽然想起苏东坡诗:“塔上一铃独自语,明日颠风当断渡”。燕燕如飞说:下可,不下亦可。下是天意,不下亦是天意。天意气象万千,各有其趣。既得其趣,夫复何求?
    黄梅是禅宗重镇,有四祖、五祖两大禅寺。《禅外说禅》上说:四祖寺在双峰山,五祖寺在东山,相距不远。今两寺相隔半个多小时车程,以脚力计,当不为近。不知两寺是否仍在旧址?
两寺气象颇宏,廊庑阔大,檐壁精美,非寻常可比。去时雨意正酣,院落空空。空中雨丝如织,檐下滴水成流,满耳空阶乱响,有萧然出尘之致。
    四祖寺金碧辉煌,云是新建。院中几处新柳,枝条稀疏,恰似珠帘;新叶细小,欲具刍形;颜色鲜嫩,初绿还黄。有一巨松,独立高台之上,下无旁枝,一干冲天。树干多孔窍,树皮剥落,木纹如沟壑,其上长满青苔,直如白乐天所言:“霜皮剥落紫龙鳞”。只是觉得有些突兀,疑是他处移来。忽然想起一句评说新贵的话来:树大房新画不古。不敬,不敬。
    五祖寺位于五祖镇。大概寺以佛名,镇以寺名。寺多古构,藏六祖金身,香火似较四祖为盛——零星有香客冒雨前来敬香。燕燕于飞逢菩萨便拜,朋友留意壁上碑上图文。我不礼佛,只看景。
    如今寺庙已如勾栏,早已成了繁华之所。难得雨势挡住香客、隔断红尘,还了佛门一片清静。也许千百年前,寺庙真是“此境萧条却自然”,和尚真是“洗足关门听雨眠”,能静心和自然交流,体会宇宙真意。
    从黄梅回来,车过黄石。燕燕于飞突然问:此去黄州多远?
    朋友说:不过一小时车程。于是取道黄州。
    我说:黄州去得突然。
    燕燕于飞说:我来黄梅是偶然,你去黄州觉突然。当是偶然中的突然吧。
25#
 楼主| 发表于 2009-3-23 06:57:58 | 只看该作者


    去黄州的公路宽宽大大,一如高速公路。汽车似已失重,轻轻飘飘,如同随风而起的一枚秋叶,没有一点分量。
    东坡的黄州之行却太过沉重,似是背负着一个季节,需要漫长的日子和不同的节气来分担。
    1079年,腊月28日。天地间积蓄了一年的寒冷已到最盛,人世间酝酿了一年的喜庆即将绽开。在这个最需要人间温情来抵御彻骨酷寒的日子里,刚刚走出监狱的苏东坡接到了神宗皇帝的圣谕:速离京去黄州赴任。
    1061年,也是这个时候,除夕将至。初入仕途的苏东坡远离亲友,孤身在歧下官舍,一个人冷冷清清。那一年,他24岁,正是风华正茂的年龄,回想年少时亲友在一起的欢乐,却忽起人生易逝之感,挥笔写下了《岁晚三首》:
        岁晚相与馈问,为馈岁;酒食相邀呼,为别岁;至除夜达旦不眠,
    为守岁。蜀之风俗如是。余官岐下,岁暮思归而不可得,故为此三诗寄
    子由馈岁。
                              一
                    农功各已收,岁事得相佐。
                    为欢恐无具,假物不论货。
                    山川随出产,贫富称小大。
                    寘盘巨鲤横,发笼双兔卧。
                    富人事华靡,彩绣光翻座。
                    贫者愧不能,微挚出舂磨。
                    官居故人少,里巷佳节过。
                    亦欲举乡风,独倡无人和。
                              二
                    故人适千里,临别尚迟迟。
                    人行犹可复,岁行那可追。
                    问岁安所之,远在天一涯。
                    已逐东流水,赴海归无时。
                    东邻酒初熟,西舍彘亦肥。
                    且为一日欢,慰此穷年悲。
                    勿嗟旧岁别,行与新岁辞。
                    去去勿回顾,还君老与衰。
                              三
                    欲知垂尽岁,有似赴壑蛇。
                    修鳞半已没,去意谁能遮。
                    况欲系其尾,虽勤知奈何。
                    儿童强不睡,相守夜欢哗。
                    晨鸡且勿唱,更鼓畏添挝。
                    坐久灯烬落,起看北斗斜。
                    明年岂无年,心事恐蹉跎。
                    努力尽今夕,少年犹可夸。
    人生真是神秘难测。在全天下人都看好他的那些春风得意的日子里,似乎他已无意中触摸到了自己此后一生的坎坷命运。从今而后,还将有多少个除夕新年在荒郊野外等着他呢。把手边的资料翻了翻,仅从诗题上看,找到的就有三次:
                  《除夜野宿常州城外二首》
                                  一
                    行歌野哭两堪悲,远火低星渐向微。
                    病眼不眠非守岁,乡音无伴苦思归。
                    重衾脚冷知霜重,新沐头轻感发稀。
                    多谢残灯不嫌客,孤舟一夜许相依。
                                  二
                    南来三见岁云徂,直恐终身走道途。
                    老去怕看新历日,退归拟学旧桃符。
                    烟花已作青春意,霜雪偏寻病客须。
                    但把穷愁博长健,不辞醉后饮屠苏。
    此诗作于1073年,东坡刚满36岁,正是建功立业的年龄,却已感到老了。是年十一月,东坡奉命往常州、润州等地赈济,至次年五月事毕返杭。
            《仆年三十九在润州道上过除夜作此诗又二十年》
                寺官官小未朝参,红日半窗春睡酣。
                为报邻鸡莫惊觉,更容残梦到江南。
                钓艇归时菖叶雨,缲车鸣处楝花风。
                长江昔日经游地,尽在如今梦寐中。
                    《除夜病中赠段屯田》
                  龙钟三十九,劳生已强半。
                  岁暮日斜时,还为昔人叹。(乐天诗云,行年三十九,岁暮日斜时。)
                  今年一线在,那复堪把玩。
                  欲起强持酒,故交云雨散。
                  惟有病相寻,空斋为老伴。
                  萧条灯火冷,寒夜何时旦。
                  倦仆触屏风,饥鼯嗅空案。
                  数朝闭阁卧,霜发秋蓬乱。
                  传闻使者来,策杖就梳盥。
                  书来苦安慰,不怪造请缓。
                  大夫忠烈后,高义金石贯。
                  要当击权豪,未肯觑衰懦。
                  此生何所似,暗尽灰中炭。
                  归田计已决,此邦聊假馆。
                  三径粗成资,一枝有余暖。
                  愿君留信宿,庶奉一笑粲。
    东坡所言39岁,不知是足岁还是虚岁,资料上没有介绍,网上查了,也没查出个结果。想来应是1075年,当时东坡在济州任职。从诗中看,这一个除夕他病卧在投宿的地方,许是想起了体贴的妻子,慨叹说现在只有“空斋为老伴”了。不知道那一个“空斋”,是僧舍,是驿亭,还是农家?
              《除夜大雪留潍州元日早晴遂行中途雪复作》
                      除夜雪相留,元日晴相送。
                      东风吹宿酒,瘦马兀残梦。
                      葱昽晓光开,旋转余花弄。
                      下马成野酌,佳哉谁与共。
                      须臾晚云合,乱洒无缺空。
                      鹅毛垂马骏,自怪骑白凤。
                      三年东方旱,逃户连欹栋。
                      老农释耒叹,泪入饥肠痛。
                      春雪虽云晚,春麦犹可种。
                      敢怨行役劳,助尔歌饭瓮。
    此诗作于1077年正月初一,东坡刚满39岁。时东坡离密州赴京任尚书祠部员外郎、直使馆途中。虽是雪中兼程,却心情不错,颇为难得。
    谁想三年之后,还有一个更艰难的年关在等看他和他的家人。
    1079年的除夕将临之际,东坡却要拖着开始迈入“老与衰”的躯体,去去离乡国,竟连“且为一日欢”也不可得了。他似乎忘记了刚刚过去的因言获罪、以诗成狱的牢狱之灾,提起笔来,又赋诗二首:
                《十二月二十八日,蒙恩责授检校水部员外郎黄州团练副使,复用韵二首》
                                  一
                    百日归期恰及春,余年乐事最关身。
                    出门便旋风吹面,走马联翩鹊啅人。
                    却对酒杯疑是梦,试拈诗笔已如神。
                    此灾何必深追咎,窃禄从来岂有因。
                                  二
                    平生文字为吾累,此去声名不厌低。
                    塞上纵归他日马,城东不斗少年鸡。
                    休官彭泽贫无酒,隐几维摩病有妻。
                    堪笑睢阳老从事,为余投檄向江西
    官府催得紧急。东坡在《到黄州谢表》中说:“去岁十二月二十九日,准敕,责授臣检校尚书水部员外郎充黄州团练副使,本州安置,不得佥书公”。天意的威严,千年后仍含风霜。君令如风。臣命如蓬。风起蓬飞。
    1080年正有初一,苏东坡和长子迈离开京都,动身前往幽居之地黄州。其时世间尚无东坡其人,黄州亦无东坡之地。苏东坡的历史,从1080年2月开始:此时东坡已到黄州,刚进43岁,一生的时间已过去三分之二,而在官流放的路程才刚刚开始。此后二十余年的大部分时间里,他一直在贬谪的道路上奔波:从京城到边城、从旧疆到异域、从繁华风教之地到蛮荒闭塞之所,一步一步,越走越远,直至被逐出海外。而回归的路程却是那样艰难,死而未已。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11-25 05:57 , Processed in 0.058485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