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楼主: lily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安全教案:DUCK LOST TEIR WAY (迷路的小鸭)

[复制链接]
21#
 楼主| 发表于 2008-3-14 21:26:57 | 只看该作者

论文

教师在提问时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一、提问要有针对性。以适应幼儿的发展需要。
    提问的针对性应考虑问题水平、问题类型和提问的方式。
    问题水平是针对认知领域的每一种水平——知识、理解、运用、分析、综合、评价——开发的一系列问题。前三种水平可以采用低水平问题,比较适合学龄前幼儿的认知特征,主要强调回忆信息与一般运用。“蚂蚁有哪些种类”、“蚂蚁为什么要搬家”、“蚂蚁可以怎样搬家”等问题就是与这三种水平的问题相对应,后三种水平需要抽象与复杂的思考,一般不太适合学龄前幼儿。
    把握适合特定情景的问题类型。教学过程是一个动态的过程,不同的教学时段,提出问题的功能不尽相同。“针对性问题”的出现可以集中幼儿的学习注意力,确认幼儿已经学会什么,激发或唤起学习兴趣,也可以在教学中了解幼儿的理解情况。“提示性问题”是指运用线索或暗示帮助幼儿回答问题。例如:一位新人园的小班幼儿拿着水粉笔使劲地在白纸上画画,但什么都没有画出来。老师发现后问:“你的画和旁边的小朋友有什么不一样?”该幼儿在教师的引导下观察了同伴的作品,赶紧用笔沾上水粉颜料……当一个幼儿不能完整地领会提示性问题时,教师需要用一个或几个“探索性问题”来引导幼儿发现问题的答案。假如上例中的幼儿在教师的提示下,还不能发现自己的笔为什么没有画出来,教师就可以提“你的笔与其他小朋友的笔有什么不一样?”的问题。“探索性问题”还有指导幼儿澄清思路及更完整地对问题作出答案的功能。
    提问的方式一般有三个步骤:提出问题;等待,给幼儿以思考的空间与时间;请幼儿回答问题。教师提出问题的目的在于期望幼儿能给出合理的答案。要达到这个目的,教师在提出问题以后,给予幼儿一定的反应时间,允许幼儿有时间进行思考甚至同伴间适当讨论,以此来鼓励高水平的思考。这样可以极大地提高幼儿参与问题思考的积极性和问题回答的正确性。研究表明,教师提出问题与幼儿回答问题之间的等待时间至少要有3秒。另外等待时间的长短与问题的复杂程度以及幼儿对问题的熟悉程度有关,复杂与陌生的问题,等待时间可以相应增加。
    二、提问要有关键性,以提供教学活动的结构和指导。
    在一个具体的教学活动设计过程中,关键问题应该被写入其中。教师要保证每个具体的教学活动目标都有至少一个关键问题,在幼儿反应的基础上再提出一些临时性的问题。这些临时性问题是对关键问题的深化与补充,两者是相辅相成的关系。
    下面以名画《盲女》美术欣赏活动为例进行分析。教师为该活动制定了两个教学目标:能大胆讲述自己对作品的感受,领会画面的自然风光之美;能体验盲女用心去感受自然之美的沉静,并能对盲女的境遇产生同情。教师围绕着目标设计了如下问题:“你们看到了什么?”“看了这些景色,你们有什么感觉?”“画面上的人是谁?她们两个坐在这里干什么?”“盲人姐姐能感受到周围美丽的景色吗?从哪里看出来的?”“你们对这幅画有什么感受?”通过这些问题教师将目标有效地展现在活动当中,这些问题的解决就意味着目标的有效达成。在教师提出“画面上的人是谁?她们两个坐在这里干什么?”后,有幼儿说:“他们穿得破破烂烂的坐在泥地上……”教师可以生成诸如“他们为什么穿得破破烂烂?”“她们为什么来到这儿?”等临时性问题,引导幼儿纵深思考画面内涵。
    三、提问要有逻辑性,以深化幼儿的反应。
    逻辑有序的提问有助于幼儿在关系中思考与探究。教学活动中,教师要充分考虑幼儿的原有基础、原有能力、教育活动的主题及目标,用一种精心策划的活动程序提问,使问题以一定的逻辑顺序展开。以美术欣赏活动“游到森林里的鲸鱼”(几米作品)为例,教师在展示欣赏作品后,先后提出了“画上有什么?”“在什么地方?”“这幅画给你什么样的感觉?~这幅画与平时看到的画有什么不一样?这幅画是淮画的?”“几米叔叔专门画一些奇怪的东西,他画的大象可以飞到天上。鲸鱼宝宝在大海里呆久了,想出来玩,你们想带它到哪里去玩?”等一些问题。这些问题展开的逻辑顺序可以有效地引导幼儿欣赏作品。在教学现场,教师的问题很自然地帮助幼儿展开了大胆想象:“我想带它和小鸟一起玩。”“我想带它到游乐场。”“带它和云一起玩。”“带它到幼儿园。”等等。幼儿在作品上自然地留下了非常天真的超越现实的想象结果。教师如果在幼儿展现他们想象时,通过诸如“鲸鱼宝宝可以到天上去玩吗?”“鲸鱼宝宝怎样才可以到天上去玩?”等问题,让幼儿对自己的想象做现实性的阐释,就可以将幼儿的想象引导到立足于现实之上。
22#
 楼主| 发表于 2008-3-14 21:28:16 | 只看该作者

论文

《让环境成为孩子的老师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指出:“环境是重要的教育资源,应通过环境的创设和利用,有效地促进幼儿的发展。”“幼儿园应为幼儿提供健康、丰富的生活和活动环境,满足他们多方面发展的需要,使他们在快乐的童年生活中获得有益于身心发展的经验。”
  今天的幼儿将是未来世界建设的生力军。他们天生具有好奇心,表现为对周围环境的注视、跟踪、观察、操作、提问等。我国著名的教育家陈鹤琴先生指出:“怎样的环境的刺激,得到怎样的印象。”许多相关研究也表明:只有能与幼儿相互作用的环境,才能被称得上是有价值的环境,才能成为促进幼儿和谐发展的环境。环境就像一位默默无闻地老师,静静地发挥着他特殊的、潜在的教育作用。
  我们创设什么样的环境才能使之成为能与孩子对话的活教材,让环境与幼儿相互作用,这不仅仅让孩子参与或部分的把环境交给孩子布置所能实现的,而应将环境视为课程,并使幼儿真正成为环境的主人。
  一、 根据幼儿年龄特点,以及他们的需求和兴趣,提供引发幼儿的探究欲望环境。
  小班的孩子刚离开母亲的怀抱,来到陌生的环境中,需要有一个生理、心理的适应过程。为此,我们设计了“高高兴兴上幼儿园。”的主题墙。第一天,在孩子们情绪十分不稳定的情况下,我讲述了《小动物上幼儿园的故事》,当说到小乌龟上幼儿园害怕的缩头缩脚,没有朋友,结果被其他小动物当成皮球踢时,小朋友都说自己不能象他一样。第二天,我说,许多小动物来找小乌龟玩,同时墙壁上的动物也增加几个,小乌龟有新朋友了,它不哭了,愿意到幼儿园来玩了。第三天,我班的小朋友真的很乖了,他们愿意把自己的名字告诉大家。第四天,墙壁上多了一个英语单词,hello,小朋友好奇的问,老师这是什么,我欣然回答:这是英语你好,小动物们早上到快乐园都在打招呼,孩子们跟我说:老师,我们也来说hello好吗?第五天,《大家来上幼儿园》……随着时间的推移,根据孩子更新的需要,这个会说话的墙也在不断的变化,把枯燥的教育、难以养成的行为习惯通过无声的墙面,以生动形象的卡通画面潜移默化的影响幼儿,从而激发孩子主动学习、主动生活的激情。他不仅给幼儿带来美的享受,同时使幼儿在人际教育中懂得应和。
  二、启发、引导和鼓励幼儿与环境相互作用
  要使幼儿在与环境的相互作用中主动学习和发展,就要根据幼儿的兴趣、需要和现有发展水平以及教育目标来设置环境和投放材料,使环境与幼儿真正起到相互作用。
  在活动室的顶上展示了第二个主题:“我喜欢”。有人说:“3岁是亦敌亦友的年龄,4岁是狂野而美妙的年龄,5岁是开朗而愉悦的年龄”。同样是我,在不同的年龄,长相、喜好、气质也会有不同的变化,这的确是件奇妙的事情。“我喜欢”这一主题就是从“我”出发,针对“狂野而美妙”的4岁幼儿而预设的。当我们提问:你最喜欢什么?许多孩子都说:最喜欢绿绿的苹果!于是有立体制作的苹果、桔子、生梨、葡萄都相继出现在孩子们的眼前,孩子们也争先恐后德为他们的伙伴穿上衣服,涂上漂亮的颜色,他们还请爸爸妈妈为他记录了他为什么喜欢这个水果的原因。水果的下面还有这个水果的英语名字,这是我们特意为孩子们准备的。因为,这是一个非常好的教学契机,能把英语、美术、语言、常识等都整合于主题活动中。我们把整个屋顶的空间留给了孩子们,让他们能尽情的展示自己喜欢的东西。如:自己喜欢的物品、动物等等,让孩子们说说做做,布置活动室,达到相互作用的目的。
  三、象家一样的活动室更适合于小班孩子
  温馨的家让孩子更有亲切感,我们的佳佳最喜欢,我们的孩子更喜欢,每天做娃娃家时,孩子们总会看着红红的纱帐,唱起亲亲这首歌谣。
  幼儿园的环境创设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要搞好幼儿园环境创设,就必须对幼儿的身心发展特点有全面透彻的了解,充分认识环境材料可能蕴含的教育价值,并用科学的方法引导幼儿和环境材料相互作用,让环境真正成为孩子们的老师
构建21世纪的中国幼儿园课程——来自多方面的启示与思考
  肩负着振兴中华重任的教育,如何不负历史的重托,培养出新世纪所需要的高素质人才?这是中国教育界,包括幼教界近十几年一直在思考、在探索的问题。具体表现为:21世纪所需要的理想人才是什么样的?怎样才能培养出这样的人?各级各类教育(包括幼儿教育)在其中应该而且能够做些什么?
23#
 楼主| 发表于 2008-3-14 21:29:46 | 只看该作者

论文

德国的善良教育及其对我国幼教的启示
       德国是一个崇尚教育的国家,其悠久的教育史中不乏康德、黑格尔、尼采、歌德、爱因斯坦、赫尔巴特、叔本华、韦伯等世界级大师。“善良教育”是德国教育的特色之一,经过对两次世界大战的反思,德国格外重视对儿童善良品质的培养,并将其列为德国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
  一、善良教育的思想源起
  “勃兰特思想”是善良教育的重要思想起源之一。维力•勃兰特是20世纪德国独特政治背景下的杰出政治家。1969年他当选为联邦总理,实行对内改革、对外和平的政策。1970年12月,他访问波兰时曾跪在犹太纪念碑前,以实际行动向被无辜屠杀的犹太人致歉,1971年他获得诺贝尔和平奖。他的“德国发展的基石是追求和平”的观点,被称为“勃兰特思想”。“勃兰特思想”给德国带来了昌明的政治文化,引发社会各界深刻地反思历史,善待生命,从而德国战后经济得以腾飞,国家得以统一。与此同时,德国的教育界从中汲取了大量营养,以善良教育为核心的道德教育成为德国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
  二、善良教育的主要内容
  (一)爱护动物
  德国人认为善良教育应当善待自然界的多种生灵,因此爱护动物成为德国儿童接受“善良教育”的第一课。在家庭中,当孩子刚刚学会走路时,家长就特意喂养了小猫、小狗等动物,帮助孩子在亲自照料小动物的过程中,体验养育弱小生命的情感;幼儿园也饲养了各种动物,由儿童负责轮流喂养,注意观察小动物的成长和游戏,并做好“饲养记录”。关爱动物的善良教育一直延续到儿童的学龄阶段,如儿童正式入学后,学校会经常组织“善待生命”的讨论或作文比赛;学生还利用自己积蓄的零用钱来“领养”动物园里的动物,或捐款拯救濒临灭绝的动物。而虐待动物的儿童轻则会接受批评或训导,重则受到成人的惩罚;如果效果不明显,甚至还被送去进行心理治疗。因为在德国人看来,这是涉及到个人的道德和信仰的严肃话题,比学习成绩更加值得关注。
  (二)保护环境
  环境保护是善良教育的重要内容。一位德国政府官员认为,“七八十年代,政府主要通过法律等强硬手段推动环保工作的启动;而现在更多是通过宣传教育使人们意识到环保的重要性,自觉地进行环境保护工作。”幼儿时期,家长和教师就通过实际生活的事例和有组织的教育活动告知儿童环保的基本知识,培养环保意识。有的地区还专门组织艺术表演团,通过文艺表演传达环保观念和知识,如如何分类处理垃圾,如何在家中节约能源等。多种形式的环保教育深受儿童喜爱,他们不仅在生活中时刻关注环境的保护,甚至还能监督成人的环保行为。保护环境,善待自然,也是善待生命。
  (三)同情弱者
  同情和帮助弱者是德国人对儿童进行“善良教育”的另一重要内容。在成人社会的倡导和鼓励下,儿童能主动帮助有困难和有特殊需要的人,为他们排忧解难。儿童的此种行为不仅发生在教室,更多见诸于生活的方方面面,如法兰克福一名儿童粗暴地将上门乞食的流浪者驱赶出门,全家人便特意为此召开了家庭会议,帮助孩子明白“任何一个社会人都有尊严,哪怕他身处困境:人应当学会理解他人,同情弱者”的道理。后来,该名儿童主动建议邀请此受辱的流浪者到家里做客,得到了家人的谅解和支持。
  (四)宽以待人
  “宽以待人”在德国被看作“善良品质”的一方面,是善良教育重要的行为体现。只有以宽容的心态对待别人,才能和谐地与人相处。在德国的家庭和幼儿园中,父母和教师将宽容视为待人处事的美德,并处处给儿童以榜样的示范。儿童入学后,学校更是将“宽以待人”作为青少年的道德必修课,“将心比心”“以心换心”的心理训练俯拾即是。教师还提倡学生将对道德基本原则的理解体现到对生活的基本态度和实际行为上来,在实践中体现善良教育的根本价值。
  (五)反对暴力
  在对儿童进行“善良教育”的过程中,德国人尤其重视反面事例的作用。对那些所谓恃强欺弱的“小霸主”,校方的反对态度非常鲜明,采用说服教育或者规章制度加以约束,甚至会送到专门的机构进行“深入教育”。而对于可能引起儿童暴力倾向的游戏材料等,均加以严格的制止。如不赞成玩具商开发高科技“暴力玩具”,更不支持儿童(尤其是男孩)沉迷于坦克、战斗机等暴力玩具中。教师和家长对影视节目中的暴力镜头和生活中的暴力事件等,都十分小心谨慎,注意引导儿童用“批判”的眼光来审视。
  三、善良教育对我国幼儿教育的启示
  (一)从善待生命的角度反思道德教育
  以“善待生命”为核心的善良教育是一种对人类基本道德观的润泽。德国建立在对历史的深刻反思和文化根源基础上的善良教育,实质上是对人本性的再认识和再思考。我国的道德教育实施至今,虽然使儿童在思想和行为上受到很大的熏染,但“各人自扫门前雪,莫管他人瓦上霜”的想法仍不足为奇。这是一个教育问题,更是一个社会和文化问题。从善待生命角度对道德教育进行最根本的反思,可以让我们感受到自然环境和人为环境善的一面,真正从关爱生命的角度去看待安身立命的基础,以感恩之心面对生活中的事和人。
  (二)从细处实践善良教育的“爱护”原则
  “爱护动物、保护环境”是德国善良教育的重要内容,在许多幼儿园都可以感受到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氛围。我国幼儿园中也不乏动物区、植物角,更不乏教师充分运用此种资源的优秀事例;但也有的教师仅将其作为激发儿童兴趣的手段,对植物的观察记录和对动物的养育照顾被看作“例行公事”。儿童只感到好奇和兴奋,而对生命自然、持久、发自内心的爱却被忽视。
  因此,幼儿园教师首先应当转换观念,从关爱生命的角度理解和看待班级的植物区和动物区;通过基本介绍,将其引入到幼儿园课程及生活中来,使幼儿感受到植物和动物是大家庭中的一分子,应当关爱它们,并与其共同成长。同时,教师和儿童可一起观察和记录植物与动物的每一点变化,体会生命的脆弱和可贵之处,逐步培养善待生命的情感。
  (三)与家长合作形成善待生命的和谐氛围
  德国善良教育成功的原因之一在于与家长的充分合作,形成良好的家园共育氛围。不管是家长在家里饲养小动物,还是教育儿童同情弱者,远离暴力,都很好地体现了家长对善良教育发自内心的重视与关心。教师可在儿童的道德培养等各方面多与家长沟通,争得家长的理解和支持,如家长可将对生命的关爱、对他人的看法渗透到儿童日常生活的点点滴滴,身体力行地实践自身对善良教育的理解,与幼儿园教师一起在儿童成长初期埋下善良的种子。
  (四)从社会大环境审视善良教育的重要性
  德国的善良教育从某种程度上讲是一种“全民运动”,善待生命成为一种社会风气并在文化中扎根。在我国,创建和谐社会是我们的发展目标,也是教育未来发展的重要导向。而社会的和谐离不开对人性的尊重和对生命尊严的敬畏,关爱生命的善良教育是一种发展的大智慧,应当得到全社会的推崇。在儿童早期进行关爱生命的善良教育不仅是儿童道德发展、性格完善的重要方式,更应当成为贯穿一生的道德信仰和做人原则。润泽于生活中的善良教育将早期教育融入到社会文化的大背景之下,并将成为社会文化重构的基础,善良教育对于社会风气形成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善良教育是一个跨越时间和空间的严肃话题,更是一个见诸于关爱日常生活的温馨话题。德国的善良教育有其思想的起源和内容的特色,能在某些方面对我国早期教育有一定的启示。关爱生命、善待自然、和谐共处,是新世纪公民应当从儿童时代即开始培养的基本素养。
24#
 楼主| 发表于 2008-3-14 21:30:12 | 只看该作者

论文

对我国幼儿教育现状的几点思考  
    我国自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最近几年,幼儿教育得到了较快的发展。但我们在为取得成绩感到自豪的同时,也要看到存在的一些问题。
    一、对引进国外理论和经验的反思
      学习和借鉴别国一些先进的理论、经验是很有必要的。问题是,由于我们对某种理论和经验之所以在国外取得成功的原因和条件没有完全领会和把握,导致实践的效果与预想存在很大的差距。我们在借鉴国外某种经验或理论时应该看到,无论它有多好,必有其文化背景的局限性,也必然受到适用条件的限制,也就是说它只有在某种条件下才能发挥得最好,同时它自身也会有一些不可克服的缺陷,我们不能盲目地选择和应用,夸大它的价值,应以是否有利于幼儿的全面和谐发展作为标准来衡量。
      二、对理论与实践脱节的反思
      理论与实践脱节在幼教界已不是什么新鲜事了,往往理论界认可并大力提倡的东西不一定为实践工作者所重视。笔者认为这可能有两方面的原因:一方面,理论工作者所提倡的一般都是比较新颖的理论或经验,目前缺乏成熟和完善的操作方案,所以站在幼教工作第一线的教师并不能很好把握,推广起来较难,需要一个过程。如果过早推行,就会加重教师的负担。另一方面,受中国传统文化观念的影响,中国人一般不喜欢变化,对新事物较为抵制,冒险精神和探索精神比较缺乏。如,我们一直采用某种模式进行教学和评价,一旦对它进行变革,教师和家长往往很难接受,他们会对它的功能和作用产生怀疑,担心它不如原来的好。
      三、对有关幼儿评价的反思
    传统幼儿教育中往往从社会的需要出发来评价幼儿,为幼儿设定统一的认知、技能方面的标准,这与我们现在提倡的促进幼儿个性发展,保护幼儿的创造性是相矛盾的。现在大家似乎都认识到了这一点,正在努力改革评价方式。很多幼儿园认为评价要以幼儿为出发点,要注重个性化。但是我们在评价的时候是否想过,幼儿需要我们的评价吗?评价是我们成人强加给幼儿的,评价的目的主要还是给幼儿分类。其实,幼儿的本质并没有很大的差别。只要我们科学、合理地为幼儿的发展提供条件,幼儿的发展是自然而然的。
25#
 楼主| 发表于 2008-3-14 21:30:42 | 只看该作者

论文

让幼儿园课程“活”起来
       几年来,随着我园的绿色教育研究的深入以及教师专业化水平的提高,我们对课程目标的指向性、内容的平衡性、整合性,形式的联系性和实效性等,有了更加深入的理解,逐渐形成了以“活”来构建绿色“活页”课程的思路,体现在以下方面:
  涟漪式生成——投石定标、层层扩展、生成内容
  绿色教育课程,通过主题活动实现。对于一些和孩子生活密切相关的主题,往往大、中、小各年龄班都会涉及到。如何在相同内容的层面上,体现不同年龄阶段的幼儿关注点、知识点和发展点呢?以“食物”的主题为例——
  目标定位不同。小班幼儿的特点是直觉行动性思维占优势,活动以游戏为主.因此将活动定为《真好吃》,以幼儿直接的生活经验为课程生长点。课程目标是:帮助幼儿了解常见的食物的名称、种类、来源;爱吃不同种类的食物,知道要少吃甜食,不挑食。中班的活动“食物金字塔”,目标是:知道食物有不同的营养,了解哪些食物该多吃,哪些食物该少吃;认识食物金字塔,知道要合理搭配均衡饮食。大班的活动“健康小宝宝”。目标是:了解不同食物的营养。会将食物按营养进行分类;根据食物金字塔,和家长一起设计儿童营养套餐食谱。
  活动形式不同。小班的活动主要通过参观、制作、品尝等形式实现。如参观水果、食品超市。制作各种食品,开办食品品尝会。创设小食品超市等等,让幼儿喜欢吃各种食物,少吃甜食。中班则以分析“肯德基”食品为例,运用讨论、家园合作和设计食物金字塔等活动完成目标。大班从建立食物金字塔人手,家园一起设计儿童营养食谱,还通过讲故事、家园问卷和天天厨房等活动,激发幼儿的兴趣。
  活动重点不同。从三个年龄组的活动中不难看出,小班幼儿对食物的认识重点在于运用各种感官直观了解;中班幼儿开始从食物的营养这一较抽象的概念人手,通过对食物金字塔的认识,知道要平衡饮食;大班的重点则放在让孩子自己设计营养套餐上,结合幼儿的认识让其亲自实践,更深入地了解了平衡饮食的重要。难易程度及层次性一目了然,分别达到了不同的预设目标。
  主题活动中的五大板块——教育活动、生活活动、环境与活动区、家园与社区、户外活动,都围绕主题不断扩展,不断丰富,不断深入。主题的内容就像投进平静河面中的一块石头,激起层层涟漪.不断向四周无限扩展。
  创新式生成——不同互动中,生成经典主题新内容
  “三八节爱妈妈”的主题是每年都要进行的“经典案例”。2005年,在重新选择这一主题之后,各班都作了改动与创新,增加了预设内容。小班以与妈妈一同制作礼物的“亲子游戏”为主;中班则侧重于以幼儿为主的表征活动;而大班却别出心裁地采用“给妈妈一个惊喜”的做法,引导幼儿和爸爸一起为妈妈准备礼物,填写亲子单,教师在节日当天面向全班妈妈逐一进行宣读,使妈妈们感受到家人的温情,孩子们也进一步了解了妈妈,体验到家人之间的关爱和温暖。这种以情感为主的活动丰富了大班原有的主题,使之更为丰满、完善。
  有许多经典的主题,有些是经过实践检验效果好、较为成熟的,有些是根据季节、节日等线索沿袭下来的,我们结合实际将其不断扩充,为“老”主题注入新活力。
  网络式立体交叉——寻找联点、引线串珠、整体呈现
  在月内容安排表中,大班安排了“上小学”的主题。主题内容是走进小学;目标是了解小学的生活;教育活动包括《好担心》、《特别的参观》;生活活动涉及自己整理衣帽橱、书包文具等;利用家长与社区资源方面,请家长带领幼儿到附近的小学参观;环境创设方面有互动墙饰问题树、表征作品《我眼中的小学》;户外活动有体育游戏《飞快行动》。通过对比可以发现各活动之间都是互相联系的,这个联结点就是主题内容。从纵向上看,主题内容由“走进小学”到“离园倒计时”.一方面体现了时间的递进;另一方面也体现了内容从感性认识到情感体验的推进变化,同时也体现出认知、知识、技能、习惯培养等方面的递进性、连续性和变化性。这样横向纵向立体交叉,形成主题实施的网络。
  在主题的计划中,横向上体现各级目标、活动内容之间的联系性、统一性,纵向上体现前一个活动和后一个活动的连续性和递进性。在选择、设计、确定课程内容时,既注意各领域的平衡,又以主题内容为主线,像串珠子一样,在目标、内容、措施中寻找连接点,将其串联在一起。
  在具体实施中,我们做到了三点:一是寻找主题要求与知识要求的契合点:二是寻找经验的拓展与知识、技能学习的连接点;三是寻找集体活动与其它组织形式之间的联系点。
  会诊式调整完善——会诊反思、螺旋推进、调整完善
  根据对孩子的日常观察和过程评价。我们发现在课程内容的平衡性上存在问题:如我们将发展幼儿基本动作的体育活动纳入到了户外活动中,由于缺乏相应管理和监督,很多教师就将其省略掉了。只组织幼儿自选体育活动,造成了幼儿动作发展的不系统、不全面,甚至出现有的孩子到了大班还不会双臂曲肘前后摆臂跑的现象。针对这一问题.我们做了调整:一是将基本动作的练习分解到每周,每日预设一个相应的体育游戏,并在周计划中体现出来;二是充分利用我园自然设施,增加大肌肉动作的练习;三是加强管理,利用抽查、日常评价等方式了解幼儿的发展。
  课程需要在不断的实践中反思调整,充实完善。反思分为四个方面:一是对课程内容的反思、二是对组织形式的反思、三是对师幼行为的反思,四是对评价的反思。结合反思内容,我们进行了会诊式诊断调整,方法是:组织教师进行小组或集体研讨,针对反思中发现的不足,对症下药,制定改进策略,并将改动过的内容及时添加到课程文本中去。使课程在反思做法、分析不足、诊断问题、调整策略、不断提高的过程中动态发展。
  对课程的诊断调整,从时间上分为日常调整和期末调整。日常调整是指日常实践中的调整,分为活动实施前(对计划及预设内容的调整)、活动实施中(对实施方法的调整)和活动实施后(整体反思调整)。学期末的调整是每一学期末,组织全园教师对课程方案进行全面调整.其依据就是日常实践和活动实施前后的诊断。
26#
 楼主| 发表于 2008-3-14 21:33:02 | 只看该作者

论文

如何让英语课充满活力
      幼儿园教育是幼儿在德、智、体、美等各方面取得良好发展的基础阶段。开设英语教学不仅顺应了时代的发展,也适应幼儿的生理、心理的发展需要。幼儿双语教学是一门刚刚起步的学科内容,它就象是一股清新的空气,为幼儿教育带来了全新的教育理念。双语活动最关键的是让幼儿能喜欢说、大声说英语。幼儿园的孩子天真活泼、善于模仿、乐于参加活动,这是他们学习英语的有利条件。为了帮助孩子轻松地学习英语,同时结合《快乐儿童英语》教材的特点,我采取了各种教学方法,如:游戏、唱歌、律动、表演、竞赛等活动来激发幼儿学习英语的兴趣,调动积极性,给孩子营造一个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这一学期主要在如何让课堂充满活力方面有以下几点尝试:
    一、诱发学习动机、激发学习兴趣。
  幼儿的学习活动总是由一定的学习动机引起的,只有当幼儿喜欢学、要求学,有迫切的学习愿望时,才能自觉积极地投入到学习活动中去。那么,幼儿的这种学习动机从何而来呢?这就要靠教师的教学艺术,要靠教师组织富有成效的活动去诱发学习动机、激发学习兴趣、活跃学生思维,如设置悬念、创设情景等,将幼儿置于“心求通而未达,口欲言而不能”的心理状态。因此创设多层次的课外语言学习环境是很很重要的。英语教学仅仅靠孩子每天20分钟的学习是远远不够的,这样的学习只能让孩子掌握零星的单词,这不是英语教学的目的。由于是整班教学,除了每天固定的15--20分钟游戏化的课堂语言训练外,孩子的一日常规都由教师安排,教师有条件提供一定的语言环境,使英语教学深入到一日常规的各环节,这些都是形成幼儿学习英语的重要渠道。
  首先,抓住一日活动中一切可利用的机会。例如,早上来园的时候,坚持对孩子说:“Good morning.、 How are you ?、 what's your name?”等日常用语,孩子在模仿的基础上会愿意说,也可以使不太会说的孩子得到每天的锻炼,另外,孩子说的熟练后,还会主动对老师家长说,这就使简单的英语教学容入到孩子的生活中去,让孩子学以致用。在非英语教育活动中,对孩子说“Stand up、 Raise your hands、Put down your hands ”等,在午睡时,对孩子说:“Silence please!、Don' talk.、Close your eyes.”等,老师通过自己动作等肢体语言的提示,让幼儿猜老师的意思,孩子一开始是在猜,到了第二个月,孩子不但理解句子的意思,还会模仿老师的发音和句子,孩子对完整句和连贯的交流用语学习得到发展。
    二、 转变观念,让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活”起来。
  传统的单一、古板的教学方法与手段,只能让课堂变得枯燥乏味。新世纪的课堂教学应该是快节奏的、灵活多样的、丰富多彩的,而不是“黑白”无声的。教育心理学告诉我们,幼儿的有意注意时间大多数不超过15分钟左右,注意力易分散,一旦教学方法呆板、节奏慢,就会出现做小动作或小声讲话等现象。为避免这一点,我在组织课前活动前通常以律动训练为重点,利用课前几分钟,开展律动练习活动,让幼儿以轻松、愉快的心情迎来即将开始的英语课并抓住幼儿注意力集中的短暂时刻,组织形式多样幼儿喜欢的课堂活动。例如run and touch,游戏,听老师的发音,孩子去碰玩具,并跟着发音;掷骰子游戏,在大骰子上贴着小动物的图片,投掷到哪一面,孩子就念出小动物的英语发音等。游戏中孩子对英语学习没有造作、压抑之感,孩子学的开心,老师教的顺心。通过游戏、唱歌、律动、抢答、竞赛等,使孩子们在活泼,轻松、愉快而又紧张刺激的氛围中学习,这样幼儿的学习积极性高,不会感到厌倦,学到的知识记忆得特别牢固,也大大提高了教学效果。
    三、 因材施教 情景教学
    《快乐儿童英语》这套教材的内容编排非常适合幼儿园小朋友的心理特点。但是针对幼儿缺乏英语语言环境,在课外幼儿也没有听、说的机会,我就多给学生提供“习得”的机会,并非让他们有意识地学习,而是一种“无意识、无压力、无包袱”的学习氛围,让幼儿在不知不觉中受益,这就需要打破课堂常规,不限于传统课堂上的知识传授,在课堂上创造真实情景,让幼儿在真实环境中习得语言。如:我在教“Sorry. That’s OK.” “Are you ready? Yes.” 这组对话时,我利用幼儿园的孩子喜欢玩的特点,上课拿出几个海洋球,告诉大家这节课老师想带你们一起玩球,孩子们都跳跃起来,非常高兴。然后我请一位幼儿到前面,我笑着问:“Are you ready?”而且从表情、神态中尽量流露出含义,但不讲出来。提示幼儿可以回答:“ Yes or No.”然后把球抛给他,故意抛得太高,让他接不到,我很悲伤地说:“Sorry.”引导他说:“That’s OK.”随着活动继续开展,同样的语言用在不同的幼儿身上,幼儿在反复感受语言的过程中,已不经意地领悟出这段对话的具体含义。再请一位接受能力强的幼儿代替老师的角色,然后不断换人,这样全班就在玩球的过程中逐渐掌握了这组对话。
    四、玩中学,学中玩
    心理学家告诉我们,爱动是孩子的天性。将“动中学,学中动”有机结合,使幼儿动脑、动口、动眼、动耳、动手以及动表情,以最佳心理状态投入到学习中去。我就利用这一点,注意让幼儿在各种游戏中慢慢习得字母和单词,而不是死记硬背。我把字母和生活中的象形物体结合起来,采用各种游戏形式进行学习如在教学字母“B”时让幼儿想想它象什么,很多幼儿都说像个汉堡包。因此,我就通过“B B汗堡B”的句子,让幼儿边念边做动作,这样幼儿就在不知不觉中掌握了字母“B”了 。然后为了让幼儿学会单词“Bird ”,我设计了“小鸟捉害虫”的游戏,让幼儿戴上头饰轮流扮演小鸟,比赛谁捉的“害虫”多,并鼓励当观众的小朋友喊 “ Bird Bird 加油,加油”的口号。这样孩子在游戏中不仅学会了字母而且还学会了相应的单词。他们学得开心、没有负担,从而使幼儿对英语活动更加感兴趣了。
    其次,创设英语活动区域。在活动区中投放生动有趣的图片,动物指偶等,吸引孩子。只要有空,孩子就会主动地指读单词,或是拿起指偶两两结伴做起语言游戏,幼儿愉快地生活于英语语言的大气氛中。另外,在区域活动中更有利于教师对个别儿童的指导,每个孩子都有各自的性格特征,对于个别内向、不愿表达的孩子,可以在小小的区域中鼓励孩子大胆地讲速,老师给于适当地指导,因人而异,因材施教,以使这部分孩子也得到进步。
    五、树立幼儿的自信心与勇气,增强幼儿的参与意识。
    英语科的教学特色是充分发挥其语言功能,讲究对话的艺术,这就要求全体主动参与,克服羞于开口的毛病,积极开展语言交际活动。所以从小不仅要培养幼儿学习英语的兴趣,更要设法消除孩子生理、心理障碍。俗话说:“自己是最大的敌人。”只有战胜自己,才能获得胜利。所以在课堂教学中, 我常常使用表扬和鼓励的话语激励幼儿,或者请幼儿之间相互鼓励。如:幼儿能够大胆地表现自己,就请大家一起说:“very very good 。”每节课我还准备了各种不同的礼品如:幼儿喜欢的贴贴纸、自己折的纸鹤或小糖果等。让他们在学习过程中获得一定的成就感,让孩子充满对英语的自信心,这样他们才有信心继续学下去。
  经过这一学期的尝试,我觉得轻松活泼的课堂能让幼儿学到更多的知识。充分发挥幼儿的主体地位是课堂的活力的重要手段。短短的一学期,学生认识了26个英文字母和一些常用单词,还能进行简短对话,掌握日常礼貌用语。我坚信一个充满活力的课堂会让幼儿学的更快、更轻松!
27#
 楼主| 发表于 2008-3-14 21:33:50 | 只看该作者

论文

浅谈游戏在幼儿英语教学中的运用
     “游戏是幼儿园的基本活动”,这意味着游戏在幼儿园的活动中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幼儿在游戏中掌握符号技能,发展想象力,理解人的行为意义,认识到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把游戏运用于教学活动,能增加幼儿的学习兴趣,取得较好的学习效果。因此,幼儿园英语教学应尽量让幼儿把学习语言活动作为一种游戏,通过组织各种游戏活动,让幼儿以动作、表情和语言等形式参与活动,使他们在动身体、动手、动口的活动中感受英语、运用英语。
    游戏的种类多种多样,在幼儿英语教学中常用的有益智游戏、表演游戏、体育游戏、音乐游戏几种。这些游戏既可单独运用于教学中,也可相互包容。但不论以何种形式运用于教学,都需遵循以下原则:
    一、 英语性
    现在的幼儿园英语教学普遍存在一种现象,那就是一些教师在组织游戏时,往往由于自身英语掌握不足或担心幼儿无法理解而采用汉语组织活动,种种做法非常不利于幼儿学习英语。研究表明,幼儿学习语言遵循“听——说——读”的顺序。他们语言发展是从学习听话和说话,特别是从听话开始的。因此教师在游戏中应尽可能使用英语(必要时可配以动作示范),让幼儿在其中获得充分的练习听英语的机会,然后在鼓励幼儿大胆地用英语配以动作、表情等体态语言表达自己的感受。但对于刚刚接触英语的小班幼儿,教师可适当配以中文说明,便于幼儿理解和掌握游戏。待幼儿逐渐熟悉游戏时,再以纯英语组织游戏活动。
    二、 简明性
    由于幼儿理解力水平较低,加之对英语的掌握较少,所以当游戏规则过于复杂时,会导致幼儿不能理解游戏规则,进而不能正确掌握游戏,无法进行游戏。
    三、 适宜性
    所谓适宜性,包含两方面含义。一是要根据数学内容选取适宜的游戏。二是游戏的难易程度要符合幼儿的能力水平。
    游戏有多种类型,但并不是每一种游戏都是用于教学内容。如“拼图游戏”就只适合用于学习一些物体名词,而不适合于儿歌、歌曲、动词的学习。若游戏选取不恰当,则可能事倍功半,虽然游戏过程表面上热热闹闹,实际上并未达到教学目标。只有游戏适宜运用于该教学内容,突出教学目的,才能有目的地高效地完成教学任务。
    此外,游戏的难易程度要符合幼儿的能力水平。只有游戏难易程度适宜,幼儿能掌握游戏,在游戏中获得成功,幼儿才能对游戏产生兴趣,积极主动地参与游戏。若游戏过难或过易,则可能是幼儿畏难或轻视,不愿参与游戏,导致教学失败。
    四、 公平性
    在游戏过程中,教师往往注意那些对英语掌握较好、学习水平高的那些幼儿,他们参加游戏获得表扬的机会可能比其他幼儿多几倍。而那些性格内向,语言能力较差的幼儿则往往被教师所忽视,造成参与游戏的机会不公平。长此以往,将加剧两极分化,使被冷落的幼儿习惯于当观众,失去学习英语的热情与信心。因此,教师在组织游戏的过程中,要多关注那些性格内向,语言能力较差的幼儿,多给他们参与的机会,及时鼓励,表扬他们,使全体幼儿共同进步。
建立师生和谐关系的几点技巧
和谐的师生关系能极大地调动幼儿参与活动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新性,有利于幼儿个性的社会化发展。但是和谐师生关系的建立并非易事,除了要求教师把幼儿当成平等的独立的个体,热爱并尊重每个孩子,还要掌握一定的教育艺术和技巧。
1.用表情和身体语言表示赞许和喜爱。运用积极的语言早已为教师掌握,而积极的表情和身体语言更可以拉近你与孩子的距离。孩子会从这些细枝末节的地方感知教师的温情进而真正接纳你。(l)微笑。“妈妈,今天老师对我笑了。”许多年前我刚做教师时家长反馈的一句话,至今令我难忘。每当有孩子的眼睛与我相对而视时,我的眼睛都会满含笑意。对孩子来说,教师的笑容能让他愉悦一天。(2)爱抚。从心理学角度看,幼儿期有对肢体触摸的需求,来自成人的爱抚,隐含了一种亲情式的眷顾,孩子很容易一下子消除与你的隔阂,增加对你的信任感。(3)拥他入怀。“看到你蹲在那儿搂着她,侧着头听她说话,那场面真令人感动。”孩子的奶奶这样描述她的感受。我这样做不是为了让谁感动,这是与孩子交谈的最佳姿势,没有距离,没有居高临下,孩子会说许多你想不到的话,因为他想说。
2.排除偏爱因素。有一个学期有几个孩子时常情绪低落,我一直在寻找原因,最后发现问题出在我姐姐小孩的身上。“老师是我的姨。”这话震慑了一部分幼儿,他们认定在这个集体中偏爱一定会存在。作为教师,有必要消除一切偏爱的因素,并开展多种形式的活动给不同幼儿以表现机会,让孩子们真正认识到每个人都是最好的,都是教师的最爱。
3.不妨与孩子一起“疯”。有一次我们在草地上看蚂蚁,我把大大小小的蚂蚁安上了孩子们的名字,他们也把一个嘴里衔了面包屑的蚂蚁称作周老师,说是因为它拿了铃鼓。于是我们满草地爬动,大呼小叫地追寻着自己的蚂蚁。“真好玩啊!”孩子们前呼后拥地跟着我回去时,还在留恋刚才老师与他们一起玩时的疯劲,这使他们完全放松,思维异常活跃。在幼儿园里,孩子需要懂得爱护、引导他们的老师,也需要一个懂得童趣、保持重心的老师。
4.开放“禁区”。每个活动室或许都会有些地方不经允许幼儿不能随便涉足或触摸,比如讲台、钢琴、黑板、办公桌等。在我班,幼儿“冒犯”这些“禁区”时,我从不制止。于是黑板上漂亮的范图课后总被孩子们的新作品掩盖,活动间隙也常会听见一串串叮叮咚咚的杂音。虽然看上去似乎没有规矩,但孩子们现在无论在什么地方,都没有了怯懦紧张的神情。
5.不向第三者告状。第三者在这里指除师生之外的其他人,包括家长和其他教师。告状的目的似乎是寻求教育帮助,但孩子受到莫名的批评或指责,只会产生不满和躲避心理。教师应该寻找切实的办法帮助孩子解决存在的问题,以赢得幼儿的尊重和爱戴。
6.借助家长的影响力。孩子最初对教师这个角色的判断,来自家人,并一直影响着师生关系的发展。有个实例:一个小男孩的父母由于自身有些小背景,一直认为教师应该给他们孩子特殊的照顾,这使小男孩在师生关系中非常敏感,如果他想发言而教师已先请了别人,他会立即瘫倒在地。活动分组只有他会把自己想象成是老师不喜欢的坏孩子。这已经造成了幼儿的心理障碍。由此可见,良好师生关系的确立,家长因素很重要。我常会对新来的胆怯的孩子说:“我和你妈妈是好朋友。”孩子们很愿意相信这句话,教师也确实需要和家长做平等的能彼此交流和理解的好朋友。
建立和谐师生关系还有许多技巧,以上仅为我在实践中的切身体会,希望能以此给大家带来更多的启示。
28#
 楼主| 发表于 2008-3-14 21:34:21 | 只看该作者

论文

浅谈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的弊端及克服
在当前的幼儿园素质教育研究中,应该注意克服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所谓“小学化倾向”是指一些幼儿园为了适应部分家长的错误需要,提前对幼儿进行小学教育的不良倾向。在这种错误倾向的作用下,有些幼儿园为了提高经济的效益,纷纷办起了学前班,甚至有的幼儿园在学前班使用了小学教材,以满足家长“让孩子早识字”的错误要求。在这种错误作法下,幼儿欢乐的天性被剥夺了,以至于有些专家不得不发出呼吁“把童年还给孩子!”。因此,必须克服“小学化倾向”,让幼儿在自由的空间里获得最佳的发展。
一、“小学化倾向”的弊端
首先,“小学化倾向”对幼儿的身体发展有害。幼儿正处于长身体阶段,机体和神经系统都还比较弱。幼儿如果长时间地集中注意,大脑容易疲劳,会造成神经系统的伤害,并引起心理上变化,如表情呆板等。过早、过多的规范性学习还能导致幼儿近视、驼背、消瘦等身体不良症状产生。
其次,“小学化倾向”对幼儿的心理发展有害。过早地对幼儿实施小学教育超越了幼儿心理发展水平。幼儿期的心理发展还不完善,还不具备系统学习的能力,如果此时强迫幼儿象小学生那样学习和做许多功课,他们的智力水平是跟不上的,如果学习过于吃力,幼儿会对学习产生厌倦、畏惧情绪,从而会扼杀幼儿的学习积极性。
再次,“小学化倾向”对幼儿的全面发展不利。在幼儿阶段所进行的小学式教育,其实进行的只是单项智育,由于这种做法只重视单项智育或某种技能的发展,忽视了全面性发展的要求,结果,幼儿的非智力因素的发展被削弱了,其它各育的发展要求被忽视了,导致了幼儿身心发展的片面性。
第四,“小学化倾向”对幼儿的未来学习不利。由于一些学前班使用的是小学一年级教材,其教学内容和小学一年级是重复的。在幼儿阶段儿童如果学过了小学课本上的知识,他们刚上小学一年级时,不用花多大力气就可以获得好成绩,由于重复教育,使这些儿童养成了不动脑、不思考、生记硬背的不良习惯。当他们升入二年级以后,面对新的学习内容,一下子不能适应,结果学习成绩下降甚至学习跟不上的情况都得以产生。
二、以《规程》和《条例》为指南,按照幼儿身心发展规律办教育
克服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是一项综合性工程,应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一)转变教育观念,端正办学指导思想。
“小学化倾向”的出现实际上是错误教育观念影响下的产物,要解决“小学化倾向”首先必须转变教育观念,要认识到幼儿教育是基础教育中的启蒙教育阶段,它的任务是为幼儿未来的小学学习奠定知识和智力的基础,而不是成才教育。所以幼儿园的教育工作者应以《幼儿园工作条例》,《幼儿园工作规程》为指南,对幼儿实施体、智、德、美全面发展的教育,促进幼儿在全面发展的前提下提高身心素质。因此幼儿园的教育内容、教学形式、教学方法和小学有严格的区别,在幼儿园阶段进行小学式的教育是幼儿身发展所不允许的,也是国家幼教法规所禁止的。
(二)遵循幼教规律,体现幼儿教育的特点
幼儿园的教育工作一切都是为了幼儿的身心健康发展,所以幼儿教育必须遵循幼儿的身心发展规律,体现了幼儿教育的特点。
第一,确立启蒙教育的目标。幼儿教育是启蒙教育,其教育要求是以开发幼儿的智力为主,幼儿所学习的只能是其周围生活中粗浅的知识和技能,这是一个不能违背的原则。在幼儿园中,一切教育工作都应该围绕着启蒙教育的要求进行,按照启蒙教育的特点组织教育内容,安排教育活动,使幼儿在获得智力启蒙的同时,掌握其周围生活中粗浅的知识和技能。
第二,合理安排一日活动,体现幼儿发展特点。在国家规定的幼教法规中没有“课程”的概念,这是由幼儿教育的规律所规定的,因此幼儿园的一日活动要给幼儿以充分活动的自由,以幼儿的班集体活动为主,以幼儿的自主活动为主,以幼儿的趣味性活动为主。在安排一日活动时,应注意将一日活动的各环节有机结合,注意动、静交替,室内、室外活动的交替,集体活动和分散活动的交替。还要注意集体活动,自选活动和自由活动的结合,注意在一日活动中体现出整体性、节奏性、灵活性的特点,体现出一日活动的质量。
第三,开展好幼儿的游戏活动,寓教育于游戏之中。游戏是幼儿的基本活动,也是幼儿获得知识和发展智力的主要学习活动。有人说“玩具是幼儿的天使,游戏是幼儿的伴侣。”其实强调的就是幼儿的玩乐天性和幼儿是在游戏中获得发展的客观规律。我们在幼儿的游戏活动安排上应该要保证每天有充足的时间让幼儿自由选择游戏活动;要尽力为幼儿开辟游戏场所,扩大游戏空间;要根据教育目标选择游戏主题,广泛开展游戏区角活动。要注意充分发挥游戏的教育功能。无论是游戏环境的创设,还是游戏内容的选择,都要充分考虑幼儿园的整体教育目标,以全面发展为目的,使幼儿的主动性、独立性获得充分的发展,并注意培养幼儿的各种良好品德。
(三)开展家长教育活动,让家长了解幼儿教育的规律
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的产生,与一些家长的错误看法和错误需要有关,因此幼儿园应该重视经常对家长宣传幼儿教育理论,让他们通过不定期的教育讲座、家长学校、幼儿园与家长的各种联系渠道,学习正确的教育理论,了解幼儿教育阶段的主要任务和幼儿全面发展的要求,使他们懂得一些基本的幼儿教育方法,当他们充分了解了幼儿园的教育作法和教育观点是正确的时候,就不会再要求幼儿园搞拔苗助长式的小学化教育了。如,我市某大型幼儿园在97年受社会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的影响,曾经一度使学额下降到五十余人,迫使该园也不得不考虑要多成立几个学前班。这时,在教育专家的指导下,这所幼儿园广泛地开展了家长教育活动,并在社会上全方位地宣传幼儿教育理论,结果仅仅过了三个月,这所幼儿园的学额一下子又达到了三百余人,出现了入园难的可喜情况。
可见让家长了解和支持幼儿园的教育工作是克服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的重要方面。
总之,要克服幼儿教育的“小学化倾向”,就必须按照国家的幼教法规办事,按照幼儿的身心发展规律安排好幼儿园的各项教育活动,使广大家长能够支持幼儿园的教育工作,才能使幼儿在欢乐和谐的幼儿园整体教育环境中获得全面健康的发展。
29#
 楼主| 发表于 2008-3-14 21:35:34 | 只看该作者

心得

家长会材料
各位家长:
各位家长晚上好!
很高兴今天能和大家一起研究幼儿教育问题。在开始之前,我先讲一个故事,故事的名字叫《分苹果》,大意是:
美国一位著名心理学家为了研究母亲对人一生的影响,在全美选出50位成功人士和50位有犯罪记录的人,请他们谈谈母亲对他们的影响。其中有两封回信,一封来自一位著名成功人士,另一封来自监狱服刑犯人。他们谈到了同一件事:小时侯母亲给他们分苹果。
    成功人士小时侯,妈妈告诉他想得到最大的苹果就去整理草坪,通过自己的努力去达到目标;而罪犯小时侯,从母亲那里得到的启示是:真实地表达拿大苹果的意愿会受到批评,而违心地说自己愿意拿小苹果的时候,反而能得到大的苹果,从此他学会了掩饰自己真实的想法,最终学会了欺骗。
由上面的故事我们可以想到我们成人的价值观用什么方式、途径传递给孩子合适是最重要的,例如:孩子们都非常的喜欢听故事,常常缠着家长讲。我们何不顺应孩子,每天给孩子有目的地讲一两个故事呢?故事讲完了,别忘了给孩子提几个问题,把道德知识、好的行为习惯规范融进故事,这样可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如何正确的进行“身教”与“言教”父母的言行举止影响着幼儿道德品值得形成,家庭是幼儿接受教育的第一课堂,父母是幼儿的第一位老师,常言说“父母是孩子的镜子,孩子是父母的影子”父母的思想、行为、生活习惯无不对孩子产生影响。例如:让孩子养成早睡早起的习惯。虽然现在是大班,但是在班内还存在许多迟到和旷课的现象,有的家长也许对此不以为然,。
有的孩子一直坚持着按时上幼儿园,父母忙碌着上班,有一天父母休班了,早上实在是想多休息一会,刚开始孩子还坚持上幼儿园,怕迟到,经过家长劝孩子说些迟到一次没关系之类的话,孩子就会以为幼儿园迟到没有关系,但是你能否站在孩子的立场上去想一想,这样久而久之,孩子会觉得上学可以迟到,有的家长会这样说:上小学后,我们就不迟到了。你想这可能吗,一个习惯一旦养成是很难改的,何况孩子已经觉得上学可以迟到,没有关系。再说,经常迟到的孩子很容易形成对什么事也不在乎的态度。所以,我们要让孩子的生活有规律。
奖惩分明:表扬鼓励是家庭德育的重要方法,应以精神奖励为主,物质奖励为辅,防止孩子贪图物质的满足和享受,促使孩子在思想行为上不断进步;给予物质奖赏不要事先许诺。事先许诺多了,会使孩子讨价还价,养成斤斤计较的庸俗习气,以至完全失去物质奖赏的积极意义。(许诺多了,家长遵守还可以,但是家长由于工作忙活是其他原因,没有遵守诺言,久而久之就会让孩子对您产生不信任感)
在批评惩罚孩子时,头脑一定要冷静,批评惩罚必须公正合理,不能在不明事实真相的情况下,鲁莽行事,任意批评惩罚孩子,还要注意时间、地点、场合,最好不要当着外人的面,一面使孩子的自尊心受到伤害。这一点我们家长要特别注意。
    有些家长觉得孩子越大越难教了,不听话了,在这时候我们应该给他们一定的选择权,让孩子觉得凡事都有商量的余地,对孩子就避免用(教训、带、命令、要)等字眼,而是改用(鼓励、支持、提醒和讨论)凳子词,更要互相尊重。
这学期我们用的是多元智能教材,这套教材打破了以往的分科教学,都是以主题形式出现的,靠幼儿自己去探索,自己去实践,让幼儿在轻松的环境中自由发挥、充分想象,在课程的进行中,需要家长配合的地方比较多,我们要给幼儿提供的是一个真实的环境。
例如:第一个主题都是以恐龙来贯穿的,需要孩子搜集有关恐龙的图片、图书、玩具、知识等等大量的资料,刚开始有些家长不太理解,在进行这个主题前我们作过一个调查问卷,有关恐龙的,现在我们的这个主题差不多已经进行完了,现在请家长回家后再问一问你的孩子,对恐龙有了哪些了解,所以以后为了让我们的主题活动顺利的开展,为了让孩子了解更多的知识,我希望家长尽量配合我们,孩子在搜集资料的过程中也可以得到许多知识。搜集的资料就相当于孩子的书,
如果将早期教育理解成传统的识几个字,算几道题,背几首诗的话,可能会导致与早期教育在本质上的相悖:一方面,给孩子造成太大压力,另一方面使孩子形成逆反心理导致厌学的同时,更在器官神经发育上造成弊端。
    专家认为:让孩子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生活自理能力、坚韧品质和心理承受能力才是幼儿教育要完成的任务。实际上,幼儿期的孩子正处在游戏期,“这个时期的孩子应游戏为主,在游戏中发展孩子的感官,激发孩子的心智,培养孩子的各种能力。研究还表明:不玩的孩子不聪明。试想如果让一个小孩子老老实实坐上一天,对他来说要付出很大的努力,同时也是很困难的。因此,要想使孩子头脑更聪明,就不要束缚孩子,而应该带他多走进大自然,多跑出去活动活动。实践证明,爱运动的孩子,那些从小被家长放手惯了的孩子倒是不容易磕着、碰着,因为他们的身体协调能力、灵活性强,个性活泼开朗,智力发展空间大;反之,保护过度的孩子则动作不灵活,自控力差,个性内向,容易孤僻、胆小,相对成功的空间也比较小……
最后,我想借用美国著名的心理学家、教育学家格赛尔的一段话作为我的结束语:不要认为你的孩子成为怎样的人完全是你的责任。不要抓紧每一分钟去“教育“他,学会欣赏孩子的成长,观察并享受每一周、每一月出现的发展新事实。不要老是去想“下一步应发展什么”,而应该让你和孩子一起充分体会每一个时段的乐趣。
30#
 楼主| 发表于 2008-3-14 21:36:23 | 只看该作者

心得

小班新生家长会      
各位家长:大家好!                                                                                                                                                欢迎加入“小班”大家庭,希望在今后的日子里我们能成为朋友。首先,我先向大家自我介绍一下:我是刘老师,一直以来研究是是学前教育,但本科段已经转向英语,而且我们幼儿园也只有我读的是英语本科,应该还算专业了,实际教龄9年。与我共同搭班的老师叫文老师,是一个性格温柔,多才多艺的美女老师。其次,就是我们最值得介绍的袁老师,别看她年轻,但她对小班已经很有经验了,是一位细心,周到的合格保育员,而且在整个小班阶段,保育工作是最值得关注的,所以请大家务必配合我们的袁老师的工作,以便能更好的照顾好您的孩子。再次,谢谢您对我们幼儿园的信任,当您把孩子交给我们的时候,深知您对我们的信赖,我们将不辜负您寄予的厚望,时时牢记着自己肩负的职责,会处处提醒着自己要用快乐去迎接每一天,要用真情去爱每一个孩子,要用宽容去接纳他们每一次成长,希望在今后的日子里我们能成为朋友。那么,为了深入的了解每个孩子入园前的生活状况,缓解孩子入园前的焦虑情绪,顺利的渡过入园关,进入集体,今天我们一起来交流一下关于孩子如何能更好地适应幼儿园生活等方面的问题。现在向您介绍一些措施,希望您能仔细听,并与我们配合,谢谢!
一、家长如何为孩子入园作好准备
对于一个从未离开过家庭的幼儿来讲,到一个完全陌生的环境和人群中长时间地生活,很自然地会产生不安全感及各种不适应的反应。家长应于幼儿入园前一段时间给与幼儿情绪上的辅导,告诉他(她)幼儿园及所在班级的名称,并结合幼儿的兴趣将幼儿园的有趣之处描述给孩子。正式入园后,家长最初一段时间不必对孩子详细盘查在幼儿园的情况,以免孩子产生压力。入园初期,幼儿会在不同程度上产生抵触情绪,还可能在情绪和身体上产生不适,家长在这一阶段应密切注意幼儿身体与情绪的变化,但一般情况下不要随便给孩子请假,在孩子面前要表现出要求他(她)去幼儿园的态度。                                                                                         一、父母如何帮助幼儿适应新环境
1、开学之初几天,幼儿容易产生不适应的反应,请家长多多以正面的方式介绍幼儿园的长处,别以威胁吓唬的方式劝说幼儿,以免对幼儿园产生不良印象。
2、当幼儿不停的哭泣,请尽量安抚他,让他知道您了解他的感受,而不责怪他。
3、当您离开时务必和幼儿告别,并温柔坚定的告诉他,放学时准备接他回家,让他有温暖、安全的感觉。                                                                          再则家长也要为幼儿作一些准备:
(一)心理准备
让幼儿了解新的环境。孩子对即将进入的新环境—幼儿园充满了新奇、陌生甚至恐惧的感觉,消除这种紧张情绪的方法之一就是在未开学时带孩先来幼儿园走走、看看,让他们看看幼儿园的游戏场地和活动室、午睡室、盥洗室,边看边介绍,并告诉幼儿他即将来这里,还有许多小朋友将和他一起玩。
(二)培养孩子的独立性
孩子来园,首先会遇到大小便、吃饭、睡觉等问题。自理能力差的孩子面临吃饭要喂、睡觉要陪、衣服不会穿这些问题。紧张不安是不可避免的。再者,孩子虽小,但他们总希望得到同伴、教师的肯定。刚刚入园,生活自理能力强的孩子会常常受到老师的表扬,同伴们也容易接受这些孩子。这样,往往会淡化思念之情。而反之,能力差的孩子往往会担心不被同伴接受,不被老师喜欢。可见,家长对孩子独立生活的培养是多么的重要。
(三) 生活习惯的培养
1.家长要了解幼儿园的一日生活作息时间,并有意地安排幼儿在家的活动。如:帮助幼儿建立适宜的午睡习惯,一般,幼儿园的午睡安排在十二点至两点半之间。早上入园时间为八点左右,所以晚间睡眠时间最好不要晚与九点。饮食习惯也要作相对的调整。如:定时、定点、少吃零食。
2.家长要培养幼儿良好的生活习惯。如:饭前便后洗手,独立进餐,用杯子喝水,自己穿脱衣服、鞋袜等。
3.培养孩子的规则意识。如自己的玩具要自己收拾好,不要让孩子在家随心所欲,否则孩子入园后,面对幼儿园的各项要求会无所适从。
二、入园后的表现
孩子的表现:
当您做好以上事情时,孩子会较快适应幼儿园的生活,但一些抵触情绪还是难避免的,作为家长也不必太过惊慌。正式入园后,家长最初一段时间不必对孩子详细盘查在幼儿园的情况,以免孩子产生压力。入园初期,幼儿会在不同程度上产生抵触情绪,还可能在情绪和身体上产生不适,如常常出现不安,情绪波动、哭闹等现象。在饮食方面,孩子入园后会出现食量减少,便秘,消化不良,甚至绝食等现象。行为方面,入园后孩子会出现一些行为变化:依恋增强,行为退缩、胆小、沉默不语,反抗性增强等。其实,上述现象是一个孩子成长所必须的,适应一个新环境本生就是孩子心理成熟的一种表现,家长对此要有足够理解和心理准备。家长在这一阶段也应密切注意幼儿身体与情绪的变化,但一般情况下不要随便给孩子请假,在孩子面前要表现出要求他(她)去幼儿园的态度。正常情况下,幼儿会在20天左右适应幼儿园的生活。
家长态度:
俗话说的好,孩子是爸爸妈妈的心肝宝贝,当你们看到孩子们变化的情绪时,肯定会心疼。但家长最忌讳的有三点:
1.    态度不坚决。一旦看到孩子情绪反应较大,哭求不停,立即答应孩子停几天去,这样反反复复会使适应期加长。
2.    依依不舍。家长过分依恋孩子也容易使孩子哭闹,有的家长送孩子到园后并不立即将孩子交给老师,而是抱在手中久久不放,其场面甚有生离死别之感受,有的家长虽然交给了老师,但中途多次窥视,孩子一旦发现,又引起哭喊等等。家长的这种不良情绪会激活孩子的不良情绪,而且会给孩子一个错觉,妈妈不会走或会带我走,从而加大入园的难度,使得适应期更长。
3.    消极的语言暗示。不当问题,家长因特别关心孩子在园情况而导致消极语言暗示,如:小朋友有没有欺负你?老师对你好不好?挨批评了吗?这无形中让孩子感到幼儿园是一个不好的地方。
4.    威胁式语言。“不听话把你送到幼儿园,让老师管你”,“不听话就不来接你”这类语言将幼儿园描述成一个惩罚的环境,加重孩子对幼儿园的恐惧。
入园的适应问题是过程而不是结果,为了帮助孩子早日适应,不管孩子的哭闹起因为何,父母与学校、教师的沟通、配合及相互信赖是绝对需要而且不容忽视的
二、接送幼儿时注意事项
1、幼儿每天入园时间是早晨7:30--8:30,离园是下午5:00-,无特殊情况不提早接回幼儿,以免影响幼儿正常活动。
2、请您准时接送幼儿上下学,经常迟到的幼儿,不仅影响工作、学习、亦间接影响同学关系及日后学习态 度,请鼓励宝宝每天按时入园。
3、您委托他人来接幼儿,一定要出示接送证,在此告知家长,新生刚入园接送证不花钱,免费办理一张接送证,如果家长还需要办理的话每人交5元办理一张,如果你的接送证旧了想换新的可以以旧换新只需要1元,我们园部这么做为的是更好的实施接送证制度,希望你们家长能配合.
三、幼儿的服装
1、请让幼儿穿着简单、舒适、便于活动的衣服,使幼儿易于穿脱。
2、为孩子准备一套衣服装在小书包里,以便换洗。禁止小孩带小刀、铁钉、玻璃等危险品和零食入园。
3. 每个孩子的杯子和毛巾上都有数字,家长帮助孩子认识,使孩子学会辨认自己的物品。
四、幼儿健康保健及请假事宜
1、若您发现宝宝有下列不适情况,请勿必留在家中休息以免传染,并及时报 告
发烧、呕吐、麻疹、水痘、腮腺炎等。
2、幼儿病症较轻微或痊愈后上学,如有药品的小孩请委托晨间的医生中午给予喂药
3、幼儿对某种食物或药物过敏时,请事先告诉老师。
五、其他安全事项
1、我们会始终将安全问题放在工作的首位。我们对“安全”的理解是全方位的,包括孩子们健康方面、身体方面、心理方面的安全概念,我们会通过完整的安全保护措施来全面保证孩子们的安全。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11-23 04:36 , Processed in 0.074383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