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123
返回列表 发新帖
楼主: 管季超071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2011年全国高考作文题目

[复制链接]
21#
发表于 2011-6-19 16:40:27 | 只看该作者
高考语文出卷应该更加有深度

(本文原载2011年5月27日《深圳商报》)

徐晋如

一位曾经参加过高考语文出卷的朋友告诉我,高考语文试卷出题组被要求就浅不就深,浅了没关系,一旦出深了,家长的反对声浪就成拍岸惊涛。翻阅近些年的高考语文试题,的确觉得卷子越来越浅,也越来越平庸,这种方向不改变,语文教育之疡无有已时。

近十多年来,语文教育一直是全社会关注的热点,每届高考作文都是媒体必炒的一盘菜,中学语文课本哪怕动一篇鲁迅的文章,都会有公知愤青口沫横飞,指头点脚。然而荒谬的是,在中学教学体系中,语文老师是主科里最不受重视的,语文教学是最不被家长看重的。很多家长,依然相信那句极其荒唐的话:“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觉得只要孩子数理化学好了就行,语文嘛,反正是母语,似乎可以不学而能。也有一些大学教授在报章上、网络上大声疾呼重视母语教育,然而往往陈义过高,家长觉得离自己太过辽远。母语教育重要、文学教育对人格养成颇有助力,这些话固然都没有错,但中国的家长是最实际的,他们觉得语文最没有用,所以都不会鼓励孩子在语文上多下工夫,什么安身立命、明德新民,都弃同敝屐。对语文科的鄙薄,是整个社会功利堕落的明证,也显示出这些家长是何等的鼠目寸光。其实,整个中学所学的科目,最有用的就是语文。现在的大学教育已经进入了大众化教育的阶段,学生大学毕业,通常并不能靠自己所学的专业谋得饭碗,步入职场而能进入上升通道,所依靠的就是文字表达能力和与人沟通的能力,除了语文科,谁会提供这两方面的能力呢?

家长不重视语文科,导致中学教育不重视语文科;家长对高考出题组施加压力,导致高考语文试卷就浅不就深,不能拉开差距;高考语文不能“拉分”,又增强了追求升学率的中学校长们的偏见,以为语文学科真的不重要。这样恶性循环下去,大学招收不到具有基本阅读能力和写作交流能力的学生,学生毕业后始终难以实现职业生涯的飞跃。家长往往把这些问题归结为大学扩招后教学质量下降,其实除非学生进大学先读一年预科专修语文,他们的基本能力,都是在中学毕业时就定形了的,又关大学什么事呢?

笔者于十七年前参加高考,当时就感到高考语文试卷太浅,考察不出学生能力的高下。不意十七年间,语文试卷就浅不就深的原则一直未有任何改变,其症结,便在家长的舆情太强,主持出题衡选的教育厅,不能违逆众意。窃以为,此固由社会徒然讲求实用,不顾长善救失的教育本旨,媒体不恰当地鼓吹“素质教育”,恐也难辞其咎。近十馀年来,一部分掌握着话语权的公共知识分子,成天在报章上侈言“素质教育”,他们本不懂数理化各科,只有语文,似乎可以指手画脚,又以为应试教育与素质教育完全对立,往往提出要弱化考试的作用,这正中了很多家长的下怀。我不知道世上何以竟有那么多的人相信“高分低能、低分高能”这样荒唐的说法,考试成绩的高下,绝大多数情况下,是真实地反映了能力的高下的。语文成绩的高下,最直观地反映了文字表达能力和沟通交流能力的高下。把语文科等同于“素质教育”,不顾语文科也有衡才选士之功,这是对素质教育最大的误会,要知惟有刻苦学习,方能培养出“素质”来。人性本恶,哲学家黎鸣以为人性有三大原恶,曰懒惰、曰贪婪、曰嫉妒,若没有分数的重压,学生不肯下工夫学语文,文字表达和沟通的素质从何而来?但现在的高考语文试卷,使贤愚不肖,齐物同等,哪里能促进学生素质,中学语文老师,尽多向隅之叹,也成必然之理了。

科举时代,教育即是文学教育。唐以诗赋取士,宋人特重策论,明清以后,专用八股试帖,但强调对中国语言文字的娴熟把握,其义则一。由于对语言文字的把握程度,直接影响到一个人能否进入仕途,获得功令,故一般社会人士,莫不知尚文重学,社会文化程度整体较高。今天高考语文不能拉分,致令中学教育不重语文科,从而最终也导致社会文化的普遍堕落,这已成显而易见的事实。故窃以为,为学生之将来负责,教育厅须有“择善而固执之”的勇气,允许高考语文试卷出深出难;媒体更有责任向全社会宣传,语文教育对学生的职业生涯最有用,学好语文,才真是走遍天下都不怕。如此一来,恶性循环得以打破,“素质教育家”的理想也必能实现,坚持十年,整个社会的文化程度也必有一较大幅度的提高。

高考语文试卷,若真能选贤与能,衡才辨莠,不但文化得以进步,整个社会的风气也将焕然一新。
22#
发表于 2011-6-28 22:29:39 | 只看该作者
高考作文的人文情怀在哪里
文章作者:陈晓明 来源:凤凰网 



  从高考作文题目的设置或选择,可以看出一个省份的语文教学导向。从今年的情况来看,应试教育的趋势有增无减,不重视高考作文的人文情怀,不重视学生个性的发挥,主要还是考道德思想的正确和社会陈见道理,令人惊异的是,这么多搞中学语文教育的人,难道不明白作文题目要与思想品德正确与否的考核区别开来,与政治或文综考试区别开来,考学生的语文修养、阅读面、人文情趣、语言个性?


  现在高考题目有一个明显的误区,不知道作文到底要考什么。大部分的作文题目,其主题题意落在社会的大是大非问题上,或者是社会常识,如诚信、公平、公正;或者是道德意识很强的命题。这些大道理无疑极其重要,在中学教育中是最基本、最基础的观念和知识。但高考作文如果主题偏向这方面的话,那对考生就是一个严重的限制,因为这些大道理的基本框架给定,迄今为止,相关的学术著作和论文,社会流行见解,都不知多少人说过多少遍。中学生怎么可能说出什么惊人之论?这些大道理、大是非、常识,对于中学生来说,只能重复说些老师们说的话,老师们也是重复书本上说滥了的话。比如全国卷给出的材料题,虽然可做一定的发挥和延伸,但空间有限,终究还是围绕诚信发言。再如“期待成长”这类老生常谈的话题,不知说过多少遍,没有新鲜感。


  高考作文的着眼点,一定要定在能与中学生的切身体验、个人经验结合在一起的主题,但又不能落入流行俗套。比如湖北的题《旧书》就很好。孩子们都有此类经验,读到高中,总有几本旧书。怀旧的情感也是古往今来文学的重要主题之一,文学性也很强。当然,这个题目可能限于写成记叙文,而记叙文已经是高考中少见的文体了。


  江西的“孟子三乐”也是我所欣赏的题目。能把中国古典文学文化教育延伸到高考作文命题中,同时与青少年的人文价值关怀、与他们身处的家庭以及人生的责任结合起来,我觉得每个孩子都有话可说,都会说出自己的独到体验。


  议论文占据主导,说明高考语文教学已经严重偏向于实用性。与其说是议论文,不如说是概括归纳政治常识、道德共识、流行新闻。这极容易形成学生的语文学习、文章写作模式化和格式化。


  另外,今天读到某报纸的一篇文章,说是高考“作文题应离现实近些”,网上还予以重点推介。写这种文章估计有点投机取巧的心理,对中学教育中的文学教育一无所知,对当今语文教育的根本问题毫无关切。文章所分析的问题几乎是概念先行,不顾逻辑。今年高考题,哪个省的不是贴近现实?什么叫现实?只有与新闻联播、网上热帖相关的问题才是贴近现实?在文化界从上世纪80年代以来就有不少人以此为口号,作为一个标签,作为一种优先性的招牌。现在的作文如此靠近现实,太现实了,还叫不贴近现实?高考作文都成了政治课的附庸,还嫌不知足?要高中学生学习语文干什么?要读那些文学经典干什么?要人文情怀干什么?持此论调的人可知文学的“现实”为何物?可知青少年的“现实”意味着什么?我们现在的高考命题,似乎就是要让高中学生对成人的所有自视正确的各种观念概念、各种规则表示认同赞赏,其他别无所求。


  当今中国的高中生不是不关心现实,而是他们太贴近现实,每日里被新闻中的所有的现实包围,被网上没完没了的现实困扰。对付高考作文题,都不用学什么古今中外文学名著,只要把政治课本背熟,再加上记住最近半年报纸的头条新闻,基本上就可以对付了。


  本人认为,高考作文是检验中学语文教学的一个试金石,它应该对中学里讲授的古今中外名著负责,这是留给中国中学生少之又少的人文教育的一点地盘,它要在人文的、文学的、美学情趣的框架里来命题;在合乎青少年健康自然成长天性的前提下来命题;能写出少年独有的心理、独有的经验、独有的记忆、独有的爱与恨、独有的语言、独有的文章,这才是少年中国的文章,才是中国文化有真的现实、有真的未来的文章。(陈晓明)
23#
发表于 2011-7-1 10:40:03 | 只看该作者
想“拒绝平庸”却落得平庸------评2011年江苏高考作文题目[zt]
     今年江苏语文高考作文题,在没有看到提示语之前,我认为还真的是不错。就算题目旧了一些,老了一些,但老瓶装新酒,装自己重新酿制的思想之酒,这有什么不好呢?

    什么是平庸,其内涵究竟是什么,怎样才算是拒绝平庸?其实,这完全取决于每个人对人生和生活的看法,即取决于每个人的的世界观,价值观。人们价值观和世界观的不同,他们对“平庸”内涵的界定就不同,因而“拒绝平庸”这个瓶子里所装的思想之酒也就全然不同。

    你可以认为安于生活的贫困是平庸,而由生活的贫困到创造了富裕的物质生活,则是一个拒绝平庸的过程。你可以认为安于现状是平庸,而改革创新则是拒绝了平庸。你可以认为贪慕金钱沉迷富贵是平庸,而无视贫困苦难,坚忍不拔地追求精神上的满足和超越,则是拒绝了平庸等。

    一个贫困的渔民与摄影家的故事,想必大家都知道。穷苦的渔民宁肯把渔船泊在港口,舒适地晒晒太阳,尽情地享受自然和人生的惬意,他感到自己心灵很满足,也很幸福。而摄影家却认为,他应该去打鱼,去买更大的船……你说,是渔民平庸,还是摄影家平庸?

    庄子蓬头跣足,远离尘嚣俗世,整日沉醉于自然万物,沉醉在自己的心灵里;而孔子则率领门徒,奔走四方,周游列国,想要恢复日渐崩溃的周礼,你说是庄子平庸,还是孔子平庸?

   所以,何为“平庸”,怎样才算拒绝平庸,因为对世界根本的认识不同,价值判断不同,这个题目的内涵就截然不同,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如果今年的高考题,没有下面这个扫兴的提示语,相信大家会写出很多有见地的文章。

    可是,遗憾的是,2011年江苏高考作文题目后,却加上了这么一条遗憾的提示语。提示语是这样写的:“不避平凡,不可平庸。为人不可平庸,平庸则无创造,无发展,无上进;处事不可平庸,因此要有原则,有鉴识,有坚守。”且不说这里“为人”“处事”的平凡和平庸该如何区别界定,单就下面的这些“创造、发展、上进”等等,它们就逼迫着几十万个考生,只往你规定的一条思想道路上走去,如此,考生们哪会有灵感火花自然的迸发?哪会有丰富多彩的个性表达?

    现在的作文教学,人们不是一再呼吁要让学生们写自己的真情实感,写自己鲜活的富有个性的生活吗?我斗胆问一句:今年江苏高考作文题目,究竟给考生们充分发挥个性水平提供了多大的平台?

   尼采在《查拉图斯特拉》里塑造了一个“超人”形象。超人,是拒绝平庸的典型形象。他与庸众水火对立。尼采眼里的庸众有何特点呢?就是指个性已经泯灭,千人一面,一切意愿相同,一切人都相同。而超人则相反,那就是在群体中特立独行,能充分展示自己的个性和才能,展示自己的创造力和强健的生命力,更展示自己价值判断的人。

    江苏今年的作文题,能让学生们自由书写对人生价值的判断吗?

    所以,“拒绝平庸”这个题目,出卷人的原意可能是想让学生超俗拔群,达到个性表达的目的,可是,题目下面的这个提示语,恰恰是违背了题目的初衷,与题目自相矛盾,恕我直言,它恰恰是让成千上万的考生作文变得平庸的原因之一。

    今日报纸上披露的今年江苏高考中,平庸作文一大片,而满分作文的数量跌入“最低谷”,都是预料之中的结果。

    想“拒绝平庸”却落得一大片平庸,这是江苏今年高考作文题目的一个硬伤,其情形真的令人深思。
24#
发表于 2011-7-3 05:59:47 | 只看该作者
高考作文应回归本质



熊丙奇


      
每年高考,语文作文都是社会关注的热点。今年亦不例外。6月7日上午起,微博中就有很多网友发表对高考作文的评点。

根据各地的高考题目,笔者注意到,除新课标高考作文题《中国崛起的特点》外,今年作文的一大特点是,较少与时事紧密挂钩,不是政治题,也非科技题,而重在考察学生的基本思辨能力、表达能力,这是对作文本质的一种回归。——此前有些作文,就会因与时事太紧密,学生对某个事件的相关背景不熟,而导致无法下笔,作文就不是作文,而成了时事政治考题了。《中国崛起的特点》更像政治题,是典型的主题先行。为什么要让考生一定要写中国崛起了呢?为何不允许考生说中国其实并没有真正崛起呢?没有崛起自以为崛起,可不可以作为“特点”呢?

从各地的题目分析,全国卷2高考作文《诚信》是老题目,我在考前给你一考生随口说作文题目,就说到它,估计考生都会记得好多范文,但要写出特色、得高分不易。江苏作文《拒绝平庸》、浙江《我的时间》、山东卷《这世界需要你》话题很熟,但也难写好,一不小心就会得一个“平庸”的分数。江西卷《孟子三乐》,强调思辨,属于难写的题目。广东《回到原点》,和2009年的《常识》有得一比,是一个比较好的题目,考验考生对“原点”的认识。而上海作文让考生议论“一切都会过去”和“一切都不会过去”,题目融合了生活态度、社会责任、历史使命等命题,如果这三者的关系能论述好,作文可以出彩。

总体看来,作文重在考察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是一个好的趋势。这体现了语文教育的基本功能,培养公民素养和人文素养。但还需注意两点。

其一,作文强调思辨,这会给阅卷者提出更高的要求,即不能再以主题先行,观念先行来评价一篇作文。观点没有正确与错误之分,只有论据是否详实、论证是否严密、充分之别,如果某个学生在作文中提出“另类”的观点,但却说理充分,阅卷者是不能轻易给判一个低的分数的,否则,就会扼杀思辨,让学生畏首畏尾,学生只会写出没有个性、特色的平庸文字。

其二,从考察学生的思辨能力、表达能力出发,作文应尝试出多个题目,供学生选择,而不是所有学生都做一道作文题。比如,法国的大学入学考试作文题,就按文科、理科和经济社会学科划分,不同科类有各自的作文考题,而且为每科考生提供若干个题目以供选择。2008年法国高考理科作文题,有3个题目供选择,用4个小时写作,分别是“艺术是否改变我们的现实意识”、“演示是否是确认现实的唯一手段”、“评论叔本华《意志与表象的世界》中的一段文字”。考生可以根据自己所具备的背景知识,选取一个题目来写。这样的出题思路值得我们借鉴。

笔者设想,如果几个省的作文题目,放在一张卷子上,让学生自主选择,这可能更好。或有人认为,这不利于评分标准统一,但如果阅卷者认真、细致,关注考生的说理过程与表达能力,是不会存在这一问题的。大学自主招生出不同的面试题,都可考察出不同学生的思维能力、观察能力、沟通能力,等等,没有理由不能通过阅读作文,评价出学生的作文能力的。

毫无疑问,高考作文具有选拔功能,因此,考出考生的作文水平很重要,但是,任何考试选拔都应兼具育人功能,从这一角度看,出好作文题目,让学生有充分的表达空间,将是我国语文教育教学改革的一个方向。
25#
发表于 2011-7-3 06:41:14 | 只看该作者
高考作文的“常识”性尴尬

熊丙奇


“我们生活在常识中,常识与我们同行。有时,常识虽易知而难行,有时常识须推陈而出新……请写一篇文章,谈谈你生活中与‘常识’有关的经历或你对‘常识’的看法。”这是广东今年高考的作文题。

舆论评论这一题目出得颇为“新颖”,可是我却很为考生们捏把汗——他们的“常识”观会不会不被阅卷者所“欣赏”,而出现“偏离”的问题呢?也就是说,按照教育的“常识”,作文是不应该有主题先行的要求、观念对错之禁忌的,学生写出自己的真实所思、所想,表达清晰、逻辑严密,就有了成为好文章的基础。而如果阅卷者没有这样的基本常识,学生们对于常识的表达,就可能出现问题。

笔者的忧虑并非杞人忧天。去年笔者应邀参加一次广播节目,谈论高考作文,节目中,就有好几位家长谈到对孩子作文题材的担忧。一位家长问,他的孩子在作文中,没有选择地震题材,这样会不会失分啊?

不是写自己想写的作文,而是写老师喜欢的“作文”,在作文练习时,背诵大量的范文,在考试时,视题目而去套范文,成为不少学生保证作文基本成绩的“法宝”。最近,笔者在一本“小学生优秀作文集”中,看到一篇作文:四年级小作者家里养了一只小乌龟,一天回家,他发现小乌龟从养它的脸盘中逃了出来,小作者着急地找了半天,最后在冰箱里发现了小家伙,原来它太贪吃,在冰箱里“偷东西”吃。老师对这一篇作文的评价是,生动有趣,具有强烈的生活观察力。对于文字是否生动有趣,我不评价,可这是怎样的生活观察力啊,乌龟怎么能爬进冰箱呢?小作者可能担忧大家有顾虑,特别交代早上妈妈忘记把冰箱关牢,但就是没关牢的冰箱,乌龟也是很难爬进去的。难道冰箱里没有柜子?放货处与地是水平的吗?这符合基本的生活常识吗?可是,没有基本生活常识的作文,却得到了生活观察力强的好评,阅卷者有没有常识呢?而经过这一系列的作文训练,在作文中,学生们还能保留多少常识空间呢?

另外一个常识是,阅读作文,是不能“一目十行”的。去年,高考作文阅卷的亲历者欧阳国胜先生在南方周末撰文说,绝大多数省份作文评分均速每篇只有20多秒钟时间(电脑会自动显示),他同事所在的作文评改小组评改最快的教师平均每篇作文只用了17秒!对应这样的作文阅卷速度,一些中学老师也教给学生作文得高分的技巧,笔者看到,有专家明确告诉考生,高考作文尤其要了解成年人的想法,尽量满足成年人的胃口和需求。其中原因是,判定分数高低的是成年人。小孩子有小孩子的“想法”,成年人有成年人的“见解”,小孩斗不过大人,“想法”必须服从“见解”。这哪是作文,而是成了“攻心术”。

但愿高考作文阅卷者,不要犯基本的“常识性”错误,才能让考生大大方方谈“常识”。
26#
发表于 2011-7-4 07:26:57 | 只看该作者
原文地址:最新名校模拟作文一百题及其写作辅导1作者:柳岸钓客1.安徽淮南二中2011届高三第一次月考

古训说:“不以规矩,不成方圆。”现代人说,如何创新,就是要打破传统的框框,突破规矩。

请从这段话中得出自己的理解,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不少于800 字。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2.安徽铜陵二中2011届高三第一次模拟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马克•吐温与朋友郝威尔准备去远郊春游,出门时恰遇大雨。郝威尔见到大雨,不禁悒悒不乐,他问马克•吐温:“你看这雨会停么?”马克•吐温回答:“所有的雨都会停的。”

请以“雨过天会晴”为标题,写一篇文章。

【注意】①立意自定。②诗歌除外,文体自选。③书写规范,正确使用标点符号。④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写作点拨】(1)这是一个具有比喻意味的文题。可以联系社会现实和社会热点,如风雪灾害、圣火风波、汶川地震、金融危机、中法关系、台海三通、农民工失业、大学生就业难等等,这些都需要我们以一种“雨过天会晴”的眼光去审视;也可以联系考生自己的学习生活、情感发展、人际交往等,关注自我人生,抒写积极向上的价值观和乐观自信的人生观。

(2)关键词的理解:“雨过”和“天晴”,既可以指外在的环境或条件,也可以指主体内在的情绪或体验;“会”既可以表示事物发展的必然,又可以表示事物发展的可能,此处宜偏在前者。

(3)参考立意:从黑暗到光明,从萧条到繁荣,从苦难到幸福,从失败到成功,从落后到进步,从痛苦到高兴,从悲观到乐观,从沮丧到激昂……既可以谈自然现象,也可以谈个人经历(人生际遇、命运前途、心理调整等),还可以谈社会现象(发展的曲折,经济的起伏,社会的公平等)。“雨过天会晴”这一表述为结论性判断,不可以全部否定或部分否定,即不可立意为:雨过天不会晴或雨过天未必会晴;否则,即视为走题。

3.安徽皖南八校2011届高三摸底联考

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60分)

去过庙的人都知道,一进庙门,首先是弥勒佛,笑脸迎客,而在他的北面,则是黑口黑脸的韦陀。但相传在很久以前,他们并不在同一个庙里,而是分别掌管不同的庙。弥勒佛热情快乐,所以来的人非常多,但他什么都不在乎,丢三落四,没有好好的管理账务,所以依然入不敷出。而韦陀虽然管账是一把好手,但成天阴着个脸,太过严肃,搞得人越来越少,最后香火断绝。佛祖在查香火的时候发现了这个问题,就将他们俩放在同一个庙里,由弥勒佛负责公关,笑迎八方客,于是香火大旺。而韦陀铁面无私,锱珠必较,则让他负责财务,严格把关。在两人的分工合作中,庙里一派欣欣向荣景象。

要求:(1)全面理解材料,选择一个角度,明确立意,自选文体,自拟标题。(2 )不得脱离材料内容及含义的范围作文,不得套作,不得抄袭。(3)不少于800字。

【写作提示】

(1)从佛祖的角度看,我们要知人善任,要看到每个人都有他的长处,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等。

(2)从弥勒和韦陀的角度看,要清醒客观的认识自己,找到适合自己的位置,发挥自己最大的价值等。

4.安徽合肥一中2011届高三第一次月考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60分)

近日,美国首富比尔•盖茨和“股神”巴菲特来华举行“劝捐”慈善晚宴。中国企业家对“捐赠半数财富支持慈善事业”这种做法看法不一。被誉为“中国首善”的陈光标表示绝不做守财奴。他说:“在我离开这个世界的时候,将不是捐出一半财富,而是“裸捐”——向慈善机构捐出自己的全部财产。”内地首富娃哈哈集团总裁宗庆后,并不欣赏动辄就捐资产的慈善行为。因为在他看来,捐出全部资产的行为,不过是无法支付高额遗产税和企业避税的变通做法,并不是真慈善,“只有持续地为社会创造财富才是真正的慈善”。

上面的文字,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或感悟?请根据你的联想或感悟写一篇文章,不少于800字。

【注意】①不要脱离材料的含意。②立意自定,题目自拟,文体自选。③不得套作,不得抄袭。④不得透露个人相关信息。

5.北京密云二中2011届高三9月月考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喧嚣”的常用义为“声音杂乱,不清净”。面对今天越来越热闹纷乱和骚动不安的股市、网络、娱乐圈以及青春、人生……,很多人认为用它来概括当今世界和当前生活的特点十分恰当。而面对喧嚣,人们的态度也是多种多样,耐人寻味:有人选择淡然,有人选择逃避,也有人选择融入甚或是享受,还有人……

请以“面对喧嚣”为题目作文。自定立意,自选角度,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6.北京清华附中2011届高三第一次月考

题目:这也是一种         

请先在横线上填上适当的词语,形成完整的题目,然后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要求:立意自定,文体自选(诗歌除外)。不得抄袭。

7.福建福州三中2011届高三第一次月考

题目:我对微笑的解读

要求:自定立意,自选文体,字体不少于800字。

8.福建四校2011届高三联考

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2012》让人类更加清醒地审视当今世界其实离你我并不遥远的各种危机:生态危机、环境危机、经济危机、道德危机、文化危机和信仰危机……

有人对此感到悲观。也有人认为“危机就是转机”,正如狄更斯在《双城记》中曾说过:“这是一个黑暗的时代,也是一个光明的时代;这是一个令人绝望的时代;也是充满希望一个的时代。[来源:学&科&网]

对此,你有怎样的经历、见闻或思考、见解?请根据以上材料所给的信息,自选角度,写一篇文章。要求:自定立意,自拟标题,自选文体,不少于800字。

9.福建双十中学2011届高三第一次月考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树上有一只很诱人的苹果熟了。因为太高,踮起脚都够不着,只好搬来木梯,就在我伸手欲摘的一瞬,苹果突然脱枝而落,摔在地上,“啪”,成了一团苹果泥。这便是生活中所谓的无奈——眼看到手,却又失去。但不算白费力,至少我知道了这只苹果不属于我。如果这时从木梯上下来,再去摘其他树上的苹果也不算晚。生命中任何一次探索,从本质上讲,都是成功的。

要求:(1)要多角度地分析问题,只要与话题相关即为符合题意;(2)文体不限,可以记叙经历、编述故事、抒发感情、发表议论、展开想象等;(3)题目自拟;(4)不少于800字。

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作文。

人生之旅,充满无限风光而又密布艰难险阻。也许你已万事俱备,整装待发,启动人生漫漫之旅,但别忘了,背起品位的行囊。

品位像一位喜欢耳提面命、嘱咐叮咛的慈母,让人们在潜移默化中汲取人生的第一信条——抉择。波兰有句谚语:“有两种生活,要么燃烧,要么腐烂。”关键在于自身的选择。有了品位,才能汲取精华,剔除糟粕,增值自我,充实人生。

品位又像一位谆谆告诫、循循善诱的贤父,时刻在身边指导你:生活中要拿得起,放得下,热爱生活,珍惜生活,不获世人之浊秽,不随波逐流。

请以“品位”为题写一篇作文。

要求:①立意自定;②文体自选;③不少于800字;④不得抄袭。

10.甘肃天水三中2011届高三第一次月考

阅读下面的材料写一篇文章,文体不限,不少于800字

上帝召开了一次会议,了解他自从赐给鸟儿翅膀后,鸟儿是怎么使用的。

鹰说:“ 我用我的翅膀在天空中飞翔,一切猎物都逃不过我的眼睛,我因此生活无忧。”

鸵鸟说:“我用腿在地上奔跑,翅膀对我好无用处,它成为我沉重的负担。”

企鹅说:“我已把翅膀变作了鳍,它让我能像鱼一样在海洋自由来往。”

这时,上帝发现会场里还坐着一个人,便奇怪地问:“你没有翅膀,来这儿干什么?”

人说:“你虽然没有赐于我翅膀,我却可以作灵魂的飞翔,可以达到脚步所不能达到的地方。”

要求选准角度,明确立意,自选文体,除诗歌以外,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写作提示】

(接原来材料)上帝沉思良久,不禁感慨道:“我赐予你们最珍贵的翅膀,你们却浪费在身上。我没有赐予人类翅膀,他们却有了灵魂的飞翔,这是最崇高的飞翔。”

灵魂的飞翔指放飞思想,体现了人类智慧的伟大。人类放飞了思想,放飞了智慧,人类用这双“翅膀”战胜了一个个困难。从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为航天事业献身的万户;到近代爱迪生发明电灯;直至现在的人造卫星、航天飞机、天文望远镜,火星探测器等先进的航天设备。人们创造的翅膀(需要有想象的翅膀飞翔)打开了科技的大门,使人类文明跨上了新台阶。往小说,我们校园科技节的一件件作品,都是同学们创造的结晶。所以,人类无形的翅膀远高于有形的翅膀。说到我自己也应在生活中观察,多问几个为什么,放飞自己的想象。创新需要有想象的翅膀飞翔)

11.广东常平中学2011届高三语文月考试题

请以“一路上有你”为题写一 篇文章。

要求:除诗歌外文体不限,不少于800字,立意自定,不得抄袭。

【写作提示】

这是一个短语式命题,写作时可从两个角度加以挖掘。第一个角度,“一路上”可实指上学、放学、旅游、上班等具体的路上;第二个角度,可虚指人生旅途中,或人的生命历程中。“你”可指具体的人,也可指具体的物体,还可指抽象的事物。具体的人,可指一路上给你温暖、帮助的人;具体的物体,可指陪伴你、给你带来快乐的物体,如篮球、吉他、小说等;抽象的事物,可指人的梦想、希望、信念等。

12.广东培英中学2011届高三第一次综合测试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60分)

魅力,是一种颇能吸引人的力量。在生活中我们时常会感受到“魅力”的存在:大自然的魅力,语言的魅力,人格的魅力……   关于魅力,你或许有过许许多多的见闻和经历,或许会有自己的见解和感受,请你以“魅力”为题目写一篇文章,除诗歌外,文体不限,不少于800字。

13.广东汕头英华外国语学校2011届高三第一次月考

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60分)

人生如奔驰的列车,欣赏窗外变幻不定的景色是一件赏心悦目的事。可是有时因为打一个盹而错过观览窗外的美景、奇景,也的确有些令人懊恼,但这并不是多么了不得的事,关键是我们不能错过预定的到站。

没错过,抓住了,应好好珍惜;错过,溜走了,细细咀嚼,也能从怅惘中升华出省悟,酝酿出诗意与哲理,你的生命或许更有深度,你的心灵或许更添光彩。

请选择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自主确定立意,确定文体(诗歌除外),确定标题,不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写作指导】

审话题:可从“如何看待生活中的‘错过’”角度立意。

审材料:材料提示了“错过”三方面的内容。人生美景应珍惜,不应错过。美景错过了没关系,但不能错过预定的车站。错过也是一种美丽,成就另一番人生。可从这三方面立意。

审导语:导语提示应写每个人独特的体验和感受,强调情感真挚。

每一次错过,都可以演绎成一段精彩的故事,话题可由此生发开去,编故事,写议论文等等。写作时应紧扣话题,将这一次次的错过上升到理性的高度,描写出自己对生命的独特体验和真切感受,这样的作文才大气,才有深度。

立意:(1)不应错过人生每一个瞬间——错过一个动人的眼神,也许会错过一场缠绵的爱情。一次误会,也许就错过了一段真挚的友谊。一个小小的疏忽,也许就错过不会再来的机遇。

(2)不必为错过瞬间而懊恼,但不能错过影响人生的关键重大事件。

(3)思辨性看待话题,豁达、积极地看待错过。错过造成的人生缺憾,但也磨练了人生,成就了人生一种别样的美丽。错过也是一种收获从错过中汲取经验,防止再错过。

14.广西桂林十八中2011届高三第一次月考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一寸虫的生存哲学

有一天,一只饥饿的知更鸟看见了一条一寸虫,碧绿绿的像是一小块祖母绿宝石,停在树枝上,它想一口吃掉它。

一寸虫心里很害怕、很慌张,但它提醒自己要镇定,这样才能想出办法保住性命。

一寸虫镇定下来,一想,说:“请你不要吃我,我是一寸虫,我很有用,我会量东西。”  

“真的吗?”知更鸟说,“那你来量一量我的尾巴!”一寸虫“一、二、三、四、五”量出了知更鸟的尾巴。

后来,它遇到了火烈鸟、巨嘴鸟、苍鹭、雉鸡、蜂鸟,它们当然也都是要吃掉一寸虫,可是它们却都因为一寸虫有它的用处而接受了一寸虫的请求,让它量了各自奇特的颈子、大嘴、长腿……

最后,一只夜莺来了。“量我的歌!”夜莺这样要求。如果一寸虫不能量,那么夜莺会吃掉它。怎么办?歌声是不能量的!可是镇定的一寸虫说:“我愿意试一试。你开口唱吧!”

夜莺唱了。它沉浸、自豪地闭上了眼睛。

量声音当然是不能在夜莺的身体上量的。声音美妙地飘漾得很远,所以一寸虫当然要慢慢地爬,慢慢地量,一直量到它的尽头,最后它跑得无影无踪了。

要求选准角度,明确立意,自选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义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15.广西桂林中学2011届高三8月月考

阅读下面的材料写一篇文章,文体不限,不少于800字。

在一场欧洲篮球锦标赛中,保加利亚队就遭遇了这样的情况。当时,根据小组赛各队的胜负和得分情况,保加利亚队必须净胜捷克7分才能出线。比赛开始后,两队旗鼓相当,拼得你死我活,当比赛还剩下5秒种即将结束的时候,保加利亚队领先2分。但是,他们必须还要赢下5分。

稍有篮球常识的人都知道,这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因为即使你用最短的时间投进3分,而对手还有一次控制球权的机会,消耗掉剩余几秒简直易如反掌。这时,保加利亚队的主教练行使自己的最后权利,果断请求暂停。教练只是简单地向球员交代了两句,比赛继续开始。两位保加利亚队员从底线开球后,然后将球带向中场。捷克队员已无心恋战,全部退回到自己的半场,唯一想做的就是在防守中消耗掉转瞬即逝的5秒。这时,令人目瞪口呆的一幕发生了。带球的保加利亚队员突然转身,大步飞奔,纵身一跳,将球狠狠地扣进了自家的篮筐!在一片惊呼声中,哨声响起,双方战成平分。到底发生了什么?保加利亚人疯了吗?观众议论纷纷。直到加时赛开打的时候,所有人才恍然大悟,原来,保加利亚人利用反常规的做法,赢得了加赛5分钟的宝贵时间。接下来,保加利亚队势不可挡,连连得分。捷克队呢,队员似乎仍然没有从刚才那奇特的一幕中清醒过来,士气低迷,毫无斗志,被打得只有招架之功。结果,保加利亚队一举超出对手7分,顺利出线。

要求:选准角度,明确立意,自选文体(除诗歌以外),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书写规范,工整。

16.广西玉林高中南宁二中2011届高三9月联考

阅读下面一段文字,按要求作文。

有位书法家对一位用废报纸练字的人说:“如果你用最好的纸来写,你可能会写得更好。”那人很奇怪地问原因,书法家笑而不答,那人顿悟。

还有这样一则谚语:“如果你想翻墙,请先把帽子扔过去。因为你的帽子在那边,你已经别无选择,要想方设法地翻过去。

请理解材料,焉一篇木少于800字的文章。体裁自定,不要套作,,不得抄聋。

17.贵州遵义四中2011届高三第一次月考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照要求作文(60分)

世界似画笔下缤纷的色彩,世界如琴瑟上跳动的音符;世界因创新而进步,世界缘和谐而温馨;世界可以存在于神奇虚拟的网络,世界更演绎着平凡真实的人生;世界说起来很大,世界其实又很小……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世界,每个人都生活在世界之中。请你结合自己的体验和感悟。以“我生活的世界”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1)自选角度,自拟题目;(2)除诗歌外,文体不限。(3)不少于800字。(4)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5)不得套作,不得抄袭。

18.河北唐山一中2011届高三9月调研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60分)

“一百分”是现实生活中使用频率极高的一个词语,在学校中,它是对学习者的最高评价。此外,它还是对人、对事物的完美评价。有的人为了获得“一百分”而夙兴夜寐;有的人却视“一百分”为草芥。有时,“一百分”可以成就一个人,有时,它也可以毁掉一个人……真可谓是,一个“一百分”,人生百味在其中。

请写一篇文章,谈谈你生活中与“一百分”有关的经历或你对“一百分”的看法。自拟题目,自定写法;除诗歌外,文体不限;不少于800字。

19.河北魏县一中2011届高三第一次月考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美国作家阿扎洛夫,前半生努力和勤奋,取得辉煌的成就。然而,他在后半生,丧失理智地与一个叫马利丁的文坛小丑较上了劲,与其在小报展开了长达数年的论战,将其视为对手。结果,这个马利丁靠着他既得到了名又得到了利,而他,在无端地空耗青春与生命的同时,竟成为世人耻笑的对象,从此一蹶不振,郁郁而终。

要求选准角度,明确立意,自选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20.河北张家口涿鹿中学2011届高三第一次月考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蛹看着美丽的蝴蝶在花丛中飞舞,非常羡慕,就问:“我能不能像你一样在阳光下自由地飞翔?”蝴蝶告诉它:“第一,你必须渴望飞翔;第二,你必须有脱离你那非常安全、温暖的巢穴的勇气。”蛹就问蝶:“这是不是就意味着死亡?”蝶告诉它:“从蛹的生命意义上说,你已经死亡了;从蝴蝶的生命意义上说,你又获得了新生。”

这则寓言告诉我们,要实现理想,要有不凡的人生,必须敢于为实现理想而经历艰苦的磨砺,在磨砺中重新更生,塑造一个“新我”。

要求选准角度,明确立意,自选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少于800字

【写作指导】这是一则寓言类材料作文,理解寓意是准确审题立意的关健。蝶的回答体现了寓意,我们的着眼点可以放在蝴蝶的回答上。必须渴望飞翔",才能真正飞翔一一志存高远,才能达到生命的至高境界。"必须有脱离你那非常安全、非常温暖的巢穴的勇气"一一具有放弃现有的安逸舒适生括的勇气,历经磨难,才能达到生命的至高境界。从蛹的意义上说,你已经死亡了;从蝴蝶的生命意义上说,你又获得了新生一一一获得全新的生命体验,得到生命的飞升,就必须付出代价。勇于打破原来赖以生存的模式、制度、习惯,才能获得新生,实现质的飞跃。综合上述要点.这段寓言材料的主旨可以归纳为:志存高远,勇于摆脱旧束缚,勇予牺牲,付出代价,才能达到生命的最高境界

21.河北正定中学2011届高三第一次月考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用水冲刷、冲洗,去除混杂于有用之物中的杂质,叫“淘”;现在,对事物过滤、筛选、提取,也可称之为“淘”。经“淘”而获得最佳,即“淘宝”。

请以“淘宝”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要求:①角度自选②立意自定③除诗歌外,文体自选。

22.河南长葛第三实验高中2011届高三第一次月考

阅读下列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中国青年报》“八卦红楼”上有一篇文章:晴雯有一半是“比”死的。其基本内容如下(摘录):晴雯美丽能干、风流灵巧,是大观园里的俏丫鬟,她抱屈冤死,这是众所周知的。但笔者认为:晴雯有一半是“比”死的。

她与平级同事袭人比地位,她与下级丫头麝月、小红、芳官在宝玉面前争宠,她还与跨部门的上级领导黛玉、宝钗比聪明……她的拌嘴吵架、争强好胜,多源于这种比较。总在比较中生活,难怪晴雯不快乐,动不动就恶语相向……

但“比”也有另一面:比,展示了青年毛泽东“欲与天公试比高”的豪情;比,展现了泳坛名将菲尔普斯在水立方的雄姿;比,展示了奥林匹克学科竞赛场上学子的风采……

你对“比”有怎样的认识和感悟呢?请联系现实,以“比” 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记叙文或议论文。要求立意自定, 不得套作或抄袭。

23.河南省郑州外国语学校2011届高三9月月考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在非洲的戈壁滩上,有一种叫依米的小花。花呈四瓣,每瓣自成一色:红、白、黄、蓝。它的独特并不止于此,在那里,根系庞大的植物才能很好地生长,而它的根,却只有一条,蜿蜒盘曲着插入地底深处。通常,它要花费5年的时间来完成根茎的穿插工作,然后,一点一点地积蓄养分,在第六年春,才在地面吐绿绽翠,开出一朵小小的四色鲜花。这种极难长成的依米小花,花期并不长,仅仅两天,它便随母株一起香消玉殒。

读了以上材料,你有何感受或联想?请选择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自主确定立意,确定文体,确定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24.河南实验中学2011届高三9月月考

阅读下面小诗《秋实》,按要求作文。(60分)

秋天,成熟的果实低下了头,

不是在自我陶醉,它是在想——

我是怎样变得成熟?

不是风,我怕早已霉烂枝头。

不是雨,我怕早已枯落山沟。

不是光,我怕早已灰暗苍白,

不是热,我怕早已憔悴丑陋。

感谢风吹雨打,给了我成熟的筋骨,

感谢光照日晒,给了我成熟的俊秀。

根据诗歌表达的主旨,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与阅读积累,写一篇文章。可以写自己的经历、感受和见解,可以讲述自己身边的故事,也可以发表评论,

要求:①角度自选,立意自定,题目自拟。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③不少于800字。④不得抄袭。

【写作指导】《秋实》是一首寓意型诗歌,审题的关键是把握这首诗的寓意,即秋实沉思的蕴含意义。该作文可从如下三个方面立意构思:

(1)果实感谢“风吹雨打”给了自己成熟的筋骨,表明果实能够正确对待顺境与逆境,能把困难挫折当作自己成长、成熟的必要条件。

(2)果实在沉思的过程中,感谢“光照日晒”成就了自己的隽秀,表现出一种感恩的情怀。

(3)秋天果实成熟了,他没有炫耀自己取得的骄人成果,而是默想自己是怎样变得成熟起来的,这表明了果实的谦逊之美。

25.河南郑州智林学校2011届高三第一次月考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两支火把

有两枝火把,奉火神之命到世界各地去考察。两枝火把中有一枝没有点燃,另一枝是点燃的,发出很亮的光芒。

过了不久,两枝火把回来提交考察报告。

第一枝火把说,整个世界都陷入浓浓的黑暗中,它觉得眼前的世界情况很糟,甚至已达到了极点。

可是第二枝火把的报告却刚好相反,它说它无论到哪里,总可以找到一点光明,所以它认为这个世界是十分有希望的。

要求全面理解材料,但可以选择一个侧面,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自定立意,,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的含意作文, 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26.黑龙江哈三中2011届高三9月月考

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一次,当世界著名的航海家托马斯库克率领船队航行到大西洋中央时,浩瀚无垠的海面上空出现了一个庞大的鸟群。数以万计的海鸟在天空中久久地盘旋,并不断发出震耳欲聋的鸣叫。更奇怪的是,许多鸟在耗尽了全部体力后,义无返顾地投入茫茫大海,海面上不断激起阵阵水花。原来,海鸟们葬身的地方在很久以前曾经是个小岛。对于来自世界各地的候鸟们来说,这个小岛是它们迁徙途中的一个落脚点,一个在浩瀚大海中不可缺少的“安全岛”。然而,在一次地震中,这个无名的小岛沉入大海,永远地消失了。所以,在茫茫的大海上,它们再也无法找到寄予生的希望的那个小岛了。因此,在全身力气已经耗费殆尽时,它们只能将自已的身躯化为汪洋大海中的点点白浪,营造出一个个瞬息即逝的“小岛”。

同学们,你觉得在人生漫长的“迁徙”之旅中,人真的需要这样一个“小岛”吗?在你人生已有的十几年的“迁徙”旅途中,你是否拥有一个可让自已喘上一口气,稍作休整的“小岛”?而当有一天你发现这个“小岛”突然消失的时候,你是否会像那些海鸟一样,为自己的生存或未来而进行最后一搏?

请以“生命中的‘小岛’”为话题,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写一篇文章。

要求:立意自定,题目自拟,文体自选(诗歌除外),不要套作,不少于800字。

27.黑龙江哈师大附中2011届高三第一次月考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父亲和儿子走在雪地里,看到远处有一棵大树,就对儿子说:“我们来比赛,看谁在雪地上跑出的线最直。”儿子听了就很小心地走,不断注意自己的双脚,把一只脚慢慢放到另一只脚前面。好不容易走到大树旁,看见父亲已经先到,他并不觉得意外,但父亲走的路比较直,却令他吃惊。原来父亲明白要走成一条直线,最有效的方法不是光看着脚,而是注视着前方的目标。只要眼睛始终不离开大树,就能走成一条直线。

要求选择一个角度构思作文,不脱离材料的内容和含意,自主确定立意,确定文体,确定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28.湖北黄冈中学2011届高三9月月考

阅读下面一段文字,按要求作文。(60分)

美国著名歌手迈克尔•杰克逊在《童年》中曾深情地歌唱:“你见过我的童年么?我在寻找我来自得世界。”童年,本应天真烂漫;童年,本应百无禁忌;童年,本应无忧无虑……

可是今天,令人神往的“童年”却渐行渐远,正从我们身边消失。

请以“找回童年”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1)写议论文或记叙文。(2)立意自定。(3)不少于800字。(4)不得抄袭,不得套作。

29.湖北武汉重点高中2011届高三起点调研测试

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作文。

正是赏荷花的时节。

微风送来清香,沁人心脾。我正凝视着眼前的一朵待放的花苞,忽然听到远处有人喊:“哎,别光看这儿哟,远处还有一大片好看的呢!”

我随着话音抬起头,果然,在远离行人通道的河塘上,还有许许多多美丽动人的花朵。这样由近及远的望去,高下开合,多样生姿,层次鲜明,别有一番意趣。

让我又惊又喜的是,启发我也启发了所有人的,是一个孩子。

请根据你对以上材料的理解和体会,选准角度,写一篇作文。

要求:自选文体,自拟标题(请把标题写在答题卡上),不少于800字。

30.湖南道县一中2011届高三第一次阶段检测

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作文。

美国总统罗斯福在中年时患上了小儿麻痹症,这时他已经是参议员,在政坛上炙手可热,遭此打击,差点心灰意冷,退隐乡园。

开始时,他一点也不能动,必须坐在轮椅上,但他讨厌整天依赖别人把他从楼上抬上抬下,晚上就一个人偷偷练习。有一天他告诉家人说,他发明了一种上楼梯的方法,要表演给大家看。原来,他先用手臂的力量,把身体撑起来,挪到台阶上,然后再把腿拖上去,就这样一阶一阶艰难缓慢地爬上楼梯。

他的母亲阻止他说:“你这样的在地上拖来拖去,被别人看见多难看。”

罗斯福断然说:“我必须面对自己的耻辱。”

请根据上面材料,自己命题,写一篇800字以上的记叙文或者议论文。

31.湖南桃江四中2011届高三第一次月考

诗人说:满树的花朵,只源于一粒小小的种子。

哲人说:在创造人时,上 帝很公平地在每个人的心里埋下了一颗种子。

农民说:有了种子,也不一定能丰收。

……

请就以上材料,以“种子”为题,展开联想,自定角度,写一篇议论文或者记叙文。不少于800字,不得抄袭!

32.湖南雅礼中学2011届高三第一次月考

请以“苦”为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或记叙文。(60分)



“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犹赋《离骚》,孙武摈脚,《兵法》修列……”史学家司马迁如是说。

“故天将降大事于斯人,必先苦其心志,劳具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伟大的思想家孟子如是说。

古代先贤对苦都有不同的见解,但终归于一点,苦是人生美丽花朵得以绽放的阳光和养分,苦是人生硕果甜美中的一丝酸涩,苦是人生回忆中所蒸发的汗水和泪水,是它们滋润着我们的成长与成功。

没有痛苦,没有挫折,就不能得到人生的真谛。 [来源:学科网]

佛都把世间分为十界,即:佛、菩萨、声闻、缘觉、天、阿修罗、人、畜生、饿鬼和地狱。前四种属于圣道,而后六种则称为六道众生。人属于六道之一,要在世间不断接受苦难,失败,挫折的挑战,只有在苦中求得人生真谛方能得到永生。人,是社会的产物,无时无刻地接受着万物的折磨,一些人向苦难称臣,一心想过着风顺的日子,选择了卖国,选择了在日伪军支持下的奢华生活,无奈,甘瓜没进嘴,就受到了众人的贬斥。印尼有一种学者叫“苦行僧”他们离家外出游学,在贫苦的外界环境中,求得幸福,求得美,求得人生的价值。苦蒂出甘瓜,甘瓜也孕育着人生的哲学。

没有痛苦,没有挫折,成功也无从 谈起。

司马迁与孟子很充分地论证了这个道理:宝剑锋从磨励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多少次,爱迪生熟练地换下一种材料并尝试新的材料作为灯丝,一次又一次的失败,并没有使充满热情的他放弃,相反,在这简陋的实验室里,在这里艰苦的环境中,他愈战愈勇,六千次的实验算得了什么,再大的困难他也扛住大,终于,有了我们现在灯火通明的城市。

无数回,梅兰芳在冰天雪地中练习马步,声调,语气,为了迎合观众的口味,他不顾地面的湿滑,不顾筋骨拉伤的危险,多年地磨练,在自家小小的庭院中得到了一身技艺。终于,有了我国戏剧的发展,有了我国最优秀的戏剧演员。

千万轮,中国人民与帝国主义进行殊死的抗争,尽管人民生活贫穷,悲苦;尽管武器的落后,丧失的人力物力的巨大,然而,中国人民战胜帝国主义的铁一般事实,印证了中华民民族所受的苦难并没有白费,在新的时期,迎来了民族振兴的强烈的呼唤……

甘瓜纵然甜,痛苦价更高,成功的喜悦纵然让人向往,但苦苦的经历更让人享受;人的意念,信念固然重要,但不经一翻苦的磨炼,难成大事。

苦蒂出甘瓜,甘瓜抱苦蒂。

33.湖南益阳一中2011届高三第一次月考

阅读下面这则材料,写一篇文章。

尼采曾说,处世之道应该是:不要爬上山顶去,也不要站在山脚,从半高处去看,这个世界真美好。这是他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其实,站在哪里看世界好,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认识和体验,你又有怎样的认识或体验呢?

要求:(1)在阅读上面材料基础上确定文章的立意,题目自拟。(2)文体为记叙文或议论文。(3)不得少于800字。(4)不得宿构或抄袭。

【写作指导】这一材料作文题在叙述尼采从半高处去感受世界的美好后,用 “其实,站在哪里看世界好,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认识和体验,你又有怎样的认识或体验呢?”这一问句提示我们感受世界的美好不仅在半高处,也可在山的不同角度去感受。所以,我们可以循着命题者的提示从不同角度思考,写出自己的认识和体验。

可以立意为:从半高处看,这个世界真美好。半高处有余地,留有美好的想象和向往,而不是一览无余。在文学、艺术上,半高处则表现为含蓄。文学艺术留白,可激发欣赏者的审美活动。如果把“半高处”比喻人生的旅途中,那么,我们会明白“美在途中”。因为生命中绝大部份的风景总是在途中,生命主要是为了经历。

也可立意为:从山顶看,美尽收眼底。依据一些诗句可以思考某些理由,从山顶看,是为了“欲穷千里目”,目光远大、心胸开阔,就会感受世界的美好;从山顶看,可“一览众山小”,就会感受、认识到自己的美好,增强自信心;从山顶看,则“不畏浮云遮望眼”,头脑清醒,不受蒙蔽,才会感受生活真实的美。还可立意为:从山脚、山腰、山顶多角度、多层次观察,会感受世界更美好。所谓“横看成岭侧成峰”,善于变换不同的角度观察,世界便异彩纷呈。

其实,从山脚看,也可感受世界的美好。观察事物往往取决于人的态度,如果居高临下,则目中无人,有了有色眼镜,何谈世界的美好。那么,从山脚看,则象征谦卑的态度,如此才能像庄子笔下“知丑”的河伯那样感受大海的美。而且,从山脚看,则象征谦卑的态度,如此才能像庄子笔下“知丑”的河伯那样感受大海的美。而且,从山脚看,才能从事物的根基上感受实实在在的美好。

34.湖南岳阳一中2011届高三第一次月考

阅读下面文字,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记叙文或议论文。

志愿军英雄马玉祥曾说:“我不是什么英雄,当年在朝鲜战场上我是个兵,后来转业到地方,我也是个‘兵’,现在离休了,我还愿当个老‘兵’,这辈子我掂量自己,只要够个兵的份量就心满意足了。”

拿破仑说:“不想当元帅的兵不是一个好士兵。”

请你联系时代的特点就上面两个名人的话来谈谈自己的看法和见解,写一篇不少于800字议论文或记叙文。要求全面理解材料,自主确定立意,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或其含意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写作指导】两则材料谈的都是理想和自我价值的问题,但看法迥异。对马玉祥的话,应抓住关键的一句,“这辈子我掂量自己,只要够个兵的份量就心满意足了”,理想的确立应从自身实际出发,在普普通通的岗位上照样能干出成绩来,能实现自身的价值,要正确理解“兵的份量”的具体内涵。而对拿破仑的话我们要作具体分析,不宜笼统地肯定或否定,想当元帅的兵是有目标有理想的,但要明确为谁而当、为什么要当元帅这些问题,才能有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审题时还应注意“联系时代特点”这句话,也就是要立足于时代的高度,结合当代青年所担负的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来思考这一问题,同时还应联系自身的实际来确立人生的目标。

可立意为:人生既要有拿破仑那种雄心壮志,也需要马玉祥那样甘于从平凡做起的精神,因为任何雄心壮志的实现,都离不开脚踏实地地苦干。

35.湖南永州一中2011届高三第一次月考

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在辽阔的坦桑尼亚草原,一只饥饿的鬣狗在四处觅食。它沿着灌木间的小路奔跑,来到一个岔路口。在两条岔路的远方,各有一头山羊绊倒在灌木丛中挣扎不出。鬣狗的口水淌得老长,它想先走其中一条路,却又担心另一条路上的山羊被别的动物抢走。最后它决定,左脚沿着左边的路走,右脚沿着右边的路走。但是两条路越分越开,相隔越来越远,最终鬣狗把自己的身体劈成了两半。由此一条古老的谚语在非洲广泛流传:“鬣狗难过岔路口。”

要求选择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自主确定立意,确定标题,写一篇议论文或记叙文;不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写作指导】

这是一个寓意型材料作文题。寓意型材料与现象型材料不同,现象型材料是提供一种或几种社会现象,要求进行评析,或挖掘原因,或剖析利弊,或辨别异同,或指明出路。而寓意型材料中的“材料”却不是论证的主要对象和中心,它只是引出论点的途径,找出其中的寓意才是至关重要的。所以对于此种类型的作文题,首先一定要认真阅读材料,仔细揣摩,深入领会其中蕴含的道理,然后在准确把握寓意的基础上提炼出自己的观点,进而分析论证。这则材料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立意:①把握正确的人生方向,走好人生的岔路口;②知足者常乐,贪得无厌终害己;③贵在专一,一心不可二用;④鱼和熊掌不可得兼,要学会取舍。
27#
发表于 2011-7-5 08:34:13 | 只看该作者
高考作文的人文情怀在哪里
文章作者:陈晓明 来源:凤凰网




  从高考作文题目的设置或选择,可以看出一个省份的语文教学导向。从今年的情况来看,应试教育的趋势有增无减,不重视高考作文的人文情怀,不重视学生个性的发挥,主要还是考道德思想的正确和社会陈见道理,令人惊异的是,这么多搞中学语文教育的人,难道不明白作文题目要与思想品德正确与否的考核区别开来,与政治或文综考试区别开来,考学生的语文修养、阅读面、人文情趣、语言个性?


  现在高考题目有一个明显的误区,不知道作文到底要考什么。大部分的作文题目,其主题题意落在社会的大是大非问题上,或者是社会常识,如诚信、公平、公正;或者是道德意识很强的命题。这些大道理无疑极其重要,在中学教育中是最基本、最基础的观念和知识。但高考作文如果主题偏向这方面的话,那对考生就是一个严重的限制,因为这些大道理的基本框架给定,迄今为止,相关的学术著作和论文,社会流行见解,都不知多少人说过多少遍。中学生怎么可能说出什么惊人之论?这些大道理、大是非、常识,对于中学生来说,只能重复说些老师们说的话,老师们也是重复书本上说滥了的话。比如全国卷给出的材料题,虽然可做一定的发挥和延伸,但空间有限,终究还是围绕诚信发言。再如“期待成长”这类老生常谈的话题,不知说过多少遍,没有新鲜感。


  高考作文的着眼点,一定要定在能与中学生的切身体验、个人经验结合在一起的主题,但又不能落入流行俗套。比如湖北的题《旧书》就很好。孩子们都有此类经验,读到高中,总有几本旧书。怀旧的情感也是古往今来文学的重要主题之一,文学性也很强。当然,这个题目可能限于写成记叙文,而记叙文已经是高考中少见的文体了。


  江西的“孟子三乐”也是我所欣赏的题目。能把中国古典文学文化教育延伸到高考作文命题中,同时与青少年的人文价值关怀、与他们身处的家庭以及人生的责任结合起来,我觉得每个孩子都有话可说,都会说出自己的独到体验。


  议论文占据主导,说明高考语文教学已经严重偏向于实用性。与其说是议论文,不如说是概括归纳政治常识、道德共识、流行新闻。这极容易形成学生的语文学习、文章写作模式化和格式化。


  另外,今天读到某报纸的一篇文章,说是高考“作文题应离现实近些”,网上还予以重点推介。写这种文章估计有点投机取巧的心理,对中学教育中的文学教育一无所知,对当今语文教育的根本问题毫无关切。文章所分析的问题几乎是概念先行,不顾逻辑。今年高考题,哪个省的不是贴近现实?什么叫现实?只有与新闻联播、网上热帖相关的问题才是贴近现实?在文化界从上世纪80年代以来就有不少人以此为口号,作为一个标签,作为一种优先性的招牌。现在的作文如此靠近现实,太现实了,还叫不贴近现实?高考作文都成了政治课的附庸,还嫌不知足?要高中学生学习语文干什么?要读那些文学经典干什么?要人文情怀干什么?持此论调的人可知文学的“现实”为何物?可知青少年的“现实”意味着什么?我们现在的高考命题,似乎就是要让高中学生对成人的所有自视正确的各种观念概念、各种规则表示认同赞赏,其他别无所求。


  当今中国的高中生不是不关心现实,而是他们太贴近现实,每日里被新闻中的所有的现实包围,被网上没完没了的现实困扰。对付高考作文题,都不用学什么古今中外文学名著,只要把政治课本背熟,再加上记住最近半年报纸的头条新闻,基本上就可以对付了。


  本人认为,高考作文是检验中学语文教学的一个试金石,它应该对中学里讲授的古今中外名著负责,这是留给中国中学生少之又少的人文教育的一点地盘,它要在人文的、文学的、美学情趣的框架里来命题;在合乎青少年健康自然成长天性的前提下来命题;能写出少年独有的心理、独有的经验、独有的记忆、独有的爱与恨、独有的语言、独有的文章,这才是少年中国的文章,才是中国文化有真的现实、有真的未来的文章。(陈晓明)
28#
发表于 2011-7-9 19:53:44 | 只看该作者
关于高考作文

——答《美文》、《新安晚报》等记者问

谢有顺

    记者:高考作文是全国范围内的一次“集体写作”,高考作文评审,也应该是全民关注的“文学评论”,您是著名文学评论家,您如何看待高考作文的评审标准?
  谢有顺:从我所知道的高考作文评审标准来看,确实比较模糊和混乱,个人趣味的差异比较大,有些标准又显得过于僵化,没有弹性,作文的好坏,本是一个主观性很强的问题,最终导致错判、误判的情况很多,加上改卷的现场,有很多随意性的因素在影响评卷者(比如天气热啊,快到吃饭时间了赶进度啊,学生的字迹工整与否啊,等等),出现五花八门的评分情况也就不足为奇了。因此,探究高考作文的评审标准问题,就事论事已经没有意义,它涉及到一个更深层的问题,那就是中国语文教育的困境问题。说句实话,今天的语文教育是过于机械了,它普遍是把一篇优美的文章,分成字、词、句、段来讲解,而不把它当作一个整体来理解,不带学生进入一篇文章的审美和精神境界,这样的教育对于提升一个学生的人文素养,并无实质性的帮助。语言教育,应该和文化、精神、心灵塑造联系在一起,它除了教学生掌握一些必要的知识以外,还得大力提升学生的理解、感悟、审美和写作能力。一个个活泼的心灵,不能被那些死的知识窒息了。具体到写作文,也应该发挥学生有感而发的积极性,注重真实的感受、优雅的表达相统一,遗憾的是,在现有的教育设置中,多数的学生只会写修辞学意义上的文章,而不会写有个性、有文采的文章,由这种教育推演出来的作文评分标准,也就必然会倾向于修辞学,而忽视审美的层面。老师本身都没有较好的审美训练,你又如何要求学生写出好作文来?即便学生写出好作文了,我们的改卷老师有那种发现的眼光么?我表示怀疑。
  记者:文学创作是鼓励创作个性的,但个性作文在高考中往往又得不了高分,请您谈如何“遵守原则,又鼓励个性”?
  谢有顺:现有的高考制度,对于个性本身的宽容是有限度的,正如现有的语文教材对范文的选择,就偏于保守、稳妥,个性飞扬的东西,很难进入教材,当然也就难以进入高考评分的视野之中。这样的结果,从我们文学教授的角度来说,当然是不满意的,但在现有的教育模式中,也有它自身的合法性。作为一种普遍意义上的教学标准,课本、试题或作文方法确实不宜过度追新,不宜赶时髦,因为文化是需要时间来沉淀的,用沉淀过后的成果来教育学生,是一种比较可行的办法。认识到这一点,学生在答题和写作文的时候,就得学习带着镣铐跳舞,学习在有限的自由中,最大限度地发挥自己的想象和才华。这中间的秘诀,我觉得首先是要训练自己有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优雅、简洁、精到的语言,能博得每一个老师的喜欢;其次,要选择好文章的角度,要有新意,但立论要平正一些,不能过于剑走偏锋,尤其不能放纵自己的一己之好恶,而是要学习分享公共话题和普世价值,这样写就的作文就会比较庄重、大方,又不容易流于俗套——据我所知,改卷老师普遍喜欢有新意,但在立意上又不失控的文章。其实,真正有才华的人,是能够在既定的规范里展示出自己独到的思路和眼光的。好作文,无非是由优雅的语言和新颖的角度构成的。
  记者:中学教师眼中的“好文章”和大学教授眼中的“好文章”出入是较大的,如果要缩小这种“出入”,您认为要在哪些方面做工作?
  谢有顺:要对我们国家的语文教育作一个重新设计,才能从根本上改变这种状况,也就是说,要把语文教育从语言教育多向文学教育倾斜。我也知道,教育是一项巨大、复杂的工程,进行任何层面的教育改革,都牵一发而动全身,需深思熟虑,否则有可能会走向新的混乱。但并不等于我们可以止步不前。今天的许多问题,已经到了不得不改的时候了。比如,一些质量很差、思想落后的范文,仅仅因为它们适合进行修辞分析,就几十年不变地让学生们去读它、背它,这不是很荒唐么?假如现有的教材不作根本性的变革,现有的考试模式不作重新设计,所谓的教育改革就还没有触及本质。我承认,任何国家的语文教育都需借助一些范文和方式,但重要的是,这些范文,这些方式,对于那些正在成长中的心灵来说,必须合身。一旦不合身了,就得改变,这应该是毫不犹豫的事。
  语文教育的首要目标应该是塑造一颗能够感受美、能够洞察世界的心灵。语言的美,世界和人心的秘密,这是语文的核心内容——假如一个老师不在这些方面上引导学生去认识它,这种语文教育就是死的教育。教育要面对的是一个个活生生的心灵。知识有时可以塑造心灵,知识有时也可以窒息心灵,关键还是看教育者本身是否具有这样的能力和意识,是否能够诚实地和一个个正在成长中的心灵对话。现在很多的教育工作者,眼睛只盯着分数和升学率,他们无视心灵塑造在教育中的作用,这是最为致命的教育危机。
  现有的教材应该选用更多的经典作品,哪怕这些经典作品在修辞上不那么老实,也得大胆地选用。说句实话,中国并不缺好文章,缺的是好的解读者。假如现在的老师,在语文教育上,多一些文学训练,把好文章的内涵解读出来,把汉语的优雅呈现出来,把学生的阅读兴趣激发起来,又何必担心汉语不能在年轻人中被喜爱?又何必担心会在一篇好文章面前出现截然不同的评价?
  记者:古今中外的文学作品,基本上是没有“满分”的,但高考作文有“满分”,您如何看待“满分作文”?我们整理往年的高考满分作文时,发现各个省之间“差异”很大,水准不一,各省有各省的“满分标准”,您如何看待这一问题?
  谢有顺:既然是考试,我倒不反对有满分,一个学生的作文,如果大大超越了中学生应有的写作水平,它就可以得满分,“满分”不过是表明他的写作能力在这个阶段是突出的、完美的。我们不必把满分作文放到文学史里去衡量,这毕竟只是语文教学的产物。至于各省的“差异”,只要是在情理、审美的层面,都是可以接受的,在作文的评价体系里,抹杀理解差异、追求统一机械的标准,反而是一种误区。从过往媒体所公布的满分作文中,多数是好文章,有一些更是才华横溢,从中也可看出,现在的评卷老师比过去更宽容、更能欣赏一个人的个性和想象力了,这是好事。如果以“满分”的方式为一种创造精神喝彩,为一种语言才华加冕,这种“满分”就是有意义的,也是在现有的作文教学中树立一种新的标高。只是,随着媒体的渲染,也要警惕“满分”作文陷入新一种的模式化之中。
  记者:您对国外高考作文评审标准有了解吗?他们是如何对待这一问题的?
  谢有顺:外国的我不太了解,但就我有限的见闻,即便是在中国的台湾、香港等地,对于作文的个性化的尊重,以及阅读理解和想象力的发挥,都比内地要宽容得多。扼杀一个中学生的个性和创造性,这是很残忍的事情,他们本就是最有创造渴望的年龄,因此,我希望内地的老师,也能更加珍视一个学生的创造精神,哪怕他的创造精神冒犯了现有的思想规范和修辞规范,我们也要多一点理解和欣赏。如果有一些学生的作文,写得比较“出格”,冒犯了我们的欣赏趣味,一个负责任的老师,不该对它急于判分,而是该有一个讨论的机制,集中大家的意见之后再定夺,这样就可以减少误差。总的说来,写作能力是一个人综合素质的体现,有裁决权的老师应该慎重对待,对于那些不落俗套的、创新的写法,尤其需要诚恳面对。
  记者:中国古代的“八股取士”是以一篇文章定名分的,如何看待一篇作文的优劣。比我们今天高考作文更严酷,您对以前的标准的制订和标准执行有哪些了解?
  谢有顺:八股文指的是明清科举考试的文章格式,分为破题、承题、起讲、入手、起股、中股、后股、束股、落下等组成部分,在起股、中股、后股、束股四个部分,各有两股互相对应的文字,一共有八股,故称八股文。它在文体上,有严格的讲究,题目多从四书里出,内容也无多少自由发挥的余地,但聪明的读书人,总能在这样严格的限制中,尽量多出一点文采、多表达一点自己的思想,以期引起考官的注意。尽管传下来的八股文中,言之有物的文章是不多的,但我们也必须看到,在我们当下的高考模式中,也正在生产一批又一批的“新八股文”,因为这些作文都是从统一的格式、模式里训练出来的,空话连篇、无病呻吟的作文是太多了,尤其是议论文,完全模式化了,如何开头、如何结尾、如何立论和应用论据,也都有范本可参考,这不就是新八股文么?因此,现在的高考作文要大力地冲破一切模式化陷阱,要挣脱思想的藩篱,要有容忍思想自由和写作创新的气度,要对才华有呵护的态度,惟有如此,在我们手上,才不会扼杀真正的好文章、好人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11-27 16:36 , Processed in 0.078452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