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123
返回列表 发新帖
楼主: 教师之友网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教师之友网》管季超-网辑-调研报告

[复制链接]
21#
 楼主| 发表于 2011-11-25 08:45:05 | 只看该作者
中扬中学调研报告

宿城区中扬初中
罗用春
本人按照区教育局安排来到中扬初中进行挂职锻炼,报到之后,立即从学校的教育教学、校园环境整治及安全管理等方面进行了调研。
通过察看校园、宿舍和食堂,查阅资料,深入课堂听课,教师座谈等方式,调研了学校的运行状况。共随堂听课20多节,随机检查了教师的备课笔记和学生的作业,开展了学生问卷调查,查阅了学校各科室的工作资料,发现中扬初中在教育教学管理上有一套完善措施的校级领导班子,在教学中有自己独创特色的教学尖子,但也暴露出学校在管理工作上的薄弱之处。现将调研情况汇报如下:
一、成绩方面
(一)、加强师德建设,提高职业道德水平
学校按照区教育局有关加强师德师风建设活动的工作安排,并结合学校实际,开展师德教育活动,努力提高广大教师的职业道德水平。
(1)重视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学习。新学期伊始就组织教师重温了了《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宿城区教育系统十条禁令》。围绕“爱国守法、爱岗敬业、热爱学生、严谨治学、尊重家长、廉洁从教、为人师表”等方面与全体教职工签订了责任状,围绕乱收费、体罚与变相体罚、加重学生课业负担、廉洁从教等问题进行了自查自纠。
(2)发挥先进人物的榜样示范作用。充分利用身边的人,身边的事,开展向优秀教师学习活动,组织教师撰写心得体会。学校开展了评选师德标兵的活动,在校内表彰了一批师德先进个人。
(3)构建师德师风建设的长效机制。学校从两个方面入手建立和完善师德师风建设的长效机制。一方面,重视学校内部管理,将师德师风作为教师绩效考核的重要指标;另一方面,重视社会对教师行为的监督和引导。定期开展学生家长评教活动,促使广大教师牢固确立奉献为荣、育人为本的价值取向,严格遵守以德治教、以德育人的行为规范,树立教师的良好形象。
(二)、开展校园环境整治,保证校园安全整洁
(1)强化安全管理,安保措施得力。配备足额的门卫警卫保安人员,建立校园警务室,做好出入校园人员登记管理工作和学校安全巡查工作,建立了领导值班、校园巡查制度并落实到位。定期排查安全隐患,在学生中收缴管制刀具,防范于未然。
(2)重视安全教育,增强安全意识。在加强安全防范的同时,采取有效措施提高广大学生的安全意识和自我防护能力。学校组织安全知识教育讲座,利用校园广播广泛宣传安全常识。
(3)规范食堂管理,保证食品安全。规范学校食堂管理,严把原料验收关,从源头上保证食品安全。学校将每周菜谱公示在餐厅内,厨房内生、熟食分开,安排值班教师参与食堂就餐管理,确保学生营养全面、卫生安全,既保证了师生的伙食质量,又形成了文明有序的就餐氛围。
(三)、德育活动丰富,培养了学生道德素质
学校根据新时期的德育特点和生源的实际情况,牢记育人为本,坚持德育为先,以德育实践活动为载体,积极探索德育工作的有效途径,不断增强德育工作的实效性。
(1)重视校园文化建设,构建良好的德育氛围。学校充分利用学校宣传栏、校友风采、名师介绍、校园广播等途径,创建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让学生在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中得到潜移默化的教育和感染。各班都有标语,如“每天进步一点,是我们最大的收获”,内容因班而异,但却时刻激励学生“好好学习,天天向上”。
(2)重视养成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从学生的一日行为规范入手,细化学生日常行为具体要求,把学生遵守行为规范的情况纳入学生的综合素质评价体系,努力提高学生文明素养。开展校园文明五细节等基本的日常行为规范。完善了“一日常规检查评比”制度以及评比细则,及时公布成绩,周周总结,周周表彰。
(3)提高德育工作的实效。本学期,先后开展了刘云山鼓励教育全国巡回演讲、文明礼仪主题班会、学雷锋做好事等活动。
(四)、执行五严规定,规范学校办学行为
省教育厅的“五严”规定颁布以来,学校对照规定自查自纠,积极落实。
(1)严格执行国家课程计划。学校按照国家课程计划开齐开足全部课程,配备相关学科专职教师进行教学。学校将课程表、作息时间表公示于区教育局教学网,接受社会监督。
(2)严格控制学生在校时间和作业时间。严格执行《宿迁市中小学作息时间表》,控制学生在校时间7小时,坚决杜绝延长或变相延长学生在校集中学习时间。根据学科特点,布置适量作业,考查科目当堂练习,不留家庭作业,考试科目的作业总量控制在1.5小时内。
(五)、坚持质量立校,细化教育教学管理。
学校全体教干教师牢固树立以教学为中心的理念,扎实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努力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1)加强教学工作过程管理。加大对教学各个环节的监督和调控,通过随堂听课、检查备课笔记、作业和学生评教活动,检查要有详细记录,进行总结。规范教学程序,把好质量关,把教学工作的过程管理与绩效工资的发放挂钩,严格考核,拉开分配差距。
(2)务实集体备课。明确提出集体备课必须做到: “四定”:定时间、定地点、定内容、定主备人;“五统一”:统一进度、统一目标要求、统一作业内容、统一批改方式、统一复习考试。有质量的备课,促进了有效的课堂教学。
(六)、重视教科研工作,提升教师专业素养
(1)重视青年教师的培养。学校积极创造条件,搭建平台,为青年教师的成长创造良好的氛围。邀请了宿迁钟吾初中、市实验学校等名校教师到校讲学。本学期还在青年教师中开展基本功大赛,获得第一名的青年教师学校与教研室相关领导联系组成师徒结对子进行“一帮一”活动,争取向区、市级推广。
(2)重视校本教研。学校加大教研组建设力度,通过广泛的校本教研活动,提高教师专业化水平。在全体教师中积极开展“五个一”活动,即要求每位教师每学期必须做到:读完一本教育教学论著,写好一份优质教学案例,写出一篇有质量的教学论文,上好一堂教学公开课,参加一个课题组的课题研究。
(3)重视课题研究。学校围绕课程改革、有效课堂、减负增效等热点,并结合学校实际,开展了课题研究,不少研究成果得到了省、市专家的认可。
二、存在问题及改进建议
1.进一步贯彻新课程理念。课程改革正在推进,但是穿新鞋,走老路的现象依然存在。部分教师依旧沿袭传统的教学理念,教学方法单一,在教学活动中学生往往处于被动接受,而不是主动地探究。建议加大校本培训力度,组织研读课程标准,观摩优质课堂教学,开展互听互评,切实转变观念,更新教学方法,追求有效课堂。
2、全面开展校本教研,提高校本教研的含金量。校本教研的精髓就是“教学反思—同伴互助—专业引领。”第一,教师的教学反思或后记不能流于形式,它是教师教学后的真正感受,多一份反思就多一份提高,就离优秀教师更进一点。真正写好教学反思对提高教学的针对性有极大的帮助作用。第二,教师之间的听课、评课要起到真正的同伴互助作用,每次听课后不仅要有听课内容记录,必须要有评价,总结出肯定的地方,找出不足,通过“听课→评课→再上课→再听课→再评课”,提高教师的业务素质,杜绝“教而不研,教而不思”的低水平教学重复。第三,要充分发挥教研组业务活动和集体备课的作用,利用学科骨干教师培养教学新手,开展“师带徒”活动,显示专业引领的效果。第四,积极开展课题研究,多出成果。
3深化课堂教学改革,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课堂教学是提高教学质量的主战场,第一,坚实不移地开展新课改,落实区教研室提出课堂教学模式改革。第二,结合本校实际,积极借鉴“杜郎口中学”经验,切实实现两个转变,即:教师的教学方式的转变和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以教师教学方式的转变带动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第三、落实学校提出的课堂教学的“三变五让”,即:变填鸭式教学为启发式教学;变学生被动听课为主动参与;变单纯的知识传授为知能并举;能让学生观察的让学生观察;能让学生思考的让学生思考;能让学生动手的让学生动手;能让学生总结的让学生推导出结论。第四,要让更多的教师使用现代教育技术,提高教学效率。
22#
 楼主| 发表于 2011-11-25 08:45:47 | 只看该作者
全县教学工作调研报告
  




为了深入了解我县小学教学管理工作的现状,增强科学、规范的管理意识,实施合理有效的课堂教学,进一步了解全县小学教情、学情;查找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分析原因,探寻良策,引领新课程教学正常有效开展。从今年九月份开始,在单位的安排下,我们小教组的全体同志对全县大部分乡镇进行了调研。围绕教师年龄、学历结构,教学管理及课堂教学等几方面,主要通过查看资料,交流座谈,听课评课及信息反馈等形式全面开展工作。下面我就调研情况向单位领导做以简单汇报。
一、 基本概况
从9月中旬开始到10月底,我们对全县大部分乡镇及完全小学进行了检查。我们先到各乡镇中心校,与领导进行座谈,交流,了解各乡镇,学校的基本情况。再到乡镇中心小学及其他完全小学。根据乡镇大小我们至少去两所以上的完全小学。首先了解管理情况及教师队伍建设,然后深入课堂听课,课后和教师就课堂教学进行交流探讨;再对教学常规管理进行检查,结合本校实际和领导班子进行了研讨。
我们深入了15个乡镇及30所完全小学。共听课90余节,指导课堂教学90余人次;查阅教案2000余本,检查学生作业3000余本,翻阅教师的政治学习笔记1300余本,业务学习笔记1300余本,检查教研组记录80余本,会议记录30本,常规教学管理资料180余本。每到一校,结束时召开全体教师通报会,就检查的情况和全体教师进行交流,并及时获得教师在教学上的信息反馈。对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剖析,探讨改进的方法    。
二、    目前各学校呈现的现状
(一)各乡镇中心小学及窗口学校,教师结构基本趋向合理;教师外树形象,内强素质。各乡镇中心小学及窗口学校,年轻教师占60%—80%。像三要小学教师25人,45岁以下21人,50岁以上4人;巡检小学22人,45岁以下19人,50岁以上3人;白川小学25人,45岁以下20人,50岁以上3人。教师大都是大专以上学历,充实了学校教师队伍的坚实力量。而且,这些教师教书育人,一丝不苟,敬业乐教,任劳任怨,用高度的事业心和责任感严格要求自己。真正起到了龙头学校的带头作用。
(二)课堂教学扎实有效。
1、注重有效教学的贯彻与落实。注重备、讲、批、辅、转环节的运作。实用效果强,用真实的,自然地,贴近儿童生活实际的,人文的,社会的语言、经验、实践、磨砺等来解决课堂终于遇到的难题,让学生在平时的活动和记忆力中深化了对教材的理解。寺坡小学的杨亚玲老师,三要小学的吴月凤老师,永丰小学的杜小玲老师,谢湾小学的王慧萍老师等,她们都能用贴近儿童生活实际的经验,语言等解释文本中的词语意思或数学问题,简单实效,容易理解,深受学生欢迎。
2、教师课堂基本功扎实老到。教态自然大方,语言清晰流畅,语调平和亲切,耐心细致,极具亲和力;板书亮丽新颖,呈现方式多元化;多媒体运用熟练到位,获取教学资源自然丰富。教具学具的运用恰到好处,达到直观,形象,生动具体的课堂效果。如四皓白川小学的荆西侠,王蓉花,代塬小学的陈媛,石门小学的张春玲,张坡小学的夜志娟,麻坪孤山小学的赵静,三要小学的何芳芳,古城小学的李伟等,她们充分利用多媒体这种辅助的教学手段,课件设计多样有趣,新颖实用,活跃了课堂气氛,达到直观,协调,统一,强化,整合教学任务的教学效果。
3、课堂能体现新理念,注重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能充分发挥学生的动手参与意识,利用“摆一摆”,“折一折”,“说一说”,“议一议”,“演一演”等,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你看到的图像,实物,图表,分析提供的信息,获取知识。各中心小学的教师在这方面做得非常好,教学气氛活跃,教学效果显著。古城小学的李伟,永丰小学的杜小玲,石门小学的田娟数学课堂活而不乱,生动有趣,学生的自主合作学习运用非常好,效果显著。
4、加强“三维目标”的实施,注重课后适当的拓展。能在与文本的交流中,在简洁的语言浓缩中展开对文本意境,情感的理解,感悟,强化对美的领悟。知识目标,情感目标,价值目标实施到位,通过引导演示,再引导,再演示反复循环的过程领悟到教材文本的内涵。通过延伸拓展的演练,展示让学生实现文本所要达到的效果目标。像巡检小学的陈秀绒老师,能以文本为载体为基点,从深度和广度方面加强了拓展,更加强了“学会生存”的内涵,透过文本的文字,陈老师将学生的思维进行发散延伸,跨越了时间和空间的空档,将学生推向现实生活的平台之上来理解文本,达到了在语文中学会了生活,在生活中领会语文的内涵,提升了语文素养。
5、注重教学渗透的运用。教师能将学生的思维引向实用操作的现实生活,注重生存意识的培养;在课堂上能注重阅读方法,写作方法,生活方法等的渗透和指导,注重德育教育,美感教育,价值观的教育的实现。闫乐荣老师,陈秀绒老师,姜静老师,李伟老师,杨亚玲老师,他们在教学渗透上“春风化雨,润物细无声”,在点滴的细节中让学生领会,真正起到了潜移默化的作用。
  6、注重个性发展。教师在课堂上能注重学生的反映,面向全体学生提问,关注学生个体发展,对一时回答不上来的学生,教师不厌其烦、耐心细致,一次又一次地启发诱导,以达到学生学会为目的。大部分教师都能深切关注每位学生的表现,一步一个脚印,扎扎实实教学。
7、中年教师,课堂相对比较厚重踏实,有一定积淀。课堂上,教师准备充分,资源共享丰厚,内容丰满,教学扎实。能引经据典,深入浅出;也能让学生在不同的阅历中学会理解字词;既能恰如其分的引导学生提问题,也能适时地引领学生走向深入。在教师巧妙的引导下,师生的交流对话放射出广泛的智慧,在平时的阅历中理解和跨越了时光和空间的镜头和内涵,让知识,经验,方法在真实,自然地流淌中成长出精彩,透射出深厚,积淀出深刻。像石坡小学的闫乐荣,巡检小学的陈秀绒,古城小学的赵爱芬,寺坡小学的杨亚玲老师等他们都是具有七、八年以上教龄的中年教师,积累了丰富的教学经验,阅读经验,生活经验,课堂内容丰厚,有一定积淀。
8、注重发挥小助手的协助作用。课堂上,老师能积极发挥小助手的作用,发挥学生的指导学习,评价帮助的功能。在四皓白川小学荆西侠的数学课上,她让学生做题之后,学生充当小老师,自己评价,学生教学生,效果很好,而且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很大程度上为学生的价值观的树立做好铺垫。
9、课堂评价方法方式灵活多样。课堂上大部分老师的评价都起到了激发学生兴趣,肯定学生的表现,及时调整课堂执行程序的作用,能激发学生的个性张扬,尊重学生的个性解读,个性感悟,个性体验。 “你真棒!大家夸夸他!”“说得很好!很不错!” “你也是老师学习的榜样!从你的读中老师感觉到了一点舒服了。还能再有一点进步吗?”“你是大家的骄傲,也是老师的骄傲!”“你读得太好了,老师想再听一次,好吗?如果声音再大一点会更出色!”“掌声在哪里?”还有老师竖起的大拇指,灿烂的笑容,……激励不断,让人耳目一新,情趣倍增。生活的多彩,个性的差异,组成了五彩缤纷的世界,也构成了无处不有的学习资源,教师恰当的评价,丰富了学生和文本的对话内容,深化了对文本的解读。
10、注重教学细节及平时习惯的养成教育。“细节决定成败,错误成就精彩。”这次下乡,发现很多老师能注重细节,反复对学生强调,唤醒学生质疑求知欲望,提醒学生注意不发生类似错误。石门小学的田娟,谢湾小学的王惠萍,巡检小学的陈秀绒等做得很好,课堂教学效果非常鲜明。
(三)校本教研开展经常,效果显著。
1、开展活动经常。每周有固定的教研活动日,备课组或教研组观看教学录像、讨论教研专题文章、探讨教学问题、进行教学语言基本功比赛、说课、评课等,活动扎实有效,起到了以教研促教学,以教学促发展的效果。
2、几乎每所学校都有课题研究项目,课题成果显著,指导教学有效。教师开学初确定研究专题,通过一学期的教学实践,教学调查,教学了解,查阅资料,学习研究,在期末写出课题研究成果,以书面形式上交主管领导。“一分耕耘一分收获”,景村镇小学校本教研教材《为终身发展奠基》,包括爱家乡教育,革命传统教育,感恩教育,励志教育和养成教育,为学生的成长提供了教材;巡检小学编撰了《校园赞歌》这本书,为学生健康文明的成才树立了样板;还有《校本教研成果集》,将全校比较优秀的教育教学工作的理论总结,教改论文,教学设计,教后反思编辑成书,让全校教师相互学习,共同提高。
3、档案建设工作完善。各校能按时进行档案归类,制度建设,行政管理,教学管理,安全管理,教师业务成长等档案齐全,装订规范,分门别类。
(四)教学管理凸显“人文性”,注重管理效果,关注管理全过程。
1)各中心校实行领导包片抓校,责任到人。各中心校定期不定期对学校工作进行检查、抽查;组织各校的管理人员进行经验交流,切磋整合提升管理素质和艺术。重布置,重落实,重总结,善始善终。组织联考,积极为县抽考做好准备,并不时演练抽考情况。像麻坪中心校,石门中心校,石坡中心校,卫东中心校,景村中心校,三要中心校等都能注重领导的分片包干的过程管理;卫东中心校9月份组织全体教师公开课赛讲,要求人人都讲,还在深入听课后对学生进行随机抽检,并通报全校;谢湾中心校10月份全体人员深入课堂听课,逐校逐人制定课堂教学测评;景村中心校还组织考试成绩居后的教师再培训学习上岗制度。
2)各校管理制度齐全,内容全面具体,可操作性强。制定有《教学常规管理方案》,《上课方案》,《备课制度》,《课题、课例研究制度》,《常规检查制度》,《质量考评方案》,《教师专业成长制度》等。各项管理注重以质量为中心的教学宗旨,树立“质量立校,质量立人”意识,结合各校实际,体现各校教学特色。后勤保障基本到位,整个校园呈现出生气勃勃,井然有序的态势。
3)教学管理扎实有效,教师素质不断提升。教研组,课题组,备课组,活动经常,各种竞赛,展示活动有效开展,教学管理扎实有效。东路的三要小学、古城小学领导采用不打招呼,随堂听课,随机听课,看到课堂真实的,突发生成的一面,不时纠正提升教师教学水平;北路的石坡小学,巡检小学在常规教学管理上扎实严谨,认真踏实,一步一个脚印,教师的综合素质比较高;西路的永丰小学,白川小学,谢湾小学,能充分利用多媒体这种辅助教学手段。学校组织教师外出学习,乡镇交流,校内互学,为教师的学习成长搭建了平台,为教师学习成长提供机会。
4)坚持常规检查,采用校查、互查、自查相结合,为教师的相互学习,自觉成长,积极提高提供了机会。学校教导处坚持月常规检查小节,注重月考和单元章节过关考试,严把单元过关。教研组坚持周查教案,就教案中存在的问题,得到了及时改正。石坡小学教导处实行语文教案、作文教案、检测教案分开备写,有效突出重点,分层教学指导,效果显著。有的学校进行教案互查,自查相结合,向身边的先进学习,像同课头老师的优秀方面学习,向荆西侠,王瑞萍,王军焕等市级“一名三优”的教师学习;向张秀云,宋辉,张朝霞,袁文荣,郝素芳等省市级以上教学能手学习。为教师的进一步提高提供了近距离的榜样。
5教研组活动经常,活动内容切合教学实际。教研组活动记录详实,内容丰富。既有注重优化课堂结构,坚持相互听课、评课的安排,又有说课评课的过程记载;能加强新课程实施研究,积极进行教学反思,坚持教学指导和研修;组织教学竞赛,教学活动经常;坚持每期两次的教学赛讲活动,注重能手的培养和提高,活动内容和平时教学的密切联系。
6)坚持使用活页教案,实行电子备课,达到资源共享。远程教育的运用,节省时间和人力,并为教师的课堂备课提供了有力的参考和查找学习资源的方便。像古城小学,四皓各学校,孤山小学,景村中心小学,石门刘家小学,三要小学,带了一个好头。尤其是古城小学,提供了一流的教学设施,教学设备,建立了课件资料库,教师的教案设计,课件制作等,全方位的为每位教师相互学习,共同进步,提升教学效果提供了丰富的参考。
7)注重困难学生学习转化工作。制定后进生转化家访卡,并利用课余时间,休息时间进行家访,了解情况,帮助学生成长。注重困难学生课外阅读,加强读书学习活动的开展。谢湾小学在11月份进行师生读书学习活动,写出心得和收获。
三、存在问题
1、个别学校教师结够呈现老龄化,学校工作缺乏生气。卫东镇,全镇40人,50岁以上的有30人左右,占全镇教师人数的70%以上,45岁以下的仅有20%,全镇有特岗教师4人。麻坪镇教师人数78人,50岁以上45人,45岁以下30多人。因近几年毕业的年轻教师分配基本在偏远山区,所以偏远山区的教师队伍呈现年轻化,如保安镇,洛原镇,巡检镇,陈耳镇,寺耳镇,王岭乡,驾鹿乡;相对集镇小学的教师年龄偏大,基本稳定,缺乏新生活力和生气(城关镇例外)。
2、个别学校实际工作有待扎实深入的进行。有的学校教研记录不详,有走过程现象,体现出教研活动流于形式;教师业务学习不够扎实,教研指导研修不够深入,听课记录的空白较多。拿出来的资料齐全,但质量不高,工作不够扎实,略显表面化。
3、九年制学校管理机制没有理顺,小学段教学管理模式不适应教学实际。九年制学校负责教育教学的小学段领导不能专职专人专用,不能全心致力于小学教学管理,呈现眉毛胡子一把抓,抓不出好的效果。课程分配及课时安排套用中学的管理模式,造成教师的手忙脚乱,顾此失彼。以致造成抽考,会考成绩大幅度下滑。校本教研的开展出现形式化,落不到实处。究竟如何进行九年制的管理机制的良好运作,还未找到切入点。如寺坡九年制学校的现状,令人担忧。
4、还存在没能按教学大纲要求开启课程,开足课时现象。个别学校存在统考科目占用非统考科目课时的情况,有的学校非统考科目几乎没上,学生的综合素质得不到提升。综合实践课的开设没有场地。
造成很多学校生源学习程度参差不齐,学习习惯,学生素质有待提升。5、教师的专业成长缺乏引领。乡下有的学校教师专业成长不够,先进的教育教学理论水平较低,教学技术操作生疏,教学教具没有发挥它应有的作用,使用不很经常,对于多媒体有的老师还不会操作。主要针对乡下的规模较小的学校,教师年龄偏大,观念陈旧,疏于学习而致。有的学校教学设施不能到位,对教学投入的资金有限,教师全凭一张口,两只手讲课,效果自然不乐观。
6、课堂教学呈现的问题:
1)个别教师课堂理念陈旧。传统的教学方法“填鸭式”、“满堂灌”一如既往,主要体现在年龄较大的教师的课堂上。有的年轻教师课堂铺设过大,出现知识教学多而不精,杂而松散,知识点的落实显得“漂皮而过,蜻蜓点水”式的肤浅,浮华。有的教师课堂导课时间过长,时间设计不够合理,出现前松后紧的现象。有的教学任务没有按时完成,学生学得半生不熟的,知识点的落实得不到加强。还有的教师心中没有目标和预设,“哪儿黑哪儿歇”,“旋教旋看”,课堂既像是复习课,又像是练习课,还像是新授课,结果学生学得一塌糊涂,效果可想而知了。
2)课堂教学过程有待提炼,模式程序还待改进。教学依赖教案的预设,造成课堂的教与学的思维断节,课堂不紧凑,而且按部就班,缺乏创新意识,不注重精彩生成;有的教师德育教育、安全教育渗透不够,学生的生存意识淡薄,体现社会性不够。课堂教学评价有的泛滥,有的浮浅,启发学生思考没有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且方式单一。有的教师对课堂的驾驭艺术有待商榷。组织教学没有次序,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放开收不拢,流于形式。
3)教师课堂教学语言水平有待提升。个别教师教学语言不能贴近儿童学习积累和生活实际,学生有时感觉像在听梦似的,主要存在有的高年级老师循环教初年级以后,未能及时调整教师角色;有的教师语速较快,没能给学生留思考的空间;有的教师语言不严密,散乱不规范,学生不懂教师的话;有的教师课堂小结语言过多,涵盖了学生的思考和理解;有的教师普通话不到位,对学生学习汉语拼音形成障碍。
4)教学渗透、指导、拓展有待商榷。尤其是写作方法的渗透,写作手法的运用,阅读深度的思考,应用题的审题,分析等不够深刻,学生似会非会的,懵懵懂懂。课堂拓展延伸不够合理。贪大求多,学生无法完成,似乎有为延伸而延伸,为教学而教学之感,没有实际的意义,致使课堂气氛沉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不大,死气沉沉。整个课堂启发,鼓动不够,学生注意力不能很好的集中。
5)个别教师的教案教学理念有偏颇。有的教师教案只有简单的知识教学过程,不能体现“三维目标”的实施,教学价值的渗透,教具学具的使用,师生互动的过程,课后无教学反思,作业设计;对单元检测,章节过关的讲评和分析不够深刻,试卷的评析,教情、学情的反思,错误问题的剖析,重难点的突破和攻克,学法指导的收获和失误,改进的方向和措施,达到的目标和效果等几乎没写,提出的措施操作性不强。
6)学生作业批改不够详细。有的教师只注意学生作业的次数,不注重质量,个别错题没有让学生反复改正。作业评价不能激发学生兴趣。一、二年级学生可采用分数,实物(花,水果、笑脸、小动物等),等次来评价。注重强调学生作业的书写也很有必要。
四、几点建议
1、完善管理制度,创新管理模式,管理机制要更注重人文性。根据县局文件精神,因地制宜,因人制宜,因时因事制宜,制定适合各自学校的、切实可行的管理方案。切忌一刀切,统一管理模式后会造成管理漏洞和空档,造成管理混乱。尤其针对九年制学校的管理,关于小学段的管理,应运用小学管理的模式进行操作。在充分理解、尊重教师的基础上,最大限度地激发教师的教书育人的积极性。
2、加强校本教研工作落实。尤其在课题研究方面,不能只有课题,不进行研究,只注重死板的学习,而不进行改进和开拓。“教师不仅是学习者,也是实践者,研究者。”要充分为教师提供研究的机会和条件。对于听课记录,教师要认真对待,学人之长,补己之短。注重教师外出学习,引领教师专业成长。
3、强化课堂教学效果,注重价值教学。课堂教学是学生学习的主阵地,40分钟的课堂,是学生获取知识的最有效的途径和时间。课堂教学的驾驭和运作,是一名优秀教师必须掌握的一门技巧和学问。教师教态、心态的调整,教学语言的设计,教学节奏的把握,课堂的启发诱导,新授知识的导入,课堂教学的提问,课堂讲授的技巧,应变能力的生成,教学举例的合理恰当,课堂小结的恰到好处,板书美观新颖,教学辅助手段的有效运用,教学组织的适时到位,教学评价的中肯确切,教学拓展的妥当延伸,都需要我们仔细推敲,认真琢磨。每一节课,教师要有激情和动力,用自身的魅力带动每一位学生。课堂还要注重开阔阅读面,加强渗透的深入。
6、注重教学质量的分析和方法的改进。每次单元章节过关,期中、期末考试之后,试卷的评析,教情、学情的反思,错误问题的剖析,重难点的突破和攻克,学法指导的收获和失误,改进的方向和措施,达到的目标和效果等,应该详细分析,指导以后的教学实践。
7、综合实践课的教学不能有名无实。在“培养生存意识”的主导下,应结合本地本校实际,让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比如电脑的操作运用,种植养殖的方法,果树的修剪,花草的护养,室内的保洁,理财的方法等等。




商洛教育网 www.shangluoedu.cn
23#
 楼主| 发表于 2011-11-25 08:46:31 | 只看该作者
2007新考试大纲广东省调研测试分析报告
广州市高三语文中心组
中心组在对十几所学校的成绩抽样和情况反馈报告进行分析、整理的基础上,结合对两
份调研题、考试大纲的深入研究,作出以下试卷分析报告。
一、对两份试卷的整体评价
1.试题内容有所调整,试卷总体形式完全创新,打破了高考语文卷多年来一个面孔的呆板格局,为今后高考语文命题改革做了大胆的探索。
2.试题设计基本上体现了新课程理念,对学生语文素养的检测方法有所改进,让学生对语文教学和考试有全新的认识,这对推进新课程实验将会产生积极的影响。
3.在试卷框架的设计和题目的构思上,都体现了紧靠新考纲的命题思路,知识点分布基本合理,试卷质量总体良好。
4语言文字运用板块,取消了语音这一知识层极低下而考试价值不大的项目,可以大大减轻学生的备考负担(但不一定意味着高考不考);取消了字形题,让它转入作文里,这符合今年考纲的新规定,能更有效地检验学生的识字水平和用字能力。
5.现代文阅读板块,取材基本符合大多数高三学生的学识实际和思想水平,考点设置也基本体现考纲的要求。
6.古代诗文阅读板块,试题难度、信度与区分度和以往高考持平,符合高考命题的基本要求。
7.作文板块,命题恢复传统的供料取意作文形式(也可以看作是材料作文的改进形式),可以避免话题作文的随意性,保证了考生之间作文的可比性,同时还可以限制考生的抄袭行为,是在多年话题作文之后的一个有益和必要的探索。
8.整套试卷开放性题目增多,有利于考查高中学生的学科综合实力,对高中语文的教学导向明确而正确,可以促进新课标理念的全面落实。
9.探究题目探究的色彩不够浓,与考纲结合得也不够紧,有进一步改进的必要。
二、成绩统计
2007广东省调研测试成绩(抽样)
各大板块分数统计(A
板块
一组
二组
三组
四组
五组
一、 现代文阅读
8.55
10分)
8.02
10分)
7.50
10分)
6.84
10分)
4.4
10分)
二、古诗文阅读
14.69
30分)
12.75
30分)
12.96
30分)
11.37
30分)
14.6
30分)
三、文学类阅读
17.48
30分)
16.69
30分)
14.90
30分)
13.33
30分)
11.8
30分)
四、实用类阅读
17.57
30分)
15.46
30分)
16.71
30分)
13.93
30分)
14.7
30分)
五、语言运用
13.36
20分)
10.05
20分)
8.48
20分)
7.77
20分)
9.1
20分)
六、写作
35.30
60分)
32.81
60分)
36.70
60分)
30.91
60分)
31.9
60分)
全卷(文学类)
89.38
80.32
80.54
70.22
71.8
全卷(实用类)
90.28
79.09
82.35
70.82
74.7

各大板块分数统计(B
板块
一组
二组
三组
四组
二、 现代文阅读
9.82
12分)
8.30
12分)
8.25
12分)
8.00
12分)
二、古诗文阅读
24.90
36分)
14.08
36分)
22.76
36分)
16.60
36分)
三、文学类阅读
15.02
25分)
17.51
25分)
12.95
25分)
14.30
25分)
四、实用类阅读
16.94
25分)
12.65
25分)
14.51
25分)
16.50
25分)
五、语言运用
10.19
15分)
9.50
15分)
7.75
15分)
7.40
15分)
六、写作
39.52
60分)
37.29
60分)
35.51
60分)
34.10
60分)
全卷(文学类)
99.45
86.68
87.22
80.40
全卷(实用类)
101.37
81.82
88.78
82.60
说明:抽样的数据只是组别的代表,并不是整个组的平均分;②由于全市没有统一评卷,所以评分标准差异较大。

A卷各小题分数统计(五组抽样)
题号
平均分
优秀率%
合格率%
1
1.2
40
40
2
1.4
46.7
46.7
3
1.8
21
21
4
1.1
36.7
36.7
5
1.9
63
63
6
1.6
53
53
7
3.8
2.2
14
8
1.2
40
40
9
2.1
0
34.5
10
2.9
3.5
47
11
2.3
27
27
12
2.7
3
15.1
13
2.2
1.2
11.9
14
4.6
1.7
13
15
2.6
31
31
16
3.1
6.8
21.3
17
2.3
1.7
14.4
18
6.7
3.9
20.1
19
1.1
37
37
20
1.4
47
47
21
4.9
5.6
44
22
1.7
36
36
23
31.9
1.1
39
三、学生答题概况
1.现代文必考的阅读学生的主要问题:
1)学生做题时比较浮躁,不能静下心去阅读
2)平时的知识储备不够
3)阅读面比较窄,导致阅读理解速度慢,理解不准确
4)脱离文本内容想当然地选择答案,对错项中无中生有处未能辨认清楚;
2.古文阅读的主要问题:
1)重要实词、虚词的积累不够
2)知识的迁移能力不强
3)阅读、解题方法比较单一,不善于综合权衡、对比、排除
4)透彻理解文章不够
5)翻译大多没有注意对准踩分点,且语言组织凌乱
另外,本次未考断句题,但考纲中明确讲了该考点,应该加强训练。
3.默写A卷的第一小题很少有人答得出来。原因是原有考纲和教材均没有要求背诵。所以要重新讲《逍遥游》并强化背诵。B卷的默写比较容易,得分也比较好。建议先将新考纲规定的十四篇背诵文章默写熟练,然后再视情况扩大范围。务必注意06年高考默写的考法:出自一段话,要求默写连贯的几句,而不是上下句。这种考查对那些层次低一点的学生难度明显较大,也要求在复习中必须落实默写每一段话、每一个字。
4.古诗赏析方面,还需要在“读懂”上下大工夫,《高中新课程标准》明确要求古诗文阅读教学要抓好三个环节:读懂——背诵——知识积累。这次调研测试学生答案空洞幼稚,很多考生胡乱套上专业术语来应付。A卷的第8小题C项其实可以算对。第9小题“请对颔联作一简要的赏析”开放性很大,许多学生无从下手,实际上只要从形象、语言、表达技巧、观点态度几个方面去答即可。B卷第10小题“怎样理解寻芳泗水滨”结果很多学生看到注释中“已被金人占领”,就不加分析地答成“无法北伐收复失地,壮志未酬”,很明显没有读懂诗歌,胡乱贴标签。
5.选考中,大部分考生(总体60%以上)选答文学类文本阅读,且多为语文学得较好的学
生,从性别来说,女生选文学类更多一些。A卷由于对官场关系和等级心理这些社会现象缺乏了解,对契诃夫的小说风格缺乏体会,所以分析问题难以达到要点。B卷《狼情》的文章故事更单纯一些,思想也比较容易概括,所以得分比A卷文学作品要高。
主要问题:
1)审题不清,答非所问,未按题干步骤要求作答;
2)不知何从入手,找不到答题突破口,答题角度不准确或不全面;
3)评价探究题出现观点自相矛盾的现象,不懂自圆其说,甚至褒词贬用,见识积累甚贫乏。
6.对实用类文体阅读,许多考生答探讨题时很肤浅,而且用语多不达意。
1)审题不清,未按题干提示严谨作答,如16题第(2)小题并未分析主旨句在文中的核心地位,而是结合居里夫人行动分析其精神品格;
2)缺乏自己的见解,强拉硬凑选择题题肢内容;
3)评价探究不准确或者很肤浅。
7.语言表达
1)病句题:句子结构知识薄弱,成语积累少;
2)语言表达条理性较差。
3)要素意识非常差,A21概括“作家协会”有很多信息遗漏,B卷第14题向主任说一段话很多人遗漏称呼,不讲来的原因。
语言表达必须强化应用意识的训练。
8.作文失分严重,主要情况有:
1)审题能力差。抓不到材料的基本内容,找不到内涵的核心,出现了“脱靶”现象;
2)立意肤浅,就事论事,未能从表象切入后,作更深入更大范围更有份量的展开;
3)当话题作文来写,完全抛开材料。
4)文体意识薄弱,出现了大量四不像文章。
5)材料极其匮乏(可能与这两个题目也有关系),两篇作文都感觉学生拿不出什么有分量的材料来,因而文章很幼稚、简单。
下面详细讲一下关于这两道作文题的立意问题。
A卷作文可以立意:
1)谈大学教育公平
2)谈各类教育公平
3)教育要公平,要重视薄弱学校、落后地区的教育
4)立足谈教育公平,可拓宽至其他领域的公平问题
B卷作文可以这样立意:
l
从不救死者的角度立意
(1)拒绝自私,要见义勇为
2)要有同情心,在别人陷入危难时应该及时帮助。
3)珍爱生命,既要爱惜自己的生命,也要爱惜救助他人的生命。
4)什么才是真正的成功,如果只是登到顶峰,却让道德堕落,那不是成功。
5)论良心(论同情心)
6)论人性的境界
7)在当前社会,如果肯定这些人的做法,将会鼓励更多的冷漠行为,后果十分严重。
l
从登山死亡者角度
1)要为自己的选择负责
2)做一件事,必须科学分析其中的风险,要有自己承担风险的准备和意识,别人没有帮助你的义务
如果站在不救死者的立场大力鼓吹“不应该救,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任务和压力”,则属于差一等的立意,原因是违背了人们的良知底线。
9.由于答案字数多,书写量太大,所以考生书写只能赶速度而未能保质量,字迹潦草,卷面糊涂,很不美观。
10.由于第一次出现选考题,许多考生缺乏经验,面对选择举棋不定,导致浪费时间,出现未完卷现象。
四、对答题情况的反思
1.阅读量偏多,造成学生阅读匆忙,影响阅读的质量。
2.答案表述的文字量偏大,造成学生答题紧张,影响答案的质量。
3.试卷总体框架不甚科学:
①把有一定难度的阅读题放在卷首,使中下生应试信心受到较大打击;
②选考题位置不合,相近五千个字符的材料和题目摆在试卷的中间,对学生视觉造成干扰,给学生心理带来恐惧而不安。
4.选考文学类与实用类的试题不等值,而且选考题中的最后一题赋分太高(竟达14分),这种超强杀伤力的题目,对中下生构成了极大的威胁。而且这类开放性题目没有评分细则,评卷的随意性太大,造成人为的不公平。
5.探究题命制得不严谨,有不少问“得失”的题目,答案却只有“得”而没有“失”,使学生在答题时不断地挖掘“得与失”两方面的内容而白白耗费了不少时间。
6.古诗鉴赏题指令太大,不知道要回答道什么程度才能拿到分,学生感到无从下手。
7.作文题缺乏“题干”,没有必要的提示,造成中下生无“台阶”可上,导致审题障碍而落马;且这种类似于面对“材料”写读后感的作文,好学生的想象力受到极大的限制,文章难以出彩。
8.作文评分标准难以把握,对多元解读的材料如何才算“切题”,老师争议很大,尤其是发展等级20分的操作更是见仁见智难以统一,这就造成了学生分数的悬殊。
五、意见和设想
1.在不影响试题信度和区分度的前提下,命题应尽可能照顾中下生设置一些难度较小的题目,减少对弱势群体的打击。
2.选考方面的分值不能过高,并尽可能做到文学类与实用类的题目等值,否则不能公平地评价学生语文的实际水平。
3.开放性题目要有具体的相对客观的评分细则,减少阅卷的随意性。
4.诗歌鉴赏考客观题有走回头路的感觉,不可取。
六、对几个重要问题的说明
1.按照新的考试大纲,现代文必考、古文阅读、诗歌鉴赏、选考、表达几个大题都可以是主观题和客观题目想结合的形式,训练时一定要全面扎实。
2.本卷并非高考样题,模式有参考意义,但不是高考就考此模式,还可以有第三、第四种模式等。
3.不要忽视相对于以前高考模式和内涵的变化。(1)使用以前高考题目和模拟题目时要先作一些对照考纲的研究分析,谨慎科学使用;(2)主观题和客观题融合在一起训练,客观题的训练提高效率比不上以前将客观题目集中一起训练;(3)选考的出现和探究题的出现将有可能进一步拉开优秀学生和一般学生的差距。
4.开放性试题的比例明显增大,必须认真研究答案的组织方法和评改方法。
5.有老师反映,选考题目的阅读文章太长,但实际上高考很有可能就是这样长的文章。因为选考考查的是一种更高的阅读能力。粤教版所选的传记、新闻等大都是比较长的,仔细研究或许会有所启发。
6.要加强对选考的指导和研究。首先要将两种阅读都训练到位,然后要根据每个学生的实际水平特长,结合试题特征指导学生迅速、准确地选答。
7.作文面临着几年来前所未有的变化,绝对不能墨守成规。首先,各种文体的文章都要严格训练,第二,材料作文、话题作文、命题作文都要训练到位。要狠抓学生的审题能力、材料积累和灵活运用、思维的深度和广度、思路的清晰展开、语言能力,还有必须要求学生不写错别字。预计高考不会限定文体,但文体必须清晰。
8.对本次调研测试AB两份卷的作文审题立意,教师必须有一个清晰的把握,注意一个恰当的分寸。两道题都是基于多元解读命制的,如果立意限制太窄就会束缚学生,太宽则容易偏题离题。其他作文训练也是如此。
9.无论如何变化,对基础知识、核心的知识能力的复习和强化始终都不可放松,因为这是适应变化的基础。
24#
 楼主| 发表于 2011-11-25 08:48:20 | 只看该作者
复兴区文教体局关于开展教学教研情况的调研报告——裴献堂
为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深度推进素质教育,促进办学内涵发展,不断提高学校实施和建设新课程的能力,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按照局整体安排部署,教研室牵头,组织全体教研员分五组深入区辖各学校就全区学校教学教研情况进行了为期一个月的专题调研。调研采取了听取主管教学校长工作汇报、教师访谈、课堂观察、联片教研、课题跟进指导、查阅业务档案和教师成长档案和实地查看教学设施使用情况等形式,全面了解把握全区学校教学教研开展情况,为进一步改进教研工作、强化教研管理提供依据。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教学教研现状
我区现有中小学校20所,中小学生在校生13746人,310个班级,教职工834人。由于地处城乡结合部,农村和农民工子女约占全部学生70%以上,农村学校还占一定比重,规模普遍偏小,教研力量比较薄弱,针对这一现状,我区按照打造优质教育的工作思路,城市学校带动薄弱学校。为了推动优质学校建设,积极改进教研工作方法,方法上采取了低位管理、精细化管理等一系列有效举措,形式上采用了联片教研、分包学校等,途径上执行定期督查和随机检查相结合、定期考核等,不断加大了教育投入,实施校本革命加强教学研究,狠抓特色学校建设和薄弱学校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效:百花小学的养习教育、复兴路小学的书香校园、岭南路小学的人文校园、铁路小学的多元教育、前进小学的数字校园等办学主题突出、特色鲜明、办学声誉好,深得居民认可的名校相继生成,并带动了其他各薄弱学校的快速成长。2009年我区首次荣获了邯郸市教育工作先进单位、邯郸市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先进单位等称号,9月份成功举办了“媒体看课•2010年全国作文教学擂台赛”,复兴区在全市乃至全省、全国的声誉再次得到提升。
二、教育教学工作情况
(一)机制完善,管理规范,教育教学工作开展扎实有效。
1、各学校领导班子凝聚力强,团结协作、求真务实,重视学习,理论水平不断提高。能够以教学工作为中心,坚持任课、听评课,深入教研组进行教研;能够坚持以校为本的教师培训制度和学习制度,每月一次业务讲座;能够围绕教师课程实施中带有普遍性的重点、难点问题,通过校本培训提高教师专业理论水平和教学水平。
2、承担联片教研的各校都有专门的联片教研阵地,联片教研室内醒目地悬挂联片教研制度、机构、活动安排等,联片教研方案、计划、记录、总结齐全,也充分说明我们的联片教研活动正在实实在在地进行。真正起到了以大学校带动小学校、以城市学校带动农村学校、以优质学校带动薄弱学校的作用,实现了优质教育资源共享,促进了教育均衡发展。在所观摩的联片教研活动中,教师们能畅所欲言、各抒己见,不同思想、观点、教学模式被深度挖掘,教师教研意识和教研积极性大大提高,教研活动扎实有效,充分展示了各校教师的风采。
3、教研效果明显,教师成长迅速。这次调研活动共观察课堂教学65节,从课堂教学可以看出,教师的基本功比较扎实,驾驭课堂的能力逐步提高,教学设计独具匠心,较好地运用现代教育技术。重视创设情境及学科知识的延伸拓展;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重视对学生的鼓励性评价;重视学生的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合作学习、快乐成长;重视生生互动,师生互动,学生参与热情高,气氛活跃,教学效率高。
4、校本课程开发利用到位。各校在开全开齐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基础上,根据各校实际情况,依据《复兴区中小学校本课程开发与管理指导意见》的要求,进一步完善、规范了校本课程,学校评估问卷、指南、实施方案、课程纲要、评估资料较为齐全,我区已进入了校本课程开发的正规化渠道,校本课程也从制定方案阶段走向实施阶段,涌现出了一大批有特色的精品课程。
(二)重点突出,均衡发展,教研成果实实在在服务教育教学工作。
1、课题带动,全面推进。我区申报的全国教育科学 “十一五” 规划教育部重点课题《中小学生态文明校园的构建策略研究》成功立项。在邯郸市中小学生态文明校园建设中是一个创举,标志着复兴区课题研究工作上了一个新台阶,教育部重点课题的成功立项对于我区打造高精尖课题,培养优质师资队伍,创办复兴区优质学校,提升办学内涵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区属各校积极组织申报该课题的子课题30项,教研员分包子课题并深入学校跟进式指导,教科研在全区已蔚然成风。6月份,在百花小学多功能厅举办了“实施校本革命,构建生态文明校园,打造优质特色学校”研讨会。目前课题进入中期研讨阶段,正在积极筹备中期研讨会。
我区分三批申报省、市“十一五”课题36项,第一批26项课题通过验收已结题,颁发结题证书159份,第二批申报的4项课题按原定计划已进入结题总结阶段,第三批申报的6项课题正在进行中期论证,查找各课题研究中的经验与不足,指导各课题组做好下一阶段的研究工作。
2、注重课改,深度推进。结合“校本革命”行动纲领,着重解决制约教学发展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在理念革命、校长革命、师本革命、生本革命、课业革命、评价革命六方面中,着力解决了课业革命和教师中的问题。为此,全体教研员实行低位管理,每天坚持半天深入到学校,上示范课、听评课、参加教研组活动,指导学校“课业革命”活动的开展。举办了第三届校长论坛和“星光杯”高效课堂教师讲课大赛,激发了全区广大教师学习掌握课改新理念的热情与活力,活跃教改氛围,促进课堂教学方式的转变,使广大教师真正把教研的重心下移到40分钟课堂上,提高课堂效率,增强了教师争先创优意识。本次活动报名人数193人,其中 86人分别获得一、二、三等奖。组织我区全体教师参加了“课业革命”征文活动,使课业革命的观念深入人心,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3、与时俱进,创新机制。伴随着教育现代化建设步伐,进一步创新教研机制,丰富教研网络建设。我区中心教研组、联片教研组在专业引领环节中充分发挥了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也使我们的学科教研真正实现了自下而上反馈,自上而下指导,层层推进,层层落实的管理局面。
4、注重素质,提高质量。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同时,也注重教师和教研员素质的提高,以此来推动我区课程改革实验,发现并培养大批的教学骨干,全力打造“名师工程”。更注重了学校教育质量的提高。我区语文教研员刘飞飞在全国新课程理念教学大奖赛中荣获一等奖第一名的好成绩。全国小学数学“课业革命 高效课堂”展示及研讨会6月12日至13日在我市召开;我区教研室副主任何金花在研讨会上做了题为《植树问题》的观摩研讨课,受到与会老师的一致好评;9月17、18日我区承办了“媒体看课.全国小学生作文教学擂台赛”,我区百花小学教师马艳红同全国优秀教师同台竞技发挥出色,获得杰出攻擂手奖,展示了我区语文教师风采与实力。与此同时,我区初中教学质量特别是中考成绩稳中有升,中学组重点加强了对中考复习的研究和指导。重视与外校的信息交流,适时召开中考教学质量分析会,分析得失,确定方案,制定目标。
三、存在问题
1、课堂教学中部分教师忽视了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训练,忽视了课内知识的拓展与延伸,忽视了学习方法的指导,部分教师对教材处理不到位、挖掘比较肤浅,缺乏感性投入,合作学习流于形式,课堂练习没有坡度和系统性,课件制作不精细。部分教师教学设计不规范,教学设计简单,课后反思不够深刻。
2、在自身专业发展上,大部分教师对自己专业发展缺乏规划意识,没有个人研修规划,教学研究的意识淡薄,缺乏用创新的态度去对待工作,没有对自己的教学实践进行认真的反思。
3、教学装备使用率不高,不能充分发挥其作用,图书借阅不能全天候向学生开放,教学仪器使用登记不够规范,专用教室不能够专用。
四、建议及下步打算
1、搞好课业革命研究工作,课堂教学要以生为本,重视学生的生命成长,重视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的研讨。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切实减轻教师和学生的课业负担,作业要做到“四精”(精选、精练、精批、精讲)和“四清”(堂堂清、日日清、课课清、单元清)。
2、加大教学工作检查力度,建立科学合理的教学考察标准,制度要细致,对教学设计、听课记录、作业批改等的检查记录要详实,要有评语。鼓励教师自命题试卷,鼓励学校逐步建立试卷库,鼓励教师常写教学反思,鼓励教师多参与课题研究,争取各校有市级课题,每位教师有小课题。
3、每位教育工作者都要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学习教育理论和专业知识,拓宽知识视野,不断提升专业水平和理论水平,转变教育思想,更新教育理念。
4、加强硬件建设,努力改善办学条件。现代教育装备、教学仪器和图书馆的装备和建设应满足新课程实施的需要,要有专人管理,充分利用,借阅和使用记录要清楚登记。
  
                           
2010年10月

25#
 楼主| 发表于 2011-11-25 08:49:02 | 只看该作者
关于黄歇镇中小学“班班通”的调研报告


  2010年9月13日,教研室中小学六位教研员在肖友林副书记的带领下,赴黄歇镇针对班班通有关问题进行了为期一天的调研。现就调研情况、感受、思考及建议作如下报告:
  一、调研形式
  小学教研处3位教研员对大兴小学、黄歇小学、李场小学、黄潭小学、子胥小学进行了调研。中学教研员对大兴中学、黄歇中学进行了调研。分别采取听汇报、实地考察、进班听课、组织座谈方式进行。
  二、基本情况
  六所小学共建成24个“班班通”教学班。大兴小学共安装了10个教学班,现只有7个班能开通互联网,还有3个教学班的网络存在技术故障未开通。黄歇小学安装了10个教学班,还有两班的音响设备不能工作。
两所中学共建成了22个“班班通”教学班,黄歇中学共安装12个,八个班级能正常使用。大兴中学共安装10个,基本都能正常运用。
  其设备安装主要有两类:一类是采用视频分支器,电脑与50英寸的触摸式液晶电视相连。另一类是采用视频分支器,,电脑与投影仪、电子白板相连。各校配备了一台服务器,服务器中有大量的教学资料,各校可以把每个班级配备的设备由服务器控制,共享一个教育教学资源库,形成一个校园局域网。各班可以直接从网络中搜寻所需要的教学资源。教师可以从网络资源中搜寻教学资料制作课件,用于教学。
  三、“班班通”产生的积极影响和变化
  目前,黄歇镇 “班班通”使用处于初级水平,绝大多数教师对“班班通”建设处于兴奋和观望状态,有少部分教师在传统教学的基础上试探着运用现代教育技术进行“班班通”教学,基本上课件使用多,电子白板的诸多功能尚未开发。
  在座谈中,老师们一致认为有如下优点:
  1、改变了教师备课方式。“班班通”工程,使教师从原来的手写教案,走向键盘输入,从纯文本方式实现超文本方式,更重要的是实现了教师备课资源的共享。教师可以在电脑上备课,进行课件的设计和制作。也可以将自己的教案和课件上传网站,供其它教师共享,以更直接更快捷的方式通过搜索引擎,直接从互联网上检索自己在教学上所需要的教案,课件等各种教育、教学资源,再进一步加工整理,为我所用。
  2、改变了教学手段。过去,农村小学条件差,设备不完善,教师上课还是一支粉笔,一块黑板,一张嘴,教学方式也还是注入式,学生的主体地位没有得到根本的彰显。“班班通“工程,使多媒体辅助教学应用于课堂教学,可以使教学活动集文字、图像、动画等信息功能于一体,实现课堂教学大容量、多信息、多趣味和课堂教学的高效率。使课堂教学更生动,更直观。
  3、能更好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基于网络的多媒体教学,较传统的教学模式而言,更形象、直观、生动,也更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许多原来不能直观演示的内容,能清晰具体的显示在电子白板上,使学生的学习变得更主动,更有效。丰富、直观的教学资源使学生对学习内容的理解更全面,更深刻。开阔了学生的视野,丰富了学生的知识。教师作为学生学习的指导者,也能真正以学习合作者的身份与学生一起共同探求解决问题的途经,学生主动获取知识的能力得到有效的发展。
  4、加快了教师参与现代教育技术的紧迫感。
  新课程的改革是建立在现代教育技术基础之上的。课程改革后,对于农村中小学而言,相应的教学手段没有发生任何变化,我们农村中小学的教师对于新课程的改革,由兴奋期发展到迷惑期继而再到失望期,而现在“班班通”突然之间进入到了农村小学的每一间普通教室,这不得不使我们每一位农村小学教师感到自身的素质与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差距太大。而现在的“班班通”教学,逼着你学电脑,学生推着你学电脑,面对已装备好的高价教学设备,面对一双双渴求知识的目光,我们的老师能舍弃这些现代教育设备而坦然地用一支粉笔,一快黑板,一张嘴来进行教学吗?压力就是动力,“班班通”建设,加快了教师参与现代教育技术的紧迫感。教师学习、应用现代教育技术的热情得到空前的激发。
  四、“班班通”带来的新挑战
  1、“班班通”给老师带来的压力
  ①先进设备和能力水平之间的矛盾。电子白板作为被时代推崇的现代教育装备,其功能无疑是超强的,但是,能迅速掌握其使用技术并不简单,加上现在所有学校的老师年龄结构偏大,很多老师连电脑的基本操作都无法进行,会操作的年轻老师也仅仅停留在使用课件阶段,课件也都是事先在电脑上下载后,直接使用。在座谈中,我们了解到只有两个信息老师在这一问题上,表示没困难,没问题。所有老师表示要迅速参加真正的全面的培训。
  ②备课方式的改变和笔记本电脑空白的矛盾。有了点子白板,老师们的备课要在电脑上操作,可是,学校没有电子备课室,老师没有笔记本电脑,大少数老师家里有电脑,可上班期间要坐班,所有老师在这一问题上觉得很无奈。
  ③过于丰富的资料会增强老师们的依赖性。有的老师表示,网上的资料过于丰富、健全,能减缓老师们的备课压力,但也会让老师过于依赖网络,会全盘借用,没有自己深入的分析。
  ④网络流量过慢与电子白板要求的矛盾。黄歇镇使用的联通网,仅四兆的流量,根本无法正常使用,经常没网或者掉线,有时候在使用过程中突然掉线,只能干等或临时改变教学计划,这也让老师们觉得很麻烦。
  2、“班班通”给领导带来的压力
  ①沉重的经济压力。据教管组和学校领导介绍,电子白板的配备设施很多,门、窗、地板等,平均算起来,一个教室大概要一万五左右。学校要有电子备课室、办公室要配电脑、打印机等,老师要买笔记本电脑等等,一系列的配套设施,让领导感到了深重的压力,甚至有领导担心这一举措会造成原来普九式的债务。
  ②迫切培训教师的压力。暑期参加了培训的老师不多,比如大兴中学仅八个老师参加了培训,也没有真正掌握好点子白板的使用技术。面临教师不能使用的瓶颈,教管组和学校领导感到压力重重。
  ③教学管理的忧虑。使用“班班通”后,关于教师备课如何管理?如何操作?怎样才更有效?这都需要重新思考与定位。
  ④教学资源库建立任重道远。网上资料尽管丰富,但实用的、可用的、高效的资料并不太多,需要用一定的措施和制度来建立各学科的最先进最使用的资源库,这也是目前急需解决的问题。
  ⑤后期设备管理与维护任务的繁重。全校、全镇使用“班班通”,尽管方便,但在使用过程中定会出现很多问题,怎么管理,如何维护?领导对此也在考虑之中。
  五、对黄歇镇“班班通”教学的建议
  面对一系列的问题,黄歇教管组也已经制定了“班班通”建设工程管理与应用的实施方案,方案中定了目标任务,完善制度建设,规范常规管理、强化培训的措施等内容。
  1、迅速建立相应的培训机制,开办电脑扫盲班,让绝大多数教师会熟练使用电脑,熟练掌握PPT技术,少数精英教师会运用flash制作课件。
  2、加强“班班通”环境下的配套设备的装备。运用多媒体后,教师要随时下载资源并整合利用,而学校教师办公用电脑短缺,不能供应全校教师使用,如果每位教师配备一台电脑,教师就可以在完成作业批改后,随时进行课件制作并服务于学生。
  3、尽快安装本地服务器,建立本地资源库。
  4、积极寻求科教研部门的支持,做好基于“班班通”条件下的各种应用层面的教学模式探索,使其物尽其用,全力打造高效课堂,让农村的孩子也能和市区的孩子一样享受优质的教育资源。
  如:班与班之间的应用。“班班通”的多媒体教学功能可以实现校园内和学校之间的课堂互动,多个教室之间可以进行实时的音视频交互,城域网范围内可以观摩任何一间教室的授课实况,教师和学生的音视频,笔记本、电脑、展台等VGA信号可以同步直播。依据这一功能,主要探索两种模式:
  模式一:校内联播式教学——实现学校内班与班之间的资源共享。可以分为两种使用情况:一种是全校性联播,就是把卫生健康教育课、学校安全知识讲座、主题班队会观摩等一些集体活动或上大课的课程,由一位教师备课主讲,其它班级在老师的组织下收看学习。开通校园网络电视台,丰富德育内容,提高德育实效。第二种是平行班之间的联播,相同的教学内容,相同的教学要求,可以组织同年级的班级同时授课,同时学习。运用这种模式进行教学将大大缓解教师结构性缺编问题,充分发挥每一位教师最擅长的专业,让每一个班级的学生都能得到最好的教育,老师们也能从繁重的备课和重复的讲解中解放出来争取更多的时间充电提升。
  模式二:校际互动式教学——实现跨学校班与班之间的互动学习。即:请区域内的优秀教师在自己班里上课,各学校同年级的班级运用“班班通“设备同步收看,同步上课,实现远程互动教学,以期达到一位教师授课,多个教师减负,更多学生得到优质教师资源共享。这种模式能够促进两个学校的学生和学生、教师和教师之间交流学习,也能有效缓解教师资源不均衡的问题
  同一个班内的应用。“班班通,堂堂用”要求教师实现常态课堂教学信息化。为推进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我们可在中高年级中探索师生共建专题学习网站式教学模式,即:师生围绕某个教学主题将相关的文字资料和多媒体素材进行编辑加工,形成由系列网页所构成的学习网站。既可以作为教师讲课的课件,又是学生自主学习的平台。
  六、基本共识
  “班班通”建设让网络终端进入了农村每一个普通教学班,它将会对我们的传统教学产生深刻的变化,这无疑是一场教育技术的革命。
  我们一致认为,选择两个乡镇做为试点这一举措很好,充分体现了我县教育均衡发展从总体布局到分步实施到试点先行的基本思路。除现有的两个试点乡镇外,还可以迅速在我县一两所大规模的学校投入使用。根据目前我县教育各种现状,不宜全面铺开,可以在充分培训好老师的基础上,在各个学校能承担各种配套设施经济负担的基础上,再全面铺开,必将会迎来我县教育的春天。

26#
 楼主| 发表于 2011-11-25 08:51:18 | 只看该作者
《新课改下教研改革研究》研究报告



总课题组






由全国十届人大代表、特级教师、广西北海市教育科学研究所所长阮文忠同志任课题负责人的国家教育部“十五”教育科学规划重点课题《新课改下教研改革研究》已按时研究完毕,现报告如下:
一、课题研究的指导思想、理论基础、研究目标
1.指导思想
以《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为指导,以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为宗旨,以改革课堂教研为突破口,以课程改革实施过程中所面对的各种具体问题为对象,以全体教师为研究主体,以校本教研为载体,以教师教研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为切入点,以解决教研改革和实验中所遇到的实际问题为立足点,将前沿理论与当前教研实践有机结合,促进学校、师生共同发展,全面落实课程改革目标,切实发挥新课改下教研改革研究成果的作用,大面积大幅度提升教研质量,提升教育教学质量,全面推进素质教育。

2.理论基础
“教研”(Teaching  Research)就是教学研究。17世纪,夸美纽斯认为教研是为达成教育目标而进行的方法与策略研究。18世纪卢梭认为教学课程调查设计、学校业务管理都体现学科对教研的要求。19世纪50年代后,赫尔巴特主义划清了“学科学校”与“训育学校”的界限,强调自然科学与人文科学作为独立的学科开设。20世纪初实用主义的学科构想试图实行“无学科主义”,主张学校学科应当是“科学的学科”。从以上观点不难看出学校教育的教研工作在整个西方的基础教育工作中总是围绕着课程设置的思想和结构转。而我国的教研工作却要深入到学科课堂教学的具体过程中并在较微观的层面上展开。它既是历史的社会产物,又是人类自由与解放、发展与幸福的教育性产物,其本质是所有青少年人格全面形成与发展的重要组织形态。但在实施层面上,学科的这一本质特征却很难得到体现,目前似乎还无法找到或设计适应所有青少年全面发展的、人格获得保障的均衡学科。
本课题研究在《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基

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以及全日制义务教育各学科课程标准的指导下进行,其理论源头是布鲁纳“探索是教研的生命线”的教育观,理论依据是邓小平“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教育理论,江关于教育的重要讲话“要迎接未来科学技术的挑战,最主要的是坚持创新,勇于创新。我说过,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的动力”。

3.研究目标
为了师生的全面发展,从传统教研走向新课程标准要求的“以人为本”的教研观,开发和建设适合教师实际的校本研究制度,构建新的教研评价体系,实现《课程纲要》关于教育观念、人才培养模式、课堂教研方式、学生学习方式、教育教研管理的变革,培养和造就一支基本素质优良、能适应社会需求、能促进学生发展的教师队伍。
1.通过本课题的实验研究,探索出在相对中观和微观层面上达到教育目标,体现学科本质,解决上述困难的途径。
①在新课改背景下,探索、研究、实践课堂教学改革、教学评估,避免用课程论代替教学论和评价论的简单做法。
②把教研活动和部分教研员从专家活动的狭隘活动中解放出来,使教研活动具有可操作性、发展性,从而成为常规活动。
③通过常态教研、对比教研、互动式教研和联合式教研,使传统教学改革中的优秀理论与课程改革的创新理念相结合,为教育教学提供更为广阔的空间,从而改变师生教学行为,达到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目的。
④探索教学研究理论在新课程下的创新。教研工作是一个以教研室为龙头、教研员为骨干、一线教师广泛参与的庞大系统,只有创新教研理论,才能日益发挥重大的指导、支撑作用。
2.通过本课题的实验研究,将教研重心下移到学校(特别是农村基层学校),形成与新课程相适应的以校为本的教学研究制度,创造优质教研资源,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全面落实新课程改革目标,切实提高教学质量,提高学校课程建设的能力,改进和完善教学研究制度,逐步形成民主、开放、有效的教研机制,提升教研工作的时代价值。
二、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和研究方法
(一)主要内容
1.在新课程下,确立以人的发展为本的教研价值观,建立新的课程观、知识观、学习观和教育质量观。
2.以课程改革为中心,不断完善各级教研室的各项规章制度,加强教研中心的内部管理,实施以人为本的制度化、民主化管理。在教育行政部门支持下,整体组织、协调市、县(区)、校建立和加强三级教研网络,组织专题培训、观摩、研讨、交流,密切师生关系,全程、主动、批判、合作地参与新课程开发、决策、实施和评价,帮助教师“反思”科研意识,促使教学体验互动,促进其创造力的形成,构建新课程下的教研框架。
3.探索以课题研究为主的教研工作方式,针对课程改革实施过程中可能或不断出现的问题,在不同层面的教研机构内组织一些实践研究联合体,有计划、有目的地通过讲座、自读讨论、互动交流、集体评课、案例分析等形式对教师进行科研引导和专业支持,促使课改低起点、高标准运作,全面推进素质教育。
4.有针对性地研究解决新课程实验中出现的普遍的共性问题,为各方面提供切实可行的操作性强的方式方法,让教学理论贯彻到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去,让基层的教学经验能够按照教学理论的原则提升到教学理论的高度,从而缩小两者之间的差异。
5.加强多学科合作和综合研究,使教研方式从事务型向研究型转变,指导型向探索型转变,专家型向服务型转变。
6.集中辅导(培训)管理者,通过课堂教学展示、引导他们正确对待教师自主发展,倡导教师个性教学,与教师形成共同体,帮助教师提炼、升华已有的教育教学经验。
7.以人民教育出版社、语文出版社课程改革新教材和其他出版社教材为载体,在全市22300多名中小学教师、34.52万中小学生以及其它相关区域的中小学中开展教材教法实验研究,与相关媒体共同开办研讨专栏,出版论文、案例集,推广科研成果。
(二)研究方法
1.实验法

通过对教研改革实验研究,树立新的教研理念,造就大批教科研骨干教师。

2.文献法

通过对教研理论著作、教研研究期刊、新课程标准、教科书等的细心研学,为教研改革提供理论支撑。

3.行动研究法

通过教研改革行动研究,改进和总结参与者在实验过程中的途径和方法,从而使研究专题不断深入、发散,使参与者的教研水平不断提高。

三、取得的主要成果和学术价值(主要结论、创新观点、突破性进展)
(一)主要成果:
1.研究报告:《推进课程改革必须重构教研文化》
2.论文集:《新课改下教研改革研究》(语文出版社出版)
(二)学术价值

1.更新观念、调整教研工作着眼点是实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需要
①教研改革是教学领域涉及到培养具有综合素质人才的前瞻性大事,必须有一定的经费保障。为了更新教研员和一线教师的教研观念,使他们尽快适应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需要,尽管北海市教科所经费十分紧张,但在市委、市人民政府和市教育局的大力支持下,仍然筹措了20万元资金用于教研改革启动工作。
②多次组织全市性大型教研活动,更新教研员和一线教师的教研观念,扎实推进课程改革。为了借鉴区内外成功的教研经验,总课题组先后7次牵头组织有关人员300多人次分别前往辽宁、山东、北京、河南、陕西、广东、福建、山西、宁夏以及区内的南宁、桂林、柳州、玉林等地考察,回来后通过考察报告的形式宣传他们的经验和做法。与此同时,为了让实验者对新课程下的教研理念具有真切的感性认识,总课题组还多次举办了小学语文、数学、初中语文、数学、英语教研改革观摩研讨会,邀请国内著名专家来北海市连合举办学术报告和观摩课、展示课等教研活动。如邀请大连市特级教师、课改先进人物到北海进行历时3天的讲学培训,并与北海市教师联手上研究课,培训教师达3000人次。先后被邀请来北海进行教研改革讲学的还有国家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核心组专家高凌飚、康长运、石鸥、基础教育司乔玉山处长等,参加会议人数达6000人次。
③以市县区教研室教研员为主体,以学校各学科教研组长和一线骨干教师为对象,组建学习型教研实体,定期学习、更新观念。
2.在当前蓬勃发展的课程改革进程中,教研工作是可操作的
教研问题,始终是教研员和教师的素质问题。自实施课题研究以来,为了尽最大程度转变教研观念,总课题组始终坚持把培训工作作为转变观念、推进教研改革、促进教研信息化和现代化、提升北海市教育教学质量,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工作来抓。在这一方面,总课题组主要抓了以下“五个结合”:

①市外培训和市内培训相结合

从开始实施课题研究起,在市教育局的大力支持下,总课题组17次组织本所教研员、全市部分校长、教务主任、科研室主任、课改骨干教师1320多人次外出参加课改教研培训以及学习课改教研经验。11次组织全市大型课改教研培训活动,邀请全国11个省市的40多名专家前来北海培训课改教师6540多人次。通过考试,发放培训合格证7600多个。每次培训结束,所有参与者都写出参加课改教研培训的心得体会。在取得一定经验的基础上,总课题组又连续17次举办了市直学校、一县三区教师、教研员培训班。

②主办培训和协办培训相结合

三年多来,总课题组先后在市人民剧场主办了8场全市新课程教革培训。参与课题实验研究的教师、教研组长、教研员、市、县(区)教育局教学研究室人员9530多人次参加了培训。每个假期,总课题组除了组织市新课程教研改革实验教师外出参加国家级出版社举办的新课程教材培训外,还协助人民教育出版社、语文出版社、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教育科学出版社、江苏教育出版社、湖南教育出版社、人民美术出版社、华东师大出版社、广东教育出版社、河北教育出版社、上海教育出版社、人民音乐出版社等20多家出版社在北海市举办新课程改革教材研究培训班40多次,共培训全市教师12780多人次。培训内容除了通识培训、学生的学习方式、课堂教学方式外,还涵盖了中小学语文、数学、英语、化学、物理、政治、历史、地理、体育与健康、音乐、美术、生物、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科学等20多个学科的教研内容。

③参加培训与指导培训相结合

这里讲的“参加培训”主要指的是总课题组负责人或教研员下学校“参加培训”,“指导培训”主要是指的是总课题组派出教研员带领学科专家下实验学校指导校本培训。每个学期开学前夕,实验学校都会举办各学科的教研培训班或家长培训班,总课题组负责人或教研员往往都会被邀请前去宣讲课改教研的有关内容。每个学期的教学进程中,教研员都会多次下到实验学校进行校本教研培训或指导教学研究。3年多来,总课题组及时指导、总结了市一中、三中、五中、六中、八中、九中等学校的校本教研培训,并将他们的培训方法推广到其他学校去,从而使实验老师得到了连续培训,推动了课改教研的顺利进行。

④牵头培训与接力培训相结合

牵头培训指的是对校长的培训。从课改教研一开始,总课题组就多次牵头组织实验学校的校长参加各种课改教研培训。除了组织他们参加全市的培训外,还专门为他们牵头举办新课程教研培训班。为了有计划地在非课改教研实验区进行先进理念与方法的学习与渗透,总课题组还创新培训方法,注重接力培训。如海城区进入课程改革实验时,就抓紧了对铁山港区、银海区的提前培训工作。银海区、铁山港区进入区级课程实验后,又抓紧了对合浦县的提前培训工作,从而提速了农村学校教科研一体化进程。在短短几年中,总课题组就采用上述培训方式共组织培训了44300多人次,建议使用全国21家出版社的27种教材和自治区教育厅审定编印的19种《探究性学习》资料和地方教材,为新课改下的教研改革积累了大量宝贵的研究资料。
⑤“校本培训”与教研理念引领相结合
校本培训既是校本教研的重要内容之一,也是课程改革实践中最容易操作、效率最高的教研方式之一。在教研改革实验研究中,总课题组逐步认识到了“校本培训”与理念引领相结合的重要性,配合北海市课程改革领导小组办公室制定了《北海市课程改革实施方案》、《北海市课程改革培训方案》、《北海市实施课程改革工作指导意见》、《北海市校本教研培训方案》、《北海市课程改革评价方案》等12种文件指导实验学校开展日常校本教研。同时还指导参与子课题实验的学校成立校级实验工作组,制订相应的《工作方案》、《工作计划》、《校本培训方案》、《评价方案》等规章制度。如银海区的51所学校都建立了校本培训制度,成立以校长为组长的校本培训领导小组,负责学校的校本培训工作。在此基础上,总课题组在全市中小学中建立了25个校本教研基地,其中市六中、海城区二小经上报被自治区课改办确立为校本培训基地。
“校本培训”与教研理念引领促进了校本课程的建设。因为校本建设使学生在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中难以满足的那部分发展需要得到了更好的满足。如市六中,因是自治区体育传统项目学校,曾被广西体委、广西体育局、广西卫生厅授予“贯彻体育卫生工作两个优秀学校”,国家教育部授予“《学校体育工作条例》优秀学校”称号,该校就以养成教育和体育作为学校特色,提出了以特色为切入点,开发校本课程,补充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不足的基本理念,首先把校本课程开发定位在体育特色上。通过开展“我与冠军”对话、成立学生田径队和学生足球队、依靠社会力量联合办学、组建各种体育兴趣小组、在体育中渗透培养学生的非智力因素等5方面的工作,把养成教育和校本课程开发有机结合起来,使养成教育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在内容上更加丰富,形式上更加多样,从而促进了学校特色的发展。有的学校还根据自身条件编印了校本教材,让学生全面发展。如市一中的《校本课程专集》、市三中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市五中的《趣味英语》、《信息技术实用讲座》、《小科技》、《艺术苑》、《地理基本技能与环保》、《快乐体育》、市八中的《生活中的语文》、《生活中的数学》、《生活中的英语》、《生活中的物理》、《生活实践与调查》、市九中的《计算机基础知识培训教本》、《书法课校本讲义》、《体育与健康》、海城区二小的《经典诵读》教材(1-12册)、三小的《少儿英语》、八小的《国防教育》、九小的《安全教育》、《科普教育》、十小的《古诗文诵读》、逸夫小学的《普通话》等,都让教研面貌为之一新。
3.教研工作参与课程改革、研究课程改革、服务课程改革是当前及以后相当长一段时间教研部门的中心工作
新课改实验本身就是一个很大的基础教育科研课题。在参与新课程改革实验的进程中,总课题组以教育科研为先导,边实验,边总结,边推广,将重点课题研究与广大教师的教改研究相结合,从而初步达到了更新观念,不断深化课改的目的。在总课题组组织申报、成功获得市、自治区、全国三级“十五”教育科研规划领导小组批准立项的270个课题中,90%都是属于课程改革实验教研范畴的。许多课题直接来源于课改教研第一线。如市一中承担的《校本研究》、市三中的《综合实践活动研究》、市五中的《自主、合作、探究研究》、市六中的《差异教学研究》、市八中的《新课程下中学教师素质的现状及对策研究》等子课题,都已取得了初步成果。在指导这些子课题进行研究的过程中,总课题组做了以下工作:

①派教研员到一县三区部分学校、市直学校进行调研
为了解情况,进行有效研究,开题以后,总课题组多次派出教研员分组下到所有参与实验中的中小学进行调研。调研组回来汇报后,总课题组对实验中碰到的一些具有共性的问题进行研讨,取得共识后再将建议和意见反馈给实验学校,与实验学校的教师一起共同研究解决。如2003年10月,总课题组就一次性完成了对市直学校、海城区、银海区、铁山港区等课改实验区的教研调研,写出大小调研报告48篇,提出改进意见或建议120多条。

②积极组织实施校本教研

校本教研是指为了改进学校的教育教学,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从学校实际出发,依托本校的资源优势和特色进行的教育教学研究。开展“以校为本”的行动研究,促进教师在自己的岗位上,立足实践,提出问题,分析问题,不断反思,并通过“以校为本”的教研活动,促进同行之间的深入讨论,广泛交流,从而全面提升学校和教师教学研究的能力,以解决教学实际问题。根据实施方案设定的步骤和广西壮族自治区基础教育课程改革领导小组“为了更好地推进广西基础教育新课程的实施,有效地推进以校为本教研制度的建设,按照教育部‘要逐渐建立起一批省(市)级以校为本教研制度建设基地’的要求,全面贯彻自治区教育厅去年底在柳州市召开的“全区校本教研经验交流会暨广西‘校本教研’项目启动会精神,在各校、各市积极参与的基础上,经自治区专家认真审核而批准”的精神,总课题组在课题开题以后,就把组织实施校本教研列入议事日程,制定方案,专人负责落实,学科教研员具体实施,不断改进,不断总结,不断提高,全面推广成功经验。根据《北海市校本教研培训方案》的要求,总课题组先后组织实施了所有参与课题研究的学校的校本教研工作。在实施过程中,有的学校在总课题组的培训启发下,对校本教研工作不但认真落实,而且还有所创新。如铁山港区黄稍中学不仅把校本教研放在课改第一位,还建立了校本教研后勤保障措施,要求学校后勤工作人员树立为校本教研服务意识,积极创造条件为校本教研提供良好的信息技术环境。因此,该校几乎所有教师都认为校本教研对自己有不同程度的帮助,成了自身寻求发展的内在需要,促进自身专业化成长的需要。市第六中学、海城区第二小学还被广西壮族自治区教育厅确定为“广西‘校本教研’基地学校”。
③教研员直接进驻实验学校与实验教师一起探索、研究,共同成长
在指导课改教研的过程中,总课题组坚持派教研员下实验学校听课、上课,与实验教师一起召开学科会议,备课、探索、研究、共同成长。据不完全统计,三年多来,总课题组中的教研员共举办大小课程改革教研活动320多次,平均每个学科达15次以上,参加活动的教师达10600多人次。每个教研员平均每学年听课80节以上,有的上研究课达10节之多。共举办课改教研展示活动57科次,参加人数达6850多人次。
④大力推进联合教研
基础教育研究者既是课改实验者,更是教研研究者。只有不断不断反思教研方式,创新教研方式,才能在教研研究中进一步提高广大教师教研实践的技术含量。因此,总课题组在实验研究中,大力推进联合教研(定期或不定期将几个片区的同一学科或不同学科的教师集中到中心地点,由专家或教研员、教师互动参与),建立以校为本的教研制度(校长为第一责任人),组织课改实验学校分片互相学习、提高,推动全市课改协调发展。如组织海城区学校、市直学校与银海区、铁山港区的24所中小学建立对应联合教研关系,用典型案例推动课改教研,用先进扶持、培养课程改革起步较慢的学校。连片学校教师通过备课、观摩听课、骨干教师的示范作用等教研活动,达到共同操作、先进带动、协同发展。如市五中与华侨中学建立了合作关系,五中就定期派老师到华侨中学上示范课、研究课,华侨中学的老师则定期到市五中听课,共同开展教研活动,使两校的领导、教师关系很融洽,营造了课改教研的人文文化。市实验学校与铁山港区、银海区3所小学建立了联谊关系,铁山港区教育局局长和银海区教育局副局长先后带领100多名校长、教学骨干老师到市实验学校观摩、开展联合教研活动。市实验学校的老师在开展联合教研的基础上,为铁山港区、银海区的老师上示范课,收到了良好的效果。每次活动,总课题组相关科目的教研员都全程参与,积累了可贵的联合教研资料、经验。
⑤要求子课题实验学校定期汇报课题研究情况

为了了解课程改革的深入情况以及研究进展情况,总课题组要求子课题实验学校每半年会议汇报一次课题研究进展情况,每学年书面汇报一次。同时还制定了承担子课题研究任务的学校校长、科研室主任和教研员面对面交流制度,对新出现的问题进行探讨,取得共识,再深入进行。如总结实验学校校本教研经验,展示子课题阶段性成果,丰富校本课程建设内容,促进学生学习方式转变和学生评价体系形成等等。

⑥举办比赛活动、上送优秀作品,编辑地方教材
教研工作的任务必须使教学政策和教学理论在实践中得到有效地、最佳地贯彻落实。在三年多的实验研究中,总课题组举办了两次全市性课改教科研论文比赛活动,共收到课改论文228篇,分别评出一、二、三等奖篇6篇、12篇、27篇;收集课改优秀教研案例269个,教科研论文561篇(有的已在公开刊物上发表)。同时组织各学科教科研论文、课例1230多篇上送自治区或国家级有关评选单位,获奖896篇;辅导教师获省级课改优质展示课一、二、三等奖64人次,国家级一、二等奖17人次。另外,参与区教育厅编辑4个年级公开出版的地方教材3种10册,为新课改下的教研改革研究提供了不可多得的第一手资料,同时也充分证明了运用优秀传统思想和课改新理念作为指导思想编写出的教材是最好的教科研载体的论断。
⑦在研究中建立符合北海课程改革实际的教研评价制度
教研改革涉及到的最敏感的问题,就是如何评价教师的劳动和一个学校。在实验研究进程中,总课题组根据教育部《关于积极推进中小学评价与考试制度改革的通知》和《关于中小学期末评价与考试改革的几点建议》精神,制定了《实施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工作方案》和《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人员培训方案》、《实施课程改革工作指导意见》、《实施课程改革工作计划》、《校本教研培训方案》、《评价方案》等规章制度,起草、制定了《北海市中小学、中等职业学校开展发展性课堂教学评价实施意见(试行)》和《北海市关于贯彻〈国家教育部关于积极推进中小学评价与考试制度改革的通知〉实施意见》,成立了中考改革项目研究组,努力研究课改期间比较突出的如何进行学生评价、如何进行教师评价、如何进行学校评价等问题,为学校探索建立“立足过程,促进发展”的新课改评价体系提供了政策保障和理论指导。


  4.加大宣传力度,提升课改品位是教研改革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
为了让课改的目的、意义深入人心,渗透社会,争取社会对新课程改革的了解与支持,在教研改革研究宣传活动中,总课题组主要开展了以下两项活动:

①加大市内宣传力度
在实验研究期间,总课题组除了凭借北海日报、北海电视台、北海人民广播电台等市内新闻媒体随时报道研究进展情况外,还和北海晚报编辑部共同定期开办教育科研专栏,宣传、推广教研改革研究取得的部分成果,专栏共刊登52篇论文以及有关活动信息。
②把宣传工作扩展到市外
为了进一步扩大影响,征集同行的意见或建议,获得国内国际视野下的理论支持,总课题组不仅仅在北海市内进行课题研究宣传,还把宣传工作扩展到市外。2003年10月24日,全国发行的《现代教育报》课改周刊在头版刊登了总课题组教研员撰写的有关北海市课改教研的报道。教育部与北京师范大学联合举办的《实验工作通讯》先后4次刊载总课题组教研员撰写的课改教研培训情况。2003年第三期《中国教师报》在7版头条报道了总课题组推荐的市三中的综合实践活动教研情况。2004年第五期《当代广西》、第五期《人民教师》以及《中外教学研究》等省级以上刊物均介绍了总课题组指导课改教研的情况。与此同时,总课题组还主持、编辑、推荐发表相关文章270多篇。
通过开展以上活动,总课题组开发了相关的地域课改教研资源,刷新了一定的课改教研理论,并将其转化为可操作实践活动,使北海市广大教师在积极参与课改教研过程中,注意了对课程标准的正确理解,对教材的使用与创新,注意了评价方式的多样化,树立了反思意识,教研内容与形式不仅在操作上基本获得辩证统一,而且还形成了一定的地域特色,明显提高了具有北部湾海洋文化特点的新课程教学水平。
四、研究成果推广的范围和取得的社会效益
    教研室是连接教育行政部门和基层学校的纽带,旗下的教研员担负着教学研究、教学指导、教学服务和培训学科组长与教师的重任。北海市教育局教研室15名教研员承担着全市687所中小学、近2万名教师的教育服务和专业引领工作。如果教研员仅凭传统的教研方法,是服务不好当前的教育教学的。尤其是在新课程背景下,引领机构如果不加强自身建设,就不能更好地承担指导广大中小学教师进行教育教学改革的使命。因此,当前教研的生命力就在于既为教育行政部门提供决策依据服务,又要为基层学校提供教育教学管理技术服务、为广大教师提供教学理论、技巧支撑服务,一句话,为课程改革服务,为推进素质教育服务。要达此目的,就必须重构教研文化。围绕上述工作,总课题组在实施全市性教研改革研究过程中,主要取得了以下成果并在全市范围内推广及应用。
1.2003年10月24日,全国发行的《现代教育报》课改周刊在头版刊登了总课题组教研员撰写的有关我市课改的报道,随后多次报道了我市的课改教研情况。
2.教育部与北京师范大学联合举办的《实验工作通讯》先后4次刊载总课题组教研员撰写的课改培训情况。
3.2003年《中国教师报》在7版头条报道了总课题组推荐的市三中的综合实践活动情况。
4.2004年第五期《当代广西》、第五期《人民教师》以及《中外教学研究》等省级以上刊物介绍了总课题组指导课程改革研究的情况。
5.总课题组主持、编辑、推荐发表课改研究文章270多篇。
6.总课题组在《北海教育》、《教育动态》上辟出专版发表课改教研考察报告、心得体会、理论文章、全市课改教研信息、有关课改教研论文、课例、报道等文章760多篇。
7.课题负责人和教研员先后7人次去市广播电台、电视台进行课改教研录音、录象宣传。
8.每次开展大型课改教研活动时,《北海日报》、《北海晚报》、北海电视台、北海人民广播电台等新闻媒体都及时进行宣传报道。
9.与《北海晚报》联合开办课改教研专栏,发表全市课改教研文章52篇。
10.三年来,总课题组先后获得了“全国教育科学‘十五’规划课题优秀组织奖”、“自治区教科所(教研室)建设评估先进单位”、“广西首届教育科研进单位”、“广西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工作先进单位”、“全区中小学教育教学科研论文评选优秀组织奖”、“广西第四届小学教师教学基本功大赛组织奖”、“第十一届广西生物学奥林匹克竞赛优秀组织奖”、“申报广西教育科学‘十五’规划课题优秀组织奖”等荣誉称号。两个批次5个单位被评为自治区“校本教研”项目先进集体,10人被评为先进个人
五、主要研究成果目录(成果名称、形式、字数、出版单位或发表刊物名称)
1.《推进课程改革必须重构教研文化》(研究报告),11000字。
2.《新课改下教研改革研究》(论文集),17万字,语文出版社出版。
3.公开发表的成果
①《对当前课程改革中课题研究价值取向的思考》,论文,2004.5《中外教学研究》,刘成学。
②《新课程下艺术教师角色的转变》,论文,2004.10《中国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于春萍。
③《试论赏识教育》论文,2004.10《北京教育》,鲁海燕。
④《创意设计初探》,论文,2004.10 《中学语文教学参考》,周燕。
⑤《此驴非彼驴》,论文,2005年《基础教育研究》,罗瑞雪。
六、研究中存在的问题
1.教研员专业水平发展不平衡,不同学科之间差异较大,教研工作的层次、科技含量仍然较低,具体表现如下:
①一些教师教学研究的着眼点仍然停留在教材本身,极少关注学生的发展。
②个别教研员有时对课堂教学的指导仍然强调教学过程是教学环节的完整与协调,教学目标关注的是知识技能目标的达成。
③课堂教学改革方向单一:只要求知识与技能传授效率的提高。
④教研员是学科专家,在教学研究指导过程中很少起到合作作用。
⑤未能处理好考试研究与素质教育的关系。
2.经费投入不足,许多学科的课题研究完成后不能及时结题。

3.各级教研设备、教研手段还有待进一步更新,完善。
27#
 楼主| 发表于 2011-11-25 08:51:56 | 只看该作者
初中语文新课程改革调研报告


永嘉县教研室
卢益群

为了解我县初中语文新课程改革的现状,督促和指导课堂教学改革,把课改实验推向深入,2004年9月下旬至11月下旬,本人对瓯北学区、乌牛学区的所有初中和岩头镇中、下嵊中学、上塘中学、实验中学、体育运动学校共14所初中的七年级以及实验中学、瓯北镇中的八年级进行了全面调研。深入课堂听课82节,召开教师座谈会24个,听取各校汇报,将调研的情况及时向教师和学校反馈,将课改调研和教学指导结合起来,把反馈和培训结合起来,从而促进教师课改理念的提升和教学能力的提高。现将调研情况作如下汇报:
一、可喜的成绩
1、广大教师积极拥护和支持新课改,以较高的热情投入课程改革中去。广大学生欢迎新课改,他们认为现在的语文课堂能让学生发表自己的意见,更有趣味。
2、大部分教师的教学理念有了较大的转变。首先,教师的角色发生了变化。教师不再是课堂的主宰者,不单是知识的传授者,而是学生学习过程的组织者、促进者、参与者和合作者。大部分教师的课堂语言亲切,往往用商量的口吻,平等地对待每一位学生,热情地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独特的见解,从而营造了良好的课堂气氛,激发了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其次,教师的教学方式有了较大的转变。在整个调研过程中,没有发现一位教师仍然采用以教师的烦琐分析代替学生的阅读、感悟和体验的填鸭式的教学方式,也没有发现一位教师采用满堂问的教学方式,大多数教师采取以下三种方式:一、在学生自读的基础上,教师根据教学的重点设计若干问题组织学生开展讨论,从而理解和把握教材的思想内容;二、在学生自读的基础上直接让学生提出问题,教师对学生所提的问题进行筛选,再组织学生开展讨论。三、以读为中心,通过读来理解、感悟、积累和熏陶。再次,联系学生的生活经历和思想认识,加强人文教育。多数教师在教学中都尽量让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经历和思想认识来理解文本的内容,从而拉近了学生与文本的距离,加深了对文本内容的理解,突出了对学生的思想情感、人生观和价值观的教育。如教《紫藤萝瀑布》让学生用自己的经历或见闻来理解《紫藤萝瀑布》中“花和人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不幸,但是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这一重点句。教《第一次真好》,让学生在小组里说说自己生活中的“第一次”,教《行道树》,让学生说出现实生活中有哪些行道树似的人,教《白兔和月亮》,让学生设想,假如诸神之王把月亮赏给你,你会怎样做,教《羚羊木雕》让学生联系实际谈谈学习本文的收获,等等。
3、大部分教师能正确把握“工具性”这一语文学科的本质特点。“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学科的基本特点”,但其中工具性是语文学科的本质特点。多数教师在重视人文性的同时比较重视语文学科的工具性。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重视基础知识的落实。如重视对课后“读一读、写一写”的词语以及课文中容易读错、写错和难以理解的词语;二、重视语言的积累和语感的培养;三、重视诵读,上课伊始,让学生自由地朗读全文,对重点段和重点句,往往指导学生反复地朗读,读出语气,读出感情,课堂上不时听到琅琅的读书声;四、重视语言品味,对精彩的篇章和段落,往往指导学生进行深入的品味,以充分理解课文遣词造句的妙处以及在表情达意上的作用。
4、一批青年教师脱颖而出,成为新课改的中坚力量。如实验中学潘益松,虽然不教新课程,但他深入地学习和钻研新课程理论,带领实验中学语文组深入地开展校本教研和多项课题研究。他多次上县新课程的公开课,在全县产生了广泛的影响。他在县新课程展示会上的评课,在县综合实践活动课研讨会上的典型发言,在多个学区所做的新课程讲座,都显示出他对新课程的深刻理解和独到的见解,从而受到与会者的高度评价。城关中学胡雪艳也不教新课程,但她多次上新课程公开课,受到很高的评价,她还获得市新课程优质课一等奖。任教新课程的老师中,教坛新秀戴小婵、毛淑华在新课改中大显身手,为我县的新课程改革作出了贡献。就是那些原来教学能力一般的青年教师,在新课改中有了长足的进步,令人刮目相看。如实验中学的李云云、朱清聪,都是从山区中学调入,第一次调研时上的课确实很一般,但现在他们上的课已接近戴小婵和毛淑华。李云云在县综合实践活动课研讨会上上的《莲文化》,受到与会老师的很高评价。瓯北镇中的李旦秋、孔乡仙、陈晓新、胡晓静,瓯北五中的唐晓敏、谷雪雅,瓯北二中的金晓月,瓯北三中的张跃丰、蔡清锋,乌牛中学的高长生等老师都有了很大的进步,都上出了符合新课程理念的较为成功的课。
二、存在的问题
1、没有准确地理解和把握教材。虽然每位教师手头都有一本教学参考书和去年暑假培训时发的备课资料,但从调研中发现还是有不少教师对教材没有准确地理解和把握,以致影响了教学的效果。如《第一次真好》,本人一共听了3节课,3位老师都没有引导学生正确地理解文章的主旨。课文依次描述了自己亲身经历的三个“第一次”,再列举了日常生活中常见的许多个“第一次”,于是感悟到“生命中的第一次愈多,生命也就愈益多姿多彩”。作者的用意不是告诉读者“第一次真好”,因为这是没有多少价值的。作者说“第一次真好”的用意是要激励读者敢于去做“第一次”,多做“第一次”。这从作者的感悟中完全可以理解到。“第一次”,就意味着去尝试,去实践,去创新,那么,文章的主旨就是激励人们敢于尝试,敢于实践、敢于创新。我们只要抓住作者的感悟“生命中的第一次愈多,生命也就愈益多姿多彩”就能理解和把握文章的主旨。再如《人生寓言》中的《白兔和月亮》,我一共听了4节课,4位教师都把它的寓意理解为“有得必有失”,似乎白兔得到月亮反而是坏事,因为它失去了快乐。而没有引导学生理解和分析白兔失去快乐的根本原因是它的占有欲太强,太看重它所得到的那个月亮。课文中的月亮象征财富、名誉、地位,寓言告诉我们的是应如何看待财富、名誉和地位,即不能太看重财富、名誉和地位,而应用平常的心来看待。得失之患是表面现象,用平常心看待所得的财富、名誉和地位才是寓言的实质。再如《行道树》,我一共听了3节课,3位教师都让学生说出有哪些行道树似的人,这很好。但当学生列举毛泽东、钟南山、董存瑞、黄继光等人时,没有一位教师对此提出异议,这不属于如何评价学生发言的问题,而是教师们自己不清楚这些人是否属于行道树似的人,或者说教师们自己还没有真正地理解和把握行道树的主要特点是默默无闻,无私奉献。不能准确理解和把握行道树形象就不可能很好地引导学生理解本文借物喻人,托物言志的写法。
2、没有紧扣单元目标进行教学。人教版七年级至九年级语文课本与以前使用的省编教材有一个共同特点,即在每个单元课文之前提出本单元教学的目标,包括思想情感目标和能力目标。我们在单篇课文教学中应紧扣单元目标,才能提高单元教学的效果。但我们的一些教师对它未引起足够的重视。在座谈中我们了解到一些教师对单元教学目标连看都没有看,部分老师只是粗粗地看了一下,相当多的教师没有考虑如何通过单篇课文的教学来达到单元目标,致使单元目标落空。究其原因,是我们的不少老师的头脑中还没有单元教学的概念,而是把单元中的每篇课文看成是各自独立的、互不相关的整体,而没有把单元中的每篇课文看作是单元这一整体中的互相联系的个体。思想认识上的偏差自然导致课堂教学上的偏差。如第四单元的教学目标是“要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练习概括内容要点;还要练习用较快速度默读课文,记住内容要点。”本单元本人一共听了4节课,4位教师都没有进行速读的训练,也都没有让学生速读后记住内容要点,更没有告诉学生快速默读课文的方法,完全离开了单元目标。
3、课堂教学与“研讨与练习”相脱离。人教版语文教材的每篇课文后都安排了2-3题的“研讨与练习”,用来巩固课堂教学的效果,或者是对课堂教学内容的延伸与拓展,从而实现单元目标。“研讨与练习”所涉及的内容,往往是课文的重点所在,尤其是第一、二题。我们完全可以把它们作为教学的重点,甚至还可以按照研讨与练习的思路组织教学。而我们的不少老师却把教学的内容和“研讨与练习”脱离开,教的是一回事,做“研讨与练习”又是另一回事;课文内容由老师设计教,练习由学生课外去做,做不出来,老师再来讲参考答案。从而违背了编者的意图,达不到“研讨与练习”所起的复习、巩固、提高的作用,更使教学的重点不突出,单元目标难以实现。
4、小组合作学习实效性不高。在本人听过的80余节新课程调研课中,几乎每节课都安排了小组合作学习,有的一节课甚至安排了3-4次,但从整体上来说,实效性不高。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一是所设计的问题不是课文的重点所在,缺乏合作学习的价值;二是所设计的问题过小、过细,缺乏一定的深度和广度,学生个体完全可以解决,不必开展合作学习;三是合作学习的次数过多,有的一节课安排了3-4次合作学习;四是没有一定的时间保证,每次都是匆匆开始又匆匆结束,学生没有时间阅读课文,没有时间深入地思考,没有时间充分地讨论;五是小组内没有分工,任务不明确,小组合作学习成了优等生展示才华的天地,中下学生只有陪听的份,有的甚至趁机说闲话。小组汇报的意见往往就是组内优秀生的意见,有的索性就说“我认为……”;六是没有教育学生学会倾听。小组内交流时不乐于仔细倾听其他成员的意见,小组汇报时,不善于倾听别的小组的看法,而是高举双手叫喊“我说、我说”,让他说时,他说的内容与前面小组说的基本雷同,等等。
5、校本教研不够正常。我调研过的14所初中,除了实验中学和瓯北镇中外,写作课后反思的教师不多,能开展正常集体备课活动的学校不多,教师之间相互听课,讨论的也不多,有的学校甚至同级段教师的教学进度也大不一样。组织学习新课程理论的不多,聘请专家指导的就更少。
6、没有开齐开好综合性学习活动课。语文综合性学习有利于全面提高学生的素养,是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协作、勇于创新精神的重要途径,我们应当引起足够的重视。但在本次调研的14所初中中,只在实验中学听到四节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课。七年级上册教材共有六次综合性学习活动,在与教师的座谈中了解到,大部分学校没有开齐。少则一二次,多则三4次,能开齐6次的为数不多。而已开的多数质量也不大高,真正有计划、有严密组织,人人参与,并取得成效的就更少了。究其原因有二:一是综合性学习活动课是新生事物,教师缺乏组织指导的经验和技能;二是绝大部分的学校教室没有配备小平台,汇报展示课很难上。
三、诚恳的建议
1、认真学习《语文课程标准》、《语文课程标准解读》和《走进新课程》等有关课改的的著作,切实转变教学理念,并把先进的理念落实到课堂教学中去。
2、认真学习《永嘉县教育局关于开展校本教研的若干意见》,深入开展校本教研。通过课后反思、同伴互助、专业引领等方式,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水平,以适应新课程改革的需要。希望语文老师每课写一篇教学反思。可以是全面反思,也可以是对某一环节、某一步骤的反思;可以既写正面的又写反面的,也可以只写其中的一个方面;可以是长篇的,也可以是三、四十字的短篇。

3、深入钻研教材,准确地理解课文的主旨,准确地把握课文的重点和难点以及整套新教材的特点。提倡“两次备课”,第一次备课不看任何资料,独立地钻研课文;第二次备课广泛地阅读各种资料,吸收他人之长,为我所用,从而不断提高理解和把握教材的能力,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水平。
28#
 楼主| 发表于 2011-11-25 08:52:26 | 只看该作者
“网络同步助学”调研报告
                    徐金龙
镇江教育网“网络同步助学”栏目开通已经一个多月,名特优教师视频讲座也有三十六节,点击人次达二万八千多。针对这一优质资源的使用情况,电教馆组织相关人员对市属中学进行了调研。
一.“网络同步助学”简介
继全省首创“优质教育资源下乡”工程后,市教育局又策划“网络同步助学”这一惠民工程。本项工程是市教研室和电教馆共同组织全市名特优教师共同参与的专题视频讲座,根据学校一周的同步教学内容进行专题设计,分“学习目标”、“重点难点分析”、“典型例题讲解”、“学法指导”、“及时反馈”、“课后配套练习”等板块,主要对本周的教学内容进行归纳提炼,意在突出重点、廓清疑点、解决难点,充分体现新课程的精神。主讲教师均来自教学第一线,有着多年的教学经验,基本都参与了高、中考试卷的命制和批阅工作。每个讲座从创作到呈现都经过专家组的多次反复论证,凝结了创作团队的集体智慧。因而每个讲座都具有权威性、指导性和实用性,既是学生拓展知识、提升能力、充实课余时间的高质量平台,又是提高学科教研水平、促进青年教师成长的有力抓手。根据工作安排,本学期推出高三、初三两年级的语、数、英三门学科,每周六节视频讲座。
二.“网络同步助学”使用情况
本学期“网络同步助学”栏目开通以来,市属学校普遍进行了宣传和发动,要求教师和学生组织收看,各教研组和备课组也积极利用该资源开展教研工作,极大地推动了“减负增效”工作的开展。
1.利用教研活动时间,组织学科教师集中收看,及时研讨。几乎所有学校对教研组、备课组都有点击收看、专题研讨的要求,有的学校要求所有教师自备作业本完成讲座中例、习题的完整解答。
2.组织学生利用辅导课时间集中收看。实验高中等学校利用每周一、三、五的辅导课时间在教室的多媒体上播放收看,要求学生认真完成辅导作业;六中给每位学生分发耳机,集中组织到机房收看;二中等学校在部分班级组织收看。
3.动员家长督促学生利用双休日在家收看。三中、江滨中学、江科大附中等学校以家中有电脑的学生为中心组建学习小组,互帮互学,共同利用这一优质资源。
4.利用“网络同步助学”这一优质资源进行二次开发,体现了更强的针对性。一中、镇中等学校要求备课组对每个讲座再加工,针对校内不同层次的班级选定不同的例习题及辅导作业。
5.民办学校全员发动,要求每位家长利用周六、周日的时间,督促学生收看,认真完成课后辅导作业并上交批阅。
三.提高“网络同步助学”点击率的思考
从市属中学领导、老师的讲话中可以知道这项工作已经得到了广泛的认同,在这一资源的利用上,所有学校已经做了大量的工作,但是在现有工作的基础上,点击率的提高还有较大的空间。
1.进一步提高讲座创作的质量。创作团队要“回头望”,进一步把握和贯彻“网络同步助学”这一优质资源的目标要求和基本原则,高质量、高水平地打造镇江教学资源的精品,切不可因工作任务重、压力大而敷衍了事,降低质量。
2.改变视频呈现形式。采用视频讲座形式进行辅导本身就有其先天不足,讲课者与听众之间缺乏很好的交流,听众的接受状态讲课者无法知晓,因而呈现形式上应尽可能地调动听众,减少视觉和听觉疲劳,借鉴南通的经验,可采用“马斌读报”式呈现,进一步拉近讲者与听众的心理距离。
3.提倡多种形式的使用方式。无论是教师指导下的班级多媒体式,还是学校的电子阅览式,亦或是家长监督下的单人或小组学习式,其目的都是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养成良好的自主学习习惯,为其终身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4.进一步提高学校、家长的认识,克服主观认识上的偏差。“网络同步助学”优质资源的使用,仅是“减负增效”手段中的一种,切不可因其使用面的狭小而忽视,而应该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发挥其最大效益。
5.尽快覆盖非毕业年级,让全社会都了解它、使用它,使它成为全体学生学习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为镇江教育的跨越发展作出贡献。
2009.10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11-27 16:48 , Processed in 0.095419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