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123
返回列表 发新帖
楼主: 教师之友网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2011年影响教师的100本图书”入选书目----《教师之友网》管季超友情存帖

[复制链接]
21#
 楼主| 发表于 2012-1-24 14:29:28 | 只看该作者
2011 中华读书报年度图书之10 佳(按书名音序排列) 这里是由本报编辑部评选的年度十佳图书。选书的范围: 2010 年 12 月至 2011 年 11 月,在内地首次公开出版发行的图书。评选标准一如往年,着重考量如下因素:人文性,思想性,独创性,品质,趣味。学界和读者口碑亦曾参考。点评文字除有署名者外,均由本报编辑部撰写。
  

1. 《 1911 年中国大革命》
    马勇著,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11 年 5 月第一版, 39.00 元
  在辛亥革命百年纪念引发的出版热潮中,马勇先生此书是受到较多关注的一本。该书对传统的辛亥历史叙事颇多突破,为我们重读这段革命往事打开了若干扇新的窗户。作者并没有沿袭民国肇建以后国民党一方建构起来的革命史观,极力拔高革命者的形象,并丑诋清廷和袁世凯,而是带着温情与敬意,对辛亥革命参与各方都给予了尽量公允的评价。对于清廷启动宪政改革,作者并不视为一种欺骗手段,而是“乐观其成”;对于清廷推出皇族内阁和铁路建设的国进民退政策,作者深表惋惜;对于革命者舍生忘死、百折不挠地为建立一个民主共和国而奋斗,推动了全民族的觉醒,作者给予了热情的赞扬;对于清廷最后关头没有执意诉诸武力,而是和平隐退,让亿万国民避免了战火的蹂躏,作者给予了高度评价;即使是对袁世凯,作者也没有出于后见之明,把脏水一股脑泼给他,而是肯定其“重然诺,守信誉”的一面,对其接管最高权力的合法性也表示了一定的承认……这些观点,都是很有新意和启发性的。当然,“同情”的态度并不等于和稀泥,也不是要消解辛亥革命的伟大意义——事实上,倘若不站在推翻帝制、建立共和的高度上去看待这场革命,今天对它的纪念和研究也就没有必要如此隆重——而是说,我们不能以决定论的思维去看待历史,历史的复杂性必须得到充分的尊重和体认,只有这样,历史的真实才能更好地显现。

2. 《春尽江南》
格非著,上海文艺出版社 2011 年 8 月第一版, 35.00 元
作为继《人面桃花》、《山河入梦》后格非写作的长篇小说三部曲的最后一部,《春尽江南》较两部前作的变化显而易见,更快的叙事节奏,更容易进入的小说语言,更贴近现实社会的故事背景,等等,不变的是对人物命运在清高与世俗、蒙昧和醒悟之间纠结、挣扎的叹惋。小说通过对主人公诗人谭端午与律师庞家玉这对夫妇从二十年前初相识到后来相恋、结婚再到产生感情危机的过程,旁逸斜出地描摹出一幅人物丰富、场景写实的现世中国社会画卷,其中对诸如知识分子精神缺失、婚外情、强拆、地产欺诈乃至网恋等现实话题均有涉猎,几乎是格非从事写作以来人物阶层最为多元的作品。当然,要赋予这些三教九流人物以与他们身份相称的言谈举止、行事哲学并不容易,于是这部作品中又表现出以往格非作品少见的市井气与幽默感,有些特定场景的刻画令人难忘。作品的好读不意味着作者对小说技巧的淡化,比如某个重要情节,书中会以错综方式经由不同人物视角、不同侧面的回忆如电影重放般数次交待,藉此强调。不管整部作品的人物命运、故事发展如何悲喜交集、起承转合,作者暗含在作品中的那份情调还是相当无奈与伤感,这种对现实的复杂滋味若隐若现地贯穿始终。

3. 《龙骨山:冰河时代的直立人传奇》
[ 美 ] 诺埃尔· T ·博阿兹、拉塞尔· L ·乔昆著,陈淳等译
上海辞书出版社 2011 年 8 月第一版, 33.00 元
本书讲述的是“北京人”的故事,结合了普及性和学术性,读来引人入胜。我们知道,北京人头盖骨的发现是由裴文中、贾兰坡等中国人完成的,但是,当时他们都不处于决策和领导层,对周口店发掘活动缺乏全面了解,所以后来有关的记述并不完整。本书两位作者则全面探访了全球范围内的相关史料,发掘出了许多中国人根本不知道的情况,包括各种人际的纷争,读来引人入胜。以往的教科书为我们描绘了一副四五十万年前远古人类的生活场景:白天,男人外出狩猎,妇女则在住地周边采集植物的种子和果实,太阳西下,男人肩挑背扛着猎物回家,妇女已点燃营火,准备烧烤食物……这幅图景充满了田园牧歌的色彩,但在本书作者看来,那并不真实。最新的研究表明,北京人并没有使用火塘,用火可能只是作为生态武器,是为了吓跑其他食肉类动物。北京人的工具并不足以猎杀大型动物,他们可能是在食肉动物杀死猎物之后,从中分得一杯羹。北京人头骨上发现了石器切割的痕迹,表明北京人曾从死去的同伴身上割肉,因而,龙骨山极有可能存在食人之风。这些讲述,相信会让大多数中国读者大吃一惊的。深入才能浅出,大科学家才能做一流的科普,本书提供了一个很好的例证。

4. 《陆犯焉识》
严歌苓著,作家出版社 2011 年 10 月第一版, 35.00 元
出身昔时沪上世家的陆焉识有良好的受教育履历,他的精神世界孤傲而从容,内心则强韧又坚持,但这些在他漫长而充满颠沛与磨难的人生中似乎助益无多,似是反成因言获罪的诱因……严歌苓在这部 30 多万字的长篇力作中,将自己爷爷的真实经历和她去西北走访所获的笔记素材相结合,创造出陆焉识这一鲜活、饱满的人物形象,与此相关的一系列女性形象及同时代知识分子形象亦不乏跃然纸上的魅力。流畅的叙事与娴熟的人物刻画、细节描写对这位写作多年、“职业感”鲜明的作家来说并无太大难度,真正的挑战来自如何在家族史写作与纯文学虚构之间找到一个虚实相间、令人信服又引人入胜的结合点。主人公陆焉识前半生的沪上、海外生活的物质、繁华与他后半生深陷牢狱之灾的青海荒漠的贫瘠、压抑有着巨大的时空反差,缠绕其间的亲情、恋情乃至友情从不同侧面折射不同境遇下的人性明暗,构成强烈的戏剧性。严歌苓在这部作品中所流露的“文学野心”显然不止停留在提供一个好故事或一次酣畅淋漓的阅读层面,对于一个世纪甚至更长年代跨度下中国知识分子命运的梳理与反思或许才是她在文字背后的重要寄托。

5. 《批评官员的尺度:〈纽约时报〉诉警察局长沙利文案》
[美]安东尼·刘易斯著,何帆译,北京大学出版社
2011 年 7 月第一版, 32.00 元
“《纽约时报》诉警察局长沙利文案”是半个世纪前在美国发生的一起诉讼,这场诉讼在新闻史上影响巨大,其判决体现出来的精神在今天仍然有现实意义,而当时引发的质疑与困惑今天也同样余波未平。 1960 年,因为一则批评性广告,蒙哥马利市警察局长沙利文以诽谤为由,将《纽约时报》告上法庭。两审失利后,面临绝境的《纽约时报》将此案上诉至联邦最高法院。 1964 年,最高法院判定《纽约时报》胜诉。判决指出,在美国,参与公共讨论是一项政治任务,除非媒体蓄意造假或罔顾真相,官员不得提起诽谤诉讼。本书作者是《纽约时报》资深记者、两度美国普利策奖得主,但他并没有简单站在媒体立场上,渲染绝对的新闻自由。结合本案的后续发展,作者对现代媒体的角色、伦理进行了全面的反思,许多观点亦发人深省。他的写作语言平实通俗,精于布局谋篇,擅长设置悬念、以点带面。本书在准确、详细讲述这一诉讼的相关史实外,另有超过一半的篇幅系统梳理了美国社会关于言论自由的司法进程。正是这份梳理,令读者真切体会在法律精神、社会现实与价值变迁之间实现平衡是多么不易。社会在不断发展、进步,媒体的形态、规模、影响力也日新月异,但面临的难题依旧:个人名誉与言论自由,我们该如何把握?

6. 《维特根斯坦传:天才之为责任》
[ 英 ] 瑞·蒙克著,王宇光译,浙江大学出版社 2011 年 6 月第一版, 79.00 元
哲学家维特根斯坦生于 1889 年,蒙克这部杰出传记,发表时正值维氏诞辰 100 周年纪念。哲学、思想家传记通常有两种写法,一以生平为主,一以思想为主。对于普通读者,后者不仅有阅读障碍,更主要难以把握思想所由何出,而前者往往因流于琐屑,不知传主所为何来。蒙克力图克服这两种倾向,三条线索并进,在广阔历史大背景下,精细描述维氏哲学思考的路径,谨慎挖掘其个人生活种种面相,生活因思想和历史,呈现耀眼光亮,思想因历史和生活,变得鲜活亲切,历史因生活和思想,成为有迹可循。维氏最重要的两部作品,《逻辑哲学论》和《哲学研究》,并非巧合,分别诞生于一战和二战,——维氏是带着《逻辑哲学论》走出意大利战俘营的,而二战硝烟刚刚散尽,《哲学研究》“终稿”画上了句号。维氏作为士兵参加一战,战争中皈依基督教,不仅拯救了他,作品中浓厚的神秘主义思考,与人在战争中的体验和命运,不无关系;作为后勤人员,他参加了二战,对心灵世界的探寻,最终构成他晚期哲学思考的骨架,与战争给人造成的道德损害,有着内在逻辑。阅读这部超过 60 万言的大书,仿佛乘坐过山车,急速中,你必须睁大眼睛,才可体验极限风光,从生活中剥离思想,在思想中探秘历史,于历史中理解生活。蒙克让维氏走下圣坛,又给维氏带上新的光环,一张一弛之中,却给了读者一把接近维氏思想的钥匙。这部杰出作品,因译者杰出的转译而锦上添花。(刘苏里)

7. 《寻路中国:从乡村到工厂的自驾之旅》
[美]彼得·海斯勒著,李雪顺译,上海译文出版社
2011 年 1 月第一版, 33.00 元
从中文简体版问世至今,《寻路中国》始终在良好评论口碑与上佳市场反响中前行。美国人彼得·海斯勒(何伟)有《纽约客》驻京记者经历,这为他的写作视角与写作风格打下相当程度的基础。简略地说,这是一位外国记者在中国的自驾游之旅,但这仅仅为书中的深度、广度或者说内涵开了个头,路上的风景和人物固然令他难忘,但更值得他走近去观察甚至切身体验的则是今日中国社会的种种侧面,有积极的亦有不堪的。他在书中从三个侧面关注并解读中国社会现状,驾校学车经历与自驾穿行华北西北的体验和沿途所见几乎是今日中国社会风貌的浓缩;在长城脚下三岔村中生活那几年则近距离接触城市化进程下的乡村变迁、农民甘苦和留守儿童的问题;而第三个线索指向经济高速发展、制造业勃兴的浙江丽水工厂,对中国改革开放以来东部沿海地区的状况有所反映。与此前两部中国题材纪实作品《江城》和《甲骨文》相比,《寻路中国》的写作益发成熟与从容,新闻纪实式的田野调查与细微到人物外在、内心与言谈举止的“文学化”描写使得这部作品在严谨与好读间得以两全。而作者那既有“局外人”理性旁观又有置身其间的感性态度亦是此书文本读来特别之处。

8. 《宅兹中国——重建有关“中国”的历史论述》
葛兆光著,中华书局 2011 年 3 月第一版, 39.00 元
近些年来,我们常在从欧美和日本翻译过来的学术著作中读到关于“中国认同”这一话题的讨论,其中涉及中国民族、边疆、区域以及中外关系等等问题。葛兆光在本书中指出,由于国际学界新的学术潮流(包括区域史研究、从亚洲出发的历史叙述、台湾学者的同心圆理论、对蒙元和大清帝国的研究、后现代史学等等)的冲击,关于历史中国之界定,已愈益成为一个问题。美国学者杜赞奇《从民族国家拯救历史》指出,“所谓民族国家的历史,其实是‘虚假的同一性’,所以要从这种民族国家虚构的同一性中把历史拯救出来”。葛兆光并不同意杜赞奇的说法,所以在《宅兹中国》第一编第一章中即论述了“‘中国’意识在宋代的凸显”,指出“具有边界即有明确领土、具有他者即构成了国际关系的民族国家”自宋代起已渐渐形成。葛兆光认为,历史学者的当务之急并不是“从民族国家拯救历史”,而是“在历史中理解民族国家”。就像作者十年前的《中国思想史》为思想史研究别开生面一样,本书亦为中国史研究指出新的路向,至于他提出的“重建”思路以及“从周边看中国”的课题能取得多大成功,也许还有待观察。该书现实关怀非常明显。近些年来,诸如高句丽问题、钓鱼岛问题引人关注,民族问题的讨论也很多,但一般人除了诉诸民族主义情绪之外,往往昧于相关知识,讲不出什么道理来。因此,学界开放相关问题的自由研究,并将研究成果介绍给一般读者,使之成为公共知识,是值得肯定的趋势。

9. 《这些人,那些事》
吴念真著,译林出版社 2011 年 9 月第一版, 28.00 元
说到吴念真,熟悉台湾电影的会马上联想到他担任编剧并和诸如杨德昌侯孝贤等大导演有关的片子。事实上,在台湾艺文界纵横多年、跨界频频的他最初从矿区小镇到台北崭露头角是因为写小说,他的笔触纯朴、清新,叙事风格生动、细腻,这些特质不止被他渗透到一系列电影剧本里,在其久违文学多年的《这些人,那些事》中亦有延续。顾名思义,这是一本回忆之书,从作者在九份矿区的童年、少年时代写起,直到他后来当兵,再后来在台北慢慢“成功”。听上去很励志的题材,经由吴念真写来全无壮怀激烈的“励志”八股味儿,更多是弥漫在字里行间的“情”字,亲情、友情,或许还有那么点儿恋情。这位有“台湾最会说故事的人”之誉的作者在书中充分展现了这一点,不管生老病死的无常还是细水长流的日常,被他娓娓道来都有着举重若轻的意味,而这些在书中惟一以虚构作品样貌出现的《遗书》里表现得尤为明显。全书洋溢着浓厚的乡土气息,勾勒人物与描摹场景意趣盎然,那些对他而言快乐的或忧伤的记忆如此难以释怀,大笑或泪下在书中只一页之隔。
  

10. 《中国为什么要改革:思忆父亲胡耀邦》
胡德平著,人民出版社 2011 年 1 月第一版, 48.00 元
书的作者是胡耀邦的长子。胡德平从上世纪 60 年代的两份“上书”切入,从五个方面探讨“中国为什么要改革”。这两份“上书”,一份是 1962 年陕西户县农村党员干部杨伟名、贾生财、赵振离的《当前形势的感怀》;一份是 1968 年胡耀邦给毛泽东的“建言信”。杨伟名等要求中央在农村实行“社会主义单干”,发展农村自由市场,恢复中小工商企业。胡耀邦呼吁摒弃“斯大林时代的计划经济”。他认为这种经济没有“实在的可行性”,中国走“亦农亦工、农工结合”的发展道路,才能摆脱困境。杨伟名等三人是最基层的农民,胡耀邦是中央委员。身份和地位如此悬殊,而对那时中国弊病的诊断则基本一致。 1978 年改革大潮初起,安徽小岗村“包产到户”推波助澜,践行着杨伟名等人的观点。而成为中枢领导人的胡耀邦以“五个一号文件”回应农民的“伟大创造”。这段历史表明,上下共识,上下同心,是中国改革的动力,也是中国改革顺利推进的保障。相比满妹的《思念依然无尽——回忆父亲胡耀邦》的温情,胡德平的书就有些冷峻——以“中国为什么要改革”的视角开笔,不仅回放胡耀邦在改革大潮中的身影,而且融入了自己的诸多思考。看似父子隔空对话,而延续的既是历史脉络,又是血缘亲情。(徐庆全)
22#
 楼主| 发表于 2012-1-24 14:35:10 | 只看该作者
2011中华读书报推荐年度图书之100
1. 《1911年中国大革命》
2. 《春尽江南》
3. 《龙骨山:冰河时代的直立人传奇》
4. 《陆犯焉识》
5. 《批评官员的尺度:〈纽约时报〉诉警察局长沙利文案》
6. 《维特根斯坦传:天才之为责任》
7. 《寻路中国:从乡村到工厂的自驾之旅》
8. 《宅兹中国——重建有关“中国”的历史论述》
9. 《这些人,那些事》
10. 《中国为什么要改革:思忆父亲胡耀邦》
11、“弗朗兹系列”(八册)
12、《安吉拉卡特的精怪故事集》
13、《百年辛亥:亲历者的私人记录》(上、下册)
14、《百年中国金融思想学说史》(第一卷)
15、《辩论“中国模式”》
16、《秉德女人》
17、《超越再现:8世纪至14世纪中国书画》
18、《城邦暴力团》
19、《穿救生衣的种子》
20、《从“东欧”到“新欧洲”:20年转轨再回首》
21、《大成若缺:八十年代习武记》
22、《大卫之星》
23、《蛋壳里出来的奶奶》
24、《第四次革命:看神经科技如何改变我们的未来》
25、《动画中国大闹天宫卷》
26、《豆芽不上安亲班》
27、《对话教育热点2010》
28、《翻译官手记》
29、《焚书之书:时代浩劫试图强行封嘴的声音》
30、《甘南纪事》
31、《高岗传》
32、《孤帆远影:陈岱孙的1900-1952》
33、《古炉》
34、《捍卫记忆:利季娅作品选》
35、《黑狗哈拉诺亥》
36、《祸枣集》
37、《交响乐欣赏十八讲》
38、《解读苏南》
39、《敬畏历史》
40、《君子爱财:历史名人的经济生活》
41、《立宪时刻:论〈清帝逊位诏书〉》
42、《论道宪法》
43、《绿笛》
44、《马克思为什么是对的》
45、《马克思主义哲学教学体系:历史与现状》
46、《盲人奥里翁:龚祥瑞自传》
47、《冒烟的耳朵和尖叫的牙齿:自体实验者奇闻录》
48、《美国的艺伎盟友——重新想象敌国日本》
49、《民国出版史》
50、《民主与现代化:有关21世纪挑战的争论》
51、《南京安魂曲》
52、《七日谈:字母表,以及希里花斯人的合理生活》
53. 《奇风岁月》
54. 《倾听底层》
55. 《清代在华的英国博物学家:科学、帝国与文化遭遇》
56. 《人类尺度—一万年后的地球 》
57. 《人权的发明:一部历史》
58. 《日本汉文学史》(上、中、下)
59. 《商业模式新生代》
60. 《舍我其谁∶胡适(第一部)》
61. 《史蒂夫乔布斯传》
62. 《史家胡同56号:我亲历的人艺往事》
63. 《世界儿童文学:阅读与经典》
64. 《书丛老蠹鱼》
65. 《数学与教育》
66. 《探秘喀斯特精灵》
67. 《天香》
68. 《晚唐:九世纪中叶的中国诗歌》
69. 《往年纪事:古罗斯第一部编年史》
70. 《维特根斯坦的侄子》
71. 《文化构成》
72. 《文化史的追寻:以近世中国为视域》
73. 《我在故宫看大门》
74. 《吾曹不出如苍生何——梁漱溟晚年口述》
75.《武昌城》
76.《西夏旅馆》(上下册)
77.《夏鼐日记》
78.《现代性之路:英法美启蒙运动之比较》
79.《现代中国的历程》
80.《小学生鲁迅读本》
81.《辛亥革命与中国政治发展》
82.《辛亥首义史》
83.《新叶村》
84.《信徒,生命的余响》
85.《学术训练与学术规范——中国古代史研究入门》
86.《以诗之名》
87.《英国女性小说史》
88.《影像辛亥》
89.《勇敢的本》
90.《在德黑兰读〈洛丽塔〉》
91.《在世界边缘的深思——对社会发展模式的反省》
92.《质数的孤独》
93.《中国的冲击》
94.《中国法制史》
95.《中国女工:新兴打工者主体的形成》
96.《中国文化史通释》
97.《周末与爱丽丝聊天》
98.《朱镕基讲话实录》
99.《自由市场的坠落》
100.《走夜路请放声歌唱》
23#
 楼主| 发表于 2012-4-28 19:26:38 | 只看该作者
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自主读书推荐书目
点击/评论:1892/0









中小班主任工作理论与实务

中央民大
中小班主任工作案例

中央民大
秀班主任99成功的细节
陈兴
华东师范大
今天,我们怎么做班主任:小

华东师范大
中小班主任策略
张国
苏教
班主任工作培训读本:中小班主任专题训教
志强、潘海燕
国轻
班主任专业的途40秀班主任案例
万祥
华东师范大
班主任工作理论与实务
民杰
华东师范大
期中小班主任工作案例分析
福江、王
北京大
中小管理
田恒平
华东师范大



中小心理健康咨询与矫


中小学教师心理健康指
张传
天津
校心理咨询实规划
(美)JohnJ.Schmidt
国轻
中小心理健康育基本原理:教师识读
叶一舵
福建
中小心理健康与教学
谢维兴
福建
中小体心理辅导
虹、
福建
中小生心理心理

福建
中小心理咨方法

福建
中小心理
高思
福建
信息技术与教育技术
育技

普及
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教

子工
中小学教师信息技训教

北京工
FlashMX素材采集与课设计
亮、何
天津
算机用基:中小乐教师
陶振宗
人民
如何在学习
张长
国国际广播
算机网络
党小超
范大
村中小学现育成本效益分析
杨晓
防工
整合有道:中小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
王德、洪彬、刘卫
南大
育技术应用(中


育技术与信息技术应
何克抗
天津
算机用基

大音像
算机用基上机指

大音像
育技教学中的用案例设计与——
何克抗
天津
育技教学中的用案例设计与——数学
何克抗
天津
育技教学中的用案例设计与——英
何克抗
天津
信息技术教学论
雷体南、叶良明
北京大
信息技术与远用能力培训教程:各教师与教学管理人适用
河北省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与远用能力培训办公室
河北人民
中小多媒体CAI件制作金案例培训课
丹、李波、杨红
国铁


与课施的对话
杨宝

富有新能力的教师
汪郁馥
新世
校本修理论与实践
李亦非
天津
高中新程推中的理解与实
姜景
天津
中小学教师的科方法与论
王德
天津
程引领与
杨宝
天津
程引领与
杨宝
天津
与教师专业发
李瑾瑜
首都范大
:中小学教
叶禹卿
国纺织
与学科素学习与语教学
林立
国纺织
程背景下中小学教师如何选课题与课题
乐军
中科技大
与教师
兴顺
人事
程背景下中小学教师如何展行动与叙

中科技大
程背景下中小学教师如何案例与论
福生、春林
中科技大
教师成长与发展
21纪教师质纲
立新

育科研与教师

华东师范大
教师

天津
成功教师必知的22宗“军规
广亮
子科技大
动与
徐光、唐德海等
广西范大
教师自主成:基于名案例分析
徐世
语教学与研
育信息化与教师专业发
水潮、

教师反思的智慧
少斌
吉林大
生活与教师发
王建明、王炎斌
南京范大
教师职业生涯
沈之菲
范大
教师长关键词
卢军

级教师之路
彦春
识产权
教师职业生涯

国轻
教师反思的方法
洪波
育科
教师的心理空贵阳七中优质教文集
郭子
州人民
聚焦初中
锦韬、李金初
普及
教师自主教学研同期互教职生涯
金美福
育科
为专教师之路

华东师范大
点和一线

育科
教师长与师德修
麟、刘铁
育科
教师

华东师范大
教师长远实录
效禹、子俊、

华东师范大
教师之旅:提高育素54
林格
华语教学
骨干教师的秘
夏循藻、潘海燕
国轻
春:成都市教师长规
何奕
四川
得生前身后名
王德林
吉林文史
职场教师的道德成
朱小蔓等
育科
教师的成长与发

育科
教学不孤
(美).斯通
(美)普.
华东师范大
德心教师发展之魂

北京范大
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模式与实践
树栋
范大
教师的九堂必修
高万祥
华东师范大
教师职业技能培

人民大
教师
谷室成
子科技大
教师专业发与现育技
程智
南大
怎样做一不平庸的教师
欧阳
四川大
故事里有想:18位名的精神

华东师范大




中小学教育法政策导读
程方平

中小学教与应
吴义


楚延
天津
中小体育健身地的设计与实
毛振、毛振明
人民体育
中小学学习学研
秦峻生
国统计
问题与对策:也国语

育科
究指
白芸
育科
文科究性学习
王鼎宏
范大
中小学教育科方法
邱小捷
高等
别教案:艺术案例分析
李玉萍
人民大
教坛思絮:骨干教师论教学
湘溶、白解
南方
程的基础研
立康
人民
品格育指学习做正确的事
(美)RitaStein
国轻
国教师专业发
LindaDarling-Hamo(美)
国轻
教学设计
郭成
人民
校健康
立增
广高等
展策:理方法与实践
陈丽

孩子铺垫幸福人生
荣晓莉、

中重度障碍生的教学:大全境中的
(美)利.哈密尔(美)卡.埃弗林
华东师范大
职业压与应对
石林

语教师101
陈静波、尹
南京范大
科素质教艺术论
董白志、王松泉

老魏信箱
魏瑞
高等

国华
高等
“一条龙”英语课程改革可行性
李霄翔、杨军
南大
理科德育问题研
大同、何
华东师范大
国国教学研
蔡美惠
广东教
香港中学教学研
姚索珍
广东教
适用体育英
家政、
西南范大
究方法基

人民
中小学教教学管理与实践
程方平
中央编译
中小学教育科工作
李永生
北京
:美中小的情商
(美).科里特
上海人民
香五院:北大中文系叙录
儒敏
北京大
中小学教师课题研究指
徐万山、高尚刚
国轻
20斯文艺学与中小学教
李建
广东教
品德生活(社课题研与论

浙江大



意的追求:教师实践智慧案例
、范
华东师范大
造性思初步
王政
南京范大
傅璇琮学术评论
徐季子
宁波
中小学教实验导论
徐群、葛明

中小学课导论

河南大
中小学课本唐诗赏
克智
金盾
中小术教学
云、克中
广西美
情歌流韵皆育人:上海中小与实践
王月萍
上海
绿语:杭州市与课件集
杭州市境保局,杭州市育局
国环境科
地理活动与地理教学

高等
章士藻数学教育文集
章士藻
南大
实习导论
周立群、泉良、斐等
广高等
着花香的琴弦

育科
政治教学论
申屠待旦
天津
福建育科学论坛:第十一础教文集


21谁来教综

北京大
运动技能体育教学:大中小学学运动技能形成程的理讨与实证分析
王健
北京体育大
教师实践课程的与实施:校本修制度新探索

华东师范大



生命智慧:社会转型期育的一追求

育科
较教专题
梁忠
范大
人本
利建
国经济
学教育史
洪成
山西
学发观与中小学教
铁军
南京范大
质教实践录
鸿
浙江大

欧阳荣华
人民大
育理论导读
王淑娟、周国韬
国轻
育的思考与尝试
李情豪
范大
国教育改革30年:教师教育卷
朱旭、胡
北京范大
育印迹
王淮金山
北京范大
国教政策30


生健康幸福
武云
南大
育凝眸
郭志明
北京大
文化新

汉语
育理论与实践
周桂珍

础教
王晞
吉林

冬去春又
皮鼓
育科
怀揣着希望上路
陈晓华
育科
情到深
刘国营
育科



24#
 楼主| 发表于 2012-5-30 09:35:23 | 只看该作者
邬书林当选新一任中国图书评论学会会长新一届学会工作将坚持“五个新”为指导
《 中华读书报 》( 2012年01月11日   01 版)

    本报讯(实习记者 杨旗)1月7日,中国图书评论学会第二次会员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开,来自全国各地的100余家出版社会员代表齐聚一堂,共同回顾了中国图书评论事业的发展历程,见证中国图书评论事业的光荣与梦想。大会选举邬书林同志为中国图书评论学会新一任会长。
    中国图书评论学会1989年成立,2006年在民政部注册,成为新闻出版总署主管的国家一级社会团体。学会现有团体会员200余家,由全国各地主要出版社构成。其会刊《中国图书评论》已创办25年,现已成为权威性、学术性、前沿性、知识性、可读性兼具的图书评论刊物。
    邬书林表示,新一届学会的工作要坚持“五个新”为指导:在服务出版界发展上要有新拓展,积极开展各种高端论坛、研讨会的组织,为出版界发展出谋划策;在为文化界、学术界服务上要有新渠道,团结各方建立图书数据库,使学术界更加便捷地推动提升大众的文化素质;在为广大读者服务上要有新项目,促进专家学者向读者推荐图书;在引导其他图书宣传媒介上要有新举措,学会要与广大图书宣传媒介形成合力,实现共赢,使学会成为连接文化界、学术界、出版界与读者之间的桥梁;在针对数字化发展上要有新探索,引入数字技术武装出版,推动出版产业化发展,改变人们传授、获取知识的方式。
<INPUT style="DISPLAY: none" value=0 type=checkbox name=titlecheckbox sourceid="SourcePh">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11-26 07:32 , Processed in 0.089505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