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楼主: 教师之友网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2012。4。15--17。语文教研员管季超跨科观课学习第三站:应城一中-高中美术

[复制链接]
21#
 楼主| 发表于 2012-4-14 18:45:22 | 只看该作者
第五课走进抽象艺术

    我说课的内容是人美版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一一美术鉴赏第5课《走进抽象艺术》。
    我主要从教材分析、教法运用、学法指导和教学过程四个步骤加以阐述。
一、教材分析
    作为人类三种生要艺术类型之一,抽象艺术也是人类认识和把握世界的一种重要方式,只不过它使用的是纯粹的艺术语言,抽象艺术有冷抽象和热抽象两种类型之分,了解抽象艺术的特点及其独特的艺术美的表现,进而能够创作抽象艺术作品。
    教学目标:
    对抽象艺术有更深入、具体的认识,通过欣赏抽象艺术作品了解和认识抽象艺术的两种基本形态(冷抽象和热抽象),美术走向抽象的简单过程及抽象艺术的语言和艺术上的美的表现。
    教学重点:
    抽象艺术的概念和冷热抽象艺术的特点的把握以及冷热抽象艺术作品的辨别。
    教学难点:
    1、如何结合原有的美术语言的知识来理解认识抽象艺术的概念
    2、艺术如何发展到抽象的。
二、教学方法:展示法,讲练结合法,探究讨论法
三、学法指导
    1、引导学生采用观赏观察、实践、讨论、归纳的方法学习,用多媒体展示相关图片,并巧妙导出本课。
    2、讨论法,小组合作法
四、教学过程:
    新授过程:
    导入:首先同学们来看两组图片,第一幅是现实生活中具体存在的,真实的再现现实,即具象艺术。另两幅在你们的生活中存在这样的物体吗?学生回答:“不存在”。我们称这种没有现实形象的可辨性的作品为抽象艺术作品。怎样去欣赏抽象艺术作品呢?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走进抽象艺术,去体会其独特的艺术美。
    教师总结:抽象艺术和具象艺术、意象艺术不同的是,它不直接表现任何现实中的可视物,但不能因此说它与现实就没有任何关系
    展示:(百老汇的爵士乐》、《即兴之30》两幅作品
    问题思考探讨:
    同学们分两组讨论,谈谈自己对这两幅作品的感受
    相同之处:
    不同之处:
    学生活动:分别请一位同学回答问题,然后找同组同学作补充。
    教师活动:老师总结后引出:抽象艺术的含义
    (一)抽象艺术及其两种形态(冷抽象,热抽象)
    1,抽象艺术的含义?
    在20世纪初才开始逐步形成的一种用美术的基本语言元素和语言手段进行独立创作的美术类型。
    2、冷抽象、热抽象艺术的代表艺术家及观点。
    冷抽象含义:代表人物:蒙德里安
    热抽象含义:代表人物:康定斯基
    作品赏析《百老汇的爵士乐》
    学生活动:请同学们先鉴赏纽约百老汇夜景的照片,然后一边听爵士乐(爵士乐:《蓝色狂想曲》),一边欣赏蒙德里安的《百老汇的爵士乐》。
    教师活动:老师介绍:1、爵士音乐:2、蒙德里安生平简介:3,蒙德里安对百老汇城市面貌的感受及对爵士音乐的感受
    问题思考与探讨:
    学生活动:同学们分组讨论后回答问题:
    1、这幅作品使用的语言有哪些?不同的颜色块让你联想起什么?横竖交错的线条让你想起什么?
    教师活动:老师补充总结
    能力练习:欣赏几幅作品,判断它们是属于冷抽象还是热抽象艺术作品
    创设情景请同学们思考:具象艺术能够如实的再现客观世界,而抽象艺术却完全排除现实形象的可辨性呢?那么艺术为什么会走向抽象?
    由上面的问题引出:
    (二)艺术走向抽象的原因
    问题思考:请同学们迅速浏览课本25页,回答问题。1、抽象艺术的形成?:2、抽象艺术形成的原因?:
    1、抽象艺术的形成
    19世纪中叶照相机的发明加速人们对美术的本质思考,20世纪初,抽象艺术的概念在西方已经基本确立。
    2、抽象艺术形成的原因
    照相机的发明,现代的社会化大分工,西方科学理性的影响。
    抽象艺术形成之后具有什么样的特点?
    (三)抽象艺术的特点:
    分析性。即把艺术的各种语汇分析、抽离、孤立出来并加以夸大,甚至绝对化。这就形成了抽象艺术特殊的艺术美。
    抽象艺术独特的艺术美包括:A、形式与色彩;B、构图与笔触;C、材料与肌理;D、空间与透视;E、光影与运动。
    学生能力练习:让学生自己来欣赏作品,判断作品的艺术美的表现。
    知识补充抽象艺术在我国的独特表现,
    抽象艺术在现代生活中的运用。
    拓展:学生欣赏完这些作品后,跃跃欲试。都想创作抽象艺术作品,那么,这时候老师要适时满足学生的欲望。
    动手实践,创作作品
    让学生听一首音乐,创作一幅抽象艺术作品。
    (四)课堂回顾
    这节课重点讲述的是冷、热抽象艺术作品,抽象艺术的特点及其独特的艺术美的表现。
四、板书设计:
    通过多媒体直接展示,首先展示本课课题,然后分别展示冷抽象、热抽象美术作品,分析其分类、代表艺术家、特点等环节,分析鉴赏部分作品。
22#
 楼主| 发表于 2012-4-14 18:45:56 | 只看该作者
第6课、漂亮是美术鉴赏的标准吗——艺术美和形式美

    我说课的内容是人美版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一一美术鉴赏第6课《漂亮是美术鉴赏的标准吗——艺术美和形式美》。我主要从教材分析、教法运用、学法指导和教学过程四个步骤加以阐述
一、教材分析:
    1、教学目标:①什么是美术作品的艺术美和形式美
                 ②美术作品的艺术美和形式美的基本原则及其在作品中的主要表现。
    2、教学重点:美术作品的艺术美和形式美并不完全是现实的盲接反映,也不等同于人们一般所说的“漂亮”或“好看”,而是由艺术家借助美术的特定语言、手段和法则创造出美术自身的美,而这种美又是多样的,即不同类型的美术作品由于艺术家所采用的语言、材料、手段等不同而产生的艺术美和形式美就大异其趣。为了说明这一点,在这里就必须紧紧围绕美术的语言元素和语言规则两个方面来讲解,因为美术作品的艺术美和形式美主要就是通过它们来实现的。
    3、教学难点:主要在于美术作品的艺术美和形式美既是具体的又是抽象的。应特别注意对概念的讲解,并在概念与作品之问建立联系,即注重通过作品来讲解概念,以使学生对美术作品的艺术美和形式美的认识有形象的依据。
    这里的难点还包括对美术作品的艺术美与形式美之间异同的讲解,课文中并没有特别给予说明,只是在课文的第三部分简要地指出了这个问题,美术作品的艺术美和形式美之问既有重合的地方也彼此独立。艺术美包括内容与形式两个方面。也就是说,艺术美是由内容与形式的统一来实现的。而形式美更强调实现内容的手段,即手段本身的美,其中包括语言的构成关系和所使用的材料的特质。
二、教学方法
    1、利用图片展示介绍知识,吸引学生注意力,使学生在兴趣中学习
    2、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具和图片,不断采用欣赏•启发•归纳相结合的教学方法。
三、学法指导:
    1、引导学生采用观赏观察、实践、讨论、归纳的方法学习,用多媒体展示相关音乐和建筑图片,并巧妙导出本课
    2、讨论法,小组合作法。通过学生的小组合作,解决学生的个别差异,要求全组同学共同讨论
四、教学过程
    1、导入:用多媒体展示雕塑图片《欧米艾尔》。
    小结:美术作品的艺术美是艺术所特有的美。美术作品是由艺术家创造出的不同于现实生活的第二自然。它的美不同于一般人的“漂亮”或“好看”的审美观念。这种根深蒂固的观念不仅影响了人们对美术的认识,也有碍于对美术作品的鉴赏。
    2、新知探究:
    环节一、什么是艺术美,它有哪些表现?
    美术作品中的艺术美不等同现实在的“漂亮”和“好看”,而是通过特定的美术形象表现出来的艺术自身的美。艺术美又称第二自然,是相对自然美来说的。
    美术形象:指一件美术作品中个别的、具体的、完整的艺术形象,也是指一件美术作品中由这种个别的、具体的、完整的艺术形象所形成的综合的整体的艺术形象
    教师活动:投放多媒体图片《艾普色姆的赛马》和《记录马奔跑过程的连续摄影》,结合第三课“艺术形象”这一概念进行讲解
    学生活动:欣赏图片,小组讨论,分析美术作品的艺术美
    环节二、什么是形式美:如何理解和把握形式美
    美术作品的形式美的构成
    A、语言元素(点、线、面、色)及其构成的形态变化
    B、语言手段(明暗、空问,透视、构图、肌理)及其所构成的审美意象
    C、语言规则(变化与统一,对比与和谐、对称与均衡、比例与尺度、节奏与韵律等)及其所构成的审美关系。
    教师活动:投放潘天寿的作品《雄视》,讲解什么是形式美,指出美术作品的艺术美和形式美既相互包含、渗透又彼此具有独立性。
    学生活动:欣赏图片,理解美术作品的形式美
三、拓展:提高实践能力
    1、以一件作品为例深入分析作品的形式及其形式美。
    2、通过具体作品了解艺术美和形式美在形态上的差异
四、要点回顾
    1、什么是艺术美?综合了主观与客观、个人审美与时代精神的艺术形象为“典型形象”或“艺术典型”,又根据它与现实生活的关系而称之为“第二自然”,即“艺术美”。
    它有哪些表现?
    2、什么是形式美?美术作品除了艺术美之外还有形式所传达出的美,既形式美。
    如何理解和把握形式美?
五、课堂小结:总结回顾:这一节课我们了艺术美和形式美,了解了什么事艺术美和形式美
    下一节课我们将学习分析理解美术作品的创作意图,请同学们提前预习
23#
 楼主| 发表于 2012-4-14 18:46:27 | 只看该作者
第七课分析理解美术作品的创作意图

    我说课的内容是人美版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一一美术鉴赏第7课《分析理解美术作品的创作意图》。我主要从教材分析、教法运用、学法指导和教学过程四个步骤加以阐述。
    教材分析:
    1、教学目标:
    打破学生美术神秘的观念,了解艺术家的创作都不是任意的,而是表达了某种意图的。
    2、教学重点:
    艺术作品都表现了艺术家的某种创作意图,不同的美术类型表现意图的方式也是不同的。
    3、教学难点
    要分清艺术家的创作意图与美术作品的内容和形式之间的关系。
    教师总结:在欣赏艺术作品时,要打破美术神秘的观念,我们要认识到,任何艺术家的创作都不是任意的,而是表达了艺术家的某种意图,这种意图可能是针对现实的,也可能是针对艺术的。总之,它们都与艺术家所生存的社会和文化情境有密切的关系。
    4、教学方法
    这节课采用讲授法、探讨法、展示法等与调动学生的主动参与性。学生是学习的主体,由此结合提问教学法,可以采用分目标、分层次的选择学生来回答问题的方式来进行课堂教学,鼓励所有同学积极参与,不管他们的答案正确与否,在适当修正和更改的同时,主要给予正面的启发引导和提出建设性的意见,而不要简单灌输、指责。这样使每一位同学都有参与的积极性和参与意识,都会获得一种成就感。让全体同学的水平都有提高。
    学法:
    指导学生进行自学、观察,学生自己用本节课所学内容主动去分析、鉴赏、评价作品,在参与中获得成就感,从而提高自己的主动意识。

    教学过程:
    一、导入:由罗丹的雕塑作品《巴尔扎克》导入。
    教师活动:提出问题:
    1.你心中的巴尔扎克形象是这样的吗?
      2.罗丹为什么要把雕像的手砍去?
      学生活动:回答问题,可以互相之间讨论,得到较准确的答案,从而提高成就感。
    老师总结:对这幅作品作介绍,引出艺术家的创作意图。
    二、探究新知识
    (一)艺术家的创作意图来自哪里?
      学生活动:可自由回答问题
    老师活动:对学生的回答作指导型的点拨,让学生把思维放宽
    老师总结:任何艺术家的创作都必然受到现实和艺术两个方面因素的触动后有感而发的。针对现实艺术,艺术家表明白己的态度、情感,针对艺术问题,艺术家阐述白己的观点、主张。艺术创作并不神秘,艺术家也是普通的劳动者,只不过他们的产品是艺术,他们使用的手段是视觉语言
以毕加索的《牛头》为例分析艺术家的意图来自哪里。然后让学生自己分析几幅作品。
    (二)影响艺术家创作意图的因素有哪些?
      在这一部分中,要注意让学生联系生活,结合时代背景与地域来分析鉴赏。影响因素有:
    1、现实
    2、艺术
    3、特定的社会和文化情境
    因为在不同的社会和文化情景下,艺术家创作所针对的问题也就不同,因而其创作意图也就会大相径庭。在同一社会和文化条件下,艺术家的成长过程、成长环境、家庭、个性、知识水平也是造成艺术家创作意图的差异的原因。
    老师以西方文艺复兴时期的宗教画《西斯廷教堂天顶画》与《丛竹图》分析影响艺术家创作意图的因素。其中运用讲解与展示图片结合,提问与学生主动探究结合的方法来完成这部分教学内容。
    〔三)艺术家的意图是如何体现的?
      艺术家的创作意图在具象艺术、意象艺术和抽象艺术三大类中呈现出不同的表达方式。
    这部分是本课的重点,要多化时间与精力分析部分作品,让学生思路清晰。同时复习部分具象艺术、意象艺术和抽象艺术的内容,让学生更好的理解艺术家的意图是如何体现的。老师结合大量的相关作品来加深讲解,并让学生也主动参与其中来。调动其学习积极性。
    1、具象艺术:如董希文的《开国大典》,通过收集形象〔国家领导人),创造出典型的艺术形象(毛泽东),然后构成一个完整的故事情节(开国大典),并营造出故事的典型环境(喜庆的民族特色),使画面更具有真实性和可读性。艺术家的创作意图是要表达一个新时代的开始,表现了中国人民推翻三座大山的压迫,从此翻身解放的豪迈精神风貌。
    色彩上借鉴我国传统民间艺术和中国传统的工笔重彩画法,强调色彩的单纯与强烈的对比,从而增强了这一具有历史意义的节日气氛。
    2、意象艺术:可以通过整体气氛的渲染来传达艺术家的创作意图。如汉画像石《荆轲刺秦王》并没有刻画人物形象,而是通过荆柯的“追”、秦王的“逃”,并辅以刺进柱子的匕首,打翻的盒子和侍卫等形象,使画面传达出一种紧张、危险的氛围。意象艺术也可以通过对艺术家感觉的表现来传达创作意图。如印象派画家莫奈的《卢昂大教堂》,主要营造不同时刻太阳照射在教堂上独特美丽的光色氛围。
    3、抽象艺术:是通过形式语言本身及构成关系来传递艺术家对事物的认识。分析《第三国际纪念碑模型》。用直线和曲线两种语言元素构成作品,以螺旋上升的曲线将直线连接起来,从而把人的视线引向无限的天空,表现升腾飞翔的空问效果
    (四)学生自己分析作品的创作意图
    《千年土地翻了身》(董希文)、《印象日出》莫奈、《怒吼吧,中国》李桦
    三、归纳总结本课三个知识点。

    四、板书设计:
    通过多媒体直接展示,首先展示本课课题,然后分别展示艺术家的创作意图来自哪里?影响艺术家创作意图的因素?艺术家的意图是如何体现的?并穿插部分美术品图片介绍。
24#
 楼主| 发表于 2012-4-14 18:47:11 | 只看该作者
第八课美术作品的意义与价值判断


    我说课的内容是人美版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美术鉴赏第8课《所有的美术作品都一样重要吗—美术作品的意义与价值判断》。我主要从教材分析、教法运用、和教学过程三个步骤加以阐述。
    一、教材分析
    这节课首先对教材进行分析,任何美术作品一旦产生就不再属于艺术家,而是属于整个社会和观众,所以不同的美术作品在不同的社会和观众群里就会有意义和价值上的差异。
    (一)教学目标:
    本课的教学目的在于使学生认识到,美术作品的意义和价值既有绝对的一面,也有相对的一面。主动参与是美术鉴赏的前提和保证,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提高美术鉴赏的能力,培养审美的眼睛。
    这样设计教学目标,是因为不同的人在欣赏同一幅作品时,对其意义和价值的判断是不一样的。
    (二)教学重点:
    有两个方面:一是使学生了解美术作品的意义与价值与时代性和地域性的关系,二是使学生了解对美术作品的意义和价值的判断可以从不同的角度来看待和理解。
    (三)教学难点:
    美术作品的意义和价值既有绝对的一面又有相对的一面。
    (四)这节课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四个部分:
    第一部分作为引子说明美术鉴赏不仅要了解艺术家的意图,还有一个观众对其意义和价值的判断问题。
    第二部分讲述的是美术作品的意义和价值与其产生的时代和地域之间的关系,即它的产生受当时的时代和地域的限制。
    第三部分如何判断美术作品的意义和价值?
    第四部分如何看待美术作品意义与价值判断上的分歧?
    二、教学方法采用的有讲授法、探讨法、展示法。
    学法:
    三、教学过程
    首先导入课题,由马远、夏圭的小品式山水画在不同时期不同的人眼里给的评价不同,说明美术鉴赏存在从不同角度理解和进行价值判断的问题。
    教学内容一:美术作品的时代性与地域性。
    ①首先通过罗中立的油画《父亲》,来了解美术作品的意义与价值与时代的关系。罗中立借鉴西方现代领袖像的形式刻画了一个勤劳、朴实、善良而又贫穷的老农形象。他那古铜色的脸,长期的艰苦岁月造成的那条条车辙似的皱纹,柴耙似的双手以及缺牙的嘴巴无不饱含着画家深沉的情感和对造成这一现实的深刻反思,从而激发起人们对现实特别是对广大农民命运的关注。作品与文革时期的“假大空”的题材形式的作品相比是一种反叛,同时真实的再现现实。作品一经展出立即引起社会的强烈反响,是新中国成立来影响最大的美术作品之一。由此说明,美术作品的意义和价值受时代限制的。
    ②名词解释:时代性地域性
    以文艺复兴时期的宗教画与同一时期中国的文人画相比较,说明美术作品的意义与价值受地域的限制。
    通过部分作品赏析,让学生自己探讨、分析、鉴赏作品,对作品的意义和价值作出正确的判断。
    教学内容二:如何判断美术作品的意义和价值。
    以西方历史上不同时期三位雕塑家创造的三个《大卫》为例,进一步说明美术作品的意义和价值与时代和地域之间的关系,由此指出美术作品的意义和价值有绝对的一面,也有相对的一面。
    教师活动:作品展示:多纳太罗的《大卫》,米开朗基罗的《大卫》,贝尼尼的《大卫》
    多纳太罗的《大卫》表现的是少年大卫杀死巨人哥利雅后用脚踩在巨人的头上,流露出胜利的喜悦和自豪的神情。
    米开朗基罗的《大卫》塑造的是临战前镇静的站在那里,左手紧握投石器,警惕的盯视着敌人,眉宇间充满了必胜的信心。雕塑家用这个几乎静止的姿势,有力的传达出临战前的高度紧张气氛以及那蕴蓄在大卫体内的巨大力量。
    贝尼尼的《大卫》塑造的是一个正在艰苦搏斗中的大卫,更具有生活的真实性。他的大卫更像是一个身处逆境、坚忍不拔的斗士。在这种状态下,艺术家得以表现人体旋风般的运动和人物激越的感情。
    通过鉴赏三幅作品,了解艺术创新的问题,主要是从理解美术作品的意义和价值的完整性方面说的。
    实践练习:
    学生作品赏析:《吹笛少年》、《艰苦岁月》、《吹笛女》
    让学生结合所学知识正确赏析作品,同学们之间可以互相探究讨论。
    教学内容三:如何看待美术作品意义与价值判断上的分歧?
    这部分着重强调的是个人感受和判断的重要性,并给出了判断美术作品的意义和价值的不同的角度和方法
    美术作品的意义和价值是开放的,而不是封闭的,分歧的产生,既说明了美术作品本身的多义性,也是对作品的丰富和补充。但另一方面对美术作品的意义和价值的判断又不是任意的,必须建立在对作品及其相关知识了解的基础之上。
    教学内容四:我们对美术作品的意义和价值的判断可以有以下几种批评形式:
    (1)品评式或品鉴式批评
    (2)形式主义批评
    (3)历史批评
    (4)社会学批评
    (5)心理学批评
    四、知识总结
    五、板书设计:
    通过多媒体直接展示,首先展示本课课题,然后分别展示美术作品的时代性与地域性,如何判断美术作品的意义和价值?何看待美术作品意义与价值判断上的分歧?我们对美术作品的意义和价值的判断可以有以下几种批评形式,四个分支环节,讲解与探究结合,并穿插部分美术品图片介绍







25#
 楼主| 发表于 2012-4-14 18:48:01 | 只看该作者
第九课 形神兼备迁想妙得——中国古代绘画撷英


    《中国古代绘画撷英》是人民美术出版社《美术鉴赏》教材第九课内容。下面,我主要从教材分析、教学方法、学法、教学程序这几个方面对本节课的设计加以论述。
    一、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中国画从题材内容来分类,分为人物画、山水画和花鸟画三大类。在整个教材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本节内容属于民族文化传统类教材,对学生进行传统文化教育和激发民族审美情感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2、教学目标
    ①知识目标:让学生对中国绘画的艺术特点作基本的了解和认识。
    ②能力目标:通过引导学生掌握欣赏美术作品的方法,提高学生的美术欣赏能力
    ③美育目标:通过美术作品的欣赏,使学生开阔眼界,增长知识,陶冶爱国主义情操。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趣味,树立正确的审美观点。
    3、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对我国悠久的文化传统和绘画艺术作基本的了解和认识
    教学难点:涵盖面比较广,无法详细地进行介绍。引导学生掌握美术作品的欣赏方法,提高美术欣赏能力。

二、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是教育观念的具体体现、是实现教学目标的重要手段。我根据“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原则,采用以下教学方法
    1、比较分析法:通过中国作品《朝元图》与外国作品《蒙娜丽莎》的比较,学生能够形象地分析并得出结论:中国古代人物画生要的造型手段是“线条”。
    2、引导探究法:美术作品欣赏是个体的审美活动。绘画作品是静态的物质形态,如果让学生独自找出审美的切入点,并展开欣赏,最后得到健康审美感受,是比较困难的。这一过程需要教师的逐步引导,所以我采用“引导探究法”。
    3、运用投影仪辅助教学

三、学法(主要培养其思维能力)
    美术欣赏活动是一种个性化的情感活动。在教学生掌握美术作品欣赏方法的同时,也应使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充分的培养和锻炼,比如:
    1、描述:形象思维为主。
    2、感受:由形象思维转为抽象思维为主  感性认识  理性认识
    3、理解
    4、评论:上升为创新思维。

四、教学程序
    教学过程
    导入探究课题:由祖国灿烂文化,优秀绘画传统导入课题“形神兼备迁想妙得”,讲解关键词“形”、“神”。
    新知探究:
    环节1:
    我国早期的独幅绘画作品——帛画
    重点介绍我国古老的帛画《龙风仕女图》,了解中国画基本形态确立时期的绘画水平和艺术风貌。
    请同学们迅速浏览课本1—2段,请第一组的一位同学回答,同组的同学补充,教师总结讲述。
    《龙凤仕女图》这幅古画是古代葬仪中使用的旌幡,反映了当时楚国上层社会流行的死后升天的意识。在画面中,描绘了龙凤在引导墓主人的灵魂升天的情景:画面右下方有一位侧身行进的妇女,发髻高盘,阔袖长袍,双手合十,其上方有一龙一风正腾空飞舞,引导仕女前行。此画以毛笔绘成,画法为线条勾勒兼平涂着色,构图主次分明,造型生动。

    环节2:
    敦煌莫高窟壁画
    了解《鹿王本生图》绘画故事情节。对学生进行道德教育

    环节3中国古代人物画
    《步辇图》:阎立本  这幅作品忠实地表现了唐代中央政权与边远民族的友好交往,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人物动态较为拘谨而重面部特征的刻画。
    《文苑图》韩晃  描绘了文人雅集的场景。构图疏密得当,设色淡雅,笔法细劲流利,衣纹略作颤笔,人物刻画细致入微、动态各异、形神兼备。
    《采薇图》:画中人物刻画生动传神,森森然正气溢与笔端。衣纹简劲爽利,以衬托人物刚直不阿的性格。树石画法粗简,墨色湿润。
    《张卿子像》:明代肖像画的代表作,画家对人物面部的刻画细腻,富有体积感,衣纹用笔简洁,人物比例适度,体态自然,栩栩如生,体现出画家非凡的观察与表现能力。
    《渔翁渔归图》:清代画家黄慎的作品,画面人物动态生动,富有生活情趣。此图为水墨大写意,水墨交融,画家以狂草入画,画风粗豪奔放,气势贯通,别具一格。

    环节4
    中国古代山水画
    重点欣赏:(北宋、南宋、元代的山水画作品)
    1、设疑、讨论、解疑
    刚才的欣赏对中国山水画的发展有了初步的了解和感受,看到同学们有种意犹未尽的感觉,很想再进一步去理解山水画的内涵,好!接下来就让我们以小组合作讨论的方法来欣赏几幅较典型的山水画作品。
    2、图片:北宋范宽《溪山行旅图》
                 南宋佚名《深堂琴趣图》
                 元代倪瓒《六君子》
    3、小组讨论抢答
    屏幕出示:(1)这3幅在选材和表现手法上有什么异同?
                  (2)这3幅画分别表现了怎样的意境?
                  (3)你比较喜欢哪幅作品,为什么?
    小组代表发言:
    小结:同学们说的很精彩,观察的也很仔细,能够说出一些内涵的东西,老师着重讲解一下这三幅作品更深刻的意义。
    范宽的《溪山行旅图》以俊伟屹立的大山、一泻千尺的飞浴、路边淙淙溪水及山路上的驴队行旅为对象,真实的画出北方山川的壮美,使人如身临其境。他所画的崇山峻岭,往往以顶天立地的章法突出雄伟壮观的气势,又用碎而坚实的笔墨皱出富有质感的山石,山麓画以丛生的密林,成功的刻画出北方关陕地区“山峦浑厚,势壮雄强”的特色,被誉为“得山之骨,与山传神”。
    《六君子》图是倪瓒的作品,三段式平远构图,近处有六棵树,中隔大片湖水,画上端有一叠远山,以渴笔画山石树木,山石作折带,皴间用披麻效,树木颇具姿态,景物不多而充满深秋时的凄凉静寂气氛。画上有黄公望等人的题诗。所谓“六君子”也就是画中的六棵树。画家为这些树木写照,另有寓意,黄公望的题诗己点明。倪瓒的作品笔墨松秀简淡,绝少有设色者,甚至连图章也不用,画中多长诗,作楷书,力求朴素清雅,其画风在元明两代中也独具特色。
    《深堂琴趣图》此画虽不知何人所作,但从画面中可看出画风严谨不苟,水墨设色兼工,皆精而不冗,洗练而有情致。画幅虽小而神气迥出,表现悠远的空间及浓郁的诗意。

    环节5
    中国古代花鸟画
    中国花鸟画不是仅仅为了准确地描绘现实中的花卉禽鸟,而是集中地体现了中国人与自然生物的审美关系,借此抒发白己的情感,间接地反映社会生活,体现一定的时代精神。
    让我们以小组合作讨论的方法来欣赏几幅较典型的花鸟画作品,请一位同学回答,同组的同学补充,教师总结讲述。——
    《芙蓉锦鸡图》:体现了赵估所倡导的观察物象要细致入微,写实表现要精准传神,画面构成要有诗的意蕴的美学思想。
    《榴技黄鸟图》:所绘黄鸟造型准确,富有生趣,画面渲染精妙,富彩鲜润,体现出画家对花鸟情趣的观察达到精细入微的程度,融注了宋人对自然界的独特审美情怀。
    《荷花水禽图》:画面上孤石倒立,残荷斜挂,一只缩着脖子、好像瞪着白眼的水鸟孤零零地蹲在石头顶上,显得极其冷落孤僻,很像是画家的自我写照。全画笔墨简练,画中大片空白更增强了作品悲凉的气氛,正如古人所说的“无画处皆成妙境”。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欣赏和分析了中国古代绘画作品,中华民族的祖先为我们留下了丰富多彩,辉煌灿烂的绘画艺术瑰宝,而我们通过从帛画、壁画、人物画、花鸟画、山水画中领略到中国古代绘画的风采。下节课我们将要学习外国古代绘画撷英,请同学们提前预习。
26#
 楼主| 发表于 2012-4-14 18:48:35 | 只看该作者
第十课《外国古代绘画撷英》


    我说课的内容是人美版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美术鉴赏第十课《外国古代绘画撷英》。我主要从教材分析、教法运用、教具和教学过程四个步骤加以阐述
一、教材分析
    (一)教学目标
    通过本课的教学,使学生对外国古代绘画的主要类别、发展概况、突出成就,以及不同民族绘画的主要特点有基本的了解,并领会各民族绘画形式的差异及其与审美观念的联系:能够比较、分析外国古代绘画重要作品的风格、特点及时代特征,认识到外国古代绘画的丰富多彩是世界文化多样性的生动体现。最终使学生开阔视野、增长见识、陶冶情操、提高艺术素养和审美感知能力
    (二)重点
    通过不同民族,不同时期、不同风格的绘画作品的分析、比较,使学生加深对外国古代绘画的了解,认识外国古代绘画的丰富性与多样性
    (三)难点
    领会古代不同民族绘画形式上的差异及其与现实生活、宗教,审美观念的联系。
二、教法
    讲授、演示、讨论
三、教具、课件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
    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无论是东方还是西方,都留下了大量精美绝伦的艺术珍品。当我们倘徉在艺术长河中的时候,常常会被他们所倾倒。这些艺术珍品,是人类智慧的结晶,是历史的见证,它们陶冶着一代又一代人的情操,直到今天,仍然继续带给我们无比的享受。今天,我们就来欣赏一部分外国古代绘画精品。
    教师活动:展示图片,(三乐女》、《草地上的圣母》、《拉斐尔自画像》等,并作引导语导入新课。
    学生活动:听讲,欣赏外国古代绘画作品,感受艺术之美,产生认识和欣赏的强烈动机,从而进入良好的学习准备状态。
    (二)人类早期的绘画
    人类绘画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旧石器时代晚期,19世纪在欧洲南部发现的原始洞窟壁画,是人类早期绘画的杰出代表。大约产生于一万五千年至两万年前的原始洞窟壁画主要描绘的是野牛、野马、长毛象、驯鹿等形体巨大且行动迅速的动物,形象写实、生动概括、特征突出,体现了原始狩猎时代人类对动物的细致观察和准确地表现
西班牙的阿尔塔米拉与法国的拉斯科洞窟壁画,突出表现了人类早期的绘画水平。
    教师活动:展示洞窟壁画,
    提出问题:A、请同学们欣赏并辨认出画面中是哪种动物?B、它们在表现上有什么特点?
    学生活动:从画中辨认动物形象,欣赏古人的绘画特点并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
    总结出:人类早期绘画产生的年代,代表作品
    (三)古代埃及绘画
    古埃及绘画以附着于墓室墙体的壁画代表,与浮雕具有相同的艺术特征,表现内容主要为尘世生活和冥间“乐土”。追求来世和水生。绘画中的人物形象遵循古老而奇特的法则:人物的脸部为正侧面,眼睛为正面,胸部为正面,下肢为正侧面,画面中人物比例大小与其身份地位高低成正比。古埃及绘画表现的是古埃及人观念中的事物形态,而不是视觉中物象的真实面貌。同时古代各民族在艺术上的交流与融合,学生也应当有所认识。
    教师活动:1、多媒体课件展示《三个乐女》及《宴乐图》
    2、提问:A、学生观察欣赏讨论与发现古代埃及绘画的古老法则。B.指出古代两河,爱琴海等地区的绘画与古埃及壁画的联系。
    学生活动:欣赏讨论并总结古代埃及绘画的古老法则以及古代两河,爱琴海等地区的绘画与古埃及壁画的联系。
    师生共同总结出:A、古代埃及绘画的古老法则,代表形式。从而得出古埃及绘画所表现的是意中之象,而非视中之象。而这种古老的法则的数千年的沿用,最终形成了独特而永恒的魅力。B、古代埃及绘画与两河,爱琴海等地区的绘画在表现形式上存在相近的特征,体现出古代各民族在艺术上的相互交流与融合。
    (四)在世界绘画史上占有重要地位的欧洲绘画,分四部分讲解
    1、早在公元前6世纪,古希腊绘画已经到达到了较高的水平,只是传世的较少。欧洲中世纪绘画主要是为基督教服务。
    文艺复兴时期各类艺术空前发展,奉希腊古典主义艺术为典范,崇尚科学、努力探索自然与生命的奥秘,将透视学解剖学等原理应用于绘画。当时,涌现出一大批卓有建树的绘画大师。教师活动:多媒体展示图片:达芬奇《岩间圣母》、《自画像》,拉斐尔《草地上的圣母》、《自画像》米开朗基罗《创世纪》,提示学生观察欣赏。
    学生活动:观察欣赏展示图片
    2、欧洲绘画在经历了文艺复兴时代的辉煌之后,艺术家们不断探索,在优化题材的拓展和技艺的完善等方面做出了不懈的努力。17世纪佛兰德斯、荷兰、西班牙绘画成就卓著。
    这一时期的宗教画、历史画、风俗画、风景画、静物画,都得到了较大的发展
    代表:鲁本斯、哈尔斯、伦勃朗、委拉斯凯兹
    教师活动:展示图片,维米尔《倒牛奶的女仆》、雷斯达尔的《埃克河边的磨坊》。使学生领会荷兰风俗画与静物画的特点。
    学生活动:欣赏图画,加深对鲁本斯、哈尔斯、伦勃朗、委拉斯凯兹的关注。
    3、17, 18世纪的欧洲画坛上,西班牙绘画大放光彩代表人物有:委拉斯凯兹和哥雅
    教师活动:多媒体展示《纺织女》、《1808年5月3日的枪杀》提示学生观察欣赏讨论两幅画的艺术特点
    学生活动:观察欣赏思考问题并踊跃回答问题
    4、 18世纪末、19世纪欧洲画坛流派纷呈,名家辈出,法国画家最为令人瞩目,新古典主义,浪漫幸义,现实主义,印象主义画派各领风骚,名家名作,蔚为大观。
    教师活动:多媒体展示图片《自山引导人民》、《三等车厢》等。提出问题:分析德拉克洛瓦的《自由引导人民》和杜米埃的《三等车厢》。分析比较说明浪漫主义与现实主义绘画的差异。多媒体展示图片《马拉之死》、《泉》、《印象日出》、《草地上的午餐》讲解知识点让学生领略19世纪法国绘画的不同风貌。
    学生活动:a.伴随图片展示欣赏法国绘画大师的作品。b.完成相关问题
    师生共同总结
    (五)其它地区的绘画
    在世界绘画艺术的百花园中,印度的佛教石窟壁画、日本的浮世绘版画,波斯的细密画等也都具有鲜明的艺术特色,散发出奇异的芬芳。
    教师活动:多媒体展示图片《持莲花菩萨》、《三美人图》使学生了解东西方绘画的基本面貌和不同的民族特色。
    学生活动:伴随图片展示标记知识点
    (六)回顾总结:这节课我们欣赏和比较、分析了外国古代绘画重要作品及其风格、特点和时代特征,认识到外国古代绘画的丰富性。人类之早期的原始岩画到古埃及绘画,再到成就辉煌的欧洲绘画。说明了欧洲绘画在世界绘画史上占有举足轻重的重要地位。下节课我们将要学习中国古代陵墓雕塑和宗教雕塑,请同学们提前预习。
27#
 楼主| 发表于 2012-4-14 18:49:30 | 只看该作者
第十一课  感受中国古代恢宏的雕塑群一一中国古代陵墓雕塑和宗教雕塑


    《中国古代陵墓雕塑和宗教雕塑》是人民美术出版社《美术鉴赏》教材第11课内容。下面,我主要从教材分析、教学方法、学法、教学程序这几个方面对本节课的设计加以论述。
    一、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中国古代陵墓雕刻是中国古代陵墓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然后按照课本内容介绍陵墓地面雕刻和陶诵及其艺术特点,在介绍的过程中,由于篇幅的问题,相对比较简单,尤其是作为陵墓雕塑的代表《霍去病墓石刻》和《秦始皇兵马俑》的图片和分析略简。陵墓雕刻两个艺术特点的理解需要学生结合当时的时代背景和人文思想和内涵。对于一些陵墓雕塑的专业名词如“阙”“麒麟”“天禄”等也需要简单的说明。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突出教学重点,并对古代陵墓雕塑进行深入的了解,才能引导学生,提起学生的兴趣。
    2、教学目标:①知识目标:了解中国古代雕塑群的杰出代表及艺术成就。通过欣赏,课内与课外的结合,体会中国古代文物文化内涵,探索艺术与社会生活及其时代之间的密切联系。
    ②能力目标:使学生懂得美术的社会功能,培养学生民族的自豪感和爱国热情。
    通过引导学生掌握欣赏美术作品的方法,提高学生的美术欣赏能力。
    ③美育目标:通过美术作品的欣赏,使学生开阔眼界,增长知识,陶冶爱国主义情操。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趣味,树立正确的审美观点。
    3、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让学生了解中国两大类雕塑(陵墓雕塑和宗教雕塑)及其艺术特征,特别是对其中的优秀代表作品能加以分析及鉴赏。
    教学难点:四大著名的石窟雕塑群的艺术风格及部分专业名词。
    二、教学方法:教学方法是教育观念的具体体现、是实现教学目标的重要手段。我根据“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原则,采用以下教学方法:
    美术欣赏课上了很多,普偏的问题是教师讲的津津有味,学生听的糊里糊涂,最后,教师提一些问题,同学因为没有参与,很难讲出个所以然来。本课的内容对学生来说,兴趣不是很大,怎样让学生参与进来是一个头疼的问题。把班里学生分成若干四人小组,每个小组负责研究一个教学内容。是我在教学中的尝试。
    三、学法
    引导学生采用观赏观察,实践,讨论归纳的方法学习。用多媒体展示相关音乐和图片,并巧妙导出新课。要有新意,有气势,有激情,使学生产生跃跃欲试的心志,。再给学生提出要求引导学生观欣赏作品并亲手创作,讨论比较四大石窟寺雕塑的差别,归纳总结陵墓雕塑和宗教雕塑的艺术特征。

【教学程序】
    一、导入探究课题
    (一)教师活动:创设问题情景,导入探究课题
    1、设置情景:用多媒体展示秦始皇兵马俑相关图片,并巧妙导出第十一课感受中国古代恢宏的雕塑群一一中国古代陵墓雕塑和宗教雕塑。
    2、提出问题:
    A、陵墓雕塑和宗教雕塑的含义?
    B、陵墓雕塑和宗教雕塑形成原因及艺术风貌?
    (二)学生活动:领会新课意图,愉快接受课题
    思考教师设置的问题,交流本课探究的意图、必要性
    二、新知探究
    环节Ⅰ:世界上最大的雕塑群一一秦始皇兵马俑
    1、教师活动:多媒体用录像的形式介绍秦始皇兵马俑
    2、学生活动:感受其艺术风貌及魅力。
    教师提出问题:秦始皇兵马俑出现的历史背景和思想文化形成原因?
    学生活动:分组讨论并回答。
    结论:自秦汉以来的厚葬风俗,统治阶级注重修建自己的陵墓。陵墓雕刻是古代陵墓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
    教师:整体和局部图片展示秦始皇兵马俑的艺术特点。
    学生:一同学谈观后的感受,其他同学自由发言。
    结论:细腻生动的个性与气势磅礴的整体相协调统一。
    教师:秦始皇兵马俑是中国雕塑的重要代表,其地位代表中国。法国前总理希拉克参观完说:世界上有7大奇迹,现在要加上秦俑。不看金字塔,不算真正到过埃及;不看秦俑坑,不算真正到过中国。
    那么,中国古代陵墓雕塑还有哪些呢?

    环节Ⅱ:汉代最杰出的雕塑群
    教师:图片欣赏
    比较:秦俑和汉俑异同点
    学生:讨论2分钟,回答
    结论:内容模拟现实生活,反映社会时尚和状况。艺术手法,秦俑写实,汉俑夸张。
    陵墓地面雕刻:汉霍去病墓石刻欣赏,主要介绍《伏虎》和《立马》石雕作品
    结合历史背景谈谈《马踏匈奴》的艺术特点。
    教师:霍墓石雕群整体写意的艺术风格?
    学生:巧妙利用石材的天然风貌,因式造型。圆浑天成的雕塑,质朴雄浑,展示出作者高超的写意智慧和西汉时期大气磅礴的艺术风貌。
   
    环节Ⅲ:我国最著名的石窟寺雕塑群
    教师出示思考题:
    A、四大石窟是什么,开凿的年代和各自艺术特点。
    B、佛教中的佛、菩萨、罗汉、天王、力士是什么?学生活动:分组讨论并回答
    教师总结:
    A、敦煌石窟:其中孰煌莫高窟位于甘肃河西走廊,其所在属于玉门系砾岩,不能雕刻,所以窟内主体是彩塑。彩塑均为泥质造像,有单身像和群像,佛像居中心,两侧侍立弟子、菩萨、天王、力士、少则三身,多则十一身。最高的大佛达33米,最小的菩萨仅10厘米。四周为佛经故事的壁画。
    云冈石窟位于大同市西郊武周山麓、十里河畔,主要洞窟有53个,石刻造像51000尊。云冈石窟开凿于公元460年(北魏),当时佛教流行,我国的石窟大多从这一时期开始,到唐朝达到高峰。
    云岗石窟作为北魏早期佛教艺术的中心,给各地石窟艺术以巨大的影响。
    龙门石窟座落在河南省洛阳伊水两岸。自北魏至宋代相继开凿,有二千一百多个窟龛,10万尊造像。
    龙门石窟以古阳洞和宾阳洞为代表。古阳洞中的主尊释迎牟尼结枷跌坐,面颊丰满,略带微笑,左右胁侍菩萨仪态庄严肃穆。洞内两壁井然有序地排有三列大龛,小龛则数以百计。龛楣、龛额的图饰设计奇制诡异,细致灵巧。宾阳洞中的佛像,西部修长清秀,高鼻大目,微露笑意,左手向下屈三指,右手向前仰伸,这种手势意指佛示说法,主尊前有两只姿态雄健的石狮,左右侍立阿难、迦叶二弟子及文殊、普贤二菩萨。窟顶中央雕刻莲花盘,周围有流云,飞天在云中自由翱翔。前壁及南北两侧,有四层精美的浮雕。
    麦积山石窟是世界上唯一一座以泥塑和石胎泥塑为主要的大型石窟,因其拥有自北朝以来千姿百态并各具特色的大量泥塑而被中外学者誉为“东方雕塑陈列馆”。
    麦积山石窟位于甘肃天水县东南的麦积山上。因山如农村的麦桔垛,因此得名麦积山。该石窟始凿于十六国后秦,距今1600余年,经历北魏、西魏、北周、隋、唐、五代、宋、元、明、清等十余个朝代的不断完善,形成一座造像与壁画连续不断、不同时期艺术特征明显的艺术宝库。该窟至今保留大小各种艺术造像7000余尊,古代壁画1000余平方米,大小窟龛194个。
    麦积山的泥塑有圆塑、高浮雕、粘贴塑、壁塑四种,数以千计的与真人大小相仿的圆塑,极富生活情趣。从高约16米的佛像到10厘米的小塑像,从神圣的佛到天王脚下“金角银蹄”的牛犊,都精巧细腻,栩栩如生。这些塑像把神人格化,生活气息浓厚,令人感到亲切。

    环节Ⅳ:伫立千年的一群美丽少女(陕西太原晋祠圣母殿中的彩塑侍女群)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知识要点:圣母殿背靠悬瓮山,前临鱼沼,晋水的其他二泉一一“难老”和“善利”分列左右。此殿创建于北宋天圣年间(公元1023一一1032年)殿内共四十三尊泥塑彩绘人像,除龛内二小像系后补外,其余多北宋代原塑。主像圣母,即唐叔虞和周成王的母亲,周武王的妻子,姜子牙的女儿一一邑姜,其塑像设在大殿正中的神龛内。其余四十二尊侍从像对称地分列于龛外两侧。其中宦官像五尊,著男服的女官像四尊,侍女像共三十三尊,圣母邑姜,曲膝盘坐在饰凤头的木靠持上,凤冠蟒袍,霞帔珠缨,面目端庄,显示了统治者的尊贵和奢华。四十二个侍从像,手中各有所奉,为帝后服种种劳役,例如侍奉文印翰墨,洒扫梳妆,奉饮食,侍起居以至奏乐歌舞等等。这些塑像造型生动,姿态自然,尤其是侍女像更是精品。宋代的艺人,满怀同情,塑造了一群终生被幽禁深宫,失去了自由,理葬了青春的女性。这些侍女像的服饰美观大方,衣纹明快流畅。她们的年龄或任或少,身段或丰满或苗条,面庞或圆润或清秀,神态或幽怨或天真,一个个性格鲜明,表情自然,加之高度与真人相仿,更显得栩栩如生。这组塑像突破了种庙建筑中以塑造神佛为主的老套,真实地表现了被禁锢深宫受尽役使的侍从们的生活精种面貌,从而反映了封建社会中的一个侧面。在技巧上,显然相当准确地掌握了人体的比例和解剖关系,手法纯熟,有高度的艺术表现力它们是我国古代雕塑艺术中的珍品,在美术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人们谈到晋祠,往往总要谈到这些精彩的宋塑。

    三、课堂小测试:
    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加深印象,测试题要贴近《美术课程标准》和《考试说明》的指导要求,题量少而精。
    总之,整个课堂使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教师起引导作用,引导学生利用好课堂上的每一分钟,要求学生做练习巩固当堂知识,以减轻学生的课后作业负担。

    四、课堂小结







28#
 楼主| 发表于 2012-4-14 18:50:04 | 只看该作者
第十二课  现实与理想的凝结——外国雕塑撷英


    我说课的内容是人美版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美术鉴赏第12课《现实与理想的凝结——外国雕塑撷英》。我主要从教材分析、教法运用、学法指导和多媒体教学过程演示四个步骤加以阐述:

教材分析:
一、本课的内容、地位、作用
二、教学目标:
    1、让学生对外国雕塑的特点及重要作品有基本了解,识别不同地域、不同风格的重要雕塑作品,加深对世界艺术多样性的了解。
    2、提高学生在艺术欣赏中的语言表达能力和丰富的想象力。
    3、培养学生的欣赏和审美能力,增长知识,陶冶情操,培养健康的审美趣味,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念。
三、教学重点:使学生对外国雕塑的重要作品及其特点有基本的了解,能够识别不同地域、不同风格的重要雕塑作品,加深对世界艺术多样性的理解。
四、教学难点:使学生领会不同民族雕塑和特定的宗教、审美观念、生活习俗的联系。

教学方法:
    依据本课的性质及学生状况,我主要采取“激发启发—引导分析”的方法,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具和实物教具,不断采用欣赏,启发、归纳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在实例的引导下,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自觉性,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使每个学生都能参加到动脑的积极思维中,真正做到面向全体。运用视频、图片欣赏,实物观察和触摸,激发学生兴趣,优化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效率。并提问学生,组织讨论,这样多法并用,即培养了他们分析作品的能力,又启发了学生的思维。

学法指导:
    引导学生采用观赏观察,实践,讨论归纳的方法学习。用多媒体展示相关视频和图片,让学生感受外国雕塑是现实与理想的凝结,轻松的融入到本课的学习氛围中来。教学的主要功能是教会学生学习,本课通过教师启发、引导、点拨,调控探究方向,及学生自己合作探究,在宽松的教学情景中开展了丰富的教学活动,让学生在尽最大学力能够到达的区域内学习。

教学内容:
一、导入探究课题(时间:4分钟)
    (一)教师创设教学情景,导入探完课题
    播放一段雕塑视频短片,营造浓郁的艺术氛围,创设优美的教学情境,引出课题。
    (二)学生感受身边的雕塑艺术之美,进入教学情境,领会新课意图,愉快接受课题,激发出探究欲望。
二、新知探究(时间:15分钟)
    (一)了解雕塑有关知识
    教师提出问题,学生回顾相关知识:
    1、什么是“雕塑”,其大致分类是怎样的?
    2、世界古代文明的发源地有哪些?
    教师阐述:所谓古文明,其中就包括雕塑艺术。“艺术来源于生活”,所以不同时代、不同民族、不同地域的雕塑艺术作品在题材、形式及其所体现的审美观念、思想情感等方面都有自己鲜明的个性特色。今天我们沿着古文明的发源地进行一次免费的雕塑艺术之旅,共同探秘雕塑艺术。
    (二)欣赏过程
    第一站:古埃及
    1、播放视频资料《狮身人面像》,并提问:这座雕像为何要塑成“狮身”“人面”的形象?
    2、学生直观欣赏,并根据已有的知识经验,发表观点;并探讨了解古埃及雕塑的特点。
    第二站:两河流域
    1、简要欣赏另一只著名的《受伤的狮子》,让学生品位其神态及精神内涵,并尝试用简短的语言表述自己的欣赏感受,以此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及表达能力。
    2、师生共同概括两河流域雕塑的艺术成就。
    第三站:古印度
    1、投放一组图片,让学生猜一猜:哪些是古印度的作品?能说出你的理由吗?以此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艺术感悟能力。
    从作品内容引出作品特色:写实性与宗教性。
    第四站:古希腊
    投放一组图片,让学生分辫哪些是古希腊的雕塑作品?并说出理由。
    重点欣赏《米洛斯的阿芙洛蒂德》及《掷铁饼者》。让学生思考并回答:古希腊雕塑为什么会以裸体为主要表现形式?欣赏《胜利女神》以此总结古希腊雕塑的艺术特点及思想内涵。
    第五站:走进“文艺复兴”
    明确文艺复兴的时间及主要思想。
    教师简介代表人物米开朗基罗及代表作。
    学生重点欣赏《大卫》、《摩西》,感受并总结文艺复兴时期雕塑的艺术特色。
    第六站:17一19世纪的欧洲雕塑
    教师阐述这个时期雕塑的艺术特点、代表人物、代表作品。
    重点欣赏《思想者》,让学生模仿雕塑动作种态,品味雕像特质及内涵。进一步培养想象力及审美情趣,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
    (三)、播放音乐视频短片,让学生进一步了解雕塑艺术作品。
三、演练实践(时间:18分钟)
    1、让学生放飞想象:维纳斯断了的两只胳膊原来是什么姿势?发挥想象,写一段描述性的文字。
    2、为学生提供相关网站,引导学生自己去搜集整理材料,培养学生的信息处理能力。将课堂内容进行拓展。
四、归纳总结:系统知识,德育渗透。(时间:3分钟)
    艺术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罗丹说过:“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愿同学们做个生活的有心人,在生活中学会发现美、欣赏美、创造美,像我们人类优秀的先人们一样,做一个美的使者。

    本课将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及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放在首位让学生去感受发现并创作出可探究性问题,在课堂中通过互动探究,解决问题,使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探究过程,既要有自主意识,又要有创作意识,让学生关注探究过程中遇到的疑难问题或发现的奇特现象,并注重对探究成果的总结与评价。这样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知识是能力的基础,能力是知识的升华,升华的途径是应用与整合。通过应用使知识与方法得到整合,让学生运用本课所学知识,立足实际,活学活用,回归生活,使学生感到学有所获,学生的收获不只是欣赏作品,更主要的是他们从此会用审美的眼睛在生活中学会发现美、欣赏美、创造美。
29#
 楼主| 发表于 2012-4-14 18:50:36 | 只看该作者
第十三课  新艺术的实验一一西方现代艺术


    我说课的内容是人美版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一一美术鉴赏第13课《西方现代艺术》。我主要从教材分析、教法运用、学法指导和教学过程四个步骤加以阐述。
教材分析:
    1、教学目标:围绕本课的主题一一“个人主义与形式主义的汇合”,对西方现代艺术作一个概括的历史性梳理,使学生对西方现代艺术有一个整体的了解和把握,并让他们知道,西方现代艺术的发生和发展是与西方的历史情境密切相关的。
    2、教学重点:围绕本课的主题一一“个人主义与形式主义的汇合”,具体讲述西方现代艺术产生的原因、过程、特征及其后果。
    3、教学难点:①本课涉及西方的历史和哲学等方面的知识。这些知识是如何与美术的发展联系起来的,还需要下一番功夫来学习。②本课涉及大量的美术流派,这些流派又涉及丰富、复杂的背景知识,对于教师是必须掌握的。

教学方法:
    1、我利用很多图片展示介绍知识,吸引学生注意力,使学生在兴趣中学习。
    2、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具和图片,不断采用欣赏•启发归纳相结合的教学方法。

学法指导:
    1、引导学生采用观赏、观察、实践、讨论、归纳的方法学习,用多媒体展示相关西方现代艺术图片,并巧妙导出本课。
    2、讨论法,小组合作法。通过学生的小组合作,解决学生的个别差异,要求全组同学共同讨论。

教学过程:
    一、导入:用多媒体展示图片导入。
    二、新知探究:
    环节一、西方现代艺术的范围。
    西方现代艺术的范围:笼统地说是指西方自19世纪以来的艺术。
    教师活动:多媒体出示西方现代艺术的范围。
    学生活动:熟悉概念并读出。
    它在艺术理念、艺术标准、创作方法、语言形式等方面都几乎形成了一个与传统完全不同的新艺术体系。
    环节二、西方艺术是怎样向现代转化的?其动力是什么?
    教师活动:用多媒体投出:①西方艺术发生“现代性的断裂”的原因和过程。②促成这种转变的动力源:摄影的发明、现代大工业的发展、宗教的衰落、哲学的影响。
    学生活动:了解西方艺术发生“现代性的断裂”的原因和过程以及促成这种转变的动力源。
    环节三:西方现代艺术的主要特征是什么?(重点)
    1、四个特征:
    ※哲学化
    教师活动:用多媒体投出西方现代主义美术与各种哲学思潮的密切联系。
    学生活动:小组讨论并理解西方现代主义美术与各种哲学思潮的密切联系。
    ※理论化
    教师活动:用多媒体投出西方现代主义美术的部分理论主张。
    学生活动:阅读理解并讨论给出的这些理论。
    理论化的一个重要结果就是大量新的概念或赋予新的含义的概念的产生,这些概念对我们理解西方现代主义艺术也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形式主义一一即强调美术形式的独立性,通过形式的极端化和绝对化而提倡美术自身的独立。
    教师活动:投放多媒体课件图片。
    学生活动:欣赏图片,并总结其在美术形式上的独立性。
    ※创新意识一一可以说创新是任何艺术的本质,但西方现代主义艺术却把创新本身视为艺术的惟一主题。
    教师活动:让学生分析西方现代艺术在创新方面的的努力。
    学生活动:小组讨论并汇总答案。
    环节四:无止境的形式创新艺术走到了危险的边缘。
    这是第三部分的自然延伸。正是因为西方现代主义艺术的极端化和不断创新的意识,使之不可避免了走到了自己的尽头,最终在20世纪60年代开始走向一个新的方向一一后现代艺术。
三、拓展:提高实践能力
    1、分组选取不同的名作,谈谈现代艺术与传统艺术的异同。
    2、通过具体作品及艺术家,了解西方现代艺术的形式语言。色彩与
四、要点回顾
    课堂小结:
    1、西方现代艺术是怎样向现代转化的?其动力是什么?
    2、西方现代艺术的主要特征是什么?
    3、无止境的形式创新使艺术走到了危险的边缘。
30#
 楼主| 发表于 2012-4-14 18:51:13 | 只看该作者
第十四课  百花齐放  推陈出新一一中国现代美术   

    我说课的内容是人美版美术鉴赏第14课《百花齐放 推陈出新一一中国现代美术》,我主要从教材分析、教法运用、学法指导和教学教程四个步骤加以阐述。
教材分析:
    1、教学目标:①了解中国近代美术概况。②知道中国近代绘画、雕塑的代表性的美术家及其代表作品好在哪里。
    2、教学重点:①中国现代绘画呈兼容并蓄、百花齐放的局面,中国画、油画、版画概况,代表画家及其代表作品。②中国现代雕塑迅猛发展,介绍、分析有影响的作品。
    3、教学难点:①传统型与融合型的中国画,创作版画,架上雕塑,纪念雕塑等名词。②分析理解作品。
教学方法:
    1、引导探究法:美术作品欣赏是个体的审美活动,绘画作品是静态的物质形态,如果让学生独自欣赏,比较困难,所以我采用“引导探究法”。
    2、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具和图片,不断采用欣赏•启发归纳相结合的教学方法。
    学法指导:
    1、引导学生采用观赏观察、实践、讨论、归纳的方法学习,用多媒体展示相关图片,并巧妙导出本课。
    2、讲座法,小组合作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谈话交流、引入谈话导入
    二、新知探究:
    环节一:兼容并蓄的中国现代绘画
    教师活动:多媒体课件投放出《蛙声十里出山泉》、《溪山行旅图》。介绍中国画发生的激烈转变。
    学生活动:(欣赏、讨论)在欣赏作品时说出作者是谁?他绘画的技巧、风格?
    小结:在中国现代绘画艺术中,无论是传统型中国画的代表画家还是融合型中国画的代表画家,由于当时的社会背景使他们除了在绘画技巧上的发展,还传达出了画家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感,也就是这种强烈的爱国情感深深的感染着我们。
    教师活动:投放多媒体课件,展示图片开《开国大典》、《一湾解冻的湖水》等,介绍西方绘画的引进并迅速发展。
    环节二、再塑民族精神的中国现代雕塑
    教师活动:投放图片,介绍中国现代雕塑的迅猛发展,介绍、分析有影响的作品。
    学生活动:欣赏图片,讨论中国现代雕塑的成就。
    三、联系实际,拓展课题进行练习,巩固学习目标。
    1、以作品为例,谈谈传统型中国画和融合型中国画,分析它们的特点,你认为这种融合有意义吗?
    2、参观你周围的环境雕塑或雕塑家工作室,说说自己的感受并写下来。
    四、课堂小结。
    1、兼容并蓄的中国现代绘画
    2、再塑民族精神的中国现代雕塑
    五、板书设计。(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11-23 06:53 , Processed in 0.075492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