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场关于“减负”的争论
王晓春
我在网上见到一篇文章,题目是《“减负”是会害了学生一辈子的!!!》,作者署名“就业难”,文后有“一个将要退休的老教师的儿子 ,一个年轻的新教师”的字样,不知是否为作者的身份。我觉得作者是哪一个人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文章尖锐地提出了一些问题,引人思考。全文如下:
大家知道,中国的入学高峰即将转入高中大学.即将面临就业高峰.许多人竞争 一个岗位并非天方夜谭.以上海来说,今年人才市场找了许多外地学生,原因是他们来自名牌大学,有着金招牌的文凭.上海学生都是本地大学,工作不如外地学生好找!
外地的学校一天上12小时课,从早自修到晚自修.教师与学生同步作息.坚决搞应试教育,他们知道进不了大学,就没有户口.他们成功了!上海也算是搞素质教育的。不过,由于进大学的名额和将来工作岗位是有限的,必须依靠是成绩去获得,去竞争. 在这种情况下,谁减负,谁就输在起跑线上了!举个不恰当的例子,文革时期, 知青上山下乡,能种地,有自立能力!可是一恢复高考,谁没有放弃学习的.救先离开农村,有了好的工作!有许多人感慨的说:“还好一直坚持学习!”如今这批人,大多是 学生家长了!他们的经验告诉他们,上头说减负,家长一定要加负,不能上"减负"的当!
所以,只要就业成问题,考试就是必须的.那么不减负的人将获得胜利!
那些听从减负命令的学生进不了大学,没有好的工作!就会来骂今天"减负"
的制定者,执行者!
一定也有少数天才是不适合应试教育的,那绝不是多数!我认为在中国如今还不发达,就业机会不充分,大学教育不普及的的情况下,以发达国家的教育理念来左"减负",绝对误人子弟,害人终生!
又:以上海市教育局,区教育局,教研室,教育学院的领导来说.我了解的有6位 其中有4人读高中,2人在初中.(民办),他们在家对子女还是“坚持”应试教育。所以,又何必自欺欺人,让大家相信素质教育呢!(他们自己都不相信呢!)
文章中心思想是:增负才能考上名牌大学,才能找到好工作,减负则考不上大学,就业成问题,所以谁真减负谁上当,减负的提倡者是在骗人。
作者完全是站在个人角度想事情的,这虽然可以理解,但是并不能解决社会问题,而且大家都这么想,只能增加社会问题。要知道单靠增加孩子负担并不能增加就业机会,也不能增加考上名牌大学的人数。在经济发展的一定阶段,它所提供的工作岗位就是那些,一共那么几把椅子,不管大家怎样逼孩子学习,如愿以偿者总是那么几个人,失败者永远是多数。于是教育就变成了主要培养失败者的教育,会造成多数人自卑嫉妒心态,会造成孩子的片面发展,结果是名牌没考上,除了读书又不会其他营生,大事做不来,小事不屑做,变成新时代的“孔乙己”,这才是真正耽误了一代人,耽误了多数人。“就业难”先生可能会说:“我不管别人,只要我的孩子抢到那把椅子就行。”作为个人选择,你有这个自由,但作为对社会负责任的教育者,不能这样讲。这是在害人。
“就业难”先生嘴里说的是“就业”,心里想的是“做人上人”。他的教育思想,基本上停留在科举时代。
但是,“就业难”先生也说出一些实情。按现行的教学方法和考试制度,搞题海战术、拼命增加孩子负担者,确实有很多人占了便宜。这样的结果大家心知肚明 ,所以有些老师不管嘴上如何说减负,行动上加负绝不含糊,他对自己多年的经验是深信不移的,再说他也没有那种不靠增负提高教学水平的经验,他自己不会的东西,他就认为是不可能的,这是常见的思维方式。
“就业难”先生认为,减负=少学或者不学,这是偷换了概念,虽然他是无意的。减负不是不学习,也不是要降低学习质量。“减负”是要找到一种减轻学生负担而能使学生活得更好,学得更好,考得更好的教学方法。要使“一天上12小时课”的孩子考不过一天上6小时课的孩子。这当然很不容易,但是可以逐渐做到的,再说我们也别无选择。老调子已经唱完,老路已经走进了死胡同,增负再搞下去,将有更多的家长走火入魔,更多的教师近于崩溃,更多的孩子厌学、犯罪、或者成为新时代的“多余人”。当然,也会有少数家长心想事成,少数教师披红挂绿,少数孩子志得意满,但社会为此付出的代价太高昂了。在封建时代,不是总不断有人当上什么“状元、榜眼、探花”之类吗?他们显然成功解决了“就业”问题,但是国家在一天天落后,他们就不管了。这样的代价,我们付不起。
减负绝不是不读书,正相反,是要读更多的书,学更多的东西。鲁迅先生是特别主张解放儿童的,但他自己读书破万卷,你能说鲁迅言行不一吗?读书有许多不同的方法,有许多不同的状态,在学校按老师的要求读书只是其中一种,而且纵观人的一生,它不是最重要的。所以“减负”并不是一个圈套,而是一种视野更加开阔的新境界。
“就业难”先生还认为,劝别人减负=骗人,这是很片面的。我们国家动用行政手段搞减轻学生负担,早就不是第一次了,这是不得已的,这样做确实有弊端。当“减负”变成一种任务而不是一种自主行动的时候,必然鱼龙混杂、泥沙俱下,执行者什么心态都有。有阳奉阴违的,有言不由衷的,有徘徊观望的,有迷惑不解的,有小步试探的,有大步向前的,有莽撞行事的,有佯装姿态的……人们当然不会因为上级下令“减负”就一下子改变了自己信仰多年的教育观念,然而绝大多数人又不会或者不愿或者不敢公开反对“减负”,于是最好的办法就是把“减负”解释成自己喜欢的样子,这下就热闹了,在前台大家齐奏,听起来都还不走调,回到后台就各吹各的调了。其实这是很正常的现象,符合我们的国情。“就业难”先生是一个直率的人,敢于公开自己的不同见解,因此在他看来,别人就是虚伪的。这种指责有道理,但是我想,虚伪者也有自己的苦衷吧!我要特别提醒“就业难”先生的一点是,在“减负”的大潮中,确有一部分人是真诚的,他们既是现实主义者又胸怀理想,他们正在脚踏实地地改革我们的教育。这种人正在多起来。他们不是骗子。
“就业难”先生还认为,谁真“减负”谁是傻瓜。这不可一概而论。不分青红皂白,不顾具体情况,一律大减特减,确实有点傻,是要吃亏的。但是增负可能更傻。所谓“减负”,首先是要减掉那些无用功和低效劳动,这有什么不好?即使单从应试角度考虑,也是可行的。
最后,我还愿意给“就业难”先生一个忠告:您在教育子女的时候,请慎用“加负”之策,因为,每一个负担沉重而又不被大人理解的孩子,都是一颗——炸弹。
(本文作于2000,4,16 )
我把文章在网上发表了,署名“老马”。文章遭到了一位网友shengyuan-shengyuan的反对,他质问我:
不知老马先生有没有孩子?你的孩子是什么学历?有没有工作?当你已经退休时你的孩子还找不到工作或是下岗时,你还会说这些大道理吗? 如果你的孩子不能自食其力,原因毫无疑问是因为他没本事,为什么没本事?这原因谁都明白! 21世纪是高科技的时代,谁想不给自己的孩子“加负”,将来必被淘汰。都想让孩子去从事不用脑子的工作,比如扫大街,也好,经不住中国人多,到时候也不可能大家全扫大街,还要竞争上岗,在无知的孩子中,还要淘汰那些更无知的孩子,使他们没饭吃。 作为家长绝大多数并不想让孩子“成龙成凤”,只想让他们将来能够自食其力,不至于一辈子让父母养着,这也是不可能的。 听说大专院校都在从国外高薪聘请人才了吗?这说明中国缺的是人才,不缺扫大街的,想让孩子去扫大街也不一定就能扫得上啊! 一些家长为孩子“加负”,也是在为中国辛辛苦苦培养人才,那些学成归国的中国学子们,不都是他们的家长从小千辛万苦教育出来的吗?这当然还有国家和人民的教育培养,但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这是人所公知的道理。这些家长们应该最值得全社会的尊敬!是他们为中华民族的振兴打下了基础,基础教育的基础是家庭的教育。谁也没有道理指责这些家长们。他们培养孩子很多也是以牺牲自己的享乐为代价的。 那些只知让孩子玩儿、不管孩子、任其自由发展还美其名曰“不能给孩子加负”甚至使孩子成为犯罪分子危害国家和人民的家长,最应该受到谴责! 我认为就业难说的都是实话,是实事求是的。虽说是为了学生的一辈子,也是为了我们的国家和民族的前程。最后再说一句大实话:中国缺的是高科技人才,不缺扫大街的。
对此,我做了以下回复:
答shengyuan(声援?)先生
shengyuan先生首先问我有没有孩子,他说:“当你已经退休时你的孩子还找不到工作或是下岗时,你还会说这些大道理吗?” 我想这与讨论的问题关系不大,不可以人废言。即使我还在吸烟,我也有权说“吸烟有害”,只要我确实体会到了它的害处。shengyuan先生这种战术使我想起了“文革”中的办法,你说话之前先问你“什么出身?”然后按“什么阶级说什么话”的定律,闭着眼睛也可以判断你的话是“香花”还是“毒草”了。 shengyuan先生似乎认为不同意他的意见是因为没有站稳“家长阶级”的立场,这是很有趣的,他误把自己的立场看成全体家长的立场了。
shengyuan先生说,不能自食其力的孩子是因为没本事,而没本事的原因就是因为“减负”。我倒发现现在有许多青年人没本事的原因是因为病态的“成龙”期待和“加负”。“加负”把许多孩子弄成了讨厌读书的书呆子,长大了眼高手低、大事做不来、小事又不做,不但“不能”自食其力,而且“不愿”自食其力。孔乙己本来也是可以自食其力的,害了他的不是“减负”,而是“做人上人”的封建思想。
shengyuan先生还说,中国缺少的是高科技人才,而不是扫大街的。听这意思,高科技人才都是“加负”加出来的。诺贝尔奖金获得者崔琦算是高科技人才吧?他却主张“研究时遇到难题,不妨放放假”,与shengyuan先生“加负”的路子背道而驰,然而这话才真正是高科技含量的语言。认为高科技人才是加负加出来的,这种思想本身就是低科技的,这是那种“拼体力换质量”思想,是赶着牛车发疯一样挥舞鞭子想追上汽车的办法,是不找缝纫机,而一本正经要把铁杵磨成针的战术。很悲壮,但是有点傻。
一位心理学家说,如果你手里只有一把锤子,你会把一切都当成钉子。shengyuan先生请注意,世界上有无数家长教师不用锤子、不靠“加负”,可以把孩子培养得十分出色,中国也有大批的家长老师,不用锤子、不靠“加负”可以使孩子学得很好,考得很棒,成为高科技人才。这在我国也许还不算普遍,但是代表着方向。如果您暂时没有这本事,您可以迈小步,逐渐使自己的教育科技含量高起来,这样对国家对您个人都有好处。如果您认定只有老办法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实实在在的真理,其他都是说大话,我担心您数年以后会后悔的,因为考试方法正在改革,进展挺快。其实我看您对“加负”的办法并非信心十足,不然别人说“减负”您是不会这样激动的,坚信自己正确的人听到不同的意见不会如此焦虑。焦虑是一种心理负担,常常源于恐惧和缺乏信心。您是不是先减减自己的“负”?
shengyuan先生,如果您坚持自己的意见,您对自己的孩子尽管“加负”就是了,祝您成功!
(本文作于2000,4,25 争论全文摘自拙著《开辟素质教育的绿地》)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