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楼主: 教师之友网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教育部:今春起小学三至六年级必修毛笔课----孝南区教研室小语教研员管季超转帖

[复制链接]
21#
 楼主| 发表于 2013-2-10 13:23:16 | 只看该作者
书法在中小学素质教育中扎根
行书 苏轼词 何永胜
行书 吊古战场文记(局部) 何永胜
  书法的教学不同于单一的写字,是因为书法教育实践脱离不了理论上的指导与认识。教学形式能否多样化、生动化,取决于对素质教育功能的认识与重视程度,取决于教师的理论修养与文化修养的总体水平……
  ■武汉科技学院 何永胜
  从20世纪90年代教育部实施中小学书法教育以来,伴随着社会书法热升温,中国的书法教育进入到一个全新的阶段。书法的学科化和书法教育的专业化,无论从层次上,还是从体系上,都不同程度地反映出这门古老艺术在新的文化与经济背景下的重新绽放。曾被誉为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的核心、有着最为广泛的群众基础的书法艺术,在当前繁荣的书法热的背后,尚存在着令人堪忧的现象。
  现代教育的社会功利化对传统文化的消解使得传统文化沦为了边缘文化。而在大教育环境和社会环境的影响下,由于各学校对书法教育认识上的不足和片面追求升学率,中小学的书法教育形势严峻,不容乐观,突出表现为课时分配不足、师资力量的匮乏、教学形式的单调及教学内容的模糊。
  学生对知识把握的不同程度决定了其教育形式上的多样性和层次性。广泛地定义为识字与写字教育,还不能涵盖书法教育的众多内容,也不能上升到素质教育应有的高度,实质上是将其限定在小学低年级的培养上。近来,国家教委要求在高校开设书法必修课与选修课。这是一项关注传统文化艺术发展,丰富校园文化,培养大学生素质的重大举措。因此,中小学书法课的开设应在识字、写字中更多地贯穿书法教育的思想,课程的设置不能仅仅分羹于语文的教学,而应单独开设,在写字实践中融入素质教育的思想,充实而实在的教育远比空洞的说教更具有说服力和感染力。
  针对书法教育在中小学素质教育中的独特性与重要性,鉴于当前书法教育的形势,要将书法教育深入地贯彻下去,笔者认为应从课时分配、师资力量和教学形式上来进行思考和完善。
  课时分配的合理与充足是书法课能够持续、有效开展的基本保证。俗话说“字无百日功”,没有一定量的实践上的积累,书法教学就会流于形式。国家教委规定小学应保证每周一节的书法课,而现实的情形是让人担忧的。由于盲目减负、师资的缺乏、义务教育责任的松懈、片面追求升学率以及领导的重视不够等原因,书法课被压缩、挪用乃至停开的现象极为普遍,真正能开设书法课的学校还是少数。据统计,日、韩两国有将近五分之四的学生都受过不同程度的书法教育,而在我国,曾经群星摇落、辉煌灿烂、与中华文明发展同步的传统国粹,在同样的时代背景下,其境遇却有如此巨大的反差,难道不值得反思吗?
  因此,笔者建议将书法课调整为每周两节,并将两节课分成四个半节,这样既能考虑到学生在技法训练与记忆思维上的连续性,又能保持学生书写的新鲜感。同时,其他课程的老师应当也具备一定的书法知识,因为作为素质教育的书法教育不仅仅是书法教师的责任,同样也是所有教育者的责任。工整清晰、美观大方的板书,既是教师教学的第一基本功,又是学生耳濡目染、师法效仿的对象。除此之外,各科老师对学生作业在书写上也应有一定的美观要求。
  中学的书法教育,似乎还是一个盲点。功利的应试教育早已将书法课排斥在自留地之外,除了极少的一部分人把它作为应付书法专业考试的突击之外,学生恐怕很难体会到书法独有的那份墨香与静谧了。中学阶段是学生学习能力、理解能力、识记能力的黄金时期,也是培养学生各方面素质与能力的重要时期,书法素质教育功能的彰显因而更具有现实意义和重要价值。在此,笔者强烈呼吁,迫切需要将书法教育纳入到中学教育之中,提升中学教育的丰富性、多样性和民族性,而不能因应试教育再贻误下一代人了!
  其次,在师资上笔者认为教学必须由专业书法老师来承担。学生的写字课一定要上升到书法教育的高度,唯其如此,才能体现素质教育的相应特点。也正是如此,只有专业专职的书法教师才能胜任。
  事实上,担任书法教师的要么是美术老师,要么是语文老师,要么是外聘的业余书法爱好者……笔者并无攻击或小视各位老师的意思,只是专职书法教师在教学能力、教学方法、教学精力等因素的综合衡定方面,更符合书法教育的特点。
  在教学能力方面,专业书法教师受过一定书法理论与实践的训练,对书法有更深层次的理解与认识,在教学中才能因材施教,根据学生的性格与爱好进行多项的、选择性的教学,正确引导和激发学生的想象力与创造力,有效地避免风格单一、千人一面的现象。书法的教学需要宽博的审美认识与循循善诱的教学方式,不会因为自己的审美偏见与喜好而排斥或否定其他,更不会因为个人的风格取舍而让学生因因相袭。古人说:“取法乎上,仅得其中;取法乎中,仅得其下。”风格的形成与书家相关的知识结构、人生经历、审美态度以至于性情喜好、情感表现等密切相关,我们不能违背艺术发展的规律而强行进行风格乃至技法上的包办。君不见,康乾之际,“香光告退,子昂继之”;君不见,当今之时,颜柳盖地,赵欧满纸;君不见,师浅子陋,讹讹相传何时了!前车之鉴,后视无睹,貌似盛事,实则悲哀。咎其由,师资之不逮也。或许要问,专业书法教师就能避免这样的情形发生吗?我想这正是我要提出并讨论的问题。
  专业书法教师来自各高等院校的书法专业,受过严格的实践与理论训练,尽管他们还不是书法家,也尽管他们还需要不同程度的实践教学经验的积累,但这不是问题的核心,难道教数学就一定要是数学家,教语文就一定要是作家,教美术就一定要是美术家吗?问题的关键在于书法专业的培养方向与课程的设置,大学本科书法专业所培养的应该是中小学、高职或高校的书法教育人才,而不是一个书法家,也不可能速成为书法家。这是书法发展链中最为关键的一环,是必须要纳入高校书法教育整体认识中的现实问题。尽管如此,有的高校虽目标明确,但认识高度不够,措施不足。笔者认为,不仅要在专业培养中开设教育学、心理学乃至书法教育学等,更要关注对中小学书法教学法的培养。将中小学书法教学法与专业实习——中小学的书法教学相结合。(尽管还没有与中小学书法教育教学法相关的教材,但至少还不是一片空白,组织人员编写是迫切而必要的)学院也应积极获取反馈信息,不断总结经验,努力调整专业结构与专业方向,培养与书法实际发展相适应的书法教育人才。
  书法的教学不同于单一的写字,是因为书法教育实践脱离不了理论上的指导与认识。教学形式能否多样化、生动化,取决于对素质教育功能的认识与重视程度,取决于教师的理论修养与文化修养的总体水平。总之,如何将高校书法专业人才的培养与中小学书法教育的师资需求相结合,是关系着中小学书法教育的成败和整体书法艺术发展的重要课题。
  邱红峰先生曾在《从当前中小学写字教育看高师书法教学的发展》(重庆三峡学院学报 2001年第3期 P27-29)一文中谈到对高师学生的培养,并针对中小学写字教育提出了很多好的建议。但我个人认为,这对高师学生自身素质的培养是必需的。“三笔字”是师范类学生走向讲台从事学科教学的基本要求,是为人师表、影响和感染学生的第一面孔,同样是书法素质教育的广泛开展不可缺少的。但是我们必须看到师范生毕竟受学业、专业与培养体制的限制,其认识是有限的,还不能上升到书法认识与书法教学应有的高度,且受教学活动的时间与精力上的限制,是无法从事,也不能成为从事书法教学与其他学科教学的多面手。
  正如其他的学科发展一样,书法学科的成立标志着学科体系框架的建立,各个方面都需要不断成熟和完善。尤其在书法教育方向上,要形成统一的认识,形成学员“产销”的有效结合,这样学科的发展与研究才有了实际的意义,才有了生生不息的强大生命力。
  在中小学书法教学的形式上,还存在着许多值得探讨、借鉴与挖掘的地方。
  书法教育的结果是实践与认识水平的提高,实践是首要任务。实践教学要结合中小学生的心理与生理特点,抓住其兴趣点与热度,防止心手上的疲劳与厌倦。每次课的时间不要太长,尽量做到因材施教,平衡发展。建议采取小组课的形式,将点评与示范相结合,整体讲解与单一辅导相结合,教师点评与学生互评相结合,学生的临写与创作相结合,学与用相结合。结合学生心理特点,要多引导、多鼓励,将激励与奖励方式相结合。唐代孙过庭曾说:“至于学成规矩,老不如少。思通楷则,少不如老。”不同阶段的学生,其摹写能力、理解与感受能力各不一样,要求也不尽相同。但决不能因其幼小,就忽略技法原理上的讲解与诱导,也不能因为高年级,就忽略对基本技法的锤炼,两者必须并进,方能事半功倍,收到好的教学效果。
  营造良好的书法学习气氛,开展丰富多样的比赛与游戏活动,既可以让学生在比较中获得认识,在交流中取长补短、相互促进,又能丰富课堂、课外生活。将书法比赛(或游戏)与美术、手工、音乐、语文、诗词等比赛相结合,形式与手段做到灵活多样,丰富多彩。
  书法教育以提高学生素质为基本出发点,要求在教学中贯穿对学生德、智、美及动手能力的培养。实践教学之中,适当穿插古人勤学、审美与人格等传奇故事,借助图片展示及多媒体等教学形式,来提升学生学习兴趣和学习动力,加深对书法、人生的体验与感悟,树立勤奋学习、积极向上的人生观与价值观。

《中国教育报》2009年2月23日第4版
22#
 楼主| 发表于 2013-2-10 13:40:26 | 只看该作者
教育部:今春开学书法教育纳入中小学教学体系 2013年02月08日  作者:宗河   来源:中国教育报
  本报北京2月7日讯(记者 宗河)教育部今天发布《中小学书法教育指导纲要》要求,从今年春季开学开始,书法教育将纳入中小学教学体系,学生将分年龄、分阶段修习硬笔和毛笔书法。
  纲要对硬笔学习提出明确要求:小学低年级学习用铅笔写正楷字,掌握汉字的基本笔画、常用的偏旁部首和基本的笔顺规则;会借助习字格把握字的笔画和间架结构,书写力求规范、端正、整洁,初步感受汉字的形体美。小学中年级开始学习使用钢笔,能用钢笔熟练地书写正楷字,做到平正、匀称,力求美观,逐步提高书写速度。小学高年级,运用横线格进行成篇书写练习时,力求行款整齐、美观,有一定速度;有兴趣的学生可以尝试用硬笔学写规范、通行的行楷字。初中阶段,学写规范、通行的行楷字。高中阶段,可以学习用硬笔书写行书,力求美观。
  在毛笔学习方面,纲要要求小学三至六年级每周安排1个课时用于毛笔字学习。小学三至四年级要学习用毛笔临摹楷书字帖,五至六年级要尝试临摹楷书经典碑帖,学习欣赏书法作品。初中阶段有兴趣的学生可以尝试学习隶书、行书等其他字体,高中阶段可以通过书法选修课深入学习,发展特长。
  根据教育部工作要求,书法课开设情况要纳入教育督导的专项内容,但不举行专门的考试,不开展书法等级考试。
    《中国教育报》2013年2月8日第1版




23#
 楼主| 发表于 2013-2-10 16:54:48 | 只看该作者
张传忠:习书三味
张传忠

(书法) 张传忠

    余幼受家父启蒙染翰,从“永字八法”练起,横竖点撇捺,星点不敢差,日久天长,单纯的好奇就演化为持久的兴趣。回顾数十年,无论环境如何变迁,练字这一嗜好始终不离不弃地伴我前行。加以职业缘故出差较多,使我得以遍临各地名家碑帖,更有胡抗美、封俊虎、叶培贵、张仲愈等书界诸友点拨切磋,临古习今,经年不辍,书技日有所进之际,于书艺也有了三味感受:
    一味,书可修身养心。心乃人精神之主阀,心静则思脉通畅难为表象所惑,心浮则精散神移易受外物所役。故君子重修身更重养心,而养心之要在于入静,静宜安气逸神,养心之效于此得成。多年经验予我:临池习书乃养心入静之妙举。俯身书案,神凝思驻,挥毫弄墨,清气上扬,笔端生香,物我两忘。习书乃修身养心的“绿色方剂”。
    二味,书可载道育人。书可悦性,亦可载道。习书之法恰如做人之道,习书力倡勤学苦练,犹示人做事不可专找捷径、偷奸耍滑;习书力倡“行行要有活字,字字须求生动”,犹示人要常怀锐意创新之精神,不可因循守旧、固步自封。书道,即习书之道。有句诗对书道概括精到:“学书之法贵求精,取巧投机艺不成。势态奇崛方是道,笔须意后布神兵。”信夫!练习书法使人形成宽广的胸怀,宏大的气量,能容、能包、能化,为人做事要讲辩证观,要兼收并蓄,共同促进,和谐发展,切不可唯我独尊,拒人千里。
    三味,书可厚谊惠友。书法作品可以成为朋友间加强沟通交流、增进友谊之桥梁纽带,以书会友之美谈在中国书界俯拾皆是,余在此亦深有体会。几十年对书法之挚爱与研习,让我结识了很多给予我人生和艺术帮助的老师、同道和朋友,大家品茶论道,切磋技艺,惠风和畅,其乐融融。盖因与国际友人交流机会较多,我常借书法为媒,讲讲书史、谈谈书趣、赠予本人书作,不但增进双方之沟通了解和友谊,又弘扬推广中国传统文化艺术,此为两全其美之事。
    书可道,非常道。之于书法,“一千人眼里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见仁见智,常学常新,博大精深,永无止境,或许正是书法传承五千年不衰,充满无穷之魅力所在。
24#
 楼主| 发表于 2013-2-10 16:59:45 | 只看该作者
张宇楷书:龙藏于渊
胡传海

    张宇是那种端悫忠厚之士,性沉稳而讷于言,其行为举止始终让人感觉到一种龙藏于渊的力量和虚怀以待的境界。张宇楷书在取法上是采用梁启超说的以一家之法深入为之的方法,他写的褚字沉稳灵动,见功见性,一点一画既不苟且又飞扬,这在楷书的书写中是最难的。人们为取法而学楷书,求其端稳之态,谨严之风,但日久则容易为其整饬性所囿,少了那份温馨和灵动,仿佛都是拿着笏板正色上朝的大臣不苟言笑。楷法晋唐是一种共识,而事实上晋楷是将流便之意注入到楷书之中,但那种轻松随意依然存在。而唐楷则是从魏碑走来,其目的是要创立一种法则,确定一种规范,故唐代书家中惟褚遂良以行法入楷,宋人继承了这一传统,是回归晋楷的一种做法,以“意”涵括宋书似无不当,故后人有宋书胜于唐书之说,主要是注重了那份天机与真趣在楷书中的存在。张宇的楷书以唐楷为体,宋楷为用,晋楷为神,笃志写楷其诚其真令人感佩不已。张宇一承祖制,于发笔处尤见匠心,即使是微小的动作也体现了笔势往来的运动,将似乎是各不相关独立存在的字产生了联系,加之其中锋运行,丰停圆润,有喜悦之气,书来不疾不缓,亦疾亦缓,若非高手难以为之,有悠闲之风范,妍美之趣味,恬静之境界。苏东坡认为作字要有东晋风味,这东晋风味是技道两讲的结果,技是勤,道是闲。技是运,道是思,两者辨证结合,方能出佳作,忙人写闲字,其境界、心态、趣味仍要高出一味练功者许多,张宇就是用这样的方式证明其作品的艺术价值的。
25#
 楼主| 发表于 2013-2-10 17:09:40 | 只看该作者
我们还需要汉字书写吗?
赖睿
  岁末临近,密集的节日翩然而至,亲朋间总免不了相互的问候和祝福。最简便的方式,莫过于编写或者干脆从别处抄录一条短信,发送给手机里的所有名字,几分钟之间,就能把祝福挥洒出去。
  如此便捷,甚至带了点漫不经心。“一键群发”的各色雷同的祝福短信和电子贺卡,更像是一种例行公事般的敷衍,让人不禁怀念手写的温暖和纸质贺卡的亲切。
  中国人对文字有着神圣的敬畏感,民间有“敬惜字纸”的传统。但是今天,大街上随处可见错别字招贴,很多人“提笔忘字”,正销蚀着汉字书写的传统。
  “提笔忘字”,
  电子时代的困惑
  如今,键盘上“敲字如飞”取代了一笔一画的汉字书写;除了签名,人们几乎很少用到手写了。因为长期使用电脑和手机,很多人只能大概记住汉字的形状,提笔却无法正确写出具体部首和结构。提笔忘字、错字连篇、笔顺颠倒,成为让人忧心的文化现象。
  腾讯微博今年一次网络随机调查显示,90%以上被调查网友出现过“提笔忘字”的状况;在被问及“你想念远方朋友时,会如何与其进行联络?”的问题时,60%以上的网友选择了使用QQ、微信、电邮等方式与朋友联系,大约33%的网友选择了电话联系,只有5%左右的网友选择了写信联系。
  美国学者杰茜卡·贝内曾把电脑称为“手写体的诅咒”。由于象形表意的文字结构十分特殊,汉字比英文面临着更大的冲击。因为电脑的使用,让作为象形文字的汉字日益拼音化和字母化;拼音越俎代庖,笔画的江湖地位日益衰落。
  在便捷高效的文字信息化处理的诱惑下,人们由习惯养成依赖,由依赖变为退让。当不得不提笔时,才发现汉字的具体构成竟是如此模糊,写出来的字也丑得难以见人。
  有语言专家指出,键盘输入的快捷和高效,减少了人们的写字机会。长此以往,中国人掌握的汉字数量可能会越来越少。
  文化乡愁,
  承载着深厚的底蕴
  仅从社会发展的角度来看,手写体的衰落似乎不可逆转。但汉字的手写,不仅仅是一种技能,更是一种源远流长的文化。
  作为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汉字记载着中国文化的变迁。中国人的一切情感,都藏匿在小小的方块字中。汉字以方块为外形,集音形义于一体,具有独特的魅力。晋女书法家卫夫人曾经教导少年王羲之——“点”应如“高峰坠石”,“横”应如“千里排云”,“竖”应如“万岁枯藤”。简简单单的笔画,实际蕴含着丰富的意境和做人的道理。
  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3000多年的汉字书写如今却成了文化乡愁。
  古人对于文字的诞生有着很深的敬畏之情,认为那是人类从蒙昧走向文明的一个重要阶段。造字的“仓颉”,也被赋予与众不同的外貌特征——他有4只眼睛。从结绳记事到毛笔书写,从毛笔到硬笔,再到如今的电脑手机键盘,人们的书写习惯经历了一次又一次的更新。在每一次更新的同时,人们又必须承受抛弃以往的痛苦。书写习惯变得越来越实用,手写逐渐被剥离,也消解着蕴含其中的文化根基。
  从事“书写汉字学”研究的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教授王宁认为,文字不是简单地传播信息,其本身就是文化的载体。如果一切都机械化了,社会就没有了审美,也就变得贫乏而丧失了想象力。
  有学者表示:汉字是中华文明的标志,又是传承中华文化的工具。汉字书法不仅是人类所创造的最为抽象的艺术,而且是人类文明最为发达、最富有想象力,能够全面揭示自然本质的一门艺术,一种文化现象。
  见字如晤,
  真情实意的流淌
  “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是不能书写的无奈,“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是恋恋的乡愁,“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是最珍贵的书写……电子信息的发展,彻底颠覆了书写的交流方式。交流虽然更加直接、有效率,但总觉得缺少了一点委婉、含蓄和启发性。
  中国人讲“见字如晤”。笔触一起一落间,仿佛能看到作者眉宇间的神韵,感受到他彼时彼刻的心情。这种意味深长只有纸和笔才能承载。因此,手写才会成为中国人传统的情感交流方式,才会延续上千年。
  书写不仅是交流,更是一种情感,一种态度,传递出对人的真诚与尊重。在一根网线,一个屏幕,一只鼠标,一个键盘,就可以问候整个世界时,在纸上书写的感觉如此温馨,如此有人情味。毕竟,真诚需要一对一的原创,而不是批量化的群发。
  在辞旧迎新之季,你是否想过挑选几张贺卡,为亲朋写上不同的祝语,贴上邮票,让它们载着思念和祝福,飞向天南海北呢?在用心书写、邮递和等待的过程中,也许才回归了节日祝福的最初意义。
26#
 楼主| 发表于 2013-2-10 17:13:59 | 只看该作者
文武盛地话书法

  站在鼓楼下凝望“文武盛地”金字牌匾,穿越历史时空的翅膀会自由翱翔。
  应该说,清朝乾隆年间,西安已非当年的秦都汉城唐胜地,而只是一座普通的城池,又何以令一代明君如此褒奖?唯一的解释是人杰地灵的古都,让乾隆也深深地感悟到秦人能文能武的秉性,以及西安历史文化的博大精深。以乾隆的时空审视:文治武功西安无可比拟。周秦汉唐,这里都是华夏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周礼教化,秦的武功,汉的雄风,至于大唐,更是盛世。就是到了清朝,华夏帝国文明哪一样又能与这个古城分割?
  论武功,秦始皇的虎狼之师可以佐证;论文化,秦篆汉隶唐楷书,以及由此传承的诗书画,更让这个城市不朽。到如今,历史烟云已经远去,可是,作为“文武盛地”的西安人,哪一位身上没有承载一丝历史文化元素?
  粗犷的秦腔吼出了西北狼的野性,而翰墨诗书则标注了文化底蕴。在街上随意拦住几位,可能就有一位文化人,即便不是文化人,也是一个墨客——喜欢书法的人。有人说,西安城里的书家和习书的人,可以装满好几个专列呢。
  如果说汉字是华夏文明的文化符号,那么书法则是古城西安的艺术丰碑。方正的汉字犹如西安城,舒展的笔画又像个性鲜明的西安人。因此,书法就像西安的文化表象一样,厚重博大,深入每个人的细胞里。每一个写汉字的人,都会有字如其人的体悟,无不希望自己的字再美一点。字是一个人的门面,西安人都这么说。为此有人称西安:“一城文化半城神仙”,神仙应该是文化人了。
  作为一个现代人,闭门研习中国书法,这并非守旧,而是一种文化坚持。汉字书法实实在在是中华文明的DNA,凡是写汉字的地方,都浸润着我们的文化,凡是字写得好的人,多是传播文明的守望者,更是我敬仰和追慕的榜样。
  西安是唐楷的大本营。远的不说,楷书四大家和西安渊源深厚:欧阳询、颜真卿、柳公权等都是唐代书法家,其中颜真卿就是西安人(京兆万年人,祖籍唐琅琊临沂),柳公权是京兆华原人(陕西耀县)。赵孟頫属于元代人,好像和西安没有关系,但西安碑林中就有他的作品。所以,西安人喜欢书法,学习书法,也有着得天独厚的环境——碑林。碑林收藏了古代书法精华,是中国书法教材,只要沉浸其中,必有收获。如今它果然产生了巨大影响力,以碑林为核心形成的书院门书画街,就是现代文化成果的集中展示,亦常引来四海宾客驻足观赏而忘返。
  如果说楷书为书法基础,如人的站立,那么,行书和草书就是行走和奔跑。因此,书法是心灵的舞蹈,无声之旋律。楷书的端庄,行草的飘逸、狂放,已经成为审美符号。它表现我们民族的柔美中庸,表达舞动的韵致。这点书法大家功不可没:二王的灵动、怀素的狂放,已经成为中华文化的瑰宝。
  值得注意的是,在每个时间节点上,中国书法都有受秦人的影响:无论是古代统一文字的皇令,还是历代书家的实践,都可圈可点——颜真卿的书论,与其说书法,毋宁说民族精神:“荆卿按剑,樊哙拥盾,金刚嗔目,力士挥拳”都在倡导一种雄健的文风,影响深远;民国年间的于右任规范了草书,成为一代书法大师。现在西安城繁若星空的书法名家们,以自己的努力,立足现实,守护历史,传承着中国书法这条璀璨的文脉。
  在如此氛围里,喜爱书法已经成为西安一些普通市民或中小学生的文化风尚:在公园的、在广场,你会看见一手执笔,一手提着水桶在地面上习字的老人、小孩;在学校,你会见到各种书画学习班;在一些文化场馆,各种书画展览此起彼伏;楼盘门店,各种风格的招牌书法千姿百态,蔚为大观……这是文化的伸展,是软实力的展示,也是“文武盛地”的另一种诠释。
27#
 楼主| 发表于 2013-2-10 17:14:32 | 只看该作者
当代书法最缺士气与正气
傅德锋
  书法古来属传统文人士大夫之书斋雅玩,严格意义上,乃上流社会之专利。随着封建社会的崩溃、解体和科举制度的废除以及书写工具的改革,在人们眼里不乏神秘感的中国书法终于逐渐走下神坛,转向大众化、平民化,走向千家万户。这是时代潮流和历史规律使然,也是整个人类社会的进步,文字的发明创造和历代的书法成果,理应为更多的人们使用和受益。而进入新的历史时期以来,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科技的昌明,毛笔作为日常书写工具被硬笔、电脑相继替代之后,对于书法的社会群众基础而言,无疑是一次釜底抽薪。今日之知识阶层不再将书法作为一个文化人的必要修养,而只是作为一门选修课看待,在于可有可无之间。以至于当下很多莘莘学子甚至文坛硕儒、政府高官,虽然满腹经纶,学历堂皇,然书写水平不敢恭维,士子精神江河日下。书翰已然分家,文墨难以并重,实在无法与古来文士相提并论。此亦时代之特色乎?曾几何时,书法作为文人修身养心之道,大抵是不屑于和金钱为伍的。如今,书法成为一门专业,经济价值的追求,似乎已经成为书法人的终极目标。
  对于没有稳定经济来源和国家经费支持的书法人来讲,要解决基本生存问题,唯一的出路显然就是出卖自己的书法作品。因此说,书法作品既然演变为商品,进入市场流通,固然毋须厚非。但问题在于,在书法作品的市场流通过程当中,在很大程度上,并没有真正循着艺术价值和市场规律的有机配合的道路行进,而是强势对弱势的一再排挤和打压。以至于同样是从事艺术研究和书法创作的,生存状态和社会待遇迥然不同,甚至有天壤之别。即便是在艺术水准同等的前提下,也很难达到一个大致的平衡。有的人可以说根本就很难进入市场,占有一点份额。书法作品的艺术价值和市场价格的严重脱节形成极大的反差,貌似逐步繁荣的艺术品交易市场实际上是在一种很不正常的状态下畸形发展。
  能够平心静气、淡定从容从事书法研究与创作,不过是一个如同“天方夜谭”一般的神话。随大势、赶潮流成为一种趋势。个人宣传演变为整体忽悠,自然需求转化为强势推广。而强势阶层对权利的争夺与名利的过度追求也逐渐形成恶性循环,但凡拥有一点便利者,便要不失时机从中渔利,总要想方设法从本来就不太大的书法市场份额当中分得一杯羹。由此,虚饰矫情无所不在,巧取豪夺见缝插针。看似轰轰烈烈的群众文化运动,实质上演变为书法界的“金字塔”建造工程,最终获利的还是高居于金字塔尖的少数“游戏规则”的制订者,其次是属于中部位置的附和者和追随者,而处于“金子塔”基座的基本上都是弱势人群,只有主动退出和被动接受两种选择,如果不遵从“游戏规则”,甚至连成为塔基的一分子的资格和机会都没有。
28#
 楼主| 发表于 2013-2-10 17:16:14 | 只看该作者
人教社和中国书协共同研讨推进写字与书法教育
吕慎
  近日,人民教育出版社联合中国书法家协会等单位,举办了“人民教育出版社写字书法教育座谈会”。人教社总编韦志榕、中国书协党组书记赵长青、中央国有大型企业巡视组组长滕久明等领导和专家在会上发言,共同研讨如何更好地推进写字和书法教育。
  人教社一直非常重视写字和书法教育,研发和编写了一系列写字、书法教材和相关图书。其中人教社出版的《写字》系列图书重印达几十次,覆盖全国中小学。2011年8月,教育部发布了《教育部关于中小学开展书法教育的意见》,人教社根据《意见》要求,又编写了两套各具特色的写字教材,并获得了广泛好评。
  据了解,人教社将与中国书协等单位展开多领域、深层次合作,积极研发优质书法教材和相关大众图书,为中小学生提供更加优质的教学资源,促进我国书法教育的发展。
29#
 楼主| 发表于 2013-2-10 17:16:45 | 只看该作者
让孩子爱上书法课
邓晖  朱振国

2012年2月18日,昆明市“圣爱杯”第九届百童“书春”书法、“咏春”诗歌朗诵比赛在云南省图书馆举行。两百余名中小学生现场挥毫泼墨、朗诵经典。CFP

  从1998年教育部提出“逐步将书法内容融入中小学课堂教学”,到2011年明文出台《关于中小学开展书法教育的意见》,历经13载,书法教育终于正式走进了中小学课堂,可随之而来的问题也不少:专业的书法老师哪里找?选取什么样的教材更符合学生需要?孩子的学习时间那么紧,还能安排下这看似有些“浪费时间”的“写字课”吗?
  ……
  一时间,师资、教材、课时安排等都成为书法教育“好课”上好的掣肘所在。日前,首都师范大学中小学书法教育研究中心正式成立,着重研究书法基础教育,建构中小学书法教育教学理论框架。而从长远来看,探索科学的教育方法,让孩子真正爱上汉字的美也成为关乎书法教育发展、传统文化弘扬的迫切课题。
书法课“溜边儿走” 学生坦言“没感觉”

  尽管“书法课”挂在六年级小学生刘冉源的课程表上已经有一个学期了,可他还是对这门“陌生又熟悉”的课程“没啥感觉”。说陌生,是因为小冉源挤得满满的课表上还是头一次挂上他眼中的这门“副课”;说熟悉,却又因为每次的书法课上他都重复着一成不变的功课:写字帖。“我们的书法课是美术老师上的,刚开始老师讲过一些基本的坐姿、握笔姿势的知识,后来上课的时候就成了自习课了。要不就是被语文、数学、英语这些主课老师轮流瓜分了。”在孩子们眼里,这样的书法课确实有些“没意思”。
  日前,记者随机采访了北京、山西等地的中小学生。孩子们天真的抱怨告诉我们,如此“无聊的书法课”绝非个例,书法课的“溜边儿走”也在很多地区成为了普遍现象。
  刘老师是山西省某小学四年级的语文老师,同时还兼任本年级两个班的书法课老师,她坦言让语文老师教书法实在有些“赶鸭子上架”。“尽管读书时学校对师范专业学生有一定的板书水平要求,我可以分析清楚汉字的间架结构,把字写得整齐规范,但要达到专业水准的舒展美观,轻重得宜,还是有很大差距的。”
  据了解,书法基础教育除了在“书法大省”以及个别经济发达省份出现了局部繁荣景象外,在大部分地区都由于课时被挤占、师资难觅、教材缺乏等现实原因而备受冷遇。
书法教育不只是写字那么简单

  伴随着公众一片叫好声走进校园的书法课,却在现实中尴尬遇冷,这与当前的教育导向不无关系。在很多学校、老师、家长的心中,升学才是硬道理。沉重的考试压力面前,所有涉及升学的主课及课外培训受到热烈追捧,而与此无关的书法课程则明显不受欢迎。
  更多学者则认为,中小学书法基础教育尴尬境遇在于大众不能充分认识书法之于教育以及民族文化传承的重要意义。
  全国政协常委苏士澍指出:“中国书法堪称中国传统文化最凝练的物化形态。书法教育的意义不仅在于提高学生的书写技能,还可以加深他们对传统文化的理解,拓宽眼界,陶冶情操。”
  首都师范大学中小学书法教育研究中心副教授周侃认为,书法教育中人格培养、审美教育、技能训练三者缺一不可。一堂好的书法课必须承担文化传承和技法传授两大重要任务。而当下大部分地区的学校把书法课直接定为“写字”课,教学内容往往围绕着点画、结构、字体等书法技能方面,却忽略了书法欣赏、书法审美、书法精神、书法品格等更高层次的培养,也忽略了书法课传承、保护文化根脉的价值功能。
让孩子从小爱用毛笔写字

  周侃认为,只有真正揣摩到书法教育“传承文化”的要意,才能让我们的书法教育深入人心,成为真正的文化素质教育,也才能让孩子从小就爱上汉字书写之美。“书法学习是一个练眼——练手——练心的过程。首先指引学生从汉字书法的刚柔动静、方圆曲直以及笔墨情韵中感悟它的美妙内蕴,培养学生发现美的眼睛。继之从点画线条、结体章法逐层深入动手学习、掌握书写的技能方法,用心体会汉字的独特魅力,为中华民族所独有的汉字文化、汉字书写艺术感到骄傲和自豪。经历了这样的学习过程,才能培养出对汉字、对优秀民族文化的油然而生的认同和责任感。”
  苏士澍曾撰文指出:“好的书法教育要置入中华文化的大背景之下,不但要教技法,也要教文化与历史;教握笔、运气,更教中国的辩证哲学观;教汉字的书写规律,更教中华文化的美学观念,让学生在课堂中进一步加深理解传统文化的内涵。”而要想达到这样的教学效果,就必须着力加强书法师资力量的培养、并深入研究,编写出适合中小学生学习规律和接受特点的科学教材。
30#
发表于 2013-2-12 15:51:27 | 只看该作者
“人教杯”首届全国中小学生书法大赛暨展览活动启动仪式在人教社隆重举行






“人教杯”首届全国中小学生书法大赛暨展览活动启动仪式现场

2013年1月19日,“人教杯”首届全国中小学生书法大赛暨展览公益活动在人民教育出版社举行启动仪式。

中国书法家协会分党组书记、驻会副主席赵长青,中国书法家协会副主席、青少年工作委员会主任委员王家新,中国硬笔书法协会主席张华庆,中央直属机关书画协会主席武春河,中国教育学会常务副会长、书法教育专业委员会名誉理事长郭振有,教育部基础教育二司副司长申继亮,新闻出版总署出版管理司副司长朱启会,中央国家机关书画协会秘书长罗美富,中国艺术教育促进会秘书长谷公胜,北京当代中国书画研究会秘书长、教育委员会主任赵宁,中国教育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总经理李朋义,中国教育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黄强,人民教育出版社社长殷忠民,人民教育出版社总编辑韦志榕等嘉宾和书法界的部分专家学者以及学生代表等莅临启动仪式。新华社、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人民日报》、《光明日报》、《中国青年报》、《中国教育报》、《中国新闻出版报》、中国教育电视台、《新京报》、《北京青年报》、《人民教育》杂志、新华网、网易读书、搜狐文化读书等近三十家媒体也出席了启动仪式。


参加启动仪式的部分领导和嘉宾

此次大赛暨展览活动由人民教育出版社主办承办,旨在搭建一个鼓励全国中小学生、教师和家长提升对写好汉字进而达到欣赏中国书法之美、继承和传承中国传统文化认识的平台。同时,此举也是为了配合教育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中小学书法教育指导纲要(征求意见稿)》的要求,推进书法教育,提高广大中小学生的书写能力,提高观察力、注意力、表现力、想象力,进而提升学生的基本素质。

人民教育出版社社长殷忠民致辞

人民教育出版社社长殷忠民在启动仪式上致辞,他对教育部和新闻出版总署对此次大赛的大力支持表示了诚挚的谢意,对许多书法界的专家能够热情、热心、积极参与此次公益活动表示了衷心的感谢。他在发言中还指出:人教社要为社会的发展、为亿万中小学生的成长,贡献力量;人教社要经过这次书法大赛,通过这项公益活动,相对改善现在中小学书法教育薄弱的现状,提高中小学生的素质,为我们新的一代能够写一手好字、写一手美观的字而做出努力。他相信,在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下,人教社一定能把这件利国、利民、利教育的好事办好。




                         1.中国书法家协会分党组书记、驻会副主席赵长青致辞
                         2.中国教育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总经理李朋义致辞
                         3.中国教育学会常务副会长、书法教育专业委员会名誉理事长郭振有致辞
                         4.中国硬笔书法协会主席张华庆致辞

与会的专家在发言中都对人教社举办此次活动寄予厚望。他们认为,加强书法和写字教育在中小学阶段已经刻不容缓,这将是传统文化教育极其关键的组成部分。人民教育出版社此举体现了极强的社会责任感。作为基础教育领域的“国家队”,多年以来,人民教育出版社与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教研室有着密切的学术和业务联系。在广大中小学师生心目中,人教社的品牌有较强的号召力和影响力。相信在教育部和新闻出版总署的大力支持下,在人教社的精心组织下,这项公益活动一定会成为长效、权威的精品活动,人教社一定能为全国中小学书法教育的普及、提高和我国书法艺术的传承与发展做出自己的贡献。

人民教育出版社副总编辑魏运华主持启动仪式

启动仪式由人民教育出版社副总编辑魏运华主持。大赛暨展览活动组委会办公室负责人介绍了大赛相关情况:此次大赛由著名书法家欧阳中石先生担任顾问,指导单位为中国教育学会、中国书法家协会青少年委员会、中国硬笔书法协会和中国教育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大赛同时邀请了多位书法界的专家、学者共同参与,他们在作品遴选、水准评价、临写校正等诸多方面对参赛作品予以把关,对大赛予以支持,将在广大中小学生书法兴趣的培养、书法能力的提高等方面起到促进示范作用和专业指导作用。此次大赛的参赛对象是全国普通中小学在校学生,大赛按照小学和中学两个学段,分别设硬笔、毛笔两个组别。活动属于全公益性质,不向学校、学生收取任何费用。


相关链接:
·新华网:全国中小学生书法大赛号召中国孩子“写好字”

·光明日报:让孩子们写出一手好字
·中国教育新闻网:“人教杯”首届全国中小学生书法大赛正式启动
·中国新闻出版报:“人教杯”首届全国中小学生书法大赛启动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11-23 15:08 , Processed in 0.066024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