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楼主: 教师之友网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本站特供:学困生转化问题-辑帖-供您参阅

[复制链接]
21#
 楼主| 发表于 2013-4-1 11:12:15 | 只看该作者
患法制之不立,而患理义之不足以悦其心。”教育落后生,适当的批评、训诫、处罚都是必要的,但学生一出事就搬校规、班规未必是好办法。如果我们能敏锐地捕捉落后生大大小小的闪光点,在批评落后生的缺点错误时,从表扬他的优良品行切入,采取迂回战术,这样做比直截了当的批评效果好得多。对落后生来说,我们往往过分吝惜表扬,而批评太多,这不利于优良品行的强化。“积极的鼓励胜过消极的制裁,积极的暗示胜过消极的命令”,这是我国教育家陈鹤琴先生的经验之谈。我们不妨拿起表扬这个“法宝”,增强教育的感染力和人情味。  (三)班主任要以爱心和促进全体学生共同进步的理念,帮助后进生成才
  (1)要有真诚、持久的爱心。教师有爱心才会热爱每一个学生,这种师爱,包含着教师对他们的殷切期望,人人都是有感情的,教师热爱、尊重后进生,一要真诚,二要持久。教师对学生施爱,这种“爱”的信息将会通过种种途径有效地传递给后进生,使后进生感受到教师的关怀,从而得到了激励,产生了对老师的好感和热爱,这种信息反馈给教师后,又增强了教师爱的发挥,形成了一种促进学生信心增强,产生良好的学习氛围的良性循环,“亲其师而信其道”,更快地促进了学生的进步,一种成功的教育,是绝对离不开这种“师爱”的。
  (2) 要有细致入微的发现。就是要善于发现他们的“闪光点”。在教育过程中,老师要时时存有一颗捕捉后进生身上“闪光点”的耐心。对后进生一时表现出来的好思想、好行为等积极因素,要抓住不放,并及时表扬。因为,后进生的上进表现,大多具有非稳定性,常常是“一闪念”,如果此时得不到强化,便会很快陷回到消极的泥潭中去。而教师适时地表扬、鼓励,将使他们燃起希望之火,鼓起继续前进的勇气,使这种“闪光点”成为名符其实的向好的方面转化的转折点。后进生的闪光点有时表现得可能比较突出,有时也可能是微弱的。他们的闪光点的表现也是各方面的,有的表现在他们的兴趣、爱好和特长中,有的表现在他们对“三好学生”的羡慕之情。因而,教师一旦意识到这种闪光点的出现,不管动机如何,背景怎样,都应竭力扶植,使它由小到大,由点及面,直至成功。若后进生心中始终燃烧着不灭的上进之
22#
 楼主| 发表于 2013-4-1 11:12:42 | 只看该作者
火,成才就有希望。愿我们的班主任做个有心之人,及时地点亮拨大他们身上的上进之火。  (3)要以共同进步的理念,用集体的力量,实现彻底转化。注意集体教育和个别教育相结合,这是后进生教育中一个重要的原则。一个先进的班集体,必须具有集体共同的奋斗目标,和为达到共同目标而组织的共同活动,集体中的每一个成员能深刻意识到自己和集体以及其他成员之间的紧密关系,成员之间互相帮助,共同进步,对班主任来说,如何把集体的教育力量和个人的教育力量结合起来呢?首先应把促进所有学生共同进步的思想和理念传递给全班学生,使他们强烈意识到“一枝独秀不是春,万紫千红春满园”。形成一种合力,使全班集体中大部分同学和教师一起关爱后进生、影响后进生。这样就使受教育的对象兼具了教育主体的功能,使教师个人的教育力量变为学生集体的教育力量,由个体教育变为集体教育,使后进生在参与教育其他后进生的过程中反省自己,改进自己获得极大的提高。因此,班主任要力争把后进生放到集体中实行转化。只有在集体中,后进生才会感受到集体的温暖,才会有集体的意识和学习的动力,也才能真正被彻底转化。
  (四)关键的问题是提高落后生的学习成绩
  差生面宽是当前学校巫待解决的严重问题。可以说学生中出现的这样那样的问题,主要根源在于大量学生成绩差。长期成绩不良的学生,心理就经常受到挫伤,因而就对学校生活感到厌倦,他们认识不到学习的意义,体会不到读书的快乐,对学习有一种不可名状的无奈。有的学生是宁可下苦力也不愿再跨人学校大门,但迫于家长压力身不由己来到学校。学习差的学生很难有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试想学生不愿读书,还能做什么呢?事实可以说明,问题严重的学生,多数都是学习成绩差,厌学情绪严重的差生。因此改变学生成绩差的局面是当前教育成功的关键,也是 学校班主任工作的重点。如果不在这一方面下功夫,见成效,就很难摆脱班主任工作的被动局面。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不少学习成绩差的学生是从小学开始到初中毕业学习成绩就一直
23#
 楼主| 发表于 2013-4-1 11:13:06 | 只看该作者
没有起色。影响他们 学习成绩的第一位因素是知识基础差、听不懂课、看不懂书;其次是学习习惯差、不愿学习;第三是学习方法呆板,缺乏创造性。  提高差生的成绩尤其是提高特差生成绩,教师必须要有点石成金、化腐朽为神奇的功力,采取非常规的教学手段。这项工作涉及的矛盾很多,制约因素也很多。无论如何,班主任的作用至关重要。班主任能为提高差生的学习成绩做些什么呢 (1)帮助差生树立人生理想“志不立则事不成”,理想是学习道路上的指路明灯,是拼搏进取的力量源泉。后进生的普遍缺点是没有理想,不知该追求什么,稀里糊涂度日。而不间断地刻苦学习是很艰苦的,需要理想作精神支柱。凡是树立起理想的后进生,学习成绩都能提高,甚至后来居上。这在我们的学生中有很多例子 。班主任要千方百计拨亮学生理想的心灯,使他们为过去的碌碌无为而羞愧,拿出恒心来,迎头赶上,立志成才。
  (2)帮助差生克服自卑感,树立自信心有的差生认为自己天生不是读书的料,有的认为自己欠账太多,现在努力已经晚了。班主任要多为差生打气鼓劲。可以给他们讲一些古今中外大器晚成的名人故事,如爱因斯坦曾被老师视为低能儿,林肯、牛顿、爱迪生、童第周读小学时都是差生,后来他们都成为了不得的人才。我们周围的同学中也有不少差变优的例子。要让他们知道:“若总认为自己不行,就一定会成为后进生。”要求他们每天以“我不服输,我能成功!”自勉自励,帮助差生消除自卑心理,摆脱畏惧,增强自信。当他们经过努力取得了哪怕是一丁点进步时,班主任也应倍加珍惜,热情表扬,让尽可能多的人知道他的进步,使他体验到成功的光荣与喜悦,从而激发出追求新的成功的强烈愿望。
  (3)帮助差生学会学习差生的共同缺点是不会学习,学习方法笨拙,学习习惯差。我们经常看到差生学习毫无章法,这本书翻几页,那本书翻几页,或者将一本书无目的地翻来翻去,走到哪里黑就在哪里歇。好习惯是成功的钥匙,而坏习惯则是偿还不清的债务。我们应从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开始帮助他们学会学习。要培养学生八种好习惯:一是好读书的习惯;二是
24#
 楼主| 发表于 2013-4-1 11:13:40 | 只看该作者
心来,迎头赶上,立志成才。  (2)帮助差生克服自卑感,树立自信心有的差生认为自己天生不是读书的料,有的认为自己欠账太多,现在努力已经晚了。班主任要多为差生打气鼓劲。可以给他们讲一些古今中外大器晚成的名人故事,如爱因斯坦曾被老师视为低能儿,林肯、牛顿、爱迪生、童第周读小学时都是差生,后来他们都成为了不得的人才。我们周围的同学中也有不少差变优的例子。要让他们知道:“若总认为自己不行,就一定会成为后进生。”要求他们每天以“我不服输,我能成功!”自勉自励,帮助差生消除自卑心理,摆脱畏惧,增强自信。当他们经过努力取得了哪怕是一丁点进步时,班主任也应倍加珍惜,热情表扬,让尽可能多的人知道他的进步,使他体验到成功的光荣与喜悦,从而激发出追求新的成功的强烈愿望。
  (3)帮助差生学会学习差生的共同缺点是不会学习,学习方法笨拙,学习习惯差。我们经常看到差生学习毫无章法,这本书翻几页,那本书翻几页,或者将一本书无目的地翻来翻去,走到哪里黑就在哪里歇。好习惯是成功的钥匙,而坏习惯则是偿还不清的债务。我们应从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开始帮助他们学会学习。要培养学生八种好习惯:一是好读书的习惯;二是好记忆的习惯;三是好思考的习愤;四是好问的习惯(学贵知疑);五是集中学习注意力的习惯;六是预习与复习小结的习惯;七是按计划有规律学习的习惯;八是自学的习惯。
  参考文献:
  [1][美]奥舒伯儿等著,余墨南译:《教育心理学一认识观点》,人民教育出版社,1994年3月第一版。
  [2]李洪元 陆士杰著:《后进生的心理特点与教育》科学出版社1989年版
  [3]王道俊王汉谰主编:《教育学》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年版
  [4]《班主任之友》1999. 2000. 2001.2002版
  [5]杨廷英 : 浅谈班主任对后进生的转化 黔东南民族师专学报 1999年第四版
25#
 楼主| 发表于 2013-4-1 11:14:30 | 只看该作者
如何转变学困生
20101224数学教研
米易一中 秦明
近几年来,随着九年义务教育的全面普及,初中数学由于在教材、教学要求、教学方法和学习方法上与小学数学的不同造成许多学生在进入初中时学习困难,成绩下降。初中阶段出现了相当一部分数学学困生 学困生,顾名思义就是因为各种因素导致学习上有困难的学生。学困生是各个学校都存在的弱势群体,他们在学校里被称为差生,严重影响了数学教育质量的提高。
一、初中数学差生的形成:
(一)缺乏学习数学的兴趣和学习意志薄弱是差生形成的主要内在心理因素。
对于初中学生来说,学习的积极性主要取决于学习兴趣和克服学习困难的毅力。我对初二(6)班抽样调查表明,45名被调查学生中,对学习数学有兴趣的占56%,其中有直接兴趣的6人;有间接兴趣的12人;原来不感兴趣,后因老师引导而产主兴趣的7人;对数学不感兴趣或兴趣软弱的占44%,其中直接不感兴趣的4人,原来有兴趣,后来兴趣减退的16人。调查中还发现,学习数学兴趣比较淡薄的学生数学学习成绩也比较差,学习成绩与学习兴趣有着密切的联系。
(二)掌握知识、技能不系统,没有形成较好的数学认知结构,不能为连续学习提供必要的认知基础。
相比小学数学而言,初中数学教材结构的逻辑性、系统性更强。首先表现在教材知识的衔接上,前面所学的知识往往是后边学习的基础;其次还表现在掌握数学知识的技能技巧上,新的技能技巧形成都必须借助于已有的技能技巧。因此,如果学生对前面所学的内容达不到规定的要求,不能及时掌握知识,形成技能,就造成了连续学习过程中的薄弱环节,跟不上集体学习的进程,导致学习分化。
(三)思维方式和学习方法不适应数学学习要求。
初二阶段是数学学习分化最明显的阶段。一个重要原因是初中阶段数学课程对学生抽象逻辑思维能力要求有了明显提高。而初二学生正处于由直观形象思维为主向以抽象逻辑思维为主过渡的又一个关键期,没有形成比较成熟的抽象逻辑思维方式,而且学生个体差异也比较大,有的抽象逻辑思维能力发展快一些,有的则慢一些,因此表现出数学学习接受能力的差异。除了年龄特征因素以外,更重要的是教师没有很好地根据学生的实际和教学要求去组织教学活动,指导学生掌握有效的学习方法,促进学生抽象逻辑思维的发展,提高学习能力和学习适应性。
二、我的转化差生:
转化差生,使每一个学生的能力都得到培养,是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之一,每个年级的教师都十分重视,但运用大量的课外时间给差生补课,不但教师辛苦,学生也厌烦,甚至反感,效果虽有,但不一定好。我认为转化差生,课堂应该是教学的重点,课外辅导可侧重于心理引导。我重点谈谈课堂与教学方面。
(一)帮助学生克服心理障碍,树立学好的信心。
学生在学习一种新知识时容易产生两种心理:好奇心理和惧怕心理。好奇心理是一种可贵的心理品质,它会使学生有强烈的求知欲,从而产生学习的动力;而惧怕心理则会使学生丧失学习信心,无法学好新知识。要让后进生在入门阶段得到转化、让其它学生不至于掉队的关键在于克服他们的惧怕心理,尤其使后进生克服以前没学好,现在就学不好的心理。如在《几何》入门时,由于在此之前许多学生都听说过《几何》难学、没有用等,使部分学生(尤其是差生)在学习之前就产生了惧怕心理,以这样的心理当然无法学好《几何》。针对这种情况我采用了一些生活中的实例和小学知识的衔接来消除学生的这种心理。比如说学习三角形,四边形等知识时,我问同学们认不认识,同学们当然都认识,然后又引导他们想图形有哪些性质,于是告诉学生我们的学习就是从这些开始,就学这些,就学图形的边和角.从而让学生知道原来几何也很简单,克服他们的畏难情绪。
(二)我在教学中很尊重差生,并积极帮助他们树立学习的信心。
初二的差生年龄大了,成绩大都长期不好,这样,他们往往有自尊心重又有自卑的心理,他们一方面非常想得到老师和班集体的承认,怕说自己不懂,怕老师同学嘲笑;但另一方面差生由于基础差、知识遗漏多、学习方法不当等,成绩老是赶不上,失去学习信心。教学中应有的放矢实行转化。
激发差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产生良好的学习动机。课堂上为差生创造成功的机会。一些较容易回答、解答、操作的问题让差生完成,或让成绩稍好的学生先示范后再让差生练习,让差生也有表现的机会,从成功中激起学习信心。
让差生在学习上定目标,不作横向比较。教学中,优生、差生应一视同仁,对待差生更应多给予关怀 、理解,不随便拿差生和成绩好的同学比较,挫伤差生的自尊心。只要有微小的进步,上课时都予以肯定,给予表扬,鼓励他们只要努力、认真听、不懂就问、成绩一定会提高,树起学习数学的信心。工作中,为了让孩子体验成功,我要求每个学生拟定自己的长期目标和近期目标,近期目标是自己稍微努力就能超越上次成绩的目标,哪怕是长进一分。每次考试长进达到近期目标的同学我都在全班给予高度评价和肯定,让学生在成功中找到自信,重新再提高自己的近期目标,然后一步一步的前进,接近或达到自己的长期目标,使孩子们在轻松、愉快、不自觉中提高成绩。
考试帮助孩子体验成功————自信源于成功
每个人都渴望成功,对孩子来说,成功就是表现在他身边的每一件事情上。一个3岁的幼儿将一堆积木搭成了高楼大厦,他愉快地拍手笑着,请大人来欣赏自己的杰作,他体验到了成功。一个学生自己动脑筋想出了一道数学难题,他长出了一口气,露出满意的微笑,他体验到了成功。假如一个孩子能经常体验成功,他就会逐渐产生这样的感受:成功的事情使我高兴,使我增强信心,使我觉得自己有能力战胜困难取得胜利。由此会产生积极的心理暗示,即做每一件事相信它都会成功,这种积极的心理暗示又反作用于他的行动,使他充满自信地去做事,以至达到成功。 成功是一种荣誉,更是一股激励学生上进的精神动力。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应尽可能地为差生创造更多的机会,让他们更多地尝到成功的甜头。作为老师,我努力让每个孩子都能昂起头,挺起胸,站直着走路,让考试成为孩子体验成功的途径。考试是一种传统的评价的手段,但我认为我们平时测验其最大的功能应是激励而并非宣判。然而,在现实教学中,分数却成了人们追求的唯一目标,一个分数决定了孩子、老师、家长的喜怒哀乐.我现在想通过不断的尝试平时测验改革,突破考试狭隘的思维定式,而成为一种科学化、过程化、人文化、个性化的激励机制,帮助孩子通过考试体验成功。
三、帮助差生掌握学习方法,促进自身转化。
学会听课。认真上课,这是获取知识的主要途径,所以,必须保证差生堂上认真听课。上课纪律固然要遵守,但上课安静不等于认真,要帮助差生主动听课、积极用脑。要求差生认真准备学习工具,上课做到不仅听老师讲,还要听同学发言,精神高度集中,动脑、动口、动手,老师提出问题积极思考,积极举手发言。对不爱动脑的差生,可让他先回答,发现存在问题,让他听别人讲,促其思考,对个别特别容易分散精神的学生,在思想教育的同时,教给一些方法。如:用纸写上不要分散精神贴在桌面当眼位置,或让纪律自觉的同学与之同桌及时提醒。
在基础知识教学中,要帮助差生掌握解题步骤、方法等。差生对新知识遗忘率高,死记硬背,大多应用能力差,做作业无从下手,为此,交代一些规律性知识,对差生学习大有帮助。
四、深入备课,提高差生课堂学习效率。
导入新课,抓住知识生长点,有浅入深,层层剥入。课堂上既让成绩好的学生能力得到一定的发展,也让差生听得懂。
充分发挥多媒体直观教学手段的作用,使学生对所学知识有所依托。
课堂上及时排除差生学习上的困难,使错误消灭在课堂内。我们初二数学教研组采用的是教学案,精心设计提问、练习层次,精讲多练,减轻了学生作业负担,也保证了课堂上学生有充分讨论和练习时间,通过学习小组的讨论情况发现存在的问题,及时调控教学、纠正错误。在此过程中,差生通过参与同学之间的交流、讨论,锻炼了他们的判断力、评价力。在小组的相互交流中,使差生得以转化。
其实,我们都知道,学生由于学习数学困难,产生厌学,不想学,不学之后,可能导致后边很多违纪的事.但差生的转化工作是艰苦的,在重视我们老师转化的同时,与家庭社会配合等途径也是不可忽略的。
26#
 楼主| 发表于 2013-4-1 11:15:15 | 只看该作者
差生的成因与转化初探
作者:沈齐浩


(本文摘要:本文以数学学科的“差生”这个特定的群体为研究对象,从认知发展过程中存在着缺陷等八个方面深刻分析了差生产生的原因,从重视情感因素帮助学生克服心理障碍和情感障碍等六个方面对差生的转化进行了的探讨和实践。)
  
  教育实践大量事实表明,每所学校的某些班级,总存在着一部分成绩差,道德行为有问题的学生,即所谓的双差生或叫后进生,帮助教育这些学生,促进其由后进转化为优秀,不仅有助于提高教学质量,推动教育改革的深入发展,而且对全面提高国民素质,都有深远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本文仅从“学业不良”的角度探索。
  
  一、“差生”概念的界定
  1.1 从教育理论层面理解“差生”
  本文所讨论的“差生”是有其特定的涵义的。具体地注释如下:
  (1)本文所说的“差生”仅限于学业,专指学习困难或学业失败者。我们不能把“差生”概念的内涵泛化,把“差生”与智力低下、“道德差生”、“双差生”等同起来。
  
  (2)本文所说的“差生”仅由非智力因素造成的。要害是“学力不良”,但它是可逆的,况且只有当这些学生真正正视了自己的学力之差时,才有求得进步的契机,因此无视客观事实,讳言差生,未必可取。
  
  (3)本文所说的“差生”仅是教育教学研究的角度上提出的一个学术性概念,而不是实际教育教学工作中的操作用词,因此本文继续采用“差生”这个字眼,并无多大弊害。
  
  1.2 从教学实际层面理解差生
  本文所讨论的“差生”为学科差生,即数学学科差生。但不仅仅局限于应试成绩差的学生,而是泛指基础知识、基本技能较差、学习方法、学习习惯不良,观察能力、分析综合能力、逻辑推理能力、应变能力、运算能力、空间想象能力弱、数学建模能力及实际应用能力簿张,数学意识淡薄,综合体现为数学学科学习水平和学习能力差的学生。本文不涉及由于智力原因和性别差异造成的学习困难与学业成绩不良。
  
  1.3 差生的主要表现
  差生的“差”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1)数学学科能力差。无论从历年的高考、会考,还是从各学期的大考来看,都反映出了学业不良学生的基础知识不扎实,审题能力差,阅读能力和运算能力差,表达能力差等,在卷面上体现为分数低。(2)学习行为差。学习行为差首先表现在学习习惯的不良上,诸如我们平时讲的抄作业、不交作业、上课不专心等,学习行为差还体现在思维的惰性上,动手不动脑或思维还停留于表现现象,对知识的掌握局限于机械记忆层次,知识迁移能力差等。当然学习行为差还体现于意志不坚强,缺乏毅力等等。
  
  此外在心理上还存着以下几种障碍:自卑心理、戒备心理、逆反心理、厌学心理等等。
  二、差生的成因分析
  高中已不是义务教育,学生一般而言是经过选拔的(少数学生是学校为了经济原因录取,成绩相对较差),导致学生数学学科学业不良的根本原因并不是智力低下,更多是教育因素和学生认知、心理等方面的非智力因素,换言之,除了教育因素以外,这些学生存在着不同程度的情感、认知障碍。从辩证法的角度来看,造成学生数学学业不良的有内因也有外因,有客观的也有主观的因素,内因诸如学生的认知不平、学习习惯、学习方法、意志品质、身体素质等等,外因如教师教学、家庭教育等等;数学学科本身比较抽象难学,属于客观因素,学生心理品质等因人而异,属于客观因素。因此差生的成因是多方面的,我们要善于从多角度、多层次寻找造成差生的原因,以便最大程度地减小差生面,提高教学效果。
  
  2.1认知发展过程中存在着缺陷
  教育心理学认为有意义的学习过程就是原有知识同化新知识的过程,也就是说新认知的学习建立在原有知识的基础之上。高中数学的概念、性质、定理在建立时,由于初中学好或高中前面部分知识没学好,也有可能教师新课引入时没设计好,影响了学生新知识的学习,建立起来的新概念、性质定理不能很好地理解,长此以往,造成恶性循环,基础越来越差,逐渐演变为一种机械的、记忆的、呆板的学习。例如:高一开始的函数有关知识没学好的话,那么以后的关用函数的知识解决的问题就没法学好,如最值、单调性以及一些应用问题。因此原有的基础知识没有掌握好,就势必会影响到后续知识的学习,如此就进入了一个越学越差的“怪圈”,更不要谈灵活运用了。
  
  认知发展过程中的另一缺陷体现在学生的认知技能上。在教学中我们常常遇到这么一类学生:学习很用功,但成绩总上不去。这类学生往往单靠机械记忆,遇到稍微灵活一点的问题就无法解决。这种智力活动表现被动的情况,主要是由于没有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不勤于动脑,或者不善于组织自己的心智和学习活动。这些学生往往灵活性较差,不能从其它成功的事例中吸取经验,也不能发现自身学习方法的缺陷。家庭对孩子的过度照顾,教师在教学中“照本宣科”或“咀嚼过烂”,要求学生死记硬背而不激发其思维积极性,都是形成学生心智活动被动特点的外部条件。
  
  2.2缺乏良好的性格特征
  有的学生学习成绩不良是由于学习信心不足或丧失信心;有的则是没有战胜困难的坚强意志,一次或几次不及格就自暴自弃,灰心丧气,缺乏刻苦勤奋学习的毅力和恒心。
  
  学生学习信心不足或丧失信心,往往是由于下列一些原因造成的,因缺课或课堂上没有听懂,课后又没有及时补上,跟不上全班,不能完成作业,考试成绩不理想,造成恶性循环,学习成绩越来越差,因而越来越没有信心;家长或教师对学生期望太高或要求过急,使学生产生对自己学习能力和学习水平的怀疑,从而失去信心;有的学习基础差,教师对他伞兵学习成绩长期评价过低,产生消极情绪,影响他们正确的自我判断,从而丧失学习信心。
  
  2.3学习兴趣不浓或不持久是造成数学学业不良的重要原因
  爱因斯坦曾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习数学的兴趣是推动学生学好数学的一种最实际的内部动力。科学研究需要兴趣,数学学习更需要兴趣,具有浓厚的学习数学兴趣的学生,常常会津津有味地、主动地去学习,在学习探索、运用数学知识解题的过程中得到很大的满足感、成就感,因此对这些学生而言学习数学是一种乐趣。相反地,对于差生,由于种种种原因,对学习数学没有兴趣或兴趣不浓,对学习就缺乏内在的动力,因而他们的学习不有可能坚持长久的,更不要说去克服学习过程中遇到困难。可想而知,学习对他们来说是一种沉重的负担,是枯燥乏味的,因此他们缺乏学习的积极性、自觉性和主动性,试问在这种心境下如何保障学习成绩?下面是对我校三个年级各50名数学差生所做的调查,从调查数据来看,这些学生基本上是没有学习数学的兴趣的,甚至有些讨厌数学。
  
  表1
  内 容 高一 高二 高三
  你认为学数学 1、很难 42 40 43
  2、不太难 6 7 5
  3、不难 2 3 2
  你对数学学科的 1、最喜欢 0 0 0
  态度 2、喜欢 5 4 2
  3、不太喜欢 36 38 30
  4、讨厌 9 8 18
  2.4没有良好的学习习惯
  数学学习习惯是学生在学习数学过程中经过长期反复的训练而养成的学科行为,思维方法。数学学习习惯主要有预习习惯、自学习惯、听课习惯、复习习惯、独立作业习惯、提问习惯、知识归纳习惯等等习惯。预习是求知的准备,自学是求知的主渠道,听课是学生求知的关键,复习是对知识的提高和升华,练习和作业是对知识的消化反馈和巩固,提问是求知的重要途径,俗话说“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纵观数学学科成绩不良的学生,都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没有一良好的学习习惯,我们常常抱怨:课前不预习,上课注意力不集中,不记课堂笔记或记的笔记如流水帐,课外作业抄,平时不问问题,对知识也不整理归纳,作业或考试时解答不规范等等。下面我校普通班高二50名数学成绩较差的学生进行了学习习惯的调查,以及对高三一个普遍班的几位差生的听课行为习惯的跟踪调查记录,差生的学习习惯从中可见一班。
  
  表2
  内 容 人数
  课前从来不预习 35
  不常预习,没有经常预习的习惯 8
  除特殊原因外均能做到课前预习 7
  拿到题目乱做,“涂”好算数 18
  经常逃避作业,不交作业 14
  若做不出,经常抄,或不交作业 13
  先复习,回忆所学过的知识,后作业,遇到疑难能正确对待 5
  (如自学、问他人)
  表3数学课堂学生行为观察单
  行为 1 2 3 4 5 6
  上课睡觉 √ √ √
  上课注意力经常不集中 √ √ √ √ √
  一般的听 √
  专心有表情地听讲
  教师提问时心不在焉或马上低下头,叫到时回答不上来 √ √ √ √ √
  提问时不举手但收到时能回答上来 √
  积极举手争着回答
  观察数学模型时,精神不集中 √ √ √ √ √
  讨论时不发言或做无关事情 √ √ √ √
  讨论时在下面说,不敢举手站起来说
  讨论争着发言,并反驳他人的观点 √ √
  上课时能认真做笔记 √
  上课所做的笔记似流水帐 √ √ √
  (注:本表的观察单经多堂课观察汇总而成)
  2.5学习方法不当
  预习习惯
  
  作业习惯
  
  表现学生
  好的学习成绩离不开好的学习方法。高中数学与初中数学相比较,在知识的深度、广度、难度上均有不同层次的提高,在思维方法上也有所不同,高中数学抽象思维要求较高,这就要求学生掌握更好的学习方法。一般地,数学成绩不良的学生在学习方法上存在着很大的缺陷,具体表现有:不知如何预习,不知如何自学,看书无条理,无计划,无目的;不知如何听课,听课没有重点,不会整理,听课过程中不思考,只会机械记录教师板书内容,上课有疑问从来不知该如何解决;不知如何练习、作业。练习喜欢选择题、填空题,喜欢挑简单的做,作业不会做就抄,一遇到困难疑问下面的题目就不做或放在一边;不知如何复习。复习时,只照本宣科,流于表面,对知识只会机械记忆和死记硬背,不善总结经验,归纳知识,不善寻找知识之间的联系,不能将各个知识点系统化、网络化,学生是“只见树木,不见森林”,他学到的只能是孤立的,凌乱的一个个知识点,不能形成知识的有机联系,以至于不能灵活运用。总之,这些学生的学习方法没有很好地抓住数学科的特点。
  
  2.6学习动机对数学成绩的影响
  教育心理学认为,学习动机是直接推动学生进行学习的内部动力,是激励、维持和指引学生进行学习活动的心理因素,学习目标的确立与达成,有赖于学习动机的推动作用,学生的学习需要目的性、学习积极性与学生的学习动机密切关系。下面对高一下某班50名学生所做的数学学习动机调查:
  
  表4
  内 容 成绩良好(42人) 成绩不良(8人)
  会考高考都要考 37 8
  数学与生产、生活联系紧密,数学有用 23 3
  为了不辜负父母期望 34 4
  为了报效祖国 21 2
  为了人类生存,在数学方面有所作为 2 0
  注:以上选项可多选。
  从调查数据分析可知:数学成绩良好的学生一般都有直接的近景性动机和间接的远景性动机,而成绩不良的学生只有近景性动机甚至近景性动机也没有。没有近景性动机的学生学习针对性不强,没有明确具体的学习目标,没有远景性动机的学生学习行为不能持久,缺乏恒心,这样都会影响学生的数学学习成绩。
  
  学生的学习动机也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态度,有些学生对待学习表现出马虎应付的社会性动机,只是想混个文凭,有的由于一时迷恋于某种特殊爱好或活动,如小说、兰球等,造成学习注意力、学习兴趣分散,不专心学习。这种消极的学习态度势必会影响学生数学成绩。
  
  2.7教师的教学工作直接影响到学生数学学科成绩
  差生面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于教师的教学水平和人格魅力,很难想象教师上的数学课呆板、生硬、味同嚼蜡、催人入眠,或者教师备课不充分,上课错误百出,或者教学方法抹杀数学科的特点而千篇一律的采用讲授法填鸭汉,或者动辄骂、挖苦、体罚学生,而他的教学效果、教学质量会很好,他所教的学生会很喜欢数学课,学生的数学成绩会很好。通过对高
  
  学习数学动机
  
  不喜欢
  
  喜欢
  
  一、高二的学生调查发现学生喜欢和不喜欢的教师特征大致如下表所列:
  表5学生喜欢和不喜欢的教师特征(%)
  教师特征 高一 高二 教师特征 高一 高二
  教学方法好 86 84.2 对学生不同情把人看死 74.3 74.5
  知识面广肯教人 90.7 88.2 经常责骂学生讨厌学生 69.5 70.2
  耐心温和容易接近 78.6 77 教学方法枯燥无味 65.8 87.7
  实事求是,严格要求 62.3 60.2 偏爱,不公正 61.5 51.3
  热爱学生,新生学生 58.8 54.1 上课拖堂下课不理学生 74.3 57
  对人对事公平合理 42.5 43.4 偏听偏信 57.1 56.7
  负责任,守信用 32.7 37.5 不和学生打成一片 33 53
  说到做到 25 25.3 布置作业太多,太难 33.1 32.7
  爱国关心国家大事 15.3 17.4 说话无次序,不易懂 56 53.4
  文明,守纪律 7.3 10.4 向家长班主任告状 14.7 15.7
  2.8其它原因
  当然造成学生数学学科学业不良的原因还很多,诸如学生的身体素质(学习很容易疲劳,经常请假等)、家庭教育(父母对子女要求过严或过于溺爱,或期望太高)、所采用的教材(教材与实际不符或选用的参考资料与课本脱节)等,在此不于一一罗列。
  
  三、差生的转化探讨
  差生的转化是一项“系统工程”,它涉及到学生的心理、教师的教学、家庭教育等诸方面因素,下面仅从心理、教育、教学的角度作一探讨。
  3.1重视情感因素,帮助学生克服心理障碍和情感障碍
  ①消除学生的自卑感
  首先要帮助差生分析现状,指出目前在学习方面还不如别人的原因并不是自己笨,而在于自己的学习行为:一是有能力正确分析和评价自己,缺乏自信心;二是惰性较强,懒于思考,缺乏良好学习习惯;三是学习方法不对,不重视自学,不重视理解。通过说理,唤起学生的信心,让学生从内心感觉到只要自己克服缺点,定能迎头赶上的希望。而后要适时引导、多次强化,使其心理上逐渐形成“定势”,并在以后的学习过程中经常让其体验成功,即通过自我验证,深信自己确实还有前途。
  
  ②消除学生数学的恐惧感
  为了使差生树立持久的自信心,必须在唤起理智的基础上,让其在以后的学习中不断体验成功。为此,必须重视“首次效应”即重视每章每节的第一堂课的效果,使学生在一开始就觉得这一章这一节的内容不难的感觉,第一堂课的教学也必须做到一清二楚,不遗留任何问题,不能让学生在第一堂课就“欠债”。数学学科函数、几何、三角等各块内容
  
  不喜欢
  
  的第一次测试不能太难,要有一定的梯度,应多给这些差生以成功的机会,另外根据学生实际组织教学,因材施教,或放慢教学进度,或控制教学难度,只有这样才能逐渐使差生消除对数学的恐惧感,进而产生对数学的兴趣和学好数学的信心。
  
  ③培养学生坚强的毅力和迎难而上的精神
  教师应对差生给予更多的关照,通过情感的交融,耐心的辅导,使他们通过学习上的进步获取学习上信心和勇气。同时,应该使学生认识到:没有毅力,今天的学习搞不好,今后的工作也不可能搞好;没有毅力,在竞争的时代就会失去竞争斗志,在竞争中就注意要失败。让学生从数学的挫折中总结经验,体味毅力的重要,自觉培养坚强的毅力和吃苦耐劳的精神。
  
  3.2重视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
  教师应从一开始就注意对学生数学学习习惯的养成提出规范化的要求,如怎样听课,怎样作业,怎样复习,怎样建模,如何运用数学有关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同时给予持续的督促检查。下面重点谈谈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听课习惯、作业习惯、复习整理习惯。培养良好的听课习惯:首先要求学生上课认真的听讲,这是成绩优秀学生的共识,要带着问题听课,要有目的、有重点地听,因为要求学生一堂课45分钟都全神贯注听讲是做不到的;要养成勤记笔记的习惯,“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当然记笔记不能记成“流水帐”,教师特别强调的要记,上课听不懂的要记,要引导学生课堂上边听边思边记笔记。培养良好的作业习惯:首先要求学生正确对待作业,不能应付,更不能是一抄了之;其次培养学生的审题习惯,读题不能马虎,蜻蜒点水,要抓关键词,特别是对数学情境较熟悉的题目,一定要注意比较;然后是书写规范,字迹工整;最后是要让学生养成做完题目须检查的习惯;主要检查推理是否正确,运算有否错误,结论或答案是否合理,有关实际问题的题目答有否答,单位范围有没注意到,题目中隐含条件有否注意到,是否答非所问。培养良好的建模习惯,这主要是在一些应用题中,如何把一个实际问题通过分析,抽象为一个数学问题,然后用数学的知识来解决。培养学生复习的习惯,要求学生每天必须化一定的时间进行复习整理,因为通过复习,可进一步发现问题,及时查漏补缺;巩固前面知识同时,加深对后面知识的理解,使数学通过复习在学生脑海中形成系统化网络化。因此必须养成这一方面的习惯。
  
  课堂教学是培养学生各种习惯的主阵地,因此必须十分重视课堂教学中教师的示范作用。
  3.3重视学习情趣,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著名心理学家皮亚杰说过:“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要依赖于兴趣”。让学生在心境愉快、趣味盎然的环境中学习,不仅可以优化心理品质,而且提高学习效率。学习兴趣的教育主要靠教师挖掘教学魅力来实现的,常用的方法有:一是语言引趣,在遵循科学性和规范性的前提下,教师的教学语言应力求生动形象,亲切自然,富有启发性和幽默感。二是以问题的解决又使学生获取了知识,锻炼了思维,满足了好奇心。三是以应用引趣,指导学生把学过知识应用于实际,让学生享受到学以致用的乐趣。四是以教学双边活动引趣,给学生一些参与的机会,特别是那些差生,象课堂提问、板演、讨论、第二课堂活动等,应尽量让更多的差生学生参与。在教学的双边活动中,教师要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对于差生在数学学习中的一点点进步,都必须肯定给予表扬。对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只能鼓励,不能压抑,以满足他们表现自我的愿望,从而引发兴趣。这样,就能不断增强成绩不良的学生学习数学的信心,产生新的“自我要求”,从而成为进一步学习的动力,形成“爱学、学会、会学、更要学”的良性循环。
  3.4“授之以渔”,加强学法指导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这说明了学习方法的重要性,我们教学不能光看学生讲解多少道题,不是讲的题越多越好,题目是讲不完的,关键是把方法教给学生,只有掌握了方法,学生才能在知识的海洋中吸取有用的营养。对差生要更加重视学法指导,有些学生数学成绩差的原因是苦于学不得法。对差生适当地补补课,加点“餐”,是必要的,但一定要有度,我们不能一味地挤占差生的课余时间,以时间换取分数,本来对差生而言负担已够重了还一味地让他做题,给他解题,我们认为这是舍本逐末的做法,也与当前的素质教育相违背的,因此转化差生一定要跳出“恶补”怪圈。
  
  数学是一门学科特点很强的学科,它抽象性、逻辑性强。要学好数学必须做到“准、实、活”,对概念要把握要准确化,对基础知识要系统化网络化,疑难问题要清晰化,习题类型要典型化,思路方法要灵活化。具体的,落实到实际学习过程中应做好下面几件事的指导工作:一是教会学生如何预习;二是教会学生如何听课;三是教会学生如何复习或练习;四是教会学生如何自学。下面仅谈谈如何指导差生进行复习。一个单元结束后一定要求学生进行小结,怎样小结?——做好以下几件事:梳理知识点,吃透基本概念和性质,弄清重要定理、公式以及必须具备的条件、范围等,形成知识网络;重点、难点总结,归纳型问题,形成知识模块,解决疑难问题,对自己不懂的问题要有意识地加以突破,如何突破?可通过问同学、老师、自学、与同学讨论等途径解决。由于差生的抽象思维和理解能力较差,所以对差生的学法指导还应该更具体些,可逐渐向解题方法过度,如怎样降低难度,化难为易?(可进行过程分解,条件分解,目标分解,情况分解等)如何对典型题进行归纳,总结解题经验?等等。
  
  3.5因人施教,实施分教学
  差生是学习能力与学习水平均较差的学生,对他们来说在课堂上紧跟教学进度和教师的教学思路存在着很大的困难,他们也较难领会教师的教学意图,因此听课效率极低,基本上是45分钟陪坐。既然常规的教学法对差生的转化已难有作为,那么怎样的教学法既能面向全体同学,又可以兼顾部分差生呢?我们认为分层教学是行之有效的方法,分层教学的总体思路是“从差异出发达到消灭差异”(布鲁诺语)分层教学首先是学生分层,将学生分为上、中、下三层,很明显差生是属于第三层的;其次是教学目标分层,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对教学目标分层,即面对不同的学生要有不同的目标,针对差生应属于基本的要求;再是练习分层,练习分层包括课堂作业和课外练习以及课外的一些单元测试题;最后是课堂、课外学习指导分层,对差生出现的问题应该是个别辅导,辅导过程中应做到慢、细、耐心,主要以解决课堂的疑难问题为主。
  
  3.6努力提高课堂教学艺术,积极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课堂是教学的主阵地,也应该成为补差的主阵地,我们要逐渐摒弃“课内损失,课外补”的想法,课堂补差,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以满腔热情和高度责任感主动与差生沟通感情,通过提问、启发、点拨等形式,提高差生的学习参与程度和进取精神,从而提高他们的学业成绩和心理素质。另一方面应努力提高课堂教学艺术,教师的教学语言应该是深入浅出的,教学内容应该是丰富多彩的。教学方法选择多种多样,或发现式、启发式、或讨论式、或分组;教学过程的处理丰富多彩,或抑扬顿挫、或峰回路转、或落在情理之中、或超过想象之外,这样的教学才能紧紧地把学生的注意力吸住,把学生的学习兴趣,求知欲激发起来。
  
  综上所述,对于差生,首先我们要解除他们思想上对数学学习的精神压力,摸清基础知识的薄弱环节有针对性地进行个别辅导,并配合必要的练习,只要早抓、勤抓、抓对抓准,他们也会完成教学大纲要求的学习任务。
  
  四、值得注意的几个问题
  4.1转变人才观、教学观,教学要致力于全体学生的全面发展。
  我们在教学中要树立素质教育下的人才观和教学法观。不能认为能考上大学的才是人才,我们教学不应服务于应试,而应服务于学生的学,著名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说过“我们教是为了不教”,因而教学不仅是授业、解惑,更要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发展智力,提高能力,使学生能受用一辈子。因此对待差生要有正确看法,态度和情感,我们在教学过程中不能冷落、遗忘差生,更不能歧视差生。
  
  4.2转化差生要遵循“循序渐进”原则,不能急于求成。
  在差生转化中,我们要从差生学习水平、学习能力、心理品质的实际出发,不能急于求成,寄希望于在短时间内就把差生彻底转变是不现实的,因而对待差生无论是学科能力的提高,还是心理品质的提高,都应遵循“低起点、小步子”的原则。“欲速则不达”,我们应从学生的基础出发,降低起点,向学生提出最起码的学习要求,使他们有更多的成功机会和体验,这样循序渐进才能把差生转化。
  
  4.3转化要因人施教,各个击破
  前面已分析了造成差生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因此差生也不是一个模式的,他们间存在着差异,这就要求我们在转化差生中针对差生实际,采取不同的方法。我们知道,差生实际是班级授课制下产生的一个特殊群体,因此转化差生仍采用大面积的班级授课已不适宜。另一方面差生到底只占少数,采取“一帮一”的帮教、帮学,进行各个击破,实践证明,采取个别辅导是差生转化最有效的方法。
  
  五、结束语
  差生问题的研究尽管历史久远,但目前并没有形成一套系统的科学理论来指导我们的差生转化问题,究其原因可能是差生问题本身的复杂性,差生问题并非仅仅限于教育界,而是涉及到方方面面,许多学科和知识。目前我们对差生的研究基本上停留在教学实践层面,如何改善班级课堂教学;如何加强课外辅导;如何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等局部研究,还没有把差生问题的研究提升到系统理论研究、跨学科研究的高度上来。然而这种缺乏理论观照的实践,终究是有点盲目的实践,这就向我们提出了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解决差生总是的严峻课题。
  
  以上浅见是笔者几年来年一点教育教学体会,不妥之处恳请指正
  参考文献:
  《素质教育》指导丛书华语出版 刘以林等主编1996年版
  《教育学》邵宗杰主编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1年出版
  《差生心理与教育》钟启泉主编,上海教育出版社1994年出版
  《教育心理学》杭大出版社 陈仙梅等主编 1992年出版
  《教学最优化艺术》阎承利著教育科学出版社 1997年出版
  《数学方法论》郑毓信著广西教育出版社 1996年出版
27#
 楼主| 发表于 2013-4-1 11:15:56 | 只看该作者
不放弃每一个学生—-浅谈农村初中数学学习后进生的成因及转化策略





浙江省新昌县沙溪中学
俞德方


提要:农村初中学生在数学学科上与城里初中的差距很大,为了响应国家城乡教育的均衡和谐发展,为改变这种现状,本文从内、外因上分析了数学学习后进生产生的原因和特征,并从教师的素质入手相应的提出二大对策,促使学生的认知准备不足和情感准备欠佳的变化,逐步累积,达到转化之目的,具有极其现实的价值和意义。

关键词:数学学习、后进生、成因
、对策
一、问题的提出

近几年来,农村初中择校之风甚行,许多优秀的学生转学到城里的中学,致使农村初中学生的学科基础越来越差,特别是数学学科基础。据我校近4年统计,每年优秀学生(小学毕业考中语文数学双优)中百分之九十以上已转学到城里。教育对象已变为以差生为大多数的学生集体。如何面对全体学生,全面提高数学质量,为社会输送合格的人才,彻底地由应试教育素质教育转轨,对数学教师而言,解决好数学后进生的问题是十分关键的。
   
我们现在是指那些智力正常而学习成绩低下,在学习过程中表现出学习困难的学生。在目前的农村中学中,这类学生所占的比例很大,研究这类学生的特点及其形成的原因,并找出相应的对策,具有极其现实的价值和意义。
二、数学学习后进生生的特征
数学学习后进生除了一般学生具有的共性,有其特有的特征,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
、学习数学缺乏兴趣。表现在学习中有困难,看书不懂,答题不会,这样就使毅力欠缺的学生产生了畏难感,怕数学,烦数学。越不想学,成绩就越差,越差就越
不想学。学习上就出现了一个恶性循环。从而产生了自卑和应付心理,抄袭作业,考试作弊,涂改分数,欺骗教师和家长的行为时有出现。
   
2
、学习品质差。学习品质一般指学习的认真,踏实、勤奋、自觉的创造过程。学习品质是决定学习成绩好坏的一个重要因素。而他们在学习过程中,往往呈现出一
种不稳定的倾向。易受外界因素的影响,情绪不稳定,上课注意力不集中,学习上起落较大。其结果是态度消极,敷衍应付,成绩下落。
   
3
、参与意识不强。这些学生一般只对结论感兴趣,但对通过观察、推导、找出数量之间的内在联系,揭示他们的共同属性,抽象概括出数学规律,概念等一系列思
维过程不能引起重视,不愿参与探讨过程。这种心理防碍了学生形成知识系统结构,同时,没有通过自己努力而获得的结论终究不会形成牢固的知识概念。因而在使
用知识时往往会出现知识断层现象。
三、数学学习后进生的成因分析
   
产生数学学习后进学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如遗传因素,家庭和社会环境不同,学生心理发展的个别差异,教师素质,教师教育教学方法优劣以及学生本身的认知水平较低和情绪、情感的准备不足等。辨证地看有其产生的内因和外因,而且内因之间,外因之间,内外因之间是互相影响互相作用。
(一)就内因而言,主要包括以下两方面。
      
1
、认知准备不足。这是指数学学习后进学生在学习新知前的原认知结构存在缺陷。数学认知结构就是学生头脑里的数学结论性知识、方法、思维及观念按照自己理解的
深广度结合自己的感觉、知觉、记忆、思维联想等认知特点组合成的一个具有有机联系和内部规律的有序系统。布鲁姆的学习理论告诉我们,即使最简单的学习,也必须以学生过去的学习或经验为基础,所以,认知准备完善,是完成新的学习任务的必要条件。
   
数学学习后进学生的认知结构一般存在以下二个缺陷: 1)结论性知识残缺不全或错误。2)尤其缺乏基本的方法思想观念,所以,这类学生往往不能正确迁移,如学习代数,要领悟数的概念发展和表示形式的多样化,数学运算式、字母、代数式是数和式的基本观念,一系列方法如换元法的理论基础,有着较大迁移作用,但这类学生掌握不好换元法,还常孤立分散呈平面的点状分布,不易于储存和提取应用。
     
2
、情感准备欠佳。情感准备主要指的是数学学习动机,是一种兴趣,态度和自我评价的复合体,这是学生数学学习的心理动力。数学学习后进学生对数学学习缺乏兴趣,和老师之间情感上有距离,在学习心理上常有以下几种:1)想学就是学不好;2)因为不懂或不会,就不爱学;3)因为老师看不起,所以不愿学;4)因为老师不太管,放任自流。这类学生对自我的评价是学不好,无信心,因而投入较少,视学习为负担。

(二)就外因而言,由于初中学生的主要活动范围是家庭和班级、学校、接触的对象主要是家长,教师、同学、所以家长和教师对学生的影响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1
、家长是子女的第一任老师,家长的言行在相当程度上影响着子女。
农村初中学生的家长素质相对于城镇初中普遍较差,四失家庭(失德、失才、失和、失亲)比率高。有的家庭父母双亡,无人照顾。有的家庭父母外出打工,由爷爷奶奶或外婆外公照顾。有的家庭父母只有小学或小学以下文化,没能力教育孩子。有的家庭父母本身经常打牌,打麻将,不以身作则,反面影响学生。这类学生的家庭常会是以下几种情况:1)不从自己的子女实际出发,期望值过高;2)只关心结果,不关心过程,平时放任自流,到时怨天尤人,有的甚至连成绩单也不在手,家长会也不参加;3)关心倍至,方法失当,或过于严苛,或过于娇宠,尤其是单亲家庭,4)自身文化太低,子女的学习行为无法监控; 5)过于强调数学的重要性,强迫子女加班加点学习,从而产生逆反心理。
2、数学教师的素质对学生数学素质起着决定作用的因素。
数学教师的素质包括专业水平、教学水平、教学态度以及教师心理状态等。产生数学学习后进生从数学教师的因素来分析大致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1)有的教师的专业水平较差,教学过程中经常出现差错,引起学生的不满,从而失去对教师的信任;2)有的教师教学水平低下,上课刻板无趣,无法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3)有的教师教学态度不端正,经常歧视弱势群体,甚至讽刺谩骂学生,致使学生讨厌老师,甚至厌恶数学课;4)有的教师本身的心理不健康,常把来自于工作、生活、家庭等的不满情绪带进课堂,甚至迁怒于学生,从而引起学生的反感,产生对立情绪;5)有的教师过分强调数学的重要性或者过度宣扬学习数学的困难,导致学生产生对数学敬畏感。6)有的教学思想偏颇,受应试教育的影响,有些教师在教学中未能做到面向全体学生,往往只关注“前三分之一”学生的学习,后进生往往被忽视。教学脱离学生实际,一味赶进度,致使学生难以消化吸收,加剧了学生的两极分化。7)教师城乡收入差距很大,相差少则一万多、多则好几万的年收入,造成不少教师不安心工作。
     
产生数学后进的外因除上述两条外,还有诸如班级、学校、环境等因素,这里不再赘述。

四、数学学习后进生的转化策略

基于对数学学习后进学生的成因及其特征的分析,结合布鲁姆的学习理论,对形成学习困难学生的成因的储因素进行权重比较(认知准备不足和情感准备欠佳占65%,教师教学的素质与其它占35%),笔者认为应从教师的教学素质入手促使学生的认知准备不足及情感准备欠佳的变化,逐步累积,达到转化之目的。
(一)以建立较好的情感准备为先导。
   
1
、培养师生良好情感是转化的突破口。
列宁说过:没有人的感情,就从来没有也不可能有人对真理的追求。教学中,要采取忍、寻、导、信、爱。五字教育法,加深师生感情。即遇到任何事(尤其是课堂上的突发事件)都要忍不发脾气;即为师者应千方百计地从学生身上寻找长处,进行表扬;即引导他们加入数学兴趣小组,
寻找他们的薄弱环节进行重点辅导,树立正确的学习态度;即教师自始至终地信任他们,鼓励他们;即以深厚的无私的爱去点燃他们内心的情感之火。
正如古人所云感人心者,
先乎情。只有数学教师让学困生真正感到春风拂面,从而为情所感,自觉或不自觉的加大投入,转变态度。
2、通过适当方式激发学习动机,是转化的切实点。

德国教育学家第斯多惠说: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激发数学学习后进生的学习动机,增强数学学习后进生的内驱力
,是转化的切入点。
1)好奇心。初中学生一般好奇心均较强,而数学学习后进学生常因过去挫折而无所为或一瞬即逝,这时需要从外部激发,教师应充分发挥数学魅力,比如让他们计算122 ,212 ,1122 ,2112 ,1132 ,3112 ,然后看有何发现:122 =144;212 =441;1122 =12544;2112 =44521;1132 =12769;3112 =96721,让他们体验数学世界的奇妙性。
  
2
)兴趣。心理学家认为:学习兴趣是构成学习动机中最现实,最活跃的成份。一个人对其所学的东西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便会迸发出惊人的学习热情,而热情是
一种魔力,这会创造出奇迹。兴趣是一种强烈而持久的动机,在某种意义上讲,是好奇心的延续和发展,唯有热爱,才能主动长久参与。通过启发、诱导、点拨、
观察等手段,将学生引导到探索和挖掘知识的活动中去,变枯燥的学习内容为具有趣味的东西,让学生感到有趣,产生乐趣,逐步形成志趣。比如在教学中,通过打桌球的技巧讲轴对称;通过春游拍照片讲黄金分割;通过解三角形求方位瞄准射击目标讲当好一名解放军应具备的基本知识;通过计算仰角求建筑物的高度,做一名工程师应具备的基本技能。使他们认识到数学学习对他们今后生活、工作中的作用,帮助他们培养学习数学兴趣及产生学数学的乐趣。

3
)及时反馈,适当竞争。
   
对数学学习后进生的学习结果一定要及时反馈,而且反馈应倾斜,后进生的学习结果出现错误或不足很自然的,教师应着重关注正确的合理的部分,并不吝赞扬话语,要让他们体验成功的喜悦,自我欣赏,从而克服自卑,树立信心,改变自我评估状况。同时,要建立适当竞争,主要是他们与过去的自我相比以及同一水平的学生之间的相比。
(二)逐步改善认知结构是提高数学后进生水平的根本出路。
   
1
、注重前补。
前补指的是课前补,即在每堂课前就本课新知所需应用的原认知结构中应提取的部分对后进生进行情况摸底分析,针对后进生的实际情况,设计相应的练习,并且进行面批面改,帮助学生寻找原因。事实上,对后进生整个学习生活来说,每次补课既可以视为前补又都是后补,通过这种前补,可以提高后进生上新课时的注意力和投入程度,由于对他们已经搭了阶梯,扫除了一部分障碍,降低了学习新知识难度。从而达到差生能较好地掌握新知的目的。
2、注重基本能力训练。
数学学习后进生的计算能力、记忆、再现能力等都较弱。往往要进行分析,专门设计进行训练。以记忆能力为例,后进生一般记忆能力并不差,主要是对数学概念性质和对象之间的本质关系的直觉性保持能力较差,对数学问题的类型和模式记忆较差。所以,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把抽象概念形象化;知识系统顺口化等多种有效
手段。如在学习二次根式性质时,学生对性质根号里面a的平方等于a的绝对值的运用常把符号搞错。我把这公式进行形象的比喻去掉安全帽,飞走小鸽子,戴上保险杠。
3、注重思想方法观念的渗透,体系的构建。
   
数学学习后进生显然表现在学习存在困难,但其智力是正常的,所以,要改善后进生的认知结构,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体系的构建是十分必要的,也是可行的。对差生的教学不能只限于其被动接受,而是要采取灵活多变的教学手段和方法,教师要经常地将类比、对比、归纳、抽象、猜想等手段有机结合,经常使用,要精心设计,放低起点,逐步渗透数学思想方法观念,从而达到构建体系之目的。如绝对值概念,换元法都要有层次逐步递进,左右勾连,上下相通,使之成为网络而不是散点分布。
4、新知学习必须着眼于构建良好的认知结构。
   
在后进生的原认知结构逐步完善之时,要注意新认知结构的构建。即防止原有后进生在学习了新知后又造成结构不完善,同时要防止新的数学学习后进生的再度产生。为此,笔者认为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以下几方面。
1)要善于引导学生寻找新知学习的联系点。
   
新知识和经验、新知和旧知、新知之间都存在着联系,教师要善于创设情境来引导学生揭示知识之间的联系。如在学习三角形相似的判定方法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回忆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方法(SAS,ASA,AAS,SSS)来归纳总结出三角形相似的判断方法。
   
2
)重视感知全面性。
   
人对事物第一次接触总是最敏感的,如果在学习新知的过程中出现了片面理解,那么认知结构就不完善了。
3)重视知识的产生过程。
   
在教学和学习中注重结论,而往往忽视了知识的产生过程,只是记住了概念、公式、定理、而不会灵活运用,无法解决千变万化的习题,因此,教学中要充分暴露知识的产生、发展过程,有利于学生形成系统化的认知结构。
4)要适当处理教材。
教师不是教教材,而是用教材教教材是普遍性的东西,教师要根据实际情况,也根据自己体会在时间分配,内容增删移动组合上进行加工。如平行四边形教学,教材顺序是有一般平行四边形到特殊的矩形、菱形、正方形,但由于这些图形学生都比较熟悉,所以可以把各种图形同时给出,对定义、判定性质进行对比教学,并观察一般和特殊转化条件,揭示从属关系,可帮助学生迅速建立整体的有序的认知结构。
5)重视解题模式建立和识别。
初中数学中的解方程组的模式、分母有理化的模式、函数解析式求法模式、线段相等或平行的证法、有直径添圆周角、有切线添半径等辅助线模式,应用广泛的模式,教师要注意归纳、反复刺激,只有让学生掌握模式之后,学生才能灵活变化,对数学学习后进生来说,掌握模式尤其显得重要,因为能回忆解题模
式并会识别是提高学困生解题能力的关键。
如果说,教师对优等生的教育是锦上添花的话,那么对后进生的教育则是雪中送炭。事实证明,只要老师带着一颗爱心,有着强烈的责任感,真正转变观念,锐意进行改革,认真总结经验,决大部分数学学习后进生是可以转化的,全面提高农村初中的数学教学质量就一定能够实现。





主要参考文献
1、郭天成
《成功教育探索》
天津教育出版社  1992
2、李骏修
《中学生心理辅导指南》
青海人民出版社  1992
3、胡炯涛
《中学数学教学纵横谈》
山东教育出版社   1997
4、王岳庭
《数学教师的素质与中学生数学素质的培养论文集》
海洋出版社  1998年,1999

(本文发表于《吉林教育》)
28#
 楼主| 发表于 2013-4-1 11:17:12 | 只看该作者
教育调查——你遇到典型学困生怎么应对?




中国教师研修网在开展“国培”活动中开展了有关中小学教育教学调查,下面摘取的是重庆部分参加“国培”教师就“你遇到典型学困生怎么应对”问题的回答(个别文字有改动):
一、尊重学生
   
教师应正确认识“学困生”的丰富情感和主观能动性,认识到他们是具有较强自尊心的新生主体,是新世纪的开拓者和创造者。尊重与信任“学困生”,善于倾听他们的心声,拉近师生间的心理距离,更关心和热爱他们。
二、激发兴趣

在教学中,要用良好的教学设计与奖励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努力创造一种有利于激发学生内驱力的环境氛围。在实际工作中应从“学困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出发,培养他们的趣和乐,做到趣中养德,乐中求智,使他们建立积极的、稳定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机,彻底甩掉落后的“帽子”。

三、肯定成绩
对“学困生”教师应倾注较多的关心,少批评多肯定,少责备多奖励。根据学生的不同情况与条件,对学生制定不同的适用标准,学生的内心都有一种积极向上的意识,不仅佼佼者需要获得肯定与奖励,非佼佼者也想得到。对“学困生”取得的成绩与进步,应给予充分的肯定与奖励,从而调动“学困生”的积极性,培养他们的荣誉感与上进心,让他们体验到成功的愉悦,由此产生努力进步的心理,从而获得更大的成功。
按照“校园无小事,事事皆教育,学校无差生,生生皆可塑”的观点,遵循因材施教的原则,实施素质教育,全面提高青少年思想品德、科学文化和身体、心理、劳动技能素质,使青少年特别是“学困生”不断取得进步,成为适应未来社会发展的优秀人才。
——(巫溪小学语文3班魏坤)
一、学生情况:
周运桂,女,14岁,初二六班学生。

二、学困成因:该生为转学生,家庭条件差,父亲腿残,母亲病亡,靠亲戚帮忙种地维持一家人生计,家中还有一弟弟,父有重男轻女思想。
三、现象观察:该生能尊敬老师,团结同学,热爱劳动,但不爱和人交流,学习习惯非常不理想,上课不知道听讲,一个人就在下面摸摸的玩,学习用具经常是要用什么就没有什么,由于其父和自己都不重视学习,所以基础知识相当薄弱,经常不做功课,自己意志力差,爱哭,困难面前就低头。
四、转化过程及所采取的措施
1、与父亲经常保持联系,教给家长“赏识”及“期望”等教育方法,并请家长关注其学习情况。
2、课堂上及时关注其学习状态,多给予发言的机会(基本的认字、读书),集中其注意力,树立其学习自信心;平时重点培养其预习、复习、按时完成作业等习惯。
3、课下吩咐性格开朗、学习优秀的学生和她结伴。询问征求她喜欢和谁在一起确定她的同桌为帮助她的“小老师”。
4、老师和她进行牵手活动,定期进行相关知识的辅导。如字词听写、课文朗读及背诵、习作、计算的基本方法。
5、以资补助,每月送上一些书籍,平时给她一些作业本,钢笔、零食。
6、优先让她参加运动会项目,培养其自信。
五、转化效果

刚开始,该生还是不听讲,上课仍自己玩自己的,作业能动笔但相当潦草,而且从不做完,测试卷上,出现大量放弃做题的现象。经过一段时间的转化,感化,上课有时能集中注意力了,后两次听写居然能对一半了,也能自己动手作题了,作业基本能完成了,在复习阶段还能主动找“小组长”报听写,背书查作业了。

周运桂因为缺乏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动力,母早亡故,科学素养相当低,基础知识非常薄弱,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更是非常欠缺的。我设法去发现她心灵中积极向上因素的思想、给予肯定,表扬和鼓励,尽量唤醒她希望实现自我价值的潜意识。比如:她乒乓球还行,我在课外活动时大力表扬她这种特长,有意展示她的成绩;生物课上,为了促使她形成有意注意,我也是抓住一切机会,为她提供锻炼的机会,对她所取得的成功给与及时的表扬与鼓励,使其自尊心、自信心得到满足,增强自我肯定意识。

六、总结
对于那些“异样”的学生,要以“朋友和志同道合者那样”的态度和方式对他,因为只有对学生发自内心真挚的爱,才能给他们以鼓舞,才能使他们感到无比的温暖,才能点燃学生追求上进、成为优秀生的希望之火。教育实践告诉我们,爱是一种最有效的教育手段,教师情感可以温暖一颗冰冷的心。当学生体验到老师对自己的一片爱心和殷切期望时,他们就会变得“亲其师而信其道”。
让我们摒弃对学困生的偏见,多给学困生一些爱心,让爱的阳光温暖学困生的心灵,让爱的雨露滋润学困生的学习和成长,
——(开县初中数学1班李永)
一、现象:物理接受能力偏弱,不会拐弯抹角。学习习惯不好,上课注意力很难集中,在学习上有种惰性,造成学习成绩不理想,家中父母对她这种情况只有叹气,有时不免会对其责骂,在她心理上造成了一定的负面影响。
二、应对措施
1、了解学生,关注学生,爱护学生,尊重差异,及时鼓励,激发兴趣,增强信心。

2
、调查学困生客观情况,确定资料的真实性。

3
、对于的确存在的学困生进行跟踪调查,获得更为详细的信息。


4
、针对不同的贫困学生,进行不同的补救措施。
——(丰都初中物理1班湛美凯)
在教学活动中由于学生各方面因素的影响出现了学有困难的学生,生物学科的学习也不例外,也有不少学困生的存在。比如,经常有学生问我:老师,我上课也认真,下课还看书,为什么生物还是学不好呢?
在生物教学中学困生的表现主要是:
1、对生物知识特点把握不准确、不扎实,不会用生物科学知识解释理解生活现象,生活实例;
2、对科学探究活动方案的设计找不到切入口,对变量的控制、对照实验的设计中的材料的处理不合理;
3、不能合理准确全面的利用生物学的观点分析实例材料等等;4,针对生物不参加中考的政策,不能再有限的课堂吸收想要相应的生物科学知识;
5,学生的不自信,老是认为自己不行。

针对这些情况,我首先分析造成的不同原因,归纳有自信不足、生物学的基础知识欠缺、观察能力不够等;我在教学中就设计层次性的问题,让学困生解答比较简单的问题,并及时对其回答的结果进行评价给予表扬来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同时在学习新知识点是适时、适度的渗入生物的基础知识,尽可能是每节课都设计大小不同的探究活动的环节,以便提高学困生的探究能力。

适当的组织课外活动,比如上生物物种分类的时候,带领学生观察校园生物,偶尔与部分学生参观公园,认识各种生物,加深他们印象。
对于实验,则鼓励他们动手参与,我呢,也是尽量带领他们进实验室全部做,实在不能做的,则用视频等资料代替,并加以分析、解释。
另外还利用作业的面批、课外的辅导、疑难问题的解答等手段来及时的对学困生进行补漏,给他们以较大的关注,耐心平等的对待学困生,对他们每个人都给予爱,鼓励他们在学习生活中找到自己的优点,提高他们的自信,都有一定的收获。
——(云阳初中生物1班胡桂花)
学困生,顾名思义就是学习比较困难的学生,对于这部分学生,我们要赋予更多的关爱,因材施教,才能真正帮助他们。具体说来,在对待特困生的过程中,我认为要做到以下几点。
1、动之以情,消除戒备心理

消除戒备心理的唯一途径,是教师对后进生要爱得真,爱得深,将严格要求渗透在爱之中。教育实践告诉我们,爱是一种最有效的教育手段,教师情感可以温暖一颗冰冷的心,可以使浪子回头。当学生体验到老师对自己的一片爱心和殷切期望时,他们就会变得“亲其师而信其道”。                                                                  
2、尊重信任,唤起自尊心

自尊心是人的自我意识的重要标志之一,是进步的动力之一,表现为对个人的自我尊重,也要别人尊重自己的权利和人格。教师应当尊重、信任学困生,逐步消除他们的疑虑。自卑心理,唤起自尊心,培植自尊心。所以教师应特别注意以下几点:
(1)对学困生要求要适度。要求过高,他们会认为高不可攀,望而却步;要求过低,不利于培养学困生的学习毅力和克服困难的能力。
(2)让学困生获得成功。只有当他们真正体验到经过努力而获成功的欢悦时,才能树立起进步的信心和愿望。教师可以布置一些他们力所能及的任务,在完成之后给以适当的鼓励。
(3)让学困生充分发展自己的才能,充分展示自己的长处。在挑选班干部时应加以考虑,让他们也能担任一定职务,在集体中发挥作用。
3、晓之以理,增强后进生分辨是非的能力
教师应晓之以理,提高学困生的道德觉悟和上进心,培养学困生是非观念,必须坚持正面诱导,以理服人,切忌简单粗暴,以势压人。对他们说理要透彻,一定要结合榜样教育和具体事例,利用集体舆论,辅之以分明的奖罚。
4、创设情境,锻炼后进生的意志
      
针对学生不良行为,光靠说理还是不够的,所以教师应凭借一定的手段有意识地创设特定的与之相宜的情境。如为培养学生的意志力,教师应该适当创设一些带有一定困难的情境,锻炼他们与各种诱因勇敢斗争的意志力,培养他们战胜困难,战胜自我的顽强毅力。
5、持之以恒,反复教育,巩固学困生良好的行为习惯
学困生的转化不可能一蹴而就,一般要经历醒悟、转变、反复、稳定四个阶段。因此,在转化过程中,后进生故态复萌,出现多次反复,是一种正常现象。对这项十分艰苦的工作,教师一定要有满腔热情,必须遵循教育规律,“反复抓,抓反复”,因势利导,使后进生保持不断前进的势头。
——(忠县小学英语1班刘芳)
新时代的学生具有较强的上进心,他们都是遵纪守学,善于团结合作,勤奋活泼的学生。但是,由于个体的差异,在学习群体中难免出现一些学习困难的学生,即“学困生”。他们表现为缺乏自信心,学习被动,完成老师布置的学习任务有一定的困难。其具体表现多为某一门功课或者是多门功课成绩不好,暂时或者总是处于班级倒数几名。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大面积的提高学生的全面素质是培养新世纪人才的需要,也是教师的使命。因而,研究学生学习困难的形成原因,寻求积极有效的教育对策,以完成学困生的教育转化工作,是与时惧进地推行素质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
学困生在学习数学期间,心理的障碍是导致学习困难的主要原因。本文就从心理障碍的角度来探究学习困难的形成原因,并针对其原因提出相应的教育解决对策。
一、如何理解“学习困难”、“学困生”
学习困难有广义与狭义之分,广义的学习困难就是指由各种原因(智力因素、身体因素、心理障碍因素、学习方法不当等等)引起的学习成绩落后,并处于班上倒数几名;狭义的学习困难是指感官和智力正常,但是学习成绩低于智力潜能的期望水平,远未达到教学目标的要求。
相对讲,学困生即学习有困难的学生,也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学困生指各种原因(前述)引起的学习成绩差的学生;狭义的学困生指感官和智力正常,但是学习成绩低于潜能的期望水平,远未达到教学目标要求的学生。
对学困生的理解注意以下几点:
1、学困生是相对概念,是与同龄人、同集体(班级)的其他成员相比较而言的;
2、学困生是个别的,是集体(班级)中的绝对少数;
3、学困生的智力是正常的;
4、学困生的成绩处于暂时落后状态。
、学困生的在数学学习中的心理障碍
据统计,现代社会青少年中有心理障碍与行为障碍的人数占有一定的比例,这不是一朝一夕一蹴而就的,而是由于长期的积累形成的。这与我国的教育水平(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分不开的,与现代教育工作者的教育方法、教育思想、教育观念分不开的。
范例1:某男,初二学生,在班上的成绩一直处于落后水平。他从小养成了懒惰的坏习惯,学习小学的几何时还可以勉强过关,到了初二时,当他第一次面几何证明时,在思维和想象力上不及,可又碍于面子,怕暴露自己的缺点,羞于向老师和同学请教,假装明白,事实上什么都不懂,导致遇到每一个不懂的问题就害怕,退缩,以致越来越差,就产生了厌学心理。
范例2:某男,初一学生,从小在父母及其家人的娇生惯养下长大,觉得自己高高在上。不尊敬师长,也不团结同学,成绩在班上却处于最底层,常常受到老师,同学们的讽刺。在学习数学时,遇到难于解决的问题时,老师懒于教育他,同学也不愿意帮助他,久而久之,他感到是自己一无是处,且丧失了学习的动力和兴趣,破罐破摔。
范例3:初三某女生,从小就比较听话,父母说什么就是什么,在老师和父母的心目中绝对是个听话懂事的孩子,然而,老师和家长根本不知道她内心的想法,她对父母的安排,有意见也从来不向父母说起,长期以往,在学习中遇到问题,也不主动与老师家长交流,造成了恶性循环。
范例4:某女,初一学生。在小学时老师和家长百般迁就她、呵护她,小学毕业时以优异的成绩考入初中。进初中后,由于环境的变化和对数学老师不熟悉,又没有家长的呵护,数学成绩一再下滑,每次考试都是班上倒数几名。加上老师的冷漠以对,使她对数学学习完全失去了信心,导致厌学情绪高涨。
以上4个例子在中学里数不胜数,通过以上4个例子可以充分看到,很多中学生在学习数学的时候,都或多或少的存在以下几种心理问题:
1、自卑心理,失落感
范例中的男生是一种典型的自卑心理和失落心理。在当今“唯知论”的时代,学困生由于学习成绩差,受到老师、家长、同学的另眼相看,使其受到长期的精神压抑,造成缺乏自信心,形成自卑感,失落感,根深蒂固地种下了“我不行,我不如人”的想法。
2、孤独感
人都是有自尊心的,学困生也不例外。他们也有极强的自尊心,也希望常有让他们表现的机会。因为他们学习成绩差,被人们认为什么都不行,是社会的累赘,提供给他们表现的机会很少,伤害了他们的自尊心,加上也没有同学愿意帮助他们,感到自己非常的孤独,孤立无援,久而久之,就表现出少言寡语,不愿意和任何人交往。
3、懒惰,逆反心理
在学困生中,绝大多数是比较懒惰的,学习不肯用功,思想不求上进,只知道安逸自在,玩字当头,混字当先,怕动脑筋,缺乏吃苦耐劳的精神,不愿意在困苦中学习,求成长。由于本身的成绩又比较差,再加上懒惰,常常遭到老师和同学们的批评、指责和嘲讽,很自然对老师的教育产生反感,形成逆反心理。
4、胆怯心理
一些学困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从他内心还是很希望把成绩搞好的。但是,如范例1中的男生,在中学几何学习中看到几何图形就比较头痛,特别是缺乏空间思维能力,凡遇到此类的问题就不懂,但是由于胆小,不敢向老师和其他同学请教,怕暴露自己的缺点,同学嘲笑,就假装明白,结果在数学学习几何中的一系列问题都得不到解决,形成了胆怯心理。
5、压抑心理

多数的学困生也想把自己的成绩提上去,家长也希望他们成材,所谓“望子成龙,望女成凤”。但是,由于他们的基础太差,又得不到好的帮助,结果总是学不好,因此也就不会得到老师的重视、同学的关怀、家庭的温暖,久而久之,就会陷入痛苦忧伤,难以自拔的心境之中,情绪波动,性情浮躁,导致悲观、消极的压抑心理。
6、厌学心理

由于长期处于被人瞧不起的地位,常听到的是指责和不满,常看到的是一种被歧视的眼光,数次的闪光点被忽略,数次的努力得不到认可,渐渐的生成自暴自弃的心态,认为反正他无论怎样做,怎样努力,也不会受到老师赞赏和同学们的认可。破罐子乱摔,放任自流,不再努力,长期以往,逐渐产生厌学心理。
三、帮助学困生数学学习中消除心理障碍促进其转化的教育对策

针对学困生的心理障碍,提出几点教育对策:
1、帮助学困生增强学习的自信心
由于数学学习差的学生通常是自暴自弃,具有明显的自卑感,失落感,他们认为自己不是读书的料,对学习丧失信心。因此教师首先要做的就是对学困生充满热情、充满爱心,用教师的热情去激励学困生的学习热情;用教师的爱心去增强他们的信心。另外,还可以定期不定期的找他们谈心,了解他们的心理状况,并关心他们的学习。给他们讲一些伟人成长的故事:如著名数学家华罗庚读初中时起初都是要经过补考才会及格,后来在老师的帮助和教育下,他对数学学习增强了信心,数学成绩提高很快,初中毕业时,已进入班上优等生行列,并成为赫赫有名的数学家。
2、对学困生应抱有积极的期待心理
世界上没有一个人是十全十美的,也没有一个人是一无是处的。学困生也是一样的,他们也有自己的“长处” 、“闪光点”。数学学困生的转化过程就是他们身上的“闪光点”不断扩大的过程。
例如:一个学困生,每次数学考试都是班上的倒数一、二名,当老师在讲不完全归纳法之后,他给老师这样写道:我发现连续的自然数存在这样的相等关系,如自然数1到100这100个数字有如下相等关系:
1 + 100 = 2 +99 = 3 + 98……= 50+51=101
这就是一个闪光点。作为教师,要善于发现他们的长处和“闪光点”,加以正确的引导,让其闪闪发光,让闪光点变成知识的火花,去打开他们智慧的大门,用“天生我才必有用”鼓励他们,让他们看到自身的价值和能力并不亚于其他的同学。只要他们发挥自己的潜在力量,学习就一定会有进步,从而为消除自卑心理迈出了前进的一步,这是做好数学学困生的转化工作的最佳切入点。
3、全方位的培养学困生在数学上的学习兴趣
前苏联著名的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如果教师不想方设法的使学生产生高昂情绪和智力振奋的内心状态就急于传授知识的话,那么这种知识只能使人产生冷漠的态度,而不动情感的脑力劳动就会给人带来疲倦。”美国的心理学家布鲁纳指出:“学习的最好动力就是对学习材料产生兴趣。”现代的心理学家研究表明:兴趣能引起学生的求知欲,而求知欲能打破原有的心理平衡,促进心理活动的加速。

对于学困生的数学教育,一个富有意义的数学问题可以诱发学困生的求知欲,使他们的思维活动在问题的牵动下处于高度的兴奋状态。因此将教材中的知识精心地设计成一个又一个的问题串,可以有效地激励学困生积极地参与学习。来源于生活,富有趣味性,难易程度符合数学学困生的实际的问题,可有效的激励学困生的思维积极性,使其产生积极的数学学习兴趣,更能够有效的学习。
4、创设良好的班集体环境,使学困生感到集体的温暖
对于学困生的转化,除了教师的个别教育外,还有一个重要的方面就是依靠班级体的教育力量。
对于创设良好的班级体环境,主要抓三个方面:
(1)抓学风。在良好的班风下,纠正自己的不足,逐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2)抓班会。在学习中,请进步显著的高年级学生或者本班的同学谈谈数学学习的经验,使学困生有榜样,了解、掌握一定的方法;
(3)抓互帮。作为教师,一个人的精力是有限的,集合班上的优等生与学困生进行一对一的帮助,将一个优等生与一个学困生搭配在一起,使他们的座位相邻,构成学习上的伙伴关系,使他们感受到班集体的温暖,当他们体会到自己不是那么的孤独,而是有那么多的同学在不断地帮助自己,就会将自己融入到这个集体中,自觉地学习。
5、协调学困生与家长的关系也是转化的一个重要过程
爱就是教育,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每位学生都需要师爱,更需要父母的爱,而父母的爱体现为理解和关心。尤其是学困生,他们更需要得到父母的关心和理解,真诚的爱能让学困生入心动情。情真意切的语言可以打动人心的行为,触及感情点,就可以产生巨大的感染力,达到与学困生情感交融,心灵沟通的效果。父母及老师对孩子,对学困生来说,对他们的公正评价是非常重要的。学困生对师长的态度是十分的敏感,那期待的目光、那信任的话语、那关注的微笑就如一束强劲的光柱,直透他们的心灵,能激活他们的上进心,强化他们的自信心,形成了积极进取、竞争向上的健康心理。
6、实施成功教育
每个人都有展示自我的愿望,以期望得到别人的承认和尊重,学困生也不例外,他们比一般的学生更渴望得到家长和老师的赞扬,班主任和其他任课老师要充分地理解他们的愿望和心理,耐心地聆听他们的心声,让他们把心中的烦恼充分地宣泄出来。对学困生的每一点进步,及时地给予肯定和表扬,让他们从中感受到成功的喜悦。如果成绩考差了,作为老师也不要批评,不要歧视,用古人名言“世上无常胜将军”、“失败是成功之母”、“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来鼓励他们继续努力奋斗。作为一名数学教师,要设身处地地感受学生的处境,仔细地分析和寻找学困生的数学学习困难的原因所在,帮助学困生制定一个适宜的目标,通过努力,使他们逐步实现目标,最后取得成功。

对考试而言,要适当的降低数学学困生的评分标准,相应地提高他们的考试成绩,让他们感觉到自己的学习成绩与优等生的差距在不断地缩小,从而增强他们的自信心,让他们不断的朝着目标迈进。
通过以上几种方法,可以有效地改善数学学困生的处境,使他们的成绩得到有效的提高
四、总结
总之,学困生在数学学习中的心理障碍的矫正教育是解决数学学习障碍问题的艰巨工程,非几招几式几月几天就能解决好的,这是一个复杂而又棘手的问题。实践证明,只有坚持把好数学学困生心理障碍的脉,对症下药,才能有效地调动其数学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帮助其获得知识,提高自我学习的能力。
——(巫溪初中数学1班毕道金)
在列举典型学困生情况之前,我想首先阐明一个个人观点:学困生是实行九年制义务教育的必然产物。
梁威会长说:“在九年制义务教育制度下,因为家庭经济困难而辍学的学生越来越少,但是因学习困难而辍学的学生在逐渐增加。”这确实是我们九年制义务教育工作开展后出现的一个普遍现象。尤其是我们这种乡镇中学,每一年学生中的学困生比例一直在不断增加。
有人怀疑现在的学生笨,有人说是因为社会环境影响,还有人说是因为要学的东西太多。其实只要认真思考就能发现:传统教育每学年都有学年测试,测试不合格的学生都要求留级复读,而合格的学生才能够升学继续学业。而九年制义务教育要求每一个孩子都能完成以前小学六年和初中三年的所有学习课程。于是就出现这样一种普遍现象:无论学年学习是否合格,都统一的升学直到完成九年学业,这样循环往复,大量学困生的出现就不难理解。

所以个人认为:优胜劣汰是自然和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国家在保证每一个孩子都受到良好教育的前提下,是否应该适当考虑如何保证学业的顺利进行。让我们一线的教师们将能够将重心放在如何“培优”上,而不是将大量时间和精力用于“补差”的过程中。


这一届我所任教的两个班级学生人数都比较多,属于大班。所以在他们七年级刚入学的时候我就非常重视学困生情况,因为多年教学经验让我明白一个道理:七年级是帮助学困生的一个重要契机,错过之后就很难在学习上帮助他们。就当时两个班的学困生情况并不理想。一个班接近16人,一个班接近18人。这个数字在我们乡镇中学算是略低于平均水平。


我不是神,不可能同时帮助这么多孩子,所以只能分阶段进行。第一阶段每个班5人,到现在有两人转学,剩下8人估计能顺利完成学业升入高中,耗时接近一学年。第二阶段在8年级上期共有11人,到现在剩下的6人学习等各方面都还算顺利,有5人因为各种原因离开校园。累!虽然看着孩子们的转变会有欣喜,但是更多孩子的离开仍然让心禁不住黯然。有好多孩子,如果能停一停,给他一年的缓冲时间,肯定就不会离开了。我总是这样想。

在了解和帮助学困生的过程当中,会遇到各种各样的情况,而最普遍的还是学习上的困难。孩子们始终是任性的,时常会在某个时候因为这样那样的原因而放弃学习造成知识缺憾,等回过头来之后却不知道该怎么办。这种因为知识缺憾而导致学习困难的孩子是最普遍的。

对于这一部分孩子,如何引导他们恢复自信和重新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是关键。七年级的孩子模仿能力强而且比较容易崇拜强势人物,所以我在当时的教学中准备充分,逐步在他们心中树立无所不能的形象。虽然学困生这部分孩子不一定能明白,但是他们也可以通过其他同学的交谈了解他们数学老师很厉害,从而对我充满信心。因为当时毕竟都是新面孔新环境,所以做到这一点还是很不容易,几乎用去了大半学期的时间。成为孩子王,说话才有分量。


然后我在接下来的时间里开始与他们交流,并不刻意针对学困生,也从其他同学那里不断收集和了解他们各方面的情况。同时也让他们了解我,逐步拉近彼此之间的距离,成为真正的朋友。说来惭愧,直到第一学期结束,我才真正有机会听到这些孩子的心里话,而不是那些所谓的尊敬和问候。


真正的转化工作其实是在第二学期才着手施行。在平时的玩耍和闲聊中我有意无意的表达自己对他们学习情况的担心和无奈,不出所料,他们也都非常希望自己能够改变,只是对自己没多少信心。于是我乘机提议他们大胆尝试,和他们一起查漏补缺,陪他们一起研究探讨......这其实是一个非常辛苦而艰难的过程,他们很多时候都想要放弃,只是或许因为有我陪伴,他们最后才努力坚持下来。现在想来,如果没有第一学期建立的信任,可能那时就前功尽弃了。之后逐渐有很多其他同学也不断加入我们,队伍越来越大,最后竟然形成一个合作气氛浓厚的学习团体。这也是我事先完全没有预料到的意外惊喜。


孩子们的转变是让人欣慰的事情。虽然这仅仅是一个良好的开始,之后还有一个漫长的反复巩固过程。但是相对而言就要轻松很多。因为我已不仅仅是老师,更是他们信任的人,所以无论遇到什么困难或者选择,他们都能够第一时间让我了解他们的想法和困惑,我也能及时的给予他们最直接的引导和帮助。根本用不着耗费精力去折腾什么调查或者使用什么手段。


所以有时候回想起来,对于如何帮助学习有困难的孩子,我也无法具体描绘,什么分层次教学啊,个别辅导啊,心理咨询啊,建立兴趣小组啊,家访啊等等……我也都做过,并不觉得一定非常有效果也不一定毫无作用。当然如果是要走走形式或者撑下场面的话,这些方法和手段倒是不错,反正空话套话大家都能说一大堆。但是如果真正想帮助学习有困难的孩子,我个人还是认为应该在建立彼此信任的同时,付出真正的关怀和爱。做不到这点,也就不用谈论什么帮助学困生这些问题。

——(合川初中数学1班杨林)
29#
 楼主| 发表于 2013-4-1 11:18:16 | 只看该作者
学习困难学生成因及转化的实验研究报告
作者:郭俊凤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及意义

英语后进生就其个人成长来说,由于学科的基础与工具性,及将直接影响到对他们的后继教育、身心健康、全面发展与成才问题;对教育来说,关系到学科教学的平衡性与课程改革的重大战略和基础教育水平的根本大计;对国家来说,关系到劳动者的素质和综合国力的提升。可见,研究英语后进生问题,成为当前教育常抓不懈的大课题。

基础课程改革已经7年多了,尽管《课程标准》和教材更新了,教师的教学观念、教学行为也有不同程度的改变,但英语后进生并没有减少。我所在的学校,近几年来英语成绩60分以下的人数比例逐年增加,很多教师都抱怨现在的学生是越来越难教了。要想改变这种教育质量低下的现状,后进生的转化是关键性问题。

英语学习困难学生是一个繁杂的异质群体。异质性给学困生的鉴别、诊断、干预带来很大的模糊性。为了对诺大的学困生异质群体进行准确诊断和干预,使研究更具科学性,我们将英语学习困难学生划分成若干同质的四类亚群体。同时,由于学困生的形成原因的复杂性,有其自身的原因,也有外部原因:家庭、学校、社会。在转化学困生方面,有许多工作是教师无能为力的、爱莫能助的,如父母离异,应试教育等等,但教师在转化学困生方面起的作用又是不可忽视的,因此我们应着重从教师教育方面来研究如何转化学困生。

二、课题研究的实施过程

英语学困生的界定

英语学困生指对英语学习缺乏兴趣,英语学习的主动性差,不能进行独立思考,作业常常完不成或出错较多,英语测验成绩经常处于落后地位的智力正常的学生。(有智力障碍的学生不在研究范围内)

)确定被研究对象

笔者所任教两个班级各20名后进生

)理论学习与研究

笔者认真学习了布卢姆动态教育理论:了解学生的年龄特点和个别差异,既承认由于差异而出现的认识、能力等方面的差距,又相信认知水平和各种能力的互相补偿性。充分认识学习困难学生与其他同龄学生一样所具有的人格的独立性和学习上的主观能动性。只要为学生提供足够的时间和适当的教学方法,绝大多数学生可以脱困。这些理论对实验教师重视学生的学习潜能起到了积极的用。

)本课题的研究采用的方法

本课题的研究方法包括:

①文献法:学习有关理论和文献。查阅国内外英语学困生问题研究的有关文献,学习有关英语学习心理研究的著作。

②访谈法:抽取几种不同类型的有代表性的后进生谈话,收集信息。

③实物分析法:如抽查后进生各个阶段的英语试卷和作业进行分析。

④问卷调查。

⑤观察法: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反思教师的教学行为。

)对英语学困生的分类

在理论学习的基础上,采用上海市教课所《学习困难学生教育的理论与实践》的研究经验,对英语学困生这一个繁杂的异质群体,以能力和个性特征两个维度表征个体的心理特点,划分成若干同质的四类亚群体,使每一类别最大限度地同质化,最低限度地异质化。

 

 

类型

能力与个性特点

Ⅰ.暂时性困难

能力没有偏常,观察力中上水平;个性特征指标均在中上水平

Ⅱ.能力型困难

对语言的感受能力低;个性特征指标为中等水平,坚持性较强,自我意识水平较高

Ⅲ.动力型困难

能力基本没有偏常;个性特征指标水平基本偏低(包括动机、意志、自我意识等),焦虑水平偏高

Ⅳ.整体型困难

思维、言语能力低;动机、意志等水平低

1、暂时性困难学生

这类学生能力和个性特征没有偏常,但他们在学习行为上存在不少问题。他们的学习困难往往由于个人得了疾病、家庭的变故(如父母闹离婚、生病),亲子关系紧张,家庭经济出现严重困难,师生关系紧张,社会不良影响(如网瘾),交友出现问题(早恋或哥们义气)或品德滑坡等原因导致学习困难。其主要特征是:因特殊原因不能上学,或在学习中精神不振,课堂活动时缺乏积极、紧张的思维,缺乏主动、兴奋的感情投入。疲劳、懒散,有的表现为学习成绩急剧下降,同时带有思想品德行为上的不良倾向,心理状态不稳,闹情绪或消沉。这部分学困生比较复杂,在学习困难方面表现为阶段性或局部性的较多,还需教师作进一步亚类分析,根据不同亚类特点及时采取不同的措施。相对地说,这类学生的学习困难程度较轻,工作做得及时比较容易转变,如果错失时机,会使这些学生的学习困难继续加重,而成为稳定性学习困难。

2、能力型困难学生

能力较差是他们学习上的主要障碍,表现为:理解慢,学习总是死记硬背,不了解和掌握知识的内在联系,学到的知识处于零散的无序状态,无法形成知识结构,从而造成理解能力差;遇到知识的迁移题、综合运用题就难以应付,缺乏去粗取精,举一反三的能力,更不能在学习中实践中运用知识。但他们的动机,意志水平不低,这是他们身上十分宝贵的尚未开发的动力资源。如果教育者对这些学生嫌弃或一味训斥惩罚,不去帮助他们分析具体的知识障碍和技能障碍,不去帮助他们改进学习方法,甚至把他们的学习困难归之为学习态度、动机,效果会适得其反。

3、动力型困难学生

这部分学生在学习态度、动机、意志以及自我意识等方面存在较多的障碍,他们的能力更多的是被动机不足所抑制。表现为:对学习不感兴趣,学习懒惰,不爱动脑动手。在学习过程中,缺乏自制力,不能坚持始终,有的好高骛远,眼高手低,不求甚解,这部分学生心理脆弱,耐挫能力差。教育上如何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帮助他们树立积极的自我概念,激发其学习动机是对这类学生教育的关键问题。

4、整体型困难学生

这类学生的能力差,动机、意志、自我意识等水平低,大多是由于小学阶段持续的学习困难,知识障碍积累,基本学习技能匮乏造成的。同时长期的学业失败使他们经常受到教师、家长甚至同伴的否定评价,使他们产生消极的自我概念,对自己缺乏自信,丧失对学习的兴趣和愿望。这类学生所占比例不多,但这类学生学习困难程度比较严重,教育上,除了改善课堂教学,还必须摸清他们的知识起点和障碍点,制定个别教学计划和目标,针对其知识与技能薄弱之处予以强化训练,这类学生在班级教学中常常处于不利的地位,常规的教学计划,内容与他们的学习水平相差甚远。个别补救教学是解决这个矛盾的一种过渡性教学策略。

以上四种类型既是相对稳定的又是动态变化的。类型内部的同质和类与类之间的异质只具有相对意义。在一定条件下,暂时性困难会变为稳定性困难,局部型困难会变成整体型困难,反之亦然,就整体型困难学生来说,追溯他们的学习历史不是一下子什么都差的,而是有一个变化的起点和过程。

)利用各种方法和手段对各类英语学困生进行鉴别和教育对策研究

1、发放调查表并统计结果:

 

类型

你认为造成学生英语成绩不好的原因

肯定打“○”,否定打(×)

教师

肯定

学生

肯定

家长

肯定

Ⅰ.暂时性困难

1、某个章节知识没掌握衔接不上,后来索性放弃

 

65%

51%

57%

2、家庭环境影响

 

31%

27%

22%

3、与老师或同学关系紧张,情绪受到干扰

 

21%

25%

24%

4、上初中后某个时期迷上游戏机或网吧或其它

 

58%

27%

47%

Ⅱ.能力型困难

5、学英语已经花了很多的时间和精力,但成绩就是不好

 

35%

37%

50%

6、老师讲时就懂,自己做作业时就不会了

 

75%

72%

60%

Ⅲ.动力型困难

7、对英语学习不感兴趣,对学习缺乏主动性,学不学英语都无所谓

 

60%

24%

34%

8、师生关系紧张,对该科所以不感兴趣

 

18%

20%

12%

9、学英语很少有成功感(如得到老师表扬等)

 

52%

54%

57%

10、贪玩,学习上懒惰,自我约束力差

 

75%

64%

66%

11、课堂上教师的讲解学生不够完全理解

 

77%

64%

67%

Ⅳ.整体型困难

12、小学时英语基础就不好

 

77%

43%

45%

13、老师、家长或同学有时嘲笑学生

 

6%

10%

10%

14、学生确实没有信心学好英语

 

62%

39%

38%

15、身体不够健康,注意力不够集中,记忆力困难

 

29%

27%

33%

 

从表一,表二,表三统计数据分析:

1、在回答“某个章节知识没掌握衔接不上,后来索性放弃”这一问题时,回答“肯定的”教师是51%,学生是51%,家长是57%。肯定都超过一半的现象说明:(1)英语学困生的形成是一个逐步积累的过程。如能根据他们的实际组织教学,教能适应他们的认知水平和速度,就可以避免产生学习上的障碍。(2)、对若已产生某些认知障碍或情意障碍的学生,如果教师能及时反馈,调节教学,并采取补救措施帮助他们排除这些障碍,则这种障碍就只是暂时的和局部的。(3)、学生在先前学习中的障碍如不及时排除,必然为后继学习带来困难,使学习过程无法继续有效地进行,因而会使新的困难不断产生。(4)学生学习障碍和困难的积累,会使局部的、暂时的困难成为全面的、稳定的困难。学习上处于稳定困难状态的学生就是真正含义上的学困生。

2、回答“老师讲时就懂,自己做作业时就不会了”这一问题时,回答“肯定的”教师是75%,学生是72%,家长是60%。这些回答出乎我们的意料,也引起我们深深地反思:(1)能力型学困生占有很大比例。(2)英语教学过程是学生的英语认知结构的建构过程。英语知识结构只有通过学生本身的内化才能转化为学生头脑中的英语认知结构。(3)在英语教学中,教师不能忽视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应充分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加强启发引导,让学生阅读,让学生想,让学生讲,让学生议论,让学生练,让学生验证,帮助学生正确建构自己的英语认知结构,提高他们的英语水平。还是杜郎口中学校长说得好“百闻不如一见,百见不如过手一遍”。

3、回答“学英语很少有成功感(如得到老师表扬等)”这一问题时,回答“肯定的”教师是52%,学生是54%,家长是57%。说明动力型困难学生和家长都渴望得到老师的表扬,和在英语学习上获得成功感。(1)有人说,“成功的教育就是把孩子往死里夸”,虽然过份,但不无道理。不是“学困生”没有闪光点,而是教师缺少发现闪光点的眼睛。(2)创设成功的机会。教师让这些学困生在学习活动中通过成功地完成学习任务,解决困难来体验和认识自己的能力。如一位名师的成功经验之一是降低压轴题分数,小测验前悄悄辅导试题内容,这些做法减少了学困生考试的焦虑,让他们找到了成功感,从而获得了学习上的自信。(3)树立同类型成功的榜样。当一个人看到与自己水平差不多的示范者取得成功,就会增强自我信念,认为自己也能完成同样的任务。(4)在自身进步中体验到成功。要求学生从自身变化中认识自己的能力,同自己的过去比,个人的进步则能使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增加自信心。“会的举左手,不会的举右手”的故事就是老师帮助这些习得性无助的学生跳出怪圈的天才般的应用。

4、回答“贪玩,学习上懒惰,自我约束力差”这一问题时,回答“肯定的”教师是75%,学生是64%,家长是66%。说明学生和家长都有把学业搞好的积极愿望,也有自我反思的辨证意识。但老师高达75%的肯定回答多少让人担忧,就是老师把学习差的原因都推到了学生的身上,而对自我批判的意识还不如学生和家长。

5、回答“小学时英语基础就不好”这一问题时,回答“肯定的”教师是77%,学生是43%,家长是45%。教师与学生的回答悬殊最大,很值得思考。除师生归因偏差外,确实有一个原因,上到初中后,学生没有得到学法指导,没法适应知识渐深,课程倍增的初中学习而形成学困生确实占一定比例。从而形成稳定的学困生尤为惋惜痛心。

6、回答“上初中后某个时期迷上游戏机或网吧或其它”这一问题时,回答“肯定的”教师是58%,学生是27%,家长是47%;回答“对英语学习不感兴趣,对学习缺乏主动性,学不学英语都无所谓”这一问题时,回答“肯定的”教师是60%,学生是24%,家长是34%;这两个问题的回答,师生相差如此巨大。从德威克的归因理论来看,学生认为学业失败的原因不是玩游戏或上网,也不是不感兴趣、缺乏学习主动性,而是其他的原因。而教师则把学困生学业失败的原因几乎全部推给学生,这两方面不同的归因倾向,深深值得每一位老师去思考。



)根据调查结果分析,提出转化教育对策

学困生的形成有其自身的原因,也有外部原因:家庭、学校、社会。但从以上调查表综合分析,英语学困生的形成大多数与教师的教学直接有关,可见,要转化英语学困生,成功有效重要的方法是教师的教要适应学生的学。我仅从教师教育方面提出转化英语学困生策略。



三.课题研究成果:

(一)通过课题研究,我的教育研究能力得到了提高


二)通过课题研究,我获得了转化英语学困生策略。

1、充分认识转化学困生的意义

转化学困生就其个人成长来说,关系到享受教育平等问题、身心健康发展问题、家庭和谐幸福问题;对教育来说,关系到课程改革的重大战略和基础教育水平的根本大计;对国家来说,关系到劳动者的素质和综合国力的提升。

2、学困生学习动机的激发。

学习动机水平低是学困生的共性,如何激发他们的学习动机呢?(1)找到闪光点并夸张表扬有人说,成功的教育就是把孩子往死里夸,虽然过分,但不无道理。不是“学困生”没有闪光点,而是教师缺少发现闪光点的眼睛。(2)创设成功的机会。教师让这些学困生在学习活动中通过成功地完成学习任务,解决困难来体验和认识自己的能力。还有其他办法就是把总分提高到150分,或分A/B卷,或同一试题分层次检测或小测验前悄悄透露试题内容给学困生,这些做法减少了学困生考试的焦虑,让他们找到了成功感,从而获得了学习上的自信。(3)树立同类型成功的榜样。当一个人看到与自己水平差不多的示范者取得成功,就会增强自我信念,认为自己也能完成同样的任务。(4)在自身进步中体验到成功。要求学生从自身变化中认识自己的能力,同自己的过去比,个人的进步则能使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增加自信心。“会的举左手,不会的举右手”这故事就是老师帮助这些习得性无助的学生跳出怪圈的天才般的应用。

3、学会喜欢学困生。

对于学困生,说句实话,想说爱你不容易。但教育方面确实在开了一个不大不小大玩笑。教育心理学中有个叫互悦机制,就是若老师不喜欢学生,学生也不喜欢你,而他对学习的态度以及学习成绩的好坏,不是取决于老师的讲课水平而是很大程度取决于他对老师的看法或老师对他的态度。卡耐基的继母是我们学习的榜样,小时候卡耐基是远近闻名的坏男孩,9岁时继母进门,父亲 就说他是全县最坏的男孩,也许你明天会被她用石头砸死。出乎卡耐基意料的是,继母走到他面前对卡耐基说,你错了,他不是全县最坏的男孩,而是最聪明但还没有找到发泄热忱地方的男孩。继母说得卡耐基热泪盈眶,从此和继母建立了友谊,从此卡耐基发奋努力,创造了成功的28项黄金法则,老师的一句话有时候会影响学生的一个时期,有时候会影响一辈子。优秀学生都会离我们而去,陪伴在我们身边的或给我们送终的就是这帮学困生。对他们好些吧!

4、对学困生的良性转化应充满期待。

在教育心理效应中,有个“皮格马利翁效应”皮格马利翁是希腊神话中的一位雕刻师,他耗尽心血雕刻了一位美丽的姑娘,并倾注了全部的爱给她,上帝被雕刻的真诚打动,使姑娘的雕像获得了生命,是的。爱总能创造奇迹,尤其在孩子们身上。罗森塔尔有个著名的试验,他们来到一所小学乱点18名学生,把他们列入“最有发展前途的名单”交给校长和相应的老师并叮嘱保密,8个月后奇迹就出现了:凡是名单上的学生,个个成绩都有了较大进步、且性格开朗、自信心强。更让人深感意外的是:这些人是随意挑选的。经心理学家研究证明,对每一个学困生都抱有信心,相信学困生,对学困生寄予厚望,能最大限度的发挥出他们的潜能。

5、有效的课堂教学是转化学困生的主阵地。

这方面大家都有共识,我国的很多教育工作者利用分层递进教学脱困作出了大量有效的尝试。另外,洋思中学的核心理念先学后教,东庐中学的两案合一和杜郎口中学讲课不超过10分钟的做法,都很值得各位老师借鉴。

6、充分利用差异资源进行课外辅导是脱困的有效途径之一

布卢姆认为,“适合每个学生需要的个别化帮助作为群体教学的补充”,教师除了有针对性对学生个别辅导之外,还可以通过建立英语咨询辅导站的方式辅导学生。我在这方面做了有益的探索:在班上选拔培养一批优秀的英语辅导员,把他们的彩照挂在墙上,期末设置优秀辅导员奖项。利用他们对学困生在课堂上或在英语学习咨询辅导站内进行英语咨询辅导,这种多对多的辅导方式,减轻老师负担,辅导面积大,培养了互助精神和交际活动能力,有70%的同学对辅导员感到满意,甚至有15%的同学认为辅导效果比老师辅导要好。

7、加强对学困生学习策略的指导。

如果教师的教学能够引导学生自觉地掌握和运用尽可能多的有效的学习策略,便可以极大地促进学生的学习。大量的实践证明,对学困生进行学习策略指导是改变学困生落后面貌的有效途径之一。我的做法是对新增的科目必须上一节学法指导课。已故教育家孙维刚老师非常注重对学生的学法辅导,北京22中是很普通的一所完全中学,学生入学时就孙老师就教会学生怎样预习、听课、做题、复习,怎样定计划,并对计划严格监控


8、学困生的心理辅导。

在学困生的教育中,心理辅导是一项不可缺少的教育对策。它不仅可以帮助学困生摆脱学习困难,取得学业成功,而且也可帮助他们形成健康的心理、健全的人格,使他们成为今后适应社会需要的合格公民。心理辅导对学困生尤为重要与迫切,特别是暂时性困难类型学生,因为他们比一般学生存在更多的学习困扰与人格问题,期待通过心理辅导加以解决。我看到一个用禁果效应来转化学困生的成功案例。某教师想转化一个学困生,多次扬言小手册中记有张某学困生的劣迹,准备在家长会上抖出来,张某就一直想知道老师记下的内容。某天,老师故意把手册丢在教室。张某按捺不住好奇去偷看了手册,结果发现记下的全是优点和做过的好事。张某大为感动,努力学习,成绩进步很快。可见,转化学困生时注重心理分析,注重方式方法,相信办法总比困难多。

9教师要对自身的教学进行深刻的反思,警惕归因偏差。

反思就是反省、思考、探索和解决教育教学过程中各个方面存在的问题,具有研究性质。在认识学困生学业失败的原因上,不少教师对学困生学业不良的原因归之于学生。而归因于自身教学方法、教学态度的几乎为零。这种归因倾向表明有些教师没有从教育教学上的不足寻找引起学生学习困难的原因,而是把责任全部推给了学生。另一种归因偏差是教师对优生和学困生的归因不一样。由于缺乏对学生学习困难成因全面、科学的分析,必然使他们的教育、教学工作走进误区。归因偏差危害极大,所以作为教师,应当了解归因偏差的原因,在进行归因时要慎重了再慎重。我的一位熟人的女儿平时政治成绩都是中等水平,有一次考试,成绩异常突出,但政治老师不屑的说了一句:你不可能考得这么好的!可能是作弊的吧。从此,该女生对政治科彻底放弃。这就是教师典型的归因偏差造成大危害。

学困生成因错综复杂,转化学困生方法各异,任重道远。“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因而排除他们的障碍决不可能一蹴而就,毕其功于一役,而需要教育工作者长期的、综合的、理性的,不懈的努力,大面积提高英语教学质量的愿望才会实现。



四.几点体会

1、对学困生研究是教育中一个永恒的主题,是教师就要研究学困生问题。

2、从和高三英语学困生的谈话及调查表反馈来看,他们大多是由高一、高二阶段暂时困难变为了现在真正意义上的稳定性困难学生。他们对当初遇到困难时没有得到老师的帮助感到惋惜,对自己当初没有毅力跳过那道坎而深深自责,对现在由于英语的严重影响而被迫作出无奈的抉择,此时,我们感到我们的教育无小事,直接关系的到学生的人生前途。

3、在进行研究过程中,我们深深感到自己理论水平的肤浅,英语学与教的心理学知识知之甚少。做心理辅导工作更是捉襟见肘,力不从心。今后,我要加强理论方面的学习,利用课题,把教育实践和教育理论有机的结合起来。

4、学校领导对“学困生”的研究与转化的态度、决心与决策是促进教师关注“学困生”教育的关键一环,它对整个学校“学困生”的教育最具导向性。

5、各级教育研究部门,特别是县、市教研部门对基层学校“学困生”的研究与转化的指导具有保障性与催化的重要作用,包括教育研究的其它方面,很多教师都有成为名师的渴望,从不缺乏热情和信念,能得到上级教研部门经常指导,是广大第一线教师最迫切的心声。

6、 希望教师好好反省自己。我发的一项调查表明,教师对自己教学方法,教学态度不足之处避而不谈,而对学生的不足洋洋洒洒几百字。这种把责任推给学生的作法,使教学工作走入误区。教师影响学困生主要表现在:(1)教师的教育观念。教师对不同学生的期望影响了学生的自我概念,成就动机和抱负水平。长期不同的认可就会产生极大的差异。(2)教师的教学水平。教师教学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学生学习质量的优劣。课堂上盲目地教、盲目地布置大量作业,高负担、低效益的做法,不仅学困生毫无长进,而且更加厌学。(3)师生关系。师生关系的好坏是左右学生学习兴趣的举足轻重的因素。中学生对教师所取的态度,对他们的学习有更大的正向关系。(4)教师队伍稳定问题。在物欲横流、光怪陆离的社会,住房、福利、工资、地区差异太让教师敏感了。部分教师不安心教师岗位,缺乏应有的工作责任心,不认真钻研业务、提高教学水平,对学困生不积极辅导,影响教学质量。

7、我们认为教材编排对学困生的形成是微不足道的。窦桂梅、于永正、李镇西、孙维刚这些大师都没有责怪教材,而是超越教材。他们也会遇到学困生,但他们有“没有教不好的学生”这样的豪迈勇气,有点石成金的教学艺术和为教育献身的无限激情。他们就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五.尚待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我们的研究由于时间短,因此对学困生教育的研究还很肤浅,特别是如何转化学困生的问题,尚待进一步作深入的研究。

30#
 楼主| 发表于 2013-4-1 11:19:19 | 只看该作者
学困生成因分析及转化对策研究



王晓玲

做好学困生的转化和提高是学校教育教学工作中一项重要的研究课题,也是每位教育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职责。“学困生”主要是指智力正常、但在听说读写算以及推理等方面出现明显的困难,学习成绩低下,学业暂时达不到标准,学习心理有障碍,学习方法不对头的学生。
一、
学困生的几种心理
1、自卑型:性格内向,缺乏自信、没有目标、没有理想,怕出错误受人耻笑,不敢问问题,缺少与老师的情感交流;或者思想包袱重,很想学习好,偷偷努力,成绩就是上不去,有压抑感,所以很自卑。
2、基础型:原来基础比别人差,上课听不懂;或身体差,缺课多,因而掉队了。这类学生想赶上去又怕吃苦,往往原地踏步甚至下滑。
3、缓慢型:能学会,就是接受速度慢。来不及消化巩固,新的一课又来了,夹生的勉强跟着学下去,以至恶性循环。
4、厌学型:在学习中遇到困难,缺乏毅力,怕吃苦,自动放弃。
5、对立型:由于受到家长或老师的批评,对家长或教师不满,产生逆反心理而赌气不学,逐渐掉队。
6、随意型:平时学习不努力,无所谓,家长也管不了,听之任之。
7、牵连型:有些人本来学得还可以,但由于班级普遍差,周围环境不好,只求随大流,结果走下坡路。
8、被动性:不抓不学,抓紧就学好,抓一抓才学一学,不自觉。
9、骄娇型:这类学生从小生活在优越的环境中,养成了高傲自私和心胸狭隘的性格。怕苦怕累,盲目骄傲,比上不足比下有余,逐渐退步,虽多次失败,并不感到难为情,家长宠溺,反而责怪教师教不好。
二、
造成学生学习困难的原因
1、学生自身原因,现代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
(1)不平衡性:生理发展迅速走向成熟,而心理的发展却相对落后于生理的发展,具有异时性和较大的不平衡性。
(2)动荡性:表现在知、情、意、行等方面。如思维敏锐,但片面性大,容易偏激;热情,但容易冲动;意志品质也在发展,但克服困难的毅力不够,往往把坚定与执拗,勇敢与蛮干、冒险混同起来;行为举止有明显的冲动性。对家长、教师表现出较普遍的逆反心理。
(3)自立性:迫切希望从父母的束缚中解放出来。
(4)前瞻性:对发展与未来充满憧憬和向往,迫切追求自我实现。
(5)进取性:富于进取,不安于现状。
(6)闭锁性:内心世界变得丰富多采,但又不轻易表露,故容易感到孤独,热衷于寻找知心朋友。
(7)社会性:对社会活动的参与日益活跃,但又缺乏是非观。
从以上几个方面可以看出学习困难学生的学习目的不明确,怕苦怕累或贪玩,学习不努力。另外,一部分学生由于没有掌握好适合自己的或科学的学习方法,没有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学习效率很低。由于“不会学”而导致“不爱学和不愿学”,学生丧失了学习的自信心。

2、家庭、社会、生活环境原因
(1)现在的学生几乎全为独生子女,有的家长素质不高,无能力对孩子的学习进行辅导;有的为了工作或忙于应酬,把孩子扔给爷爷奶奶甚至是保姆照顾,只管孩子能吃好住好就行,对孩子的学习和心理无暇顾及,这些学生的性格常常表现为自私、以我为主,合作互助意识差;
(2)鉴于商品经济大潮的冲击和一些成年人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发生扭曲,拜金主义、享乐主义,道德的缺失和信仰的危机给广大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带来的严重的负面影响;腐朽落后的思潮和不良信息的传播,渐渐地腐蚀着未成年人的心灵,使得少数未成年人精神空虚,情感苍白,行为失范;
(3)学生生活条件优越,吃苦精神和学习动力越来越不足,厌学情绪越来越突出,进而和老师产生对立情绪;
(4)在现代条件形成的网络时代影响下,一部分学生因缺乏正确引导而不能正确看待和利用网络,再加上现在大部分的家长只重视对孩子物质的投资而忽视对孩子的情感投资,使得孩子不是要想对他们说明什么,而是尽力隐瞒,所以生活在一种不健康的网络小说或虚拟的网络世界中,寻找情感的依托,进而产生对现实认识不足和不能正确定位自己。
三、学困生的教育教学对策
1、教育对策——帮助学困生克服心理障碍
针对上面提到的几种学困生常见的心理障碍,在对他们加强心理素质的教育过程中,首先要对他们施以爱心,从积极的情感入手,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
(1)学困生的心理障碍往往与他们情感及意志薄弱有密切关系,所以在教育过程中,教师应树立人本主义的学生观与教育观,尊重学困生的情感与尊严,挖掘非智力因素,用期望的春风融化覆盖在他们心灵中的冻土,从而帮助他们克服自卑心理和戒备心理。
(2)我们应注意借助师生双方的心理交往,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运用疏泄的方法,深入了解前因后果,主动接近他们,通过谈心疏通思想,才有可能解开他们思想疙瘩,澄清是非,并通过做好班级学生、家长工作,形成团结、友爱、互助的学习生活环境,减轻学困生的逆反心理压力。
(3)对于厌学的心理,我们可以通过调查,了解产生厌学的原因,并有针对性地开展愉快教育、成功教育,如让学生从获得一定的学习成功感,学生变厌学为乐学,促进学困生自我意识的发展。对学困生的教育要因人而异,教师首先以真诚的爱心去爱护学生,使师生之间产生心灵的共鸣、达成心灵的沟通。同他们谈心,介绍学习方法,帮助他们解决实际困难,表扬他们的进步,鼓励他们前进。古人说:亲其师,才能信其道。教师对学生亲如家人,易于消除学生的胆怯的心理障碍;
(4)建立学困生个案。
2、教学对策
(1)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与窍门,树立学好的“心理优势”,如教给学生循环记忆法,演练技能等,使他们首先树立起信心。
(2)要使学生不断看到成绩,看到进步,不断强化“心理优势”。学生看到自己的进步,看到成绩在上升,因而逐步就有了信心,就有了学习积极性。有了积极性,就肯学习。肯学习,成绩必然会提高。成绩进步了,心理优势就得到加强,形成良性循环。
(3)实施分层教学,开展小组合作学习。为了便于向学习困难者施教,可根据班上学困生所占的比例来实施分层教学。
(4)建立新的评价体系,对学困生进行鼓励性评价,正如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指出的:“教育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避免用一把尺子衡量,只从分数高低对所有学生进行分等。对学困生,应按他们的实际进行激励性评价,使评价有利于他们的发展进步,有利于发展学困生的某些长处。
(5)抓好学困生的课外个别辅导。课外辅导是教学中一个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尤其是对于学困生的课外辅导,可以弥补课堂教学的不足,解决他们在课堂上存在的困难。常用的辅导方法有①
目的辅导,认识到学习的重要性,从而产生强烈愿望,推动他们积极学习,为下一步的辅导打好基础;②
学法辅导,学困生碰到困难就会怨恨自己“笨”,从而产生心理障碍;所以要向他们介绍科学的学习方法和记忆法,让他们亲自实验与总结,还可召开学习方法讨论会,使学生互相交流,让学困生从同学处得到学习方法指导;③书面辅导,书面作业与试卷,最能反映出学生的学习水平。对于学困生,当面指出他们的错误并要求其订正,最好再出一些补充题让他们练习巩固,增强信心;④及时跟踪检查。
综上所述,学困生有不同的心理发展水平,不同的知识基础及不同的学习态度、个性特点,要转化他们是一项复杂而艰巨的任务。但只要各位同仁积极探索,不断积累经验,针对不同类型的学困生实施不同的教育教学对策,并多给后进生一份关爱,充分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最终将使学困生昂首跨入先进行列之中。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11-23 06:33 , Processed in 0.088834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