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汉语教学的模式化研究初论
作者:马箭飞
来源:语言教学与研究2004 年第1 期
提要 对教学模式的研究在国内对外汉语教学法研究中一直没有受到应有的重视。本文讨论了教学模式的基本要素以及教学模式的含义,揭示了对外汉语教学模式研究对学科建设以及教学实践的重要意义。
关键词 对外汉语;教学模式
一 问题的提出
对教学模式的研究在国内对外汉语教学法研究中一直没有受到应有的重视。多年来,我们的教学法研究主要集中在宏观研究即方法论层面的理论研究,或者侧重微观研究即操作层面的教学技巧研究,而对于中观层面的教学模式研究鲜有涉及。这一方面是因为对外汉语教学作为一门年轻学科,其理论研究和教学实践还都处在发展成熟期,理论和实践呈现出交叉落后的矛盾(吕必松2000) ,需要我们倾注大量的研究精力;另一方面是因为我们对教学模式本身以及教学模式对理论研究和教学实践的影响力和作用力认识不足,研究视角受到限制。此外,由于教学模式研究和实验涉及多方面的因素和条件,也使不少学者畏而却步。
近些年,随着理论研究的不断深入和教学实践的不断拓展,对外汉语教学的学科地位和社会地位的提升是不争的事实。陆俭明先生指出:对外汉语教学从80 年代,特别是从1992 年以来,逐渐进入蓬勃发展时期, “对外汉语教学”已经逐渐作为应用语言学的一个分支成为一个独立的学科(陆俭明2000) 。但与此同时,许多专家学者对汉语教学的质量和效果都表示出了不同程度的忧虑。认为:我们语言学界在对外汉语教学方面的研究和采取的实际措施,远远不能令人满意(季羡林2000) ;由于起步迟,理论研究和课程设计实验和师资培训都跟不上形势发展的需要,教材、教法也多半未能令人满意(李如龙2000) ;现行的汉语教学模式相对陈旧、单一,反映的还只是60 - 70 年代国际语言教学的认识水平,国内外的相关研究成果未能及时反映到目前的教学模式中来(崔永华1999) ;汉语教材雷同和粗制滥造现象严重,在教学法的改革探索方面下的工夫不够,导致教材品种单调、路子单一,大多数教材处于同等水平的重复状态,缺乏创新(刘ë2000) ;等等。无论是教学理论认识水平、教学设计落后问题,还是教学质量、教学效果不能让人满意的问题,或教材编写水平、教学实验等的欠缺问题,我们都可以从教学系统论研究的角度归结为教学模式的研究水平问题。不少学者对这个问题也有着深刻的认识,陆俭明先生曾强调指出:我们的研究应该紧紧围绕“怎样在尽可能短的时间里让外国学生尽快学好汉语”这个根本问题,应该进一步研究、改进教学法(陆俭明1999) ,但事实上,我们还远没有能够形成这样的一种或多种教学法。从教学模式的研究来看,我们一方面对个人教学经验的积累与多年形成的习惯做法进行一定规模的教学实验、反复验证不够(赵金铭2001) ,无法使之升华成为理论并进而凝结成有意义的教学模式;另一方面,我们的许多基础性研究,包括语言学及相关学科的研究还没有真正自觉地、理性地融入到教学中来,人为地在这些研究与教学实践中形成一道屏障,致使这些研究成果无法落实为一定的教学模式,进而在实践中应用。建立具有高效率、具有典型示范意义的教学模式并有效地应用到教学实践中去是我们对外汉语教学与研究者共同的目标,也是我们对外汉语教学事业发展到今天的一个迫切需要解
决的课题,它不仅是教学实践者的任务,也是理论研究者的一个使命,是需要多方参与、“大家屈尊”的一项工作,否则,我们很难融入世界第二语言教学的发展潮流,也谈不上对外汉语教学的规模性质量和发展。
二 教学模式及其含义
教学的模式化研究也可以称为对教学模式的研究,属于教学法的中观研究领域。教学模式,一般是指具有典型意义的、标准化的教学或学习范式。国外学术界较有影响的观点认为,教学模式是构成课程、选择教材、指导教学活动的一种计划或范型(乔伊斯等1980) 。但国内学者一般把教学模式理解为开展教学活动的一整套方法论体系,是在一定教学思想或教学理论指导下建立起来的、较为稳定的教学活动框架和活动程序(黄甫全、王本陆主编1998) 。可以肯定地说,教学模式既是教学理论的具体化,也是对教学经验的一种系统概括,既可以直接从丰富的教学实践中通过理论概括而成,也可以在一定的理论指导下提出一种假设,经过多次实验后形成。
一般来说,一个完整的教学模式应该包含下列五个基本要素。
(1) 理论基础。指教学模式建立的教学理论或教学思想,即教学模式建立的理论依据,是反映教学模式内在特征的一个因素。
(2) 教学目标。指教学模式所能达到的教学效果,是教学活动在学习者身上产生的效果的预先估计和设定,这是教学模式构成的一个核心因素,对其他因素有制约作用。
(3) 操作程序。指教学活动在时间上展开的逻辑步骤以及每个步骤的主要做法等。任何教学模式都具有一套独特的操作程序和步骤,与之对应的教学活动的基本阶段及其逻辑顺序。教学模式中的操作程序是相对稳定的,但不是一成不变的。
(4) 实现条件(手段和策略) 。指促使教学模式发挥效力的各种条件如教师、学生、教学内容、手段、时间、空间等的最优化方案。
(5) 评价。指评价的方法、标准等。每种教学模式一般都有适合自己特点的评价方法和标准。
从以上的构成要素我们可以看出,教学模式与我们所熟知的教学类型、教学设计等概念在内容上有一定的交叉重叠。教学设计和教学模式是从不同角度、不同功能划分出来的两个概念,教学设计既可以针对某个教学类型,也可以针对具体的教学模式,甚至针对专门的课程或课型;教学类型与教学模式是不同范畴、不同层次的两个概念,前者是从教育学、教育管理学角度划分出来的概念,较为宏观、固定,后者则是课程教学论层次的概念,较为具体、微观,某个教学类型从整体或局部上可以包含多个教学模式,而典型的教学模式有时也可以以个体代替一般,扩化为一种类型。
教学模式有不同的类型。国外的一些学者(乔伊斯等2002) 根据教学模式的理论根源,把教学模式分为社会型教学模式、信息加工型教学模式、个人型教学模式、行为系统型教学模式等,其中许多教学模式的形成如皮亚杰的认知发展模式、加涅的累积学习模式、斯金纳的程序教学模式等都对第二语言教学产生过直接的作用或重大的影响。第二语言教学历史实质上也就是语言教学模式的发展史,从较早的直接法、情景教学法、视听法,到影响巨大的交际语言教学法,再到新兴的自然法、暗示法等等,或者教学法本身就是一种教学模式,或者教学法由先后多个教学模式组成。以影响最大、流派众多的交际语言教学法为例,从上个世纪七十年代诞生开始到世纪末,在功能语言学理论和社会语言学理论的影响下,交际语言教学先后形成并发展出多种教学模式,如结构—功能式模式、功能—意念式模式、互动式模式、任务式模式、自发式模式,等等,教学模式的创新与发展成为第二语言教学理论和实践发展的核心部分。
三 对外汉语教学模式分析
所谓对外汉语教学的教学模式就是从汉语独特的语言特点和语言应用特点出发,结合第二语言教学的一般性理论和对外汉语教学理论,在汉语教学中形成或提出的教学(学习) 范式。
这种教学(学习) 范式以一定的对外汉语教学或学习理论为依托,围绕特定的教学目标,提出课程教学的具体程式,并对教学组织和实施提出设计方案。它既是一种形而上理论的反射体,又具体落实到教学中的一招一式,是细化到课堂教学每个具体环节、具有清晰的可操作性的教学范式。例如法国巴黎东方文化语言学院白乐桑教授提出的“Chinese Recycled”教学模式(白乐桑2002) 。它以字本位理论为基础,假设外国人通过汉字和汉语语素教学可以掌握汉语,采用“有别于使用拼音文字的语言教学路子”( 吕必松1999) 教授汉语。这种教学模式以汉字为形式目标,以初级阶段的口语表达能力为实际目标,通过对200、400、900 三组具有不同使用频率、重现率、组合能力汉字的“滚雪球”方式的教学,实现其教学目标。因此,这种教学模式,我们也可以看作是从汉语的特殊性来阐释直接法大师帕默早期提出的“Snowball”教学法的教学模式。当然,也许由于文献信息的局限,也许由于该模式还只是停留在理论应用的假设阶段,我们对于这样一种教学模式在具体教学中的应用程序还无法了然,而这是一种新的教学模式最需要阐明的一个环节。
一个好的或者说成熟的教学模式自然需要经过规模性的、反复的教学实验验证后形成。
无论是从理论假设出发的设计模式,还是根据教学经验升华的经验模式,实验环节是必不可少的一环。例如对外汉语教学界已经操作多年并达成共识的“基础阶段句型教学模式”,就是根据早期的“听说法”的理论,把汉语语言组合规则形式化为200 个左右的基本句式,并假设通过这些句式的教学可以让学生获得汉语基本的规则并具备初步的汉语能力。句型教学模式从60 年代开始引进至今,经过多次的改进和演化,从教学内容、句型的梳理、句型教学的程式等方面逐渐规范、成熟,句型教学模式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成为基础阶段汉语教学的一个主流模式。由陈贤纯提出并设计的“词语集中强化教学模式”( 陈贤纯1999) 是初中级汉语教学阶
段的一个教学模式,该模式借鉴了认知心理学和语言习得理论的一些研究成果,主张在中级汉语教学阶段,以词汇教学为重点,把词汇按照语义场进行分类,并使每个词进入相应的语义网络,多个循环的强化记忆,达到大词汇量的教学目标,进而完成语言综合运用能力的培养。这一模式改变了传统的课程设计,取消了精读课,而以词汇课程为主干进行教学,通过在大量的短文、对话中重现词汇,练习理解和表达。该模式从1998 年提出设计思路后,历经4 年,进行了三次完整、反复的实验,拟在后续的第四次实验后推出,这样的一种教学模式无疑会为我们的教学提供严谨的范式。
由于对外汉语教学理论研究和教学实践的时间局限,其大多数的教学模式基本处于一种尚未完全定型的探索阶段。与第二语言教学较成熟的教学模式相比,模式的框架和程序还不完整,典型意义还不够突出,示范作用和影响也不够广泛。此外,由于大多数教学模式以借鉴和转化国外第二语言的教学模式为主,或者同时受多种语言教学理论的影响,自然具有多种教学模式的痕迹,而较少反映汉语规律或汉语教学的规律。例如:大多数教学模式尚未形成自己独特的评价标准和方法,缺乏自我监控的系统性;许多模式对教学组织和教学实施中的操作程序没有规范或者描写不细,缺乏可操作性,让使用者不知所为,降低了教学模式的效用;许多模式还只是局限在课程的重新组合和教学管理等非教学内在因素,缺乏理论根基;一些模式停留
在理论假设阶段或者经验操作阶段;等等。虽然,从教学模式研究和建设的角度,我们还不成熟,但对外汉语教学法理论研究和教学实践中仍有不少具有特色、富有新意的教学模式或雏形,例如:
(1) 分技能教学模式(鲁健骥等1986) 。这是基础汉语教学阶段的一个教学模式,受到听说法、功能法、交际法等多种教学模式的影响。该模式认同交际技能的培养是语言教学的根本目的,认为分技能教学是语言教学的最佳途径,因而主张以汉语交际技能为培养目标,以汉语综合课为教学的核心内容,按照语言技能项目分设置课程。
(2) 语文分开、集中识字教学模式(张朋朋1999) 。这是初级阶段针对欧美学生学习汉语的一个教学模式。该模式受传统的识字教学方法的启发,结合了汉字以及汉字学习的特点。在教学程序和教学安排上,该模式主张把口语教学和汉字教学分开,先语后文;把汉字教学中的写字教学和识字教学分开,先写后识。
(3) 实况视听教学模式(孟国1997) 。这是中高级教学阶段培养学生新闻视听能力的一种教学模式。该模式借鉴了交际教学法和话语分析的一些主张,提出让学生视听实况材料,培养学生接受真实信息并直接用于实际生活需要的技能。
(4) 汉语交际任务教学模式(马箭飞2000) 。这是短期汉语教学的一个教学模式。该模式借鉴了交际教学法中的任务式大纲模式,以提高汉语交际能力为目标,以功能—意念大纲为基础,从汉语语言交际的实际需要出发,把语言交际内容归纳为一系列交际任务项目,并按语料难易和繁简程度分级。该模式主张以交际任务为教学组织单位,让学生通过大量的交际性操练掌握相应层级和数量的汉语交际任务项目,提高学生的汉语交际能力。
此外,以图片为基础的汉语教学模式(卢百可等1999) ,以挖掘潜能为基础的汉语速成教学模式(崔永华1996) ,以语言微技能训练为重点的听说技能训练模式(杨惠元1999) 等多是对外汉语教学实践中具有一定典型意义的教学范式或模式设计。
实际上,在对外汉语教学实践中隐含着大量的教学模式雏形,这些雏形具备了模式的部分特征并且具有一定的示范意义和明显的应用价值,需要我们去挖掘、开发、梳理。正因此,我们才有理由提出进行相关课题的分析研究。
四 进行汉语教学模式化研究的意义
进行汉语教学模式化的研究不仅是教学实践发展的需要,也是教学法理论系统化、完整化的需要;不仅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需要,也是向海外广泛推广和普及汉语教学的需要。
4. 1 连接基础研究和教学实践,形成系统一体化研究
我们对汉语教学的研究,习惯于采取以分析思维为主导的研究方法,基础研究和教学应用研究被割裂,重视对教学各部分进行分别细致的研究而忽视对各部分相关关系或者基础与应用的一体化研究。教学模式的研究可以帮助我们从总体上以系统论的视角去综合地认识和探讨教学过程内外部因素之间的关系及其多样化的表现形态,有利于我们形成一体化的系统研究,从而促进对外汉语教学的整体研究水平。
4. 2 建立自己的品牌、输出规则
教学模式作为一种具有典型示范意义的教学范式,同时具有一种品牌效用。我们作为汉语的母语国,在推广和普及汉语教学工作中必须建立自己的有说服力的品牌,必须具有国际意识,即国际领先和模式输出意识。近几年来,汉语教学的外来模式越来越多,对我们自身的汉语教学冲击也渐有显现。这种冲击,从交流和学习的角度看是大有益处的,但作为汉语教学的母语国,我们责无旁贷地应当占领这一教学领域的制高点,在汉语教学国际化进程中,掌握制定规则、输出规则的主动权,不能再像其他领域那样被动地接受别人的规则。创建新的具有品牌意义的教学模式是我们能够继续领导世界汉语教学潮流的一项重要举措。
4. 3 缩小与国际第二语言教学法研究水平的差距
第二语言教学实践的发展历史实际上就是语言教学模式的发展史,对外汉语教学在教学
法上的每一次变革也主要是受到国外相关的教学模式的影响而出现的。现行的对外汉语教学法与英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法的显性差距也主要体现在教学模式的欠缺和不成熟。创建好的教学模式对带动优秀品牌教材的编写、优秀教师的培养、品牌课程的形成都有推动作用。
4. 4 实现教学创新
教学改革与创新是当今任何一种教育项目、教学形式都面临的重大课题,而我们的汉语教学由于受到多种条件的制约,教学法研究和应用水平相对落后,缺乏创新。通过对汉语教学的模式化研究,我们可以形成对外汉语教学学术研究和实践应用的新的增长点,不拘一格、大胆
创新,形成教学法的不同流派,以适应更广泛的社会和学习需求。
4. 5 形成规范化、科学化教学体系,提高教学效率
语言教学是涉及多个主体、多项因素的系统工程。没有一定的规范,教学质量和效果很难得到保证。而教学模式是语言教学观念、理论、原则、方法、技巧等的集中体现,是对具体教学实践活动的一个“标准”规范,创建科学高效的教学模式对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促进对外汉语教学水平的整体发展起着关键作用。
4. 6 教学的最优化解决方案
教学模式必须立足于具有典型示范意义和广泛应用价值,是针对当前的各方面条件提出的一种解决当前任务的最优化方案。随着理论研究的深入和教学实践的发展,教学模式也将不断推陈出新、改进完善,从而受到使用者的认同。
五 结语
汉语教学的模式化研究是一个迟到的课题,也是一个极有意义的课题,本文只是对这一问题提出一点粗浅的认识。回首国际第二语言教学的发展历程,正是对第二语言教学的模式化研究造就和吸引了无数著名学者。对外汉语教学虽然还只是一个年轻的学科,有许多急待解决的课题,但从教学模式化角度对本体理论、教学理论、学习理论进行系统研究有特殊的意义,这种研究必将推动对外汉语教学事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白乐桑2002 《说字解词》,北京大学出版社。
陈贤纯1999 我们能够把汉语教得更好,载《语言文化教学研究集刊》(第三集) ,华语教学出版社。
崔永华1997 略论汉语速成教学的设计,载《汉语速成教学研究》,北京大学出版社。
崔永华1999 基础汉语教学模式的改革, 《世界汉语教学》第1 期。
黄甫全、王本陆主编1998 《现代教学论学程》,教育科学出版社。
季羡林2000 卷首语, 《语言文字应用》第1 期。
李如龙2000 应用语言学的性质和内容,载《世纪之交的应用语言学》,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
刘 ë2000 《对外汉语教育学引论》,北京语言文化大学出版社。
卢百可等1999 《一起来说———以图片为基础的课堂交际练习》,北京语言文化大学出版社。
鲁健骥等1986 《初级汉语课本》,北京语言学院出版社。
陆俭明1999 卷首语, 《语言文字应用》第1 期。
陆俭明2000 汉语言文字应用面面观, 《语言文字应用》第2 期。
吕必松1999 汉字教学与汉语教学,载《汉字与汉字教学研究论文选》,北京大学出版社。
吕必松2000 推动对外汉语教学事业的内在动力,载《回眸与思考》,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马箭飞2000 新模式———以交际任务为基础的汉语短期教学, 《世界汉语教学》第3 期。
孟国1997 《高级汉语听力———汉语的原声和实况》,语文出版社。
乔伊斯等2002 《教学模式》,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杨惠元1999 《汉语听力说话教学法》,北京语言文化大学出版社。
张朋朋1999 语文分开、集中识字的思路和具体做法,载《汉语速成教学研究》,华语出版社。
赵金铭2001 对外汉语研究的基本框架, 《世界汉语教学》第3 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