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楼主: 教师之友网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毛泽东的书法艺术成就

  [复制链接]
21#
 楼主| 发表于 2013-12-11 11:26:52 | 只看该作者

清平乐·六盘山(1935年10月)
毛泽东 
一九三五年十月
    天高云淡,
    望断南飞雁。
    不到长城非好汉,
    屈指行程二万。
    六盘山上高峰,
    红旗漫卷西风。
    今日长缨在手,
    何时缚住苍龙?
  这首词最早发表在《诗刊》一九五七年一月号。
  注释
  〔六盘山〕在宁夏回族自治区南部固原县西南,是六盘山山脉的主峰,险窄的山路要盘旋多重才能到达峰顶。毛泽东在一九三五年九月中旬率领中央红军进入甘肃省南部,十月上旬,突破敌人的封锁线,打垮了敌人的骑兵部队,胜利地越过六盘山。
  〔长城〕借指长征的目的地。
  〔红旗〕首次发表时原作“旄头”,一九六三年版《毛主席诗词》改为“红旗”。
  〔今日长缨在手,何时缚住苍龙?〕化用南宋刘克庄《贺新郎》词:“问长缨何时入手,缚将戎主?”苍龙,是一种凶神恶煞。《后汉书·张纯传》注:“苍龙,太岁也。”古代方士以太岁所在为凶方,因称太岁为凶神恶煞。
  作者自注:“苍龙:蒋介石,不是日本人。因为当前全副精神要对付的是蒋不是日。”
22#
 楼主| 发表于 2013-12-11 11:27:15 | 只看该作者

沁园春·雪(1936年2月)
                  北国风光,
                  千里冰封,
                  万里雪飘。
                  望长城内外,
                  惟余莽莽;
                  大河上下,
                  顿失滔滔。
                  山舞银蛇,
                  原驰蜡象,【原注】
                  欲与天公试比高。
                  须晴日,
                  看红装素裹,
                  分外妖娆。                   江山如此多娇,
                  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惜秦皇汉武,
                  略输文采;
                  唐宗宋祖,
                  稍逊风骚。
                  一代天骄,
                  成吉思汗,
                  只识弯弓射大雕。
                  俱往矣,
                  数风流人物,
                  还看今朝。    作者原注   原指高原,即秦晋高原。   这首词最早发表在《诗刊》一九五七年一月号。在这以前,一九四五年十月,毛泽东在重庆曾把这首词书赠柳亚子(参看《七律·和柳亚子先生》〔索句渝州叶正黄〕注),因而被重庆《新民报晚刊》在十一月十四日传抄发表,以后别的报纸陆续转载,但多有讹误,不足为据。一九五一年一月八日《文汇报附刊》,曾将作者书赠柳亚子的这首词的墨迹制版刊出。   注释   〔雪〕这首词作于红一方面军一九三六年二月由陕北准备东渡黄河进入山西省西部的时候。作者在一九四五年十月七日给柳亚子信中说,这首词作于“初到陕北看见大雪时”。   作者自注:“雪:反封建主义,批判二千年封建主义的一个反动侧面。文采、风骚、大雕,只能如是,须知这是写诗啊!难道可以谩骂这一些人们吗?别的解释是错的。末三句,是指无产阶级。”   〔顿失滔滔〕这里指黄河因冰封而立刻消失滚滚的波浪。   〔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rào饶)〕红日和白雪互相映照,看去好像装饰艳丽的美女裹着白色外衣,格外娇媚。   〔竞折腰〕折腰,倾倒,躬着腰侍候。这里是说争着为江山奔走操劳。   〔秦皇汉武〕秦始皇嬴(yíng盈)政(前二五九——前二一○),秦朝的创业皇帝;汉武帝刘彻(前一五六——前八七),汉朝功业最盛的皇帝。   〔略输文采〕文采本指辞藻、才华。“略输文采”,是说秦皇汉武,武功甚盛,对比之下,文治方面的成就略有逊色。   〔唐宗宋祖〕唐太宗李世民(五九九——六四九),唐朝的建立统一大业的皇帝;宋太祖赵匡胤(yìn印)(九二七——九七六),宋朝的创业皇帝。   〔稍逊风骚〕意近“略输文采”。风骚,本指《诗经》里的《国风》和《楚辞》里的《离骚》,后来泛指文章辞藻。   〔天骄〕汉时匈奴自称为“天之骄子”(见《汉书·匈奴传》),后以“天骄”泛称强盛的边地民族。   〔成吉思汗(hán寒)〕元太祖铁木真(一一六二——一二二七)在一二○六年统一蒙古后的尊称,意思是“强者之汗”(汗是可汗的省称,即王)。后来蒙古在一二七一年改国号为元,成吉思汗被推尊为建立元朝的始祖。成吉思汗除占领中国黄河以北地区外,还曾向西远征,占领中亚和南俄,建立了庞大的帝国。   〔只识弯弓射大雕〕雕,一种属于鹰类的大型猛禽,善飞难射,古代因用“射雕手”比喻高强的射手。“只识弯弓射大雕”,是说只以武功见长。
23#
 楼主| 发表于 2013-12-11 11:27:37 | 只看该作者


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1949年4月)

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

虎踞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

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

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

  这首词最早发表在人民文学出版社一九六三年十二月版《毛主席诗词》。
  注释
  〔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一九四九年四月二十一日,毛泽东主席和朱德总司令发出《向全国进军的命令》,号令全军坚决、彻底、干净、全部地歼灭中国境内一切敢于抵抗的国民党反动派,解放全中国。中国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即在西起江西湖口、东至江苏江阴的一千余里的战线上强渡长江,并于四月二十三日占领国民党反动政府的“首都”南京。
  〔钟山风雨起苍黄〕钟山即紫金山,在南京市的东面。苍黄,同仓皇。本句是说南京突然遭到了革命暴风雨的袭击。苍黄兼有变色的意思。这是修辞上的所谓“双关”。
  〔虎踞(jù巨)龙盘〕形容地势优异。三国时诸葛亮看到吴国都城建业(今南京市南)的地势曾说:“钟山龙盘,石头虎踞,此帝王之宅。”(见《太平御览》引《吴录》)石头即石头山,在今南京市西。
  〔慨(kǎi凯)而慷〕感慨而激昂。曹操《短歌行》:“慨当以慷”。
  〔宜将剩勇追穷寇〕剩勇,余勇。穷寇,走投无路的敌人。《后汉书·皇甫嵩传》:“兵法(指《司马兵法》),穷寇勿追。”这里改变了这种说法,号召将革命进行到底,把敌人坚决、彻底、干净、全部地歼灭掉,不要留下后患。
  〔不可沽名学霸王〕沽名,故意做作或用某种手段猎取名誉。秦朝末年,项羽(曾自封西楚霸王)和刘邦(后来的汉高祖)同时起兵反秦。刘邦先据秦都咸阳拒项羽。项羽歼灭了秦兵主力,拥四十万大军入咸阳。他当时为了避免“不义”之名,没有利用优势兵力消灭刘邦,后来反为刘邦所消灭。这里是说应从项羽的失败得到教训,不可为了“和平”的虚名,给敌人以卷土重来的机会。
  〔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上句借用唐李贺《金铜仙人辞汉歌》中诗句,原诗说的是汉武帝时制作的极贵重的宝物金铜仙人像,在三国时被魏明帝由长安迁往洛阳的传说。原句的意思是,对于这样的人间恨事,天若有情,也要因悲伤而衰老。这里是说,天若有情,见到国民党反动统治的黑暗残酷,也要因痛苦而变衰老;身受反动派压迫的人民,自然要彻底推翻反动统治,完成翻天覆地的革命事业。人间正道,社会发展的正常规律。沧桑,沧海(大海)变为桑田,这里比喻革命性的发展变化。古代神话:女仙麻姑对另一仙人王方平说,他们相见以来,东海已经三次变为桑田(见葛洪《神仙传》)。

24#
 楼主| 发表于 2013-12-11 11:28:01 | 只看该作者



七律·和柳亚子先生
毛泽东
一九四九年四月二十九日
  饮茶粤海未能忘,
  索句渝州叶正黄。
  三十一年还旧国,
  落花时节读华章。
  牢骚太盛防肠断,
  风物长宜放眼量。
  莫道昆明池水浅,
  观鱼胜过富春江。
    这首词最早发表在《诗刊》一九五七年一月号。

  注释

  〔和(hè贺)柳亚子先生〕和,酬和。柳亚子于一九四九年三月二十八日作《感事呈毛主席》一诗(见本篇附录),这是作者的答诗。柳亚子(一八八七——一九五八),江苏吴江人。早年参加旧民主革命,是清末文学团体“南社”发起人和主要诗人之一。旧民主革命失败后,继续参加新民主主义革命,与宋庆龄、何香凝等同是著名的国民党左派。一九四八年一月国民党革命委员会成立后,被选为中央常务委员兼秘书长。一九四九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先后当选为中央人民政府委员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常务委员会委员。

  〔饮茶粤海未能忘〕粤海指广州。一九二六年五月,柳亚子(国民党中央监察委员)赴广州出席国民党二届二中全会,同作者初次晤面。蒋介石向全会提出了所谓“整理党务案”,旨在排斥共产党,夺取国民党党权。在这次会议上,毛泽东反对陈独秀的右倾投降主义,坚持反蒋的革命立场,何香凝、柳亚子等也支持了这一立场。“饮茶”句即指当时作者同柳亚子的交往。按柳亚子在一九四一年《寄毛主席延安》诗中,曾有“粤海难忘共品茶”之句。

  〔索句渝州叶正黄〕渝州,即四川的重庆。毛泽东于一九四五年八月至十月曾到重庆,和国民党进行了四十多天的和平谈判。当时柳亚子曾索取诗稿,作者即手书《沁园春·雪》相赠。

  〔三十一年还旧国〕旧国,过去的国都。作者一九一八年和一九一九年曾两次到过北京,到一九四九年北京(当时称北平)解放后再来,前后相距约三十一年。

  作者自注:“三十一年:一九一九年离开北京,一九四九年还到北京。旧国:国之都城,不是State也不是Country。”

  〔落花时节读华章〕化用杜甫《江南逢李龟年》“落花时节又逢君”句。华章,美丽的诗篇,指柳亚子的诗。

  〔放眼量〕放大眼界去衡量,不必斤斤计较个人得失,以致“牢骚太盛”。

  〔昆明池〕北京西郊颐和园内的昆明湖。当时柳亚子住在颐和园内。

  〔观鱼胜过富春江〕观鱼,用《庄子·秋水》中庄子和惠施在安徽濠水桥上看水中游鱼的故事。富春江在浙江省桐庐和富阳两县境内,东汉时隐士严光(字子陵)曾在那里游钓,至今桐庐还有钓台遗址,但已离水面很高。这句诗的意思说,在颐和园的昆明湖观赏游鱼的快乐比在富春江的钓台更好。这是对柳亚子原诗“分湖便是子陵滩”而言。


  附:柳亚子原诗
七 律  感事呈毛主席
开天辟地君真健,说项依刘我大难。夺席谈经非五鹿,无车弹铗怨冯驩。头颅早悔平生贱,肝胆宁忘一寸丹!安得南征驰捷报,分湖便是子陵滩。[原注]

  原注:分湖为吴越间巨浸,元季杨铁崖曾游其地,因以得名。余家世居分湖之北,名大胜村。第宅为倭寇所毁。先德旧畴,思之凄绝!

  附诗注释

  〔说项依刘〕劝说项羽接受刘邦的领导。柳诗作时正值中共中央争取南京国民党政府接受和平解决方案,希望民主人士共同努力。柳在此处表示他虽也是国民党元老,自觉无能为力。一说,用的是杨敬之到处讲项斯的好话和王粲去荆州依附刘表的故事。唐杨敬之《赠项斯》诗:“平生不解藏人善,到处逢人说项斯。”《三国志·魏书·王粲传》:“乃之荆州依刘表。表以粲貌寝而体弱通侻,不甚重也。”柳表示说人好话、依附他人,他很难做到。

  〔夺席谈经非五鹿〕后汉戴凭驳倒许多讲经的学者,夺取了他们的讲席(见《后汉书·儒林·戴凭传》)。又,前汉显贵受宠的五鹿充宗讲《易经》,曾被朱云驳倒(见《汉书·朱云传》)。这里借指自己有夺席谈经的学问,决不是五鹿充宗那样依附权势、徒具虚名的人。

  〔无车弹铗怨冯驩〕战国时齐人冯驩投靠孟尝君田文。田文门下食客分三等:上等坐车,中等吃鱼,下等吃粗饭。冯驩列下等,他弹剑唱:“长铗归来乎,食无鱼。”田文把他列为中等,他又弹剑唱:“长铗归来乎,出无舆。”(见《史记·孟尝君列传》)铗(jiá荚),剑,或说剑把。冯驩(huān欢),《战国策·齐策四》作冯谖(xuān宣)。

  〔分湖便是子陵滩〕分湖在柳亚子家乡的吴江县。子陵滩,即七里滩,起自浙江建德梅城,迄于桐庐钓台,因东汉初严子陵隐居曾在此游钓而得名。这里柳指自己要回乡去隐居。

  〔杨铁崖〕名维祯,字廉夫,元末明初诸暨(今浙江诸暨)人,当时的著名诗人。

  〔先德旧畴〕先辈旧产。
25#
 楼主| 发表于 2013-12-11 11:28:25 | 只看该作者

浣溪沙·和柳亚子先生(1950年10月)

长夜难明赤县天,
百年魔怪舞翩跹,
人民五亿不团圆。
一唱雄鸡天下白,
万方乐奏有于阗,
诗人兴会更无前。

       注释
    [步韵]照用他人诗词押韵的字依次押韵。

    [赤县]指中国。《史记·孟子荀卿列传》介绍战国末驺(zou邹)衍的说法:[中国名曰赤县神州。]

    [百年魔怪翩跹(pianxian偏仙)]自一八四零年中英鸦片战争时起,外国资本主义和帝国主义侵略者开始侵入中国。他们和他们的走狗在中国横行霸道,好似群魔乱舞。从那时到一九四九年全国解放,已有一百多年的时间。

    [一唱雄鸡天下白]唐李贺《致酒行》:[雄鸡一声天下白。]这里是化旧句表新意。

    [乐奏]一九五八年九月文物出版社出版的《毛主席诗词十九首》中误植为《奏乐》,一九六三年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毛主席诗词》时,照作者的意见改为[乐奏]。

    [于阗(tian)田]新疆吾维尔自治区西南部县名,一九五九年改于田。当地人民以能歌善舞著名。这里借指新疆文工团所表演的音乐歌舞节目。

    附:柳亚子原词  浣溪沙

    十月三日之夕于怀仁堂观西南各民族文工团、新疆文工团、吉林省延边文工团、内蒙古文工团联合演出歌舞晚会,毛主席命填是阕,用纪大团结之盛况云尔!

火树银花不夜天。
弟兄姐妹舞翩跹。
        歌声唱彻月儿圆。(原注)

不是一人能领导,
那容百族共骈阗?
良肖盛会喜空前!

    原注:新疆哈萨克族民间歌舞有《圆月》一歌云。

    附词注释:[骈阗],会集。
26#
 楼主| 发表于 2013-12-11 11:28:48 | 只看该作者




浪淘沙·北戴河(1954年夏)
                大雨落幽燕,
                白浪滔天,
                秦皇岛外打鱼船。
                一片汪洋都不见,
                知向谁边?
                往事越千年,
                魏武挥鞭,
                东临碣石有遗篇。
                萧瑟秋风今又是,
                换了人间。
  这首词最早发表在《诗刊》一九五七年一月号。
  注释
  〔北戴河〕在河北省东北部渤海边秦皇岛市西南海滨,是著名夏季休养地。
  〔幽燕(yān烟)〕这里泛指河北省。我国古代的幽州和燕国,都在今河北省北部一带。
  〔往事越千年,魏武挥鞭,东临碣(jié竭)石有遗篇〕公元二○七年(汉献帝建安十二年),曹操(后被尊称魏武帝)和乌桓族作战凯旋,曾经路过这一带。曹操的《步出夏门行》诗中有《观沧海》一章:“东临碣石(据近年来考古发现,碣石在今辽宁省绥中县西南的海滨,西距山海关约三十里),以观沧海。……秋风萧瑟,洪波涌起。……”下文的“萧瑟秋风今又是”即由此引出。
27#
 楼主| 发表于 2013-12-11 11:29:11 | 只看该作者

水调歌头·游泳(1956年6月)

                 才饮长沙水,
                 又食武昌鱼。
                 万里长江横渡,
                 极目楚天舒。
                 不管风吹浪打,
                 胜似闲庭信步,
                 今日得宽余。
                 子在川上曰:
                 逝者如斯夫!
                 风樯动,
                 龟蛇静,
                 起宏图。
                 一桥飞架南北,
                 天堑变通途。
                 更立西江石壁,
                 截断巫山云雨,
                 高峡出平湖。
                 神女应无恙,
                 当惊世界殊。

  这首词最早发表在《诗刊》一九五七年一月号。
  注释
  〔游泳〕一九五六年六月,作者曾由武昌游泳横渡长江,到达汉口。
  〔长沙水〕作者自注:“民谣:常德德山山有德,长沙沙水水无沙。所谓无沙水,地在长沙城东,有一个有名的‘白沙井’。”
  〔武昌鱼〕据《三国志·吴书·陆凯传》记载:吴主孙皓要把都城从建业(故城在今南京市南)迁到武昌,老百姓不愿意,有童谣说:“宁饮建业水,不食武昌鱼。”这里化用。武昌鱼,指古武昌(今鄂城)樊口的鳊(biān编)鱼,称团头鳊或团头鲂。
  〔极目楚天舒〕极目,放眼远望。武昌一带在春秋战国时属于楚国的范围,所以作者把这一带的天空叫“楚天”。舒,舒展,开阔。柳永词《雨霖铃》:“暮霭沉沉楚天阔”。作者在一九五七年二月十一日给黄炎培的信中说:“游长江二小时飘三十多里才达彼岸,可见水流之急。都是仰游侧游,故用‘极目楚天舒’为宜。”
  〔宽余〕指神态舒缓,心情畅快。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论语·子罕》:“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孔子在河边,说道:“奔流而去的是这样匆忙啊!白天黑夜地不停留。”)
  〔风樯(qiáng墙)〕樯,桅杆。风樯,指帆船。
  〔龟蛇〕见《菩萨蛮·黄鹤楼》〔龟蛇锁大江〕注。
  〔一桥飞架南北〕指当时正在修建的武汉长江大桥。一九五八年版《毛主席诗词十九首》和一九六三年版《毛主席诗词》,作者曾将此句改为“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后经作者同意恢复原句。
  〔天堑(qiàn欠)〕堑,沟壕。古人把长江视为“天堑”。据《南史·孔范传》记载,隋伐陈,孔范向陈后主说:“长江天堑,古来限隔,虏军岂能飞渡?”
  〔更立西江石壁……当惊世界殊〕将来还打算在鄂西川东长江三峡一带建立巨型水坝(“西江石壁”)蓄水发电,水坝上游原来高峡间狭窄汹涌的江面将变为平静的大湖。到那时,巫山的雨水也都得流入这个“平湖”里来。巫山上的神女当然会健在如故,她看到这种意外的景象,该惊叹世界真是大变样了。巫山,在四川省巫山县东南。巫山形成的峡谷巫峡和上游的瞿塘峡、下游的西陵峡合称三峡。巫山云雨,传楚宋玉《高唐赋·序》说,楚怀王在游云梦泽的高唐时曾梦与巫山神女遇,神女自称“旦为朝云,暮为行雨”,这里只是借用这个故事中的字面和人物。
28#
 楼主| 发表于 2013-12-11 11:29:35 | 只看该作者


蝶恋花·答李淑一(1957年5月11日)

               我失骄杨君失柳,
               杨柳轻飏直上重霄九。
               问讯吴刚何所有,
               吴刚捧出桂花酒。
               寂寞嫦娥舒广袖,
               万里长空且为忠魂舞。
               忽报人间曾伏虎,
               泪飞顿作倾盆雨。

  这首词最早发表在一九五八年一月一日湖南师范学院院刊《湖南师院》。
  注释
  〔答李淑一〕这首词是作者写给当时的湖南长沙第十中学语文教员李淑一的。词中的“柳”指李淑一的丈夫柳直荀烈士(一八九八——一九三二),湖南长沙人,作者早年的战友。一九二四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湖南省政府委员,湖南省农民协会秘书长,参加过南昌起义。一九三○年到湘鄂西革命根据地工作,曾任红军第二军团政治部主任、第三军政治部主任等职。一九三二年九月在湖北洪湖革命根据地被害。一九五七年二月,李淑一把她写的纪念柳直荀的一首《菩萨蛮》词寄给作者,作者写了这首词答她。
  〔骄杨〕指作者的夫人杨开慧。杨开慧(一九○一——一九三○),湖南长沙人,一九二一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在中共湘区委员会负责机要兼交通联络工作,后随作者去上海、武汉等地。一九二七年大革命失败后,隐蔽在长沙板仓坚持地下工作。一九三○年十月被国民党反动派逮捕,十一月牺牲。
  〔飏(yáng扬)〕飘扬。
  〔重霄九〕九重霄,天的最高处。我国古代神话认为天有九重。
  〔吴刚〕神话中月亮里的一个仙人。据唐段成式《酉阳杂俎》,月亮里有一棵高五百丈的桂树,吴刚被罚到那里砍树。桂树随砍随合,所以吴刚永远砍不断。
  〔嫦娥〕神话中月亮里的女仙。据《淮南子·览冥训》,嫦娥(一作姮娥、恒娥)是羿(yì异)的妻子,因为偷吃了羿从西王母那里求到的长生不死药而飞入月中。
  〔舒广袖〕伸展宽大的袖子。
  〔忽报人间曾伏虎,泪飞顿作倾盆雨〕忽然听到中国人民终于推翻了国民党反动派统治的捷报,两位烈士的忠魂顿然高兴得泪流如雨。
  〔舞、虎、雨〕这三个韵脚字跟上文的“柳、九、有、酒、袖”不同韵。作者自注:“上下两韵,不可改,只得仍之。”
29#
 楼主| 发表于 2013-12-11 11:29:58 | 只看该作者


七律(二首)·送瘟神(1958年7月1日)
  读六月三十日《人民日报》,余江县消灭了血吸虫。浮想联翩,夜不能寐。微风拂煦,旭日临窗。遥望南天,欣然命笔。
绿水青山枉自多,华佗无奈小虫何!
千村薜荔人遗矢,万户萧疏鬼唱歌。
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
牛郎欲问瘟神事,一样悲欢逐逝波。
其二
春风杨柳万千条,六亿神州尽舜尧。
红雨随心翻作浪,青山着意化为桥。
天连五岭银锄落,地动三河铁臂摇。
借问瘟君欲何往,纸船明烛照天烧。

  这首词最早发表在一九五八年十月三日《人民日报》。
  注释
  〔送瘟神〕把迷信传说中的司瘟疫之神送走。意谓动员起来的群众力量同科学知识相结合,将有可能彻底消灭危害中国长江流域以南很多省份广大人民的血吸虫病。
  〔余江县〕在江西省东北部。
  〔浮想联翩〕种种想象接连而来。
  〔华佗无奈小虫何〕华佗,汉末著名的医生。小虫,指血吸虫。本句意谓不发动群众消灭它,就是名医也无能为力。
  〔千村薜荔(bìlì必利)人遗矢〕薜荔,野生常绿藤本植物。千村薜荔,形容很多村落荒凉。矢,同屎。“人遗矢”,借用《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所记战国时赵国名将廉颇的故事。廉颇被废,虽老仍健,赵王想再起用他,但派去的使臣却捏造说他一会儿就拉了三次屎(“顷之,三遗矢矣”)。这里指血吸虫病流行地区病人下泻不止,濒于死亡。
  〔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人们住在地球上,因地球自转,于不知不觉中,一日已行了八万里路。地球赤道全长四万公里,合八万华里。地球在天空转动,所以住在地球上的人们也在“巡天”。一千河,泛指宇宙中很多的星河。由此,“浮想联翩”的作者从农村的灾难转到同天上的牛郎谈话。
  〔牛郎〕神话人物。神话传说牵牛星是由人间的牛郎变成的。
  〔一样悲欢逐逝波〕逝波,一去不回的流水,借喻已过去的时间。这里是说人间的血吸虫病,在解放以前,在中国共产党没有发动群众加以扑灭以前,还是同牛郎在时一样,悲者自悲,欢者自欢,多少年头就这样流水似地过去了。
  〔六亿神州尽舜尧〕中国的六亿人(当时人口约数)都是尧舜一样的圣人。尧和舜是古代历史传说中唐、虞两代的圣君。
  〔红雨随心翻作浪,青山着意化为桥〕这里是把自然界拟人化,渲染“六亿神州尽舜尧”的得心应手。红雨,唐李贺《将进酒》:“桃花乱落如红雨。”
  〔三河〕汉代把河东、河内、河南三郡称为三河之地(见《史记·货殖列传》),原指今晋西南和豫西黄河两侧的一部分地方,这里泛指北方。上句五岭(参见《七律·长征》〔五岭逶迤腾细浪〕注)泛指南方。
  〔纸船明烛〕旧时祭送鬼神有烧纸船、点蜡烛等习俗。这里借来形容瘟神(“瘟君”)在六亿人民的奋进中无处存身,只有逃离人间。

30#
 楼主| 发表于 2013-12-11 11:30:20 | 只看该作者

七律·到韶山(1959年6月)
  一九五九年六月二十五日到韶山。离别这个地方已有三十二周年了。
别梦依稀咒逝川,故园三十二年前。
红旗卷起农奴戟,黑手高悬霸主鞭。
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
喜看稻菽千重浪,遍地英雄下夕烟。
  这首诗最早发表在人民文学出版社一九六三年十二月版《毛主席诗词》。
  注释
  〔到韶山〕韶山在湖南省湘潭县,是作者的故乡。一九二七年一月,毛泽东在湖南考察农民运动时曾回到韶山。三个月以后,蒋介石发动了四一二反革命政变,随后五月二十一日湖南军阀许克祥在长沙袭击省总工会、省农民协会等革命团体,屠杀革命群众,这就是马日事变(旧时用韵目代日期,马日即二十一日)。当时韶山成立了农民自卫军,拿着枪和梭标,准备配合其他农民武装力量进攻长沙。后来反动军队大举进攻韶山,农民自卫军在英勇抵抗后失败。作者在一九五九年六月二十五日至二十七日重返韶山,离一九二七年一月已经三十二年多。这首诗便是对于三十二年来的斗争和胜利的概括。
  〔别梦依稀咒逝川〕参看《水调歌头·游泳》〔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注。久别重归,又唤起了已依稀如梦的斗争和失败的回忆。
  〔戟(jǐ己)〕古代的一种刺杀武器。
  〔黑手高悬霸主鞭〕黑手,反革命的血腥魔掌。霸主,指蒋介石。本句和颔联出句,是写那个时期的阶级斗争。
  〔菽〕豆类的总称。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6-4 17:40 , Processed in 0.609368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