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映潮教学艺术短论百则(006) 我的苦做与巧做 1.不遗余力地完成本职工作 这种不遗余力,就是全身心投入,就是不怕苦不怕累,是把小小的事情做得 宏大起来,把平凡的事情做得闪亮起来,把平淡的事情做得辉煌起来,把单纯的事情做出立体的形态,让繁杂的事务性的工作透露出智慧的火花。 我在荆州市中学语文教研员的岗位上工作了近24年,就这样不遗余力地工 作了近24年。 总是把劳累的倦容藏起来,让微笑带给别人以快乐的信息。 2.自觉承受多种多样的痛苦磨练 一个希望非常成功的人,必须能忍受多方面的磨练。 我在一个讲稿中这样写道: 我用我的耐力,塑造着自己的生活和工作。 坚持数十年的资料性阅读, 无法计算的资料目录索引的积累; 几尺高的写作手稿, 一千多篇长短论文的发表; 十几部书稿的编纂, 几十个专题讲座的准备; 几乎没有休息过的节假日, 从来不请假的工作记录…… 这一切都显示了我生命之力的坚韧。 坚持着,坚持着,坚持着;学习,工作,创造,这就是“智慧”。 3.用意志和韧性迎接最难工作的挑战 从教学艺术研究的角度来讲,最难的就是“上课”。 我所迎接的最难的工作,就是人家的“点课”。 我开创了外出讲课的最好风气:第一,一般不讲一节课,要讲多节课;第二, 根据人家的要求来讲课和设计讲座。 这无疑给自己带来极大的困难,也无疑让自己增长了不少的实力。 我的教学视野,基本上涉及了各种版本的小、初、高中的教材; 我的教学足迹,留在了最繁华的城市,也留在了最偏僻的乡村。 4.视学习方法为第一,永不停止自己的积累 我将学习方法视为提升个人素质的第一。 “方法”二字,就是“巧”字。 我说过,如果1000名水平相同的老师在同一起跑线上出发,那么最先到达 优胜之处的便是技巧与方法最好的老师。 每一位老师,都应该有自己喜爱的学习方法,有一门掌握熟练的方法支撑你, 犹如如虎添翼。 我运用的最得心应手的方法,就是“筛选提炼法”。 将“筛选提炼”用于生活,用于思考,用于观察,用于研究,其含义就是去 粗取精,变隐为显,化繁为简,发现规律。 5.保持目标比较集中的研究方向。 根据语文教学的实际情况和语文教师的需要,多少年来我的研究方向就是 “教学实用理论和技术”。 它主要包括如下内容: 1,研读教材的理论和技术 2.课堂教学设计的理论和技术 3.试题理论研究与实践的技术 4.微型专题研究的理论和技术 5.论文写作的理论和技术 这是一个“教学实用理论和技术”的系统工程,国内可能只有我在做。 这五个方面分别展开,又相互交融。 长年坚持,绝不懈怠;精耕细作,小步轻迈;不离学术,不离实践;稳扎稳 打,步步为营。 6.让细节出彩 做同样的事,让细节出彩的人就是在“巧做”。 在学术上,在学问上,细节能够显示深度。 能够在细节上做出深度的人,就是能够进行反复琢磨的人,是可以将事情做 得好上加好的人。 细节化的研究,就是耗时的研究,就是耗费精力的研究。 我不怕消耗,于是我能做出很多优化的细节化的内容。 将生命、将时间化为工作中、研究中无数优美的细节,这就是我的付出。 7.及时地将一切需要记下来的东西变成文字 我喜欢记录随时产生的一点想法。 “一切需要记下来的东西”,主要指的是自己的想法,自己的做法,特别是 自己的思想瞬间之所得,特别是思绪飞扬时候的思想火花。很多的时候,它们转瞬即逝。 将这些东西变成文字,就是随记,就是备忘,就是用文字的形式记录自己重 要的思考、感悟与感受,就给自己未来的写作、未来的铺展留下了永远不能抹去的提示。 8.一定要有指标要求 要奋斗而没有指标要求,等于放松自己。 任职期间,我历来的工作要求就是九个字:抓队伍,抓活动,抓成果。 这九个字里面,每处都有指标要求。 对于自己的发展,我的指标要求也是硬性的。 写作是让人脱胎换骨的历练。但我连续多年保持着每年发表文章50篇以上 的记录;2008年,文章的发表量达到顶点,一共发表了80余篇文章。 9.创意在先 “创意在先”,指做事、写文章之前先寻求“点子”。 “创意在先”这四个字本身表达的就是一种“巧做”的理念与手法。 追求“创意”,既是“新”又是“巧”, 既要“新”又要“巧”。 所以,追求“创意”的过程一定伴随着“巧做”,尽管它有时让人呕心沥血,但同时它也让人另辟蹊径。 创意,表现在教学研究上,就是体现教学智慧。 10.淡看世界,重看自己 世界纷纭复杂,时间永在流驶,发展自己必须重看自己。 做珍惜时间的人,做严谨谦逊的人,做勤劳刻苦的人,做胸怀大度的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