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楼主: 管季超.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管季超完成兼任工作案例:省第八届黄鹤美育节孝南参评项目全程实录-2009年

[复制链接]
31#
 楼主| 发表于 2009-5-20 18:39:12 | 只看该作者

今日工作日记

1,早上在网吧管网【禁发广告之北京一网民‘爱屁’地址】;为区实中孟晶老师搜转一帖,望能一看。今天北京人教社刘捷博士亲传一帖,即跟帖并转一文链接。
2,向晏主任汇报昨日在区实中的工作情况;
3,到区实小,与梅校长谈课事,约5分钟后离校;
到隔壁区直幼儿园,与吴园长等商量张彩虹老师课录像前的试教事。与张老师商改教案。借【学前教育研究】杂志5期。11;10,离园。【武汉幼教会我不拟前往。区幼去2人】
4,12;00,与中山小学副校长通电话;
5,与肖港镇小舒主任、三里校桃兰校长、卧龙中学王育平主任通电话,催【磨课】。
6,与车站中心小学祝中锋校长通电话,提醒池英老师看一文字;
7,接孝感一中校长助理张胜华电话。张托一业务工作预约,允之。接陡岗学区张教研员电话,约我择时到陡小,允得暇即往。
旋接区实小丁柳老师电话。催其助李老师【磨课】。
8,今日收到武汉书法家易新生兄所出新著【写在书法边上】,北京唐吟方、武汉书友
陈金各有一序。略翻看,可读。【拟去电言谢】
9,复印幼教类好文若干。
10;在室会议室与李娜老师商量教案,未完成。瞩试教前须有定稿。



32#
 楼主| 发表于 2009-5-21 08:03:20 | 只看该作者

链接学生作文

                     绘画的乐趣
在含义深刻的语文、变化多端的数学、强身健体的体育和丰富的美术中,你们更喜欢哪一门学科呢?
以前,我并不是很喜欢绘画的,但是经过学校举办的“绘画比赛”后,我对画画这门学科有了很大的兴趣。
在期中考试之前,学校举办过一次“绘画比赛”。比赛的要求是每班选15名学生参加,如果画的好还可以为班级争光。当时,我只是想为班级争光才去参加比赛的,让我出乎意料的是这场比赛令我有了很深的感想。
星期一的下午,学校通知让参加比赛的同学到多功能教室去,我和几个同学一起到了那里。刚动笔时,我什么也想不到,画不出,我想也许是我太紧张了吧!过了十几分钟后,我看见我旁边的同学都差不多画完了,我想去模仿着他们画。但是我并没有这样做,因为我觉得这是一种不好的行为,渐渐的我把画的大概轮廓画出来了,我开始有点沾沾自喜了,我又继续画主要部分,经过我的努力后。终于差不多画完呢!
然后,我接着对画构线、上色。在上色的时候,我先用彩笔把一些细微的地方涂上了色,然后用蜡笔把主要部分上了色。最后,我看着自己画的画,心里非常的高兴与喜悦。
画完后我去交画时,看到了许多同学画的画,当时我又感到忐忑不安,因为有太多比我画得好。最后,让我喜出望外的是,我竟得了个第三名,虽然只是个第三名,但是因为这次的比赛不仅给我们班多加了1.2分,还让我更加的对画画这门科目有了许大的兴趣。
画出一幅好的画,并不是天赋的问题,而是看你有没有到那种忘我的境界,让你的画和你自己融和在一起。但是,不是你的画画得好,就不用担心任何事的,相反我们现在应以学习为重。你只有把学习提高,才能让你的画画更出色。

孝南实中713班杨玲



33#
 楼主| 发表于 2009-5-21 08:17:50 | 只看该作者

专为区实中刘黎明先生辑帖

基于教师专业成长的课例研究
作者:谌启标    文章来源:福建师范大学教育科学与技术学院
摘  要:“课例研究”是一种是以教师为导向的教学循环,是提升教师教学专业水平的重要方式。“课例研究”的核心特征在于:长远目标的共享性;课程内容的选择性;学生研究的周密性;课例观察的鲜活性。“课例研究”本质上是一种课堂行动研究,有利于教师改进教学,促进专业发展。
关键词:课例研究;教师;专业发展;行动研究
  “课例研究”(Lesson Study),是一种教师联合起来计划、观察、分析和提炼真实课堂教学的过程。日本小学数学和科学教学过程中广泛应用“课例研究”以提高教学水准。1999年,美国许多州也开始采用“课例研究”的形式。目前,西方学术界正在全面推广日本的“课例研究”,目的是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把它作为一种教师校本培训的基本途径,从而致力于教师专业发展。
一、“课例研究”的一般理解
  “课例研究”通常意义上是关于一节课的研究,所谓“研究课”。实质上,“课例研究”不是着眼于改进某一节课的活动,而是一种以教师为导向的教学循环,是发展教师教学专业水平的重要方式。
(一)“课例研究”的意义
    “课例研究”是中小学教师改进教学的手段。课例研究涉及到教师团体一起开发课例,实施课例,检查学生学习结果,分享教学成果,在经验学习的基础上进一步提炼课堂教学。美国全美科学基金会(the National Science Foundation)研究了六项美国的“课例研究”状况,认为“课例研究”的目的在于:(1)理解“课例研究”实施过程中的支持和挑战,教育者和研究者共同分享信息;(2)调查“课例研究”对教师和学生的影响;(3)对教师专业发展、教学改革和变革方式进行设计;(4)开发视频材料和文本材料,支持美国“课例研究”的实践。总体而言,“课例研究”的意义在于:
  1.课例研究是一种长期的持续不断的改进提高模式。课例研究是一种改进的过程,具有阶段性,是一种长期的教学实践,并不是一种激进的教学变革。
  2.课例研究始终聚焦于学生的学习。“课例研究”的主要目的在于促进学生的学习。课堂教学评价的根本在于清晰的特有的学习目标,教学改革总是围绕学生的思维和学习。
  3.课例研究直接围绕着具体的教学情境。“课例研究”尊重教学的复杂性和整体性特点,课例研究中产生的知识马上可以得以应用。
  4.课例研究是教师合作完成的。通过团体运作的方式改进教学,教师能够分析课堂教学,相互之间进行启发,进一步学会教学。
(二)“课例研究”的基本过程
  “课例研究”的过程包括制定教学目标、教学行为研究、教学计划、上课、课堂效果的评价(包括同行观察),修改课例。“课例研究”要求两个或两个以上教师参与。完整的“课例研究”包括下列要素:清晰而明确的课例目标的叙事描述;评价的描述;学生作业样本;上课活动;教师观课与课堂教学的反思。“课例研究”中教师的活动主要表现为;(1)思考教育的长远目标——诸如对于学习的热爱、对于他人的尊重等;(2)仔细考虑学科、单元和课时的目标(例如,为什么要教授科学?“杠杆”中什么最重要?怎样介绍“杠杆”?);(3)设计课堂“研究课”,将生活世界和学科世界以及学生长远目标结合起来;(4)仔细研究学生对于课的反应,包括他们的学习、参与和相互关系。
  “课例研究”的进行过程:
  (1)小组会谈:研究与准备。教师共同为“研究课”做出详细的计划。
  (2)研究课1:实施。由一名教师在真实的课堂上讲授“研究课”,其他教师进行观课活动。
  (3)小组会谈:反思与改进。教师团体聚集一起讨论“听课情形”。
  (4)研究课2:第二次实施(可选择)。另一名教师(或同一名教师)在另外的课堂教授“研究课”,其他教师进行观课活动。
  (5)小组会谈:反馈与存档。随后教师讨论“听课情形”。
  课例计划是课例研究的主干,课例计划支撑着课例研究的过程。作为教学工具,它为“课例”的活动提供了一个“剧本”;作为交流工具,它向其他教师传递着主讲教师课堂所构想的信息;作为观察工具,它为教师观课提供了方向和指南,为观察者记录和分享提供场所。
  通过“课例研究”,教师构建和分享他们的智慧和知识,他们为学生创造值得记忆的学习经历,相互之间创造有意义的学习经验。“课例研究”的核心活动是教师协同致力于“研究课”,这种“课”称之为“研究课”,是因为其目的在于反观教师的教学实践。
(三)“课例研究”的成果分享
  “课例研究”是教师与同事分享知识的过程,其间,教师发生深刻的变化:他们开始将自己视为真正的专业人员。参与“课例研究”,一方面有助于教师自身的教学知识发展,另一方面有助于他们的专业发展。
  (1)报告与出版物
  教师撰写课例研究工作报告,并与其他教师分享。在日本,一线教师出版的研究报告比专门研究者还要多。报告更多的是“课例研究”计划和相关资料,每一篇报告基本涉及到:动机、目标、成就、课例研究过程中的挑战。
   (2)校外顾问
  也称之为“校外专家”、“特邀顾问”。校外顾问的角色是参与指导。校外专家服务于三个目的:对于课例研究研究小组提出不同的见解;提供教学内容信息、新的观点和改进意见;与“课例研究”小组分享成果。
  (3)课例研究“开放日”
  课例研究“开放日”允许不同的学校一起分享成果;“开放日”的主要活动是为参观者提供“研究课”,并与他们一道讨论“课例”。学校将教学计划分发给听课者。校外专家也参与这项活动。
  (4)课例研究的管理
  学校为“课例研究”提供设备、场所,为教师分享  经验提供条件。  “课例研究”活动可以是校内和校外教师一起参与讨论、交流思想的活动。教师的研讨时间可以延长,让教师充分交流。校内可以是整个团体的以内容领域为主的学习研究会。校际之间则可以是地域性组织、志愿组织的俱乐部、教育机构协会组织的交流。
  (5)课例研究的传播
  “课例研究”的思想传播广泛,正式的“课例研究”往往会导致非正式的“课例研究”实践(计划、教学、观察、反思)。正如有的教师所说:“每当我有时间,我就会到另外的课堂中去听课,寻找位置坐下来,就像我是一位学生一样。”
二、“课例研究”的本质及其特征
    “课例研究”是一种课堂行动研究。“课例研究”是一种专业发展过程,日本教师进行有系统地教学实践诊断,使得教学变得更加有效。这种诊断以少数教师的合作为前提。  “课例研究”活动包括计划、教学、观察和评课。在课程改革过程中,如果仅仅关注可观察的行为而不了解本质,教学改革往往无效。
(一)长远目标的共享性
  当教师在活动过程中形成共享机制,为目标达成而努力,如“研究焦点”、“研究主题”、“研究重点”等,“课例研究”就开始了。
  课例目标的制定是一种叙事性的描述,要回答“学生将要学习什么”?这种描述应该清晰和详细。评价和得分指导的描述要进一步说明“希望学生学习什么”?课例目标的描述还包括:学生作业样本,现实学生的高成就或低成就;学生书面作业或其他形式的信息;生活轶事观察等。师生参与的课堂活动将致力于达成课程目标,包括教师的指导,教学材料的分发。教师的反思或札记:什么完成了,什么没有完成,教师的修改意见及其他建议。
  “课例研究”通常从各种水平中选择引发教师注意的主要目标,如日本一些中小学“课例研究”指导说明的目标:(1)发展教学,确保学生的基本学术能力,培养学生的个性,满足学生的需要;(2)学生在友谊和学习上感到满意;(3)教学指导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在某一具体学科教学中(如科学或数学)也强调教学的宽广而长远的目标,如“学生学习科学的欲望”、“爱的天性”、“成为问题解决者”。
  美国教师往往惊讶于日本“课例研究”宽广的长远的目标。与之对比,美国“课例研究”往往集中于短期的可视的结果。“课例研究”的目标局限于学术结果;“课例研究”的目标选择由组织者制定,而不是由参与者研讨;“课例研究”的目标在于获得特别的考试结果(如提高科学、写作分数)。
(二)课程内容的选择性
  “课例研究”聚焦于宽广的长期的目标,也聚焦于特定内容领域的学习目标。“课例研究”关注学术性领域,如数学、语言艺术等,也关注非学术性领域,如艺术、音乐、班会、校园活动等。通常意义上,“课例研究”所选择的学科主要遵循以下原则:选择学生学习的弱项;选择教师认为难教的一门学科;选择一门近来改革的学科,如新内容、技术方法、新的教学方法等。例如,日本的“课例研究”主要集中于数学等学科,同时注重其他基础学科领域。美国大多数的“课例研究”集中于数学,也渗透到科学和语言领域。
(三)学生研究的周密性
  课例研究的最终目标在于学生的发展。课例研究中学生作品的收集和分析至关重要。通常而言,教师收集的学生作品包括:学生课堂学习的事件、参与行为、相互关系。例如:学生在小组里是怎样行动的?学生是否意识到课题中教学内容的变化?学生是否显示出学习的兴趣和动机?教师也经常收集自己行为的变化,如教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教师是怎样运用黑板的、教师提问了多少学生等。教师的这些教学行为与学生的参与和学习密切相关。
  “课例研究”强调研究学生的基本经验和发展潜力。日本的“课例研究”聚焦于学生的学习和发展,而美国“课堂观察”的传统则聚焦于教师的行为,如利用教师行为清单(teacher behavior checklists)来评价教师教学效果。美国的研究者已对此进行反思和质疑:“一系列改革文献关注‘好教师’的行为和特征,缺乏有力的背景条件支持,背离了学生学习发展的重要目标。课堂观察仅仅评价教师的行为,忽视对于学生经验的研究和评判。”
(四)课例观察的鲜活性
  鲜活的研究课是“课例研究”的心脏。研究课需要大量的准备和精心的安排。在日本,有时候教师会到几百公里外的学校参加研究课。为什么“观课”比看“录像课”更为重要?学生的学习和发展不可能依靠教学计划(教案)来评价,也不能通过教学录像带来评价。我们说“这是一堂好课,但是学生没有收获”,这无异于说“手术是成功的,但是病人却死了。”当教师聚集观察研究课时,他们可以收集到平时从学生作业、考试试卷、教学录像带中难以获得的信息,如学生参与的事件、毅力、情绪反应;小组讨论的形式、特点、小组合作、任务的完成情况、兴趣程度等等。换一句话说,在研究“课例”中,教师的观察超越了“课例”本身的意义:教师会观察到学生的整体行为,或指向学习、或指向同学。没有真正意义的观察,是不可能评判一节“好课”的。一节“课例计划”可能导致不同的课堂结果,课堂教学依赖于教师和学生以及他们之间的互动。
  录像带、文本案例、课时计划、照片和学生作品都是教师观课时学习的内容。这些内容只是教师观课的补充,而不能代替教师对于真实课堂的鲜活的观察。比较而言,美国教师倾向于开发电子文本或视频案例,使得“课例研究”更加方便和及时。
34#
 楼主| 发表于 2009-5-21 08:18:25 | 只看该作者

三、教师在课例研究中成长
  “课例研究”基于学校课堂教学场域;“课例研究”基于反思性实践;“课例研究”致力于学生的真实发展。教师面对日渐深入的课程改革,需要有课例的专业引领,需要行为跟进的全程反思。好的“课例研究”提供“原汁原味”的课堂,帮助老师发现课堂中潜在的真实问题,共同寻找研究点,共同商讨、共享经验与成果。
(一)教学目标的定位与重建
  教学目标制约着教学设计的方向,对教学活动的设计起着指导作用,也是教学评价的主要依据。课例研究是一种目标导向的活动。一所学校一般在进行课例研究时致力于同样的拱形目标(overarching goal),在同样的学科领域中开展,以3—4年为周期;每年课例研究拱形目标下达至教师小组;对于每一次课例研究,教师选择相应课时的特殊目标。
  设置课例研究水平目标的一般过程为:(1)教师设置拱形目标;如“培养学生成为能够独立解决问题的人”。(2)教师设置特定学科的课例研究目标;如“怎样发现三角形的面积”。(3)教师思考拱形目标与学科目标的关系;如“学生独立解决三角形面积问题”。(4)教师设置教学内容目标;如“解释怎样操作可以帮助学生计算出一个三角形的面积”。
  在“课例研究”中,教师必须思考一些重要的问题,例如:在这本教材中这一节课的基本目标是什么?“这一节课如何与学生这一学年的学习和进步产生联系?”“这一节课与其它课程领域之间怎样产生联系?”这些问题对于教师非常有益。如果教师对这些问题不进行思考,那么教师就不会研究“研究课”。“研究课”的真正目的就在于此。如果教师不努力在日常教学中、教科书中思考这些问题,他们也必须在“研究课”中反思这些基本问题。正如有的教师所提出的:以前我所思考的是这一节课讲什么,现在所思考的是我希望学生从这一节课中学到什么。教师必须审视特定的“课”、单元与学科领域的目标,重建教学目标。
(二)学生学习目标的认识与发展
  “课例研究”的建构体现在教学质量的评判上,“课例研究”的长远目标在于形成学生的学习兴趣、动机、思维习惯以及与其他同学合作的能力等。
  “课例研究”活动中,一节课就像一条迅速流淌的河流。当教师执教的时候,必须迅速作出判断。当教师执行研究课的教学时,同事会记录下执教者的语言和学生的话语。“课例研究”活动中,教师搜索课堂,收集到学生的一切“表演”证据,包括:学习动机、学习行为、甚至随着课堂节奏变化的思维水平。通过学生的观察和了解,教师发现平时很少发现的学生真实的课堂生活原貌。学生学习什么?学生是如何学习的?我们能够为学生提供什么?
  日本的“课例研究”着眼于学生宽广长远的学习目标,为学生创造具有价值的友谊;发展学生自己的看法;培养学生的思维方式,以及形成学生自己的学科兴趣。
  “课例研究”也为教师发现教育学生的方法提供支持,包括学生学术性的发展和社会性的发展。教师之间互相观课并进行研究,一方面提升教师之间的学术友谊,另一方面增长教师的智慧,在这一点,教师孤立地从教的效果是不可媲美的。
(三)教育专业技能的学习与开发
  “课例研究”促进了教师之间的经验交流和知识分享,打破了传统的信息隔离状态。通过“课例研究”,富有经验的教师的隐性知识能够被保存和传播,“课例研究”起到了知识的纵向传承的作用。
  “课例研究”建立在对于教学的理解基础之上,即“课”怎样教才能更好地适合学生的需要。教学作为专门的技术,建构在课例的设计、教师的期望、学生的质疑以及教学的结果基础之上。教师必须反思课例活动、视觉教具、教学进度等关键问题。例如,当教师不断修改展示的视觉教具时,教师期望课堂场面令人激动,教学材料清晰,能够为学生解决问题提供足够的信息,教师能够发现新的教育技能。
  在“课例研究”过程中,教师不仅可以从“课例”本身获得技能,也可以从同事那里获得教益。从这个意义上说,“研究课”远没有结束,它不局限于某一次“课”,它给教师向其他教师继续咨询请教的机会。教师相互提供经验和建议,通过这种方式教师紧密地联系在一起。
(四)自我反思水平的批判与提升
  教师在反思中成长,教师专业教学水平是否得到提升,教师的自我反思尤其重要。“课例研究”为教师的自我批判反思提供了空间平台。
  批判反思是反思的高级阶段,是高水平的思维过程,包括对决策或行为的假设的反思以及对它们背后所牵涉的理智、道德、历史、社会等因素的隐含意义的反思。所以,批判反思型教师能在做出教学决策前仔细思考决策假设,并充分考虑决策可能会带来的技术、伦理、社会、教育等方面的种种结果。对每一个教师来说批判反思的最终结果是发生认知的变化,并改进教学实践。
  教师只有进行自我批判性反思,才有可能距离专业教学标准越来越近。“课例研究”强调自我批判性反思,教师与学生为自我改进设置个性化的目标,如果忽视外在评价的目的,教师将会更加自然地表露自己的缺点。教师的自我批判具有真实的价值,因为识别自身的缺点和不足,并虚心请求别人的批评,这是一种能力的表现,而不是一种失败。“课例研究”的批评包括个体的批评和集体的批评,在批评中,教师可以分享同伴的智慧和经验,批评既是一种经验,也是一种课程,还是教师教学成长的手段。
(五)合作学习能力的培养与建构
  教师的游离是教学改进的敌人。教学研究需要教师集体努力,如果一个教师“单打独斗”,游离于集体之外,无论如何都不可能达到“优质的课堂”境界。教师是一个“孤独的行者”,这种隐喻强调教师需要个人反思经验;教师是一个“学习共同体”,这种隐喻强调教师需要在合作中成长。“教师共同体”实质上分为两种:“合作的共同”和“自由的共同体”。在教师的“合作共同体”中,教师深信他们需要铸造共同的教学观;在教师的“自由的共同体”中,教师期望通过自己的意志构建个性化的教学。
  什么是成功的研究课例?它并不是指教师执教的“课例”本身成功与否。而是指执教者与同事一同努力,透过“课例”能够学习到什么,这才是“课例研究”的真谛。如果一个教师不想改进教学的话,他就不可能真正做好“课例研究”,甚至不能真正完成一份优秀的教学设计或者教学计划。如果教师孤立自己,凡事都按照自己的意愿行事,他甚至不可能完成一节好课。
  过去,教师遇到一个教学问题的时候,往往是通过阅读一本书来解决;如果遇到另外的教学问题则再次阅读另外的书。实际上,发生在学校中的教学问题,教师可以向熟悉类似问题的同行寻求帮助。通过“课例研究”,教师发展某一种角色认同感:学生、班级将不分彼此,“同事”的学生将是“我们”的学生,而不再是“我的”、“你的”、“你们的”学生。
  课例研究是教师专业发展的一种形式,“课例研究”直接与教师的教学工作产生联系;“课例研究”不是抽象的活动,而是针对具体的教学任务;“课例研究”的选择与组织是围绕问题的解决;“课例研究”不是针对一个教师的活动,而是一个教师始终参与的活动;“课例研究”不是一个教师完成的活动,而是教师合作完成的活动。“课例研究”不是校外专家引领的活动,而是同伴互助的活动。“课例研究”是教师教学专业日常生活的舞台,教师既是设计者,又是表演者,更是评价者。


原文载于:福建师范大学学报2006年第1期

35#
 楼主| 发表于 2009-5-21 21:33:07 | 只看该作者

今日日记

1,上午,与沿河小学胡培峰谈到三个话题,约20分钟。
遇d兄,证实4月21日他的话奉承的成分多些,当不得真,呵呵。
2,下午,为三里刘璐、王惠两位老师改教案一小时。
3,杨店学区崔春约明天上午同到印刷场编刊。
区实小罗斌副校长约明天下午到校听李娜老师音乐课。
36#
 楼主| 发表于 2009-5-22 20:46:11 | 只看该作者

今日日记

1,上午,印刷厂;下午,第一节课时听李娜课,然后议课。
2,约车中王坚,明天同赴汉川。


37#
 楼主| 发表于 2009-5-24 10:02:19 | 只看该作者

孝南区送市参评的8节课是。。。。

在【文小培训会】到会音美教师自愿申报参赛的老师中,选定了8节课;
1,区直机关幼儿园1节【艺术教育活动课】;
2,农村艺术教育活跃乡镇肖港镇中心小学1节【音乐活动课】;
      农村艺术教育显著进步乡镇卧龙中学1节【美术课】;
3,艺术教师配备充足的单位选定4节课;
      区实小1节【音乐课】,
     区三里学校1节【音乐课】,1节【美术课】;
     区实中1节【美术课】;
4,高中艺术教师师资配备齐备的单位
      孝感一中1节【美术欣赏课】。
38#
 楼主| 发表于 2009-5-25 07:27:43 | 只看该作者

先谢楼上坛友鼓励。再记事

昨日【周日】
1,与杨竟赛、舒丽丽、朱彬、罗斌、戴桃兰等同志通话,通报信息;‘下周三,市评审组到我区’。
今日上午
1,到区局基教股,向颜股长汇报我区赛课地点安排;
2,送表格到市局体卫站。
39#
 楼主| 发表于 2009-5-25 11:31:00 | 只看该作者

今日日记

上午
8;300到区教育局基教股。与颜、程两位股长排定27日迎市评审课表。
按区教育局领导安排;
市评审组接待工作由局基教股负责协调,区教研室只负责参评教师准时到位。
11;00到区实小,将课表送罗斌同志处。



40#
 楼主| 发表于 2009-5-25 15:40:49 | 只看该作者

湖北省第八届黄鹤美育节孝感赛区孝南区参评论文指定选题

湖北省第八届黄鹤美育节孝感赛区孝南区

参评论文参考选题



一、教学经验总结类:
      1、就具体的某一课(或某个教学单元)的施教过程作全程描述,并就在此过程中的所思所想及独特的教学感悟表达自己的看法。
      2、就自己在从事音乐、美术教学工作最有心得、最有成绩的某一个侧面详细叙述,并从中总结出值得与同行交流的可推广的经验。
     3、因地(城乡)因校(中小学)因班制宜的个性化的艺术教育工作经验。
      4、利用本地教育资源开展艺术教学工作的实例介绍及经验陈述。(例如“剪纸进课堂”)
       5、用具体课例(片断)论证自身艺术教育观念转变的过程。
二、艺教现状与对策分析类
      1、就所在学区、学校、年级或某一教学班的艺术教学实际状况作尽可能全面细致的调研,真实地描述现状,提出改进对策。
      2、对艺术教育师资配备现状、师资培训现状、艺术课教师职业生活现状等展开尽可能细致的调研,呈现真实的调研结果,提出改进对策。
      3、对某一学段(幼儿园、小学、初中、高中)艺术教育工作在我区某一学校的发展现状进行“田野调查”,作写实性的描述,并提出改进对策。
       4、对各级各类优质课竞赛组织形式及功效提出质疑意见和改进建议。
        5、对某一具体课例作“教学病理学”的评述。
三、其他类:
      1、对艺术教育在学校教育工作中的独特作用作出细致的分析(所取例证最好来自本地本校)。
      2、指导儿童、少年进行美术(歌舞)创作的实践经验的总结(要求用图片或实例作例证)。
      3、对某一版别音乐、美术教材的质疑性的评述及具体改进建议。
     4、具有艺术课教师职业生活特点的系列日记(不少于10天,连续的一组。叙议结合)。
      5、对一名学生艺术学习现状进行“个案研究”的文章。
      6、以“自传体”形式完整叙述从事艺术课教学工作以来的“典型事件”及自身感悟。
     7、评述《教师之友网》“艺教”版区并提出活跃艺术教育网络学术交流的具体建议。
      8、艺术课“校本研究”“域本研究”的组织形式及途径的探讨。
     学校艺术教研组建设方面的经验介绍或前瞻性的理论探讨。
●说明:
      1、鉴于我区若干学科在“论文评审”中都发现过抄袭、拼凑的现象,为使申报参加“论文评选”的老师在选题时有所参酌,特拟定该《指定选题》。
    该《指定选题》既参照了市教育局文件要求,又充分考虑到我区艺术课教师的实际水平。降低了“文体”要求,提高了“言之有物,切合实际”的内容上的要求。
      2、“选题”只是写作范围的划定,并非“文章题目”。
    请老师们自行拟制符合“选题”范围的恰切的“文题”。
      3、不同的选题有不同的写作体例要求,也有与之相适应的不同的文字长度要求。原则上大部分参评文章应在3000字左右,少数文章可在2500字左右,不允许超过5000字。
      4原则上不接受超出本《指定选题》的参评文章。
    倡导“绿色教研”,力戒“学术造假”。严禁抄袭、拼凑、下载论文参评。
    为杜绝抄袭之作,所有通过区级评审的“参评论文”均要求于620日后由作者实名跟帖上传《教师之友网》此长帖后公示,接受同行质疑。
      5、我区所有送市参评论文均独立署名,不允许一文署多名。
       6、根据区局基教股与教研室领导会商意见,“论文”一项区级评审的截止期是620,逾期不予受理。
       620日之前可通过邮寄/直接交送/发送电子邮件/拜托各学区教研员带交等方式提前送审初稿。
                                                                                                                                                                                                                                                                                                 2009.5.25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11-22 15:53 , Processed in 0.075694 second(s), 1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