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一个自觉的阅读推广人 ——献给4月23日“世界读书日”
第一乐章:四月,阅读的节日 四月,是读书的节日。可以说,没有哪一个月份拥有4月这么多与书、与阅读相关的节日。从月初,4月2日——“中国儿童阅读日”;到月末,4月23日——“世界读书日”。四月竟然集中了一年中唯一的两个读书日。 4月2日,中国儿童阅读日,也叫“国际儿童读书节”,2008年已经是第41个。它创建于1967年4月2日,国际儿童读物联盟把世界著名童话大师——安徒生诞生的日子确定为“国际儿童图书日”。2007年,国际儿童读物联盟中国分会·中国儿童读物促进会在教育部和团中央的共同支持下,将国际儿童图书节引进中国,设定每年4月2日为“中国儿童阅读日”。 4月23日,全称“世界图书与版权日”,又译为“世界读书日”。之所以选择在这一天,和“国际儿童图书日”一样,也是因为它和大文豪、大作家有关。不过,不是生日,而是忌日。 4月23日是一个作为世界文学象征的日子,因为英国伟大的戏剧家莎士比亚、西班牙文豪塞万提斯以及秘鲁文学家加尔西拉索都是在1616年4月23日逝世,同时,这一天也是世界上其他一些著名作家的生辰或忌日,其中包括我们熟悉的莫里斯·德·昂、纳博科夫等等。 它创建于1995年,2008年4月23日是第13个“世界读书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1995年的全体成员大会上宣布每年的4月23日为“世界读书日”,1996年4月23日是第一个读书日。这个庆祝图书和阅读的传统将会长期存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使这一庆典国际化的决定,对促进阅读、出版、产权保护做出了极大的贡献。 在中国,还有一位我所尊敬的教育学者朱永新先生,作为全国政协委员,他在全国政协会议上再三提议设立“国家读书节”。他建议把每年的9月28日——孔子的诞辰日作为国家阅读节,用仪式感唤醒人们对于阅读的热情。
2007年,就是否设立“国家读书节”这个问题,朱永新老师和我喜欢的著名文化散文作家余秋雨先生来了一番精彩的PK。(原文地址:http://www.xici.net/b245430/d50980243.htm)余秋雨以三点理由反对设立此节。其一,现在每年已有“世界读书日”,没必要增加类似节日。其二,在网络阅读日趋流行的今天,周围已是信息爆炸,阅读不是欠缺,而成为灾难。有人说,正是因为这样,更应用“阅读日”来指导。问题是,怎么指导?谁来指导?指导什么?更大的问题是,这是一个接受指导的时代吗?因此,“阅读日”做什么?不清楚。其三,在今天阅读不再重要,对文化见识而言,更重要的是考察、游历、体验、创造。余秋雨甚至断言:阅读能启发生命,但更多是浪费生命。 对此,朱永新作出三个回应。
回应一:知道世界读书日的人很少。
对于余秋雨的第一点理由,朱永新坦言,如果世界读书日能够像妇女节、劳动节一样受到国人的充分重视和肯定,那也许真的就没必要再设“国家阅读节”了。但是,在中国知道这个节日的人非常少。“我们希望能够借此唤醒国人直面我们民族的阅读危机,国家阅读日设在哪个时间并不重要,是否能与世界阅读日并轨也在其次。关键是,我们国家国民的阅读现状需不需要引起足够的重视和呼吁?”
回应二:余秋雨批评错了阅读概念。
面对余秋雨第二点中的一系列问号,朱永新回答道,余秋雨并没有真正弄清我们倡导的阅读概念,即面向青少年为主体的大众阅读和以纸质图书为主的阅读,是一种以生命价值选择的阅读,是超越知识的心灵的回归与精神的重建。余秋雨批评的不是这种阅读,而是网络的浅阅读,甚至滥阅读。余秋雨对“灾难性阅读”的忧心说明他一直在考虑阅读的真实意义,一定的意义上说其内在的诉求和阅读节的初衷是殊途同归。
至于阅读需不需要指导,朱永新持肯定态度。为青少年尤其是中小学生推荐书目,是国内外非常普遍的做法。我们的学生不经过指导,就可以从汗牛充栋的著作中间挑选出适合他们阅读的图书吗?
回应三:余秋雨对阅读态度前后不一。
对于余秋雨第三点理由,朱永新说,“余秋雨先生难道真的不重视阅读吗?其实,余秋雨是非常重视阅读的。”
朱永新回忆,大概10年前,余秋雨在台湾中山大学演讲时,还对学子说,“要尽早把阅读当作一件人生大事。”就在去年11月,余秋雨还百忙中专程赴山西大同,为大同第四届读书节做了题为“书香盛宴”的报告,给予活动高度评价,并在当地签名售书。朱永新说,“就是在做文艺节目的嘉宾点评时,余秋雨在呈现自我波澜壮阔的知识体系的同时,也不乏一针见血的对选手们提出加以阅读的建议。”朱永新认为余秋雨的前后两种态度是出尔反尔。
至于余秋雨说,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这是中国知识分子追求的境界。游历、考察固然重要,但是,对于大多数中国人来说,是不太容易的事情。朱永新认为,余秋雨可以去周游各国各地,写《千年一叹》。但是,有多少人能花得起那么多钱去那么多地方?朱永新表示,阅读,毕竟是大多数人认识世界的基本路径。更重要的是,如果没有阅读,没有先前的知识作为积淀,那游历、考察、体验等后面的一切都会在品质上大打折扣。就像为何早年余秋雨的《文化苦旅》能打动读者的心,如果只是简单的游记,不会有这样振聋发聩的力量。原因在于“文化”,更多的依赖于多年的阅读积累,宏大的知识背景,加之有机会身临其境。所以,情从心来,游刃有余地留下了这些镌刻人心的文字。
对这番文枪舌战,我的看法:无论是朱先生,还是余先生,目的都是一致的,希望国人能重视阅读。余先生之所以在博客上公开“叫板”,无非是在帮朱先生的忙,要不怎么能引起诸多传媒的注意呢?不过,既然已经有“世界读书日”了,再设个“国家读书节”有无必要呢?设9月28日为读书节的初衷之一,可能是想用咱们的孔子与莎士比亚、塞万提斯、安徒生这些外国文人们抗衡吧,凭什么老过他们的生辰和忌日呢?呵呵
第二乐章:“我爱读书”博客圈,欢迎您的加入 博客改版后,增加了许多新功能、新版块,最引人注目、最好玩的恐怕就是“博客圈”了。现在博客圈的功能要远远比以往的学校博客圈、班级博客圈强大了不少,融合了论坛、博客二者的优点,更直观、更清晰。更重要的是,它把有共同爱好的博友们聚集在了一起。形成了一个更广阔的交流平台,把相同类型、同样主题内容的文章来了个“超级总动员”。 本着“阅读改变人生”的宗旨、“做一个自觉的阅读推广人”的理想,我创建了一个“我爱读书”的博客圈,欢迎各位有志于阅读推广的朋友加入。让我们以它为平台,交流阅读推广中的点点滴滴,推进“书香班级”、“书香家庭”、“书香校园”,把“儿童阅读、亲子阅读、教师阅读”有机地融合在一起,让我们在书香中蕴蓄成长! 第三乐章:愿校信通也成为全国十大读书人物 《中国教育报·读书周刊》从2004年起,每一年都要评选出当年度具有广泛影响的“全国十大推动读书人物”,现在这一评选,已成为一项堪与央视“感动中国”并驾齐驱的媒体盛事。 校信通作为河南省内最大的网络教育媒体和平台,正致力于打造省内甚至全国最专业的教育博客,为此,她汇聚了省内许多一流的专家、教师、家长、关心教育的媒体人和其他有志之士。 推广阅读,是校信通一直倡导的。无论是连续两年举办的“书香寒假”活动、多届“名家公益讲座”,还是校信通的品牌栏目“我爱读书”,以及“博腕”等奖品的设置,都体现了校信通强烈的阅读推广意识。可以说,校信通是省内阅读推广的“第一人”。以她为纽带,省内大批有志于阅读推广的老师集合在了一起,其中有不少已经在阅读方面颇有成果,如丁保先老师、姚晓静老师、王钢老师等诸多名师加盟校信通,必将对校信通的阅读推广事业,产生积极有益的影响。 我相信,校信通必将会成为“全国推动读书十大人物”,我们共同期待! (转)2004—2007年度全国十大读书人物一览
○办《读书周刊》就是“植树造林”,就是培养一批批的读书人群。每届“年度人物”都是我们发现的模范“植树人”
○看着一片片年轻的“树林”,我们不由得心花怒放——这就是我们的灿烂风景,这就是我们为之痴迷的事业。 ——《中国教育报》读书周刊
2004《读书周刊》推动读书十大人物 窦桂梅 清华大学附小副校长
范金豹 安徽芜湖县第一中学教师
方助生 四川宜宾市金坪中学教师
高万祥 江苏张家港高级中学校长,语文特级教师
韩军 “新语文教育”代表人,全国教育系统劳动模范
胡修江 青岛师范学校教师
吴平安 武汉市洪山高级中学教师
曾宏燕 珠海一中原教师
张俊秋 广西南宁二中教师
赵谦翔 清华附中教师
2005《读书周刊》推动读书十大人物 朱永新 全国政协常委,苏州市副市长
李希贵 特级教师,山东省潍坊市教育局局长。
郑金洲 华东师范大学教育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浦东干部学院科研部主任
郑 杰 上海市北郊中学校长
杨九俊 江苏省教育科学研究院、江苏教育学院副院长、江苏省中小学教研室主任
方 明 原全国教育工会原主席,现任中国陶行知研究会会长
王栋生 笔名吴非,江苏省特级教师、南京师大附中教师
陶继新 山东教育出版社总编
管锡基 烟台市教科院理论室主任
徐冬梅 江苏省扬州教育学院中文系教师
2006《读书周刊》推动读书十大人物 桑新华 山东省泰安市教育局局长,中国作家协会会员
王 林 人民教育出版社编辑,儿童文学博士
杨 荣 上海市实验小学校长
高 峰 山东省东营市胜利第四小学校长
袁晓峰 深圳市后海小学校长,深圳“十佳”校长
王立华 山东省临沂市八中语文教师
薛瑞萍 安徽省合肥市第62中学小学部语文教师
程红兵 上海市建平中学校长,中学语文特级教师
闫 学 杭州市拱墅区教研室小学语文教研员,特级教师
孙汉洲 南京二十九中教育集团常务副校长,语文特级教师
2007《读书周刊》推动读书十大人物 国家语委副主任,教育部语言文字应用管理司司长,北京大学心理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经典诗文诵读活动的推动者,活动遍及国内十几个省市,在社会上有着广泛的声誉!
上海教育出版社《小学语文教师》杂志执行主编,“中华经典诗文诵读实验”课题组组长,上海市教育期刊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山东中华诗文教育学会常务会长兼秘书长。全国第一个民间“中华经典诗文诵读节”的举办者,坚持推广经典诵读达十余年。
江苏《莫愁》杂志社副总编、副教授,第二届中国青少年社会教育银杏奖特别贡献奖获得者。多年来通过演讲等形式向家长推动阅读活动,是“莫愁新父母学校”的发起人,在全国建立相同的分校已达几十所。
山东省昌乐县第二中学校长。发起“园丁读书锻造工程”,塑造阅读型教师,以阅读促进教学,带动师生交流。
北京市中关村第一小学校长。积极开展教师校园阅读,倡导儿童阶梯阅读,坚持实践已有四年,效果不俗!
河南省安阳市健康路小学副校长。在六年时间里,积极引导学生阅读,组织阅读课程,有超过四分之三的学生在各类写作评比中获奖。
山东省淄博市张店区教育局副局长。“名师专家引领”工程的组织者、推动者,倡导建设学习型家庭和培养学习型教职工,追求通过阅读提升教师的精神世界。
《福建论坛》(社科教育版)执行主编,《明日教育论坛》和《慢教育》主编。1 1读书俱乐部的创建者,通过网络组织读书会,运用“博客”传播读书。
华南师范大学教科院教授、博士。提出了“一本书主义”的阅读理念,并创办“南方青年读书协会”。在南方教师和学生中产生了相当的反响。
江苏省灌南县新知双语学校董事长、校长。提出“自主,合作,探究”的阅读方式,强调阅读中的师生互动,对学校阅读起到了良好的带动作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