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楼主: 楚王后裔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网友楚王后裔原创文章专集

[复制链接]
31#
 楼主| 发表于 2008-7-18 19:52:49 | 只看该作者
家庭教育中父亲对儿子的男性化气质影响



文/ 楚王后裔




    在家有儿子的家庭中,对儿子进行适当的男性化教育,是健全人格的一个重要方面。男孩子外在的男性化气质,和他们内在的品格与修养一样,都会对自身的成长和发展造成较大的影响。

    在我们这个家庭对儿子进行家庭教育的实际过程中,作为一个普通的父亲,我在以下几个方面尝试着,尽量给予儿子一种“男子汉”气质和性格的有益影响:


一、男人拍案怒冲冠:正直、霸气

    儿子心地比较善良,常呈小小绅士之态,与人交往也非常“手善”,把以和为贵的传统美德继承得淋漓尽致。这本是一个优点,常被长辈称赞。但万物之态,过犹不及,他与人交往也因此而太“秀气”,以至于常常吃亏,甚至有时让人觉得有些“懦弱”和“脆弱”。
    注意到这个问题之后,有时候我就教育他作为“男人”也要有一定的霸气,说话做事,要大大咧咧、理直气壮、正气凛然,不可太过于柔弱,不可太过于小心,遇到不平之事要有拍案而起的男人气。我们凡事向善,但对于不善之人、不善之事,也应当“笑而奉还”;凡事可忍,但不可一忍再忍!


二、男人笑对雨加雪:开朗、乐观

    除了周末,我大部分时间都在外地工作,陪儿子的时间不是很多。但凡有机会,我都是乐意陪他步行上学、上街、到户外玩耍。偶尔下雨或者下雪,只要雨雪不是很大,估计对身体影响不是很大,我都是头顶霏霏细雨、肩抗一身雪花,大踏步走在大自然的神赐之中。儿子有时候也学我,收起那一页小伞,面带微笑地与雨雪亲密接触。
    “他说风雨中,这点痛,算什么,擦干泪,不要问,为什么……”在激昂的那首《水手》之歌中,父子俩或牵手齐歌,或你追我赶,常成为雨雪中的一道风景。


三、男人要做男子汉:豁达、宽容

    为男人者,必须要豁达、宽容,只要不是原则性的问题,断不可为鸡毛蒜皮之小事而耿耿于怀。这是我为人处事、工作生活的一贯追求和原则,也希望儿子能尽量得到我的这个性格遗传。
    有时候他和同学同伴闹矛盾了、生气了,或者遗失了什么东西,或者考试不理想,或者被老师批评了,我看到他不开心的样子,就能猜测个八九不离十。那时侯,我就诱导他尽量不再去想了,过去的事情就过去了,而最关键的问题是如何吸取教训、寻找方法,争取在以后解决问题或者克服困难。每次看到他重新舒展眉头露出灿烂无邪的笑容,我都知道:咱们家的小小男子汉在挫折中又成长了一些了。


四、男人有泪不轻弹:坚毅、理智

    爱哭不是女孩子的专利,男孩子有时候也是。儿子有时候被父母责骂重了,或者受大孩子欺负了,或者被父母、老师或其他人误解而受委屈了,偶尔也会眼圈泛红,甚至泪流满面、号啕大哭。
    坦率地说,尽管我一直尽量去做一个民主的父亲,但有时候也会显得有些粗暴甚至“专制”。在儿子哭的时候,我总是立即大声制止,并直接告诉他“男孩子不要随便哭”, 要坚毅、理智。我告诉他:若是自己有委屈可以说出来,有道理可以摆出来,如果是父母错怪他了,我们可以向他道歉;如果是别人错了,他也要学会怎么正确处理这种“不公平”的待遇。  


五、男人有爱你就说:爱人、爱己

    爱自己、爱父母、爱家人、爱老师、爱同学,这是我们对儿子的博爱教育。我总是对他说,小小男子汉,要敢爱敢恨,而且心中有爱,就尽量地表达出来,用行动或者语言。当我告诉他男子汉的爱不要太含蓄时,他总是高声说“知道,罗嗦老爸”。
    每年我们过生日的时候,儿子总是用自己稚嫩的小手为我们亲手制作生日贺卡,而且用充满童趣的笔法画上很多有趣的卡通图案、写上一些“爸爸我爱您”、“祝福妈妈更快乐”的祝福话语。在儿子给予我们的爱中,我们慢慢变老,也感受到了为人父母的最大快乐。


    当然,以上的这些方面,并不是说我们这个家庭做得非常好,也不是说把孩子已经塑造得很完美了。作为一个父亲,我只是在这些方面加以特别的重视,并有意识地在这些方面努力做得更好!
    愿天下的父亲都成为对孩子性别化气质有良性影响的父亲,愿天下的父亲都成为孩子喜欢的好父亲、成为孩子敬慕的大男人!
    愿天下的男孩子们都成长为或豪放、或内敛的小小男子汉、堂堂大男儿!


  (2008年2月,草于江城)
32#
 楼主| 发表于 2008-7-18 19:54:12 | 只看该作者
家庭教育中对孩子性别化气质的塑造

.
文/ 楚王后裔



[内容摘要]:
    孩子不慎有性别模糊甚至错位的倾向,成年之后势必对自身的学习、工作和生活造成一些不必要的影响,甚至造成心理问题。对于这个问题,作为家长必须给予足够重视,并加以积极的引导。服饰、妆容、言谈举止等只是内在因素的外化现象,更加值得关注的是青少年的内心的性别模糊甚至错位。
    在家庭教育的实际过程中,作为父亲,我在以下几个方面尝试着,尽量给予儿子一种“男子汉”气质和性格的影响。而母亲对女儿的教育,以及单亲家庭和类似单亲家庭的教育,也是同理。我根据自己一直以来的关注和探索,在此提供若干途径和方法供大家参考。
    父母是孩子最重要的老师,而且是终生的老师。天下为父母者,必须从大处高屋建瓴,重视孩子性别气质这个问题;从小处着眼,对孩子进行潜移默化的案例教育和长期熏陶。


(一)成长中的忧虑


    造物主创造了男、女两种性别,就是希望男性更“男人”、女性更“女人”。正是因为性别的不同鲜明特质,这世界的风景才如此绚烂多彩!
    而当前一个让人忧虑的现象是:越来越多的孩子受家庭、社会、利益驱动的不良媒体等等的误导,特别是一些选秀节目和所谓大众新偶像的“示范”作用,造成越来越多的青少年盲目模仿,从而导致假小子满街飞、中性人让人常生误会、“娘娘腔”让人敬而远之……
    一个人的性别特质,早在孩童时期就初显端倪,在青少年时期基本成型。所以作为家长,我们在孩子的成长期要特别注意这个问题,并在潜移默化中给予孩子正确的引导、积极的影响。如果孩子不慎有性别模糊甚至错位的倾向,家长最好是及早发现、及早扭转。如果因为家长的疏忽甚至有意无意的纵容,而导致孩子性别意识错位,小时候和年轻时看起来很好玩很“可爱”,但成年之后对孩子的学习、工作和生活势必造成一些不必要的影响,甚至造成孩子的心理问题。
    值得注意的是,青少年的性别模糊和错位,很多成年人理解为仅仅只体现在服饰、妆容、言谈举止上。而我的理解是这些只是内在因素的外化现象,更加值得我们关注、研究和疏导的,是青少年的内心的性别模糊甚至错位。
    对于以上这些问题,作为老师、教育专家、特别家长,必须给予足够的重视,并加以积极的引导。


(二)父亲对儿子的男性化气质影响



    在家庭教育的实际过程中,作为一个普通的父亲,我在以下几个方面尝试着,尽量给予儿子一种“男子汉”气质和性格的影响:
    第一,“男人拍案怒冲冠,培养正直、霸气之气质”。我们常常教育他作为“男人”要有一定的霸气,说话做事,要大大咧咧、理直气壮、正气凛然,不可太过于柔弱,不可太过于小心,遇到不平之事要有拍案而起的男人气。
    第二,“男人笑对雨加雪,培养开朗、乐观之气质”。偶尔下雨或者下雪,只要雨雪不是很大,估计对身体影响不是很大,我们都是头顶霏霏细雨、肩抗一身雪花,大踏步走在大自然的神赐之中,面带微笑地与雨雪亲密接触。
    第三,“男人要做男子汉,培养豁达、宽容之气质”。为男人者,必须要豁达、宽容,只要不是原则性的问题,断不可为鸡毛蒜皮之小事而耿耿于怀。这是我为人处事、工作生活的一贯追求和原则,也常常教育儿子能尽量做到这些。
    第四,“男人有泪不轻弹,培养坚毅、理智之气质”。在儿子哭的时候,我总是立即大声制止,并直接告诉他“男孩子不要随便哭”, 要坚毅、理智,若是自己有委屈可以说出来,有道理可以摆出来,哭是解决不了问题的。  
    第五,“男人有爱你就说,培养爱人、爱己之气质”。爱自己、爱父母、爱家人、爱老师、爱同学,这是我们对儿子的博爱教育。我总是对他说,小小男子汉,要敢爱敢恨,而且心中有爱,就用行动或者语言尽量地表达出来。
    当然,以上的这些方面,并不是说我们这个家庭做得非常好,也不是说把孩子已经塑造得很完美了。作为一个父亲,我只是在这些方面加以特别的重视,并有意识地在这些方面努力做得更好!


(三)母亲对女儿的女性化气质影响


    以上所述,是以我自身家庭教育的实际案例,着重谈了父亲对儿子的男性化性格、气质等的正面影响。同理,作为母亲对自己的女儿,也应该尽量给予她一种正面的积极的“女性化”气质的影响。虽然我对此没有切身的体会,但我想道理是相通的。只要作为母亲的女性对这个问题给予足够重视,要做到应该是不困难的。
    在此,不再赘述。


(四)单亲家庭或类似家庭对孩子的气质影响


    在单亲家庭,或者父母中某一方长期在外工作的类似单亲家庭,特别是家有留守儿童的这种教育容易缺位的家庭,如果家长和子女的性别正好是异性化的,这种性别错位的可能性比普通家庭更大一些。
    那么,作为家长,虽然承受的心理压力和其他社会、经济压力可能更大一些,但在这个问题上,依然要更加重视,并创造条件和机会让孩子接受更多的同性化影响。根据我一直以来对这个问题的关注和探索,我认为比较好的方式至少包括以下几种途径:
    第一,让孩子和亲戚、家族中的同性别大孩子、或者成年人多接触多沟通多交流,多在一起玩耍,在日常生活的具体场景中,熏陶孩子的性别化气质。也可以鼓励孩子多参加家族或者亲戚中同性的成人经常进行的一些活动,让他感受具体的氛围。
    第二,让孩子多看一些可以培养、熏陶性别特质的书籍、电视节目,也可以鼓励孩子多参加一些类似的符合性别特征的活动等等,如男孩子可以鼓励他去进行一些探险活动或者适量的体力活动(当然要以有安全保障措施为前提)。
    第三,长期单亲特别是母子型或父女型的异性化单亲家庭,可以试着给孩子请一些同性的家教老师(或者请家族人士或者朋友代替充当临时性、兼职性的家教老师角色),不但可以辅导孩子的功课,同时可以让家教老师带孩子进行适当的户外娱乐和活动。在这里,家教老师充当着孩子的同性老师、玩伴、学伴等多重角色。
    第四,除了家庭,学校和班级是对孩子影响最多的环境。孩子读书时,如果家长有条件可以为孩子去选择班级,那么家长就尽量选择有老师与孩子同性别、或者同性别同学比较多的班级。孩子在这样的大环境下,长年累月的性别化影响和熏陶,还是有一定作用的。
    当然,方法和途径一定不仅仅只有上面四点。我们相信,只要教育得法,单亲家庭或者类似家庭里成长起来的孩子,一样也可以成长为性别人格非常健全甚至很出色的人。


(五) 结 语

    我们常常说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而我说,在单纯知识性教育以外的人格、气质、品性等方面的教育中,父母可以说是孩子最重要的老师,而且是终生的老师。
    当然,对于孩子有性别化模糊或者错位的家庭,家长既要重视,但也不要忧虑成患。毕竟对于孩子的成长来说,性别模糊和错位并非道德恶习和不良品质,只是一些习惯和气质的微小瑕疵。只要家长引导得法,我相信一般的都还是没有太大问题的。
    愿天下为父母者,从大处高屋建瓴,重视孩子性别气质这个问题;从小处着眼,对孩子进行潜移默化的案例教育和长期熏陶。如是,则满目皆现男子气、满城尽飘女儿香了。
33#
 楼主| 发表于 2008-7-18 19:59:15 | 只看该作者
"春"字的若干种写法
          ——关于婚姻的联想
.
[序] 是夜,适逢结婚九周年纪念日。
一时兴起,磨墨铺纸,楷隶草篆,
满纸“春”字灵动。对月独思良久,
回想从一年纸婚到九年陶婚的点滴,
又感叹世人婚姻之种种悲欢离合,
顿然想起:
这“春”字的若干种拆字与写法,
倒与婚姻的诸种过程、状态神似…  



◎  春之一

春来了
一介凡夫
开始逐日
逐日
伴着太阳永生
心中  一个
永恒的春天

◎  春之二

春来了
三个人
坐在太阳上
父亲
母亲
而太阳
是他们的孩子

◎  春之三

春来了
那人还没有来
昨日今日
亲爱的  我还要
等到明日吗
一个人  三日
会不会等得
春天变老

◎  春之四

春来了
我们在泰山
观日
水蒸雾散
红日升腾
一个温暖的春字
烙在
泰岳之巅


(楚王后裔,2.19夜,江城)

[ 本帖最后由 楚王后裔 于 2008-7-18 20:01 编辑 ]
34#
发表于 2008-7-18 20:00:55 | 只看该作者
欣喜!我看到楼房一层一层地盖起来!我看到王的风范!
让我们一起努力!
35#
 楼主| 发表于 2008-7-18 20:09:04 | 只看该作者
在寒梅斑竹的“监工”下,继续盖高楼。争取盖一个优质的世纪工程,为教师之友做贡献。
也请各位老师、教育专家常来本楼留个脚印,多提中肯意见。向各位学习!

[ 本帖最后由 寒梅 于 2008-7-18 20:16 编辑 ]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36#
发表于 2008-7-18 20:19:37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楚王后裔 于 2008-7-18 20:09 发表
在寒梅斑竹的“监工”下,继续盖高楼。争取盖一个优质的世纪工程,为教师之友做贡献。
也请各位老师、教育专家常来本楼留个脚印,多提中肯意见。向各位学习!



我一定要给楚王当好这个“监工”,边监边读边读边学,争取完成楚王布置的作业,写篇读后感!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37#
 楼主| 发表于 2008-7-18 20:36:32 | 只看该作者
反弹琵琶的另类作文辅导---层层深入“流水帐”
文/ 楚王后裔

[原刊载于孝感教育信息网]


一、        从书法学习中悟到的另类作文辅导方法

  喜好书法的人都知道,初练书法的第一要领是把字的整体架构掌控好,这样写出来的字形才好看。即便是部分笔画写得不到位,但并不严重影响字的整体美观和气势。
  写作文也是这样。对于一些初学作文和不太喜欢写作文的孩子,进行作文辅导时如果用一些传统的方法,如果一开始就要求孩子先写得很具体详细、很美观完整,因为起点过高,超出孩子的通常接受能力,因此最后很可能收效甚微,甚至引起孩子对作文的反感。这时用一些特殊的作文辅导方法往往会收到特殊的效果,“流水帐”作文启蒙法就是我们在辅导孩子作文时觉得比较有效的一种方法----虽然很多老师和家长常常带着贬义去批评孩子写作文像记流水帐。

二、        写作文先从打流水帐开始

  孩子们初学写作文,往往是简简单单的几句话,一二三四五,就写完了。这个时候一些家长和老师通常会批评孩子写作文像记流水帐,让孩子写详细写具体一些。但鉴于孩子的特点,在开始的时候一般是很难把一件事情写得很翔实的,大人的话反而让他们无所适从。
  在辅导孩子进行作文的实际过程中,我倒觉得结合幼儿特点,写作文先从打流水帐开始,然后层层深入、次第丰富、逐步完善,也不失为一种好方法。
  1、记流水帐,实际是教孩子在写作文提纲,让孩子先从整体上把握写作文的脉络,把事情的主线找出来,要把主要事情和事情的主要方面记清楚。这就如同上面所说的学书法时先练好整体架构和字型、扎稳“马步”再说。
  2、然后,把流水帐尽量记准确、记全面,训练孩子的思考和思维能力。
  3、最后,把流水帐的每个具体环节逐步细化,丰富完善,则一篇好作文就在“流水帐,流啊流”的过程中慢慢形成了。

三、        层层深入,将流水帐进行到底!

  如上所述,把流水帐记好了,下一步要做的就是多观察、多积累,把句子“扩充”得更加完整,注意细节描写,把句子写美一点。
  1、学习先记好一笔笔流水帐:5+3提纲法
  我个人认为,让初学作文或者不愿意写作文的的孩子把一笔笔流水帐记好,也是不容易的、需要花一定功夫的。开始写流水帐,就如同孩子开始说话一样,要把流水的“主流”先找到,找“支流”那是下一步的事情。
  把流水帐记好,要抓住五个要素,即先把五句话写好:何时、何地、何人、什么缘由,做何事,相当于英语学习里的“5W”。
  然后,重点把事情的经过再用三句话写好:开始怎么样,中间怎么发展,结果如何。
  总共就是5+3共八句话,提纲既成,作文的架构就搭起来了,流水帐就基本做到了脉络清晰、事实清楚、内容完整。下面就是如何训练丰富、补充各个部分繁荣内容了。
  我们在孩子读二年级下学期的时候,就开始这样训练孩子初学“八句话”作文:一篇作文就是只有八段,每句流水帐就是一段话的全部内容(也相当于一个段落的开头一句、中心句),段落之间空几行便于以后补充。因为篇幅不长,也没有要求文章的文采,所以孩子一般都比较有兴趣地完成,并且能基本说清这八句话。

  2、让“猪肚”部分的流水量更大一些吧
  一篇好作文,通常包括凤头(开头)、猪肚(主要内容)、豹尾(结尾)三个大的部分。作文合格与否,通常是看“猪肚”是否实在;作文美观与否,则通常是看“凤头”是否美观直接、“豹尾”是否有力、简练。
  在孩子把以上的流水帐记得基本熟练以后,就可以训练孩子开始丰富、补充各段的具体内容了。这时候,孩子要先学会做好加法,逐段逐段补充内容,可以把次要部分暂时放在一边不管,先训练孩子把作文的重点部分----“猪肚”先补充完整,即5+3提纲法中的3这个部分:事情的开始、中间、结果,这三个部分开始可以说得尽量详细一点。也就是上面第1部分所说的:把每一段的“一句话流水帐”的后面空行部分进行“填空”,随便孩子怎么写,反正把文字拉长就可以了,我们把它俗称“填鸭子”。在扩充段落的过程中,逐步加多一些句子,直到把预留的空格全部填满。
  当然,孩子在填鸭子的过程中,不可避免会塞进去一些废话。那么在其次的训练过程中,就辅导孩子学会做流水帐作文的减法,减去、删除一些不必要的句子,让它们“浪费”掉吧。

  3、让“风头”、“豹尾”的流水帐流得更加猛烈些吧
  风头、豹尾,是作文的脸面,尤其重要。在孩子初步掌握了以上的在猪肚里填鸭子以后,下面就是美化风头、豹尾了。
  通常的作文要求是“凤头”要美观直接、“豹尾”要有力、简练。那么这时的流水帐作文中开头和结尾可能只是一个词语、一个短句,或者一句很平淡的句子。如何让他们美化呢?我们自己的经验就是:
  开头的时候,在内容上就尽量开门见山交代事情(如同交代一篇作文的中心内容),在句式上就尽量用一两个好词语;结尾的时候,在内容上就尽量交代一下自己的体会和感悟(如同总结一篇作文的中心思想),在句式上就尽量用抒情感叹、排比、反问等有力、简练的句子。

  4、莫让流水帐成为孩子作文时永远的流水帐
  我们开始就说过,流水帐作文法只是孩子作文启蒙时的一种很特殊的训练方法,它不是目的,而是引导孩子作文入门、开心写作的一个途径之一。要想让流水帐不至于成为孩子作文时永远的流水帐,那就要最终走出流水帐的狭小空间,走进灿烂多彩的作文世界。这些还得靠孩子平时的词句积累和模仿借鉴,家长和老师也应该引导孩子多阅读、多积累词汇、多观察。我有个特别的观点是:最好的创新,就是率先巧妙地模仿。作文练习也是这样:在十篇好文章中,每篇模仿一点,就是属于自己的好文章了。当然,最终孩子写作文一定要从模仿的套子里走出来,真正形成自己的作文思维、语言风格。

四、结语

  层层深入的流水帐作文法首先可以让孩子不至于产生畏难情绪,敢于尝试;其次可以让孩子保持写作文的兴趣;最后它符合由浅入深、逐步开发的科学学习原则。所以,我们认为以上所述的层层深入的流水帐法是一种很有效的作文启蒙法。
  当然,任何一种作文方法、技巧,都应该因地制宜、因人而异地灵活变通,否则再好的写作方法也变成了现代版的“八股文”模式了。
  我们愿所有的孩子都能学好我们的母语,熟练掌握国文的写作技巧和方法。如是,则当今的语文教学幸甚,当今的教育幸甚,当今的文化传承幸甚。


[ 本帖最后由 楚王后裔 于 2008-7-18 20:37 编辑 ]
38#
 楼主| 发表于 2008-7-18 20:46:53 | 只看该作者
从几个具体案例浅谈家长和老师的良性互补关系
文/ 楚王后裔

[原刊载于孝感教育信息网]


[关键词] 个性,共性,良性互补,误区,相互信任,教育理念,基本一致,换位思考,互商,环境适应,分阶段目标,夯实基础,内心尊重,理解,学习型,宽容型,共同的孩子。


一、孩子教育的成败,是老师、家长合力的结果

  一个孩子的成功,绝对不是单纯的老师或者家长的功劳;同样地,一个孩子的平庸甚至失败,也绝对不是老师或者家长单方面的责任。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我觉得家长与老师的关系应该是相互配合、相互理解、相辅相成的,而不是单纯的从属关系,或者脱节甚至敌对的。否则,一个再好的学生苗子,也将在这种不正常的家长、老师关系中受到影响,甚至毁掉孩子的学习和教育。
  老师在处理和家长的关系中,除了理解和引导以外,最好是少一点教育专家的架子和居高临下的训导。当然,家长在处理和老师的关系中,除了尊重和配合以外,也不能一味盲从,还应该结合家庭和孩子的实际状况,为孩子制订最合适的学习方法和计划,必要时可以对学校或者老师的不个性化甚至不合理的安排学会说“不”。因为只有家长最明白自己的孩子的最终学习目标,以及达到这个目标的手段和过程;也因为一个家庭通常只有一个孩子,父母和孩子之间属于一对一的教育,这种教育更加个性化一些。而一个老师通常要同时面对几十个甚至上百个学生,很难做到针对每个具体学生的个性化教育和辅导,因为作为老师,更多的是实行共性化教育。所以,家长和老师必须互相配合,形成一种良性的互补关系,共同把孩子的教育搞好。

二、老师和家长关系的常见误区

  在老师和家长的关系处理中,有很多互相尊重、及时沟通、互为补充的和谐案例,但也有一些因为对这种关系理解出现偏差而导致的误区。比较常见的有:
  家长误区:从家长角度来说,有的家长认为把孩子送到学校了,教育的责任就完全是老师的了,与老师行如路人、从不关注;有的家长认为老师的水平一般,不能很好地引导孩子的学习和教育;有的家长受社会大环境的影响,认为老师就是有私心,只照顾有背景、有钱的孩子,而带着有色眼睛看所有的老师;还有的家长受媒体报道和身边发生的极少数不良教师事件的影响,认为老师的所有行为目的都是为了从学生和家长手里套钱;更有甚者,有的家长一味埋怨老师没有把自己的孩子教好,对老师进行谩骂、侮辱甚至拳脚相向。
  老师误区:从老师角度来说,有的老师认为只要尽力把孩子在学校教好就可以了,至于孩子在家里怎么表现那是家长的事情,因此与家长很少沟通甚至没有沟通;有的老师认为自己是教育专家,家长应该完全听从老师的安排,家长不赞成就是不配合自己的工作不尊重自己;有的老师对有自己的教育理念和个性的家长,认为是家长自行其事,对老师不尊重、不配合,因此索性让这些超前的家长承担了部分本应该由老师该尽的责任,自己乐得清闲;有的老师认为自己待遇差、教学任务繁重,只重视与部分优秀学生或自己喜欢的学生的家长进行沟通,他们认为这是非常正常的;有的老师认为一些家长素质很差,既没有能力也没有花精力去尽自己该尽的家长义务,因此懒得与家长沟通和配合,甚至家长找上门也是能躲则躲、能推则推;更有极少部分老师手社会大环境下不良风气的影响,与家长交往过“密”,发展到主动伸手或者暗示家长送钱送物。
  凡此种种,不一而足。
  当然,以上这些不合理的老师、家长关系毕竟属于少数,并不是大范围流行的弊病。但是,它却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和谐的老师、家长关系,从而有时候会影响到学校的正常教学,影响到孩子们的正常教育。这应该引起老师、家长、以及教育研究专家的关注和重视。

三、从几个具体案例浅谈家长和老师的良性互补关系

  不管怎么说,老师和家长的目标是基本一致的,都是为了把孩子教育好,无论是为学还是为人。下面我从我所经历或者我周围发生的几个具体案例,浅谈一点家长和老师应该具有的良性互补关系。

  第一、        老师和家长应该取得教育理念的基本一致,让孩子轻松快乐地学习,根据自己的特点来制订个性化的学习方式和目标。

  记得我的孩子申请跳级时,当时学校一些领导说:你孩子又不是双百分,为什么要跳级呢?很多比他“优秀”的学生都没有跳啊?这样做会不会拔苗助长、风险太大啊?我是这样谈他们的看法的:
  我们认为孩子考100分或者双百分,和考99分、98分的孩子没有什么区别,不能因为一两分之差来衡量一个孩子的真实水平和能力。而且逼着孩子考双百分、争第一,对孩子的压力太大,也没有什么实际意义。考100分、考第一的孩子,常常会因为害怕或者偶然因素而掉队、伤心,长此以往会形成巨大的学习压力甚至厌学;反而那些学习比较稳定的学生,一般都是那些一直保持前列又不做出头鸟的孩子。学习是一个长跑的过程,也是一个能力提高而非单纯追求分数的过程,所以孩子能一直保持90多分,我们觉得他就是很优秀的。而且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我们知道孩子学习的时候不是死记硬背的,他有浓厚的学习兴趣,并且能有很好的接受能力和举一反三的悟性,因此是可以跳级的。当然,他有比较好的环境适应能力,也是一个很重要的因素。
  最后,这个学校的领导和老师还是比较开明的,我最终说服了学校,他们同意让这个孩子跳级。幸运的是,孩子后来的发展还基本没有出乎大家的意料,也没有让老师失望,跳级以后一直名列前茅,而且比较轻松。

  [案例启示:解决方法一]

  虽然这只是一个教育的特例,也存在着很大的教育风险,但我举这个例子想说明的是:老师和家长、学校和家庭,基于他们各自所处的位置,对孩子教育的方式、方法、过程和结果的关注重点等,不可能完全一致,但至少应该平等、友好地沟通,畅所欲言、相互信任,取得教育理念的基本一致,让孩子轻松快乐地学习,并尽可能根据每个孩子的特点来制订个性化的学习方式和目标。

  第二、        如果家长根据自己孩子的特点而不太赞成老师的一些做法,应该主动对老师说明方法和理由,老师也应尽量理解和配合。

  记得我自己的孩子还是在三岁初上幼儿园的时候,有时候会因为老师布置的写汉字或数字太多而不想写。我担心逼他写容易适得其反,就问孩子是否认识、是否会写,得到肯定回答以后,就告诉他每字只写2个就可以了,儿子马上开开心心地快速写完,而且后来越写越好,有时候还主动要求多写几个。因为他担心没有按老师要求完成作业会被批评,我(有时候是夫人)就偶尔在应写字而少写的空白处给老师留言:“XX老师,经我们检查,孩子已完全掌握这些字词。家长:XX。”
  后来遇到老师,他们和我们谈起这事,说我们真是“奇怪”的家长,竟然支持孩子不做老师布置的作业。不过在我们说出我们这样做的理由时,虽然老师有些不快,但还是给予了理解。同时因为孩子在幼儿园各方面表现还算优秀,老师也不好说什么。直到孩子从幼儿园以优异成绩和综合表现提前毕业时,老师对我们说:这孩子虽然只有五岁,却已经具备了一年级甚至二年级孩子才具备的一些学习和能力特质。他们同时也认为我们不盲从老师、积极主动和老师沟通并和老师一起商量应对孩子出现的一些问题的做法,还是很有探索价值的。

  [案例启示:解决方法二]

  这说明,家长对老师的尊重和配合,不是停留在口头上或者刻意地拉拢关系,而是一种发自内心的尊重。这种尊重不是盲从,不是唯唯诺诺,更不是因为种种顾虑而曲意逢迎,而是共同寻求一种最适合孩子的教育方法和教育过程。反过来说,作为老师也应尊重家长,无论他(她)是学富五车的大儒,还是目不识丁的村妇白丁,也无论他(她)是积极主动和自己沟通交流的热心家长,还是任孩子自然发展、无为而治的懒散父母。人的文化背景、教育素养不尽相同,但大家彼此的人格是平等的,为了孩子的教育这个目的是一致的,所以老师还是以为人父母的心态,尽可能理解家长的一些行为方式和想法。
  家长,也是另外一种意义上的孩子的老师;老师,也是自己孩子的家长。大家都换位思考,那么解决问题的方式、手段和结果都会积极得多。

  (本文未完,待续)

[ 本帖最后由 楚王后裔 于 2008-7-18 20:48 编辑 ]
39#
 楼主| 发表于 2008-7-18 20:47:22 | 只看该作者
(续)

  第三、        在订阅教辅资料、补课培优等问题上老师和家长多沟通,根据孩子实际状况商量合适方案,互相理解避免误会,培养孩子自学能力。

  一般的学生所学的每门主要课程,手头上大都有学校或者老师统一订阅的一至两套资料。我要求儿子学会自我总结和思考,尽量把这一两套习题做精做透,真正做到举一反三、融会贯通。至于其他各种五花八门的校外、课外辅导资料,家长尽量不再另外重复购买,尽量远离劳神费力、浪费时间和精力的题海漫游;老师也尽量少给孩子增加额外负担。
  以我孩子为例,他数学比较有悟性,曾经有他的任课老师处于善意的考虑,希望他能在这个优势课程上拔高一下,建议他上奥数兴趣班去补习一下。但我们基于培养和提高孩子的自学能力的这种想法,委婉地谢绝了老师的建议,一直坚持让孩子在家自学,让他自己看学校统一版本的奥数例题,每星期做一到两个典型的综合题目。让我们家长欣喜和老师意外的是:这个从来没有补课培优、比同龄人小2~3岁的孩子,凭着自己浓厚的兴趣和较好的自学能力,竟然取得全校奥数竞赛年级最高分的成绩!

  [案例启示:解决方法三]

  现在家长和老师容易滋生误解甚至发生矛盾的地方,很多是由于在订阅教辅资料、补课培优等问题上老师和家长之间沟通不畅造成的。老师希望一些优秀的孩子进一步拔高、希望学困生多方面补习,应该说绝大部分老师的出发点是好的。但由于没有取得家长的理解而常常招致家长的抵触情绪,认为老师是以收钱为目的(当然也不排除少数老师的确出于此目的)。老师也觉得自己好心没好报,索性对这些不配合的家长的孩子实施冷化处理,或者生硬地强制家长执行。
我想,既然双方目标基本一致,虽然手段、过程不能完全达成共识,但只要积极、主动地沟通(包括书面、电话、面对面口头沟通),阐明理由,问题是应该可以很好解决的。大家一起根据孩子实际状况商量合适方案,互相理解避免误会,尽可能培养孩子的自学能力,授之以渔。如此,则这些本不应该成为矛盾的矛盾,就会大大减少,乃至皆大欢喜。

  第四、        在孩子的长期学习目标和短期分数发生冲突时,老师、家长要尽量通过沟通达成一致意见,着眼长远,分阶段、分重点,循序渐进。

  孩子的时间和能力是有限的,即便是比较优秀的孩子,也不能给予他太大的压力,否则会适得其反,催生孩子的厌学情绪。所以我一直认为家长要有耐心和远见,对孩子的规划要远一点,对孩子要信任和有信心。最好是分阶段实施学习目标,在一定时期内重点巩固某一门课程,该暂时放弃的成绩和名次,就要暂时放弃。很多事情,假以时日,就会水到渠成的。我的孩子从小数学也比较好,我建议他特意在读三年级的时候夯实了一下,目前就是正常巩固、复习,尚能始终名列前茅;他语文基础也不错,但发挥不太稳定,因此我又建议他们把四年级定为孩子的语文年,从阅读、作文等方面重点进行巩固和提高,目前来看初见成效,还需要继续坚持。
  不过,孩子的英语一般,而且有时候甚至会因为英语的平庸而影响他学习英语的兴趣和信心。孩子曾经就读的幼儿园是外省一个不错的双语幼儿园,当时英语语感、发音和学习兴趣都不错,不过后来回老家读小学时因为一、二年级学校没教英语而遗忘、生疏了。我就告诉孩子对英语别担心,只要课堂学习大致跟得上、保持基本的学习兴趣就行;我还向那孩子的父母提议,把五年级定为他们家的英语年,好好地加强、夯实孩子的英语。
  正是抱着这样一种想法,所以曾经有老师建议让孩子在英语方面赶紧加强、多上上补习培优班的时候,我还是礼貌地推辞了老师的建议。不知道我们的这种教育理念,老师是理解、还是觉得我们很怪异呢?

  [案例启示:解决方法四]

  应该说,老师有老师的教学压力,有自己的短期任课目标,甚至因为大家可以理解的原因出现一些急功近利的想法和要求,我觉得这是正常的。这一点,家长应该予以理解,那种因意见不合则自行其是的做法,对孩子是有害的。毕竟孩子的主要学习还是要靠老师,而且让孩子在家长、老师之间做“夹生饭”,很容易让孩子偏向一端,左右为难。但家长理解老师,不等于要绝对的“服从”老师。这种表面服从而心生怨恨的情绪,不是对老师真正意义上的尊重。家长要尽量和老师取得沟通,老师也尽可能以理服人、以情动人,双方达成一致意见,按照科学教育的要求,着眼长远,分阶段、分重点,循序渐进。

  第五、        家长也应加强学习,提高素养,力争做最好的家长。老师也尽量宽容大度,尽可能把家长当朋友。

  有人曾经问我:你那么关注孩子的教育,你不累吗?你有那么多时间吗?
  我说:家长少打一点麻将少外出喝一点酒,有很多无谓的应酬完全可以不去,或者少去。多陪孩子,不一定就是只抓学习,还可以陪孩子玩,陪孩子聊天......这也是一种有效的教育方式,对孩子非常有益的。多陪孩子,也是一种有效的教育投资。
  还有的人问我:你不是专门搞教育的,为什么言行、观点好象很懂教育呢?为何那么喜欢和一些教师做朋友呢?为什么你总和自己孩子的老师沟通得很好呢?
  他们哪里知道,我抽空花了多少时间来读各种教育书籍?我把孩子的课本偷偷地读了多少遍?我在一些本地和外地的教育论坛上和老师们进行了多少沟通、向他们学习了多少东西?我又花了多少时间关注孩子在学校里点点滴滴的表现和老师的反馈?所谓一份耕耘,一份收获,天道酬勤。我这个被一些人看作是勤劳、细心、有一定思想的“优秀”家长,其实真的很普通,也是如同一个学生一样,努力学习出来的(包括学习如何和老师沟通、互补),而且还将继续学习下去。

  [案例启示:解决方法五]

  每一个孩子的成功,都同时凝聚着老师的汗水、家长的心血,还有孩子自己的努力,三者缺一不可。我们的教育,如果不能让孩子成材,至少要让孩子成人。老师应该不断地加强教学业务能力的提高和心性的修为(包括加强学习与家长沟通的技巧与艺术),这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是师德使然、师道使然。它不但是对学生的负责、对家长的回馈,也是对自己职业的尊重、对自己的尊重。而老师尽量宽容大度,把学生当孩子、把家长当朋友,就是师德、师道的另外一种完美体现----虽然可能对老师有些苛求。
  而我们的家长,如果自己的文化、修养等不足时,更加应该长期加强学习和提高。没有人能天生做好家长的角色,一个优秀的家长必定是和老师配合得很好、并善于从老师那里多方面学习的家长,一个称职的家长一定是不断加强自身的文化学习、孩子的课程学习、甚至教育学心理学等的学习型家长。即使部分家长由于种种原因没有这么好的素养底蕴、甚至是半文盲,那么他(她)至少应该在做人处事等方面给孩子足够的言传身教,在老师面前也自然表现出自己的淳朴、仁厚和谦和。这种非文化和能力以外的学习和提高,大家应该还是可以尽量做到的。

四、学生是家长的孩子,也是老师的孩子

  基于我们国人的读书、尊师传统,一般的家长特别是孩子,都是发自内心地尊重老师。无论是被社会和媒体有意无意放大的师生、老师与家长之间的非正常关系,还是被一些别有用心的人刻意妖魔化老师或者家长的群体形象,这些应该说都只是极少的一部分。也许,这从另外一个侧面反映了社会对教育的善意关注、大众对教师作为社会道德楷模的一种良好预期。
  如果说曾经因为一部分家长或者老师拥有自己各自不同的教育理念和方法,而让老师或者家长觉得彼此之间难以达成共识甚至产生误解,觉得对方不太配合自己,那么只能说绝大多数都是无意之过,但愿他们能够彼此理解和谅解;并且积极探索家长、老师之间的良性互补关系和互补方式、方法。以上案例提供的若干启示和解决方法,只是给我们提供一个侧面的借鉴而已。法无完法,更多更好的办法,还需要我们家长和老师在日常的沟通、配合过程中,根据实际状况灵活处理,并总结出来供我们广大家长和老师们学习借鉴。我们的目的只有一个:加强相互的交流和理解,共同把孩子的教育搞好。
  因为,孩子是我们家长的,也是你们老师的。
40#
 楼主| 发表于 2008-7-18 20:50:13 | 只看该作者
今天暂且到这里,以后再上传吧。教育孩子不容易,发帖也是一个辛苦活。哈哈!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11-25 03:00 , Processed in 0.089373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