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楼主: 教师之友网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天生书呆子语录

[复制链接]
31#
 楼主| 发表于 2010-12-20 14:58:38 | 只看该作者
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



                                       天生书呆子



最近文艺界出现了两个既可怜又可恨之人,一个叫马跃华,一个叫洪峰。



马跃华是个老画家,作为河南国家一级美术师的他认为自己的美术才华在河南一直无法得到施展,无法被河南省美术家协会推荐并评选成为中国美术家协会的会员。今年10月10日,郁闷至极的老人来到深圳希望寻求伯乐,可是一个星期过去了,老人看不到任何伯乐的影子,17日,痛苦的他选择在深圳街头焚画,希望借此排遣自己的郁闷。



当范曾们躲在宽敞的画室里把一刀一刀的宣纸画成大把大把的钞票,这位老先生却跑到街头把一张一张的国画烧成飘来飘去的纸灰,你说可怜不!



可怜的同时他又可恨。假如他画的真好,只要按照美协的加入规则,坚持不懈地参加美展,怎么可能进不了中国美协呢?没有水大泡不倒墙的,三峡大坝坚固吧,据说蓄水后也有裂缝,需要及时修补,区区一个美协会员资格对一个高手来讲不能算是一个大问题吧?再说了,现在的评选体制下,即使他的画不太被评委看好,那么请个客送个礼,找找关系疏通疏通,即使获不了奖,不显山不露水地和几百人一起挤进展厅总不是难事吧!在这样的游戏规则下几十年来连个会员都混不上,恐怕是人情事故低能到了极点,既然混不上就认命服输得了,跑到街头焚什么画呀,真是可恨!



洪峰就更可怜了,一个著名作家,为了抗议其所在单位因他不坐班而停发他工资,居然于2006年10月28日走上沈阳街头乞讨,他还不是隐姓埋名地乞讨,而是大丈夫乞不隐名讨不改姓,在胸前挂上了一块白色的乞讨牌,上书“乞讨姓名:洪峰职业:中国作家”。



中国的作家,有名的如贾平凹写点颓废故事中间空几个字就能卖书赚钱,如刘心武小说写不明白了赶紧到红楼去破案也能吸引眼球,没名的网络写手们喝着啤酒敲着键盘编着故事就能年收入几十上百万,轮到了洪峰,好赖也是个曾经走红的职业作家,为了每月两千元的工资上街乞讨,可怜不可怜?



比起马跃华来他更可恨。人到什么时候讲什么话,大丈夫能屈能伸,如果他能写出个矛盾文学奖来,你看谁敢逼他坐班。写不出好作品就要有好态度,自己腰杆不硬就乖乖地听人家指挥,拿人家的工资不给人干活,还冲着人家耍脾气,你拿人家当冤大头啊!更可恨的是此君居然念念不忘过去领导允许他不坐班的承诺,以此为理由向省领导理直气壮地告状,他真是太落后了,都什么时代了,从国企到机关,铁饭碗都被砸好几轮了,承诺算个啥!也难怪,单位每周半天的政治学习他都不参加,“与时俱进”在他那里恐怕都是新鲜词了。



这两个轰动事件让我对文艺管理体制顿生好感,马跃华进不了美协痛心疾首街头焚画,反过来看成千上万的美协会员一定是日进斗金财源兴旺,加入了中国美协会员,就终生拥有了这个官方认可的金字招牌,身价提高了,画价也提高了,古往今来,海内海外,有几个政府给画画的这样的待遇?如果明朝有这样的美协,那个文采飞扬谋略深沉的徐渭先生混个理事恐怕不成问题,他就用不着慨叹“笔下明珠无处卖,闲抛闲掷野藤中”了;如果梵高拥有美协会员的金帽子,恐怕就不会穷困潦倒,开枪自杀了。洪峰这样的作家受到的待遇就更好了,写不出好作品养活不了自己没关系,国家养着他们,不但养着他们,还要宠着他们,惯着他们,哄着他们,护着他们,巴尔扎克要是活到现在肯定羡慕得要死。过去有御用文人,宫廷画家,但那是极少数的一些人,而且这些人不能白拿银子,他们要给皇帝画画像,替朝廷耍耍笔杆子,哪象洪峰这样拿着工资不坐班,还整不出几篇象样的作品。



马跃华、洪峰这两个人,一个对当不成美协会员不满意,一个是拿工资了还不满足,不满意不满足也不要紧,偏偏要在文联全国代表大会召开前夕闹事,又是焚画又是乞讨,真是斯文扫地,成心上眼药。哪天政府被他们这帮没良心的艺术家闹腾烦了,取消了金字招牌,取消了圈养体制,这些作家、画家、书法家必须凭着手艺真刀真枪到市场经济中去闯荡,估计到那时他们就会怀恋现在的美好时光,后悔自己身在福不知福了。



我要是文联领导就在这次文联会上增加一个议题,研究一下为什么吃不着葡萄的画家抗议,吃着葡萄的作家也抗议,再调查一下这样的人文艺届有多少,是个别行为还是普遍现象,这个议题搞明白了,对文艺有好处。
32#
 楼主| 发表于 2010-12-20 14:59:23 | 只看该作者
我还真不知道什么叫谦虚!


《书法》杂志二00六年“十大年度人物”(2007年第一期)

天生书呆子

简历:
天生书呆子,本名孙宝晶,一九六八年生,辽宁铁岭人。一九九二年毕业于东北师范大学图书情报系,二00一年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获硕士学位。曾就职于北京冶金管理干部学院、冶金工业部,现在中国"中钢集团公司从事法律工作。
儿时体弱多病,为避免长大从事体力劳动在父亲强迫下跟外祖学习书法,目的是写笔好字将来能在大队、公社混个文书,没想到就此与书法结缘。大学时跟吉林著名书法家任宗厚学习书法,担任过学校书画社社长。毕业后时断时续地学书法,未参加过任何书法活动,没有任何书法头衔。二00四年年底开始在书法网络上写评论,二00六年在《书法报》撰写“半月评弹”系列评论,作品有《好友梦见了刘炳森》、《刘正成面面观》、《起义与招安》等等。

入选理由
历来盛世是不怕批评的,欲建构盛世的时代更是欢迎批评的。真正的批评不是“捣乱”,而是发自内心的“爱”。良药苦口,忠言逆耳,这是常识。
书法艺术的振兴是书界领导们的责任,是广大书法艺术工作者的责任,也是从事艺术批评者的责任。
天生书呆子的一系列文章,在书界引起广泛影响,不仅是由于其言语犀利,常刺到人、事之痛处,而更重要的是他的“讽”是为了“谏”,不是如旁观者们的取笑。
天生书呆子的入选,是缘于我们这个欲振兴书法艺术的时代真的需要这种人。

本人陈辞

2005年年初,我做了一个奇怪的梦,梦见一头麒麟向我扑来,梦醒后在网上搜了一下《周公解梦》,《解梦》上说:“梦麒麟者名震天下”!两年后的今天,我荣幸地被《书法》这个当今书坛最权威的杂志评为“十大年度人物”,我真的出名了!
我从来没想到会以这种方式出名,也没有想到出名原来这么容易。对于我的出名我听到了褒贬不同的评价,最精彩的评价是来自一个著名网友山居读易生,他说天生书呆子成名是当代书法的悲哀。是啊,当书坛的很多人缺乏思想、很多有思想的人不敢讲真话的时候,我这个书法爱好者靠着一点不太深刻的思想、靠着一点局外人的勇气、靠着一点炒作技巧写几篇豆腐块的评论就能在书坛“名震天下”,真有点世无英雄使竖子成名的味道。
不管别人怎么看,我对自己这两年的表现很满意,因为在我的这些豆腐块里虽然有哗众取宠,有炒作,但也有我的良知、正义感和责任心,这种人文精神在物欲横流、道德沦丧、人心不古的大环境下很缺乏,因此这两年里当我发出一篇篇评论时居然还有一点崇高、悲壮、孤独的感觉。
没有爱就没有恨,我对书坛现象的思考和批评源自我对书法的热爱,由从幼稚少年到年届不惑,二十多年来我的书法学习一直在自我封闭的状态下进行,书法在我心中是神圣的,是我的精神家园,书法家在我的心中是高尚的,就象我的老师任宗厚先生一样,当初我这个农村来的穷大学生和老师学习了两年,两年中老师对我传道授业解惑的全部回报就是一个价值二十元钱的西瓜。因为有这么长期的、纯洁的书法学习经历,所以当我知道了刘正成事件,知道了左锦朝事件,知道了书坛很多我难以想象难以理解的事件,我感到万分震惊,于是我以很大的热情开始了特立独行的反思和批判。
人有生老病死,物有新陈代谢,百年来社会的沧桑巨变已经使书法的生存环境发生了根本的改变,书法的衰落是必然的、不可逆转的,这可能很残酷,但我们必须以清醒的态度正视这一现实,不能为书法热的表象而盲目乐观。也正是因为书法正在走向迟暮,所以我们更应该象对待衰弱的老人一样,精心照顾,小心呵护,不能听任那些无知霸道的政客、见利忘义的市侩们将书法玩弄于股掌,折腾来折腾去,要净化书坛的风气,吹散书坛的泡沫,让书法更象书法。
历史上的书法是自然的书法,书协领导下的书法是官方的书法,未来的书法必然是市场的书法。自然的书法是最好的书法,几千年来大家辈出,星光灿烂;书协的成立使几乎被文革破坏殆尽的书法得到复兴,出现了全民书法热潮,但其负面作用也日益明显,会员书法家成千上万,大师几乎没有;市场经济下使书法也有了市场,可惜我们现在看到的这个市场还没有秩序,还很难看到价值规律。
所以,在纷乱斑驳的表象背后,影响当代书法的主要因素其实只有两个:体制和市场,通俗点说就是权和钱,几乎书坛的所有不正常现象,都能在这两个因素中找到答案。这样大气候下,我们不可能退回到自然书法的时代,现在能够做的就是发挥体制和市场对书法的正面作用,减少体制和市场对书法的异化,在艺术、体制和市场之间寻找平衡。平衡是和谐的前提,没有平衡不可能有和谐。在建设和谐书坛的过程中,批评家责无旁贷。
33#
 楼主| 发表于 2010-12-20 15:02:27 | 只看该作者
我看曹宝麟——一个小知识分子

我说曹宝麟是小知识分子,那谁是大知识分子?是饿死不吃救济粉的朱自清,是投湖而死的老舍,是勇于提出人口论的马寅初,是敢于同郭沫若叫板的高二适。他们之所以是大知识分子,不在于他们比别人多读多少书,不在于他们的观点是不是正确,最主要的就是他们比别人多一股气,什么气?骨气、勇气、锐气、志气、豪气、英雄气!

别小看这股气,这是经过无数次的自私与无私、自卑与自尊、苟且与良知的灵魂斗争和煎熬中萃取出来的,是在圣贤书里读出来的,是被无数志士仁人的壮举感召出来的!在大不利、大逆境、大险恶中有这口气,就是大知识分子,在小不利、小逆境、小险恶中有这口气,就是小知识分子,没有这口气,任你学富五车,满腹经纶,都不能称为知识分子!

即使在两年前,曹宝麟发表《我看刘炳森》,所能遇到的也不过是小不利、小逆境、小险恶,不会蹲大牢,不会掉脑袋,可惜他那时没有发表,于是他没有寥天一隼,成为大一点的知识分子,今天他发表《我看刘炳森》,逆境和不利虽然小很多,但仍然存在,也需要一点勇气和锐气,因此他是小知识分子。

有些读书人也敢在不利的环境中放炮,但由于动机不纯,他们不是知识分子,而是投机分子。我觉得曹宝麟不象投机分子,因为在网络上我看到了他一鳞半爪的言辞,确实敢说,比别的大腕敢说。可惜他每次都不能说的痛快,说得透彻,让人感觉他一肚子的话在憋着,让人惋惜,让人着急!

也许心中的块垒郁积得太久,也许是什么东西刺激而坚定了他的“革命”信念,今天他终于喷发了,向西去老刘的马屁股后咣当一响炮。

可惜曹先生放炮不用瞄准镜而是用挑错别字的放大镜,所以这一炮似乎还不足以动摇刘炳森的雄厚的声望基础,人们还带着半信半疑的眼光问:“老刘真是这样的人吗?”“不是有仇报复吧?”“轰别人你敢吗?”

不管轰得对还是错,曹宝麟确实轰出了一口气,小知识分子的那口气,显出了个性,显出了不群,这也很不容易了,环顾宇内,即使是马后炮又几个人轰得出来?

书法这个行当,写两笔臭字,卖两个小钱而已,不会有什么做大牢掉脑袋的风险,因此高二适以后,书法圈里不会出现大知识分子,出几个小知识分子就不错拉
34#
 楼主| 发表于 2010-12-20 15:02:57 | 只看该作者
防止挂羊头卖狗肉
                                              天生书呆子

近来商业连锁加盟火了起来,我就受客户委托参与了两次连锁加盟谈判。

一次是北京某个饭馆加盟锡盟小肥羊火锅连锁店。加盟方式为加盟店须先向锡盟小肥羊餐饮公司交纳一定数额的加盟费,之后按照锡盟小肥羊连锁店的统一装修及管理方式进行营业,在营业过程中该店提供的涮火锅羊肉必须从总店购买,不能用别处的羊肉冒充锡盟羊肉。另一次是辽宁一个个体服装店加盟“青青草”亲子服装连锁店。加盟方式与锡盟小肥羊火锅店的加盟方式基本相同,只是用服装代替了羊肉。统一的招牌,统一的装修,统一的管理,统一的货源,这是连锁加盟的主要运做方式。

与商业连锁相类似的还有联合办学。某企业出资与某著名大学联合办学招收本科学生,联合方式为企业出资建校舍等硬件设施,大学提供师资和教学,招生要经过统一的高考,录取分数线略低,学费较高,学生毕业后颁发该重点大学的正式本科文凭。学生交纳的高额学费,由企业和大学按一定比例分成。

商业连锁也好,联合办学也罢,尽管行业不同,但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尽管加盟和合作办学的实质就是加盟者或合作者利用连锁店或者著名大学的招牌或者声望达到赢利目的,但被加盟的总店或者参与办学的大学都不是收钱卖招牌后对加盟者或合作者放任不管,而是严加管理,确保质量。连锁总店要对加盟店进行统一的监督管理和提供货源,大学要对联办的学校进行严格的教学管理并提供教师资源,这种严格管理防止加盟者挂羊头卖狗肉的做法尽管比较麻烦,没有单纯收钱来得痛快,但是却有很重要的意义,如果不这么严格管理,加盟店、合作者就有可能乱来,乱来就必然损害连锁店的商业信誉、损害著名大学的名誉,商业信誉和名誉一旦被损害,就不会吸引更多的加盟者和合作者,最终必然影响连锁店和大学的生存和发展。

由商业连锁加盟和合作办学,我想到了中国书协的“挂名费”问题。所谓的“挂名费”,就是某个书法展如果挂上中国书法家协会主办的名义,中国书协收取的费用。上一届书协因为挂名商业书法展览过多而饱受批评,这届书协果然有了积极的变化。最近,《书法报》记者对中国书协分党组书记赵长青的采访中谈到了“挂名费”问题。赵长青先生在回答这个问题时谈到,由于中国书协不是国家财政必保的单位,所以有些活动要收一定的管理费,但对于政治性强的活动、纪念书界前辈的活动等都不收钱,对围绕主题、服务中心的活动,对贫困地区的活动,尽量少收或不收,对专业性展览则要按规定收取,收费的目的是为了中国书法事业的发展。

对于应不应该收“挂名费”问题,由于牵扯到行政体制、书法管理体制、财政体制等问题,比较复杂也比较敏感,争议也比较多,这里姑且避开不谈为妥。不管挂名收钱是否正当,只要挂名了,就与商业连锁加盟、合作办学本质上都是一样的事情,一样的道理,中国书协就应该确保其挂名展览质量,维护中国书协的声誉,这是明摆着的事,没有必要把简单的道理再赘述一遍。这里我想探讨的是,中国书协收挂名费后怎样保证展览质量的问题。

显然,展览征稿时落上中国书协的款盖上中国书协的章,开幕时书协领导剪剪彩讲讲话,再抛出“入选作为加入中国书协的条件”这一诱饵,是不能保证展览质量的,这已为无数的事例所证明。要想保证挂名展览质量,环节和方法当然很多,但最起码的一条是把住评审关。挂名展览的评审对于保证展览质量的关键意义,相当于连锁小肥羊火锅店的特定来源的锡盟羊肉、连锁服装店特定来源的“青青草”服装、联合办学中特定来源的师资,没有评审这一关,其他任何监督和管理方式都有可能堕落为走形式或作秀。把住评审关的两个关键要素,一个是评审机制,另一个是评委,只有按照中国书协制订的评选机制,由中国书协派遣的评委进行评选,才有可能保证展览的评选质量。写到这里,我估计有人会说,中国书协的评审也是不公正的,质量也不高,靠书协来评也好不到哪去。这种否定一切的说法不能说完全没道理,但是比较肤浅。世界上绝对公正的事情没有,中国书协的展览评审尽管有这样那样的弊端,但有书协组织评审,总比由带有不同目的展览主办者暗箱操作好一些。

沿着这个思路,我想尽快建立一套挂名展览评审机制,建立一个挂名展览评委遴选机制,应该是中国书协在堂而皇之地收取挂名费前首先应该做的,做到这一点,中国书协就是一个真正的展览主办者,而不是一个不太好听的挂名者,收取的也不是需要打引号的“挂名费”了。

最后,我还是犯一下法律职业病,引用一个法条作为文章的结尾:《中华人民共和国商标法》第四十条规定商标注册人可以通过签订商标使用许可合同,许可他人使用其注册商标。许可人应当监督被许可人使用其注册商标的商品质量。被许可人应当保证使用该注册商标的商品质量。
35#
 楼主| 发表于 2010-12-20 15:03:39 | 只看该作者
沈鹏在想什么

10年前,我在某部委工作。春节前的一天,机关工会主席到我办公室给我一张中国书协中央国家机关分会的请柬,邀请参加在京书法家新春联谊会。在部委,经常会收到这样的请柬。

新春联谊会在长安街的一个五星酒店举行,会议的很多具体细节已经记不得了,只记得开始是什么领导讲话,接着书法家和文艺界人士进行同台演出,唱首歌、哼段京剧什么的,然后是相互拜年,我对沈鹏先生的虽经十年仍历历在目的印象就是在这时形成的。

拜年自是热闹,坐在后排的来宾纷纷涌向前排,几个书协领导顷刻间被团团围住,握手的,鞠躬的,作揖的,合影的,在镁光灯的闪烁中,在前呼后拥中,大腕笑容可拘,春风满面,左右逢源,应接不暇,忙的不亦乐忽。

在这眼花缭乱中,只有那个沈鹏,随便的衣服裹者瘦小的身躯在衣冠楚楚的高大人群中时隐时现,久未梳理花白的头发在黑色齐整的长短头发中浮来沉去。他也微笑,笑只一丝,稍纵即逝;他也握手,轻轻一握,马上松开;他也合影,木然而立,心不在焉。他显得不和群,他好象在思考,思绪似在宽阔大厅的喧嚣之外,那不修边幅的打扮似乎他不是一幅字能卖成千上万的中国书协主席,而是一个清贫的老教授。

我正在胡思乱想的时候,沈鹏离开了前排那喧嚷的拜年人群,主动走向了会场的各个角落,与角落里每一个不张扬的人轻轻握手,握过即走,没有寒暄和客套,没有太多的问候,没有强装的笑容,似乎握手时候他也在进行着令人难以琢磨的思考。

这些年过去了,这些年里我虽然远离书法圈子,却也听到了关于沈鹏的各种故事和议论,有好的,也有坏的,我也没有再见过他的面,对于各种传闻和评价我也无法印证核实,但每当我看到沈鹏的消息,眼前就会浮现出那个在热闹的节日拜年气氛中进行孤独思考的老头。每当这时,我也不自主的瞎想,沈鹏在想什么呢?
36#
 楼主| 发表于 2010-12-20 15:04:17 | 只看该作者
呆眼看书坛年终专稿:震荡2005,亲历2005,勿忘2005

2005年是必定在当代书法史上留下浓重一笔的一年。刘炳森去世,启功去世,刘正成“平反”,美术馆大家展、名家展,中国书协换届,这一系列重大事件都集中发生在2005年,确实非同寻常,莫非冥冥之中有天意乎?

神话的终结

刘炳森先生以穷苦学生的出身,靠着艰苦功夫、良好人品、上天眷顾,以功力深厚格调一般的隶书,居然获得了政治上的高位,经济上的暴富,这种令其他书法家望尘莫及的巨大成功,不仅仅是当代书法史上是神话,在整个书法史上恐怕都是神话,这种神话对书法爱好者的功利心理影响效应,对书法市场的影响效应,对书法普及的影响效应都是巨大的,而随着刘先生的英年早逝,特别是其身后作品价格的明显低落,必然会引发起人们对财富与生命、财富与艺术、短暂和不朽的思考,这是刘先生去世的第一个意义。

刘先生去世的第二个意义是,当他在经济上暴富,社会政治地位达到顶峰,在书法专业领域离书协主席只有半步之遥,已经执掌朝政,不到一年就会走马上任功德圆满的时候,天不假年,书坛的刘炳森时代因他的去世而远去,张飙下台,张海上台,历史终于改写。我们无法准确想象假如刘炳森时代来临书坛会是什么样子,但从刘炳森张飙合作以来八届国展、反丑书等举措中可以渺茫地看出,假如书坛真进入刘炳森时代,未必令人乐观。

偶像的黄昏

尽管对启功先生的书法大师地位、国学大师地位在先生的身前身后不断有人指责和怀疑,但先生作为书坛硕果仅存的具有较高水准的传统旧式文人身份恐怕没人否认,起码在当代书坛近20年中,启功已成为传统文化的偶像和化身,是上千年文人书家的最后一个代表。

启功先生的去世,割断了书家文化传承的最后一个心理纽带,尽管还有一些传统文化的研究者和爱好者,但是受经济、政治、文化、科学,特别是教育体制的影响,传统式的文人不会出现了,具有丰厚的传统文化素养的书家不会再有了。于是,书法家的专业化问题,当代能不能出书法大师问题,书法家需要不需要有文化问题,艺术书法问题,因作为传统偶像的启功的去世,似乎唤醒人们做认真思考了。

平反的尴尬

在书坛呼风唤雨近20年的刘正成先生在三年痛苦之后终于在2005年迎来了公安部门对他的“平反”,我加个引号是因为“平反”不是法律用语。中国书法在线网站几天之间突破了上万的点击量说明刘正成在不算短的三年台下后,并没有象昙花一现的人物那样从人们的记忆中抹去。但直到书协换届的大幕沉重落下,刘先生并没有期待到文联或书协对他的“平反”和安排。也不知道“平反”还有没有悬念,也不知道这是不是没有结局的结局,但现在我们感受到的却是平反的尴尬。权力斗争,性格张扬,这些是不是导致刘下台直至今日尴尬的主要原因我们无法准确探究,但对刘二十年工作做出客观评价似乎是应当考虑的,因为它牵动着民心,也关系着对二十年书法热的评价。

多元的开始

中国美术馆的名家邀请展,以其主办者的权威地位——文化部直属国家级艺术收藏、展览单位,展览目的的崇高性、永久性——为国家收藏当代书法作品,备受书坛瞩目。尽管展出后一些被邀请者的名望和水平与“著名”二字不符,一些著名的书家不在邀请之列,展览被指责有夹带私货的嫌疑,但总体来看其水平还是很高的,基本能够反映当代的整体水平和高度。

美术馆名家邀请展的水平固然有争议,但展览本身的意义是重大的,它是在书协以外由官方举办的重要展览,官方举办的书协展览、美术馆展览和民间组织的流行书风展一起,已成三足鼎立的雏形,是对书协一元制的打破,其意义是深远的。可以预见,自2005年始,中国书法的展览将出现多元的、竞争的局面,一统天下的局面恐怕一去不复返了,这对繁荣书法艺术当然是大好事。

换届的风云

这次的书协换届,较之历次换届都有显著的不同,具有划时代的历史意义。

特色一:主席竞争空前惨烈,由以往的暗斗转为明斗,攻击频繁,冷箭叠出。
特色二:民主有所增强,主管单位召开会议向全国各省驻会干部征求意见的举动为以往所没有,无论怎样,这是进步。
特色三:北京以外的书家担任主席,以往没有,五湖四海,这也是进步。
特色四:以德高望重、专业水平、组织能力衡量,张海先生都是较好人选,没有出现邵宇现象,也是进步。
特色五:虽然仍有书法圈外的的人担任党组书记兼任副主席及秘书长,但取消了驻会副主席这个不伦不类的头衔,确实比较顺溜,也是小进步。况且看你们书法圈内斗得你死我活,派个局外人协调协调,也未必不是妙棋。

喧嚣的结束

如果说刘正成时代的书法活动是书法运动的话,张飙在任的几年还要在运动前加两个字“喧嚣”,在经济大潮下的喧嚣。正如我在写张飙的帖子里分析的那样,以办展览捞钱为主要特色“能人”模式,是背离了书法发展实际情况的饮鸩止渴、南辕北辙,张飙的下台,说明政府管理艺术的清醒、明智和成熟。

从“能人”张飙的下台,张飙喧嚣做法被否定,到接任者张海先生的深沉稳重,再到宏观上政府对艺术管理的成熟,我相信未来几年书法的管理方式必然有明显的转变,象其他领域一样,搞运动式的粗放的管理模式必将逐步淡出,科学的、精细的、可持续发展的管理方式必然加强,书法在经历几年的喧嚣和迷失后将稳定地走向正轨。在这一点上,2005年将是中国书协成立以来最重要的转折年,是书法发展新旧思维模式、管理模式的分水岭。

网络的勃兴

2005年是书法网络论坛迅猛发展年,迅猛发展的标志之一就是由于上网人数和信息的激增使原来的服务器不堪负载,书法江湖等各网站纷纷更换容量大速度快的服务器;

标志之二是各主要网站的管理经营由业余向专业转化,除书法网的专业班子外,中国书法家网的齐玉新、中国书法网的傅志伟都辞职专业办网站;

标志之三是书界大小腕纷纷上网,比如以学术深度和和气氛活跃见长的书法江湖网,别看上网的是“新手”“客人”,马甲背后可能就是张海呢;

标志之四是一些网络上走红的书法高手在2005年很多都获得了比较丰厚的回报,象WUWEI、童德钊、李沾、厦门刘涛、樊利杰等人估计在网络上的收入都有几万元左右,一些网络上的明星比如米芾门下走狗、猎鸟人等象超女那样,拥有大量的粉丝,在网上找到了美好的人生感觉;

标志之五书法报、书法导报等媒体要么充分利用网络要么自己举办网络,经常会看到陈新亚、兰干武等媒体枭雄泡在网上,网络和报纸杂志的互动是2005年书法媒体的重要特色;
标志之六是网络交易如火如荼,书法网的商城书店杂志、中国书法家论坛的超市等都有良好的交易记录;

标志之七是书法网络的奇招叠出、新意不断,忽悠水平不断提高,野心也不断膨胀;

标志之八以猎鸟人、墨一香、丁圣叹、一鸟、筱丁、朱中原、抱璞生、天生书呆子等为代表的评论高手在短短的一年内以网络起家,走红书坛。

2005年是书坛动荡的一年,重组的一年,变化的一年,高潮迭起的一年,不平凡的一年,令人难忘的一年,能够以网络这个透明互动的平台,亲历见证这个伟大年份,是我们的幸运,我们要感谢给我们提供书法网络论坛这个美好舞台的傅志伟、牛子、齐玉新、一痴等网络老板们!祝2006年书法网络好运,祝2006年书坛好运!
37#
 楼主| 发表于 2010-12-20 15:04:55 | 只看该作者
卑梦——关于书法的短篇小说

上大学的时候,两个男同学共同追求一个漂亮的女生。这两个男同学,一个是运动员出身,长得威猛高大,另一个品学兼优,是个文弱书生。运动员的求爱方式是直白而热烈,甚至有点卤莽而粗暴,书生的求爱方式是胆战心惊,小心翼翼。女生在二者之间巧妙周旋,时而厚此薄彼,时而厚彼薄此。面对女生的暧昧态度,运动员愈挫愈奋,死缠滥打,书生则患得患失,痛苦不堪,日见憔悴。

一日午睡书生做一梦。梦中他正和女生缠绵亲热,运动员跑过来大喝一声,一脚将书生踢翻,把女生抢了过去,女生慑于运动员的淫威无助地看了书生一眼,就闭上眼睛任由摆布。书生眼见被别人横刀夺爱,但自知身单力薄,只能坐在地上悲痛欲绝,嚎啕大哭。正在这时,书生被室友推醒,室友问:“梦见什么了,哭得这样伤心?”书生沉默不答,若有所思。

此后几天,书生沉默寡言,情绪消沉,而且经常彻夜难眠,对女生置之不理。大家都觉得书生可能要得精神病,对他百般开导,但未见效果。一天,运动员偶然见到了书生,忍不住对这个瘦成一把骨头的可怜情敌进行了嘲讽。听着嘲讽和挑衅,书生脸色涨红,眼里渐渐露出凶光,几分钟后他终于爆发了,发疯似地向运动员扑去,运动员也被书生的气势吓住了,不停地躲闪。可是被劈头盖脸打了几下后,运动员发现书生气势虽猛,招数欠佳,打不到要害,也打不出力量,于是三拳两脚将书生打翻在地后逃之夭夭。

天下了一阵急雨,在地上躺了半天的书生也爬起来。书生变了,他没有了自卑和怯懦,他挺直了腰杆,目光自信、坚毅又有一些野性。一个虚幻的梦境,使书生完成了陧磐,获得了新生。

文质彬彬的书生因为有了野性而变得酷毕,这一变化获得了女生的芳心,女生甩开了运动员,向书生表达了爱慕之情,并向书生发起了风情万种的攻势。而此时的书生已经不是从前的书生了,他扬起了高傲的头颅,他与过去决裂,与那个噩梦决裂,与噩梦中的自己决裂,与噩梦中被玷污的女人决裂,义无返顾地决裂!

后来的故事是,书生毕业后直接下海开了公司,据说现在财产几千万,身边美女如云,同学聚会经常会听到他的花边故事。那个女生后来嫁了一个公务员,也有了一个幸福而平凡的家庭。那个运动员呢?据说他娶了一个个体服装老板,他辞去了工作和老婆开起了夫妻店,也过着有滋有味的生活。
38#
 楼主| 发表于 2010-12-20 15:05:34 | 只看该作者
孙伯翔的价值和局限

偏工易就,尽善难求,专精小劣,博涉多优

这16个字用在孙伯翔身上是再精当不过的了。

他专攻魏碑,专攻到数十年如一日用成卡车的纸来临习造像、摩崖,这种专攻劲头,惶论当代,就是与古代的大家相比恐怕也有过之而无不及。正是这种专攻,使他的魏碑笔法和线条质量跟任何一个碑学大家相比,都不逊色。有了这样的深厚功力,他便从当代99%的那些追求短平快急功近利不下苦工夫的书法家中脱颖而出,具有了成为大师的第一个条件——功力。

同清代以来众多写碑的书家相比,孙伯翔的另一个过人之处是定位独到,定位时间早,这是需要大智慧的。他在很早的时候就确定自己迥异流俗的写碑路数,就是把魏碑的霸悍雄强推到极处,追求生、重、厚、硬、劲、拙,这种审美追求,使他同何绍基、赵之谦、康有为、于右任等人写碑的取向区别开来,也比当代无数今日写碑明日写帖、今日写隶明日写草、今日跟这风明日跟那风的书家坚定和深刻。别人十口井不一定挖出水来,他选定一个地方几十年地挖下去,终于甘泉清冽。

孙伯翔的苦下的不是死工夫,为了打造他雄强霸悍刚直朴茂的魏碑书法,他在苦临魏碑的同时,有意地增加和强调了线条和结体的夸张变形和对比,字与字之间的避让和行气的贯通,这些形式变化又不是凭空捏造,而是皆有所根本,有深度,看似现代、流行的招数,却是从古碑刻中得来,真是古不乖时,今不同弊,这一点,流行书风的一些径取今人的高手们是难以望其项背的。

以上诸点,加上做人的正直厚道,书法理论的精辟深刻,使得孙伯翔在近20年中立定而不倒,这不是机遇和取巧得来,而是真本事和功夫得来,实属不易,令人赞叹!

然而,如果我们把孙伯翔同一些写碑的大家进行理智冷静比较,我总觉得他还少点什么。

孙的致命弱点在他一贯孜孜以求的碑的草化上,正是这一点使他与于右任赵之谦相比具有相当的距离。于兼擅北碑和行草,碑中有行,草中有碑,相互融合,各具风貌。赵将雄强的北碑雅化,在碑的草化方面更有独造,碑体行草已经成熟和谐。孙尽管也对碑的草化进行了长期的探索,可惜的是他的这种探索至今没有找到转化的契机和纽带,没有成熟,还是楷草简单搅和的杂拌。

孙在碑的草化方面之所以十几年难以成功,主要原因一是他的楷书的刚厚生硬与行草的连绵灵动本来就是天生难以协调嫁接的,驴唇不对马嘴,非要他们吻在一起,再聪明的人恐怕也难以作为。原因之二是孙偏工的局限,除楷书和稍微草化一点但也没有实质变化的魏碑书法作品外,我们几乎见不到孙二王系列的行草、篆隶,取法的单一必然影响他的眼界和视野,影响他进一步的成就。对一般人而言这样的要求似乎过高了,但对孙这个层次的书家而言,要想在碑帖结合上迈入大师的行列,这种要求一点也不过分。原因之三是他学养的欠缺。孙谈论书法是有深刻见地的,但书法的高妙光对书法有透彻的认识还不够,还要有书卷气的滋养。我们不能说孙没有文化,但与何绍基、赵之谦、于右任等大师相比,其书法中的书卷气确实差很多,孙如武夫进庙堂,器宇固然轩昂,举止未免粗鲁。

简言之,孙伯翔书法,其价值在楷书上,而不是在魏碑的草化上。其魏碑达到的高度在当代无疑是数一数二的水平,对古人,可以与清道人曾农髯有一拼,但比之赵之谦、何绍基、于右任等还有相当的距离。即便这样,已经不错了,因为他毕竟还有资格被书呆子等拿来与古人比,有这个资格的人不多吧。
39#
 楼主| 发表于 2010-12-20 15:06:26 | 只看该作者
呆眼看书坛系列之七:书法与传销(原载《书法报》2006第三期)


书法与传销

                                     天生书呆子

日前,和几个朋友一起看书法展览,望着整个展厅从老师到学生面貌奇特、风格雷同的上百幅作品,一个朋友忽然问:“呆子,你说这不就是书法传销吗!”

“胡扯,这绝对不是传销!”作为法律工作者,我对传销的了解比一般人还是深刻全面得多的,所以回答也比较干脆。

“那你说象不象传销?”朋友接着问。

我一时语塞。是啊,现实生活中的人们在判断事物时是不能象法官审案那样周密严谨地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的,他们凭的是感觉和印象。把书法现象比喻成传销,是因为他们模糊印象中的传销和眼前感觉中的展览具有相似性。不管这种判断对不对,把书法艺术和政府打击的非法传销这两个风马牛不相及的事物联系起来,还是很新鲜的,有点意思。

法律上的传销和变相传销,大体是这么一回事:以高额回报为诱饵,以劝诱他人交纳入门费、认购商品、职业介绍等变相交纳费用的方式招募人员,通过被招募人员扩大队伍组成网络,并以销售业绩计提报酬或者给予其他经济利益,利用后加入者所交付的部分费用支付先加入者的报酬维持运作,获取不正当利益。

抛开这些拗口的法律概念,简单地说传销特征是:第一,传销是一种“拉人头”的欺诈活动,在传销中没有可供销售的商品,即便有也只是行骗的道具,销售和购买的都不是商品的使用价值,而是3000多元一套的劣质化妆品,或3000多元的一件简易按摩器;第二、整个传销注重营造传销网络,整个网络完全是依靠发展下线,并依靠下线人员缴纳的金钱维系运作;第三,传销的体系是金字塔式的体系,只有极少数接近塔尖的“硕鼠”才能一夜暴富,越底层的下线越是牺牲品;第四,任何为社会所鼓励的成功都离不开个人对社会的贡献,成功是社会对个人贡献的一种评价和回报。传销之所以被政府取缔,是因为传销组织通过骗取人头费来维系不劳而获的生活,基本没有为社会创造价值。第五、传销采取的暴富诱惑、洗脑、人身或精神控制等方式极易迷惑和误导青年,同时通过亲友发展下线的方式极易造成信任危机,危及基本的信用体系。

现实书坛中有这种事儿吗?同是在市场经济社会,既然市场化的商业中存在传销,市场化的书法中存在类似传销的现象也不是没有可能,不然我的朋友怎么能看过一个展览就想到了传销呢?翻检一下十几年来的各种书法现象,连往美女身上都能写字,美女头发都能当笔使,存在传销现象也是有可能的吧。

那么当代书坛中所谓的传销指的是什么现象呢,我可以假想一个传销的例子。假如某个书法家创造了一个并不高明、没有多少艺术价值的奇怪的写法,他把这个写法起个名字叫“第六感书法”,然后他以赚钱为目的,通过展览、媒体等铺天盖地的宣传包装把这种书法说成是最符合艺术规律、最先进、最有前途、最易学的书法,进而蒙骗、招募一帮幼稚无知的信徒,由第一级信徒再招募第二级信徒,以此形成金字塔式的网络,居于塔尖的始作俑者通过收取信徒们的学费、润笔费等获得高额回报,而底层的信徒们成为牺牲品,这种现象和传销是不是还真那么一点儿相似呢!

如果书法中真的存在传销现象,那么某种意义上其危害性不比商业传销小,商业传销危害的是经济秩序、信用体系乃至青年的信念和前程,而书法传销则可能戕害青年的艺术生命和人生前途,当然也影响书法的健康发展,即使严格意义上的书法传销不存在,比照传销反思一些市场经济大潮中的书法现象,也不是没有意义。

判断某种书法现象是不是类似传销,我们可以把一些书法现象比如理论主张、创作流派、教学方式等,对照下面的角度进行判断。

首先,理论也好、创作流派也好、教学方式也好,看它的内容有没有艺术价值,其价值大小与推广方式是不是相符,如果把劣质化妆品或简易按摩器用3000多元的价格进行欺骗性的推广,明知自己的东西是石头却当做金子卖,就有点象传销。

其次,要看推广时有没有对被推广者进行排他性洗脑或精神控制,如果通过谎言说一千遍就是真理的方法使信徒们坚定不移地认为他学习的就是书法的正宗,就是最正确的方法,其他的流派和方法就是落后、就是野道,如果这样做就违背了双百方针,就有点象传销。

第三、要看推广过程中是不是以牟利为主要目的,是不是具有金字塔般的利益结构,是不是具有严重的、违背书法艺术规律的群体非正常相似现象,如果有就有点象传销。
   
最后作为警语,让我们用一个身陷迷途的大学生的话作为文章的结尾吧:

“那是一段在狂热中迷失自我的奇特经理。我们不仅是因为利益诱惑和人身监视而被传销网络套住,而是在思想上被控制后,心甘情愿地被他们利用。”
40#
 楼主| 发表于 2010-12-20 15:06:58 | 只看该作者
从专业穷途到业余玩玩——说两句难听话,给大家拜个年

业余变成专业就是由快乐的天堂进入了痛苦的深渊。官场应酬腻了,生意竞争烦了,活儿干累了,喝两口儿酒,点上根儿烟,拿一支儿笔,研一会儿砚,写几行字儿,裱上个边儿,送几个朋友,多几分人缘儿,多么舒服的日子,多么惬意的玩玩儿!

当工人的工资一千,当官的俸禄两千,外企的奖金美元,小老板的分红几万,收入有多有少,不愁柴米油盐。烟五元钱一包儿,笔二十元一杆儿,,墨五十元一块儿,纸一百元一卷儿,生活有了保障,写字没了负担,不再患得患失,只想写得耐看,没准儿就玩出感觉,一下儿成了顶尖儿。无心插柳柳成荫,水平顶尖儿准卖钱,成名虽需刻苦,心态却要悠闲。

专业书法家就不然,纸一铺,笔一端,字还没有写,先想到了国展,不赶快出名,就没有了饭碗,心也浮了,气也躁了,一会儿写写二王老米,一会儿换换墓志汉砖,今天搞搞揉纸作旧,明天整整染色破残。跟这风,学那体,十年二十年过去,弹指一挥间。买文房书籍,拜老师公关,好不容易获了几个奖,前期投入已经好几万。成了个书法家,字儿只卖二百元,今儿个卖不出,明儿个没人管,一年加起来,卖不出一两千。教几个小学生,辛苦大半年,顺便卖点笔,赚个差价钱。房价日见飞涨,没钱别上医院,小孩贵族学校,不上心有不甘。这些都糊弄过去,哪里还有存款。要想持续发展,还得不停宣传,出集子,办展览,忽悠网络,上上报刊,拜老师拎点儿特产,交朋友上上饭馆儿,咳,真难!

看看身边,工人的工资上涨因为技术不断熟练,公务员熬过几年不犯大错也能升迁,当白领的勤快谨慎老板赏识当了高管,摆摊的有点儿小聪明没准儿成了大款,身边的人日见进步,月见发展,只有大多数书法家们,名气没有变得更大,经济没有明显改善,倒是新人不停涌现,快被夺去了饭碗。书画拍卖火了,价格高的上了天,大腕的钱袋儿更鼓了,整天忙活都写不完,而多数的书法家们,润格还是二百元。

于是有人说了,字卖钱多少不在于写的多么好,而在于当了多大的官;二十多年书法热,除了铺天盖地的泡沫就是几个大款;书法家走火入魔写的歪歪咧咧,老百姓看着不买帐心里还讨厌;现在都是用电脑打拼音,篆隶行草黑乎乎的看着就发烦。不管你讲得多么头头是道,不管道理有万语千言,一个事实谁也否定不了,多数书法家赚不到钱,有的已经在穷困潦倒的边缘。

沧桑变迁,曾经做导弹不如卖茶叶蛋,现在是科研经费几百万,下岗没辙的才去卖鸡蛋;曾经是手术刀不如拿剃头刀,现在是剃头的还在磨刀,医院门口却是密密麻麻站满了票贩;曾经是单位开发票赶不上家里炒股票,现在是股票被套的越来越牢,发票却由人民币变成了美圆;曾经是吃粉笔灰不如拿改锥,现在是一节课成百上千,拿改锥的下岗丢了饭碗。千变万变,道理没变,管他什么高低贵贱,管他什么宾馆车间,只要赚钱就一窝蜂地有人干,只要赔钱,就灯火阑珊,这就是残酷的市场,这就是现在的人间!

书法只要和钱沾边,就避免不了无形之手的操纵和熬煎。专业写字不能把肚皮填满,就必然把毛笔撇在一边。看到写字没有前途,还有几个家长愿意孩子在书法上发展。二十多年的书法热潮,只把极少数人推到了人生峰巅,只有极少数人成了大款小款、大腕小腕,多数热潮中被催生的专业书家,还徘徊在温饱之线。穷极思变,书法的专业化,肯定是昙花一现,未来书法的发展方向,肯定还会回归到业余玩玩。呆子之所以如此断言,是因为书法的宏观环境,没有根本的改变,环境没有改观,还能有什么乐观!

专业书法家们,别光想着炒做宣传,别光想着坑蒙拐骗,把眼光抛开书法,你会看到别有洞天,趁着年轻,学点单词儿,敲敲键盘儿,支个小摊儿,开个饭馆儿,先弄个小康,再把字练练。天下行当,说易不易,说难不难,哪象写字,池水尽墨,未必入眼。四年一个本科,三年一个大专,赶上脑瓜机灵,还兴许进了哈佛的门槛。

自从进了圈,见了很多事,想了好多天,不吐不愉快,说了您别烦,眼看年关到,放他几挂鞭,想想呆子话,没有坏心眼,拜年!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11-23 12:52 , Processed in 0.097507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