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浮海诗词集》自序
余生长于鄂孝北鄙白沙叶砦耕读之家。时国家教育极欠发达,农村没有开办中小学,农家子弟念书唯有读私塾。1930年余八岁,入叶氏家祠私塾启蒙,半耕半读七个“麦黄雀”(一种冬春农闲读书学制),到每年四至九月农忙时节就回家助耕务农。时本人年少贪玩,农闲学点文化,忙后忘得一干二净。虽读书七个“麦黄雀”,所得效益甚微。家父见余学业成绩低落,决定将余送往邻村余义和私塾住读,望余学有长进。余在私塾所读书籍,均属四书、诗经、左传、幼学、古文观止、唐诗宋词一类古典文学。古文陈义过高,言简意赅,艰深难懂,加之塾师不善讲解,往往不加讲解,吾辈则囫囵吞枣,食而不化,书读得不知其旨,不知其味,兴致阙然。有诗记之:“浪掷光阴岁月除,十年耕读困寒庐。朝经暮史虽勤念,只识‘之无’不解书。”余读古文,只偏爱有韵律有节奏的近体诗。由于读诗产生兴趣,进而想学作诗,乃向当时的塾师张老先生请教如何作诗。谁知张老先生既不询问余作诗的程度,又未察看余有否诗作,便信笔写了“绿树村边合”的诗题,令余作五绝一首。余从来未作过诗,又不懂诗韵平仄,不知如何下笔。一时翻遍唐诗、千家诗,却未寻找到半星灵感,一句诗也写不出来,只好硬着头皮向张老先生交了白卷,竟惹来一番嘲笑,叫余无地自容。自此余暗地发誓:一定要学会作诗,以雪此羞!之后,即向朋友借得《诗学入门》学习平仄,又借得《诗学含英》练习句法,自购一本《诗韵集成》学习押韵,经历半年的勤学苦练,便学会了写五绝七绝,只是无缘在张老先生面前表露。即因家母病危,弃学回家务农。后一二年改进湛台、军张两村私塾住读,跟着同学们一起读诗写诗,且常与朋友赠答唱和,又学会了写五律七律。余十七时身高体魁,俨然是位小大人。朋友日多,交游日广。一次到杨家河朋友家玩,偶然读到鲁迅等人的新文艺作品,深感耳目一新,思想起了极大的变化。回头省视余十年所学古典文学与时事现实脱节,不知将来有何用处,遂决定辍学回家务农。二十三岁时,抗日战争胜利,孝感县政府为了储备农村小学师资,特创设了孝感简易师范,在全县公告招生。余即往报考,旋被录取。入校后与小同学们共聚一堂,从国语注音符号和数学基础知识学起,经勤学苦练,成绩斐然,顺利毕业。
不久时局日非,社会动荡,加之岁歉年荒,家中生活维艰,乃与友人结伴南下谋食。不料到了羊城之后,人地生疏,语言不通,川资告罄,生活陷入绝境。为解决生计问题,便决定投笔从军,在部队里当上了一名文书。此时衣食问题初获解决。有诗记之:“烽火连天赋远行,为谋生计下羊城。茫茫前路风兼雨,翘首云天百感生。”“人地生疏话不通,孤愁恰似九秋鸿。时南时北行无定,镇日飘流苦海中。”不久随军转进珠江流域一带,时当梅雨季节,温热攻心,苦不堪言。有诗记之:“南下衡阳又惠阳,西江随水到东江。珠江气压低而湿,闷热攻心苦倍尝。”随即风云日紧,奉命撤往海南岛。有诗记之:“路过中山至澳门,澳门赌博最驰名,苦中作乐曾尝试,回想当年小有赢。”航行南海途中,曾遇上台风,其情惊险万状。有诗记之:“由澳乘轮南海行,中途曾被暴台惊。浪如山大船前扑,风若天翻十面横。”旋又奉命由海南转往广西北海。当战争失利,又由北海乘渔船转进海南岛。亦有诗云:“濒临北海战云愁,横渡惊涛一叶舟。身系船樯防浪卷,出生入死搏狂流。”翌日平安抵达海南岛,军次儋县。斯时,余已升任书记官,月薪12银元,过了安定而富裕的四个月生活。1950年5月,又奉命撤退台湾。薛岳任海南岛防卫司令官,其二弟薛仲述任第四军军长并担任八所海港撤退总指挥,其三弟薛叔达任师长。薛仲述撤退时私心自用,首先将其三弟全师的官兵装备撤退到外海安全地带,将其他师团弃置岸上待命,引起军心不稳,不战自溃。有诗记之:“指挥不当误军情,五万雄师剩八千。不战已经先自溃。薛家兄弟拥虚名。”是时军队秩序混乱。余抛弃所有衣物行囊,飞步冲向船前,踩着人头抢登上台中轮。有诗记之:“熊熊战火卷南荒,冲破重围万里航。路尽途穷何处去?怆惶横渡太平洋。”赴台后,余百病丛生,罹患风湿性关节炎,瘫痪达数月之久,欲治无钱,痛苦难当。有诗记之:“一袭衣衫不御寒,那知两腿罹风瘫。客中身外无他物,贫病交加寸步难。”三十八岁时,罹患青光。诗云:“戎马关山万里长,那期两眼患青光。虽经妙手沟通术,刀后伤残几近盲。”四十五岁时,又患背脊骨僵化症,影响行动和生活。六十岁时患糖尿病、中耳炎,影响健康甚巨。余一生生于忧患,长于忧患,历经无数劫难,无数病痛,仍能克服万难,坚忍不拔,为社会尽一分心力。
余年已七十有五,行将就木,特将余一生的苦难经历付之于诗词,结集刊印,留一点雪泥鸿爪的回忆。前期诗作,于战时全部抛入八所海港,已不复记忆。赴台后前二十年,因忙于工作,忙于生活,未曾写诗,直到1968年侨委会同事陈星南先生以《癸丑岁终感怀》诗见赠索和,余和陈君十首,承蒙赞赏鼓励,才又重新写诗。集近二十年来诗稿,计五绝、五律、七绝、七律千余首,词歌一百五十余首,总计一千二百余首,命名为《浮海诗词集》。诗言志,本乎中而发于外。余之诗作多属遣怀寄慨,离愁别苦的一类涂鸦,不值识者一笑。本人仍不计工拙,决定刊印数百本小册子分给亲友,作为余半世纪沦落天涯所留的一点文字纪念而已。
叶蓁(中国台湾侨务委员会委员长)
写于台北中和 丁丑仲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