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杨初春的快速作文教学体系
发布日期:2007-12-30
魏洪华 杨代忠
“作文教学必须有体系,每一种体系代表了不同的科学化程度”杨初春创立的:“快速作文教学法”,对传统作文教学理论有继承,有鉴别,有选择,对国内外不同时期的不同作文体系有吸引,有对比,有扬弃。对自己十余年的艰苦实验有分析,有总结,并升华为理论,日臻完善,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作文教学科学体系。本文拟从快速作文教学的目标、内容、序列和教学四个方面探讨杨初春快速作文教学的特色和科学性。
目标特色:高速度和高质量的统一
快速作文教学的具体目标:40分钟——小学高年级学生500字,初中生600字,高中生800字。做到思想健康、中心明确、条理清楚、语言通顺,字迹比较工整。年级越高,要求相应提高。这一目标与各种作文教学体系目标有明显的不同,各种体系,包括当代较有影响的几种体系,目标几乎都是单一的,即“求好”。而快速作文则是既“求快”,又“求好”。有人曾命名为“快速优质作文”,反映了信息时代对写作的新要求。
历代写作理论,都忽视了写作速度。直至1990年《中学语文教学大纲 》才第一次提出“要有一定的写作速度”。杨初春早在七十年代末在写作教学实践中,发现作文速度问题的极端重要性,并以此为突破口,全面而系统地改革作文教学,创立了快速作文教学法。作文首先是社会的需要,同时也受时代的制约。现代社会瞬息万变,讲究高速度,高效率。作文教学就是要培养学生适应社会生活的能力,卓有成效地为社会服务。“快速”是时代的节奏,是杨初春作文教学法设计的出发点。出发点同时也是归宿,是目标所在。速度是区分杨初春教学法与其他体系的分水岭,体例体系都是创立人思想认识的结晶。钱梦龙认为,模仿是学习写作的基本径,于是创立了“模仿——创造体系”;常青教授等把写作内容分为“五味”、“七情”,认为它们既可以独立运用,独立训练,又可以与其他元素灵活搭配,于是创立了“写作基本训练分格体系”。以上体系的出发点都不是归宿,如“模仿”只是创造的初阶;“分格”,只是“破格”的前奏。而“快速作文”将速度作为一条红线贯穿于作文的全过程。
写得快而写不好,当然不是好文章,所以求快也要求好。“快速作文“求好求快就像人有双腿一样,走得稳,也走得快。“求快”带动“求好”,“求好”促进“求快”,互相制约,互相促进。为了“快”与“好”,作为教师,就要最大限度地调动自己的知识积累,不断创立和完善各种方法,提高学生的作文能力。例如为了快速行文,杨初春创立“进入意境地法”,要求学生在题目一出,就要“眼看黑板,双唇紧闭,屏住呼吸,目不斜视”。从写作心理来看,写作时间需要排除外界干扰,需要排除私心杂念,需要创造运用的静谧气氛。学生作文具有集体性,存在着许多不利于作文的因素,特别是在作文开始,如果不采取有力措施,让学生集中注意力,使课堂静下来,使纷乱的心静下来,学生的思维难以被激活。进入意境法是别出心裁的一着,学生很快进入了写作的境界,心情烦躁的变得宁静,思想模糊的变得表晰,混乱的思维变得有条理。学生处于这种状态,就可发挥大脑的功能,写出来的作文就会有情趣有血有肉。又如指导学生积累写作材料,要求学生分专题搜集,并要求典型,准确,要求要经常记,经常前。材料越典型、准确,说服力越强;材料越熟,反应越快,可以随景随情脱口而出,“眉头一皱,计上心来”。有许多教师也认识到积累材料的重要性,规定了厚积的措施,如要求学生每人必备《东抄西录》笔记本,每日抄录材料,收集生活现象,定期举办厚积展览,奖励优胜着,并将厚积情况作为评定语文成绩的依据之一。但很少见到要学生分类整理,更难见到要学生熟记熟背,这恐怕与我们教学不重视背诵有关,我们反对死记硬背,这是对的,但必要的记,必要的背都取消了,这却极大地影响了语文教学。作文主要是心中积蓄的反映。积蓄越多,材料越熟,作文时“犹若扒开天河水,洋洋洒洒满天来”。再如思维训练,杨初春培养学生思维的条理性,全面性,还注重求异思维训练。他的《求异作文技巧》是他进行思维训练的经验结晶与理论升华。学生在快速作文训练中,能感受到时代的脉搏,大地的跳动,焕发学生的写作热情,更为重要的是,快速目标比单一“求好”目标增强了竞争因素青少年学生好胜,勇于进取,谁也不愿落后,谁也不愿做窝囊废。赞可夫说过:“智力像肌肉一样,如果不给以适当的负担加以锻炼,它就会萎缩,退化。”为了在课堂上写出最快最好的文章,他们就会主动地去观察,认真地积累材料,仔细地去揣摩别人的文章,改变了平时无目的、无精神的学习状况。一学生说:“自从我与‘快速作文’交上朋友之后,我每到一个地方,便觉得此景是一篇很好的文章,在我脑海中便不由自主地‘印’着一篇作文,手也不由自主地写起来。我发现自己对周围的事、物、景特别留心,也特别关心。”心里态势的改变,大脑皮层优势兴奋中心的形成,学生学习由被动变为主动,这样的心态在作文中就更使他们体内洋溢着充满活力的激素,发挥大脑本来具备的能力,把文章写好写快。
“快速”、“高效”训练,学生由被动变为主动,不但推动了作文教学,而且也推动了整个语文乃至各科的教学,真是“牵一发而全身动”。
内容特色:重点性和全面性的统一
全国中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会会长朱绍禹先生曾指出:各种教学体系“是相异而又相通的。每一种体系都不是它完全执着于一个方面而摒弃其他,只是各有侧重而已”。这段话告诉我们,作文教学是一种综合训练,每一种体系都需考虑各个方面的因素,分清了主次轻重。教学时要侧重于某一方面。但还要兼顾其他方面的训练,实现重点性和全面性的统一。
作文教学包含着诸多因素,要教给学生直接间接地获取知识的方法,激发学生的兴趣、爱好,发展他们观察,感受、记忆、理解、思辩、联想、想象等智力因素,提高学生的思想素质和认识水平,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如审题、立意、布局、谋篇、修改技能、记叙、描写、议论等表达方法的运用。这么多因素,这么多能力,在作文中是互相牵制,互为作用的,某一方面有缺漏都难以将作文写好。因此需要全面训练,但不能全面出击,不能平均使用力量,应当是有所侧重。快速作文侧重在哪些方面呢?张鸿苓等著的《语文教学方法论》——书中谈到与书面表达极为密切的因素是书写速度和表达速度,表达速度的快慢取决于三个方面的因素:构思是否敏捷,思维是否有条理;语汇是否丰富;运用是否自如;表达手法的运用是否达到熟练程度。快速作文教学正好从以上几个方面作了努力,表现在快速思维训练,速度训练和写作材料的积累训练三个方面。
赞可夫说:“只有在发展学员智力上下功夫,才能从根本上提高教学质量。”快速作文以快速思维为立足重心,体现了当代人们对作文教学的新认识。俄文的外在能力是语言文字的表述能力,内在能力主要是思维能力。长期以来,人们忽视了对学生内在思维能力的培养,把作文体系的重心,建立在客观文章的外在模式上,诸如怎样开头结尾,怎样立意布局,怎样遣词造句,或者怎样记叙描写,怎样抒情议论,等等。结果,学生往往写作目的不明,后劲不足,写起文章来无话可说,无米下锅。即使硬着头皮写了出来也是真情实感缺乏,显得苍白无力。或堆砌词藻,花里胡消;或无病呻吟,矫揉造作;或厦门知、大话、假话连篇。这样,学生越写越怕作文。学生读了十几年书,作文练了几百篇,高中毕业了,大部分写不通一般文章,便是这种训练的结果。写作是一种充满心智的脑力劳动,它必须紧紧依赖于主体的思维去观察事物,收集材料,然后分析,比较,加工,储存。作文时审题,立意,行文,修改,讲评,思维可以说是“先行官”。快速作文教学过程就是一串思维训练:快速审题——快速构思——快速行文——快速修改,因为快速思维讲求条理简吉,有人担心它会束缚学生思维,使学生思维趋于简单僵化,使作文成为“新八股”。其实,这只是了解不深而成的一种误解,杨初春所提供的一些快速思维方法,不仅只是求同思维,更多的是求异思维,如逆反思维,发散思维,联想思维,想象思维,批判思维,比较思维,辩证思维,形象思维,抽象思维,学生一旦掌握了这些思维方法,就会在大脑中出现立体性的思空间。这种思维最富生命力,最有创造精神。为了不让学生“戴着镣铐跳舞”,在写作文前,教师不作任何指导,不让学生产生依赖思想,而让学生去创造。叶圣陶曾说过:“教者或于学生作文之际示以意义,此最非所宜。教者之言动恒有一种暗示性质,势将予学生以限制,虽不强学生必从,而学生往往从之。”而我们许多老师,题目一出往往要做出指导,似乎不指导学生就写不好,把有关要领,规则都告诉学生,这样反而抑制了学生的思维,学生写出的文章千篇一律,无新意,无创造。这种阅读时思维作用有所不同。阅读时,人们凭借语言文字去思维,而作文则是凭借思维运用语言文字去创造。杨老师把快速思维作为快速作文的核心,把它贯串在整个作文教学之中,培养了学生思维的条理性,敏捷性,深刻性,克服了作文中条理混乱,动笔艰难,立意不深的现象。正如杨初春说:“快速作文的基本原理是思维和写作技巧训练的完美结合。”
写作速度训练是快速作文的另一重点。“快速”是训练的目的之一,各种训练都是从这一目的出发安排训练内容和程序,都是为达到这一目的作准备。快速作文再一个侧重点是写作材料的积累。杨初春强调“积累写作材料要贯串到整个快速作文训练的始终。写作材料是解决定写什么问题,材料愈丰富,思维就愈活跃,内容就愈具体”。“博观而酌取,厚积而苤发”(苏轼语)“厚积物有言”(叶圣陶语)都说明了积累的重要的意义。
任何事物都不能整齐划一,有所重就有所轻,而作文又需要全面训练,这就需要教师权衡轻重,查漏补缺。有人说快速作文正规训练在思维能力,书面表达和口头表达能力训练方法似乎欠缺一些,其实这又是对快速作文教学的一种误解。听杨老师的课就知道,快速作文课实际是一堂读说听写的结合训练课,而且杨老师通过其他语文活动采取了强有力的补救措施。一、快速作文加强了阅读教学,提高了学生的书面表达能力。思维与语言有密切关系,但思维与语言毕竟不是同一事物,心理学研究表明,用于思维的内部语言只是语言的一种简缩形式,往往只是一个词或一个短句与完整而复杂的含义在头脑中保持着牢固的联系。作文是将内部语言转化为外部语言的活动,需要学生有较好的书面表达能力。阅读材料是规范化了的书面语言,加强阅读教学,不仅能学到写文章的思维方式,扩大思维领域,而且能学到字词句段篇的语言组合规律,所它迁移到作文中来,形成良好的书面表达能力。二、重视课外活动的开展,促进学生观察能力的提高。学生在观察中积累生活经验,获得写作材料,增强表达欲望。三、如前所述,杨老师上课,实际上是听说读写全面训练。就拿作文理论指导课和作文讲评课来说吧,他尽量让学生多说,多练,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采取这种方式,不仅改变了单一的作文课堂形式,而且促进了书面表达能力的迅速发展。语言能力具有互补性,它们相互影响,相互促进。作文教学中某些方面的欠缺,可在其他教学中得到补偿,但要强调它们之间的联系才能有效。杨初春快速作文教学法,正是使作文所需要的各个因素都得到了全面训练。
序列特色:分析性和综合性的统一
快速作文,闻其名,以为不在长的训练时间里便可把文章写好,其实不然。做任何中情都很难一蹴而就,何况是涉及到多种知识,种能力的作文呢?快速作文能力的获得需要一个较长的训练过程,需要一套系统的科学的训练序列。序列,指的是训练的科学排列,或先后组合。
纵观目前较有影响的作文训练序列,从其要素的排列组合来看,大约可分为如下三种:
一、层次型,即由简到繁,由低到高,一步一个台阶。比如:模仿——创造体系,一般可分为四个层次:第一步,仿写,就是依样画葫芦,可以仿文句,仿文笔,仿手法,仿立意等。第二步,改写,就是对范文的内容或形式进行某些变动,写出与原文基本一致而不同的新作,像缩写,扩写,择写,续写,变形式变角度训练属一类。第三步,借鉴,即吸取范文长处,为我所用。第四步,博采,即吸取多种营养,经过消化,然后写出新作。从仿写到博采这一过程,模仿的越来越少,创造的成分越来越我。又如,观察——表达体系的序列,共分三级六段四十四步,第一级训练就在初中一年级,着重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这里又分两段十八步,围绕怎样观察和写观察笔记而展开,如定向观察与机遇观察,全面观察与细致观察,比较观察与反复观察等等。第二级训练,在二年级进行,着重培养分析能力,分两阶段十六步,是观察的深入,教给学生观察方法,引导学生写分析笔记。第三级训练在初中三年级,着重提高表达能力,分两阶段十步。进行语感和章法训练。
二、并列型。如命题作文体系,从教师角度看,可分为命题,指导,批改,讲班次等步骤。 种序列,一般是四步连在一起,形成一个小循环,一次一次训练,又构成大并列。
三、总分型,就是将作文里某些训练项目进行分解训练,又进行综合训练,可分两种。 一种是总——分一一总。比如现行通用语文教材作文训练基本上属这种安排。第一阶段在初中一年级,第一学期进行综合训练,要求学生结全家庭生活、自然生活,社会生活,科技生活等进行叙说,说明,议论训练,这种综合训练要求不严格。第二阶段是分解训练,训练叙述、说明、议论三种表达方式,这三种方式分别安排在第二、三、四学期,相对集中。第三阶段更进一步进行三种表达方式的综合运用的训练。安排在第五、六学期。另一种是分一一总式,如程式体系训练序列,它是按照文章的构成法则,由字词到句章,由局部到整体的训练,可分为炼字,造词,造句,构段,谋篇,表达等过程。过去的“属对”和“八股文”均属这种训练,七十年代末创立的写作基本训练分格体系也是严格的程式训练体系,该体系将写作要素分成265个格,一格一作,一格数作,数格合作,先分解,后综合。
快速作文训练序列可归这为总分型一类。它是将教学内容按其内在联系组合成基础训练、思维训练、速度训练、技巧训练和综合训练五大块,依次为高中一年一期、一年二期、二年一期和二年二期的训练重点,三年级为综合训练,这是分解一一综合的训练序列。这一序列与炼字,构词,造句,构段,谋篇,表达六个步骤的程式体系不同,在分解训练中有综合训练,综合训练中又体现分解训练,是分解训练与综合训练的有机统一体。
快速作文训练序列的以上特色,立足求快求好的目标,遵循了由易到难,由简到繁,由低到高的循序渐进序列,体现了整体性,阶段性和联系性的统一,分解训练和综合训练的统一可产生如下的教学效果。
分解训练,相对独立,相对集中,具有强化作用,易于形成习惯,产生连锁反应。科学的体系应当有明显的阶段性,在阶段里训练内容不宜过多,过杂,应当侧重某些方面。目前作文教学的普遍现象或是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大汇合,或是每种文体训练时审题,立意,布局,谋篇都讲究,训练无重点,单调重复。教师全面出击,轻描淡写,不痛不痒;学生囫囵练习,印象不深。即使教师煞费苦心,讲得深透细全,学生也心领神会,但变化莫测,今天讲讲这,明天在练练那,终因无时间保证,教学目标模糊,或贪大求全,或难易无度,陷入盲目实践。快速作文训练序列可改变这种状况。各阶段皆有集中的训练目标和具体的训练项目,又有充足的时间练习,训练时稳打稳扎,写作时速战速决。同时很多单项练习都结合在大作小作文里,具体可感,易于把握。
综合训练表现在每一阶段训练的作文里和三年级各种矾固性的综合练习中。这样的训练互相比较,互相牵动。比如第一阶段基础训练重点是提高写作兴趣,培养写作感情,积累写作材料,丰富写作语言,训练书写能力等,然在作文中,还要注意学生的思维训练,注意审题,立意,布局,修改的指导,还有表达方式的综合运用。第五步综合训练,是前年训练的综合,是各种文体,各种表达方式,快速写作习惯的集中训练,带有比较性,巩固性,是上台阶的练习,要吧形成比较稳固的终身受益的作文能力。
在实践中,如何将分解与综合训练有机地统一起来,教师的创造性教学是关键。
教学特色:主导与主体的统一
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是现代教学思想成熟的标志。作文教学具有训练性。所谓“训”,指的是教师的“教”与“导”,所谓“练”,指学生的“学”和“练”。“训”和“练”合起来说就是指在教师指导下的学生练习。然而长期以来,在作文教学领域里没有很好地将这两方面统一起来。讲风盛行,不注意启发,教师讲得满头大汗,疲于奔命,学生索然无味,苦于枯烦。有些教师大讲特讲写作知识,文章应该怎样做,有些问题,教师不讲还明白,一讲反而让学生糊涂了。传统的作文教学强调多读多写,忽视了教师的指导,正如鲁迅所说:“一天到晚只是读,做,读,做;做得不好,又读又做。”教师不“导”学生只有在“暗胡同”里摸索。现在我们对传统的方法有了些改变,普遍地注意了教师的“训”,但学生“练”,大讲特讲作文知识,要学生一天一篇日记,三天一篇作文,然而学生依然没有把作文写好,其中仍然没有处理好二者的关系。怎样将“训”与“练”统一起来,是语文教学特别是作文教学面临的一大难题。
从两者的关系看,教师的“训”是为了学生的“练”,因此,一般地说,只有教师“训”得好学生才能“练”得好。学生作文水平的提高,是教师教学水平的证明,这并非夸大教师的作用,事实确实如此,“名师出高徒”嘛!我们现在把写作教学主要力量用在作文批改上,学生管做,老师管改,似乎天经地义。扬初春将重点放在对作文体的研究和作文规律探讨上,加强了对学生的指导,指导他们观察生活,积累生活,指导他们多读书,获得理论知识,生活知识,写作技巧,掌握写作的方法和规律。可以充分的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杨初春就这么做了,他创立的“快速作文教学法”就是他主导作用的集中表现。目前我国的作文教学没有得到有关方面足够的重视,表现在地位不独立,目的不明确,教学无书,训练无序,教学无法等方面。因此,随心所欲,无计划,打乱丈,听其自然,任其沉浮的作文教学仍为普遍现象。杨初春强调了作文教学的独立地位,使训练有序,有法,为学生爱作文,会作文,作好文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教与学是体系中最重要的因素。作文是师生的双边活动,是在教师指导下学生的认识提高过程。我们将快速作文作为一种体系,不能只停留对其相关的静止的方面去分析,更应当考查动态的因子,探究教师的怎样教的,学生是怎样学的。
作文教学是科学的事业,更是艺术的事业,给杨初春快速作文教学如虎添翼的是他的高超的教学艺术,首先表现在他的民主作风上。民主作风是杨老师教,学生学的基本风貌。有学者提出民主化是作文教学的根本出路之一。通过观摩杨老师的示范课,笔者深表认同。民主化是什么?魏书生曾说:“民主化就是要解决学生愿学的问题,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又说:“要做到教学民主,就要和学生多讨论,多商量。商量什么?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到教学重点,课时安排,以至具体的教学方法,都于同学商量,尽可能达到师生之间认识的统一。”杨初春老师正是这样,他尊重学生,理解学生,事事跟学生商量。“商量一个问题”、“讨论一分钟”成了他教学的惯用语。在这样平等、民主的气氛中,学生乐意与老师合作,主动参与各种教学活动。在教学中,教师经常鼓励学生,帮助学生克服困难。民主化教学培养了学生作文的兴趣,增强了学生获取知识的内在能力。
循循善诱,适时疏导,是杨初春教学生学的又一大特色。杨老师遵循辩证唯物主义认识原理,在民主、平等的前提下,带领学生循着感性到理性的途径走向科学知识的大海。杨初春上理论指导课,作文讲评课,不是快速作文教学方法的一条一条的照搬,也不是经院式的讲解,而是采取多种方法让学生充分感知,理解。其中最为突出的诱导法,他语言幽默形象,风趣、得体、常常将学生引入特定境遇,然后将特定问题组织学生讨论,教师只把握重点和方向,学生通过自己独立的思考和集中讨论得出正确的结果之后,便因势利导,归纳总结,学生乐不堪言,精神为之振奋。德国教育家毕斯多惠说过:“一个坏教师奉送真理,一个好教师则教人发现阶段真理。”大概就是这种情境。学生在杨老师的诱导点拔之中,心态自始至终是主动的,健康的,活泼的。在情趣盎然的气氛中,充分发挥了主体作用,学生既学到了知识,获得了能力,又乐趣无穷,“不待扬鞭自奋蹄”。
明代王阳明指出:“今教童子,必使其趋向鼓舞,心中喜悦,则其进自不能已。”教师的教让学生牵肠挂肚,“三天不写手痒痒的”“几乎每天都想写一篇作文”,“觉得光写老师布置的‘可怜’的三篇作文根本不过瘾,便在课外自己拟题目写”。主导带动主体,叶圣陶先生曾指出,“阅读与写作,都是习惯方面的事情,仅仅心知其故,而习惯没养成,是不济事的。”又说:“写作和阅读经较起来,尤其偏于技术方面。凡是技术,没有不需要反复历练的。”学生带着浓厚的写作兴趣和科学的方法,投入到写作中,“日日动笔不倦,久久自有佳境”、“百练笔生花”。先是感到有趣,而后得到乐趣。写作一旦成了学生生活一大快事,“下笔千言立就”的高速度,“挥毫四座皆惊”的高水平,势将出现在神州大地的每一座校园!
注:
①③朱绍禹编著《中学语文教学法》高等教育出版社1988年版,第156页.
②杨初春《实用快速作文法》第19页.
④⑤魏书生《谈谈语文教学要民主化科学化》《辽宁教育》1991年第1、2期,第13页.
⑥肖琪坤《教育改革家-----魏书生》.
⑦⑧《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
(转自漓江出版社1995年5月出版的大型报告文学《杨初春快速作文之谜》P118-P131,作者系湖南省怀化学院中文系教授。)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