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楼主: 宋伟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孝昌縣圖書館“書/時光”公益講壇第七講:学会观察,激活想象,推开创造性写作的大门

[复制链接]
31#
发表于 2011-12-31 02:38:02 | 只看该作者

====继续讨论:










3,‘教研员’为何与‘研究’二字常不搭界,成为‘伪官员’,是‘领导’‘专家’‘名师’[三不像]的尴尬怪物??

4,‘教研员’的思考和表达方式与‘官人’的‘官腔’应有严格的区隔











http://xnjyw.5d6d.com/thread-42265-1-8.html
http://xnjyw.5d6d.com/thread-42265-1-8.html
http://xnjyw.5d6d.com/thread-42265-1-8.html
---请网友们先看看这一组文章,自作判断!!


http://xnjyw.5d6d.com/thread-27626-1-2.html
http://xnjyw.5d6d.com/thread-27626-1-2.html
http://xnjyw.5d6d.com/thread-27626-1-2.html
http://xnjyw.5d6d.com/。自作判断!!












===管季超来讲两次与台湾同行交谈的经历,请网友们自作判断:

----前些年,管季超应邀出席在广州举行的《全国儿童美术教育理论研讨会》,有一天晚间,与台湾彰化师大郭祯祥[女]教授带的博士生廖政有长达数小时的交谈。谈到放开了,小寥不免流露出对大陆教育科研水平的‘瞧不上’,我是服气的。

----再有一年,我和省里9名小语教研员到北京市‘北京小学’---校长吴国彤---参加《两岸四地中国语文教学交流》活动,与台湾教育研究院筹备组女学者吴敏儿/陈鸿
铭老师有交流,索要了几本关于儿童课外阅读导读的书。说老实话:俺们真比不上人家。
[这几本书会拍照上传,与网友分享]




http://bbs.yingbishufa.com/viewthread.php?tid=255897&extra=page%3D2
http://bbs.yingbishufa.com/viewthread.php?tid=255897&extra=page%3D2

===管季超收藏了一些日本/台湾/香港的《美术》教科书。我们的研究水平,确有差距。[书目是请三里学校邹华/毛陈镇小梁唯学帮我抄录的,累了他们一整天]

32#
发表于 2011-12-31 03:11:04 | 只看该作者
===讨论5,深入细腻多角度的[课例分析],比简单地贴一张‘上得成功’或‘上失败了’的标签,要重要得多!!



09年4月21日上午新华学区中山小学三节语文课观课札记
http://xnjyw.5d6d.com/thread-11556-1-5.html
http://xnjyw.5d6d.com/thread-11556-1-5.html
http://xnjyw.5d6d.com/thread-11556-1-5.html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33#
发表于 2011-12-31 03:18:10 | 只看该作者
====讨论6,为什么孩子们写不出想象丰富http://xnjyw.5d6d.com/thread-40925-1-1.html/各具个性的好作文??其责实在为师者也
http://xnjyw.5d6d.com/thread-42284-1-2.html
http://xnjyw.5d6d.com/thread-42284-1-2.html
http://xnjyw.5d6d.com/thread-42284-1-2.html














http://www.xgrb.cn/bbs/read-htm-tid-1552295-displayMode-1-page-1.html
http://www.xgrb.cn/bbs/read-htm-tid-1552295-displayMode-1-page-1.html
http://www.xgrb.cn/bbs/read-htm-tid-1552295-displayMode-1-page-1.html
==试问孝昌朋友[宛若幽兰][听秋馆主]君:

    俺的以上分析,是实况吗??有道理吗??您二位的想法是怎样的呢??

     《槐坛》网友习惯用个[强]啊啥的图标表态,不管啥帖,一顶十几几十楼,都只是情感性的。


http://bbs.cnhubei.com/thread-1869661-1-1.html
http://bbs.cnhubei.com/thread-1869661-1-1.html
http://bbs.cnhubei.com/thread-1869661-1-1.html
  


http://www.xgrb.cn/bbs/read-htm-tid-771323.html
http://www.xgrb.cn/bbs/read-htm-tid-771323.html

















    孩子们写不出想象丰富/各具个性的好作文??其责实在为师者也
http://gjczwjxf.30edu.com/
http://gjczwjxf.30edu.com/
------小河镇小同行是否认同呢??不认同不妨来此帖跟帖讨论之哦。。。。

















善于反思的李大本事



海内知己








    《永不磨灭的番号》播出以来,我几乎认真看完了每一集,李大本事的形象让我常常感动。一个有着许多缺点的,又有着一身匪气的人物,却又充满了人情味,集机智、英勇、胆识、仁心于一身。他贫苦出生,具有红军的光荣传统,多少次在死亡线上挣命,他,在抗日战争中立下赫赫战功。

   从头到尾,李大本事带着他的队伍打过的胜仗,无不以智慧取胜,他的智慧除去他在与敌斗争过程中的收获的经验之外,李大本事能为看《三国》戏失踪几天,然而三国戏中的智慧也是他战胜日寇的法宝之一。往往他显得有点无赖,为争取武义县县大队的领导职务,用计征服了“丁大算盘”和“吸铁石”。为救出丁大算盘和一大批炸药,以巧舌如簧的利嘴说服了“赛貂蝉”,并使之跟随武义县县大队一起打日寇。最终为消灭日寇骑兵队光荣牺牲。可以说,他与《亮剑》中的李云龙一样,打仗从不按常理出牌的高手。使得他的敌人闻风丧胆,也致使八路军内部的一些领导,也对他又嫉妒又佩服。

    更为重要的是他不断地进行反思,在反思中成长,在反思中成熟。最让我难忘的是独立团成立之时,张六斤政委来到了独立团,大多数的战士,都是懒散惯了,从来没有受过纪律的约束,都不满意他的做法。李大本事却能大力支持。他在与丁大算盘的对话中,就说出了他自己很多想法:自从赛貂婵死后,他就如何让自己的队伍少死几个弟兄进行了深入的反思。认为战争中死不死人,不是人的命,而是缺乏指挥、纪律。他引用老陈常说的话:有严格的纪律,能够培养出良好的军人素质。他通过三个营在战斗中展示伤亡的情况分析,“铁脑壳”“老刺刀”在作战中光知道自己往上冲,不管自己的战士的死伤,形不成合力,缺乏凝聚力。而老陈所带的队伍纪律严明,军容齐整,指挥得当,伤亡人员也少得多。

   这样的反思,立足于最大限度地保存自己的实力,有效消灭敌人。

   李大本事的反思还表现在坚持要为自己的部队争取一个“番号”上。“番号”是剧中的一条线索,更是李大本事的一个心病,许多战士在与日寇的战斗中光荣牺牲,因没有番号,这些阵亡的战士没有个应有的归宿。为阵亡的战士的尊严,他坚持向八路军总部要一个部队的“番号”。

善于反思是李大本事这个人物的重要特点。反思成就了李大本事的“真本事”,那个始终以“国军”自谓的陈峰非常佩服李大本事。他说:李大本事是这支部队的魂。

   看《永不磨灭的番号》引发了我的深入思考。我们的教育教学中,强调要不断反思。我们在实际工作中,常常忙于事务,缺乏反思的自觉性。更没有从民族尊严,国家的振兴的高度来积极反思的我们的教育教学。教育工作是树人的工作,百年大计教育为本,因此教育又是未来的事业。教育工作的对象是人,存在着不可预测的变数,因此,我们的教学方式方法应根据教育对象、教学条件的变化而变化,真正实现适合学生的教育。从这点出发,我们就应不断的进行反思。没有最好,只有更好。我们应该好好向李大本事学学了,为我们的未来,民族的希望经常进行积极的反思,让我们的教育在反思中进步。
34#
发表于 2011-12-31 11:41:47 | 只看该作者




===管季超提议
        我们的孩子想象力贫弱。这个问题需要问个‘为什么??’
http://xnjyw.5d6d.com/thread-40925-1-1.html
http://xnjyw.5d6d.com/thread-40925-1-1.html
http://xnjyw.5d6d.com/thread-40925-1-1.html




先请各位网友看些相关资料,再来讨论。




















台灣科幻文學的縮影,兒童文學的側影
▌文/林文寶



  黃海與我同年出生,我在學術教育界,他在文學界、新聞界,平常少見面,唯一的「神交」,是科幻與兒童文學的「交會」。他幾十年在文學、兒童文學與科幻文學領域的耕耘努力,成果是有目共見的,而一般身為作家者,是不能靠寫作維生的,寫作只是他的奉獻,我與他只能在兒童文學集會的場合偶爾相遇,彼此唯一的交集是:他發展出自己的一套科幻與兒童文學觀,認為成人文學與兒童文學的交集所在是科幻文學。在我兩度策畫幼獅文化公司編選的《兒童文學選集》(1949-1998作品,分兩段編篡出版兩套書),黃海的兒童科幻小說、童話、甚至論述,都分別入選,而大學生、或研究生以他的作品作為寫作論文的題材,也屢見不鮮,也有大學教材編選他的作品入內,提供參考,2003交大科幻中心舉辦的大型學術會議,黃海作專題演講,台東大學兒童文學研究所的學生,不少人與會,黃海也將演講內容寫成具有深度的學術論文,之後他也受任靜宜大學兼任講師。黃海從一般文學、科幻文學的創作到發表學術論文,再到大學講壇,在台灣一般的作家來說,是少有的蛻變,這要歸功於他的苦學精神,幾十年不斷的在科幻文學領的辛勤耕耘和深度探索,獲得肯定。

  如果張系國是「台灣的科幻教父」,黃海應該是「台灣兒童科幻的開山祖」,王洛夫在《文訊》發表的文章和他的碩士論文《論黃海及其少兒科學作品》就指出黃海是「開拓者」。王洛夫也說「黃海與張系國,能夠在幻小說中寫出深刻的意涵,使作品可以稱得上『文學』,被文壇尊重為『作家』者,在國內真是鳳毛麟角的幾人而已。」緣於黃海首先發現了這一尚未為人開拓的領域,寫出原創性的兒童科幻作品。黃瑞田的《科詮釋與幻想──黃海科幻小說研究》說「黃海的科幻創作歷程,正是台灣科幻小說史的主幹。」黃瑞田又說:「黃海自詡為苦行僧…他是一個謙抑和不自滿的人,一生中不斷的在學習,不斷的在自我砥礪…」是非常中肯的寫照。對於一個忠勤誠懇的文學工作者來說,文學是他的第二生命,如果我沒有算錯,黃海這本《台灣科幻文學薪火錄1956-2005》可能寫了三十年,說他寫了三十年,不是說三十年天天在寫,而是包括觀察、摸索、體會、醞釀、組織、領悟,發為感想或文字,成為獨特的見解,最後寫成了這本大著,聽說他還有一本有關科幻寫作的書,也將陸續計畫推出,我們且拭目以待。

  本書中收集的一篇有關成人科幻的寫作,就是黃海在一九七九年四月十二日在淡江大學未來學講座的演講全文,再加改寫,數十年累積的創作經驗加上自我成長求知,點點滴滴的彙集整合,呈現在眼前的這本書,如果說黃海其人其書正是台灣科幻文學的縮影,應是很多人所共認的,如果說黃海是台灣兒童文學的側影,正因為他以科幻反映了兒童文學。本書不僅敘述台灣科幻文學的演變,也兼論科幻、科學與文學的關係,也對中文科幻一百年來的發展作了一番省思,瞻望科幻小說的前景;對一般人所不了解的成人科幻寫作、兒童科幻寫作,提供了寫作公式和方法,目的當然是在薪傳科幻文學的火種。

  黃海的科幻文學與兒童文學觀,讓我最感興趣的是,他主張科幻小說是一種童話特質的文學,(應該是指嚴肅的,而非通俗娛樂的作品),他也寫過探索科幻與兒童文學交集的論述,並且畫出了圖形,表達兩者的相互關係,他的理論來自中外文學名著和科幻名片的觀察、體會和領悟。他指出:

  古典名著《西遊記》、《封神榜》、《大人國小人國遊記》、《魯賓遜飄流記》、《小婦人》、《野性呼喚》、《金銀島》、《時光機器》、《隱形人》、《化身博士》本來都是為成人寫作的小說,因為它的主題意識和想像性、趣味性適合兒童閱讀,就被改寫成了兒童版本,基於這樣的思維, 再看看科幻大片諸如《星際大戰》、《外星人》、《回到未來》、《第三類接觸》、《衝鋒飛車隊》,成了老少咸宜的片子。史提芬‧史柏的《外星人》本來是以兒童當主角的,它的聲勢卻襲捲全球大小觀眾。科幻不就是成人與兒童之間共同喜好的玩意嗎?

  對於中國大陸把科幻與科普混同,把科幻列入兒童文學,黃海認為無須見怪,且應該破除「迷思」;科幻的趣味性、遊戲性、想像性,本來就與兒童文學相交集。如果有人說黃海是一位少年科幻作家,這個說法是很有問題的,黃海一直認為科幻是介於成人與兒童之間的讀物,把成人科幻加以淺白化,也適合兒童閱讀,科幻的童話精神隱約可見,所以無須作此定位。馬克‧吐溫一八八九年出版的《亞瑟宮廷的美國人》,可以說是時光旅行的濫觴,講一個康涅狄格州的人與人吵架時被打昏,醒來時置身在六世紀充滿浪漫的英國的亞瑟王朝時代的世界,利用槍枝、火藥表現魔法,取得亞瑟王信任,把亞瑟王身邊的巫師瑪林趕走,成為大臣,進行工業革命,以機關槍為武器,戰勝敵人後,雇請一位農家婦女當廚師,沒想到她是巫師瑪林喬裝的,對他施以魔法,使他一睡一千三百年,又回到十九世紀。再看一八九五年英國威爾斯的名著《時光機器》,也都是成人小說,兩部作品只要將文字淺白話,就是一本適合兒童或青少年閱讀的書。黃海的觀察領悟的理論,也得到印證。

  一九八九年幼獅出版的《兒童文學選集》套書五冊,我在總序中說:「我國新時代兒童文學發軔於何時?這是個有趣且爭議甚多的問題。有人認為是孫毓修編譯的《無貓國》(宣統元年,一九0九年三月)。他們認為中國兒童文學萌蘖於外國童話的移植,而《無貓國》是中國兒童文學誕生的標誌,因此有人稱孫氏為『現代中國童話的祖師』。」以這樣的論點來比較,一九三二年老舍出版的《貓城記》可以說是「廣義的」科幻小說,曾被翻譯英、日、俄、德、匈五國文字,在日本列入「科學幻想小說文庫」,它的寓言體屬性,也適合改寫成童話,一如《格列佛遊記》當初原是為大人寫作的,只要是在諷刺英國當代的社會,之後被改寫為《大人國小人國遊記》,因此,我們說黃海是台灣科幻童話的「開山祖」或「開創者」,是恰如其分的。黃海觀察發現科幻與兒童文學的交集性,為科幻小說尋找它的藝術寄託之所,不論1989年獲頒國家文藝獎的《大鼻國歷險記》,首開「科幻童話」(science fantasy,science fiction fable)之先河;或是1986年獲頒中山文藝獎的《嫦娥城》,開創兒童科幻小小說的典型;或甚至創作少年科幻、成人科幻;他都努力在詮釋科幻的童話精神。現在這部《台灣科幻文學薪火錄1956-2005》,直接間接闡述了科幻文學的創見,對從事文學工作者將有深刻啟發。

  台灣的科幻小說,最初是沒有名字的,張系國為它取了名字,最初少有人知道,也少有人了解科幻小說的內涵,黃海指出:「科幻小說」在一九八0年代前後,逐漸形成共識和認知,之後黃海踵繼耕耘,並深入兒童科幻的領域,正如黃海的《嫦娥城》在獲得中山文藝獎的之後,發表在一七八七年四月《海洋兒童文學》停刊號的〈讓科幻在兒童文學定位〉一文中所說:

  (科幻童話)它剛出生時是沒有名字的,正如所有初生的嬰兒般,也許幼稚,但會隨著歲月成長,也有了名字、個性和智慧。

  台灣科幻文學的萌芽、拙壯、發展脈絡,歷年來曾由黃海、呂應鐘、葉李華陸續整理出頭緒,以至上海姜雲生、江西辛臨川、天津鄭軍、北京的吳岩、楊鵬都曾著述為文加以關注。台灣的研究生以科幻為題材寫作論文,直到目前己知的有黃子珊、王洛夫、黃瑞田、范怡舒、林建光、陳愫儀、傅吉毅、劉秀美、陳玉燕、陳雅雯、詹秋華、陳鵬文、方安華、許麗雪、黃惠慎、戴秀柔、黃尹歆、方安華…等,前面三位的碩論是以黃海個人為主題的,其他每位研究者,只要涉及到科幻,就必須提到黃海,台北教育大學的黃子珊論文今年(2006)剛完成。現在黃海現身說法,以高遠寬廣的視野寫出本書,它的體例是介於學術與通俗之間,混合回憶錄、心得錄、訪談錄、考察錄、評析錄,呈現出來跨越半世紀的「薪火錄」,令人想起葉石濤撰寫的「台灣文學回憶錄」,或許是黃海有心師法葉老,在黃海年老時的一次文學奉獻和貢獻。

(本文為黃海《台灣科幻文學薪火錄1956-2005》序文,林文寶現為台東大學人文學院院長,並擔任兒童文學研究所教授。)








三大阅读潮流激荡儿童文学世界

当今世界儿童文学生产(创作)与消费(阅读)呈现出以下三大明显的潮流,这与全球化时代的人文思潮、价值追寻、未成年人的精神成长等问题紧密相联。世界儿童文学的这些潮流也深深地影响着我国儿童文学的生产与消费。三大潮流集中地形象地体现在以下三类儿童文学读物之中。 富于“教育”色彩的童话和少儿小说 第一类是有关体现现代世界教育潮流所倡扬的“学会做人”的理念,充分肯定具有创造性思维和鲜明个性的少儿形象的作品,这主要是少儿小说、童话等叙事性文学。 这一创作潮流将关注的焦点集中在少年儿童精神生命的成长与个性的发展上,并将成长的过程置于广阔的现实社会背景之中,着力描写人际之间的沟通与理解,两代人之间关系的改善,青春期的困惑与烦恼,以及社会病灶(如酗酒、吸毒、暴力、谋杀、同性恋、未婚先孕、色情、家庭破碎、种族歧视等)、教育弊端对少年儿童身心的影响,以求深入地揭示人类精神世界中的某些共同问题,引导未来一代的精神生命尽可能不受挫折地成长。 属于这一主潮的代表性作家作品,在美国有:被誉为“当代哈克”的塞林格描写“一个年轻孩子浪迹在不太友好的成人世界里”的新现实主义小说(问题小说)《麦田里的守望者》;女作家S·E·辛顿塑造的虽犯有过失却从烈火中救出几个孩子的现实少年英雄小说《世外顽童》。 二次世界大战后,英国儿童文学中出现了一大批用写实手法呼唤真情、信任和理解,呼唤人们承担起“被战争糟蹋得满目疮痍的世界”的责任感的作品,代表性儿童小说有伊恩·塞拉利尔的《银剑》、约翰·汤森的《冈布尔的院子》等。 在法国、德国,塑造独立自由地去认识社会人生、了解当代世界种种风景的作品也十分受到重视,如皮埃尔·加马拉的《春队长》、《羽蛇的故事》,博斯科的《大河的魅力》,凯斯特纳的《埃米尔和侦探》、《5月35日》等。 而在北欧,这种创作思潮不断受到鼓舞涌起高潮,特别是瑞典林格伦、挪威埃格纳、芬兰杨森笔下涌现的那一群活蹦乱跳、毫无顾忌地挑战现存教育体制的淘气包,以他们充满幻想和创造的生命力向整个世界儿童文坛宣告了教训主义的结束和“儿童世纪”的到来。 我们要特别提出英国女作家J·K罗琳的现代超人体系列长篇童话《哈利·波特》。这部世界童话大书将少年哈利·波特的精神成长融入以魔幻故事为艺术构架的校园生活之中,深刻地表现了一个少年人的自强、自立、自信、自尊的成长历程,实现了自己的英雄梦与价值追寻,作品以超常的想像力与极度的童话浪漫艺术赢得了世界各地小读者的广泛喜爱,创下当今世界文学发行与阅读的奇迹。 以上这些充满现代意识与变革精神的西方作品,在80、90年代先后被译介到了中国;有的还有多种译本,多家出版社出版,如瑞典林格伦的童话、小说《长袜子皮皮》三部曲、《小飞人》三部曲、《淘气包艾米尔》三部曲与《疯丫头玛迪琴》等。在林格伦作品中的独特的反传统少儿形象、充分的游戏精神与热闹风格、深刻理解与把握儿童心理的写作姿态以及大胆的童话文体改革等,曾带给80年代中国儿童文坛旋风般的影响。 “童话大王”郑渊洁作品的走红,“热闹型”童话的迅速崛起、游戏精神美学旗帜的高扬,都与林格伦进入中国直接相关。80年代一大批标榜“新潮儿童文学”的中青年作家所热情呼唤的“塑造小小男子汉”、“阳刚气质”的口号,所塑造的个性鲜明的“自立型”、“断乳型”、“成长型”少儿形象,所探索和表现青春期烦恼与憧憬的少男少女心理小说,都从不同方面受到过当代西方儿童文学的精神感召与变革意识的冲击。 以幻想烛照未来的科幻小说 第二类是有关体现现代科技创新,以人类科技文明与无边幻想烛照未来一代知识天地的作品,这就是科幻小说。 正如现代科幻小说泰斗艾萨克·阿西莫夫所曾指出的那样:我们正生活在科幻小说的世界里。西方科幻小说发展经历了五个阶段: 19世纪初至20世纪初为萌芽初创时期,法国的儒勒·凡尔纳和英国的赫伯特·乔治·威尔斯是这时期的代表。他们从不同的方面开拓出了古典科幻小说的两个主要流派,即技术派和社会派,并确立了后世科幻小说的主要题材,这主要有太空探险、时间旅行、奇异生物、战争与大灾难、技术进步与未来文明走向等。 20世纪30至60年代为黄金时期,涌现出如美国的艾萨克·阿西莫夫、罗伯特·安森·海因来因、英国的阿瑟·C·克拉克等一大批优秀科幻作家,创作空前繁荣。这一时期人们对科幻小说的认识也有了比较一致的看法,一般都认为科幻小说是表现科学对人类影响的作品,同时创作也形成了一定模式:必须有一个带悬念的与科学发展或科学家工作有关的好故事;故事应有几个恢弘的奇异场面;无论是乐观还是悲观的结尾都应给人以思考。 60、70年代是西方科幻的“新浪潮时期”,英国人米切尔·莫考克发起了一场刻意求新、将科幻融入主流文学的改革运动,其主要特点是:抛弃传统科幻小说的套路,由通俗向主流文学靠拢,进而进入严肃文学领域;嘲弄传统科幻对未来世界的预测主题,认为未来是不确定的,因而充满悲观色彩,科幻小说的公式也由过去的“技术成就→未来”改成了“假如这样→未来”。 70年代中期以后,西方科幻进入回归传统的“塞伯朋克时期”,中心人物是美国威廉·吉布森和布鲁斯·斯特灵。“塞伯朋克”的意思是指具有超越传统和极端未来主义观点的电脑技师。他们呼唤科幻小说从“新浪潮”回归传统,回到人们熟悉的高科技场景。 80、90年代,西方科幻呈现出多流派并存的多元时期,创作景观异彩纷呈,其内容几乎覆盖了当代世界的全部前沿学科领域。 科幻小说的译介是我国当代儿童文学对外交流的重要内容之一,50年代渐成气候,60、70年代因“文革”等原因被迫停顿,80、90年代勃然而兴,成为翻译界、出版界的突出现象和兴奋点。各地少儿出版社都曾出版过相关的科幻文学译作丛书。 福建少儿出版社还把科幻小说作为出版特色。1990年至1995年,该社每年推出一辑《世界科幻小说精品丛书》,已出6辑36种,发行达数百万册,并多次被评为“最畅销的文艺类图书”。1997年该社推出了美国著名科幻小说作家詹姆斯·冈恩主编的4卷本《科幻之路》,以后又出版了一套展现五大洲变幻莫测异彩纷呈的未来前景的最新西方译作《2066年环球风暴世纪科幻小说丛书》。 此外,还有中国少儿出版社的《凡尔纳经典科幻探险小说珍藏文库》15种,四川少儿出版社的《外国科幻名家精品丛书》6种等。 由于中国当代科幻小说创作存在如此特殊的衰落现象,因而外国科幻小说的引进就有了特别重要的意义,这就是直接填补了中国科幻退场后而出现的空白。相对于外国儿童文学其他文体如小说、童话对中国文坛的影响而言,外国当代科幻在中国当代文坛就有了一种强势性、霸权性与支配性的意味。90年代后半期与世纪之交的中国科幻小说创作,明显受到西方新科幻的影响。一是在题材上,几乎与西方亦步亦趋,着力表现现代高新科技影响下的人间百态,以及有关电脑网络、生物克隆、外星人探寻、未来世界预测等内容。二是在表现手法与文化观念上,同样也有与西方科幻相类似的两种类型:一是通过现代科技的最高成果和预期结果,来展现人类未来生活画卷的“未来世界型”的作品;二是以眼前的人类社会现实生活为基础,观照历史,去对未来的社会格局作出种种预测,并以此来幻想、建构未来社会的“政治寓言型”作品。 世纪之交我国科幻小说创作终于走出了低谷,一批具有现代意识与高科技知识修养的新人开始崭露头角,各地也及时出版了他们的原创性作品。如:江苏少儿出版社出版的《中华当代科幻小说丛书》,有《克隆总统》、《网络游戏联军》、《生死第六天》等6种,四川少儿出版社推出了由《星际旅行》、《地球上最后一家人》、《献给索尼亚的玫瑰》等10余种科幻新作组成的《中国著名科幻作家丛书》;甘肃少儿出版社有以沙漠为背景的《金科幻丛书》4种,河北少儿出版社有《中国长篇科幻小说新作》3种等。在2000年年初公布的第五届“宋庆龄儿童文学奖”获奖作品中,科幻界终于有了星河的《星际勇士》、牧铃的《梦幻牧场》、马铭的《幽灵海湾》等作品获奖的喜讯。 展现独特人文关怀的“人与自然”读物 第三类是有关体现人类面对的共同生存困境与拯救,传导守护地球家园,增进全球意识与可持续发展观念的作品,这主要是与环保、生态、动植物、大自然相关的读物。 应当说,有关“人与自然”这一重大主题的创作,在世界儿童文坛不是现在才提出来的,而是有着自己的传统。从法国法布尔的科学诗篇《昆虫记》到俄罗斯比安基的大自然百科全书《森林报》,从法国古典动物童话《列那狐的故事》到加拿大博物家西顿的现代动物小说《动物英雄》,从印第安人作家灰枭记录原始森林动物变迁的故事《消逝的游猎部落》到西欧作家“重返大自然”题材的小说,从英国作家笛福名著《鲁滨逊漂流记》到后起竞相摹仿鲁滨逊故事、向往伊甸园生活的续写之作(如法国阿兰·埃尔维的长篇《鲁滨逊》),从美国作家杰克·伦敦的动物小说惊世名作《荒野的呼唤》到英国作家考林·达恩愤怒遣责人类破坏生态迫使动物大逃亡的长篇杰构《动物远征队》等等,就这样,世界儿童文学润物无声地不断地向下一代讲述着与人类息息相关的另一类世界——动物世界及其生存、发展与困境,讲述着大自然原生状态的种种美丽可爱之处。 译介有关“人与自然”类的作品,这在20世纪初就得到了中国文坛的重视。20、30年代翻译工作陆续开展起来以后,世界大自然文学尤其是俄苏的作品如《十万个为什么》等陆续进入了中国;但大规模的译介尤其是对西方作品的译介,则要进入80年代以后。《昆虫记》、《森林报》等经典名作在80、90年代一版再版,光是作家出版社出版的《昆虫记》至1999年5月就被7次印刷,发行76000多册。译介当代西方作家“人与自然”的新作,更得到中国少儿文坛的重视。例如,光是湖北少儿出版社从国外引进的《走进大自然丛书》就多达47种,其中讲花草的就有《高山花卉》、《田野花卉》、《森林花卉》、《淡水花草》等。 80、90年代中国儿童文学创作有一个突出现象,这就是有关描写动物与大自然的作品越来越多,而且已形成了一支稳定的卓有成绩的作家队伍。如被誉为“中国动物小说大王”的云南作家沈石溪,执着于动物小说创作的还有李子玉、蔺瑾、朱新望、金曾豪、梁泊、车培晶、萧显志、崔晓勇、牧铃、方敏等。我们还应特别提出,安徽作家刘先平数十年如一日跋涉在群山莽原之间,他创作的《云海深奇》、《呦呦鹿鸣》、《千鸟谷追踪》、《大熊猫传奇》等“大自然探险小说”,以其强烈的动物关怀精神引起国际儿童文学界的关注,广东作家饶远创作的长篇“绿色童话”《蓝天小卫士》、《马乔乔的童话》,东北满族作家陈玉谦疾呼保护青蛙的长篇小说《蛙鸣》,北京新秀保冬妮的昆虫童话三部曲《屎克郎先生波比拉》等,都给当代少儿文坛留下深刻印象。这些作品以其热爱大自然、保护地球母亲的国际性主题,汇入了世界性儿童文学的长河。 应当说,当代中国儿童文学在有关守护人类共同家园、建设人类绿色文化和绿色文明方面,已经完全融入了世界儿童文学的艺术版图。(王泉根) 《中华读书报》




中国儿童文学的未来发展之路——全国儿童文学创作会议综述
李东华      
     
201012月16日17日,由中国作家协会、江苏省委宣传部主办,江苏省作家协会、凤凰出版传媒集团承办的全国儿童文学创作会议在南京举行。来自全国各地的百余位儿童文学作家、评论家、儿童文学工作者和第八届全国优秀儿童文学奖获奖者济济一堂,共商繁荣儿童文学大计。中国作协党组书记、副主席李冰,江苏省委常委、宣传部长杨新力到会讲话。中国作协党组副书记、书记处书记张健、中国作协党组成员、书记处书记杨承志,江苏省作协党组书记、主席范小青、凤凰出版传媒集团总经理陈海燕等出席会议。会议由中国作协副主席高洪波主持。
与会者围绕中国儿童文学“如何真切地认识与表现当代儿童”、“如何打造儿童成长的精神高地”、“如何应对数字阅读与数字出版”、“如何走向世界”等四个主要议题展开研讨。王泉根、黄蓓佳、白冰、曹文轩、秦文君、海飞、李学谦、梅子涵、张锦贻、刘海栖、方卫平、朱自强、李利芳、崔昕平、邱易东、舒伟、汤汤、谭旭东等作了大会发言,其他与会代表在分组交流中热烈讨论,大家对中国儿童文学当前及未来的发展态势发表了很多真知灼见。
……

    解放孩子的想象力、通过深入生活和阅读不断丰富自己的艺术表现力和写作资源的储备,让作家自己的“童年经验”和当代少年儿童的精神世界实现对接,探索更为丰富的美学风格……这些都是与会者为中国儿童文学的未来艺术之路开的“药方”,而这一切努力,为的都是能够找到抵达孩子内心的路径,去了解当下孩子真实的困惑与憧憬,挫折与梦想,从而能够创作出真正打动他们心灵的精品佳作。
……

另外,一些专家学者还从儿童文学各个具体的门类出发谈了自己的意见和建议。如浙江师范大学教授周晓波在谈中国童话如何与世界接轨时,强调了“中国经验”的重要性。在谈到科幻创作时,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吴岩说:“科幻文学比儿童文学更有国际化的基础,因为科技进步跟全球化紧密相关。也正是因此,最近几年来,象韩松、刘慈欣等国内著名科幻作家的名字频频出现在海外期刊中;而海外华人科幻作家群的崛起,则更是当代世界科幻领域中一个必须认真研究的新现象。”他建议为了支持中国科幻作家走向世界、支持海外华人科幻作家继续扩大他们在当地的影响力,应该考虑国家出资召开第一届世界华人科幻大会,表彰在加强文化软实力过程中作出贡献的海内外华人科幻作家和他们的作品。作家张之路则认为:“我们当代至今没有可以拿到世界上去比试比试的幻想小说,以及作家、剧作家,我们更没有以拍摄幻想电影而知名的导演。这些都不奇怪,因为就在国内来讲幻想作品也没有受到应有的重视。”天津理工大学教授舒伟介绍了英国幻想文学的发展历程,力图给中国幻想文学的创作提供借鉴和启示。
   ……

本次会议的发言内容非常丰富,涉及的话题多种多样,如来自东北师范大学的教授侯颖、“动物小说大王”沈石溪等谈了动物小说的文学审美问题;作家刘先平谈到大自然文学呼唤生态道德;评论家张锦贻介绍了少数民族儿童文学作家绚丽多彩的创作局面;而集科学家、探险家与文学家于一身的位梦华,一直钟情于科学文艺的创作,他认为文学家应该向科学进军,科学家应该向文学深入。作家王一梅和苏梅则谈了儿童文学的阅读推广问题,作家、出版人祁智则提醒大家要居安思危,看到儿童文学在欣欣向荣的大好局面背后不容乐观的一面。
所有的发言,有的慷慨激昂,有的冷静理性,还有的深情动人,而在所有的发言之中,有一种声音最响亮:不断提升自身的艺术品质,坚守人文情怀,具有感动少年儿童的精神内涵,这是儿童文学的根本出路。这些不同的声部共同构成了一部旋律优美的交响乐,为中国儿童文学的未来发展奏响了嘹亮的号角。

来源:冬桦新浪博客:http://blog.sina.com.cn/s/blog_4d687fb80100nf18.html





福建人民版/吴岩著《科幻文学入门》


历久弥新(代序)
第一部分 了解科幻
论科幻小说的概念
科幻文学纵横谈
提倡科幻应有的观念
形形色色的科幻观
科学家与科幻小说
该读什么科幻书
为什么应该善待科幻文学
中外科幻小说的两个“第一”
文化传统与科幻小说繁荣
第二部分 题材举要
寻找“新”世界
科幻小说中的天文学
隐藏的宇宙危机
科幻的太空航具
中国科幻小说:一个百年载人航天梦
超时空的观念
多次元的宇宙
.科幻怪物与太空英雄
外星人
早期科幻小说中的克隆技术
科幻机器人
科幻文学里的经济秩序
网络科幻的当代发展
第三部分 认识外国科幻
西方科幻小说发展的四个阶段
《弗兰肯斯坦》之谜
凡尔纳及其作品
威尔斯和他的科幻小说
柯南·道尔和他的科学幻想小说
阿西莫夫是人还是神?
星逝
詹姆斯·布里什与其科幻著作
拉里·尼文和他的科幻小说
哈里·哈里森
法马尔的神秘世界
安妮·麦卡芙瑞
平凡的简尼
卡尔·萨根和他的科幻小说《接触》
阿丽萨的“父亲”布雷乔夫
莱姆科幻的哲学空间
女人对科幻世界的“入侵”
小溪·山谷·科幻世界
推荐老牌科幻经典
第四部分 认识中国科幻
中国科幻发展的四个时期
我视野中的华夏科幻史
幻想力缺失是苦心设计的阴谋
西方理论对中国科幻的作用
现代性与中国科幻文学
发掘晚清科幻的宝库
1940年代:大师的相同与不同
1950~1970年代:中国科幻的“燃情岁月”
1990年代的中国科幻
论郑文光的科幻创作
刘慈欣与新古典主义科幻小说
文化错位、性自虐与王晋康科幻小说的深层解码
韩松和他的《红色海洋》
文明蜕变、精神解困与星河的青春期心理科幻
杨鹏和他的儿童科幻小说
俄亥俄的雪——访张劲松
“边缘人”物语
第五部分 科幻亚文化
我所认识的科幻迷
科幻迷的未来
哥伦比亚与科幻之梦
后殖民时代的太空险航
科幻与非典之灾
纳米世界的“尺缩钟慢”
谈科幻艺术
好莱坞的科幻双星
也谈电影《2001年》
李连杰的“去大脑僵直”
中国科幻电影的一些“隐情”






关注儿童的梦想——评王功恪教授的儿童科幻小说《小博士漫游科学王国》
时间: 2011-5-17   新疆日报网
   关注儿童的梦想,本是我国儿童文学创作的一个优良传统,但是,最近几年的儿童文学创作,似乎正在疏离这一传统。有学者尖锐地指出,当下的儿童文学创作处于“比草还浅,比水还淡”的游戏状态。正像青年评论家谭旭东所言:“许多儿童文学都具有不可忽视的‘都市贵族化’倾向和‘消费主义写作’的取向,儿童文学作品不再是对强者少年理想的描写,不再是对底层儿童的生活和情感的再现或表现,而是追随都市商业化进程和休闲文化的脚步,‘淡化苦难,表现快乐’成了许多作家的创作原则。”这样一种创作倾向,导致有些儿童文学作品或追随日本、欧美动画人物形象,或打造当下时尚夸张人物符号,过于轻飘、搞笑、缺乏深度,甚至失之油滑。这不但造成了中国民族特色儿童形象的缺席,而且就是被描写到的那些儿童形象,他们精神世界的复杂性也被大大地简化了,遮蔽了他们的真实想法和人生梦想。
   在此背景下,王功恪的新作儿童科幻小说《小博士漫游科学王国》(以下简称《小博士》)的出现就具有特殊的意义。
   《小博士》以多元的解读角度、经典的讲述模式、美好的主题关注儿童的梦想,关注中国儿童的未来,成为儿童科幻小说有力的参照坐标,这对当下儿童文学的创作有积极的借鉴意义。
   《小博士》作为一个敞开的空间,具有无限的解读性。本书着力塑造了一个21世纪中国的少年科技精英小博士奇奇的人生理想与奇巧经历。通过小博士应邀访问科学联合王国的历程,读者跟随着小博士及美丽可爱的未来小姐、睿智沉稳的新世纪爵士、英俊博学的超导王子等一道,遨游了未来世界的塑料公园、超导公国忽然纳米公国。你可以视它为一个飘忽的梦,在这个放逐梦想的世纪里,你能身临其境地感受科学的进程如何把人类的梦想一步步变成现实,能一次次追逐到孩子们编织理想的脚步,能一遍遍地触摸从孩提时代放飞的鲜活梦想,或许这也才是孩子和成人都愿意阅读《小博士》的真实理由,这样的解读至少能让远去的梦想明晰起来,让淡化的理想重新点燃。当然,你也可以视它为一种对西方动画形象垄断中国儿童眼球的一次挑战,当孩子们看了太多的像“史努比、圣斗士、蜡笔小新、米老鼠”外来形象之后,“小博士奇奇”形象像一股清风,他的正义、阳光、博学、聪慧、自强,正好激活中国孩子梦想所在,就像在经历了重重单调后看到自己特别的东西,就像长久的渴求突然找到了依托,让人向往。
   作为儿童科幻小说,它突出的是孩子的梦想:在超导能量支持下建设成了神话般的海底城,人类可以像鱼类一样诗意的栖居在海底;在纳米导弹的攻击下,人类最可怕的癌症肿瘤顷刻化为乌有,人们可以保持童心长生不老;修一条攀登月球的天梯,筑成《圣经》中所描述的那样通天塔。更确切地说,书中涉及的每一个幻想都带着孩子最原始的梦想,可贵的是其背后有着可实现的科学理论为支撑,这令人鼓舞与感动。
   在前言中,作者这样叙述道:这是一段发生在2080年奇幻旅程,这是一本我们从未读过的另类小说。它讲述着许许多多还未发生但又一定会发生的故事,汇集了世界上罕见的神奇、魔力、惊喜、冒险……经典模式的故事开头通常给我们一个叙述的期待,在另类的世界,奇幻的情节中讲述故事的主人公如何追求他的目标,实现他的梦想。而在花样翻新的现代社会中,经典却意味着老式和老套,但它却是历史的沉淀和选择。对儿童文学来说,老套就是要突出有趣、有意、有想象力。所谓有趣是指作品以其神奇独特的姿态、美妙奇异的情节、幽默有味的语言,让孩子产生一种拿起来就放不下的魅力。所谓有意,指的是儿童文学对儿童精神世界的建构,透过淡言微词中表达出的深刻寓意,在生动游戏化的阅读中,让孩子们找到心灵和情感的支撑和慰藉。儿童文学是在童年时代对人进行情感熏陶、美德养成,它是以精美的审美化的文字来提升儿童的精神世界的。想象力更是儿童文学突出的特征,传奇神勇的人物、穿超时空的情节、灿烂辉煌的场面等贯穿始终,儿童作品的阅读与成人文学不同之处更多体现在奇妙的想象上,在充满奇幻色彩的世界里,用充满灵性与智慧的故事吸引孩子、打动孩子,引领孩子的成长。
   《小博士》讲述就包含这三大元素,讲故事的方式套用的是儿童文学中最常见最老式的那种。有趣的故事情节随着小博士的脚步展现得淋漓尽致,构建起新颖的世界:魔力十足的塑料公园、神奇前沿的超导公国和惊险刺激的纳米公国;有意的主题也无需抓破头皮才能有所悟的,更不用去聆听专家的解读,看了就会觉得科学很实在,生活有情趣,人生很丰富,会平添一份坚韧与信心。书中的想象力更不必装模作样煞费苦心地得出,读了就有一种自然而然地联想,孩子们可以登上如同“一千零一夜”飞毯式的塑料白宫,进入小人国充满怪异的STM隧道,可开心地阅读外星人世界雅典娜星球发来的神秘天书,体会量子丛林猎虎的快乐,探索小海龟为什么环游大西洋——太平洋而不迷路的秘密。这种靠故事本身内涵所引发的想象,是孩子们认识、适应、融入社会的开端,构建起了现实与未来之间一种张力,这种张力为充分发挥孩子们的想象力提供了平台,让孩子们感受到来自主人公的力量与激情,真实、平易,又豪情满怀,情不自禁地产生一种要当科学家改造人类家园的冲动与梦想。
   这些便是老套儿童小说所具备的品质。作为国内知名的科普作家,王功恪教授用放眼世界的前瞻性眼光,本着“绝不能让我们中华民族的下一代在世界之林处于一个智力低下的状态”的创作情怀,希望中国能有自己文化特色和风格的儿童作品。
   《小博士》选择了未来中国的美丽梦境作为立脚点并非源于作者对于儿童现实生活的陌生,而恰恰相反,正是因为作者了解孩子内心的渴求,了解中国儿童未来发展的现实:未来世界面临着资源枯竭的危机,而塑料代替金属的研究是人类将开始全面应用塑料的新时代。“超导激光大战”、“纳米材料家族机器人全面运用、能量对抗赛”将是孩子们成年后所面临的现实,让孩子们在漫游科学王国的旅程中亲身体验未来世界,领略科学独有的美丽与魄力是本书的一大亮点。《小博士》虽是科幻题材,但它却是站立在当下科学远景现实的土地上写出的昭示未来中国的诗意作品,是一部带有美好主题追求和梦想的作品。曹文轩教授曾在他的论著中直言:“美的力量绝不亚于思想的力量。再深刻的思想都会成为常识,甚至会衰老与死亡,这个世界上最强大、最具震撼力与杀伤力的并不是思想,而是美。”
   《小博士》中所描述的世界也是建立在现代高科技基础之上,有着现实的根基和美学基础,带着诗意与美感,体现出一种鲜明健康的情感和审美的价值。“中国孩子有自己的追求,而不是骑着扫把跟着洋人满天飞,作为一名科普作家,我更注重少年儿童科学素质的培养,注重少年儿童的科学梦想的呵护。”这不仅是王功恪的心愿,也是所有儿童作家的心愿。
   能坚守儿童文学的创作本来就是一个难度,而儿童科幻作品创作尤其如此。关注儿童内心,关注儿童梦想,更是一种高尚精神的建构。《小博士》的面市对当前儿童文学创作也不无启迪和裨益。







科普读物与儿童成长五人谈实录  2009年01月15日  新浪  

图为:科普五人谈(左起:徐鲁、蔡美玲、张之路、吴岩、夏顺华)


  《什么是什么》:给孩子一个智慧的世界
  主持人:尊敬的各位来宾,上午好。《什么是什么》:给孩子一个智慧的世界——科普读物与儿童成长五人谈现在开始。
  在刚刚送别了难忘的2008年,我们迎来了崭新的2009年,回顾2008年对于每一个中国人来说,都是不平凡的。因为我们收获了北京奥运,向全世界献上了一场体育盛宴,而海豚传媒更是经过数年的追踪和谈判,收获了大型科普丛书《什么是什么》,献给孩子一个智慧的世界。
  今天在这里我们很荣幸地邀请到五位嘉宾,以科普读物与儿童成长为主题,就科普读物对儿童成长的重要意义进行探讨,分别从下面的几个话题进行探讨:
  1、科普读物对儿童成长的重要意义。
  2、欧美国家与中国在儿童知识普及教育上的不同方式。
  3、《什么是什么》(WAS IST WAS)引入中国后,对我国少年儿童会产生哪些影响?
  接下来我向大家隆重介绍此次五人谈的嘉宾,他们分别是:
  1、著名科幻文学作家、电影编剧、儿童文学作家,中国作协儿童文学创作委员会副主任,中影集团策划部主任张之路先生,感谢您的到来!
  2、著名科幻文学作家、青年学者,中国科普作家协会科学文艺委员会副主任兼科幻创作研究会主任,北京师范大学教育管理学院中小学管理研究所所长、教授,我国第一位科幻文学专业硕士生导师吴岩先生,欢迎您的到来!
  3、德国图书信息中心项目经理,德国柏林自由大学汉学和新德国文学硕士蔡美玲女士,欢迎您的到来!
  4、海豚传媒创始人、总经理,著名出版家、企业家。中国民营书业委员会副会长、中国版协理事、湖北省民营书业委员会副会长、湖北省动漫协会副会长、全国民营少儿读物分销联合体顾问夏顺华先生,欢迎您的到来!
  5、著名作家、诗人、书评家,海豚传媒策划总监,湖北省作家协会副主席,冰心奖评奖委员会副主席徐鲁先生,欢迎您的到来!
  来到我们现场的还有媒体朋友,他们是中国教育电视台《中国教育报道栏目》,中国图书商报、出版商务周报、新浪网育儿频道、语文报、河北卫视《读书》栏目、出版参考杂志社、人物周报书刊、出版营销杂志等,欢迎你们的到来!

http://baby.sina.com.cn/news/2009-01-15/183737297.shtml
http://baby.sina.com.cn/news/2009-01-15/183737297.shtml







杨鹏:中国科幻文学的机遇和挑战
2010年01月06日  中国网

面对未来的科幻文学
科幻文学是面对未来的文学,它将人的目光牵向未来,激发一代又一代人去探索,为科学献身。对于正在成长的少年儿童,它又能刺激他们的思维及想象力,培养他们的科学精神,提高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科幻文学具有儿童文学等其他体裁所不具有的功能。将近一个世纪以来,许多有识之士都曾为中国的科幻发展大声呼吁和身体力行,梁启超、鲁迅、茅盾、老舍、杨振宁……都为中国科幻文学的发展做出过贡献。邓小平同志还接见了英国著名科幻作家布莱恩·奥尔迪斯。进入上世纪90年代,中国社会发生了很大变化:社会生活快速发展,科学技术突飞猛进,商品经济繁荣……这一切都使人们感到科幻文学不可或缺,读者对科幻文学特别是科幻小说再次产生了强烈的要求。
科幻小说发端于19世纪的欧洲,从西方社会工业化到人类进入太空是科幻小说的“黄金时代”。在20世纪前期和中期,科幻电影还是一种比较边缘化的艺术,科幻类影视作品所占比例并不大,有影响的也只有《地球停转之日》等为数不多的几部。但到20世纪70年代,随着电影特技水平的提高,从《2001太空漫游》开始,出现了一大批即使拿到现在也不算太落伍的科幻影片,比如《星球大战》系列、《超人》系列等。从20世纪90年代末至今,卖座影片中相当一部分都是科幻或者魔幻电影,比如《蜘蛛侠》系列、《黑客帝国》系列、《变形金刚》系列、《哈利波特》系列。以科幻电影为主导,科幻艺术逐渐在文学、电影、电视、动画、漫画、游戏等领域中形成一大潮流,科幻艺术形式在国外也成为了一种主流艺术,现实类的东西反而被边缘化了。从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开始,所谓的主流作家、主流画家、主流艺术家,虽然还叫主流,但事实上已经边缘化了;而被视为边缘艺术的科幻小说、动漫,在消费群里却是占主流的。
在诸多科幻艺术门类中,科幻文学提供了最基础的想象力和思维方式,并实现了科幻在影视、动漫诸领域的全面开花。然而,在中国,不仅科幻影视、动漫远未成型,甚至作为其基础的科幻文学尚在初步发展之中。
科幻文学在中国
有人认为中国缺乏科幻思维,需要国外作品来引导,这种说法其实是对我们文化史的一种忽视,中国古典文学的科幻系统还是很发达的。我们有《山海经》《西游记》等,这些作品的想象力非常丰富,丝毫不比《魔戒》《哈利波特》逊色。中国的笔记小说和文献里,都充满了神奇的想象,有很多对飞碟、电脑、望远镜、木鸟、机器人等的想象。另外,中国各民族的史诗也很伟大,充满了神奇瑰丽的想象,比如《格萨尔王传》。中国本土并不缺乏科幻资源,现在许多网游和网络小说都以中国古代人的想象为素材进行创造,开拓了一条很有前景的道路。
但现在的中国科幻文学为什么落后于世界?因为我们的科幻传统曾出现过两次大断裂。春秋战国时代,儒家提倡“子不语怪力乱神”,西汉司马迁写《史记》也去掉了神话传说的想象成分。因此,汉族史诗没能完整保留下来,我们所知道的盘古开天、夸父追日、女娲补天等,都很零散,不成系统。不过,虽然在主流的士大夫阶层,科幻被认为是很不正经的东西,但在民间保留得还相对比较完整。到了20世纪上半叶,现实主义成为主流文学思潮,中国的科幻传统出现了第二次断裂,造成将近100年的断层。晚清时期,出现了很大一批虽然质量不是很高、但是想象力丰富的科幻小说,比如吴趼人的《新石头记》,写宝玉在1900年复活,穿越时空游览未来世界的故事,里面写到了天气预报、潜水艇等现代科技。鲁迅、梁启超等也翻译了一大批国外科幻小说进中国,比如凡尔纳的科幻小说作品。不过,主流文学对科幻作品是非常歧视的,科幻文学整体被边缘化。比如老舍,写了一部《猫城记》,他却为此“检讨”了多年。
上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中国的科幻小说曾经繁荣一时,出现了郑文光、叶永烈等一些非常有影响力的科幻作家和《小灵通漫游未来》《飞向人马座》等优秀作品。郑文光是新中国科幻小说的重要开拓者,发表了《鲨鱼侦察兵》《太平洋人》《仙鹤和人》《古庙奇人》等传颂一时的科幻佳作。他的科幻小说善于将科学与文学结合,不故设悬念,也不刻意追求惊险,而是善于提炼情节,着力写人,清新隽永,给人抒情诗般的艺术感受。著名科幻作家叶永烈在这一时期也创作了《世界最高峰上的奇迹》等科幻小说。其作品取材广泛、手法多样,充满浓郁、朴实的生活气息。著名科幻作家金涛塑造的“马小哈”形象及“马小哈”系列儿童科幻小说深受广大读者欢迎……这一时期科幻小说创作成绩突出的作家还有:童恩正、刘兴诗、肖建享、鄂华、王晓达、尤异、宗介华、宋宜昌、冷兆和、吴岩、嵇鸿、嵇伟、吴伯泽、迟方、达世新等等。他们风格各异,创作思想不同,共同构成了70年代末80年代初中国科幻小说五彩斑斓的景观。到了80年代初,科幻作家开始走出模仿前苏联科幻小说的影子。这一切,都为90年代新生代科幻作家的崛起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上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的科幻小说最重要的变化是摆脱了科普论、社会现实论,企图寻求科幻文学本身的独立存在价值,向科幻本体回归,呈现了一个比较开放的状态:中国90年代以前的科幻作品,西方化的倾向比较严重,故事发生的背景大都在国外,甚至连主人公也都是外国人。90年代后的科幻作品虽然还保留着这一倾向,但已经有了很大改观,不少作家开始探索科幻的民族特色。而80年代常用的“M”国、“S”国间谍潜入、以美苏超级大国为假想敌的那种创作模式,在90年代的中国科幻小说中已基本消失。在写作理念上,70年代末80年代初那种将“科幻”与“科普”相等同的写作观被新一代作者摒弃。科幻创作摆脱了旧有模式,呈现出多元开放的状态。作家也不再拘泥于科幻究竟姓“科”姓“文”,埋头写作——虽然小圈子里的争论依然存在。另外,作品高科技成分大大增加。一些作家的作品,出现了过去的作家所没有的品质,如有的作品将哲理性、思辨性与科幻故事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呈现出一种独特的深邃,如韩松的《宇宙墓碑》;有的作品将自己的童年与少年时代的生活经验融入幻想写作之中,如星河的《网络游戏联军》;有的努力将科幻构思与当下少年的校园生活紧密结合在一起,并使之具有卡通作品的特点,如杨鹏的《校园三剑客》系列,等等。这一现象意味着中国科幻文学既在寻找着与世界科幻文学的接轨方式,也在探索着自己的民族化道路。90年代中国科幻观念的认识变化是对科幻本体的回归,是未来进步和发展的基础。没有这些变化,就没有中国科幻文学的未来。
发展科幻文学的策略
发展科幻文学,意义不仅在其自身,更重要的是通过科幻创作,激发、提升整个民族的科学精神。在目前主流文学中国民精神疲软的状态下,通过科幻文学提倡一种科学精神,对整个中国国民以及社会发展的这趟列车来说,都是很有发动力的。在21世纪之初,中国科幻文学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无论是出版社还是作者,都应当抓住这一机会,多出精品,为中国科幻文学走出“低谷”、走向繁荣作出贡献。
首先,从体制上给真正的艺术家予以支持。要培养中国的科幻艺术大师,为培养中国的斯皮尔伯格、宫崎峻创造环境,就必须在舆论导向上予以支持,在理论研究给予支持。翻看中国社科类核心刊物,我们会发现,专家学者对科幻文学的研究可谓凤毛麟角,国内的科幻小说一直没有受到应有的重视,顶多被放在儿童文学中。即使如此,儿童文学有各种评论和总结,比如有少年小说评论、童话评论、报告文学评论,却没有科幻文学总结和评论。中国唯一的儿童文学理论刊物《儿童文学研究》(现与《儿童文学选刊》合并为《中国儿童文学》)几乎将科幻小说这一重要领域完全忽略,很少有评论科幻小说和介绍当前创作势头较好的科幻作家的文章。科幻小说在儿童文学领域里事实上也是缺席的。很长时间以来,中国主流文学界对科幻文学和科幻作家有“文本歧视”和“创作歧视”的偏见,好像当科幻作家和写科幻作品是非常丢人的事情,是“通俗文艺”和“庸俗文艺”。其实,这是对科幻文学的误解。拿科幻文学最常见的“时间旅行”来说,经常在其中出现的“只有一个地球”、“茫茫宇宙没有知音”、太空船“像方舟在宇宙中流浪”等内容,这难道不是对文学的孤独主题的更加广义的和独特的诠释?托尔斯泰说过:作为文学来说,必须让人相信它是真实的。科幻作品独特的地方正在于他们使不可能的事情看起来可能,这种真实的白日梦,满足了人们的精神需求。流浪主题、孤独主题、死亡主题都可以在科幻小说中得到更好的表现。
另外,对于作家,科幻创作向主流文学靠拢的路并没有走完。科幻完全可以继续在这个方向上前进,并最终丰富主流、成为主流文学的一部分。这种“一部分”不是被主流所销毁,成为其中的“技巧”、“装饰”或“摆设”。它将被有机地融合到主流中,丰富主流的手法和题材。这个过程其实早就开始了。象征主义文学的创始人爱伦·坡的科幻小说手法为感性世界与超验世界的沟通创造了新的叙述方式,这难道不是对主流文学的全面丰富?当前国际上越来越多的主流作家开始创作科幻的事实难道不是另一个很好的证明?科幻小说不必与主流文化断裂,只要自顾自地发展,便可最终走出徘徊。作家可以把生活中的东西反映得更加深刻,甚至现实主义作品无法达到的都可以有所反映。再有就是向外国科幻学习、向其他文学式样学习。散文是书写心灵的,科幻也可以从一种幻想中把心灵的本体表现出来,也可以从报告文学中吸取对现实有针对性的东西。对于写作者来说,要看清自己的长项与短处,尽量提高自己的文学和科学素养。不管是写作成人科幻还是少儿科幻,务求到位,并努力形成自己的风格。对于一些有志于从事商业写作的作家来说,同时还要考虑市场因素,研究市场规律。
而且,出版社应克服出版的浮躁心理。上世纪90年代中期以后,中国科幻读物在多年匮乏之后,读者多有“渴”的感觉,需求量大,呼唤中国科幻作品的呼声很高,这也是为什么科幻读物出版兴盛一时的原因,但是,不可否认的是曾经有一段时期,科幻作者与出版社之间形成一个“怪圈”:出版社为了造影响,习惯于出套书、丛书,并习惯于哪类书好卖就蜂拥而上制作哪类图书,造成科幻选题“撞车”事故。而科幻作者的数量不多,许多正在成长之中,准备不足,仓促上阵,同时应付几家出版社大部头的约稿,“批量生产”出来的作品质量自然也不会太高。于是,出版社和作者都可能心态浮躁,产生“恶性循环”,很可能使正在复兴的中国科幻文学被扼杀在摇篮里。
(来源:中国艺术报)














===您看完了吧??
      我想提出几个与本次公益教学活动时分析的那篇想象类作文相关的问题。请坛友们自由跟帖讨论:

1,想象是需要借助于对世界的了解/需要有开放无拘的思维的。咱们的科学课/语文课/美术。。。课,都负有发展学生思维能力/激活学生想象力的任务。您以为呢??


2,农村孩子与城市孩子相比,在课外阅读等方面有条件的制约,咱们的学校,应该想些办法。您以为呢??


3,孩子们文章叙述方式的雷同,看起来是[写法]问题,深一想还是思维问题。您以为呢??






另:〈书-时光〉文化公益行动运作方式http://xnjyw.5d6d.com/thread-34308-1-2.html的探讨:
1文化与教育的协力共振。。。。
2,主讲嘉宾的遴选/讲题的选择/开讲前相关设备的保障。。。
3,讲坛活动图文记录与整理/后期传播。。。。
4,活动得失的推敲。。。。





-----这些讨论话题我不再敲字了。





留给网友们---跟--帖---讨----论









您请!!
35#
发表于 2011-12-31 12:40:18 | 只看该作者
http://2011.xginfo.com/


候选人编号:109
姓  名:刘新涛

事迹介绍

坚守24年 不让一个孩子辍学的山村教师——刘新涛

    刘新涛,男,49岁,孝昌县小悟乡笔架村小学教师。
    主要事迹:他坚守在一个仅53户248人的小山村里,24年诲人不倦,送出了21名大学生,且没有一个孩子因贫辍学。他头发已花白,身体羸弱,左腿有残疾,却在几名教师相继离开山村的时候,带病坚守着三尺讲台,始终不曾离开。他关心孩子们的冷暖与安全,教室的窗户玻璃破了,屋顶漏雨,他便自己花钱买玻璃安上,买瓦片换上;每逢下雨下雪,他便守在桥边,牵着孩子们小心过桥。他筹集资金建起了新校舍,他是身残志坚、无私奉献的山村小学教师。



央视报道孝昌县小悟乡山村残疾教师刘新涛的感人事迹
      
        “因为这个地方本来就穷,交通、信息都比外面差,孩子们如果再不点读书,那只能穷到底。当初,我到学校的时候,就有一直坚持下来的打算,必须把僻远山村的孩子一批批的送出去……”,4月25日16时45分,中央电视台新闻频道“新闻直播间”以《24年坚守,不让一个孩子辍学》为题,详细报道了孝昌县小悟乡笔架村残疾教师刘新涛的感人事迹。随之,中国网络电视、凤凰视频等多家媒体进行了转载。

         一手拄着拐杖,一手执着粉笔,腿有残疾的刘新涛用自己的双臂守护、扶助着几十名山里的孩子,风里来、雨里去。送走了一拨孩子,又迎来一拨新面孔,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从青春年少到两鬓斑白。一路走来,今年47岁的他在笔架山小学的低矮课桌前,一站就是24个春秋,从来没有抱怨,从来没有后悔。  

         小悟乡笔架村海拔736.7米,是孝感市海拔最高的小山村。全村有53户,248人。20多年前的笔架村,3.5公里的陡峭山路行走艰难,野猪、毒蛇等野生动物时常出没,交通、信息条件差,生活极为不便。小学里,一个个公派教师满含激情地来了,最终都无可奈何地走了。

         1987年,凭着一份缝纫手艺在深圳打工的刘新涛,毅然放弃待遇丰厚的工作回到小山村拿起教鞭、当上了“孩子王”。为了让山里的孩子有出息,他拄着拐杖带头兴建新校,护送小孩子上学、放学,烧开水给孩子们解渴取暖,主动为山里娃缝补衣物,请学生到家“进补”改善伙食,接济20多名穷孩子求学读书……,一件件感人的小事无不闪耀着奉献的光芒。在他的带动下,村副主任刘向东也兼任起学校英语老师,与他携手撑起山沟沟里的“蓝天”。

        一份耕耘,一份收获。有了这样好的老师,山里的孩子很争气,十多年来,村里没有一个适龄孩子辍学,笔架村相继走出了21名大学生,考上大学的比例也是方圆十里最高的。
  
         “刘新涛老师让人感动的是,24年的点滴滋润,24载的真情守候,他那可贵的品质、高尚的情操令人敬佩、叫人震撼。”看完央视报道后,乡亲们这样感慨道。


http://v.ifeng.com/news/mainland/201104/3b264143-fc74-41b2-87c3-e83de8b65945.shtml


http://www.tudou.com/programs/view/gpUcqT3UxVg/


http://szb.xgrb.cn:9999/epaper/xgrb/html/2011/04/10/01/01_103.htm

8月25日,孝感市实验小学邀请孝昌县小悟乡笔架村小学残疾教师刘新涛,为全校教师作了题为《淡泊名利 身残志坚》的师德报告。刘新涛在笔架山上真情守候24年,用默默耕耘的崇高精神践行了人民教师的神圣职责,诠释了人民教师的高尚师德。聆听报告后,广大教师表示在今后平凡的工作岗位上,将更加严格地要求自己,全心全意为学生服务,引导学生健康成长。
36#
发表于 2011-12-31 16:48:26 | 只看该作者
《孝南教师文苑》电子杂志-2012年-元旦创刊号


《孝南教师文苑》电子快递版
         2012年-元旦号

http://xnjyw.5d6d.com/viewthread.php?tid=42293&extra=&page=1
http://xnjyw.5d6d.com/viewthread.php?tid=42293&extra=&page=1
http://xnjyw.5d6d.com/viewthread.php?tid=42293&extra=&page=1
http://xnjyw.5d6d.com/viewthread.php?tid=42293&extra=&page=1
http://xnjyw.5d6d.com/viewthread.php?tid=42293&extra=&page=1

电子杂志/快捷‘出版’/均为百分百原创/免费供您点阅。



























































孝昌名家书品飞入深山寻常百姓家


        [晓霜/图文]孝昌县小悟乡笔架村海拔626米,是孝感市海拔最高的行政村,也是该市最贫困的山村之一。12月31日上午,该村的村们奔走相告,有县城里来的书法家免费写春联。

        当日上午,由孝昌县文体局、书•时光艺社、防空办、图书馆等单位联合推出的“书法进深山 写福送春联”活动在孝昌县小悟乡笔架村举行。这个海拔行政村的50余户村民,家家抱得“福”喜春联归,平时高不可攀的名家书品飞入寻常百姓家。

        在笔架小学院内的摆放的乒乓球桌和几张课桌上,来自该县的湖北省书法家协会会员孙斌、魏宝林、王爱红、黄德、沈金洲等等11位书法家们个个情绪高涨、挥毫泼墨,一副副新鲜“出炉”、墨迹未干的春联,被守侯在一旁的村民领回家中。虽然天气严寒,现场气氛却暖意融融。

        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孝感市书法家协会主席徐怀德虽然不能前来该村,但他特地为笔架小学校长刘新涛挥毫创作“享受清贫”和“山沟出秀才”。当刘新涛校长从该县县委宣传部部长蔡传杰手中接过这两幅作品时,激动不已。

        该县图书馆不仅给该村图书室送来300册新书,还给该村小学的8名学生送来了新书包和文体用品。

37#
发表于 2011-12-31 21:05:34 | 只看该作者
38#
发表于 2011-12-31 21:06:10 | 只看该作者
39#
发表于 2011-12-31 21:06:55 | 只看该作者
40#
发表于 2011-12-31 21:08:07 | 只看该作者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11-25 20:14 , Processed in 0.104232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