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楼主: 教师之友网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2012年高考作文题

[复制链接]
31#
 楼主| 发表于 2012-6-12 19:12:31 | 只看该作者
许子东:香港高考文学写作,分为片段写作和长文写作,学生都可以从多个话题中选取一个发挥。片段写作要求比较具体,集中测试写作的基本能力,有字数限制,题型多样,可以是看图写作,有时也限定写作方法,例如“运用两个比喻描述肚饿的感觉”,“刻画一个心胸狭窄的人”等。
长文写作类似内地高考作文,文白不拘。如,2011年的题目“照镜子”,2009年的题目“那眼睛在看着我们”和“密码失效”。
题目都是生活中的平常事,学生不会有太大距离感,同时也有上升空间,有想象力的学生可以拾级而上。

阅文
想看到个性化的作文很难
问:如何定义“好作文”?
张柠:在正确价值观的前提之下,对标题的阐释超越了我们的想象,也就是所谓的“既在情理之中,又在意料之外”。
杨林柯:评价作文,“对错”只是相对标准,知识面是否丰富、文字是否优美也属于附加标准,而个人情感的表达与诉说才是根本所在:文章是不是“我手写我心”,是不是抒发出了人的基本价值追求和道德良知。三流作文堆砌文字,二流作文道德伪装,独抒性灵才是一流作文。
陈锋:去年,一个厦门考生获得作文满分,他的作文有几个特点:思想达到了一定的广度和深度;语言非常精炼老到;恰到好处地运用有针对性的、深刻的、富于哲理性的材料;作文有很强的现实意义,对不好的现象进行批判和反思。但每年这么优秀的作品都很少。
问:学生的写作水平怎么样?
陈锋:从福建省的情况来看,除了个别名牌中学,整体情况不太好。大部分作品都是平平淡淡,只能达到及格标准。
杨林柯:千人一面,千篇一律,老师想看到个性化的文章很难。
张柠:基本上不行,人云亦云,说出来的东西没有任何新意。学生进入大学后,我们的第一项工作,就是让他们忘掉高考作文的写法,从零开始,重新对自己的生活经验和人生思考进行阐释和表达。
问:问题出在哪里?
杨林柯:从高考命题上来说,过于重视道德评价。教育需要培养学生的真实人格与独立思考能力,但命题规范却恰恰与我们想要的学生素质相背离。
这跟目前的作文评价体制有关系。语文教学不能追求一个确定的答案,只要学生思考了,他的答案就有价值。而很多时候我们的教育是在引导学生向一个“标准答案”靠拢,与“标准答案”不符就会在分数上予以否定。
还有一点,高考作文阅卷往往是“快速阅读”,看你字写得好不好看、遣词造句是否优美,学生写不出真情实感,就会在语言形式、玩弄文辞上下功夫。

教学
好老师能启发学生对语文的兴趣
问:语文教育如何培养“笔杆子”?
赵丽宏:作文很重要,从一篇作文里通常能看出学生的综合素质,比如理解能力、阅读能力等。在语文学习当中,最重要的是学会通过写作表达自己的阅读积累和生活积累。任何作文题目,不论多么偏、多么平淡,只要学生能表达出自己的阅读积累和生活体会,应该不难写出一篇不错的文章。这种训练,有很多方式,比如养成每天写日记的习惯。
张柠:在大学里,我们建议学生阅读名著,阅读最好的作品,而不是教材。名牌大学里文学系的学生,基本上不看教材。读名著的目的不是模仿,而是让学生不要再用同样的方式写,自己另辟蹊径。
32#
 楼主| 发表于 2012-6-12 19:12:59 | 只看该作者
问:语文课该怎么教?
赵丽宏:语文教学的目的应该是教给学生如何识别文章的优劣,而不是像解剖麻雀一样,按照非常固定的思路去解读文章。在这当中,中学老师起到很关键的作用。这要求语文老师首先自己是读书人,有丰富的阅读储备和较高的阅读能力,这样才可能去启发学生,教给学生如何阅读、如何写作。
我在上学读书时就有这样的感受,那些能够深远影响学生的老师,并不一定专注于分析课文,而是通过课文,教授学生课本以外的知识,启发学生对于语言文学的兴趣。当然,不是说必要的理解文本、分析文本的能力并不重要,但更重要的是能够启发学生的创造力,让学生通过语文了解人生和世界。切勿因为死板的教学方式,让学生失去对语文的兴趣,甚至失去灵性。
杨林柯:语文教育首先是要培养一个人,而现实操作中却是技术性、工具化的多,人文追求的少,把语文教育变成了“小语文”。
同时,还需要加强对教师和家长的培训,因为语文教育是一个辐射的过程,营造良好的空气、阳光、雨露,学生自然会茁壮成长。
不要再简单地把作文练习视为语文教学的一种,而是提高到培养学生内心抒写、自我交流、人格塑造的高度来看待,毕竟人的成长首先是心灵的成长。
33#
 楼主| 发表于 2012-6-13 16:16:23 | 只看该作者
学语文看似学得累实则“缺营养”  作文题目的限制更少了
  “高考语文试题有变化、在突破。”高考结束后,一名教师说。人们对高考作文各种“八卦”之后,不少一线教师和专家开始对高考语文试卷进行更加理性的分析并认为:无论人们对高考语文试题有多少不满,但是语文试卷的命题一直在向更加科学的方向变化。这是不可否认的事实。
  “今年的作文题,能让学生有话可说。”北师大附中语文高级教师陶小苏说,“同时也能有一定的区分度”。
  比如“坚守”,陶小苏介绍,一般的同学可以从“老计”、“负责巡视铁路,防止落石、滑坡”、“每天要独自行走20多公里”等地方感悟出“坚守的力量”;再好一点儿的学生,可以从“老计”、“一个人工作在大山深处”、“每天独自行走”、“每当列车经过,老计都会庄重地向疾驶而过的列车举手敬礼”等地方总结出“孤独的坚守”的不易。在“闹市”中与很多人一起坚持一件事并不难,但独自一人时,在没有任何监督的情况下,仍然坚守就更不容易;还有的同学能从“列车也鸣响汽笛,汽笛声在深山中久久回响”读出了“尊重”与“回报”。
  “这些年高考作文题目给出的限制越来越少了。”陶小苏说,以前的作文题,总会在给出的材料里加上几个“有人说××××××”,然后给出一个省略号,这样的题目其实是给出了几个观点,学生既可以围绕给出的几个观点进行论述,也可以提出自己的新观点,“但是,在实际的考试中,大多数学生都选择了‘有人说’而不去选择那个省略号,因为选择省略号就意味着冒险。”今年的题目省去了“有人说”就是不束缚学生,让他们更加放开思路,尽情发挥。
  纵观今年各省作文题目不难发现,这种只给出材料没有限定方向的题目占了主流。这也说明,语文高考的改革确实在发生着重要的变化。

来源:中国青年报
34#
 楼主| 发表于 2012-6-18 12:11:43 | 只看该作者
我们应该出什么样的高考作文题  2012年06月13日  作者:王丽  来源:中国青年报 
  高考作文该如何考查学生的批判性思维
  每年6月,一到高考结束,各科试题在网上公布,高考语文试卷及作文题目立刻成为各类媒体热议的对象,一时众声喧腾,好不热闹。这种情形,在全世界大概都独一无二。
  在笔者看来,要使讨论有效果,也许要回到根本性的问题——高中阶段的培养目标。
  在世界各国高中阶段培养目标中,最为一致,也最重要的一条是培养学生独立人格和批判性思维能力。所谓批判性思维,很容易让人望文生义,以为仅仅是一种简单的否定性思维。倘如此,未免肤浅化。
  批判性思维能力有两层涵义:首先,它是一种基于充分的理性和客观事实来进行理论评估与客观评价的能力,其中包含着质疑、比较、鉴别、判断的过程,亦即通常所说的独立思考能力。在此意义上,批判性思维能力也是独立人格的基础。其次,它具有创造性和建设性的能力——能对一件事情给出更多可选择的解释,并能运用所获得的新知识来解决社会和个人问题。因此,批判性思维能力也是创造力的基础。我们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强调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事实上,离开了批判性思维能力,创造力便是无本之木,无源之水。
  网络时代的我们每天都处于被动地接受海量信息的状态。这些信息瞬息万变,真假莫辨,很难——且也无从去求证。生活在这样一个自媒体时代,我们比任何时候都更容易迷失自我,以致丧失判断力,被泛滥的信息所“绑架”,变成网络“围观者”。最近微博上流传一句“语录”:“听一半,理解四分之一;零思考,双倍反应。”这句话生动地说明了网络时代一个人失去思考能力之后的可怕状态。不妨想象,一旦这种思维方式成了全民无意识反应,后果又会如何。
  在今天,具备批判性思维能力——基于充分的理性和客观事实来进行思考与评价的能力,比任何时代都显得重要,并且也是个人素养的必不可缺的组成部分。而这种能力的培养主要通过教育。相比于小学和初中,高中阶段是人的逻辑思维的发展时期,也是思维方式形成的关键时期,故不难理解世界各国将培养批判性思维能力作为教育目标。


35#
 楼主| 发表于 2012-6-18 12:13:07 | 只看该作者
国内外高考作文大不同  2012年06月12日   来源:网易
  2012年高考刚刚落下帷幕,前日《人民日报》援引香港中文大学教授许子东的观点,发文称:“跟香港比,内地的题目太文艺腔、太专,很多题目就算我身为中文系老师也无从下手!”相比《忧与爱》、“手握一滴水”这类不知所云的选题,与高考水平相当且同样针对高中毕业生的国外作文,却有着太大的不同。
  一、独立思考,是大学入学前必须具备的能力
  考试1:法国法国高中毕业会考(LeBaccalauréat,简称BAC),由拿破仑一世在1808年3月17日颁布法令而创立。考生主要是已完成高中学业的高中生。
  作文题目:对于真理(相)的追求是否可能没有利害关系?(2010年文科类)
  详细:尽管法国普通中学的学生升入高中以后,可以根据个人的爱好和特长选择文学、经济类或者科学类课程。但是无论是哪一科的学生,哲学都是必修课,哲学作文也是毕业会考的必考内容。而设置哲学课程的目的,就是要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学会对周围司空见惯的现象说“不”。
  题目中什么是利害关系,以及在真理追求上会面临怎样的问题,都需要在完整的文章结构中描述清楚。只有一篇解释完整、引用了经典作家论述、层次分明、环环相扣并有清晰观点与结论的文章,才能够得到高分。
  考试2:英国高中课程考试(简称A-LEVEL),英国的普通中等教育证书考试高级水平课程,也是英国学生的大学入学考试课程,几乎所有英语(论坛)授课的大学都已A-Level课程证书作为招收新生的入学标准。
  作文题目:哲学只是提问而并不回答,为什么学习它?
  详细:由于A-Level属于单科考试,学生可根据自己兴趣、爱好从67门课中选出3至4门课程,有选择性的学习考试。因而每一门考试都有极强的针对性。对于即将完成“基础教育”向“专业教育”过度阶段、进入大学的文科类学生而言,第一个需要回答的问题就是“学习它的意义”。
  点评:北京师范大学(微博)文学院教授张柠评价中国高考作文时曾称:“学生进入大学后,我们的第一项工作,就是让他们忘掉高考作文的写法,从零开始,重新对自己的生活经验和人生思考进行阐释和表达。”在西方普遍国家都已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进行创新的时候,我们的大学不得不肩负起重新培养思考能力的重任。


36#
 楼主| 发表于 2012-6-26 10:33:24 | 只看该作者
质疑是求得真理的过程

孙戈

    高考后的一段时间里,考题总是热门话题,特别是高考作文。吃中饭时,与碰到的一位中学老师聊天,没说几句,话题就转到了上海的高考作文题“他们”上。这位老师的观点很鲜明:这个题目出得不好!其理由有二:一是审题没难度,不利于发挥区分选拔功能;再就是易写成记叙文,不利于考生思辨水平的发挥。这位老师的质疑在对上海高考作文题的一片叫好声中显得有点突出,但他提出的两个角度适用于考察所有的作文命题,值得思考。
    首先是审题难度的问题。有人认为,没有审题难度的题目,区分度不高,而高考肩负着选拔人才的重要责任,出这样的题目当然不合适。也有人持相反意见,认为审题上不设置门槛,可以为考生打开更为广阔的思维空间,有利于考生最大限度地发挥自己的水平——本来作文题就是尽量要让考生有话可说。平心而论,两种意见并非不可调和,如果能命制出既有一定审题难度,以体现考试的区分度,又能让大多数考生畅所欲言、体现其写作水平的作文题目,那就皆大欢喜了。不过谁都知道,这个“既……又……”不过是一种理想状态,实现起来,何其难也。
    再说文体的规定性问题。今年的18道作文题,多数对文体不作限制(诗歌除外),少数(如江西卷)对文体作出了明确的规定。然而大家心里都清楚,对文体不作限制,并不妨碍作文题具有内在的文体倾向性。比如“他们”,就很容易写成散文(或中学文类系统里的记叙文);“带着感动出发”,则很难写成论说文。就目前看到的各方意见,对文体的限制并无太多疑问。倒是高中生应该写论说文还是记叙文,成了一个问题。上面对上海高考作文题持反对意见的老师认为,高中生应以理性思维为主,以区别于初中生的感性思维占主导;相对的,考查应以论说文为主,记叙文只能作为“插曲”。说到这里,我们想区分两个问题。
    首先,高中生的记叙和初中生的记叙是有区别的。即使是同一个题目,甚至记叙同一件事,由于高中生和初中生的认识水平不同,他们所写文章的立意和角度也会有高下之分,再加上二者在篇章结构、语言文字的功夫上也有高有低,写出的文章自然有好有坏。有人认为小学生的叙事和高中生的叙事差不多,就在于把重点放在“事”上,而忽视了“叙”。
    其次,记叙文也不仅仅感性地叙事抒情,还能体现智性的思考。就以“他们”为例,孙绍振教授认为,“‘他们’所提示的,不仅仅是感性的抒情,而且是智性的思考,还多多少少隐含着‘他者’的含义,似乎具有哲学的、智性的内涵。这里还体现出了高考命题另一种追求的萌芽,那就是把感性的审美抒情和智性的分析结合起来。”(《从2008年高考作文题看我国与欧美作文命题的差距》)可见,记叙文同样能考查理性思辨水平,关键还在于考生怎样选择最适合自己的写法。
    高考作文题的命制一直就是个难题,判断一道高考作文题的好坏,并没有什么公认的、绝对的标准。各方的质疑之声,归根结底都是为了促进命题更加科学合理。这就提醒考题命制者:“谁有权去为高考作文命题,谁就在担当起神圣的职责,就要对几十万考生高度负责。如果我们将出发点设定在有益于考生终身发展这一根本点上,设定在促进中学语文教学这一点上,或许,高考作文命题的整体水平才会出现质的飞跃。”(“高考作文大家谈·来稿选摘”)
37#
 楼主| 发表于 2012-6-30 11:10:29 | 只看该作者
高考作文平均37.8分 1670多篇吃鸭蛋 满分15篇

高考作文平均37.8分 1670多篇吃鸭蛋 满分15篇2012年06月25日南方都市报




推荐:点击看六篇高分作文
南都讯 记者刘黎霞 满分作文仅15篇,但零分作文却有1670多篇!高考评卷已经结束,昨日,广东省高考语文评卷组老师向记者透露,今年作文平均分为37.8分,为近年来较低的一年。
今年广东高考作文是分省命题以来首次出现新材料作文的命题形式。评卷老师多认为,今年题目出得好,既考对材料的理解,又考因材料而“引发”的“思考”,虽然审题难度增大,但不易被“套作”,对选拔人才有利,不过考生答题情况让老师多颇为失望。
昨日,广东省教育考试院还公布了今年高考作文的一类高分作文,提供六篇范本,并请评卷老师作详细点评。值得一提的是,六篇范本中第四篇学生采用的是文言文。高考作文阅卷为“二评”,两评卷老师分数相差六分还会再“三评”。一类高分作文为55分以上。本报摘录4篇,以飨读者。
零分作文有1670多篇
作文评卷组组长、华南师范大学文学院写作教研室主任陈妙云老师告诉南都记者,今年作文题型与往年相比有变化,两段材料、不限制标题,这给考生较大的应试空间,学生答题不易“套作”,题目本身出得很好,但可惜的是学生面对题目变化,应试灵活性不够。
陈妙云介绍,今年作文平均分是37.8分,学生普遍的问题是对材料的理解把握不够,通俗点讲就是没读懂材料,以往学生作文喜欢“套作”,现在离开模式化写作,没得套就没辙。
另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高考语文阅卷组负责老师向记者透露,今年高分作文和低分作文都表现得较为极端,55分以上作文少了,20分以下比例增加。据其统计,今年满分作文仅15篇,但零分作文有1670多篇,两个数字都比往年表现极端。记者对比查阅,去年作文平均分为40.38分。
陈妙云分析,高考作文只要学生有写字就有分,一个字都没写才会得零分,今年低分作文多可能有两个原因,一是考生时间来不及,二是审题难度大写不出来。
有学生文言文写作拿一类高分
今年教育部出台新的考试考务规定,首次将“高考时,除外语科外,笔试一律用汉文字答卷”改为“一律用现行规范汉语言文字答卷”。这一变化提醒高考考生,非现行规范汉语言文字如繁体字、甲骨文、火星文、网络语言等都不能写入高考试卷,尤其是作文题。
这位高考语文阅卷组负责老师向记者介绍,近两年广东高考都出现过考生用甲骨文、篆文写作,但今年未出现这种情况,学生使用网语也比往年少,但发现有学生用较“通俗版”的文言文写作,而且还拿到一类高分(55分以上)。“我们并不提倡考生用文言文来写作,不过考生作文本身符合题意、材料完整、结构严谨同样可以拿到高分,这点我们没有区别对待。”这位老师点评道。
老师吐槽
从作文看学生思维能力较弱
作文评卷组组长陈妙云告诉记者,从今年作文情况来看,中学生的写作能力、思考能力、表达能力表现不甚乐观,我们的中学作文训练依然没有太多改观,“作文其实就是一门交流工具,要交流得好,就要学会思考和表达,但目前来看,最大问题是思维能力较弱。”
另一位语文阅卷组老师也提到这个问题,思维能力弱,表现最突出就是为评卷老师深恶痛绝的“套作”现象仍然出现,比如有的学生从“活在当下”的责任谈起,本来立意挺好,但写着写着就跑题了,中间全部在写“责任”,很明显考生先准备了一篇“责任”的话题来“套作”。这位老师说:“今年评分标准在审题上并不苛刻,不论学生写活在当下、未来还是过去都可以,但可能新材料作文让学生不习惯,总体上很少看到立意新颖、材料丰富、结构严谨让人眼前一亮的好作文,总体感觉学生文章缺乏思想性。”
近日有网友发布法国高考题目,引发社会热议,陈妙云说,和法国高考题目相比,我们的作文题可说“弱爆”了,今年稍微题型新变化,考生就难以应付,这是值得国人深思的。

预告
高考成绩明日下午公布四种方式可查分
南都讯 记者刘黎霞 通讯员粤考宣 记者昨日从省教育考试院获悉,2012年我省普通高考成绩将于6月26日下午公布,6月26日下午1:00起,考生可通过相关网站、电话和短信等方式查询自己的考试成绩。考生高考成绩单将由各县(区)招生办公室下发给考生。
今年,考生成绩单上将公布考生各科考试成绩分数,各科成绩合成总分。其中430分(含本科层次的政策性加分)以上的文科类、理科类考生分别将标明考生排位总分及投档排位情况。
考生可通过下列方式查询高考成绩:
一、96040电话查询方式
中国电信固定电话、C D M A手机或小灵通,中国联通手机及铁通固定电话用户,只需拨通96040(全省各地均可直拨,无需加区号),按语音提示输入10位准考证号码和4位出生年月,即可查询到高考各科成绩及总分、分数段人数、各批次录取最低控制分数线及志愿填报时间。考生亦可提前拨打96040对高考成绩及录取情况进行短信通知预定,下发短信免费。
二、短信查询方式
(一)中国移动用户编写短信息“G A F +10位准考证号+4位出生年月”(例如准考证号是0123456789,出生年月是93年6月,则发送:G A F01234567899306,下同);电信CD M A、小灵通及中国联通用户编写“K A F+10位准考证号+4位出生年月”,发送至10622168,即可预定或查询高考各科成绩及总分;
(二)广东地区的移动、联通用户可编写短信息“18+10位准考证号+4位出生年月”发送至10629500,即可预定或查询高考各科成绩及总分;
三、手机语音查询方式
广东地区的移动用户拨打1259025679,根据语音提示操作输入10位准考证号和4位出生年月,即可预定或查询高考各科成绩及总分。
四、网站在线查询方式
考生可登录广东考试服务网(网址:http://www.5184.com )进行查询。



38#
 楼主| 发表于 2012-7-3 21:37:27 | 只看该作者
 2012全国高考作文点评
  ——从作文题反观当下语文教育
  专家学者称2012高考作文总体“缺乏突破”
  本报讯(记者 舒晋瑜)每年的高考作文,都成为街头巷尾的热议,无论专家学者还是家长师生,无不津津乐道于作文题目的点评。貌似简洁的作文题目,考察的不仅仅是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应变能力,同时也是对阅卷老师的一次挑战;体现的不仅是命题的水平,还隐含着中国语文教育的改革风向。为此,本报专访专家学者对2012年高考作文题目的点评,他们的看法大相径庭,莫衷一是。
  辽宁卷《大隐隐于“乐”》被指题目浮浅,词不达意。该题目为“一个音乐家登台穿的非常朴素,有人问他为什么不穿的华丽些,他说人要隐没于音乐之后。”福建师范大学教授孙绍振认为,把音乐和穿着华丽设立为对立面很荒谬,好像音乐家穿得漂亮就不能有打动人的音乐。命题者本身思想就是片面的,没有对这现象全面分析,更谈不上对考生逻辑思维引导。浙江省中语会会长、浙江师范大学教授王尚文认为材料本身就有商榷的余地。他说,大隐隐于“乐”,由我国古代“大隐隐于朝”脱胎而来。如果它指的是不要以华丽的演出服吸引观众,而希望观众着重于音乐欣赏,自然也无不可。但命题者用意显然不是希望考生只关注到演奏家的衣服,而是着重讨论这个“人”和他所演奏“音乐”的关系。而这种关系用“大隐隐于‘乐’”来表述,是极不恰切的,起码是词不达意,甚至是故弄玄虚。
  福建卷以作家冯骥才的一段话为题:“运动中的赛跑,是在有限的路内看你使用了多少时间;人生中的赛跑,是在有限的时间内看你跑了多少路。”作家叶永烈认为,这个题目很精彩,而且很有哲理,引人思索。而把思索的结果写出来,就是对生命和时间的感悟。福建师范大学教授孙绍振认为此题比较深刻、难度大,区分度也比较大。“这里有一对矛盾,一个是比赛时空间是有限的,尽可能规定的空间里完成效率;二是人生中时间是有限的,达到的空间和高度是无限的。这个题目哲理性比较强,如果写成议论文,需要有抽象能力和分析能力。”
  但是在王尚文的理解中,他觉得作者把人生比喻成一场赛跑,这个观点在客观上,是在为残酷的应试教育火上浇油。王尚文说,我们绝对不能把人生单一化为只是一场赛跑。人生中比速度和路程更重要的东西很多,跑到最前面的,未必一定有作为;跑在后面的也未必就没有作为、没有存在价值。
  争议较大的还有安徽卷《梯子不用时请横着放》。作家赵丽宏觉得这个题目有点为难学生。“这么评价可能是贬义,但是也可能给有创造力的学生创造出人意料的想象空间。不管什么题目,如果学生平时有生活和阅读积累,有丰富的表达能力,都能完成好。”叶永烈则表示安徽卷题目出人意料,又富有哲理,这样很难“预测”的题目反而更能测试出考生现场的应变能力。
  今年的高考作文题,大部分都是材料作文。王尚文觉得,材料作文所给的材料,应当是“引爆剂”,以期能够最大限度地点燃学生写作的欲望、热情、才能;不应当是“白手套”,考生只需揣摩它的用意,顺着命题者的思路走就行。今年高考题目中“白手套”多,“引爆剂”少。如“船主与油漆工”、“放下顾虑”、“被舍弃的微光”、“手握一滴水”、“关于水的思考”、“拯救冷库工人”等,都属于典型的“白手套”。他说:“材料本身几乎已经定死了学生该写什么。再有才能的学生,也只能往这个套子里钻。”王尚文指出,近些年来,我们的语文教改还是取得了不少成绩的,起码尊重学生的主体性、培养学生的创造性等等已在理论上得到承认。但作为教育灵魂的价值,仍然需要我们认真、全面地加以反思。从今年的高考作文题目看,我国高考作文题目的命制的改善空间还很大,高中写作教学改革的道路还很漫长。
  孙绍振表示,整体看来,今年的高考作文题仍没有太大突破,有些命题不是特别清晰,存在两难的问题。比如江苏省的“爱与忧”,二者是从属关系,而不是对立关系;也有一些命题清晰,比如新课标卷“油漆工”,但题目平淡,学生没有发挥余地,以高等学校选拔考试中发挥学生的灵活性衡量,仍显不足。
39#
 楼主| 发表于 2012-7-3 21:37:52 | 只看该作者
2012全国高考作文点评  教材是学生一生的读本,说到教材的作用时,邓康延先生有一句妙语——“源头的石头,可以改变河流的方向”。很多作家能够让人记住甚至影响几代读者,其作品入选教材有时候是一个重要原因。
  作家赵丽宏大概是鲁迅之后,文章被收入到语文课本最多的当代作家。他的《周庄水韵》、《山雨》、《顶碗少年》等被收入多种教材。有意思的是,他常常被自己的文章“难住”。赵丽宏有一篇《学步》被编入北师大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的第八单元中,内容是写看儿子怎么学走路。有一次,儿子拿回来《一课一练》中有关这篇文章的试题请爸爸做一下,诸如题目中问:作者用在这里的词汇好不好,为什么好,能否用别的词代替等,赵丽宏做完对照答案,却发现并不符合标准。
  类似的情况,很多作家都遇到过。
  一千个读者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这本来是艺术的魅力,但是唯一的标准答案却把另外999个理解扼杀了。语文教育必须要制定标准答案吗?十几年的基础教育就为了应对考试吗?在每年例行的高考作文点评之外,更多的反思聚焦于中国的语文教育。
  作家读题:各有利弊,不尽完善
  在中国当代作家中,叶永烈大概是坚持高考作文时间最长的。2001年,上海青年报打电话给叶永烈,说组织了几位作家去高考考场,同考生一起参与高考作文,希望他参加。叶永烈去了之后才发现,到场的只有自己一个,其他作家都没有参加。进考场、写作文、接受公众评判,并不是所有作家都有这样坦率又不计名利的勇气。叶永烈和高考作文由此结下不解之缘,一直接续至今。他坦言,之所以关注并坚持高考作文,是希望能以此测试自己的快速反应能力,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作文。另外,他也希望亲身体会一下学生们的感觉,跟学生拉近距离。
  最初他是进考场写,后来改为在家中写,一般是接到电话之后,45分钟内完成,和考生同时交卷。在和考生“公平竞争”的过程中,有一次他甚至抹掉名字接受阅卷,得了58分(满分是60分)。还有一年他同时写了两篇高考作文,写完上海卷之后,北京又打电话来希望叶永烈写全国卷。在与考生同题作文“抗战八年”之后,叶永烈开始每年都对作文的题目进行评点,他认为,今年上海卷的“曾被舍弃的微光”是一篇散文的好题目;北京卷的“火车巡逻员”好写些,着重于“默默的奉献”与“人民的尊敬”,写起来不难,写得好则不容易;安徽卷“梯子不用时横着放”,题目出人意料,又富有哲理,这样的题目很难“预测”,这就测试出考生的现场应变能力;湖北卷“科技的利与弊”,显得一般,但优点是让考生思索科技这把“双刃剑”,从原子弹到三聚氰胺,皆可成为事例。福建卷以作家冯骥才的一段话为题:“运动中的赛跑,是在有限的路程内看你使用了多少时间;人生中的赛跑,是在有限的时间内看你跑了多少路程。”这个题目很精彩,而且很有哲理,引人思索,把思索的结果写出来,就是对生命和时间的感悟。
  赵丽宏认为,上海作文题目简单,字数少,给学生空间大,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生活积累完成,但是题目逻辑性不是很强。他认为安徽的题目有点为难学生:“这么评价可能是贬义,但是也可能给有创造力的学生创造出人意料的想象空间。不管什么题目,如果学生平时有生活和阅读积累,有丰富的表达能力,都能完成好。”赵丽宏指出,很多学校教学生怎么套题目,背好文章,对于写作能力不强的学生,对于应试可能有效果,但这不是学写作的正道。写文章,最好是要写出自己的个性,需要平时写作积累,比如每天写写日记,加强阅读和思考。
  宁夏作家季栋梁感觉,全国作文有相当一部分是材料作文,选取材料太硬,太励志、太哲理,给人的感觉倒不像是让学生去写文章,而是让他们去读故事、受教育、长志气。比如山东卷作文题给的材料是孙中山的名言,这类励志故事学生们在学习中读得太多,在他们脑海中已经形成了一种模式,拿到这样的故事不用过多的思考,字、词、句、段、中心思想就往出涌现,并不能考量他们的才华。他说:“作文考量的是学生的思想、才华和想象力、表达力,我认为这样的故事恰恰最不需要的就是这些,只能考量文通字顺。这让我想起一种新型产品——速成名画家,把一幅名画肢解成无数块,用数字标出来,然后一块一块按顺序教你调色勾画,一幅名画就这么被造出来。”而新课标卷高考作文题目给出了《油漆工》的材料作文,这一被普遍认为立意上乘的作文题,在季栋梁看来却不够新颖,也缺乏生活真实的逻辑。季栋梁直言,材料作文是高考作文常见的,选取材料应该考虑普通化、生活化、真实性,事实上,我们生活中发生的一些真实故事,远比编造出来的精彩得多。全国卷高考作文题目《放下顾虑》也是材料作文,“讲究了生活化,却没有深度,于高中生来说未免流于浅薄,用通俗的话讲,一张嘴就看到舌根了”。
  师生读题:好写的题目,一定不容易写好
  河北省开滦一中校长张丽钧的身份很特殊,她既是作家,其作品《门的悬念》、《抬头看云》、《捐赠天堂》、《还有人活着吗》等被选入中小学语文教材,作品也多次在语文高考、中考中出现。这位被誉为“中学生精神教母”的特级教师,认为今年各地作文题与往年相比没有明显变化,可谓“年年岁岁花相似”,没有让人眼前一亮的好题目。有些省市的题目,放在作文中当事例使用似乎更合适些。比如北京卷“火车巡逻员老计的故事”,歌颂的就是一个活雷锋,无私奉献、爱岗敬业,他向火车招手、火车回以汽笛的情节挺煽情,但实在挖掘不出更丰富的内涵,这个材料不是不美好,而是不厚重,不多元,张力不足,有着令人遗憾的“平庸化”导向;另外还有安徽卷“梯子不用时请横放”,就是号召考生对“遇事肯于换个思路”的人唱赞歌,让考生从“内存”中调出诸多“类比”事例,把这个再明白不过、再浅显不过的道理反复说,这个题目的思辨性、开放性明显不够。她个人以为是天津的题目稍有点意思。天津卷提供的是一则小寓言:两条小鱼一起游泳,遇到一条老鱼从另一方向游来,老鱼向他们点点头,说:“早上好,孩子们,水怎么样?”两条小鱼一怔,接着往前游。游了一会儿,其中一条小鱼看了另一条小鱼一眼,忍不住说:“水到底是什么东西?”提示文字是这样的:“看来,有些最常见而又不可或缺的东西,恰恰最容易被我们忽视;有些看似简单的事情,却能够引发我们深入思考……”这是一个引导考生对司空见惯的事物进行“陌生化”审视的作文题目,这个题目可能实现对考生的“目光第二次给予”,让他们在紧张的考场获得“发现”的惊喜。
40#
 楼主| 发表于 2012-7-3 21:38:17 | 只看该作者
 “有的可写的题目,一定不容易写好。”这是北京市的考生和老师在接受采访时共同的认知。北京五中语文老师北京广播电台《教育面对面》特聘高考名师徐淳评价今年的作文题目“乍看大众化,细瞧有味道”。这就给有耐心有鉴赏力的学生提供了机会。因为监考,徐淳在考场第一时间看到作文题目,就觉得这个题目在平时训练中似曾相识,学生很容易写俗,比如写责任,写尊重。正因为是大众化的题目,学生才有的可写,无论是发自内心还是应试,都是能达到基本点。北京汇文中学考生慕雪拿到语文考卷,第一感觉是主题明确,比较好入手。看完考题,她马上想到了一个词:“坚守”,便以《可贵的坚守》为题完成了作文,她也表示,这一命题能够写出好作文挺难。北京五中的张欣荻审题之后,在材料作文中划了几个关键词,她首先想到了“责任”,但是转念又觉得这么写可能会比较俗,便以《独守内心的孤灯》为题,突出了“坚守”的主题。针对自己语言好的特长,她选择了规范议论文的格式,希望既不落俗套,又能稳操胜券。命题作文也好,半命题也好,张欣荻和慕雪都认为跟生活联系紧密的材料作文更能发挥水平。汇文中学语文老师马媛媛也提到,北京卷作文题跟往年比较一致的是,贴近学生生活,能够挖掘学生对于精神方面、心灵方面的认识,符合新课标语文教育的标准,而且学生有的可写,并且倡导了这个年龄段的学生应该具备的思考,即未来生活道路中需要怎样的心灵滋养。  北京市语文特级教授薛川东这些年一直参加高考作文命题,他表示,语文测试中每个版块中的每个命题都是全体智慧的结晶,首先要吃透考试说明,所有命题人员对中学语文教学内容,对于教学改革的动向要把握得住,不仅要符合教学大纲的精神,在命题中还要适当体现作为国际化大都市的文化特征。谈到今年的高考作文题目,薛川东认为北京卷的材料本身有非常积极的导向,让学生关注社会,了解、追寻正确的人生价值观念,又考察了学生的思想水平。这既符合语文课改培养学生全面能力的要求,也符合当前青少年教育的方向和原则。
  专家读题:是“白手套”,还是“引爆剂”?
  作文题目是考学生的,同时也亮出了命题者自己的教育理念、语文水平、写作修养等等。
  浙江省中语会会长、浙江师范大学教授王尚文对于今年各省的高考作文进行认真细致的逐一点评:“火车巡逻员的故事”,材料给学生的空间稍大一点,但基本方向也被确定;“梯子不用时请横着放”,看起来材料提供的空间较大,仔细想想,仍然很窄;“围绕‘拥有什么’展开讨论”,有点文字游戏的味道。其实,考生只要锁定两个“什么”的内涵,就可以很轻松地在试卷上填满空话、套话,甚至假话。他说,这样的题目,最吃亏的就是写作水平真正好,特别是爱写自己独特见解、有思想的学生,他们只能去迎合试题所给出的观点和思路。好的作文题目,应是命题者与应试者对话的平台,至少能让应试者一展自己的才华,以便从中选拔出优秀者。最忌的就是平台太小,优秀者无从施展。最要不得的有意诱使应试者“揣摩”“迎合”自己的意图,因为这与培养创新性人才的要求是背道而驰的。
  鼓励“迎合”、但求“稳妥”的弊端,其实由来已久。上个世纪80年代,王尚文还在中学任教时,平日教学总是想方设法启发、引导学生“我手写我心”,抒写个人独特的感受,发表个人独立的见解,不要总是人云亦云;但一到高考,他就会郑重其事地“拜托”学生务必藏起自己的锋芒,宁可平庸,也别独特,否则“下场可悲”。此风至今不衰。
  王尚文认为浙江卷“坐在路边鼓掌的人”,提供了相当不错的材料。可惜的是,题目后半,限定考生只能从三种看法中“选取一种看法”来写,在某种程度上说,有些画蛇添足的意味。面对湖北卷“科技的利与弊”,考生大概都只能够在“社会发展、科技进步”的利与弊上做文章(当然必定是利大于弊),可供发挥的空间仍旧不是很大。江苏卷“忧与爱”,虽然材料来自古今中外,但都把考生往一条路上去逼,就是“因为我爱,所以我忧”、“忧之深源于爱之切”。
  山东卷“以孙中山箴言自拟题目”在他看来则有可取之处。“高考作文试题既有选拔功能,也有引导中学写作教学的功能。高中学生写作与儿童写作、少年写作不同,它应当向公民自由写作去努力——不少考生可能已经有公民选举权了。公民自由写作,要提倡‘公民发言’的社会责任感。从这个角度看,题目确实不错;但是,由于应试教育极大地局限了高中学生的阅读与思考,可以说,他们几乎生活在一个封闭的空间里,现在到了考场,一遇上这么个题目,可能会有些不知所措的感觉,只能以大话、空话、假话来搪塞。因为孙中山的箴言要求大家‘以担当中国改革发展为己任’,可能我们的学生,甚至包括我们的一些老师,平时很少有兴趣和空间进入这样的角色去思考、去观察、去阅读。我希望,这样的题目能够在今后的高中写作教学中真正起到引导作用,不要一天到晚只想着分数、名校、个人今后的出路等等。”
  语文教育问题何在?
  有人认为“押题准”的老师似乎更为高明。曾带出2010北京高考文科状元的徐淳倒是有过这样的经历,但他并不以为这是目的。去年的湖北卷考题、今年福建卷的考题和江西卷的考题,徐淳都给学生讲过。“语文的外延是生活,绝不是做题讲题,而是思考和读书,如果失去了这个链条,思想就会枯竭。”徐淳说,这就是语文学科的特性:纯粹。他的语文教学大开大合,完全是非功利性的。教学不能紧盯着做题,做得多不如做得精,做得精不如做得清,作文是一种训练,教会学生思考是最重要的。米兰·昆德拉说,现代人的傻不是意味着无知,而是对继承思想的不思考。现在学生有套路没思路,需要重视思路的引导,教给套路等于抹杀思路。
  张丽钧则以“押住高考作文题是一件噩梦般的事”来形容“押题”。她说,有个同行,在考“诚信”话题那年为学生押对了题,还印发了一篇范文。一看到高考题目,他激动万分;待到学生分数一出来,他沮丧万分。因为再漂亮的文章,一旦发生“雷同”,那就全军覆没。如果说张丽钧教作文有什么诀窍的话,那就是她敢对学生喊“向我看齐”——多阅读,多动笔。
  作家季栋梁也认为,目前的语文教育仍不能摆脱应试教育的方式与思维。他说,一个好的语文老师应该喜欢文学,至少应该读一些文学类书籍,关注当代文学创作,向学生推荐一些从写作到意趣都很好的美文佳作,不要把语文课单纯上成励志课,甚至是政治课。
  那么,什么样的作文题才是好题目呢?赵丽宏认为,高考作文应该鼓励学生的创造性和想象力,不应限制在小的文本里进行分析,也不必限制学生对问题的认识。应引导学生阅读更多的文章,让学生懂得什么是好文章,学会阅读,学会写作,用文字表达自己的情感。他还是希望高考作文题出得平淡些,不要太刁钻,有才华的学生一样也可以写得出色;出得难的题目,可以很容易分出高下,但理解力差的学生可能无法完成。
  季栋梁的看法是,最能考察学生综合素质的作文题,无论是材料作文还是其他类型的作文,一、要生活化、日常化、真实化;二、立意要有情趣,要柔要美,要能够展示考生的想象力;三、讲究文学性。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11-13 21:42 , Processed in 0.075569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