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楼主: 教师之友网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关于‘教师研修/培训’问题的专题帖文网辑

[复制链接]
31#
 楼主| 发表于 2012-8-15 13:41:42 | 只看该作者
马来西亚中学教师研修课程
一、 马来西亚中学教师研修课程
地点:北京师范大学第二附属中学
首都师范大学附属中学
1.美丽的北京
作为系列学习的起始课,其目的是使进修教师初步了解北京的风土人情与主要名胜,为进修教师们在课余时间自主踏勘提供帮助。此课程由北京的行政区划与历史沿革、北京的市民活动场所、北京的博物馆、北京的标志性建筑、北京的特色街区等五个小专题构成。2课时。
2.北京的民俗
本课程的主要目的是让老师们认识平民化的北京,更自然地观察、体验和感受北京文化,并尝试探索将乡土元素与语文教学结合之路。本课程的内容主要由两部分组成:物质民俗和精神民俗。物质民俗主要从衣食住行四个方面介绍北京的风土人情,帮助老师们了解传统和现代北京的日常生活状况。精神民俗主要从民间文学、文化娱乐以及有趣的地名等方面来介绍传统的北京文化,让老师们可以更深层次地体会北京的特点。4课时。
3.写作训练
针对作文教学中常见的“孤军奋战”、“随意性大”、“重写法指导,轻思维训练”等问题,介绍了我们的一些思路与做法。抛砖引玉,希望能对进修教师的写作教学有所启发,共同交流在语文教学中如何提出问题、深入分析,以及如何形成解决问题的思路与措施。2课时。
4.古诗文教学的三重境界
系统讲述中学古诗文教学的教学理念、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课程内容有:第一重境界“文字之境”,将各类现行语文教材中文言文知识归纳为知识体系,并讲述利用这些知识储备进行点段和翻译的教法。第二重境界“文学之境”,以“意象”和“意境”为理论基础,结合现当代西方文学鉴赏理论,品味文学作品中的物象、景象、人象、理象,提升学生古诗文审美情趣。第三重境界“文化之境”,以自《周易》至先秦诸子的文化传统为纲,以儒道两家思想为核心,以历代文学家生平为参照,通过解读先贤在生死、得失、进退、取舍之间的人生抉择,帮助学生理解传统文化对中国人安身立命的深刻影响,提升学生思想高度。4—6课时。
5.文言词语推敲
针对两国文言教材共有篇目中注释不准确或有争议的知识点,引导大家进行质疑探究;在此过程中掌握引导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3课时。
6.古文教学的设计方案
讲解古文教学的一些经验,对于降解文言学习的难度起到很好的作用,能让学生从不同角度,更加便利了解古文字方面的知识,尽量用较短时间,完成文本梳理方面的进步与提升,新颖、实用;其次,在文本梳理之后,重点解决学生对古文的学习兴趣不浓的问题,通过一些教学思想、理念的巧妙设置,使学生能按照文字、文学、文化的认知过程,对古文内涵、对古典文化内涵产生兴趣,这样一来,为解决教学过程的难点、重点提供一个坚实的基础与良好的互动氛围,以期促成学生对古文学习的自主性,从而更好的理解中国古典文化的精髓。3课时。
7.现代散文教学设计
针对散文的五个特点——形与神、情与理、小与大、虚与实、疏与密展开分析,使进修的老师在实际教学中能根据这些特点指导学生阅读和写作。选取《动人的北平》《荷塘月色》《背影》《故都的秋》等经典范文以及学生的散文习作重点讲解鉴赏,力求使老师们能够在各自的教学中举一反三,获得启发。2课时。
8.论说文教学艺术
介绍我国初高中课程标准有关论说文的阅读和写作教学目标、要求,选取经典课文介绍论说文阅读教学的理念、步骤、策略,结合学生作文、教学案例介绍论说文写作教学理念、步骤、策略。2—3课时。
9.小说阅读教学
结合一至两篇具体文本,依照小说的文体特点,引导教师共同探讨小说的教学。主要内容涉及小说主题把握、人物形象分析、情节设置探究。3课时。
10.诗歌的教学设计
中国是诗歌的国度,诗歌历史悠久。从《诗经》算起,已经有三千多年的历史。我国诗歌内容丰富,古人把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写成诗歌。一代代的流传与发展,至今,已经辉煌了几千年。中国诗歌题材广泛,林林总总的意象,表达了诗人们独特的情怀;中国诗人众多,流派纷呈,当您走进中国诗歌的殿堂时,您才能了解中国诗歌独特的艺术魅力。3课时。
11.领略诗歌魅力
领略中国古代诗歌魅力,共同探讨诗歌教学方法。使进修老师进一步了解中国语文诗歌教学的内容和鉴赏方法,了解古代诗歌的多种题材和体裁,深入和大量地掌握古代诗歌。第一课时讲诗歌教学的理念和诗歌发展史及诗歌常识以及怪体诗等;第二课时结合教学实际重点讲唐诗和宋词的教学方法;第三课时讲诗歌鉴赏方法。共3课时。
12.中国戏剧
分为《中国古典戏剧》和《中国现当代戏剧》两个专题。中国古典戏剧在元朝时期成熟,涌现出一批著名的元杂剧作家,比如关汉卿、王实甫、马致远等人,也出现了很多优秀的剧作,比如《窦娥冤》《西厢记》等;它在明清时期获得发展,古典戏剧与百姓生活更加密切,更能帮助我们了解中国古典社会状况。现当代话剧体现了西方文化对中国戏剧的影响,优秀作家作品有曹禺的《雷雨》、老舍的《茶馆》以及当今活跃于舞台的孟京辉等人。学习了解戏剧既能够了解剧本知识,也能结合具体表演了解中国各大剧种,了解中国戏剧艺术。4课时
13.中国民歌欣赏与演唱
民歌作为中国音乐的中心部分,要想了解中国音乐,首先了解民歌。民歌是中国劳动人民集体智慧的结晶。本课前半部分主要以民歌的体裁---劳动号子、山歌、小调为欣赏对象,穿插演唱,以达到互动的作用。后半部分主要欣赏我国北方民歌和南方民歌,通过欣赏和演唱南北方民歌,来了解我国南北方的不同之处。在整个教学过程中,以欣赏讲授为主,教师范唱和学生演唱为辅。3课时
14.中国传统艺术赏析
对中国部分传统艺术形式进行分析讲解,由于课时较少,课程主要介绍进修教师们可能接触到的艺术形式:中国传统民居(四合院)、漫步中外园林艺术和中国传统吉祥纹样。课程目的是使老师们领略中国艺术之精、之美,以及中国传统文化与艺术之间的紧密联系。3课时。
二、马来西亚小学教师研修课程
(一)、北京中关村第一小学
针对马来西亚小学教师自身特点提供汉语知识与技能、汉语教学法以及中国历史与文化方面的培训。培训采用导师制,即在校学习期间由我校优秀教师提供“一对一”指导,充分满足每一名教师的学习需求,提供最具针对性的学习旅程。
1、 汉语知识与技能
1.1发音指导
针对马来西亚不同民族汉语发音特点,提供面对面的发音矫正训练,讲解正确的发音方法,使参与培训教师能对汉语拼音中的难音有一定的了解并具备一定的辨音和正音能力,同时了解一些北京地区发音的特点。
1.2表达指导
分析常见的表达偏差,找出偏差产生的规律,使参与培训教师能够准确、流利、清晰、简洁、符合语法逻辑地用汉语表达自己的意图,阐述自己的观点,评说他人的看法。
1.3 阅读指导
讲授现代汉语阅读理解的基本方法与技巧,针对华裔马来西亚教师阅读能力较强的特点,提供更加深入的文言文与古典诗词阅读指导。
1.4 汉语前沿
介绍汉语发展的最新动态,展示最前沿的汉语学习方法以及汉语文化的发展,使学员了解汉语发展的新趋势。
2、 汉语教学法
针对培训教师可能多为华裔小学教师的特点,提供细化的汉语教学法,提高培训教师驾驭汉语课堂的能力。
2.1 拼音教学
针对低年级学生活泼好动,求知欲强的特点,图文并茂,设计了与每个字母匹配对应的儿歌,把枯燥乏味的拼音学习变成了动手操作的拼玩游戏,通过手摆部件,眼看形状,口念儿歌、心想字母以及书写相结合的学习方法,寓教于乐。
2.2 识字教学
根据汉字的构字特点、根据学生身心发展特点激趣识字,利用猜字谜,编儿歌,编故事等一些方法穿插于识字教学中。
2.3 阅读教学
针对不同年龄段的认知特点,制定了低、中、高三种不同的阅读方法,培养学生阅读兴趣和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2.4 朗诵教学
该课程将根据马来西亚国情,选取有代表性的、适合小学生的古典诗词,培养教师的朗诵课教学技巧。
2.5 写作教学
在写作的反复实践中形成“易于动笔,乐于表达”的良性循环,使学生形成良好的语言反映机制,获取可持续性发展的语言运用能力。
3、 中国历史与文化
3.1 文化课程
包括中国传统手工课程面塑以及传统音乐课程京剧,讲解两门课程的基本知识与技法。
3.2 文化讲座
讲授北京城历史与民俗文化方面的内容。
3.3 文化之旅
参观世界文化遗产长城、故宫、明十三陵,游览皇家园林颐和园、圆明园、北海、景山,体验中国文化;参观王府井、前门、天安门广场、2008年奥运会场馆鸟巢、水立方,近距离体验老北京胡同文化。
(二)、南京浦口区行知小学
1. 以苏教版教材为基础,了解中国小学语文教学体系及教学价值观
1.1了解苏教版教材编写特点
学习方式:邀请苏教版教材主要编写人员及专家现场介绍教材的编写特点及与马来西亚小语教材对比,现场讨论。
1.2学习苏教版教材的教学方法
学习方式:针对低中高年级,观摩汉语拼音、识字、阅读、作文、古诗、课外阅读以及综合性学习的课堂教学,与上课教师现场研讨。
1.3学习苏教版教材的考核评价
学习方式:以行知小学为观察点,了解小学语文的不同阶段学习水平的考核内容及评价方法和操作程序。
1.4体验苏教版教材的课堂
学习方式:学员与行知小学语文骨干教师结对子,共同备课,深入小学课堂,上实践课,切身体会课堂的不同。
1.5与中国语文教育名家面对面,感受不同风格的课堂教学
学习方式:观摩特级华文教师的课堂,面对面交流。
2. 以行知小学为基地,学习伟大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教育思想的精髓
2.1了解行知小学近三十年的走行知路的历程
学习方式:参观行知小学,了解学校文化,了解行知思想在中国教育中的意义。
2.2深入了解陶行知及其教育思想
学习方式:组织学员参观南京晓庄陶行知纪念馆,了解行知思想,瞻仰陶墓。
3. 以六朝古都南京为现场,体验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
3.1南京文化技能学习:抖空竹、书法、太极拳、传统游戏等,体验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
学习方式:邀请专业教师教学。
3.2六朝文化寻根
孔 子——仁爱的文化(夫子庙,秦淮画舫,夜游金陵)
项 羽——楚汉文化(乌江霸王祠,追忆金戈铁马的楚汉雄风)
朱元璋——明朝文化(明孝陵,世界文化遗产之一)
曹雪芹——《红楼梦》(乌龙潭,曹雪芹故居)
吴敬梓——《儒林外史》(江南贡院,感受科举制度的变迁)
学习方式:参观考察
3.3近代都市文化
博爱之都——游览中山陵,走近孙中山
繁华之都——走进新街口及各类书局,享受购物的乐趣。
学习方式:参观考察
[/td]
32#
 楼主| 发表于 2012-8-15 13:43:50 | 只看该作者
创新实践,策划更有效的教师研修活动
- 作者:张丰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大力推进迫切需要改进和加强教学研究工作,促进教学研究与培训进修的结合。然而制约教学研究和教师培训工作的“瓶颈”仍然存在,除了经费、制度等外,活动的组织策划水平也明显影响着活动的质量与效益,影响着研修活动的持续开展。为此,需要教研人员认真探讨有效活动的规律和教师研修活动的机制。
  对于基层学校的教学干部、教研机构和教师培训机构的教研员和讲师来说,“怎样的研修活动才能够给教师以真实的收获”是一个非常有现实意义的话题。笔者认为,关于这一话题,我们需要思考以下三个问题:怎样的研修活动才是有效的(追求目标)?如何实现“有效性”的目标(落实方式)?怎样使活动更有效(具体策略)?
一、关于追求目标:怎样的研修活动     才更有效
  有效性是组织策划教师研修活动的最重要的实践性目标,而反映研修活动有效性的指标主要有:
1.释疑解惑的针对性。教师参加教学研修的目的就是为了帮助自己解决教学中遇到的困惑。如果活动的组织者与活动的参与者没有这样的意图与愿望的话,研修活动的效果就会大打折扣。所以,教研策划的针对性恰恰反映了研修组织者的意识与水平。每一次有质量的研修活动都必然要有清醒的背景分析和明确的活动意图。
  2.解决问题的建设性。教学研修活动是老师成长与进步的“扶手”,而“蹬阶”的关键是研修活动形成的帮助老师改进教学行为的共识与建议。如果活动中大家或人云亦云,或激烈争辩,但没有形成明确共识的话,明天的教学可能还会是“原来的星星”和“原来的月亮”。当然这种共识并不仅指大家共同接受的结论,可能很多时候它会呈现为大家对多种行为的具体分析。
  3.渐进深入的连续性。实际上,要达到改进教学行为的目的,教学研修需要坚持对某一专题的持续研究。这种阶段性的连续研究应该体现“螺旋式上升”的特点,它是形成共识—行为跟进—进一步认识—进一步改进的“螺旋式上升”。它可以是大主题下的小专题的深入“剥笋”,也可以是分工研究的共享交流。
4.关注过程的生成性。教师研修的目标达成常常并没有非常一致、明确的“终点”。它的达成常常体现为真实参与的积累后的无形提升,而且不同教师的研修目标达成要比不同学生的学习目标达成更具分化性。所以研修活动中有时可以不采用及时的评价来观察检测老师的进步,而要鼓励大家真实投入,要让教师相信,如果他们真实投入到研修工作中,就一定会有真实回报。
  5.理论结合实践的指导性。不少教师在教学实践上办法不少,但却难以道出其中的所以然。而如果能够明白其所以然,那教学行为的改进就会有稳定的理念支撑,教学行为的传播与推广才会有相应的支持。所以,教师研修活动的水平与质量常常反映在能否从实践中总结出相应的理念、理论,能否帮助老师形成基于实践的理论。
  有效的教学研修是一项有相当难度的工作,但只要我们坚持这个方向,坚持这样的追求,让教师真实地喜欢教学研修是完全可能的。
二、关于落实方式:“有效教研活动”     的主要形式
  形式是为目的服务的。所以,讨论教研活动形式,必须要明确这些活动形式所对应的活动目的。只有当形式能够很好地服务于目的时,教研活动才可能是有效的。也只有把握好活动的机制,才能实现以研促修的目的。笔者认为,学校教师研修活动的形式主要有:
  1.以观念更新为目的的系统理论学习
  在学校层面,尽管教研与培训两者在形式与侧重上略有差异,但在本质上却是统一的。


  
  研训一体并不是“抹去差异”,而是相互融通,有所侧重地发挥各自的机制优势。应该说,理论学习活动是重要的,但过去有些理论学习由于组织形式太单一,学习内容脱离实践,活动目的定位不准,学习活动就容易枯燥,效率不高。如何改进理论学习?笔者认为必须要体现“机制的创新”,要改变培训内容脱离教学实际的状况,改变教师被动参与培训活动的单一角色。学校可以从提高教师参与的积极性,和改进教师参与方式上下工夫,切忌将校本培训变为新的强制性学习。
  2.以落实教学常规为任务的教学过程管理
  学校面向教师与教研组的教学过程管理,包括备课管理、课堂教学检查与评价、作业管理、实验与实践活动管理、考试与评价管理等。这些都是十分具体的业务性工作。表面上,管理的目的是教学过程的优化,但教学过程管理并不仅仅是行政性的管理行为,其目的实质上是提高教师把握教学过程的能力。如果我们强调以研究的态度改进教学过程,就会将过程管理变成名副其实的岗位研修。所以,笔者认为教学过程管理也应被纳入教师研修活动的范畴。
  在具体的教学过程管理中,笔者认为不能够简单地以刚性的制度替代研究、以纯粹意义的评价替代指导,而应该把集体备课、作业有效性的分析以及体现发展性意义的考试分析等作为教研活动的具体主题与形式。实际上,过去我们也开展过类似工作,但常常以事务性的工作方式来完成这些业务性的工作,从而导致教学过程的“走形”。
  3.以提高教学技能为目的的教学分析(课例研究)
  课堂教学一直是教学研究的重点,课堂教学分析是提高教师教学技能的重要形式。随着新技术的引入以及教学研究组织策划的加强,课堂教学分析也在与时俱进,不断丰富。最常态的是一般的课例研究,有些课例研究从“连续”“滚动”开展上衍生,像上海的“三阶段两反思”以及经常使用的“二度教研”等;有些课例研究以对比为手段,像“同课异构”等;有些课例研究从课堂教学过程的呈现方式上入手,像现场观摩、视频转播、片断组合、说课演课等;有些课例研究从不同课型或研讨主题上体现特点;也有些课例研究采用微格技术,或时间单元分析,或动作单元分析。这些研究都是围绕着教学设计与教学行为来展开的,值得进一步优化细化,更好地发挥其作用。
  4.以解决实际困难为目的的实践反思(案例研究)
  当研究的着眼点集中到某一具体教学困难的针对性解决时,教研活动的形态又有了新的形式:那就是教学实践的反思与改进。教师的反思精神与反思能力是教师职业素质的重要方面,善于发现困难与问题,善于找到问题解决的切口,善于发现自己的不足与成功,善于通过尝试解决问题等都是教师职业行为的重要组成部分。所以,以教育教学实践为素材,以叙事研究为主要方法的案例反思成为教师教研的重要方式。在透视教学事件背后的深层机理的过程中,教师的教学理解会趋于深刻,教学处理会更有心得。与案例研究相区别的是传统的研究论文,论文往往是以演绎为思维方法的议论文,而案例往往是以归纳为思维方法的记叙文。
  5.系统化地研究教学重难点的课题研究(行动研究)
  当我们对教学实践中的困难,采用系统的、有组织、有计划的研究策略时,教研活动便呈现为课题式的行动研究。它将是围绕某一专题的阶段性的研究,并包括多种教研形式的组合和群体的协作。行动研究的价值在于紧紧围绕教学中的问题,在尝试解决中不断改进。因此,我们要防止课题研究的泛化。对于普通老师个体来说,往往并不具备严格意义上的课题的研究条件,而只有当我们对某一专题有相对成熟的研究思路后,才可以采取有计划的研究行动。
  6.以提高教学效率,促进共享为目的的资源建设
学校教学资源包括备课资源、教学设计、作业资源、学校课程资源、综合实践活动等很多方面。它必须依靠团队合作,共同建设,而建设的过程又是教师研究提高的锻炼过程。所以,资源建设及关于资源建设的研讨也是教师研修的重要方面。学校在这方面的中心工作是构架一个平台,促进互相帮助、共同提高的学习团队的形成。有些学校已经在降低学生学业成绩在教师评价中的权重,而加大对教师参与合作性教研活动的评价和导向,甚至将教师在集体教研中的贡献半定量地应用到教师评价中,以改变当前教师间“竞争有余,合作不够”的状况。
  7.促进观点与经验动态交流的教学沙龙
  除了静态合作的资源建设,动态交流的教学沙龙也有利于教师的团队合作。可以说,教师之间能否就教学实践展开讨论和交流是体现一个学校学习氛围的重要指标。教学沙龙的主题可以很集中,也可以相对松散。譬如关于小学中高年级语文作业有效性的反思,老师们把平时布置学生做的有关作业拿出来进行实例点评,哪些作业的目的性是明确的?哪些作业能促使学生巩固知识和学以致用?哪些作业是低水平重复的?哪些作业超出了课程标准的要求?有效作业与低效作业的区别体现在哪里?作业设计的要求是什么?实际上,联系教学实际,关于某一共性问题的反思与解决是老师们最需要交流的。
  8.突破教研活动时空限制的网络教研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类似BLOG(博客)、远程培训、虚拟研究室、主题学习网站等技术都应用到教学研究中来。原先现场进行的交流研讨移到了网络,再从严格成员管理的论坛,发展到自由开放的博客,少了现场气氛的感染,但增加了直率和跨越时空的交流。目前,网络教研的形式还在推陈出新,很多原来的教学研修活动都可以变换形式,移到网上,机制的调整,改变了参与者的角色,扩大了辐射面。
  9.以竞赛的形式促进教师教学能力的提高
  在教师教学能力提高的过程,适当地引入竞争是必要的,关键是竞争如何设置安排。对教师们来说,竞赛并不是一件新事物,它包括课堂教学评比、说课比赛、论文评比等传统项目,也包括近来出现的现场命题比赛、教学案例评比、课例评点的评比等新形式。我们应该更重视在项目设置与评价导向上的创新与调整,要把对教师教学的倡导反映到评价中,以引导教师的学习,特别要倡导教师做自己可能做和应该做的研究,而不去求全、求大、求“高档”。
教师研修活动的形式将会不断改进创新。即便有些形式老了,但老形式也可以新做;尽管有些形式很新颖,但如果不注意其激励效能将会自然衰减的规律,而忽视对其进行有效开发的话,新形式也会很快变老。因此,形式的效力要靠组织的策略来实现。
三、关于具体策略:怎样让研修活动     更有效?
  影响教师研修活动有效性的因素有很多。譬如:对参加者需求的了解与尊重、组织者的创意及其基本理念、类似于教学设计的研修活动设计、研修活动的可参与性、组织者的经验与临场应变能力、组织者调动资源的能力等。根据多年的实践,笔者概括了以下优化研修活动的策略。
  1.明确工作背景和参与教师的需求。有效的活动必须是有的放矢的活动,不了解教师的需求就不可能组织起真正有效的活动。活动组织前,组织者首先要进行调研,掌握教师的基本需求,摸清教师的认识和行为现状,然后据此规划研修活动的主题。
  2.设计教师的参与点,让每个环节都是有价值的活动。教研活动要有真实的收获,必须让参与者真正融入。所以如何规划活动环节,让教师的思想动起来,需要一定的任务作介质。教师参与点的设计是决定教师研修活动效果的重要方面。教师参与方式应该多样化,参与程度要有递进,要让不同层次的教师都有参与的可能。当然,巧妙利用参与者中的资源,也是参与点设计的要点。
  3.要有充分的预设,更要尊重真实的生成。任何活动都要精心准备,但过度准备,墨守计划,把教学研修当作预设节目的流畅表演却是不应提倡的。充分准备是为了促进教师交流的“火花”,“预设”的目的是为“生成”服务,只有当研修活动能够起到激活“生成”的作用,教研活动才是成功的。
  4.要营造对话交流氛围,同时把握好话语主动权的调控。教师研修活动最怕的是“一言堂”,没有交流就没有进步。但另一方面,无序的交流也是低效的,如何把握话语的主动权常常是研修活动主持人经验的体现。
  5.要达成研究共识,并关注行为跟进。教师研修活动的收获与成效主要反映在两个方面,一是认识上的进步,二是行为上的改进。许多研修活动的小结往往是对过程的整理,却没有思考研究之后的认识提高,没有去关注最后的共识,关注后续教学行为的改善。从研修的内容出发,提炼出指导教学行为的基本理念,再根据可能,将理念系统化为理论。这种认识的进步应该有一点,是一点。共识的形成与延伸是收获的重要方面,而只有将研究共识转化为进一步的教学建议,转化为具体教学行为的改进,这才是教师研修的目的所在。
 

33#
 楼主| 发表于 2012-8-15 13:51:08 | 只看该作者
34#
 楼主| 发表于 2012-8-15 13:54:34 | 只看该作者
《全国中小学教师专业成长高级研修班》活动顺利闭幕

2012-07-23 来源:中国云教育网   


会场全景



王振权教授报告演讲



郑增仪司长报告演讲



【中国云教育网7月23日讯】7月23日,由中国教育报刊社培训中心和中国云教育研究院主办的《全国中小学教师专业成长高级研修班》活动在泰兴市洋思中学顺利闭幕。此次活动为广大基层学校校长、老师破解了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均衡发展、规范办学行为、减负增效、提高教学质量中遇到的各种难题。
活动开幕式由泰兴市教育局教研领导吴堂主任致开幕词,中国教育报刊社培训中心主任、中国云教育研究院副院长肖洁先生致欢迎词。活动邀请到的嘉宾有:中国基础教育司原司长郑增仪,清华大学教育科学研究院博士后王振权,全国优秀教师、中国名校长、洋思中学校长秦培元,江苏特级教师、洋思中学副校长刘金玉,中学高级教师、洋思中学常务副校长曹伟林,中学高级教师、洋思中学政教处主任凌俊,中学高级教师、洋思中学教导处主任高正国,这些嘉宾领导在研修班活动中做了精彩的报告演讲。
如何将课堂教学改革经验真正理解、掌握、学透?如何结合本校实际,也能走出一条符合本校特点、形成本校特色的教改之路?在狠抓课堂教学的同时,如何统筹协调各项管理,使之和谐共进?这是许多基层学校校长、老师迫切需要解决的三大问题。而此次研修班活动围绕四个主题开展,即:提升课堂管理能力——加强有效课堂研究,增进课堂教学实效性;提升学科领导能力——强化学科专业知识,提高专业能力和素养;提升学科教研能力——有效组织教研活动,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提升科组管理能力——交流科组建设经验,加强特色科组的建设,解决了目前面临的难题。
会中,清华大学教育研究院博士后,教育学博士、中国新课程改革领军专家王振权教授的《高阶导学——个性化教育》指出了中国新课程改革第二个十年的发展方向。国家督学、中国民办教育协会中小学专业委员会理事长,国家基础教育政策制定的参与者、决策者和实施者郑增仪司长的专题报告——《从PISA看中美教育》更是从国际视野分析了中国教育的现状。两位专家学者在一个全新的高度和国际视野上,结合中国课改名校——洋思中学的成功经验,为大家全面剖析,新课改第二个十年背景下的学校教育教学改革、文化建设的引领该如何进行。
会后,参加此次研修班活动的来自全国各地数百名教育局领导、校长、骨干教师表示,通过为期三天的活动与交流,获益良多。
35#
 楼主| 发表于 2012-8-15 13:57:50 | 只看该作者
柳暗花明又一村——威海中小学语文教师高级研修班学习心得
作者/来源:柴峰小学 林秀芳    发布时间:2006-12-05


11月25、26两日,由威海教育学会组织的中小学语文教师高级研修班在威海城里中学举行。两天下来,如同洗了一个彻头彻尾的澡,心中突然畅快淋流漓,似湖中小船,刹那间找到了划向大海的入口。
苏静——让诗意教育如此美丽
她温文尔雅,满腹诗文,出口成章;她热情奔放,意气飞扬。一张嘴,那诗意的语言,先进的教育理念,便沛然而出,令众多教师乃至专家匪夷所思而又敬佩莫名。
谈到“诗”,苏静认为,孩子们背诗、赏诗、作诗,正像花丛中的蝴蝶自由自在地飞转,树林间的小鸟婉转地歌唱一样,是一种生命的快乐;但如果将蝴蝶与小鸟放置于无色透明的玻璃罩里,它们就会四成碰壁,品尝失去自由的悲哀。她认为教孩子要从五方面入手:有教无类——平等;和氏璧藏璞石内——潜能;学海无涯乐作舟——快乐;蓬生麻中不扶直——团队;行博雅之教——审美;育“入世”之人——务实。正因为此,在她的教育教学的始终都有着自己的独到之处:
提问——送人玫瑰,手有余香;笔记——羞答答的玫瑰,静悄悄地开;作业——必做、选做皆疯狂
在为大家准备的“诗词大擂台”中,苏静以其独特的魅力,通过压力挑战、风险挑战、魅力主打、联想诗、接龙赛、魅力本色诗六轮大赛,展示了学生近期的学习收获,一场看似简单的赛事,在苏静的挥遒中,做得既紧张,又快乐、精彩。

王崧舟——让语文成为生命的诗意存在

这是一位朴素的老人,貌不惊人,却能一语点破天机。他说:学理要以思想为主,学文要以体验为主。当前我们的不少语文老师就是扔弃了这一点,把文本中一个个鲜活的形象读成了一个个木乃伊。凡事皆有一个度,过了这个度,语文课堂将会偏于孤寂。人如果活着,只是为了孤寂,那会非常悲苦;语文要多一份玄思,和一份对生活的憧憬和追求。所以,语文课当是流淌着生命之水的课,当是让孩子思想敞开,让其思维之水尽情奔流的课堂。真正了解诗意语文的老师,都是本色的,是本色之本。
讲座中,王老师以生动形象的语言、抑扬顿挫的声音,抓住几个典型的课例进行了精彩的分析、点评,深入浅出地将诗教的理念、课堂教学的色彩、语文的文化性等方面做了精辟的讲解。听众席上,或笑声朗朗,或静静思考,或掌声一片,王老师的讲座令老师们的如醉如痴。
最后,王老师以好课的三种境界结束了此次的讲座,他说:好课的第一境界是“人在课中,课在心中”;第二个境界是“人如其课,课如其人”;第三境界“人是课,课是人,人课合一”,即“无课‘。

韩军——新语文教育的六大理念与教学法

这是一位有着激情的老师,整个讲座皆在一种澎湃着情感浪花的氛围中进行。他的理念朴实但又精辟。他从语文学习的规律谈到语文教学的规律。他强调,语文学习不同于理科学习,我们语文老师常常做的就是扔弃自己的工作去帮别人做事。语文课当是语言文字课,是充满人文性的课;为什么我们却要千方百计地将其上成历史课、政治课、分析课呢?
之后,韩老师又以大量的数据分析,从积累、诵读、素养三方面来谈了自己的观点。
他指出,语文学习的规律就是积累,就是举三反一,而不是“举一反三”,是厚积而薄发。目前许多语文老师花大量的时间对课文进行词语讲解、进行结构分析,这是在浪费学生的生命。语文老师应当抓住时间带领学生以文本为中心,进行一组、一类文章的学习,比如:学了《春》,学生就会读所有的春夏秋冬的文章,会写关于春夏秋冬的文章。
中国传统的的呤诵是语文学习的根本之法。语文课就是要通过吟诵,把别人的文字化为自己的血肉,化别人的文字为自己的长城的过程。
最后,韩老师就文字素养的问题,提出:语文老师要提高自己的文化底蕴,对时下游离文本文字,美其名曰学科融合的现状进行批评。强调:文字素养是语文教师的命根,无论何时都不可抛弃。
两天的学习结束了,老师们的反思正在悄悄进行,相信,有了这次新语文教育种子的撒播,我区的语文教学工作将会更上一层楼,语文教学将会柳暗花明又一村。
36#
 楼主| 发表于 2012-8-20 20:30:30 | 只看该作者
在教师培训中提倡“研修文化”(



——2012年8月19日笔者在“国培计划”北大示范性远程培训项目骨干培训者培训班的讲话




文/温儒敏



北大承担教育部的“国培计划”已经几年,这次大家来北大参加“示范性远程培训项目”,我想讲几点看法。
这几年“国培”计划的实施,国家不少投入,教育部主管部门也花了大的力气,作为承办方的北大,包括北大网院和北大语文教育研究所,我们一定会认真做好工作,让大家经过几天集中学习,真正有收获。来的都是全国中小学的骨干教师和教研员,回去以后你们将承担远程培训项目,这次培训等于是培育“种子”,你们这些“种子”将在各地生根开花结果,产生辐射性影响。大家都要一起努力,让这次培训有好的效果,不辜负教育部期望,也不辜负你们所在单位的期望。
现在各种培训很多,老师们已难于产生新鲜感,甚至可能有些厌烦,觉得培训“就那么回事”。我们希望这次培训能有些新意,不落俗套,有实用性,有新鲜感。如何做到?最重要的是紧密结合一线老师实际,设身处地为一线老师着想,解决他们最希望解决的问题。有些问题实在一时不能解决,也要正视、触及、探究,不回避。比如课改搞了多年,大家冷暖自知,有成绩,也可能有很多不满、抱怨和困惑,应当在培训中实事求是总结课改经验得失,对课改有正面的建设性的思考。
培训不追求面面俱到,要突出一两个问题,整个学习过程注重呈现问题意识,面对一线老师最关心、最重要,也可能最难解决的那些问题。具体到你们所在的学校或地区,如果举办教师培训,当前最需要解决什么问题?从比较长远角度又需要解决什么问题?要重点探究,而且把解决实际问题和提升教师的专业水平结合起来。大家都比较关心教学,面对当下还很难解决的应试教育大环境,我们能做什么,能改进什么?我觉得这可能是大家比较有兴趣的,可以多讨论。
培训的氛围很重要。要营造良好的建设性的氛围,培育一种民主通达的“研修文化”。在研修活动中,不同地区学校来的学员,看问题可能会有差异,专家和学员看问题角度也可能有所不同,应当交流碰撞,取长补短。我们很多培训都是专家讲,学员听,听完了也就完了。这次培训不妨改一改,要格外重视“研修”。北大几次培训发明一种“工作坊”的形式,让老师们结合问题一起讨论,寻找解决方案。大家彼此沟通,交流,切磋,在课改的理念、教学方法,以及教师培训方式等方面都有收获。这个办法不错,可以继续用。建议大家在设定培训方案方面下点功夫,通过这次研修,都能结合各自的实际情况,拿出回初步的培训方案来。
我还希望大家通过几天学习,把在北大感受和践行过的“研修文化”带回去,让培训常态化。回去除了办班,很重要的是让更多的老师都能坚持自我研修,不断提升。可以有“小圈子”学习活动,若干同好者组织起来,经常有彼此交流学习的活动。也可以说是彼此“取暖”,这不但可以让研修常态化,还可以在你们学校或地区营造讨论、研修的学术空气,切实提升专业素质与教学水平。这样,会使大家感到生活更充实,不至于陷入那种无边无际的“职业性的疲倦”。
这次培训中心是学习新课标。大家要静下心来,认真研读新课标。课标篇幅不大,涉及面宽,多是一些很精练的原则性的表述,需要认真体会和探讨。最好读三遍,第一遍通读,粗略一些,了解大概;第二遍细读,理解核心的理念。第三遍,联系实际,找出重点,边读边想。最好能结合自己教学实践,对照课标的要求,看哪些符合标准,哪些还有差距,或者哪些一时很难做到,看有没有办法逐步达到要求。和平时培训不同,课标学习不能只注重教学技巧模式的模仿,应侧重在教学理念、目标上的思考、对照与探究。要把课标作为完整的文件来学。课标的学习,为老师们更新观念、全面提升教学水准提供了契机,也为继续推进课改提供了动力。
现在社会竞争加剧,到处弥漫着某种焦躁和焦虑的情绪,一线老师很累,不止是工作量大的累,而且“心累”,有疲惫感,无力感。不是说学生对语文课缺乏兴趣吗?很可能老师本身就对语文缺少兴趣,没有明确的方向感,没有个人的精神发展空间。我们能理解这种状态。如果我们的研修能多少从这些根本性问题上有所触动、反思与探索,甚至有些建设性的意见,给老师们精神上注入一些活力,那我们的研修就可能别开生面,取得意想不到的成功了。但愿如此。谢谢大家。
37#
 楼主| 发表于 2012-8-23 18:50:00 | 只看该作者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11-23 04:51 , Processed in 0.157612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