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暗花明又一村——威海中小学语文教师高级研修班学习心得
作者/来源:柴峰小学 林秀芳 发布时间:2006-12-05
11月25、26两日,由威海教育学会组织的中小学语文教师高级研修班在威海城里中学举行。两天下来,如同洗了一个彻头彻尾的澡,心中突然畅快淋流漓,似湖中小船,刹那间找到了划向大海的入口。
她温文尔雅,满腹诗文,出口成章;她热情奔放,意气飞扬。一张嘴,那诗意的语言,先进的教育理念,便沛然而出,令众多教师乃至专家匪夷所思而又敬佩莫名。
谈到“诗”,苏静认为,孩子们背诗、赏诗、作诗,正像花丛中的蝴蝶自由自在地飞转,树林间的小鸟婉转地歌唱一样,是一种生命的快乐;但如果将蝴蝶与小鸟放置于无色透明的玻璃罩里,它们就会四成碰壁,品尝失去自由的悲哀。她认为教孩子要从五方面入手:有教无类——平等;和氏璧藏璞石内——潜能;学海无涯乐作舟——快乐;蓬生麻中不扶直——团队;行博雅之教——审美;育“入世”之人——务实。正因为此,在她的教育教学的始终都有着自己的独到之处:
提问——送人玫瑰,手有余香;笔记——羞答答的玫瑰,静悄悄地开;作业——必做、选做皆疯狂
在为大家准备的“诗词大擂台”中,苏静以其独特的魅力,通过压力挑战、风险挑战、魅力主打、联想诗、接龙赛、魅力本色诗六轮大赛,展示了学生近期的学习收获,一场看似简单的赛事,在苏静的挥遒中,做得既紧张,又快乐、精彩。
这是一位朴素的老人,貌不惊人,却能一语点破天机。他说:学理要以思想为主,学文要以体验为主。当前我们的不少语文老师就是扔弃了这一点,把文本中一个个鲜活的形象读成了一个个木乃伊。凡事皆有一个度,过了这个度,语文课堂将会偏于孤寂。人如果活着,只是为了孤寂,那会非常悲苦;语文要多一份玄思,和一份对生活的憧憬和追求。所以,语文课当是流淌着生命之水的课,当是让孩子思想敞开,让其思维之水尽情奔流的课堂。真正了解诗意语文的老师,都是本色的,是本色之本。
讲座中,王老师以生动形象的语言、抑扬顿挫的声音,抓住几个典型的课例进行了精彩的分析、点评,深入浅出地将诗教的理念、课堂教学的色彩、语文的文化性等方面做了精辟的讲解。听众席上,或笑声朗朗,或静静思考,或掌声一片,王老师的讲座令老师们的如醉如痴。
最后,王老师以好课的三种境界结束了此次的讲座,他说:好课的第一境界是“人在课中,课在心中”;第二个境界是“人如其课,课如其人”;第三境界“人是课,课是人,人课合一”,即“无课‘。
这是一位有着激情的老师,整个讲座皆在一种澎湃着情感浪花的氛围中进行。他的理念朴实但又精辟。他从语文学习的规律谈到语文教学的规律。他强调,语文学习不同于理科学习,我们语文老师常常做的就是扔弃自己的工作去帮别人做事。语文课当是语言文字课,是充满人文性的课;为什么我们却要千方百计地将其上成历史课、政治课、分析课呢?
之后,韩老师又以大量的数据分析,从积累、诵读、素养三方面来谈了自己的观点。
他指出,语文学习的规律就是积累,就是举三反一,而不是“举一反三”,是厚积而薄发。目前许多语文老师花大量的时间对课文进行词语讲解、进行结构分析,这是在浪费学生的生命。语文老师应当抓住时间带领学生以文本为中心,进行一组、一类文章的学习,比如:学了《春》,学生就会读所有的春夏秋冬的文章,会写关于春夏秋冬的文章。
中国传统的的呤诵是语文学习的根本之法。语文课就是要通过吟诵,把别人的文字化为自己的血肉,化别人的文字为自己的长城的过程。
最后,韩老师就文字素养的问题,提出:语文老师要提高自己的文化底蕴,对时下游离文本文字,美其名曰学科融合的现状进行批评。强调:文字素养是语文教师的命根,无论何时都不可抛弃。
两天的学习结束了,老师们的反思正在悄悄进行,相信,有了这次新语文教育种子的撒播,我区的语文教学工作将会更上一层楼,语文教学将会柳暗花明又一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