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楼主: 教师之友网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2012年中国教育=热-词-是哪些???您说说!!

[复制链接]
31#
 楼主| 发表于 2012-12-26 16:59:01 | 只看该作者
莫言给我们的启迪是什么
  ■顾雪林
  莫言获奖,是中国文坛之喜,也是中国文学爱好者之喜,更是全体中国人之喜!
  在我国的青少年学生中,有着大量的文学爱好者,莫言获奖,为他们树起了中国本土作家的文学标杆。让他们知道,中国拥有自己的世界大师级的优秀作家。中国的乡土文学,既可以是中国的,也可以是世界的。
  在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飞速发展中,中国的文学作家们迸发出巨大的创造力,他们植根于人民生活和民族传统的深厚土壤,先后创作出大批具有中国特色和中国风格的优秀作品,莫言是他们中的典型代表之一。
  莫言获奖,给我们中小学语文教学带来了极其深刻的启迪。他的文学创作经历告诉我们,好的文学作品不是靠模仿一两篇范文写出来的,不是在舒适的房间里冥思苦想出来的,不是几个哥们儿天南海北聊出来的,不是什么“天才少年作家”一夜之间的灵感突发。好的文学作品一定来自作家丰富的生活积淀。
  莫言从小生活很艰苦,他回忆说:“我想我最初对文学、对当作家的梦想,就是冲着一天三顿吃饺子开始的。”少年失学、回乡当农民、当兵、在部队当文化宣传干事、在报社当记者等,这些漫长而又丰富的生活经历,成为莫言创作的不竭源泉。莫言的创作经历告诉我们,有丰富的生活经历不一定能成为作家,但成为优秀作家一定要有丰富的生活经历。
  莫言的获奖也告诉我们,文学家并不是一夜成名的,好的文学作品不是靠金钱堆出来的,著名作家不是靠一帮人在密室策划吹捧出来的。文学创造是极其艰辛的脑力劳动,文学创作要靠丰厚的生活积淀,要靠作家本人的刻苦学习、大量阅读和勤奋的笔耕不辍。
  莫言的获奖使我们多了一份自信和期待,中国这块沃土是可以产生世界级文学家的。我们期待在中国青少年文学爱好者中,涌现出更多的文坛之星。
  各方热议
  管谟欣(莫言的二哥):高粱地里出来的文章,都是平常东西,有啥可说的。
  崔永元(央视主持人):一个作家,在趋同和从众已经成为时尚和潮流的时代还能坚持个性化思考与写作,莫言的确值得尊重。
  马悦然(瑞典文学院院士、诺贝尔文学奖评委):“对中国人的意外很意外,人家(莫言)的译本已经这么多了。”
  李开复(创新工场董事长):祝贺!希望未来中国人能获得每个领域的诺贝尔奖。
  陈忠实(作家):我替他骄傲,他多年的文学追求和文学成就得到了肯定和褒奖。他的作品富有思想,对社会和生活、历史和现实有着独到的体验,在艺术上非常个性化。他并不逊色于历届获奖者。
  龙应台(台湾作家):莫言是人民的文学家,一个中国土地里长出来的人民文学家。我希望他的得奖是为中国打开一扇门,让全世界的人从此看到的不只是政治,而是中国人内在诚恳的心灵。
  李洱(作家):最近关于莫言的争论很多,有些人冷嘲热讽,我觉得完全没有必要。中国的文化人对西方文化有一种自然的倾慕,如果将莫言与在世的西方作家比较,他非常非常棒。你不能要求作家成为一个纯粹的斗士,作家所有的努力都必须落实到语言层面,如果变成一个斗士,语言也是一种被污染的语言。
  北村(作家):我们必须注意到:这是一个文学奖,有它的专业边界。一个作家的政治立场并不必然影响其专业水准,否则就很难解释海德格尔现象。作家的精神矛盾可以是未决的,圣徒才需解决。期待莫言以其影响力推进良心事业。
  张颐武(北大教授、文化学者):中国人对诺奖的焦虑与渴望终于释放。
  周国平(学者):莫言获诺奖,真好,诺奖由神话变成了身边故事,中国作家从此可以平常心对诺奖了,得和不得都没什么大不了了。
  潘石屹(房地产商):多年前,我请莫言吃饭。正吃饭时,莫言接到从日本打来的电话。《檀香刑》要翻成日文,日本编辑发现“凌迟”有500刀,书中少写了3刀,让莫言在小说中再加3刀。这是我难忘的一幕。再次恭喜莫言。
  韩少功(作家):高兴一小时后继续写作吧。
  王蒙(作家):莫言的获奖说明了中国当代作家以及中国当代的文学成就获得了世界的关注。诺贝尔文学奖这一奖项,对于喜欢写作的人来讲都是有很正面的鼓励作用的。
  《中国教育报》2012年10月13日第3版
32#
 楼主| 发表于 2012-12-26 17:00:38 | 只看该作者
上海纽约大学正式成立  2012年10月15日  作者:许晓青 呼涛 仇逸  来源:新华网
上海纽约大学成立——中国教育在扩大开放中推进改革
  新华网上海10月15日电(记者许晓青 呼涛 仇逸)15日,经中国教育部批准,首所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中美合作创办的大学——上海纽约大学在此间正式成立。
  中国教育部将这所大学定位为“探索建设高水平中外合作大学的有益尝试”。中美两国教育家称,上海纽约大学是中美教育合作的“试验田”。
  上海纽约大学由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和美国纽约大学合办。在成立仪式上,上海纽约大学校长俞立中说,该校的发展目标是建设一所高水平、国际化的研究型大学。
  “有别于以往的一些中外合作办学,上海纽约大学的办学模式是既招收中国学生,又吸纳世界各地申请报考美国纽约大学的学生。今后,在上海的校园里,中国学生可以按照来自美国的课程模块学习,而来自世界各地的学生也可以分享富有中国特色的教学内容。”俞立中告诉记者。
  这位校长展望,校园将变成一个“大熔炉”,大约四成学生将来自世界各地,他们从各大洲“流动”到中国,这在以往是很难想象的。
  种种迹象表明,工业革命后全球现代教育资源的分布并不均衡。100多年前,中国最早留学美国的学生——容闳在撰写他的《西学东渐记》时不曾想到,百年之后中美两国教育界在中国的土地上合办了一所相互认可学历的大学。
  改革开放30多年,中国经历了几波出国留学热,从公派留学到因私留学,美国是热门的求学目的地之一。2010至2011学年,中国留美学生总数超过15.7万人,比上一学年激增了23%,中国超过印度、连续第二年成为美国海外留学生的最大来源国。但与此同时,2011年在华外国留学生总数首次突破29万人。
  不过,世界的教育格局正在发生变化。中国本土的优质教育资源也在崛起。
  1949年,中国在校大学生的规模不超过12万人,如今则超过了2800万人。中国本土正在建设富有中国特色的世界一流大学。中国颁布《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2-2020年)》后不久,教育部就批准了中美合办上海纽约大学。
  根据上海纽约大学的课程设计,学生在大学4年里,有最多3个学期可以选择在遍布世界的“纽约大学全球教育体系”中学习,可供选择的包括位于纽约、阿布扎比等在内的15个教学中心。除了传统的课程学习,学生还可以得到很好的文化和社会体验,所谓“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通过这种遍布全球的、网络状的教与学,教育家期望能培育出跨越文化鸿沟的、具有全球化视野的人才,增进不同母语背景的青年群体的认同。”上海外国语大学跨文化研究中心主任史蒂夫·库里克教授说。
  他认为,中国正成为世界最重要的增长极之一,在全球化背景下,中国学生需要增强国际视野,外国学生也更加渴望了解中国,这就对中国的高等教育提出了一个挑战,“中国需要与其世界经济地位相匹配的高等教育”。
  还有一些教育界人士认为,上海纽约大学成立的意义不止于中国教育的“全球化”使命,更重要的是,其“鲶鱼效应”或将推动中国国内的教育改革。
  近年来,中国各地每年参加普通高等学校统一招生考试的学生总数略有减少。几乎同时,自2008年起,中国出国留学人数连续4年保持20%以上的增速。在多元的求学新选择下,如何增加本土高等教育的活力和吸引力,成为一个新命题。
  扩大开放是促进改革的重要推手之一。这是中国30多年来经济快速起飞的一项经验。而今,上海纽约大学在教育领域也进行了这样的探索。
  据上海纽约大学校方透露,中国国内申请该校的学生仍需参加高考,但不是简单根据高考成绩决定录取,而是通过“校园活动日”等对学生进行综合评价。该校2013年秋季的第一届本科生招生计划将于近期公布。
  根据初步的方案设计,中国内地学生每年的学费标准约10万元人民币,低于中国学生留美的一般学费标准。
  在一些细节设计上,上海纽约大学也将探索“体制内创新”,比如尝试摈弃说教式的灌输,而是通过“全球化背景下的社会、科学、技术、文化、艺术的发展”和“全球视野下的中国社会演进和中国文化”等课程模块来传授知识、启迪学生。
  自成立之日起,上海纽约大学所带来的改变已经开始。




33#
 楼主| 发表于 2012-12-26 17:01:36 | 只看该作者
黄冈中学网校:共享优质教育资源
  
  
  黄冈中学网校是黄冈中学的网络教育学校,是集教育、科研、信息技术、市场运营指导和服务为一体的多元化文化教育企业。多年来 ,黄冈中学网校以
  “实现教育均衡化,让每一位学生享受到最好的教育”为宗旨,以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为推动了教育均衡化的变革与发展贡献力量。
  强大的师资阵容:
  31位特级教师;125位高级教师;30多位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教育专家;150多名研发人员;130多位黄高名师全程授课,专家亲自辅导。
  充实的教学内容:
  教师版、学生版,实在、实用、实效的内容;覆盖国家教学大纲、考试大纲所有知识要点;多达200多个教学版本,与各地大纲同步,汇聚各地版本精华;深入浅出、举一反三、高效提升学习成绩
  先进的技术平台:
  开创复合式远程教育模式,设有论坛讨论、竞赛打擂、学习积分、才艺PK、网上家长会、积分奖惩、网上班级、学生计划管理等数十个趣味   功能板块。完全模拟黄冈中学严格高效的教学管理模式,让学生体验趣味学习新乐趣!
  庞大的服务网络:
  市场网络覆盖31个省市、自治区,300多个大中型城市;全国直营分校100家。全国服务中心368所;直接受益学校2000余所;影响2000000余家庭;服务学生人群5000000人次。



34#
 楼主| 发表于 2012-12-26 17:02:27 | 只看该作者
35#
 楼主| 发表于 2012-12-26 17:03:23 | 只看该作者
“爱飞翔·乡村教师培训”开班仪式在北京举行

崔永元在第六期“爱飞翔·乡村教师培训”开班仪式上讲话
北京四中学生与湖南乡村教师在开班仪式上放声歌唱
  本网8月10日讯   由中国红十字会崔永元公益基金、中国陶行知基金会、北京十一学校和北京四中等6家机构联合主办的第六期“爱飞翔·乡村教师培训”开班仪式今天在北京举行。
  本培训为期10天,主办方共邀请了来自湖南省13个偏远地区的110位中小学乡村教师参加。课程内容涉及教育理念、教学方法、教育心理、名校观摩与交流、名胜古迹浏览等内容,并特意安排北京教师志愿家庭接待乡村教师一天,观看在鸟巢举办的意大利超级杯足球赛等精彩活动。
  据介绍,“爱飞翔·乡村教师培训”的发起者是崔永元,他倡导“人人公益,轻松公益;宁要1000万人每人一元,不要一个人的1000万。”本次活动与往期最大的不同之处,是凸显了“少年公益”的特点。北京十一学校和北京四中的20多名学生志愿者,承担了开班仪式、结业仪式和部分培训活动的策划与执行。他们从我做起,关注乡村教育,体验奉献与感恩,践行“全民公益”理念。(颜金花)













36#
 楼主| 发表于 2012-12-26 17:04:06 | 只看该作者
恒生中国推行"悦读行"项目实践乡村教育公益事业  2012年07月20日  作者:康淼  来源:新华网
  新华网福州7月20日电(记者 康淼)恒生银行(中国)有限公司19日表示,恒生中国再度携手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启动2012年度恒生中国乡村小学“悦读行”项目。
  据介绍,“悦读行”旨在通过多元化的培训和互动,激发小学生的阅读兴趣,培养独立思考和主动学习能力。2012年度恒生中国“悦读行”项目计划覆盖6个省份的乡村小学。
  今年上半年,来自各地的恒生中国员工志愿者参与了“悦读行”福建站、安徽站、广西站和云南站的活动,共计为250余位乡村小学生服务。在已开展的“悦读行”活动中,志愿者们带领小学生观摩电影、分享观后感,并共同为图书室墙壁彩绘图画,在美化校园的同时,培养团队合作意识。孩子们还参加了“梦想拍卖会”、“小小图书管理员培训”等趣味活动,与志愿者们交流互动。志愿者亦向学校师生捐赠文体用品,以表达对孩子们的关怀和祝愿。




37#
 楼主| 发表于 2012-12-26 17:04:55 | 只看该作者
甘肃:两名大学生募集衣物7000余件奉献爱心 2012年12月04日  作者:余闯  来源:中国教育报
两名甘肃大学生募集衣物7000余件——微公益汇聚大爱心
  这几天,网上一条“爱心传递,情暖山区”公益捐助的消息,引起了全国网友的关注。大家积极评论和转发,热心网友纷纷寄送衣物,奉献爱心。
  汪心宏和田纪云是这次公益捐助活动的发起人。他们分别是兰州大学和西北师范大学的大二学生,都来自甘肃省武山县沿安乡。“我们那里是贫困山区。我们想为家乡的父老乡亲尽点心、出点力。”田纪云说。
  10月底,汪心宏在百度旧衣贴吧和捐书贴吧发布消息,为武山县贫困山区的中小学生募集衣物和生活用品,得到了许多网友的热情回应。几天后,他收到了来自湖北宜昌的第一个包裹。“截至目前,我们收到海南、黑龙江等28个省份的网友寄来的240多个爱心包裹,仅衣物就超过了7000件。活动得到很多素不相识的朋友支持,我真是太感动了,高兴得都要失眠了。”汪心宏说。
  田纪云则联合校学生社团联合会及当地企业——大西北商城发起募捐活动,至今共募集到1020件外套、340条裤子、95双鞋子以及大量的文具和其他生活用品。汪心宏还与中山职业技术学院青年志愿者协会合作,发起募捐活动,筹集到240公斤的爱心物资。
  “社会各界捐助的物资多得超出了预期。我们决定扩大资助范围,让更多的人受益。”田纪云说。他们组织了爱心企业和车队往沿安乡运送物资,向那里的中小学生和村民发放。汪心宏说:“以前总觉得做公益很难。通过这次活动,我发现拥有一颗乐于奉献的爱心最重要,自身也成长了许多。大学生要积极走进社会、奉献社会,用微公益汇聚大爱心。”(记者 余闯)
    《中国教育报》2012年12月4日第2版




38#
 楼主| 发表于 2012-12-26 17:06:53 | 只看该作者
上海师大:"爱心学校"18年绘就最美"爱心地图"   作者:颜维琦 曹继军  来源:光明日报
18年,绘就最美“爱心地图”——上海师范大学“爱心学校”的故事
  有这样一所学校,它没有围墙:它在全国各大城市乃至大洋彼岸的社区和街道落地开花;它没有报名限制:从学龄前儿童到耄耋老人,从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到下岗工人,从高墙内到福利院,最小的学员只有4岁,最年长的学员是106岁的老寿星。
  有这样一所学校,它磁场强大:上海师范大学超过八成的学生都参与其中,18年来约有5万名大学生担任它的校长和教员,服务人数近15万人次;它是教学相长的典范:每年都有近3000名未来的教师在这里第一次站上讲台,不仅是检验教学基本技能的实验室,也是青年学生砥砺品格、塑造师德的训练场。
  从1994年至今,它常办常新,久盛不衰,用18年的坚守绘就了一幅最美的“爱心地图”。它有个最普通却响亮的名字——爱心学校。
  遍地开花的“爱心连锁”
  18年的坚守,缘起于一群年轻人服务社会的尝试。
  1994年,14名上海师范大学学生调研后发现,一些劳动模范因忙于工作无暇辅导子女学业,为此,大学生们自发组织了首届34名劳模子女夏令营活动。夏令营反响之热烈,出乎学生们的预料。何不多开设一些这样的课堂,帮助更多的孩子和家庭?次年,它就变身为免费向社区开放的中小学生暑期学校,成为大学生志愿服务的一项新形式,这一年它被正式命名为上海师范大学“爱心学校”。
  首届“爱心学校”校长孙勇告诉记者,从爱心学校的布点、落实场所,到筹措经费、制定教学计划,再到招募学员、备课、做好各项开学准备工作,全部由大学生负责。
  如今,“爱心连锁”已先后在全国18个省市及香港、澳门地区开出了1900余所分校,还辐射到了美国、韩国、日本、澳大利亚等国,成为大学生利用所学奉献社会的一个舞台,不断传递着社会的良善和美好。
  用行动诠释爱的价值
  杨赟是上海师范大学谢晋影视艺术学院的教师,高中时代曾是“爱心学校”的学员。高中毕业后,杨赟考入了上海师大美术学院,一到暑假,他就赶到曾给他带来无限快乐的松江“爱心学校”,当一名志愿者教员。毕业后留校当老师,杨赟又和学生一起,在上海虹口区的鸿雁社区办起了一所“爱心学校”。
  “献大学生一份爱心,给孩子和弱势群体一份关心,唤社会一分热心”,书写在“爱心学校”校旗上的“三心”承诺,将志愿者的心紧紧凝聚在一起。
  几年“爱心学校”的义教经历,让旅游学院的杨艳毕业后毅然选择到儿童福利院从事孤残儿童工作。她说:“我要将爱进行到底。”
  上海师范大学党委书记陆建非说,“爱心学校”不是简单的社会实践,而是一个传播对世界之爱、对社会之爱和对百姓之爱的大舞台。每一个参与其中的人,都是在用自己的行动诠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真谛。
  在知与行中磨砺成长
  “爱心学校”的意义,早已超出了社会实践课程的本身,成为大学生服务社会和高校人才培养的有效途径。“爱心地图”的绘就过程,也是一次次的育人实践。
  “爱心精神能绵延不断、持久弥香,恰恰是因为给了每位志愿者一个全面展示自己才能、更好服务社会的机会。”上海师范大学党委副书记、副校长王莲华感慨地说。
  上海师范大学校长张民选说,举办“爱心学校”是德育模式、素质教育途径与载体的创新,它能促使大学生朝知行统一的方向迈进,也是大学生经风雨、见世面、磨炼意志、培养强烈社会责任感和无私奉献精神的大课堂,它能弥补学校德育小课堂的不足。今后学校还将探索把“爱心学校”打造成爱心教育组织者的师范基地和志愿者服务活动的示范园。(记者 颜维琦 曹继军)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11-28 01:02 , Processed in 0.082706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