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楼主: 教师之友网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广州首设国际注册汉语教师考务中心

[复制链接]
31#
 楼主| 发表于 2013-10-31 21:41:48 | 只看该作者
洪新业:緬甸華文教育過去與現在

(一)緬甸華僑華社會的形成與發展簡況

1840年英帝國侵略中國的鴉片戰爭,打開了清朝的封閉自守大門;华人被賣「猪仔」出国當苦エ就随之出現。清朝嚴禁民眾出海的命令隨之破滅。

1885年英帝國對緬甸發動的第三次戰爭獲得勝利後,控制了全緬甸。英帝國為了對緬甸的長期殖民統治和便以掠奪緬甸資源財富。大舉修築公路、鐵路,開採礦山;把仰光小漁村擴建為都會,大興土木。這個時期,英國統治者正需要大批亷價勞工和有技術的土木工程人員來開發。英政府就招募了大批中國勞工來緬甸開礦山、修建公路、鐵路、土木工程等苦工。

據「諸史籍」記載,「鴉片戰爭」爆發前夕,海外華僑只有100萬,多數是在印尼、菲律賓、馬來西亞和新加坡。當時從海路到緬甸南端「丹那沙林」、「丹老」、「土瓦」、「毛淡棉」;之後又到「勃生」、「勃固」、「仰光」等地。1872年下緬甸華僑只有一萬多人。1891年,全緬甸華僑已有三萬七千人。1931年緬甸人口普查統計,共有華僑193594人。其中滇(雲南)籍67691人,閩籍50038人,粵籍33990人,其他省籍41875人。據英國的統計,1911—1921年,華人年平均增加2700人,1921—1931年年平均增加4500人,1931—1941年年平均增加10600人,日軍發動太平洋戰爭,入侵東南亞前夕,緬甸華僑已超過30萬人(其中丹老、土瓦、毛淡棉華僑已有2萬多人)。

1942年日軍入侵緬甸,大批華僑紛紛逃難,有數萬華僑回國。在撤離途中,日軍尾追、飛機攔頭轟炸,不少人被炸死;有的因水土不合而感染瘟疫逝世;也有的是遭土匪搶掠殺害。大半逃難華僑棄屍途中,回到祖回僅二萬來人。1945年日本無條件投降後,大多數避難回國華僑先後又回來緬甸。

原中國派往印度、緬甸協同聯軍抗日的十萬遠征軍,在與日本作戰中傷亡慘重,不少人流落在緬甸各地,成了新移民。

1946---1949年中國觧放戰爭激烈,在幾大戰役中,中國共產黨取得了絕對的勝利,蔣介石逃亡臺灣,國民黨殘兵敗將和三軍、五軍從雲南逃亡緬甸東北部山區盤踞(這部隊後期有部份回國,有部份經緬甸到泰國,後也逃到了臺灣),有不少官兵長期留在緬甸山區,進行武裝走私、販賣毒品,他們在掙紮中生存了下來。他們在其基地的某軍營中有一副春聯寫道:「一年一年又一年,年年難過年年過」。這就是他們艱難、苦悶、對前途毫無希望的寫照。

在中國觧放戰爭中,還有不少國民黨殘餘勢力及各式各樣的官民,因「害怕共產黨」而流入緬甸境內居住和生活,成了新移民。

自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至中國文化大革命前(1945—1966年),據一般僑界的估計,華僑華人總數已超過四十萬至五十萬人(準確數字無從考核)。

1954年中國政府為了海外華僑能在僑居國的長期生存,並促進同僑居國的友好發展,特向當地政府提出了觧決華僑的雙重國籍問題,積極引導華僑加入當地國籍。之後,緬甸華僑中有不少人也意識到本身的實際情況和利益,申請加入緬甸國籍,成了緬籍華人。

1967年中國文化大革命開始和緬甸反華排華的出現,緬甸國內各民族武裝的割據(當時緬甸國內有多個派別武裝,其中有緬共、克欽族、傣族、克倫族等),內戰加激。直至二十世紀九十年代初,緬甸境內各民族和地區武裝與緬甸政府達成了和觧,武裝衝突基本結束。

從上述各不同時期的歷史因素,華人陸續移民緬甸的趨勢從未停止過。1967至2005年,根據當地華人估計:緬甸華僑、華人已超過一百萬;甚至有的估計有二百萬人;以較保守的說法,至少也有八十萬人之多。這些新移民多數聚居緬北。

53(二)二次世界大戰前的緬甸華文教育概況

緬甸華僑人數不斷增加,華人社會逐漸形成。當華人社群發展到一定規模時,首先考慮到的是讓子女學習本民族語言文字的華文教育。

移民到緬甸的華人,多數來自農村,他們目不識丁,與內地親友的聯繫溝通甚感困難,同時為了在僑居地的生活、工作和經濟發展的需要,以及他們的民族感和愛國心的湧現,便組織籌辦了華文教育。當時他們雖熱沒有在僑居地作長期生存和發展的考慮,只是以求「賺錢」,將來能早日“風光〞回國。

1、1911年孫中山領導的辛亥革命前,緬甸華僑的多數廟宇、宗族社團、公會等團體中已辦有「私塾」或「學堂」;個別富裕華商也自辦「私塾」,讓子女學習〔三字經〕、〔千字文〕一類的教材。此外,有的「学堂」還有学習緬語或英語(當時緬甸是英国殖民地,英語是生活、エ作和提高自已身价的需要)這就是當時华侨舉辦的华文教育特色。

2、1904年由福建富商開始在仰光創辦正規學校---“中華義校”。當時只有60多個學生。1907年由福建富商林振宗創辦了“挽華中西學校〞,培養了不少英文人才;是年林振宗任董事長、張永福為校長,創辦了“福建女子學校”,1931年改為“福建女子師範學校”。可見當時緬甸華文師資的缺乏。只有靠培養師資,才能發展華文教育;1916年由粵僑創辦了“培正學校”、“求真學校”、“越秀學校”、“醒亞學校”於1921年與“育德學校”合併;1921年2月籌辦了仰光九文台“緬甸華僑中學”,被稱為緬甸華僑的最高學府。

1934年緬甸當局調查,全緬甸華校有65間(實際超過此數字)。1941年國民政府駐仰光總領事館調查華校的報告中說:全緬甸華校填表上報的僅有152間學校。但這數字距實際上之校數相差甚遠。在黄綽卿く戰前的华侨学校>一文中說:全緬华校已达300多間。其中仰光市就有華僑學校23間;勃固市有9間;勃生市有3間;望瀨有2間;曼德禮有3間;渺咯有4間;興實塔有3間;茂禮有3間;土瓦有2間;毛淡棉有2間;臘戍有2間;卑謬有2間;直塘有3間;其他緬甸各大小城鎮都有華僑學校。當時在校學生有二萬來人。

緬甸華文學校是由校董會掌管。學校校舍多半是設在當地的社團、或部份廟宇內,有部份是租賃,有相當部份是董事會籌建。校董會設有正副董事長、財政、會計、文牘、稽核、交際等部門。校長有的是聘任,有的是校董會選派某校董兼任。學校經費由董事會籌募;有的向學生收些學費、雜費來補貼。師資有部份向國內聘任,但多數是就地取材,或當地培養。初期各校教材是各自為政,后來才由當時“华侨教育会緬甸分会”统一規定采用由教育部審定,由商务印書館出版之く復兴教科書>及中华書局出版的く新中华教科書>。學制上是與內地教育相銜接,無考慮讓華僑子女在當地長期發展,因此開展緬文學習得不到學校、家長、社會上的重視,甚至還受到學校和家長的排斥,學生來校上課期間,禁止講緬語,如被老師聽到要受到罰款等的處罰。

1942年日軍入侵緬甸,所有華僑學校全面無限期停課,華僑紛紛逃難,住在仰光或城鎮的中下層華僑,他們無足夠經濟條件,只得逃到緬甸偏僻地區,暫時避難。而經濟條件較好者就設法逃難回國。1945年日寇投降,倖存的逃難者紛紛回到原居地

(三) 戰後緬甸華文教育概況

1945年5月4日仰光光復。不到一個月時問,於6日1日仰光華僑公學在百尺路的建德堂內開課了。可見仰光華僑對子女學習華文的重視。到1948年的三年左右的時間內,各地大多數戰前華僑學校都恢復上課了,不少地方還創辦了新的華校。仰光於1948年5月還新創辦了「南洋中學」。此後仰光郊區---「甘白」是華人菜農聚居地,也刨辦了「新華學校」;另一郊區的「丁眼遵」和「包兔」也創辦了華僑學校等27間華僑學校。

1948年全緬甸華僑學校的分佈狀況如下:

1、 仰光市的華僑學校;

緬甸華僑中學、緬甸南洋中學、福建師範女子學校、中國女子中學、中正中學、華夏中學、中華中學,華英學校、民眾小學、育新小學、育德小學、育德女校、國民小學、華僑小學、崇德初級中學、挽華中西學校、大眾小學、勃生堂新民小學、甘馬育華僑小學、頂淡汶華僑小學、下淡汶華僑小學、九文台華僑小學、新文乃華僑小學、甘白新華學校、包兔華僑小學、丁眼遵華僑學校等27間。

2、 仰光至曼德禮線:

「勃固」有中華小學、華僑小學、中山小學;「丹那篦」啟明小學;「敏瀨」傳華小學;「峰都寺」中華小學;「岱籲」中華小學;「彬直查」輝南小學、「良禮篦」興華小學;「馬鬥」培育學校;「帕道」華南小學;「瑞琴」培育小學;「彬直洛」普東小學;「叫直牙」進化小學;「秉戾貢」普育小學;「傑柳軍」時敏小學;「彪關」共同小學;「西仔枝」育華小學;「東籲」中華小學;「戾畏」興華小學;「戾礁世」益華小學;「彬文那」華僑小學;「達貢」啟智小學;「岑尾申」國華小學;「瓦城」華並小學共25間

3、「勃固」至「宋割」支線:

「裏降」啟明學校;「旺劉」植源小學;「溪淵」華僑學校;「宋割」中華小學「叫坦」中華小學共6間。

4、 「彬文那」至「皎皎勃東」支線:

「東敦枝」東文小學;「南飽」南華小學;「皎勃東」東華小學,共3間

5、 「大市」至「敏建」支線:

「勿奈」中華小學;「敏建」華僑小學共2間。

6、 「大市」至「東枝」支線:

「高佬」育僑小學;「東枝」中華小學;「炳弄」中華小學「景棟」華僑學校共4間。

7、 緬北(曼德禮以北)至中緬邊界:

「眉苗」華校小學;「皎脈」華僑小學;「昔模」育文小學;「臘戍」華南小學、和中華小學;「新維」華夏小學;「貴概」華德小學;「南渡」華夏小學;「波敦」華夏小學;「南坎」華夏小學;「密支那」華夏小學和育成小學;「八莫」華夏小學、和強華夏小學;「孟拱」華僑小學、振華小學、耀湘小學;「果領」崇智小學;「英都」國光小學;「南卯」育才小學;「抹穀」復興小學;「瑞保」國光小學;「傑沙」華夏小學;「只濟」育智小學;「瑞沽」華夏小學;「抹允」華僑小學;「蠻麻」光華小學共27間。

8、 「勃固」至「毛淡棉」線:

「烏關」世華小學;「吉桃」育材小學;「吉告」培民小學;「直塘」中興小學、中華小學;「榜關」國民小學;「毛淡棉」培直小學、培原小學,共8間。

9、 「毛淡棉」至「丹老」線:

「武洞」培華小學;「告滑力」啟明小學;「土瓦」中山小學「甘保」同明小學;「勃洛」華僑小學;「勃洛」振華小學「丹老」華僑小學共7間。

10、「仰光」至「卑謬」線(緬西):

「永盛」華僑小學;「毛邊」中華用夏小學;「恩愛昌」中華小學;「岱枝」華僑小學;「禮集」中山小學;「奧降」和華小學;「雅彪禮」中僑小學;「宋砌」文華小學;「沙耶瓦利」中華小學;「永瀨」中華小學;「禮勃坦」光華小學;「敏臘」華育小學;「荷西光」覺華小學;「澳報」華育小學;「繞彬華僑小學;「只光」南文小學;「那直粦」覺後小學;「榜地」民生小學;「瑞洞」國民小學;「卑謬」中興小學共22間。

11、「卑謬」至「望瀨」線:

「亞籣」振育小學;「實例」育華小學;「苗宇」振華小學;「勿外」南華小學;「仁安羌」仁安小學;「格具」育華小學;「稍埠」光華小學;「新彪遵」維新小學;「望瀨」光華小學共9間。

12、「禮勃坦」至「勃生」線:

「興實塔」敏正小學、銘新小學;「垃帽」立華小人「力辦」華僑小學;「錫溪」培智小學;「亞塘」體育小學;「宮漂」啟蒙小學;「雅使羌」養元小學;「直甲」新民小學幹杞鬥平民小學;「班定光」中華小學;「雅武都」溪南小學;「勃生」華僑中學、光亞小學共14間。

13、「興實塔」至「漳景」線:

「脈實利」光啟民小學;「苗旺」華育小學共2間。

14、「仰光」到「興實塔」線:

「端低」華僑小學;馬力道」啟智小學;「毛籲篦」中華小學;「板庭梧」啟育小學;「戾仔蚋」篤育小;「宮黨」同明小學;「畏鬥」培華小學;「拱光」明德小學;「良黨」知本小學;「恭直爾」養華小學;「民枝友」三民小學;「亞飄」俊德小學;「日侖」中華小學;「東枝」崇實小學共16間。

15、「端低」至「毛淡棉遵」線:

「滾仰光」光華小學;「禮低」強華小學、中華小學;「吉叻」華僑小學;「豎榜」斉德小學;「敏甲光」新民小學;「茂禮」啟民小學;「七馬」華僑小學;「設使」育民小學;「吉比」崇華小學「毛淡棉遵」公民小學共11間。

16、「毛籲篦」到「勃生」線:

「瑞東茂」中興小學;「渺中華小學;「第一都」崇華小學;「幹瀨」培智小學;「敏叻只」集群小學;「沙岡」公民小學;「英脈」覺華小學;「瓦溪碼」公育小學;「恭文倪」篤育小學、育群小學共11間。

17、「恭文倪」到「納不打」線:

「亞戾叫」培英小學;「甘白」培元小學;「崎降」新亞小學;「富汝」培智小學;「五仰光」華民小學;「卑突禮」培華小學;「納不打」華僑小學共7間。

1947年緬甸獨立時,全緬華僑學校辦完登記的有195間,尚未統計在內的有幾十間,估計總共有200多間。教職員工七百多人。全緬華僑學生近二萬人。從華僑學校全的分佈情況來看,凡有華僑、華人聚居、生活、工作的地方,就有華文學校的開辦,可見當時華文教育是相當的普及。

緬甸華僑華人興辦華文教育,既沒有中國政府的撥款支持,又沒有得到當地政府的資助,完全是依靠各地華僑華人的團結和他們的民族愛國精神,出錢出力把華文學校辦了起來。這種精神難能可貴,值得敬佩!(四) 緬甸華文教育的黃金時期

1949年10月1日新中國宣告誕生之後,原民國政府派駐緬甸的使領館官員也宣佈起義,把當時在緬的國家財產移交給新中國。在緬甸華僑中的國民黨勢力也開始崩潰,華僑也分裂成兩大派系。公開支持新中國的愛國華僑被稱為左派;繼續維護國民黨和臺灣利益的為右派。由於左、右兩派的政治主張和意識形態上是完全對立的,這就發展到對各個領域、各類社團領導權的相互爭奪上;對華僑學校領導權的爭奪是最激烈的。仰光有不少的華僑學校公開宣佈熱愛新中國,站到了愛國陣線一邊。當然也有部份學校的校董會仍然被國民黨勢力所把持,或雙方勢力相當,相互爭奪之中。例如“仰光中正中學”董事長曾順續先生,欲將學校帶到愛國陣營一邊時,就遭到了殺害。這事件引起了緬甸華僑對國民黨骯髒、卑鄙殺人手段的憤慨和譴責,右派勢力迅速沒落;愛國勢力迅速發展壯大。在短短的幾年間,仰光的愛國學校就發展到27間(以加入緬華教師聯合會為准)。其中有數所學校是新創辦的。例如仰光郊區“甘白新華學校”就是在爭奪「煙岱光華學校」的領導權時,愛國僑領羅滿水被毆傷,隨後才籌建“甘白新華學校”的。

從1949至1965的十多年間,全緬愛國學校就發展到200多所。但親台的右派勢力是不會輕易放棄僑教基地,他們提出:「沒有僑教,就沒有僑務」,可見僑校存在的重要性。所以到私立學校被緬甸政府收歸國有時,親台華校還有近百所。但是各地親台華校學生人數卻大大減小,愛國學校學生人數迅速增加,往往是當地親台學校學生人數的數倍。總而言之,華校被政府宣佈收歸國有之前,總共有華校300多所。愛國教師,加入「緬甸華僑教師聯合會」的有一千多人。全緬愛國學校在校的中學生約700多人;在校小學生及幼稚園學生約為二萬三千多人,合計有三萬多人。如加上親台學校八千來人;中間派的華英學校(以英文為主),後期學生發展到三千多人;「挽華中西學校」(以英文為主),有近千人。所有華僑華人學校學生總共是超過四萬人。這個階段是戰後華校華文教育最興旺的黃金時期。

戰後華僑學校學制一般是採用:幼稚園二年;初小四年;高小二年;初中三年;高中三年。高中畢業後,可以與內地或臺灣大學接軌。如華僑學生程度較差,可先在大學預備班補習和進修。

各校學生學習教材,早期無法統一 ,愛國學校多是採用國內教材為主,加有一門英文課(一星期6—7節課);緬文課數很少。各校教師是以漢語(普通話)授課為主。

1955年,國務院僑辦對華文教育提出了「面向當地」的方針,逐步糾正「面向祖國」的不切合實際的做法。1956至1958的三年中,在教聯會的領導下,各華僑學校已逐步增加了緬文課程。1959年“華僑中學”與“南洋中學”就開辦了以緬文課程為主的「外文班」。它只保留中國語文課和少量的中國史地課程,其他全部是採用緬甸學制,直接與緬甸大學接軌。經過兩三年的努力,凡「華中」與「南中」高中畢業生,就直接報考緬甸大學,大學錄取率高達80%以上(緬甸最好學校的學生錄取率僅有8%而已),使得緬甸政府和緬甸學校感到驚奇。

周恩來總理1960年訪緬甸時,在招待華僑會上與一位華僑教師談話中,詢問了當時僑校緬文課的教學情況時指出:“緬文課程最少要占整個課程的一半以上”。周總理是從華僑長遠利益和長期生存的需要提出來的。這更引起了各校對學制和教材的改革。

1965年,緬甸教育部發佈指令,對全緬甸所有的私立學校收歸國有,全緬甸數百所華僑學校被沒收了。大批華僑教師失業了,當時「教聯會」為了能讓教師長期生存,號召全緬甸各地華僑教師學習謀生技能,由教聯會牽頭,開辦了各種短期技能學習班,請華僑中的名師前來講授。教師們依據個自實際情況,參加

了木工班、理髮班、製作麵包糕點班、裁縫制衣班等的技能學習班。老師們在華人學生就讀緬甸學校的課前或課後進行中文補習活動(政府規定每一個補習班不能超過19人)。教師們只能一家進,一家出的展開補習活動。當然這種中文補習活動,因受各種客觀因素的限制,很難長期堅持下去,經過一段時間之後,中文補習者聊聊無幾的了。

1967年7月由於中國文革的開始,那股極左思潮和路線的影響下,愛國華僑為了佩戴毛主席像章,展開了與當地政府的說理鬥爭。加上當時緬甸國內的種種原因,爆發了大規模的反華排華浪潮,大批華僑紛紛離開緬甸,遷移世界各地謀生。移民到臺灣的約十萬人,為數最多;遷移澳門的也有二萬多人;其次是國內、香港、美國和澳洲等地。緬甸華僑華人的總遷移數有十五萬至十八萬之多。緬甸自二十世紀六十年代末至九十年代的三十至四十年間,下緬甸華人的中文補習活動基本上是處於休眠狀態。

(五)二十世紀末至二十一世紀初

緬甸華文教育的復蘇與發展

在二十世紀八十年代,仰光華僑華人利用某些廟宇或社團開辦了中文「佛經學習班」。随后以各种形式籌辦了「东方語言与商业中心」,有近300学生,教職員工20人;「福星学苑」,学生600來人,教職員工20多人;「婦協幼兒園」,学生200來人;「九龙堂天后华文学校」,学生400來人;「舜帝廟华文学校」,学生300來人,教職員工10人;「正友商业語言中心」,学生600多人;「江公会华文補習班」,学生100多人;「永定会館補習班」,学生數十人;「甘马育現音庙华文补習班」,学生200來人;「甘马育建德堂分社华文补習班」,学生100多人;「甘马育福同仁华文补習班」。補習班的學習時間是在緬甸學校上課前或下課後。學生學習教材無法統一,華文補習班的學生流動性大,師資也不足,教師年齢偏高,多數學習環境不理想。

緬甸東北部的華人一直堅持華文教育。規模不斷擴大。「臘戌」以北地區,辦有完全中學五所,學生都在一千多人。「臘戍」、「貴概」、「南渡」、「木姐」、「棒」、「南坎」、「果敢」等地區的華校大小有50所以上。「摩谷」及周圍地區的華人學校有「慶華」、「愛華」、「果文」、「果敢」、「華人」、「中華」、「華興」、「興華」、「寶場」、「東華」、「冰孔愛華」、「中興」等。「叫脈」周邊學校有:「崇華中學」、「天同中學」、「華文佛經中學」、「克因小學」、「拱猛小學」、「地亮小學」、「瑞西底小學」、「棒合小學等」。「叫脈」有華校學生超過千人的有兩所。「曼德禮孔教學校」有三所、學生共有七千多人,辦有完全高中。規模最大的華文學校是「明德」,它有11所分校,學生共有八千五百人左右,教師近200人。南珊邦的华文教育也有很大的发展:「东枝兴华中学」,学生有1500人,教職員ヱ46人;「东枝东华学校」,学生近千人,教職員工33人;「景棟华文学校」,学生1250人,教師35人;「大其万华文学校」,学生1060人,教師27人;「丙弄孟穩学校」,学生940人;「东枝果文学校」,学生507人,教師18人;其他有「荣民达学校」、「妙地果敢学校」、「通普学校」、「东宜明德」、「海格強华学校」、「瑞良瑞华学校」、「和棒华文学校」、「南站明华学校」、「南站民华学校」、「萊卡华文学校」、「班盈振华学校」,這些学校学生在100至250人之間。整個南珊邦的學校共17所,學生共近8000人,教師250人。

南部(「曼德禮」以南)各城鎮的華文教育處於停頓和半停頓的狀態。「仰光」一帶華人因過去受到的衝擊比較大,華僑華人顧慮重重,不敢放手大搞。客觀上,緬甸南部地區華人缺乏對漢語、漢文的使用環境,用場不多,必要性不強,而且華人被自然同化的程度高,目前有不少華僑子女不懂漢語,甚至連家鄉語(白話)都聽不懂的了。這種客觀環境下的孩子們對學習華文華語的欲望不高;年輕一代的家長由於他們失去學習華文的機會,對華文牽無所知,更不會要求子女去學好華文。

在緬北、緬東(南珊邦)一帶居住、生活的華僑華人靠近雲南邊界,與雲南邊民的交往密切,商貿頻繁,漢語和中文的使用上成為必需;緬北「果敢縣」的民眾是漢人,它是緬甸國家中的少數民族成員之一。漢語、漢文,當地人稱為「果語」、「果文」是緬甸政府承認的合法少數民族語言文字之一。「果敢」人口有十多万,散居在北部地區,他們都有学習华文的渴求;中国民眾到緬甸的新移民,因語言和生活習慣相似,都先在緬甸北部山區或小镇居住、生活、ヱ作,他們的子女必然会對华文学習感到兴趣。在這客觀環境下,「果文」(華文)學校成為少數民族學校,緬北地區社團領導相對比較放心,放手興辦華文教育,所以復蘇快,而且迅速得到發展。

緬北華文教育的發展與其學生的出路很有關係。他們採用臺灣出版的繁體教材,並與臺灣學制相銜接。在台灣畢业后,多數留在台灣ヱ作或部份出国,返回緬甸的不多。緬甸經濟落後,華人並不富裕,子女出國留學不是件容易的經濟負擔。臺灣當局為了爭奪緬甸華僑華人,每年對緬甸華人子女錄取300名大學生,其中提供250名完全免費名額。到台灣就讀留学生,在业余還可找兼職ヱ作,弥補費用。而我們國家「暨大」和「華大」,每年也招收緬甸華人大學生,數量上就比不上臺灣之多。在每年資助或提供完全免費的名額多少却不清楚了,在這方面的透明度很不夠;大学畢业后,在內地不易找到ヱ作;回緬甸后的實际用場更難,他們的出路比不上到台灣学習的学生。

當前緬甸華文教育存在的間題

1、華文學校合法性問題

“緬甸教育由國家承辦,不允許私人辦學,任何補習班不得超過19人”。此法令從未取消過。目前中緬友好關係處於較好時期,崛起的中國經濟發展突飛猛進,對世界各國影響巨大,美國有識之士都認識到二十一世紀是東方的世紀,中國在世界的作用將是全方位的,懂得華語華文人才,對一個國家是重要的;也是提高個人的價值的所在。對此,我相信緬甸當局也意識到這個現實,何況中緬邊界有二千多公理,中緬人民共飲一江水,「胞波」情誼深,中緬兩國的全面交往必將更為密切。各地軍官也與各地僑領友好相處,也認識到華文將來在世界上是佔有重要的地位,華文人才的培育,對國家是很有好處的。在未調整國家教育政策情況下,默許華文學校與華文補習班的開辦。但華文學校的開辦仍然還得不到合法的法律保證。這問題是下緬甸華人最大的顧慮,對發展華文教育障礙極大。

2、學生的出路間題

緬甸華人子女就讀中國大學畢業後,他們所修的專業,回緬甸後是否有發揮之處?從學生和家長的願望是希望回國後能有所用場,起碼能使家庭經濟得到改善?但是否可達到?對一個不同的社會制度和經濟不發達的國家能起到什麼作用?他們對於前途感到擔憂和無奈。

我大膽設想,我們澳門正需要大批高質素人材,澳門各行業尚缺欠勞工職位近萬。澳门大学在這方面是否可招收部份緬甸华人大学生,他們畢业后就可留下ヱ作。他們有了出路,家庭經濟也可得到幫助。而我們又可得到人材的使用,對澳門經濟的持續發展是有很大的好處。緬甸華生的經濟條件差,要完全擔負學習生活費用,實有困難。為此,是否可提供一批全免費名額;或一批減半費用的名額等等。這地是替祖国做好部份华侨ヱ作。

對「华大」、「暨大」提供較多免費或减半費用名額,照顧經济困難約緬甸留学生的学習机會。這希望能有較大的透明度。

至於緬華師資缺乏問題、華文教材的編寫問題,我完全同意廈門大學東南亞研究中心研究員范宏偉先生對緬甸華文教育一文中所提的各种从实际出发的好建議。

http://mhhzhh.blog.163.com/blog/static/5216009620080308101703/
32#
 楼主| 发表于 2013-10-31 21:49:14 | 只看该作者
《对外汉语教学是什么样的学科——在新的形势下对学科性质、特点的再认识》


                         讲座人:刘珣教授





  刘珣:各位老师、各位同学,很高兴有机会和对外汉语感兴趣的朋友们谈谈有关对外汉语教学学科的一些问题。“名家讲堂”,我不敢当,今天我是以从事这个工作40多年的一位老从业人员的身份和大家聊聊天,一说大讲堂就讲不好了,我只是和大家聊聊天。



  今天我谈的题目是《对外汉语教学是什么样的学科——在新的形势下对学科性质、特点的再认识》。



  随着世界一些地区出现了汉语学习的热潮,在国内也出现了汉语教学的热潮,不但是遍布全国的三四百个高等学校以及越来越多中小学从事对外汉语教学,而且现在很多公司、机构、私人都在争相办学。对外汉语教师的专职跟兼职队伍也在不断扩大,现在参加汉语教学能力考试的人一年比一年多,简直有爆满的情况,各大学报考对外汉语专业的本科生、研究生也是迅速增加。这里面不仅有传统的中文系或外语系毕业的,而且有很多甚至理工科毕业的也来报考。这一切使人们更希望了解对外汉语教学这一现在十分红火的事业,这个仅仅才有20多年历史的一个年轻的专业、年轻的学科究竟是怎么一回事。

  过去,在60年代的时候,就有人认为,对外汉教学是个小儿科,为什么,你不就是教“你好、我好,大家好”叫“BPMF”的小儿科吗?可是就是这么一个小儿科率先要求从业者要有资格证书,现在叫汉语作为外语教学能力认证考试。也就是说,对教师的要求很高,考试的范围也比较广,还有很多人一次一次地不能通过。这究竟是怎么回事?

  对外汉语教学,顾名思义是教外国人汉语,但是又不等于中国语言文学(汉语言)文学专业,它和汉语言文学究竟有什么关系?对外汉语教学总是和外国人打交道,但是又不是外语教师,它和外语教师是什么关系?总之,这样一个专业和学科是怎么样的,根据我这么多年的教学研究的体会,下面我想谈谈我自己对这个问题的认识。

什么是对外汉语教学?应该是对母语不是汉语的人进行汉语教学,或者说是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这也就是现在公认的这个学科的性质,从学科性质来讲,包括对母语不是汉语的人进行教学,都是属于我们这个学科的范围。
33#
 楼主| 发表于 2013-10-31 21:49:38 | 只看该作者
(一)对外汉语教学是国家和民族的事业,也是世界的事业






  一  首先谈谈这个事业的意义

  大家都知道,21世纪是经济全球化、社会生活信息化的时代,因此,语言已经不仅仅是我们传统上讲的普通的交际工具而已,在今天这个21世纪新的时代里,掌握一门第二语言,可以说是21世纪合格公民的一个基本要求。掌握多种语言,特别是国际强势语言,对个人来说,是在激烈竞争的社会中得以生存发展的一个重要手段。对国家而言,是国际交往和国民经济发展不可缺少的一个条件。对民族来说,是这个民族进步和繁荣的一个根本保证。可以这样说,语言教育的重要性现在怎么强调也不为过。我想举个例子来说,一个国家的科技水平很高,但是你的科技人员是不是掌握了第二语言?特别是掌握了国际强势语言?能够最快地获得最新的科技的信息、情报,能不能随时进行科学技术的交流活动?这就是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如果你慢一拍,或者不能很好地利用第二语言这样一个工具,在竞争方面就要落后。

  因此,欧洲很多国家,比如瑞典、丹麦,他们要求全民掌握双语。德国、卢森堡要求大学生掌握两门外语。冰岛要求大学生掌握四至五门外语,这些欧洲国家对第二语言的要求都非常高。这就说明语言教育,特别是第二语言教育对国家的发展有着很特殊的作用。

  对民族的进步繁荣来说,语言教育的重要性也是日益明显。如果你有机会到我国少数民族地区走一走,就可以看到少数民族学习双语的热情和要求现在是空前高涨,少数民族为了保持自己民族的文化、特点,应该学习自己的民族语言,但同时,为了掌握科学技术,为了能够使得自己的民族赶上时代的发展,在中国就必须要学习汉语。汉语如果掌握不好,就会成为这个民族发展进步的一个很大障碍。所以,现在很多少数民族非常迫切地要求掌握汉语,因为大量的信息资料在中国必须通过汉语来获得。

  刚才我讲了第二语言对个人、国家、民族的重要性,特别是对一个在世界上有影响的大国来说,语言教育是扩大国家影响,提升国际地位的一个重要手段,这点大家也都知道,世界上一些大国都在大力推广自己的母语,英国、美国不用说了,大家都看到了。法国总统亲自抓对外法语教学。德国到处有歌德学院,西班牙有塞万提斯学院,俄罗斯有俄语中心,他们都在不遗余力地推广自己的语言,因为它和国家的影响、地位都有很大关系,随着今天中国国际实力的增长,国家在世界上的地位越来越重要,很自然地,我们也必须要推广我们的汉语。

  二,对外汉语教学是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教学,语言教育中有第一语言教育,第二语言教育,对外汉语教学作为第二语言教育中的一个分支。对外汉语教学既是我们国家和民族的事业,也是当前世界的事业。

  刚才讲了,世界各个大国都在推广自己的母语,中国的汉语世界第一大语种,目前世界上说汉语的人最多,汉语也是中国五千年文化的载体,而且现在是联合国的六种工作语言之一。所以,我们当然应该非常重视汉语的推广,我们应该帮助别的国家的人民学习汉语。在八十年代,我们的教育行政部门(教育部)在文件中正式提出,对外汉语教学是国家和民族的事业。大家都知道,现在国务院的学科专业目录中有249个专业,到目前为止还没有听到另外一个专业有这样的提法。而且,为了领导这样一个 “国家和民族的事业”,在八十年代中期,国家就成立了国家对外汉语教学领导小组,当时是由7个部的部长和北京语言学院院长组成,现在是11个部的部长参加,牵头的是教育部。我们也没听说过249个专业中有哪个专业有一个有部长参加的领导小组来领导这个学科,这说明,我们国家从八十年代开始对对外汉语教学就非常重视,把它列为国家和民族的事业,专门成立了国家对外汉语教学领导小组,当然这11个部长不能整天搞对外汉语教学,还有自己的事情,所以有一个常设的办公机构叫做“国家对外汉语教学领导小组办公室(汉办)”,负责全国的对外汉语教学和与国外方面的联系。也就是说,八十年代开始,我们国家就特别重视这个事业、这个学科。

  今天,由于国际形势有了新的发展,特别是由于中国的和平崛起,神五神六载人飞船的升空,汉语的国际地位也跟着在提升。这就需要我们进一步的推动世界性的汉语教学事业,世界各地要求学习汉语这样一个热潮也在不断涌现,大家从报刊、网上都知道这些例子。比如像美国,美国有2000多所中小学要开汉语课。如果每个学校需要一个汉语教师的话,美国一下子就要这么多人从事这项工作。

  在东南亚地区的一些国家,大家知道,由于历史的原因,中断了几十年的汉语教学,现在恢复了,而且他们发现他们特别缺汉语人才,甚至特别缺老师,连教书的老师都没有。所以他们需要大量的培养教师,需要培养汉语人才。像泰国政府提出,将来他们的中学都要学汉语,它是我们的近邻,所以他们要学习汉语。至于在我们周边的韩国、日本,大家都知道,那是汉语非常热的地方。

  有的海外评论家认为,汉语正在逐步的上升为新的世界的国际强势语言。当然,现在第一强势语言是英语,汉语正在逐渐的往这个地位上升。因此,今天的汉语教学已经不仅仅再是我们国家和民族的事业,也是世界性的事业,受到世界人们的重视。现在一方面世界人民要求学习汉语,另一方面随着我国国力的增长,我们国家加大了帮助别国人民学习汉语的力度。大家都知道,我们派志愿者,过去只有外国的志愿者到中国来教他们的母语,现在我们要派志愿者到世界各地区帮助他们学习汉语。我们要在全世界建立100所孔子学院,有歌德学院、有塞万提斯学院,将来也要有中国的孔子学院,还有国家汉办做的“汉语桥工程”也是轰轰烈烈。最近,中央的领导同志又强调要加快汉语走向世界。因此,我们今天不仅仅要看到来中国学习的八万多外国人,更要看到在海外学习汉语的几千万外国人,包括我们的华裔,所以现在的重点要转向国际的汉语教学,而不止是对外汉语教学,所以这又牵扯到我们学科的名称问题,从83年开始用对外汉语教学这个词,大概用了20多年了,但是这个词本来就有一定的毛病,因为它是对外国人的汉语教学,意思是你是中国人,所以只能在国内的范围里面讲对外汉语教学。外国人也从事这个工作的,就不能说了,比如说:日本人教日本人汉语就不能叫对外汉语教学,美国人教美国人汉语也不能叫对外汉语教学。这个词有点泛化,很多外国人也用这个词,他们也是对外汉语教学,其实是不恰当的。以前我们就觉得这个名词不是太合适,是从中国人的角度看待这个事,如果世界各国的汉语专家在一起开会,就不能说对外汉语教学,说汉语教学就可以了。现在看来,根据国际形势的发展,现在已经不是我们从对外汉语教学的角度来谈这个学科,这个名称的毛病更显得突出一些,应该说是国际的汉语教学,当然我们的名称有特定的历史特征,所以现在还在这么讲。

  但是我们在工作方面,现在在国内就不能等着这八万人到我们这里来学汉语,这是很小的规模。更大的,我们要走出去,要到国外去办学,要派志愿者,我们的重点应该在海外。主要的学习汉语的战场应该在国外,那是几千万人,这个数字和国内的不好相比。当然国内的汉语教学也必须要搞好,让外国人觉得到中国学习汉语效率很高,这也很重要。但是更重要的是走向外国。

  我们不仅要把重点放在走出去,要放在海外,而且要动用社会力量,不能只是几个高等学校来办这个事情,要动员社会的力量来办这个事,因为这是几千万人的事情,是遍布全世界的事业,不是几个高等学校就能办好的。

  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做好汉语在世界上的传播工作。这也是我们中国作为汉语的母语国,汉语的故乡,应该尽的国际义务,我们应该帮助人家学习汉语,谁叫你是汉语的故乡呢?你有这样的责任帮助别的国家来学习汉语。可以这样说,对外汉语教学正在面临着一个大发展的前景和机遇,而这个发展的规模和速度是以往五十多年来从来没有过的。

  对外汉语教学既是我们国家和民族的事业,现在根据形势的发展,又是一个世界的事业,是国际的事业。


  
34#
 楼主| 发表于 2013-10-31 21:49:59 | 只看该作者
 三、中国作为汉语的母语国,要担负起世界汉语教学的基地、中心和学科带头人的重任。

  中国作为汉语的母语国,要成为世界汉语教学的基地,要担负起作为基地、中心,而且是一个学科带头人的重任。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在全世界的推广跟发展需要世界各地从事汉语教学的工作者共同努力。

  我们都知道,世界上有100多个国家有汉语教学,每个国家都有他们自己的汉语教学工作者、汉语老师,我们要在全世界推广汉语,加快汉语的传播,就必须要全世界从事这项工作的汉语教学工作者共同努力,不能单靠我们一个国家。但是,确确实实,中国的对外汉语教学工作者在这方面也有着特殊的使命,这是因为刚才讲的,中国是汉语的故乡,是汉语的母语国。为了帮助各国人民学习我们的母语,理应担当起世界汉语教学的学科基地、学科的中心和学科带头人的使命和任务,就像美国、英国加拿大等国家的世界英语教学的带头人,俄罗斯是世界俄语教学的基地,法国是世界法语的教学中心一样,这是很自然的,我们都是这些语言的母语国,有这样的责任。

  我常常这样想,中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我们的基础差、底子薄,目前还不可能在各个领域都攀上世界的第一高峰,我们的载人航天飞船名列世界第三位,已经是震惊世界的大成就了,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非常了不起。但是,有一个领域说什么也不能够屈居人后,只能争第一,不能当老二,那就是对外汉语教学这块领域。

  设想一下,如果世界上最有名的汉语水平考试不是中国的HSK,而是别的国家举办的,比如美国或者日本的;如果世界上最流行的汉语教材不是中国编辑出版的,而是美国的汉语教材,那个时候,每个中国人会是一个什么样的滋味?别的事情我们不可能事事争第一,但是汉语是我们的母语,我们是汉语的故乡,如果汉语教学的考试、教材,不能当世界第一,而是让给别的国家,让给美国人、日本人,所有中国人的脸上确实无光,太丢人了。这个领域绝对不能当老二,只能当老大。在这一块地方,我们一定要争一争,一定要保持我们作为世界汉语教学的基地、中心,要成为学科带头人的作用。

  现在的情况怎么样?大家可能要问,我们现在是不是当了中心,当了学科带头人,当了老大呢?应该说,我们的学科发展二十多年来,这个事业是有五十年的历史,但是作为一个年轻的学科才二十多年。应该说,我们这一段时间发展、进步非常迅速,在很多方面确实已经担负起我们应该担负的责任。比如大家说的HSK,现在世界上没有一个比我们更权威的汉语水平考试,而且我们现在可以说是遥遥领先,在汉语水平方面是遥遥领先的。当然HSK还有很多问题,还要进一步发展,进一步改革。但到目前为止,可以这样讲,HSK在全世界已有上百个考点,发展规模已经很快,很强。

  教学也是这样。刚才讲,我们国家的英语教材不会跟美国、英国争第一,他们是母语国。但是汉语教材一定要争第一,在八九十年代,我们中国大陆编的汉语教材在世界上是流行最广泛的教材,这方面也有一些统计数字。比如,美国的教授有一些统计,在89年就曾经作过一个统计,美国华盛顿大学的汪清源教授,他发现在美国当时排第一的教材是刚才高海洋提到的《实用汉语课本》,排第二的是《基础汉语课本》,都是中国编的教材。

  到了九十年代,美国的汉语教学界的权威邓守信教授曾经做过一个统计,向三百所美国的大学作过问卷调查,这3三百所的数字还是比较大的。他发现,75%的大学用过《实用汉语课本》。德国的一位中文老师也作过一个调查,他统计有77%的德国大学用过《实用汉语课本》。加拿大基本上每个大学都用。可以说,我们的教材在相当长一段时间里在世界上占一个主要地位。当然不一定说这套教材编得非常好,但是说明确实人们愿意选择它,我们还是起到了这样的作用。当然,现在竞争非常激烈,各国都在编教材,所以现在我们在教材编写这方面需要加强,比如国外也编了新的教材出来,有的取代了我们的教材,他们有更新的教材,更适合他们国情的教材出现,它们可能就会取代我们的教材,使得我们所占的份额会下降。怎么办?我们一定要赶上,我们要继续编写更新的教材,这不仅是一个竞争的问题,这是一个履行我们的国际义务,也是为了共同发展世界汉语教学的事情。所以,中国必须担当起世界汉语教学基地、中心、带头人的作用。

  其他还有一些方面也需要大大加强。比如,汉语教学的方法、教学的模式、教学法的研究方面,现在还不能算是非常先进的,国外有一些学校非常有名,形成了汉语教学方面的名牌学校,我们现在非常突出的汉语教学方面的名牌大学还不是非常明显,所以这方面我们还需要大大的加强。要作这样一个基地、中心、带头人,必须在很多方面加强对学科本身的研究,要加强理论的研究,这样才能够让我们真正保持或者说巩固我们作为一个学科带头人的地位。

  在教学理论的研究方面,大家知道,在座的可能也有很多外语老师或同学,第二语言的教学方面,英语一直处在领先地位,我们很多是借鉴他们、引进他们的一些东西,我们还没有走在前面,所以我们学科界的任务非常艰巨。

    刚才我讲的第一个大问题,对外汉语教学是国家和民族的事业、世界的事业,这里面我谈了三个小问题。
35#
 楼主| 发表于 2013-10-31 21:50:22 | 只看该作者
(二)怎么样发展我们学科?



  下面谈第二个问题。怎么样发展我们学科?要发展我们的事业。现在都强调科学发展观,对外汉语教学事业必须要有一个强有力的、专门的独立学科作为坚实的基础和后盾。

  刚才讲了形势对我们的要求,对我们作为汉语母语国的要求需要有一个专门的学科,而且是领先的、强有力的学科来指导我们的事业,才能科学地发展。

  一,简单介绍一下学科的历史及学科发展的过程。

  外汉语教学事业已经五十多年,半个多世纪,但是学科发展刚刚二十多年。我们说这个事业有五十多年,是从五十年代算起的。我们把这五十多年分成两个大阶段,第一个阶段叫做开创对外汉语教学事业的时期,从五十年代一直到七十年代末,这是事业发展的第一个时期。最早的可以追溯到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1950年,对外汉语教学项目就启动了,非常快、非常早。当时,周总理亲自指示,我们在当时的清华大学,建立了一个“东欧交换生中国语文专修班”,这是第一个对外汉语教学的专门机构。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当时跟我们建交的国家主要是东欧国家,他们要给我们互派留学生,要学汉语,周恩来总理指示要建立这样的机构,于是设在清华。为什么设在清华呢?当时的清华是一个综合性的大学,有很强的文科,后来变化了,大学院系调整,把理工科、文科分开了。刚建国的时候,许多大学综合性的,清华大学的文科也是非常有名的。

  1951年开始有外国留学生来上课,51年的冬天,年初,天气很冷,听说外国留学生穿着我们的绿军大衣在上课。到1952年他们又转到北大,因为出现了院系调整,文科归文科,理科归理科,当时清华主要是工科方面,所以把留学生转到北大。到1960年又挪到北京外国语学院,这可说是“三迁”。首先是在清华,然后在北大,最后在北外,一直到1962年才在北外校园的一角建立了外国留学生高等预备学校,这就是北语的前身,到1964年改称北京语言学院,北京语言学院的成立也是总理亲自指示的。到1964年,我们真正有了一个属于自己的学校——北京语言学院,从1950年到现在,北京语言学院也是国内唯一一所以从事对外国人进行汉语和中国文化教学为主的学校。一直到1966年,这些年都是对外汉语教学蓬勃发展的时期。到1965年,当时大批越南学生到中国来,单单靠一个北语承受不了几千名学生,所以又发展了二十二所大学,从东北一直到广州,包括北语在内23所大学从事对外汉语教学。1965年,从一所大学扩展到二十三所。正是对外汉语教学事业蓬勃发展的时候,1966年文化大革命来临了,整个教育体系停顿,对外汉语教学也是不可避免地停顿下来,最后连北语都解散,当时我们也都到了劳改农场去改造了。

  这是非常黑暗的时期,到1972年才过去。72年开始,北语复校,其他学校也陆陆续续的恢复了对外汉语教学。

  1972年以后一直到七十年代末,首先是恢复,因为文革造成元气大伤,人才也流失了,一些东西也都烧了,教材都烧了。所以首先是恢复,恢复也是很艰苦的,北语从北外西院搬到五道口的矿院,即现在的北京语言大学。

  现在有多少学校在从事这个教学呢?大概有三四百所高等学校。从五十年代一直到七十年代末。具体讲,1978年,是第一个阶段,这是发展对外汉语教学事业的阶段,而这个事业经过了文革的波折。为什么定在1978年?两个原因:第一,1978年开了十一届三中全会,是中国历史上大转变的一年,是我们的改革开放路线提出的一年,改革开放对对外汉语教学是一个保证,没有改革开放,对外汉语教学不可能这么快速地发展。另外一方面,也是很恰巧,从1978年开始提到建立学科的问题。当时在北京市语言学会的北京地区语言学规划的会议上提到,对外汉语教学应该是一个学科,当时由北语的吕必松先生提出来。在会上提出以后,得到语言学家们的坚决支持,他们认为是对的,对外汉语教学是一门学科。为什么?大家都知道这里面有历史的原因。像吕叔湘先生等人,他们都最早从事对外汉语教学,都有亲身参加对外汉语教学事业的经历,有亲身的体会,所以认为这是一个重要的学科。朱德熙先生也是多次说这是一门学科。在当时“小儿科”的议论比较流行的时候,他们这些大师们提出“对外汉语教学是一门学科”的说法。

  从1978年以后,或者说从八十年代开始,我们开始了学科的建立,对外汉语教学步入第二阶段,作为一门学科来建设。在这以前是实验阶段,为什么是实验呢?有一定的原因。因为当时我们还没有一个专业,当时在北京语言学院,教的学生一般都是外国留学生,他们到中国来学习,不懂汉语怎么办?我们便进行汉语的培训,比如理工科的学生学一年,文科或者中医的学两年,还要学古汉语。学完以后,两年也好、一年也好,不算学历,只是为了语言的预备教育,然后入系学习。当时没有自己的专业,所以学科问题也提不上。

  到了七十年代开始,北语在1975年最早建立了汉语言专业,针对外国人学习汉语的四年制本科专业,留学生通过四年学习,如果学位论文答辩通过了,不仅大学毕业,而且拿到学士学位,从1975年开始北语使用的本科的学历教育。到1986年,开始有了硕士的学历,外国学生可以拿到拿我们学科硕士的学历。到了1998年又有了博士点学位的设立。现在我们不仅仅有大量的短期非学历教育,还已经有了从本科、硕士到博士的完整的学历教育,所以这是一个学科的标志。

  更重要的是,我们有了很多科研成果,使我们的学科逐渐发展起来。首先,我们建立了学科的理论框架,一会儿给大家介绍。

  还有科研成果,当时出版了很多论文,发表了一些专著,我们也完成一批学科的课题研究,比如当时汉语词汇的频率统计。当时北语有一个很重要的语言教学研究机构叫做语言教学研究所,当时搞了词频的统计,当时不仅在对外汉语教学界,在整个语言学界,这个成果也是有影响的。在北京,还搞了北京话口语调查,恐怕在国内很少有这样的调查,研究人员专门到牛街,找真正的老北京人,找到真正的老北京的北京话是什么,把它录下来,抢救下来,当时录下来的人现在很多都去世了。这是很宝贵的资料。这一时期还编了很多教材。所以说从1978年开始,在学科方面取得了很大成绩,有了一批重大的成果。在这个基础上,八十年代建立了我们自己的学科。

  到九十年代,是学科深化的时期,许多学校的硕士、博士点,都是九十年代建立的。深化很重要的一个体现是我们学术的研究开始语言习得的研究,待会儿会给大家介绍。不仅研究教学,还要研究语言的习得,学科理论,这说明教学的体系在逐步建立。

  特别是九十年代,我们举行了几次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会议,一个是刚才高海洋博士提到的1994年的对外汉语教学定性、定位、定量问题座谈会,研究我们学科的性质、定位。详细的争论我就不谈了,大家有兴趣可以看这方面的参考书。

  1992年开过一次语言学习理论座谈会,也是国内很少有的专门研究语言学习理论的座谈会,这次会上提出语言习得的研究,中间语的研究等等。

  在1997年和2000年年初,连续举行两次语言教育问题座谈会,考虑到对外汉语教学、我们的母语教学、少数民族汉语教学,这些都是语言教学的一部分,而又各不相同。语言教育在二十一世纪的重要性怎么强调也不为过,所以中国要建立一个语言教育学。
36#
 楼主| 发表于 2013-10-31 21:50:44 | 只看该作者
大体上发展是这样的一个过程:五十年中,从1950年到1978年,是发展对外汉语教学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发展的发展时期。从1978年开始,是我们这个学科作为一个学科建设的新的阶段,一直到现在。这里面包括一些史实,比如国家汉语教学领导小组和它的办公室,就是在1987年成立的。同年成立的世界汉语教学协会是我们的学术组织,今年刚刚开了第八届学术讨论会,三年举行一次。中国对外汉语教学教学学会是1983年建立的,这是我们的学术组织。其他的,还有我们的学术刊物,《世界汉语教学》,北语的《语言教学与研究》,也是我们学科的学术刊物。还有我们的专门出版社,像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等等,华语教学出版社等等,跟一些其他出版社承担出版方面的任务。这表明一个完整的学科体系逐渐正建立起来。

  二,对外汉语教学是独立的学科,具有不可替代性。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老一代的语言学家们都有论述,它是一门科学、是一门学科,现在很多语言学家以及与对外汉语教学有关系的学者也都发表这样的观点,陆俭明先生在2004年《世界汉语教学》第一期发表过一篇文章,强调要增强学科意识,增强学科观念,发展对外汉语教学。他说对外汉语教学作为一个独立的学科要大踏步的发展。强调了这是一个独立的学科。国外的一些学者专家们也有这样的观点,比如刚才提到的现在在台湾师范大学的邓守信教授,他本人是一个语言学家,他发表过一篇文章,题目就叫做《对外汉语教学是一门独立的学科》,他提出对外汉语教学是“有三个不是”,第一,不是母语教学的附庸;第二,不是区域学(area study)的附庸,比如对中国来讲是汉语学,对俄罗斯是俄罗斯学,或者是法国学、美国学这种区域学研究的一种附庸。为什么这样提?在国内不太明显,在西方,特别是欧洲一些国家,汉语教学都附在汉学研究的下面,对汉学研究的重视远远超过对汉语教学的重视。根据这样的情况,邓教授提出:对外汉语教学不是区域学的附庸,不是汉学的附庸,它是独立的。第三个,大家听了以后会感到吃惊,因为邓守信先生是很有名的语言学家,在美国很有名气。他提出什么呢?他提出对外汉语教学不是语言学的附庸。他强调对外汉语教学一定要发展为一个独立的学科。又比如像法国的白洛桑(音)先生,他是我国国家友谊奖的获得者,也是世界汉语学会的副会长。不久前他曾经发表这样一个讲话,讲话中认为在法国,对外法语教学也将发展为一门独立于民族语言文学之外的独立学科,如果对外汉语教学如果不能成为一个独立的学科,就会落后于其他的第二语言教学,对外法语教学已经发展成为了独立于语言学之外的独立学科,对外汉语教学也必须要发展为这样的学科,要不然在学科当中就会落后。

  在这方面,国内外的专家们都强调对外汉语教学是一个学科,邓守信先生特别强调我们要增强学科意识。这说明专家们都认为对外汉语教学应该成为一个独立的学科。为什么要成为一个独立的学科?它有不可替代性,它有独特的学科内容。我们说一门学科是不是独立的学科?主要看你研究的东西是不是别人不研究的,如果你研究的东西别人也研究,那你不是一个独立的学科。你有没有研究的对象最重要。另外还有其他条件,你有没有学科的基地、培养人才的系统、你的科研成果,这些都有关,最根本的是这个学科有独特性才是一个学科。

  对外汉语教学是不是有独特性?一开始我提到,对外汉语教学跟中文系有什么关系?显然,对外汉语教学研究的东西是将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是让不懂得汉语的人在最短的时间懂得汉语,这是我们教学的内容。这个教学内容好象在中文系不存在,我本人也是中文系毕业的,我们知道中文系有各种各样的课程,语言学就包括:词汇学、修辞学、古语言学、社会语言学、心理语言学等等,文学也包括古代文学、现代文学、当代文学一直到外国文学、民间文学。所以,每一个学科都是无穷无尽的天地,而我们要研究的是怎么教外国人汉语、怎么让外国人掌握汉语的语言,显然中文系和这个是两回事,不承担这样的任务。外语系跟我们对外汉语教学有共同的一点,都是第二语言教学。一个是教中国人学外语,一个是教外国人学汉语,从教学法、教学理论、语言习得的研究都有共同之处,但是教的东西不一样,汉语有汉语的特点,外语有外语的特点,。这里有一个小小的统计,在美国,英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的专业,硕士研究生的课程当中有68%是有关语言习得和语言教学课程,中文系不可能这样。这个专业的研究生的学位论文当中有82%是关于语言习得、语言教学方面的论文,中文系也不可能。这两个数字说明,对外汉语教学跟中文系是两回事。

  作为一个核心的力量,作为一个基地,或者我们用一个词叫做“国家队”,是要有一个专门的机构来管理,还要有专门的学科来研究的。一门学科要有独特的内涵才成为一个学科,从刚才的分析看到,对外汉语教学推给中文系不合适,跟它研究的文学完全是两码事,推到外语系也不合适。因为它本身有独特的内涵,必须建立独立的学科。学科有独特的内涵,有不可替代性,别的学科可以办这样的教学事业,但是我们学科有专门的理论研究,这是我们特殊的,必须要自己承担。

  为什么我们和中文系不一样呢?我们也教汉语,也涉及到中国的文化。但是我们这个学科,对外汉语教学的关键的词一个是“汉语”,一个是“教学”,我们学科研究的核心是什么?是汉语教学,这是跟中文系不一样的,跟语言学也不一样,语言学家研究语言的主要任务是把语言搞清楚,把规律找出来,他们的研究任务就完成了,我们不行,我们还要进一步让学生学会。陆俭明先生有一段话,对外汉语教学汉语的指导思想本体是怎么让外国人更快更好地掌握好汉语。这说明我们跟中文系的任务不一样,我们是要让外国人学会汉语,他入学时可能一句话都不会讲,四个声调都发不好,我们就要研究怎么样让他们又快又好的掌握汉语,这是很重要的。因此我们要研究学生学习的心理,最根本的还是要研究教学。如果我们只研究汉语,那是语言学家的事,全国三百多个中文系都在研究这样的事,而我们必须要研究他们不做的,那就是怎么把语言的规律找好,让第一语言为非汉语学生尽快掌握,这是我们要研究的。我们的学科跟他们不一样,就是因为有这么一条,这是我们的特色,我们独特的内涵是研究怎么把学生教好,这是我们学科研究的核心。

  在这个问题上也有一些不同的观点。比如说我们学科的本体是什么?语言学的本体是研究语言,历史学的本体是研究历史,化学的本体是研究化学,我们呢?我们的研究是怎么把汉语教给学生,对外汉语教学本质的东西跟别的学科不一样。我们研究的东西是怎么把汉语尽快地教给一个不懂汉语的人,让他很快的学会,这个东西别的学科都不研究,只有我们研究,这就是我们的独特的核心和特点。

  因此,其他任何学科不能代替我们,这一任务必须要由我们自己来做,所以陆俭明先生讲,“对外汉语教学是个独立的学科”。邓守信先生也讲,这是个独立学科。大家都这么提,原因就在这里。我们有独特的任务、独特的内涵,只能我们自己来做,不能推给别人,所以我们必须要建立一个专门的、独立的、而且是强有力的学科来指导现在这个范围越来越大、规模越来越大,情况越来越复杂的事业,这样我们才能够有理论来指导这个学科,让它科学地发展。

这是我讲的第二个问题,要科学发展对外汉语教学事业必须有一个专门、独立的学科。

37#
 楼主| 发表于 2013-10-31 21:51:14 | 只看该作者
     (三)对外汉语教育学科研究的内容与范围

  第三个问题,对外汉语教学这门学科是多学科的交叉与综合,同时它也有广泛的接缘性,各方面的人才在这里都有用武之地,这个问题涉及到在座的各位,有中文系的很多人,也有外语系,甚至还有其他专业的人,大家可能要提出这个问题来。

  刚才讲我们这个学科是很专业的,有独特的内容,那么它是不是很窄?其他专业的知识在这个学科里面有没有用?下面谈一谈对外汉语教学学科研究什么,需要哪方面的人才?

  对外汉语教学这门学科是一个多学科的交叉与综合,它有广泛的接缘性,跟许多学科都有联系,各方面的人才我们都需要,你们在这里都有用武之地。

  学科的发展是两条线,一方面是越来越合并,另外一方面则是分得越来越细,两条线同时发展。所谓合并,是有很多交叉、综合的特点。另外一方面又分得非常细,学科专门化。我们学科也是这样两条线同时发展,对外汉语教学也体现了这一点。

  刚才讲了,我们这个学科主要是独特地研究怎么样使外国人更快更好的掌握汉语,这是我们学科研究的任务。为了完成这个任务,我们的涉及面非常广。

  对外汉语教学学科的理论基础,首先是语言学。我们教汉语,必须要研究汉语语言学本身,要有具体的语音词汇、语法、篇章、语义等等,这些都要研究,因为我们要教给学生这些知识。还有语言学的理论,普通语言学,这些要研究,语言学的理论指导你的语言观,指导着你的语言教学,所以理论语言学或者普通语言学我们也需要研究,这是很大的一部分。

  我们的研究还有我们的特色,跟中文系的研究不完全相同,我们要从第二语言教学的角度来研究语言学,有我们的特色。

  第二,我们和心理学的关系非常密切。大家知道,学习是一个心理活动,我们要研究学生怎么学会语言、怎么学习、怎么习得。研究习得规律以后,才知道我们的教学规律是什么。所以我们要研究心理学,特别要研究语言习得,研究学生的学习活动。

  第三,我们跟教育学关系密切,一般的教育理论、教育学规律我们都要研究。

  这是三大支柱,其实还不止这三大支柱,文化学也非常重要,不仅仅是因为语言要反映文化内容,更重要的是语言本身包含着特定的文化因素。语言的应用规则都是文化规范,要掌握语言必须要掌握语言规则、社会规范、文化规范,这些都是跟语言学紧密结合的。所以文化学方面要研究,包括跨文化交际、跨文化学习。文化学是很重要的。

  语言是在社会中应用的,社会学的一些规律也要研究。甚至还有一些横断学科,数学、系统论,这些理论都跟我们有密切的关系,包括哲学指导思想,也都跟我们的学科有关系。凡是在研究当中,任何一门相关学科对外汉语教学都很重要。

  学科基础作为理论基础,学科本身又必须要研究几个方面:首先,我们从第二语言的角度研究汉语言学,因为我们教给学生的规则是从第二语言的角度来总结的,有人用一个词叫“对外汉语”,我们中文系研究的是我们母语的研究,这个词有争议,有的专家不同意这个提法,我个人意见是用用也可以,因为我们的专业就叫做“对外汉语专业”,这是国家已经定下来的事,现在问题是我们怎么解决它。对外汉语是从第二语言的角度研究汉语,汉语只有一个,没有对内汉语、对外汉语,但是研究汉语的语言学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因此有话语语言学、词汇语言学等等。从第二语言的角度来研究,就是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语言学,有人叫做对外汉语,或汉语语言学。我觉得也有存在的合理性,有它的道理。

  第二,我们要研究汉语的习得。刚才说过语言习得作为总的理论基础,具体汉语的习得,由我们来研究。世界各国许多第二语言学专家都在研究语言习得的问题,汉语的习得规律要由我们自己来研究,它涉及到心理学、教育学,包括怎么教汉语,包括教学的理论、方法、原则等等一大系列的问题。再把它具体化,课程设置、教程编写、教学管理等都是我们应用性的研究,具体这些都是要紧密结合对外汉语教学研究的。

  我们涉及到很多很多学科,我们学科的体系就是建立在这样交叉、综合的基础之上的。我们需要各方面的人才。你说你是研究语言学的,不用说,我们非常需要。你是研究文化的,我们也需要。有人说我是研究理工、研究电脑的,我们非常需要,现在多媒体的教学技术需要大量这方面的专家来研究,所以理工科的在我们这里也有用武之地,各方面的人才都有用武之地。可是有一条,你来了以后,如果继续原来的学科研究,倒也可以,对整个学科的发展也有作用,但是,最好把你学的知识用到我们学科里面,为我们学科建设服务。比如,你是学电脑的,我们这里有很广阔的天地,多媒体的教学、远程教学、网络教学等等这些东西才刚刚起步,未开垦的处女地有很大一块,有你的用武之地,最好把你的知识用在这里,为我们的教学服务。你是学习文化的,专门研究哲学史、思想史,那也可以,但是我们当前迫切需要研究的是和跟汉语运用有关系的文化因素、文化规则、语言规则、社会规则等等,如果你能把你的文化知识用在这方面,实际上也是行为文化这方面,我们就特别需要,因为这是跟语言教学紧密相关。其他知识方面的文化也需要,因为我们给外国学生开设各方面的课程,包括中国历史、中国思想史、中国文学等等,甚至中国经济,中国地理,我们都要开设。因此,你的研究最好稍微转一转,不要纯是对中国人的研究,你的对象是外国学生,怎么给他讲解这方面的知识,这也很意义。

  我们的学科涉及到这么多领域,有这么广泛的接缘性,各方面的人才我们都需要,问题在于你怎么到我们的学科来,用你的知识建设我们的学科,为我们的学科服务。陆俭明先生的观点非常尖锐,他的意思是,一些别的学科来的人,博士也好,导师也好,他们到了对外汉语教学领域以后还继续他原来的研究,没有把他的研究融入到我们的研究领域来。陆先生觉得这个现象不好,他觉得你既然来了,就要用你的知识为我们的知识服务,来建设我们的学科。我觉得从大多数人来讲,应该这样做,而且在这方面,你的研究是有特色的,跟你原来的专业是不一样的。你的原专业有多少人研究啊?汉语语言学的研究已经有100多年了,研究的题目太多了,现在有的研究生找一个论文题目还是很困难的,中文系的好有人都有这样的感觉。有些人在接触了对外汉语教学之后,发现有这么多的问题没有研究,于是他们的研究就像打开了一扇门,不仅是学生如此,教授、老师、学者、专家们都这样,许多语言学专家参与我们对外汉语教学方面的研究,然后发现通过对外汉语教学领域语言学的研究,把现代汉语的研究打开了。比如我们经常举例说“了”的问题,在我们母语的研究里面从来没有作为主角,一般的著作里面,语法学家的研究只有两三句,中国语言学没有更多的关于“了”的问题的研究。可是到对外汉语教学领域中,发现“了”是一个老大难。吕叔湘先生就曾经讲,谁能把“了”研究好了就可以做一篇博士论文,后来大家纷纷来抢夺这个,到现在也没有很多的成果。怎么教给学生掌握“了”的规律?现在我们还说不清楚,这是一个很大的问题。其他的语言学家们也发现,很多语法问题、词汇问题,到了对外汉语教学领域里面才突然发现有这么多新的问题要研究,原来觉得找不到题目,现在一下子找到这么多题目。所以陆俭明先生讲,对外汉语教学是语言学研究的试金石,也是你研究的来源。要找题目,到对外汉语教学领域里面找。中国人想不到的问题外国人提出来了,中国人不需要解决的问题,对外汉语教学中必须要研究。作为第二语言教学的语法体系也好,词汇语系也好,都有一套新的规律需要我们研究,这是广阔的天地,会大有作为,我们也特别希望语言学家们或者是语言学专业毕业的学生们能够为对外汉语教学研究做出贡献,教学第一线在等着这方面的研究成果。

我们的领域不是很狭窄,我们的特点非常明显,即我们研究的核心是对外汉语教学,这是别的学科不研究的,是我们的特点。为了完成这样的研究任务,我们研究的面非常广泛,涉及到很多学科,各个学科的人到我们这儿来,可以说是广阔天地,大有用武之地,是这样的情况。

38#
 楼主| 发表于 2013-10-31 21:51:36 | 只看该作者
      (四)对外汉语教学研究的现状

  下面再深入一点。

  第一,先讲一下我们对汉语的研究、对文化的研究、对汉语习得的研究、对教学法的研究现状,以及现在需要进一步研究的问题,便于其他专业的老师们、同学们更了解这方面的内容。

  我们研究的领域似乎只是“小儿科”,可是“小儿科“也是医学里面很重要的一门学科,小儿科的专家非常了不起。我们对外汉语教学也具有这样的特点,我们对我们的从业人员要求还是很高的,不然为什么要能力考试呢?要考初、中、高级,高级阶段相当于对外汉语专业研究生水平,中级相当于本专业大学本科的水平,所以这方面要求我们的素质很高。除了教好课程以外,要求教师还要从事科学研究。教学本身跟大学的讲课完全不一样,大学的讲课是演讲式的,我们对外汉语教学不是那样,我们教的是一些基本的东西,但是不是你大讲特讲理论知识,一点用处没有,我们要把理论知识让学生化为技能,很好的用汉语进行交际,所以在课堂上你再会讲,也没有用,要看学生学得怎么样,学生对汉语的应用怎么样。可以这样讲,对外汉语教学是一门艺术。

  从教学法的研究来讲,也有很多特点,要掌握教学的艺术。我们在北语一周是20节课,老师至少每天跟学生见面,课教不好,怎么和学生见面?学生看见你就烦,他怎么学得下去?跟大学的讲课一周一次不一样,而且那是上百人的大讲座,而语言教学强调跟学生要互动,每天面对面几个小时,你怎么才能吸引住学生?这一点来讲就是一个艺术,所以我们的第二语言教学有很多特点。语言学习本身是很枯燥的事,而且外国学生不像中国人习惯吃苦,现在教学法理论强调要减少他们的焦虑,强调愉快,强调情感问题,这些问题都要解决,才能当好第二语言的教师。如果说相对于其他专业的教师,对外语言教师更难当,一点不夸张。要真正掌握好的教学效果,跟学生有很好的关系,完成你的教学任务,这不仅是一个技术问题,而且还是一个艺术问题,所以对外汉语教学的要求应该说更高、更难。同时我们还要进行研究、科研,还要做科研方面的工作,这方面还需要了解整个学科,有哪些科研题目,哪些科研的方面。

  以上我讲的那些是我们研究的第一个题目,对外汉语教学学科理论的研究。包括学科的性质、特点、体系等等。刚才我不是说还有一些争论吗?比如“我们研究的核心究竟是什么?”像这些的问题,还要继续研究。这些争论还要把它弄清楚,我们的学科是非常年轻的,在二百四十九个专业里是最年轻的,只有20多年的学科发展史,有一些争论没有搞清楚是非常正常的事情,要搞清楚

  第二,我们的研究有自己的特点。我们要研究教学的内容,首先是汉语的研究。刚才我讲了一下汉语的研究,我们需要汉语的基本知识,中文系教给我们的知识非常有用,但是我们怎么用呢?还要结合第二语言教学特点进行研究。

  关于研究的特点,汉语言研究跟中文系的研究有哪些不同?首先,我们的目的不一样。作为母语的研究,对象是已经掌握了母语的学生,知其然,现在我们要研究其所以然,所以我们重在语法分析,弄清道理。而对外汉语教学的研究,恰恰相反,外国人不知其然,他根本不会用,我们要给他规律,从对外汉语教学的语法教学来说,我们叫做“组装规则”,让他会造句子,会说话。这个组装规则就是要我们研究的,也是对外汉语教学的教学语法体系。比如补语,有八个补语,比如“了”,有了一、了二、了三,要让他们掌握组装的规则。这些在母语法里面不是主要来研究的,因为中国人都知道。我们要研究为什么、怎么分析、怎么理解它。而对外国人来讲,第一步不需要讲所以然,首先要讲的是应该怎么用这个东西,先把规则给他,目的完全不一样。所以对外汉语教学的教学体系,不可能用朱德熙先生、吕叔湘先生那些大家的语法书作为对外汉语教学教学的语法书,必须要变为我们的教学语法,告诉学生怎么用。现在很多的项目里面还没有研究好,刚才讲的“了”就是我们的老大难问题。

  除了这些以外,还有很重要的问题,关于话语(篇章)方面的研究非常不够。现在高级教材编不出来,很难编。因为到中级就涉及到话语的问题,涉及到篇章的问题,篇章怎么教给学生?汉语本体研究方面的研究成果还不是非常丰富,第二语言怎么教学生关于篇章、话语的问题?理论给我们的支持还没有,我们编中级教材就很难。我们的话语特点,有的时候有标志,有些还没有标志,怎么教给学生?像这些问题亟待我们来研究。

  研究的角度也不一样,母语的研究主要是弄清为什么,对外汉语教学研究是“是什么”,把规则找出来。

  研究的方法也不一样,语言学研究有一套方法,对外汉语教学研究还有一些新的方法,比如说汉外对比,母语的研究也有,但不是必须的。作为第二语言教学搞汉外对比非常重要,因为母语会影响到他掌握第二语言,我们必须要用汉语(目的语)和他的母语进行比较,看看哪些是相同的,哪些是不同的,找出干扰的因素,这样教学就有了一个准备,把教学的重点要放在这些地方。这样的对比分析,这是我们对外汉语教学语言研究经常用的方法,也可以说离不开这个方法。

  偏误分析。当然汉语母语的偏误分析也有,对外汉语教学的研究中偏误分析更重要一些,用的更多。学生在他真正掌握汉语以前,这段时间他也一直在说汉语,但他用的不是真正的汉语,是汉语的中介语。我们要了解汉语中介语的一些规律,通过偏误来分析,怎么一步步摆脱中介语,这也是对外汉语教学语言学研究的一个特殊方面。

  举这两个例子说明我们研究的方法不同,我们的重点、角度、目的跟母语的汉语研究有很多不同,这一点需要我们这个学科的语言学专家们或者语言学家们来专门研究,这些研究的成果是对外汉语教学急需,这些研究成果也丰富了汉语语言学的研究。从这方面来讲,我们有很多事要干,从语言、词汇、语法,有很大一片未开垦的处女地等带等待我们的研究。

  要研究我们教学的内容、文化。我们研究文化也跟本国人研究的文化不一样,本国人研究的是大文化,老子、孙子或者是哲学思想史等等,对外汉语教学首先需要的是跟我们的语言运用紧密相关的,北语的张天翼教授把这叫做“交际文化”,也有人叫做“行为文化”,这是跟语言运用有关系的。我们经常讲的最简单的例子是“哪里哪里”,中国人回答别人表扬的时候一般不说谢谢,而是说“哪里那里”,有人说“你这件衣服真漂亮。”你不会说谢谢,一般都说“哪里哪里,我穿了很久了,是二手货。”许多人都这样讲,这是中国人的习惯,这就是我们所讲的行为文化。问你“吃饭了没有”或者“你去哪儿?”这是我们问好的方式,不是打听你的隐私,而外国人会以为是打探你的隐私,他会很烦,觉得到中国来每天都有人问我这些,我都要回答。但实际上这是我们打招呼,你不一定要回答。这样的行为文化如果不告诉学生,他就没法理解,而且会产生文化冲突、文化障碍,他会觉得在中国没法呆下去,整天问我干吗去,我都要汇报给你,太烦了。像这些问题,迫切需要解决。我们的语法体系已经有了一个基本的教学语法大纲,但是我们还没有完善,应该给学生讲这一类的行为文化,跟语言关系密切的行为研究,我们还没有专门的教材大纲。

  比这个稍微好一点的,还有功能大纲。什么是功能大纲?就是学了汉语以后去干吗。你学语言,不是为学“了”而学“了”,而是为了完成一定的交际任务。对初学汉语的外国人来说,他首先要掌握一些交际任务,比如“问好、请求、道歉、感谢”等等,但是这要有一个科学的研究来指导,不是说你怎么想就怎么做,必须要有科学的研究来指导。我这个需要研究,跟文化有关的方面也要研究。

  学习汉语总要知道一些中国的国情,就像我们学习英语,要知道美国、英国,甚至澳大利亚一些国情的情况。学习汉语,如果连中国有一个长城都不知道,这就没法交代。那么,哪些必须是要让学生掌握的基本国情和文化背景知识呢?这也要研究,研究学生必须要掌握哪些基本的文化,比如我们有五十六个民族,我们有黄河、长江等等,也包括我们所谓的大文化,或者知识文化也需要。我们也要给学生上一些文化课,中国文学、中国地理、中国历史、中国经济等等。而这个给外国人介绍的文化显然不能拿专门研究中国历史的些书去教授,也要考虑到我们的对象,结合他们的特点重新编写这样的书,这些就有一大摊工作需要做。这是我们从教学的内容考虑,涉及到语言学、文化学,这些有待于我们研究。

  我们要研究学习者。也就是我们现在很流行的、很热的第二语言习得的研究。我们要了解学生学习的规律,学生学习的心理活动,然后才知道我们该怎么教他。不了解学生的心理活动,我们是无的放矢,是盲目的教学。其实这方面八十年代已经开始引入,从1992年开始,召开学习理论座谈会,推动了关于语言习得理论的研究。北语现在有一个对外汉语教学课程与教学论硕士专业,其中一个内容包含这方面,现在很多研究生的学位论文就是这方面,因为这是一个空白点,可能你的论文就是这方面研究的第一篇。

首先,包括真正介绍国外的对外语言教学学习理论,现在完整介绍国外习得理论的书还不多。

第二是对学习者的语言特征的研究,也就是我刚才讲的中介语的研究,通过偏误分析也好,来研究学生说的汉语是什么,对他进行描写、分析,这方面做得还很不够。北语有一个中介语料库,是比较早建立的,很多国家的外国学生来到中国以后,把他们语言的表现输入到电脑里面,我们就可以研究。比如韩国学生来中国一个月以后,他的语言习惯怎么样,电脑一查以后出来了,根据这些资料来研究他第一个月学习的情况,第二个月怎么样,第三个月怎么样,不仅可以找到变化,而且可以找到他学习语言的规律,这是对学生语言特征的研究。

   第三,对学习者本身的研究,这也是语言习得研究的一个方面,我们把它叫做个体因素的研究,这里面有生理的因素,不同的年龄学习的规律也很不同,性别方面的研究,男的女的有没有不同?他的智力、学能、学习策略,还有情感因素、动机和态度、性格等等,这些都要研究。每一个部分都是很大的一方天地,都需要我们研究。

第四,对习得的外部因素还要研究,非常重要的方面就是语言环境的研究。语言离不开环境,北京市是研究汉语环境最好的地方,但是我们利用了没有?这些问题都需要研究,语言的社会环境、大的环境还有老师在课堂提供的语言小环境,这些研究成果都很少。所以单作为第二个方面,关于语言习得,语言学习规律的研究,就有这么多内容,搞心理学专业的在我们这大有可为,因为这些地方好多都是没有人研究的空白领域。

在教学方面要研究的更多。首先,培养交际能力是对外汉语教学一个根本的目标。究竟怎么来培养交际能力?怎么让知识转化为技能?怎么实现培养交际能力的根本目的?这都要研究。我们提出来以学生为中心,而不是由教师主宰一切。怎么体现以学生为中心?在教学当中怎么体现?这方面也需要研究。我们是发现式的学习,启发式的学习,这些教育理论在对外汉语课堂里面怎么体现,师生如何互动等等,都需要我们研究。
39#
 楼主| 发表于 2013-10-31 21:51:56 | 只看该作者
我们在课堂教学方面重视情感因素,怎么样使我们有轻松愉快的课堂,能够减轻学生的焦虑,认知与情感的关系也需要研究。特别是现在提出来的对外汉语教学要建立有限目标的一个教学模式。比如说,外国学生到我们这来学习四个星期,这四个星期要教给他什么?要保证他达到一个什么水平?增加了哪些方面的能力?这个要有一个有限目标。因为在刚开始改革开放的时候,外国人刚刚开始学中文、学汉语的时候,他们对这个不是太在乎,学多少算多少,有的是来旅游,课安排的少正好有多一点时间去旅游。现在从事这方面的人体会到,外国人非常精,他会考虑到哪个学校效果好,我交的学费花四个星期,在哪个学校能够得到多少,我要挑一挑,效率高的我才去学习。所以,这里面有一个竞争的问题,或者说学校有一个品牌的问题。有名的学校,确实教学效率好的,来的学生就多,在竞争当中就可以抓到更多的学生,而这种趋向越来越明显,外国人现在不是随随便便到你的学校,他是要了解、调查学校。所以现在要制定一个有限目标,在四个月内有多大的目标,可以让你提高到多高的水平。为了达到这个目标,你怎么教?你的教学方法是用什么方法来教?我们把这套教学体系叫做教学模式。我们希望中国汉语教学也能有在世界上响当当的名牌学校,就像有的国家,一提到这个学校,大家都知道教学好、效果好,暑期班一招就爆满,即使学费很贵也愿意去,因为知道学了以后能够达到很高的效果。现在我们就是要建立这样的教学品牌,教学的模式。

另外还有一点,教学法要改革,很多学者们都认为,这些年来教学法改革的步伐不是太大,很多教学模式、教学方法还是八十年代初的,当时北语是唯一的学校,他们办了一些教师培训班传到各地。现在经过这么多年,国外第二语言教学方法层出不穷,不断在变化,我们必须要吸收借鉴他们这方面的成果,要考虑教学方法的改革。举一个例子,比如说,在座有教英语的老师,2001年教育部发了一个文件,九年义务制,高中的英语教学一个课程标准提出来,明确提出来我们要用任务式的教学,这种情况在过去我国教育部文件里是很罕见的。什么是任务式的教学?现在有很多人不知道,任务式教学是西方教学里的一个主流。教育部都规定了教英语要用这样的方法,这就值得我们来研究,教学方法要改革、探索。现在有不少老师在研究教学法的改革问题,比如说汉字教学,能力考试里面也曾经考过这道题目“外国人学汉语最大的困难是什么?”是汉字。学语音最大的困难是什么?是声调。汉字是最大的困难,怎么样学习汉字?中国人对这个体会不深,因为我们从小就是看一个认一个,我们在这个文化环境里面,不觉得难,不知不觉就学会了。但是外国人不一样,他们用的是拼音文字,看到每一个汉字都是一幅图画,都不一样,怎么记?从哪儿下手?对外国人讲有很大难度。而我们很少在这方面花精力进行研究。现在国外很强烈地提出,特别是欧洲的学者,德国、法国的学者都提出来,学汉语最大的问题是汉字方面,为什么不解决?你们不解决我们解决,结果欧洲的老师自己提出来,强调从汉字入手教学,这也促进我们要考虑这个问题,现在大陆有很多老师在研究汉字的教学问题。在教学当中存在的这些问题都需要我们研究。

我今天说的还是比较少,没有全部涉及到,仅仅从这些,大家就可以看到我们有多少的问题可以研究,有多少的方面可以研究。最后,还是我刚才讲的这句话,各方面的人才我们都需要。为了更好地向世界传播汉语,帮助外国人学习我们的母语,我们正在大力的发展汉语教学事业,我们需要各方面的人才。而这些人才不仅要当一个好的教师,还要参与到我们的学科建设里,进行多方面的、跟你的专业相关的研究。当然,我们更希望从事研究的各个专业的老师、学者们,能够把你们的专业跟我们学科需要结合在一起,用你们的专业知识为我们的学科服务。这样,一起来建立发展巩固对外汉语教学的新学科,这将牵扯到整个对外汉语教学科学的发展。

我就讲这些,谢谢大家。

主持人黄阿莎:谢谢刘珣教授精采的演讲,让我们以最热烈的掌声感谢刘珣教授。今天外面非常寒冷,刘珣教授为我们做这样的演讲,是我们作学生的荣幸,同时也是难得的机会。

我自己是学习古代文学的,但是我一直对对外汉语这个学科有浓厚的兴趣。以前我并不清楚,因为这是一个非常交叉的学科,今天听了刘珣教授的讲座,尤其是第三部分对学科本身的介绍,让我对这个学科有了一个非常清楚的了解,也解决了我很多疑惑,在座的同学可能都和我有相似的感受。如果大家有任何的疑问,下面留出答疑时间,欢迎大家踊跃发言,



  提问:我是学心理学的,听了刘教授的介绍,我觉得自己的专业在对外语言教学中也有了用武之地。我的问题是,第一,您介绍的大多数是针对高中以上学习者的对外汉语学习的情况,请刘教授介绍,目前国外小学这个层次或说更低的年龄段的儿童对汉语学习或汉语教学的需求状况怎样?第二,对外汉语教学目标定向的问题。刚才您提到,汉字本身的研究,或者说怎样教外国人认读、拼写汉字是一个难点,国外的人也开始做,我们也要对此着手研究。那么,对外汉语教学除了认读和拼写以外,是不是作为一门语言,听说能力和交际能力的培养更重要?在听说能力和读写能力的培养上有没有侧重?如果是侧重听说能力或交际能力的培养,对于单个汉字,甚至还有汉语声调的强调或研究就不显得那么重要。我们自己也有经验,国外的人可能声调不是很准,但也能进行基本交流,就像中国人说英语,可能音准和标准都不是特别严格,但也能达到交流的目的。所以我想知道,对外汉语教学的目标,或者说作为一个研究,侧重的技能是什么?第三,我们也是处在英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的领域中,从研究的角度来说,英语作为第二语言的研究和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研究,我指的仅仅是研究,而不是教学领域。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研究领域,特别区别于英语作为第二语言这个领域的独特性是什么?

  刘珣:这几个问题问得很好,我谈谈自己的体会。

  第一个问题,关于儿童汉语、中小学汉语教学,这是非常重要的一点。现在在海外,特别是美国、欧洲,包括东南亚地区,普遍有这样一个情况,汉语教学向中小学发展,这也标志着汉语教学的发展,过去都是从大学中开始,现在不一样了,往中小学发展,这是很好的事情。你讲得很好,过去我们主要的目标是大学学生,我们的教材、教学方法的研究都是针对大学生,而儿童的教材极少极少,八十年代只有一套,这几年编了几套,总的来讲,量也非常少。教学方法的研究更缺乏,说老实话,让大学老师到中学,特别是到小学教,简直是不可能的事,因为他不掌握儿童的教学方法。在这种情况下,你提的问题正是我们需要研究的一个很大的课题,中小学的教学将是一个很新的领域。如果在这方面有研究的人,将非常必要。

  我们现在接收了很多中学生,以前这都不是我们的研究主流,而现在根据形势,这方面的研究很重要。特别是我们派教师到国外去,这方面的可能性更大,我们的老师要注意这方面的问题。我们还要聘请中小学的教育专家来介绍这方面的知识。我们的教材也要大量编写,现在重点缺的就是中小学的教材。教学方法的研究在这方面也要强调。

  第二个问题是关于交际能力和语言技能的关系问题。确实是这样,听说读写都是交际能力,这四种技能对语言学生者来说都是很重要的。但是有两个问题,一个是根据学习者的需要有所侧重,比如美国有些学校,国防学院、外交学院等等就只培养听说能力,不培养读写能力,这是由他的工作需要决定的。现在北京的一些外交人员或商务人员,就希望到中国来能够会说、会听,不一定要阅读,更少用到写,这种情况也有,所以我们也有不教汉字的情况。反过来,也有专门搞阅读的认为,听说无所谓。这是根据学习者不同的需要,突出不同得技能重点而决定的。但是,我们为了全面的培养,大家都知道,不管是学哪种外语,一般开始都是希望听说读写都掌握,我们学英语、学法语,都有这样的体会。就语音来说,要达到母语水平的最难的一点恐怕就是语音方面。但是开始的时候,我们学英语,要不要求学习语音?还是要求的。如果开始不要求语音,谁都听不懂,那恐怕也不行。像这样的问题,从教学上来讲,还是要高标准要求的。当然我们要考虑到学生听说读写四项技能的不同需要。另外,技能本身也有规律,一开始听说要重一些,读写往后一些,慢慢的转成读写更重要,但听说也不能放,放了以后可能要倒退。开始说得挺好,到三四年级整天不看,只写,那也会倒退。所以我们现在是要培养听说读写技能全面发展,但是根据不同情况有所侧重。我们的要求还是很严的,如果开始就不管,那可能会听不懂。至于不同的成人教学,外交官、商务人士、家庭妇女等等,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要求,我们也会有所侧重。

  第三个问题,我认为还是要研究英语教学和汉语教学有什么不同。首先想到的是语言的不同,这就带来了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有所不同。比如汉语,汉字就是一个很大的问题,汉字能不能完全不教?有的学习者不想学汉字,不教也可以。外交人员汉语学习中心有一套《容易学》教材,就不教汉字,完全用拼音来教,实验的效果也很好,对象是外交人员。正规学习的大学生还没有这样的,但如果是短期学习的,就是不想学汉字,也可以适应他的要求。但是我想,完全不学习汉字恐怕也不行,你在中国生活,比如“请勿入内”,你完全不懂,楞闯不行。开车的时候“停”不认识,那可能要捅篓子咯。汉语和英语有不同的情况,它不是拼音文字。汉语和英语的不同,就带来教学方法的不同。但是都是语言教学,也有可借鉴的地方,不要因为我们是汉语就不吸取其他的经验。当前来讲,我们应该重视的还是学习其他第二语言的教学特点、经验,借鉴它,这是更重要的一方面。

  提问:我是学对外汉语教学的,我对您也是仰慕已久,借这个机会请教几个问题。

  第一,在您的著作中提到过您把对外汉语教学称之为“对外汉语教育学”,今天您也讲,对外汉语教学是一种多学科的交叉与综合,首先,请解释一下您对“对外汉语教育学”的提法。

  第二,你也提到,对外汉语教学首先是语言学,与语言有着丝丝缕缕的联系,文化因素肯定也会影响教学,那么,文化因素在对外汉语教学第二课堂上如何渗透?怎么侧重?

  第三,是一个具体的问题,听力课教学中,现在有几种不一致的意见,一种是认为先理解,然后再听。有一种是先听,然后再理解。这种听力教学法有没有更好的方法?您对这两种方法如何看待?

  刘珣:这几个问题也问得很好,特别是第一个问题,我本来不想谈的,但是既然问到了,我就谈一下:目前我们对对外汉语教学有一些争论,关于教育和教学的问题。其实关于语言教育学这个说法,西方早已有之,只不过我们国家提得比较晚。最早的是吕必松先生在1994年提到这个问题。97年国家汉办召开了第一次语言教育座谈会,把语言教育问题提出来,作为一个重要问题研究。2001年又开了第二次,本来还要开第三次,可见国家对这个问题也很重视。在这种情况下,我个人根据我的理解,在我的《对外汉语教育引论》中提出了这样的观点,现在有很多人同意这种观点,包括吕必松等人。当然也有人不同意用“对外汉语教育”这个词。

  平常我们都说对外汉语教学,1983年开始我们用了这个名词以后,一直到现在都习惯这样说。平常如果这样说,完全可以,因为我们就是教汉学。但如果当我们提到一个学科的时候,在座学过教育学的人都会同意这点,我们没有历史教学学、语言教学学、物理教学学,作为一个学科,只能是历史教育学、外语教育学,绝对不会有英语教学学的书。因为教学论是教育中的一部分,上位概念是教育学,下位概念是教学论,教学论不能成为一个单独学科,只有教育学才可能成为学科,这是一个常识问题,不需要争论。过去说惯了对外汉语教学,用此来代替对外汉语教育,平常说话也可以。但实际上当作为一门学术名称的时候,就要规范,比如说对外汉语教学学,恐怕不太合适。还是要叫对外汉语教育学。这既是个名称的问题,也是个学术的问题。因为是不是我们只给学生教汉语呢?不可能,任何一个教学都有教育和教养的问题,每一门课的教学也负有这两个任务。对中国人的中文教学,我们要进行道德品质教育、政治教育、理想观教育等等,对外国人有没有这个问题呢?其实是一样的,只是教育的类型不一样。比如韩国人,把自己的孩子送到中国来,一学三年,家长也不放心,万一学生因为各种原因学坏了怎么办?我们学校有责任保证学生健康成长。不仅学到汉语,还不能让学生在品德上变坏,这是最起码的,而且我们还要让他的思想品德、道德各方面有所提高。派遣学生的国家也有这样的希望,它不希望学生学成以后回国都是捣蛋的,希望要学一个品学兼优的学生回来。我们对这些学生也有这样的责任,这些年轻学生到我们中国来学习这么长时间,我们要保证他的道德、精神各方面都健康成长。当然不一定是用共产主义世界观、培养社会主义接班人的任务来培养他,这不适合他们,但是我们要用世界人民共同承认的一些道德继续教育他,这还是需要的。另外,中国文化的一些好的方面,精华的方面也在影响着他们,他们如果愿意接受,就可以受我们的影响。这样培养回国的人,不仅学好了汉语,而且至少是一个很好的人,品德各方面都很好,而且还懂得中国的一些文化,遵守世界公德,比如遵守时间、爱护环境、爱护妇女等等,这都是世界每个国家都承认的公德,这些在我们的课堂教学内容中也要有,让他回国以后有比较好的品质。中国文化中一些好的品德,比如对父母的尊重、孝顺等等,如果他接受,那我们也欢迎,他回国以后父母一看,我的孩子变得这么好,这也是很好的事情。这都是教育的事情。过去一提到思想教育,很多人会误以为不好,实际上这都存在。所以我们的学科真正的定位应该是对外汉语教育学科,而不是对外汉语教学学科。这就是为什么我同意用对外汉语教育,而不是对外汉语教学。当然我也不强求大家都改这个词,大家都说惯了,在我们这个圈子里有一个共识,我们讲的对外汉语教学包括教育论,大家也不一定要改口,对外汉语教学已经讲了20多年,现在要改口也很难,但实际上我们讲的对外汉语教学也包括教育论,如果我们放弃了这一点,那么来中国学习的学生就将对不起他的国家、对不起他的父母。

40#
 楼主| 发表于 2013-10-31 21:52:16 | 只看该作者
第二个问题,我们的学科往上究竟排到哪个学科中,这是个重要的问题。我在文章中从来没有说过它是属于哪门学科下面的。我的看法是,语言与教育,这是对外汉语教学的两个关键词。这是这两大学科的结合,它跟一般的教育学也不一样,语言教育有它的特点,跟一般的历史教学不完全一样,它是跟教育有关系的,但和一般的教学又不完全一样,有它的特点。所以我觉得,它应该是语言学和教育学的结合,它的爸爸妈妈一个是语言学,一个是教育学,两门学科结合,产生了对外汉语教学。至于这门学科应该放在哪里,我从来没有明确说过放到哪里。正像我讲的,我希望对外汉语教学越来越重要,我希望它能成为一个专门的学科,重视它。在现在的情况下,教育部的学科目录中也把对外汉语教学放在应用语言学下面,我觉得也可以,对外汉语教学是应用语言学下面的一个学科,也可以。如果你认为它是教育学下面的,这也可以。目前这还是一个争论的问题。

  完善的办法,我现在也不好作一个结论,在应用语言学下面为什么可以呢?从最早的观点看,最早的应用语言学,50年前在美国建立应用语言学学科的时候,就是应用在教学方面,所以,狭义的应用语言学就是语言教学,把所有的语言教学都放在一起,可以划等号。但那是50年前刚成立的情况,现在情况不一样了,一提到应用语言学,这里面的内容简直广极了,什么都可以放进去,社会语言学,语言信息处理、机器翻译,国家的文字政策、语言规划,这些都在这里面,甚至社会语言学、心理语言学都是应用语言学。我们对外汉语教学也挤在这里面,连“对外汉语教学”这六个字都找不到。如果人家问你搞什么的,你说我搞对外汉语教学,人家可能都不知道是搞什么,可能会以为你是搞机器翻译的。所以我认为,不要笼统地讲应用语言学,这里面包括的东西太多。习惯上把对外汉语教学放在应用语言学中也可以,但是有弊病,搞了半天,连应用到哪里都不清楚,如果叫第二语言教育学或者对外汉语教育学就很清楚,学科的定义、概念就很清楚了。

  第三个问题,你的所谓的理解是指给他生词还是先把意思告诉他?

  回答:指课文的听力材料。

  刘珣:我个人的意思是先听,如果不理解,还听什么呢?

  提问:您的报告中提到在教学体系应该是主张规则的,现在我们研究的既有知识,又有规则,这两者如何区别?第二,我们研究理论与教学语法,虽然有区别,又紧密联系,但有时候在教学中是冲突的,研究的理论越细致对我们越有好处,但学生不一定都能掌握;越简单化学生就越能掌握,但外国学生会类推,这样又容易产生偏误,对于这种冲突,您怎么理解?

  刘珣:首先,规则也是知识的一种形式,我们说,给他一个公式,这也是知识,都是知识。给学生,不管是规则也好、最后归纳成一个公式也好,这些知识都必须要转化成一个技能,他要能用出来。仅仅会写一个公式,不会说、不会用,这不行。他需要掌握知识,但要会把知识转化成技能,这就是对外汉语教学很重要的一个目标,要培养他交际的能力。

但是,作为成人学习,完全不给他知识、不给他规则,让他像小孩一样,学一句、跟一句,死记,小孩可以,但成人不成,成人要归纳、要总结,所以我们的老师要给他一个知识或说规则、规律。我们的方法一般是通过大量的操练,比如说情态补语,“他来得很早、睡得很长。”通过大量的操练,我们要给他一个规则,让他可以去归纳。我们帮助他总结,你看看这些多句子,有一个“得”的共同的标志,“得”的后面是动词,前面是形容词。这样他就知道了,这个句型就很流利,脱口而出,不会忘掉。

第二,我们给他一个规则,不可能给得很详细,比如“了”,讲了“了1”,可能还没有讲“了2”,还有“了3”,“了4”、“了5”,怎么办?我们给他一个规则,所有语言都是这样,你学语言,规则能概括所有的语况吗?不可能,一条规则能概括50%就不错,怎么办?我们再给他别的规则,但是规则不能多,如果给了他80条规则,相当于没给。随着语言学习的深入,规则越来越深入,越来越全面。比如先给他最常用的“了”的规则,他开始可能会犯错误,语言学习不要怕犯错误,这是非常自然的事,没有关系。你不可能为了他未来不犯错误就把50条规则、80条规则都给他,他也掌握不了,他怎么能用50条规则对应我讲的一句话呢?也不可能。语言学习是个自然过程,我们只能循序渐进,让他慢慢强化。

  提问:刘老师您好,我是一名对外汉语教学老师。第一,现在我们很关心HSK的改革问题,请问有没有详细的准确的改革措施?包括商务HSK和语言HSK,这对我们的教学关系很大。第二,在视听说教材中,中高级只有《秦淮人家》,那么有没有更多的?

  刘珣:第一个问题,我不能也不适宜回答,我不是HSK考试办公室的,也不是有关行政机构的,所以不能回答。但作为一个教师,作为和HSK有有点关系的人,我想说一点,我非常希望大家不要为了办班,为了搞考试辅导班,而把HSK毁了。美国的托福就是如此。大家都知道,TOFEL现在要改了,就是因为它被中国人琢磨透了,不能反映这个考试的信度。本来这个考试是把很准的秤,能反映出你的水平,但通过大量的模拟考试,恶补,学生找出了规律,已经不能反映考试的作用了。我也不希望我们的HSK变成美国的托福,那就起不到它应有的作用了。

  第二个问题,本来我们的视听说教材就很少,开始只有听说材料,后来才加上了视听说,这方面将来会加强的。

   主持人:由于时间关系,现场提问就到这里,感谢刘珣老师,也感谢在座各位同学参加此次活动。如果同学们有其他疑问,欢迎大家访问新浪教育频道或中国对外汉语教师网。

  我们的讲座接下来会有一系列安排,希望大家关注,欢迎大家来参加下一次演讲。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11-25 04:53 , Processed in 0.064306 second(s), 1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