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楼主: 教师之友网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相关主题资讯专帖:教育博客写作与教师专业成长

  [复制链接]
31#
 楼主| 发表于 2013-11-18 05:13:49 | 只看该作者
教师个人生活史撰写、分析与教师专业成长


http://blog.sina.com.cn/s/blog_5033558001007v2t.html


    一、教师个人生活史的性质
    随着“质的研究”方法的日渐兴起,“行动研究”、“个案研究”、“田野研究”、“案例研究”等思想和做法正在越来越多地被学者们应用于教育研究过程之中,教师个人史也受到越来越多的教育学者的关注和重视,成为教师教育研究的一个重要领域。
    教师个人生活史,是指在一定的社会、文化和历史情境中,教师对自己在生活与教育中所发生事件和经历的描述和刻画,是教师本人在“教育的生活世界”中的体验和感悟。因为它是描述教师在日常生活、课堂教学、研究实践等活动中曾经发生或正在发生的事件,因而它是真实的、具有情境性的,它投射着教师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是“教师建构自己对教育理解的一扇窗户。”(Knowles,1989)



    二、教师个人生活史的构成
    教师个人生活史,是指教师教育教学生活的历史,包括作为学习者的学习经历和作为教师的实践经验、遭遇的关键事件、遇到的重要他人和关键时期。
    (一)作为学习者的受教育史回望
    伯洛(Bullough,1989)发现,新教师的教学行为、处理问题的方式更多受到个人过去生活史的影响,尤其是教学的第一年更为明显。同时,新教师在教室内使用的许多策略,都与个人的倾向及先前的经验有直接的关系,他们往往是按照从前自己当学生时教师如何教他们来开展教学的。古得森(Goodson,1994)认为,教师的行动与个人过去的生活历史密不可分,教师过去所发生的一切生活历史内容,都会慢慢发展成为足以支配教师日后思考与行动的“影响史”,对教师后续的经验选择与重组具有重要的影响作用。劳恩斯(Knowles,1992)认为,个人生活史不仅是教师建构时间知识的基本素材,更是教师重构其自身知识的动力来源。个人受教育史叙述与研究为教师专业发展提供了一种新的途径和思路,每一个教师(或即将做成为教师的)都有或长或短的受教育经历,在当学生的时候,自己的老师在用他们的知识、他们的行为、他们的思想和人格操守诠释教师的角色。不当教师的人,也许用不着刻意去回忆和审视自己的受教育经历和自己的教师,而如果是要做教师,这种回望就具有了特殊的意义。这种回望是从受教育者的角度出发的,它有利于我们在教育交往对话实践中更好地移情换位。在回望中,我们将从另外一个角度去体味什么是好的教育?什么是好的教师?教师应该追求什么?等等。然后从学生出发考虑和调整自己的教育行为。也就是说,过去的受教育经历可以和应该成为教师专业发展中的一笔宝贵财富。一般而言,回望受教育的经历和事件,都要经历事件(情境)唤醒、语言再现(在这里,笔者将情境中的人物表情、体态归总为情境中的语言)、意义建构三个阶段。事件唤醒、语言再现是根据专业发展需要进行有意选择和价值明确的过程,而在意义建构阶段,教师所学的教育理论将被激活,用来解释和判断情境和情境中的语言,建构同时将促使他们形成对教育的理解,获得教育的意义。
    (二)作为教师的教育教学实践省察
    生活史叙述是个人回溯记录的一种重要的形式,很像是自传、日记、日志、个人故事小说(Knowles,1993)。但它决不是简单的日记,因为它要叙述的是自己教育生活的成长史,反映的是教师教育行为、观念是如何建构的,“当我们阅读‘生活史’时,它反映的是教师的完整或是部分生活,无论采用的书写还是口头形式,都是被他人或他事所激发出的或是影响而形成的”(Watson & Franke,1985)。正如诺尔斯(Knowles,1989)所说的,“生活史是反映在学习、教育过程中,知识偏好以及角色榜样的态度、原型观点等是如何影响教师个人经验的形成的。因此,关于教育的哲学立场、学科、课堂管理、课程取向、课外活动,以及其他一切学与教的问题,都是生活史要重点探讨的。”可见,生活史主要叙述的是教师的教学经验与理念是如何形成的历史。重点可以描述以下三个方面的内容:
    1、反思经常使用的教育教学策略与理念。追忆 “最常用的是何种教学方法、如何使用及合理程度、选择教学方法的理念何在”等等,通过对常用教学方法的追溯,揭示其背后的理念、缘由及对教育教学实际的影响因素。
    2、反省个人生活经历对目前专业行为与思维方式的影响。个人生活经历包括具有重大影响的事件、人物、方法、环境和个人爱好,重点分析 “现在的行为与想法是如何形成的、过去的生活与经历对现在的专业行为有何影响?”对生活经历的不断反省,有助于正确形成自身的教学风格。
    3、特定事件的描述与反思。每位教师都会有一些难忘的事件、难堪的经历、难以释怀的专业困惑,个人对这些事件的看法、同事的评价、专家的分析,都是教师获取知识的丰富资源。
    (三)对两个重要概念的解释
    关键事件,是指来自生活史的特殊或是重大经验,它的作用是建构新的认知,刺激新的行为的形成,是促进教师实践性知识更新与重构的重要力量来源,常会通过个人主观的感受与诠释理解,塑造新手教师早期的个人价值取向与信念,进而深远的影响教师的专业实践与发展(Measor,1985)。
    重要他人,是指在教师成长过程中遇到的,与其建立相互作用关系,通过言语或行为给予其重要影响的人,甚至被当作角色模仿人。同事、学校领导或社会地位较高的人、权威人物、朋友等可能充当重要他人。



    三、教师个人生活史的撰写与分析
    撰写教师个人生活史可以使教师对自己的教育成长历程进行逐步的梳理,这有助于教师反思其教育行为形成的历史原因,从而促进其更加深刻地认识到自身教育特点的来龙去脉。
    教师个人生活史分析法是生活历史法的重要内容,它通过教师对自身专业成长的回顾,发现自身的人格和认知特征、知识结构、对个人成长的决定性因素、个人专业发展的关键、个人常用的教学方法、教学成功案例和教学技巧等,重新认识自身的认知与人格特征,厘清与剖析对个人专业成长具有深刻影响的各种因素与教学事件,产生新设想与再体验的效果。生活史分析法是一种元认知研究,有助于教师更理性地分析自己与了解自己,在教学实践中扬长避短,寻求专业发展上的突破。

   

    四、教师个人生活史优秀个案推荐:
    1、于永正的:《盘点自己》(发表在《人民教育》2007年6期上,网络上也可以查询到,共分6大部分,全文5800多字);
    2、干国祥的:《一个人的教育史(上):突围》(发表在《教师之友》2004年4期上,发表时署名为宁怀山,共分4大部分,全文5200多字)和《一个人的教育史:干国祥的教育生涯及其终结》(全文分童年、少年、青年、三十岁、教育感动、教育情结和民师生涯共10余部分,约20000多字,网络地址:http://www.cnsyyx.com/forum/prin ... =58&ID=1946

2007-10-17T15:29:34
32#
 楼主| 发表于 2013-11-18 05:18:32 | 只看该作者
教师成长中的“关键事件”

http://blog.sina.com.cn/s/blog_5033558001007uzs.html


   “关键事件”的概念是沃克(Walk e, R)研究教师职业时提出的,是指发生在教师个人专业生活中的重要事件,它对教师的教育观念、专业态度和专业行为产生重要影响。甚至往往使教师围绕该事件作出关键性决策,并导致教师朝着特定的方向发展。在教师的专业成长过程中,不同阶段的教师所面临的教育“关键事件”的主题不同,作为教育活动中的关键事件一般具有典型性、自我体验性、情境依赖性、创生性等特征。教师通过对“关键事件”及问题的梳理与思考,可以揭示内隐观念,触动教师“灵魂深处”的隐性教育观念,改变教师的教学行为;可以促进缄默知识与外显知识之间的转化;有助于教师个体生存方式的改变,启迪教师追求一种智慧的教学生活方式。
    教师的关键事件分为“成功型事件”“挫折型事件”“启发型事件”“感人型事件”四种类型。
    1、“成功型事件”使教师获得专业认同感,增强其专业信心。并使教师体验到自身的价值和职业满足感。帮助教师发现自己的潜力,增强自我效能感。
    2、“挫折型事件”可以引发教师对其教育行为、态度进行自我反思。揭示教师隐性教育观念,改变其教育行为。
    3、“启发型事件”能增长教师的专业知识。是指对教师的教育观念、教育行为和教育方法有所启示的关键事件。它可以是教师参加的一次培训、听的一次讲座、看的一本书、观摩同事的一节课以及与专家进行的一次研讨等等。启发型事件能更新教师的教育观念。
    4、“感人型事件”满足了爱的需要,使教师产生职业幸福感。职业幸福感是教师做好教育工作的重要前提,是事业有成的坚实基础,是教师专业成长的内在动力,是教育追求的最高境界。
    在这里帖两个故事,看看它们所产生的“关键事件”效果。
    故事一:1852年秋天,屠格涅夫在打猎时无意间捡到一本皱巴巴的《现代人》杂志。他随手翻了几页,竟被一篇题名为《童年》的小说所吸引。作者是一个初出茅庐的无名小辈,但屠格涅夫却十分欣赏,钟爱有加。

    屠格涅夫四处打听作者的住处,最后得知作者是由姑母一手抚养照顾长大的。屠格涅夫找到了作者的姑母,表达他对作者的欣赏与肯定。姑母很快就写信告诉自己的侄儿:“你的第一篇小说在瓦列里扬引起了很大的轰动,大名鼎鼎、写《猎人笔记》的作家屠格涅夫逢人便称赞你。他说:‘这位青年人如果能继续写下去,他的前途一定不可限量!’”

    作者收到姑母的信后惊喜若狂,他本是因为生活的苦闷而信笔涂鸦打发心中寂寥的,由于名家屠格涅夫的欣赏,竟一下子点燃了心中的火焰找回了自信和人生的价值,于是一发而不可收地写了下去,最终成为具有世界声誉和世界意义的艺术家和思想家。他就是列夫托尔斯泰。
   
    故事二:19世纪末,美国西部的密苏里有一个坏孩子,他偷偷地向邻居家的窗户扔石头,还把死兔子装进桶里放到学校的火炉里烧烤,弄得臭气熏天。他9岁那年,父亲娶了继母,并对继母说:“亲爱的,你要好好注意他,他是全郡最坏的孩子,他让我头疼死了,说不定会在明天早晨以前就向你扔石头,或者做出别的什么坏事,让你防不胜防。”继母好奇地走近这个孩子,当她对孩子有了了解之后说:“你错了,他不是全郡最坏的孩子,而是最聪明的孩子,只是还没有找到发挥他聪明的地方罢了。”继母很欣赏这个孩子,在她的引导下,这个孩子的聪明找到了发挥的地方,后来成了美国当代著名的企业家和思想家。这个人就是戴尔卡内基。2007-04-05T15:37:18
33#
 楼主| 发表于 2013-11-18 05:21:36 | 只看该作者
教师的激情何以持久?
文/孙有福


     有一个事实是必须承认的,不少新教师入职时是有非常美好的愿望、梦想和激情的;也有一个事实是不能也不应该忽略的,新教师的这些愿望、梦想和激情过不了多少时间就淡漠和冷化了。教师的教育教学热情需要学校合理的组织、调配、调节和激发。校长,作为新课程改革中的学校课程与实施的领军人,其作用是不可掉以轻心的。他们应该激发教师的教育教学改革热情,为教师的专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保障、支持和赖以精神生存的环境与条件。



    当然,任何一个教师的教育教学行为与热情都是双向的,教师的热情如果仅仅依赖于学校的支持和调节也是不完全现实的。专业化发展背景下的教师应该持续的拥有属于自己真实的教育热情和梦想,学校给予的关注只是这种梦想的起点或者是认同和确立,而持久的热情与探索更多的是教师自己要珍惜和赋予内涵的,这是由教师专业化发展的自主性和独立性所决定的,外因是条件,内因是动力,在这个意义上教师的作用更为突出。



    教师如何让自己的梦想与激情持久呢?前些天学习了《老师,你还有激情吗?》而深得启发。文中说:“课堂需要激情,因为课堂是一个需要用激情吹皱的一池春水,它是流动的、活泼的;孩子需要激情,因为只有激情才能激发激情,才能点燃心灵圣火,拨动生命的琴弦;教师需要激情,因为只有激情才会有创造,才能使教诲永远具有探究的魅力。”文中还建议教师:“你应该时时将自己置于生命的原野,用真情去催发生命,为生命中的平凡而欢欣鼓动,让生命中的习以为常感动自己,再用自己的率真、坦诚、热情去感染学生、打动学生。那时充满激情的你犹如一股清新的风吹动了课堂的空气,吹醒了沉睡的心灵,吹开了原野的花草,于是你拥有了生命的气息。”



    那么,什么最能深入我们内心唤醒我们的激情?答案是:“读书,因为只有读书,才能让我们拥有更宽广敏锐的心灵,而拥有了宽广敏锐的心灵,我们才能常常感动,常常饱含进取的激情。”



    至此,我们更清晰的看到了教师专业化发展与阅读的关系,也更清晰的领略了激情与课堂的关系。让教师生命的灵动进入课堂,让教师人性的光辉渗透知识的传递过程,这便是教师激情的持久来源,因为那是一种没有分离和不再分离的完整而企及幸福的教育日常生活。
34#
 楼主| 发表于 2013-11-18 05:24:36 | 只看该作者
与青年教师们谈教育科研2000年12月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de02e6d01000dew.html

    新世纪的钟声即将敲响,21世纪是一个发展的世纪、教育的世纪,教育肩负着培养新世纪祖国建设人才的重任,这一重任向我们的广大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尤其是勇于改革创新的青年教师们。在新的形势下,青年教师们应怎样进行教育科研,来提高自身素质和能力,以适应培养新世纪教育人才的需要呢?笔者认为,跨世纪的教师除了继承发扬爱岗敬业、热爱学生、严谨治学、为人师表的传统美德之外,还要努力学习,掌握从事教育科研的知识,提高从事教育科研的能力,扎扎实实地提高自己的教育科研水平。
    青年教师应具备从事教育科研的基础知识主要包括:
    1、结构合理的专业文化知识。人们常说:“要教给学生一杯水,自己要有一桶水。”对于刚刚走出校门、走上讲台的青年教师来说,在学校里学到的知识已远远不能适应新时代教学的需要。教师要采取有效措施,努力加强文化进修,使自己的专业文化知识更趋于合理。首先要进一步学习祖国的语言文学知识和古今中外文学发展史,了解主要文学作品,掌握古今语言文字知识,形成扎实的语言文学知识框架。其次要学习一定的与中文相邻学科的专业知识,诸如美学、社会学、心理学、文艺学等学科的知识。更重要的是要学好语文教育学的专业知识,掌握语文教学的一般规律和方法,为提高自己的教育科研能力打下坚实的知识基础。
    2、不断丰富的科学文化知识。在科学文化日益丰富和发展的今天,教师应不断拓宽自己的知识视野。教师应站在知识发展的前沿,建立与学生各种知识需求相适应的知识框架。要瞄准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研究前沿的最新知识和最新成果,有目的、有计划地研读系统科学、思维科学、现代科学史、哲学等方面的著作,仔细品味,力求内化。青年教师朝气蓬勃,接受新知识快,要充分发挥这一优势,刻苦学习,不断丰富自己的科学文化知识。
    青年教师还要具备一定的从事教育科研的能力,主要包括:
    1、积累教研资料的能力。教师在从事教学工作之余,还要留心身边有用的教育科研资料,把它积累保存下来,为我所用,这对教师尽快熟悉教材,掌握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能力,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积累资料的方法很多,主要有制作卡片、编制索引、贴剪报、记笔记、读专著等几个方面,积累的资料应包括:自己撰写的教学资料、本学科的教学资料、相关的教育科学理论资料等。资料积累多了,就要编好目录、索引,便于查找。
    2、搜集教研信息的能力。教师在积累资料的同时,要十分关注本学科教育科研的最新成果,搜集与本学科或自己研究专题有用的资料,用以丰富发展自己,避免教学改革走弯路。一方面教师要多订专业报刊,这些报刊上登载着全国语文教学的新消息和动态。二要多参加全国和各省市开展的语文教研活动,开阔教改视野和思路,获得第一手资料,直接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
    3、撰写教学论文的能力。撰写教学论文是教师从事教育科研必备的一项素质。它是教师成长的重要方法,不少教师只重视口语表达和提高讲课水平,而忽视书面表达,这是不全面的。青年教师要从尝试写教学总结、教学随想入手,多留意论文的写作方法,多加练习,必定能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撰写教学论文一般遵照以下顺序进行:①选定主题,②拟定提纲,③撰写初稿,④反复修改,⑤润色定稿。
    4、运用现代教育技术的能力。多媒体技术和计算机网络的出现,给教学改革带来了巨大冲击,也向我们青年教师提出了更高要求,它正在使教师的职责和作用发生着深刻变化。现代化教育技术应用后,教师应提高外语水平,加强计算机应用能力培养,充分运用电教手段,发挥现代化教育技术的优势,增强教学效果,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青年教师们应如何搞好教育科研呢?笔者认为,应主要做好以下工作。
    1、选好课题,制定实验方案和计划。青年教师从事教育科研工作,不可贪大求全,要围绕一个专项、选择一个课题进行。选择课题应从自己的爱好、兴趣和知识面出发,例如有的教师喜欢阅读教学,有的教师偏爱作文教学,有的教师关注学法指导等,选题的准确与否,直接关系到研究工作是否有价值,是否有成功的可能。选择课题应遵循以下原则:①应用性。教师要从教学实际出发,在学习研究中发现问题,认真思考,从而确定自己的课题。②微观性。课题题目要小,问题要分析得透,便于集中精力,组织材料进行研究。③引入性。要从自己的工作需要出发,引入、借鉴他人成果,经过消化改造,运用到自己的教学工作中去。课题确定后,要广泛收集有关本研究课题的资料和研究成果,写出实验方案,制定出实验计划。
    2、强化措施,扎扎实实开展教育科研活动。这是从事教育科研工作中最关键、最重要的一步。教育科研的周期一般在一年以上,需要教师耐下心来,集中精力,按照计划,逐步进行。主要做好以下工作:①要争取学校领导和教师们的支持,为开展教育科研工作提供良好的外部环境。②教师要认真研究本课题的教育理论,为开展实践活动提供指导。③扎实开展教学活动。在教学中要不断总结,积极思考,及时改正工作中出现的偏差、失误,保证教育科研工作沿着正确的方向进行下去。④教师要加强学习,积极参加教研活动,提高自身素质。开展教育科研工作也是一个学习过程、不断提高自身素质的过程。⑤要不断分析、归纳、总结,写出阶段实验报告。教育科研工作开展一段时间后,教师要回过头来验证自己的实验过程是否正确,要在对实验结果进行详细总结、归纳、分析的基础上,写出阶段实验总结、实验报告和科研论文,以便改进下阶段的工作。
    3、采取激励措施,提高学生能力。实验过程中,教师要采取有效的激励手段,促进学生能力水平的提高。要结合本课题的实际特点,在开展课堂学习竞赛的基础上,从语文教学内部规律出发,有计划、有目的地开展以下竞赛活动:①普通话比赛、演讲比赛。既锻炼学生的写作能力,又提高了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②手抄报展评。提高学生写作能力和设计板报能力。③阅读竞赛、征文比赛等,提高学生阅读和写作能力。④小记者采访和学校小广播。提高学生写作和口头表达能力。⑤校外调查访问和社会实践活动。综合提高学生的各种能力。对在活动中成绩突出的学生要进行表彰奖励。
    面对时代的挑战,肩负历史重任的青年教师,要从培养跨世纪新型人才的需要出发,不断增强科研意识,努力提高科研能力,人人争做科研型教师。
35#
 楼主| 发表于 2013-11-18 05:25:52 | 只看该作者
118篇:语文教师应重视积累

逍遥行者

2002年4月23日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de02e6d01000dff.html
    在世界新技术革命涛声轰鸣、蓬勃发展的今天,新知识、新学科、新技术门类急剧产生,迅猛增长,对传统的教学观念和教学活动产生了巨大冲击。目前中学语文教学改革深入发展,大量语文教研资料不断涌现,各种语文教改信息纷至沓来,令广大语文教师目不暇接。作为有志于语文教学改革的青年语文教师来说,要应对这一挑战,必须努力加强自身学习,提高自身素质,运用自己的广博学识来丰富教学内容,积极吸纳运用这些教研资料和信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促进学生素质全面发展,实现语文教师由经验型向研究型、由教书匠向教育家的转变。因此,注重对文学知识、教研资料和教改信息的积累,是目前语文教师提高自身素质的一条重要途径。鲁迅先生曾说过:“无论什么事,如果继续收集材料,积之十年,总可成学者。”下面结合一下我个人的经历和做法,谈一下在这方面的体会。

    一、重视文学知识的积累,提高文学素养。

    人们常说:“要教给学生一杯水,自己要有一桶水。”其含义是说,教师要适应目前的语文教学,必须要有宽厚的知识储备。1987年我寿光师范毕业后,分配到古城初中任教语文课,在最初几个月的教学中,深知自己所学的知识已远远不能适应新时代教学的需要。为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自1988年起,我报名参加了高教自学考试中文专业。当时自学之难,人所共知,而我横下一条心,一学就是6年,共通过了19门课程的自学考试,先后获得了大专、大本毕业证书。自学使我获得了丰富的知识,提高了业务水平,自学也铸就了我自强不息的灵魂,激励我在教育征途上征服了一个个高峰。在积累文学知识方面,我主要做好了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1、学习中外文学发展史。我自小就对中国古典文学有浓厚的兴趣。在参加自学期间,除精心阅读考试要求的必读书目外,我还购买了大量中外古典文学名著,贪婪地汲取书中的营养。在参加工作10年期间,先后购买中外文学名著500余册以上、文学理论书籍200册以上。单古代诗歌选本,上至诗经、楚辞、汉赋,下至唐诗、宋词、元曲等,都有大量的选本。在刻苦学习的同时,已经有四、五百篇古代诗文烂熟于心,为自己从事语文教学打下了坚实的知识功底。

    2、学习语言文字知识。语文教师要认真学好祖国的语言文字知识。在自学6年间,我也精心学习了古代汉语、现代汉语、语言学等学科知识,提高了自己的语言水平。1994年在选择本科毕业论文时,我选了《互文初探》这个题目,参阅了大量研究文章,以近两万字的毕业论文获得了山师大语言学教授谭德姿老师的好评。

    3、学习与中文相邻学科的专业知识。语言文学不是独立的学科,它同许多学科还有很多的联系。为开阔自己的知识视野,在学好本专业课程的同时,我还广泛涉猎了美学、文艺学、文化学、心理学、社会学等学科的知识,记下了大量的读书笔记,丰富了自己的知识积累,使自己在从事语文教学、撰写教学论文时做到了左右逢源,应付自如。

    二、重视教研资料的积累,提高教学能力。

    收集、储存各种语文教研资料,是有效运用各种教学信息、深化语文教学改革的基础。因为人们面对的教研资料浩如烟海,而人的记忆力毕竟有限,对许多很有价值的文章和材料,必须运用一定的方法收集下来。在日常教学工作中,我主要运用以下方法积累语文教研资料。

    1、制作教学卡片。这是积累资料最简单易行、也是最有效的方法。在教学过程中,注意把听课笔记、教学札记、教学随想、教学感悟、教学设计等内容,及时整理记录下来,制作成一张张活页卡片。积累多了,再分类整理存放,并及时进行补充完善。这些卡片是来自教学第一手的资料,是自己教学实践活动的记录,对总结和改进自己教学工作具有很大的帮助。

    2、剪贴教研资料剪报。语文教研资料浩如烟海,而有的文章长达几千字,甚至上万字,如果逐字逐句抄录,非常费事,于是我就动手制作剪报。自1992年开始,在阅读各种语文报刊和教研资料时,对里面有价值的文章,我把它裁剪、复印或摘抄下来,制作成一本本的语文教研资料剪报。为便于查找,每篇文章都编上序号,并注明出版和页码。至今我已收集了18本1200余篇文章,共计100多万字。

    3、编制语文教学论文集。近几年来,我注意把从各种渠道搜集来的交流论文、各级语文教研会的专题论文,加上自己平时撰写的教学心得、论文习作等,装订成册,编制成论文集。现已积累了5大本、200余篇文章,计90多万字。

    在收集各种资料时,要尽量放宽标准,只要是有价值的资料,不论何时何地,都要想方设法收集下来。资料多了,最好再围绕着自己确定的专题进行,力争使每个专题中的资料不断增多。另外,资料积累多了,查找和检索就成了问题。为了理清头绪,用“活”积累的资料,我把它们进行了分类整理,建立目录,编制索引,最终编成一本系统实用、查找方便的《语文教研资料目录》。

    在总目录中,我先把自己的语文教研资料分成了9大类:①语文教学改革,②阅读教学,③语文课堂教学,④语文常规教学,⑤语文学法指导,⑥作文教学……每大类又分成若干小类。如“作文教学”类又可分成:①作文教学改革,②作文教学法,③作文能力培养等。每小类再分成若干专题。我把每个专题建立一张16开卡片,把有关此专题的所有文章标题都编在下面,标题后注明作者和出处。如果有的专题文章积累多了,那就再分成2—3个专题,如此延续下去,就编成了一本厚厚的《语文教研资料总目录》。持之以恒地做好收集资料的工作,为自己总结教学经验、撰写教学论文和从事语文教学改革打下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三、重视教改信息的积累,提高理论水平。

    各种卡片、剪报和论文集积累的语文教研资料,既很难涵盖最新的语文教改信息,也不是完整、系统的语文资料。为了获取最新的、系统完整的教研资料,我还十分重视对语文教改信息的积累,不断提高自己的理论水平。

    1、系统订阅语文报刊。现在全国的语文报刊很多,不论是指导教师教学改革,还是培养学生提高语文能力,有很多水平较高的。自1992年以来,我坚持先后订阅了北京的《中学语文教学》、山西的《语文教学通讯》和《语文报》、陕西的《语文教学参考》、武汉的《语文教学研究》、上海的《语文学习》等几家全国有代表性的语文教学报刊,每年订阅语文报刊的开支都在200元以上。目前我已积累语文报刊15种共800余册。这些报刊上登载着全国语文教学的最新消息和动态,读后让人开阔了视野,增长了知识。一年下来后,我就把当年的一种报刊装订成合订本,加上总目录,既便于查找,又不至于丢失。

    2、购买语文教学专著。为认真掌握语文教学的专业知识,学习语文教学的一般规律和方法,特别是获取语文教研的最新成果,我还充分利用出发和学习的机会,购买了大量语文教学专著,用以丰富自己语文教学知识的积累。例如,有关语文教学法方面的专著,我已积累了20余册;有关学法指导方面书籍,我已购买了近30册;为了钻研语文教学板书,我同全国语文板书研究中心主任王松泉联系,一次邮购了6册这方面的专著。目前我个人的语文教学专著已达250余册。

    3、积极参加各级语文教研会。语文是我们的基础学科,目前全国的语文教学研究机构也最多,现在隶属于全国中语会的三级语文教研会有十几个,再加上各地市的教研与教育科研机构,每年都举行大量的专题语文教研会。近几年来,我努力创造条件,积极参加各级语文教研会,聆听语文教育专家的学术报告,观摩特级教师和教学能手的公开课,更为重要的是直接获取语文教学改革的最新消息,每次会后我都把学习的收获和感想记录下来,确实让我受益非浅。

    四、运用教研资料和教改信息,指导教学改革。

    积累教研资料和教改信息的目的是为了充实自己的教学经验,更好地指导教学改革。一个外国科学家曾说过:“新的世纪,受教育者不再是一个只会吸纳大量事实信息的人,而是一个知道如果检索、评价和应用所需信息的人。”我们作为教育者,更应做到这一点。我在积累、整理资料与信息的过程中,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充分发挥这些资料和信息的作用,经过调整、组合、筛选、扩展等工作,撰写了大量教学论文,提高了自己的教学理论水平,增强了自己从事教育科研的能力。

    1、调整。在运用教学资料的过程中,必须因时因地、因人制宜地加以调整和变通。特别是学习一些先进的教学经验和方法,不能作简单地移植,必须根据自己的教学实际进行调整,才能创出自己的教学经验,写出有新意的文章。例如,传统语文教学观念认为,读是写的基础,通过广泛大量的阅读训练,必能促进学生写作水平的提高。但在教学实践中,我们会发现,学生阅读量增大,课文读得再多,仍有不少学生写不好作文。因此,我将上述理论调整为,运用写作促进阅读,加强了以写促读的训练,撰写了《对以写促读训练的的尝试》一文,于1998年6月获山东省第二届中小学教学科研优秀成果奖。

    2、组合。组合是对相关材料的再加工。对几篇相近或相关的文章进行分解、归纳、综合和科学排列,使之系统化。并产生出新的观点和见解,从而形成新的文章。例如,我把单元达标教学理论和学法指导的有关理论组合起来,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撰写了《单元达标教学应注重学法指导》一文,在潍坊市1994年单元达标教学研讨会上获一等奖,并在大会上宣读交流。

    3、筛选。在运用教研资料和教改信息的过程中,根据自己明确的目标,把各种相关的资料融合起来,从中筛选出人价值的观点、见解和内容,去伪存真,去粗取精,为我所用。例如,鉴于目前不少语文教师作文评改方法陈旧、不利于学生作文水平提高这一现实,我在检索资料中发现,努力探讨作文评改方法的多样化,正是解决这一问题的出路。于是我对有关文章进行了筛选,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撰写了《对科学化作文评改的探索》一文,于1996年11月在全市语文教学研讨会上作大会交流。

    4、扩展。在整理资料的过程中,常常会遇到这样的情况,某些文章中有真知卓见,但很简略或意犹未尽,自己恰好又有这方面丰富的资料或经验,就可以把它截取下来,进行扩展加工,从而写成自己的文章。例如我在读一篇文章时,里面提到了“课堂教学要讲究节奏美”这个观点,我很感兴趣,于是以此为题,参阅有关文章,写成《试论课堂教学节奏美》一文,发表在《寿光教研》2000年第1期上。

十几年来,我坚持不懈地积累语文教研资料和教改信息,不但充实了自己的业余生活,而且积累了丰富的语文教学经验,开阔了教学视野,使自己的语文教学跨入新的境界。目前我个人已有40余项教研成果获奖或发表,编写了《初中语文教育科研论文集》和《初中语文课文导语创新设计》两本书,精心收集的《语文教育名言录》也已编成。自己先后被评为潍坊市优秀教师、寿光市跨世纪优秀科技人才和寿光市读书用书先进个人。

    (2002年4月23日,在寿光市初中语文教学研讨会上作报告《语文教师应重视积累》)



36#
 楼主| 发表于 2013-11-18 05:27:05 | 只看该作者
中国十大教育博客(转载)
文/铁皮鼓

    不知不觉中,又一年过去了。2007年,是我逐渐远离BBS,彻底习惯博客生活的一年。许多师长朋友的博客,也给我极大的启发。现列出我眼中的中国十大教育博客,供大家参考。

    十大教育博客的推举原则如下:

    1.博客受众限定在中小学教师,以大学教师为对象的教育博客不在此列,例如金生鈜等教授的博客,虽然我也很喜欢看,但不在推举之列。

    2.博客内容以教育(包括教育管理)为主,兼及思想类。许多博客点击率很高,但多写教师私人生活,文学性以及交际性颇浓,也不在此列,比如王开东、徐莉、沈旎等人的博客。

    3.博客要求有深度,或者是思想深度,或者是实践深度,能提供给人新的东西。

    4.考试类博客不在其中。

    5.博客要经常更新,且有一定的点击率。也有一些著名的教育学者,如石中英、肖川等,以及一些著名特级教师的博客(如吴非等人),写得很少,也不在此列。反之,有的博客养在深闺,不为人知,但文质兼美,也收录其中。

    6.这只是我视野中的优秀博客而已。许多大的教育博客网站我都曾浏览过,他们各有自己的圈子,但一些核心博客人气极高,但无论从思想深度还是实践力度上都差一些,也不在收录之列。虽容易让人误解(所选博客以新思考网和教育在线博客为主)也在所不惜,而且我向来认为,优秀的教育博客远没有我们想象的那么多。

    7.此名单排名有先后之分,以对我的影响力为序排列,适当考虑其他因素。

    NO1:刘良华

    博客名:教育叙事研究

    博客地址:http://blog.cersp.com/18893.aspx

    月发帖量:100-200篇

    适宜人群:教育研究者、中小学校长、中小学教师

    推荐原因:

    雅俗共赏,营养全面丰富,个性鲜明。既有大量教育哲学之探讨,又时刻关注社会流变,从现象学到教育专业发展,从同性恋问题到华南虎事件,莫不入博,有助于开拓视野,刺激思考。尤为可贵的是,博主未被丰富的资料所淹没,依然体现出鲜明的个性,以身体教育学和叙事研究为重点。原创博客具有如下特征:精神文明而“身体”野蛮,姿态优雅而元气淋漓,思考深入而观点另类,态度谦和而结论果断。而以博主为主导的成长博客群落依托大批专家以及国家培训,也显得生气勃勃。

    但虽力图进入田野仍乏田野精神,励志有余而专业指导不足。这与博主的大学教授身份有关,是倾向而非缺点。

    NO2:朱永新

    博客名:朱永新教育随笔

    博客地址:http://blog.eduol.cn/user1/zyx/index.html

    月发帖量:20篇左右

    适宜人群:教育管理者、新教育实验学校教师

    推荐原因:

    作为中国第一个市长博客,朱永新教授的博客显示出典型的书生本色。市长、民进中央副主席、全国政协常委、苏州大学博士生导师、新教育实验发起人以及精神领袖等多重身份,使他的博客具有了某种象征意义,官员的“日常生活”便折射出多方面的意蕴。这里一方面是沟通民意的平台,不少关于教育方面的重要提案,都来自这种网络交流,另一方面,对于全国数百所新教育实验学校来说,朱永新教授的博客,是新教育实验历史变迁的风向标,实验的每一次重要发展,都在这里留下了痕迹。同时,任何校长或教师,都可以就新教育实验中出现的种种问题通过博客与朱永新教授直接交流,这种透明实验,也是新教育实验的特征之一。

    这个博客更关注宏观教育问题和新教育实验问题。

    NO3:马玲

    博客名:朴素岁月朴素心情――马玲新教育随笔

    博客地址:http://blog.eduol.cn/user1/7176/

    月发帖量:不定

    适宜人群:小学教师及学生家长

    推荐原因:

    博主有一个美丽的网名――毛虫与蝴蝶,是新教育实验毛虫与蝴蝶-儿童阶梯阅读项目负责人。新教育毛虫与蝴蝶项目以不可思议的速度以及深度在蔓延,许许多多散落在全国各地的大大小小的毛虫以及数以万计的孩子因此受益。马玲的博客有两方面内容,一块是童书研究,一块是有效课堂研究。或许她撰写的博文并不多,但篇篇是精品。这个博客,代表了新教育实验童书研究以及有效课堂走过的路。在推荐的十篇博客中,或许她的博客是专业性最强,最贴近一线特别是小学课堂,最具可模仿可操作性的博客。

    丰富而优秀的案例,是此博客最大的特征。建议以后多贴童书理论方面的文字,使之成为国内最好的童书研究以及实践博客。但可以预测的是,2008年,和着马玲的节拍,将有一批真正优秀成熟的毛虫博客群落涌现。那时候,马玲的博客或许会成为中国最好的童书研究与实践博客发布平台。

    NO4:李镇西

    博客名:与青春同行

    博客地址:http://blog.eduol.cn/user1/lizhenxi/index.html

    月发帖量:不定

    适宜人群:中小学校长、中小学教师

    推荐原因:

    在全国知名特级教师的博客中,李镇西博客的影响无出其右,他的性情以及对教育孩童般的热爱流动在每一篇博文中。爱心与民主是李镇西教育的永恒主题,他的文章因此永远具有感染和振奋人心的力量。从普通教师到教育研究者,再到校长,他以苏霍姆林斯基式的姿态从各种潜规则中一路走来,屡遭非议,但更多的是赞叹、敬服与追随。他做教师、做校长的经历书写在他的博客里,或许有一天也会书写在中国教育史中。

    李镇西的激情往往掩盖了他的理性,以追求民主为核心的公共知识分子的那种情怀往往掩盖了他的专业性,如果觉得现实的教育太冷,不妨去他那里取取暖。

    NO5:卢志文

    博客名:卢志文杏坛絮语

    博客地址:http://blog.eduol.cn/user1/20012/index.html

月发帖量:不定

适宜人群:中小学校长

推荐原因:

灯谜、书法、篆刻、楹联……身为翔宇教育集团总裁、新教育研究院院长的卢志文不但是教育管理大家,同时也拥有诸多骨灰级爱好,可谓“三千宠爱集一身”,再加上卢式幽默,造就了独特的卢志文式的智慧。悲天悯人的情怀、直率仗义的豪爽、审时度势的果断、处变不惊的心态、喜欢挑战的性格,融汇在他幽默灵动的文字中,读之如饮佳茗,常有醍醐灌顶之感。

  有人视他的文字为心灵鸡汤,因为他也是讲故事高手。但不同的是,卢志文的智慧,永远是扎根在中国教育深处的实践智慧。

    NO6:许锡良

    博客名:子实的教育世界

    博客地址:http://blog.cersp.com/57248.aspx

    月发帖量:100篇左右

    适宜人群:教育研究者、中小学校长、中小学教师

    推荐原因:

    追求真理,捍卫正义,直面现实,再加上国际视野,构成了许锡良教授教育博客的主要特色。虽然不乏理论探讨(例如有关杜威的讨论),更多关注教育现实。许锡良教授的文字之所以深刻敏锐,直入人心,与他的学术勇气分不开。在我眼里,他是一个始终生命在场的人,而不仅仅是一个冷眼旁观者,这是他文字魅力的根本原因。

    但我始终相信,魔鬼在细节中,教育问题的解决之道在田野中,虽然这催人清醒的呐喊也十分重要。

    NO7:刘铁芳

    博客名:刘铁芳教育人文博客

    博客地址:http://blog.cersp.com/80111.aspx

    月发帖量:50-100篇

    适宜人群:教育研究者、中小学校长、中小学教师

    推荐原因:

    刘铁芳教授的博客最大的特点是充满了人文关怀。中国教育中有太多毒素,太多功利主义的东西需要加以清理,博主便是中国教育一个孜孜不倦的清道夫。博客更多价值层面的讨论,另外,大学问题、教育公平也是讨论重点。

    缺点是原创作品太少,大约与博主爱惜文字有关。

    NO8:郭初阳

     博客名:高卢韦之思

    博客地址:http://blog.tianya.cn/blogger/view_blog.asp?BlogName=gcy1989

    月发帖量:少

    适宜人群:中学语文教师

    推荐原因:

    郭初阳是中学语文教师中的另类,与其说他是个语文教师,不如说他是一个蛰居于中小学的公共知识分子。我相信他的兴趣不在教育,但他的课堂,他关于语文教育的思考却足以令许多名师羞愧。对我而言,推荐郭初阳,是因为他的背后,是以范美忠、阿啃0909、苏祖祥、梁卫星、周仁爱、小狐(午后的水妖)为核心的一批语文教师或者说民间思想者。这批人在教育BBS兴起之初横扫论坛,成为最初的基于网络的教育启蒙者,药救了许多身处蒙昧中的普通教师。

    是药三分毒,许多人在这种意识形态的纠缠中忘记了自己班级的问题,徒增牢骚而专业无长进,为之一叹。

    NO9:张文质

    博客名:生命化教育

    博客地址:http://blog.cersp.com/34964.aspx

    月发帖量:100-150

    适宜人群:教育研究者、中小学校长、小学教师

    推荐原因:

    “教育是慢的艺术。”这是张文质先生最有影响力的一句话。他和他的生命化教育团队,一直在为恢复人性的教育而不懈努力。而他的文学底子,使他的表达较一般学者更为感性,更为诗意,也更容易打动人心。近年,生命化教育逐渐走进校园,这种努力让人生心敬意。

    一朵具体的花,远胜过一千种真理,这是我对生命化团队深入田野的祝愿。

    NO10:干国祥

    博客名:歌唱着走向死亡

    博客地址:http://blog.eduol.cn/user1/5371/

    月发帖量:少

    适宜人群:教育研究者、中小学校长、中小学教师

    推荐原因:

    “为了教育,我早已经疯狂。”这句话是干国祥的典型写照。这个来自鲁迅故乡的独行侠,身上也流着鲁迅的血液。不苟且,不妥协,只问是非,不管其他,在教育哲学、心理学、课程理论、儿童阅读等多个领域里自由出入,于理论实践之间游刃自如。凡是与新教育研究中心有过密切接触的朋友,才能窥见这长发披肩的“田野艺术家”背后的些许秘密。他会像许多熟悉他的人预言的那样在中国教育史上留下浓重一笔的教育家式的人物,还是不过是应试教育迷雾下的现代唐·吉诃德?只有时间能够回答。

    他的博客写在田野里,有兴趣不妨来新教育小学看一看。而网上留下的,只是雪泥鸿爪,这也是他的博客“叨陪末座”的原因。
37#
 楼主| 发表于 2013-11-18 05:27:38 | 只看该作者
我的博客生活(教育日记256)
2008年1月24日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de02e6d0100855y.html
    说起我的博客生活,源于我在2004年4月26日建立的个人教学网站。

    自1987年8月参加工作起,在初中语文教学工作中,我酷爱读书与积累。20余年以来,先后积累的教学与读书资料已经有三大书橱。虽然自己也建立了个人图书目录和教研资料目录,但有些资料查找起来也很不方便。特别是自进入新世纪后,微机已成为在我教育教学中须臾不离的好伙伴,特别是现在网络的飞速发展,我的教育教学资料已逐步地存入我的微机中,我也从网络上下载了更多的教研资料。如何将自己的教研资料科学合理的存入微机中,并且能及时地查找和应用,于是微机教师向我推荐了建立个人教学网站。

    2001年初,寿光市教育局投巨资建立了据说是全国县级城市第一家局域教育城域网——寿光现代教育网,为寿光的教育现代化建设插上了腾飞的翅膀。也为一线教师教育资源的共享与利用创造了非常便利的条件。自新世纪第一年起,全市中小学教师掀起了大学微机的热潮,后来个人网站建设也成为一项重要的学习内容。

    在2004年之前,最初的个人网站是静态模式,运用专门的网页设计软件FrontPage进行设计,但操作非常麻烦,需要一点一点地建立链接,我尝试多次建立自己的个人静态网站,都没有成功。

    后来出现了动态的网站模板。2004年4月,在微机教师的推荐下,我选用了一个教师常用的“沸腾工作室”动态网站模板。让微机教师帮助我建立了我的个人网站——“建业工作室”,并链接在学校网站主页上。后来我把个人的所有教学资料全部链接上去,并不断进行充实和更新。这个网站操作简单易学,很快在全体教师中得到推广。我的网站也受到了不少本校教师和外校教师的欢迎。这个网站非常实用,将自己的教育资料分类填充进去,查找十分方便,只要是在寿光范围内的能打开寿光教育现代网的微机上都能看到。

    后来因为我的网站资料内容丰富和不断更新,居然在寿光市教育局组织的教师个人网站评选中,连续三年获奖:2004年获一等奖,2005年获二等奖,2006年获一等奖。

    受著名学者、苏州市副市长朱永新教授“成功保险公司”的启示,2004年12月开始,在个人网站上开始撰写和“发表”自己的教育日记,后来有多篇被《寿光日报》和其他报刊转载和采用。

    2007年5月4日,我建立了个人的网易读书博客。开始将自己的教学资料、教学论文和教育日记发表在读书博客上,并且很快与一些志同道合的网友建立了联系,互相推荐和欣赏各自写的文章。这个网站的点击率很高,缺点是页面设计很单调,不美观,使用起来很在习惯。

    2007年7月23日,我又申请建立了个人新浪读书博客。开始精心地装扮和修饰它,把自己的教育教学资料和教育日记全部发在了上面,并逐步地把它推荐给要好的朋友。很多朋友借鉴我的网站,也开始建立和丰富自己的博客。

    我的“建业工作室”个人网站继续应用,现已成为我的个人教学资源库,不断在将自己的资料集链接在上面,便于查找和常用。

    每当夜深人静或白天闲来无事,正是我读博和写博的时候,端坐在微机桌旁,时而凝神寂思,时而翻查资料,时而快速敲击键盘,一个个思想在头脑中产生,一行行的文字在键盘中流出。当自己修改完文章的最后一个标点时,常常是已是连续撰写了好几个小时,此时的心情也是满怀成功之喜悦。

    有时一个念头在脑际闪过,但还没有成形或没有时间写下来,就把标题或要点先记下来。有时眼看一天就要过去,还是没有教育日记的内容可写,就干脆在博客主页上随便写上点文字,算是先占下今天的博客空间,待第二天或以后有时间时再写出来更换上。

    撰写博客文章,像持久不懈地做其他事情一样,需要我们有顽强的毅力,坚持一周两周、一月两月可能容易做到,但坚持一年两年甚至十年八年,就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有时为了能写出一篇博文,每天必须逼着自己去观察生活,阅读书籍,凝心思考,细心捕捉。这样持久地坚持下去,虽苦犹乐。
38#
 楼主| 发表于 2013-11-18 05:28:26 | 只看该作者
让写作丰盈我们的生命
(第三届师生读书报告会演讲材料·教育日记269)

寿光市稻田镇田马初级中学    郑建业

2008年3月19日

    也许有的教师授课素质很高,课堂讲课声情并茂,引人入胜;也许有的教师经验丰富,一生教出的名生无数;绝大多数的教师一生辛勤耕耘,努力进取,但真正成为名师的却寥寥无几。我认为,造成优秀教师与名师差别的关键,就在于我们不善于经常进行总结,不善于坚持练笔撰写教育论文和随笔。因此,要想成为一名有思想的教师,就必须坚持读书积累,坚持经常写作。著名学者肖川说过:“造就教师的书卷气的有效途径,除了读书,大概就是写作了。写作最能体现一个人的综合素质。”《不做教书匠》的作者管建刚老师说:“思想起源于实践、形成于思考,而思考的最好方式就是写作。在我看来,写作是思想的磨刀石,写作是教师是否具备思考力的外显性标志。”因此,今天我向大家倡导,教师需要写作,让写作丰盈我们的生命。



一、教师需要写作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成长背景和自己的心灵历史,都有自己对生活的感受方式和情绪的释放方式。而写作正是一种生命运动,是生命开发和提升的过程,是自我生命发展的内在需求。

    我们运用语言无外乎听、说、读、写这四种方式,其中“读和听”主要是对外在信息、知识、文化的吸收过程,是自我精神逐渐丰富与升华的过程。而“说与写”则是运用语言工具表达自己的思想,是与外界的交流与对话,是一种信息的解码过程。清末学者王国维说:“诗人对于宇宙人生,须入乎其内,又须出乎其外。入乎其内,故能写之;出乎其外,故能观之。入乎其内,故有生气;出乎其外,故有高致。”我们不但要“入乎其内”:从书中盗取圣火,煮罢自己的灵魂,再去照亮学生的人生之路。而且我们还要“出乎其外”:通过写作成为终生的学习者、独到的思想者、快乐的创新者和不倦的实践者。

    福建省著名语文教师姚春杰老师说过:“如果一个教师只会教书,而不读书、写作,无疑是教师生涯中的一大憾事。教师不是画家,但撷取美的片断,是我们的心愿;教师不是作家,但记录每一次的感动,应当成为我们的习惯。”我们都知道,平凡的教育生活中有着最真实的感动和最朴素的美。教育是由一个个细节组成的,教育的细节里有的是一点感动,是一些酸楚,是一阵狂喜,是一片失落,让我们能够安静从容地把这一切慢慢地欣赏,用心细细地品味,同时用我们的笔把美丽的刹那,感动的心情,一字一句地拾辍和收藏。

    写作是教师心底的企盼与教育思维的火花碰撞;写作是教师成长中不可缺失的过渡桥梁;写作是教师走向教育“自由王国”的必然途径。

    教育写作是教师教育价值的一种体现,是自身能量的一种释放。诺贝尔曾经说过:“生命,那是自然付给人类去雕琢的宝石。”而写作,正是雕琢生命的之“器”。当教育写作成为我们生命中的一部分以后,我们的灵魂必将变得充实而丰富,我们的眼睛必将变得明亮而深邃,我们的行为也必将变得理智而富有创造性。只有当自我反思成为一种迫切的需要,让写作成为一种必需的生活,教师才能达到一种思想自觉或精神自觉的哲学境界。



二、让我们拿起手中的笔

    大多数的教师都有这样的感受:准备一节公开课好像不是一件很难的事,拿出几节课的时间精心设计好教案,安排好课堂教学环节,作好各方面的准备,这样走上课堂就没有问题。但要我们写出一篇象样的论文,却是一件非常艰难的事情,遇到上面组织论文评选,就东抄西凑,甚至网上载,改头换面,交上去完事,至于能否得奖,那是上面的事。

    教师练笔的方法很多,但进行练笔的前提有两个:一是要多读书思考,积累有关的知识与经验;二是多留意发生身边的教育事件,多作理性思考。读书思考,可以提升我们的理论水平,在坚持读书积累的基础上,运用拓展等方法,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写出有新意的理论文章。留意身边发生的有意义的事件,记下事件经过,写出自己的感受与体会,就是一篇教育叙事或教育随笔。

    对于刚练写作的教师来说,一开始可能觉得非常难,但贵在坚持。初学写教育教学论文,离不开参考或摹仿其他文章,有人说:“偷窃一个人的主意是剽窃,偷窃许多人的主意就是研究。”如果你综合几篇文章的观点,再加上自己的理解与感受,这能算是你剽窃别人吗?写读书心得或教育随笔也不难,篇幅可长可短。如果你有了感想或体会,一开始记下三言五语,以后随着时间的推移和知识的丰富,逐步充实和扩展,也会写出像样的文章。

    让我们拿起手中的笔吧,记下教育教学中精彩的瞬间,记下阅读与思考时闪现的灵感,记下生活中的教育感悟。久而久之,你会惊喜地发现:原来撰写一篇论文或随笔并不是一件高不可攀的事情。



三、充实的教育生命从写教育日记开始

    2004年7月25日,寿光市教育局聘请了苏州市副市长、苏州大学朱永新教授作了新教育实验专题报告。在报告中他推出了《朱永新成功保险公司开业启事》:“每日三省自身,写教育日记千字。一天所见、所闻、所感、所思,皆可入文。十年后持3650篇千字文(计360万字)来本公司。”理赔条件是“如投保方自感十年后未能跻身成功者之列,本公司愿以一赔百,即已投入万元者可成百万富翁。”他还于2002年6月成立了“教育在线网站”,目的是给普通教师搭建交流与成长的平台,而撰写教育日记则是这一实验的重要内容。这是一个最具特色的“保险公司”,它在相信人的巨大潜力的同时,又内含了一个“持之以恒、十年不止”这样一个必备的条件,两者结合起来,才能达到成功的彼岸。

    实际上,古今中外的著名教育家,如苏霍姆林斯基、陶行知、叶圣陶、魏书生等,无不重视撰写教育日记。苏霍姆林斯基在《给教师的建议》中说:“我建议每一位教师都来写教育日记。教育日记并不是什么对它提出某些格式要求的官方文献,而是一种个人的随笔记录,在日常工作中就可以记。这些记录是思考和创造的源泉。那种连续记录了10年、20年甚至30年的教师日记,是一笔巨大的财富。”

    受朱永新教授报告的启发,我也在自己的个人网站上建立了教育日记专栏,结合自己的读书收获、积累的教研资料和教育教学实践,自2004年10月以来,尝试撰写教育日记,觉得大有收获。到目前已撰写了近300篇,计10万余字,已在全国知名报刊上发表了20余篇。后来我学会了五笔打字输入法,直接将教育日记打在微机里,发在网站上,避免了书写与修改的麻烦,提高了书写的速度与质量。我撰写的教育日记内容主要包括:一是日常对教育教学工作的一些感悟和体验,特别是对一些教育教学细节的反思,二是自己成长过程的思考和感想。三是自己阅读教育教学专著和文章的收获和体会。近年来,我认真精读了苏霍姆林斯基的《给老师的建议》、《帕夫雷什中学》等多本专著,记下了详细的读书笔记,也写下了20余篇反思体会文章。

    为了同广大同行朋友及时进行交流,共享自己的写作成果。我除了在学校网站上建立了自己的读书网站之外,2007年5月4日,我在网易网站上建立了个人的读书博客;2007年7月23日又在新浪网站建立了个人读书博客。及时把自己的所见所闻和所感整理记录下来,发表在个人的读书博客上,许多全国的名师在读了我写的文章之后,都给予了我热心的指导;一些普通的老师在读了我的文章后,也给予了我很多的鼓励。

    思考4年成长最大的收获,我更加深刻地认识到:撰写教育日记是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最好的方式。4年来,我以李镇西等人为榜样,在干好教育工作的同时,坚持读书积累和练笔写作,逐步提高了自己的教育教学能力。为了写好教育日记,促使自己观察教育生活,阅读教育专著和理论书籍,思考管理经验,也促使自己的教育研究走向深化。



四、让写作成为我们生命的必需

    其实写作并不像阅读那样轻松自然,写作也是一件非常不容易的事情。有好多时候,当我拿起笔想写点东西的时候,却觉得脑子里一片空白,无话可说。有时一个灵感或写作的念头一闪而过,而自己想写出来,却无从下笔。但我还是强迫自己动手写,往往也会写出一篇好文章。有时实在无内容可写,也得在网页上留下一点空白之处,待第二天或以后考虑好了再写一篇补上。为了尽量避免这种情况出现,于是在读书与工作的平时,注意把一些自己感兴趣的语言和事情及时记下,时刻注意积累写作的素材。

    每当夜深人静的时候,端坐在微机桌旁,时而凝神寂思,时而翻查资料,时而快速敲击键盘,一个个思想在头脑中产生,一行行的文字在键盘中流出。当自己修改完文章的最后一个标点时,通常是已是连续撰写了好几个小时,已经到了深夜时间,此时的心情也是满怀成功之喜悦。是教育日记,促使我不断努力奋进;是教育日记,促使我对读书学习和工作不断总结深化;是教育日记,缩短了我成长的道路,一步步走向人生新的辉煌。

    撰写教育日记,需要我们要有一颗坦诚的心。肖川老师在其《教育探索:从自我反思开始》一文中也说过这样一段精辟的话:“许多的教育探索并不需要高精尖的仪器与设备,它只需要一颗忠诚、明敏的心,只需要我们对那些视而不见、习以为常的事物进行批判性的审视,只需要我们不断咀嚼、反复琢磨、再三玩味那些理所当然、天经地义的常规和说辞,只需要我们试图去改变那些貌似合理的历来如此、大多如此的想法与做法,哪怕是一点点。”教师只有怀着一颗忠诚、明敏的心,来观察生活,审视工作,才会发现埋藏在生活与工作深处的宝石。

    我坚持不断地给自己的教育写作设置大大小小的理想与现实的目标。我都是带着一种期待、想像,怀着一种激情、冲动,全身心地投入,陶醉于其间。我不求身后的不朽,我只希望在我今后的学习与生活中,让写作永远陪伴着我,唤醒我沉睡的感受,找回我失落的记忆,清晰我朦胧的思绪,抚慰我平淡的岁月,丰盈我有限的生命。

谢谢大家!
39#
 楼主| 发表于 2013-11-18 05:29:09 | 只看该作者

第336篇:电脑里养个BLOG

逍遥行者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de02e6d01009o0q.html

2008年7月8日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爱好。有的人喜欢养花种草,有的人喜欢养狗养猫,有的人喜欢外出游览,有的人喜欢打扑克下棋,而我,在酷爱读书的同时,便在自己的电脑里养了一个特殊的“宠物”——BLOG。

2007年5月4日,在好友的指导下,我的第一个读书BLOG在网易博客上诞生了。她像一位呱呱坠地的婴儿,我精心地呵护她,照料她,让她茁壮成长起来。经过短短一年多时间,她已经成为我最知心的朋友了。每天我都把自己的心里话轻轻告诉她,把自己读书收获与感想交给她保存,把自己教育的反思同她进行商议。我还经常装扮她,经常给她换上或漂亮、或庄重等各种各样的衣服,经常装饰她的界面,我简直一天也离不开她了。

通过BLOG,我可以随时拜读教育名家的最新文章。在我BLOG的友情链接中,有20余位全国教育名家的个人博客,有五六位自己朋友的读书博客,有四五家全国知名的读书购书网站。每天在撰写博客文章的同时,我还经常阅读名家名师博客上的文章,欣赏闫学老师的枫叶荻花,拜访窦桂梅老师的玫瑰有约,走进李镇西老师的新家,赏读吴非老师的教育杂文,感受余映潮老师的语文潮,走进张志勇厅长的思想会客厅,领悟卢志文校长的杏坛絮语……阅读名家的教育文章,丰富了我的业余生活,提升了我的教育教学水平,升华了我的精神境界。

通过BLOG,我可以随时与教育名家进行交流。在阅读名家的教育文章之后,可以随时把自己的感想、收获和疑惑写下来,及时同名家进行交流。在教学或工作中遇到困惑或问题时,可以随时向名家请教。许多名师在繁忙的工作中。经常抽时间同我进行交流。耐心给予热情指导,使我受益非浅。有时遇到自己喜欢的图书而一般书店买不到时,可以请教孔夫子旧书网或当当图书网,它们帮助买到了400余册自己最喜欢的教育图书。

通过BLOG,我结识了许多志同道合的朋友。有许多领导、教师在阅读了我的BLOG之后,给予热心的鼓励和指导。更有好多教师请教我博客制作的方法,我都积极地进行回答,耐心帮助他们修改界面。更可喜的是,在我的带动之下,我校部分青年教师也建立了自己的BLOG,我们经常进行交流,共同进步和提高。

通过BLOG,我收获了300余篇教育日记。我把BLOG当作自己发表文章的园地,每天的读书笔记、教育日记、教育思考等,都交给她保存。每当夜深人静或白天闲来无事,正是我写博的时候,端坐在微机桌旁,时而凝神寂思,时而翻查资料,时而快速敲击键盘,一个个思想在头脑中产生,一行行的文字在键盘中流出。当自己修改完文章的最后一个标点时,常常是已是连续撰写了好几个小时,此时的心情也是满怀成功之喜悦。有时一个念头在脑际闪过,但还没有成形或没有时间写下来,就把标题或要点先记下来。有时眼看一天就要过去,还是没有教育日记的内容可写,就干脆在博客主页上随便写上点文字,算是先占下今天的博客空间,待第二天或以后有时间时再写出来更换上。就这样日积月累地坚持下去,今天的这篇文章已是我教育日记的第336篇了。

心爱的BLOG,你是我真情倾诉的朋友,你是我习作发表的园地,你有我读书笔记的积累,更有我学习思考的收获,我将继续关照你,装扮你,让你伴我一生的读书生活,促进我今后的专业成长。

40#
 楼主| 发表于 2013-11-18 05:30:22 | 只看该作者
我的教育科研之路(转载)
——教职与人生所感

潍坊教科院  潘永庆

    我1947年出生于山东寿光一个普通农民的家庭里,6岁上学,就读于本村初小(一至四年级),后来便上邻村上高小(五至六年级),继而在寿光十二中(又名前杨中学)读初中,一九六六年高中毕业,正赶上文化大革命,国家停止高考,于1968年春正式通知回农村务农。1969年开始担任初中民办教师,1975年调公社教育组(类似于现在的乡镇教管办),1976年以民办教师身份调公社报道组,负责通讯报道和公社的文字秘书,1977年底国家恢复高考,考入昌潍师范专科学校数学系读书,1980年1月分配到昌潍地区教研室(现潍坊教科院前身),任中学数学教研员,在工作期间于1982年至1986年就读于华东师范大学数学系,取得数学本科学历。1993年任该单位副主任,1998年被评为潍坊市专业技术拔尖人才,同年被评为山东省特级教师,2001年获得潍坊市“五一”劳动奖章,2003年被山东省政府聘为省政府督学,同时于1996年始先后兼任山东省数学学会常务理事,全国目标教学专业委员会副理事长,全国新学校教研中心学术委员会主任等职。

    一、初涉教科研工作

    30多年来,我主要做了一项工作,这就是教研和科研,而且上世纪80年代主要做课堂改革研究,上世纪90年代至今主要做教育教学评价研究。上世纪80年代初,面对恢复高考之后国家统编教材和新颁布的教学大纲,我们作教研员的工作主要是理解和研究大纲教材,然后做大纲和教材的教师培训正作,再就是跑学校进课堂听课评课。尽管,我作为昌潍师专数学系优秀学生分到当时的地区教研室,获得了单位领导和同事的不少赞扬,但是,一开始,作为只教过六年初中课的我,要评价那些堂堂有名的高中数学教师,真感到有些胆怯,好在当时还有一位老数学教研员引领,我才得以逐步学习提高。记得当时,有一本好书,是华东师大编写的《中学数学教材教法》帮了我很大的忙,我如饥似渴地学习,其中很多对教材的理解和教学技能、教学方法是我前所未闻的。结合学习这本书的获得,仔细体会我的同伴的评课,我逐步悟到了评课的内容和方法,评课的胆子越来越大,一年之后,居然获得了许多学校老师的赞誉。学校的赞誉传到我的单位,单位领导时常给予好评,这使我更加喜欢教

研员工作。现在回想起来,老师们喜欢我的评课,还不仅是因为我评到了课堂的要害处,更主要的是我设身处地地为被评老师们着想,尊重他们的人格,我从不给老师们下不了台,有丁问题总是同老师们商量,并且在实事求是地指出问题的同时,说明如果改为另外的理解或另外的教法是不是效果会更好。

    真正从事教学实验还是从平面几何的改革实验说起。上世纪80年代初,初中二年级学生出现大面积掉队现象,除了新增物理、平面几何等学科之外,更主要的原因还在于平面几何入门难。当时的国家统编平面几何教材第一册前半段作为平面几何入门,难度过大,难的表现主要是抽象概念多,逻辑推理多,学生很不适应,全国各地一片平面几何入门难的呼声,而且有不少人提出了改革平面几何入门难的建议。鉴于我们地区初中二年级学生在平面几何学习中的严重分化,我感到责任的重大,决心研究平面几何入门教学改革,帮助第一线教师解决平面几何入门难问题。在本单位领导的支持下,我们组建了由六个学校六位教师参加的实验研究团队,并且按对等原则建立了对比班,于是开始实施这项改革实验。当时我们都从来没有搞过实验研究,不知道该如何进行,好在我们这些青年人都是初生之牛犊不怕虎,没有什么条条框框。实验研究先从学习如何搞教育科学实验开始,然后就是学习外地介绍的改革设想和经验,最后确定了实验研究的基本思路,即先从改编教材和改革备课开始,然后再在教学中实施。记得改编教材和改革备课的基本做法是:增加变式图形,加强直观教学:减缓教学坡度,增加教学密度;删去繁难偏旧题目,增加联系实际内容题目;减少推理证明,增加说理训练。其中阻力最大的是把少数定理改为公理,从而减少了推理证明,降低了证明难度。有人提出强烈的反对意见,理由是破坏了平面几何的公理体系,也难以应对统一组织的考试。对于后者,实验学校给了我们很大的支持,允许实验班半年内不参加统考。对于前者,为了说服这些人,我们反复查找资料,又针锋相对地提出了我们的观点。我们认为现行平面几何教材的公理体系也不是原本意义的平面几何公理体系,也是根据教学的需要编写的公理体系。平面几何教学的一个重要任务是培养学习几何的兴趣和逻辑推理能力,我们这样做不但不影响这一目标的实现,而且还有利于学生实现这一目标,只是减少了入门的难度,在学生入门之后,再加强推理训练。(上世纪90年代以后编写的平面几何教材体现了我们上述改革的做法。)为了应对统一考试,我们做了一些让步,适当减少了改为公理的定理数目。实验照常进行,一个学期之后,实验班学生的几何成绩明显提升,这无疑给我们的改革实验带来了信心,两年之后,第一轮实验结束,实验班学生不仅成绩大增,而且其他各科成绩都比对比班好得多,中考升学率比对比班高出十几个百分点。山东省教研室对我们的改革实验给予了很高的评价,而且推荐参加了全国中学数学教学研究会第二届年会,在会上作了介绍,并被选人年会优秀论文集。这是我参加教研工作以后首次出席全国会议,自然受到了极大的鼓舞。

    二、启导掌握教学实验

    1986年,我受领导之托组团到上海青浦县学习顾泠沅初中数掌改革经验。顾泠沅的改革精神和改革经验使我受到了很大震动,他们搞教育改革实验的科学性、严谨性大大开阔了我的眼界。回来后,我决心向顾泠沅学习,搞一轮新的实验。当时,正值学习美国教育心理学家B·S·布卢姆的掌握学习的理论和经验之时,我们便融合布卢姆和顾泠沅的精华,设计了初中数学启导掌握教学法,其核心有三点:一是目标定向,每堂课设计明确具体可检测的目标激励学生,调控教学;二是启发诱导,指导学生自己发现问题,研究解决问题:三是及时反馈矫正,要求课堂上教师及时反馈矫正和进行当堂达标检测,并进行单元达标检测和单元矫正。按照这一实验宗旨,组建了来自八个学校的16个实验班,也比照着上海建立了对比班,制定了实验研究方案。我先示范性地写了几节备课教案,向实验教师进行讲解,然后委托一位教师上示范课,大家听课评课,以此让实验教师理解实验要点,学会按新的要求备课上课。实验从组织实验教师改革备课开始,接着就是听课评课,每月组织一次备课交流,每两个月组织一次听、评课活动,每半年组织一次观摩示范课和经验交流会。随着实验的如火如荼开展和实验成效的显现,每年都有一批实验学校加入,到第三年实验学校已发展到120多个,其影响越来越大。在实验进程中,我和实验教师不断地写研究论文在全省中学教学研究会上发表或在数学教学杂志上刊登,实验进行了两轮,用了六年的时间,我们这个团队发表文章60多篇,我的十几篇初中数学教学的文章都是在这期间发表在各种杂志上。其中《谈抽象具体与数学教学》和《谈现代数学教学设计的要求》等四篇文章发表后被人民大学复印资料中心转载到《中学数学》上。后来,随着目标教学实验的开展,这一实验纳入“目标教学”这一大的课题之下,成为目标教学实验研究的一个分支,其影响所及达到全市400多处初中。

    三、评价研究之路

    学习和研究教育评价,对我而言是半路出家。我曾做过六年教师,经常评价学生,但不知是什么评价,甚至连评价这个词都不用,因为当时是“文革”十年时期。后来做了数学教研员,经常听课评课、考试分析,但也不知这是在做评价。开始接受评价这个概念,还要从做教学改革实验谈起。20世纪80年代初,做“突破初中平面几何入门难”的教学实验和初中数学“发现法”教学实验,需要查阅资料和学习外地经验,这时接受了评价这个概念,并感到了学习教育测量和教学统计的重要。于是拜读了《教育统计学》、《教育测量学》,读后顿觉豁然开朗。当时有两点体金尤为深刻,一是平生所学数学派上了用场;二是过去视平均分、及格率、优秀率的比较为经典,天经地义、不容置疑,其实完全不是那么回事,这三个统计指标的纵横比较很不科学。特别是学习了教育统计推断的原理和方法,顿觉应用各类显著性检验(如Z检验、t检验等)之重要和必要。于是想到第一线教师和教研人员掌握科学的测量和统计思想及方法的重要,迫切想用最通俗的语言把它们介绍到基层教育教学工作者中去。因此,在领导支持下就开始编写通俗读物,办培训班。这就有了我与教育评价有关的第一部书《中小学实用教育统计学简编》。然而,写这部书时,我对评价的理解仅限于皮毛,甚至连皮毛都不是,比如把测量和统计等同于评价。

    真正有感于评价,获得于评价,还是从参加目标教学研究开始的。1986年,美国教育心理学家B·S·布卢姆应邀来华讲学,我无缘参加,后来读到布卢姆的《教育评价》一书时,真是如饥似渴。一个美国入从美国的教育实际出发研究的理论成果和实践成果,与中国的教育实际有如此的针对性,如此的贴切,如此的深刻,真令我感叹不已。难怪以布卢姆教育评价思想作支撑的目标教学改革,发展的如此迅速,短短几年就播及全国29个省、市、自治区,每次研讨会都益况空前,有时达七千多人。记得当时最令我感叹不已的是布卢姆对于教育目标、教育评价概念和思想的深刻论述。现在看起来,这些都是行为主义心理学派的一些观点。但在当时,对我这个初学评价者而言,其所受的思想震动和影响是非常大的。其中最深刻的莫过于学生观和评价观的重建:只要提供适宜的条件,相信95%以上的学生都能学好任何一门功课;评价观的更新:评价的主要功能不是给学生分等和排名次,而是帮助师生及时反馈信息和矫正教学;布卢姆对传统考试评价的抨击:“是当今教育系统中最浪费、最具破坏性的一面,它压抑了师生的抱负水平,也削弱了学生的学习动机。”①目标教学这些思想对当时我国盛行考试排名的中小学教育,无疑产生了强烈的震撼,对挽救苦熬于课堂与作业之中的众多学习后进生无疑是令人振奋的良方妙药,对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无疑会产生明显的效应。我开始对教育评价的认识、理解、体悟都源自于《教育评价》一书,后来又逐渐学习了其他教育评价著作。从1987年接触目标教学开始,我结合工作专心于目标教学的研究和改革实践十几年,评价的理论和观念自然也与时俱进,评价改革的实践经验也自然日渐丰富。特别是随着素质教育的推进和人本主义思想的影响,发展性教育评价思想逐渐进入学校教育,全国各地不少学校都不同程度地把发展性教育评价思想应月于评价工作。当此之时,我的目标教学评价思想已经融进了很多发展性评价的成分,或者说实现了二者的有机结合,使评价理论和观念提升到了一个新的层面,特别是对评价本质和双重功能的认识,有点“大彻大悟”的感觉。记得有一次到一个单位做评价方面的报告,我便有感而发,报告的主题是评价可以发展一个人,也可以扼杀一个人。当时说到我自己上学时的一段往事:上初中一年级语文课时,我的语文老师布置了背诵整篇课文的作业。第二课时一开始就要求同学们试背,其实,老师自己也感到要求过高,几个同学被点名检查,都没有能完成任务,当他已毫无信心准备结束时,不经意地点了我的名,我居然鬼使神差地很流利地背下来了。这使他大为高兴,当众进行夸张式的表扬,还说了许多诸如“才智过人”之类的话。这使我真的不敢懈怠起来,每次预习作业都认真准备,而每遇他认为难做的事都让我表现一番,结果形成了良好的心理激励机制。从此我的目标定位从一般到了第一,从语文迁移到其他学科都是如此,结果也真的成了名副其实的所谓的“尖子”。而且把这种心理状态一直保持到高中和大学。平心而论,我并没有过人的才智,只是记忆力好一些,所以产生这样的效果,是我的这位语文老师用评价的友展性功能开发了我的潜能而已。

    有了一点感觉,于是就想写点东西,适逢我承担的“九五”规划课题结题,于是就进一步构思一部书。这便是我的第二部有关评价的书《教育评价的理论与实践》问世的起因。参加了创新教育的实践研究后,按总课题组的要求办,干自己的老行当,这就是进行创新教育评价研究。研究的思路自然是继承与创新相结合,在继承的基础上创新。继承目标教学评价和发展性教育评价的研究成果,在创新教育评价实践中创新。如何创新呢?这就要研究如何通过评价手段促进、激励和保障创新潜能的开发。当时,多元智能的理论和观点进入了我的学习视野。真是山外有山,人外有人,这个美国的霍华德·加德纳把人的智力和能力放在一起,称为智能,并且用解决问题或制造产品的能力来定义,所谓产品当然包括精神产品。这种定义从外在的行为表现和实际效果着眼,脱去了抽象的外衣,使人感到具体实在,可把握,可测量。细细品味,加德纳的功劳就在于把人们司空见惯的能力差异上升到概念和理论。比如,大家都知道歌唱家、画家、夺世界金牌的运动员都是特殊的,除了刻苦努力、刻苦训练外,很重要是天赋,但只是把这些定义为特长,现在用智能的观点来认识这个问题,那视野、那高度就是一个本质的飞跃。在人本主义理论和发展性教学评价理论基础上融人多元智能理论,教育评价就被拓广到一个新的领域,即评价目标多元,开发学生多方面潜能,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评价内容多元,既然人的智能是多方面的,智能类型及发展各具特色,评价内容就必须是多元的而不是整齐划一的;评价方式多元,既然智能是解决问题或制造产品的能力,那么辨认并激励智能的发展就必然要求把评价对象置于可以表现智能的情境中,放在解决问题的实际背景中,显然不同的智能类型、不同的发展趋势要求不同的评价方式。这三个方面便构成了创新教育评价研究的基本思路。这便是我写的第三本评价书所以定名于“多元评价”的原委。当然,理清上述思路,是经过了一段探索过程,这首先要感谢山东省教育厅副厅长、山东省创新教育课题组组长张志勇研究员。《多元评价》一书是创新教育行动研究的成果,是多元评价课题组的同志和实验学校的教师,应用现代教育评价理论于多元评

价实践之中,经过艰苦的探索研究所取得的创新结晶。

    回顾从事教育科研30多年的历程,所思所感所悟甚多,以上只是印象较深的几点。

    参考文献:

    【1】B·S·布卢姆等著,郎渊、王钢等译,教育评价[M]华东师大出版社,1987.71.



(载《当代教育科学》2010年第4期第44页—46页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11-25 21:42 , Processed in 0.103271 second(s), 1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